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一英語教學指導思想
時間:2023-09-22 09:50: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一英語教學指導思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教學銜接;教學差異;心理引導;教學策略;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142-01
筆者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剛從初三升入高一的新同學中,有些人升學時英語成績并不差,但經過半學期或一個學期的學習,考試成績明顯退步,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少人開始感到學習英語很費勁,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有的甚至萌發了厭學的念頭,這就導致了整個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變得被動,到了高考時,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對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方面工作沒有做到位,因此,要做到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初中升入高中的知識銜接期,我們高中英語教師就必須仔細研究初高中英語教學的區別,充分了解初高中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要求、教材教法、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區別,及早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查找原因,端正學習態度,循序漸進地把初、高中英語的學習銜接起來,提高學習興趣,逐步適應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從而穩步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1.我們要搞清楚初高中英語教學方面存在的差異
1.1 環境與心理的變化。對高一新生來講,環境可以說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學生有一個由生疏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另外,經過緊張的中考復習,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學生產生"松口氣"想法,入學后無緊迫感。也有些學生由于初中時英語基礎不十分牢固,對高中英語學習有畏懼心理。
1.2 教材跨度大。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把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礎上注入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使句子結構更為復雜,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且加大詞匯量和閱讀材料的份量,更貼近現代生活,時代信息較濃,而且內容涉及文學、教育、天文、科技、金融、電腦網絡等諸方面,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1.3 初、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初中英語教師大都只是在"教教材"。這是由于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形象直觀,知識單一,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因此,課堂容量小,進度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大量的時間練習一個詞匯、句型或一個語法點,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這就使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對教師產生了依賴思想,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而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多,知識綜合性強,又加上高中學科增多使英語課時減少了。因此,課堂容量大,進度加快,教師對重難點內容只作強調和必要的講解,但對各類型題不可能像初中那樣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教師側重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精講精練,講究系統知識的學習、歸納,也就是說高中英語教師只是在用教材教,要求學生在課后要做大量的工作,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練習,做到舉一反三。高一新生開始不適應高中英語學習而影響英語成績的提高。
2.要搞清楚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依據
最新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在前言中指出:"外語教育不應僅以教學生背會多少個英語單詞、掌握一些語法項目和考試能取得高分為目的。教育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為英語學科的教學目的重新定位,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擺在英語課程目的的首要位置。把語言教學的目的定位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是貫穿基礎教育階段,從小學直至高中的"一條龍"式教材體系化的指導思想。編寫實踐中,《英語課程標準》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強調外語學習的人文性目標和工具性目標,學習課程不只是使學生掌握一個工具,而是通過外語學習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質,尤其是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運用教學策略,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做好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四個銜接,以解決學生在進入高一時,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3.1 心理銜接。剛進入新學校、新班級的的學生大都對自己的將來有新的打算,他們對初中時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都很清楚,經歷了中考的殘酷競爭之后,很多同學都暗下決心要從頭再來,把英語學好,教師要在這個時候趁熱打鐵,對他們給予鼓勵和幫助,同時,也要向他們指出高中英語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只要學生具有了學好英語的信心,他們就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高中教師要通過自身豐富的知識、較高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品德征服學生,采用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循循善誘,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使其身心和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3.2 教法的銜接。建構主意理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當是認知行為的主體,而教師是認知行為的主導,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也認為"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沒有主體參與,教師的任何傳授將毫無意義。根據這個觀點,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創造知識建構的環境,在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一些語言材料分析、講解、盡量讓學生自己練習、歸納、發現、通過習得新語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這也就印證了那句古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總之,在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心理,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是基礎,選擇教學策略和指導學習策略是要害,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和自主能力才是教學的目的。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只有通過我們不懈地深入研究,勇于實踐與探索,才能夠把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工作做好,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從而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一、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外語教學的目標
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語言的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屬性之一,因此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1.語法運用能力(gramma tical competence);2.社會文化運用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3.語篇運用能力(discours e competence);4.策略運用能力(strategical competence)(Canale & Swain, 1980)。語言的交際能力不僅表現在口頭上,也表現在書面語中。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語音、詞匯和語法),而且要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在口頭上、書面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運用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過去,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外語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點,不太注意言語技能的發展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外語教學中大面積的“聾啞”。高考考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沒有按教學大綱要求全面完成外語教學所應該完成的任務,結果是語言知識點越講越深,越講越細,語言學習成了語法分析,學生的實踐活動受到限制。這種缺少學生參與的語言教學活動是難以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并不排斥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正相反,語言知識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不掌握語音、詞匯和語法,何以進行聽說讀寫?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言語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練習或實踐的過程,這就好比彈鋼琴,知道指法而不練習,肯定學不會彈鋼琴。
新教材采用話題、結構和交際功能相結合的路子,并輔以一定的知識傳授,不僅僅讓學生懂得了語言知識,而且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為發展學生的言語技能和語言交際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擴大語言的輸入量,采用循環式教學的方法
人們根據對兒童母語習得的研究發現,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一定的語言輸入量。輸入量要大于輸出量,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輸出能力。新教材在語言輸入量方面大大超過了舊教材,而且這種輸入是立體式的,有視覺的,也有聽覺的。豐富的聽力和閱讀材料不僅大大地擴大了學生自然接觸語言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語感,而且增加了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93年以來,在全國推廣使用的初中英語新編教材(JEFC)以其嶄新的教學思想、豐富有趣的內容和有機的編排體系受到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歡迎,其優勢已在經過初中一輪教學后的高一學生身上看到。和往屆的高一學生相比,他們的聽說能力明顯得到提高,語言交際能力普遍得到加強。過去外語教學中出現的聽不懂、說不出的聾啞現象得到初步矯治。96年以后,和初中教科書相銜接的高中教材(SEFC)正式使用。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可喜地看到一些基礎較好的學校,教師充分地發揮和利用了新教材的優勢,努力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作了積極的探索。但是,這種發展很不平衡,高中教學效果遠不如初中的好。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高中英語教學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和挑戰,許多教師心有余悸,放不開手腳,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師的觀念亟待改變,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問題。不少教師對新教材了解和研究不夠,特別對新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缺乏研究,加上傳統的教法根深蒂固,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結果是左右為難,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研究新教材,特別是研究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當務之急。只有把握好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才有可能自覺地、有效地、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一、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外語教學的目標
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語言的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屬性之一,因此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1.語法運用能力(gramma tical competence);2.社會文化運用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3.語篇運用能力(discours e competence);4.策略運用能力(strategical competence)(Canale & Swain, 1980)。語言的交際能力不僅表現在口頭上,也表現在書面語中。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語音、詞匯和語法),而且要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在口頭上、書面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運用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過去,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外語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點,不太注意言語技能的發展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外語教學中大面積的“聾啞”。高考考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沒有按教學大綱要求全面完成外語教學所應該完成的任務,結果是語言知識點越講越深,越講越細,語言學習成了語法分析,學生的實踐活動受到限制。這種缺少學生參與的語言教學活動是難以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并不排斥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正相反,語言知識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不掌握語音、詞匯和語法,何以進行聽說讀寫?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言語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練習或實踐的過程,這就好比彈鋼琴,知道指法而不練習,肯定學不會彈鋼琴。
新教材采用話題、結構和交際功能相結合的路子,并輔以一定的知識傳授,不僅僅讓學生懂得了語言知識,而且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為發展學生的言語技能和語言交際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擴大語言的輸入量,采用循環式教學的方法
人們根據對兒童母語習得的研究發現,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一定的語言輸入量。輸入量要大于輸出量,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輸出能力。新教材在語言輸入量方面大大超過了舊教材,而且這種輸入是立體式的,有視覺的,也有聽覺的。豐富的聽力和閱讀材料不僅大大地擴大了學生自然接觸語言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語感,而且增加了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舊教材的一個明顯缺陷是語言知識復現率低。無論是詞匯還是語法,出現一次,難得再見,力求一步到位,結果卻事與愿違。這種違反認識規律和記憶規律的做法,使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也苦,學習效率低。新教材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螺旋式或循環式教學方法,區分教學目標的層次,以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逐步讓學生掌握大綱所要求的語言項目。遺憾的是,目前多數教師并沒有領會這一點,詞匯和語法往往講得太多,而且要求過高,輸入多少就要求輸出多少,使不少學生難以對付,造成學生對英語的畏難情緒。同時,教師感到課時不夠用,不免要讓學生多做作業或加班加點。這樣一來,課堂教學又回到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因此,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很重要,一定要貫徹實施,同時,以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為當務之急。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外語教學思想認為語言學習就是學習一套系統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只要一支粉筆一張嘴,把語言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以此為出發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發展運用英語的能力。
外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參與實踐活動才有可能將他們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最終發展成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個實踐過程必然以學生為中心。新教材設計了許多學生活動的練習,如pair work,group work,classroom discussion,等等,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降低教師的作用。相反,新教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具備聽說讀寫的技能和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還需具有一定的活動組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單一的講解型向教練性或導演型轉變,這是對教師素質的嚴峻挑戰。
四、聽說讀寫,全面發展,階段側重
學習外語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思想和情感,互通信息。這種交流形式不僅有口頭上的,也有書面上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能得到發展。新教材克服了舊教材在技能培養方面的單一性,重視全面發展。課文以單元形式出現,每個單元都有四項技能的訓練。
有的教師認為新教材只重視口頭語言。其實,新教材的讀寫訓練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步驟地進行讀寫訓練正是新教材的特色。比如,pre-reading,note-making,summary writing,等等,這些都是舊教材所無法相比的。在初中課本中聽說訓練的比重大些,它恰恰反映出語言學習的規律,而高中教材加強了讀寫技能的訓練,符合教學大綱所闡述的階段側重的原則。
五、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相結合
一、語法在提高英語水平中的作用
近幾年,英語教學界提出了“聽說領先,淡化語法,側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教學指導思想。近些年的高考注重交際能力、應用能力的考查,幾乎沒有專門為考語法而設計的試題,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淡化語法”。因此,在一些師生看來,教授語法和學習語法不夠時髦,是過時了的。實際上這種看法比較膚淺,也不夠全面?!暗Z法”并不是不要語法,從某一程度上講,反而要求更高了,學生只有有了堅實的語法基礎,結合語境靈活運用,才能選出正確選項。語法在語篇銜接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NMET閱讀理解中句式結構趨于復雜,語法知識在閱讀中的重要性已顯現出來??唇┠旮呖纪晷翁羁?,句子結構也是越來越復雜,要求也越來越高,簡單句在減少,復合句在增加,考查了語法知識的把握和運用能力。
二、讓多媒體發揮積極作用
1.多媒體的優勢。教師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利用美麗的外國名曲、生動的卡通動畫、使學生融入到一個全英語的語言環境,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它還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加入教學密度,使教學更富有直觀性。
2.存在的常見問題。首先,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熟悉有局限性,把課堂電化教學認為是教學過程中的“電器化”,以至造成教學內容容量過大,部分學生無所適從,造成課堂上的“消化不良”,使教學過程變成了現代的“填鴨式”,此種現象在高三復習課時比較常見。其次,學生做筆記跟不上,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筆記了。還有教師長期使用多媒體,會對它產生一種依賴,對教師也有些負面影響,如單詞拼寫方面的能力會下降。
3.對策。我使用多媒體教學已三年,有些感悟,我認為:首先教師制作課件時,應把握教學重難點,防止電教為“電灌”,要求學生主動思考的,決不“包辦”。其次,對重點詞匯及句型進行教學時,要適當留點時間給學生做筆記,點鼠標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學生上課光看、光聽,課后沒有筆記去復習不能太快鞏固,后果可想而知。
三、吃透、用活新教材
1.老師在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時,要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做好示范,與學生一起投身于合作探究的活動之中。
2.教學中應注重新教材中的詞匯教學。要學好英語,必須踏踏實實地學好詞匯?,F行高考中的閱讀理解題所占的分值較大,經常考察一些生詞的語意理解,也常出現派生詞的使用和常用單詞的異義用法,一般來說,英語的詞匯量越大,閱讀起來就越輕松,理解也可能更加準確。由此可見,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英語作文批改
現行的高中年級,凡是重點中學,學生人數多,一般一個教師都是教兩個班級,學生作文批改任務重,工作量大,我認為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成績,每層次的學生作文都收一部分,批改后綜合學生的錯誤,在班上講解,再打上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在班上講,叫學生們自己一起來糾正錯誤。還可以在班上任命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作文批改組長,教師批改一部分,批改組長批改一部分,這樣教師從作業堆里解放出來了,成績較好的批改組長在批改同學作文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這樣做有利于全班作文水平的共同提高。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備課,鉆研教材,教法。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五、講解英語試卷
在對待試卷時,要求我們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我的做法是:一堂課40分鐘,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這么長時間,特別是到了高三下學期后期由于思想負擔重,更難以做到。教師講解應側重解題思路及技巧的點撥,引導學生一起去文章中找答案,切不可簡單了事,拿到文章就給學生翻譯,對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是沒有好處的。一般來說,一套標準的高考卷如不是特別難的話,應該在40分鐘之內講完。這種高效講解試卷模式,很受中等以上的同學歡迎,對“差生”也是一種鞭策的動力。
六、指導學生的技巧
1.指導學生用好一本詞典和語法書。我認為我們教師從高一開始就應該指導學生用好詞典:勤翻詞典,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詞匯,還有助于準確發音、辨析詞義、把握用法;用好語法書應從高一開始,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生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試卷時間及解題方法。聽力20分鐘,單選題15分鐘,完形填空15分鐘,閱讀理解35分鐘,填詞、寫作35分鐘,可建議學生先做單選題、填詞、寫作,再做完形填空及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是高考試卷中的重中之重,從學生一進入高三時起就應指導他們養成科學的答題方法,完形填空科學的答題方法應該是先跳過選項通讀全文一兩遍,基本看懂文章內容后再去選擇答案,切不可一拿到文章就開始選答案,這樣做的話只能是欲速則不達,準確率也不會高。閱讀理解詞匯量大,信息量大,要求學生閱讀速度每分鐘至少在55個單詞以上。最好是先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文中找到答案,平時多鼓勵學生,告訴他們答案都是從文中找出來的,他們也完全可以做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語言意識;語言能力;語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3-0293-02
一、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反思
(一)片面的指導思想
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針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應試能力,認為學生只要不寫錯字,不用錯句型,學期考試分數高,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與外國人交流時發音標準,不用錯英語的句子結構和語法結構,這樣的學生就是學好了英語。其實不然。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很多英語成績不錯的同學在與外國人交流時通常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造成冷場。而有話說的同學,通常提出一些讓老外們哭笑不得的問題,甚至由此造成語用失誤。大學英語教學只針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應試能力是不夠的。
(二)陳舊的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察覺了老式教學方法的缺陷,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然而,以語法教學為主、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例句例篇的教學方法,以及逐句翻譯的教學方法依然屢見不鮮。這樣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一些錯誤的印象:學好了語法就是學好了英語;英語是漢語的完全對等物,使用英語時,只需要先用漢語進行構思,然后逐字逐句翻譯成英語即可;實在沒話時就生搬硬套,不管所說的話是否符合交談的語境。
(三)“失真”的英語教材
我們在中國以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中經??吹竭@樣的問句:“What’s your dad’s job?”“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is your wife?”現在的教材經過了多次改革和修訂,這樣的問句變得少見了。于是很多人簡單地認為這是教材進步的一個表現。然而筆者卻認為,雖然現在的教材比起以前確實有了很多改進,但是教材中有沒有類似上述的問題并不能成為教材優秀與否的標準。因為,這些問題不是不能問,關鍵在于交談時的具體情景,在于對話雙方的私人關系是否親密到可以問這些問題的程度。如果教材編訂者只是將這些問句編寫進教材而沒有介紹雙方私交如何,或者僅僅因為覺得這些問題侵犯了隱私、不符合西方文化習俗而干脆不編進教材,那么他編寫出來的教材都是失真的。失真的教材,再加上陳舊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屢屢發生語用失誤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改革指導思想
1.加強學生的語言意識。Carter (2003: 64)認為,語言意識(language awareness)指語言學習者對語言形式和功能的自覺度與敏感度的不斷發展與加強。James和Garrett(1992:13) 認為語言意識包括五個方面:認知(cognitive)、語言運用(performance)、情感 (affective)、社會交際(social)和權利控制(power)。語言意識可以加強學習者對語言本質和語言功能的敏感度、注意力和欣賞度,增強學生對語言復雜性的了解。此外,語言意識的增強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偠灾?,語言意識的培養是語言教學中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
2.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Jenny Thomas (1983: 92-94)在定義語用能力時將語用能力和語法能力作了比較。她認為,語法能力包括音調、語音、句法、語義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是抽象的,并且與上下文和交際語境沒有關系。其實,這里的語法能力就是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一般說來,語言能力包括知識和技能兩方面的內容,即語音、詞匯、語法、話語等語言系統方面的知識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胡文仲、高一虹,1997: 73)。在言語交際中,如果交際者缺乏必要的語言能力,就會因為不時犯語法錯誤而“說得不好”,最終導致語言語用失誤的產生。因此,避免語言語用失誤的關鍵之一就是提高語言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何自然(1997:5)認為,語用能力指為了特定目的和在語境中理解語言并使用語言的能力。劉紹忠(1997: 26)認為,語用能力指語言使用者正確認識交際語境、準確理解說話人話語字面意義和言外之義并準確傳達自己意圖的能力。 簡而言之,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就是指在特定語境中準確使用和理解語言,并且最終獲得完滿交際效果的能力。語用能力在交際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語用能力的缺乏會導致語用錯誤,最終導致交際失敗。Thomas曾這樣說過:“語法錯誤從表層結構上就可以看出,聽話者很容易發現這種錯誤。這種錯誤一旦發現,聽話者便會認為說話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語用失誤卻不會像語法錯誤那樣被看待。如果一個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流中的失誤會被認為是粗魯和故意的?!庇纱丝梢?,中國的外語教學應該重視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何自然1988;洪崗,1991;張巨文,2000)。
4.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Hymes 是第一位在第一語言習得領域使用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這一術語的學者。他認為,交際能力指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換句話說,說話者不僅要知道語言代碼,而且還要知道在特定的情景中對誰說、說什么、如何說。(Hymes 1972: 18)Canale和Swain (Canale & Swain 1980)從第二語言教學和學習的角度,提出交際能力包括語法、話語、策略以及社會語言等四項能力。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由知識和技能組成的系統。它要求交際者不僅掌握語法規則而且還要掌握語言的使用規則。
(二) 課堂教學的新要求
1.輕松的教學氛圍。在外語教學課堂上,學習者在學習運用外語的過程中出錯是在所難免的。營造一個熱烈而友好的氛圍有助于減少學習者由于怕犯錯被同學嘲笑而產生的焦慮。教師對學生要有極大的耐性,對學生使用外語的任何嘗試都應該持支持和鼓勵的態度,從而讓他們在使用外語交流時有安全感和自信心。為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而設計的活動應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要。但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活動結束后對學生所犯的有礙交際正常進行的錯誤進行善意的更正。
2.“真實”的語言教材。中國學生很少有機會和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能從課本和老師那里學習英語。因此,教材編纂者需要使教材更加接近西方的真實生活,而不是簡單的將中國人的生活情景用英語編成教材。此外,有條件的外語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利用圖片、錄像、圖形、照片、文本等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時間允許的話,網絡、英語報刊雜志、英語電視節目、電影以及外臺例如VOA、BBC都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材料。
3.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語言教學。語境不僅在話語的理解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是詞語選擇的重要參照標準。如果沒有語境,字詞和句子的含義就會變得含混不清,甚至失去意義和所指。在語法教學的同時向學生介紹不同語法結構所使用的具體語境,讓他們了解不同語法結構在真實生活中的不同交際功能。同理,在教授新的詞匯和表達法時,也需要將其溶入具體的語境中,讓他們明白近義詞和同義詞也有不能通用的時候。
4.語言教學結合文化教學。語言和文化是相結合的,文化為語言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語境。學習語言不僅要學習語言規則,還要熟悉與該語言相關的社會和文化規范。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適時適當地對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進行介紹。有計劃地舉行文化講座也是有效的辦法。對兩個不同的文化體系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母語文化與目標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此外,在詞匯教學中還應注重對文化負載詞的闡釋。
5.介紹語用知識。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是很重要的,但是知道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在不同語境中運用這些知識同樣重要。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課堂時間來介紹一些常用的語用知識和語用原則,例如語境、言語行為、會話含義、禮貌原則、合作原則等等。尤其可以鍛煉學生理解會話含義的技能。
6.修辭教學。沈玉如(2007)提出了修辭教學的說法,認為在教學中介紹適當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反諷等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欣賞和使用這些手法,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語言意識和語用能力。
三、小結
不可否認,近年來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的,這種進步突出地表現在教材的改進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上。然而改革的過程是復雜的,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不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抱有開放的心懷,接納一切有利于提高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建議和意見。
參考文獻:
[1]Canale,M.& 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2]Carter,R.Key Concept in ELT: Language Awareness.ELT Journal,2003,(57/1):1-57.
[3]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J.B.Pride & 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 (pp.269-93) [C].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72.
[4] James,C.and P.Garrett (eds.) 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Classroom [M].Harlow: Longman,1992.
[5] 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4 (1983):91-112.
[6]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8]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4):56-60.
[9]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0]劉紹忠.語境與語用能力[J].外國語,1997,(3):36-44.
關鍵詞:委婉語 英語教學 積極效應
一、引言
英文“euphemism”一詞源于希臘語。詞頭“eu”的意思是“good”(好),詞干“phemism”的意思是“言語”。整個字面的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說法)。委婉語是人們在交際中用來表達或談論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語,它的主要功效是避開或減輕直言的刺激,使話語受聽一些、溫和一些、含蓄一些、生動一些、幽默一些,可以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和交際效果,更易于為人接受。
委婉語既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在語言的交際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言語禁忌或禁忌語,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被列入禁忌的內容還非得說出不可。在這種情況下,委婉語應運而生。關于宗教方面、信仰、隱私、官方文件及發言中,也常見一些委婉說法,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二、委婉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及效應
1、委婉語在課堂交流中的應用
課堂用語通常采用的句式是命令式、請求式和建議式,而后兩者更具有委婉性,同一內容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可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如,用“I’m not sure+肯定句”或“I don’t think(suppose)+肯定句”來評價學生的回答:
a、I’m not sure Zhangxiao’s answer is right.(比較:Zhangxiao’s answer is not right.)
b、I don’t think(suppose)the homework is well finished.(比較:The homework is well finished.)
用“I’m afraid”與否定配合使用來表達委婉意:
a、I’m afraid I don’t agree with you.(比較:I don’t agree with you.)
b、You haven’t done it seriously,I’m afraid.(比較:You don’t done it seriously.)
使用“please”或反意疑問句來表達委婉:
a、 No noise,please!(比較:Don’t make any noises.)
b、Please discuss this problem in pairs,will you?(比較:Discuss this problem in pairs.)
在否定句中加入某些副詞(too,much,really,quite,etc)來表達委婉:
a、I’m not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b、I’m really glad to see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2、委婉語在課后作業評語中的應用
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優點,此意甚好。”
這就要求我們要規范批改時的用語。以往很多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普遍存在簡單化的現象:只劃錯誤處,或只評“A”、“B”、“C”,或只打分數,或寫上“OK”、“Excellent”、“Wonderful”等,其實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作業評語一定要以鼓勵為指導思想,恰當地運用一些委婉語,多指出學生的閃光點,從而使師生間的感情得到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 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除了給出激勵性的評語外,還可委婉幽默地提出相對高一點的要求再激勵。如:You have done wonderful work.That’s very good. If they had been but in a more logical order,the whole thing would have been clear.Look for the old so as to learn the new.
(2) 在一些中等學生的作業評語可寫上一些委婉語來增加感染力。如:Work harder and then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3) 對于一些作業質量比較差的可以用上一些委婉語來進行暗示性的批評同時來多多鼓勵。如: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ime.Do you agree with me?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your own opinions and your timetable?
3、委婉緩解教學中的對抗情緒時的應用
比如說學生剛讀完一段文章,教師可以說:You read very fluently and you’ve made a lot of progress.But there’s something not right in your pronunciation such as [bd] not [bed].Are you clear?OK!You’d better spend more time practicing your pronunciation.I hope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在這種情境中,應用委婉語增加含蓄性,可減輕學生的焦慮心理,鼓勵他們積極發言,激勵學生上進,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結論
綜上所述,委婉語作為一種語言現象與文化現象,若能比較恰當地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將能起到一定的藝術功效與積極效應,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都是必要和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趙寶斌《英語中的委婉語》.《英語中的一些委婉語的說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英語教學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a Fei-chi
【Abstract】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a.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English teaching guide. It is embodied in: people-oriented guidance, the guid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guidanc of the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 take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promot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English Teaching
在黨的十七大上,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寫入,成為我國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它滲透于我們工作的各個方面,對于各條戰線,各個崗位上的每一位同志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在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時,深刻探索其內涵,將其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在此與各位同仁探討一下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英語教學。
1. 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的指導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那么在英語教學中,也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素質的提高作為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渴求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時時處處想學生之所思,解學生之所惑,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積極發揮其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考慮學生的諸多因素因材施教,:如學生的課堂接受能力、學生的個性、年齡、性別、生活背景、興趣、追求和理想等。例如,在教北師大版新課標教材高一Module3Unit8Lesson4Journey to the Antarctic一文時,在學生閱讀前,先讓他們分組看關于南極之旅的圖畫并討論以下問題:
1.Which pole did they tace to ?
2.When did they go ?
3.Who reach the pole first ?
4.What will you do if you take part in the similar race sometime?
在規定的時間內討論后,讓各組人員自愿起來用英語陳述本組討論的結果,如果不全面,其他的本組成員也可以起來補充說明。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看圖能力、推斷猜測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又能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尤其對于有些英語基礎差的同學來說,盡管他們對英語學習不太感興趣,但在高中階段,讓他們看圖并用最簡單的英語單詞及句子來表達,還是可以做到的,在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發言的氛圍中,他們也會躍躍欲試,大顯身手。另外,因為同一組內成員存在著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小組活動可以集思廣益,使不同種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發揮作用。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每個人的努力都得到了認可,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價值實現需要。
最后,這些問題的設計也考慮到了學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第四個問題涉及到了學生的個性、生活背景、興趣愛好以及理想追求等,討論并回答此問題,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2. 全面的發展觀的指導
全面的發展觀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密切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密切關注學生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
教師不應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應把全體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目標。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無論基礎怎樣,學習程度怎樣,他們都是我們的教學對象,我們備課上課以及課后輔導都盡可能把每位學生的發展考慮在我們的教學計劃當中,使每位學生每天每課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把教學中的問題分成等級,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授新知識時,教師應以大多數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為基點,設計難度適中、切實可行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敢于去嘗試。新教材中的各個單元涉及的話題都是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為了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教師可把要問的問題按難易程度分為幾個等級:難度大、有發揮性的問題讓優等生答;較容易的客觀題讓中等生回答,那些簡單的問題讓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回答。這樣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動起來,都有機會表現自己。這樣設計教學,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受到關注。
英語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要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尤其要把培養學生聽說過讀寫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聽能是語言交際的重要方面,聽,又是學習吸收語言的主要途徑,而說,則為學生提供了把所學的語言運用到交際環境的機會。在實際的運用中,聽和說是密切相連、不可分割的。而聽說和讀寫又是相輔相成的,人們獲得了英語聽說能力,有利于掌握這種語言的本質,有利于讀寫能力的培養,反之,讀寫訓練又可以豐富語言知識,鞏固記憶結構,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
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以說助聽、以聽帶說、以聽說帶讀寫、以讀寫助聽說”的教學方法,成功地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講解北師大版新課標教材高一Module2Unit2Lesson2History Makers這一聽力課時,我先讓學生同桌倆一組一問一答,練習介紹自己最崇拜的或最熟悉的history makers.為了督促每一位學生都投入練習,我還隨意抽查了幾個小組,讓他們面對全班同學進行問答,并針對一些單詞及語句的表達給學生以指導。這樣安排,既鍛煉了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又對接下來的聽打好了鋪墊。在聽的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把精力放在聽懂關鍵詞、習慣用語、及句子大意甚至文章大意上,特意讓學生做了三類練習題:
(1)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complete the Function File with these words .or phrases.
(2)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3) Listen and decide if the sentences below are True(T) or Fale(F).
在做題中,學生既聽又寫(寫單詞、習慣用語),聽帶動了寫。學生聽完后,我又要求他們閱讀新課標教材后的聽力原稿,檢查自己哪些沒聽懂,查找原因,然后再聽一遍,加以鞏固。最后讓學生voice your opinion,先讓學生參考問題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history makers introduce in this lesson?寫下自己的觀點,并說給其他同學聽。這樣,在教聽力課時,把說讀寫融入聽中,聽說讀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在英語教學中,除了聽力課之外,筆者對其他課象閱讀課、語法課、寫作課等的設計,都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考慮進去,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全面提高。
3. 協調發展觀的指導
協調發展觀主要體現在統籌兼顧各方面的發展,協調各種關系。在英語教學中,也有如下要求:
(1)統籌學生個性與共性的協調發展。
每一位學生因為遺傳因素、家庭條件、所處環境及自身生活實踐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決定了他們都有區別于其他同學的個性。哲學上有句話說“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體。那么學生既有他們的個性、又存在著共性,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統籌學生的個性與共性的協調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使每一個人的優勢都得到發展,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前提與基礎。英語教學上的分層次教學、任務型教學和建構主義教學,這些教學理念都體現出了學生的個性化教學,他們都培養了學生的個性意識、自主的精神以及創新精神。筆者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貫徹了這些理念,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發表個人的見解,允許他們對于老師所講的知識提出異議,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編英語小故事、英語話劇并表演等等。
但是現在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實踐新課改,過分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順著學生自己的意愿自由發展,學生喜歡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懂得和其他同學的合作和和諧相處,這樣就偏離了新課改的方向,使教育又進入了另一個誤區。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本質規定,但同時必須注意到要通過學生的社會化共性來促進個性化,使個性化既朝著有利于形成個體特色的方向發展,又朝著有利于實現教育目標的方向發展。在英語教學上筆者避免了上述教師那種偏激的做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學習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同時,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教育的最佳體現是人的社會化共性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
(2)統籌學生語言素質、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的發展。
英語教學是一項綜合工程,它涵蓋了許多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會處理語言知識,文化背景和學生道德品質之間的關系。學生英語能力和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是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語言知識方面,許多學生單詞詞匯量不夠,或者語法基礎薄弱,導致在英語學習中處處遇到“攔路虎”,感到無所適從,這兩方面的缺陷都導致其英語水平難以提高。英語如今又是國際交流的主要工具,英語素質不高,就難以和國際接軌,影響國際各種文化背景知識的獲取。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甚少的學生,則會對許多西方常見的現象和詞匯的 “少見多怪”,如西方的音樂類型,西方的餐桌文化以及相關的詞匯、習慣用語,學生對此了解太少,就會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和語言素質的提高。
另外,學生語言素質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道德品質的發展也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時刻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審美情趣面對生活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世界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如在學習在教北師大版新課標教材高一Module3Unit8這一單元時,在Lesson1Adventhure in the Himalayas Lesson2 Maco Polo中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而在Lesson4中則進行了堅忍不拔的意志教育。
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統籌學生語言素質、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協調發展。
(3)統籌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協調發展。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整合,二者協調發展,才能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在應試教育中,教師是單純傳授知識的“傳聲筒”,而學生則是被迫接受知識的機器,失去活力及創新意識。筆者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克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努力使自己從單純傳授知識的角色轉化為教育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并指導和組織學生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措施,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英語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教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而學生有效的學習往往可以促進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應以師生在不同課堂所承擔的角色為依據確定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例如,在語法課的教學中,因為語法知識抽象、學生學習難度較大,且有些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因此教師必然承擔主導作用,當然教師也不能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應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否則課堂的講解就會成為教師的“脫口秀”。而口語課則應主要體現學生的參與性,主體性。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活動主要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教師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學生以積極、合作的態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也應避免學生偏離主題,使教學達不到有的放矢,課堂演變成為學生的娛樂場所。
(4)協調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良好的評價方式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之,則抑制學生的學習。筆者在在教學實踐中致力于傳統的測試評價方式的改革,除了傳統的測試評價方式之外,還采取了教師教學的學習性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同伴互評的方法。 學習性評價是在有效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進課堂提問方式,教師采用評語的形式進行有效的作業反饋,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學生,多一些“Very good!”“Just try”、“Not bad!”、“Good work!”“Well done!”之類的評價,給他們以成就感,切忌冷漠、諷刺或嚴厲批評。
在學習性評價中,通過開放性和以人為中心的問題、延長等待時間、進行有效的口頭反饋等課堂提問方式的改進使師生間的對話著重于引發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引導學習,令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思考及表達他們的想法,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只采用評語形式的作業反饋,使學生理解當前水平與學習目標間的差距,并為他們提供一系列改進的建議以縮小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幫助學生形成改進的策略,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得支持并有所成就,而不是與別人比較;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同伴互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鑒定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目標以及如何有效的達到目標,進而改進教師的教學,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同伴互評和自我評價是學生有效學學習的一個必須的技能,學生需利用自我評價的機會來了解自己的進步,評判自己的成績,促進自己的發展, 同伴互評能幫助學生自評,學生可以通過判斷同伴的學習,來洞察自己的學習水平。
因此,教學與評價的有機融合,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使教學有效地發展。
(5)協調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現代化教學即是現代化教育教學觀指導下的,與現代化科技和個性發展變遷緊密結合,充分有效運用現代化手段方法所組成的教和學整體優化的雙邊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以及中外學者對事實現代化教學的大量實踐證明:無論是集體教學、小組教學或是個性化學習形式中引入現代化手段、媒體、教學設計觀念的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具體,信息質量高,教學效果好,適合個性發展和教育民主等優點。
但是運用現代化教學,并不是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教師應該將二者有機結合,發揮最大效用。在英語教學中,筆者一改傳統的書本、黑板和粉筆的單媒體單向教學而發展為多媒體的多向教學。教學設計時,也使教學目標從模糊到明確,教學過程也成為教師教學內容和學生相互作用的交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教師的指導下 講練結合,師生互動,使教與學趨于最優化。
4. 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
高中的英語教學不僅要面向高考,更要面向學生未來的應用英語的需要,為他們未來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要義。為此我們必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目標,從日常的訓練著手,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技能。例如,在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日常訓練中,我們不能僅僅以應試為目標而以閱讀技能的獲得為目標。實踐證明,學生容易對格式化的閱讀題目,如選擇題產生厭煩。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多種豐富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察,如復述,縮寫,填空等。另外閱讀材料的選取也可以多樣化,盡量貼近現實生活,語言要地道純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他們能夠繼續讀下去,老師還要創造情境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興趣才會有動力,學生才會保持持續學習的勁頭,甚至有些興趣可以保持終生。
可持續發展觀也給我們指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現代是知識百花齊放、日新月異的時代,沒有終身學習的理念的指引,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英語教學中,筆者通過讓學生每日預習及復習,每日記單詞,記日記的方式,使終日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其內心,并成為其學習行動的指導,并堅持不懈得貫徹執行,終生堅持學習英語。
以上就是筆者對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英語教學的一些感悟??茖W發展觀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面向可持續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不僅是為了把學生送入理想大學,更應當為他們未來的人生軌跡著想。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應試,更是為了使用英語為我們服務。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C],《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2003年
[2] 王憲桂,《現代教學新觀念探討》[N],徐州師院學報,2004年
[3] 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關于英語老師工作計劃優選范文 一、學情分析
今年高一總共10個班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層次差異較大。經初步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一直屬于薄弱環節。因此,首先要想辦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習慣。主要工作是從書寫和朗讀著手:利用早讀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在下半學期安排一個英語書法比賽,養成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高一第一學期是初中向高中的重要轉折點,學生能否在短期內快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這對高一英語教學提出挑戰,教師應該多用心,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真正有效教學。
二、指導思想
在市、區教研室的指導下,全面貫徹學校工作計劃,以年級組的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核心,抓好基礎,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總體目標
1、 完成教研組工作計劃中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
2、 尋找有效的措施,拿出有效的培養思路,既保障尖子生的穩定發展又培養后進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們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并有所進步。
3、 集體備課充分,作業批改及時,上課學生滿意率高。
4、 期末考試成績能有效體現一學期來教學成果,學生能力有所提升。
四、具體措施
1、加大備課投入,發揮集體優勢。每周都會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為實現腦力資源共享,我們將更嚴格執行集體備課程序:個人深備—主備人說課—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分頭執教—教后反思。
2、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根據高一學生特點,任課老師指導學生明確學習計劃,維持好課堂秩序,指導學生聽課、記筆記、及其它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及時監督學生每天完成“預習—聽課—復習”三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并對英語能有興趣和熱情。
3、 注重英語基礎知識,強調詞匯量的積累。同時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每一模塊專門設置一節閱讀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 書面表達方面,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每兩周進行一次作文訓練,教師及時批改講評,且對卷面嚴格要求。
5、 采取得力措施,關注后進生。教師多課下輔導,多鼓勵談心,逐步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提高成績。
6、加強對學生周末自主學習的指導,精選習題,認真批改,下周講評。
7、加強聽力訓練。每周利用周一下午第四節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并加強對學生聽力方面的指導。
8、 搞好大小考試的質量分析,認真查找原因,尋找對策,為提升教學質量,踏踏實實做好一切工作。
總之,我們將一如既往,多溝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實效的原則,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前提下,努力,認真完成高一備課組的各項任務。
五、教學規劃表
略
關于英語老師工作計劃優選范文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擔任我校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我校三年級有4個班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少年時期,孩子們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他們的記憶力好,形象思維好,模仿力、可塑性強,但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不強。他們中極少學生接觸過英語。但對英語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今年開始,三年級學生使用的是新教材。本冊教材共有6個單元,兩個復習單元。每個單元的話題都是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展開,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全部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說唱中體驗語言。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幀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裝生活與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需求。重視雙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滲透,在教學內容中選編了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重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造的能力。
三、教學總目標和教學要求
小學生理性思維較差,感性知識豐富,喜歡游戲、新奇。教師要抓住這一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讓學生把英語科當作一種負擔,而是重點培養聽和說的能力,以使學生能夠盡快地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
教學要求: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和教師所講的課堂用語,日常生活中的小對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讀、認讀50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包括同學、家庭成員、數字、水果、方位、動物等6個話題),并能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6個“TPR”活動。
4、能唱8首歌曲。
5、能聽、說、唱7首歌謠。
6、能完成8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四、教學措施
1、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系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并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發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后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里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并打分,并請打分的同學說說為什么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么說、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表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3、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游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4、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并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五、學習策略及習慣培養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這個學習重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文化,培養學生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六、扶優輔潛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培養拔尖學生,讓優生吃得飽,提高落后學生,讓差生吃得好。發揮優生的優勢,開展幫困活動,鼓勵他們創新。對于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復,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優生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參與各種活動,同時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掌握的知識比較扎實,能實際的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英語的交際活動。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樂意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后進生的情況大體如下: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極其不端正,有著不良的學習習慣:課堂上無法認真聽講,沒有動腦筋的習慣,作業也不能自己完成(可以說十次作業九次抄襲別人的),屢教不改。本著教育要面向全體,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提高的機會,我有信心,且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他們,轉化他們。
(三)培優輔差目的
1、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調動學習的主人翁意識。
2、對學優生更多的給予方法的指導,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使后進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性、端正學習態度,逐步做到上課專心聽講,獨立、按時完成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培優輔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3、多一份關心、幫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使其體驗成功、努力學習。
七、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UnitOne安排3時
UnitTwo安排3課時
UnitThreet安排3課時
RecycleOne安排3課時
UnitFour安排3課時
UnitFive安排3課時
UnitSix安排3課時
RecycleTwo安排3課時
每單元安排一次練習:共6課時;復習、考查:安排2課時
本學期共計課時:共安排32課時
關于英語老師工作計劃優選范文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新的起點,在新的學期中,我將和另外5位老師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們本著同一個目標: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發展成為會學習、會思考、會交往、有創造性的新一代兒童。以“尊敬幼兒、尊敬家長、一切以幼兒利益為優先的原則”開展各項工作。制定出以下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及工作重點
本學期我們將重點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音樂素質的培養。在工作中加強個別幼兒的指導,通過把主題探究活動與日常的保教工作結合起來,讓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二、幼兒發展目標
(一)健康領域
⒈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情緒基本愉快。
⒉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獨立喝水、進餐、洗手、入廁,學習穿脫簡單的衣褲、鞋。
⒊了解簡單的衛生知識,愿意接受健康檢查,認識五官懂得保護。
⒋愿意和同伴參加體育活動,發展走、跑、跳、鉆、攀爬等動作。
(二)語言領域
⒈學習普通話,樂意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與需求,學習用普通話與人交流。
⒉學習安靜地聽他人講話,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并按其行動。
⒊喜歡念兒歌、聽故事、看表演、看圖書等,學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三)社會領域
⒈愿意上幼兒園,能參加幼兒園的活動,愿意親近老師或熟悉的成人。
⒉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嘗試學習分享等待,體驗其中的快樂。
⒊在成人啟發下學習關注他人明顯的情緒表現,學習關心他人。樂意招呼熟悉的人,學習求助和感謝。
⒋學習在性別、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⒌學習接受老師的建議和批示,學習在集體生活中遵守基本規則。
(四)科學領域
⒈在成人引導下,學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物。
⒉樂意用多種感官感知周圍的物品、現象,了解物品顏色、大小、形狀等明顯特征。
⒊喜歡操作、擺弄。
⒋親近大自然,喜愛與學習愛護周圍的植物。
(五)藝術領域
⒈在成人引導下,能逐漸注意和親近周圍環境中熟悉的諸如花草樹木,小動物等美的事物,并產生愉悅的情緒。
⒉喜歡聽音樂,能借助動作,語言等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材料和工具進行美術活動,學習用畫、剪、貼、撕、提等技能。
⒋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學習用身體動作自由地進行歌表演、做律動,喜歡打擊樂活動,學習和老師、同伴一起做音樂游戲。
三、教育教學工作
⒈做好新生入園的情緒安撫工作
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園,因此他們會產生哭鬧、不愿來園的情緒,我們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開學前做好家園聯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園,召開家長會,介紹班級情況,讓家長填寫一份幼兒家庭生活調查表,使家長、教師、孩子三者之間能盡快熟悉,減輕孩子來園的消極情緒。
(2)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舒適、有趣的教室環境
(3)教師以親切、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消除他們的陌生感。
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2)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靜午睡,不吵醒別人;
(4)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能學習自己吃飯等。
⒊培養良好的學習常規。
(1)愿意參加各項集體活動,注意力集中;
(2)愛護幼兒園的玩具,不與人爭搶;
(3)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能將玩具歸類收好;
(4)學習看書的正確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前閱讀習慣。
⒋深入實踐園本課程,將主題探究活動與區域活動結合進行,從他們的興趣入手,讓孩子主動學習,從而獲取各方面的經驗,提高綜合能力。
⒌注重活動區活動的計劃,做到學習有序。在活動時,教師將加強對孩子的觀察與記錄,及時發現問題、了解孩子。
⒍豐富幼兒一日生活,充分利用每天的音樂活動和文學活動時間,豐富音樂活動和語言活動的形式。
四、衛生保健工作
小班的衛生保健工作非常重要,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嚴格按園里的要求認真實施各項衛生保健工作。在工作中加強對幼兒的生活照顧,將幼兒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給幼兒提供一個清潔舒適的活動環境,堅決杜絕傳染病的流行,照顧好生病的孩子,定時定量給幼兒喂藥,保證班級幼兒的出勤率。與此同時,堅持每天的戶外活動,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將幼兒生理與心理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
在本學期的保健工作中,增強保育員的教育意識,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提高保育員的參與意識和配班意識,真正做到保教合一。
五、家長工作
在本學期的家長工作,我班重點以“尊重家長”為原則,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我班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以填寫調查表、家訪、約訪、電話、接送時的交談等形式,了解每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家長的需求和是否愿意參加班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