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9 03:12: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演講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英語 跨文化意識
長期以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輕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一直忽視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教師把重點只放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沒有對文化知識給予同樣的重視,偶爾涉及文化教學內容時,也缺少系統性,只是對英語文化進行零散的、膚淺的介紹,因而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迫切。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呢?那當然需要老師與學生的通力合作。
一、充分利用英語課堂和教材,培養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滲透和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的主陣地是課堂。因此,教師要在課堂講解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等的傳授。通過傳授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從稱呼、招呼語、告別、做客、謙虛、道歉、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若干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稱呼就是教學內容中一個最為常見的例子。中國文化習慣以頭銜或職務來稱呼對方以示尊敬,如“×局長”、“×班長”、“×工程師”、“×老師”,等等。按照中英文對照翻譯法,將上面這些稱呼方式直接翻譯成英語就不能為西方文化所接受。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youhadyour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興趣愛好為話題,如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等等。通過對英語教材中這些關于西方文化方面材料的學習和比較,并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踐,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掃除語言中的文化障礙,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識,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禮貌而得體的進行交際。
二、利用課外活動多渠道培養跨文化意識
1、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歌曲欣賞、英文小品大賽、閱讀英文小說和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
為此我們學校播放錄音材料,營造英語學習氣氛,把英語學習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休息、娛樂的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汲取英語語言和文化知識;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開設多媒體視聽的課程,定期給學生播放教學錄像,如“走遍美國”“新概念英語”“瘋狂英語”等,使英語教學活動達到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的效果。
很多電影或錄像片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某個方面的縮影。通過欣賞片中演員的表演,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例如給學生看《刮痧》這部電影,使學生了解到在中國刮痧被看作是一種治病的方法,而在美國當看到小男孩被刮痧,美國人認為是虐待兒童,結果父親被剝奪監護權。電影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展現了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讓學生了解到認識中西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在講授樂器這一單元時,可以播放以搖滾音樂、鄉村音樂、爵士音樂為主題的演唱會或相關電影,讓學生切實感受英語國家人們在音樂欣賞上的愛好和特點,感受其人文氣息。同時也播放中國傳統的經典民歌,引導學生將國外的音樂同中國傳統的民歌相比較,領略不同的文化風情,使學生以更寬廣的胸懷包容有文化差異并增強對本國文化的自豪感。
2、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
當然,這些作品必須符合中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文學作品是一個民族的脾性,心理狀況,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方面最生動豐富的材料。而且其語言地道,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還是提高文化意識都十分有用。但是老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閱讀這些作品。閱讀的過程不單單了解情節或者大意,還要關注其語言中所包含的文化,以及其他的非語言行為中的文化。非語言行為中的文化在閱讀是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為它往往以內隱的形式出現,并不是直截了當的告訴讀者。其實,在人的交際中非語言的因素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由于不同非語言信息弄得不好就會產生誤解,有的時候甚至導致悲劇發生。泰國旅游的美國人,不經意坐在寺院里一尊佛像的頭上休息,被人拍照下來,結果被驅逐出境。因此,要注意非語言行為中的文化。
3、利用好計算機和網絡
現在中學生對計算機和網絡非常感興趣,學校和家長對游戲非常敏感,大都持否定態度,但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也能從玩游戲中學到不少英語文化知識?;ヂ摼W上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英語作為媒介傳輸,國際著名報刊雜志網站的時事新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圖文并茂,引人入勝,它們的語言是實際生活中語言的真實反映,為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知識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輔助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圍地接觸到實際運用中的英語文化知識,從而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外國文化的網址,介紹一些既具有趣味性又包含大量文化信息的電影等。讓學生可后通過網絡來看??赐旰罂?,老師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對他們所了解到的文化信息進行討論。其效果往往比老師直接的介紹要好得多,學生對此的印象也比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