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道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命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人們道德觀念的變化,醫學道德教育出現了許多新特點,面臨著許多新難題。
1.醫學道德問題的多樣性。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的醫學道德生活變得日益復雜多樣,僅就人們的醫學道德觀念領域而言,有傳統醫學道德觀念、有現代醫學道德觀念,還有后現代醫學道德觀念等等。各種觀念之間有的是相互重疊、有的是相互補充、有的還相互沖突,此外,人們的新的醫學道德觀念的確立需要一個過程、舊的醫學道德觀念的破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使醫學道德領域呈現出紛紜復雜的多樣性局面。
2.醫學道德內容的復雜性。在現實的醫學道德實踐中,任何一個醫學道德問題都會涉及到復雜的多方面的醫學道德內容,如社會的醫療衛生資源和醫療衛生體制、醫院的醫療設備和醫院管理水平、醫生的技術能力和醫學道德水平、患者及親屬的經濟承受能力、對疾病和醫學的認知程度、道德狀況及心理準備等等。因此,對任何一個醫學道德問題的分析并解決都必須涉及到上述種種因素。
3.醫學道德選擇的兩難性。人們面對許多醫學道德問題都會感到左右為難,如法律與道德的沖突、情感與理性的矛盾、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對立等等。人們在這些醫學道德難題面前面臨著多重選擇,表現為多種情形:第一是醫學道德規范之間的沖突,如“尊重”、“不傷害”、“公正”、“自主”等。第二是醫學道德效果之間的沖突。如醫患之間的利益沖突、患者與其家屬之間的利益沖突、患者與社會之間的利益沖突、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沖突等等。第三是醫學道德規范與醫學道德效果之間的沖突。醫學道德規范往往是舍棄了具體的道德情景而抽象出的帶有共性的理論規定,它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普遍適用性,而醫學道德效果是在當時的具體的道德時間和道德空間條件下產生的,這種抽象的“先在”的道德規范與具體的“此在”的道德效果之間也可能形成沖突。總之,這些沖突多是“正當性”之間的沖突,面對著多重道德沖突,道德主體如何做出有效的道德選擇?
4.醫學道德主體的自主性。醫學道德實踐中的主體是雙重主體,即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親屬都是道德主體,他們都具有越來越強的道德自主性。在醫療實踐中,這雙重主體之間在價值觀、醫療觀以及利益觀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但也存在著差異,必須有效的協調和處理好這雙重主體之間的辯證關系,調動起醫患雙方的醫療主動性,以共同維護和實現醫療的整體利益。
所有這些醫學道德難題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一個醫學道德事件同時并存著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行為選擇,而每一種行為選擇均有足夠的倫理學依據。
所有這些都要求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中,面對復雜的道德境域,必須學會進行合理的道德分析、判斷并進行及時而有效的道德選擇和道德決策,從而實現患者利益、生命科學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最佳結合。這就要求醫學生不僅要掌握醫學道德的一般理論,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進行道德分析和道德選擇及決策的能力。因此,培養醫學生的醫學道德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的能力是醫學道德教學的根本宗旨,在這方面,醫學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學法”有著獨特的優勢。
二、“案例教學法”的內在特性及其功能
案例,或叫個案、實例,是指對某一客觀情境的真實描述和典型處理。醫學道德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對典型的醫學道德案例的描述、分析、研究,達到對受教育者進行醫學道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理論教學法的區別?!鞍咐虒W法”有別于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二者區別如下:傳統的理論教學法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案例教學法”是以開發智力為主;傳統的理論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師直接講述醫學道德理論知識,“案例教學法”是以案論理;傳統的理論教學法主要回答學生的“是什么”的問題,“案例教學法”主要解決學生的“為什么”的問題;傳統的理論教學法對問題的分析解答是“唯一”的、“一元”的,“案例教學法”對問題的分析解答是多視域的、多元的;傳統的理論教學法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對學生是單項的知識灌輸,學生的主動性受到限制,“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研究學生的特點并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積極界入到教學之中。
相對于傳統的醫學道德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法”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優勢,但這并不表明可以忽視甚至拋棄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以及其它教學方法。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受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教學內容、教育環境、教育對象等等。因而,“案例教學法”必須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如理論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自我修養法、醫學道德實踐法等等。
2.“案例教學法”的特點與功能?!鞍咐虒W法”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教學主體的雙向主動性、教學過程的良性互動性、教學內容的實踐可操作性等等,所有這些都把醫學生置于具體的醫學道德情境之中并最終優化了教學目的,實現了“案例教學法”的獨特功能,即提高醫學生解決現實的醫學道德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為:
(1)提高了醫學生發現醫學道德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法”的學習與訓練,使醫學生明確不管是發展醫學科學還是從事醫療衛生工作,都不僅僅是單純的生命技術問題,還必然涉及到廣泛而復雜的醫學道德問題。對醫療方案的實施在進行醫學技術分析的同時還必須進行醫學道德分析,道德分析能力是醫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醫學生要善于從醫學道德的角度分析醫療實踐中的諸多問題。
(2)鍛煉了醫學生對復雜醫學道德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隨著社會和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醫學相關的道德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案例教學法”要求對每一道德問題都必須從多領域、多層次進行綜合分析,這就鍛煉了醫學生對復雜道德問題的分析判斷的能力
(3)增強了醫學生面對復雜多元的道德情境,能夠有效解決實際道德問題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許多醫學道德問題都不是一元選項而是多元選項,在這多元選擇之中許多又是相互沖突的選項,醫學生面對某一醫學道德問題的多元選項必須進行分析、比較并做出最后的抉擇,這就提高了他們解決現實的醫學道德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基本程序
醫學道德的案例編寫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醫學道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夠充分說明一類醫學道德問題;二是邏輯嚴謹,語言準確,不要使閱讀者產生歧義;三是難易程度要適中,有一定的倫理沖突點可供學生充分研究討論,但又不能太復雜,不能超出他們的知識背景與分析能力。
對應用醫學道德案例討論的班級人數一般應控制在60人以內,這樣便于每個學生都有較充分的參與討論的時間,便于把討論引向深入。
討論之前把案例、與案例配套的相關材料以及需要學生進一步閱讀的書目等一并發給學生,使學生事先有所準備,使他們能夠在上課時積極界入到討論之中,增強討論的實效性。
關鍵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必經途徑,在繼續教育中起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為吉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院,自2012年開始實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培訓并軌的培養模式,此次并軌的最大優勢是參與培訓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達到畢業條件并培訓合格之后可獲得四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專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畢業后即可行醫,大大提高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然而,住院醫師大多是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研究生,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思想活躍,工作積極,渴望成才。但他們對當今社會出現的各種不良思潮、錯誤觀念缺少應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強對住院醫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倫理觀,顯得更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視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經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導
1.思想教育學習討論會
傳統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單一、枯燥且脫離實際等缺點,通過近年來的探索,我院積極開展以討論會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結合教育部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以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教育引導,定期開展思想教育相關主題的學習討論會,以小組分組討論形式開展,系統討論醫德醫風、醫學倫理等方面思想教育問題和體會,研究生也可以結合自身體會進行學習交流,師生互動,不斷明確醫德醫術的重要性,嚴格要求自己,醫術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斷完善,態度上積極熱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將良好的醫德醫術內化為自覺遵守的準則,在平常學習工作中不斷踐行。
2.入科前集中培訓
我院對進入臨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實行集中培訓,近年來,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針對醫德醫風、專業素質、科研能力等多個方面。通過集中的學習和活動使他們明確醫生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與倫理道德水平,加深對基層醫療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醫學事業接班人。培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3]:(1)醫德醫風教育:促使研究生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對本職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熱情和責任感;(2)臨床實踐技能培訓: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盡快適應臨床工作,得心應手,樹立自信心;(3)醫療法律法規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覺遵守各項醫療規章制度。
3.醫學道德教育課程
將思想道德作為一門研究生必修的醫學道德教育課程,挖掘誠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闡述醫德失范的真實案例,并在學習結束后對研究生進行理論考核,考核主要從社會公德、集體主義、職業道德、醫學倫理、醫患處理等方面進行,滿分100分,結果上報研究生辦公室從理論層面對其領悟程度進行考查,針對思想道德考試不合格的同學進行進一步深刻教育。借助這種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視學術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二、導師的監督指導
1.導師言傳身教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導師的思想道德、處世哲學、治學態度以及成才經歷都會對研究生產生影響。導師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自己的學生,還要的是在思想上對他們加強引導。我院積極在研究生入學前組織研究生導師參與德育課程的教學,提高導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還把它作為遴選和考核導師的重要指標,強化了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為研究生樹立高尚醫德高超醫術的榜樣,對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師生交流會
研究生導師應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進行交流,加強溝通,關注研究生思想動態,針對研究生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惑進行指導教育,并定期舉辦師生經驗交流討論會,近幾年,我院共舉辦院級師生交流會5次,參與人數約800人,會上師生之間暢所欲言,在鼓勵研究生加強臨床技能,樹立良好醫德,促進良好醫風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3.學術實踐活動
導師定期組織研究生參加醫學專業學術實踐活動,例如:填寫活動內容通過這些活動,調動研究生鉆研醫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講求利益,名利并重的價值觀正在逐漸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醫院是救死扶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業,臨床科室直接服務于病人,與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臨床研究生教學中始終貫穿:在對病人實施醫療服務中,要求高尚醫德與精良技術的結合,在診療工作中要求高度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5]。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養,舉辦了多次講座和座談會,深入到學生的中間,了解與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況,建立道德修養評價標準,有針對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斷自省,不斷總結自身不足。只有鍥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醫學高峰,只有秉承踏實認真、兢兢業業的態度,獻身醫學事業,才能成為一名白求恩似的醫務工作者,傳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強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導及導師的監督指導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覺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歸根結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過研究生內化為自我要求、自我約束,才能真正達到目的,實現從他律到自律升華。近年來,我院進行關于醫學研究生醫德醫風自我管理的講座2次,著重于將良好醫德規范內化于心,并將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備良好醫德醫術的合格醫師,這正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真正意義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體系
1.出版相關學習教材
相關醫學教育工作者應結合當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專業研究生并軌的特點[7],參與出版相關思想教育的學習教材2本,作為管理者、導師和研究生的學習依據和理論參考。
2.成立考核小組
成立了相關考核小組,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包括,針對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機制,定期對相關規范化培訓的研究生進行學習教育,并組織考核評估,對表現優異的研究生給予表彰,對表現不佳的給予繼續教育,努力使其達到教育的目標要求。
五、效果與體會
1.結果
我院通過規范系統的學習、評價、教育、反饋,對提高研究生醫德醫風、醫學倫理、思想政治,自我修養等方面水平有積極作用。通過組織多次講座,加強與研究生、導師之間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發現和解決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切實的踐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徑,在促進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2.體會
完善的臨床醫學應是一門技術與人文相結合的醫學,而醫學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離不開醫學思想道德教育。醫學研究生是未來醫學科研、教學和醫療工作的骨干力量,對其醫學人文素質應該有著更高的要求。多年來我院一直努力探索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發揮管理者、導師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促成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效銜接,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輸送越來越多的優秀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旻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可行性探討[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國棟,劉新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趙美玉,李強.臨床醫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時玉平,李純輝,付偉,麻吉河.研究生學術道德、學術誠信教育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淺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學倫理教育[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1-14.
[6]王學風.論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45-48.
論文關鍵詞:衛生職業院?!〗虒W 職業道德 培養
論文摘 要:為了提高衛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在掌握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的養成,需不斷探索適合我國特點的衛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途徑,從多個層面、多種方法和途徑,分階段、有計劃和目的、循序漸進地實施。
衛生職業院校教學中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是學生教育工作中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貫穿于學生整個教育的全過程,要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需從多個層面、多種方法和途徑,分階段、有計劃和目的、循序漸進地進行。
一、衛生職業院校職業道德培養是多重性的
衛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教育,首先是理論上的,要明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和價值體系。職業道德理論課是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種最主要、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務是在理論的層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樹立醫學生的職業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體驗到的,通過日常教學活動的滲透、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體會到的職業精神。再者是實踐上的,在學生實驗、實訓課教學中,在臨床見習和實習過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職業道德水準,自我約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職業道德不斷得以升華,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二、衛生職業道德培養的基本途徑
1.在具有專業特色文化氛圍中熏陶
要有意識的營造衛生職業院校人文文化環境,處處體現醫學特色、醫學文化,使學生自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就被濃濃的醫學人文文化所包圍,要讓衛生職業院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園里可以有醫圣張仲景、藥王孫思邀、李時珍的雕像,有雕刻著歷代醫家醫德格言、歷代名醫醫療活動及醫學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發揮校園現代網絡的強大作用,開設“名醫名家”、“醫學科普”“大醫精誠”等相關網站。
2.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
在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善、喜、好、惡等言行和情緒直接影晌學生的認知水平。醫學實驗課有很多是由動物代替人做實驗,如闌尾切除術,教師在實驗中把動物比擬成病人,對它的呵護關愛,會深刻的印記在學生腦海中,直接決定和影響學生的行為。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學活動中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具有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特點,更易于學生接受,更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3.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
開展專項教育和專題講座,在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前集中對學生進行醫療行業的服務宗旨、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實習規則的教育。請醫務工作者勞模、科研帶頭人及醫療服務明星暢談愛崗敬業的思想,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義務獻血活動、為敬老院老人體檢、為社區人群做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中了解人民群眾所需,切身體會醫者的責任,服務社會,培愛心,培養醫學生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在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等活動中通過前輩們的言傳身教,自己的親身實踐,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為職業生涯的職業道德養成打好基礎。
三、衛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方法
1.入學教育
衛生職業院校學生入學教育是醫學院校常規議程,旨在倍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對醫務職業的了解,樹立職業崇高感和責任感,對自己將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這一職業要求有一初步認識。
2.醫學生誓言
醫學生入校宣誓儀式,是衛生職業院校獨特的入學儀式,體現了醫學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諦,涪養了醫學生的職業神圣感和職業光榮感。通過入校宣誓儀式首先培養的就是他們對生命的重視、對病人的關愛。熱愛生命是學生職業素養、醫學道德品行的核心,關愛生命和維護生命是學生人文執業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專業滲透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如語文課中的“仁”、“愛”教育,德育課中的儒家仁愛倫理思想,專業課中舉例示范醫家學者的高尚情操…..。醫心仁愛表現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道德責任與道德境界。因此誠信教育、科學世界觀教育等都是衛生職業院校學生應具有的職業道德修養。
4、結合臨床實踐
醫德教育需要醫院和社會的積極參與才能更好地促進醫學生良好醫德的形成和發展,確保醫德的實際效果,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醫學實踐的起步階段,也是其醫德醫風形成的開始,通過積極倡導和組織實習生加入到醫院創建醫德醫風示范活動,實習醫院應該選派品德好醫術精的醫生任教學老師,教師的高尚醫德潛移默化地塑造醫學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們在實習中得到深刻的啟發。對醫德優秀的醫務人員應給予表彰,樹立榜樣,使學生耳濡目染,促使他們在實習過程中逐漸培養“救死扶傷、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滿腔熱情、開拓進取、精益求精、樂于獻身、文明行醫”的良好職業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杜曉梅.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途徑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8,2.
[關鍵詞] 醫學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2-141-03
Explore of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n professional ethics in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LI Xiachun1 YANG Hongwei2 LU Yongli2
1.Pathophysiology Department, Medical Schoo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2. Physiology Department, Medical Schoo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in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sinc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medical students affect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 in medical work. In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class, medical ethics were introduced combining the extent of basic medium curriculum, encouraged student working medical science difficulties with the example of forefathers in medicine, and strengthened auto-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students. These methods promoted the balanc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medical skills.
[Key words]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益惡化,醫療糾紛日益增多,雖然社會和體制是外因,但醫務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更看重自身利益而忽視患者利益,也是引起醫療服務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醫生的職業道德滑坡無疑與醫學院校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失敗有關。其失敗原因可能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等人文課程欠缺,缺少專職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學生不重視人文社會科學課等有關[1]。部分醫學院校醫德教育雖普及良好, 但因為醫德無法完全充分滲透到醫學生的認知意識中, 醫德教育的實際效果不理想[2]。因此,醫學院校必須既注重對醫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注重對他們的職業道德的培養。既要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也要重視發揮專業課教學的德育教育功能。本資料簡要介紹病理生理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體會。
1 加強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醫生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
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包括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內瓦宣言》《為了病人利益》(也稱為后希波克拉底誓言)都制定了醫生的職業道德規范。我國頒布的醫務人員醫學道德規范包括: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時刻為患者著想,千方百計為患者解除
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與權利,對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患者;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為患者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患者隱私與秘密;互學互尊,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的關系;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鉆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這些醫德規范都將尊重患者的權利,保護患者的秘密,加強專業技術學習和合作作為醫生的義務。醫生的高尚醫德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醫學院校必須在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始終如一地將醫學生的醫德培養放在首位,采取多種措施加強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醫學生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動性。
2 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強化專業基礎課職業道德教育功能
目前國內醫學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質及職業道德教育與社會現實脫節,教學方式與醫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脫節, 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及職業道德的培養脫節的特點[2]。要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對醫學生進行全程全方位的職業道德教育。隨著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單獨、刻板的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排斥,因此,國外學者認為,除了進行醫學倫理學、醫學史、醫學法學等人文課程為基礎的德育教育外,還必須發揮專業課的“載體作用”和“滲透作用”,在專業教育中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間[3]。
全程的醫學職業道德培養應從醫學生入校即開始。以前,醫學院校一般在醫學生入校后會通過組織醫學生觀看醫界楷模和普通醫學生救死扶傷的電影或錄象等對醫學生進行職業定位教育。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許多醫學院校為了提高就業率,淡化了對醫學生的職業定位的教育,鼓勵醫學生形成多元化就業觀念,使許多醫學生認為自己將來不一定從事醫生職業,從而忽視自身職業道德的培養,是目前醫學生職業道德水平下降和從醫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當今的醫學生大多可從多種途徑接觸很多反面信息,他們的價值觀形成過程中會受到多種思潮的影響?,F代社會的功利性影響了很多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他們多將自己的發展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并反感各種利他利公的價值觀的道德說教。其次,現在的醫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淡薄,個性強合作意識淡薄,做事情缺乏決斷力,面臨醫學難題時容易產生逃避心理甚至放棄醫生職業。醫學專業基礎課是醫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程,因為直接影響醫學生的專業基礎,醫學生大都很重視,專業基礎課教師很容易在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教育時,在學生心中播下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種子。因此,專業基礎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服務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及的培養。
3 在病理生理學課堂教學中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加強專業課教學的職業道德教育
3.1 緊扣病理生理學專業知識講授討論敬畏生命的倫理學原則
病理生理學是臨床課程的基礎課程,其許多內容和臨床診療密切相關,也涉及醫學倫理道德,可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專業知識對醫學生進行倫理道德教育。
疾病概論介紹健康與疾病的概念,病因,疾病發生規律,疾病的轉歸包括康復和死亡。在講述健康與疾病的概念時,結合社會和醫學的發展對健康標準的影響, 與學生探討醫學模式和醫務工作者的職能定位。在介紹死亡的定義和判斷標準的變遷時,與學生討論“植物人” 與“腦死亡” 的區別,及“安樂死”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這既讓醫學生充分認識“植物人”與腦死亡的區別,也讓他們充分認識“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法國醫學家、哲學家阿爾貝特?施韋澤在《敬畏生命》中闡明了敬畏生命倫理學:“善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學原則”。它的核心思想是敬畏一切生命,否認高級和低級、富有價值和缺少價值的生命之間的區分[4]。醫生只有樹立了敬畏生命的觀念,才能不記個人得失挽救患者生命,才能在面臨醫學上難題時,做出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的正確決定。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治療比較棘手,治療過程中搶救休克也就是搶救生命與治療原發疾病的手術措施存在矛盾時,醫生應該如何選擇?課堂教學中,可與學生討論究竟是應先搶救生命還是治療原發疾病,并用臨床搶救休克和治療原發疾病矛盾時醫生的正確決策拯救患者生命的案例加深醫學生對生命第一原則的認識。
3.2 用醫界楷模的事跡鼓勵學生樹立終生鉆研醫學難題的志向
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醫學教學中,除道德教育與智力教育相結合外,還要用一些醫界楷模的事跡對學生加強引導、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品質[5]。
醫學生只有樹立了獻生醫學的崇高理想,才能產生追求醫學真理的求知動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介紹休克的發病機制時,可舉例介紹我國的著名病理生理學家趙克森教授在重癥難治性休克的發病機制研究中做出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攻克休克的發病機制的理想,對休克發病機制中尚未解決問題進行鉆研,力爭在醫學各領域干出成績。同樣,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癥等發病機制也不清楚,這些疾病患者的記憶及認知障礙顯著影響其工作學習和生活,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在課堂教學中, 可介紹我國學者在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以激勵學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現有理論的局限和解決辦法,為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醫學日新月異,醫生必須不斷學習新的診療技術,才能使自己的醫療技術不斷提高,因此,也要給醫學生強調養成經常查閱國內外醫學文獻的習慣的重要性。介紹這些醫界前輩的故事,使醫學生對醫學更加感興趣,課堂思維更加活躍,更加關注醫學和病理生理學的發展。
3.3 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的自我評價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學習的自覺性
對醫學生職業道德水平進行測試,既可檢測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也可潛移默化地提高醫學生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病理生理學課中,可介紹國外常用的職業道德評價量表, 并鼓勵學生用美國鳳凰城地區的Education Outcomes Service(EOS) group編制的住院醫師職業道德和交流溝通能力的評價量表對自身的職業道德進行考評[6], 根據得分情況對相應的弱項加強學習。通過學生自我評價促進醫學生加強自身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
4 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和反思
對病理生理學課程中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進行檢驗,一是對所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反映喜歡課堂教學中討論醫學倫理問題的占85%,喜歡介紹國內著名醫學前輩故事的占90%,認為對醫生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介紹對自己的職業道德養成有促進作用的占89%,認為對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修養的重視程度的占80%。二是用美國鳳凰城地區的住院醫師職業道德評價量表,讓帶教老師和護士對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初期的職業道德水平評分,結果發現專業課中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的學生其職業道德評分的平均分顯著高于未參加組。這些調查結果說明在醫學基礎課教學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可顯著提高醫學生對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視程度。基礎課程中加強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每位教師的職責。然而,這要求專業基礎課教師必須具有廣泛的醫學倫理學知識,和對醫學生在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困惑進行深入了解,因此,醫學院校應強化專業教師自身醫學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另外,在醫學基礎專業課程建設中,也要加強基礎醫學隱性課程的建設,既注重專業知識教育方法的改革,也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索。
總之,在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根據其課程特點結合不同的專業內容講解,和學生進行相關的醫學倫理道德討論,用醫界楷模的故事鼓勵醫學生樹立鉆研醫學難題的理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想,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的自我評價,可以促進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包利榮,袁強,馬重陽,等.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14-15.
[2] 林琳,俞妮妮,陳瓊秋,等.醫學生、醫學實習生、在職醫生醫德教育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6:61-63.
[3] 李強祥,譚華清,李楊,等.醫學生人文素質及職業道德教育的探討[J].重慶醫學,2011,40(27):2804-2805.
[4] 王星明,王艷華.西方國家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2):30-31.
[5] 阿爾貝特?施韋澤,漢斯?瓦爾特?貝爾.敬畏生命---50年來的基本論述[M].陳澤環,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醫德是整個道德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醫療活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社會道德和醫學科學發展制約下,反映人們在醫學職業中的一種特殊職業道德。1988年12月15日我國衛生部的《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簡稱《辦法》)第二條規定,醫德即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是醫務人員應具備的思想品質、醫務人員與病人、社會以及醫務人員間關系的總和。醫德受社會整個道德思想體系的制約和規定,同時也具有自己職業的某些特點。社會主義醫德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調節著醫療實踐和醫學科學活動中人們的相互關系以及醫學與社會的相互關系。
社會主義醫德重視人民群眾的生命價值,在救死扶傷、防病治病中應當將病人的傷病、生死安危放在首要的地位,社會主義醫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對醫務人員有組織、有計劃地施以系統的醫德影響,培養醫務人員高尚的醫德品質,樹立社會主義醫德新風,全心全意地為保障人民健康服務。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生是國家未來的高級醫務人才,在校期間就必須全面、系統地了解醫德知識,培養良好的修養。雖然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開設了政治思想品德課程,但對于醫學生來說這還遠遠不夠,普通的道德品質教育僅僅是進行職業道德的基礎,而醫德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對醫務工作者有更高的特殊的要求,所以對醫學生進行系統的醫學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1醫德教育可為醫學生奠定職業道德的理論基礎
醫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逐漸形成的時期,思想單純,可塑性大,易于感情用事,心理上有積極向上的良好愿望。在關鍵時期應對他們進行醫德基本原則和基本規范的教育,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塑造他們的醫德認識、醫德感情、醫德信念、醫德行為和習慣,使之全系統地了解醫德的基本理論,從思想上重視醫德修養,樹立誠心誠意為病人的服務理念,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形成“無欲無求” 的高尚醫德。這對于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是一種必要的理論準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進而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發展。
2 醫德教育有助于醫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醫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醫學生的觀念中來,傳統的醫學道德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自古以來,我國行醫以德為本。這不是說技術不重要,而是要求醫務人員首先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的好壞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一些醫務人員以醫牟私、亂收費、收紅包、拿回扣等不良現象損壞了醫務人員的形象。醫德體現著醫護工作者和醫院群體的形象,直接影響著醫護人員與病人、社會之間的關系。所以,加強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使之成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尤為重要。有利于激勵他們以自己的高尚醫德來糾正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倡導文明行醫。醫德教育不僅能使醫學生預防不良醫德行為的侵害,而且能以其高尚的醫德感召和影響其他醫務工作者,從而促使醫療衛生事業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3醫德教育可以預防和減少醫療責任事故的發生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轉變,轉變為服務與消費者的關系,病人的權利意識及在醫患關系中的主體意識大大加強,病人對醫生的職責和義務有了明確的認定。病人的關注點已不僅僅停留在醫生的技術水平上,而是對其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醫學道德正日益由個人道德演變為社會公益道德。近年來,國內醫療事故的不斷出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醫務人員的醫德水平在下降。醫療事故的發生,并非單純是業務技術問題,大多數是由于醫生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所造成的。以病人為中心、救死扶傷、防病治病是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醫德也已成為提高醫療質量、預防和減少醫療事故和差錯發生的重要因素。
4醫德教育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務人員,提高醫療質量
在醫學教育體系內,醫學生作為醫療事業的后備人才,通過醫德教育,將來可以成為既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又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時還具備了高尚的醫德品質、崇高的醫學敬業精神的德才兼備的醫務人員。這樣既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要,又能為提高醫療質量奠定基礎。我們知道,醫療質量是醫院多種服務所取得的醫療效果的集中表現,主要包括價格、服務態度和水平、安全、醫療環境等方面。醫療質量如何取決于醫務人員的醫德水平、技術水平和醫院的專業管理水平、物資保證狀況,其中醫德水平是提高醫療質量的保障和動力,具有高尚醫德的醫務人員能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工作認真負責,忠于職守,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為病人爭取最理想的治療效果,能用低廉的價格提供優質的服務,把醫療差錯減少到最低程度。
總之,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是未來的白衣天使,他們將要從事的是為廣大人民群眾防病治病的醫療衛生事業,擔負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將直接影響著醫院的醫德醫風建設,直接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只有具備淵博的醫療知識和精湛的醫療技術,同時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成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童中昀.從醫患糾紛看醫學生醫德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
性.醫學教育,2000,10(5)
[2]覃曉.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的重要性.廣西醫科大學學
報,2003,20(9)
[3]米坤龍,張輝.淺談醫德醫風與醫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河
北北方學院學報,2004,12(6)
[4]張衍國,黃志中,郭曉明.由醫療糾紛反思醫學教學.西北
一、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醫療環境的現狀
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務工作者的搖籃,醫學生肩負著未來救死扶傷、濟命扶危的神圣職責,與其他學科大學生相比,以醫德教育為核心的醫學生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主要由“兩課”,“兩課”作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和許多不足之處,學生對“兩課”的反映平淡,逃課、曠課現象比較普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存在照本宣科、形式單一等弱點,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現代醫療技術的提高,給患者帶來巨大福音,也給醫患關系造成某些不和諧的因素:各種先進醫療設備的介入,使得醫患之間缺少正常的人際溝通,病人來到醫院就診,見到醫生,幾句話后,便是一大堆檢驗單、化驗單,然后,像機器人一樣去做各種檢查,不用說話,無須表情。而醫生往往只見病,不見人,對患者的痛苦漠然置之,麻木不仁,缺少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更有甚者,有些醫務人員受利益動機的驅使,開大處方、濫檢查、濫收費、開單提成、處方提成、藥品回扣甚至向病人家屬索要紅包、擅改患者化驗結果、推委拒治病人等,導致醫患關系日益緊張,醫患矛盾日益加深,醫療糾紛日益增多。
二、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和內在靈魂,是一種崇高的文化精神,它引導人們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具體到醫學院校的教育層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人文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崇高的道德理想與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醫學生高尚的醫德醫風。
(一)加強人文教育是醫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我國現階段社會道德觀出現片面強調功利,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現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惡和美丑界限混淆、道德水平下降等,這些現象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醫學生的思想道德。這種情況下,加強融入人文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使醫學生們通過所掌握的人文精神和醫德概念來把握未來醫生職業的本質特點和義務要求,提高醫學生道德修養的積極性和自覺能動性,這是醫學生道德教育的最大實際,也是醫學生立足社會,自身成長的需要。
(二)以人為本的現代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加強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現代的職業道德教育應是提供學生一個認識和解決自身內在的,與他人、與環境之間的道德沖突的框架,用這種方式提升個人工作的滿意度,促使個人持續、富有成效地就業;也是提供學生一個養成自覺遵守工作道德品質的機會。所以現代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拋棄傳統的說教、灌輸和強迫執行等方法,以引導激發為主,有效融入人文精神教育,要求醫學生理智和思維參與,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斷和決策,從而促進自身道德行為的發展。
(三)醫學的學科性質決定醫學生必須具備人文精神
醫學是人學,是關乎人的生命的科學,因而具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F代醫學從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注重對人類的關懷。對于在校的醫學生來說,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與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應該并重,一名優秀的醫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更應有對他人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關心和關注。
三、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
如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教育內容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醫學教育之中,探索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問題。
(一)重視醫學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實現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培養的統一
醫學院校,育人為本,德育優先?,F代醫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在科學上求取真善美,還要通過強化德育教育,讓學生在社會發展和人文關懷上求取真善美。在醫學教育工作中,要重視和加強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多種關系的協調,樹立尊重生命、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理念,樹立保護個人權益和以人為本的醫學道德觀和價值觀,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的統一。
(二)在醫學專業課程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
醫學專業課的學習,在醫學生的學習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應當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與實習中,使人文精神與專業課程的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人文精神與醫學科學精神培養融為一體。人文精神不是無形的,把它浸潤在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會使醫學專業課更豐滿,更富有生機,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醫學生人文關懷精神的培養。
(三)改革醫學院校課程設置,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關懷精神培養的統一
由于醫學專業課程的任務本身就非常重,當前大多數醫學院校的人文課程的開設總量較少、比例偏低,所以應認真對課程體系設置進行研究,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改革,正確處理好醫學專業課、公共教育課與人文關懷課程的關系,適當增加人文關懷教育課程的比例和數量,建立各類課程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相互協調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扎實學習醫學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樹立人文關懷的理念,使人文學科真正成為新課程結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發揮它應有的重要作用。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體中的每一個人。一所大學的文化氛圍會對師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精神面貌、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產生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是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醫學院校由于專業知識難懂,課程單一,學業繁重,相對于非醫學類高等學校文化活動相對較少。醫學生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相對較弱。醫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在很大的程度上靠養成,是在所處的環境中潛移默化而成。良好的醫學學術氛圍和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圍,對于促進醫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關懷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營造一個和諧、寬容、活躍的人文環境氛圍,不僅有利于推動醫學生對科學精神的追求,還會推動醫學生對人文關懷精神的追求,使醫學生在一種健康、和諧、民主、自由的環境中受到感染與熏陶,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增強教師隊伍的人文素質
教師是人文教育的第一要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各學科教師都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還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教師要有高耀的學科造詣,高尚的人文精神,高超的教學藝術,三者的有機結合,自然會使專業課程含有豐滿的人文精神。教師對科學的極太熱情,獨到的見解與創新的思想,堅持真理的決心,教學方法的改進,高度的敬業精神等等,無時不在感召學生,激勵學生。其次,從總體優化的思路看,應當把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聯系起來落實,在加強人文教育時,要特別注意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這支隊伍的作用。第三,專業課教師應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六)加強醫學史教育
[論文摘要] 在醫藥道德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的指導下,對藥學人才進行育德的途徑主要是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思想道德修養相結合,同時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育德思想。
相當長一個時期以來,醫藥倫理學教育一直是我國高等醫藥院校對大學生進行基本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尤其在藥科大學的大學生中把藥學倫理道德——“藥德”教育作為藥學大學生的必選課已經在學生中開設了10年之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仡欉^去的實踐不難看出,高等醫藥院校要培養祖國醫藥學事業發展的合格人才,必須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而藥學大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的經驗深刻地啟示我們,育藥學人才,“藥德”先行。
1藥學人才:人類健康的天使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沒有高級的專門化人才,就不會有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昌明。歷史的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了人才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標準又是什么?在21世紀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等等一系列問題會伴著時展的腳步接踵而至。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從人才的蘊涵開始探索。
1.1創造性是人才的本質特征
人才學告訴我們,人才是具有一定社會活動能力,以自己的智力和專門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領域,對人類社會進步能夠或者已經做出突出貢獻的人[1]。從一般的意義上講,人才就是德才兼備的人。創造性是人才的本質特征,這是由人才從事的創造性勞動決定的。所謂創造性勞動,即以前不存在的物質或精神成果,經人才的努力實踐得以產生或生成,并且這些物質或精神成果對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意義重大。而要使這些創造性的成果不斷涌現,培養人才及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高等學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所面臨的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2]。
高等學校是國家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然而,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世界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人才不僅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精湛的技術技能,而且還應該具有改革創新的思維,頑強、銳意進取的意志品格及全面發展的法制道德觀念。既具有做事的本領,又具有做人的修養,只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實現其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合格人才的辦學目標。
1.2藥學人才,“藥德”最重要
如果說醫學處在對人類疾病和健康進行診治的起始階段,那么藥學則是對疾病給予攻擊和治愈的關鍵。藥品在維護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過程中始終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藥品的研制與開發、生產與銷售、使用與管理能否在實踐的過程中保證科學、準確、合理、經濟、高效,藥學人員的素質是重中之重。中國晉代的醫藥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一書中說:“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達理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醫,必選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愛,其智能宣暢曲解……貫微達幽,不失細小,如此乃謂良醫”[2]。歷史上許多著名醫藥學家在培養和選拔醫藥學人才時堅持將具有“仁愛”之心的要求放在首位,這在客觀上表明了品德在藥學人才素質構成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由于藥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對藥學人才的培養既要堅持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又要堅持德居首位。從科學的角度講,藥品與可謂一步之遙,藥品質量是保證人類身心健康的關鍵,而要保證藥品質量合格,療效安全,對人類生命和健康有益,就要對生產、研制、開發和經營使用藥品的實踐人員實行道德控制,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其在藥學實踐中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而藥學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日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陶冶過程。在藥學大學生中開展醫藥倫理學教育,是培養藥學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內容?,F實的無數事實證明,放松了對藥學人員的道德教育,就會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懈怠了自己的責任,甚至放棄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從學生時代加強“藥德”培養,可以使藥學人員能夠在剛剛進入專業大門的入口處就清楚該如何培養自己成為合格的藥學人才,并且在行為的一點一滴中都能夠按照道德要求嚴格自律。這將對祖國的藥學事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真正實現藥學人才是人類健康的天使的榮譽。
2醫藥倫理學對“藥德”的規定
“藥德”是藥學道德的簡稱,在現代醫藥倫理學中對藥學道德具有明確的概念表述。即指藥學人員在藥學實踐中正確處理藥學人員與患者、服務對象關系,藥學人員與社會的關系及藥學人員同仁關系的根本原則和行為規范??梢?藥學道德是指導藥學人員進行正確的道德行為選擇的綱領和指南。
現代醫藥倫理學繼承了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道德精華,在處理藥學人員與患者、服務對象關系時強調赤誠濟世,仁愛救人和一視同仁的道德要求,當患者和服務對象有求之時,應該給予極大的同情和關懷,給予盡可能做到的幫助,甚至無償奉藥;在處理藥學人員與社會關系時強調要堅持原則,清廉正直及忘我獻身的道德境界,當社會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瘟疫流行之時,藥學人員應負起肩頭的責任,為解除人類疾病的痛苦做出應有的貢獻。如在2003年春季“非典”爆發之時,藥學人員以極大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繼日研究和開發“非典”疫苗,展現了藥學人員在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人類健康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和無私的風采;在處理藥學人員同仁關系時強調謙虛謹慎,尊師重道及團結協作的道德品格。當面對重大疑難課題需要解決之時,藥學人員應團結友愛,淡泊名利,將集體、社會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在建立起良好的同仁關系的基礎上,攜手并肩,共創未來。
醫藥倫理學在藥學人才的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醫藥道德由于其領域的特殊性和廣泛性而具有普遍意義。藥學科學的發展、藥品療效作用的發揮及國際性的倫理規范在指導藥學人員實踐過程中發揮了普遍性作用和影響。國外的醫藥道德思想也隨著技術的對外開放走進國門,特別是在藥品臨床試驗研究的過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及倫理委員會制度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知情同意,有利無傷,自主選擇及公平公正是醫藥道德的基本原則。所有這些要求和思想,都將對藥學人才綜合素質的增強、道德水平的提升、個性人格的完善及奉獻精神的培養具有戰略意義。
3藥學人才育德的基本途徑
藥學是實踐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的高、精、尖科學,對藥學人才的素質要求則是高之又高。然而,藥學還是充滿人道的科學實踐,在藥學實踐發展的過程中,藥學人員是否具有“仁愛”精神是檢驗其思想品質的試金石。
高等醫藥院校在對大學生進行“藥德”培養方面具有許多實踐措施和靈活多樣的途徑。
首先,“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是培養藥學人才品格素質的主要渠道。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重大思想武器,沒有先進的理論就不會有高尚的行為,因為理論的熏陶對一個人培養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醫藥院校在大學生中開設醫藥倫理學課,對于加強學生深刻了解中華民族醫藥道德思想的精華,弘揚中華民族醫藥道德思想中的精髓內容,使古代的醫藥學家優秀的道德品質得以傳承,對于促進大學生將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有機統一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其次,“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是提高大學生道德覺悟的關鍵環節。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與實踐的結合統一,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和蒼白無力的。大學生在學習書本理論的同時,深入到制藥廠、生產車間、醫院藥房、營銷連鎖店、藥事管理部門等單位,親身體驗醫藥學實踐中各種道德關系的處理方式及其意義,親眼去目睹藥學人員與患者、服務對象關系,藥學人員與社會的關系及藥學人員同仁關系的正確處理對藥學科學事業發展及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具有的促進作用,從而增強在藥學實踐中踐行“藥德”的自覺性,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
第三,“專業課堂”的育德思想是增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最佳途徑。
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憑借對藥學專業的深深熱愛和造福于人類的崇高理想,在學習專業方面表現出頑強的毅力和嚴謹的治學作風,他們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孜孜以求,具有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勇氣和獻身祖國醫藥事業的忘我精神。然而,藥學人才對自己肩頭責任的理解和認識尚需要一個漸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