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8:0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物理虛像和實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光的存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斑斕、豐富多彩,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現象,都與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有關。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像”和“影”、“虛”和“實”的認識是片面的,在描述上也有許多不科學和不嚴謹的地方。這對于剛剛系統的接觸物理知識的初中生來說是一種誤導。因此,對光現象的中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現象進行辨析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像”和“影”
1.光沿直線傳播時形成的“像”和“影”。
光在沿直線傳播的時候,如果通過小的孔洞,就會出現小孔成像的現象。如圖所示,燭焰上部發的光沿直線通過小孔,照在光屏的下部;燭焰下部發出的光,通過小孔,照在光屏的上部,所以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倒立的像。
若光在直線傳播中遇到了不透明的障礙物,在障礙物后面就有光不能到達的黑暗區域,這就是影子。如物體在太陽下的影子、人在路燈下的影子、小孩們喜歡玩的手影、民間藝術中的皮影。
天文現象的日食和月食,實際上也是影子現象。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這三個天體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出現月球的影子,在這個影區里的人就看不到太陽,這就是日食現象。當月球轉到地球背離太陽的一面時(地球處在太陽與月球之間),在月球上就出現地球的影子,在這個影區里的人看不清月亮,這就是月食現象。
2.光的反射現象中的“像”和“影”。
有一首明朗歡快的少兒歌曲唱到:“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水中的“白塔”即我們常說的“倒影”,這種“倒影”究竟是岸上白塔所成的像還是影呢?這就要從平面鏡成像說起。
平面鏡表面平整光滑,是良好的反射面。光源發出(或物體反射)的光若被它反射,就會形成一個和光源(或物體)等大、正立的虛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平面鏡成像。拋光的金屬面和平靜的水面也能反射光,因此也能像平面鏡那樣成像。這一特點在遙遠的古代已經被我們的祖先所知曉,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倍毧嗟霓r戶家無力購買銅鏡,只能打一盆清水,對著自己在水中的虛像進行梳妝。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對平面鏡成像的應用也更為廣泛:舞蹈演員利用平面鏡來矯正舞姿、牙科醫生利用平面鏡觀察牙齒、眼鏡店利用平面鏡來拓展空間、反射式望遠鏡利用平面鏡來觀測天體……
二、“虛”和“實”
1.虛像。
(1)光被反射形成虛像。①平面鏡成虛像:如前面所提到的“鏡花水月”。②凹面鏡成虛像:物體在凹面鏡焦點以內成正立的虛像。③凸面鏡成虛像: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2)光被折射形成虛像。①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折射現象。光在折射時會形成虛像。比較常見的是光在空氣、水、玻璃中由于折射形成虛像的現象,如:海市蜃樓、池水變淺、筷子變彎、鋼筆錯位、星光閃爍、叉魚時要偏向下方等。②凸透鏡成像時,當物于凸透鏡的焦點以內(即u<f)時,在光屏找不到物體的像。但在透鏡的另一側觀察時,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這就是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虛像。
2.實像。
(1)光沿直線傳播形成實像:小孔成像。
(2)光被凸透鏡折射成實像:①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異側。應用:照相機、攝像機。②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即u=2f)時,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物距等于像距,像與物大小相等,物像異側。粗測凸透鏡焦距時,可以利用這一性質。③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即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異側。應用:投影儀、幻燈機、電影放映機。
綜上所述,盡管生活中由于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種類繁多,但我們只要從其形成原理入手,剖析其實質,就不難發現“像”和“影”、“虛”和“實”只不過是光在不同條件下所產生的不同現象,從而也就很容易把它們區分開。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年1月,第一版。
幾何光學是光學學科中以光線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和成像規律的一個重要的實用性分支學科。在幾何光學中,把組成物體的物點看作是幾何點,把它所發出的光束看作是無數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播方向。在此假設下,根據光線的傳播規律,在研究物體被透鏡或其他光學元件成像的過程,以及設計光學儀器的光學系統等方面都顯得十分方便和實用最近在學習幾何光學這部分內容時,我發現了幾個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總結出若干認識問題的誤區,與大家分享:
一、若在發光點和平面鏡中間放入不透明擋扳,則觀察到的像的亮度變暗
如圖1所示,點P為某一發光點,MN為任意平面鏡,則在MN和點P中間放入不透明的擋板Q后所觀察到像的亮度變化情況如何?
此題的答案應為“不變”。許多同學會認為答案是變暗,這就說明大家陷入了這樣一種誤區:認為放入擋板后亮度變暗,這來源于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如下圖2、3所示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由圖2中的點S散發出的光線到達凸透鏡后通過光線的折射最終必定相較于一實像點S,然后如圖3所示情況是指當放入一塊擋板AB于凸透鏡的下半部分(或它上面的任何一塊)后,通過點S投射出的光線并且到達擋板AB的光線就無法通過凸透鏡,當然也就無法相交于點S。通過某點所匯集的光線減少了,顯而易見,當放入擋板AB,像點應該理所當然的變暗。
但該題目所不同的出題點是,由于圖4中的發光點P通過平面鏡所呈現的事虛像點P',而我們之所以看的到P'點,則是由于進入人眼的是透過P所發出的光線在平面鏡MN上發生反射的反射光線,又因為根據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養成的觀察習慣,我們所看到的虛像P'就是眼睛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因此我們看到的虛像點的亮度實際上在于當觀察時進入人眼的光線的強弱以及多少。
二、平面鏡像觀察時的范圍和眼睛觀察時的范圍等價且可以使用同種方法繪制圖像
(1)平面鏡觀察時的范圍和眼睛的觀察的范圍概念存在一定差別
平面鏡觀察時的范圍根據定義理解就是指某一點或組成該物體的的其上各點(可看做是廣義的光源點)所放射出的光線通過平面鏡反射后所能同時達到的那部分空間區域。也就是說,在這部分區域內的任何地方眼睛都可以觀察的到;而眼睛的^察范圍則是指當眼睛固定在某一特定位置,通過平面鏡后視力所可以看到的地方,為了解題方便,常用的做題步驟是通過畫圖說明。但同學們應該注意到這里又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區域是指空間上的而非平面。
(2)作像的觀察的范圍的簡便算法及實例
①利用繪制圖像并加以計算得出像的位置所在
②通過所得的像補充光具的兩條邊界的反射光線。觀察這兩條光線所包圍的部分(空間)也可認為是像的觀察范圍。
③只要處于像的觀察范圍內,人眼所看到的像都是完整的。
請看下列各圖中像的觀察范圍
三、平面鏡和凹透鏡所成的像均為虛像,無法出現實像
如圖所示,當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是發散光線時,通過平面鏡的反射出的光線依舊是發散的,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發散的反射光線經過它的反向延長線在平面鏡后某點會交于一點,呈現出一個虛像。然而實物經過凹透鏡后也會形成一個虛像,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見到平面鏡和凹透鏡成像的實際情況。
但是,若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是會聚光線時,如下圖所示,則透過平面鏡反射后得到的光線仍為會聚光線,由此可知,這樣的反射出來的光線就可以在平面鏡錢某個地方直接相交呈現出實像。
同理可得,當會聚光線透過凹透鏡時,如圖所示,
經過折射后的光線則會相交成實像點。由于初中的物理并不要求大家對虛物成像有過多的討論,因此許多關于平面鏡和凹透鏡的成像的實際情況就被大家忽視了,大家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印象中的樣子,進入誤區。
通過在平常的作業和練習中,我反復研究總結出了以下結論:
1.如果入射平面鏡的光線呈現會聚光線,成實像則成為必然。在理論上我們可以將會聚光線當做“虛物”。
首先,我們通過動態研究來總結復習一下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物體AB處在很遠處時,u>2f,則f<v<2f,且像靠近焦點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將物體向凸透鏡方向移動,仍然是成倒立縮小實像.二者同時運動,物比像運動得快.
3.當u=2f,則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4.繼續移動物體,f<u<2f,則v>2f,成倒立放大實像,像變大.繼續移動,像距更大了.
成實像時,u+v≥4f,物像間距最小為4f,此時u=v=2f.
物近像遠像大.u>2f時,物比像運動得快,f<u<2f時,像比物運動得快.
5.u=f,不成像或成像于無窮遠處.
6.u<f,成正立放大虛像.繼續移動,物近像近像小,像比物運動得快.
規律總結:
1.焦點F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2F是放大像與縮小像的分界點.
2.實像總是與物體異側、倒立.虛像總是與物體同側、正立.
3.像跟物總是同方向移動,且像近像小,像遠像大.
4.像距大于物距,則像速大于物速.反之,像速小于物速.
5.成實像時,物像可互換位置.原來成放大的像,互換位置后成縮小的像.(成實像時,將物放在像的位置,則像成在原來物的位置,根據光路的可逆性.成虛像時不行,因為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6.成實像時,u+v≥4f.
關于“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很多題目需要根據題中像的性質和物距(或像距)判斷成像情況,這就需要同學們理解并記住凸透鏡成像規律,會用數學方法解不等式組,靈活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幾種題型.
例1一束平行光沿透鏡主光軸射向凸透鏡,經透鏡折射后會聚于透鏡另一側主光軸上距透鏡中心15cm處.若將一支點燃的蠟燭分別置于該透鏡主光軸上25cm和35cm處,兩次的像分別是什么樣的?
解析根據第一句話,我們能得到這樣的信息: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5cm,所以,當物距u=25cm時,滿足f<u<2f的條件,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距u=35cm時,滿足u>2f的條件,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例2一物于凸透鏡一側80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6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大約在什么范圍?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當物距u大于像距v時,物體通過凸透鏡只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
u>2f
f<v<2f
代入數據為
80cm<2f
f<60cm<2f
解得30cm<f<40cm.
例3小民將一支蠟燭點燃后放在離一架老花鏡30cm處,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離透鏡18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做成這個老花鏡的透鏡焦距可能在什么范圍?
解析當u=30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實像可知
u>2f,即30cm>2f (1)
當u=18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可知:
f<u<2f,即f<18cm<2f(2)
由(1)和(2)得9cm<f<15cm.
例4初二(1)班的同學們利用星期天出去春游,在照集體照時發現有幾個同學在畫面外,于是同學們請教在場的物理老師,老師說根據我們剛剛學過的透鏡知識,同學們自己想想看,該如何調節?
解析因為有幾個同學在畫面外,說明通過照相機鏡頭(凸透鏡)所成的像太大,要想使所成的像變小,就要讓物體(同學們)遠離鏡頭.所以只要拍照的人遠離同學們后退,同時為了在膠片上得到清晰的像,照相機的暗箱要變短,即保持像物移動方向一致.
例5(實驗題)如果無論怎么調節光屏和透鏡的距離,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解析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根據u
2.從學生的思維特點找原因:初二年級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學生分析數據歸納規律的能力不強。而理解并熟練掌握該規律必須具備一定的歸納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從教師的教學策略找原因:有些教師自己做演示實驗,只讓學生觀看,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成像規律。有些教師也使用探究式教學,但由于引導學生分析的方法不當,最后只能由教師包辦說出規律,失去探究實驗的意義。有些教師不能深入研究新教材,對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前教材中要求學生做的一些成像實驗重視不夠,如小孔成像。
(二)教學策略的理論根據
新學習的物理概念、規律將進入學生的物理認知結構,引起認知結構的擴展、更新或重建。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習順序使認知結構的發生改變的方式也不同。根據奧蘇伯爾的命題學習理論,新的學習內容同認知結構中的原有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分為下位關系、上位關系和并列關系三種類型。
(三)講究教學策略,化解教學難點
1.重視小孔成像規律的探究,初步建立實像的概念。
在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第四章、第三節《光的直線傳播》的課后習題中安排這樣一道習題: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釘子敲個小孔,蒙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制作一個針孔照相機。利用它觀察窗外的景物,你看見了什么?記下所成像的特點,并試著加以解釋。
與舊教材中有關小孔成像直接告訴學生相比,新教材這樣處理小孔成像現象有它的絕妙之處。利用小組合作方式先讓學生課后制作好實驗裝置,觀察遠處景物,記錄看到像的特點,在課堂匯報、展示實驗成果。由于觀察窗外景物時,物距大于像距,學生只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實驗如果到此結束只能算完成一個階段。應該用燭燃代替景物,讓學生繼續探究小孔到燭燃距離不同時像的特點,最終歸納出像的特點和物距、像距的關系。學生通過這個探究實驗建立描述像特點的概念:如實像、放大和縮小、倒立等,認識到像不總是縮小。為以后探究凸透鏡成像做好上位知識準備。
2.做好平面鏡成像的探究,通過比較認識實像與虛像的不同。
平面鏡成像一直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探究實驗。把該探究實驗孤立看只不過是平面鏡成像特點,但從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分析,該實驗使學生第一次知道虛像概念,認識比較實像與虛像的方法,為以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又準備了一個上位知識點。
3.讓學生用凸透鏡進行課前預探究,形成初步感性認識。
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沒有感性認識,讓他們直接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學生往往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探究,不知道究竟探究什么。仔細研究蘇科物理八年級上第五章第一節的課后習題第四題:通過放大鏡觀看物體時,若適當增加放大鏡與物體間的距離,看到的像是增大呢,還是縮???若繼續不斷地增大放大鏡與物體間的距離,看到的像將怎樣變化呢?本題也屬于實驗類作業,這是在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前預備實驗,教師應該把凸透鏡發給學生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學生認識到放大鏡屬于凸透鏡,凸透鏡不總是成放大的正立像,還能成放大的倒立像、縮小的倒立像,使學生對凸透鏡能成不同的像有了感性認識。
4.精心設計《凸透鏡成像規律》教案,為課堂探究做準備。
物理規律的教學適宜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這是長期困擾初中物理教師的難題。為讓學生能順利探究出此規律,教師要全盤考慮前后概念的聯系,還要在新授課前進行教學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幾點:如何創設提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采用什么實驗裝置?如何用器材進行探究?探究時需要觀察、記錄哪些數據和現象?如何引導學生分析數據、歸納出規律?其中提問題和分析數據是最易被忽視的教學環節。如上文所述,學生在探究此規律前應該知道凸透鏡能成不同的像,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不同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這樣提問題能使學生知道探究的目的,能引導學生尋找探究的方法,比其他提問方法效果好。
當學生得到許多實驗數據后,老師這樣問學生:“凸透鏡究竟能成幾種像呢?”引導學生先把像的種類分析出來,共有四種。繼續追問:“在什么條件下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呢?”激發學生進一步分析數據的興趣。其余類推。
由于此實驗得到的數據量大,數據規律不是明顯的正比或反比定量關系,數據中蘊藏的規律屬于界定范圍的定性規律,學生從來沒有遇到,所以分析數據是本節課的最大難點,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出數據的規律是本節課的關鍵一環。教師如果直接讓學生分析,學生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入分析數據的技術工具。
方法一:用電腦中的Excel軟件分析,優點是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學生興趣濃厚。缺點是學生從屏幕上看到的仍然是數據信號,分析能力不強的學生還是得不出結論。
方法二:用貼圖片法展示成像規律。課前,教師準備下列教具,在一張大白紙上畫好凸透鏡符號,畫出主光軸,用1∶2的比例尺在主光軸上標出刻度線,標出一倍焦距處和兩倍焦距處,目的是增大可見度。用不干膠紙制作表示物體和實像的小圖片,小圖片形狀是:,每種形狀的圖片多做幾個。當成縮小像時,用大表示物體,小表示像。當物體成放大實像時,用小表示物體,用大表示像。成等大像時,用表示物體,用表示像。在課堂上最后分析數據時使用這些小圖片,根據成實像的三種現象,讓學生根據物距、像距把小圖片粘貼到白紙主光軸上,每種現象白紙上粘貼的圖片數不超過十個為宜。最后讓學生觀察白紙上小圖片的分布,學生就能方便地說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5.深入分析,加深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學生初步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加深對該規律的理解。
(1)用《凸透鏡成像動畫》課件向學生展示凸透鏡成像的連續變化規律,形成深刻的印象??偨Y出成實像或虛像時,當物距連續變化,引起像和像距的變化規律。利用課件讓學生觀察出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處的特殊意義。
(2)凸透鏡所成像性質之間的關聯。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可從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縮小、虛像或實像三方面描述。這些性質之間有關聯,例如正立的像一定是放大的虛像,倒立的像一定是實像。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再去挖掘其他的關聯性質就能加深對該規律的理解。
(3)凸透鏡成像與小孔成像的比較。當凸透鏡成實像時,根據像距與物距的大小關系可以推定成像的性質,這與小孔成像現象相同。兩者的共同點是: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物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在整個光學部分,教者應有全局一盤棋的思想,重視教學策略的研究,從總體上把握前后概念、規律之間的聯系,杜絕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孤立化傾向,把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涉及的基本概念分散開來,使學生在課堂探究時不必為一些概念花費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集中時間和精力去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數據、歸納規律,這樣就能化解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這個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這一規律。
[摘要]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難點,本文首先從多方面分析該規律成為教學難點的原因。然后說明有關概念、規律的結構關系,最后介紹化解難點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成像規律
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采用圖像法歸納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比圖表法歸納更加直觀形象.學生易接受,記憶時間長,教學效果明顯.當然,教師正確演示并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是正確歸納好實驗規律的基礎.
1 開展好實驗是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動手實驗,親歷實驗的過程,學生興趣盎然.不僅有利于對知識點的吸收,也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探究好實驗是掌握好相關知識點的重要基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師生需抓住“三區”、“兩個分界面”進行探究.具體如圖1所示.
“三區”指的是:在焦點之內,1~2倍焦距之間,2倍焦距外.“兩個分界面”指焦點是虛實像的分界面,2倍焦距處是放大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面.分區域,分界面來進行探究學習對該成像規律的掌握是簡單而易行的.
2 采用圖像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直觀形象、深入淺出
物理圖像比物理圖表更加直觀、形象.我在復習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時采用大屏幕投影如圖2.
2.1 投影圖像時需匹配圖解如下
①“”代表物體或其像,正倒可以反映物體成像時的正倒情況,長短反映像的大??;序號a、b、c、d、e表示物體所處的位置,a′、b′、c′、d′、e′表示物體所成像的位置.
②實線代表成實像,虛線代表成虛像.
③物體在不同位置時,可采用不同的色彩,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2 成像規律由圖像可直觀得出
①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③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
一幅圖像就能把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虛實、正倒特點及物距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清晰的反映出來,直觀形象,簡潔而明快.圖像歸納比圖表和文字更加鮮明,學生學得輕松,記憶時間長,應用起來也會得心應手.采用圖像法歸納復習凸透鏡成像規律,起到了事半功倍之功效.
3 實例分析,彰顯圖像之宜處
例1 如圖3為照相機成像原理圖.
當照集體像時,發現有人沒有進入鏡頭,應如何調節?
解析 由照相機成像原理圖可知,照相機工作時,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
照集體像時,若有人沒有進入鏡頭,應使所成的像變小.根據如上圖所得成像規律“成實像時,物遠像近變小”, 因而需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可使像變小并且清晰.由此可知,當有人沒有進入鏡頭時,可使照相機后移,增大物距,并縮短鏡頭與膠片之間的距離,減小像距.根據成像規律也會讓同學們容易明確:拍攝近景時(物近),需增大鏡頭與膠片之間的距離,鏡頭往前伸,離膠片遠一些(像遠了);拍攝遠景時(物遠),需減小鏡頭與膠片之間的距離,鏡頭往后縮,離膠片近一些(像近了).
例2 如圖4為上課時經常使用的投影儀工作原理圖.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大,應如何調節?
一.凸透鏡所成的像與物體所處位置的變化規律
(1)物體在無窮遠處時,像成在焦點上。(無窮遠處的物體射向凸透鏡的光線可以近似地認為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這個點我們可以認為就是無窮遠處的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像的位置。)(如圖1所示)
實例應用:太陽離我們很遠,我們利用太陽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來確定凸透鏡焦距時,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所看到的亮點就可以認為是太陽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這也是確定凸透鏡的焦距比較簡便的一種方法。
(2)物體在由無窮遠處向二倍焦距處靠近的過程中,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由焦點處向二倍焦距處移動,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像逐漸變大,但像始終小于物體。(如圖2所示)
實例應用:照相機。當用照相機拍攝遠景時,膠片前移靠近焦點;拍攝近景時,膠片后移遠離焦點。
(3)當物體移動到二倍焦距上時,像也正好移動到凸透鏡另一側的二倍焦距上,此時像是倒立、與物體大小相等的實像,此時像和物體的距離最近。(如圖3所示)
實例應用:確定凸透鏡的焦距的一種方法。
(4)物體在由二倍焦距處向焦點處移動的過程中,像由凸透鏡另一側的二倍焦距處向遠處移動,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隨著物體的移動,像逐漸遠離凸透鏡,像同時逐漸變大。(如圖4所示)
實際應用:幻燈機(或投影儀、電影放映機)
將膠片倒插在卡座上,在銀幕上可以得到放大的正立的實像。
(5)當物體移動到焦點上時,像就移動到了無窮遠處。(兩條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正、反向都不相交,故既不成實像,也不成虛像,我們可以認為此時的像在無窮遠處)。
實際應用:將點光源放在焦點上,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某些探照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6)當物體由焦點處向透鏡靠近時,從物體上發出的光線通過凸透鏡的折射后變得發散,而在物體的同側,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可以會聚,形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在物體移動過程中,物距變小,像距變小,像也隨之變小,但此虛像始終大于物體。
實際應用:放大鏡
利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要使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以內。如果想使觀察的物體再放大一些,可以讓物體離凸透鏡遠一些,但必須保證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否則就觀察不到放大的虛像了。
二.兩個分界點
1、焦點:(1)焦點是物體成虛像還是實像的分界點,把物體放在焦點上(u=f)時,不能成像;把物體放在焦點以內(uf)時成實像.(2)無論成實像還是虛像,物體靠近焦點時像變大、像距變大,物體遠離焦點時像變小、像距也變小.(3)當物距u
2、二倍焦距處: (1)二倍焦距處是物體成縮小實像還是放大實像的分界點,把物體放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的實像;把物體放在二倍焦距處時成等大的實像;把物體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時成縮小的實像.(2)物體成實像時,將物體放在二倍焦距處,物、像間的距離最小.(3)物體成實像時,物體靠近二倍焦距處, 物、像間的距離變小; 物體遠離二倍焦距處, 物、像間的距離變大.
三、一個動態特點—焦點
物體沿凸透鏡主軸移動時,物、像移動的方向一致.當物體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移動,則透鏡另一側的像遠離透鏡;當物體成虛像時,物體靠近透鏡移動,則物體同側的像也靠近透鏡.
四、六種基本題型
1、確定像的特點
例: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將物體放在主軸上距透鏡焦點20cm處,所成的像一定是().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解析: 將物體放在主軸上距透鏡焦點20cm處,物距f
2、確定焦距范圍
例:在關于凸透鏡的成像實驗中,將物體放在距透鏡20cm處,這時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的大小的范圍為 .
解析:物距u=20cm,物體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滿足f
3、確定物距或像距
例:用照相機給家人照相,人與照相機鏡頭的距離和底片到照相機鏡頭的距離分別是( )
A.大于2f,小于fB. 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 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 大于f, 大于2f
解析:照相機利用物距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制成的,此時像距f
4、物距或像距變化
例:用一架鏡頭焦距不變的照相機,給一個人照了一張全身像,再用它給這個人照一張半身像,應該使()
A. 照相機與人的距離增大,暗箱長度縮短
B. 照相機與人的距離增大,暗箱長度伸長
C. 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暗箱長度縮短
D. 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暗箱長度伸長
解析:拍半身像與全身像相比像變大了.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就增大,像也變大.因此應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暗箱長度伸長,選D.
5、物像間距離變化
例: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物體從距透鏡15cm處沿透鏡主軸遠離,移動到距透鏡40cm處的過程中,物體與它的像之間的距離()
A. 逐漸增大 B. 先減小,后增大
C. 逐漸減小 D. 先增大,后減小
解析:物體從距透鏡15cm處(f
6、確定像的移動方向
例:一物體從遠處向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勻速運動而來,則物體的像()
A.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像距越來越小
B.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像距越來越大
C.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像距越來越大
D.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像距越來越小
關鍵詞:初中物理;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230-01 "一焦分虛實,兩焦分大小。"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它是我在初中時物理老師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記憶口訣,讓我深刻把握了事物的本質,增強了記憶效果,終生難忘。究其原因,口訣是根據事物內容要點編成便于記誦的語句,它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繁瑣的語言精煉化,能激發人們的興趣,啟迪人的思維,牢記紛繁復雜的事物。巫師、匠人等能記住許多東西也正是運用了美妙的口訣。凡是能引起人感興趣的東西,正如記憶口訣,它會讓人過目不忘,記住事物的本質特點。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興趣也。興趣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它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生活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是克服困難和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新課改理念也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教學模式的主要追求目標之一。若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改只不過是一句空話。我們物理教師若能結合新課改理念,在完成教學目標之后,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參與或讓學生獨立編寫記憶口訣,會使你的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探究的記憶口訣,現分類總結于后,借此拋磚引玉。
1.力學部分
1.1讓學生對長度有一大體上的印象。其口訣是:一臂長一米,拳寬一分米,甲寬一厘米,毫米一粒米。
1.2天平的使用方法。其口訣是:天平放水平,游碼回到零;調節右螺母,指針中線處,橫梁就平衡;物左砝夾右,再調小游碼,直到橫梁平;讀數兩項加。
1.3二力平衡的條件口訣:同一直線方向反,兩力相等同一物。
1.4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口訣:同一直線方向反,兩力相等在兩物。
1.5求平均速度口訣:平均速度看似難,先抓 "總"字是關鍵。先求總路程,再求總時間。
1.6回聲測距口訣:若要回聲測距離,別忘時間取一半。
2.熱學部分
2.1物態變化記憶口訣:物態變化有六個,固液氣態往上排,向上變化為吸熱,向下放熱不會錯。
2.2四沖程內燃機"421" 口訣:吸(氣 )壓(縮)做(功)排(氣)四沖程,曲軸(轉)兩周一(個工作)循環。
2.3列熱平衡方程口訣:熱平衡,吸放(熱量相)等 ;高溫降,低溫升;由公式,列方程;末溫t,初加零(下標)。
3.光學部分
3.1光的反射定律口訣:三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共(在一平)面,法線居中(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兩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2平面鏡成像特點口訣:平面鏡,成虛像,像物(關于鏡面)對稱記心上。
3.3光的折射規律口訣:三線同(在一平)面,兩線分居(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空(氣)中角大(光斜射界面時,無論是入射角,還是折射角,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不變(光線垂直于界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為O0)。
3.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作凸(凹)透鏡的光路圖口訣:兩次折射,往"厚"方偏,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第一次從空氣進入透鏡,第二次從透鏡進入空氣,光的傳播方向都向透鏡厚度大的方向偏折。通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算作特殊)。
3.5凸透鏡成像規律記憶口訣:一焦分虛實(物體在一倍焦距處不成像,但它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即物體在一倍焦距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實像。)兩焦分大?。ㄎ矬w在二倍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在二倍焦距之內、一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6凸透鏡有實焦點,凹透鏡有虛焦點,可簡記為"凸實凹虛"。
4.電學部分
4.1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可以簡記為:同電相斥,異電相吸(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2摩擦起電后物體帶電情況口訣:得到電子帶負電,失去電子帶正電,不得不失不帶電。
4.3串并聯電路的區分口訣:獨路一條為串聯,還有路徑為并聯。
4.4電流表的使用方法口訣:串聯接入電流表,"+"進"-"出要記好,不超量程先試觸,(未經用電器而)直接電源損壞(電流)表。
4.5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口訣:并聯接入電壓表,"+"進"-"出要記好,超出量程損壞(電壓)表,(未經用電器)直接(測)電源(電壓)也無妨。
4.6滑動變阻器使用要點口訣:一上一下接電路,電阻大小看"長度"(有電流流過的電阻線長度)。
4.7插座的極性判斷口訣:左零右火上接地(兩孔插座的左孔為零線,右孔為火線;三孔插座多的那個上孔接地線,其余兩孔極性相同)。
4.8測電筆的使用要領口訣:測電筆,按筆尾(金屬體),觸火亮,觸零滅。
4.9安全用電口訣:低壓電,摸不得;高壓線,要遠離;超低壓(36V及36V以下),才安全;守電規,別冒險。
4.10安培定則可簡記為:"右手握(螺線)管,四(手)指順(著電)流(方向),姆指(指向是螺線管的)北極。
4.11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可以簡記為"同名相斥,異名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