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學影像技術的重要性
時間:2023-09-21 18:04: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技術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醫學本科生;醫學影像技術;臨床實習;臨床工作
[中圖分類號] R-3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8(a)-123-02
放射科是臨床醫學一個重要的醫學影像技術檢查部門,其主要包括影像技術與影像診斷兩大主要部分。影像技術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給影像診斷提供通過影像技術檢查所獲取的圖像,影像診斷則通過閱讀圖像進行疾病的診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托。但即便如此,影像技術工作給人們的印象依舊是機械的操作影像檢查設備,擺一擺攝影的看似簡單的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一直以來都不如影像診斷那樣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在本院的醫學本科生到放射科實習安排計劃中,近年都不再有安排影像技術的實習部分。那么影像技術是否真如人們表面看的那樣毫無技術含量不需要重視、而醫學本科生也真的不需要進行影像技術的實習,本文探討如下:
1 醫學影像技術的重要性及與臨床的關系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醫學影像技術部分占有相當大的分量,擔負著來自臨床各科室要求的影像技術檢查工作,負責為影像診斷和為臨床提供客觀的、真實的、準確的圖像資料以及準確診斷疑難病變的依據,因而影像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所獲取圖像的質量,也就影響到影像診斷的準確性,必然也影響到臨床對疾病的診治效果[1]。有統計數據顯示在臨床醫療工作中,90%的診斷和治療信息來源于醫學圖形和影像[2],因此影像技術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如今高新技術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X線攝影設備的發展日新月異,早與多年前X線剛在醫學上獲得應用時只具有單一功能的普通X光機不同,各種具有多種后處理功能的數字化影像設備不斷開發應用,如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MRI)、計算機X線攝影(CR)、直接數字X線攝影(DDR)等,傳統的X線檢查方法已發展到能反應分子、生化水平的變化上,對疾病的檢查適應范圍不斷擴大,并能深入到人體各系統、各器官上,所獲取的圖像不再局限于平面二維的截面圖像,已能獲得所檢查部位的斷面圖像甚至可利用影像設備的多種后處理功能重建出三維、四維的立體圖像等,從而為影像診斷及臨床診治疾病提供更為豐富的影像數據資料,并深刻影響到臨床對疾病診治方案的制定[3-4]。臨床醫生對疾病的診治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影像技術檢查所獲得的信息資料,影像技術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顯,因為要靈活運用這些先進的具有多種后處理功能的數字化影像設備并讓其發揮最大效益為診斷和臨床服務,亦即為診斷和臨床提供能真實反映所檢查部位情況的優質圖像,醫學影像技術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識涵蓋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物理學、電工學、攝影學以及計算機學等領域。如進行DSA檢查,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檢查,所選擇的程序以及注射造影劑的流量、流速、壓力等是不同的,特別是對于要行三維重建的造影,其相關參數的選擇涉及的內容更多,不僅要依據導管的型號、導管插入的血管及進入血管的深度、患者本身的各種情況以及所用檢查設備的功能特點等來綜合分析制定,來保證獲得優質的圖像[5],同時還要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才能保證三維重建的進行;而對于多參數成像的MRI檢查,掃描方案的制定及掃描參數的設置就更為復雜,沒有較深的物理學知識、較廣的醫學基礎和臨床知識是無法正確選擇成像參數的,那么掃描圖像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對于僅使用單一的X射線吸收成像參數的CT掃描則需進行管電壓、管電流、掃描時間、螺距等掃描參數的科學選擇,對這些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參數的設置,在考慮保證圖像質量的同時還要考慮患者受照的X線輻射劑量盡可能的低[6]。所有這些都離不了影像技術工作,而僅靠簡單的操作影像設備、擺擺攝影是無法達到目的,更不能充分發揮這些具有多種后處理功能的數字化影像設備的潛能,可以說沒有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就不會有醫學圖像,那么醫學影像診斷就無從談起,一味的輕視與漠視影像技術都是不應有的態度。
2 醫學本科生進行醫學影像技術實習的意義
臨床實習是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目的是為了將學生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臨床工作能力,為其日后真正走入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實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能力,并可能影響其一生。而影像醫學與臨床關系密切,是臨床醫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過各種醫學影像設備的檢查來獲得人體各組織結構的影像信息,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并已成為臨床醫療越來越倚重的影像學檢查。同時由于在我國醫院里對于醫學影像技術檢查的申請,實行的是由臨床各科醫生提出,并強調放射科無權更改臨床醫生所要求的醫學影像技術檢查申請,因此面對各種不同的影像學技術,如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影像學技術檢查項目以及開具正確的影像技術檢查申請單,則是臨床醫生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如果對各種影像技術檢查原理、方法及其優勢和局限性、臨床適用范圍缺乏了解,要作出正確的選擇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實際工作中,臨床醫生由于不完全了解各項醫學影像技術檢查的原理、方法、適應證和禁忌證等,使得不合理的、過度的甚至濫用影像技術檢查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是勞民傷財,而且可能導致誤診、漏診或延誤患者疾病的確診,影響到患者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嚴重時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那么對于未來將成為臨床醫生的醫學本科生來說,在實習階段進行醫學影像技術的實習實在是意義重大。
3 醫學本科生進行醫學影像技術實習的重要性
醫學生雖然經過幾年的大學理論教育,但影像學的課時并不多,影像技術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加上影像技術的理論抽象晦澀,單憑死記硬背很難理解記憶。例如由于各種影像技術的成像原理不盡相同,雖然反映到圖像上都是以黑白的不同灰度呈現,但正常器官與結構及其病變在不同成像技術的圖像上的表現就會不同,如骨皮質在CR或DDR、CT上顯示為白影,在MRI上則顯示為黑影,對于這些單憑在課堂上的聽課就很難想像和理解。再有在普通的X線攝影檢查中,各種攝影的設計,是基于最大化地顯示所要觀察的檢查部位的實際情況,而對攝影的命名是有一定規律的,但是單單依靠書本上的理論也很難真實感受到這些攝影的命名對觀察攝影部位的實際情況的反映。如手掌正位、斜位的攝影主要是觀察手掌部位情況,但臨床醫生常對手掌部位外傷的檢查開出的是手掌的正位、側位的申請,而側位對于觀察手掌部位外傷的情況價值不大;又如鎖骨的攝影,常有臨床醫生同時開出什么鎖骨正位、軸位和側位的攝影申請單等,讓影像技術人員無所適從,甚至引起醫患矛盾。諸如此類的問題不一而足,因此醫學本科生到放射科實習,除了要學習影像診斷的知識外,也應重視對影像技術的實習實踐,通過影像技術的第一線工作的實習實踐,如到CR、DDR、CT、MRI、DSA等技術崗位的實習實踐及帶教老師的講解帶教,鞏固和強化醫學影像技術的理論知識,了解各種影像技術檢查方法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并實實在在地感受各種影像技術的不同成像原理在圖像上的真實反映,從而更好地理解各種影像的異同,明白同一種病變在不同的影像技術檢查下的表現可有不同;了解各種攝影對顯示所檢查部位的實際情況的關系;了解各項影像技術檢查的應用范圍及優勢和不足,掌握各項影像技術檢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以及正確理解影像技術檢查的正當化原則,避免日后走入臨床工作不能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理的醫學影像技術檢查[7-8],避免開具錯誤的影像技術檢查申請單,防止延誤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所以醫學生到放射科進行醫學影像技術實習是極其重要的。也因此建議醫學本科生在臨床實習中安排醫學影像技術實習時間,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具體應用,了解常見病的醫學影像技術檢查成像原理,熟悉部分常用檢查技術、操作程序等,從而在未來的臨床醫療工作中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楊世傳.放射技術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哈爾濱醫藥,2009,29(5):60.
[2]秦宇紅,李春燕,黃福靈.醫學影像學實習課改革設想[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25):270.
[3]邵為景.淺談醫學影像學的檢查原則及合理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1):237.
[4]李坤成.醫學影像學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J].前進論壇,2010,50(8):54-56.
[5]張延成,張翠燕,耿靜羽,等.3D-DSA在腦血管造影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9(6):83.
[6]任慶余,楊星,趙進沛,等.加強醫用X線、CT臨床合理應用的探討[J].中國輻射衛生,2007,16(1):69-70.
[7]鄧愛平,李新文.X線檢查對人體的危害與防護[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2):151-152.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課程設置;問卷調查
1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開設需求量表的設計
以我國醫學影像學專業為基礎,結合南方醫科大學、中山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川北醫學院等院校的醫學影像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參考歐美一些國家的課程體系,制訂出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開設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詢多位從事醫學影像學的專家,經過兩輪咨詢,確定調查量表,表中列出醫學影像學專業培養準備開設的課程,并應用該量表對部隊和地方從事影像專業醫師中進行調查。
2調查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
對部隊和地方從事影像專業的醫師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級職稱醫師9份,回收有效問卷9份;中級職稱醫師53份,回收有效問卷53份;初級職稱醫師66份,回收有效問卷66份。
2.2調查與統計方法
調查采用發放問卷的方式,要求調查對象對各門課程給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級評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數據采用Excel錄入,SPSS21.0統計分析,使用統計方法為Kruskal-Wallis檢驗(H);各類調查對象對各門課程的意見重要性按高級職稱0.4、中級職稱0.4、初級職稱0.2的權重計算,該權重計算方法在制訂量表時同時經過專家咨詢確定,各類調查的意見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1]。
3結果
在45門課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門,占13.33%;4.0~4.5分的23門,占51.11%;3.5~4.0分的12門,占26.67%;3.5分以下的4門,占8.89%。排在前10位的課程為: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臨床醫學、介入治療學、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癥狀學與鑒別診斷學、放射治療學、野戰外科學、野戰內科學、戰場救治。三類調查對象對各門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具有較好的一致性,高級職稱醫師與中級職稱醫師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813,高級職稱醫師與初級職稱醫師相關系數為0.685,中級職稱醫師與初級職稱醫師相關系數為0.897。認識不一致的有:初級職稱醫師和中級職稱醫師低于高級職稱醫師的有:野戰內科學、物理診斷學、軍隊衛生裝備、生物武器醫學防護、軍隊衛生學、軍隊衛生勤務學、衛生信息管理、中醫學基礎、衛生經濟學;初級職稱醫師低于高級職稱醫師的有:野戰外科學、戰場救治。
4討論
45門課程中有29門得分在4.0分以上,這些課程與醫學影像學專業的關系緊密,既涵蓋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專業知識,又體現軍事基礎特點,應當設置為主干課程,突出素質教育、專業技能和軍事能力的結合。排在后10名的課程多是在醫學影像學本科能力階段需求較少的課程,不一定作為該專業的必修課程。但經過專家研討,考慮到醫學影像學學習工作中,對臨床各專科知識的需求,建議將傳染病學、耳鼻咽喉科學、眼科學、口腔科學的基礎知識部分也作為必修課程學習。
4.1完善課程體系
堅持以專業需求為牽引,突出體現專業核心能力的主干課程,強化支撐長遠發展的基礎課程,充實引領前沿的新興課程,堅持專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實際需要什么就練什么,推動教學與實踐深度融合、課堂與診斷現場精準對接。醫學影像學是一門需要密切結合臨床專業知識的學科,在專業課程安排及內容選擇中,盡量減少不同課程中重復的教學內容,整合類似課程和相關知識,促進學生將臨床和影像知識相結合并互相轉換,從宏觀微觀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問題[2]。
4.2優化學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點,把準學科建設主攻方向,抓緊改造傳統學科,積極培育新興專業,推動學科專業集優整合、升級換代。作為部隊院校,培養的醫學影像學專業人才,將承擔部隊和地方的多種任務,因此不僅必須具備高水平科研和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有過硬的軍事能力素質。所以在建設課程體系時,既要考慮專業知識技能、核心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軍人基本能力素質的養成。除此之外對不同學年的課程安排,要在兼顧學生學習強度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內容和順序,以達到知識結構的正確和完整性[3-4]。
4.3創新教學方法
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大力推行啟發式、開放式和模擬化教學,促使學生理論向實踐轉化、知識向能力轉變。在設置課程體系尤其對于專業課,要增加實踐教學在課程中的比例,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注重傳統注重理論教學轉向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5]。
【關鍵詞】比較影像學;醫學影像學;教學
影像診斷學目的在于讓醫學生了解影像診斷中各項檢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表現特點及在臨床工作中的正確應用。近年來影像診斷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序列不斷推出,但每種檢查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大多疾病診斷是通過多種影像手段協同完成的,這種多元化的影像診斷模式,形成了一種新的影像學教學方法——比較影像學(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較影像學是將同一疾病不同檢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較、將不同疾病間影像圖像的異同之處相比較、將形態影像與功能影像相比較、將不同影像診斷方法的時間-經濟效價比相比較,同時,將疾病的影像表現與臨床、解剖、病理相結合,進而綜合比較,它是一種能使學生了解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合理組合與使用的新型教學模式[1]。筆者在臨床專業本科生的理論授課及帶教實習過程中,運用了比較影像學教學法,現將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我國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
當今世界通用的醫學教育體系大致分為“學科型”、“問題型”、“器官系統型”三種模式[2]。以學科為主的課程體系仍是我國主要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分為醫學基礎課、臨床專業課和見習實習三個階段。此類教學法優勢在于兼顧了醫學教育的基礎性、應用性和系統性,方便教學的實施和管理;劣勢在于各學科間缺乏橫向對比、縱向聯系,教與學易脫節,學生被動接收、被動記憶,雖然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優異,但常常出現臨床思維鍛煉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因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無法勝任工作。在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也在積極地進行探索及改革,以問題式學習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標準化病人臨床教學等國際流行的教學方法在部分院校實施了探索性的開展,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影像診斷學教學中,引入比較思維模式,以期學生的知識儲備、整合能力能盡快跟上對臨床醫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會發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學生思考推斷、綜合分析能力,為今后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可行性
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臨床應用,為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提供了方便條件。以數字信息對影像學圖像進行保存、管理、傳送、讀取,同時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的聯網為每位就診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標識號碼(ID號),患者的全部資料信息,包括影像學圖像及報告、血液學檢查結果、臨床資料等,影像科醫生可以隨時調閱參考。PACS系統具有圖像質量高、信息完整、傳送迅捷、實時共享的優點,輔助實現了影像學各分支間的橫向聯系。
3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作用
3.1學生更全面系統的掌握影像學知識
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影像診斷從早期單一的X線成像發展為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術手段,放射診斷學也隨之演變成為醫學影像學[3]。目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主要是按照各組織系統介紹成像方法、正常及異常影像學表現,講授過程中輔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圖像,但較少涉及其他相關影像學表現,此類教學法不利于學生對不同影像手段進行系統了解。醫學生是未來工作在一線的臨床醫生,對各類檢查方法的全面掌握關系到日后是否能夠正確選擇并應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診斷檢查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比較教學法的應用,向學生詳細介紹各種診斷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統疾病的授課中,對于肝臟疾病,超聲檢查安全無創、費用低廉,具有可重復性,是肝臟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特別是對肝臟囊性病變具有較高的價值;而在肝臟實性占位性病變如肝癌的診斷及鑒別中,多排螺旋CT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檢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價值;MRI是通過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信息的一種成像方式,對肝臟疾病也可很好的顯示,特別是在超聲、CT對疾病鑒別困難時,MRI可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病變信息。又如冠狀動脈造影(CAG)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狹窄閉塞性病變的金標準,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與心肌細胞的活性,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PECT)心肌灌注顯像不僅可以診斷有無心肌缺血,而且還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狀動脈的貯備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結果正常,而心肌灌注顯像卻顯示異常[4];冠狀動脈CTA檢查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手段,可以較準確的判斷病變有無及程度,需要進一步確診或治療者再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從而避免過度使用價格昂貴、有創性的冠脈造影檢查。因此每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在疾病的診斷中都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在教學中比較一種疾病的不同成像技術及檢查方法的優劣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掌握疾病診斷。
3.2學生更準確地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疾病的影像學表現具有多樣性,臨床診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異病同影或同病異影的情況,學生學習困難,往往對這種現象不知所措。應用比較影像學的方法,將影像學表現相似的不同疾病圖像進行比較,列出它們的異同點,同時介紹每個疾病的特征性表現,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性思維,系統認識圖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變,增加學生疾病診斷能力及鑒別能力。因此在醫學影像教學中介紹疾病的某種影像學表現時,同時適當介紹該疾病的其他影像學表現,歸納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現間相同及相異,從解剖、病理等基礎醫學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現的原理,此類教學法即滿足了深度又兼顧了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3學生更合理地選擇影像檢查方法
影像檢查的基本原理相對枯燥、抽象,授課難度較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引起學習興趣。教師講解過程中如果采用比較教學法可使學生了解不同影像檢查方法在行業領域中的地位及價值;相對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設備的成像原理、應用范圍、優勢及局限性;引導他們思考臨床工作中對不同疾病首選和配伍的影像檢查方法[5]。放射學前輩們從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出了一些針對特定疾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6],如骨關節外傷性病變首選普通X線平片,必要時行CT進一步檢查;顱腦外傷,出血性腦卒中患者首選CT檢查;脊柱脊髓病變首選MRI檢查;膽管、尿路梗阻先考慮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檢查;而超聲檢查無創、價廉,在實質臟器病變、軟組織、小器官病變、婦科病變、胎兒健康篩查方面診斷準確率高,是首選檢查方式。各種影像檢查價格、特點各異,X線、超聲、CT價格相對低廉,特別是在進行疾病的初步篩查及急診患者廣泛應用,并被廣大患者及臨床醫生所接受;MRI序列齊全,可兼顧形態學及功能檢查,但價格略顯昂貴;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可檢查全身骨骼、軟組織病變,尤其近年來PET/CT、PET/MRI一體化檢查的推進,在神經系統病變等方面較傳統影像檢查手段優勢更為明顯,但價格昂貴且具有放射藥物輻射風險。因此,比較影像學不僅是要學生們了解各類影像檢查在診斷疾病中的不同價值,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能為患者選擇更準確的影像檢查方法打下堅實基礎。
4應用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時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應用性學科,在實際教學中引入比較影像學方法會給從事影像學教學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為影像醫學授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全面的影像醫學專業知識,包括X線、CT、MRI、超聲、核醫學,還必須具備較豐富的臨床及病理等相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明確進行比較的目的和意義,有計劃地準備相關影像學資料,重點突出。受課時所限,對于在臨床上應用價值不大或已被證實不適用于當今診斷要求的技術內容,教師授課時只做簡單介紹,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又能突出教學重點[7]。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的比較分析各種影像檢查手段的特點、優勢與不足,根據疾病特點總結不同疾病首選的影像診斷方法,使學生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醫學影像學科教學質量的目的。綜上所述,將比較影像學應用到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利用其比較性、綜合性等特點,將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系統的掌握影像學知識,更準確地診斷和鑒別診斷疾病,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成為臨床醫生后,更合理地選擇影像檢查方法。希望我們的教學經驗對各醫學院附屬醫院、教學醫院更新教學觀念,建立適應時展要求的醫學生培養機制做出綿薄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呂富榮,呂發金,肖智博,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醫學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張傳標,路學一.當前國內外醫學教學改革的現狀比較分析[J].醫學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關泓.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3):111-113.
[4]譚天秩.臨床核醫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謝陽桂,等.比較影像學在超聲診斷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交通醫學,2012,26(5):513-514.
[6]高艷,李坤成,杜祥穎,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79-80.
【關鍵詞】 醫學影像學 學科建設 繼續醫學教育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一項綜合性、長遠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學術水平和整體水平的根本和基礎。學科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實現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與醫學重點學科建設的同步發展,是專業建設、創新教育模式在學科建設中的特色所在,實現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三者的有機結合與循環互動,才能推動醫學重點學科的可持續發展[1]。
世界名牌大學的辦學理念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其主要內容之一,如哈佛大學教育理念包含有:“學校致力于創造培養學生自我依靠和終身學習習慣的平臺”。劍橋大學的辦學理念也含有“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醫學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適應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為技術人員從業后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終身教育制度[3]。
1 醫學影像學現狀與發展趨勢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放射學發展為診斷和治療兼備的醫學影像學,包括普通X線診斷學、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X線計算機成像(computer radiography, CR)、數字X線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超聲學、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以及兩種影像技術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檢查獲得多種影像信息的成像技術和介入影像學,包括介入放射學和介入超聲學等。傳統X線攝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斷更新換代,如螺旋CT(SCT)、多層CT,現已發展到128層CT等。MRI發展趨向于高場強、實時成像、功能MRI(fMRI)、顯微結構成像、波譜分析(MRS)以及同質同性抑制技術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顯提高,灌注、彌散、仿真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超聲向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和介入超聲學發展。核醫學主流發展方向是分子核醫學。
影像學診斷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分子/基因成像過渡,出現了分子影像學和功能影像學。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診斷模式由膠片采集圖像和閱讀逐步向數字采像和電子傳輸方向發展。信息科學的進展,促進了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發展,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將成為可能[4]。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和臨床應用,介入治療及其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的融合發展改變了影像學實踐和服務方式,影像診治手段日益先進,影像診治水平明顯提高,使醫學影像學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創建于1935年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科技的進步,緊跟學科發展,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創建了醫學影像學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學科建設、醫學領軍人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和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等措施,將“醫學影像學與介入放射學”學科建設為江蘇省135工程醫學重點學科(2001年),放射科建設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2002年),“醫學影像學科”獲準為江蘇省醫學影像學科質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創建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6年)。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創建于1990年,當年開始培養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經采用特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課件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名師培養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現已創建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2006年)和江蘇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獲準成為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本專業1984年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成為江蘇省唯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
2 醫學繼續教育的范疇與其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醫學影像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和新理論不斷涌現,醫學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社會對從醫人員的知識結構和醫療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從醫學院校教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醫學工作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人才培養和學科隊伍建設是關鍵。為了使醫學影像學專業醫技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跟上醫學科學發展腳步,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5],我們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借鑒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結合國情讓全體教師和職工樹立終身教育、自主學習的理念,即“活到老、學到老”。其特點決定了在高校從事教學、醫療和科研的教師和職工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我,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提高的一種方式。
(2) 配合繼續教育學院進行脫產、非脫產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醫護人員與全國成人教育考生。
(3) 配合研究生院進行在職職工研究生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職工與江蘇省乃至全國考生。
(4) 與國外著名大學、學術團體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2~3次,對象涉及本院相關醫護人員和研究生、本科生。
(5) 學科學術地位決定了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申報和開展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就要求本學科及學術水平在本專業領域中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領先地位,這樣才能吸引眾多的醫技人員來院學習或進修。我們利用“中華醫學會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基地,每年認真組織申報并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次以上,對象涉及本院醫技人員和全國需要參加培訓的各層次醫技人員。在實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申報和開展是學科學術地位和水平的具體體現,也是展示推廣學科成果、宣傳自我、擴大影響、構建學科品牌的優勢,同時也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水平的主要體現,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轉貼于
(6) 常年接受國內各單位進修生來院學習、工作,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和職工到國內外著名大學或醫院進行短期進修、考察或進一步深造。
(7) 切實加強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和年輕醫師五年住院醫師輪轉培訓制度??剖颐吭陆M織一次青年醫師讀書報告會,以督促年輕人好學、向上。
(8) 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學術論文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國際性和中華醫學會組織的高質量學術年會或專題學術會議以及省市年會,并制定了《參加學術會議及差旅費使用的規定和的獎勵辦法》。凡在放射學全國年會上進行大會發言的論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會進行專題講座或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者,科室承擔參加會議的所有費用,包括差旅費、住宿費、會務費和資料費。每年根據北京大學版“醫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錄內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及SCI上所發表的論文,在單位獎勵的基礎上,科室根據影響因子再進行不同幅度的獎勵,以此鼓勵教師、職工多撰寫、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教學質量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規模決定著學科和專業的發展規模,人才結構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層次,人才梯隊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后勁,故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學科、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學科建設中,師資隊伍是前提,學科帶頭人是核心,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6]。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重點攻關項目,既是學科水平的體現,又是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同時也是人才培養、梯隊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確立學術地位的基礎[7]。
堅持推進科技創新與培養、聚集創新人才相結合,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建設科技創新團隊相結合。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將人才資源作為提高學科自主創新能力的最大優勢,形成科技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密切結合、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多年來,我們本著“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并采取主動培養、積極引進、大膽使用、熱情關懷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質好,學科力量雄厚,學術造詣較深,結構合理,集教學、科研和醫療為一體的專業隊伍。教師隊伍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發展趨勢好,形成了具有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科技創新團隊。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醫師18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博士10人,碩士22人。近5年在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際合作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20項。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技成果獎14項;發表科研論文25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中華級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6部,衛生部視聽教材2部。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一貫注重于教學改革的研究,近5年來,主持教學改革課題14項,獲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面向21世紀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和《創建特色專業,培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分別于2001年和2005年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
2001年以來,學校為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建設投資60余萬。國家教育部985工程 Ⅰ期撥款400萬用于我?!坝跋襻t學與核醫學”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985工程 Ⅱ期撥款800萬用于我?!胺肿佑跋衽c功能影像”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充足的經費保證對醫學影像學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發展以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重點學科建設帶動特色專業建設,專業建設促進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形成重點學科、特色專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相互支持和互相發展的良性循環互動態勢,使學科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蔣健敏.建立創新教育模式,加強重點學科建設[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4,17(4):216,235236.
[2]萬學紅,張肇達,李甘地,等.“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與在中國的實踐[J].醫學教育,2005,(2):1113.
[3]王憲,周衛紅,孫翠銀.對綜合性醫院繼續教育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6):2627.
[4]季仲友,倪系和.醫學影像學發展趨勢及醫學影像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J].醫學教育,2004,(2):1314.
[5]張京萍,張超.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六年實踐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06,20(34):13.
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但實際上,有這樣的一些專業,它們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名字,卻因為“一字之差”,而分屬于不同的類別。不僅在學習內容上有著較大差距,將來的就業情況也是南轅北轍。此時,就需要細心地脫掉專業名稱這個“馬甲”,撥開層層迷霧,深入探尋這些專業的內涵。筆者,選擇了六組名稱相似的專業來進行介紹,看看名稱“差之毫厘”的專業,究竟是密切聯系,還是“謬以千里”。
廣播電視編導VS廣播電視工程VS廣播電視新聞學
所屬類別
廣播電視編導――藝術類
廣播電視工程――電氣信息類
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傳播類
專業放大鏡
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紅遍天下,這背后,是欄目工作人員辛勤揮灑的汗水。一檔電視節目,需要經過編導、策劃、創作、制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爐”,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就是致力于此的。報考該專業的學生一般要參加專業藝術考試,如影視評論、編寫故事、才藝展示、綜合面試等項,但也有一些院校招生普通類的考生,在志愿填報期間報考即可。
對于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許多人并不陌生。我們腦中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重大突發事件的現場,肩扛攝像機的記者沖鋒在一線,頂風冒雨,來往奔波,為人們發回最新的報道……該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采訪、節目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要學習的主要課程則包括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技術基礎、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廣播電視編輯與節目制作(或廣播編輯與節目制作、電視編輯與節目制作)、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電視攝像、廣播電視史、廣播電視法規與廣電職業道德、播音主持藝術等。
相對于前面兩個專業,除了新聞理論、新聞采訪寫作等“必修課程”外,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課程中還帶有更多的“技術”元素。它是一個以視音頻技術為核心,并與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視聽藝術等學科融合的復合型專業。從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將成為能在傳媒領域中從事數字電視技術和網絡視音頻技術的研究、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并可從事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影視制作、動畫制作等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提到就業,廠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都是這些專業學生對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個單位,從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電視臺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可以當播音主持、編導;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畢業生則更愿意肩扛攝像機,在新聞采訪一線來往奔波;而電視節目的后期整理,動畫制作等相應的技術工作則輪到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學生大顯身手了。當然,知識是相通的,除了新聞媒體,廣告公司、大型企業的宣傳部門等也是這類專業學生施展才華的地方。
醫學信息學VS醫學信息工程
所屬類別
醫學信息學――生物科學類
醫學信息工程――電氣信息類
專業放大鏡
“在相聲界我影視演得最好,導演界我編劇編得最巧,編劇界我相聲說得最逗,這年頭,就得玩個綜合實力……”每當回憶起馮鞏春晚的這句經典臺詞時候,總不由得啞然失笑。其實,當高校的專業也來個“強強聯合”,那么必然實力大增,獲得更多考生的青睞和關注。醫學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工程這兩個專業就是這類綜合性的專業。
醫學信息學專業是應用系統分析工具這一新技術(算法)來研究醫學的管理、過程控制、決策和對醫學知識科學分析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與醫學的交叉學科,該專業隸屬于生物科學類;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主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新興綜合性專業,隸屬于電氣信息類。
現在去醫院就診還需要花錢買病歷嗎?NO!如果您也這樣想,就嚴重OUT了。因為現在流行的是電子病歷。為什么呢?通過網絡,醫師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隨時獲得患者的病歷,并提供就診信息,這就極大方便了人們看病、治療。其實,這只是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其中一個應用,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它已經滲透到醫學領域的方方面面:電子病歷、生物信號分析、醫學圖像處理、臨床支持系統、醫學決策系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衛生信息資源等。
當畢業的日子來臨時,就業成了不容回避的話題,馮鞏的那句小品臺詞又猶在耳前。是的,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復合型的人才注定是就業市場上的“常青樹”。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到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中心、醫學信息研究所、衛生統計信息中心、醫學圖書館、醫學雜志編輯部、醫藥衛生信息相關企業,從事衛生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系統運行監控、數據庫管理與維護、醫藥信息分析研究、醫藥信息咨詢、信息服務等工作;當然,也可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
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則可以到醫療衛生部門、醫療器械設計與生產部門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信息系統和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應用、設計、開發、維護和評測等工作。中國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國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術業過于專攻,學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該專業屬于醫學與工程學的交叉,對建立邏輯思維與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幫助。隨著時展,醫藥系統信息化更是大趨勢,目前的中小醫院這點還不十分完善,系統很落后,改造系統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醫學影像工程VS醫學影像學
所屬類別
醫學影像工程――電氣信息類
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專業放大鏡
許多同學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將站在手術臺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填報志愿時,帶有“醫學”關鍵詞的專業成了他們的不二選擇。然而,這種“以貌取人”的選專業方式難免導致錯誤,比如醫學影像工程專業,雖然和醫學影像學專業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電氣信息類家族的成員,畢業后授予的不是醫學學士,而是工學學士。
醫學影像工程專業是一個集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以及醫學科學于一體的交叉學科,具有鮮明的醫、工結合,以工為主的特點。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x線機、數字化x線機成像裝置、磁共振成像裝置、超聲成像設備等醫學影像設備的研制、開發、技術支持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工程技術人才。在大學里,學習的主要課程包括了大學物理、電路分析、程序設計、醫學圖像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生理學、病理學等。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明了x射線,舉世轟動。這一偉大發現也成為醫學發展的里程碑。這使得對病人的診斷得以沖破皮肉“束縛”,內部器官一覽無遺地展示在醫生面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CT、超聲波、核磁共振等各種醫學影像技術也如雨后春筍般破繭而出,而操作這些儀器、為病人進行診斷的醫生,就是醫學影像學專業所致力于培養的人才。
在大學里,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學生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星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同時,作為一門極具實用性的專業,醫學影像學自然少不了實踐環節,實習的時間都為一年。一般來說,大家的實習地多為本校的附屬醫院,實習內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術、學會看片等等。去醫院做過B超的人或許都見過拍片的影像,就是通過這張黑白的影像圖來為患者診斷。需要指出的是,區別于一般專業的四年制本科,醫學影像學專業的修業年限為五年。畢業時,將被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在就業上,醫學影像學專業的畢業生可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防疫機構、醫學科研、血站等單位,從事臨床影像技術、功能檢查等技術工作,也可以到西門子、飛利浦等大型醫療設備公司從事技術研發或管理工作??偟膩碚f,醫學影像學工作時的對象是儀器的操作。
至于醫學影像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醫院從事設備的維護與管理、操作與使用,為大型儀器的引進和選型出謀劃策;在廠家、研究所參與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安裝調試。我們知道,醫療器械工業是知識最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而醫學影像工程又是醫療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最迅速也最廣泛,資金投入最多的類別。因此,該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關管理
所屬類別
海洋管理――海洋科學類
海事管理――交通運輸類
海關管理――公共管理類
專業放大鏡
乍一看,“管理”是這三個專業共同的關鍵詞,如果你認為它們都是管理學類專業,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三個專業里,只有海關管理是屬于公共管理類,海洋管理專業是海洋科學類,海事管理則屬于交通運輸類。
海洋管理專業是海洋科學與管理科學交叉的學科。該專業所致力于培養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海洋科學基本知識,系統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論知識,對其管轄海域內的權益、資源和環境進行組織、指導、協調、控制、監督、干預和限制的人才。
近幾年,索馬里海盜活動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對海事管理事業的關注。事實上,對于海洋業這樣一個“大攤子”來說,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協調,必然會造成混亂。海事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就是具有扎實的外語基礎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航海技術、海運業務、海事法規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能從事航運企業管理和海事事務處理的高素質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該專業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學校在招生日寸會規定一些限制條件,比如大連海事大學就規定“海事管理專業只招收男生,要求雙眼裸眼視力在5.0以上,同時非英語語種考生不宜就讀”。
至于海關管理專業,從名稱上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培養面向海關工作的專業。眾所周知,海關既是一個國家的窗口和門戶,也是其財政賦稅的重要來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該專業的學生要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管理、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我國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國際經濟、貿易的一般運作規律,具備相關法律、商品、會計和海關信息管理的基礎知識;了解海關國際公約和慣例;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海關業務實際問題的技能和技巧。
從以上的介紹不難看出,這三個專業以后從事的都是管理類工作,只是類別有所不同。海洋管理專業是對海洋整體的管理,海事管理則重在對航運企業的管理,而海關管理專業學生工作的“主陣地”則是在海關。
海洋技術VS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所屬類別
海洋技術――海洋科學類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海洋工程類
專業放大鏡
2009年底,一部名為《2012》的災難片橫掃全球票房,大海在關鍵時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這雖然是電影虛構的場景,但在實際生活中,海洋已成為經濟“富礦”,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開發海洋,向海洋要財富正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海洋技術和海洋資源開發技術都是以開發海洋為基礎的。
海洋技術專業,顧名思義,是致力于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簡單點說,該專業是以海洋為研究主體的,以后從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海洋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水產養殖、海洋事務管理、海洋新技術、海洋科研部門、環保部門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質、水產、交通部門的化學實驗及化學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積、海洋構造和礦產、海岸動力地貌、河口、海岸帶及海洋地質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質勘查資料綜合解釋;河口、海岸帶及海洋環境工程地質勘查,氣象局、海洋局系統以及交通、軍事等部門的海洋調查預報工作、環保部門的環境評價工作,以及為石油部門海上石油平臺設計安裝提供有關海洋水文資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灣、河口、近逼、淺海及深海區的生物本質調查、資源及開發利用工作……
眾所周知,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總面積為3.7億平方公里。在當前世界資源缺乏的壓力下,開發海洋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術專業的學生都是身懷各種絕技的“多面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專業則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一招鮮”,該專業旨在開發和利用各種各樣的海洋資源,在整個海洋技術系統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大致來說,該專業主要學習內容包括:海洋水產養殖技術、海洋油氣開發技術、海底采礦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海洋能開發技術、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技術。遼闊的海洋和豐富的海洋資源,無疑為海洋工程技術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實踐證明,沒有海洋工程技術的創新或高技術的突破,就沒有海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就不能充分開發海洋,也就不能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VS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
所屬類別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類
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儀器儀表類
專業放大鏡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而電子行業又是制造業中不折不扣的“大戶”,無數就業機會吸引了無數莘莘學子的目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專業都是與電子行業“親密接觸”的專業。但在專業歸屬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隸屬于電子信息科學類,而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專業屬于儀器儀表類的專業。
先談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這是一個“老牌”專業,在很多高校的專業目錄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該專業所致力于培養的,是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作為以數學和近代物理學為基礎的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對這兩個學科特別是近代物理中電子學的知識要求較高。所以頭腦比較靈活、經常有新思想的同學在這方面會有一些優勢。學生在大學學習的時候也應該多多動腦,多去實驗室,有許多該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就發明了專利,這對以后的就業很有幫助。
至于就業,作為工科類前景較好的專業,電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歡迎本專業的畢業生;攻讀研究生進一步深造,會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識資本。另外,出國深造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國外的相同專業同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自主創業,從事計算機、IT行業工作。
一、計算機化病歷
計算機化病歷是醫學信息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個系統中的電子病歷,這個系統可支持使用者獲得完整、準確的資料;提示和警示醫療人員;給予臨床決策服務;連接管理、書刊目錄、臨床基礎知識以及其他設備[2]。電子病歷的優點如下:完整的電子病歷存儲系統支持多個用戶同時查看,保證個人醫療信息的共享與交流。通過網絡,醫師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隨時獲得患者的電子病歷。同時可根據不同的用戶給予不同的資料查詢權限,從而保證了病歷的安全性。授權用戶在適當時間才能查看合適的病歷。
此外,電子病歷不再是一個被動的醫療記錄。通過與圖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實時醫療監控,藥物劑量查詢等多種功能。電子病歷已成為新興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的基礎。
電子病歷目前可大致分為單機電子病歷和網上電子病歷兩種。網上電子病歷的優點是采用了ASP服務器提供全球,安全性與數據完整性則由ASP供應商解決;缺點則是數據不在醫師所工作的計算機上。
雖然醫療界投入巨資,電子病歷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3]。首先,病歷數據的輸入界面仍不夠簡單;其次,電子病歷需要統一的醫學用語標準。目前,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已制定出統一醫學用語系統(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UMLS),這一系統包含了近一百萬個術語描述醫學概念。一旦該系統得以推廣,將極大地促進全球醫學用語的標準化。
二、醫學信息系統
醫學信息系統與其他工業系統有很大的不同。畢業論文不同的部門對信息的要求不同,這是對醫學信息系統最大的挑戰。例如,信息系統用戶可分為基本用戶和二級用戶,基本用戶包括醫師和其他護理人員;二級用戶則包括醫療保險公司、政府醫療保險機構等。不同用戶需要的信息不同,導致信息管理的復雜性。同時,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統解決不同的醫療管理也日益成為人們重視的課題。
信息系統包括實驗測試系統、醫療設備訂購與維護系統及影像圖片存儲與交換系統等,存儲于不同的計算機和不同的信息網絡中。對于特定的用戶來說,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數據必須是一體化和標準化的。
醫學信息系統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患者關系管理系統(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PRM)、數據挖掘及決策支持系統等|4 J。ERP技術在商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來,其在醫療機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其特點是將企業信息整合為一體(整合的數據庫),所以各系統都提供一致的數據。一次輸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輸入費用,并保證各系統得到完整、實時、一致的數據。其次,ERP系統可用來決策醫療設備訂購、管理和維護,例如通過一個整合的數據庫,根據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統可自動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對醫療設備進行維護。PRM是側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統。PRM 記錄患者生活習慣、個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過敏反應等,醫院從而可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通過PRM,患者也可向醫院詢問醫療方案。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管理上也日益重要,這種技術的主要優點是降低成本,為醫師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提高醫療診斷的質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種的服務、多種治療方案以及相互關系使信息系統越來越復雜,而這種復雜性推動了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上的使用,已遠遠超過其在銀行業和零售業的應用范圍。
三、醫療決策系統
醫學實踐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確的醫療診斷,因此醫學信息學將研究重點也放在決策系統上。碩士論文決策系統不僅需要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醫師如何利用推理知識作出醫療判斷。
當前決策系統主要基于兩種方法論:著重于統計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側重于邏輯推理的專家系統法。定量分析法產生于上世紀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決心臟疾病和異常疼痛等臨床問題。早期系統以概率決策理論為解決問題的依據。最新的此類系統以美國Stanford大學PANDA項目最為著名[6]。PANDA項目使用了決策分析技術,主要應用于胎兒期診斷,根據概率分析方法對胎兒期中的問題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選擇。專家系統法以邏輯推理為解決問題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專家系統是MYCIN系統[7]。此系統主要用于對多種傳染病的診斷和治療,其中的醫學知識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儲在規則中。第二代專家系統則以Asgaard系統最為成功[8]。系統大大擴展了MYCIN 的功能,并補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關領域中的復雜知識。通過與數據庫的連接,系統可自動提取帶有時間標志的數據,而這種功能則使系統可針對某個患者作出特定階段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通過反溯法可比較不同的醫療護理,并作出相應的質量報告。
四、影像信息學技術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醫學影像學隨著數學、生物物理學和工程模型學蓬勃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各類學術會議側重于影像,而忽視了信息學,導致醫學影像信息學科發展緩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醫學影像數據庫與二維、三維結構及可視化的結合將醫學影像信息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于1990年的“可視人”項目提供了大量的人體模擬圖像,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各類解剖學教育軟件的開發,更為重要的是引發了關于模型、摸擬及大型數字化圖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學問題。同一時間開始的“人類大腦”項目則直接導致了大量關于大腦數據圖譜登記、分Shanghai Med J,2004,VoI 27,No 9區等課題的開展。新的信息學、生物計量學、計算圖像學的結合,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影像信息與模擬學的重要性。
轉貼于 現代影像信息學研究的重點包括圖像傳遞標準、傳遞規則、醫學術語、信息壓縮、圖像數據庫索引及圖像病例傳遞安全等。從“虛擬細胞”[9]到“虛擬人”[10],當前影像信息學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到個體都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醫學信息學面臨著更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層的科學、技術和醫療實踐的結合,包括對二維和三維圖像自動分區與注冊的新技術;數據抽象與概括;圖像數據庫中生物多樣性來解釋群體圖像數據和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關系;開發醫學信息數據注釋語言整合高級圖像系統和醫院信息系統等。
五、遠程醫療與互聯網
隨著寬帶網進入千家萬戶,遠距離傳遞診斷和患者管理信息成為可能,遠程醫療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網絡電視和無線技術,使醫師及患者能隨時傳遞相應的醫學相關信息,從而為遠程醫療開創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遠程醫療昂貴的醫療費用使其現階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聯網的出現提供了圖片和文字傳輸的介質,而且為醫療機構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數據。英語論文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醫師不僅可以全球共享醫學資源,而且可以針對某一特殊病例進行廣泛的交流。例如,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提供醫藥在線(MEDLINE)數據庫,其成員可查看、打印各類文獻資料;醫學網(CLINICWEB)則提供所有臨床信息的索引,是醫學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為一些身患相同病癥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類患者交流組織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尋找最合適的治療。
六、數據標準的重要性
電子病歷和病案的大量應用、醫療設備和儀器的數字化,使得醫院數據庫的信息容量不斷地膨脹。然而簡單存儲信息只是數據庫的低端操作,數據的集成和分析以及醫學決策和知識的自動獲取才是信息學研究的重點。要對數據進行加工和分析,數據必須以特定的結構方式來存儲。數據結構允許計算機輕易地傳遞符號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然而,這種數據結構不是僅由輸入來決定的,醫護人員必須有一約定俗成的數據標準,并為社會所公認。這一數據標準明確了數據庫中存儲的特殊符號所具有的涵義。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樣,起到咨詢和定義的功能。數據標準又可分為文字標準和信息標準。
文字標準是指標準必須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圖像形式表達,國際上稱為醫療數據系統,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義的單詞。意識到標準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醫學和信息組織參與到此標準的制訂中來。其中最著名的為美國病理協會制訂的人類與獸類醫學系統術語標準SNOMED和英國健康中心制訂的醫學系統術語標準Read Codes。
信息標準則同時定義文字和圖像數據。當今最通用的信息標準稱為HL7(Health Level Seven),也可稱為標準衛生信息傳輸協議,其中又包括醫學數字化圖像和傳遞標準(DICOM)。HL7標準確定了數據庫系統中信息傳遞的順序和格式,涵蓋了實驗測試術語、藥品設備采購術語、收費術語、出院轉院術語及電子監護術語等,并提供了一種類似于數據庫的結構,利于患者信息在電子病歷系統、實驗室系統等多種數據系統中傳遞。
DICOM可明確圖像在數據流傳遞過程中壓縮和加密的格式,并確定CT圖像或B超圖像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方式。
七、結語
醫學信息學是計算機技術、生物物理學、統計學等與現代醫療結合的新興學科,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結果。這一學科需要多領域科研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的大力合作??梢灶A見,不久的將來醫學信息學將在醫院管理、教學和科研、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發揮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帶動整個醫學界的革新。
參考文獻
1 Greenes RA .Shortliffe EH.Medical informatics: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institutional 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 Stead W W .Halrlmond W E.Computer-based medical records:the centerpiece of TMR MD Co mput,1988,5:48—62.
3 McDonald CJ The barriers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 Am Med Inform Assoc,1997,4:213—221.
4 Siau K.Health care informatics.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i.2003.7:1-7.
5 Bresnahan J.Data minging:a delicate operation CIO Mag(on-line).1997.
6 Owens DK,Shachter RD,Nease RF.Re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decision problems with influence diagrams.Med Decisi Making,1997.17:241—262.
7 Yu VL,Fagan LM ,W raith SM ,et a1.Antimicrobial selectionby a computer:A blinded evaluation by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8 Shahar Y,Miksch S,Johnson P.The Asgaard project:a taskspecific 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critiquing of time-on-ented clinical guidelines.Artif Intell M ed.1998.14:29—51.
關鍵詞:影像設備;維護;保養
【中圖分類號】R45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116-01
引言
放射科大型設備對于現代醫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設備不僅占醫院固定資產的一半以上, 而且全院資金收入的很大比重也是放射科所帶來的。因此,保證放射科設備的及時更新和良好運轉是全院科室正常運轉的前提。
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飛迅發展,國內不少醫院購進了許多先進的大型影像儀器設備。但如何有效的使用這些設備,最大化的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整個科室,而且對全院的發展也有重大利益。
本院放射科目前使用的影像設備是北京中科理想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入市場的 “北京中科美倫(ZK-DR)直接數字化X射線成像系統”。DR即 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種廣義上的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主要應用于醫療診斷與病理檢查的X射線成像檢測設備,由電子暗盒、掃描控制器、系統控制器、影像監示器等組成,可以直接將X線光子通過電子暗盒轉換為數字化圖像。[1]
1 直接數字化X射線成像系統的優勢與弊端
經過多年的使用,我認為,與同類產品相比較,它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它采用了專業的CCD 探測器,不僅分辯率高,而且圖像清晰、細膩。通過先進的減背景和去噪技術保證了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和信噪比,醫生可根據需要,進行諸如數字減影等多種圖像后處理,以期獲得理想的診斷效果。
(2)它大大縮短了成像時間,擁有較高的探測器靈敏度,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病人所吸收的輻射量。無疑,對于病人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所在。
(3)可以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已經改變了傳統的膠片攝影方法,圖像信息可由磁盤或光盤儲存,并進行傳輸,這使得醫院放射線科省去膠片庫房,用采用計算機無片化檔案管理方法取而代之。結束了X線圖像不能進入醫院PACS系統的歷史。同時,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和場地,也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為醫院進行遠程專家會診和網上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4)數字化的圖像質量,經過圖像處理系統的調節、整合,可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而且它所含的影像信息量,也可與傳統的X線成像相媲美。同時,它對攝照條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需要暗室操作,可以適用于野外、車載、山區等壞境。
2 直接數字化X射線成像系統的維護與完善
任何一種新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都是有利有弊。雖然DR的使用給醫生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它同傳統的X線成像一樣,所得的信息均為其投照部位的重疊影像,不能向CT一樣做到三維空間成像。此外,其檢查費用較普通的X線攝影高了許多,隨著國家一系列醫改措施的出臺,尤其是在大型儀器檢查費用降價以后,更多的患者更傾向與性價比較高的螺旋CT檢查。
現代大型醫療設備具有精密、智能、集成、數字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因此,無論是使用還是維護,都需要對相關的人員進行培訓。
任何新的設備到科室投入使用之前,必須對護士和新招聘的醫技工進行培訓。對于放射科而言,主要是講解影像設備的結構、性能和具體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此外,在投入使用后,必須有一個熟練的老員工來帶領新員工操作設備,在經過3個月左右的磨合期后,新員工方可單獨操作設備。
一臺設備使用期限的長短, 性能穩定與否,測試精準度的高低, 除了取決于設備本身質量的好壞外, 在很大程序上取決于使用過程中的維修和保養。尤其是現在,一臺大型設備的價錢往往很高,占了本部門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設備投入使用后,如何使其長時間的發揮應有的功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應當給每臺設備建立使用檔案, 也就是使用記錄,具體內容包括設備每天的開關機時間、運行狀況、故障情況、維修和處理結果、檢查人員等, 由設備的操作人員記錄并簽字。
對于設備的日常清理和維護,應當在每臺設備投入使用前,設立專門人員負責,責任到人。[2]上班后首先檢查電源電壓,工作中注意觀察儀表指數有無異常,設備運行中有無異常聲音等。如有問題,應立即做出記錄并報告給維修人員前來檢查。下班前對機器和機房進行常規的清潔和打掃,同時填寫使用記錄。
除了每天的保養之外,對于設備,也應堅持每周一次大的、全面的清潔保養。具體包括檢查螺絲、旋鈕有無松動,機械轉動是否靈活,鋼絲是否牢固和有無斷股等,并對機器表面消毒和維護。維護保養完畢,填寫維護保養記錄。對于每周的全面保養,應有專門的“每周保養清單”,對照著清單的每一項內容,逐一堅持填寫,防止因為工作的疏忽而漏掉的哪一項。堅持完畢后,應有科室主任或者具體負責人員來檢查驗收,合格后,再簽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現問題,應有人對此負責。
在做好以上兩項工作的同時,我們也要與提供設備的廠家的維修部門和本院設備科保持良好工作關系。一般而言,大型設備的保修期是一年,在這時期內,設備出現問題還好解決。但是,在設備超過保修期后,我們更要同廠家維修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或者向他們咨詢一些技術問題,以保證在設備出現問題后,維修人員能及時到位,以免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呢。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向設備科匯報設備的使用情況和狀況,共同作好設備的使用管理工作。
如何有效的加強對放射科設備的管理和維護, 無論是醫院設備科,還是放射科,都是一種需要引起重視和不斷考慮、解決的問題。面對著影像攝影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購置、更新設備經費的緊張, 我們全體醫護人員應當做到:一旦擁有某種新設備,就要愛護它, 建立專門人員對設備進行監管, 同時,也要合理的使用和及時維護, 這樣才能保證發揮設備應有的功效, 更好地為醫生和病人服務。
參考文獻
[1] 一種直接數字化的X射線掃描成像(DR)系統.于渤源等.中國醫學備.2005年4月.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