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8:04: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少年素質教育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社會教育的教育群體有著直接的行為關聯
社區教育舉辦的機構一般固定在一個小區、一個村子、一個工業區或者一個農業合作社中。受教育的群體之間本身就有著深刻的生活接觸,自然也會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摩擦。社區教育的群體如果都擁有較為高尚的人格以及完美的情操的話,自然有助于社區生活和諧和社會穩定。這就決定了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在固定渠道中建立秩序的局限性的根本不同,也是社區教育能夠通過有效的心理素質教育推動社會生活和諧的條件基礎。
2社會教育提升心理素質的實現途徑
2.1積極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心理教育培訓是居民認知心理素質的基本途徑,而對于心理素質的認識也是提升心理素質的基礎。當前社會教育團體提升心理素質教育的模式主要還是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我國很多社區教育是由政府與當地企業或者學校聯合舉辦,對于當地群眾有著天然的號召力。利用自身的條件優勢,對社區學員進行專業的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心理健康學理論教育,提升他們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和態度。其次,社區教育的組織形式和受眾群體相對固定,結構分層明顯,有專門針對青少年、進城務工人員、中老年人的不同專項的教育機構。在進行心理素質培訓時,社區教育能夠通過結合不同的受教育群體背景的不同,按照實際情況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孤獨心理,進城務工人員的自卑心理,青少年的叛逆和好奇心理等的專向培訓,使培訓的內容更加貼合社區群民的實際需要,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對社區居民進行心理素質培訓,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培訓,可以在培訓之間搜集培訓對象在心理健康上面存在的疑惑,了解基本情況之后再開展培訓。要靈活變通培訓的形式,注重培訓的效果,提升培訓的質量。
2.2對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廣泛的宣傳,提升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對于心理素質教育組織的形式,可以更加靈活變通,因為心理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長期而不穩定的過程。在進行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社區內的宣傳欄、老年大學、社區活動基地、文化公園以及城市休閑活動中心等社區活動相對集中的場所,利用粘貼海報,做公告欄、宣傳語、播放心理健康視頻的方式在社區內進行廣泛的心理素質教育與宣傳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建立社區心理健康專項培訓網站,或者建立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公眾號的形式,通過播放宣傳片,心理健康專項知識的文章,并在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上與社區居民進行互動方式,幫助社區教育群體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的個人心理健康煩惱,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區居民心目中的認同感。
2.3組織社會活動建立互動參與機制
社區活動本身能夠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參與度,相對于單調的培訓與知識宣傳,其感染力和影響力也都會更大一些。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與多種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但釋放心理壓力的途徑也很豐富。例如,運動有助于化解網癮,釋放封閉,給人活潑開朗;音樂有助于心情調節,去除浮躁,使心情平和;美術能夠讓人將心中的壓抑通過與繪畫的互動而釋放,減輕心中的壓力;而舞蹈則能夠提升心理平衡,提高人對于真善美的信仰。社會有組織開展各項活動的良好基礎,也能夠通過社區活動建立鄰里之間的互動與了解。結合社區情況和社區教育受眾群體的基本情況,組織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太極、棋類、書法、繪畫等文體活動,組織年輕人開展田徑、球類、游泳等體育活動,組織家庭婦女進行生活小訣竅、廚藝大比拼等專項活動。更能夠結合活動內容對青少年進行有效的技能和專業素質訓練,例如對于小區內青少年開展有針對性的網絡知識培訓以及互聯網維護培訓等。
2.4積極通過環境建設陶冶社區居民的個人情操
個人心理素質的提升與周圍環境的和諧,與社區內居民個人情操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全面提升與保持社區居民的個人修養,需要通過合理的引導建立良好的小區文化與小區環境。建立小區居民團結互助的氛圍,實行小區垃圾分類制度,幫助小區教育群體建立互助組織,對小區居民進行互助培訓,并打擊小區內的不良風氣。良好的小區環境的建立,對社區居民心理健康和行為產生號召力,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寬與發展。
3總結
關鍵詞: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創造力開發;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9-0044-03
21世紀的教育正在出現一系列的變革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加強創造力研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在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問題上存在著兩大誤區:其一,認為創造力不能培養,即使能夠培養,那也是高等教育的責任,與基礎教育關系不大甚至沒什么關系;其二,認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是學校的責任,與其他社會主體關系不大甚至沒什么關系。本文在辨析這兩大誤區的基礎上,以中國科技城――四川綿陽的實踐探索為例,對建構與優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討論。
一、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是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石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是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性工程。“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盵1]然而,對于創造力能否培養的問題還存在著廣泛的質疑。有學者認為:“人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才的稀缺是基因注定的,不可更改的,至少在基因工程啟動之前的歷史中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怎樣摧毀創造力,特別是根據中國的經驗;我們不知道怎樣判斷和促進創新潛力,即使囊括全世界的經驗?!盵2]中小學生不能侈談創新,這種觀點在中小學教師中具有廣泛的市場,在他們看來,創新成為正常教育教學活動不必要的負擔。教育觀念上的種種迷惘必然會最終反映到人才培養質量上來。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創造力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五。在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3]。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教育結果,與基礎教育領域長期盛行的神秘主義創造觀有關系,也與創造力科普工作不到位有關系,導致了對青少年創造力開發必要性、可行性的質疑。
事實上,包括創造力在內的人的素質發展是具有明顯的連續性特征,即使會在某個特定的節點表現出明顯的飛躍性特征,但也必定離不開一個量的積累。一個人的創造力不會在某個特定的人生節點突然出現,它需要一個累積的過程。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有學者研究發現:青少年是個體科學創造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力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表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但在14歲時要下降,在17歲時趨于定型[4]。還有學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創造力整體呈階段性發展,在同一階段內其發展呈連續性。青少年創造力從小學四年級起呈上升發展趨勢,六年級到初一時水平明顯提升,到初三時達到最高峰,進入高中后,其水平有所下降并呈穩定狀態[5]。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就是要幫助青少年有意識地去完成個體創造力的累積過程。當今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對創造力培養的重視不夠。因此,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是培養一大批創造性人才的基礎工程,更是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
二、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理論闡釋
當今社會還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認識誤區:人才培養即教育是學校的任務,是教師的職責,其他社會主體的教育責任被嚴重邊緣化。就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來說,普遍認為這是學校的事情,殊不知學校根本沒有強大到可以獨自承擔如此艱巨的責任。我們從來不曾質疑過的“教育”和“學校”本身需要得到理性的檢視。丹尼爾?科頓姆提出“教育是無用的”這一命題。他說:“如果我們打算全面徹底地思考教育的本質,那么,我們就必須想想教育的無用性……如果教育有任何價值可言,那么我們就必須承認教育是無用的。”[6]這種觀點無疑挑戰了大多數人的教育常識,但卻不乏其真知灼見。同樣受到挑戰的還有學校,家長們往往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尤其那些所謂“名?!保坪蹙徒o孩子的人生買了一重放心的保險。蓋托卻提出了“上學真的有用嗎”[7]這一質疑,盡管這是針對美國教育和學校而提出的,但是,其獨特的視角無疑能夠引人深思。根據某研究機構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國內約有1.8萬學生沒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選擇了“在家上學”[8]。學校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局限性,它難以獨自完成其教育使命,以開發青少年創造力為旨歸的科技創新教育需要建立和優化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就是從大教育觀出發,建立相關組織、制度與機制,形成以學校為基地,社會各類主體協調配合、共同開發青少年創造力的社會系統。它至少包括以下重要的構成要素:一是學校。學校依然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主陣地。面向青少年創造力開發,學校應當在教師專業素質、課程教學體系、教學設施設備等做出相應調整。二是家庭。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其創造力開發。三是企業。企業應當肩負起社會公民的責任,承擔起促進教育發展的社會義務,盡其最大能力為青少年提供參觀與實踐的機會。四是社區。社區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環境,社區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學校開展青少年創新實踐活動。五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職責是建立機制、搭建平臺、統籌協調各類社會主體參與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六是群團組織。如團委、關工委、科協等組織應當多組織校際之間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區域范圍內形成科技創新教育的良好氛圍。七是科研院所??蒲性核堑胤降闹菐?,應該為青少年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能夠走進實驗室、走近專家學者,親身體驗創新過程。八是科技場館??萍拣^、博物館等各類展覽場館都是人類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青少年們走進科技場館,能夠從無形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建構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實踐
近年來,綿陽市的高校和中小學校,結合青少年的身心特點,開展了課程教學、創新實踐、創新競賽、創業實踐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尤其是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績喜人。在科技博物館建設、創新中心建設、鄉村少年宮建設、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投入,成效顯著。
在創新教育機構方面,綿陽師范學院成立了專門開展創新教育的創新學院和國家級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西南科技大學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綜合性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綿陽市建有以展示中國核科技發展歷程和展示“兩彈一星”功勛獲獎者及感人故事為主題的綿陽科技博物館、綿陽市有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擔當創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的綿陽國家科技城創新中心,等等。
在創新實踐活動方面,由綿陽市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體育局等單位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年舉辦一次,內容主要包括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優秀科技輔導員評選、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等;此外,2014年還增設了科技城“小發明家”評選活動。由綿陽市教育體育局根據中小學課程組織開展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大賽、“為生活而設計”創新實踐活動成果展、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等活動。綿陽市團市委為了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情和活力,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青年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組織開展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當然,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科技創新教育存在多頭管理,缺乏必要的協調統合,主要涉及的政府部門有教育體育局、科協、團市委、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等單位,中國科技城的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科教場館等科教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多為業余性質,許多單位缺乏專門的、高水平的指導教師;經費投入需加大,相關政策制度需完善;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的層次較低,制作較粗糙,知識與技術含量偏低。
四、優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對策
綿陽市作為中國科技城,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此同時這方面的工作還大有潛力。根據創造學原理和系統原理等理論,建構科學的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能夠極大地促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
(一)明確一個目標
中國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升青少年創造力,傾力打造科技城創新文化。系統、科學的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能夠促進青少年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有助于綿陽市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中小學的素質教育工作。
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軟實力”方面還需要提升。通過系統、全面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體系建設與實施,在全市廣泛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提高青少年創造力的同時,帶動中小學校、社區、教育機構的創新氛圍,同時影響家長和教師,形成更多、更大范圍的市民關心、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能夠促進綿陽市創新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這對中國科技城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二)搭建三個平臺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是在創新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的,因此,需要搭建合理的創新實踐平臺以促進創新教育的實施。創新實踐平臺主要包括三類:教育培訓平臺、實踐活動平臺、展示提升平臺。
第一,教育培訓平臺??萍紕撔陆逃挠行ч_展,需要對教師、教育管理者、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從現有的教育體系來看,傳統的師范教育沒有相應的創新教育師資,高水平的創新教育師資是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的主要瓶頸之一。一是在教師培訓方面,教師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主力軍,需要組織開展市級、區縣級、校級的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教師不僅要學習創新教育的基礎知識和方法,而且要掌握如何在校內外有效開展創新實踐活動。二是在學生培訓方面,應該在最大范圍內開展科技創新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基本方法的培訓,并結合學生興趣、需求、知識背景等實際情況,開展不同類型的學生培訓。三是在家長培訓方面:可在有條件的學校中開展家長培訓;可借助“綿州講壇”等形式,向更廣泛的市民進行宣講、培訓。此外,在培訓形式方面,可以借助“科技夏令營”“智能機器人培訓班”“創造發明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生動有趣的、互動式的、體驗式的不同方式,激發創新創造的興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創新實踐活動。
第二,實踐活動平臺。實踐活動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目前,國內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往往是各種類型的創新競賽,通過競賽來吸引青少年進行學習和實踐,并從中啟迪創意思路,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目前,創新競賽包括多種類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智能機器人競賽、青年創新創業競賽等。一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主要有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三類層次。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環保總局等聯合主辦的青少年學生科技競賽和展示。二是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活動是一項綜合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青少年科技活動,通過計算機編程、工程設計、動手制作與技術構建,結合青少年的日常觀察、積累,去尋求自己最完美的解決方案,發展自己的創造力。三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是一項更貼近社會、更為復雜的創新實踐活動。目前,國內有多個創新創業競賽,例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2014年5月,綿陽市啟動了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四是各類專題創新競賽活動,例如:創意設計競賽、航模比賽、勞技創新作品競賽、“頭腦奧林匹克活動”、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等,都是激發青少年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的載體。
第三,展示提升平臺。通過教育培訓和創新競賽,將產生較多創新成果。為了營造創新氛圍,激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創新實踐,設置不同類型的展示提升平臺,不僅促進青少年自身的成長,而且能夠較好地營造城市創新文化。首先,設立“市長創新獎”,每年評選2至3名在創新創造或創新競賽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少年,頒發市長創新獎。通過對獲獎者的宣傳報道,營造創新氛圍。其次,設立科技城發明獎,每兩年進行一次評獎,對突出的青少年創新發明成果進行獎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科學家”評選活動。此外,還可以利用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在科博會上對綿陽市青少年的優秀創新成果進行展示。在綿陽市的新聞媒體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展示等活動,營造科技城創新文化。
(三)提供四項保障
為了確保中國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力促進綿陽市創新文化的宣傳,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體系中,還需要明確保障措施。
一是人員保障。人是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主體。在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方面,需要確保三類人員。首先,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全市科技創新教育的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其次,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專家委員會,聘期國內外科技創新教育領域的專家,由他們進行相關的教育培訓、項目評審、指導等工作。最后,各類學校的“種子教師”,從各個學校抽選出骨干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然后回到原單位對其他教師進行培訓培養,擴大科技創新教育的師資隊伍。
二是條件保障。青少年在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時,需要一定的實驗室、資料室等條件,因此需要必要的條件保障。首先,在綿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設立開放實驗室,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其次,遴選科技創新基地,將綿陽科技博物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綿陽國家科技城創新中心等作為基地面向青少年開放。此外,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的經驗,成立“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并借鑒北京市的“翱翔計劃”、重慶市的“雛鷹計劃”,設立專門的、系統的、科學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三是制度保障。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還需要在制度方面跟進,確保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明確職責、規范經費使用、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創新教育工作規范、有序、可持續地發展。
四是經費保障。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資金的保障。綿陽市在已有的相關資金的基礎上,需要增加部分經費開展預算。此外,依托創新教育相關機構,可以以“命名”“贊助”“資助”等多種方面向社會募集資金。
參考文獻:
[1]陳偉.構建科技創新教育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0(7).
[2]鄭也夫.吾國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趙永新,王昊魁.中國兒童想象力太差[N].人民日報,2009-08-17.
[4]胡衛平,俞國良.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力研究[J].教育研究,2002(1).
[5]沃建中,王燁暉,劉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創造力的發展研究[J].心理科學,2009(3).
[6][美]丹尼爾?科頓姆.教育為何是無用的[M].仇蓓玲,衛鑫,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關鍵詞〕臺灣;生活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0-0008-03
為加強對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和干預,推動“中小學生活素質教育”課程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校開展,2009年4月18日至20日,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在北京舉行了首期“中小學生活素質教育”課程講師培訓會。在為期3天的培訓會中,臺灣師范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臺灣閱讀協會理事長、臺灣家庭生活教育人員協會理事長黃乃毓,臺灣彩虹美語雜志執行長、臺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會長陳進隆等專家們以講座、互動游戲、體驗的形式,通過理論系統講解和教學示范,向學員們講授了“中小學生活素質教育”課程的思想理念與教學思路。
“中小學生活素質教育”課程是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從臺灣引進的系統完整、實用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課程內容包含“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生命”四個方面,跨及四個不同的專業領域,課程采用“繪本思考教學”“體驗學習”等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國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教材補充和課程借鑒。
我有幸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和教師一起參加了這次培訓。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她在攪動我整個職業信念的同時,更給我注入了更多有生命的元素和鮮活的啟迪――再次清晰化的探究欲、方向感和職業定位――激發了我繼續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心理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來自寶島臺灣的老師――黃乃毓、陳進隆、謝慧燕、李賢國、廖杏娥――他們有著怎樣的熱忱,有著怎樣的修為,有著怎樣的生命動力,才能竭盡所能,不遺余力地為我們傾盡其學術所有?他們的精神就是最好的教學。應著教育最美的公式,“榜樣感動自省改變”,那我無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了,因為我遇到了課程最好的榜樣!
以下是我結合培訓內容和自身的實踐體會,對生活素質教育課程的特點的一些理解,同時談一點課程帶來的啟示。
一、立足兒童生命塑造的出發點
對個人而言,早期生活經驗對成年后的人格健全有極大的影響,早期心理健康狀況是一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防微杜漸,及早行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的教育普及,教導兒童及青少年領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遂成為我國各級學校的重要工作[1]。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背后,深層的原因在兒童時期的心理素質養成。生活素質教育課程著眼于兒童早期生活經驗,試圖通過系統課程教授給予其積極的早期干預,及早幫助兒童探究生命的本質,認識生命的源頭,尊重和珍惜生命,去除生命中的消極信念,建構積極正向的生命信念,養成積極的人格特質,產生出維持生命積極向上的源源不斷的信心和力量。因此,關注兒童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及早給予發展性的輔導和預防,干預難度低,代價小,效果長遠。對于兒童本身,這種干預將為其奠定一生人格健康的基礎;對于家庭,改變一個孩子,便是造就一個家庭的幸福;對于社會,為青少年謀福祉,就是為國家謀福祉,就是為社會預約一個美好的明天;對于教育本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將影響其他教學的成果。因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僅在教導和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激操,并塑造健全的人格,讓一個人能活出真實且豐盛的生命,所以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2]”。因此,從兒童早期生活出發,走近和觸碰他們幼小可塑的生命,是對生命的尊重和維護,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的保證,意義重大而深遠。
可喜的是,我國大陸地區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項社會工程,實施主體由個別部門擴展到社會,關注對象由特殊全體普及到每個生命,逐漸從生命的高度看待這項工作[3]。遺憾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仍面臨著專業師資短缺、力度不夠、普及不廣、途徑不寬、效果不顯著等局限。錯過早期干預的機遇,日后再對其心理問題進行矯治必然會增加難度,更糟糕的是,這將增加兒童青少年遭遇心理困惑甚至是疾患的幾率和痛楚,給家庭、學校和社會也將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加大力度從源頭做起――加強幼兒園、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尤其是隊伍的建設,是保證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是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二、尊重兒童生命需要的課程體系
生活素質教育課程理念認為,生命的問題一旦發生,會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包括人與自己的關系出現問題,如自我價值偏差,人與人的關系會不協調,比如人際困擾,人與生活環境有沖突,人不能以宏觀的角度看待生命整體的問題,陷入鉆牛角尖的狀態,引發心理問題。因此,中小學生活素質教育課程以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為課程主題結構,試圖建構全人的人生信念。課程設計也以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生命四大主題為架構。同時配合兒童認知心理發展階段,有次序、有系統地設計相關聯的主題的課程,并選擇與兒童生活經驗相結合的繪本及游戲等[4]。這樣的課程設計,應和兒童生命成長的需要,尊重兒童生命成長的規律,貼近兒童實際生活,循序漸進,親切自然,效果顯著。
大陸的心理健康課程只有指導綱要,還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被滲透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小學)和“思想品德”(初中和高中)課程中。以品德課的課程標準為例,我們發現其教學內容設計的向度與臺灣生活素質教育課程及其他國家的同類課程設計有很大的相似性(見下表),他們都以實實在在的人的發展為中心,圍繞自我、與人、與集體、與社會、與自然等向度設置課程內容。具體以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改革為例,改革后的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課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等。我們從事品德課教學的老師都有體會,這次改革對課程目標、結構都作了較大的調整,力圖使教育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社會實際,教學生所需要的,真正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
應該說,我們課程的理念和建構都很科學和系統,但實際上,盡管教材與先前相比面目生動了些、資源豐富了些,形式多樣了些,我們的品德課仍不像生活素質教育課那樣生動活潑、受學生歡迎,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理念和素質。任何一個優秀的課程架構都需要一個有靈魂的教師去駕馭和實施。所以,我們的品德課和今后可能也會有的生活素質教育課要想取得實效,培養教師隊伍是首要任務。
三、適應兒童生命特點的教學方法
生活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愛的教育,需要透過故事、體驗活動、多元藝術,啟動孩子思考、相互分享、讓孩子體會生命的美好并建構正向的價值進而產生行為的改變。課程突出的教學特色表現在四個方面[5]:
這其中,生動的繪本貼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再加上符合兒童道德發展水平的問題設計,使得繪本成為走進兒童生命的天使和陪伴兒童成長的伙伴;而多元藝術則容易刺激孩子的多種智力的發展;體驗教學則最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也是兒童最善于接受的教學模式;而關懷陪伴的態度本身就是教育,又能為教育創造可教的氛圍,因為有效的教學首先是心與心的交流。其實這些教學方法背后的道理并不高深,可貴的是他們將其實踐在自己的教學中,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啟示:任何好的理論都必須經由最扎實的實踐才能產生出好的效果。每一個教師都應努力使自己首先成為一個實踐者――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行為,如在教學中的位置,變主導者為陪伴者,變訓導者為聆聽者;改變教學策略等――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教師有生命的表現,小改變會帶出大改變。
四、挖掘兒童生命資源的理論依托
生活素質教育課程所依托的教育教學及教育心理學、心理學理論非常豐富:從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導教學思想到讀書會、體悟教學、多元藝術教學等具體教學策略;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到認知發展理論、積極心理學理論和道德發展及教育理論,再到具體的心理、行為療法和道德教育方法,如理性情緒療法及團體輔導技術等。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到教師運用了當前比較流行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李中瑩的NLP”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反應式的傾聽、溝通的藝術、接納的態度、同理的技術、澄清的技術、正向的評價和表達、恰當的鼓勵和欣賞等心理輔導技術的巧妙應用,加上正確教學理念的支撐和優秀教材的輔助,這樣的教學必然是深入學生的生命律動中的,必然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促其領悟和改變。而這,需要教師自身的成長和不斷的錘煉,這其中,積極主動地建構自我的生命價值又是極其重要的內因。而這種內因的來由則是一個教師對待兒童真誠的愛和對職業的執著和敬仰。
當然,所有有益的理論和方法只有被教師實踐才顯得有效。因此,對我們的教師,成長的任務是迫切的。
五、陪伴兒童生命成長的教師隊伍
在生活素質教育課程中,我們看到了教師在課程傳授中的巨大魅力。他們的魅力不在于讓學生領受了其高深的理論和嫻熟的技巧,而是他們由自己豐盛的生命中涌動出來的成長的力量和他們給予兒童的真誠的陪伴態度。教師如何創造能夠改變生命的教學?[6]第一是有“忠心”,即教師要珍惜自己,保持生活的愿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等;第二是“合用”,即堅持不懈,全力以赴追求專業成長,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可以分享的人,培養自己善聽的耳和洞察的心,用自己的人格影響學生,用自己的人格創造最生動的教學現場;第三是“受教”,即愿意改變自己,謙虛受教。“愿意學習,教師就出現”。教師要隨時愿意調整自己,做流動的水,做活水?!耙坏┠憬胀V钩砷L,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學”,只有不斷學習,能力才能增長。
目前,我國只有少數省份開始心理教師的認證培訓并要求持證上崗,很多地區的兼職心理教師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缺乏駕馭課程的堅實理論和實操技能,或缺乏進行交流的平臺,不利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進取心的心理教師只好參加民間的團體,部分教師自費參加一些心理咨詢培訓。這些體制上的局限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我們在期待政策支持的同時還應保有職業的熱忱和成長的自主性。
六、整合兒童生命教育的社會資源
生活素質教育課程是臺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研發的,他們每年定期開辦生命教育培訓系列課程,以思考教學、體驗學習、創造性兒童戲劇等多元教學方法,培訓彩虹生命教育志愿者,進入學校以說故事的方式進行生命教育。近年來協會還將教育服務拓展至兩性教育和家庭教育。他們的宗旨是透過彩虹生命教育志愿者、協會網絡和各界支持,讓生活素質教育內涵能落實于學校、社區和家庭中,從而強化家庭教育,促進親子關系;進而幫助兒童建立內在生命的學習動機,認識生命的價值與信念,使其有能力在未來人生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堅強面對生命的成長與挑戰[7]。
令人敬仰的是,這樣一個有價值的課程和有造詣的教師隊伍來自民間組織的自我成長和開發。這給我帶來了兩點啟示:一是令我繼續保持從業的熱忱和積極性,哪怕付出再多。因為陪伴兒童成長已然成為我生命的動力和價值所在。二是我們也可以整合一些社會資源,在時機成熟時培養志愿者隊伍,集合大家的熱忱來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從生命的高度建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制的新方向。臺灣的生活素質教育課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其中的理念和操作都非常值得借鑒。期待我們內地能盡快成長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成為課程的實踐者甚至是改進者。(稿件編號:090521005)
注釋及參考文獻:
[1]生活素質教育培訓講義(前言).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印制,2009,4.
[2]黃乃毓.為生命喝彩――生活素質教育概論.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印制.2009,4.
[3]河北石家莊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處曲連坤老師在培訓會開幕式上的講話,2009,4.
[4]陳進隆.看見生命的彩虹――生活素質教育的教材設計理念.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印制.2009,4.
[5]同上.
[6]謝慧燕.改變生命的教學.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印制.2009,4.
大力推進社區教育工作,提升社區居民整體素質。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總體要求,加強統籌協調,開展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廣泛開展社區教育,大力推進農村成人教育,加快發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抓好面廣量大、社區居民普遍歡迎的各類短期培訓活動。常年開展各類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老年人社會文化活動、弱勢人群生存技能培訓、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等。積極開展時事政策、法律法規、公民道德、知識技能、文化藝術、衛生保健、科普常識、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活動。緊緊圍繞社區建設和社區居民的教育培訓需求,加強培訓課程和教材建設,推進社區教育理論研究,豐富和拓展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居民學習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創新培訓方式,吸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逐步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率。
積極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建立較高水平農村人才隊伍。以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繼續組織實施農村人才工程、現代農民教育培訓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農村人才隊伍,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創業致富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統籌利用各類教育培訓資源,重點培訓農村村組干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鎮村涉農專業服務人員、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等對象,努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能經營、守法紀、講文明、會生活”的新型職業農民。各鎮牽頭組織實施區域內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結合本地產業特色,采取集中授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經考試考核合格的學員,發放相應資格證書和合格證書。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市統一部署,各司其職,加強協作,對各鎮培訓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要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合理確定培訓內容,靈活安排培訓時間,積極創新培訓方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確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時結合我市產業結構特點和農民學習需求,精心編寫新型農民培訓系列讀本。
加快構建數字化學習網絡,提高社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發揮各類傳統教育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努力創新社區教育發展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打造數字化學習平臺。注重數字化學習手段在社區教育中的推廣應用,推動社區教育的創新發展。加快構建數字化學習網絡,建好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學習在線”網和各鎮社區教育網等各類學習型網站。實現與市內外相關學習網站的互聯互通,促進社區教育內容、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拓展社區居民學習空間,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啟動鎮數字化學習中心建設,依托各鎮社區教育中心計算機教室建立數字化學習中心,引進和開發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面向居民免費開放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庫。加強“學習在線”的推廣和應用,引導廣大居民注冊學習。大力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幫助城鄉居民了解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滿足居民對技術、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作為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載體之一,青少年宮是青少年社會教育的主陣地,是實踐素質教育的大舞臺,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轉型期,青少年宮必須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擴大和發揮青少年宮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使廣大青少年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貢獻力量。
一、提高青少年宮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滿足青少年文化多樣性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青少年群體的文化需求類型也呈現出多樣性、創新性、發展性等變化趨勢。青少年宮必須進一步提高自身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順應形勢需求調整定位,推出廣大青少年樂于參與、便于參加、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文化服務,讓青少年在學習知識、開展實踐、提升素質、傳承文化、增進交流的同時,享受到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生活。
當前,手機、網絡、桌游等新型平臺已經極大改變了青少年交流、學習、娛樂的渠道與方式,青少年宮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漸削弱。一部分小城市青少年宮以及鄉村學校少年宮依然老三樣迎人:經費匱乏、設施老化、服務低質。如果不提高服務效能,調整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方式,那么在不遠的將來,青少年宮必將成為乏人問津的“冷宮”。
提高青少年宮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首先應建立以青少年文化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機制。首先,要根據青少年兒童的興趣和愛好來設置服務主題、服務內容、服務形式,讓青少年兒童在實踐學習和快樂體驗中,更多地獲得方法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其次,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務的時代性、多樣性、差異性、地域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改進服務,更精準地滿足青少年文化需求。再次,在強化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搭建涵蓋互聯網、手機等終端的新型信息平臺,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服務。
二、促進青少年宮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彌補鄉村青少年文化服務短板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區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發展不平衡,各地各級青少年宮也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青少年宮發展不平衡問題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所致,然而,偏遠農村一直是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的盲點和薄弱點,鄉村青少年文化服務已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短板。在《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將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鄉村最基層。這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要想解決好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就必須大力推進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尤其是促進城鄉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均衡發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下移,彌補鄉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短板。一是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青少年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緩解鄉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供需矛盾,保障好每一名青少年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社會公平和文明進步。二是引導社會組織與社會資本參與城鄉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形成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主體,讓市場機制、市場手段在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制定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加強對青少年文化服務效果、服務效能等方面的監督和評估。四是對鄉村青少年文化消費實行補貼政策,通過“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等措施,力促均等化,力求標準化,提高鄉村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率。
三、強化青少年宮公共文化服務內涵發展,打造中國特色青少年文化服務品牌
今天,人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代表民族未來希望的青少年尤其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滋養培育。推進青少年宮事業加速改革,強化內涵發展,切實發揮青少年宮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社會職能和教育功能,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動向變遷
據有關資料統計,在20世紀50—60年代,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約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20—30%.到80年代已突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急劇發展變化,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表明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一般化趨向。一般化是指青少年違法犯罪者的家庭經濟狀況為小康及中產以上者有增加的趨勢。作為計劃生育條件下的獨生子女犯罪,實際上是一種“一般化”現象。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優越,卻由于思想認識上的偏向參與到違法犯罪活動中。山東省少管所王延海的調查顯示,2000年,在該所關押的少年犯中,有249名未成年獨生子女,占總數的24.61%.
(二)女性青少年涉案原因和領域增多。傳統上,女性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兩種:財產問題和感情問題。但現在多了一個新的問題:性亂問題以及暴力傾向和團伙犯罪增多。
(三)濫用現象嚴重。一些青少年為了解脫身心壓力或尋求精神刺激,吸食,沉溺于感官刺激,并因吸毒引發販毒、等其他違法犯罪活動。2000年的《中國禁毒》白皮書記載:“中國公安部門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1991年為14.8萬,1995年約52萬,1999年為68.1萬。吸毒人數中,吸食海洛因的占71.5%,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占79.2%.”
(四)電腦犯罪迅速興起。隨著計算機機信息系統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社會經濟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針對和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逐漸興起,成為新的犯罪形式?;谟嬎銠C信息系統的專業技術要求,當前計算機領域違法犯罪的主體以受過現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絕大多數。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探究
人的違法犯罪總是在他不斷融入社會的過程中所滋長出來的,有什么樣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就有什么樣的違法犯罪形式。探究青少年違法犯罪,要從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去尋找原因。
(一)社會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結構正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給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少年的社會化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一是人、財、物的大量流動造成大范圍的社會供求失衡。隨著改革開放層次和程度的深入,大量青少年勞動力盲目無序的流動,造成了大范圍的失業和失范現象,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計困境,也就容易滋長各種違法犯罪。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的青少年犯罪調查報告認為,中國目前至少有約1000萬閑散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犯中閑散未成年人比例高達61.2%。二是社會文化的污濁和媒介的誤導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青少年由于受不良影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長期浸于這種不良文化氛圍中,青少年就會過多攝入其中傳遞的錯誤信息,引起社會化的偏向,使他們的行為失去準則,從而導致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發生。三是社會控制體系的虛弱加重加快社會環境的惡化。社會控制體系的虛弱導致了社會自力約束和自發發展現象的蔓延,助長了青少年大膽涉足一些對他們不宜的領域,一些青少年因此邁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二)學校原因。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在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上負有最為重大的責任。而目前學校管理中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教育導向錯誤。最近幾年雖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但這是一種斷層的教育概念,它和后面更高階段的教育目標是不銜接的。在應試教育的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從教師、家長到學生,沒有一方會接受所謂的素質教育。因此,在素質教育或整個教育理念中事實上存在著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東西,它必然異化了素質教育而使它形同虛設。二是教育方式不當。一些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的人格,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善于教育引導,未能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作用;更有一些教師師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養,陋習不避學生耳目,污染了學生的視聽。在這種缺位教育的環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一旦處于誘發環境中,極易釀成違法犯罪行為。三是學校管理乏力造成校園治安環境惡化。這在城市非重點學校和農村學校表現尤甚。目前許多城市和農村的情況是,重點學校和一些升學率較高的學校教學環境良好。而差的學校和農村學校則生源不足、資金缺乏,教師難以安心從教,整個學校管理松松垮垮、毫無生氣。一些校外惡勢力趁機滲入校園,發展、拉攏或脅迫敲詐學生,加劇校園的暴力活動和治安環境的復雜化,誘發青少年學生的偏差行為,把青少年學生進一步推向違法犯罪的泥坑。
(三)家庭原因。家庭是青少年初次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父母子女的天倫關系保證了父母通過教養子女來塑造其行為規范,引導其融入社會。而隨著社會的日益工商化,傳統的家庭結構、家庭觀念和家教模式悄然發生了嬗變,產生了諸多的矛盾和沖突。一是家庭親職教育弱化。一些家庭父母為了生計,雙雙奔波在外,無暇管教子女,難以發揮傳統的居家照顧角色,父母作為負擔青少年初次社會化的作用不斷被削弱,出現家中子女自理生活、無人管教現象,學校(教師)-家庭(父母)-學生(子女)之間的交流減少,青少年陷入孤獨的情形加劇,使得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施加影響的機會和效果增強。二是父輩權威弱化。一些父母仍拘泥于傳統管教方式,或者以過于溺愛或過于嚴厲的態度來管教子女,不僅不能發揮家庭親職教育功能,而且使子女失去家庭歸屬感與溫馨感,并間接增加其反社會行為。當今青少年的父輩權威認同感趨于淡薄,敢于反抗上級、師長及父母,他們增強了獨立、自主意識,但也滋生了倔傲不羈、自我本位、自我放縱等不良品性,往往不自覺地走入歧途。三是家庭穩定性的弱化。今天的家庭不僅經歷著結構性變遷,而且經受著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沖擊,家庭生活已不再象傳統社會那樣簡單純樸,各種婚外情、離異單親家庭、破碎家庭、犯罪家庭相伴而生?!皢栴}家庭”的增多,不僅破壞了家庭穩定,而且造成家庭成員特別是青少年產生恐懼、焦慮和缺乏歸屬感,給家庭成員的學習、工作、生活留下了許多后遺癥。
三、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建議
解決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既要抓住重點,又要有發展眼光,才能建立適應青少年違法犯罪形勢的、動態的控制體系。
(一)國家必須承擔起責任主體的責任。作為公權力的人,國家是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負責的責任主體,因為它掌握了國家的所有資源,只有它有條件也應該為此負責。一要有明確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個全面的青少年立法體系。其次要明確立法的主旨。從反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角度出發,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應是對青少年進行保護,保障他們健康成長。因而,相對應的,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受理機構的設置、處理原則的確立以及保護措施的制定等方面進行論證探討,以期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控制體系。最后要講究青少年立法的可操作性,使之成為一部確實能保護、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法。二要有強大嚴明的執法力量。建立強大嚴明的執法力量,是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組織保障。目前很多的執法部門對青少年涉足游戲廳、迪吧、夜總會等不宜場所該管的事不管,甚至參與包庇違法犯罪活動,導致社會環境惡化,違法犯罪大量滋長。因此,抓好執法隊伍,推進規范化建設,培養一支強大嚴明的執法隊伍,切實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才能有效消除各種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良事物。三要大力解決就業困難問題。就業的困難造成許多青少年處于無業游民的狀態。因此,必須把我們的就業培訓調整到與產業發展態勢相適應,促進勞動力供需的平衡。另外,政府應當通過教育培訓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來實現對就業的指導,促進兩方面之間的快速磨合,解決供需矛盾問題。同時,要引導青少年在選擇專業時考慮與就業相掛鉤。特別是對數量巨大的因各種原因而過早輟學的青少年,要加強對符合勞動法條件、有勞動能力青少年的就業援助,把他們納入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救助體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二)社會要營造文明向上的環境。一個不良的社會環境將誘導人們特別是善于模仿學習的青少年走上歧途。因此,作為營造社會環境的成年群體,要負責任地營造一個文明向上的環境,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行為規范體系。一個規范有序的環境、有著完善的社會行為規范體系,對青少年的社會化至關重要。調查顯示,一個突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青少年犯罪者大多存在著因缺乏行為規范的正確引導而導致社會化受阻、中斷或偏向。因此,必須盡快確立一個順應時代要求、可以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體系,以消除社會行為導向的不確定性。二要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當前中國社會價值觀念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價值觀的庸俗化。社會和經濟的轉型使一部份人的價值觀轉為唯利是圖、明哲保身,個人主義代替了集體主義。其結果是,社會出現一種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的窘境,公德成了一個遙遠的名詞。青少年正日益成為這種社會價值觀的犧牲品,他制約了青少年的正常社會化。因此,社會要建立有效自我約束的公德機制,在保障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免受不良社會環境侵害方面發揮良性自我糾正、自我監督、自我制約的體系。要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有效批判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重塑社會公德,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三要形成良好的教育體系。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使教育真正成為澤被后世的好事。針對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加以重視的:(1)要明確教育理念。盡快著手解決與“素質教育”這一理念不相配套的教學體系,以使這一理念切實落到實處。(2)要增加學生的法律教育。把法律教育納入教育規劃,培養一批法制教師,開展系統的法律教學,以期培養青少年具備法律素質。(3)要重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進教育方法,更加關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發育狀況,及時給他們提供咨詢服務和幫助,合理引導,保護他們的個性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
一、青春導航,中國夢凝聚青少年理想信念
團市委以“我的中國夢”為總統攬,引導全市廣大團員青年堅定中國夢信念。連續開展“中國夢?我的夢”、“紅領巾相約中國夢”、“三觀”、“三熱愛”、“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紅領巾大講堂”等主題教育活動114場次。全新改版的銅川青年網,為青年創業貸款、志愿服務、維護權益、交流娛樂搭建了重要平臺。定期發送銅川青年手機報,以銅川共青團官方微博為陣地,定期微話題、微活動,擴大參與面。
二、青春建功,踴躍投身銅川提速轉型發展實踐
1. 圍繞全市經濟轉型發展,在重點行業系統組建青年志愿服務突擊隊3支。依托銅川市青年創業者之家,舉辦創業青年沙龍4期。發放小額貸款440筆,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規范化運行。按照“一村一品”、示范帶動的思路,培訓農村青年“領頭雁”4128人。
2. 多渠道關心困難青少年群體。開展親情送溫暖行動19場次,捐資捐物5.6萬元。爭取“神華愛心圖書”35萬余冊,價值640余萬元。制定“七彩小屋”考核管理辦法。著力完善“傾聽日”制度,組織開展不同群體青年傾聽活動8次,督辦落實提案議案16項。26000多名青少年參與了“幸福?法制領航”法制教育報告會。
3. 青春扮靚新銅川,開展認領紅領巾花壇綠地、保護母親河等主題活動。首次運用社會化招募方式開展植樹造林保護母親河活動,吸引800多名青年參與,栽植蘋果樹4000余棵。開展的綠化美麗耀州、綠色春季共青林栽植活動,共吸引萬余名青少年參與。
4. 青年志愿者行動,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建立市級志愿者社團16個,注冊志愿者5277名,參與項目建設的志愿者達2000余人。1.5萬人次的志愿者圍繞抗震救災、抗旱募捐、扶貧幫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幾年來青年志愿者在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中美籃球對抗賽和李寧紅雙喜杯乒乓球比賽等全市大型賽會活動中展示了風采。
三、樞紐構建,拓寬服務青年路徑
充分學習借鑒“青春驛站”工作模式,對16支市級青年志愿服務組織進行整合,首批掛牌成立2個“青蘋果樂園”社區志愿服務站。按照高標準,規范化發展思路,加緊籌備建立銅川市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通過“銅川市青年創業者之家”,定期舉辦創業沙龍,為創業青年、創業協會組織提品推銷展示、交流學習的平臺。舉辦銅川市首屆“最美青年志愿者”頒獎典禮,深入挖掘全市30多個社會公益組織事跡,選樹“銅川最美青年志愿者”10名,優秀青年志愿者組織13個,以公益平臺凝聚吸引社會組織。
四、固本強基,筑牢基層組織和基層工作基礎
推動黨建帶團建制度有效落實。爭取黨政領導支持,全市39個鄉鎮(街道)團委經費已經納入財政預算。4個區縣總輔導員職數全部批復。上半年涉農行業已建立團組織13家,占全市符合建團條件總數的三分之一。成立園區團組織2家,為940多名園區青年提供服務。暢通團干部交流機制,加強干部選派駐點,選拔3名基層團干部到團市委掛職鍛煉。繼續完善季度考核評比制度。
五、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工作科學化水平
加強團干部思想政治建設。評選表彰10名“魅力團干部”。組織機關干部到照金、馬欄革命根據地開展“高舉團旗跟黨走、奮力實現中國夢”主題黨團日活動。深入開展“慵懶散”專項整治。團市委領導班子先后11次集中開展“走近青年?尋夢青春”專題調研活動,征集意見或建議51條。抓好團隊干部教育培訓。推動基礎化培訓和專項化培訓協調發展。圍繞打造“五型五有?魅力團干部”,舉辦市級專題培訓班,團的十七大精神專題學習培訓班。共舉辦基礎團務知識培訓班6期,培訓團干部216人。首次舉辦的“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有力推進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