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8:04: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認真做好我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根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依照《赤水市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9年地質災害災情簡介
復興鎮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有凱旋村榜上、桐梓圓滑坡,張家灣崩塌、轉石奇觀崩塌、風溪老村組崩塌。一般隱患點的有長江村上焦巖、凱旋村水壩,涼江村大營盤,較小的隱患是各村突發性的分散性的小面積的垮塌,誘發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降雨,其次是人類工程活動。2020年,較大型和中型地質災害未發生,較小的突發性分散性的崩塌各村均有發生。
二、2021年地質災害預測預報
2020年我鎮地質災害的易發區主要分布凱旋村榜上、桐梓圓和張家灣片區及新建通村公路通組公路邊和其他重點工程修建地區等地質環境脆弱及人類活動頻繁的部分地區。其中,今年地質災害隱患嚴重的點是:凱旋村榜上、桐梓圓——滑坡和風溪村老村組沿赤習路崩塌。
三、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根據2020年冬季以來地質災害巡查和排查的情況,一是凱旋村榜上桐梓圓地質災害隱患點。二是風溪村老村組沿赤習路危巖崩塌。三是在新建通組公路旁和一些地方高位隱蔽性地災和高切坡建房作為2021年度我鎮重點監測區域。同時按程序完成轉石奇觀崩塌、風溪二期等地災項目的治理徹底消除隱患。加大受地災威脅避險移民的搬遷工作,力爭應搬盡搬。
四、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措施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抓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管理工作;堅持地質災害“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由責任單位承擔。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列入當地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或單位進行治理。我鎮地質災害點多、分布面廣、危害性大,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防治結合、群測群防”原則,實行鎮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具體管理,單位為主負責的管理辦法,力爭把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及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一)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的要求,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特殊性、危險性和危害性,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編制和及時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落實領導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積極籌措資金,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政府預算;督促各相關部門展開地質災害的檢查工作,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一旦發生地質災害,迅速組織有關部門趕赴現場,采取緊急防災和應急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二)明確責任,加強配合,共同做好防治工作
1.自然資源所職責
自然資源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巡查監督工作;參與地質災害發生后的災情調查,了解災害發生原因、發展趨勢,及時匯總統計上報地質災害情況,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負責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的編制起草。
2.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和交管站職責
(1)因工程建設活動所造成的地質災害及隱患的防治工作,落實防范措施,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臨災預警信號,一旦發生險情,及時趕赴現場,對隱患點采取措施,排除險情;負責及時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居民危房的鑒定工作,安置房規劃起草,質量監管工作;負責本系統、本單位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協助、配合自然資源所進行地質災害的調查處理工作。
(2)交通沿線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排查工作,編制公路沿線重要隱患點防災預案,對其災情發展情況進行監測、監管、群防群測;施工單位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責任人、以及臨災預警信號,必要時采取關閉危險路段的措施;負責管理公路建設工程中誘發的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公路沿線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與調查處理工作。
3.農業服務中心、水務站職責
開展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及險情的巡查和排查,組織開展發生在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電站大壩等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工作,督促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責任人,設立警示標志,以及臨災預警信號;負責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電站大壩等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與調查處理工作。
4.學校職責
開展學校教育活動區地質災害隱患及險情的巡查和排查,編制中、小學校等管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組織檢查在學校范圍內所發生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工作,設立警示標志,制定撤離路線,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并在師生中廣泛宣傳《地質災害條例》、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提高師生的防災意識;負責管理學校工程施工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學校范圍內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調查處理工作。
5.林業站職責
負責生態林區、經濟林區、防護林區的地質災害進行巡查和排查工作,設立隱患點警示標志,督促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以及臨災預警信號和人員財產撤離的組織實施;積極開展監測系統和監測網絡的建立,督促監測措施的落實;負責解決落實受災害群眾重建家圓所需的木材計劃報批。
6.財政所職責
負責調撥、籌措地質災害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對用于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工程治理等的專項經費使用進行財政監督。
7.社事辦職責
負責對遭受地質災害的災民救濟和安置,做好地質災害救濟經費項目的申報工作。
8.派出所職責
負責組織公安干警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維護災區社會治安,保護災區人民群眾財產不受損失。
9.衛生院職責
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了解醫療災害造成的受傷群眾,使受傷群眾及時得到醫治,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并做好災區傳染疫情的防治工作。
10.科教中心職責
負責在鎮轄區內宣傳《地質災害條例》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群測群防、避讓與治理相結合,使地質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11.各村(社區)職責
各村(社區)要在本區域內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和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配合政府開展組織地災應急演練特別是加大對列入市級地災隱患臺帳的風溪村和凱旋村的檢查、排查,并定期在區域范圍內開展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分析地質災害易發生的地方及時上報,對隱患點必須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監控制度,凱旋村配合今年實施的轉石奇觀片區崩塌治理工程。提高廣大群眾的群測群防和防災意識,降低或避免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特別汛期(4月到9月底)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時期,上述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自己的職責,按責任包保的要求,“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早布置、早行動,務必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為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系,全面提升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我局將按照市局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計劃,組織開展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具體方案如下:
一、宣傳培訓主題
本次宣傳培訓活動主題為“識災、避災,家喻戶曉,防災、減災,人人有責”。主要內容是對我縣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地質災害易發區群眾、鄉(鎮、街道)村監測責任人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應急知識培訓。
二、宣傳培訓目的
宣傳培訓活動旨在提高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向社會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防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氛圍,促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宣傳培訓對象
本次宣傳培訓對象是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鄉(鎮)村地質災害監測人、地質災害易發區受威脅的全體群眾和成員單位負責人。
四、宣傳活動內容及形式
本次宣傳培訓采取省、市、縣三級結合,分類培訓方式進行,以集中學習、室外宣講和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形式開展,主要圍繞識災、防災、避險自救、災情報告等內容進行宣傳。國土資源所要結合實際,室外宣講要深入鄉村、學校、廠礦、企業、旅游景區和在建工地等開展宣傳活動。做到電視有影,報紙有字。
五、培訓安排
(一)省國土資源廳主要組織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分管局長、科(股)長、基層國土資源所長培訓,分2批5期進行。
第一批為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工作的分管局長和科(股)長,分2期進行。我縣參加第2期培訓,培訓地點為太原。
第二批為基層國土資源所長,分3期進行。我縣參加第5期培訓,培訓地點為臨汾。
(二)我局主要負責對鄉(鎮、街道)所長以下工作人員、監測責任人、監測員、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負責人的培訓。
以上培訓,時間自定,總體培訓要在7月中旬前結束。
六、總結評價
各有關股(室)、所要對宣傳培訓工作進行自我評價、認真總結、上報好的經驗做法。
七、有關要求
(一)要高度重視。各國土資源所要充分認識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作為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強化地質災害防范意識。
為適應新的形勢要求,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印發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精神。為強化全鎮地質災害及次生災害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及“打非治違”整治工作落到實處。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特制定XX鎮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實施方案。
一、加強領導
為確保此專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經研究,成立以鎮長樊培同志為組長,副鎮長陳力為副組長,安辦主任徐國峰、辦公室主任謝永平、國土、村建及各村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全面監督檢查全鎮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并將日常辦公室設置在鎮國土、村建站,朱江負責日常辦公及相關業務工作。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避讓與防治相結合的原則,切實減輕地質災害帶來的嚴重危害,力爭做到人員“0”傷亡,促進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地方穩定。
三、預防措施
(一)預防為主,及時報告。
地質災害點涉及到的各村要嚴格實行轄區責任制,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工作,災害易發點所在各村主任為災害防御責任人,落實可靠的觀測人負責現場監測,要隨時觀察所在災害點的擴展、滑動、裂變、下陷、移位等發展趨勢。一旦發生地質災害,要迅速上報鎮地質災害領導小組辦公室,不得遲報、漏報和錯報,對靠山、靠巖、斜坡前緣及已知地質災害隱患點在暴雨來臨前,要采取果斷措施撤離人員,主動避讓地質災害,避免人員傷亡,全力預防群死群傷的地質災害事件發生。
(二)突出重點,加強巡查。
各地要有針對性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開展巡回檢查,及時發現重大險情,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地質災害發生后要立即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工作,并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現場處置。
(三)嚴格制度,加強值班。
各地要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監守工作崗位,確保信息暢通。
(四)強化監管,預防事故。
對各類在建工程,尤其是道路,建筑等施工現場的切坡,要按照“誰破壞誰負責”的原則。督促業主依法履行地質防治義務,防止和減少人為原因造成的災害事故發生。
一、20*年地質災害基本概況
20*年,我縣區域內降水量明顯高于往年,并呈現出雨期長,降水集中,暴雨頻繁的特點。4月18日,漁峽口鎮枝柘坪陡降暴雨,因過水溶洞排泄不暢,造成上千畝農田被淹;8月14日,我縣龍舟坪、高家堰、磨市、鴨子口、都鎮灣、賀家坪、大堰、榔坪、漁峽口共9個鄉鎮遭受暴雨襲擊。其中,龍舟坪、磨市、高家堰等幾個鄉鎮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災害;9月18日,高家堰鎮魏家洲由于暴雨造成二處棄渣場潰壩,直接威脅16戶48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由于受強降水的影響,導致了地質災害集中高發,鴨子口鄉康家包滑坡和漁峽口鎮灰堡嶺滑坡一次性動遷20戶60人和11戶49人。據統計,20*年我縣共發生地質災害49處,其中人類工程誘發20處,搬遷農戶105戶263人,直接經濟損失330余萬元。按地質災害類型分別為滑坡35處、崩塌9處、地陷3處、地裂縫2處;按引發因素分類分別為自然原因29處,人為20處,分別占59.3%和40.8%。
截止到20*年底止,我縣現有地質災害點471處,其中隔河巖、高壩洲庫區3*處。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家財產構成威脅的地質災害點有402處,其中兩庫249處。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總人數為18009人。全縣現有地質災害監測點135個,其中被列入縣級以上的監測點30處,鄉鎮確定的監測點105處。因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艱巨,務必高度重視。
二、2009年度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根據我縣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特征和局部強降雨的特點,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種類型的地質災害是我縣防治的重點。預計在下列區域可能出現較頻繁的地質災害:
(一)隔河巖、高壩洲庫區兩岸。隔河巖、高壩洲水庫兩岸共有地質災害點3*處,穩定性差和穩定性較差的有161處,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不穩定斜坡和崩塌為主,這些地質災害點在庫區水位消落和降雨的作用下,處于一種漸進式的變形過程,一旦失去平衡就會產生破壞作用。
(二)滬蓉高速、宜萬鐵路、川氣東送一線。該線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較多,所通過區段狹窄,棄渣場多建于沖溝和斜坡上,且匯水面積較大。有山高谷深的地貌條件,若在瞬間集聚超量水源(特大暴雨),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由于工程建設開挖坡面坡腳造成邊坡失穩,引發滑坡的可能性大。
(三)礦山所在區域。我縣古城、趙姑埡、馬鞍山、雙龍、小峰埡、落雁山等礦區采礦歷史長,現已形成大面積采空區。對地面的影響將日益突出,地質災害多以地面塌陷和山體開裂為主。
(四)其它區域。我縣有多處地段基巖傾向與坡面一致,地表多為第四系坡積物,這些區段主要有賀家坪至榔坪沿318國道一線、資丘至漁峽口清江北岸一線、枝柘坪部分地段、黃柏山部分地段,這些區域在強降水作用下極易產生滑坡地質災害。
三、地質災害防范期
(一)重點防范期。上述分析的地質災害點發生的時間仍以雨季為多發季節,汛期(五、六、七、八4個月)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時段。地質災害的程度則主要取決于暴雨的范圍與強度,地質災害的易發區和暴雨中心迭加地區必將是重災區,這一時段為重點防范期。
(二)次重點防范期。2月至4月為冰雪解凍和地溫上升時期,容易出現陡巖表面危石掉塊,坡地懸石滾落等現象,在9月至10月,由于地下水下降,地表土石收縮(熱張冷縮),也容易出現斜坡變形等地質災害,該段時期為次重點防范期。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鄉鎮人民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主體,鄉鎮長是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切實履行地質災害管理的工作職責,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湖北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土家族自治縣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并按分級管理原則,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二)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各鄉鎮要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做好汛前巡查、汛中調查、汛后檢查工作,對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明確領導小組成員的責任區;對每一處地質災害監測點都要落實監測人員和監測經費,制定崗位責任制,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獎懲到位。
(三)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防災救災意識。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卡、避險明白卡的發放工作,充分利用氣象資料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平臺及時預警預報信息,并及時通知到監測點的責任人和監測人員,提高監測預警水平。
(四)相關部門要按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水利、交通、安監、建設、旅游、教育等部門要按各自的職責,切實履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水利部門要做好已建水庫庫區及干支河流岸坡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交通部門要做好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安監部門要做好礦山尾礦庫、矸石堆放場及建設單位棄渣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設部門要做好大型建設項目和城鎮建設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旅游部門要負責做好旅游景點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要做好學校周邊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要按“屬地管理”原則做好監督管理和督辦落實工作。
(五)加強對人類工程活動的管理。不當的人類工程活動是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之一,各鄉鎮必須加強對工程活動的監管,建設項目在立項前必須做好地質災害勘查評價工作,根據客觀地質條件做好工程選址(線)設計和施工,避免誘發地質災害。
(六)切實加強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加強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成立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和預備隊,落實通訊聯絡人員,確保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交通車輛和通訊暢通。對突發性地質災害,鄉鎮人民政府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實災情、開展救災并及時疏散群眾;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到災情報告后,應在最短時間內趕赴現場,展開調查并指導救災工作,確保汛期不發生因災人員死亡和重大財產損失事故。
一、地質災害分布及預防重點
根據2020年3月全鎮各村委會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調查上報核查的數據,有地質災害危險點43處,分布在12個村委會,全部列入縣、鎮、村級地質災害監測危險點(見附件1:《鎮2020年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報網絡示意圖》、附件2:《鎮2020年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區劃一覽表》)。
二、地質災害的威脅對象、范圍
根據我鎮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數據,我鎮有近兩百人直接受到地質災害的威脅,受威脅房屋69余棟近339間、林地110多畝、耕地100多畝,一旦形成災害,災害點附近的道路、橋梁、電力、通信等設施也將受到威脅。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我鎮地質災害多發生在汛期,降雨集中的高峰期一般出現在4-6月,但我鎮3、7、8月也是多雨月份。因此3-8月是我鎮的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降雨量多于常年,雨量是地質災害形成的加速器,各村務必高度警惕,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嚴加監管。當前期持續降雨量和當日降雨量分別達至90mm和35mm,或區域內出現個別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時,應進入警報狀態;當進入警報狀態后,降雨仍未停止,區內災害點增多,山體出現變形跡象,應進入臨災預報狀態,作好搶險救災的準備。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完善監測預報網絡,落實監測預報責任
1、完善鎮、村、組三級監測網絡,鎮設站,行政村設組,村民小組設監測員。各村委會要落實村組、監測人員,對人員有變動的,要及時進行調整,并進行登記造冊,形成監測網絡信息系統,按照群測群防要求,由行政領導負責,層層落實人員,抓好當地重要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尤其要做好雨季輪流值班,日夜監測工作。
2、各村要負責對轄區內每一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警示牌,并在滑波體的前后緣及主要裂縫處設置測量標尺。
3、負責監測任務的單位和個人要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動態監測,每個隱患點設1-4個監測點,汛期4、5、6、7月在第一次暴雨的當日起開始加密觀測,每日不得少于一次,其它月份一個月不得少于2次,認真觀測測量數據,填寫監測記錄表,及時進行分析和上報監測信息,為政府作出準確無誤的臨災預報。
(二)開展汛前調查和汛期應急調查
1、汛前調查:各村要組織力量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調查,確定危險程度,劃定危險區范圍,落實監測人員及防范措施,設置警示牌,埋設測量標尺,做好危險區住戶的搬遷工作.同時應將“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轄區內每個地質災害危險區住戶手中。
2、汛期應急調查:在汛期一旦發生重大險情或地質災害,應于半小時內速報鎮政府、自然資源、應急管理部門,并及時進行應急調查,做出應急處理,并在12小時內報告處理情況。
(三)積極預防和主動避讓
1、對轄區內的隱患點、危險點,要認真落實預防措施,積極創造條件進行治理。暫時沒有條件治理的要制訂好防治規劃,采取簡易應急措施加以防范,以遏制和減緩險情。
2、結合新農村和中心村及地災移民建設等,大力實施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工程,積極開展地質災害“主動避讓”和“災民下山”工作。各村委會要對處于威脅區內的住戶進行調查統計,確保汛期危險區住戶人員撤離,并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有計劃地安排受威脅區的住戶轉移到安全地帶集中規劃建房。
五、地質災害應急措施
發生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險情,進入地質災害防治應急狀態,按鎮突發應急預案要求,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1、政府迅速成立由應急管理辦、農業農村辦、交通、水利、公安、民政、衛健、電力、通信等部門及鎮村干部組成的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統一組織和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2、接到地質災害險情報告后,村委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動員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3、搶險救災指揮機構統一設置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制定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4、農業農村辦會同應急管理、水利、交通等部門盡快查明地質災害發生原因,影響范圍等情況,提出應急治理措施,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
5、應急、民政、衛健、市監、商務、公安部門,應當及時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妥善安置災民生活,做好醫療救護、衛生防疫,藥品供應,社會治安工作;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通信、交通部門應當保證地質災害應急的通信暢通和救災物資、設備、藥物、食品的運送。
6、險情發生后,由鎮政府緊急抽調人員組成搶險救援隊伍,籌集好救援資金,裝備、物資,確保搶險救援工作的及時展開。因救災需要,可臨時調用單位和個人的物資、設備或房屋、土地,但事后應當及時歸還,無法歸還或者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償。
7、搶險救災結束后,指揮機構要形成事故處理調查報告,根據災害的規模等級和影響程度向上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交事故處理報告。
六、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
地質災害防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貫徹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救結合;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保證重點;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
社會事務辦、衛生院負責我鎮公共衛生設施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防與治理。
農業農村辦負責我鎮公路、集鎮規劃區內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防與治理。
農業農村辦、林工站負責我鎮林區公路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防與治理。
農業農村辦、水務站負責我鎮山塘水庫、水電站、水利設施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防與治理。
黨政辦負責聯系氣象水文部門對災害性天氣作出及時預報,并會同農業農村辦共同作出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
鎮各包村辦公室應會同村委會對所包村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組織有效監測和防范。
應急管理辦負責組織地質災害搶險救援工作。
各村委會不但要對轄區內地質災害危險點組織有效的監測防范,還要發動群眾進行群測群防,及早發現新的災害隱患,并進行有效監測預防。
一、地質災害發育概況
我市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汛期地質災害和地面塌陷等。汛期地質災害,主要以突發性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多分布在丘陵山區。誘發災害的直接原因是集中性強降雨,災害的區域與強降雨區域基本吻合,多與山體植被破壞、采礦、修路、切坡建房等有關。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覆蓋型巖溶區和礦山開采區,誘發因素往往與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或礦山采空、地下疏排水有關。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降水趨勢預測
據市氣象臺*年3月30日預測:*年我市汛期雨量略偏多,總量為700―800(多年均值為666),其中4月份220―250mm,5月份250―280mm,6月份230―270mm。降水相對集中期出現在5月上旬到6月份上中旬,汛期結束期在7月上旬后期。
2、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我市地質環境條件,歷年汛期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及其與降雨關系的分析,結合氣象部門對今年汛期(4―6月)降水趨勢預測,預測*年我市崩塌、滑坡、泥石流(簡稱崩、滑、流,下同)地質災害的數量、規模及危害在總體上略超常年水平,且要高于*年,地面塌陷接近常年。
(1)汛期地質災害在降水集中期可能分布較為集中,將主要發生在五陂――白竺、蓮花縣、荷塘―神泉崩、滑、流易發區和上栗―蘆溪崩、滑、流次易發區。地質災害具體發生的區域和強度與當時集中降雨的區域和強度有關。
(2)崩、滑、流地質災害主要發生時段為4―7月,特別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降水集中期。在集中降水時段,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時,崩、滑、流災害可能發生。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日或數小時)降水150毫米以上時,崩、滑、流災害將很容易發生。
(3)城鎮、鄉村建設和工業、交通、水利、礦山建設等人為工程活動是誘發崩、滑、流災害的重要因素。山區建房切坡、公路邊坡、露天采礦場、水庫(電站)壩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地面塌陷的數量、規模與危害接近于往年平均水平,主要發生區域為灰巖地區和坑采礦區。預測桐木―湖塘、赤山楓橋、泉田―巨源、源南―珠亭、蓮花縣城區―下坊為地面塌陷易發區。湘東城區―上株嶺、白源―高坑為地面塌陷次易發區。伏秋干旱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而且巖溶地下水的開采量將有所增加,相應增大了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發生時間以伏秋干旱期為主。
三、地質災害防護重點和重點防范期
依據上述預測分析,*年,全市設置崩、滑、流地質災害重點防護區5個;次重點防護區3個;重點工程防護段4個。具置范圍及重點防護內容見附件1―4。
*年,需要加強監測防范的市級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16處,其中安源區1處,湘東區3處,蘆溪縣3處,上栗縣4處,蓮花縣4處,開發區1處,見附件5。
崩、滑、流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4―7月,受熱帶風暴或強對流天氣影響,可能延長至9―10月。塌陷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為9月至次年1月。
四、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國土資源(地礦)部門具體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建設、水務、交通、鐵路、旅游等部門做好有關方面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市、縣兩級地質災害監測與防災管理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技術支持單位見附件6。
一、成立領導小組
進一步加強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避免和減輕因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現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副組長: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成員:
領導辦公室設在城區國土資源所
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全面指導安排部署防治工作。
2、負責組織協調解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3、負責地質災害的防治規劃和治理措施。
4、負責監督檢查、巡查、防災、減災規劃的落實。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負責組織實施地質災害發生區域的調查,查明地質災害隱患,做出中、長期預報,對其所造成的危害進行預測,并提出治理措施。
2、負責組織建立地質災害預報信息系統,建立健全群專結合的檢測網絡。
3、負責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巡查,定期檢測,編制本行政區年度地質災害預案,制定巡查、預報、檢測制度。
4、負責及時匯報災區的災情和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
5、與轄區內的磚廠企業法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建立巡查制度和巡查隊伍,作到災害信息上下互通。
二、地質災害分布概況
街道辦事處六工廟村范圍內因近年來取砂量較大,容易造成地面塌陷,根據氣候條件、地殼運動和人為工程活動的影響,地質災害正在向不穩定的方向發展,時刻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認真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和管理檔案,落實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與工作明白卡,積極組織和動員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開展搬遷工作,在地質災害點圈定范圍、設置防護柵欄和警示標志
(二)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斷提高全民防災減災的意識,使廣大農牧民群眾了解地質災害的危害,提高各族群眾自測、自防、自救及躲避地質災害的能力。
(三)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隊伍建設。由辦事處國土資源所負責組織相關部門及各村主任、三級網絡信息員及磚廠、砂廠、企業負責人,參加各種形式舉辦的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培訓學習班,掌握地質災害的監測方法,提高對此項工作艱巨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防治有關單位、村級信息員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工作,對重點區域要加強巡查和排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上報。
(五)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各地質災害點和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的監督,對邊坡開挖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工程施工,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督促其采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