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8:04: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環境藝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公共環境,藝術設計
近年來,環境藝術中的各個側重點設計不斷的發展,并且衍生出不僅僅是建筑,室內環境設計,還包括室內外園林,景觀,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環境等等一系列新新學科。這其中公共藝術,公共環境藝術的蓬勃發展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表現得最為明顯。比如美國,日本,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區,非常注重公共環境的設計與研究,比如日本獨特的別墅設計,臺灣的城市街道設計,公共藝術在澳大利亞的城市設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藝術品味,反映出澳大利亞公共藝術設計中總體簡約大氣,細處豐富多彩的風格特征。他們都是目前非常前衛的時尚的公共環境藝術設計。
我認為:一,廣義上來講,所謂公共環境藝術,我認為只要有兩人或兩人以上活動的區域及周邊環境都是公共環境范疇。
二,從狹義上來講,很多人認為公共環境藝術及公共場所,公共場合,多人區域及大中型廣場的室外環境藝術。公共藝術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間中(如:公共綠地、廣場、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雕塑、壁畫、裝飾、園藝、標識、廣告、地景等藝術形式。
三,歸根結底,公共環境藝術是公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藝術設計,就是指以人為本,以城市公共傳播,公共環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公共藝術為主要的對象,運用綜合現代設計手段,創造生活空間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傳情達意的藝術設計行為。
我們以奧運景觀設計為例。這次北京奧運景觀的藝術設計,遵循“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宗旨,展現了人們對生命的真情關愛、對和諧世界的心靈企盼、對自然的摯愛情懷。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理念,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精神核心呈現出來。在奧運雕塑的作品展中,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藝術家以多種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表達著他們對奧運精神的理解,有抒情的、幽默的、挑戰的、可愛的、情趣的,激情的,或傳統或前衛,寫實,抽象,盡顯了藝術家的個性,同時,也在與其他人相遇中自由交流,我們在這種交流、欣賞、品味中建構著公共的人文精神。
對于公共藝術來說,其所鑄就的公共精神、人文精神,所陶冶的藝術靈魂,都不僅僅是屬于藝術家個體的生命存在,彰顯其個人的意義生存,而是在用各種公共藝術的符號語言對公眾說著一個意義世界,構筑著一種精神生命的屏障。所以,如何在公共藝術的設計中使創作者與公眾能夠達成這種意義的生成共識,是值得我們當代公共藝術設計應該著力反思和探索的問題,這關系到公共藝術生命力的展現及其存在的價值。
公共環境藝術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藝術的載體,公共藝術屬于城市,它隨城市而生,為城市而存。公共藝術從產生時期就與城市結緣,成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從設計史上看,公共藝術的最早發端應追溯到古希臘雅典城所出現的陽光廣場,那時,大型廣場和公共建筑的出現就使得藝術有了開放性、民主性和參與性的特征。現代意義的公共藝術誕生在二戰之后,伴隨著美國對城市的重新規劃與治理,一些藝術家開始把藝術創作的場地從美術館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間中,以雕塑為主要代表的室外藝術大量出現,公共藝術一詞也應運而生,20世紀60年代由政府倡議、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實行的“公共藝術計劃”直接贊助公共藝術則把這種藝術活動推向。
二,從發展的角度講,城市是變化的,公眾對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城市的片面發展必然引發對文化的訴求,喚醒人們對藝術化的回歸,即人文。進入21世紀的城市,經濟已不再是衡量一個城市發達與否的唯一標準,文化逐漸成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內涵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圍已成為表現城市魅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有專家指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將向有文化積累的城市轉移,藝術開始走向更廣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藝術則代表了藝術與生活、藝術與城市、藝術與大眾的一種新的取向與融合。
三,從功能的角度講,公共環境藝術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現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種體現。相對于純藝術和架上藝術,公共藝術的公共性特質必然使得公共藝術的文化表現性要強烈得多,它承載著更多的社會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帶有更多的群體而非個體、社會而非個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現代公共藝術就是還城市以美感,讓人體會生活于其間的真正樂趣,讓城市成為人詩意棲居的理想場所。
四,從文化本身來講,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內涵,是一個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是人們聚居和生活的社會形式,或者說是人類的社會化存在與文化存在的形式。
我國公共藝術這一概念提及之前是以“城市雕塑”、“環境藝術”的面目出現的。在上世紀80年代,公共藝術是以城市雕塑為主要形式。北京在1984年,率先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以雕塑為主題的石景山雕塑公園,長安街沿線也匯聚了眾多的城市雕塑和其他形式的公共藝術作品。位于復興門西的和平少女則成為這一地區的標志性雕塑,少女潔白的形象與濃郁蒼翠的綠色背景相映成趣,其內蘊的主題傳遞出和平這一永恒的人間理想,應該說,這件藝術作品成為那個時代公共藝術的大成之作。
公共藝術的發展呈現出多個與以往不同的發展態勢,一方面,與商業社會的特征相吻合,出現了一批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藝術,以充斥于各公共空間的各種廣告為標志;另一方面,伴隨著公眾文化意識的覺醒和消費觀念的更新,以消費為特征的藝術――波普藝術悄然興起,它強調公眾的參與和興趣,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費,公共藝術呈現出大眾參與的態勢。在藝術設計上,由于城市設計思想納入城市規劃當中,隨著大量歐式建筑在中國大城市的出現,追求藝術風格的個性異彩的公共藝術和個性建筑相呼應,市民廣場、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濱水景觀、商業街公共藝術等的大量出現成為90年代以來的城市文化景觀,公共環境藝術的多元化存在成為構筑城市文化的風景。
關鍵詞:公共環境藝術;文化表現;環境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9-0186-02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整體上蘊涵了豐富的社會精神內涵的文化形態。它將成為藝術與城市整體功能聯結的紐帶,是社會公共領域文化藝術的開放性平臺。公共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建立在現代環境科學基礎之上的綜合性學科,是具有功能性的空間藝術設計,設計著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著人的思維;陶冶著人的情感。
一、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的創造性
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腦力勞動創造的社會財富,是對事物表面現象進行分析后產生出的結論,因此,文化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是對社會進步起到推動作用的一支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大眾性
文化的實質是要解決人類在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文化活動必須要有人民的普遍參與才能產生和發展,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普遍存在的現象的一種群體的共同認識,因此,文化必須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三)文化的歷史性
文化不是僵死的,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人類對事物固有的、必然的、本質的特征進行揭示中,不斷的沉淀和積累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各階段的認識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文化是發展變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斷深化,文化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任何文化都有時代的痕跡,所以,文化必然有先進與落后的區分。
(四)文化的指導性
文化雖然是精神方面的產物,但其對人類的所有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力,文化可以成為人類一切活動的標準和規范。不同的思想認識就會產生不同的文化,進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準則,為了達到全社會的一致性,教育就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徑。
(五)文化的差異性
由于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條件的局限,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歷程的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就不同,因此,文化是一種社會狀態的反映,是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后表現出的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在全世界范圍內,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六)文化的漸進性
這種性質是指文化在發展中的強化與弱化的關系。文化在發展的道路上有些文化現今一直在使用甚至比過去更加崇尚,而有些文化現今已經成為歷史只是在生活中偶爾拿出來品味一下其中的意味。
二、公共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表現
公共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表現體現在人類解決居住需求過程中,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通過裝飾手法來詮釋室內外空間的特點,以及空間和人的關系上,在裝飾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本質上看,公共環境藝術文化是人類對居住環境質量優劣的評價、理解及改造活動不斷深化的結果,是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人類在裝飾方面積累的知識、作品、技能等的總和,是人類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公共環境設計藝術的文化表現除具備文化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歷史久遠:裝飾活動是人類最早進行的文化活動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居住在巖洞之時,在古人類居住的山洞內,洞內的巖畫就已經具有了文化的特點,所以,人類從有居住開始,就產生了裝飾文化,人類早期的巖畫,出土的骨、貝化石,都是環境藝術文化早期的佐證;(2)有強烈的社會性:從社會學角度上看,裝飾不僅始終是人類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同時反映出強烈的階段性,不同社會等級、階層,裝修裝飾的內容、標準不同,在有階級的社會中,色彩、造型、裝璜等,都能夠明確反映出社會地位的不同;(3)限定性:環境藝術文化要求有載體,就是公共環境藝術工程作品,是通過作品反映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品味,所以被人們稱為凝固的音樂,特定的環境藝術體現了裝飾文化的限定性特征;(4)多樣性:從成就上看,人類在特定環境(建筑)內部的限定空間內,在裝飾上已經創造出極高的水平,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裝飾已經深入到環境藝術文化的各個界面。
裝飾活動和公共環境藝術文化是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環境藝術文化的發展,要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人類不可能脫離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來發展和完善裝飾活動。在處理與其它文化的關系上看:環境藝術文化必然要受到其它文化的影響,也要適應其它文化的發展要求,體現先進其他文化的發展要求,這也是先進環境藝術文化的重要表現。以前一階段在旅游景點大修陰曹地府為例,就是落后的其他文化對公共環境藝術文化侵蝕的重要表現,但愿這種影響能夠得到先進環境藝術文化的強有力的抵制。把體現時代特點,反映其它先進其他文化的健康作品提供給社會,促進其它文化的發展。
三、公共環境藝術設計的中國文化
環境設計一為自然環境、二為人文環境,它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理想的環境設計意味著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都得到適當的體現。從物質層面上講,良好的環境設計意味著安全、舒適、高效、與自然環境和諧、整個環境系統是動態循環的有機體系,從精神層面上講,良好的環境設計反映著人類文化及美學價值特征的多樣性,并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公眾的情感需求。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字記載歷史的文明古國,又是一個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無不值得我們自豪與驕傲,這些都促使我們從理論和實踐中去研究與發掘、繼承、乃至發揚光大。中國當代的公共環境藝術設計是應該具有當代中國的文化特征與時代精神的。這也正如當著名的中國建筑界前輩、兩院院士吳良庸先生所言:中國一切有抱負的建筑師,應當學習外國的先進東西,但各種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從本國的需要和實際出發進行探索,創造自己的道路。由他主持設計的北京舊城菊兒胡同改造工程,榮獲“世界人居獎”等三個世界大獎,成為被人們所推崇的成功范例。又如著名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北京香山飯店就是貝氏尋找到了中國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們提煉、整合,并與現代建筑有機融合成為貝氏特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大面積的白色,一個個很有規律的窗洞,那青灰色的磨磚對縫的勒腳、門套、格帶和壓頂,注重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民居和園林的設計語于現代建筑與室內環境設計,使中國的地方風格與國際化語匯交融,開創了現代建筑與民族文化結合的典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一大批有理想的設計師們,立足本民族的文化根基,繼承傳統,超越傳統,在公共環境藝術設計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創造出一系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又有時代精神、風格多樣的設計作品來。作為中國的設計師,更加需要了解中國的國情,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廣泛吸收世界上一切優秀、有時代特點的文化成果,“納百川于一流”,才可能使中國的公共環境藝術設計走向世界與未來。
參考文獻:
[1]丁炳恒.基于現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環境藝術設計探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5).
關鍵詞:青少年;活動中心;公共環境
由于青少年活動中心作為一個游走在青春文化尖端的陣地,是青少年活動的綜合性空間,在活動場所內需要充滿更多年輕的聲音,并且青少年在空間內需要感覺快樂和高興,因而色彩、光度、材質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要不斷的探究,改進不足,打造一個完美的青少年活動中心。
一、光的選擇及其應用
1、光對青少年產生的心理影響
體塊和表面是建筑物要表現的重要元素,建筑主要是依靠搭配可以讓體塊在光線的影響下呈現出輝煌和正確的表現形式,光和影是其具體的表現形式。人類在日光的晝夜規律下,形成24小時的時間交替。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缺乏陽光,那么孩子就會意志消沉,成人也一樣。如果房間內陽光充足,那么青少能更好的集中精力,有助于孩子學習,并且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而在設計是青年年的房間應該利用其光源這一資源。
2、光線在青少年戶外活動中心設計中的應用
光能強調空間主體,由于不同的空間內部主題不同,因而光成為眼睛的直接接受途徑,也就是像小說一樣需要有一條主要的線。光線最先折射到人的眼睛中,然后才能觸及人的心理感受,光線的選擇就是空間的一個重要元素,感覺不同的空間氛圍需要根據空間主題展示空間的氛圍,然后借助光的亮度和光的變化體現出不同的空間主題。光影能夠烘托環境氛圍,在空間中光和影子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對雙胞胎,室內空間能夠借助自然光達到烘托氣氛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可以運用影子產生的各類氣氛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在酒吧、咖啡廳等地點就是運用光和影的結合形式,人工點綴后,運用光源火鶴光影烘托出低調和閃耀的視覺效果,人們在此氛圍中通過音樂能夠快速的融入到空間內。青少年則需要更多的自然光線渲染室內空間,讓室內更明亮有生氣。
二、色彩的選擇及其應用
1、色彩對青少年產生的心理作用
通過色彩設計可以讓青少年人格更加完善,設計色彩時需要考慮到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和色彩感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更要充分的考慮色彩的搭配情況。色彩對青少年的感官有著重要影響意義,不但可以在感官中增強青少年的色彩審美敏感度,更能帶動青少年對自然色彩的顏色感悟,通過色彩可以豐富青少年的內心情感。日常生活中,都籠罩著色彩,比如我們穿的衣服,居住的空間,心情的好壞與否,通過觀看色彩,受到視覺的刺激,在思維方面會產生不同的環境聯想,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的色彩心理感覺。通過研究可以了解到紅顏色能夠帶來更大的力量和運動速度,有可能是正面反應,但是也要結合不同的生存環境,認為黃色可以刺激和凈化身體,橙色能夠資料肺部疾病,并且增加肺部容量,藍色讓人安靜能夠緩解疾病治療疼痛。
2、色彩在青少年戶外活動中心設計中的應用
空間色彩在選擇上和我們穿衣服打扮是一個道理,沒有不可以使用的顏色,只有不合理的搭配,因而色彩在搭配上面更依賴于顏色的自然組合,通過組合我們需要考慮如何能夠讓青少年的色彩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因而在開展空間色彩設計時,要考慮整個空間的整體效果,在滿足視覺、心理和整體性以后,相互做到表里統一。顏色選擇方面,要符合使用者的具體心理,同時要求按照青少年的活動中心劃分出不同的填充顏色,比如接待大廳、DIY室、培訓室等,都要有不同的顏色過渡和顏色變化,運用合適的色彩搭配方案,用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關注的重點在青少年的年齡顏色體驗方面。
三、材質的選擇及其應用
1、材質對青少年產生的心理作用
視覺肌理影響因素主要是由材料的表面顏色和圖案等因素決定的,同時對于質地的粗糙程度和軟硬的觸感等方面,也對人產生影響,人們在了解材質時是通過觸感不是通過感官,因而在設計時,設計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材質,設計出更加符合人心理感覺的空間。由于材料質地的不同,也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反應,選擇的材料無論是質感、顏色還是其他方面都要考慮對青少年的影響因素。例如,選材時如果質地過于堅硬那么孩子的內心就非常冰冷,但是皮毛的整個感覺就很柔軟,所以同一個空間內,材料要有質感的體現,更要有視覺的呈現,需要選擇孩子能夠適應的心理特征的材料布置空間。
2、材質在青少年戶外活動中心設計中的應用
如果少年中心在材質設計方面多選用布質材料,運用地毯和軟包等材質,給青少年營造一個輕松坐下就能讀書的環境,家具給人以溫暖和舒適的感覺。布質家具與玻璃家具的不同之處在于,更柔軟和有質感,給空間營造更多感性成分,玻璃家具更多呈現出冰冷和生硬的感覺。并且建議墻體也可以運用軟包的形式,可以在心靈上給人以溫暖的觸覺,營造親和力。
四、結束語
上文主要從材質、色彩和光線三方面開展深入探討,介紹不同元素的基本理論后,研究不同的元素在建筑中的作用會對青少年的影響,總結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分析元素的實際實用效果。
作者:鄒楚儀 單位:南昌大學
參考文獻:
[1]夏金婷.中國古典庭園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淺析構成要素及其關系的演變[D].東華大學2004
[2]周鵬.通過產品語意塑造中國特色設計文化的探討[D].武漢理工大學2008
[3]谷惟墨.芻議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環境陶藝是在引入了環境藝術觀念和公共藝術觀念的同時,在現代陶藝介入到公共建筑和公共環境藝術之后確立起的一種新的研究方向。環境陶藝目前的應用包括:室外空間的大型陶藝壁畫、景觀陶藝墻、主題性景觀陶藝和室內公共空間中的壁畫等。環境陶藝其內涵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材質的界定,將創作的材質界定在以陶瓷為主要的材料,所創作的陶藝作品,包括陶瓷壁畫、陶瓷景觀雕塑造型等經過燒制后的公共藝術作品;二、環境陶藝相對于實用類的生活陶藝、非實用陶藝類的“容器”,以及純粹性的前衛探索作品,在創作的動機與觀念上有相當的差異?!碍h境陶藝”,從字面上理解是環境中的陶藝,適合于某種特定環境的陶藝,或是為某一環境空間而創作的陶藝作品。“環境陶藝”的概念凸顯了陶藝在“環境”層面上的問題,它不是簡單的概念疊加,而是為出現的陶藝現象尋求更為充分合理的理論解釋。因此,可以表述為:現代人為公共環境藝術所設計的現代陶藝作品,或者說當代所指向的公共環境藝術中的現代陶藝作品。簡言之,是“人、環境、陶藝作品”三者之間構成的一種特殊關系?!碍h境陶藝”的概念,從社會意義的公共意識、開放空間的環境意識上拓展了陶藝的表達范圍,突破了中國傳統陶藝長期依循的“實用”、“規整”的范式,擴充了新的內容,有了更符合社會發展的積極對應,這對中國陶藝的成長及未來發展,無疑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公共環境藝術的內涵
公共環境藝術,通過藝術、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要營造地域歷史內蘊以及文化氛圍,而且要更好地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真正使人們有一個良性循環的棲息地,即人、自然、科技、環境和諧一體的人類棲息空間。公共環境藝術有著豐富的社會內涵,其環境要素主要包括三方面:自然環境。宏觀上指生物圈、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等,具體則指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建筑環境,包含建筑內外空間,也稱人工環境,道路、建筑、綠化等;人文環境,指社會制度、法律、經濟、道德、民俗風情、時尚文化等。前二者是公共環境藝術賴以生存的硬環境,而后者則是構成公共環境藝術文化品位、思想內涵的軟環境。作為公共環境藝術本體,與上述幾種環境狀態產生對話與溝通需要一個過程。人與環境、人與物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樣是公共藝術的本體。公共環境藝術的核心是人、建筑和環境的和諧統一。三者構成一種相互依托的關系,其中人是核心,而建筑與環境則創造理想的生存空間,與藝術渾然一體,以滿足人的心理與生理需要。
三、環境陶藝與公共環境藝術的相互關系
環境陶藝作品契合到公共環境空間中,主要分為壁畫形式、雕塑形式以及景觀形式。目前,環境陶藝以壁畫形式出現在公共環境藝術場合比較多。有帶有繪畫性的壁畫,有帶有點線面、空間、色彩、肌理的幾何抽象構成壁畫,有借助于浮雕語言表現的雕塑性陶藝壁畫以及通過泥質的粗細、不同的溫度燒成的陶藝壁畫等。另外環境陶藝以雕塑形式也比較常見,它因材質、釉、成型工藝、燒成工藝等與公共環境雕塑有本質區別。環境陶藝不只是以通過釉和燒成的可變性,增添公共環境設計的無窮表現空間和審美魅力,而且在工藝成型過程中,給黏土留下了豐富的人類“手語”痕跡,增添了環境陶藝與人性本原的諸多親切感與廣泛性。環境陶藝在通過色彩、質地、肌理、塊面、線條、空間透視等內在因素表現自我的同時,還要考慮其在公共環境中的空間比例、關系、結構、體積以及地域歷史文化等。人類需要與自然、科技、環境相融和的環境,環境陶藝會不斷地融入公共環境藝術中,走近自然,達到藝術的提升。環境陶藝是公共藝術創作的本土媒介,凝聚了原始自然的質地,豐富的色彩、肌理和式樣,可以調節空間內部和外部的環境氣氛,從而營造出一種古樸、真實、自然的氛圍。這不僅僅體現了自然環境、建筑環境、心理環境,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文化特性,是公共環境藝術中最自然的符號。環境陶藝作為公共環境藝術的物質媒體之一,不斷地融入公共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體現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營造出一種“天人合一”的環境氛圍。因此,在公共環境藝術的表現形式上,環境陶藝有著協調與和諧的作用。要求創作主體在對公共環境整體氛圍的準確把握中,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個性,同時注入情感、理想和審美觀,以生態環境完整性原則規劃設計。
對城市環境的設計,需要考慮與城市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城市環境的設計中,應包含以下內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間、物質要素、城市發展變遷過程中所承載的一切要素,這些因素都要考慮環境保護的作用,還包括同城市文明相關的人文環境及文化環境的設計,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達到城市環境設計包含的環境內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較寬泛,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前,就需要設計人員認清城市環境保護的概念,要明確設計城市環境保護的目標[3],這樣才能以城市現有環境條件為依托,達到設計人員對城市環境保護進行藝術設計,使城市環境保護功能具有藝術風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環境藝術的設計價值和品位,只有將城市環境保護作為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載體,才能達到以城市環境保護為設計,才能設計出在環境保護中達到符合城市居民審美觀,才能滿足城市居民高品質生活環境的要求,使城市環境保護功能盡快成為城市環境藝術的工程作品[4],如果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脫離城市環境保護為依托,完全采用脫離城市環境保護為依托和載體的設計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難體現出城市環境藝術的設計價值,因此,作為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就應深刻的認識到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城市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一定要使城市環境保護決定和主導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必須要以城市環境保護為依托,在具體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應根據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環境保護特征,在設計中要采取不同的設計思路,使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思路同城市環境保護要求統一起來,只有這樣,通過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者透徹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環境保護達到要求,才能通過藝術手段創作出城市環境保護的高品質、高品位的城市環境藝術作品,使城市通過環境保護的要求,使城市環境設計變得更加美麗。
2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與城市環境保護的關系
2.1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以觀賞性需求為標準
從傳統的城市環境設計來講,城市環境保護與城市環境設計有重要的相關性,它是城市環境設計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將一些具有標志性的綠色景觀,例如城市公園的設計,作為城市環境保護的基礎,它需要環境藝術設計與觀賞性需求為標準,使城市公園成為城市的環境保護之地,在城市公園中可以設計一些雕塑小品,使它們在公園中居于很強的標志性和觀賞性,同時公園中大量的樹木和綠地,不僅能夠提供大量的氧氣,而且可以對市民提供觀賞性與標志性,城市公園中的花草樹木,是城市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支柱[5],它們在設計時,大都以獨特的造型,別具風采,使城市公園成為環境保護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與觀賞性需求為標準,使城市公園建設的非常具有親和力,使城市公園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驚喜,也成為當地具有影響力的標志物。城市公園以環境藝術設計與觀賞性需求為標準,使城市公園建設成城市環境保護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要以動感性需求為標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類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人類開始對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需要加強保護重視,這就必然對城市環境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具有觀賞性環境景觀設計,已經不適于現代人對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化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已經將城市的環境保護問題納入了環境藝術設計體系。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增加了環境保護的內容,在環境保護中,動感性最強的物質就是水。水在城市環境保護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古老而又不會落伍的因素。在現代城市環境中,在廣場或公園中增加對水的利用,既要保持節約用水,又要發揮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數地區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關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環保中發揮作用。顯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環境藝術中重要的設計題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氣涼爽,水又可以形成無聲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觀賞。因此,在中國城市的廣場,大都會設計一個水景設計,或瀑布、或噴泉,這些水會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瑩的流水靜靜溢出,然后,這些晶瑩的流水,還會以設計者的思路,沿著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從水池中的端口噴出,給天空配上一張水簾,使水在動態中品味出靜態的滋味,在無聲中蘊含著動感的快樂,給觀賞者無限美好的感覺。
2.3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要以實用物裝飾化為標準
從城市環境保護設計的角度來說,環境保護景觀要以實用物裝飾化為標準,這是城市環境保護的需求,也就是說,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應該是以實用物本身來保證城市環境的需求,這樣才能達到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設計中,就需要加強對種植樹木的設計、還有對城市鋪地綠化的設計,這些都是城市建設的實用物的設計,這些城市建設細節,要從保護城市環境的角度,這就會更加突顯對城市環境保護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綠色的環境效益,體現了城市環境保護作用的優異之處。在城市環境設計中,也可以利用實用物的建設,使城市環境保護的發展方向,向著裝飾化和藝術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也要利用實用實來突出藝術感和裝飾感,使實用物在環境保護中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與激情,這樣不僅可以發揮環境保護的作用,而且可以調動市民的情緒,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鐵站出口,都要給與一定的綠色設計,使他們給人感到一出地鐵口,就會感到性情舒暢,使人感到是一個美好的視覺盛宴,這樣就把地鐵口變得生動有趣的環境氛圍,使人們在走出地鐵時,就把緊張的心情變得心情舒展。給人美好的視覺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3.1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與環境保護
在進行現代化城市環境的藝術設計,就要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將城市自然環境中的樹木、花卉、綠化、草坪、水資源、動物等引入到城市設計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廣場,就可以設計引種大量的樹木和花草來對城市的環境進行綠化點綴,這樣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來進行對當地城市環境空間的設計,會使人感到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在現代城市中,還可以在公園中,設計和構建人工水景,這些人工水景的設計,也是從環境保護出發,盡量模仿自然環境,就可以構建一個自然的,具有環境保護的城市環境,這種城市環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空間,可以引入許多自然環境在城市的環境保護之中,最具有標志性的是對水的引入方法。對于水環境的設計,它只是環境保護中眾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環境設計中需要與其它要素結合,才能創造出水的魅力,有時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來突出水的美,由于這些水與水生動植物的結合,可以使水環境的設計得到好的效果,這樣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環境中引入水,使水不僅能給人以感觀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環境中,還能改善城市環境的質量,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園中央廣場上,設計一個水景設計,它就可以給人以美的感覺,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發揮城市環境保護的功能。
3.2城市環境公共雕塑設計與環境保護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環境設施,也會給城市的環境保護帶來巨大的作用,如藝術小品、柱廊、浮雕、旗幟、壁畫等,這些城市環境公共雕塑設計與環境保護都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藝術設計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環境公共雕塑設計:它會使環境保護作用得到延續,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強城市的環保文化相結合,要注意與人們現代生活的內容相結合,這樣得到的雕塑和設施的設計,就會實現城市雕塑和其它環境保護設施的功能統一;會使在城市環境保護中,更加突顯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審美性、藝術性、標志性,這樣就可以突出城市環境保護空間的功能性。顯然,要利用雕塑與城市環境因素相結合,使市民感覺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樣就可以實現城市環境公共雕塑設計與環境保護的作用,達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間。使城市居民感到環境保護的重要。
3.3城市環境住宅藝術與環境保護
現代化城市住宅是構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體系,它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建設是否具有環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為關心的,只有城市環境住宅藝術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才能使人們在經?;顒拥膮^域,得到環境保護的作用,才能夠盡情享受城市環境住宅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健康的生活環境保護的功能[7]。因此,一定要將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與環境保護功能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夠使城市環境住宅與環境保護的作用結合起來,使城市環境住宅既能滿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達到實現人們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現代住宅的復合功能。這樣才能夠提高市民居住區域的環境保護能力,增強城市住宅小區更具有自然性和親和性,使城市住宅減少現代城市中的弊病,減少城市鋼筋水泥帶來的生硬感覺和冰冷感。這樣的城市環境住宅,不僅便利了廣大居民的生活,同時,這種住宅又具有親和力,可以使小區居民享受環境保護的滋潤。
4結語
環境陶藝的藝術特性公共藝術的核心概念是公共性,公共性首先是指場所的開放性,以公眾需要為目的,這使得環境陶藝必須位于公共空間中,其藝術性在于它的廣泛性和滲透性,以自然、生命、人性、生態等主題為主,使人們在環境陶藝的欣賞中產生默契以及情感上的認同。環境陶藝作為公共環境空間中的藝術,實現的是欣賞者與環境陶藝作品的互動,因此作品就要充分突出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個性,建構與欣賞者共同的情感交流互動,升華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并在公共環境中發生作用時直接體現,以滿足人們對自身環境藝術質量不斷需求。如我們經常在公園里看到的《思想者》陶藝作品,當我們坐在座椅上望著它時,不僅會產生某種聯想,這就實現了欣賞者才能實現與環境陶藝之間的互動,使陶藝作品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環境陶藝具有開放的藝術特性,環境陶藝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環境的一部分,具有恒久性。這源于陶藝所處的公共空間環境,它要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考慮其形體和視覺上的開放性,能使人們對其理解、接納,讓人們不自覺的接受到自覺欣賞,是與城市、民眾共同生活的藝術,獲得不同層面的藝術感受。
關于環境陶藝的設計制作
1設計制作藝術過程
好的公共藝術項目在制作設計之前必須對它的藝術前景進行全面分析,考察項目的公共環境狀況,對設計者的思維靈感進行有效的啟發,從藝術角度設計造型風格、形式、材料、色彩,做出獨特的、有文化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設計方案,根據環境確定作品的造型風格,注重環境陶藝的整體性環境,提高對環境陶藝設計整體上的認識,尤其要注重環境陶藝的風格和基本形式,尺度和空間范圍的定位,環境陶藝概念性設計藝術。公共藝術作品要融入周圍的環境,將“設計意念”轉化為“形式語言”把設計者腦中的朦朧想法具體化。通過效果圖和模型小樣來體現設計者的創意和構思。如在城市某廣場設計一標志性陶藝作品時,可以采用如水粉、水彩、噴繪、麥克筆等制作體現其特色的小樣,模型小樣要進行很多藝術處理,要注意環境陶藝作品清晰度,要把雕塑亮度提高,要能夠預見放大后的效果,如注意標志性陶藝作品的立體效果及影響等,要能使受眾接受并產生審美感受。另外,創意和設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要考慮到公共藝術的一般性問題,要充分激發創作者的熱情與靈感,采用象征性的寓意手法來表現雕塑形式,以更好地體現設計者的藝術精神。
2環境陶藝設計應考慮的藝術因素
在設計環境陶藝藝術作品時,要考慮滿足當前大眾審美,放眼將來它的存在藝術價值,弘揚環保,形成人、資源與環境藝術的和諧,使環境陶藝與環境彼此吻合,考慮到環境整體的和諧性,使得市民或者是外來的觀光游客置身藝術審美中,實現藝術家原有的自我表達,公共藝術作品要融入周圍的環境,從而美化環境。如作品本身與環境的互融性所表現的:山脈、森林、海洋等單純、空曠背景為基本設置,基地背景是良好的條件,而最好不使用高樓大廈、高架橋等雜亂物象為背景,這樣才能彰顯環境陶藝雕塑的藝術美感。再如,我們選擇植栽、墻面、水的環境作為襯景,利用或樹或葉來增加空間的美化以突出環境陶藝的審美性。美感與知識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公共藝術設計中必須熟悉當地的民俗風情,一定要符合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東西。如在紐約的唐人街有座孔子的雕像,西方社會放置孔子像似乎不協調,但因為這個地方與中國人的淵源極深,是中國人集中的地區,因此,反而顯得極有新意,另人而目一新,后來這座雕像的附近一座大廈竟取名為孔子大廈。再如,中國北京有名的“鳥巢”,其設計意境充滿著詩情畫意,它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欞花窗、冰裂紋瓷器、鏤空玉器、陶制器皿等的民族網狀圖案,充滿著深厚的民族性藝術特征,引起我們一種歸根的意識。藝術創作是為了人的一種活動,公共藝術是個藝術大舞臺,公共藝術環境陶藝要考慮大眾的參與性,要與整個人文景觀環境相互配合,要實現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深化場所與人的親和力。力圖讓公共藝術設計關聯到每個人,考慮不同觀賞者的性別、年齡、職業的藝術感受,使藝術品通過人的參與產生心靈審美變化,如在兒童樂園里,就要考慮使用兒童比較喜歡的顏色。而這里的休息椅子設計要符合孩子和家長共同適用,進而實現公眾最親近的藝術形式,達到某種感念和思想來滿足人們精神的需求,得到它與時代空間互動的關系,深入人性的審美藝術基底。
環境陶藝與公共環境藝術
公共藝術是以大眾需求為目的的藝術創作,它改變了傳統藝術與公眾發生關系的方式,陶藝從室內走向室外,介入公共藝術是陶藝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公共環境藝術有著豐富的社會內涵,具體通過自然環境、建筑環境和人文環境來表現。環境陶藝應與公共空間環境的要素相協調,進行環境陶藝審美的定位。
1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與環境陶藝關系
環境陶藝是公共藝術創作的本土媒介,在公共環境藝術的表現形式上,環境陶藝凝聚了原始自然的質地,對公共環境藝術有著協調與和諧的作用??梢哉{節空間內部和外部的環境氣氛,它充分考慮環境陶藝與環境的協調性、整體性,不斷地融入公共環境藝術設計中,成為公共環境藝術的構成要素之一,是對環境的裝飾,從而營造出一種“天人合一”的環境氛圍。美的環境又會更好地襯托陶藝作品的藝術美,是陶藝、環境和社會共同進步的產物。如陶藝家黃煥義創作的《聚焦》,被放置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的校園休閑廣場,設計者利用環境中整個地面的圓形,將5根方柱圍繞在周圍,柱子主顏色為綠灰色,然后進行深色向淺色的漸變,并在中間用其他顏色進行點綴,通過頂部方塊體形成不同組合,方圓之間比例協調,為校園環境增添了很多靈氣。環境陶藝作為一門公共藝術,發揮著表現形式多樣性和功能合理性,具備環境藝術公共性原則,并與整體環境的效果相協調,顯現出陶瓷藝術本身所獨有的特征。換句話說,通過其外部形式和內涵來體現藝術魅力,這源于它包含了更多社會、人文和大眾內容,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如深圳東部華僑城巨石巖畫廣場,結合人的行為與心理特征來設計,鏤空石燈陣,茶園壁畫,根據特定的位置條件,以強烈的空間控制能力表達出宏大、開闊、深遠氣勢,以合理的尺度,優美的造型,突出其古樸、充實、厚重的內在之美,呈現出內在的文化思想內涵與人文理念,以及典雅、雄壯與渾然的風范。
2環境陶藝融入公共環境藝術的表現
隨著人們藝術意識的提高,環境陶藝對建筑環境正在產生著積極作用,陶藝家在建筑和環境領域開始施展才華。如西班牙的米羅充分利用陶瓷材質,通過別具一格的創意,本著從人、自然、環境的主題,注重作品的環境性要求特征,為聯合國教科文總部設計了太陽墻,對于世界公共藝術領域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陶藝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經濟的產物,它可以增加城市的記憶,反映人們城市文化的歸屬感,展示城市的友善表情,釋放文化能量,鐫刻城市歷史,締造著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氣質,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物質、精神和文化特征。環境陶藝通過城市特定歷史文化反映城市文化特色,如唐小禾、程犁陶藝作品《楚樂》通過楚文化題材設計環境陶藝壁畫,運用極富有民族藝術特色的舞蹈和樂器編鐘表達歷史生活場景,傳揚人文歷史,巧妙地為城市記載和反映了民族歷史信息,將現代陶藝的發展推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結語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元文化的日益繁榮,人們對環境藝術的需求更加多樣,在此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也應做出相應的改變。針對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和新思想,各高校要以開放性的教學體系為核心,側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文章圍繞技藝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探討了環境藝術專業教育的現狀和改革方式,并提出相應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
環境藝術;技藝型人才;高校教育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建立在環境科學和設計藝術之上的新興學科,研究對象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的多個層面,在崇尚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今天,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加強環境藝術設計人才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各高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還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藝術思維能力,最終塑造出適應于社會發展的技藝型人才。
一、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早期室內設計相關專業的基礎上,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近年來,城市公共環境設計、生態環境設計等分支,成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以環境為主體,圍繞建筑內外空間展開的規劃將景園和家居都納入到了環境藝術的設計范圍。目前,大多數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美術設計理論為主的公共基礎課程;第二部分是以建筑、園林、計算機等領域的相關技術為主的專業基礎課程。從課程設置上來看,為了讓教育緊跟時代的發展,各高校不僅要重視學生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還要從生態科學、材料科學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強學生在技術上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二、技術與藝術并重的教育模式
作為藝術設計的一個門類,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基于科學技術的創造美感的行為。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是需要靈感的藝術活動;另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又是理性的技術活動,設計者的技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科技的發展讓環境藝術設計的二向性特征從物質層面發展到了更深入的境界。比如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人們可以通過先進的圖形處理軟件,模擬光影、色彩和結構等設計要素,使得傳統的渲染更加高效。雜亂的圖紙被數字化的資料代替,技術和藝術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擴大了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范圍。又比如新材料的發現,使得非傳統的變形和異化能夠應用在結構設計中,這深刻地影響了藝術創作的方式,讓人感嘆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巨大魅力。針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藝術教育同技術教育并行的改革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日益繁榮的今天,只有掌握了前沿科技手段、富有藝術想象力的技藝型人才,才能從設計師隊伍中脫穎而出,以創造性的工作方式滿足我國對于創新型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巨大需求。
三、關于技藝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一)提高技術型課程的質量
技術是環境藝術設計不可缺少的一環,圖形軟件操作、材料分析等技術能力是技藝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隨著新科技、新結構和新工藝的普及,迫切需要院校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斷提高技術性課程的質量。首先,各高校要明確教學目的,打消學生的疑惑,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學習的自。為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突出環境藝術概論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的方向、內容以及同就業有關的基本信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技術性課程的類別和數量應當得到拓展。室內施工圖制作、景觀設計表達等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在強調這些專業技能的重要性之后,學校應組織考核,從不同側重點出發,檢測教學效果,避免出現全而不精的情況,全方位提高技術型課程的質量。
(二)重視藝術思維的培養
藝術思維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源泉,只有掌握了多種多樣的思維方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提高自身的悟性,總結出更多的設計思路。當前,市場要求設計師能夠在藝術的基本規律之上創造出獨具特色、富有創意的設計作品??梢姡诩妓囆腿瞬诺呐囵B過程中,圍繞創造性思維進行開發和引導非常重要。而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在于多訓練,這是因為人的腦力可以通過大量的思考而變得敏捷而開闊,從而產生更多奇特的構思和方案。另一方面,在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進而在設計中貫徹人性化的設計思想,達到曲徑通幽的藝術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作,同時帶領學生賞析名家的作品,擴大他們的視野。并根據學習的反饋情況來判斷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實行技藝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環節。對此,學校可以引入不同層次的工程項目,以企業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對于一些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施工、管理等課程,學生有必要在實地進行學習,參與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在畢業設計環節,學生所完成的作品要得到業主的肯定和建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通過此類產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接觸到一些在課堂上無法了解到的前沿信息。在查找資料和溝通聯系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益,還避免了紙上談兵,將技藝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落到了實處。
(四)“崗、課、證、賽”四融通
以“技藝”融合為切入點,參照崗位職業能力,依據職業成長規律,教師充分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特點,以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同時,應注重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構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崗、課、證、賽”四融通的專業課程體系,并設計重構多學科交叉的教學內容。
結語
為適應時代的變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各高校有必要引入技藝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強調技術同藝術的融合,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進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只有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重視技術性課程的開展,將基本的藝術規律應用到教學和研究中,才能探索出更好的人才培養方案,為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注入鮮活的力量。
作者:曾慶東 熊鑫 單位: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重慶工程學院
注:
本文為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技藝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5335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