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抗震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間,同一個房屋建筑不允許建造在性質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應用上,盡量全然應用天然地基或是樁基,盡可能避免出現兩種地基各一半的狀況。從而增強房屋建筑的整體剛性,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礎時,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礎埋置深度過淺,將會減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強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間的振幅,提高震害發生幾率。因此在設計房屋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時,應盡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認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實工作,確保回填土可基礎側面的緊密接觸,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穩定性。最后,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礎兩個部分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應應用內外交圈基礎圈梁,以免影響上部建筑和基礎的整體性。此外,應將上部結構構造柱鋼筋嵌入基礎圈梁內,從而加強上部建筑和基礎的連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質剛度較弱,則還需設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二、房屋建筑屋頂與墻體的抗震設計
在地震期間,房屋建筑的受損程度與建筑質量之間呈正比關系。也就是建筑質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則越嚴重。反之,若建筑質量越輕,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將會越小。其次,建筑結構越穩定,其在地震災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盡可能最小化建筑質量,以達到最小化減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減輕房屋建筑圍護結構的質量,從而達到減輕房屋建筑墻體質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墻體質量過重,將會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臨地震災害時,易受破壞。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對減輕墻體重量這一點進行考慮。另一方面,在建筑屋蓋設計期間,應盡量選擇質量較輕的材質。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頂設計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屬物,以免增加屋蓋重量,間接增加建筑高度,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產生不良影響。若在屋蓋設計期間,個別物品是必須建造的,則需要通過設計盡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強牢固性。選擇質量輕的材料,從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規則性
1.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寬度對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與建筑本身的高寬比具有一定的關系。受地震作用影響,房屋建筑的傾斜程度(側移程度)會因為其本身高寬比越大而越嚴重。同時,房屋建筑的層數越多,其在地震災害中所面臨的破壞也會越嚴重。因此,為了保障房屋建筑對于地震破壞的抵抗能力。在設計期間,需對其建筑的高度與寬度進行合理控制。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條件下,對房屋建筑層數進行合理調整。2.規則性設計房屋建筑結構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上,均勻分布結構剛度與質量、規則設計建筑平面與立體結構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環節。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設計復雜,而質量、剛度等分布混亂的情況,在面臨地震時,房屋建筑將會產生扭轉情況,使房屋建筑受到嚴重破壞。其次,在建筑整體結構的設計中,房屋若具有規則性,在地震期間發生扭轉的可能性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錯落立面,將會因為高度過高而引起鞭梢效應。3.合理處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縫若房屋建筑結構不規則,需處理好建筑的防震縫。設置防震縫期間,應將房屋建筑劃分為相互獨立且規則的結構。防震縫兩邊需具備足夠寬度,徹底分開防震縫兩邊的上部建構。并順著建筑高度,在防震縫兩側布置墻體。4.合理布置房屋建筑的縱橫墻墻體屬于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剛度大小主要取決于墻體數量,若承重墻體上,將會加大墻體間隔,進而降低房屋建筑的剛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設計期間,需均勻分布房屋建筑的橫墻以及縱墻,從而確保房屋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5.合理布置構造柱以及圈梁構造柱、圈梁等均屬于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構造體有利于增強建筑墻體的抗剪性能,并優化建筑結構變形能力,從而使建筑結構在外力作用不大的影響下僅發生變形,不對建筑結構整體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在布置構造柱時,需以《抗震規范》作為布置依據,在墻體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促使墻體材料由脆性演變為延性。另外,圈梁有利于緩解地震對于建筑的損害,提高墻體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對于增強房屋穩固性、整體性等可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一定情況下,還可抑制墻體產生裂縫。
四、結語
【關鍵詞】抗震設計;性能減震;結構減震思路;結構減震技術
1 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性能原理分析
1.1 基本原理
當代土木工程抗震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對位移、能量等對建筑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上個世紀的末期學者對地震的研究中提出了性能抗震的設計方式,即土木減震結構在設計中滿足使用功能外,利用不同的位移指標對結構進行性能調整,從而產生抗震效果。此種結構設計實際上就是對地震破壞進行定量或者半定量的控制,對地震的反應和損傷程度進行評價與預防,使其在預期的控制范圍,從而在最經濟的條件下控制地震造成的負面影響,其不僅僅可以保證生命安全也可以從性能目標上對建筑結構進行控制。性能目標所包括的有土木工程的場地、結構、重要性、投資效益、地震損失與重建因素等,以此對不同的抗震設計要求可以規定其結構到達適當的性能標準,即土木工程結構在某一個地震設防的水準下達到最大的損傷程度。同時其控制可以從土木工程的經濟性上進行控制,即出現損壞時降低其使用功能與恢復的費用,將損失控制在最小。
目前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的方法有:承載力、位移分析、能量設計等,這些設計方式所考慮的基礎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結構抗震設計結果?;诔休d力的設計已經成為了國際規范采用的主要設計標準。能量設計則是在上個世紀中期被提出,提出結構和內部設施被破壞的程度是由地震所產生的輸入能量與結構消耗能量共同作用而形成最終的破壞結果,此方法可以直接對結構損壞情況進行評估,但是參數的選擇則比較困難,因為無法選定一個相對固定的標準,因此使用起來較為困難。
1.2 性能設計理念
所謂性能抗震是設計就是先選定一個標準,將其確定為設計的目標,利用恰當的設計形式與合理的規劃與結構選擇、比例確定。保證土木工程的結構與非結構的細部構造設計更加合理,并控制其建造的質量與維護措施,使得工程在一定等級的地震影響下將破壞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偨Y國內外的性能抗震設計思路主要有:對工程的整體結構進行合理協調;確定建筑的性能水平與性能目標,并保證其合理;概念性設計與西部抗震構造的結合;合理設計方法實現合理的性能目標等。
2 結構性減震技術
2.1 結構減震的基本原理
減震的思路是根據結構的地震反應,通過自動控制或者執行系統,主動的對結構施加一定的控制力,達到減小地震對結構的負面影響。從控制理論上看結構減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被動控制技術,此種方法沒有外部能源的供給,也稱之為無源控制技術。主要包括了隔震與減震兩種。主動控制技術則是為系統提供能源供給,也是一種有源減震技術。
2.2 減震技術的優勢
目前在實際的土木工程中應用的減震技術有隔震與減震,其中隔震的措施應用較為廣泛。此兩種方式研究與應用都起始于上個世紀中期,末期技術提高了發展的速度與研究水平。這些積極的結構抗震方法與傳統的消極抗震方式相比較優勢如下:
2.2.1 結構性抗震與減震可以大幅度降低結構在地震作用中的變形,盡量使非結構件產生較少的破壞,從而減少震后的維修成本,對于一些典型的現代建筑非結構部分如:幕墻、飾面、公用設施等造價逐步提高,甚至可以達到建筑造價的五成以上,因此減少其損壞有現實意義。
2.2.2 可以大幅度降低結構部件受到的地震的影響,從而降低結構抗震的成本支出,提高結構抗震的可靠性。同時隔震方法可以準確的控制傳導至結構上的最大地震應力,從而克服了設計抗震結構的難度,不需要準確確定載荷。
2.2.3 隔震與減震設施在地震后會產生變形與損壞,對其進行復位與修理也相對與結構修復更加的簡單與經濟,因此可以降低建筑震后的恢復費用。
2.3 結構減震的適應性
在對結構減震的實踐中,證明采用隔震結合消能減震的技術可以對高烈度的地震進行防范,在7度的地震中檢測表明其土木工程結構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大致相當與5.5級的地震烈度對建筑產生的破壞性影響,其結構在遭遇地震的時候工作范圍仍然在彈性范圍內,降低了結構在地震中產生的加速度、位移、速度等不良反應,從而減輕或者消除了結構部件的損壞,對土木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效果。同時將隔震與消能減震的設計可以將非線性與大變形組件統一進行控制與保護,利用阻尼器與隔震支座對其進行保護,這樣就可以將設計、試驗、建造的重點放在這些構件上,使得減震設計更加的具有目的性。因為結構處在彈性變形中因此對其進行分析與設計就更加的簡單,分析結果越發可靠。
3 結束語
結構減震的技術從提出到今天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著幾十年的時間里證明其相對于延性設計的方法而言,結構減震技術可以認為是對傳統抗震設計的變革。全球多個地區的學者對此都作出了貢獻,他們在此研究領域作出了大量的試驗與理論研究,整個研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局面,且都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日本的學者在減震理論、設計方法、產品開發等方面都處在較為先進的位置。結構減震對地震破壞的控制理論種類多樣,而產生的減震裝置也類型眾多,減震控制技術已經可以應用在大多數的土木工程中,從橋梁到建筑,從多層結構到高層結構,從鋼筋混凝土結構到鋼結構。在眾多結構減震技術中研究成果較為成熟且應用廣泛的就是前面提及的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其中隔震的技術在各類型的減震技術中效果較好,但是其應用的范圍較為狹窄,對于超高層或者高寬比較大的土木工程建筑并不適用,因此其研究的方向集中在:高程減震的隔震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從土體-基礎-結構共同協調作用入手的隔震結構的受力分析;高阻尼橡膠減震設施、位移支座的開發等。雖然消能減震技術的抗震效果不如隔震技術措施,但是其應用的范圍廣泛,目前研究發展的重點是:消能減震結構的應用設計;隔震阻尼其的研發與標準化制定??傊?,未來的抗震結構設計應在消除地震負面影響的思路上發展,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更加實用的隔震與減震結構,保證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壞最小。
參考文獻:
[1]王衛勇. 淺議結構減震在建筑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 2008,(19)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問題;安全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
一、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結構設計牢固性差
為了有效保證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就必須保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牢固性。但是,目前土木工程設計較差的牢固性已經成為影響土木工程結構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已經引起了建筑行業的廣泛重視。雖然部分結構的牢固性差并不會對土木工程的整體結構造成嚴重的危害,但是一旦發生地震、爆炸以及火災事故,局部的不穩定就極有可能造成整體結構的安全性受損,對結構的冗余度設計以及延性設計的考驗極大。
舉例進行說明,假如在進行地基結構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地址的承載能力進行設計,就有可能導致設計因為根據不足而無法保證土木工程在外力破壞下仍然具有足夠的安全性。目前,我國的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完善。為許多土木工程的傷亡事故,例如建筑物坍塌、損壞等留下了安全隱患。
1.2 構造柱和承重柱的區分問題
為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在進行土木工程設計時,當建筑是磚混結構時可以進行構造柱以及梁的配合設計,這種土木結構設計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墻體的抗裂性能,進而提高抗震性能。然而,在實際的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許多設計人員對構造柱以及承重柱的概念不清晰,而導致錯誤的將承重柱的設計方法當做構造柱的設計方法應用到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去,導致構造柱沒有基礎的現象出現。使得土木結構的抗震性下降,當發生地震時無法承載地震強度導致建筑物結構沉降、裂縫甚至坍塌。除此之外,在進行土木工程設計時許多設計人員為了承重柱的分析計算簡便,再設計時將承重柱的截面設計的過小,一旦遭受外力就會導致梁柱開裂。
1.3 忽略環境影響因素
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耐久性和安全性還應該對土木工程所在地的濕度、溫度、化學腐蝕、水土酸堿度等環境因素考慮到設計鐘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設計人員都忽略了環境因素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重要性。但環境因素有對鋼筋、混凝土的強度有負面影響。對土木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都有著很大的消極作用,為土木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二、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改善措施
2.1 結構設計方案的確定
土木工程建構方案的確定對土木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直接的影響。下面筆者結合某樓房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對結構設計方案的確定進行介紹。在確定土木結構的設計方案時應該考慮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結構措施、基礎布置以及框架結構選擇等。具體來說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方案的確定時應該考慮到框架結構由梁、柱構件組成,構件之間通過節點來連接,進而承載水平荷載以及豎向荷載的壓力。如果設計的是多層建筑時還需要將水平風荷載對建筑結構的影響考慮進去。除此之外,在進行框架結構的土木工程設計時應考慮到抗震性以及承載力等,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鋼筋混凝土梁、柱。在布置基礎時還應充分考慮到施工條件、水文條件以及地質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當土木工程的樓層較小時,可以選擇獨立基礎因為該結構不需要承載太大的結構荷載力。當層數多時,需要承載較大的結構荷載力,這時就應選擇綜合基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時還應該根據抗震設計的規范要求進行結構措施設計,通過計算抗震作用選擇合適的抗震措施。
2.2 內力組合的設計
為了保證土木工程結構有足夠的抗震性,來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須對抗震設計的要點內力組合進行合理的設計。在進行內力組合的設計時要求心愛滴承載力抗震系數進行調整。在不考慮抗震要求時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強度應該小于考慮抗震時的材料強度的設計值。設計過程中如說使用的是未考慮抗震情況下的材料強度那么在進行抗震設計過程中還需調整承載力抗震系數,來進一步提高建筑結構承載力的要求。
2.3 板設計和配筋
在進行板的設計以及配筋設計過程中,應該認真分析板的短邊以及長邊的長度之間的關系,當長邊與短邊的長度不超過2mm差距時應該采用雙向板設計方案,當長短邊的長度差距在2到3mm之間時應該選擇沿著短邊的受力單向板進行計算,構造筋的設置應該沿著長邊的方向進行布置。設計時還應該使用彈性計算方法來親確定工程結構板的大小。
三、提高木工程結構設計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措施
3.1、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標準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并逐步完善各種標準和體制。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設計標準進行,目前我國的技術標準還不夠完善,設計過程中應該按照國外先進的技術規范來進行,并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改善。我國的土木工程設計的管理體制也不盡合理,亟待完善??梢圆捎每茖W的管理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嚴格約束從業人員及結構的資質,并且大力推廣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相關規范、標準。
3.2、定期全面地對土木工程進行安全檢測
為了有效保證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就需要國家有關的安全監督部門對土木工程踐行定期和全面的安全檢測。由于土木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能只有在遇到嚴重災害,比如說地震、洪水等時才能體現出來,而在平時無法觀察,因此應該定期全面的土木工程結構進行安全檢測,來進一步保證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3進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人員的綜合水平,并加強設計管理。
設計人員是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直接創造者,因此設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質量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應不斷提高設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選拔技術水平高、責任意識高、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并加強對設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培訓,計算能力以及設計方法的教育使其掌握最新設計理念,掌握設計領域最前沿的的技術和方法是提高土木工程設計水平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設計過程的管理,對設計圖紙進行認真審核,由多人審查避免出現遺漏和錯誤。
3.4、對設計圖紙要求詳細、嚴謹,并在設計時考慮經濟性
由于施工人員的綜合水平差異較大,為了確保每一個施工人員都能看懂圖紙,設計人員就應對設計圖紙進行跟嚴格、更詳細、更嚴謹的說明,避免出現因錯誤理解圖紙導致錯誤施工的現象出現。與此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海英考慮經濟性原則,避免出現資源的浪費。
結束語:土木工程建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土木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提高土木工程抗震性的關鍵因素。文章中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結構設計牢固性差、構造柱和承重柱的區分問題以及在設計中忽略環境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不斷完善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設計以及鼓勵使用創新技術,進一步提高安全標準等措施來解決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土木工程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忠偉 . 關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安全性與經濟性的探討 [J]. 華章,2013(16):340.
[2] 項仲貞 . 建筑工程結構施工圖設計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J]. 中國科技信息,2006(17):82-83.
[3] 鄒純純. 淺析土木建筑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設計[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13):236.
[4] 高峰.土木工程建設中對建筑結構基礎設計的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3):171.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技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 TU318 文獻標識碼: A
一、影響土木工程結構抗爭能力的因素
1、地基影響因素
無論哪種建筑,地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針對土木工程來講,假如在選址期間,地基不符合要求,則很容易對其抗爭性能造成影響。例如:假如將地基的位置選在軟弱的沖擊土層場地,則極容易損壞土木工程的結構,這是由于地基土德液化作用會造成地基出現沉降不均勻的問題,從而對建筑物的上層結構穩定性造成危害,嚴重的甚至造成建筑物整體發生傾斜。因此,在選擇土木工程的施工環境時,應保證地基處于均勻、密實的硬土中,亦或是較為平坦、開闊的土場,不可以橫跨兩種土壤,同時盡可能遠離河岸,特別需要躲避抗震危險區域,例如:滑坡、斷層等。
2、結構系統及建材原料影響因素
在對土木工程進行抗震設計期間,應保證結構系統的合理性,同時確保建材原料的質量。當建筑項目的結構存在差異,則其抗震重點也各不相同。例如:土木工程中應用填充墻框架房屋結構進行施工。該結構的特點在于鋼筋混凝土的平面其內柱的上端會受到剪切損壞,同時窗下墻可能出現窗洞,對外墻的框架出現約束,產生短柱型、剪切型的損壞。針對屋面框架結構來講,假如底層的剛性強度較低,則很容易出現損壞,當應用框架體系進行施工,假如底層的設計為敞開形式的框架,同時沒有砌筑磚墻,則會嚴重損壞建筑底層。
3、建筑項目的高度影響因素
依據我國有關標準規定,在特定的結構形式及防裂度情況下,應保證鋼筋混凝土的高度處在特定的范圍內。在受到地震的作用以后,土木項目形態會遭受損壞,形變程度較大。由于建筑項目高度提升,則相應參數也會超過特定的范圍,例如:安全指標、材料特性、延性、力學模型等,其都會使土木項目的抗震能力降低,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4、抗震預防影響因素
當前,我國現存的抗震標準相對較差,并且有關參數的要求較不嚴格,例如:軸壓比不合理、配筋率較低、梁柱的承載力不匹配等。伴隨著現今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因為結構失效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斷增大,從而使建筑項目整體投資結構占據的比例相應降低。因此,需要應用彈性結構設計的方法,提高建筑結構整體能力,保證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二、土木工程中抗震技術所需要的條件
1、安全需求
據國內外地震災害統計發現,導致人們財產損失、生命受到威脅的重要因素在于建筑項目的倒塌或損壞。當前,民眾對地震的認知相對較少,無法精確預報地震,所以,唯有提高房屋項目的抗震能力,才可以盡可能縮減生命威脅及財產損失。當前,部分建筑項目的施工年代較早,并沒有對抗震預防進行考量,盡管部分建筑項目對抗震進行了考量,然而,因為地震基本烈度的改變,不斷升級,抗震要求標準的逐步提高,導致現存的建筑項目與抗震安全需求不相符。另外,因為施工、設計的考慮不全面,造成設計荷載增多,從而降低了建筑項目的安全性能。
2、經濟需求
當前,我國還處在發展階段,經濟較西方發達國家仍有一段距離,所以,建筑設計需要量力而行。針對新建施工來講,加固施工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現存的建筑基本框架,同時也能夠縮減資金投入,深入挖掘資源的價值,從而保證建筑項目的應用功能。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對抗震加固進行研究。
3、社會需求
現存的房屋建筑很多無法中斷或者長時間中斷,部分還具備紀念價值。所以,不可以拆除重新修建,所以,需要進行抗震加固。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對土木工程的結構進行探究,從而更好的保證整體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并且同社會需求相吻合。
三、提高土木工程抗震性能的設計措施
1、合理選擇地基的場地
在進行土木工程抗震設計期間,地基的場地選擇是其基礎環節,所以,在選擇建筑地基場地時,應細致了解該區域的地震活躍情況,深入勘察地質情況,從而基于此基礎進行科學分析,同時精確評估此區域的抗震設計等級。在選址期間,盡量躲避不利的設計場地,假如因為項目需求而無法躲避,則應進行地基加固。盡量將地基的選址設置在密度較高或者巖石較多的基土,從容確保土木項目地基的抗震能力,符合有關建筑標準要求。
2、關注建筑結構的規則特性
在設計土木工程的結構期間,需要盡量簡化處理其抗側力結構,同時確保結構的規律特性,有助于合理、均勻分布建筑物的承載力,增強土木工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假如結構較不規則,很容易造成鋼心同建筑結構出現交錯,假如出現地震,此結構因為鋼心的距離偏大,剛性強度較低,很容易危害建筑項目的穩定性。所以,在進行平面布設期間,應對規劃預案進行細致考量,防止出現建筑結構平面不規則的問題。
3、合理選擇建筑結構原材料
由某種角度來看,建筑結構應用的原材料質量同土木項目工程的結構抗震性能存在密切的聯系,有助于提高整體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由本質來看,土木項目工程的抗震結構設計需要滿足整體建筑構建的延展特性,精確、合理把握,保證項目工程在面對地震災害時仍處于穩定狀態。鋼筋原料是土木項目工程結構中最為關鍵的建材原料,所以,選擇建筑鋼筋期間,需要對鋼筋的韌性進行細致考量,保證其具備較強的韌性。假如鋼筋的受力方向為豎直方向,則需要選擇熱軋鋼筋,標號為HRB335或者HRB400。箍筋的標準為HRB400、HRB335、HPB235等。在選取其他建筑結構材料期間,應考慮抗震性能,基于確保建筑成本的前提,合理選取良好抗震性能的建材原料,進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合理設計隔震及消能減震
部分區域對土木項目的抗震功能要求較為嚴格,不但需要符合相關標準規定的基礎抗震性能,同時還需要具備消能減震、隔震的能力。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設計消能減震、隔震需要重點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選取地基及建筑場地期間,應確保地基的密實特性,確保地基的穩定性,也就是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對建筑的作用;其次,因為建筑結構的差異,隔震系數的標準也各不相同,因此,設計期間,需要結合項目的真實情況,選擇科學的隔震支座,不可以忽略風力的負荷作用;最后,選擇隔震、抗震的構件期間,應重點對建材原料的延性進行考量,從而縮減地震對建筑的損壞程度。
5、對抗側力的體形進行優化
假如進行土木項目施工期間,選取剛性的結構預案,則可以降低地震作用對建筑主體結構的損壞,并不會出現較大的形變,能夠高效確保圍護墻及保護隔墻。當建筑結構中的超靜定數量越多,則塑性鉸越多,相應可以減弱地震的危害。針對結構來講,強度越高,穩定程度越好。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建筑結構的屈服性實施優化,當結構受到損壞時,不可以依據樓層設定屈服機制,而需要遵照整體屈服機制進行。設計結構期間,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原則:首先,強柱弱梁;其次,強節弱桿;再次,強壓弱拉;最后,強剪弱彎。也就是在選擇橫向桿件期間,需要對桿件的軸力進行細致考慮,保證其盡可能出現彎曲耗能,從而增強整體構建的延性。
6、應用加固進行設計
應同土木項目工程的真實情況合理選取加固設計預案,從而增強建筑項目的抗震性能。具體來講,以下幾種情況可以應用加固設計的方法:首先,項目工程的結構設計有缺陷。這時,可以應用增多構建,增強結構強度的方法進行加固,亦或是應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構建替代原有構件;其次,應增強結構整體的承載性能及剛性強度。這時,可以通過擴大原截面、增加構件、增加套箍等方法進行加固;再次,當建筑結構的連接同抗震標準要求不相符時,需要對結構進行調整,從而分散地震力,降低損壞;最后,重視建筑元件及結構的關聯,假如出現地震問題,需要針對性的予以處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土木工程結構中抗震技術的發展前景是極好的,我們應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養,由整體角度設計土木項目的抗震性能,從而提高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侯勇.淺談電力工程項目外包施工全管理的方法[J].科技資訊,2012(04).
在建筑行業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土木工程事故也隨之增多,這樣不僅帶來經濟損失,也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基于此,必須要逐步加強土木工程施工質量,防止各種事故的發生。而質量要想得到保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是關鍵環節,本文就以此為中心,結合工作實際,對當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具體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存在問題;措施
對于土木工程來講,結構設計是其關鍵環節,不僅能夠提升建筑整體施工水平,也能夠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質量性。本文就結合當前我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結構設計的具體措施。
一、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建筑物結構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其今后的使用壽命和運行狀況,這就要求結構設計者一定要根據建筑物的整體情況科學設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到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缺乏牢固性。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結構構件一定要有較強的承載力,且結構物必須要具有整體的牢固性,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防止結構物局部出現破壞的時候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性。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時,整體的牢固性較差,結構缺乏必要的冗余度和良好的延展性,這樣在發生災難的時候就會帶來較大的損失。尤其在地質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也缺乏整體性,導致事故的發生。
其次,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安全性較差。對于土木工程來講,結構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其具體表現在對結構安全系數范圍的定位、結構工程的耐久性設計、構件承載力的安全性方面。而當前我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對于安全等級的設計水平較低,這樣很容易留下安全隱患。
最后,結構設計中構造柱和承重柱的區分存在問題。對于磚混結構的土木工程項目來講,構造柱和圈梁的配合設計能夠有效的防止墻體出現開裂現象,進而提升房屋的抗震水平。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混淆了構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將承重柱的設計方法直接應用在構造柱的設計當中,這樣就會影響到建筑物的結構穩定性,影響到抗震性能,墻體裂縫以及沉箱等問題也會隨之出現。除此之外,在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為了便于分析承重柱的受力情況,將其截面面積設計的較小,這樣在外力的作用下,梁體和柱體就會很容易出現開裂現象。
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措施分析
上文中從三個簡要方面分析了當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將會威脅到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穩定性,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下面本文就對具體的結構設計措施進行分析論述。
首先,在確保土木工程主體安全的基礎上提升設計的安全性。通常情況下,土木工程項目的結構是由板、柱、梁、墻以及基礎構件和桿、拱等直線桿或曲面形構件構成的,每個組成結構有自身的性能,在設計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結構的整體穩定性,一定要科學把握各種構件的設置情況。梁是土木工程結構中的受彎構件,其主要是承受板傳來的壓力以及梁的自重,因此設計時通常水平放置。柱在土木工程結構中承受的力主要是來自梁傳來的壓力以及其自重。而墻的長寬兩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厚度,荷載的作用方向和墻面平行,這樣其作用效應為軸壓力,有時可能是彎矩。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各不同構件的受力情況以及其在整個結構中的作用,注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細節,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設計的安全性。
其次,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要符合實際需求。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從結構計算的角度進行分析。計算是設計的重要環節,要想確保土木工程項目結構設計的合理性,一定要進行科學嚴謹的計算,得出精確的數據。本文以條形基礎為例,進行分析。設計時,在確定基礎底面寬度的時候,主要依據地基承載力的設計值,即b≥N/(f―rh),其中,在對h取值的時候,內墻和外墻是不同的,這一點要引起注意;r是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r=20kN/m,對于數值的把握要準確,這樣才能夠確保結構設計中數值計算的精準度。
第二、要注意土木工程結構截面的設計。在進行結構截面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場地類別對于抗震等級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土木工程項目中的房屋高度和設防烈度可以從抗震設計規范中直接查出,但是當場地類別為I類的時候,除了6度以外,可以根據表內降低1度所對應的抗震等級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但是不能夠降低相應的計算要求。
最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要依靠現代化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逐步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即利用計算機、自動控制或通信等技術手段提升結構設計的科學性,有效的促進土木工程結構施工的優化完善,這是其今后設計的趨勢。
三、結束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項目使用的安全性和運行的可靠性,因此必須要注重關注結構設計問題。本文結合工作實際,以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工作為中心,對其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指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設計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對今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更好的提升設計的科學性,促進土木工程項目整體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樓曉雷.關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09).
[2]劉大江.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02).
[3]陳建偉.淺議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控制措施[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2(06).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抗震
中圖分類號:TU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16)0002-000496-01
一、土木工程中影響抗震的因素分析
1.傳統的抗震方式
首先,傳統的抗震理念是從長期積累的工程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不具備精確地可測量性和科學性,如此一來,得到的結果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根據主觀意識和部分客觀意識得到的,所以需要不斷地進行實驗考核。另外,即使通過理性分析得到結果,也只是定性而不是定量分析。抗震建筑的設計被強加以法定意義上的不可逾越性,給土木工程設計人員造成一定的工作局限性。
2.結構設計的基本點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想使材料靈活運用,就需要結構上的形狀簡練,簡單的結構設計可以更加清晰的對建筑物的每個部件進行分析,提升數據的精確性。其次是豎向結構的設計,如何更加均勻是要著重注意的,保證建筑物不會因為遭受猛然的外力襲擊而發生改變。再就是整體設計的合理性,建筑物的根基最為重要,若底部的承重能力差,那么各部件的牢固性將減弱,使得重心偏離根基點。
二、如何加強土木結構的抗震能力
1.建設過程中的場地選擇
建筑設計之前的必要環節就是選擇場地。在進行調查工作時,關于整塊地域的地形地貌也要加以了解,有些地層曾發生過斷裂、凹陷的情況,應適當避開,確保建筑工程中的抗震效果。若部分凹凸不平的地域無法躲避,要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不良路段加固防護。
2.建設材料及建設結構的選擇
材料的選擇從一定程度上決定整個土木工程設計的抗震性能。在設計的初始階段要針對不同的材料進行仔細研究,以及材料的質量對整個建筑物的影響。通常意義上說,要致使少量材料的損壞對整個抗震效果并無影響,避免出現依賴單一材料進行設計的情況。除此之外,工程運作前的設計簡圖也是重中之重,圖紙應明確地表現材料發的作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重量承載力。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注意整體的結構強度,采取具體可行的加固方式,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工程設計的高度選擇
在生活中,不管何種工程的實施都需落實在一定的高度基礎上,工程設計的高度選擇對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實際情況調查得出,地震在發生的過程中,高度與地震帶來的危害成正比,即高度越高危險性越大,破壞越嚴重。所以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建筑物的高度,與合理的設計相輔相成,提高工程的穩定性。
三、抗震概念的普遍規律
1.里應外合
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外部因素的作用力強于內部。泥土滑坡、地層斷裂等情況造成建筑物相應的損壞,所以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判斷所處地域的地層相當重要。地震運動會使房屋倒塌,建筑物根基晃動,造成人員傷亡。外部作用首先是軟土地域的缺陷。軟土在地震發生時會擴大震源,深陷土底致使工程整體向內歪斜。其次是液化的泥土,地震時的液化會導致地面表層的噴水,根基的泥土完全失去作用力,因此我們應重視建筑物的選址。內部原因主要指合理選擇建筑結構,重視建筑物的平面對稱,提高抗震能力,各內部構造與樓板無縫連接。
2.剛柔并濟
每件事都具有兩面性,這一概念同樣在土木工程設計中適用。在構件的使用中,應注意剛硬部件與柔軟部件的結合,構成整體的零件不同,每塊零件的剛度優劣也不盡相同,在地震發生時,剛度較弱的地層會首先發生破壞現象。所以在建筑構件的設計中也應注意相互妥協,滿足工程結構的整體統一。
四、抗震設計中的具體措施
1.提高建筑物承載力
如今,我國的抗震目標主要為“小震不壞、大震不倒”,這就需要土木工程的設計能提高抗震能力,保證整體結構的系統機制。多道防線在抗震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原理是:使性能較好的建筑部件首先發揮抗震作用,盡量減小薄弱構件的抗震作用力。
2.重視整體結構選型
上文中提到結構對于抗震性能有重要作用,在此我們根據系統科學的方法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來臨時的抗倒塌性能。從建筑物的結構整體來說,提升抗震效果并不一定要花費大量資金提高承載力儲備,也可以通過設計合理的部件關系來鞏固建筑,利用各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層次的受力整體。
五、結語
關鍵詞:土木工程;工程結構;地基加固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結構及地基加固技術是保證建筑物穩定的前提,需要在施工環節中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加以完善,以便提升建筑整體的質量水平,從而滿足相關功能的應用。
一、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方法
1、鋼筋混凝土的結構設計
現階段的建筑施工中,大多應用鋼筋與混凝土的混合材料,主要特點是施工便捷、耐用性能高,但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其墻體結構容易出現裂縫現象,因此需要在設計環節中,注重鋼筋與混凝土原材料的比例配置,進而減少此問題的發生。其中混凝土材料中的石灰與水泥比例需要通過對建筑承載能力的計算來確定,對于骨料的選擇最好不要天然材料,選取人工制造的類型,避免其影響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而鋼筋的選取主要是考慮其承載作用,在設計選材時需要對鋼筋橫截面大小進行計算,而且要綜合分析表面的螺紋格式,在結構上的強化設計能夠提升鋼筋材質的承載能力。
2、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原理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需要考慮整體的結構強度,并且根據計算結構進行材料比例的調配,設計階段首先要對整個墻體的垂直承載能力進行計算,還要綜合設計剪力的分散情況、結構自重以及基層的穩定性,并且后續的施工環節要嚴格按照設計時的配比要求進行,進而提升鋼筋混凝土整體的承載能力,避免受到外界環境的破壞。由于組成鋼筋混凝土的兩種材料受力性能完全不同,在以道路橋梁及其水利為主的土木工程中,不同的受力構造形成了結構系統,主要包括7個方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扭曲截面承載力計算、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及耐久性設計、高性能混凝土和纖維增強混凝土性能結構設計、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延性與抗震設計。
3、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優缺點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優點主要可以從4個方面來闡述:耐久性及耐火性能好,在保養和維修方面幾乎不需要花費物力和財力;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好;具有可模性,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澆制各種尺寸;節約鋼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鋼結構互換,從而節約鋼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缺點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闡述:自重大,在設計跨度時,構建運輸不方便;施工時間長,特別是在制造模板時費料多,同事在養護的過程中浪費了時間。
4、鋼結構施工中的重難點
土木工程建設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在鋼結構的安裝過程中,一旦出現材料選取不當或者是施工技術欠佳的問題都會對使用安全帶來影響。
第一,選材與連接
鋼筋在進行安裝及焊接過程中,由于人為及外界條件的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材料的連接效果,使其無法完全達到圖紙要求,進而在某些部位容易出現薄弱位置。再加上選材過程中對鋼材料鑒定疏忽也會影響整體的承載能力,使得鋼筋結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在實際選材環節及構件連接環節提升監管力度,保證整體強度達到要求。
第二,截面形狀
鋼筋材料與其他板材設計規格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需要現場對材料進行加工處理,達到使用標準。常見界面形式為“工”與“十”字形式。在房頂施工中最為常見。這些施工工藝難點同時也是土木工程中的重點項目,應得到質量監管人員的高度重視,對鋼材料進行有效處理,避免發生材料浪費現象。
二、土木工程中地基加固技術分析
地基的加固一直以來都是土木工程中的難題,主要的技術有5類:排水加固法、換填加固法、膠結法、加筋法和擠壓法。由于施工的地段不一樣,因此在實際的方法運用中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地基加固技術常用的方法中,換填法分為換土墊層以及置換兩種方法。當建筑物基礎下的持力層比較軟弱,不能滿足上部荷載對地基的要求時,常采用換土回填法來處理。施工時先將基礎以下一定深度、寬度范圍內的軟土層挖去,然后回填強度較大的砂、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實。換土回填按其材料分為砂地基、砂石地基、灰土地基等。排水加固法主要適用于相對濕潤的地帶以及沼澤地帶,在實際的使用中主要的方式有提案載預壓法以及真空預壓法。加筋法主要是為了保證土質的穩定性,適用與高層建筑。
三、結構截面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1、場地類別對抗震等級的影響
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筑場地類別有關,框架截面設計受抗震等級的影響比較大,在抗震規范中查出抗震等級主要的依據是房屋高度和設防裂度。在土木工程中,對于I類場地要進行具體分析,由于抗震計算的抗震等級與采取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不一樣,所以在設計上也要注意。
2、框架柱的計算長度
在框架柱的計算過程中,首先要取框架柱的長度為結構的層高,但是由于梁柱縱筋相互交叉形成的節點連接接近剛接,不是結構力學當中的鉸接及固結,所以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來確定各種柱的計算長度。
3工程測量和施工管理技術與方法
工程測量,即工程建設中的所有測繪工作,包括在工程建設勘測、設計、施工和管理階段所進行的各種測量工作。它是直接為各項建設項目的勘測、設計、施工、安裝、竣工、監測以及營運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務的。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工程測量都起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沒有測量工作為工程建設提供數據和圖紙,任何工程建設都無法進展和完成,同時在工程測量的過程中需要認真觀察、統籌全局,在數據的記錄上要精準。
4、壓密固結法
壓密固結法包括了強夯、降水、壓密注漿與真空預壓等,壓密固結法主要適用于大面積松軟的地基處理。強夯地基加固技術使用強夯機輔助進行,降水技術一般是利用水管進行噴射。壓密注漿技術是壓密固結法的重點,主要是利用注漿泵通過壓力把攪拌好的水泥粉煤灰等漿液壓入計算好深度的土地中。而壓入土地中的漿液擠壓注漿管四周的土體,然后使得土體中的空氣與水分排出,并使得土體更為緊實。在土地中的漿液經過一定時間后會凝固,從而把原來松散的土層或者縫隙凝結起來,成為高強度的整體。另外,混合漿液流進土地中的各個縫隙中,形成支架,使土體的穩定性提高。而漿液凝固后,其也隔水效果強,也就降低了水侵蝕作用。
結論:土木工程中鋼結構及地基問題的加固處理是保證整個建筑穩定的基礎,因此需要不斷研發新的技術來實現結構及地基的優化設計,通過材料的配比、選取、結構的連接處理以及新技術方法的應用,來不斷的總結創新,監督好工程質量的每一個細節,使得土木建筑工程不斷提升自身質量,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克紅.結構與地基加固技術在土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