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各個鄉鎮\行政村已經建成移動營業點的基礎上,有很多村實現了移動網絡覆蓋或弱覆蓋,建設信息化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內容與目標
1完善移動通信話音網絡。十一五期間全面實現自然村的移動電話村村通。目前我市行政村中。移動網絡平均覆蓋率為91.33%但仍有近個行政村沒有實現覆蓋。為推進信息化新農村建設,由移動分公司在十一五期間投入近1.2億元資金用于農村移動網絡建設和優化,其中今年投入3600萬元,年內實現行政村全面覆蓋;明年投入2000萬元實現自然村基本覆蓋的目標。
2建設移動寬帶互聯網絡。由移動分公司投入1000萬元資金建設覆蓋所有鄉鎮及大多數行政村的寬帶互聯網絡。建設覆蓋所有鄉鎮和經濟較發達行政村的寬帶互聯網絡,提供寬帶互聯網的接入能力,塑造移動信息化服務“三農”良好形象,為所在鄉鎮的政府機關、學校和中小企業提供移動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十一五末力爭讓所有行政村實現寬帶互聯網覆蓋。
3整合涉農信息資源。發揮主導優勢,整合涉農部門、SP建立共同生長的為農服務產業生態圈。二是完善建設農業信息語音平臺。由氣象、農業等部門負責信息收集、整理、。通過移動短信平臺和語音信息系統,為農民提供豐富的農村政策信息、農業技術信息、農產品市場行情、農村氣象信息、農業病蟲害防治、農業專家咨詢、農村村務服務等。實現“戶戶通手機短信”村村上手機農貿集市”鄉鄉進(江西)制造網站”
4優化農村移動通信服務網絡。為滿足農民的通信需求。由移動分公司今明兩年繼續投入200萬元資金在重點鄉鎮建設六大亞營銷中心、三農科技信息服務站和“神州行親情溝通墻—村務公告欄”
5實施農民“一戶一機工程”十一五”期間。通過“實施綜合信息服務機”項目(一種新型的移動終端,可以通過無線接收實現“農信通”村務通”從今年起,力爭使每年建成的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移動手機入戶率達到85%以上,5年內使全市農村的移動手機入戶率達到70%以上。
三、實施方法
1第一階段:制定方案。由移動分公司完成信息化新農村建設具體方案的制定工作。
2第二階段:宣傳發動。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加快信息化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進行業務演示,使信息化新農村建設深入人心。
3第三階段:整體實施。
年底建成“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信息通信保證工程”保證及滿足全市年底以前建成的新農村示范點的通信和信息需求。
實現我市行政村無線信號全面覆蓋。年底使全市農村自然村99%通上移動電話。完成全市尚未覆蓋的個行政村的移動網絡覆蓋。
聯合氣象、農業等部門進一步完善以移動短信系統為主的信息承載平臺建設和語音農經信息系統建設,由移動分公司牽頭。并進行信息化產品的推廣應用。
擁有互聯網、短信群發互動系統,鄉鎮建設個“農經信息集散中心”示范點。提供各類三農信息。信息集散中心所涉及的辦公用房由所在鄉鎮協助提供。
采取各種方式,由移動分公司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成“三農科技信息服務站”實現信息服務站100%覆蓋行政村。全市建成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中開展“一戶一機”工程。為村內有通信需求但仍未購置手機的農戶免費或優惠提供一部手機(以戶為單位)
4第四階段:總結懲處。
加快推進信息化新農村”活動中取得優異成果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懲處,對“發揮移動通信優勢??偨Y交流終驗。由移動分公司籌措10萬元獎金或相應獎品,全市開展“市(中國移動)信息化新農村建設優勝獎評選活動”評選“市中國移動信息示范鄉鎮”市中國移動信息示范村”市中國移動信息致富能手”具體評選方法另行制訂)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合力,使發揮移動通訊優勢加快信息化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充分認識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市信息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信息產業成為重要支柱和先導產業,20*年實現銷售收入732億元,軟件產業規模占全省的61%,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IIC)等國家級產業園區相繼落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信息高速公路體系,移動電話用戶505.5萬戶,寬帶網用戶88.7萬戶。信息技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產業改造成效顯著,電子商務迅速發展,電子政務穩步推進,社會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強,信息化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對照黨的十七大關于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新任務,對照省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市信息化建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本地化產品配套能力較弱;信息化體制機制尚需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基礎網絡整合和信息資源共享步伐不快,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化人才結構不盡合理,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短缺等。
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是應對當前復雜經濟形勢挑戰的有效措施,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省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信息化推進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開創*市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和自主創新,把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為加快省會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圍繞建設區域信息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技術創新為動力,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省會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協調,資源共享。堅持統一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加快建設與強化管理相結合,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信息化建設。注重信息資源開發、整合和綜合利用,促進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信息共享,減少重復投資。
2.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加強政府宏觀規劃與政策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各方面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的信息化發展新格局。
3.自主創新,擴大開放。建立完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和研發成果轉化機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加強國際和國內信息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增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促進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4.以用興業,融合發展。堅持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以信息產業發展為信息技術應用提供堅實基礎,以信息技術應用為產業發展拓展市場空間,形成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協調互動機制。
5.需求導向,服務民生。緊密結合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加快普及信息化知識和技能,引導大眾信息需求和消費,讓信息化發展成果惠及全民。6.管理安全,穩定可靠。堅持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同步建設、同步發展,構建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強化信息安全管理,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信息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信息化健康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12年,建成產業發達、設施先進、資源豐富、服務便捷、管理高效的區域信息中心城市。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2000億元,年均增長26%,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800億元,軟件業700億元,信息傳輸及其他信息服務業500億元?;窘ǔ啥嗑W融合、覆蓋廣泛、安全可靠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傳輸和服務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移動電話普及率90%,家庭寬帶普及率70%。信息技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得到普遍應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服務完善,信息消費市場繁榮,市民信息化素質普遍提高,城市基礎信息資源基本實現整合與共享。
三、重點任務
(一)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打造省會經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1.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以碳化硅材料、12英寸晶元芯片、LED外延片、光伏電池和電子市場等大項目建設為帶動,建設半導體產業基地和整機制造基地、中小企業研發服務基地、自動控制和計算機設備產業基地、線路板和元器件產業基地、機電配套產業基地等六大產業基地。進一步做強計算機/服務器、汽車電子和信息家電等優勢產業,加快基礎配套產業發展,培植集成電路設計、電力電子、RFID(無線射頻識別)等新興行業,拉長產業鏈條,打造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產業集群,再造*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新優勢。
2.突出發展軟件產業。堅持自主研發和軟件外包并舉,創新發展思路,拓寬發展空間,扎實推進“部省共建*軟件城”項目,進一步完善齊魯軟件園軟硬件環境,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抓好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建設,完善軟件服務外包綠色通道,建立國家級“中日IT橋梁工程師示范交流基地”,引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發包企業,建立境外接包網絡,增強服務外包接單能力。加快國家動漫游戲產業基地建設,加快企業集聚和骨干企業培育,支持民族原創、健康向上的動漫游戲產品創作和研發,促進動漫衍生產品的綜合開發,把*市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動漫游戲產業聚集區。強化基礎軟件研發,加快行業應用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產業化步伐,逐步形成門類齊全、特色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軟件”整體品牌,打造“中國軟件名城”,實現*市軟件產業的新跨越。
3.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優化提升信息傳輸服務業,重點發展電信增值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積極開發面向大眾和企業的增值服務業務。突出發展數字內容服務業,鼓勵企業和社會中介機構從事信息資源公益性和商業性開發,支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領域開發數字內容產品,提供網絡化服務。做大做強計算機服務業,積極推動系統集成、工程監理、項目咨詢、安全評測、網絡數據中心、信息系統運維外包等行業發展。
(二)加快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步伐,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
1.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對傳統工業的改造。以汽車、鋼鐵、石化、機械裝備、建材、電力、食品藥品等行業為重點,加快產品研發、生產、營銷、管理四個環節的信息技術改造,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推廣節能降耗信息技術及產品應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鼓勵工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信息產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積極吸納、轉化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提高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2.積極培育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市場。大力推進農村公共服務信息化,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的作用,推進農村信息服務站建設,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完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推動各類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積極發展智能控制、精準農業等先進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快農業市場化、產業化進程。重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建立完善農產品交易信息平臺,建設一批縣域經濟、鄉鎮經濟特色網站,引導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經濟組織、農村經紀人開展互聯網應用。
3.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對服務業的融合提升。加大商貿流通業信息技術改造投入,構建商品市場體系、現代流通體系、市場監控體系、商業信用體系和網絡及信息安全體系,發展以連鎖經營、網上支付、集中配送為代表的現代商業形態。加快推進金融、旅游、交通和物流信息化,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設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善數字認證、在線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撐和配套服務體系,培植網絡經濟新亮點。
(三)深入推進政務信息化建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1.完善政務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政務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構建由安全支撐平臺、應用支撐平臺、數據中心、備份中心組成的網絡支撐環境,形成全市統一、功能完善、安全保密的網絡平臺,為全市各類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系統建設與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2.加強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交換體系,加快宏觀經濟、人口、法人、自然資源、信用等基礎數據庫建設。推進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重點建設機關協同辦公、公共服務、應急聯動等公共應用系統。以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突破口,帶動社會信息資源的整合和綜合利用。
3.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加強政府網站建設,整合各部門政務公開、政策咨詢、業務受理、監察舉報等對公服務系統和公益性信息資源,建成一站式公共服務門戶網站。深化財稅、審計、工商、質監等關鍵業務系統建設,加快推動安全生產監管、行政審批電子監察、食品藥品質量監管、環境污染監控等重點業務系統建設。
(四)扎實推進社會信息化建設,提高社會信息化服務水平。
1.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數字化城管建設,建立市、區、街道三級數字城管信息網絡,擴大數字城管覆蓋范圍和管理內容,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動態化水平。加強地理信息、城市規劃、智能交通、國土房產等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城市智能化管理平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與水平。以市政公用領域“一卡通”應用為突破口,建設“一卡通”信息交換平臺、支付平臺和服務網絡,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整合防汛、防疫、地震等公共安全應急信息系統,加快城市應急處置體系建設。
2.加快社會事業信息化建設。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加快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勞動保障等領域的信息化步伐。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立數字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整合開發教育信息資源,大力發展遠程教育,提高教育事業現代化水平。深化信息技術在醫療衛生管理、服務和知識普及等方面的應用,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共享,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立適應新形勢的勞動保障信息系統,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
3.加快信息化社區建設。按照“廳(便民服務廳)、屏(便民服務屏)、線(便民服務熱線)、站(社區綜合信息網站)”四位一體的建設模式,建立全市統一的社區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繳費、購票、家政、電子商務、呼叫中心等各類便民信息,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構建社區政務信息平臺,整合政府社區服務信息資源,實現社區政務信息服務“一口受理、一網協同”。完善社區信息服務工作機制,形成方便高效、運轉協調的“一站式”社區信息化服務體系,到2012年建成200個信息化示范社區。
(五)切實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為信息化建設提供網絡支撐和安全保障。
1.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做好新城區網絡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快主城區信息管線的綜合改造。加快建設第三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網,加快廣播電視網絡改造,著力建設有線、地面、衛星相結合的數字廣播電視網絡。加強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網絡的覆蓋面。
2.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全面推行風險評估和等級保護,切實增強基礎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健全網絡信任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建設信息安全應急支援隊伍,組織開展攻防演練,增強對突發信息安全事件的處置能力。
3.加強通信行業管理。進一步完善無線電管理基礎設施,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無線頻率資源,提高無線電干擾查處能力,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保證各種無線電業務的正常開展。建設完善應急通信保障網絡,健全城市應急通信保障應急預案與協調機制,提高應急通信保障水平。加強市場監管與行業自律,推動無線基站等基礎設施共享共用,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倡導文明上網、文明辦網,凈化網絡環境,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體制機制。在市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下,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要把信息化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建立健全信息化領導和組織機構,切實履行統籌規劃、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等職責,加強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有效避免重復建設和各自為政。市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分類指導各縣(市)、區和市政府部門、單位信息化建設,加強對重大信息化項目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完善信息化支撐體系,實現市公用信息平臺的統一管理,促進市直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行業協會、中介組織、高??蒲性核推髽I廣泛參與,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新格局。
(二)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制定完善信息化建設投融資政策,強化投融資激勵和約束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項目資金,鼓勵和引導企業投資信息化建設、增加信息技術開發投入,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給予重點扶持。各級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將信息化專項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根據財力狀況逐步增加。市政府設立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將已設立的1000萬元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變更為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從2009年起根據財力增長情況再予以適當增加。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信息產業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基礎性、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信息化人才培養引進和跨部門信息化重點業務系統、示范項目建設等。信息化專項資金由各級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統一管理,避免分散投資、重復建設,切實保證投資效益。
(三)加強技術創新和對外開放。加大對信息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加強技術中心、研究中心、實驗室、產業聯盟和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駐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優勢,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推動“政企產學研金”的緊密結合,著力培養自主創新能力。以重點園區和骨干企業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投資額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外資項目,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鼓勵和支持企業在境外上市,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信息產業國際化水平。
關鍵詞:系統集成數據資源管理軍隊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C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4-090-02
軍事信息系統是軍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運用和管理“數據資源”的系統。軍事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是實現軍隊各要素一體化的基本途徑,也是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數據資源是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解決軍隊內部信息資源整合,促進各信息資源集成應用,其核心是數據資源管理,做好數據資源管理是實現一體化綜合集成的關鍵,對促進軍隊信息化建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軍軍事信息系統集成中的數據資源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探討如下。
1存在的問題
我軍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對于信息化建設的認識還不全面,在軍事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從數據資源管理方面來分析,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缺乏全軍統一的標準
長期以來,我軍各軍兵種、各大單位在建設軍事信息系統時基本是各自建設,不與外部互聯互通,導致目前全軍大多數信息系統都不能互相兼容,嚴重影響了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協調發展。由于軍隊信息系統建設的現狀,各單位數據庫軟件使用也不統一,數據資源管理既沒有建立全軍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機構,也沒有統一規范的標準。
全軍數據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信息系統缺乏統一的開發標準與平臺,信息系統的平臺多樣化,開發出來的系統數據共享性差,數據資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應用系統多樣化,且系統間的關聯性差,數據口徑指標體系多元化;缺少全軍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和規范,缺少全軍統一的數據安全標準;同時僅重視信息系統替代手工操作的功效,而忽視了數據資源的共享和數據資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數據梳理、加工、優化和更新措施不及時,很多數據停留在文字和表格層面上,這些情況導致了數據資源難以實現實時傳輸和實時控制,集成難度大,更難以滿足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
1.2重硬件輕軟件建設
在軍隊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硬件輕軟件、重系統輕數據的趨勢表現得非常明顯,硬件投資大,軟件投資小,導致現有的信息系統缺少有效的數據支持,現有的信息系統工作效率和利用率都不高,數據資源管理成為我軍信息系統建設的薄弱環節,這種狀況制約著我軍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近年來,我軍自行開發的野戰指揮系統、作戰指揮中心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數據中心等項目,硬件檔次越來越高,但是相應的數據資源應用軟件并沒有同步跟上,大量計算機主要用作辦公、局域網上網等,并沒有發揮出更多的作用,已建硬件設施效能得不到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開發沒有依托。目前我軍使用的商用軟件品牌眾多、類型眾多導致數據庫互聯互通受限,僅僅使用數據庫的商用功能,并沒有根據軍事數據、軍事信息等的儲存特點開發更多具有軍事特色的數據庫功能,缺乏數據資源轉換、共享和集成機制,也無法滿足軍事信息系統的安全需求。
2相應的對策
數據資源管理的現狀制約了我軍信息系統整體效能的發揮,已經成為制約我軍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的短板。結合我軍信息化建設規劃和現狀,必須高度來重視數據資源管理的建設,做出相應的對策。
2.1 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加快信息系統整合
今后要加強數據標準建設,盡快統一全軍數據資源存儲標準以及不同系統間的數據轉換交流機制和標準,建立起部門之間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業務聯動的運行機制,從系統標準上、體制機制上規范我軍數據資源管理,解決不同系統間的兼容難題,推動軍隊管理專業化、信息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我軍應該從幾個方面加快信息系統整合。整合網絡基礎:在軍隊信息化網絡建設上遵循一體化、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原則,建設集成、整合的全軍統一的軍事信息系統,統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管理是軍事信息系統集成的基礎;整合數據基礎:統一的基礎信息編碼與標準是保障,開放的共享、共建數據資源建設模式是軍事信息系統集成的核心;整合應用基礎:本著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的原則,對現有軟件進行整合、升級,形成統一的、科學的業務應用系統,這是軍事信息系統集成的關鍵;數據中心整合:在上述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功能強大的數據中心。
2.2改變重硬偏軟的認識,加快信息系統建設
經過多年的發展,軍隊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從最早期的單機應用階段開始,經過基礎網絡化階段,目前已進入應用普及階段,并開始展開應用集成。在此階段要堅持“硬件、軟件兩手抓”,在加強硬件投入的同時逐步深入推進軟件建設,以此來提升軍隊信息化建設、服務及管理水平。
目前軍隊系統的辦公軟件越來越多樣化,被裝油料、財務工資、干部人事、公文處理等軟件之外,協同辦公、移動辦公、內容管理、云計算平臺等系統也開始逐步使用,軍事信息系統的集成勢在必行。要在軍事信息系統集成的過程中真正做好數據資源建設,就要從思想上提高對數據資源管理工作的認識,真正重視數據資源管理工作。要加強跟數據資源管理相關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數據傳輸及通信網絡建設、數據存儲設施建設等;同時還應該建立相應的數據共享管理機制,加強數據安全建設、數據災備中心建設等;更要加強數據共享環境建設,包括數據庫軟件、數據分發工具、數據處理工具、數據挖掘工具等建設。
3小結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軍革正火熱進行中,我軍必須借此機會,大力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軍隊現代化服務,不斷提升綜合軍事能力。數據資源管理工作作為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必須放在首要的位置來建設,以確保我軍數據資源管理的建設能滿足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和打贏現代化戰爭的需求。
[1]馬費成.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曹雷.指揮信息系統[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3]楊瑛.元數據標準在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應用[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1,(02):79-82.
1教育信息化現狀分析
(1)教師欠缺教育信息化的相關理論知識。目前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還停留在會操作電腦,制作PPT課件等最基本、簡單的操作上。而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效果和教育信息化、人本化的進程,因此,教師信息化首先要在廣大教師隊伍中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概念和知識,使他們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并真正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對國家、對學生、對教師職業的積極意義,從而改善其信息化知識結構,提高其信息化理論水平。(2)缺少信息資源庫,教師缺乏利用信息工具的意識。過去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強調利用好兩個工具,即字典和圖書館,今后要增加一個工具“互聯網”。然而,部分教師數十年“粉筆加黑板”、一本教案用多年已成習慣,許多學校的骨干教師年齡偏大,接受新觀點和學習新技術的意識和能力較差,在教師信息化過程中,容易引起對新技術本能的畏懼甚至抵觸。這就需要各校作好教育和疏導工作,盡可能地創造條件,鼓勵和吸引越來越多的教師勇敢參與并積極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工具處理教學、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務。(3)教師信息工具的應用能力有待提高?;ヂ摼W的信息傳播、知識更新速度之快是其他工具所不能比擬的。要想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未來的教師應該既是單機的熟練用戶,也要成為網絡客戶機以及網絡服務器的熟練用戶,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學習相應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鍛煉和培養自己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貯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懂得如何利用互聯網和局域網開發個性化的網絡課程,要學會信息化教學設計,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改革,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4)傳統的教師教育模式有待改變。教師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實到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信息化管理能力。這些能力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基本能力,是影響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核心因素。實現教學管理過程的信息化與自動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5)缺乏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評測機制。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制約著人才的培養質量。但是,而目前學校中缺少對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評測的機制,以至于不能將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進行量化。
2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
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那么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構建信息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師教育信息化是教師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教師教育信息化必須對傳統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即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三者進行改革,構建具有應用屬性的信息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師教育信息化應該立足于信息時代基礎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其內容和結構上應體現應用型的基本屬性。新的信息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應該在傳統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整合,進一步加入信息技術課程、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信息技術課程可以從技術層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師的信息獲取、加工、再創造的能力?,F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等課程可以從應用層面上培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理論,借助現代教育手段,改善教學環境,轉變教學法,提高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2)加快信息化資源建設步伐。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既包括硬件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信息資源等軟件建設。學校應該自主開發了網絡辦公平臺、網絡學習平臺,建立了校本資源庫、開展網絡教學和校本網絡教研等資源建設,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3)建立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測評機制。在教師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機制來進行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把培養和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師信息化水平測評標準,依此標準來衡量教師的信息化程度,嚴把測評關,測評合格的頒發證書,教師持證上崗。這樣既能保證絕大多數教師積極接受信息化教育,又能規范信息化建設,使教師信息化教育有標準可依。
3結語
總之,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的教育信息能力不斷發展,無論是高校教師還是中小學教師,提高進行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教育形勢及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應共同努力,通過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建立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促進教師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紀望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75-78
[2]李曉霞,王屹楠.區域教師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的幾點思考[J].教育學院改革與發展研究,2011,(2):13-15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制約因素
在我國農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產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規?;卣饕苍絹碓矫黠@,尤其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促進農業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農產品的供應,帶領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并拓展了農業增長方式。但是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制約因素,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帶來了阻礙。對此,需要提起高度重視,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農業經濟發展更加產業化和現代化。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各個領域也獲得了長足發展,讓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良好形勢。,經濟各方面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也由傳統粗放經營逐步轉變為集約經營,農業經濟的效益與單位產出也獲得了很大提升,這里面最關鍵的就是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F階段信息技術在農業發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農業管理、農產品交換以及流通領域等都加快了信息技術的發展,有效減少了農產品信息化的成本,為農產品生產與流通提供了一定指導。如此一來,農業生產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經營決策效益不斷提升,為我國農業的平穩、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使農業經濟管理滿足市場變化需求
處于信息時代下,信息變化速度很快,也越來越復雜,促進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農業轉變。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市場經濟日益完善,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并結合市場規律對資源進行配置,讓資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升。不過這樣一來,農業經濟發展也遇到了缺信息、缺技術和缺服務的問題。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讓農民盡快掌握農場品市場需求情況,有效共享信息資源,加快農產品生產與流通。農民種植農產品時可以獲得穩定收入,確保農業經營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三)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我國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中,需要充分應用科學技術,人才在其中又起著決定性作用,需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以往,低廉資本與勞動力是農產品的重要競爭力,不過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力、資金等成本日益增高,傳統農產品生產具備的競爭力正逐步弱化。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村勞動力素質還不高,有較大提升空間,要重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創造良好人力基礎。同時,還要加快建設農村網絡,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培養更多、更好的農業科技人才。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制約因素
(一)缺乏足夠的資金
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財政投入不夠,不能讓農業發展體系全部得到覆蓋,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帶來了不利影響。而農業資本積累速度又不快,更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困境就,導致很多有創新性的信息化項目難以正常開展。
(二)信息化設施不全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重點是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由于財政投入較少,農村集體經濟還非常薄弱,很多信息設施設備配置不全。加之信息與網絡成本較高,農民自身無法承受,網點覆蓋范圍有限,農民不能享受到便利、豐富的資源[1]。同時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不重視開發軟件與信息化資源,造成信息資源內容較少、形式單一,缺乏時效性,嚴重打擊了農民獲取信息的積極性,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傳遞。
(三)農民信息化意識薄弱
由于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農村經濟也不發達,因此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信息利用意識也不強。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科學素質偏低,學習和理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知識的能力不強,這樣就無法充分利用信息。農民接受信息及時的程度,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有著關鍵性影響,但是農民信息化意識不強,造成農產品銷路得不到拓展,為信息化發展帶來了限制。
(四)缺乏暢通的信息傳播途徑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經濟形式也發展得更加多元化,農民在農業信息化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缺乏暢通的信息傳播途徑,農民信息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所以信息傳輸效果也不能得到提升。通常來說,農民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報道、科技雜志等途徑獲得信息,不過獲得的信息已經滯后,不能第一時間了解國家相關政策與市場動態等。由于信息獲取不及時、不全面,無法促進農村市場的開發,為集體經濟的壯大造成阻礙,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很難快速推進。
三、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一)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資金要求很大,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主要由政府出資,社會融資與農民自投占很小的比例[2]。政府需要在信息化建設上增加資金投入,將其納入到投資規劃與布局之中,設置專項資金,并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進行投資。同時要設置農業信息化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為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應鼓勵并引導電信運營商投資,采取共建與合作等措施,和運營商加大合作力度,將其吸引進來投資,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此外,要鼓勵其他市場主體進行投資,鼓勵互聯網企業、龍頭企業等進行投資,并加大扶持力度,從而建設一批信息服務站點,這樣既可以開展商務運營,還能為農民提供有償信息服務。
(二)加快信息創新,提升實效性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需要將時效性體現出來,方可吸引更多的農民,激發其運用信息化技術的熱情。政府不僅要加快信息化硬件建設,還要對農村經濟信息進行創新,實現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并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采集系統、電子化交易平臺、智能化產品質量監控系統等,利用終端設備,可以對信息進行、匯集、展示和查詢[3]。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網上對農產品進行批發與零售,確保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將靈活、便捷的信息服務提供給農民。并進一步完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更多的農村信息服務站點,并發揮出其服務功能。
(三)注重信息網絡建設
要抓好信息網絡建設工作,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縣鄉為單位開展網絡建設,在全球衛星技術與地理定位技術的支撐下,可以獲得信息,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信息進行傳播,讓信息的分析、采集和處理可以順利進行。因為傳統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很強,網絡媒體的覆蓋范圍也很廣,所以需要重視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合作與互動,讓農村信息傳播渠道更加暢通,將相關信息傳遞給農民,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
(四)重視提升農民信息素養
要想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需要提升農民的信息素養,讓農民可以真正意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一是各地要安排技術骨干為農民授課,也可以組織農民進行參觀學習,對農業信息化建設成功例子進行宣傳。二是政府要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將農民參與、學習熱情激發出來,以競賽的形式,增強人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三是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抓好培訓工作,為農民提供學習信息化技術的機會,切實增強農民的信息素養,宣傳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發揮的作用。這樣農民才能理解信息化的內容,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
(五)抓好人才培養與數據庫建設工作
要培養更多信息化人才,確保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對于專業人才不足的情況,需要重視培養信息專業人才,提升對人才的待遇,避免流失專業性人才[4]。信息資源在農業信息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將信息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對數據庫質量進行更新與擴展,使農業數據庫涵蓋農業相關領域信息資源,讓廣大農民對信息的需求得到滿足。要實時對數據進行更新,提升其時效性與快捷性,政府應抓好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工作,在農業科研中增加資金投入,將各科研單位、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為農業數據庫建設創造條件。
四、結語
總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很大,通過加快信息化建設,能夠確保農業經濟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政府部門要切實提高重視程度,合理采取有效的對策,讓農業經濟發展更加現代化和產業化,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楊柳.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6(7):54-55.
[2]吳培.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與解決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5(7):137-138.
[3]劉潤平.清水河縣農業經濟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06-307.
關鍵詞:人口信息化;計劃生育
中圖分類號:C9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2
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是一場涉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領域所有信息的科學技術革命,是新時期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上水平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設是在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文化上的根本性變化,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和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這場信息科學技術革命的核心內容。實踐證明,信息化建設能夠把大量的基礎信息有效匯集起來,既可以對基層的管理服務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指導,又可以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信息依據。通過信息化促進計劃生育管理變革,是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提高對育齡群眾的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人口信息化概念
我國的人口信息化從1985年開始設想,提出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它被用來表述一種新興的人口管理體系。所謂人口信息化,是在人口領域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人口信息資源,加速實現人口管理現代化的過程。
二、Q市人口信息化建設現狀
近年來,Q市把加快信息化建設作為推動計劃生育工作科學發展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支撐手段,以省信息化建設思路為統領,以新WIS應用為核心,以人口基礎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為重點,堅持科學規劃、統籌發展、深化應用、注重服務,不斷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夯實應用基礎,構筑信息化高速公路
形成全覆蓋的信息化網絡體系。實施計生網絡“村村通”工程,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將人口信息化建設列入專項經費預算,全市80%以上的村居實現專機專網,市、區、鎮、村四級網絡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信息化高速網絡。
(二)深化業務應用,打造一流信息化平臺
堅持“整合資源、深化應用、打造亮點、彰顯特色”的工作思路,構建人口綜合業務應用和宏觀決策支持平臺。
1.建立人口基礎信息共享平臺。完善部門人口信息共享長效機制,在進一步完善民政、公安、教育、勞動等部門信息定期共享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生兒接生信息、出生醫學證明信息、計劃免疫等信息的資源共享。
2.初步建成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建立全部實有人口的動態管理體系,整合新WIS、民政、公安等部門人口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全覆蓋、真實、完整、準確、的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實時掌握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戰略研究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3.開發建設3G智能移動平臺。利用3G移動網絡和無線傳輸技術將WIS系統和移動辦公系統整合到3G手持終端上,為城市社區和農村偏遠地區配備了移動辦公平臺,通過3G智能移動平臺進行信息采集、考核調查和文件傳輸等,將其滲透到整個管理服務體系,提供全面、公開、實時的在線服務,智能化移動辦公的方式,實現了計劃生育工作手段方法的創新,增強了社會管理能力。
4.全面啟用人口電子地理信息系統(GIS)。利用政府電子政務平臺,將計劃生育信息與電子地理信息相結合,研制出“全貌顯示、戶況定位、分類明晰、動靜結合”的電子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人口信息的準確定位,樓院戶況信息的直觀顯示,開辟了利用GIS信息引導開展人口服務管理的新途徑。各級用戶可以通過GIS系統直觀地掌握轄區內樓座分布、人員分布、市場、駐街單位以及藥具發放點分布等情況,為開展各項服務管理提供了內容全面、形象直觀的信息引導工具。
三、信息化給計劃生育帶來的影響
信息化將給計劃生育工作帶來巨大的革,解決制約計劃生育發展的瓶頸。
(一)信息化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用信息化手段替代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計帳卡管理,自動生成計劃生育報表、以及統計分析數據和人口形勢資料,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少了因手工操作帶來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運用信息化實現多方可視電話和電視電話會議,節約辦公經費。加快信息化進程,能全面提升計劃生育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提升計劃生育綜合服務、綜合治理、綜合決策能力,更好地為育齡群眾服務。
(二)信息化為計劃生育打開了新的宣傳窗口
信息化為計劃生育工作開啟了一扇新的宣傳窗口,互聯網上的計劃生育網站,不僅增加了新的宣傳途徑,還擴大社會宣傳效果。同時,還可以在計劃生育網站上開設一些隱私性較強的在線服務,如性保健、優生優育、生殖健康避孕藥具、性保健品的網上銷售等電子商務,既保護了群眾隱私,還增加了經濟效益。
(三)信息化推進城市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
隨著人口快速流動和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城市社區和流動人口成為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計劃生育工作“轉方式、調結構”的根本問題在城市,穩定低生育水平、依法行政和利益導向等工作落實的難點在流動人口,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焦點在市內四區和城鄉結合部。抓住“社區管理、流動人口管理、社會管理”三個重點,做好城市社區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是構建“和諧人口、誠信計生”,實現全市計劃生育整體工作上水平的關鍵所在。電子政務的實踐告訴我們,信息化是手段,是支撐,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流動人口的全部問題,而改變傳統“管”的思想,從流動人口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頂層設計,以服務為主導,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是當前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動人口數量逐漸增多,解決流動人口管理難的問題,要加快人口管理政策的統籌和調整,去除在戶籍制度上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制度,通過加大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信息化建設,來提高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水平。
(四)信息化提高宏觀決策水平
解決人口問題不僅涉及經濟,還與社會、文化和政治息息相關。所以,計劃生育決策至關重要。進人“十五”時期后,長期處于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問題開始逐漸顯現,人口素質低問題、勞動人口就業問題、獨生子女問題、老年人口社會保障問題、流動人口管理問題多重挑戰。同時,在體制轉型過程中,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將趨于隱蔽化、多元化、復雜化。在這種形勢下,要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政府決策必須建立在計劃生育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宏觀大局,使政府決策更加準確、更加規范科學。
(五)信息化是實現計劃生育工作兩個轉變的要求
實現計劃生育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轉變,改變傳統的計劃生育工作形象,必須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提高管理水平、辦公效率。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增強了信息的時效性,為計生宣傳工作爭取了主動性。同時,政府的政務公開和便民服務,指明了政府部門能夠提供的服務、獲得服務的渠道。這些都會提高政府辦事的透明度,促進勤政和廉政建設。另一方面,政府能及時了解服務需求狀況,并利用信息資源指導工作,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結語
當前我們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正根據形勢變化、政策調整,不斷的前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繼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為更好地開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添助力。
參考文獻:
[1]汪玉凱.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十大預測[J].電子政務,2006(1/2):91-94.
[2]王進孝.關于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電子政務,2011(4).
一、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關系分析
物流管理推動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主要是在基于信息技術構建的信息化交易平臺上,根據相關規則,進行的一系列商務活動。電子商務包括眾多的環節,而物流管理是其中尤為重要的環節,若是物流管理出現問題,產品無法到達消費者手中,或是延期到達,都會引發嚴重的問題,不僅影響消費者滿意度,造成電子商務平臺經濟上的損失,同時也使其整體電子商務系統遭到破壞。
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物流管理的進步。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物流行業帶來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人力支持,為其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物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內部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使內部管理工作更為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進一步促進了物流管理的進步。
二、電子商務發展對物流管理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電子商務發展加快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主要是依靠信息化技術而生存發展,在交易過程中,基于消費者對物流信息的需求,物流管理工作必須盡快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的共享,在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加快了自身的信息化發展。第二個方面,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升了物流管理效率。在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壯大的過程中,消費者逐漸增多,商品交易頻次增加,對物流服務時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企業在這一情況下,必須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以縮短服務時間。第三個方面,電子商務的發展明確了物流管理發展方向。電子商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消費者,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消費者也對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使物流管理工作更為注重自身的服務質量,并將客戶服務和市場營銷作為物流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
三、電子商務下物流管理發展對策
1.爭取政策支持
從以往經驗來看,政府對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F階段,我國物流企業物流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例如部門重復建設、配合不協調等,而這些問題基本都能夠運用政策進行解決。因此,物流管理工作應積極向國家和地區爭取政策支持,盡可能的消除各地區之間物流存在的溝通障礙,實現物流一體化建設,以促進物流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國家也應加強對物流行業相關法律法律的建設,使其運作、發展有法可依,規范物流管理行為,充分發揮其在電子商務中的重要作用。
2.加快信息化建設
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是依靠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也應加快信息化建設,以保證與電子商務發展始終保持相同步伐。同時,現今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對物流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物流管理必須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實現自身管理效率、服務效率的提升,以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實現物流配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平臺商家和消費者進行溝通,并運用信息技術遠程控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任務,及時向消費者傳遞物流信息。另一方面是實現物流組織的信息化,也就是在物流企業內部,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運用相應的管理軟件,以減少物流管理中的計算、決策失誤。
3.加強人才培養
人才是支撐物流管理生存發展的基礎力量,為實現電子商務下物流管理的快速進步,還需加強對人才的培養。物流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應積極吸取專業素養較高、物流專業畢業的人才。對于物流企業現有從業人員,應為其安排定期培訓,不斷通過學習補充其專業知識。同時,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學科較為廣泛,因而,在培訓過程中,物流企業也應對從業人員其他學科知識進行適當補充,以實現整體物流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4.完善物流管理基礎設施
物流基礎設施也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關鍵因素,物流企業應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地投入,運用先進的設備提升物流運輸效率、服務質量。同時,積極引入前沿物流管理技術,及時更新物流管理設備,加強物流技術創新。目前,智能化是各領域管理工作發展的重要趨勢,在物流管理中,也應采用智能化技術,運用人工智能軟件為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以提升電子商務下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
5.發展第三方物流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可以建設以第三方物流為中心的物流服務體系。在物流管理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倉儲、包裝等功能,實現對物流配送工作的進一步完善。這種物流服務體系對于降低電子商務物流成本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電子商務下物流管理要求較高,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和高效率的物流遞送服務,因此,還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適合的物流配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