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方法和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語文課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是順理成章的和義不容辭的,而且是得天獨厚的。其之所以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主要在于:1.語文課堂的教學除了能力的培養外,還在于德育的滲透性,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審美體驗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2.作文教學的思想針對性,可以讓學生在作文中,理解做人的道理,使他們幼稚的思想逐步成熟;3.語文學科的空間非常廣泛,我們應該開辟這個空間,提供自我教育的場所。故而,要探討語文課德育的途徑和方法,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下面我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抓住課堂教學,設計切實有效的德育教學目標,用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陶冶學生的心靈。
任何一個健康的學校教育都應是德育、智育、美育并行不悖的教育,而語文教學更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鮮明的形象性,使德育同智育、美育高度地融為一體,智育通過對知識的傳授達到“真”,德育通過“理”的闡述達到“善”,而美育通過“情”的感染達到“美”。具體地說,就是學生先從書面語言感知認識,也就是說通過對課文的揣摩、感悟獲得對作品所描繪的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再由對其中意義的闡釋理解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獲得善惡是非的道德評價,最后升華為棄惡揚善的道德情感,從而達到道德感化的極致,同時也是文字審美過程的極致,這就構成了學生學習語文教材特別是文學作品的全過程。不難看出,在這一過程中,對語言材料深層次的闡釋理解是關鍵的中間環節。如果在教學中只傳授給學生字、詞、句、段,只是適應高考應試所需的知識點,不進行課文內容的分析、情理的感染,學生很難理解語文教材中關于德育教育的內涵,得不到美感和深化教育的目的,也因此會對課文內容失去信心,進而導致對語文課的厭倦。所以,若語文教學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而忽視語文的人文價值,勢必就會削弱語文教學的德育、美育功能,使語文教學步入誤區,與現行的語文教學大綱相背離。
高中語文課本近年來改動較大,進行了大面積改革:刪去以往陳舊、乏味的老課文,擴大了許多具有生命力的新課文,范圍非常廣,有馬列主義經典作品、美文、小品文、散文、戲劇、小說,內容均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愛國主義、剛正廉潔的高尚情操或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其思想意義是較為明顯的,因而在教學中注意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對于文化遺產中一些既含進步性又打上封建烙印的典籍,如儒家的民本、博愛、成仁等思想,在大德育教育中,既要讓學生了解它們的進步性,又要讓他們掌握其局限性,吸收精華,剔除糟粕。我們應讓學生看到《莊暴見孟子》中的“與民同樂”的王道主張,讓學生了解古代思想家“愛民”、“民為本”的治國主張與我們現在所主張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區別。同時也有古代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的完美性作品,可讓學生體驗課文中的精髓。
教師不僅要正確評價文學作品思想內容的優劣高下,還要經常運用比較的方法。比較就是鑒別,比較就是評價,可讓學生學習眾多的優秀文化名人,像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陸游、辛棄疾、文天祥等,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安得大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宗旨要領,這些都能起到活躍學生思想,提高認識能力,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
二、抓住作文教學,輸灌德育教育素材,抵制各種各種不良思想的侵擾。
學生升入高中以后,由于閱讀面的擴大,各種社會思潮像流水一樣向單純而缺乏準備的他們襲來,讓經受不住考驗的學生摸不著頭腦,進而誤入歧途,理想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學習懈怠。而作文正是學生思想的窗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從作文中捕捉學生思想信息,引導學生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抵制各種不良的思想傾向。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作文“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需要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不能人為地把德育(即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與之割裂,片面地追求學生較高的寫作技巧,而應樹立大語文觀、大德育教育,以人的發展為培養的目的,注重對學生進行高尚情操的培養,使之成為有作為的人。
三、開辟第二課堂,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及高尚情操教育。
語文第二課堂不僅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廣闊天地,而且是學生運用語言工具,實現自我教育的廣闊天地,而學生由接受教育進而“自我教育”,無疑是教育過程的一大飛躍,其效果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語文第二課堂的形式主要有:
1.日記、周記。日記、周記不但是積累材料、訓練語言、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形式,而且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所以我在教學中利用語文課這個優勢,啟發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日記、周記將社會上發生的好的、壞的現象進行客觀評價,讓學生樹立判斷正誤的良好習慣,進而促進德育教育的深化,歌頌什么、樹立什么,不言而喻。
關鍵詞 全科醫學 見習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把“堅持德育為先”放在教育改革發展戰略“三個堅持”之首,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提高醫學院校學生的全面素質,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培養出對社會有用、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為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服務。
預防醫學見習是高等醫學??茖W校(以下簡稱“醫高?!保┤漆t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將預防醫學觀念和技能融入醫學生的知識、信念、行為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醫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為下一階段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見習階段注重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對養成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良好品德具有意義深遠。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上?!搬t高專”的教學基地,開展了全科醫學生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作者就免疫規劃教研室對見習生的帶教經歷,對“醫高專”見習生的德育教育討論如下。
1 加強全科醫學見習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衛生事業公益性質的必然要求
我國教育事業的目標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1],這對包括全科醫學生在內的人才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安耪撸轮Y也;德者,才之帥也?!彼枷胝嗡刭|和道德素質是首要的人才素質,有了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醫藥高等學府,必須把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放在首位。醫學職業的特殊性同樣要求醫護人員更懂得尊重生命、愛護生命,要有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和職業道德。凡行醫者首先應懂得醫德無價的道理,醫道乃人道與仁道,需始終堅持以濟世救人為本,其仁愛之心與無私精神遠遠在物質金錢之上。行醫者須抱定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高尚宗旨,不懷私欲,不分貴賤,竭誠為人療疾祛病,使瀕危者起死回生[2]。
1.2 現代醫學模式強調醫德的作用
1977年美國精神病學家恩格爾明確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它超越了生物醫學模式對健康與疾病的簡單化認識,在醫治疾病與促進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現代醫學模式強調醫學界對整個社會承擔的責任,更加注重醫德情感,更加注重技術與人道主義的協調作用,并對醫務人員的醫德認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見習期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橋梁和重要環節,是職業道德的初步形成期,應增強醫學見習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樹立人文精神,加強人文關懷,培養對患者的愛心、耐心、細心以及責任心。
1.3 新醫療環境迫切要求加強醫德教育
近年來,醫患關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F今醫患之間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患者及家屬對醫生存在不信任情緒,部分醫務人員存在將一些患者及家屬視為潛在投訴者的心理客觀存在,這種不信任甚至對立的醫患關系是不正常的。為改善醫患關系,促進醫患溝通,進一步強調醫德教育更顯必要。
2 加強全科醫學見習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帶教導師制
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帶教教師的一切行為都具有示范性。鐘南山院士曾經說過:“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教師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加以模仿,教師的形象、言行舉止和崇高使命感對學生的影響也許是一輩子的。在見習生的帶教中,我們采用導師制,要求帶教老師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優師帶教制度、帶教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從中不但學會知識、技能和方法,而且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優良的為人風范,將老師作為學習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養規范化
全科醫學見習生帶教期間,我們將德育貫穿于實踐和訓練的始終。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明確規定知識、技能、社會心理三個層面的教學要求,其中包括了醫德醫風的內容,針對具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哪些是該做,哪些是不該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醫德評估的內容,將見習生的服務態度,工作態度、治學態度列為考核內容、并在分值中占據一定比例,以提高見習生的道德素養。
2.3 多樣化教學方法
德育教育是對人的思想靈魂的凈化和提升,需要學生從心靈深處產生情感共鳴。全科醫學見習生帶教中應注重雙向互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講授制轉向小組討論制。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見習單位真實的榜樣教育,理論聯系實際,并適當組織一些現場參觀和實際調查,使醫學生在理論知識不斷內化的基礎上,人生觀、價值觀、態度、品質和行為發生根本的轉變。
2.4 開展自我教學
全科醫學是培養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才,其服務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并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4]。醫高專見習帶教可通過見習生換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從自身實用角度,真實體會、理解和感受如何為服務對象提供綜合性、持續性、協調。并通過合作扮演培養醫高專見習生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進行體驗式教學
帶領學生下農村社區基層,參加農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驗基層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感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通過定期的家庭訪問,病人關懷,健康教育等,構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3 結語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培養、逐漸形成的過程。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必須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醫德作為醫學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醫學生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務于人的思想觀念[5]。見習階段是醫學生醫德觀念形成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良好的醫德醫風容易在這個階段的醫學生中建立,為接下來的臨床實習及以后工作中醫德醫風的成型和鞏固做好充分的鋪墊和準備。將德育教育貫穿到見習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而且是適應改革開放需要、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德廣. 高等教育學概論[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艷. 中國古代醫德教育對現代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啟示[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謝光榮. 健康概念及醫學模式發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醫學與社會, 2008, 21(10): 4-5.
[4] 程瑞峰. 全科醫學概論[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12.
關鍵詞 公路養護 教學過程 德育滲透
近幾十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重建設、輕養護”仍是現階段公路管理中的一個弊端,這種弊端嚴重的影響了公路的長遠發展,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德育教育是現階段中職學校的一個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是中職學校學生的特殊性,讓德育不久久是一門基礎課,而是專業課中的一種滲透,讓學生立足就業的基礎之上,對德育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從而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1德育滲透的機制和現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也就是說老師的職責是為學生傳播知識、教書育人,從很早以前中國就以學堂作為先生教授學生知識的場所,發展至今演變為學校,在課堂中達道教書育人的目的。德育滲透的機制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將德育的各要素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吸收,這種機制要求老師做引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學生充分領悟。在現階段德育教育的開展在基礎課中比較廣泛,比如語文,近年來由于中職學生素質的變化,德育課應該在各行各業中滲透,以此來提高全民素質。
2公路養護技術專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2.1現階段國內養護工作現狀
公路在后期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病害,小到裂縫大到塌方,這些病害的原因總體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自然災害的影響,二是行車碾壓的作用,三是養護不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有車一組的增加,交通運輸量增大,對公路網的需求量變大,伴隨而來的還有交通事故的頻繁發生。我國早期公路已經進入到大中修階段,對施工人員技術和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該專業進行德育滲透很有必要。
2.2中職學生的特殊性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張,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上完高中,將來能夠考取一個好大學,很多中職學校都面臨招生問題。因此,中職學校的學生都參差不齊,涌進大批的“淘汰生”。學生存在很多不好的壞習慣,比如說:打架、斗毆、吸煙、喝酒、不尊重老師等等。就業以后,也會因為素質低,沒責任心而被辭退。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迫在眉睫。
3公路養護專業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3.1采用案例教學,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國內外典型案例,案例主要說明在養護工作中,從項目經理、總工乃至施工員,由于自身道德意識薄弱,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收取回扣、不按規定知道施工所引發后續一系列不好的后果,小到公路使用壽命降低,大到出現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利用自身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價值觀念的結合來感染學生,通過同學們分享體會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德育在整個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確不管是企業和個人德育是立身之本。
3.2采用情景教學法和情感感染引導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圖片和視頻,讓施工工藝更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事實為學生答疑解惑,在講解每一部分知識時,把德育滲透到專業知識中,這樣的話不僅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而且還能夠強化思想上的認識,例如,裂縫的維修與養護中,雖然裂縫是小病害,但是不經過及時的養護維修,有可能發展成坑槽、松散、塌方等病害,作為工作人員如果抱有一絲僥幸的心理,沒有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勢必會產生不良的后果。
3.3任務驅動和項目討論法教學
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組,老師向學生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進行任務分解,小組下達任務,任務完成之后,進行測評、互評、自評,把德育精神滲透到任務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達道知識和情感的共鳴。例如講解裂縫養護維修中,可以進行知識講解,根據裂縫的寬度分為三種,每個小組處理一種裂縫,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對裂縫進行維修和養護,包括材料的選購,施工工藝的選擇,秉著質量為先的原則進行維修。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責任心,增加自信心。
1.1研究生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高校德育工作的內容非常瑣碎,主要是將服務,教育、管理一體化,非常需要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團隊。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主要是高校的輔導員,但是,專職輔導員數量明顯不足,使得高校德育工作受到影響。再者,研究生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不僅有學業上的壓力,還有情感、生活、就業等方面壓力,這更加大了研究生德育工作在高校開展的難度。
1.2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急切需求
首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很久以來,高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一直放在本科生上,很多人認為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強,不需要在德育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從而導致我國部分院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重視不夠。其次是德育的個性化以及生活化需求越來越明顯。對于我國國情來說,研究生屬于一個非常特殊的知識群體,在尋找解決他們思想意識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方面都存在著理論空白和必要的實踐。因此,必須得對研究生進行分類引導,尊重他們的個性,因材施教。還有就是如何在德育工作上做出創新性的工作以及培養方式的改革需求相當迫切。
2在校研究生兼任學生輔導員的好處
2.1補充輔導員的工作隊伍
合理配置專職輔導員可以分擔導師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精力,導師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研究生理論學習,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開展研究工作,同時可以將先進的理論實踐于研究生的工作當中。導師的合理分配以及分工,更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從而可以促進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以及專家化的發展。
2.2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容易被了解
高校兼職輔導員都是在讀研究生的優秀學生,具有很強的學習以及組織管理能力,而且對工作的投入也非常的積極。兼職輔導員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跟學生的年齡差距較小,這就使它們能更加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實際需要,使得他們能很好的與學生產生心理共鳴,溝通起來更加順暢,能最及時的了解到學生們的思想和心理動態。在實際工作中,兼職輔導員身兼兩種身份,即管理人員和學生,這就有利于他們既能從學校管理的大原則出發,也能站在學生的視角上去審視某一項規章制度的漏洞與不足,從而查漏補缺。如此,高校管理提倡的“以人為本”的觀念也可以更好地落實。
2.3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讀研究生兼任學生輔導員就已經具備了開展德育工作的首要條件,那就是了解和信任。想要很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先得到學生的信任,以及了解學生。在讀研究生在這之前都已經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他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學生們的困惑。在讀研究生兼任學生輔導員也能夠清楚地知道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3我國的德育工作的現狀
現在,我國對于研究生德育的研究是比較深入的,但是對于我國高校研究生德育實施的方法以及途徑的研究是比較膚淺的。只能在報刊雜志上看到一些簡單的論述,并看不到德育方面的專著。不過,在有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一些關于德育方面的觀點,例如:《探索新時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對研究生德育實施途徑和方法的探索與思考》《和諧社會視域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徑選擇》這幾本書中提到過關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途徑和內容,它們這些書中提到了一些科研集體建設這一研究生德育的新途徑,我們可以借鑒其在研究生道德培養方面的經驗。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校研究生“三助”德育工作的研究是有很多的方面的,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但是,高校在讀研究生德育工作上的方法是極少的,應該進一步的探索。
4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研究以及研究生德育的特殊性
4.1德育工作的研究
首先,對德育工作的定義、對象以及它的特點做出全面的了解,為了更好的對我國的在校研究生“三助”德育工作的開展做出準備。其次,簡述目前我國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并進一步的解決和找到更好的途徑。最后,探究我國在校研究生“三助”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并為現如今的在校研究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從而促使在校研究生實施方法的多樣化。
4.2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從廣義和狹義上來說的,廣義上的道德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政治、心理上的教育組成。廣義上的道德教育就是對個體或群體進行一定意識形態教育的活動;狹義上的道德教育就是某種價值觀的塑造。
4.3在校研究生的德育教育
我國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對于道德教育是非常有計劃的,并且幫助研究生培養出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就是研究生德育。培養人是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依據研究生的品德形成的。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課堂教育的活動將社會思想轉化為研究生的個人的素質。
5研究生德育的途徑
關于研究生的德育途徑基本上是可以將“方法”與“途徑”聯系在一起的。研究生德育的途徑主要指的是實施德育的方法以及落實德育內容的各種渠道的總的稱呼。
5.1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
無論是文科研究生還是理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必修的一門課程。通過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以及研究,研究生在系統的學習上解決了思想方面的難題,并且還樹立了信心。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是高校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的途徑。
5.2研究生導師教育的重要性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這是一直以來長久不變的真理。教書和育人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許多的書中都有提到,教師不僅僅要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而且也要將思想品德教育與知識結合起來。像這種導師教書育人的文章在其他的地方一般是看不見的,只有在一些報紙雜志上可能能夠看到,大多數高等院校對學生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大多數的導師也都獲得了教書育人的經驗。
5.3研究生進行集體的科學研究
關健詞:中國;美國;德育模式
1美國學校德育模式的特點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模式的審視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國家普遍經歷了無疑是幾千年來教育發展史上1次最重要的教育變革。那場被稱為“新教育”、“進步教育”的教育變革,推動、促進了美國學校德育的根本變革、在德育模式的選擇上,由于不斷進行發展、完善,使美國學校德育在實踐中呈現混合德育模式的特征。
美國是1個年輕的、經濟發達,號稱“自由樂土”和“民族熔爐”的多民族國家。[1](217)美國的現代學校德育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以前的美國學校德育從內容、方法、途徑到管理措施仍然是德目主義模式占主導地位。至20世紀前50年,學校傳統德育模式的功能明顯下降,杜威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和實用主義哲學對學校德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傳統的“教師中心論”的德目主義受到了極大沖擊,全面主義德育模式倍受青睞。第2次世界大戰以后至70年代,學校更加放松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控制和管理,學校德育處于1種放任自流的狀態,這就成為導致60-70年代以來的學校德育危機的1個重要原因。之后,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呼吁加強學校道德教育。通過采取1系列的改革措施,美國學校德育實施體系就具有了既包含德目主義模式的特征,又包含有全面主義的特征,即在德育實踐中呈現混合德育模式的特點。
所謂混合德育模式,是指學校德育既開設相對獨立的德育課程,向學生傳授既定的德目系列,又充分利用各學科和全部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2](145)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1.德育體制結構的多元性。美國作為實行混合德育模式的主要代表國家,在德育體制方面,因州而易,全國沒有統1的德育內容和管理措施,有些州制定大綱,按大綱進行道德教育,有些州編制系統的德育教材,并有嚴格的考核標準;有些州既沒有大綱也沒有教材,不采取任何道德教育措施。但是美國最高法院利用司法體系直接裁決有關教育的事務,司法裁決的目的主要是要確立1種全國性的政策作為各州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據,以及各個學校實施德育的依據。
相比之下,我國的德育模式表現出綜合性的特點。在德育實施體系方面,有全國統1的德育教學大綱,學校開設獨立而又系統的德育課程,將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編制德育教材,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德育知識和組織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注重養成教育。所以,我國的德育模式為綜合性德育模式。
第2.德育目標和內容具有多樣性和統1性。德育目標和內容的多樣性與1致性的結合,是混合德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其復雜的德育目標結構中追求兩個基本目標的結合:1個是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公民品質,另1個是培養學生以個人主義為核心是價值觀;而在德育內容方面,范圍也是廣泛而復雜的,包括倫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政治教育、國家憲法、社區服務教育以及協調人際關系教育、自由、平等、人權、人的尊嚴等人文主義教育等。在所有這些復雜的內容結構中,都是圍繞著兩個基本內容即公民教育和價值觀教育而進行的,體現出1致性。所以說,在美國盡管賦予人們信仰和價值選擇的自由,但從以上的現實狀況中說明了美國不僅有比較明確的德育目標,而且這些目標所反映的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是非常明確和強烈的。
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學校德育有統1的德育目標,就是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國家教委于1988年和1992年,先后制定和頒發了《中小學德育大綱》和《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分別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德育目標和任務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提出了統1的德育要求規定了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及法律教育等要素為基本內容,構成了我國德育內容結構體系。我國德育是以為指導,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內容非常豐富,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方向性。但是,由于我國綜合德育模式是適應和項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而建立的,因而,德育教育的目標取向帶有濃厚的政治功利性。學校德育呈現出“重大德”(政治立場、政治方向、世界觀),“輕小德”(道德品質、人生修養)。過分強調德育目標的同1性、整體性和先進性,忽視德育目標的層次性、多樣性和廣泛性,這就使得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走上形而上學的軌道。
第3.德育實施途徑和方法的綜合性。混合德育模式在德育目標途徑和方法方面吸收了德目主義和全面主義的積極因素,采用直接性德育途徑和間接性德育途徑、潛隱性德育模式相結合。其中,課堂正面教育是混合德育模式的主要途徑。在德育實施的方法維度上,1方面給學生充分的選擇自由,給學生充分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1方面又有教師的正面指導。同時,混合德育模式把注重傳授道德知識與培養道德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他們更多地注重通過對學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務、活動、交往和環境影響等途徑實施德育,突出德育工作的滲透性、活動性和實效性,這是美國德育途徑的基本特點。此外,美國德育途徑還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例如,美國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地區的中、小學校紛紛開設法制課和公民教育課,供中、小學生選修,學習美國行政管理和民主社會的準則。美國高等院校既開設專門的倫理道德課和公民學課程,也通過大學的核心課程—人文學科、專業課程—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以及全部教育活動來進行道德教育,這樣就較好地解決了德育的層次性和各級學校德育內容的銜接性問題。
我國的綜合德育模式以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作為德育實施體系的基本途徑。講究多渠道、全方位和綜合性德育機制的有效運作,注重德育的課堂途徑和課外途徑并舉。在德育課程的設置上,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即“2課”教學已經成為我國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與“第1課堂”—理論課教育相配合的是我國學校德育的課外途徑,即“第2課堂”主要有:⑴少先隊、黨團組織活動;⑵營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⑶心理咨詢;⑷自愿者活動、軍訓、社會調查、“3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我國學校德育的成績是顯著的。但是也仍然存在著1些令人擔擾的問題,特別表現在:⑴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指導;⑵德育內容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忽視與學生現有道德水平相聯系;⑶普遍存在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脫節,學科教育滲透不足;⑷過分強調德育的育人功能,忽視對學生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認識、解決社會問題能力的培養。[4](89)。
第四.德育方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旌系掠J降牟僮鞣椒ň哂袃热菹盗谢?、教育策略成體系、教學手段較先進的特征,它比較符合社會需要和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適應性。例如,美國品德教育學院編制的品德教育教程及其實施方案在美國學校道德教育中頗有影響。它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和接受水平,向教師提供了完整的理論、說明、具體教學安排、教學建議、實施辦法以及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的策略和手段。具體有:1.教師的態度;2.課堂討論;3.不使用真實姓名4.利用各種角色扮演;5.小組活動制。
相比之下,我國在德育目標內容及具體德育方案的實施上,可操作性不強。我國許多地區,學校創造出許多有開發前景的德育方法,但有些研究成果由于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導而無法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而難以被普遍接受并得以推廣。
2、美國學校德育模式對我國德育改革的啟示.
從對美國學校德育模式——混合德育模式主要特點的介紹中,明顯地看出其學校德育發展趨勢:即德育基本目標和基本內容趨于1致,而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和具體內容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根據學生品德的發展特點呈現多樣化。在德育途徑和方法方面,注重發揮德育綜合目標因素、德育場的作用,注重教師指導與學生自我教育相桔合。因此,對于美國混合德育模式,我們必須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借鑒他們1些成功的經驗,以促進我國德育實踐和改革。
㈠確立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
由于我國德育目標、內容的確立在過去曾經追求“高、大、全”,對于大、中、小學生的德育目標和內容的特殊性缺乏明確的界定,可操作性不強,導致德育效果下降。因此,在我國德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從我國國情、民族文化傳統、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來制定總目標和階段發展目標,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特點來充實德育的具體目標和階段性內容,并相互銜接,建立較完備的操作系統,這是我國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㈡重視德育模式的研究,豐富德育模式,拓展德育途徑和方法
美國學?;旌系掠J降膶嵺`表明,多元豐富的、博采眾長的德育模式是德育取得實效、獲得生機的有效保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必然會趨向于多元化和個性化,德育模式的實施如果仍然沿著簡單、生硬的方式來進行,勢必會出現學生價值觀的混亂而無法控制的局面,導致嚴重的社會后果,給社會帶來危害。所以,豐富我國現有的德育模式,改革單1的知情意行等德育模式1統天下的局面勢在必行[5](93)。
同時,在德育實施的具體方法上,我國學校德育既要重視正面傳授知識,重視行為規范的教育,也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個體能動性,重視道德能力的培養。另外,注重將德育內容滲透到各科教學、各種活動、各類情境中去,滲透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陶冶[3](90),春風化雨中得到道德升華。
㈢.促使德育與社會現實接軌,培養為社會實際服務意識
我國學校德育歷來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1育人目標十分重視,相對來說,德育對如何適應社會變化與發展,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實際則重視不夠。因而面對市場經濟,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到來,德育有時卻表現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德育立足于為社會實踐服務與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目標是1致的,育人是德育的根本目的,服務社會也是德育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國學校德育應借鑒美國德育模式的成功經驗,注重學生自主意識、道德選擇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便有效地應付和面對多元多變的世界和社會形勢。
參考文獻:
⑴馮增俊.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⑵王玄武等著.比較德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⑶李冬梅.中外道德教育的比較及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2003,(3):90
高中班主任工作是重要而又特殊的德育途徑。班主任作為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班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者,是各科任課老師的聯系者。班主任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中極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更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工作。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教育,班主任與每一個學生的和諧健康發展密切相關,加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策略
班主任是班級德育的直接負責人和實施者,是各種德育途徑落實和實施的主要組織者、協調者與實施者。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同時也是經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的基本力量,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策略筆者總結為以下幾點:
2.1遵循學生知、情、意、行等因素協調發展的規律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品德結構主要由思想、政治、法紀、道德方面的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因素構成,這幾個方面簡稱為知、情、意、行,高中班主任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首先必須遵循學生知、情、意、行等因素協調發展的規律。知,即道德認識。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離不開認識,一定的品德是以一定的品德認識為必要條件的;情,即道德情操,是人們對行為、事物的真假、善惡、美丑等標準作出一定的判斷后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體驗;意,即道德意志,是一種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能力;行,即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時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德育的最終目的。一般而言,德育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形成和發展的,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但是,知、情、意、行這四個方面在發展的方向和水平上常處于不平衡的狀態,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注意德育過程的多端性,從某個因素開始,最終使得學生的品德達到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的和諧發展。
2.2遵循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針對他們的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材施教,首先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再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的進行教育。
2.3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方法主要有說服法、榜樣示范法、陶冶法、鍛煉法以及自我修養法等等,班主任要善于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譬如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可以采取說服法或榜樣示范法。后進生雖然在班上為數不多,但他們的能量不小,破壞性很強,很容易成為班上的不穩定因素,他們喜歡“離群”,時常與老師、集體處于對立狀態,所以班主任要做到全面認識和了解后進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全面做好班級德育工作。針對后進生思想和學業成績較差,在學校和集體中常常得不到應有的愛護與關懷這一特性,可以采取陶冶方法,做到以情感人,做后進生的知心朋友,與他們建立感情上的聯系,用真誠的愛來感化他們;針對他們復雜的心理狀態,班主任應多采取鼓勵的方法,對他們做出的成績做到及時表揚和獎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總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作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做好班級德育工作還要善于做好優秀生的培養工作、中等生的促進工作以及學生干部的培養工作,從多個方面,運用多種方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2.4班主任要組織好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時生動活潑地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不管是課外活動還是校外活動,都很少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各種活動的選擇與組織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與愛好進行,即學生自愿選擇參加,自主的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制定并執行一定的計劃與紀律,以調節自己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通過課外活動進行德育培養,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識別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紀律性與責任感。
關鍵詞 班主任 德育教育工作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在校學生由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更得需要相關責任人的關注和引導,但是現階段中小學教育和家庭教育均出現了一種不良的錯誤傾向。高考制度的輻射影響和優質教育資源的緊缺導致學校在進行學生選拔和評價時仍然以文化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孩子好壞的主要依據,影響著中小學教學。教師只重視文化知識教育不重視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不少初中學生不愛勞動,缺乏社會公德意識,有的甚至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給學校、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雖然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涉及到家長、教師的責任,但是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仍然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負責人和實施者,其在學生德育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為此本文對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1當前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問題
1.1德育與學生的需要脫節
新的時展,導致新時期的學生出現新的問題,他們在對待這些問題時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些是傳統教育所沒有遇到過的,但是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仍然按照傳統的方法和思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講一些過時的案例或講一些假大空的觀念,導致學生一聽就反感,因為這些東西并沒有和實際的生活有多大聯系,無法讓學生產生共鳴,讓德育大打折扣。
1.2德育過程不合理
德育也是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是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德育過程往往只限于向學生傳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規范,而忽視了作為德育主體的學生的參與,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如果出現學生犯錯不管什么原因就是一味的批評、指責等粗暴的模式并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導致學生在德育教育中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和尊重。這樣的教育模式最終讓學生不在沉默、順從中改變,就在沉默中選擇默默對抗,達不到應有的德育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1.3德育途徑和方式不當
雖然學校開設有德育課程,但是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活動時應付現象比較明顯,只是通過周會等時間進行定期的開展德育活動,同時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大多念一大堆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或者舉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例子去說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但沒有起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反而導致部分學生的反感。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把父母的作用引入到平時的德育工作中,也是限制德育的途徑選擇。這種途徑和方式的單一嚴重影響德育的效果。
2提升班主任從事德育教育工作收效的措施
2.1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
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的尊嚴和人格,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根據不同的德育內容選擇不同的德育途徑。在教育途徑上可以選擇說理教育、案例教育、實踐教育、體驗教育等多種途徑,實現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比如班主任采用說理教育時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分清是非,指明方向,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通過推心置腹的跟學生講道理能讓學生從心理上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主動改正,在說理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固定的周會時間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偶發事件進行德育工作。
2.2德育工作中應尋找多途徑的綜合開展
班主任在從事德育工作時,雖然要負主要責任但是也要考慮到班主任的時間、精力、方法都是有限的,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參與到德育工作中。比如可以通過科任教師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目前新的課程教育改革強調任何科目都有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因此要充分利用每門課程在道德教育上的作用,發揮科任教師的德育功能。比如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實現對孩子的家校共管的聯動模式,達到對孩子的教育功能。同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班主任對于一些暫時不能扭轉思想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作用對其進行輔助引導教育,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獨特性,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不應該提出過嚴過高的要求,這樣會造成班級失去活力。班主任應該制定基本的要求,每個學生只要認真做都能做到,同時就會給學生留下集體管理班集體的空間讓學生發揮創造性和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下班主任不用一直盯著學生發現錯誤對其批評教育,通過班集體的討論定制的規則是每個人都同意的在制定之初就要強制性,這樣就保障每個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實現自治和互相監督的作用,能提升班級管理效率,也節省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量。
3結語
總之,德育問題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以后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作為學校德育的主要責任主體應針對現存的問題,采用因勢利導、多途徑的綜合開展、側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等措施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