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家庭勞動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少年兒童 勞動教育 家務勞動 迫切
勞動教育對于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作用,而家務勞動教育又是學生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集體勞動相比,它是經常性的,但又往往缺少組織和效果驗查,因而成為學生勞動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
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城市的中小學及大學生當中普遍存在著一種輕視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有些人甚至連自我服務勞動都不會。這種現象如果不及時糾正,一旦他們將來步入社會獨立工作和生活,能夠迎著風浪搏擊嗎?能承擔重任、經受艱苦考驗嗎?一個孩子失去父母的溫暖是可悲的,而一個孩子由于父母的溺愛而失支生活能力也是可悲的。那為什么當前少年兒童參加家務勞動的機會那么少呢?
1.獨生子女的增多
這些獨生子女在家中被視為"小太陽"、"小皇帝",家人都圍著他轉,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年生活。由于家長過分寵愛,百依百順,因些使這些獨生子女養成嬌生慣養,不愛勞動的習慣。
2.生活條件優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住宅逐漸單元化,家庭設備現代化,如洗衣機、微波爐、電飯煲等。由于這種新型統一的住宅和現代化的家庭設施,因此,減輕了家庭勞動的強度,也相應減少了學生的部分勞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這些獨生子女產生了依賴心理。
3.重智輕勞的影響
由于社會上的一些重智力勞動、輕體力勞動的影響,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因此,一些家長不要求孩子們在家里參加家務勞動,只要他們好好學習,寧愿自己多搞一點家務勞動,甚至有的家長還到學校幫孩子代做值日生等。從而使孩子們缺少鍛煉,生活不能自理,勞動觀念淡薄,不珍惜勞動成果。
4.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
從學校來說,安排勞動受到一定的限制,沒有勞動場所。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把勞動時間也擠掉了。教師對勞動教育也有所忽視,同時也影響到學生的家務勞動教育。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家庭和學校都應該重視和加強少年兒童的家務勞動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少年兒童中開展家務勞動教育是時展的需要。
(2)要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勞動習慣,必須研究一點孩子們家務勞動過程的心理活動。
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受家庭幾代人的寵愛,自理能力的匱乏顯而易見的。例如近幾年的中學生家長陪讀,大學生人才招聘家長陪聘,足以說明新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農村,獨生子女們的自理能力也同樣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學生一開始不會系國旗,有時候系好了又掉下來的情況也過幾次,小學生不會削鉛筆,小學生書包不會整理……至于洗衣做飯,那可真是寥寥無幾了。
一、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個內容: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講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自我服務,照顧,它是人應該具備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小學生日常規范》條是寫的“尊敬父母,父母身體健康,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條規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睆摹缎W生日常規范》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包括:梳頭,洗臉,洗腳,洗澡,穿衣、褲,系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刨鉛筆,包書皮,鋪床單,疊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主要包括:掃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鍋、碗、盆,擇菜、切菜,削果皮,燒開水,煮面,煮小菜、湯等。
二、小學生自理能力現狀
對本校學生網絡調查、調查,對學校小學生上網瀏覽,筆者認識到當前農村小學生的自理能力現狀不容樂觀,主要為:
1、學生不愛勞動,怕臟、怕累。
低年級中大多數學生獨立自我服務性勞動,往往是在家長的幫助下的;學生真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生上學遲到不找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長,甚至索性發脾氣;經常家庭服務性勞動的學生10%。
2、祖輩對孩子寵愛變溺愛,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現在孩子的家長大多受過初中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有的認識,也有較的教育孩子的理念,祖輩的文化較低,往往對孩子溺愛,對孩子護短,更別說是讓孩子做事了。時候還家長教育孩子,爺爺奶奶訓斥爸爸媽媽的。
3、學校教育偏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育,了學生的勞動教育。
學校教育是學生勞動教育,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活動課,實踐課成了自習課、語數課的情況屢有,學生失去了活動與實踐的機會;老師以勞動為懲罰,學生對勞動產生厭惡。
三、對小學生自理能力的建議
1、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勞動興趣。
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隊員們喜愛的活動,可以一系列活動來訓練和培養隊員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師的下,學會做簡單的班務勞動;“我是小幫手”,在家長的下,練習并學會做簡單的家務勞動;“我是小大人”,在師長的下,學會簡單的自我服務內容。還可以低年級的隊員上進心強的特點,設計競賽:整理書包比賽,系鞋帶比賽等。
2、家校,更新家長育兒理念。
爺爺、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樣愛孩子,寵愛、溺愛,總之對孩子都很。這是教師、家長相同的地方,要從為孩子的將來為點,拉近家校,從而為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礎。學校要組織家長學校,做育兒理念講座,有條件的可以請專家作專題講座。
在嚴重的孤獨冷漠癥中,許多學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樣,稀里糊涂地上賊船、破罐破摔?!熬琵堃圾P”、“金剛”之類的青少年犯罪團伙由此生焉。
據國家公安部統計,中小學生犯罪率已達青少年犯罪的72%,這是一個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其次,幫助學生克服厭學癥,這是實施“愛己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濟寧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調查結果是中小學患有厭學癥的學生比率高達47%,即有近一半的學生討厭學校、討厭上學、討厭作業、討厭老師。厭學癥的原因種種,雖不外乎社會影響、家庭影響及同學間的互相傳染,但作為學校,我們完全有責任加大力度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病癥”。學生連學習都不愛,這可算是最大的“不愛己”!
第三是進行勞動教育。有資料顯示,很多國家注意給小學生安排一定的勞動時間,美國為平均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而中國只有0.2小時,即每天才讓孩子“勞動”12分鐘,而且城市的許多父母甚至連1分鐘的勞動時間都沒給孩子安排。我們要記?。簞趧咏逃褪莿趧悠焚|的教育,而且是關系到公民將來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應該認識到:無憂無慮、一帆風順的童年環境是使一個好端端的孩子變成懶漢的最合適的土壤。所以我認為,勞動教育是使學生熱愛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青春、珍惜學習機會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愛己教育”。據美國最優秀的教師說:“最好的學生都做家務!”
第四是思想政治課絕對不能放松。鑒于青少年犯罪呈較大幅度增長的趨勢,教師有義務采取適當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法制觀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前幾方面好理解,而現在著重提一筆的是,能否以適當的方式向青年學生傳授高尚的愛情觀,這是新時期教育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新的難題。據《文匯報》的資料顯示:全國性犯罪的最低年齡是14歲,最小的性病患者年齡只有17歲!
一、忽視勞動教育帶來的不良后果
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的勞動“答卷”一直令人擔憂。各種傳媒不斷報道有關當代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的現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學錄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會自己掛帳子,許多大學生在入學前沒有親手洗過一件衣服。
某縣婦聯對該縣一所重點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測試,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占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汽爐的占67%。
據北京市家教會對某小學一個班的調查,該班44名學生中,家長每天給整理書包的占39%,家長給洗手絹的占66%,家長給洗腳的占52.3%;家長給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答卷”,使我們不得不憂慮,勞動這種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素質,中華民族最為優良的品質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與侵蝕。結果,許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欠缺。從種種調查報告和現實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勞動觀念正日趨淡薄,對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誤區。問題出在孩子身上,責任應在家長身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長思想上的偏差,忽視了勞動教育而產生的嚴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視勞動教育,致使孩子與勞動人民的感情上發生扭曲,不尊重勞動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體力勞動者的壞思想。某小學校的一個孩子課間不慎將眼鏡掉入便坑中,急得沒辦法。一位工友用手從便坑中幫她掏出來,還給了她。沒想到她轉身就走了,連個謝字也沒有。同學問她,你怎么不好好謝謝人家?她居然說:“謝什么,她就是干這個的?!?/p>
沒有經歷過勞動磨煉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他們不愛惜勞動成果,不知道這些勞動成果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愛護東西,浪費現象相當嚴重。
分析今天在豐盈的物質生活氛圍中成長的一代,許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質,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缺少勞動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勞動教育,不是一家一戶的問題,它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決不可掉以輕心。
二、勞動在青少年成長中的作用
勞動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質。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秀品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只有在勞動實踐中,才能培養孩子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養成勤儉、艱苦樸素的好作風。勞動能鍛煉孩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力,促進身心健康。勞動能培養孩子勤快、主動的工作態度,有利于形成對集體、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勞動能培養孩子自立、自理、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和進取精神。
勞動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活,不愿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學習并不能排除孩子參加勞動。因為勞動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環,促進生理的新陳代謝過程,調節大腦疲勞,有利于大腦發育。在勞動中,孩子雙手的活動有益于左右腦的開發,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勞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分析、判斷、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聯小學的許衛東和張永義,在他們十一、二歲時早晨起來要幫家里燒飯,但又想利用燒飯的時間看書,有時讀書入了迷,忘了熄火,飯就燒糊了。為了解決看書和燒飯兩不誤這個難題,這兩個孩子一起研制了一個飯熟報訊器。它是利用杠桿原理制成的,一頭是裝了米和水的鍋,一頭是相當重量的沙罐。當飯熟時氣體蒸發,重量減輕,沙罐下垂接通電源,電鈴便自動報警。如果人在外面,聽不到電鈴的聲音,報訊器還可以自動將爐門關閉。這項成果,在湖南省舉辦的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這是勞動能激發孩子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的生動一例。
勞動可使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勞動,養成勞動習慣是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勞動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創造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他們明白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靈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的團結、安定,使家庭氣氛和諧。每一位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做合格的家庭成員,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做父母的勞動強度,而且也是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過勞動,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即在外關心同學、老師,在家關心父母、長輩,長大成家后才能關心妻子、丈夫。這對現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
三、學習發達國家家教經驗,走出家庭勞動教育誤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勞動之美德
據有關方面對各國小學生每日勞動時間的統計,美國為72分鐘,韓國為42分鐘,法國為36分鐘,英國為30分鐘,中國只有12分鐘。德國的法律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汽車和菜園里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另據報載,美國和加拿大有17個城市每年舉辦“鐵孩子運動會”參賽者是7至14歲的少兒,比賽內容是連續進行長距離游泳、騎車、越野和長跑。每年均有成千上萬的父母帶著孩子前往報名參賽,角逐“鐵孩子”的桂冠。無獨有偶,日本中學普遍設有一門鍛煉課程,即在嚴冬組織學生身著短褲進行戶外長跑,旨地培養孩子鋼鐵般的意志。
這些生活富裕的國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開眼界。相比之下,我們身邊的孩子未免被嬌寵得過了頭。然而,眼下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過于嬌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勞,經受不了困難和挫折的考驗。這實在怨不得他人,從72分鐘比12分鐘的數字里,就不難得出,責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該是父母警醒的時候了,做父母的應充分認識到,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要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素質,從小就應給其創造磨煉的機會。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不是個簡單的習慣問題,從長遠來看是一個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大問題。一代青年如果不愛勞動,將后患無窮。古代巴比倫的消亡,與其民族好吃懶做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可等閑視之。決不能說說重要,做做次要,過后全忘掉。
關鍵詞:校園文化;大學生;人格培養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教授說過:“學術可以悄悄做,教育一定要大張旗鼓?!彼粲踅逃谋举|不是謀生,而是喚起興趣。鄭教授在央視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上發表演講說道:“只有觸動心靈情感的教育,才是讓孩子們能夠記住的情感。”鄭教授提到,每一所大學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而正是這些文化建設熏陶和鼓動學生去學習、去進步。
當代大學生,他們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及年齡、心理特征,都使他們向往高尚的文化生活,尋求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形成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圍。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在《大學一解》一文中寫到:“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清華大學將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隱性文化建設當作“養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一所大學,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校園文化活動妥善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
一、大學物質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
每一個大學生都在為今后進入社會的競爭和發展做準備。校園物質文化有助于技能的培養,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過程中的催化劑。物質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影響的用不可估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未來的學校應當把大自然所賦予人所能做到的一切都盡可能充分地用于人的和諧發展,做到使大自然為人服務”,“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這說明,建設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隱性教育效果。大學的文化建設絕對不只是“四書五經”,校園具有象征意義的雕塑、建筑就是最好的無形教育內容。而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中的內容,也是極好的文化教育項目。甚至連日常服飾、家具、食品、烹飪、茶、酒、刺繡及各種裝飾品等,都可造成一種文化氛圍,造就高雅的文化氣氛。
二、大學制度文化的習慣培養功能
大學的文化建設絕對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是毫無規章制度的自由發展。大學校園的文化活動是高層次的,是極為復雜的社會文化生活的反映。深層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是人的靈魂重建工程。因此在大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制度文化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從現代課程理論視角來看,學校的制度文化總體應列入隱性課程的范疇。據現象詮釋學者的觀點,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虬嗉壍摹吧钍澜纭敝胁粩嗯c教師或同輩團體產生存在經驗的對話而使其對教育環境主動產生價值或意義上的解析,并進而擴展其存在經驗的非限定和創造性的無意學習。學校的制度文化正是通過隱性課程所具有的認識導向、情感陶冶、行為規范作用,創設一種能喚起學生高尚情感、激發他們健康成長的文化環境、教育環境、精神氛圍來感化和陶冶學生,以達成深層次育人功能。
三、大學行為文化的道德養成功能
現在的社會需求,就是要通過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道德感。社會中所傳播的道德意識流也需要加入新鮮的“血液”。而正在為進入社會做準備的大學生就是最好的人選。大學生的道德養成也是大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學生在行為實踐活動中,依據不同的行為情景,對行為知識進行修正、充實、完善、提高。正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如果過的是少爺生活,雖天天讀勞動教育的書,不算是受著勞動教育;過的是迷信生活,雖天天講聽科學講座,不算是受著科學教育……過的是開倒車的生活,雖天天談革命運動,不算是受著革命的教育?!辫b于此,大學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政治品質與行為品質。
四、大學精神文化的人格熏陶功能
所謂人格,就是在人慢慢成長過程中所累積和養成的精神面貌和品格?!叭龤q定終生”,幼兒時期的精神文化教育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的。然而,大學時代作為學生從家庭保護的對象到真正的社會人的轉折點,其對人格熏陶的功能是不可磨滅的。精神文化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它蘊涵在大學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之中。它體現在學風、教風和校風中,凝煉在校訓、校歌、?;?、校牌、校服、校史等之內。它通過校園精神面貌體現的點點滴滴,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年輕一代學生的人格發展。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毙@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就是教書育人的工作,教師是責無旁貸的,只有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筑全員共建的校園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廖小平.論大學文化的三種關系[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涌現了許多佼佼者。然而,也有一些不良現象令人深感不安。在一些學校因為每個學生都有電腦,上“QQ”聊天成了他們最大的樂趣。每個班級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作業遇到難題,很快就有高手將答案公布網上,大家一抄了事,老師則無奈興嘆。
由于深圳生活節奏快,不少家庭聘有保姆。許多學生的內衣襪子都由保姆來洗,別的家務就更不會干了。因而在學校里,大掃除成為最讓老師們頭疼的事,連如何洗抹布都要親自示范。
我班的一位學生家長對我訴苦說:我女兒說如果再不給她買手機就會被同學嘲笑“老土”,她都不好意思跟同學交往了。在學生與父母的矛盾糾紛中,因為想要買名牌或高檔禮物送人而發生的占相當大比例。我們經常在不經意間聽到學生們在議論誰家的房子大,誰家的車子豪華,誰的老爸能賺錢,誰的家長做的官大。可見,在孩子們的心中,到底什么是“榮”,什么是“恥”,不少問題上是混淆的,甚至是顛倒的!可見,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榮辱觀教育,十分必要,十分緊迫。
深圳的教育部門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比如初一年級學生參加軍訓,開設勞動技能課等等,但這些舉措的效果似乎還不十分明顯。要想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僅憑學校和老師的引導與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配合不可或缺。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們吃苦耐勞,讓“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在心里扎根,應當成為一項全社會都高度重視的時代命題。為數不少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勞動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孩子尚小,舍不得讓他們吃苦,直接的惡果就是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活動中不愛動腦動手,更可怕的是導致孩子缺乏進取心和責任感,難以成長為有用之才。
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們,請下決心轉變觀念,拿出實際行動吧!
深圳市福田區景秀中學張繼紅
勞動教育是人生必修課
山東臨沂八中王立華
家境優越、社會富有、時代進步為當代學生提供了優越的成長條件,但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出現了好逸惡勞的不良發展傾向。
這種傾向的形成帶來諸多后遺癥。比如,學生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和社會財富,比吃喝穿戴,花錢大手大腳,浪費嚴重;沒有勞動精神,怕吃苦,學習時懶得動腦,性格上則經不起挫折、任性、嬌氣、自私……
有人說這種傾向的形成責任在于家庭的溺愛和事事包辦。這不無道理,但學校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部分學校一味抓升學率,重智育輕勞動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雖然開設了勞動課,但往往被一些考試科目擠占,而有些學校則干脆不開課。此外,勞動在一些學校被個別老師扭曲異化成懲罰“問題”學生的手段,導致更多學生對正常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進而躲避、厭惡勞動。
勞動教育中的“好逸惡勞可恥”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觀。它對人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是非判斷上,更表現在實踐行為上。絕大多數學生都對好逸惡勞可恥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意識不一定產生相應的行為。從意識到行為之間有個長期的內化過程。學校應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體驗并建構“好逸惡勞可恥的觀念”。
近10年來,我們學校把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比如把班級的燈具、開關等每一項公物都由學生具體負責保潔、保養,大家輪流負責。如果誰偷懶或不積極,所負責的公物影響了大家的正常使用,就會受到批評或指責。如此,每位同學都有機會接受勞動教育,使“好逸惡勞可恥”的觀念在具體的行為中養成。
一分辛勞一分收獲(榮辱親歷)
河南輝縣市上八里鎮回龍村張榮鎖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非常及時。我是一名山區農民,以自
身經歷對“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句話體會很深。
我們回龍村地處太行山深處,前些年特別窮。我從部隊復員回村后,靠辛勤勞動致了富。鄉親們選我擔任村支書后,我面對的是一個打架斗毆不斷、偷盜賭博成風的村子,怎樣快速扭轉村民的頹廢心態,成為當務之急。村委會鼓勵村民尋找新的致富門路,并提供公費外出學習職業技能的機會,短短三年間,村里涌現出了許多萬元戶和十萬元戶。
好逸惡勞的惡習一旦養成,想改變絕非朝夕之力。單憑干部的說服教育早已行不通,關鍵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用黨風和民風去感化和激發他們奮發向上,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際幫助。為此,我們展開了一場“什么是正氣、什么叫歪風”的大討論,倡導“村興我榮、村衰我恥”。將回龍村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讓群眾分析比較、明辨是非。又資助不事勞作的村民從事養殖、運輸等第三產業,讓更多的人一道分享勞動致富的幸福。很快,他們迎頭趕了上來。目前,75%以上的農戶搞起了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去年人均收入達到3600元。
榮辱觀變了,村風變了,民風也變了!
您認為哪些行為屬好逸惡勞(人民網專題調查)
本報推出“您認為哪些行為是好逸惡勞”問卷調查,人民網網友踴躍作答。摘編如下:
缺乏進取精神,依賴思想嚴重,獨立意識差。
見好處就上,有困難就推。
,,不勞而獲。
有些公務員上班=茶水+報紙
只想一勞永逸甚至不勞永逸。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坐等吃現成飯。
為官者在其位不謀其政是最典型的例證。
為了錢不顧廉恥。
考試作弊,抄襲論文,花錢買假文憑。
不想著勤勞致富只想一夜暴富,搶劫、詐騙、盜竊等行為都是。
勞動:構建和諧社會大廈的基石(我談榮辱觀)
中國人民大學學院宋一
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追求不勞而獲的享樂主義,那就是榮辱觀出了問題。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了“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要求,這是切實改善人們思想道德觀念,進而提升中華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倡導求真務實之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
勞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廈的基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華民族美好理想的繼承和超越。這一偉大工程千頭萬緒,需要的不是空想,而是務實;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關鍵詞】 大學生;道德誠信;法律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明禮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是走向社會的“通行證”。大學生誠信教育,不僅關系到高校的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影響著和諧社會的道德建設和中國市場經濟的明天。然而,由于社會開放度的增加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因素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許多大學生產生了浮躁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入了失信的人群,如作業抄襲、論文拼湊、考試作弊、簡歷注水,甚至還有惡意拖欠學費、拖欠歸還助學貸款等惡性事件。
1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成因
針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社會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許多學者從各個角度分析探討它的成因。
1.1 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道德水準滑坡的首要原因乃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我國現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轉型引起人們心理的嬗變,出現社會思維混濁化、價值目標物欲化傾向。個人權利本位觀念在個體意識中逐步形成,過度強調個體利益的完全實現而對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則較少予以關注,從而造成整個社會的信用危機。這股歪風通過家庭、朋友、網絡等,傳到大學校園,使得正處于人生十字路口、認知能力尚未成熟的大學生思想受到浸染,靈魂受到腐蝕,從而導致誠信的滑坡。
1.2 家庭和學校一貫忽視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體制雖然對德育非常重視,也強調了德育的首要地位。但在高考的重壓之下,學校普遍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學習成績的優良來評價學生好壞等重智輕德的做法,使德育僅僅流于形式,誠信教育更無從談起。
1.3 我國誠信管理機制的缺失。目前在我國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至今都沒有建立起系統有效的誠信管理機制,對信用缺失不能進行有力的監督和管理,給不守信者以許多可乘之機,可輕而易舉從中謀得不當暴利。第四,自身因素:自律意識較差,同時缺乏對誠信危害性的認識。
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深深地擔憂。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構建細節決定成敗,小節的“無所謂”往往會消磨大誠信,若真這樣,和諧社會談何容易??v觀這種現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德能兼備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2 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措施
筆者認為,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僅僅憑借空洞的道德說教方法不足以將大學生的誠信知行統一,應當把法律觀念、法律制度、法律的規范性作用引入到大學生誠信建設中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2.1 加強誠信的法律內涵教育,明確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對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民法學界見仁見智。有的認其為人類社會的理想,有的認其為交易上的道德基礎;有的認其為極端抽象的名詞,不如不加解讀,采顧名思義為宜;有的認其為帝王條款,為全法域之基本原則。筆者同意以下看法:“誠信原則就是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及社會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概言之,誠信原則就是立法者實現上述三方利益平衡的要求,目的在于保持社會穩定與和諧的發展?!边@個定義的優點是對誠信原則的適用范圍做出了較為符合國情的界定,既非過窄地限定于民事主體雙方之間,又未盲目地擴展到整個法域。
在討論大學生誠信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誠信有道德的誠信和法律誠信兩層含義,應當明確區分道德上的誠信與法律上的誠信。道德上的誠信,是指作為道德準則的誠信,可簡稱為“道德誠信”;法律上的誠信,是指作為法律原則的誠信,可簡稱為“法律誠信”。道德誠信要求人們言語真實、恪守諾言、無虛假、不欺詐。法律誠信作為一項法律原則,是指當代各國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法律誠信與道德誠信具有密切的聯系。首先,從淵源上看,法律誠信源于道德誠信,是道德誠信的法律化。其次,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相互維系的關系:法律誠信必須有相應的道德誠信作為基礎和依托,否則就會成為無根之木;而道德誠信也必須有相應的法律誠信作為保障,否則就會柔弱無力。
誠信的法律規范性可以彌補道德機制的缺陷,因為違背道德一般只是受到輿論的譴責,很多人不會顧及,但由于法律有國家強制力的支撐,違背它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威懾力可以使人懼法而誠信。雖然這也屬于教育的范疇,但突破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對于即將要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講,這種法制教育顯得尤其迫切。
2.2 把法律觀念、法律制度、法律的規范性作用引入到大學生誠信建設中來。具體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并與社會的其他誠信評價體系相銜接,使之真正能發揮實效。雖然非誠信行為不為道德所贊成,但如何制止這種行為,杜絕其成為社會的主流觀念,顯然則不能光靠輿論指導。任何道德體系的維護都要靠自律與他律的有效結合,他律就需要有操作性強的規則和制度,這種體系和法制規范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成效則會更加明顯。
目前國內有很多大學已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在大學生誠信評價系統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
(1)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學生的誠信檔案是聯系學校和社會的橋梁紐帶,可使誠信教育保持時效性和連貫性,具有促進“它律”和“自律”的雙重效應。誠信檔案如實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品行說明、學習成績、信用記錄、獎懲等情況,學生的信用檔案構成人事檔案的一部分,在學生畢業時,跟隨學生人事檔案一并交給用人單位,這樣便于用人單位了解學生的信用情況,從而將學生的信用紀錄延伸到社會;
(2)建立學生誠信評估體制。誠信教育的前提和依托是誠信評估,誠信評估工作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通過誠信評估可以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推進誠信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不規范和不公平的誠信評估則會使學生喪失對誠信的尊重和向往,更加誘發投機心理、失信行為。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進行實事記載和定性評價,根據評價情況,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使誠信教育措施的實施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具有針對性;
(3)建立誠信獎懲機制,完善誠信管理規章制度。將誠信的狀況與評獎評優、入黨等相結合,對失信行為采取限制評優、貸款等。建立檔案、評價說明、獎懲結合相互銜接,構成一個嚴密的誠信評價系統。作為社會和學校應該還應該建立一套完善而嚴格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失信行為進行處罰,從根本上杜絕“老實人”吃虧的弊端,營造一個“講誠信獲益, 不講誠信付出代價”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誠信是一種資本,誠信符合切身利益,從而把誠實守信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身需求,積極主動去追求誠信, 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我們還可以在校園中積極拓展誠信監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請和聽證制度以及加強學術活動的輿論監督和建立舉報獎勵制等。在治理考試作弊問題上,加強考前教育,強化誠信意識,嚴格考場紀律,對于違紀者除了僅僅根據處分條例對其施加懲罰以外,還可以借鑒香港的勞動教育措施,給予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責令其進行公益勞動,使其在服務社會、服務同學的勞動中反省與自我教育。通過規范、規章制度的強制性和導向性,促使人們良好誠信。
2.3 加大誠信教育力度, 轉變誠信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和內容。大量實例證明,對失信的大學生僅僅憑借空洞的道德說教方法不足以將大學生的誠信知行統一。進而又有學者指出,我們不能只是停于言語上的教育,要多舉辦些活動,這樣大家才能深刻體會。于是,各個學校、組織甚至全國性的誠信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如主題班會、征文大賽、簽名行動等等,但這些活動總是帶著“應命而為”的痕跡,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這仍然脫離不了道德化教育的范疇,只是方式的變換而已。所以,希冀通過道德教育來扭轉目前大學生失信現狀,只是一廂情愿罷了。
學校應打破以往空洞說教的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承認主體的趨利性,承認他們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利益,合理配置義務和權利,同時注意把教育要求的先進性和廣泛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緊密聯系當前大學生以及社會誠信水平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端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幫助他們學會在復雜的社會活動中做出既符合誠信要求,也具有可操作性的行為選擇,避免其陷入兩難境地,進而做出不理智的抉擇。
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或者是理論講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討辯論,或者是開展活動,不拘一格。同時以誠信教育為主題向學生灌輸和培養誠信理念和誠信行為規范、方式, 養成和提高自身的誠信素質,注意把教育要求的先進性和廣泛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緊密聯系當前大學生以及社會誠信水平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端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幫助他們學會在復雜的社會活動中做出既符合誠信要求,也具有可操作性的行為選擇,避免其陷入兩難境地,進而做出不理智的抉擇。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各高校應當發揮積極作用,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學校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導向,通過具體的措施,建設誠信校風、誠信教風和誠信學風,真正使學校成為人人講誠信,事事講誠信的社會示范園。通過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思考,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提高自己,培養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學校還要注意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圍繞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加強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營造有利于青年學生養成良好誠信觀的環境和氛圍??傊?高等學校的誠信教育事關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興旺發達和事業的興衰成敗, 事關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學生的前途與命運,我們全體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誠信教育, 思考高校誠信教育的若干問題,積極探討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養出新一代誠實守信的大學生,使中華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 梁慧星. 民法總論.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 王利明. 關于誠信的法學思考.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