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兒科基礎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兒科醫生荒”,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進入“全面兩孩”時代后,對兒科醫生的要求更為突出。高校加強兒科學人才培養,無疑對緩解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本科培養過程中,臨床實習是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具體病人相結合的階段,是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歷練過程[1]。就我校而言,本科畢業實習在兒科的時間一般在1個月左右,短時間內想掌握中醫兒科的基礎理論、臨床技能,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是有一定難度的,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中醫兒科人才,分析本科畢業實習現狀,采取相應對策,具體如下。
1本科畢業實習現狀
1.1基礎理論不扎實臨床思維待提高本科畢業實習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中醫兒科學,但帶教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對小兒生理、病理的特點,五臟特點,辨證概要,小兒疾病的特點,小兒用藥的特點等內容,尚不能熟練掌握。而且,面對病情多變的復雜病例無從下手,診治思路不清晰,臨床思維能力需要提高。具有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是培養醫學生清晰的頭腦、開闊的思維和較強動手能力的前提。
1.2就業壓力增加影響實習質量當前本科醫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醫療機構及醫學院校招收人才時均傾向于研究生或博士生等高學歷的人才,本科生缺少就業優勢。為了能夠在較好的醫療機構和醫學院校工作,一部分醫學生選擇考研,選擇考研的醫學生將主要的精力用在復習考研上,勢必影響本科實習的質量。還有一部分醫學生選擇就業,將大量的時間用在參加人才招聘會、用人單位面試、投遞簡歷等,主要精力放在擇業上,實習時間也明顯減少,實習質量明顯下降。
1.3醫學生缺少耐心醫患溝通需加強有的醫學生缺少耐心,面對哭鬧不配合的患者,周圍嘈雜的環境,不能耐心的檢查、安撫患兒,仔細傾聽患兒家屬的敘述,使得病史記錄不詳細,查體不全面。在當今醫患關系相對緊張的形勢下,有的患兒家屬不信任實習醫生,不愿意由實習醫生診治,實習醫生在醫患溝通中存在膽怯心理、不自信,缺少親切感,查體不夠輕柔,也很難取得患兒家屬的信任[2]。
2本科畢業實習對策
2.1鞏固基礎知識中醫兒科是中醫學的重要部分,不僅反映了兒科的特點,它還是與中醫基礎理論有著密切關系的臨床醫學,是運用中醫藥理論與臨床,研究小兒生長發育、小兒保育和疾病防治的一門臨床學科[3]。針對兒科實習的醫學生,帶教教師應注意講授小兒不同于成人的特點,相同病癥診治與成人的不同之處。如感冒患兒著重講解“夾痰”、“夾滯”、“夾驚”三夾證,遣方用藥時結合小兒特點進行辨證論治。為使醫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安排病房實習的醫學生上午跟隨帶教老師查看患兒,書寫病歷,下午安排授課、病例討論(每周2~3次)。內容包括科室重點病肺炎喘嗽、哮喘、紫癜,常見病咳嗽、嘔吐、泄瀉、水腫、心肌炎、感冒等疾病,從疾病的定義、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辨證論治、預防與調護、研究現狀等方面講述。授課結束后,由醫學生再次詢問典型病例的病史,進行體格檢查,結合病例進行討論,最后由帶教教師就典型病例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情況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使得醫學生們對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刻。醫學生打下牢固的中醫基礎,將來才能成為新一代中醫兒科名醫[4]。
2.2加強經典學習中醫經典是中醫的學術淵源,正如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源一樣?!讹B囟經》、《小兒藥證直訣》、《幼科發揮》、《幼幼集成》等,是中醫兒科專業的經典著作,加強經典醫著的學習,有利于學習到傳統中醫學理論和診治方法,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醫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結合臨床實際病例有針對性的指導醫學生閱讀原文,如分析泄瀉病例的發病原因及病機時,可閱讀《幼幼集成•泄瀉證治》,原文云:夫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而水谷腐化,……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瀉作矣。經典結合醫案進行分析是培養醫學生的中醫診療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5]。
2.3培訓實踐技能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醫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有扎實的臨床技能,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疾病。我們將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基本技能的培訓融入到臨床帶教中,要求醫學生在管理患者時,通過望、聞、問、切基本中醫技能,詳細觀察、記錄患者病情,教師則從旁指導,糾正不當之處。定期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小兒體格檢查,身高、體重、體溫、血壓的測量,頭圍、囟門的測量,望小兒指紋,小兒心肺復蘇、小兒腰椎穿刺術、小兒骨髓穿刺術、小兒胸腔穿刺術、小兒腹腔穿刺術等。
2.4重視病歷書寫病歷書寫是實習醫學生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中醫兒科病歷的書寫與成人有不同之處。如記錄患兒的出生史、喂養史、生長發育史、預防接種史、母親的妊娠史等,對患兒疾病的判斷、轉歸、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中是非常重要的。臨床帶教教師要詳細講述病歷書寫規范、用詞準確、病史采集完整,避免疏漏。如記錄患兒咳嗽癥狀,要同時記錄咳嗽有痰、還是無痰,痰液的顏色,咯痰量的多少,痰液的氣味和形態,何時咳嗽劇烈,是持續性咳嗽還是陣發性咳嗽,有無犬吠樣咳嗽,咳嗽后有無雞鳴樣回吼聲,有無喘促等伴癥。對于醫學生病史記錄不詳細,醫學用詞不準確,復制粘貼病歷等現象,帶教教師要及時批評指正,錯誤病歷及時修改,讓醫學生明白病歷不但可以反映醫生的診療水平,而且是真實記錄患者病情的具有法律意義的醫療文件,在處理醫療糾紛時,作為重要依據,故需要認真對待[6]。
2.5門診跟師學習中醫兒科門診實習是病房實習的有益補充。門診與病房相比,疾病病種更廣泛,如小兒乳蛾、厭食、積滯、滯頤、腹痛、唇風、抽動穢語綜合征等在病房少見,而且門診病種有一定的季節性,如春季傳染病如痄腮等多發,夏季脾胃系疾病如嘔吐、泄瀉多發,冬春季肺系疾病如感冒、肺炎喘嗽等多發。醫學生在兒科門診輪流跟隨我科多名省市名中醫學習,不僅可以學習到臨床選方用藥特點、辨證診治思路以及創新性理論,還會學習到如何與患兒溝通,如何全心全意為患兒服務,名醫們的敬業精神與高尚醫德,醫學生能耳濡目染,這對疾病的認知,良好醫德的培養大有裨益。
2.6加強醫患溝通近年來醫療糾紛增多,醫患關系緊張,如何正確處理醫患關系成為擺在醫生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醫學生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與患兒溝通時,醫學生更應態度和藹、語言溫和,消除患兒的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鼓勵患兒自己表訴病情,對于哭鬧患兒要盡量安撫,查體時動作要輕柔。與家長溝通時,要思路清晰,根據患兒主訴等情況,幫助家長理清思路,準確而全面的介紹病情。向家長交待病情時,要客觀而又巧妙,如實的告知家長患兒的診斷、化驗檢查、治療方案等情況,取得患兒家長的信任,配合治療。與患兒及家長之間建立良好醫患溝通,也是優秀醫學生的必備條件。綜上,我們分析中醫本科醫學生畢業實習階段的現狀,采取相應的對策,使醫學生通過中醫兒科階段的實習,掌握中醫兒科基礎理論、經典理論知識,熟悉臨床實踐技能,培養良好的中醫思維能力及醫患溝通技巧,使其能盡快融入臨床,成為一名真正的中醫兒科醫生。
作者:郭亦男 孫麗平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
參考文獻:
[1]羅川晉.中醫院內科臨床帶教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4):40-41.
[2]陳宏偉,殷樹欣,等.本科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培養[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4,31(3):102-106.
[3]張學青.中醫兒科臨床帶教注意的問題[J]新疆中醫藥,2005,23(4):60-61.
[4]徐榮謙.中醫兒科教育現狀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09,1(5):397-398.
在此,我們就對本教材在理論基礎、學術發 展方面的認識和受到的啟發作一敘述,與同道 交流,以進一步促進中醫兒科學的教材建設和 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共 同為中醫兒科學以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而努 力。
1 突出中醫傳統特色,中醫理論基礎堅實
教書育人,知識傳承,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 能力,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發揮獨立思考的能 力,增長靈活運用知識、技能的本領。為此,打 下良好的理論基礎至關重要。在我們的本科教 育中,重視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已成為明 確的目標。本教材圍繞這一目標和要求,十分 重視中醫兒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全面系 統、詳實準確地介紹了中醫兒科學基本理論,即 以中醫基本理論為依據,以中醫兒科學‘五臟證 治”體系為中心;以外感、乳食、情志、臟腑虛實 等論述小兒疾病的病因病機;四診合參以望為 主診查小兒疾??;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審證 求因論疾治病;用四氣五味、臟腑歸經、制方選 藥、內治外治處理各類兒科疾病。充分體現中 醫思維方法,運用我國傳統的診治手段處理兒 科疾病,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中醫兒科學理論 及防病治病方法的能力。
例如:教材介紹小兒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 形氣未充,即吳鞠通言:稚陽未充,稚陰未長”。 概括地說明了小兒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其機體 臟腑的形態未曾成熟各種生理功能未曾健全。 臟腑柔弱,對病邪侵襲、藥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 能力都較低。小兒的臟腑嬌嫩,雖是指小兒五臟六腑的形與氣皆屬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 腎三臟不足更為突出,因此,相對于小兒的生長 發育需求,經常會出現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 常虛的特點。形氣未充,又常常表現為五臟六 腑的功能狀況不夠穩定、未曾完善。如肺主氣, 司呼吸,肺氣未充,表現為呼吸不勻、息數較促, 容易感冒、咳喘;脾主運化,脾氣未充,運化未 健,表現為食宜細軟,飲食不知自節,易患積滯、 厭食、吐瀉;腎藏精,主水,司二便,腎氣未充,表 現為嬰幼兒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較弱,且 青春期前女孩無月事、男孩無“精氣溢瀉”。同 樣,心、肝二臟也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神 明、血脈,小兒心氣未充,表現為脈數易亂、易發 驚悸。肝主疏泄、主風,小兒肝氣未充,經筋剛 柔未濟,表現為好動,易發驚惕、抽風。小兒生 理的另一特點是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即《顱囟 經》所謂“純陽”學說?!凹儭敝感合忍焖A的 元陰元陽未曾耗散;“陽”指小兒的生命活力猶 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生機勃勃。 都是對傳統中醫兒科理論的準確闡釋。
再如分析小兒疾病的病因特點為外感、乳 食、先天、情志因素。診法運用望聞問切四診合 參,但因小兒不能正確表述病情,故四診之中, 尤重望診,望其神色、形態、苗竅、斑疹、二便、指 紋等,結合聽聲音、嗅氣味、察二便、問病情、按 切診等等。在處治疾病的方法上更是以整體觀 點為指導,充分運用辨證論治、審證求因的方 法,對于各系統疾病普遍運用臟腑辨證、八綱辨 證等辨證方法辨證論治。如肺系疾病之咳嗽、 哮喘、肺炎喘嗽等,脾系疾病之嘔吐、腹痛、厭 食、積滯、疳證等,心肝病證之汗證、夜啼、注意 力缺陷多動癥等,腎系疾病之尿頻、遺尿、五遲、 五軟等。對于以感受外邪為主要病因的外感性 疾病如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水痘、猩紅熱、乙 腦等則運用衛氣營血辨證和八綱、臟腑辨證相 結合辨證論治。在治療中運用內治、外治或內 外并治的方法,介紹了經過歷代醫家證明確有 療效的治法方劑,尤其是大量采用了張仲景、錢 乙、吳鞠通的經典名方,又薈萃當代醫家的臨床 。
2 繼承傳統中醫兒科學理論,創新認識優勢病種
本教材始終堅持繼承傳統中醫兒科學理 論,論生理特點之“稚陰稚陽”學說和“純陽”學 說,論生長發育之“變蒸學說”等;診斷之察指 紋、面部五色主病等;辨證之八綱辨證、臟腑辨 證等;治療上除內治法外,擅長應用對小兒確有 療效的熏洗法、擦拭法、熱褽法、灌腸法、推拿、 針灸、拔罐法等外治療法。通過教學,使同學們 充分認識和掌握中醫兒科學基本理論和臨床認 識與處理兒科疾病的方法,可以直接應用于指 導臨床實踐。在此基礎上,本教材較之以前的 教材,對有爭議的一些傳統理論進行了科學的 認識和甄別;對一些古代有病名而論述較少的疾病及隨著時代變遷而新發生的疾病,在臨床 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探討和 總結,形成理法方藥較全面的創新認識,豐富到 教學之中,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又對應 用中醫基本理論創新認識臨床疾患做出了示 范。
例如,對于變蒸學說的論述。由于各家對 變蒸的認識歷來不盡統一,造成學術論爭不斷。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小兒藥證直訣》“臟腑 變生次第說”的理角解這里的臟腑當然不能簡單 化地理解為解剖學臟器,而應從“藏象”學說去 認識;二是變蒸時到底有沒有發熱等癥狀。本 教材結合小兒生長發育特點和國外研究(如蓋 澤爾氏的樞紐齡學說)佐證,認為變蒸是我國古 代醫家在實際觀察兒童生長發育特點的基礎 上,運用數量極化思路加以歸納總結,進而提出 的一種嬰幼兒生長發育呈周期性顯著變化規律 的學說。認為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結果是 基本正確的,應予肯定。它還可以為我們今天 開展科研提供借鑒,如通過對現代中國兒童的 實際觀察總結,編制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嬰 幼兒智能發育評估系統,用于大規模篩選檢查, 為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服務。同時,以現代中國 正常嬰幼兒智能發育水平與古籍中記載的當時 嬰幼兒智能發育水平比較,還可以就我們這個這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與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在 現代科研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增添了對不少新 病種的中醫藥認識和處理方法。如新寫入了中醫治療具有特色和確切療效的病種 胎怯。
胎怯,指初生胎稟怯弱之證。本病為新生兒常 見病證之一,現代關于本病的中醫研究報道鮮 見。胎怯總因先天未充而患,因而初生便見形 體瘦小,肌肉瘠薄,面無精光,身無血色,目無神 彩,啼哭無力,吮乳口軟,毛發黃少等一系列虛 弱證象。認為本病成因總是由于父精不足,或 母體氣血供養不充,胎兒在宮內所受滋育不及 所致。病屬先天稟賦不足,五臟皆虛,而關鍵在 于腎脾兩虛,治療以補腎培元為基本法則,提出 用調元散、補腎地黃丸作為常用治療方劑。開 創了現代胎怯辨證論治方法的先河。
又如對新時期產生或有新認識的中醫優勢 疾病的增補論述。如厭食、反復呼吸道感染、營 養性缺鐵性貧血、多發性抽搐癥、手足口病、性 早熟等,從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辨證到理法方 藥的全面闡述,突出了中醫藥的臨床特色。引 用現代研究成果論厭食,提出病因一為飲食不 節,喂養不當;二為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三為多 病久病,傷害脾胃;四為暑濕熏蒸,脾陽失展;五 為環境變化,思慮傷脾。主要病機為脾運失健。 辨證分脾失健運、脾胃氣虛和脾胃陰虛三證,常 用不換金正氣散、異功散、養胃增液湯分別加減 變化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為在一段時間內反 復出現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 道感染。常見病因為稟賦不足,體質柔弱;喂養 不當,調護失宜;少見風日不耐風寒;用藥不 當,損傷正氣;正虛邪伏,遇感乃發。主要病機 為臟腑嬌嫩,肌膚薄弱,藩籬疏松,衛外不固,邪 從外受,臟腑失調。分營衛失和邪毒留戀、脾肺 兩虛氣血不足及腎虛骨弱精血失充三種主要證 候辨證論治,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玉屏風散、 補腎地黃丸加減治療等。這些都是使本課程教 學與時俱進、貼近現代臨床的教學內容的充實。
3啟迪學習思路和方法,促進學術研究和臨床應用的發展
在以教材為主結合教師講授的教學過程 中,通過以上理論知識、辨證論治方法和現代科 研成果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 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訓中醫思維方式,啟發對 中醫兒科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增強探求新知, 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掌握基本理論的 基礎上,密切聯系兒科臨床實際,分析思考,探 討研究,不斷豐富認識,拓展應用,對于學生將 來更快地適應臨床需要,并可能成為創新型研 究人才建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醫特色管理;??乒芾?;風險控制;應用
中醫保健理念在兒童的專科管理中具有其獨有的途徑和優勢,可通過辨證論治、體質分析、飲食調養、起居調攝、中醫適宜技術等方法改善小兒機體狀況[1]。為進一步指導和加強醫療機構新生兒病室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提高兒科專科管理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本文探討了當代中醫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兒診療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2~9月在醫院出生的新生兒25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125例和對照組125例。觀察組男65例,女60例。對照組男63例,女62例。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乒芾恚孩僭u估新生兒綜合情況,評估內容包括新生兒基本情況、體格檢查結果、喂養狀況、睡眠狀況、家屬心理狀態等,新生兒基本情況有胎齡、體重、簡要病史等。②對新生兒出現的常見生理現象進行指導或干預管理,如生理性黃疸、體重下降、乳腺腫大等。③實施喂養指導、皮膚黏膜管理、疾病指導等管理項目。觀察組在常規??乒芾韮热輰嵤┑耐瑫r,輔以中醫特色管理理念。①構建中醫基礎管理理念,參與觀察組新生兒管理的醫務人員定期接受中醫基礎理論與技能的培訓,學習中醫對人體健康的評價方法、體質分析方法、飲食管理及營養管理理念等。②在對觀察組實施??乒芾淼倪^程中,首先為研究對象進行辨證分型,掌握其體質體征,再結合中醫飲食管理、季節特點等實施營養學管理。對于健康狀態不佳的研究對象,根據辨證分型結果,適當應用中醫適宜技術或藥物進行調整。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新生兒的??乒芾硇ЧL險控制、身體發育管理、智力發育管理、機體抵抗力管理等項目,各項目管理質量分為優、良、差等。統計兩組新生兒家屬對管理方案的控制與責任、職業發展、多學科協作等方面進行滿意度自評,各項目滿分均為10分。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χ±s)表示,選擇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選擇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新生兒的??乒芾硇Ч容^
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風險控制、身體發育管理、智力發育管理、機體抵抗力管理等方面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新生兒家屬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對專科管理方案在控制與責任、自身職業發展、多學科協作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育成長階段[4]。在病理生理方面,小兒機體尚未完全成熟,生理結構和功能還不夠完善,因此御邪能力較弱,容易被外邪所傷[5]。與成年人群相比,小兒臟氣清靈,易趨康復,對于醫學治療及管理的反應都更為靈敏[6]。小兒的體質形成情況受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7]。先天稟賦是影響體質形成與發展的內在依據。后天的生活環境因素、日常調護因素、疾病因素、醫藥因素等都對小兒體質產生一定的影響[8]。因此,在新生兒群體中,也存在形態各異、飲食偏好差異、體質差異明顯的情況。在同樣的生長環境和致病條件下,新生兒也會存在身體發育、智力發育、機體抵抗力等方面的差異。中醫學辨證管理理念認為,小兒的體質特點是影響其生長發育、疾病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中醫辨證理念和整體論提倡要針對不同個體,因人制宜,以人文本,防病治病。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宗旨,是根據小兒的病理生理特點和主要健康問題開展中醫飲食起居指導,通過中醫適宜技術的合理運用,改善兒童健康狀況,促進兒童正常生長發育。為從管理角度探討中醫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兒診療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科室在實施常規??乒芾矸桨傅耐瑫r,構建了中醫特色管理理念。為提升醫務人員的中醫藥??乒芾硭仞B,對參與觀察組新生兒管理的醫務人員定期接受中醫基礎理論與技能的培訓,學習中醫對人體健康的評價方法、體質分析方法、飲食管理及營養管理理念等。隨后,在對觀察組實施??乒芾淼倪^程中,首先為研究對象進行辨證分型,掌握其體質體征,再結合中醫飲食管理、季節特點等實施營養學管理。對于健康狀態不佳的研究對象,根據辨證分型結果,適當應用中醫適宜技術或藥物進行調整。兩組的??乒芾碣|量評價結果顯示,無論在風險控制管理還是在小兒的身體發育管理、智力發育管理中,中醫特色管理方案的應用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且相關檢測指標的綜合結果也顯示,中醫特色管理方法能夠提升被管理對象的機體抵抗能力,從病理生理學上提升其抵御疾病的能力。與此同時,醫務人員在實踐中接觸到了相關的中醫藥管理學相關理論和操作技能的知識,將其運用于醫學管理實踐中后,更加有助于自身職業發展規劃,并實現了多學科協作,家屬對于優化后的中西醫結合管理模式的接受度和依從性也較高。
參考文獻
[1]楊金昭,李雙彤.劉彥嶺教授基于調神理論推拿治療小兒濕疹經驗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21,36(1):50-54.
[2]王洋,鄭夏楠,李燦東.淺談兒科“治未病”理論及臨床應用[J].中醫藥通報,2017,16(5):44-46.
[3]閆永彬,馬淑霞,任獻青,等.基于“熱飲”理論之清肺蠲飲湯治療小兒肺炎熱飲阻肺證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4):510-511.
[4]張顯,劉芳.六經體質理論在兒科的應用探討[J].中國民間療法,2021,29(3):11-13.
[5]聞亮,汪灝.個體化營養教育在0~6歲兒童生長發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2):419-421.
[6]劉娜娜,孫源,陳佳,等.消瘦兒童104例中醫體質特征參數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0,35(2):859-861.
[7]葉綺娜,盧焯明,張剛.291例嶺南地區小兒中醫體質類型分析及調養建議[J].中醫藥通報,2020,19(4):57-60.
【關鍵詞】 七年制醫學生; 中醫兒科學; 中醫教育學; 專業思想; 臨床思維; 創新意識
本校從2001年開始招收七年制學生,其培養原則是:七年一貫,本碩融通,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目前,醫學七年制已成為很多學生向往的專業。但由于受學生擴招,師資水平參差,實習條件不足等因素影響,醫學七年制畢業生的水平與培養目標相比仍存在著一定差距,學生存在專業思想不牢,臨床思維能力不強,科研素質不高,思想品格不足等問題。本文就如何帶教七年制醫學生談點自己的體會供同道參考。
1 重視入門教育,培養牢固的專業思想
七年制學生的專業是隨著導師的明確而確定的。學生與導師,目前雖實行的是雙向選擇,但主要還是學生選擇導師,也就選定了專業。此雖滿足了學生的專業欲望,但由于學生對他將從事的專業并不十分了解,此時學生的專業意識并不十分牢固。因此,在明確關系前,導師應進行入門教育,詳細介紹本專業現狀與發展前景,尤其是就業趨勢,使學生認識中醫兒科學的特點和優勢,樹立其對本專業的信心。要求學生與家人商量,仔細考慮后再做決定。隨著對本專業的了解,尤其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某些學生可能會認為兒科醫生工作忙,收入少,從而對從事本專業產生動搖,此時,應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對學生多進行正面教育引導。
信心是靠療效建立的,通過實際治療效果,給學生鼓勵,讓學生信服,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讓學生接受本專業,從根本上鞏固專業思想,培養真正熱愛中醫兒科、獻身中醫兒科事業的合格人才。
2 注重動手能力,培養嚴謹的臨床思維
動手能力的培養是七年制醫學生臨床階段的關鍵環節,而培養嚴謹的臨床思維是提高動手能力不可缺少的方面,在帶教中非常重要。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典型病例以及復雜病例,由于學生的知識主要局限于書本中某一典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方案,因此每周要至少安排1次教學查房或疑難病例討論,向學生灌輸臨床診斷中科學的認識方法和思維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讓他們廣開思路,交流討論,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提出診斷、鑒別診斷以及治療方案,運用理論知識和現有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合理準確的結論[1]。
要適當安排講座,開拓學生思路,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從書本到臨床,再從臨床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牢固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措施;向學生介紹新進展、新理論、新技術,開拓視野,培養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 培養創新意識,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質
在臨床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質是很重要的任務。如果培養的學生沒有創新意識與良好的科研素質,知識再多也不可能產生創新的成果。
創新意識是一種人的意向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離不開臨床實踐。應在臨床思維能力訓練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如何開拓和擴展思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舉一反三,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初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銳意進取的科研作風、艱苦奮斗的科研精神。
科研素質的提高來自于科研實踐,通過科研實踐,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寫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醫患溝通能力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科研創新能力,使學生意識到科研的嚴謹性和創新性。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臨床科研課題設計,文獻檢索,資料收集整理和動物實驗,熟悉和掌握科研的思路和方法,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質。同時要把握好臨床與科研實踐的關系,使學生在畢業時既能達到臨床能力的要求,具備“能看病”的條件,又具備臨床科研的能力,不僅有創新意識,又有創新后勁。避免學生掌握了臨床技能而缺乏科研能力,重視實驗研究卻不會看病的不足。
4 加強“育人”教育,培養健全的思想品格
七年制學生進入臨床階段從學習基礎理論轉向實踐操作技能,不適應學習方式常造成焦慮,在實習操作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心理;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成績優秀,身為應試教育制度下的“精英”,自身強烈的優越感易使他們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缺乏團結協作精神[2];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耳濡目染,易出現醫德醫風問題;在當前普遍心理浮躁的背景下,學生在科研中又大多缺乏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和態度。這都是帶教中要注意的問題。
帶教中要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學習方法指導等,對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對學生切身關心的實際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帶教老師敬業、愛崗、奉獻的職業精神,科室內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形成一個積極進取、催人奮進的成長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尊師愛學、刻苦鉆研的好品質。要鍛煉學生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強烈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在臨床與科研活動中,學生會與各專業人員打交道,與人合作愉快,是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此要培養學生善于溝通的能力,樂于助人、勇于奉獻的精神。
臨床階段接觸最多的是患者,醫學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教育學生不能靠灌輸和簡單的政治說教,而應當靠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師的行為在言傳身教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帶教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談舉止。真切地關心患兒疾苦,想盡辦法為他們解除病痛及心理負擔。要教會學生如何作好病情解釋工作,學會與患兒及家屬溝通,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醫患關系。
在科研中必須始終貫徹“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研道德”的指導思想。在課題設計、臨床觀察、實驗操作、結果分析及論文撰寫等方面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科研作風和態度[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是培養學生健全品格非常重要的方面。帶教老師要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對于結果的分析應尊重客觀事實,不人為制造預期結果或摻雜主觀傾向性內容。
醫學七年制是一新的培養模式,還需要較長段時間的磨礪才能形成規范。只有不斷總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向芳,劉志民,朱樑,等.注重七年制醫學生臨床實習創新能力的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08,7(2):153154.
關鍵詞:中醫藥教育 本科 專業課程 改革
高等中醫藥院校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對于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改革,越來越多的意見認為:(L)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體系過于龐雜,課程門數多,教學時數高,學生負擔過重;(2)基礎課學習不深人,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經典專著,如《黃帝內經》等的學習不重視;(3)專業過專,課程間彼此脫節又重復,與臨床實踐教學結合不密切,少有反映當代科技和醫學科學發展的內容;(4)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不足,學生知識面和視野不寬,缺乏人文關懷。
1對專業課程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在針對上述問題而進行的本科教學課程設置的改革中,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改革,筆者認為,縮減專業課程時間、調整專業課程內容和改進授課方式是必須的??s減專業課程時間,才能騰出時間加強對中醫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使學生有空間加強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拓寬視野,培養人文素養。而要實現縮減專業課程時間,不是單純地對課程進行壓縮,而是要調整專業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改進授課方式,同時克服上面提到的“專業過專,課程間彼此脫節又重復,與臨床實踐教學結合不密切”等問題。
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本科專業的課程為例,共有必選的臨床專業課程6門,其中,《中醫內科學》144課時;《中醫外科學》81課時;《中醫婦科學》81課時;《中醫兒科學》54課時;《中醫傷科學》54課時;《針灸學》72課時。這些臨床專業課程的教材大致采取類似的結構體系:緒言一般講該學科的發展簡史,婦科、兒科還要講述女性和小兒的生理特點和診治概要。然后就是各論,各論一般以證或病為綱,首先對證或病進行概述,分析病因病理,再講診斷和辨證治療要點,然后根據證或者病的不同分型,逐一講述各個型的主要證候、證候分析、治療方法、方藥等,一個證大概需要2個課時。
一本臨床學科的教材出于對學科完整性的考慮,自然要面面俱到。但是,作為教師,應該有選擇的教。所有這些課程都是在學生學完《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課程后開設的,此時學生已經對中醫的各家學說、病因病機、四診、辨證分析、用藥組方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對臨床專業課程中有關每個證的主要證候、證候分析、治療方法、方藥等方面都是可以輕松理解的。教師如果還是捧著教材照本宣科讀給學生聽,或者使用Powerpoint制作其實就是課程提綱的所謂多媒體教學,則會一方面使學生喪失興趣,另一方面學習效果不好又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2對專業課程的改革設想
【摘要】 針對臨床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欠缺的情況,在教學中加強以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活動,并在課堂上以模擬病例方式進行思維訓練,加大了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實踐工作。
【關鍵詞】 模擬問題;模擬病例;教學研究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學科,中醫學也不例外。醫學生必須參加大量的臨床實踐,在醫療工作實踐中不斷增長自己的才能,提高操作技能和臨床診治能力。因此如何對學生進行以臨床思維能力為主的臨床前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是目前中醫臨床教學中值得思考與探討的課題。
為了加強對學生進行臨床前即臨床理論課階段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更好地適應臨床實踐工作,我們從優化課堂教學著手,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選擇中醫臨床主干課程之一——中醫兒科學作為本教學研究課程,開展以問題為引導的模擬臨床課堂教學,豐富了理論課教學的實踐內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將具體實施方法報告如下。
1 設計兒科臨床問題與模擬病例
我們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設計了兒科各教學章節相關的臨床問題與模擬病例,聯合全國8所醫學院校的兒科教師,編寫成《中醫兒科學臨床前實踐能力訓練》一書,并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包括中醫兒科“臨床問題思考”與“臨床模擬病例與解決方案”兩部分內容。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核心,圍繞兒科基礎理論、臨床常見問題及與各個相關學科知識及其最新進展提出問題,并以模擬臨床病例的形式提出兒科臨床辨病、辨證思路及臨床思維程序等。
2 開展靈活多樣的以問題為主引導的教學活動
選擇中醫本科2003級一個大班的學生作為項目實施對象,并分別在課前與課堂的不同環節中針對性地進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2.1 以問題為主引導的課前預習
在課前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若干臨床問題供學生思考,學生可模擬《中醫兒科學臨床前實踐能力訓練》中臨床問題及病例分析進行臨床問題解決方案的訓練,并通過自學查找資料,歸納總結,自己解答提出的臨床問題及提出疑問,做好討論準備。
2.2 課堂以模擬病例方式進行思維訓練
由教師主持,針對《中醫兒科學臨床前實踐能力訓練》所列的模擬病例,分別針對病例的特點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的分析,訓練辨病思維、以證候特點歸納法訓練學生的辨證思維,并根據疾病發生發展可能出現的預后分析提出疾病觀察要點,培養學生觀察疾病動態過程的意識。
轉貼于 3 項目實施效果檢查
為了解以問題為引導教學方法對學生臨床前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及項目實施的教學效果,我們對2003級中醫本科128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項目實施效果問卷表內容包括“以往臨床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等8個相關問題。結果表明83.5 %學生認為以往缺乏實踐機會,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脫離,對以往臨床理論課的學習不能激起學習的興趣,同時有學生指出課堂講授應突出重點,不能泛泛而談,應有的放矢,抓住本質的東西。緊扣教學大綱,重點難點突出,提示該教學法在應用時必須注意把握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角度,一味地追求課堂生動活潑或課件的美化藝術化,可能會導致課程內容尤其是重點難點的淡化,而脫離教學大綱的要求,降低教學效果。對以問題為引導教學法的總體滿意率為82.8 %,其中67人認為該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更能激起學習兒科的興趣,占52.3 %;104人認為《中醫兒科學臨床前實踐能力訓練》對學習其他臨床課程有較好指導作用,占81.3 %。分別有83名學生對臨床問題思考、85名學生對辨病思維、85名學生對辨證思維、71名學生對模擬病例感興趣。同時大部分學生強調理論教學應與臨床實踐更緊密結合,加強以問題為引導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案例及思考的問題,可使更多學生參與討論,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4 討論
中醫后期臨床教學是高等中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中醫臨床思維能力、適應社會能力極其重要的階段。在臨床實習階段,學生普遍存在問診時思路不清、順序不當,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對有意義的癥狀、體征變化及病程演變過程,不善于觀察、歸納和分析,忽視對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
本研究以重視對學科進入臨床前的教學階段的培養工作,編寫出版的《中醫兒科學臨床前實踐能力訓練》,圍繞教學任務的實施,對每一病證精心設計相關的臨床問題思考及臨床模擬病例與解決方案兩部分內容?!杜R床問題思考》圍繞兒科臨床常見問題與各個相關學科的知識及其最新進展提出問題,《臨床模擬病例與解決方案》以模擬臨床病例的形式提出兒科臨床辨病、辨證思路及臨床思維程序。通過對本書的學習,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中醫兒科學的臨床理論,發散學生的臨床思維,強化學生進入臨床前的實踐意識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高職;中醫護理;教學寬度;深度
部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因課程教學改革,曾經弱化甚至是取消了《中醫護理》課程。近幾年來,根據教育部組織制定的《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同時衛生部修改了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增加了中醫護理考試內容。本著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醫學的思路,據“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的原則,紛紛恢復了《中醫護理》課程,并且將《中醫護理》列為護理學專業的一門主干學科。由于課時有限,故積極探討《中醫護理》教學的深度和寬度,以達到最佳教與學效果迫在眉睫且意義深刻。
一、發揮中醫特色,適當拓寬教學寬度
中醫具有文學、藝術、哲學、社會學等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融合的特點,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對護理學生的素質提升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中醫護理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自然觀影響下,以實踐為基礎,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核心,強調整體觀,通過調整陰陽平衡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根據中醫的上述特點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大專題下設置中醫歷史、中醫文化、中醫哲學、中醫養生和保健等小專題,即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核心向外輻射出中醫文化、中醫哲學、中醫情志護理、中醫飲食護理等以拓寬課堂教學的寬度。另結合學習高等護理的學生多為女生,還可引入中醫美容、中醫(針灸)減肥、中醫“坐月子”話題,并推薦相關中醫書籍(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洗冤錄集》等)和中醫名人傳記(神醫扁鵲、名醫華佗)的閱讀或相關中醫網站的鏈接(如古方中醫網),以及每年3月17日“中國國醫節”的宣傳,喚起學生對中醫的重視,對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而課余自覺拓寬學習的寬度。
二、把握教學深度宜有深有淺
中醫基礎理論,博大精深,對三年制護理??茖W生來說深入理解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經絡學說等是很大挑戰,針對護理專業以技能操作為基礎的特點,中醫經典理論點到為止即可。如中醫四診“望、聞、問、切”,結合臟腑氣血經絡,借助陰陽五行理論,訓練學生形象思維,采用司外揣內、取象比內的方法形成一個整體恒動的系統。列舉學生常見疾病或疾病問診形式,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以教師為主導,淺入淺出,顯示中醫經典理論的魅力,如常見病感冒,收集感冒學生癥候,帶領學生分析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的特點,提出護理方案,現場實施護理,并評估護理效果,用常見病反射出中醫理論的領會并不難。
適當抽提和簡化中藥學及方劑學,以及穴位、經絡和針灸等內容。多采用歌訣、順口溜、或武俠小說等形式,如十八反歌,十九畏,“穿山甲王不留,婦人吃了乳長流”等,既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強化深化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推拿、換藥敷貼、中藥煎熬、中藥熏洗、刮痧拔罐等,明確適應證、操作要點、并反復練習以達到準確熟練的程度。如古有《醫學源流論》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藥用具、煎藥用水、煎前清洗浸泡、煎藥火候、煎藥次數與方法,理論要點強調后,關鍵還是學生親自體驗獲得經驗,也是培養學生的耐性,以摒除現在人們最求速成的惡習,恢復中醫的本質和精華――中醫治本??傊?,由淺入深的課堂引入和教學,漸進帶領學生進入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境界。
三、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互助互促
在學習中醫護理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接受了西醫護理的理論,對中醫的一些理論如“心主神明、腎主納氣”感到不可思議、不能認同或不知所云。故要讓學生認識到中醫的“臟腑”與西醫的“器官”等是很大不同的,西醫的器官是解剖上有形可見的,而中醫的五臟六腑是一個功能上的概念,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中醫的思維理解中醫,用西醫的概念學習西醫,不能相互混淆。另外,中醫的“證”與西醫的“病”有本質區別。西醫的“病”指人體的器質性病理變化,臨床上有實驗室證據可循;而中醫的“證”是機體功能失調后連帶出現的一系列癥候群,更多的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對一時不能理解和接受中西醫理論區別的學生可適當放寬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要求。
中醫護理側重以“證”為中心,崇尚自然療法;西醫護理側重以“病”為重點,以對抗性治療為特點;二者有機結合才會使護理發展更完善。中西醫互補取長補短的優勢和趨勢將是未來護理發展主要方向,應加強在辨病和辯證相結合的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如西醫中的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所表現的咳嗽與中醫提出的風寒襲肺、風熱襲肺、風燥傷肺、痰濕蘊肺、肺熱郁肺、肺陰虧耗結合,除了西藥的止咳祛痰藥或吸痰應用,結合中醫辨證后的中藥的使用,甚者僅使用中醫食療可明顯減輕咳嗽癥狀,尤其對久咳的病人效果會更好;應開展中西醫結合的情志護理,使護理更具針對性,情志護理中的說理開導、釋疑解惑等心理治療方法甚至也是減少醫患糾紛的有效手段;加強中西醫結合的飲食護理,普及科學的、民族特色的飲食護理,有如《攝生消息論》中“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而中藥超聲霧化吸入法、中藥保留灌腸法等已完全將中西醫護理操作融合在一起。
四、提高中醫護理教學水平
提升教授《中醫護理》教師的素質,強化自身中醫文化修養,能把握中醫護理教學的高瞻性和前瞻性,根據時代的變化,人類疾病譜的變化,調整中醫護理的內容。隨著中醫學向西方國家的不斷滲透,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醫、中藥的研究與開發,中醫護理方面還只是剛剛起步,有待積極開發,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理解水平,來普及中醫理念,強化中醫內科病證、外科病證、婦科病證、危重證護理的優勢,為中醫護理走向世界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