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治理現狀及成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調研時間安排
從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調研組利用10天左右的時間進行實地調研,12月30日左右進行調研成果交流研討。
二、分組及調研范圍、方式、重點和課題
分成農村牧區、城鎮社區、工商業、社會事業4個調研組,按調研調范圍確定調研方式、重點和課題。
農村牧區調研組:
組 長:* (縣委書記)
副組長:*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政府副縣長)
* (縣委常委、黨辦主任、機關黨工委書記)
*(人大副主任)
*(政協副主席)
成 員:*(水務局局長)
*(縣委辦副主任)
*(農牧業局局長)
*(林業局局長)
*(扶貧辦主任)
*(圍轉辦主任)
*(草監局局長)
*(統計局局長)
(一)調研范圍。農區不低于200戶,牧區不低于450戶。
(二)調研方式。采取入戶走訪、個別訪談、實地查看、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參加蘇木鎮座談會人員為:黨政班子成員、本蘇木鎮兩委、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及部分典型農牧戶(協會會員、合作社成員、聯戶經營戶、農牧業大戶、中小戶)、蘇木鎮二級單位領導,原則上不少于40人;參加嘎查村座談會人員為:“兩委”班子成員、本嘎查村居住的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嘎查村民小組組長、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農牧戶、貧困戶代表及部分已轉移就業創業人員,原則上不少于20人。
(三)調研重點。
1、全縣農牧民收入狀況,特別是貧困人口數量、分布、結構和貧困程度及致貧原因;制約農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進一步推進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實施涉農涉牧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工作建議;解決農牧民政策性收入差異的建議。
2、農牧業結構調整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推動農牧業產業化進程的對策建議;如何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加大投入、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防災避災農牧業;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如何建立健全農牧業抗風險保障機制。
3、農村牧區人口轉移工作基本情況,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在引導服務、轉移培訓、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議。
4、清理非牧人員占用草場、征占地補償、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等情況;土地草牧場流轉后管護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經驗、政策措施及問題建議。
5、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和家族、宗派勢力對農村牧區健康有序發展的不利影響。
(四)調研課題。
1、農村牧區人口轉移的現狀及對策;
2、農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及合作組織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養牛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發展特色種養業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農牧業科技服務機構設置和職能發揮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6、農村牧區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7、農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問題各研究分析;
8、農牧民家庭貸款和債務現狀分析和應對的措施;
9、公路沿線和兩個建制鎮周邊重點發展奶牛業的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10、建設人工草地和高產飼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發展可靠的飼草料基地的建議;
11、農區落實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12、如何開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場體系建設,解決農畜產品“賣難”問題;
13、農牧民集體和非正常上訪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發展節水避災性設施種植業的必要性和如何發展的建議;
15、提高農牧業產業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議,特別是如何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16、林權制度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思路對策;
17、實施公益林補償機制方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8、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金融機構發揮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建議;
19、北部沙區、中部丘陵、南部農區結構調整方面的群眾意向及發展中的困難及解決對策;
20、公路沿線和兩個建制鎮周邊重點發揮奶牛業存在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
城鎮社區調研組:
組 長:*(人大主任)
副組長:*(縣委副書記)
*(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縣長)
*(政府副縣長)
*(政協副主席)
成 員:*(人大辦公室主任)
*(政府辦副主任、法制辦主任)
*(交通局局長)
(一)調研范圍。明安圖鎮塔山社區、南山社區、奈曼山社區、北山社區、察漢淖社區、陶林社區及新區社區的所有城鎮居民。
(二)調研方式。調研實施抽樣調查的方式,通過入戶走訪、個別談話、實地查看、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按照人群構成開展調研。
召開5個座談會:一是關于城鎮居民收支及居住情況的綜合情況座談會,人員30人左右,人員由蘇木鎮負責人,三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離退休代表,社區負責人代表及兩新組織代表及其他需要參加人員構成;二是關于各社區建設座談會(3個,每兩個社區合開一個座談會),人員30人左右,人員由“兩委”班子成員,本社區黨員代表、三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三是關于城鎮居民困難群體方面的座談會,人員20左右,由下崗失業人員代表、低保對象代表、靈活就業人員及就業、社保、民政等部門相關人員參加。
(三)調研重點。
1、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后續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典型經驗做法;
2、城鎮居民的收支、居住情況;城鎮居民低收入群體的居住狀況;城鎮居民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工作方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情況;城鎮居民消費情況;城鎮居民就業創業情況;城鎮居民對社會治安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城鎮居民低保動態管理情況及建議意見。
3、社區“六級聯動、互助共建”情況;黨員活動陣地建設情況;社區“兩委”班子建設情況;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情況。
(四)調研課題。
1、明安圖鎮舊區拆遷改造中群眾意愿、開發企業要求及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及對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圖鎮各社區“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
3、如何加強明安圖鎮各社區班子建設;
4、當前我縣城鎮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來源:文秘站 哪些?其中主要收入來源是什么?建議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鎮居民低收入群體的生產生活狀況;
6、社區“六級聯動、互助共建”情況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情況;
8、當前我縣城鎮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項支出;
9、當前我縣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如何?消費結構是否優化?消費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長期消費計劃;
10、當前我縣城鎮居民對現有住房是否滿意(包括結構、面積、地理位置等);
11、我縣城鎮居民如何看待當前的就業現狀,對就業的崗位是否滿意?對工資待遇是否滿意?對今后的就業工作開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建議和意見?是否滿意政府當前采取的創業扶持政策?對今后的創業工作開展是否有合理建議意見;
12、我縣城鎮居民對當前我縣實施的社保、醫療等社會保障工作是否滿意?對今后社保工作開展有哪些合理建議意見;
13、城鎮居民弱勢群體對我縣當前的扶貧方式、扶貧范圍、扶貧對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滿意,有哪些意見建議;
14、我縣城鎮居民對其他方面還有哪些意見建議。
工商業調研組:
組 長:*(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
副組長:*(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
*(人大副主任)
*(政協副主席)
成 員:*(政府辦主任)
*(發改局局長)
*(財政局局長)
*(國土局局長)
*(城建局局長)
*(經濟局局長)
*(旅游局局長)
*(工業園區辦主任)
(一)調研范圍。全縣企業、個體工商戶 戶。
(二)調研方式。采取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業要全部召開座談會。
(三)調研重點。
1、現有工商企業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下一步發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點推進的煤、油、鉛鋅、螢石、水泥、 石材項目,如期達到20__年既定目標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應采取的措施和辦法,具體實施方案;
2、著實推進物流業發展,應重點抓的環節,以及具體方案;
3、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在引入、投資、稅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
4、目前全縣軟、硬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調研課題。
1、肉類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的途徑;
2、完善園區建設,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
2、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擺脫資金制約問題;
3、如何保障煤炭開采項目的順利實施;
4、石油勘探開發的認識;
5、如何推進×××日處理20__噸鉛鋅選廠項目如期開工和投產達效;
6、螢石精粉采選、氫氟酸加工項目推進的措施和辦法
7、如何搭建銀企合作平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8、絨毛加工業現狀和發展前景;
9、促成水泥項目落地的措施和辦法;
10、×××酒廠現狀及問題;
11、塑料制品生產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
13、如何創新招商機制
14、全民創業、擴大投資群體的思路
社會事業調研組:
組 長:*(政協主席)
副組長:*(縣委常委、紀檢委書記)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人大副主任)
*(政協副主席)
*(政府副縣長)
*(政府副縣長)
成 員:*(政協辦主任)
*(民政局局長)
*(計生局局長)
*(教育局局長)
*(衛生局局長)
*(社保局局長)
*(就業局局長)
(一)調研范圍。全縣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社保、就業、民政、計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門、干部職工及全縣廣大群眾。
(二)調研方式。調研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通過入戶走訪、個別談話、實地查看、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按照部門職能、針對對象及服務人群開展調研。
教育方面:
衛生方面:
社保方面:
計生方面:調研對象是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已婚至49周歲之間的婦女);1個座談會人員30人左右,人員由計生主管部門人員、社區計生工作人員、流動人口代表、社會群團組織負責人、企業建筑施工隊負責人、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單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衛生、城建、人事等單位)等構成。
就業方面(3個座談會):一是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談會,人員20人左右,參加人員為縣內各企業負責人、經濟局、就業局有關人員;二是如何進一步強化培訓和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座談會,分蘇木鎮召開座談會,座談人員30人左右,參加人員為農牧民代表、嘎查村領導座談會;三是如何進一步推進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座談會,人員30人左右,參加人員為縣內個體工商戶代表,就業局、工商局個體協會等相關人員。
民政方面:1個座談會人員30人左右,參加人員由蘇木鎮有關人員,城鎮低收入居民、農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區干部,民政、扶貧、統計、經管站、監察等部門有關人員組成;
(三)調研重點。
1、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后續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典型經驗做法;
2、加強我縣教育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路;就業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就業的培訓模式情況;我縣優撫對象及退伍軍人安置就業工作情況;廣大農牧民、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狀況;關于加強轉移農牧民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議;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蘇木鎮文化站建設、農村牧區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鄉低保動態管理長效機制方面;
(四)調研課題。
1、提高我縣教育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建議?
2、目前就業培訓工作情況及存在的難點?
3、目前就業培訓模式是否使參加培訓人員轉得出、穩得住?
4、當前我縣優撫對象及退伍軍人安置就業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困難?
5、廣大農牧民、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狀況及如何進一步提高參保率?
6、農牧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7、農牧民對養老保險的認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控制流動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滿意縣委政府當前采取的創業扶持政策?對今后縣委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有何建議?
10、我縣當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及今后如何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面?
11、對社會保障體系涉及群體有哪些意見建議?
12、我縣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意見?
13、關于我縣城鄉低收入家庭的確定、家庭經濟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見和建議?
14、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狀況,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15、烏蘭牧騎機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擴大隊伍的建議?
16、如何進一步加強就業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農牧民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18、進一步加強全縣 、維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三、具體要求
(一)各調研組要合理安排時間、路線,條件允許情況下,要盡可能多地走訪調研地區和調研對象。車輛由調研組自行安排。
(二)調研組在調研時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根據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實際情況,因人而宜,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開展工作;要細心體察民情民意,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要本著“不給基層增加負擔”的原則開展工作,輕車簡從,深入到最困難的農牧戶、居民家中調查摸底,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農村地區;慢性病;防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2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63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百姓生活行為習慣的改變,同時,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水平相對較差,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的預防和控制已成為當前農村地區重點關注的問題[1]。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農村地區慢性病防控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原因,并針對現狀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縣海河鎮2010年――2012年篩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563例,女性1336例,年齡29-82歲,平均年齡(64.1±15.5)歲。主要慢性疾病種類有:高血壓、糖尿病、腦出血、腦梗死、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腫瘤等。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6.7年,其中512例有手術史。
1.2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顧性分析的辦法,對我縣海河鎮2010年――2012年篩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農村慢性病的流行特點以及慢性病預防、控制不善的原因,再通過客觀分析,總結出應對措施。
2 結 果
2.1 農村慢性病的流行特點 ①近三年中,農村居民部分慢性病的發病率雖然低于城市,但其發病的升高幅度高于城市。如1998年與1993年的衛生服務總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城鎮居民在高血壓、糖尿病方面的發病率升高了32%、53%,而農村地區則升高了36%、128%[2]。②患病年齡明顯提前。研究中顯示,農村地區居民病發腦卒中的年齡在35-54歲階段明顯多于過去10年,本組研究中,最小的腦卒中患者為36歲。③農村地區的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
2.2 農村慢性病預防、控制現狀 因為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健康意識缺乏、經濟收入低、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因素,農村居民在知曉、預防、治療慢性疾病的水平較低。本組研究顯示,農村地區成年人對于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知曉率分別為22.8%、31.9%,治療率僅為17.3%、21.0%,控制率只有4%、4.9%。
3 討 論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慢性病預防、控制形勢比較嚴峻,存在較多問題,如:存在健康意識缺乏、經濟收入低、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疾病防治經費投入不足、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先進的疾病監測體系和專業的防治人才,因此,農村地區關于慢性病的預防、控制水平明顯差于城市[3]。城市對于慢性的防治控制有著較好的做法,通過開展社區綜合性防治以及管理,目前,我國已有部分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地區,參照了城市慢性疾病管理的經驗,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農村地區的防控疾病模式。例如廣東省中山市的古鎮村,對整個管轄地區進行一次慢性病的基線調查,并據調查資料制定一系列防治規劃、干預方案、監測及評價等措施,形成全民性的慢性病防治體系[4]。
本組研究中,針對我縣海河鎮農村地區慢性病的流行特點,客觀地體現了當前蘇北地區慢性病發病的基本特征及防控現狀,及防治現狀對此,可嘗試制定出筆者總結出以下三點防控對策:
3.1 除充分用好國家下撥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外,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財政扶持,以獲得充足的防治基金,同時,努力完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促進政府基本公共衛生職能的實施,以保障農村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衛生服務機會。
3.2 建立以村為單位,以醫、護、防、村醫為組成人員的慢性病防治責任健康團隊,對轄區進行劃分,實施片區負責制,盡量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疾病防治服務,嚴格落實疾病的發現、隨訪等環節管理,增強責任意識,積極對居民和患者進行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采取宣傳冊、座談、電視廣告等多種途徑,實現慢性病健康知識的普及,努力提高居民的醫學知識掌握程度及增強其保健意識[5]。
3.3 建立農村地區慢性疾病監測體系和完善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措施 利用已建網絡,進一步強化對村級醫生的計算機操作及綜合業務能力的培訓,實現縣、鎮、村三級網絡防治、管理與考核,對患者的資料實現網絡共享,同時,進一步規范做好居民健康檔案的隨訪與管理,以方便對慢性病患者疾病信息的查詢、監測等活動。
總的而言,上述提出的各項對策是否能夠順利在農村實施,并獲得成效,需要在各級公共衛生及醫療機構中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不斷完善慢性病防治理論體系建設,全方位做好農村地區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胡建平,饒克勤,錢軍程,等.中國疾病經濟負擔的宏觀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7,6(6):56-58.
[2] 李立明,呂筠.中國慢性病研究及防治實踐的歷史與現狀[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8):741-745.
[3] 井珊珊,尹愛田,孟慶躍.農村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就醫選擇行為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2):32-34.
關鍵詞:培訓;就業;農民
按照萬州區產業發展需要和就業市場的需求,我區近年來結合就業人員的就業愿望和技能狀況,大力開展定向培訓、訂單培訓和定崗培訓,促進技能提高等各種培訓。在培訓方式上,注重短期培訓、技術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
就業的前提是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就業。通過對本區部分企業、鄉鎮、社區、培訓機構進行了調研,并結合萬州區就業培訓的實際情況,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萬州區就業培訓的現狀及對策。
一、就業培訓的現狀
我區的就業培訓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通過調查發現,在培訓工作的總體把握、培訓機構設置、培訓工種設置、培訓補貼政策、培訓組織實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以下特點:
1、培訓機構設置不夠合理。目前,全區共有培訓機構30多個,從數量上顯得小而多,多而雜,雜而亂。培訓機構是否都完全具備條件,是否都具有獨立的場所、獨立的師資和獨立的實習實訓設備。
2、培訓的工種設置跟不上發展需求。在專業工種的設置上存在一定時期的固化模式,在適應新型工業化、現代農業產業化、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出現新領域企業和工種后,沒有很好地跟進,也沒有體現與時俱進和超前量。
3、培訓對象限制過死。各類培訓的對象都規定了嚴格的區分和限制,不適應多種就業與發展需要,也不利于企業員工整體隊伍素質的真正打造。如崗前培訓、創業培訓等都必須是某一特定人群,且有時機先后的限制,不利于培訓效果和助推穩定就業。
4、培訓對象綜合素質較低。萬州區農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較少,并且,他們也是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的純體力勞動,工資相對較低[1]。
二、改進就業培訓工作的基本原則
進一步做好我區的就業培訓工作,必須統籌考慮培訓全局,并堅持以下六個基本原則:
(一)合理規劃,統籌布局的原則
主要體現在專業工種設置,各培訓機構工種的安排及第一、二、三產業工種的分布上。
(二)精簡機構,優勢集中的原則
機構不宜過多過雜,應嚴格按照資質和要求,確定必要的培訓機構。
(三)打造品牌,工種定向的原則
按照培訓機構的專業師資等優勢,對接安排承訓的工種,確保品牌工種具有成長的前提和條件,確保各企業招工培訓、各鄉鎮創業培訓具有明確的方向和渠道。
(四)政府搭橋,校企聯姻的原則
形成校政企共管平臺,通過以校為主,三方聯動,理順關系,暢通渠道,整合所有培訓與就業等“一站式”服務資源與流程。
(五)不斷建設,內涵發展的原則
既要注重培訓具體任務的保質保量,又要從內涵建設上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培訓機構骨干群。
(六)效率優先,補貼跟進的原則
全面體現培訓對就業與穩定就業的實際作用,體現效率、效果。并根據培訓高成本的出現和訓前、訓中、訓后服務要求,提高培訓補貼標準。
三、進一步做好就業培訓的思路
針對我區就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應充分考慮政府、學校、企業三方的聯動關系和就業與創業人員對實用技術的實際需求,做出富有成效的改革和調整措施。
(一)健全體制機制,構建校政企結合平臺
組建由培訓機構組成的就業培訓促進會,由就業局培訓科任理事長單位,選出常務理事長單位、理事單位,構建“培訓機構自我管理+自我促進+相互交流”機制;合理規劃培訓類別,整合“崗前培訓+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培訓”等,優化培訓的類別與體系架構。
(二)調整工種設置,拓寬社會工種需求面向
根據萬州建設的實際,重新開展區內第一、二、三產業企業數量與規模、主導產業布局、企業用工調查預測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和規劃發展的超前量。
(三)精簡培訓機構,合理布點促進優勢集中
根據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特別檢驗是否真正有獨立的辦學場所,是否具有獨立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否具有充足的實習實訓條件,是否具有比較豐富的培訓經驗和信譽,對現有培訓機構進行綜合評估招標,精簡培訓機構。并且,各類培訓機構基于培訓質量、培訓價格、培訓績效等指標的競爭參與公共就業培訓的生產,要讓他們具有較強的競爭性[2]。
(四)推進定單培訓,構建“一站式”服務模式
要理性認清當前的培訓實施情況與效果,分類做好訓前、訓中、訓后工作。就業局要履行好“政”的職責,全面統籌培訓全局,在訓前可通過行業主管部門對區內各企業用工信息、各鄉鎮求職和創業人員信息等情況建立信息庫,進行綜合信息處理,同時為各培訓基地全面推行定單培訓牽線搭橋,協調管理;各企業(鄉鎮)開出對專業工種的培訓“菜單”和要求,履行解決就業或支持創業的承諾;各培訓機構按照“菜單”進行認真“加工”,確?!爱a品”合格。通過以培訓機構為主體,實施校企政三者之間的相互聯動,為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務模式進行初期嘗試。
(五)分類區別對待,適當調升培訓補貼標準
對崗前培訓、再就業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培訓等,要分類區別對待,對其中一些培訓類別應適當放寬培訓對象、培訓時機、就業率等方面的限制。對于創業培訓,要體現培訓與指導、培訓與規劃、培訓與后期服務三個結合。在培訓工種的補貼標準上應適當提高,以解決培訓高成本的壓力,確保有足夠的經費支持使培訓出實效,出亮點。
本文通過對萬州區就業培訓現狀及對策做出了一些探討,目的是更好的做好萬州區的就業培訓工作,讓更多的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等提高勞動技能,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勞動者收入,加快萬州區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模式;中國國情;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3-117 -04
截至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億,明顯高于聯合國傳統老齡社會標準。預測顯示,2015~2035年的20年時間里,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將會增加一倍。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將超17%。此后,我國將進入加速和重度老齡化發展階段。這些說明,在21世紀,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會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發展水平,由此帶來的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的人口報告指出中國老齡化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點:首先,工作人口會因老齡化問題下降。其次,中國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會加快。最后,老齡保障體系不完善。2016年國家將實行的全面二孩政策,正是政府對于人口老齡化危機所采取的積極措施。
一、文獻述評
(一)國內文獻綜述
馬佳、蔡吉梅、宋曦玲、李小平(2014):中國老年人信息素養教育范圍急需擴大。吳婷婷(2014):在中國建設集中性養老住宅具有一定可行性。孫海燕、夏立平(2013):我國的養老模式各有其特點和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養老方式,滿足高齡老人晚年的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最終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馬海燕(2014)提出以新農保模式為基礎,探索農村養老模式多元化發展的前瞻性理念。蔡吉梅,馬佳(2014):不同養老模式下生活質量得分有差異,且影響因素不完全相同。
(二)國外文獻綜述
1. 獨居型方面
美國形成了多元化的養老體系,其中獨居型是一種普遍的養老方式。
2. 混住型方面
日本千葉縣“新村”集合住宅日本千葉縣“新村”集合住宅為混住型社區。
3. 新型的多代居模式方面
多代居模式在德國已經正式建造有500個有官方記載的多代居,僅柏林就有超過100個此類項目。
4. 社區照顧模式
英國的社區照顧分為“社區內照顧”和“由社區照顧”兩種方式,具有鮮明的“英國特色”。
5. 政府的作為方面
新加坡政府于1995年通過《贍養父母法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贍養父母”立法的國家。
二、當前人口老齡化下各種養老模式的主要內容
(一)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
其優點是:
一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二是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有利于解決困難家庭養老的后顧之憂。四是有利于推動社區建設。
其缺點是:
但是,一方面,多重原因使兒女沒有充分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好老人。另一方面, 老年人的需求在增加。因此,必須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進行創新。
(二)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是指老年人先把擁有產權的住房抵押給,然后定期從抵押機構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的養老方式。
其優點是:
以房養老使產權價值得到極大發揮,也使得家庭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實現效用最大化。
其缺點是:
一是傳統文化差異。二是房價走勢未料阻礙模式預行。三是我國農村人口比例大是現實國情。四是政府扶持不足不利于模式實施。五是我國房地產估價行業正處改革階段。
(三)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指在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的機構養老。
其優點是:
(1)減少孤獨。(2)生活有安全感。(3)減輕家庭養老壓力。(4)提高老年生活質量。(5)提供專業化、高效的老齡服務,尤其是臨終老人。
其缺點是:
(1)床位供不應求但資源利用率不高。(2)微利甚至負債導致養老機構自我發展能力不強。
(四)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有效解決老有所養和老有所醫的問題。大致包括三類:(1)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結成聯盟,合作服務。(2)醫院轉型為醫養結合服務機構(3)在養老機構中設立醫療機構,醫養一體化經營型。
其優點是:
解決了老年人把醫院當做養老院長期住院治療的困難,也緩解了醫療資源的緊張。
(五)社區養老
社區型養老是指以居家養老為核心,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的新型養老模式。
其優點是:
它基于關注老年人的權力和尊嚴的新理念,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狀況,充分尊重他們的個體意志,其最大優勢在于使老年人留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保持代際關系的完整。
三、假設提出與實證分析
(一)研究假設
國家的持久繁榮離不開人才的不斷輸出,因此養老問題是國家發展中必須面臨也必須妥善解決的。優秀的養老模式有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持續性發展。同時,隨著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也將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本文作出如下假設:
假設1:年齡、學歷、收入等因素與養老模式的選擇具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收入的影響很大。
假設2:當前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也會對養老模式的發展產生影響。
基于以上假設,我們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選取
先用SPSS進行相關性分析,確立自己養老方式的選擇和希望父母得到的養老方式的相關性,再將四種養老方式和各種因素轉換為0-1虛擬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因為個人的學歷和收入水平可能會對養老觀念產生影響,而養老機構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對未來養老機構發展可能的影響因素可能反映了個人對養老問題的某些擔憂或者期盼,同樣可能會對養老方式的選擇產生影響,故本文選用這四個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三)樣本選擇與檢驗
1.樣本選擇
根據我們的調查目的、精度要求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經費承受能力等推測,我們的樣本選取應較廣泛,因此我們選擇通過在網上調查問卷,迅速地讓更多的個體和不同群體接收到調查問卷并及時地獲得反饋。同時通過網絡平臺更方便高效地進行后臺數據統計和分析。此次
2.相關性分析
將父母選擇的養老方式和自己選擇的養老方式,用SPSS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下表1所示:
由上圖可知,希望讓父母養老的方式和自己選擇的養老方式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存在明顯相關性。從問卷看出,大多傾向于社區養老(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尤其是希望自己的養老方式,其次是居家養老(和父母一起生活)。
根據上表的值,Pearson的相關性為0.274,同時顯著性大于0.05。此時認為,年齡與養老問題的顯著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不顯著,因此可以判斷兩因素不具有關系。從問卷中發現,基本每個年齡段都對養老問題表示關心。
根據上表的值,Pearson的相關性為0.601,同時,顯著性小于0.05。此時認為,年齡與養老問題的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月收入越高,能夠越好的實現對父母的養老。
根據上表的值,Pearson的相關性為0.474,同時,顯著性小于0.05。此時認為,家里月收入與選擇父母的養老方式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具有顯著相關關系。從問卷中發現,家里收入不同父母的養老方式也相應的不同。
3. 回歸分析
因為養老方式的選擇無法量化,各種因素之間也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選擇將四種養老方式和各種因素轉換為0-1虛擬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分析,旨在研究各種因素對于某種養老方式選擇的影響。
在數據處理上,因為本文中所用數據均為問題選項,無法獲得年齡、學歷和收入等準確信息,同時考慮數據樣本量的限制,在回歸中將選項轉化為0-1虛擬變量。其中,年齡在40歲以下記為“0”,40歲以上記為“1”;學歷在本科以下記為“0”,示本科以上記為“1”;收入在5000元以下記為“0”,5000元以上記為“1”。
本文將當前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的選項“資金困難”“設備落后”“人員不足”三項記為“資金問題”;將“缺乏政策支持”和“缺乏公眾支持”記為“外部支持”;將“內部制度不完善”記為“內部制度”;將“交通落后”“環境差”和“其他”記為“其他問題”。
本文將對未來養老機構發展影響較大的因素的選項“政府”和“法律環境”記為“政府層面”;將“公共支持”和“媒體”記為“社會意識”;將“養老機構自身”記為“養老機構”;將“慈善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其他”記為“其他因素”。
本文借鑒明瑟方程,設定如下方程形式對養老方式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Yanglao=β0+β1age+β2edu+β3income+βX+u
其中yanglao為0-1變量,表示父母和自己的養老方式選擇,age表示年齡,edu表示自己的受教育程度, income表示家庭收入水平,X表示其他影響因素。
樣本中父母養老方式中不含機構養老的樣本,父母和自己養老方式的多元回歸分析如下表5所示: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由回歸分析可知,年齡只顯著影響父母的養老方式,且對居家養老有正向影響,而對以房養老有負向影響??赡苁请S著父母的年齡增大,父母在生活中將遇到更多不便,偶爾看望父母并不能夠解決日常問題,此時居家養老能夠更方便的照顧父母。而自己對養老方式的選擇是基于自己年齡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的考慮,并不會受年齡的影響。
上表顯示學歷對父母和自己的養老方式的選擇都沒有影響,可能是因為養老方式的選擇更多的基于家庭條件、養老機構現狀等現實因素的綜合考慮,個人的學歷會對思考方式產生一定影響,但并不能改變現實因素,所以不能顯著影響養老方式的選擇。
收入同時影響父母和自己的養老方式選擇,但收入增加,顯著負影響自己選擇居家養老的概率,而不對父母的居家養老概率產生影響??赡苁且驗槭杖胼^高時,與子女同住的養老方式存在較多不便,由于經濟條件允許,子女可以采取其他養老方式而減少不便。而社區養老模式不僅可以避免子女同住造成的不便,更能通過社區平臺,提供更加舒適的養老環境,所以在收入增加時,對父母和自己選擇社區養老模式都有正向影響。
當前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即從被訪者的角度來看待養老機構的存在哪些問題。如對養老機構存在的資金問題更加關注,說明自身可能不能完全承擔養老機構的費用,也就有可能無法實現以房養老,即與以房養老的模式間存在負向關系。
對養老方式的選擇不只需要考慮當前情況,更需要綜合對長遠發展的考慮。在上表中,對養老機構本身的考慮并不會對養老方式的選擇產生影響??赡苁且驗閷τ陴B老機構來說,更多的問題存在于機構之外,關注機構本身難以解決實際問題。而社會意識對養老問題的關注,會更多的引發對養老問題的思考,更加關注老年人。而傳統來看,居家養老能夠更好的關心老年人,這可能是為什么社會意識崛起會正向影響居家養老的概率。
四、分析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現實層面
面對白潮的席卷,空巢家庭的逐漸增加,未富先老的現狀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加上經濟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改善,計劃生育國策的推行,出生率死亡率降低等因素,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并且,由于人口的遷移以及傳統養老觀念的逐漸改變,家庭養老的模式正逐步改變。同時,我國人口平均壽命也逐漸提高,而目前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又普遍偏低,現有的養老保障水平只能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開支,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很容易產生養老金不足而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的現象。
(二)養老資源利用率低
機構床位供不應求但資源利用率不高。有一些養老機構只是達到入住率的五六成,有的才二三成。社會福利機構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矛盾的現象:其一,老年人及其家庭有入住意愿,但未必最終選擇入?。黄涠?,雖然社會福利床位供給數量相對有限,但床位閑置率仍然很高。原因是,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對傳統家庭養老方式的偏愛,對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擔心等。一方面是供不應求,一方面是住不起、住不滿,養老機構的這一對矛盾,使得養老機構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三)文化意識
住在養老機構中的老人由于遠離自己生活過的街區, 平時難以與親人見面, 心理易產生一種被家人和社會冷落的孤獨感和憂傷感。
五、相應對策
(一)發揮政府的作用,統一規劃,完善相應機制
各級政府應把發展居家養老事業列為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改變目前許多地方把社區養老工作僅僅歸結為民政部門負責的福利事業甚至僅僅是救濟事業的狹隘觀念。統籌社會資源, 新建和改建一批老年人福利服務的設施和活動場所,同時完善社區居家養老運行機制,明確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運行相關各方的職責要求,強調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體系中的統領性地位,設施政策傾斜與資金支持。
參考歐美等國通過財稅優惠補貼等措施,提高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來促進高端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在完善養老模式過程中,需要政府制定養老的法律和服務標準,監督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保障和維護老年人的權益,特別是養老服務網絡,更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建立。
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機制和獎懲措施,規范養老服務行為;堅持陽光、透明、公正的原則;定期進行反饋調查。
(二)注重精神養老,完善服務設施和專業隊伍建設,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的品質與成效
應當物質養老與精神養老并重,全面推廣精神關懷與心理咨詢,加強對于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服務。同時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數量和質量,特別是要引入社會工作和老年護理與管理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并組織定期專業培訓;在教育工作中開設社會工作方面的課程;推進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實行持證上崗,規范隊伍;制定衡量養老服務水平的評估體系;打造專業化的醫療護理隊伍,為老年人提供貼心服務。
(三)保障資金的來源與投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政府方面,加大資金投入,設置社區居家養老專項保障基金;社區方面,通過社會福利捐助、社會慈善捐贈以及個人捐贈等廣泛籌集各類財物,積極用于養老建設;家庭方面,將老年人子女和親友饋贈的財物,適當地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開銷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
(四)調動家庭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
學習西方國家,調動社會的力量,包括私人部門、志愿者、慈善機構,倡導學生群體積極開展敬老院、進社區關愛老人等活動;大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尊老敬老、扶貧濟危等優秀美德;完善社區志愿者、義工激勵機制。只有將來自社會、政府和家庭的多方力量進行有效整合,養老事業才能繼續發展。
總之,通過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模式的研究,我們發現現行養老模式面臨挑戰的原因主要有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養老資源少且利用率低和人們的傳統觀念制約選擇。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統一規劃,把發展居家養老事業列為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完善社區居家養老運行機制,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政府的保障和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發展專業隊伍建設注重精神養老和對失能老人的照顧,保障資金的來源與投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品質與成效。調動家庭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在完善監管體制的同時造專業化的醫療護理隊伍,為老年人提供貼心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馬佳,蔡吉梅,宋曦玲,李小平. 不同養老模式老年人信息素養教育現狀及對策[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08).
[2]吳婷婷. 日本“集中性養老住宅”對中國養老模式的啟示[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
[3]孫海燕,夏立平. 不同養老模式下高齡老年人生活質量研究進展[J]. 商,2014,(34).
[4]馬海燕. 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養老模式的現狀與前瞻[J].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4,(03).
[5]蔡吉梅,馬佳,張憶雄,楊曉蘇,宋曦玲,鄒焰,李小平. 不同養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1).
[6]梁普洋. 新加坡財政扶持養老模式發展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商,2014,(26).
[7]喬琦,蔡永潔. 非血緣關系的多代居――德國新型社會互助養老模式案例及啟示[J]. 建筑學報,2014,(02).
[8]惠婷. 我國以房養老模式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 內蒙古大學學報,2014.
[9]穆光宗. 我國機構養老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2,(03).
[10]陳友華. 居家養老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J]. 人口學刊, 2012,(04).
[11]顏琳. 論政府在社區照顧養老模式中的責任[J]. 濟寧學院學報, 2012,(05).
[12]王麗.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模式的思考[J]. 當代經濟管理, 2012,34(4).
作者簡介:
呂似瑋,女,江南大學學生,研究方向:會計學;
徐雯君,女,江南大學學生,研究方向:會計學;
董軒,男,江南大學學生,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學專業;
丁鵬飛,男,江南大學學生,研究方向:會計學專業;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7.031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forest pests in Xiangxi area, this paper suggested reforming preventive and controlling concept and mechanisms,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ecological regula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supervi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us improving control efficacy.
Key words: forest pest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在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對地區生態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對地區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1]。因此,為鞏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造林綠化和綠色湘西建設成果,實施林業有害生物科學治理,提升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控能力,減輕森林病蟲害對森林質量和生態系統功能發揮的影響,實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林業資源現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地處東經109°10′~110°22.5′E,北緯27°44.5′~29°38′,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2014年年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用地面積116.08萬hm2,占國土面積的75.08%,有林地面積87.94萬hm2,森林覆蓋率70.21%。按優勢樹種分:松類27.73萬hm2,杉木19.45萬hm2,闊葉樹26.10萬hm2,柏木6.67萬hm2,形成了以松類、杉木、闊葉樹和柏木為主的樹種結構。是我國的重要生態功能區之一,是湖南省的重要林區之一。
2 林業有害生物現狀
2.1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
2008―201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發生的林業有害生物有松毛蟲、松茸毒蛾、松梢螟、松褐天牛、松赤枯病、紅黃半皮絲葉蜂、油茶毒蛾、油茶軟腐病和油茶炭疽病等。危害樹種主要有馬尾松、濕地松、榿木、柏木、油茶等。危害面積共計11.75萬hm2,其中蟲害發生面積10.98萬hm2,病害發生面積0.77萬hm2,詳見表1。
2.2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現狀
2008―201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業面積共計9 500 hm2,其中蟲害防治面積9 000 hm2,病害防治面積500 hm2,詳見表2。主要采取以下4種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即在林間施放白僵菌、苦參煙堿等生物制劑防治松毛蟲、松毒蛾、紅黃半皮絲葉蜂等;(2)化學防治,用于應急防治松毛蟲、松毒蛾、松褐天牛、紅黃半皮絲葉蜂等;(3)天敵防治,即在林間懸掛赤眼蜂卡、腫腿蜂卡等天敵昆蟲卵卡防治松毛蟲、松毒蛾等;(4)人工措施,通過清理擇伐枯死木防治松褐天牛,砍除病枝防治油茶軟腐病、油茶炭疽病、松梢螟等,詳見表3。
2.3 林業有害生物預防體系建設現狀
2.3.1 組織機構建設現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各級政府、林業部門間簽訂了雙線《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各級政府對本轄區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負總責,并納入本級人民政府的任期目標。政府主要領導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2014年年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9個,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7個,有森林植物檢疫員38人,其中20人負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工作,18人從事檢疫檢查工作。其中,國家級中心測報點鳳凰縣、國家縣級示范站花垣縣森防機構人員都只有2人。鄉、村未設森防機構,沒有專人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3.2 監測設施現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有國家級中心測報點3個,國家縣級示范站1個,州、縣(市)級測報點5個,負責監測松材線蟲病、松毛蟲、松茸毒蛾、松梢螟、紅黃半皮絲葉蜂、松褐天牛、油茶毒蛾、油茶軟腐病、油茶炭疽病等??h市級監控點160個,監測面積為45.33萬hm2左右,監測覆蓋率為85%左右。
2.3.3 防治設施現狀 因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未納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級政府財政預算,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各級森防站雖配備有中小型防治器械,但總量偏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有各類防治器械100余臺(套),日防治作業能力低下。各地日常防治作業均采用甩放爆竹藥包及燃放滅蟲彈等方式,防治工作安全性降低。
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近7年來發生趨勢分析
3.1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形勢嚴峻
近年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常年發生面積13 333.3 hm2。從圖1可以看出,馬尾松毛蟲發生呈周期性發展,2014年為猖獗周期年,2008―2013年為穩定期,蟲情穩中有升。近年來,隨著大面積人工純林的逐漸成熟,且馬尾松毛蟲對引種的國外松的危害也逐漸加重,發生范圍不斷從蟲源地向外擴散蔓延,發生區域和面積總體上將呈上升趨勢,馬尾松毛蟲周期性高發規律將持續。作為松材線蟲病的媒介昆蟲松褐天牛發生面積逐年呈小幅上升趨勢;松茸毒蛾、油茶毒蛾和油茶炭疽病在松林、油茶林中連年持續發生,發生面積略顯上升,將成為危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森林健康的潛在風險源;松梢螟和紅黃半皮絲葉蜂經過長期治理,發生面積與危害程度較前幾年有大幅度下降,目前基本處于平穩狀態。
3.2 偶發性林業有害生物時有發生
近年來,云斑天牛、油茶尺蛾在保靖縣、永順縣、古丈縣等地零星發生,發生面積與危害程度呈上升趨勢。陸續在龍山縣、永順縣、古丈縣等地發現松黃葉蜂、油茶象在國外松林與油茶林發生危害。思茅松毛蟲僅2011、2014年在吉首市發生危害。若這些偶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的趨勢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嚴重災害。
3.3 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嚴峻
2015年國家林業局第3號公告告示的全國松材線蟲病疫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增的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形成合圍之勢,松材線蟲病隨時可能通過松木包裝箱等傳入。加之現今經濟貿易活動日漸頻繁,物流與日俱增,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傳播和擴散的風險加劇。同時隨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態建設和林業重點工程的深入實施,對綠化苗木的需求明顯加大,客觀上為各類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
4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以能力建設和體系建設為核心,強化各項工作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就現代林業、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要求來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在體制機制、防治理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仍不容小覷。
4.1 防治理念上“重造林輕管護”
與植樹造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級黨委政府、林業部門根本未形成像重視植樹造林那樣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理念。在植樹造林規劃過程中,大面積營造人工純林,忽視林木種苗產地檢疫,造成樹種單一,沒有隔離屏障,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脆弱,導致林業有害生物傳播蔓延快、發生面積大、危害程度高及難以防控。輕管護還表現在重除治輕預防,如個別地方新聞媒體報道出來才重視;樹葉被害蟲吃光了才知道,甚至知道了還得等領導批復除治規劃,出現“平時無人問、災時忙一陣”的被動局面[2]。
4.2 防治體制上“基層力量薄弱”
一是防控經費投入總量少且不均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缺少松材線蟲病和常發性林業有害生物專項防控經費,3個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的防治經費占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級撥付防治投入的2/3,鄉、村(街道辦事處)基本沒有防治經費投入。二是防治機構隊伍建設嚴重滯后。全州多數縣級森防機構存在編制少、專職技術人員不足等問題,特別是新設立的經濟開發區既無編制也無專職人員。部分縣市森防人員流動性較大,轉崗頻繁,在崗的業務素質和執法素質偏低。同時,因林業主管部門與鄉鎮政府的責權利關系不明確,管理機制不健全,鄉村級森防隊伍形同虛設??偟膩碚f,基層森防、檢疫、執法的人員少,專業技術人才更少,較突出的是花垣、瀘溪等個別縣級森防站,測報、防治和檢疫工作僅由1人負責,還得兼顧其他林業重點工作。三是防治藥械等發展不平衡,防治設備主要集中在縣(市),鄉、村(街道辦事處)基本沒有。且防治器械老化或不足,先進的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設施不足,缺乏交通工具和應急裝備,林業有害生物測報、檢疫、防治等技術手段落后,因而延誤了控制疫情的最佳防治時機,致使疫情擴散。四是社會化防治服務組織和隊伍尚未建立,體制尚未形成。
4.3 防治機制上“重行政輕法治”
一是部門職能作用的發揮距依法監管存在差距。各級政府及部門對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認識不足,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監管等具體措施的落實,多采取“行政命令、行政動員”為主、法治手段為輔的方式進行,各級森防機構多淪為具體除治的主體單位,“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很難落實[3]。二是具體行政行為因缺乏具體的程序規范和統一的防治執法文書,亟待加強規范。
5 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對策
針對當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嚴峻形勢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切實預防和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與蔓延,建議從生態調控、創新管理和依法監管等3個方面構建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理念和體制機制,提升防控能力。
5.1 科學治理,預防為主
森林生態系統脆弱、林分結構不合理、抵御病蟲害能力低下是林業有害生物嚴重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森林抵御生物災害的能力就必須實施科學治理,采取生態調控措施,即以森林生態系統特有的穩定的結構以及由此產生的自我適應性為基礎[4],依據區域性、系統性和可持續性原則,在病蟲災害形成過程中調控森林生態系統中各種群與其環境之間的關系,將有害生物種群調控在社會、經濟、生態可接受的密度以下[5],以使森林生態系統低耗、高效、健康和可持續發展[6]。
5.1.1 以樹立健康森林為目的,強化源頭管理
以培育和恢復森林健康為目標,積極推進森林健康新理念,促進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一是盡快實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業提升工程,及時改造現有的松杉柏、榿木等人工純林,尤其是重點生態區、風景名勝區、高速公路和河流兩側等區域的純林進行疏伐、補植,逐步改造林分結構向異齡、混交、復層林轉換,維系動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二是營造林的規劃設計與樹種的選擇應依托鄉土優勢樹種,大力提倡營造混交林,注重針闊葉混交和條狀、帶狀、近自然式混交,保證生物多樣性,形成較多因子的生態系統,分散風險[7]。三是充分發揮森檢機構在新造林綠化工作中的作用,把病蟲害防控貫穿于森林資源培育的全過程,對未取得檢疫手續的苗木用于造林綠化的不撥付造林款。同時,州、縣兩級森防檢疫機構要加強森林植物檢疫執法工作,建立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合防御體系,從源頭控制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播。
5.1.2 以實現動態監測為目的,強化監測預警
監測預警是預防工作的前提,努力做到監測及時,測報準確。建議將村級測報員的補助經費列入州、縣兩級財政預算或從林木管護經費中撥付,充分調動其積極性[8]。縣(市)級森防機構要積極開展日常調查并結合村級測報員報告,隨時掌握各種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情況,通過簡報、手機短信、電視和廣播等有效形式,及時、準確短期預報、預警、蟲情動態信息和簡報,尤其要第一時間向同級政府分管領導匯報病蟲動態,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除治,避免害蟲吃光了樹葉才知道。
5.1.3 以提高持續控災為目的,強化生物調控
一是生物防治,即利用能寄生于害蟲的昆蟲、病原微生物(真菌、細菌、病毒和線蟲)或節肢動物及其代謝衍生物等來抑制或消滅病蟲害,將其種群持續控制在較低的水平[9]。例如利用生物制劑白僵菌粉劑防治松梢螟、松毛蟲等;利用腫腿蜂、赤眼蜂防治松褐天牛、松毒蛾等,以蟲治蟲。同時,通過懸掛人工鳥巢于風景名勝區、重點生態林區等區域的林間,招引益鳥開展以鳥治蟲。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村莊、城鎮和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區域懸掛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三是加大防治新技術的推廣,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強化與高等研究院所的交流協作,著力解決監測預報、生物防治、無公害防治、綜合防治等技術難題[10]。
5.2 創新管理,強化基層
針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基層防治手段落后、防控力量薄弱等問題,建議加大對縣鄉村三級森防檢疫機構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和網格化管理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服務水平。
5.2.1 充實技術隊伍,建立健全聯防聯治機制
強化縣、鄉、村三級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建設,落實人員編制和經費。通過引進和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建立績效激勵機制,穩定專業隊伍。開展防治技術進村入戶工程,建立健全綜合協調、分級聯動、各負其責的縣鄉村三級聯防聯治機制,充分發揮好政府主導、林業經營者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群防群治作用。
5.2.2 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
一是對森防經費實行科學動態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禁擠占和挪用防治專項資金,并建立定期審計制度。二是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的新體制,同時契合森林災害綜合保險制度和重點工程治理項目的實施,逐步加大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資金的投入力度。三是引導和扶持林木經營者建立聯防聯治協作組織和社會化專業防治組織與隊伍等,開展承包防治、技術咨詢等業務,形成社會化防治新格局[11]。四是嚴格執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轉變等、靠、要思想,提高林業經營主體自籌防治資金的投入比例[12],依法充分調動林農和地方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積極性,實現防治資金以林主及地方投入為主、國家補助為輔。
5.2.3 提升服務水平,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 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初步建立了網格化管理體系,縣(市、區)為一級網格,鄉(鎮、辦)為二級網格,村(社區)為三級網格,每個網格都有網格長負責。建議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納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網格化管理體系,并安排基層測報員通過該體系上報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發展情況,并協調除治工作[13]。按照“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要求,實現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聯防聯治機制,做到主動防控林業生物災害。同時,通過網格擴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法律法規宣傳工作,普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新技術、新知識,為林農積極組織開展防治提供保障。
5.3 依法監管,強化責任
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必須不斷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規體系,走法治化道路,把森林病蟲害防控工作從靠行政手段轉變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來,實現森防檢疫機構由具體除治向公共服務和執法監管的職能轉變。
5.3.1 依法行政,明確權責 一是通過立法途徑修改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內容,明確政府、部門、經營者和公眾的責任和義務,突出規定違反強制性法律法規的法律責任和追究責任的辦法,從而增強森防檢疫機構對落實“除治代執行”制度、森林健康制度和“誰經營、誰防治”責任制度的強制性措施。二是各級森防檢疫機構要依法行政,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依法監督社會公眾遵守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者進行依法處理,做到管理相對人“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森防檢疫機構“法無授權不可為”[14]。三是落實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防治責任,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防治工作格局。
5.3.2 嚴格程序,規范執法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執法不僅要遵守《植物檢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行政程序上還要遵守《行政強制法》和《行政處罰法》。對森防檢疫執法工作中處罰的行為當事人,要重點收集病蟲害調查資料(音像)、除治通知書(由當事人簽字的回執)和向該當事人發出的預警通知書(也要有當事人簽字的回執)等證據,形成客觀的證據鏈條[15]。行政執法不僅要重視證據,而且要突出程序。建議各地積極開展法規制度建設,強化行業管理,穩步推進防治檢疫機構職能向行業管理、行政執法、公共服務轉變。
參考文獻:
[1]丁筱慧,謝業霞.淺析森林病蟲害防治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 (7):174-175.
[2]谷秋芳,李慧杰,秦書行,等.淺談鄭州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現狀與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14,33(5):41-44.
[3]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中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戰略[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206.
[4]李菁,駱有慶,石娟,等.淺議森林有害生物生態調控策略[J].生態科學,2013,32(1):133-136.
[5]丁巖欽.論害蟲種群的生態控制[J].生態學報,1993,6(2):99-106.
[6]梁軍,朱彥鵬,孫志強,等.森林生態系統組成和結構與病蟲害防治[J].中國森林病蟲,2012,31(5):7-12.
[7]郝宗信,王愛群,聶林.江西省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現狀及防范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2):42-44.
[8]丁茂申.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林業,2009 (12):41.
[9]秦忠強.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 (18):235.
[10]王增輝.關于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 (16):253-253.
[11]關生.牡丹江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防治現狀及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1 (6):101-103.
[12]蔡曉明.福州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防治現狀與防控對策[J].林業勘察設計,2011 (2):45-47.
[13]王焱,馬鳳林,周建民.上海市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網格化管理模式構想[C]//全國林業有害植物防控研討會論文集, 珠海,2009.
關鍵詞:江南市中心;河道評價模型;關鍵因子
Abstract:River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term which cities in JiangNan rely deeply on.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cities constructed beside rivers and their citizens seem to forget the rovers around them gradually. In order to arouse people’s memories toward rivers interweaved in the city center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scene, firstly we dispose negative conditions of city center rivers by analyzing five samples, and then bring those samples into determinant evaluation model to bring up the determinants. Based on the determinants we have got, we propose a theory called “tame a water by introducing people into it”, that is to say , ameliorate river condition by raising people’s engagement.
Key word: center of cities in JiangNan; determinant evaluation model; determinant
1.引言
自秦誕生繁華至今的江南一直以水聞名,城內城外的棋盤式水系縱橫交錯,當街浣衣,小橋流水成為無數江南人的回憶。隨著城市的擴張和時代遷徙,城市的河道也逐漸從本來的運輸、商市、清潔等功能轉向景觀生態功能。主流河道在景觀基礎設施的改造下成為濱水景觀,而數不清的支流卻淪為市中心雞肋式的水系,甚至逐漸在人們視野中消失,面臨被填埋的命運[1]。
面對如此命運,面對將歷史厚重的市中心水系視而不見的城市和城市人群,我們不禁疑惑,造成江南市中心水系憑空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現有的解決方式是否合理?如若不合理,那亟待發現的解決方式又是什么?
關于合理地研究河道本身,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建立河道因子評價模型的手法?;诖?,筆者搜集了近5年(2010-1014)的河道評價標準規范及論文共54篇。通過對論文的分析歸納最終形成適宜本研究河道因子評價模型的河道形態、可達度、視覺景觀條件、區位條件、存在感[2-6]五大因子量化評價標;以及最常見具可行性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專家指標權重法,疊加法與量化法[7-10]等因子評價方法。
為了達到最合理化的研究結論,筆者首先篩選出貫穿全文的5個代表性江南中心河道樣本與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對整個江南市中心水系的景觀現狀(以消極現狀為主)進行分析,通過將樣本河道套入評價模型,我們得出一系列基本因子,二次分析后得出最終的影響要素。而通過將最終影響要素套入現有的市中心河道解決方案,我們證明了現有方案的不合理性M而提出了本文的合理化的解決理論。其中在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部分使用了實地調研與問卷調查的形式,佐以量化分析以及SD分析法。
2.代表性研究樣本的選擇
江南地區河道星羅棋布,為了高效合理地得出調研結論,我們決定選擇5個最具代表性的河道樣本貫穿全文的分析。結合引言以及對于“地理均好性”的考慮,我們提出了三個選擇標尺:歷史,河道區位與城市地理位置。
首先是歷史。所選擇的河道必須是具有歷史文化性[11-13]。江南城市中心的河道大多由來已久,文化氛圍濃厚,將其輕易填埋改道是有悖于歷史道德的。但任其廢棄更是有礙于城市景觀。具有悠久歷史文化以及錯綜復雜的河道結構的江南水系景觀已是城市規劃發展的棘手處;其次是區位。所選擇的河道必須位于市中心。依水建郭是古代選城擇址的傳統方法,這就使得如今的城區市中心的規劃中避不開水系的干擾,許多細小支流在廢棄后仍舊遺留在城區,成為了城市政府發展規劃的棘手處;最后是城市地理位置。五個河道的城市應該均勻分布與江南地區的版圖范圍內,以體現均好性,保證研究結果的普遍代表效果。
結合以上的選擇要求,我們在江蘇地區最終選擇了常州采菱河、秦淮河青溪、蘇州干將河、無錫梁溪河與揚州玉帶河這五條河道。
3.江南中心河道現狀及成因分析
3.1 江南中心河道現狀
首先是水質。樣本河道的水質問題[14]有:1、水體富營養化,河內藻類橫生,濃綠,惡綠,違背江南常景;2、水體直接被污染,生活用水、未處理雨水、交通污水、工業污染直接進入河道;3、生活垃圾大面積覆蓋河面;其次是河岸。樣本河道的護坡形式都是相似的。我們在江南地區經??梢钥吹胶拥佬毕嗲泄虾唵蔚母餐粒采瞎嗄締棠?;有的直接以石質圍河,下設行道供人行走河岸被植被隱藏在快速車道邊;最后是護坡[15]。建國以來河水與人的分離過程完全體現在河岸的分離過程上。幾十年建設中河岸向兩側推移并且架設了圍欄,人為的加大了河面與行道面的高差,使道路脫離河面。
3.2江南中心河道成因分析
3.2.1 分析手法
首先將5條代表性河道樣本引入因子評價模型中進行全方位的因子量化分析。其次量化后將單元們交叉比較,剔除個別要素,得到普遍性要素。最終將普遍性要素進行分類整理,得出最終的決定性因子。
3.2.2 因子評價模型
1)河道形態
根據表格我們可以得出江南市中心河道的代表形態(平均值法)。其中寬度為10米,深度為3米,岸道寬度為5米,岸道高差為5米。
2)可達度
測量單元都是1小時內以200米為計量的河道段;量化范圍均為-3―3,參與性等級與河岸行道溝通中-3表示最少量,3表示最高量;河面與行道高差中-3表示7米,3表示0米。
3)區位條件
區位離河道越遠則分數越高(毗鄰、可視、不可視三種距離),分別對應得分1、2、3分,若河道區域內無該區位,則記為0分。在此分數上,再乘上四個區位的影響力分數,最后相加即為總分。
總得分能夠表現周邊區位條件對河道的影響力。
4)視覺景觀條件
測量單元都是總長200米的河段,量化范圍均為-3―3。在垃圾與污水兩項中,-3表示大于等于10的級數,3表示無垃圾或排水口;河道治理中,-3表示兩者都未治理,3表示治理均非常成功;河岸植被中,-3表示大于等于75%小于等于25%的概率,3表示50%的覆蓋率。
5)存在感3-4分為存在感最低檔,即存在感基本為0;1-3分為負分存在感檔,即存在感強,但是負面情緒;4-7分為正分存在感檔,即存在感強,但是正面情緒。
3.2.3 深度原因分析
我們將剔除與簡化后的代表元素列出,包括區位、形態、視覺景觀條件、可達度、存在感。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找出影響河道存在感的因子,結合因子評價模型的評價,我們將五大元素結合我們的目的進行進一步分類。
1)河道內核:包括區位與形態兩個方面。這兩個元素像是坐標軸顯示出每條河道屬于自身的語言和個性,生長歷程。為了重喚歷史景觀,我們應該在不改變河道內核的前提下解決問題。
2)河道修飾:包括視覺景觀條件與可達度兩個方面。成功的修飾可以分為幾個等級,第一是非廢棄,即視覺條件上不屬于污染性景觀;第二是觀賞,即視覺條件優秀,但不可達也不能為人使用;第三是參與,即是人們可達的優秀景觀。也是本文的最終訴求。
3)河道訴求:即存在感。存在感和我們重喚歷史景觀的目的不謀而合,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河道內核為我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提出了設計控制和底線,河道修飾為我們提供了解決方式的出發點與主方向,河道訴求為我們的解決方式提出了最初目標。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進行改造的影響河道存在感的因子即為“河道修飾”――視覺景觀條件與可達度。
4.影響因子的確立
4.1 視覺景觀條件
通過我們針對江南城市的走訪調研,論文查閱[16-18],案例整理,發現目前大多數的市中心支流河道處理方法出發點都是改善視覺景觀條件。處理方法可分為兩類,河水治理和河岸治理。
4.1.1 河水治理――以揚州玉帶河為例
揚州玉帶河河水治理的主要方法是人工打撈河水內垃圾,控制周邊污水排放。我們將該河道分為AB兩個區域進行比較,原因在于AB兩河道相接,都處于揚州市市中心,曾經都是城市中污染嚴重的河道,在同期都進行了河水治理。不同的是A段還進行了親水改造,而B段則未做處理。
根據AB河道周邊區位環境及污染程度對兩個河道治理之前與之后進行打分,比較出兩個河道在治理后的區別。其中,負分越多則表示污染越嚴重;正分越多則表示環境越好。污染量最少為0。
河水治理劣勢有包括:1)無法改善河水自我清潔能力。簡單的污水治理只是通人工將污水清潔,河水無法通過流動進行自我清潔,使得清潔的速度跟不上河水的污染速度;2)水體污染反復。污水治理不能夠一次解決河道污染問題,生活垃圾、污水不斷排入河道,造成污染反復出現;3)河岸污染得不到解決。鋪滿垃圾、架滿排水管道的河岸則沒有任何改善。河岸上的垃圾則會再次污染河水,使得污水處理效率低下;4)市民監督力度不夠。河道與周邊市民相互隔離,市民無法監督河道的污染情況,河道無法作為市民生活中的優質景觀,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垃圾場”。
4.1.2河岸治理――以南京青溪為例
包括青溪在內的大部分江南城市護岸改造,大多選擇將河水與岸貼面處進行磚石加固,至多岸坡上加圍樹池達到遮蔽綠化的目的。都是河岸退讓的過程,如下圖,伴隨城市發展以及交通方式的變化,岸邊逐漸退讓并遠離河水兩旁設圍欄。在A段,水質較為干凈與此舉有很大關系。B段后人流大于車流,水質較差,護岸改造難以徹底。
河岸治理劣勢包括:1)水質狀況糟糕。河岸改造之后,A段成效明顯,但是B段水質仍舊渾濁不堪,河中依然有大量垃圾污物。我們將河道套用評價模型中的水質一項進行評價:
綜合 A段: (-3)*1+(-2)*2+3+0=-4
B段: (-3)*2+(-2)*1+(-2)+(-1)=-11
可河岸改造的方式維護水體是有自身局限性。江南地區的水系大多親人,社區功用多,護岸改造的方式在很多水系實地情況下是收效甚微的;2)河道存在感依舊低下。下表為青溪A B護岸治理后的情況對比:
觀察數據可知雖然景觀品質略有上升,但是水系的親近感沒有變化。其中B段的參與性等級是大于A段的,所以總體上看,未必護岸改造后A段的水系公用大于B段。所以河岸改造方式未能根本上解決河水景觀問題;3)水體污染反復。從調研看,A段改造后,水體潔凈大于從前,但是排除了部分生活垃圾的影響,許多其他因素仍在污染水質,所以后期對于水體的保護還是需要成本投入,并且僅以河岸改造,河體自身的潔污能力欠差,難以水質良性循環。
4.1.3 視覺景觀條件總結
河水與河岸治理兩種方法各有優劣,但是都以一個共同的缺點:人無法與水系接觸,產生親近感,提升河道的存在感。河道治理不僅僅只從河水治理和護岸改造入手。若無人的參與,就真正改善喝水的景觀問題,提高河道利用率,提升河道的存在感。
4.2 可達度
排除了視覺景觀因子的影響,就只剩下可達度這一影響因子??蛇_度意味著增加人親近河道本身的機會,也就是鼓勵人們參與河道自身的活動。具體對于可達度如何提升存在感的研究會在《引人治水:一種基于公眾可達性的江南市中心河道改造方案》中具體闡述。
5.結論
面對即將末路于城市街巷的江南支流水系,我們要做的是更新而不是遺棄。強硬的將其規避隱藏,效果會適得其反。每個城市都曾對這些河道做過決心不同的改造,文中已有贅述。可以看到手法大多重復而單調。無論是河水治理還是河岸改造都難以達到以往的河岸風景。
從歷史關系上看,雖然河道與社會公用,河道與城址的關系都有過斷層,有過分裂,但是河水與居民的關系卻一直牽連。歷史的客觀規律就是:人的關注與參與熱度,決定了水系河道的興與衰。所以為了歷史河道盛景的重現,為了水質可以持續、自然、健康、自發的流動,我們所采用的環城跑道使岸景還是親水近水的河岸游憩走廊,都是對拉近人與河道的距離,提升人在河水的參與度所做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是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空間布局、體制機制、推進工作等領域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破除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智慧城市建設相互脫節的“兩張皮”現象,達到城市格局與智慧產業布局有效對接,城鎮服務體系與智慧應用體系優化匹配,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設施網絡有機結合,使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智慧城建設緊密融合,城市化與信息化互為動力,促進兩者互動協調發展。具體而言,其內涵要求包括四個層面:其一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土規劃等要與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相匹配、相對接;其二是智慧產業發展與城市產業的規劃、布局、特色等相互協調;其三是智慧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與城市空間、功能、發展結構等相融合,兩者相互支撐;其四是智慧城市應用系統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統籌謀劃與推進。
二、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
寧波深化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必須從完善功能體系、優化空間格局、暢通交通網絡、提升品質特色、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城鄉一體等方面全面統籌整體推進。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就是要在城市建設中融入智慧產業、管理、應用、文化等因子,從而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一方面,依托主城區邊緣設立智慧產業園區或在遠郊打造獨立智慧新城,是拉開城市框架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強化在城市建設、管理中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應用系統的融合,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的重要路徑。
(二)有利于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無論是構建智慧產業園區,還是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著力提升智慧元素,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智慧產業園區作為智慧產業的集聚區,為智慧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為園區內中小企業、創新企業提供場地、技術、資金、孵化等專業支持和服務,從而有利于智慧產業快速發展及相關企業做大做強。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提升智慧化水平,為智慧產品、服務、應用系統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商機,對于加快智慧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十分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是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客觀需要。在城鎮化建設中,著力加強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資源的整合共享,可以讓居民更方便地使用信息網絡及相關資源;強化交通、醫療、教育、文化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智慧應用體系建設,可以讓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在城市管理中推進社會治安監控體系、災難預警體系、應急體系等系統建設,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三、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模式借鑒
(一)智慧新城建設型
案例:廣東省惠州市是科技部和標準委批準的首批20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近年來著力打造的潼湖新城是一個典型的智慧新城。新城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規劃了留學人員創業園、高校創新園、國際科技合作園、工業設計園、大企業研發中心和科技與金融服務中心,以及相配套的商務區、智慧生活示范區、三網融合智能化小區,突出強化“產、城、人”的深度融合,目標是打造成為智慧產城融合、智慧技術集成、智慧產業發展、智慧服務惠民的美麗城市。
(二)舊城智慧改造型
案例:近年來,四川省南充市投入巨資啟動了規模最大的舊城改造,在此過程中把智慧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融合放在突出位置。從無線網的覆蓋面來看,經過改造后的南充老城智慧基礎設施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時大力推進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一批成熟的智慧應用項目,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三)智慧城鎮建設型
案例: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是中國智慧城鎮創新示范單位,將“智慧城市、智慧產業、智慧科學”的概念引入城鎮建設管理,目前已實現百兆家庭寬帶接入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大力推進物聯網、云計算、智能電網等高新技術在節能降耗、清潔能源、城市安防、智能交通、醫療服務和智慧社區等方面的示范應用,基本建成了百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智慧商務區和智慧產業區,以“數字惠民”大大提升了周浦居民智能生活環境的水平。
(四)智慧社區創建型
案例: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社區的智慧社區建設始于2012年,組建了智慧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專項規劃,建立了“智慧社區信息發展中心”和“智慧社區市民體驗館”,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列為市、區兩級智慧社區首批試點單位。建設重點包括社區管理、公共服務、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塊,具體可以概括為“一庫(民情檔案綜合信息庫)、一卡(智能炫卡)、兩平臺(社區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多系統(以平臺為基礎開發的各類具體的應用系統)”。
(五)智慧產業園區拓展型
案例:目前我國有30多個國家級高新區正在有序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其中江蘇省無錫市的T-Park是智慧產業發展與園區城市建設共同發展的典范。與傳統工業園、開發區不同,T-Park是一個智慧產業和生活融合區域,園區規劃時就不僅包括了智慧產業發展內容,還包括了園區開發建設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內容,不僅有發達、完善的智慧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更有便捷、優化的創業服務鏈,是一個不僅宜業而且宜居的大“社區”。
(六)重點開發區智慧提升型
案例:2012年,武漢開發區啟動智慧產城一體化戰略,委托北京泛華集團對“智慧城”、“生態城”進行總體規劃并對重點核心區進行城市設計,規劃面積84.7平方公里,重點打造11大功能片區,其中最核心的是“智慧城公共服務片區”,重點建設企業服務中心、智慧展示中心、綜合數據中心、特色商區、川江池智慧公園、專家公寓和智慧社區等項目,著力創建國際化智慧城示范區和慢生活休閑體驗區,打造智慧產業與公共服務完美融合的城市名片。
(七)都市功能區整體智慧化開發型
案例:南京將建鄴區江心洲整體智慧化開發,成為智慧功能區建設的經典案例。江心洲是長江沿線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圍、區位優越、環境優美的江中洲島,面積15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與戰略合作者對該島進行整體開發,突出以生態、低碳、智慧產業為主導,著力建設科技研發、創意智慧和高端總部高度聚集的國際化智慧產業園區,以及生態旅游、文化創意、商務休閑、生態居住等功能相互交融的國際化低碳智慧島。
(八)智慧城市綜合體帶動型
案例:綠地集團以紐約曼哈頓的全智能建筑為模板,在合肥全力建設一個智慧城市綜合體示范點。該綜合體將立足城市建設的最前沿,把最先進的規劃理念、智能技術運用到項目中,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智能建筑,搭建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增值平臺。在這個智慧綜合體中,每一個建筑及信息、設施、設備都是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生態鏈條,建成之后,智慧辦公、智慧商貿、智慧物業管理等都將成為現實。
四、寧波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寧波按照國家和浙江省的總體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及智慧城市建設綜合試點,并在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城市建設中智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大力實施“光網城市”和“無線城市”等工程,加強基礎資源數據庫和政務云計算中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中的“智慧因子”不斷增強。二是城市管理運營中智慧應用系統效用發揮更加明顯。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試點項目進展順利,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三是智慧產業園區的城市功能不斷拓展。著力發展軟件、信息、智慧制造等智慧產業,重點推進寧波杭州灣新區的智慧裝備和產品研發與制造基地、寧波國家高新區的軟件研發推廣產業基地兩大試點區域建設。四是智慧功能區塊開發積極探索。比如鄞州下應區塊“智慧城”完成規劃設計,海曙、江北等地“智慧社區”建設成效明顯。
(二)存在問題
總體來看寧波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尚處于自發性的初級發展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一是在思想理念上認識不夠。比如新近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提升城鄉治理水平的決定》中盡管提到了要“堅持智慧管理”、“加快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等,但是沒有明確提出深化兩者融合問題。二是在規劃制定上缺乏溝通銜接。城市產業規劃、國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與智慧城市建設規劃銜接程度不夠高,規劃制定過程中缺乏溝通對接,規劃之間“兩張皮”現象突出。三是在工作推進上缺少協調融合。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主管,分管市領導也不同,這也導致在工作中難以做到深度融合、互動協調。
五、推進寧波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強對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工作融合
一是要深化認識。通過理論宣傳、政策引導,進一步加深全市上下對提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水平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把融合理念貫穿到各地各部門推進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工作中。二是要加強組織領導體系的對接。目前寧波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領導機構分別是市城鎮化建設領導小組和市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強化這兩個領導機構尤其是牽頭單位的對接,建立協商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兩者融合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問題。三是要加強工作推進對接。比如在推動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中,要與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相一致;在推動衛星城、中心鎮建設時,要與智慧城鎮建設相融合;在推動老城改造、新城建設過程中,要與智慧社區、智慧綜合體建設等相匹配,等等。
(二)加強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融合
一是要促進規劃對接。積極探索“多規合一”,建立開放式的規劃編制程序,由規劃部門召集發改、經信、建設、國土等部門共同修訂和完善相關規劃,促進城鎮化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規劃與國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有機對接。二是要適時制定出臺專項規劃。制定出臺提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水平的專項規劃,建立規劃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規劃監管和協調機制。三是要制定出臺行動綱要。研究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行動綱要,明確階段性實施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實施主體和各項保障措施。
(三)強化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產業融合
一是要加快發展智慧制造業。結合寧波實際,著重發展智能家電、智能電表、數控設備、智能交通、智能環保等智慧裝備產業,以及移動通信數據中心、金融數據處理中心、國際物流數據處理中心、重點產品和資源數據中心等網絡數據產業。二是要加快發展智慧服務業。重點發展軟件研發、智慧物流、智慧貿易、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文化創業、工業設計、科技服務等高端智慧服務業,大力引進和發展智慧總部經濟。三是要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依托各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加快建設“精準農業”信息系統,著力打造智慧農業示范推廣基地。
(四)強化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融合
一是要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光纖到戶、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全面推進無線城市建設。二是要加快建設智慧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近期要重點加快推進城市智慧交通體系、水務管理、污染治理、能源管理、園林旅游等市政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感知化建設。三是要加快建設智慧公共服務設施。推進智慧技術在教育、醫療、文化、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應用,加快開展智慧學校、智慧醫院、智慧圖書館、智慧政務等試點。
(五)強化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體制融合
一是要強化管理融合。進一步推進智慧城管建設,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監控、災難預警、應急處置、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環境監測、口岸疫情預警等信息系統,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二是要強化體制機制統籌。在開發建設方面,理順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體制,統籌確定開發時序、重點,強化重點項目、重點區塊建設的統籌協調力度。在投融資方面,著力于建立完善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綜合平衡機制、資源資產盤活機制、投入產出與回報機制、重大項目共建共享機制等。在督查考核機制方面,統籌構建兩項工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協同開展目標進度監測評估等。三是要強化政策法規統籌。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關技術標準、制度規則、實施細則等方面的銜接,強化財政投入政策、土地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統籌協調。
(六)加快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的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