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信息化團隊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中小型企業 信息化建設 高職高專
一、企業信息化概述
1.企業信息化定義。企業信息化是指以業務流程為中心,以網絡和通訊技術為依托,應用計算機、數據庫和軟件技術,在企業縱向和橫向業務發展上實現數字化擴展,對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活動中的所有數據和信息進行管理和控制,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所需的詳細準確的數據,切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重點是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信息化使傳統的企業管理經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由傳統的“人治”向科學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控制進行轉變,同時信息化要求數據信息的準確和高速共享運轉,彌補了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2.企業信息化內涵。企業信息化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建立企業自身的門戶網站,將企業的文化精神、產品研發、規劃建設等信息通過互聯網門戶向全世界,在最短時間內加速了企業信息流通;二是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立企業進銷存等生產、銷售環節網絡化、信息化管理系統;三是實現企業在人事、財務等各部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完成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二、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分析
1.管理者理念淡薄。中小企業處在發展的起步和上升階段,需要資本的支持,企業關注的是成本管理和銷售經營,以期為企業發展打好經濟基礎。隨著時間推移,決策者更突出重視企業發展實用性和短期效益,忽視了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長期效益,企業信息化管理經營理念漸漸淡薄。部分管理者理解信息化建設為計算機簡單應用和操作,不理解這是一項繁雜的系統項目,僅僅對軟硬件的完善就認為完成了信息化建設。
2.信息化人才缺失。中小型企業受規模小、業務單一的限制,很少能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團隊,因為待遇問題,也無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信息化建設人才,既掌握計算機技術又熟悉企業管理的綜合性人才就更少了,沒有自己的人才隊伍,很難實現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長期規劃和建設任務。同時,外包軟件企業因為無法全面掌握公司內部狀況,開發的信息管理系統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
3.企業管理不規范。中小型企業多數沒有建立完善系統科學的管理規章,經營管理多采取傳統模式,人為因素和憑經驗做事情況較多,導致各部門分工不明確、權責不清晰,由于缺少總體規劃,各職能部門的信息無法及時共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響了科學決策的制定,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阻礙。
4.客觀條件制約。信息化建設需要長期投入費用,中小型企業因自身綜合實力較弱,在長期的建設維護信息建設過程中無法堅持下去。此外,國家在計算機網絡安全、電子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對病毒、黑客等系統統計企業也心存顧忌。
三、高職高專對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
當前,我國對高校職能的普遍認識有三個: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中小型企業對高層次大學人才吸引力很小,對高職高專院校而言,培養的人才重要去向就是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高職高專理應在地方科技發展中發揮科研帶頭的作用。近些年,高職高專院校和中小型企業都在積極努力地解決更好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問題,比如實踐基地建設、教師和學生頂崗實習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認為高職高專還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支持。
1.增強交流,提高中小型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實踐證明,計算機和網絡已經深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僅僅是信息化建設方案和進程有所差異。中小型企業要保證科學持續發展,完善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將為管理和經營提供極大的幫助。高職高專應主動聯系當地中小型企業,建立長期交流合作關系,通過具體案例向企業管理層傳輸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提高企業認識,幫助企業制訂科學的信息化建設方案,明確目標。
2.高職高專加強對專業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社會和高校近年提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需求,但實踐證明,真正的復合型人才很難培養,如果培養不到位,復合型人才可能就是對幾個方面都懂一點,但都不精深的技術人員,無法發揮有效的作用。所以企業要強化對“專才”的需求:企業管理的專才,營銷的專才,信息化建設的專才等,發揮整個專業團隊的合力推動企業發展。在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建設有了規劃之后,培養的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多數才能補充到企業IT團隊中,解決企業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問題。
3.企業走進高職高專,主動尋求提高科學管理的方法。中小型企業也要積極聯系高職高專院校,充分吸收高校在企業科學管理方面的先進理念,建立企業自身的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明確部門分工和權責,這是信息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只有把管理和經營各環節的關系理順了,企業的信息化系統體系才能建立起來并發揮最大的作用。同時,這樣的交流也能讓高職高專院校認清中小型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流程,明確企業需要,有利于高校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4.高職高專服務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面臨的信息化建設資金問題和信息化發展有待完善的問題,通過與高職高專院校合作,也能得到較好解決。高職高專院校以項目開發、團隊建設為基礎,由高校的團隊開展課題研究,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方案、維護、長期規劃等工作提供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費用。高校專業團隊開展的科學研究,可幫助企業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病毒和網絡防范、電子商務等方面不斷完善,切實提高信息化建設的安全性,同時鍛煉高職高專師資隊伍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結語
通過研究,中小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早一步規劃、實施,就能占領發展的先機,面對困難和問題,只有迎難而上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無法回避。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而言,教師的實踐和科研能力、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和鍛煉是重點,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既能幫助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又能促進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質量的提高,是一條雙贏的途徑,也是一條成本低、見效快的途徑,如何克服實際困難,具體實施,還需要不斷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 建設 問題 解決方案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后,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競爭的層次也越來越高,從單純的產品質量競爭、價格競爭,逐漸轉向信息應用的競爭。例如,市場信息、政治信息、金融信息等,都對企業的管理、發展決策,以及戰略調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了,加強信息化建設已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這關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雖然當前大部分企業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但是由于處于探索階段,不少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
二、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決策層認知不足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效益取決于企業決策層對這項工作的認知程度,有不少企業領導者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比較籠統,沒有發現企業與信息化建設之間的聯系,甚至不相信信息系統能為自己提供有價值的決策的信息。一方面,有些發展比較好的企業,決策層滿足于現狀,缺乏對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視,沒有認識到信息系統在速度和準確性方面要比人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有的企業領導者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初期抱有較高的期望,希望能夠在短時間能看到信息化帶來的效益,一旦覺得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看不到明顯的效益,便會對信息化建設失去信心,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不利于企業信息化建設。此外,有的企業領導者將信息化建設單純地理解為購買一套管理軟件,用計算機代替手工操作,忽視了信息化建設是企業管理體系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軟硬件設備欠缺
從當前各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進程來看,不少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再加上信息化建設對技術方面有較高的要求,所需要的資金投入也較為可觀,因此,軟硬件設備的欠缺就成為當前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較小,缺乏運營資金,不能購置齊全的信息化硬件設備,進而影響了企業正常的信息化建設進程。雖說具備了硬件設備也不能夠保證信息化建設的完善,但它畢竟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設施,才能實施信息化。
資金的短缺不僅會導致硬件設備的欠缺,也會影響軟件設備的完善,雖然管理軟件與硬件設備的性質和用途不同,但它也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甚至要高于硬件設備的投入。因為在使用周期中,硬件設備的結構不會發生改變,采購成本是一次性的,只需要在后期使用中支付維護、耗材、操作等方面的費用,而軟件設備的功能、結構、用途、維護會隨著企業的管理需求而不斷變化,而且管理軟件系統是不斷更新的。因此,軟件設備的采購成本不是一次性的,企業不僅要支付因為技術革新和管理需求變化而產生的費用,而且后期的維護要遠遠高于首次采購費。因此,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出現了軟硬件設備欠缺的問題。
(三)人員信息素質缺位
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同樣,企業信息化建設也離不開人才,但當前不少企業由于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足,在招賢納士時沒有關注這方面的人才,導致企業缺乏信息化技術人才。人員的短缺導致信息化建設的力量薄弱、力度不夠,各部門無法通過有效的合作來共同完成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除了缺少專業的技術人才,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和業務的限制,使計算機方面的員工主要負責計算機網絡和設備維護的工作,對企業信息化管理知之甚少,因此企業非常缺乏既具有計算機軟件開發應用能力,又懂得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另外,有的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缺乏個人修養和責任感,在工作中有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不但不向領導提出建議,即便發現了領導的錯誤或不當之處也不說出自己觀點,這種工作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進程。
三、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強化決策層信息化意識
信息化是現代企業發展的趨勢,加強信息化建設可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企業的決策者應當轉變陳舊的管理理念,從根本上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實施信息化建設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具體來說,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的管理模式、生產經營、組織結構、售后服務等進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對企業的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的革新,因此決策層要把信息化建設當做企業未來的出路來看待,而且要有堅定的態度,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進行。另外,在強化企業決策層信息化意識的同時,還應當強化員工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使企業的全體員工都重視和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實踐證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決策層的重視和參與,這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
(二)對軟硬件設備進行更新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相應的軟硬件設備是這項工作順利有效開展的基礎。大部分企業的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建設對企業來說是一項投資較大的工程。因此,企業在對信息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要對自身的管理體系、生產技術、財務等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作出詳細的投資預算,設立信息化建設的基金,用于購置和更新信息化建設所需的軟硬件設備,使資金投入落實到位,進而營造先進的管理和生產環境,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對員工進行信息化培訓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在企業競爭中日益凸顯,良好的人才隊伍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能保證企業在競爭中屹立不倒。同樣,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也要依托于人才,尤其是需要一支既有技術、經驗,又了解管理知識,且具有一定個人修養的復合型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因此,企業應當加強信息化團隊建設。首先要招聘一些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又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推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其次應在企業內部挖掘一些有基礎的員工,對他們進行強化培訓,使他們達到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用人標準,進一步解決信息化建設進程中人員不足的問題。信息化培訓不僅能夠幫助員工吸取新知識、新技術,還能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四、結語
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是其管理水平的具體體現,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時代的企業領導者應當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并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穩妥地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進而促進企業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為延邊大學草仙藥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呂先平.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光盤技術,2008(2).
[2] 游思蘭,汪琛皓.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3(22).
關鍵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
湖南中煙工業有限公司隨著重組的完成,整個企業的業務運作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單一卷煙廠管理模式轉變成集團化管理模式,新的業務模式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原來卷煙廠的信息化架構已經不能滿足集團化的管理要求。同時,公司重組之初,為了保證整個集團日常業務開展,采用了“上移下推”的信息化建設策略,將各卷煙廠中使用效果較好的應用系統拿到中煙層面進行一定的改造后迅速投入使用,依靠應用系統基本支撐起公司日常業務和管理。本文從風險管理的三個階段: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對湖南中煙的信息化項目中的風險問題作出闡述。
一、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實際上是一種預測分別,就是確定風險事件及其來源,目的是做到有備無患,當實際風險發生時能有效應對。項目風險的識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尤其風險的范圍、種類和嚴重程度經常容易被主觀夸大或縮小,使項目的風險評估分析和處置發生差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常用的方法包括.調查問卷法,頭腦風暴法,理論分析法,專家判斷法和經驗總結法等等。
根據湖南中煙項目實施經驗,項目風險識別可以從客觀信息源出發的方法包括:
1. 核對表法。核對表一般根據項目環境、產品或技術資料、團隊成員的技能或缺陷等風險要素,把經歷過的風險事件及來源列成一張核對表。核對表的內容可包括:以前項目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項目范圍、成本、質量、進度、采購與合同、人力資源與溝通等情況;項目產品或服務說明書;項目管理成員技能;項目可用資源等。項目經理對照核對表,對本項目的潛在風險進行聯想相對來說簡單易行。這種方法也許揭示風險的絕對量要比別的方法少一些,但是這種方法可以識別其他方法不能發現的某些風險。
2. 流程圖法。流程圖方法首先要建立一個工程項目的總流程圖與各分流程圖,它們要展示項目實施的全部活動。流程圖可用網絡圖來表示,也可利WBS來表示。它能統一描述項目工作步驟;顯示出項目的重點環節;能將實際的流程與想象中的狀況進行比較;便于檢查工作進展情況。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結構化方法,它可以幫助分析和了解項目風險所處的具體環節及各環節之間存在的風險。運用這種方法完成的項目風險識別結果,可以為項目實施中的風險控制提供依據。
3. 財務報表法。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營業報表,以及財務記錄,項目風險經理就能識別本企業或項目當前的所有財產、責任和人身損失風險。將這些報表和財務預測、經費預算聯系起來,風險經理就能發現未來的風險。這是因為,項目或企業的經營活動要么涉及貨幣,要么涉及項目本身,這些都是風險管理最主要的考慮對象。項目在信息化項目風險因素中,很低、較低、一般、較高、很高表示了對應風險因素發生的嚴重程度,為了量化項目風險因素,要對湖南中煙項目風險因素表賦值,效益型變量的備選很低、較低、一般、較高、很高,分別賦值0.1、0.3、0.5、0.7、0.9;成本型變量,對應很低、較低、一般、較高、很高分別賦值0.9、0.7、0.5、0.3、0.1。模型中的變量包括:信息化項目風險程度,即產出指標得分的和為被解釋變量,項目風險因素量表中的風險因素為解釋變量。
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又稱作風險量化,就是比較風險的大小,從而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風險評估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用風險發生的概率來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用風險帶來的損失來評估風險發生的嚴重性;用現有的手段能否控制風險的發生來評估風險發生的可控性;用風險影響的地域大小、對象多少等來評估風險影響的范圍;用風險發生在項目生命周期的階段來評估風險發生的時間。
實際項目風險管理過程中,常常用逐項評分的方法來量化風險的大小,即事先確定評分的標準,然后由項目小組一起,對預先識別的項目風險一一打分,然后得出不同風險的大小。
三、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就是針對已識別的項目風險制訂行動策略,確定執行方案,使信息系統實施能夠按照預定的計劃執行。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①風險控制法,即主動采取措施避免風險,消滅風險,中和風險或采用緊急方案降低風險。②風險自留,當風險量不大時可以自留風險。③風險轉移。
風險應對的方法具體如下:
1. 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風險管理體系。行業高層管理積極參與并大力支持,組織強有力的實施團隊,技術部門、業務部門積極地參與到實施過程當中,及時預防、分析、研究及化解信息化項目實施中潛在的風險,并進行風險管理定期檢查,重點關注管理上的死角,及時發現工作中的疏漏和問題,督促采取處理措施。
2. 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流程,并且貫徹堅持下去。嚴格執行項目管理中的時間、成本、質量控制等標準流程,能夠有助于控制項目風險。
3. 加強技術培訓。加強項目培訓能夠提高參與項目的IT人員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決策者對信息化項目的認知,對規避項目的實施風險有良好的效果。
4. 準備風險保證金,適當預留項目計劃時間。信息化實施往往周期較長,在項目預算中預留一定數量的風險保證金,時間計劃中預留一定的時間,能夠有效應對由于項目需求改變或者范圍增加而造成的時間和成本風險。
5. 鼓勵加強風險交流,進行信息化項目團隊建設。項目管理者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通過合理的授權令每一個團隊成員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定期組織各種團隊活動,增加成員彼此交流、增進信任的機會,營造一個平等開放、相互信任的工作環境,并且把風險溝通和預防納入項目管理者績效考核工作中,提高項目管理風險的積極性。項目實施應以培訓和溝通為主,但并不排除采用行政手段強制實施,對于項目中的某些難點,采用行政強制手段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麗麗.浙煙信息化項目風險管理探討[J]. 現代商貿工業,2009(8).
[2]馬斌,王聰麗.信息化項目的風險及應對[J]. 攀枝花科技與信息,2009(13).
[3]冷曉彥;馬哲明.企業信息化項目的風險因素分析[J]. 經濟縱橫,2005(10).
關鍵詞:企業項目信息化管理;PSM系統;計算機系統;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上海城投)是一家專業從事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國有大型投資產業集團。 20年來,上海城投積極履行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建設的重任,不斷創新籌融資體制機制,完成了外灘通道、黃浦江越江橋隧“申”字型高架路網、中環線、長江隧橋、崇啟通道、虹橋樞紐配套道路、老港四期、江橋焚燒廠、嘉定醫廢、青草沙水源地、南市水廠改造、白龍港污水廠改擴建、蘇州河綜合整治、污水治理、松江泗涇保障房等80多項重大工程的投資建設任務以及其他2000多項城建項目,正在推進老港再生能源中心、滬翔高速、白龍港污水廠二期、上海中心大廈等重大工程建設。隨著業務的發展,上海城司所管理的工程項目逐漸呈現出投資規模大、施工技術復雜、工期要求緊、項目參與單位眾多、信息溝通復雜、社會影響面廣等特點,這就對企業項目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現代計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項目管理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企業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管理, 真正實現具有 “效能、效率、 效益” 的信息化,已成為促進企業科技發展、管理進步、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
2項目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趨勢
項目管理是項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即從項目的投資決策開始到項目結束的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評價,以實現項目的目標[1]。項目管理信息化的本質是在項目管理中通過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信息化技術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加工、處理,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2]。項目管理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實施是工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目前,項目管理中廣泛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來對工程項目管理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并加工處理,為決策層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已經引起政府以及企業與項目決策者的高度重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項目管理中的廣泛應用,項目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已經成為了項目管理研究領域的熱點。項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的硬件條件,如計算機硬件、網絡設備、通訊工具等;二是信息化的軟件條件,如項目管理軟件系統、相關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從中國當前情況來看,項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條件與西方國外發達國家差距不大,但是軟件條件卻有很大的差距。項目管理軟件系統發展至今,已經歷過幾個關鍵階段,在國內外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1、基于大型計算機的集中式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這個時期的項目信息系統在結構上,數據的處理計算完全在主機上完成,因而容易把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數據集中起來,形成統一的項目信息資源,形成跨國國際工程集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由于當時的大型計算機十分昂貴,因此,第一代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只有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投資的大型國家項目和以貝克德公司為代表的國際著名項目管理顧問與服務公司才有可能開發建設。
2、基于個人計算機桌面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隨著桌面臺式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而興盛起來。桌面臺式PC機和局域網的普及,使得計算機和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能夠被一般的小型建筑企業或項目經理部甚至個人顧問工作室所擁有。這個階段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進度計劃、費用計劃與控制、進度圖形化、工程量計算、竣工資料編寫等方面,基本上是在單機上運行,而且只能滿足單一工程項目參與方的使用要求,應用領域也逐漸擴大到能源、交通、水利、電力等領域。
3、基于PIP 的項目管理信息平臺
該階段從20 世紀90 年代后期開始一直延續到21 世紀初期,在這個時期內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在工程建設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個階段的軟件主要是以Internet 為通信工具,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大型服務器和數據庫技術為數據處理和儲存技術支撐,形成以項目為中心的網絡虛擬環境,將項目多個參與方、項目多個階段、項目多個管理要素都集成起來,大多數是以網站的形式展現出來。
4、基于網格技術的項目協同管理平臺
隨著網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格計算機技術成為了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它是試圖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的全面連通,嘗試把整個互聯網整合成一臺巨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軟件、信息、知識的全面共享,網格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熱點。構建以網格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工程項目協同管理平臺成為了網格技術應用的新領域,將對企業項目管理產生巨大的變革。建網格技術的企業項目協同管理平臺將是項目管理信息化未來發展的趨勢。
3 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實例
上海城投在“十一五”期間開始進行企業項目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設,建立了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PMS系統),該系統覆蓋了城投項目管理的主要業務,促使信息溝通更加及時,管理效率顯著提高。PMS系統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對城投集團投資項目的全過程、全方位、強流程管理。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實現多項目的集團管理;2、實現強流程的投資管控。
3.1 PMS系統的規劃和基本架構
城投的PMS系統是基于Lotus平臺開發的,主要采用C/S和B/S組合模式,并通過SOA架構實現協同管理。C/S(Client/Server),即客戶機和服務器結構,主要提供城投總部的相關職能部門在局域網內部使用,它能減輕應用服務器的運行負荷。B/S(Browser/Server),即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主要提供城投下屬二級成員企業、參與項目管理的中介單位在廣域網上使用,它能方便地進行系統維護和升級。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主要提供系統應用集成功能,它能將散落在局域網和廣域網上的文檔、目錄、網頁輕松集成,加強了信息的協同相關性。
PMS系統已建立了項目管理平臺和中介管理平臺兩部分,前者主要服務于城投從集團領導、職能部門直至項目法人三層次對項目的業務管理,后者則是由社會中介單位輔助項目投資管理。
1)項目管理平臺中核心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前期管理、審批管理、計劃管理、招標管理、資金管理、統計管理和銷項管理。
2)中介管理平臺中核心管理模塊主要包括:造價管理、合同管理、變更管理、核價管理、資金支付和監理臺帳。
3.2 PMS系統的調試完善
系統規劃工作完成后,PMS系統將從總部管理層面按照管理內容分模塊的逐個進行開發和應用,每個模塊的開發至應用,都需要經歷“需求分析、開發測試、調試優化和培訓上線”的過程,從而保證系統內各模塊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這些模塊的開發應用始終圍繞流程管控來進行。PMS系統的整體完善方案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1、需求分析
在對模塊作需求分析時,是以業務管理實際為依據的,包括現有的管理水平、企業自身的組織構架和軟硬件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信息系統的目標,以保證系統能在實際環境和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下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的管理需求。
2、開發測試
在模塊開發和測試階段,要求數據間必須滿足勾稽平衡的關系,以保證系統上線后能利用系統內關鍵數據實現系統對業務操作的直接控制,如資金撥付管理中,月度用款申請時,系統已設置可申請的最高額度,用款單位申請時系統會給予相應的提示,這樣就可以合理地安排資金,并避免超付情況的發生。對于勾稽關系的檢查,在上線初期可以采用非強制性的手段,但對于出現的問題必須由系統進行提醒,并保留相關記錄。待到系統成型之后則可以改為強制檢查,以確保不同數據來源之間數據統計口徑的一致性,由此形成的各類管理報表也就能做到信息完整、數據一致,時效性強。
3、調試優化
在對模塊進行調試時,首先要將以前管理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大量歷史數據在系統內進行初始化,以保證上線后業務數據的延續和完整;其次是從系統管理的角度對業務流程進行適當的優化重組。
4、培訓上線
每個模塊調試完成后,為使用戶盡快了解模塊內容、掌握操作規則,將組織一次類似于“運行交底”的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包括該模塊的系統操作說明,也包括對相關管理制度及其流程管理在PMS系統中實現方式的講解。培訓時,一般要求各單位用近期業務管理數據進行“實戰演練”,對于實際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各種bug,盡可能當場予以解決。培訓時,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有效地加以改進和完善。通常在培訓后2個月內,系統運行就能基本趨于穩定。
3.3 PMS系統的在企業內部的實際應用
(一)完成較為完整的項目協同管控體系建設
通過實施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了集團統一的項目協同管控體系,圍繞計劃、統計、資金、招標、銷項等主要業務流程實現了強流程下的多項目管控。系統中城司上線至今,已有689個項目納入系統管理,參與系統管理的單位從總公司本部拓展到了22家成員單位和23家中介服務單位。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是建立在各項有效的項目管理制度之上的,而項目信息化的建設過程又提高了項目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使管理制度更加系統化、標準化、人性化。
(二)項目科學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無紙化、網絡協作、計算機處理等幫助城投極大地提高了業務效率,各類手工臺帳、反復統計報表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項目“電子檔案”,各類信息處理和統計分析也由信息系統自動完成。人的“簡單勞動”大大減少,而管理效能卻得到了提高。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公司效益大幅增長
項目管理實施信息化系統以來,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長遠發展趨勢看,其后續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將進一步體現。
4 項目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議
4.1 規范信息化
我國企業信息化的指導方針是“政府推進,市場引導,企業主體,行業突破,區域展開”,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在信息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企業信息化的深入,政府部門應從發動、號召轉向編規劃、出政策、定標準,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對于企業而言,應堅持“統籌規劃、階段實施、循序漸進、逐步優化”的原則,讓信息系統真正地用起來。信息化規范和標準的制定,為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軟件的國產化、軟件系統設計、程序開發制定了統一標準,進而可在全國范圍內防止工程企業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同時也能完善項目管理規范和準則。
4.2 植入項目管理信息化理念
作為管理信息化的推動者,領導層首先應該轉變舊的管理思維,樹立管理信息化意識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業務水平,在信息化應用方面發揮表率作用。同時,將管理信息化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為信息化系統建設設立獨立的資金預算,做到??顚S茫瑥亩U闲畔⒒到y正常的建設、運行、維護工作;制定與管理信息化相配套的制度和建設相應企業文化,對企業內部上至領導,下到員工,都要灌輸管理信息化理念。作為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實施者,員工對信息化的認同程度、對管理軟件操作的熟練程度、在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執行力度都影響著信息化的成功,信息化團隊建設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
4.3 管理信息化模塊化建設
為了將海量的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送給信息需求者,需要開發具有即時通信平臺的管理信息化系統,對外完成信息數據的傳遞和交流,對內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加快信息的傳遞,提高企業和項目內部協同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依據項目計劃建立項目預警系統,對各工程項目進行即時跟蹤、管理和控制,將工程進行過程中出現的成本、質量、時間等偏差及時傳遞至決策層,為其提供即時、透明、準確的信息。通過對項目信息需求者的分析,對管理信息化系統進行模塊化建設,如圖1所示。
5 結語
企業項目管理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本文通過對國內企業項目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分析,結合本企業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經驗,提出一些提升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議,旨在初步探索適應國情的項目管理信息化方法和模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GDP 言傳性知識 意會性知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突破了傳統車間――企業――社會――國家的界限,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信息網絡化,促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圍繞全球產業鏈,突破國界進行流動,形成全球制造的大格局。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信息化管理,同時對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企業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術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給全球制造業的格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強調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廣泛應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制造業,形成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發揮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蓖瑫r,信息化的發展也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第十一五規劃強調“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p>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服務業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當國內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國民經濟中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將穩步上升,而工業化比重趨于下降,目前我國處于這個階段。而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上時,服務業就會進入以信息化為基本特征的發展階段,正因為現代服務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長、高盈利等特點,并能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目前發展中國家都很強調發展現代化服務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是現代服務業的依托,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據統計,我國現有3920萬家企業,其中97%為中小型企業。中小企業中實現信息化管理的不足20%。因此,目前我國需要大量企業信息化人才,特別急需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需要大批財務、會計、企業管理等專業的人才。
二、管理人才知識結構與職業發展道路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召開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提出了一個關于高等教育的新概念,即“針對性(relevance)”概念。所謂“針對性”,是指“衡量高等教育尺度,應當是介于社會的期望與學校行為之間的適應。”也就是說,高等教育發展要與社會問題和勞動界密切聯系,要服務于社會長期目標和需求,包括尊重文化和保護環境。既要提供普通教育為特點的廣泛教育,又要實施以職業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培養個人能夠在變革中的各種狀況生存的能力。
1、高職管理類專業學生職業定位。高職管理類學生就業崗位定位于企業、社會團體的職員,經發展逐漸提高層次。能夠順利就業,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相應的管理修養和實踐經驗,具體知識結構要求見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對于不管是什么層次的管理人員,企業對實踐經驗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對于財經類專業學生更是如此,很多學生畢業因為沒有實踐經驗而被擋在企業門外。
2、企業用人標準。企業用人無非想用三類人:第一類是人財,也就是能給企業帶來財富的人。第二類是人才,是在企業中能在某領域獨擋一面的人。第三類是人材,是通過培養能塑造成以上兩種人的人。高等教育毫無疑問是培養第三類人,即人材。培養學生成為人材,必然需要學生通過大學的學習掌握必備的技能。
管理類專業學生只有在學校掌握必備的技能,才能進入企業,在以后的職業發展中打下基礎,才能成為企業的人才和人財。管理類專業學生進入企業以后通常要經歷助理―骨干―業務經理―企業高管這樣的職業發展道路,如圖1所示。當然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上升到最高層次,大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停留在骨干或業務經理層次,這也無可厚非。不管個人今后達到什么階段,進行企業、找到工作都是職業生涯的初始階段,學校要培養學生掌握必備的技能,才能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的人材。
三、信息化時代管理人員必備的技能
1、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化設備和網絡工具。管理人員只有熟練掌握信息化設備和網絡工具才能夠快速獲取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的分析,進而為管理決策服務。
2、能夠熟練使用各種業務管理軟件。科學的管理首先要及時、全面取得所需要的業務數據,進而對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工作依靠傳統的手工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要依靠各種業務管理軟件,特別是企業ERP軟件的使用。
3、能夠用業務數據制作各種動態信息幫助領導做出決策。一個國家,機構,或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科學決策。科技與經濟發展的管理決策,同樣離不開信息,任何個人,企業,乃至國家,要想在競爭中立足,都必須掌握足夠可靠的業務數據,能夠用業務數據制作各種動態信息,用它進行科學決策,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4、善于使用眾多的信息做出科學的決策。管理人員要善于使用眾多的信息做出科學的決策,做到這一點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管理修養。
四、高職教育的重點在于職業訓練
現代管理之父彼德?德魯克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p>
經營管理者需要掌握兩類知識:一類是言傳性知識。言傳性知識可以通過語言或文字來傳遞的知識。另一類是意會性知識。意會性知識只能通過實踐來領悟的知識。對于經營管理者更多的是需要掌握“意會性知識”。在以知識管理為主的經管類院校中,學生們僅能獲得言傳性知識,極缺獲得意會性知識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而實訓是獲得意會性知識最好的訓練方式。
學校教育分為理論教學和職業訓練兩部分,其中理論教學是認知教學,知道為什么做和怎么去做就行了,而職業訓練既實訓教學,是要真正做出成果的過程。要真正做到出成果,高職院校要與企業緊密合作,以企業用人標準為指導,以企業真實應用的管理信息化運行系統為基礎,以符合高校教學需要的完整實訓課程體系為依托,以實訓為形式,為社會培養急需的管理信息化的實踐應用型人材。
五、構建管理類專業實訓體系
管理類專業實訓目標是要掌握信息化必備技能,既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化設備和網絡工具,能夠熟練使用各種業務管理軟件,能夠用業務數據制作各種動態信息幫助領導做出決策,善于使用眾多的信息做出科學的決策。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構建科學的實訓體系,其體系應該建立如下三級。
1、能力實訓。能力實訓主要訓練操作軟件的能力,重點訓練學生能夠熟練掌握ERP軟件的操作方法,能夠獨立完成和日常管理相關的業務處理,這一部分可以采取老師輔導,學習自主學習的形式開展。可以放在第三學期進行。通過能力實訓,培養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化設備和網絡工具,能夠熟練使用各種業務管理軟件的能力,考核形式也采取網絡考試形式,通過考試軟件自動出題,自動評分。
2、專業實訓。專業實訓主要采取案例教學和分組對抗的形式進行,學院要組織相關教師,特別是跨專業甚至跨系的教師組成虛擬教學團隊,群策群力,共同備課,開發實訓案例包。通過案例教學,進一步強化能力實訓,培養學生分析和判斷能力, 培養學生能夠用業務數據制作各種動態信息幫助領導做出決策,善于使用眾多的信息做出科學的決策。考核形式可引進沙盤教學,開展院內沙盤大賽。專業實訓可放在第4-5學期進行。
3、模擬企業實訓。模擬企業實訓重點是創業訓練,校內開設自主創業選修課,為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培訓。學生可以組成虛擬團隊注冊公司,運作企業,進行企業日常管理實戰模擬,強化能力實訓和專業實訓的效果,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今后正式工作打下基礎。模擬企業實訓可以在第5-6學期進行。
六、構建管理類專業實訓體系保障措施
1、領導重視。構建以上實訓體系首先是學院領導重視,領導要充分認識到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管理類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培養的重要性,加大實訓硬件、軟件的投資力度,重視現有師資隊伍培訓,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創新。
2、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目前實訓教學最好的形式之一,通過校企合作辦學可以使學院掌握最新的社會人才需求,把握最新的人才培養方向,獲得最真實的教學案例,學生也得到企業實習實訓的機會。學院要根據企業需求,不斷改革自身教學體系,修訂教學計劃,設置符合崗位能力要求的課程。
3、師資培訓。教師是整個教學體系中最關鍵的因素,教師要不斷的更新知識,用最先進的理論和實踐技能武裝自己,這些除了自我學習提升之外,師資培訓也非常重要。學院要組織教學一線優秀教師參加各種有價值的師資培訓,組織教師對外參觀學習。接受培訓的教師回來后要開展經驗交流會,反饋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
4、教學團隊建設。如今,專業跨領域、跨學科越來越普遍,管理類專業也是如此,它涉及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會計、金融、投資等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綜合的素質,培養學生掌握必備技能,必須組成跨系、跨專業的教學團隊,這個團隊可以是虛擬的組織。團隊教師共同研究教學問題,建立教學案例包,為實訓教學服務。
(注:本文系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研究課題“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體系創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yzd0501。)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制造企業; 精益管理; 信息化; 結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45
[中圖分類號] F27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16- 0078- 01
美國信息化專家米切(Mische)于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米切模型,其特征是強調將信息技術作為企業的發展要素而與經營管理相融合的策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在精益管理推行過程中意識到信息化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實現,更加注重的是信息化管理,因此將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作為精益管理的一個要素納入了精益管理體系,走出了精益管理與信息化結合的創新之路。制造企業要實現精益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的摸索,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 融合精益管理思想,建立體系文件
借鑒先進企業的精益管理體系,建立適合本企業管理模式的精益管理體系文件,引導企業通過信息化系統來規范和優化制造領域的業務流程,充分發揮信息化對制造業務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建立體系文件,作為推行該項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對企業各部門實行集中控制、監督和評價,避免在無統一指導下,各部門工作的盲目性,使精益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協同作戰的合力。從而使精益信息化管理的推行達到集中化、系統化、目標化、專業化的要求。
2 建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組織機構
信息化工作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因此在企業內部必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組織機構。分別從管理角度和專業領域角度,規范和完善信息化管理部門職能;建立保障信息系統推進、實施隊伍的團隊建設方案和成員的職業生涯規劃保障措施;推行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制度;針對上線模塊項目的進行維持改善計劃;針對后續要實施的軟件采用標準的項目管理推進方式,充分利用企業已經推行了的精益管理經驗,努力打造信息化精益型管理體系。
3 做好信息化戰略工作
要將精益管理與信息化結合,信息化戰略工作不可或缺,它為如何將精益管理的精髓滲入到信息化具體實施工作中指明了方向。企業信息化戰略應分為4個原則:規劃原則、實施原則、治理原則、成本原則。規劃原則:結合戰略,總體規劃;橫向戰略,縱向落實;系統高度集成(統一標準、統一數據、統一流程)。實施原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管理優化與系統實施同步;信息系統必須能夠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治理原則:統一治理、集中管理;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管理部門。成本原則:精益IT,規避軟件系統的重復投入;企業自身信息化人力的培養。
4 注重人才培養
目前許多企業的精益管理與信息化工作是分離的,相應的人才也是分離的,這就需要企業培養既懂精益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骨干,通過復合人才來帶動精益信息化管理工作。要使企業精益管理不斷向縱深推進,培養和造就一批穩定精益管理的專家隊伍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出現人才流失、推行乏力的不利局面,不能實現精益管理和信息化推行的延續性和持續提高的要求。這首先要加強員工精益管理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習轉變意識,接受精益理念,再接受專業培訓,在意識統一的基礎上推行工作,才能將信息化更好地與精益結合。
5 信息系統集成
現在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信息化=ERP”。很多制造企業認為只要實施了ERP就完成了信息化管理,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解。制造企業主要涉及到企業資源計劃(ERP)、物流系統(RDC)、制造執行系統(MES)、浪潮財務系統、質量系統等。各個系統之間,本質上具有相互關聯性,各系統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業務和數據關聯,這些系統能否有效地集成,直接影響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體現著精益管理消除一切浪費的思想,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企業應該將現有的系統進行集成,而不是重復投入軟件,造成資金、數據的浪費。
6 借助社會資源,學習標桿企業
精益管理與信息化都需要極強的專業知識,在企業實施這項工作時,可以邀請專業團隊(如精益咨詢公司)對本企業進行調研并重點輔導,開展精益管理與信息化結合之路。同時將行業標桿企業先進的管理方法、最佳的實踐學為我用,不要故步自封,真正弄懂其本質,掌握其精髓。
7 推行辦公自動化管理
現在已經是電子商務時代,企業利用辦公自動化是企業管理的必然趨勢。毋庸置疑,辦公自動化利用計算機網絡,將企業的相關管理流程固化在系統中,可以大大提高員工業務執行效率,減少員工工作量,還可實現無紙化辦公。這無疑又體現了精益管理消除一切浪費和持續改善的思想。
8 提供資金保障
論文摘要:從邢鋼IFS(Industrial & Financial Systems)系統構成情況、應用實效、應用中仍需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簡要介紹基于信息化的IFS系統在鋼鐵企業設備管理中的應用情況。
一、前言
企業的設備管理是指企業根據經營方針和目標,從設備的調查研究入手,對有關設備的規劃、設計、制造、選購、安裝、調試、使用、維護、大修改造、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相應地進行一系列技術、經濟組織管理活動的總稱。隨著現代化企業制度的改革的深入,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建立新型的適合企業現狀的設備信息化管理方式就成了企業領導者必須面對的課題。而對新的企業設備管理理念,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的需求在這些大型企業里也顯得更為迫切。在此前提下,企業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就成了企業信息化道路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必然選擇[1]。
針對這一要求,邢臺鋼鐵集團引進了一套基于信息化的設備管理IFS
系統,本文簡單介紹了這一系統的應用。
二、IFS系統
IFS系統就是要以最少的代價,延長設備良性運行周期,降低資產的更新費用和續增資本,從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系統主要功能模塊包括設備管理、工單管理、PM(預防性維修)管理、文檔管理、庫存(基本檔案)、設備和工單成本分析、NC-IFS庫存接口、NC-IFS維修材料出入庫成本分析、相關查詢統計報表等[2]。
(一)IFS系統設備分層和人員角色分配。根據系統要求進行了設備分層工作,對邢鋼幾十萬臺套設備按照設備的物理和邏輯關系建立了連接關系,建立起圖形化設備結構;目前邢鋼的設備編碼按工藝流程進行以下分類:以XG-JH開頭的設備為焦化設備、以XG-SJ開頭的設備為燒結設備、以XG-LT開頭的設備為煉鐵設備、以XG-BH開頭的設備為白灰設備、以XG-XC開頭的設備為線材設備、以XG-LG開頭的設備為煉鋼設備、以XG-DL開頭的設備為動力設備、以XG-ZY開頭的設備為制氧設備等。
對系統管理人員、業務領導、維修作業長、設備工程師、設備信息員和維修崗位工等各種角色進行了詳細分工并進行角色權限的分配,最終確定各種用戶的角色和職責。
(二)IFS系統管理制度。為了充分利用好IFS系統,實現以流程和制度規范設備管理,制定了嚴格的系統管理制度并認真執行。自系統上線以來,已對IFS系統管理辦法進行了四次大的修訂,尤其是第四版管理制度,修訂幅度很大,管理要求更高,對于未按制度要求執行的進行考核。每月通報各單位IFS系統運行情況,指出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并請各單位認真對照通報內容、IFS系統管理制度,查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進。
三、IFS系統應用實效
IFS系統自投用以來,為邢鋼的設備管理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
(一)設備管理的透明性和可監控能力大大增強。由于IFS是基于公司統一的服務器建立起來的一種網絡服務,根據不同的系統授權,可以實現公司、分廠、作業區等逐級監控網絡,對于某些重要設備的運行狀態,管理部門可以了如指掌。管理的透明化,使設備管理過程得到全方位的監控,一切問題大白于網絡,使得管理的要求和精細化程度得到了提高。
(二)設備維護檢修檔案得到嚴格細致的記載。根據IFS流程規定的輸入內容,一張工單具有許多諸如故障描述、處理方式、責任人、備件消耗、檢修成本等重要基礎信息,這些信息的記載不僅為設備運行勾勒出清晰的輪廓,而且為今后基于某個設備的故障和檢修,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對于加強設備狀態分析、避免同類故障,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三)資產成本意識更加突出。由于系統對于材料費用都要進行記載,并進行模擬過賬,我們可以通過系統的統計資料,對比各系統的檢修成本,不僅折射出各系統的管理水平,更主要是使所有材料消耗與檢修一一對應,使基于設備、作業班組、員工的成本核算成為現實。
(四)預防性維護的意識顯著增強。上線后顯著的收獲是通過建立PM維護計劃和基于日歷和事件觸發的工單(WO),使長期以來一直推廣而成效不夠直觀的點巡檢工作,變得更加規范。
(五)檢修的計劃性大為增強。過去無論是周還是月度計劃檢修都很難實現。IFS上線后,利用工單的父子結構將一周的計劃檢修工單建立成一個工單,一旦計劃項目無法兌現,則整個工單無法關閉。不按時完成工單要進行嚴格的考核。這樣,迫使設備管理系統從計劃的擬定到實施都更加慎重,計劃的制定更具科學性,計劃檢修項目的完成也成為必然。
四、IFS系統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熟練掌握IFS技術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轉變觀念、運用新的工作方式,即在IFS系統上提出問題、跟蹤問題、處理問題、分析問題。我們不少設備管理人員仍沿用原有工作方式,不會利用IFS系統提供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
(二)設備關鍵指標有待繼續穩定、提高。有些設備指標不穩定,波動很大。如故障停機率,本來一段時間內很穩定,但說不清什么時候會突發一次大的故障,導致整體指標嚴重下滑。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對設備控制能力還不夠強。原因大致有兩方面:一是設備操作、維護保養、點巡檢、檢修等眾多環節中某個因素控制不好,均能導致故障的發生。二是對設備本身運行客觀規律掌握不清。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求精、求細、求實”的設備過程控制管理理念;必須堅持不懈地探索設備本身運行客觀規律。
(三)系統有待進一步開發。系統自投用以來這四年多的時間里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有待進一步開發系統的統計、分析功能,挖掘數據潛力,以發現設備運行的客觀規律,從而做到提前預防和維護,降低設備故障率,使設備發揮最大效能,更好的服務于生產。隨著系統的深入運行,用戶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只有不斷開發完善,增加新功能,賦予新內涵,系統才有活力。另外要與軟件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及時吸收、引進本領域先進的技術,保持系統的先進性。
(四)人才的使用和培養需進一步加強。再好的系統,沒有優秀人才的支撐,終歸會走向失敗。仍需進一步加強人才的培養、團隊建設,要培養一大批既掌握ERP系統又熟悉企業管理業務,這樣就能把ERP系統的先進理念、管理方法和企業的管理業務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