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平移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平移和旋轉》第18~1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判斷、舉例等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并會直觀地區分這兩種現象。
2.通過觀察推斷、操作驗證等,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感受平移的幾何特征。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及動手實踐、發揮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學具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1.讓學生模仿刷牙的動作。
2.讓學生模仿電風扇葉片轉動。
3.讓學生做扭腰運動。
二、激趣導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同學們,剛才的課前運動中我們模仿了刷牙的動作,模仿了電風扇葉片轉動,做了扭腰的動作。大家想想,在生活中,我們人和動物不都是像游戲中這樣經常運動著嗎?只不過,運動的形式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點。
那么今天,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錄像,錄像中的一些物體呀,也都在運動呢,想看看嗎?
在放錄像之前,李老師有一個要求,在一會兒放錄像的時候,你們要用眼睛仔細地觀察,屏幕上的物體都是怎么運動的,邊看,還可以邊用手勢模仿這些物體運動的樣子,好嗎?那就開始吧!
學生邊觀察邊用手模仿它們的運動方式。
師:你們想想你們自己所做的動作,現在你們根據這些物體運動時樣子的不同來給它們分分類吧?你打算分幾類?怎么分?
學生先跟同組的小伙伴們交流,再回答。
生:分兩類。
師:學生邊說,教師邊在黑板上貼圖片。
為什么把它們分成一類呢?生回答。
師:看來推拉窗、電梯、滑滑梯,它們都是平平的、直直的移動??梢酝笸摇⑼贤?,還可以斜著運動。
師:看來這些現象都有整個物體朝一個方向,平平的、直直的運動。同學們,請你們給它起個名字吧?
生:平移。
師在第一類的圖片上面寫“平移”。
(1)出示陀螺:師問,它在轉動的時候哪個部分和地面接觸?
生:尖尖的頭。
師:在數學上把這個尖尖的頭看成一個點。看來陀螺是繞著這個點旋轉地。
(2)出示風車:問,風車哪在轉?生:葉片在轉。
師:它的葉片是繞著哪旋轉呢?一顆釘子。
看來還可以繞著一個軸轉動。
師:像大風車轉動的葉片,陀螺的轉動,轉椅的轉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這樣的現象,同學們也給起一個名字吧?
生繼續給第二種運動現象起名字。師板書“旋轉”
(揭示課題《平移和旋轉》。)
三、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1.除了老師出示的這些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
車 摩天輪 高空攬月 子彈
師:看來在我們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無處不在,我們對它們有了一些認識了。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的眼力了,看你們能區分嗎?敢接受挑戰嗎?請你邊看邊用手表示出來。
2.同學們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么多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那是因為“平移和旋轉”對我們的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老師想把咱們學校的多功能廳也進行一個平移,你們說可以嗎?
學生驚訝地說:不可能
四、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出示課件:上海音樂廳的平移錄像。
師:你們想不想平移它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吧!
師:它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動手驗證:發給每人一張格子圖,讓學生在圖形上找出一個喜歡的點,再在右圖上找出剛才這個點平移后的位置在哪?把它點出來,數一數這兩個點之間有幾格?
師小結:先找出對應點,再數格子。
1.練一練:
教材第19頁(1)(2)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分別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出示三角形平移的三幅圖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交流,匯報說一說)
師:這幅小蠟燭向右平移了幾格呢?你是怎么看的?這幅小魚圖呢?
[出示填一填小蠟燭(向右平移4格)、小魚(向左平移5格)]
2.畫一畫:
(1)畫出三角形向平移6格后的圖形。
(2)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
師:剛才孩子們又能移,又會數,如果請你們在紙上把平移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會嗎?
師:比如說我想請你把這個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把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4格之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能嗎?
生:能。
師:別急著動筆;善于思考的孩子總會先觀察、思考看有沒有一個又快又好的方法,那就請你們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看一看怎樣畫圖才能使平移后的圖形既正確又美觀?
生:先找到圖形中的一個點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個點,把它們平移到相應的格子,然后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圖形。
(此處引導學生討論:點是不是可以隨便取,怎樣選擇點更為合理?使學生發現畫圖時,發現、選擇關鍵點即圖形的頂點等非常重要。這是畫出正確、美觀圖形的關鍵。)
(學生動手畫圖。)
五、欣賞感悟
師:隨著鐘表指針的旋轉,這節課也即將結束,孩子們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的是(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平移,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旋轉呢?
(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希望小朋友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身邊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好嗎?課堂的最后讓我們一起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欣賞一下由平移和旋轉得到的美麗圖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轉帶來的藝術之美吧?。ǔ鍪菊n件)
關鍵詞:生活本源;概念教學;過程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一、第一次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導入,剛開始采用PPT展示3幅圖片:小孩滑滑梯、傳送帶上物體的移動、觀光纜車的平移。然后教師告訴學生平移變換的概念,指出平移變換的兩個要素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教師直接應用多媒體演示圖形變換,然后將結論告訴學生,再講幾個注意點。這種過快的教學過程只能使少部分學生聽懂,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只能靠死記硬背。因此,學生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僅停留在模仿、記憶的層面上,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不大理想。因此我對本節課又進行了一次設計。
二、第二次教學設計
1.從生活本源出發,合理創設情境
筆者認為,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數學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課堂教學是學習過程的關鍵,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生活化語言,降低了數學知識的難度,讓學生倍感親切。
這次用一個方塊平移的游戲導入:經過平移,當同樣顏色的三個及以上方塊成一直線時就能消去并得分。教師讓部分學生上來玩游戲,然后提問游戲中的方塊經歷了什么運動,由此從學生口中得出“平移”這一關鍵詞。教師緊接著再問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變換?這時學生紛紛發言,從學生交流回答中發現學生已經認識到平移無處不在。然后再播放幾個學生提到的平移變換的動態圖片,讓學生找到這幾幅圖的相同之處,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平移變換的特征。
這樣的設計,利用動畫充分展示平移的過程,從純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的數學,從靜態教學延伸到動態教學。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教師提示、補充,共同歸納出平移變換的概念,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突出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2.合理轉化例題,形成概念體系
為了加深學生對平移變換性質的理解,教師需要根平移的要素畫出簡單圖形經過平移變換后的像,并設置一些例題加以鞏固。
本節課課本中的例題是:把長方形ABCD沿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使點C落在點C’。求經過這一平移變換后所得的像。
筆者將上述例題進行了更改,設置了以下作圖:①點的平移作圖;②線段的平移作圖;③面的平移作圖(以四邊形為例);④體的平移作圖(以長方體為例)。
教師將這4個問題分4次拋出,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總結出平移作圖的基本要點是作出關鍵點經過平移后的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會類比。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從而真正認識平移圖形的形成過程,由概念出發,從簡到難,形成知識體系。
3.小結整合提升,達成實際運用
視頻播放海寧紡織業中窗簾的制作過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贊揚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并布置作業:①為工人設計一些由平移變換得到的精美圖形;②相機拍下生活中的平移或將關于平移的小文章發到班級數學興趣群。
這一教學設計真正體現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定位初衷,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并發展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我們還能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天氣預報、儲蓄、市場調查與預測以及工程設計等方面問題。只有學生意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才能夠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
三、結語
教師在教學中體現了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尊重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我們平時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認真積累,大膽嘗試,一定會給我們的課堂設計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內容分析;學生分析;實踐研究
一、研究的方法
(一)以課例研究為載體,基于教學內容分析技術
(1)第一次教學:原經驗階段(家常課),個人的獨立思考對課題的理解與教學設計,充分地暴露問題.
(2)第二次教學:新理念階段(嘗試課),在“數學本質問題驅動課堂,保持學生高認知要求水平學習”理念的指導下,對研究的問題作深層次的思考與驗證,從而形成新的教學設計并嘗試課堂教學、問題解決及研究目的達成與否.
(二)課題組成員運用錄像分析技術
課堂教學分析技術對每節課進行實錄,并采用觀察與診斷、文獻學習、調查測試、個別訪談等方式對課題展開研究.
二、研究的過程
(一)新設計的形成
1. 教學分析――從學習內容分析入手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預設.然而,很多時候老師在備課階段,往往慣性地一下子會想到很多具體的教學細節,那么,教師如何基于教材這一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設計活動呢?
教學前端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在處理教學細節之前從總體上把握一節課的完整思路和理念框架.運用這種方法,教師應該把學習內容分析作為教學設計的切入點,進而延伸到學習需要分析和教學對象的分析.
“相似變換”在教材中所處位置分析:如下圖所示,浙教版(七下)為《三角形的初步知識》,在這一章中學生學到了三角形的全等知識,第二章為《圖形與變換》,相似變換編排處于軸對稱變換、平移變換、旋轉變換之后的章節,那么相似變換是不是僅僅又是一種變換而已呢?
各種變換的本質特征:軸對稱變換、平移變換、旋轉變換均為全等變換,是相似變換的一種特例,而相似變換最本質的特征是保角,即在變換中各個角度不變.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把新知識與先前的舊有知識產生聯系,而是創建了一個豐富的、整合的知識結構.“……當知識被高度結構化的時候,新的知識就能被連接,并被融合進已有的知識網絡中,而不是只產生元素之間的單個連接……高度結構化的知識不易被遺忘,它有著多重途徑被找回,而孤立的知識片段更難于被記憶.”(宋月慶)其次,知識只有被深刻理解了,才具有遷移與應用的活性,這種遷移能力對個體未來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相似變換”如何展開研究?
教材內容角度:學什么――學科本質
學生學習角度:如何學――建構聯系
教師教學角度:如何教――問題驅動
2. 形成新思路――用學科本質問題驅動教學
相似變換(圖形的縮放)通常被安排在軸對稱變換、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之后學習,大多數版本的教材也是這個順序.許多教師在上課時,往往會把相似變換僅僅定位為本章要學習的“第四種變換”,潛在的想法是相似變換與其他三種變換處于并列和平行的位置關系.但相似變換真的僅僅是第四種變換嗎?我們嘗試運用從學習內容分析切入的前端分析法來重新理解和定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分析這節課內容在整個學科教材中的地位.通讀浙教版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在第二章《圖形與變換》之前學生學習的是關于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的第一章內容;往后看,學生將在九年級學習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這一章.這時就會發現,《圖形與變換》一章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更進一步分析會發現本章前三種變換(軸對稱、平移、旋轉)均是全等變換――即變換前后的圖形是全等的,具有保持邊和角不變的特征,而相似變換只保持角不變,邊卻同等程度地放大或縮小了.站在高等幾何的角度,我們馬上會意識到,全等變換是相似比為1時的特殊的相似變換,而整個初中階段平面幾何(歐式幾何)的本質特征就是保角性.
其次,分析這節課教師期望達到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前面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平面幾何的本質特征與知識板塊之間的相互聯系,我們進一步可以確認:通過學生對相似變換的學習,需要讓學生體驗到相似變換與前面三種變換的共性(角保持不變)和區別(邊卻同等程度地改變),以此為學生后續學習相似三角形后建立統領性觀點做好鋪墊――因為九年級學過相似三角形一章后,教師往往會總結“全等是相似的特例”“邊決定大小,角決定形狀”,而這些思想在這里已經蘊含.
第三,進一步梳理和研究諸多內容目標.考慮到這是相似變換的第一節課,重點目標確定為三個:認識相似圖形和相似變換,知道相似變換的性質(知識目標);能夠按照要求作出相似變換的圖形(技能目標);通過作圖和對比辨別,感悟到相似變換與其他幾種變換的聯系和區別(體驗目標).
由此可見,“相似變換”不僅僅是又一種變換.
3. 分析教學對象――學生的起點與需求在哪里
“相似變換”前測的情況分析.
703班前測題:
(1)請你說出軸對稱變換、平移變換、旋轉變換的異同.
(2)請在方格紙中將原圖形擴大兩倍.
(3)把ABC邊長擴大以后得到另一個DEF,請你說出這兩個三角形哪些改變了,哪些沒有改變?
前測試題的設計思路:
①了解學生對前面所學的三個變換的掌握情況.這也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時應有的準備知識.這節課的一塊內容是要學生對相似變換與前三個變換作比較的,因此我設計了這個題目.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反思能力;培養路徑
反思作為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其本質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的自我認識以及明確自己和外界環境之間關系的思想活動意識,自我意識較強的人會有強烈的自我改善和自我優化意識,反思作為一種內在動機思考,自我意識是形成反思的基礎條件。二是理性批判。理性批判可以激發個體思考,對各個事物與觀點都進行思考,以實現現有結論的優化。而反思內在動力就是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追求理想狀態。對此,善于反思的人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和反思能力存在很大的聯系性,在特定環境下,二者可以實現相互轉化,同時作為過程與結果關系,只有不斷探究才會具備反思能力。
一、優化教學結構,創建反思平臺
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結合以上分析的反思特點,教師要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對小學數學課堂結構進行調整,為學生創建有利的反思環境和反思平臺?,F階段,在大多數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會布置作業,使得學生繼課堂教學后又埋頭于課后習題中,這樣的教學結構安排沒有給學生留有反思空間。對此,教師要對數學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增設課堂反思環節,為學生創造課堂反思平臺和反思機會,進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人口普查》教學設計中,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情況和學生反饋進行提問,提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收獲到了什么?”在學生回答后,要給學生5分鐘左右時間進行簡單梳理,整理和內化本節課知識結構體系,引導和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傊@種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整理,幫助學生建立自身數學知識體系。同時,為了養成學生的反思習慣,教師要對積極反思發言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促進學生的“說”與“想”,使得學生反思能力可以發揮其價值。
二、創設反思情景,樹立反思意識
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重視問題設置,利用高質量問題創設反思情景,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進而提高學生反思能力,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從本質而言,反思始于疑問,同時也源與學生對問題的發展和探究,通過問題刺激學生思考,為反思提供主要動力。對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和教學目標,適當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反思,以帶動學生自主探究,使得課堂反思與課堂探究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學生綜合反思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平移與平行》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小棒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動前后小棒的位置關系。并提出“這兩根小棒經過平移后是什么位置關系?”引發學生對已學內容進行反思,使學生在反思情境中理解與掌握平移與平行的意義,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反思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反思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進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重視教學引導,強化反思技能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整合教學資源,以情感為基調營造有利的反思環境,激發出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反思的熱情和興趣,利用氛圍促發反思動機,提高學生的反思技能,進而實現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衛星運行時間》教學設計中,在課前導入環節中,教師提出: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大家想一想,人造衛星繞地球2圈、3圈、5圈所需要的時間,你可以計算嗎?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并展示結果。引入算式“114×21”進行問題探究,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問學生:你還有其他的估算方式嗎?誘發學生進行反思,實現課堂教學目的。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研究,提出優化教學結構,創建反思平臺、創設反思情景,樹立反思意識、重視教學引導,強化反思技能等措施,進而實現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志泉.論學生學習的反思[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02:89-92
[關鍵詞]平移和旋轉;簡約;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1-0028-01
對于數學,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曾描述:“數學簡單,數學使一切科學變得簡單?!薄皵祵W好玩,都來學數學?!薄安灰梦覀兊姆绞阶屗麄內ソ咏鼣祵W,而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接近數學?!毕旅嫖覍⒁浴捌揭坪托D”這一課的教學為例,說說簡約的數學課該如何上。
【片斷一】
師:生命在于運動,運動的方式也有著各自的不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生活中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運動畫面,請大家觀察的同時思考“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是否一樣”。可以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運動時的樣子。(出示課件:升國旗,推拉窗戶,轉動的風車,旋轉的摩天輪,轉動的鐘表指針,發射火箭……)
師: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時的樣子進行分類嗎?你是怎么分的?這樣分的理由是什么?
【評析: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出示的運動現象對學生來說很熟悉,很親切,也很簡單,因此他們很快就說出了“升國旗、推拉窗戶、發射火箭的運動為一類,國旗、窗戶、火箭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它們都是沿著直線移動的。轉動的風車、旋轉的摩天輪、轉動的鐘表指針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這樣的導入過程無疑是簡潔明快的,這份簡單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輕松開啟了學生的探究之旅。課的導入很簡約,卻不簡單?!?/p>
【片斷二】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呢?
生1:電梯的移動是平移,汽車輪子的轉動是旋轉。
生2:大風車葉片的轉動是旋轉,火車的運動是平移。
師: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能判斷下面給出的運動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課件出示,略)
【評析: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很快就掌握了“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特點。這是由于教師巧妙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輕松有趣。正是這看似“簡單”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于后續的探究活動多了一點自信,多了一點動力,也多了一份樂趣?!?/p>
【片斷三】
師:這里有一枚棋子,它是怎么運動的?
生(齊):平移。
師:平移到哪?能確定嗎?
(引導學生通過數方格確定平移的距離,在此基礎上又出示線段和小房子的平移)
師:小房子是怎樣平移的?請在小組內交流。
【評析:教師的話雖然不多,但學生卻在教師的引導下,迅速地從“點”和“線”的角度弄清楚了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接著 “小房子是怎樣平移的?請在小組內交流”這一問題,讓學生圍繞“對應點的移動是否就代表了房子的移動”這個問題產生了激烈的爭辯。在學生的思維碰撞時,我們能看到學生的思維火花所帶來的美麗,也就在這一刻,學生又一次輕松地獲取了知識,發展了思維,拓寬了視野,真可謂是 “一石三鳥”。這一過程無疑是簡約的,但其收獲卻巨大而不簡單?!?/p>
最后,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深入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當堂檢測,拓展延伸。這樣的教學設計簡單明了,層次分明,毫不拖泥帶水,也無矯揉造作之嫌,完完全全彰顯著一種簡約美。
關鍵詞:課改,有效教學,與專業課結合,數學應用,反思,教學設計,教學策略
為了深入進行教學教育改革,充分發揮基礎學科的功能,為專業教學服務,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我校數學專業組聯合機械教研室開展“中職數控專業的數學應用”的課題研究。本課《階梯軸零件的簡單節點計算》,就是選自課改中的“解析幾何與應用”模塊的第一節,讓學生運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知識來計算階梯軸零件的節點(即點坐標)。該學習任務是本模塊的基礎環節,為后面的學習起到一個鋪墊作用,它是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突破點,突破它,可以激發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使教學更具有專業的針對性,使數學教學更有效,從而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
《數學》是數控專業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以往我采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廣全主編的《數學(共用基礎平臺)》(上、下冊)進行教學。本課《階梯軸零件的簡單節點計算》,是全新的教學內容,從備課到上課,從課堂內容到練習,乃至課后的作業都得考慮在內。通過不斷地思考、實踐和反思,我成功地完成了本課,也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了新的感悟。
一、 必要性可行性的反思
我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的工科類職業學校,其中數控專業是我校的龍頭專業,同時是廣東省的重點專業。所以我校的數學課課改首先從數控專業入手。
據調查,在數控專業核心課程——“數控零件加工”中,要加工合格的零件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正確計算零件的節點坐標(數學上稱為點的坐標)。在這補充說明一下:在數控零件加工工藝分析中,程序編制人員需要根據被加工零件的材料、輪廓形狀、加工精度等選用合適的機床,制定加工方案,確定零件加工順序等等,改寫或編寫高質量的數控加工程序進行加工。在編程時需要正確計算基點或節點的坐標。這就是說,要加工合格的零件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正確計算零件的節點坐標,它是基礎,而非重點。之前的教學狀況使得專業老師老是抱怨:學生①不會建立坐標系,②計算節點(即求點坐標)的能力較弱,使得專業老師在指導學生加工零件前必須把這部分知識作為一個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講解后,不少的學生還是困惑茫然,不懂運用。從而影響教學進度,降低了教學效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和抱怨,我認為,這和學生的學習素質有關。學習專業課時需要學生把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我們很多的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程度本來就不高,根本不知道這些與數學知識有關,更不用說,如何運用了。
針對這個現象,如何解決學生的①不會建立坐標系,②計算節點(即求點坐標)的能力較弱這兩個問題,是課改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分析,我從鞏固初中的直角坐標系這個內容入手,讓學生們初步掌握如何靈活建立坐標系,鞏固學習計算點坐標、學習坐標軸平移公式。基于以上的幾點我設計了本課,本課有它的專業需要、學生需求,而且學生還能鞏固和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空間想象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計算能力得到培養,故,本課是必要且可行的。
二、 對教學策略的反思
(一) 教學實踐前的反思,主要是備課,進行教學設計。
如教本課《階梯軸零件的簡單節點計算》,首要的是解決如何把握數學課與專業課的切入點問題,即如何區分數學課與專業課。這其實也是課改中急切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難題之一。把握住了切入點,數學課才能與專業課緊密聯系,讓學生更容易轉入專業課的學習;才能與專業課區分,讓學生學到一些數學理論知識,得到一些數學基本技能訓練。否則,數學課就成為專業課,一堂籠統的專業課了。另外,本課涉及直角坐標系基礎知識,但直角坐標系基礎知識內容不少,本課應使用哪些知識點?相應的知識點過去專業課老師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現在的學生學習時會遇到什么困難?遇到哪些新問題?現在應用哪種方法,效果會如何?為了使教學設計更合理,設計前我認真思考了以下幾點:
1.有關用坐標表示平移的教學,是利用坐標系來解決生活中確定地理位置的問題,讓學生經歷由實際抽象出數學問題,通過數學問題的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可引用身邊的事例,讓學生充分感覺用坐標表示平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理念。
2.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現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的意志、情感、主體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勵,創造性得以培養,從而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基本教育思想。
3.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與能力,讓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4.利用電腦課件和實物投影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好奇感,同時加大課堂容量。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1)掌握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2)能利用點的平移規律將平面圖形進行平移;(3)會根據圖形上點的坐標變化,來判定圖形的移動過程。
2.數學思考: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的意識。
3.解決問題:用坐標表示平移,體現平面直角坐標系在數學中的應用。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體會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
2.難點:利用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活動流程及目的
活動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把教室學生的座位看成方格圖案,讓一名學生走到講臺處,其他學生認真觀察這名學生走的過程,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陽光課間時,把同學們站的隊伍看成方格圖案,讓學生先想自己在隊伍里的位置,再想自己如何能到隊伍的另一位置。
活動目的:通過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例子,讓學生發現用坐標確定物體平移后位置的變化。
活動2:探究活動
三架飛機P、Q、R在執行任務飛行,分別寫出它們的坐標(圖形通過課件展示)。
活動目的:動畫展示物體平移后位置的變化,增加學生趣味性,提高課堂聽課的效率;并讓學生觀察點平移時,其坐標變化規律。
活動3:過程歸納
將點A(-2,-3)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 A1,讓學生在圖上標出這個點,并寫出它的坐標(圖形通過課件展示)。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達到能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坐標確定物體平移后位置的變化的目的。
活動4:小結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
2.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 b )(或(x,y- b))。
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再向上(或下)平移 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b)。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總結出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坐標確定物體平移后位置變化的方法。
活動5:如圖,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4,3),B(3,1),C(1,2)。(1)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縱坐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1、B1、C1,依次連結各點,所得三角形A1B1C1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2)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縱坐標都減去5,橫坐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2、B2、C2,依次連結各點,所得三角形A2B2C2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圖形通過課件展示)?
活動目的:鞏固上述結論,讓學生學會反思。
活動6:小結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
1.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 (或向 )平移 個單位長度。
2.如果把它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或向 )平移 個單位長度。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上面的交流討論,總結出物體平移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變化的方法。
活動7:如果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同時縱坐標都減去5,這時圖形在哪兒?把它畫出來(圖形通過課件展示)!
活動目的:鞏固本節知識,學會反思。
活動8:如圖,三架飛機P、Q、R保持編隊飛行,分別寫出它們的坐標。30秒后,飛機P飛到P′位置,飛機Q、R飛到了什么位置?分別寫出這三架飛機新位置的坐標(圖形通過課件展示)。
活動9:課堂總結
1.我們知道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將點(x,y)向左、右、上、下平移a個單位長度后,對應點的坐標。
2.將圖形平移時就是將關鍵點進行平移,再順次連結各關鍵點。
活動目的:通過課堂總結再次鞏固本節所學的知識。
活動10:布置作業
把教室學生的座位看成方格圖案,標出自己的位置,并寫出坐標,再寫出幾個同學的坐標,試說明你到這幾個同學位置時坐標點的變化。
活動目的:分層訓練,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教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展開教學,多次引導學生探究、歸納、總結用坐標表示平移,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學中,我認為所舉實例貼近生活,學生們理解起來會較容易,但教后發現沒有更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少部分學生理解吃力??偟膩碚f,無論學生基礎的好壞,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教學中沒有以直接羅列概念、定理分析、典型例題的形式展開教學,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交流和總結來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六、教學心得
有關用坐標表示平移的教學設計,本節課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身邊的例子展開教學,從而達到三個轉變。
1.教的轉變。本節課的設計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交流和總結來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中,學生不是停留在只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列舉了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去想,動手做實驗去體會,再大膽去探索、交流,使原本苦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然后再把知識帶到生活中去,給學生自、發言權,從而讓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同時,充分體現新課程基本理念中的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