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6:38: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營項目概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摘要 - 4 -
(一)市場概況 - 4 -
(二)項目概述 - 4 -
二、飾品店介紹 - 5 -
(一)開業時間 - 5 -
(二)飾品店經營宗旨及目標 - 5 -
(三)飾品店簡介 - 5 -
(四)商店管理 - 6 -
(五)團隊介紹 - 6 -
三、市場環境及競爭分析 - 7 -
(一)市場環境分析 - 7 -
(二)市場分析(SWOT分析) - 8 -
(三)市場營銷計劃 - 9 -
(四)產品分析 - 10 -
四、財務預算 - 10 -
五、風險評估及預測 - 11 -
(一)風險預測 - 11 -
(二)措施 - 11 -
一、摘要
(一)市場概況 (二)項目概述
個性飾品店起源于美國,流行于日本,意為風格獨特、更具專業化、創意鮮明的飾品店鋪。在店鋪漫天飛的今天,個性是店鋪的靈魂,是店鋪的生命。為了區別于普通的家居飾品店,我們將以壁畫、燈飾、門簾等家居小飾品作為經營項目,并添加DIY自由式設計(即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家居飾品),同時以專業化和個性化為主導理念,以普通消費者為客戶群。我們將采用網上經營的模式,構建自己的家居飾品店網站,實現經營利潤的最大化。以網上進貨、銷貨來全面提高產品供銷鏈的上市速度,及時補貨,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同時注重與消費者進行充分的交流以便了解他們的消費特征以及對產品的需求。經營飾品店的想法源于我們自身對個性飾品,家居裝飾的濃厚興趣,以及飾品行業巨大發展潛力的吸引。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一幅精美的壁畫,一盞貝殼燈具,一副如瀑布般的門簾能為您的溫馨小家增光添彩,營造出浪漫滿屋的氛圍。
二、飾品店介紹
(一)開業時間:
2010年10月1日
(二)飾品店經營宗旨及目標
1、宗旨:
堅持誠信為本,顧客至上的經營宗旨。我們會時刻關注顧客需求,使我們的產品適銷對路,并以商店網站為平臺,留意消費者反饋信息,為消費者提供各種服務。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產品更新速度,從而保證我們的家居飾品的優質與時尚,滿足人們追求個性、簡潔、潮流的欲望。
2、目標:
相信依靠商店同仁的努力,我們的產品會贏得良好的信譽,在獲得豐厚利潤的同時,也幫顧客創造出溫馨舒適的家居氣氛, 成為國內最大的家居飾品網上商店。實現商店與客戶的雙贏,這便是我們的目標!
(三)飾品店簡介
1、飾品店名稱:
如今,人們對手機的使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一種簡單的通訊工具,隨著人們對個性的追求,除了手機配飾外,時興的還有手機貼膜、手機照片沖洗等項目。手機貼膜不但可以起到保護手機免受磨損的作用,還能將各種富有個性的照片、圖案、簽名、人生格言等隨心所欲地貼在手機上,有的還可以由顧客自己提供圖案,交由商家處理后變成手機貼膜,比起手機彩殼更加個性化。
那么這個小本生意究竟怎么樣呢?
項目點評
1.各類貼膜質量各異
手機貼膜一般有幾種,有透明的、彩色的和水晶貼等,不同手機貼膜價格不一。一般的手機貼膜,報價是200元一卷,大概可以裁五百到六百張,也就是每張三角到四角錢的成本;好一點的透明貼膜,A4紙大的報價是5元每張,大概也可以裁出五百到六百張,可以根據需要由自己進行裁剪。零售攤檔上,這些普通的透明手機貼膜,一般的貼膜售價是3元每張,質量好一點的是5元每張。
2.工藝要求并不高
手機貼膜工藝的技術并不高。據了解,從事這種生意并不需要經過特別的培訓,不過這種工藝是一個精細活,適合那些極具耐心的人來經營。首先用清潔劑將手機表面清理干凈,然后貼上手機貼膜,按照受保護區域的形狀,將多余的貼膜用刀裁去,手機的聽筒、天線等有孔的地方,也要用刀將多余的貼膜裁去,最后將貼膜的外層撕開便可完成。如果貼膜覆蓋的區域不平整,就得重新換一張貼膜。手機有弧度的區域,如果與貼膜契合得不平整,還得用打火機熨平,這也要把握火候,以免損壞手機。
3.市場競爭大
一、我縣“農家樂”發展獨特條件及概況
縣座落在省西北部,離省城只有85公里,三爪林景區位于其境內,三爪侖是省唯一的國家級示范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全國唯一的娃娃魚之鄉、中國椪柑之鄉、中華詩詞之鄉。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5.7%,全國名列前茅,有“綠色寶庫”之稱;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914萬個/cm3,空氣清新,全國罕見,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有“天然氧吧”之美譽;,縣還是全國唯一的娃娃魚之鄉、中國椪柑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被譽為是“的后花園”,還有素有“小廬山”之稱的中源座落在我縣的九嶺山脈,年平均氣溫13.7—17.5℃,舒適宜人,是避暑的好去處。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因面我縣“農家樂”近兩年發展很快,呈現兩大態勢,一種是山爪林景區和縣城附近的鄉鎮為主,一般是在租賃農村土地或水面上,進行房屋、魚塘、經濟作物種植及娛樂設施建設,提供住宿、餐飲、垂釣、農業采摘等由消費者參與的自娛自樂休閑服務。另一種是以中源鄉為中心在九嶺山脈中運用原來的國有企業“九嶺鎢礦”和“大杞大林場”的閑置辦公用房和職工宿舍進行裝修改造或在風景優美的鄉村重新建造而成的農莊,專供省城退休人員從每年的6月到10月避暑居住的兩種。我縣“農家樂”興起于2005年,從經營項目上看,由最初的餐飲服務發展到現在集垂釣、游泳、新鮮水果、蔬菜采摘等形式于一身的休閑、度假、娛樂。由于農家樂具有投資少、起步快、見效快、經營靈活,大多是由自家農村庭院改造后經營,成本較低,飯、菜、肉、禽、蛋、果、基本上都是自產的“綠色食品”等特點,農家樂行業在我縣發展很快,逐步成為我縣的特色產業。
二、我縣“農家樂”稅收征管現狀
“農家樂”經營規模大小不一,經濟性質多元化,分別有有限公司、集體企業、個體經營等形式,其中個體經營方式居多。截至目前,我縣共有農業觀光采摘園12個(主要是利用我縣是中華椪柑之鄉建立的柑桔園,還有草霉、楊梅、奈李、獼猴桃和新近培育的翠冠梨等優勢產品建立的果園),集垂釣和娛樂于一體的休閑農莊22個,集花惠欣賞、苗木種植和銷售于一體的休閑農莊5個,集住宿、養老避暑于一體的“農家樂”58個,年營業總收入6254萬元,實現利潤1856萬元,上交稅金121.6萬元。已成為我縣一個新的稅收增長點,我們緊緊抓住“農家樂”這一特定經營形式的特點,深入分析征管中的難點和重點,抓住關鍵環節。一是根據“農家樂”經營地點分散、經營形式靈活、隱蔽性強的特點,充分發揮部門協作優勢,加強與衛生、工商、旅游、行業協會等單位的協調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同時加強與鄉鎮、行政村的聯系溝通,及時掌握經營業戶的增減變化情況。二是根據“農家樂”消費群體散戶較多、私人消費比重較大、使用發票較少、季節性強等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稅收征管計劃,通過不定期蹲點調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資料,并結合參數定稅進行定額核定,最大限度提高定額準確率。三是根據“農家樂”經營項目相對較多、業主文化水平普遍低、對稅收政策了解少的特點,利用發放宣傳手冊、舉辦知識講座、開展稅情懇談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稅收政策,并通過公開舉報電話、開展發票檢查、推行有獎發票等措施,促進納稅人依法使用發票,盡可能減少發票違法違規行為,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主動性。四是根據“農家樂”經營項目混雜、征免稅項目交織、收入難以界定的特點,一方面主動為納稅人服務,幫助他們理清征免稅項目,全面落實優惠政策,避免納稅人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向納稅人詳細說明混淆收入的嚴重危害,輔導納稅人正確操作,依法享受正當合法權益。根據納稅人稅收征收方式不同,對帳證齊全、會計核算規范,能正確計算稅款的企業的營業稅采用“查賬征收”加上浮20%-30%營業額的方式,個體經營營業稅采用參數定稅“核定征收”的方式;企業所得稅按應稅所得率征收,個體經營的個人所得稅按參數定稅(附征)征收;“農家樂”經營一般在城市郊區及農村,因此大部分都不在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開征范圍。
三、“農家樂”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
“農家樂”分布在城郊及廣大農村,發展日趨興旺,已成為了新的稅收增長點和稅收征管難點,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農家樂”行業納稅意識普遍淡薄,經營戶亦農亦商,以家庭式經營為主,除企業性質的農家樂管理較為規范,聘請會計進行申報、換領發票等涉稅事項,其余個體工商戶多為家庭式經營,法律及稅法知識甚是欠缺,不申報、不如實申報、逾期申報等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納稅申報率和稅款的征收入庫。
二是經營地點分散,征管難度大?!稗r家樂”零散、隱蔽地分布在農村的各個角落,加之季節性強,受交通制約因素大,“農家樂”主要集中在“五一”至“十一”這半年時間內。周一至周五生意比較冷清,雙休日為人流高峰,與稅務部門的工作時間存在時間差。這種間歇式的經營特點造成稅收管理工作上的被動,很難掌握其真實的經營情況。
三是經營收入多,申報稅額少。納稅人申報繳納的稅款,主要是由納稅人自報營業額,結合發票開具金額核定的,由于“農家樂”是由家庭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接待的游客主要以家庭郊游(避暑)、朋友聚會等為主,索要發票的消費者很少,且大部分屬季節性經營的,因此稅務機關很難掌握納稅人的實際經營收入,雖然通過開展蹲點調查掌握了納稅人的部分收入情況,但由于經營的地點不同,差距很大,雙定的經營收入與納稅人的實際經營收入還是有一定差距,不能使稅款征收到位。
四是涉及稅種多,實際征收少?!稗r家樂”屬于服務經營范疇,涉及稅種有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防洪保安資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工會經費、地方教育附加等。有些還牽涉到建筑業稅收等,但目前僅征收有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4種,其他稅種和基金費征收難度很大。
五是消費者多,索取發票少。到“農家樂”消費的有三部分,外地游客、家庭郊游、單位公務活動,即索要發票的大約不到一半,有的偏遠的地方要發票的人更少,有發票的“農家樂”也少。還有“農家樂”經營者直接告訴消費者說不要發票的優惠5%。另外,消費者主動索要發票的意識不強,個人消費不需要發票報賬,導致私款消費者不主動索要發票。
六是經營者違法、違規使用發票。由于“農家樂”地處偏遠,經營者沒有向稅務機關購買發票,找各種借口不給消費者開具發票、拒開發票,或者以白條、收據代替發票。一些納稅人為了達到少繳稅的目的,購買并使用了假發票,由于消費者不會辨別發票的真偽,造成了假發票泛濫。
七是經營方式不一,稅收界定不清。在我們的理解中,只要是涉及農業的服務,如提供垂釣、采摘、農耕等均應算作休閑農業,但現在有些農戶出售水果或農產品,可由客人自行采摘,客人采摘的水果或農產品按市價出售,并不提供餐飲等服務,是否屬于休閑農業營業稅的征收范疇?有的經營戶提供客戶進行垂釣,但魚是從別的漁業經營戶手中購入再放入池中,這種情況如何界定稅收行為?
四、加強“農家樂”稅收管理的建議措施
發展“農家樂”旅游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具體措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各級管理部門應制定相應措施,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農家樂”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發展體制,培養壯大稅源?!稗r家樂”作為新的稅收增長點,需要機制予以扶持。要將“農家樂”作為農業產業化的延伸,引導“農家樂”由目前單一的經營方式轉向多元化的經營,提供配套的農、林、牧、漁及副產品,綜合開發,擴大規模,提高農業休閑的綜合性,逐步形成功能完備、協調配套的休閑農業產業群。
二是強化部門配合,形成管理合力。要充分發揮部門協作的優勢,加強與衛生、工商、旅游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管理網絡,及時掌握經營戶的增減變化情況。同時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廣泛宣傳稅收政策,增強“農家樂”經營戶的納稅意識。
三是加大稅法宣傳,規范發票使用。加大稅法及發票管理的宣傳力度,通過公布舉報電話,鼓勵消費者積極舉報“農家樂”經營者發票違章及偷稅行為。向“農家樂”經營戶發放發票警示牌,提高索票要票意識,提醒消費者主動索取發票,并把違法使用、接收發票的風險告訴納稅人和消費者。同時通過開展發票專項檢查、推行有獎發票等措施,促進納稅人依法用票,減少發票違法違規行為,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主動性、自覺性。
培訓階段
第五條對于新進人員的培訓,按工作環境與程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公司本部培訓。
2.主管部門培訓。
3.實地訓練。
第二條崗前培訓的目標是要使新進人員了解本公司概況及規章制度,便于新進人員更快地勝任擬任崗位的工作并遵守規定。
第三條凡新進人員必須參加本公司舉辦的新進人員崗前培訓,其具體實施辦法依本制度執行。
第四條崗前培訓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創業史及公司業務;
2.公司組織機構及公司管理制度;
3.擬任崗位的工作情況、業務知識。
第五條新進人員的培訓,人事部門應事先制訂日程安排計劃表,培訓進度記錄及工作技能評定標準表。
第六條公司本部培訓重點進行以下各項:
1.公司概況,包括公司歷史、現狀及其在產業中的地位,公司的機構設置、規章制度等。
2.參觀公司各部門及本人擬任崗位的工作環境。
3.介紹擬任崗位情況及如何與其它部門配合。
4.介紹公司的業務范圍、經營項目及市場銷售情況。
5.必要時聘請專家實施培訓。
第七條各部門教育培訓的重點在于實際操作技術、技能的培訓,其要點如下:
1.每天的日常工作及可能的臨時性業務。
2.擬任崗位的工作技能及工作方法。
3.時間的運籌與管理。
4.工作任務的達成率。
第八條各部門教育培訓負責人必須有豐富經驗,并掌握相應的工作技術,必須強調與實地訓練密切配合。
第九條實地訓練即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指導下,嘗試從事即將開展的工作,指導者應協助受訓者完成工作并隨時指出注意事項和應改進的地方。
第十條從事培訓指導的人員本身必須精益求精,要能圓滿地完成指導培訓工作,對在培訓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人員,公司視情況給予獎勵。
第十一條為有效達成教育培訓目標,應酌情安排、靈活制訂上述教育培訓階段的計劃,并嚴格予以實施。
第十二條教育培訓的內容,由人事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可根據擬任崗位的特點確定并安排,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下列三項:
1.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培訓;
2.程序規劃的教育培訓;
3.工作服務態度與文明禮貌用語的教育培訓。
第十三條必須確保新進人員通過崗前培訓,使其具有相應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熟悉公司的組織結構、目標、政策、經營方針等情況、熟悉并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第十四條凡新進人員,都應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培養他們工作中的時間管理和計劃能力,從而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過適當的組織與協調工作,按一定的程序達成工作目標。
第十五條態度與語言訴教育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新進人員的樂觀、自信的精神與積極的態度,以熱忱服務、信譽至上的信念履行職責。
第十六條教育培訓要注重講究效率,按一定的計劃與步驟促進培訓成功與公司發展。
1.1非運輸企業概況
上海鐵路局非運輸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經營項目涉及現代物流、商業服務、旅游廣告、批發貿易和物資采供、房產置業、工程建筑、信息咨詢、租賃保險、工業制造、賓館餐飲和商業印刷等產業。到2013年底,總資產180億元,凈資產57億元,行政性重組企業122家、工商登記注冊企業176家,職工11758人。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報表利潤5.3億元、考核利潤11.6億元。非運輸企業已成為全局的重要經濟板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1.2非運輸企業管理演變
在非運輸企業的改革發展中,企業管理作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得到不斷創新發展,筆者歸納為五個轉變,即:基本實現了由分散管理向行業化管理、由多層管理向扁平化管理、由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由主輔分離向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轉變,從而具有了區別于社會企業和鐵路運輸站段的濃厚特色,形成了路局經營開發處(上海鐵路多經投資中心)為路局非運輸企業資產管理機構,對17家控股非運輸企業實行直接管理、對5家集經總公司實行行業管理,下設子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具備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為非運輸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管理的進一步創新改進打下了堅實基礎、積累了豐富經驗。
1.3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因受鐵路長期以來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管理體制機制影響,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還未能真正與市場接軌,與社會先進現代企業相比,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市場機制、管理效率與管理效益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在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和較低水平,與當前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深入實施存在著諸多不適應,突出表現在發展定位和目標不夠科學,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架構體系和人員定編不適應,決策審批和協調推進機制不夠完善,經營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還不健全,市場化的資源統籌配置機制、用人用工和績效考核分配激勵機制、營銷管理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信息化建設水平較為低下等方面,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2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世界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結構轉型、競爭加劇時期和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隨著中國鐵路政企分開、貨運組織改革深化推進等后續效應的放大,全局非運輸企業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深化改革的關鍵攻堅期,優化經營管理對于解決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快速增強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全面推進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優化經營管理是落實非運輸企業出資人代表職責,健全鐵路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的必然要求。通過優化經營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明晰全局非運輸企業各個層級的經營權責和管理架構,為建立健全符合我局非運輸企業實際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和監管體系、實現鐵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堅實的體制保障。(2)優化經營管理是適應內外部市場環境變化需要,促進非運輸企業做優做強,全面實施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在我局所處長三角區域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東部鐵路率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有利于進一步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方向轉型發展,有效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實力。(3)優化經營管理是全面提升非運輸企業經營品質和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優化經營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拓展經營思路,健全管理體系,加強風險防控,充分調動全局非運輸企業干部職工的積極性,破除發展中的主觀、客觀障礙,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3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建議
基于我局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現狀和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戰略,筆者建議,新形勢下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必須因勢利導、適新應變,堅持以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為導向,圍繞實現全局效益最大化目標,解放思想觀念,引入市場機制,兼顧行業特色,完善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快速增強非運輸企業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
3.1創新經營理念,轉變發展思路
一是強化理念創新。樹立“提升品質”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大對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品牌企業發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進非運輸企業從數量粗放型向質量集約型轉型發展。樹立“適應市場”經營理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規?;?、專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從常規化經營向個性化經營延伸,從單體經營向連鎖經營、聯合營銷、合作經營延伸,從成熟產業向新興產業延伸。樹立“改革創新”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知識為本,重視職工群眾首創精神,從單純的完成任務向追求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發展轉變,從傳統經營管理方式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經營管理方式轉變,著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與動力。二是優化資源配置。堅持全局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探索全局資源統籌開發利用新模式,通過建立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和相應工作平臺與機制,加強全局有增值開發價值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統籌管理與利用。按照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資本向骨干企業集中的思路,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資源分散企業的戰略性資產重組整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規模發展優勢產業,集聚開拓新興產業,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加強投入產出分析和風險評估,集中資源拓展高回報、低風險的項目,拓展品牌經營、網絡化經營,構建先進的商業模式。探索建立投融資管理機制,提高資產經營、資本運作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深化戰略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加大合資、合營和其他合作力度,加強信息、資源、技術和管理等合作共享。對內從單純的依靠支持向內在增長、關聯發展延伸,完善運輸業和非運輸業協調發展機制,做到內部市場充分供應、內部資源充分利用。對外從偏重競爭向競合發展延伸,拓寬合作思路,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發展競合經濟,著力打造和經營好客運配套服務、工程建設和工業制造等重點產業鏈。
3.2優化經營機制,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健全決策機制。以“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為重點,健全完善決策制度體系,探索建立重大事項決策票決制。健全完善決策執行和評價體系、責任追溯體系,加強決策實施過程監控和違規責任追究。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強化投資中心行使好出資人權利、承擔好經營協調、管理監督的責任,對資產開發、產業鏈運作等全局性工作、重大項目,探索建立專門的協調平臺和配套機制,切實加大協調、推進力度。二是改進激勵機制。探索實施非運輸企業分類考核、分級管理。嘗試引入EVA(經濟增加值)考核和對標考核等方法,完善經營業績考核評價辦法,配套完善經營者收入與績效掛鉤辦法,逐步建立經營班子績效工資分類考核分級計提辦法和工資單列辦法,加大超額完成考核利潤提取工資總額的力度。加強按貢獻分配激勵導向,探索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的內部分配機制改革,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對企業骨干、技術人才、重要銷售人員和關鍵業務人員等特定崗位、特殊人才、核心骨干,探索建立與市場基本接軌的薪酬分配制度。對為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提供資源、信息、技術、市場、勞務的運輸業單位,探索建立規范的資產收益、經營收益的分配機制和獎勵制度,形成推動非運輸企業發展的正能量。三是創新營銷機制。以營銷市場運作機制和團隊激勵機制等為重點,建立完善營銷管理相關機制辦法,激發營銷創效活力。創新采取細分目標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營銷、戰略合作營銷、品牌營銷、價格營銷等針對性策略和電話營銷、會議營銷、走訪營銷、媒體網絡營銷、展臺營銷等不同形式,提高營銷水平和效率。針對營銷組織聯合化、扁平化、概念化趨勢,創新采取上層搭設營銷平臺、組團營銷、聯合營銷、高層營銷乃至與局外、路外企業合作營銷等方式,充分發揮局內和各方信息、資源優勢,高層支持、抱團合作拓展市場。高度重視營銷工作人的因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營銷隊伍。有需要、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嘗試建立專門營銷機構或在市場(業務)部門配備專職營銷人員。
3.3健全管理體系,提升綜合效能
關鍵詞:中小企業;成長性;理論研究;述評
古典經濟學家們認為分工的規模經濟利益是企業成長的主要誘因――企業中生產作業的分工和專業化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這又進一步深化了企業的分工協作,如此循環往復,最后通過企業規模經濟的獲得實現了企業的成長。馬歇爾認為外部經濟與內部經濟決定企業成長。企業成長理論的思想起源于古典經濟學家對大規模生產規律的研究,然而企業成長理論的開山之作還屬彭羅斯的《企業成長理論》,彭羅斯也因此被認為是現代企業成長理論的奠基人。她認為企業成長理論是一種純內因成長論,它強調管理對于企業成長的作用,而基本不考慮大量的外在因素,她主張以“成長經濟”理論代替傳統“規模經濟”理論,開創了在管理學領域研究企業成長問題的先河。新古典經濟學的企業成長論就是企業規模調整理論,企業成長的動力和原因就在于對規模經濟以及范圍經濟的追求。從新制度經濟學觀點看,企業成長就是企業邊界擴大的過程,企業的出現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但也帶來了管理成本變化。管理費用和交易費用的兩相比較決定了企業規模的大小。
一、經典的企業成長理論綜述
(一)彭羅斯的企業成長理論
彭羅斯認為,企業內在因素決定企業成長,企業是在特定管理框架之內的一組資源的組合,企業成長是由于企業有效地協調其資源和管理型組織,企業主根據整體利益,制定企業政策,并用于企業內部各項活動的協調。企業還是一個生產性資源的結合體,企業主通過決策來決定在何時及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企業使用自己擁有的生產資源所產生的服務是企業成長的原動力,企業的成長并非由市場的均衡力量所決定,而是由每個企業自身的獨特力量所推動。彭羅斯注意到由于資源的不可分割性、資源間的不平衡性以及理性和能力的有限性的原因,企業總是存在著未被利用的資源,而未用完的生產的繼續可利用形成企業成長的原因。每個企業都有各種各樣的資源,根據技術有機構成原則,存在著資源的各種搭配,在合理使用和優化配置的過程中,就會衍生出新的資源需求或自愿潛在的服務趨勢,企業需要購進新的資源或實現資源的潛在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又會衍生出更多更新的資源需求或更多更新的資源潛在服務……如此循環往復,企業固定資產規模就會擴大,企業人力資本規模就會擴大,企業總規模也會增長。她主張視企業成長為一個不斷地挖掘未利用資源的無限動態變化的經營管理過程,認為管理資源是企業成長的源泉,突破管理服務供給的限制、釋放管理能力對企業成長有著顯著意義。她進一步分析認為,限制企業成長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管理競爭力、產品或要素市場以及風險與外部條件的結合。
(二)安索夫的戰略成長理論
安索夫在《企業戰略》一書中論述了企業產品―市場戰略決策過程,并且探討了企業發展的范圍和方向問題。安索夫強調企業對自身“能力概況”和“協同作用”的把握。前者表現企業現有技能和資源的特征,是直接反映企業強弱的現實能力;后者反映企業現有經營項目和新辦經營項目之間的關聯性,實質上是企業的一種潛在的實力。它預示著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范圍,因此是一種“成長向量”。他將產品和市場需求作為二緯參數,確定了四類具體的企業成長戰略以及相應的子戰略。這四類成長戰略分別是:擴大現有經營項目和市場占有率戰略、開發新產品戰略、開發市場戰略和多樣化經營戰略。安索夫的向關聯領域發展的戰略成長論,可以認為是核心能力理論的原型。但是,這種先見并未受到足夠重視,企業戰略理論結果較多地偏向了波特的產業因素的分析,直至20世紀90年代核心能力理論出現,安索夫的戰略成長論才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三)德魯克的經營成長理論
德魯克指出,企業對成長機會的把握取決于內部的成長準備。企業成長能力的關鍵在于本身有成長潛力的人為組織上。企業管理階層不能只抱著對成長的希望和承諾,必須有一個切實合理的目標和一套相應的成長戰略。他認為,一家企業所能成長的程度完全由其員工所能成長的程度決定。而經營成長的控制性因素是企業最高管理層。經營成長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所面臨的挑戰性任務,需要最高管理層進行謀劃和組織。因此,最高管理層必須從思想到行動都做好不斷改變的準備。尤其重要的是不斷保持和加強企業的創業精神與創新精神。實行有效的創業管理是企業在急劇變革時代中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德魯克認為,企業成長和員工成長是一致的,更強調企業與人的天人合一、協調發展,這是企業成長理論的較高境界。在員工中,中高層管理者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起決定了企業的成長方向和成長速度。
(四)吉布拉特比例效應定律
吉布拉特1931年提出一個規范化的企業成長模型,即吉布拉特比例效應定律,意思是企業規模的預期增長與企業現有的規模成比例。吉布拉特的隨機增長模型構成了研究企業成長與產業進化的基石,該模型有三個主要引申含意:第一,不同規模的企業具有相同平均比例增長率,或者說規模與增長率無關;第二,所有大小規模企業增長率均值的分布是相同的;第三,企業增長不存在序列相關,現在的增長率與過去的增長率無關。本質上,企業的規模呈現出隨機漫步,意外的沖擊對企業規模產生永久的影響,企業規模是所有意外沖擊累積的結果,也就是說,企業的規模是隨機漫步的,增長的過程是路徑依賴的。
(五)被動學習模型
上世紀80年代,一些“典型的事實”或“統計規律”對經濟學家們提出了新的挑戰,部分事實表明小規模企業的發展速度高于大企業,學者們開始把規模和年限聯系起來研究企業的成長性。約萬諾維奇(1982)基于學習理論首先構造了一個企業行為的最優模型,模型中企業進入新市場的生產率是不確定的,尤其是生產的成本是隨機的,因企業而異。新進入企業不知道成本分布的均值(“真實成本”),然而潛在進入企業都知道“真實成本”的分布。在每一期,企業觀察到他們的生產效率,并根據新的信息更新他們相互效率的信念,因此該模型被成為“被動的”或貝葉斯分布的企業成長學習模型。模型的最終結果是效率企業成長、生存,非效率企業衰落、消亡。因為成本是隨機的,選擇機制是盲目的。被動學習模型的含意是企業選擇進入新市場時規模一般小于最優規模,由于他們之間的相對效率具有不確定性,最終形成他們的市場信念,年輕的小企業增長趨勢較快。該模型強調選擇是企業成長和產業進化的驅動力,“適者生存”并不是該模型的全部內涵,但是它揭示了市場供應不確定性的一面。
(六)主動學習模型
埃里克森和巴克斯(1995)構造了一個產業均衡模型,該模型中企業或企業家主動探究經濟環境并通過研發投入著力提高利潤空間。投資的結果是隨機的、不確定的,企業投資的成功依賴于同一產業其他企業的投資成敗,盡管新企業進入,但是競爭壓力來自于產業之外。該模型成功解釋了競爭企業與企業進化命運特殊本質的異質性,被動學習模型強調選擇機制,盡管是一個雜亂無章的機制,把企業區分為效率成功與非效率失敗兩種類型。主動學習模型強調強迫企業維持利潤和生存的競爭壓力,知識積累總和隨著經濟發展而增長,新知識內嵌于行業新進入者企業之上。產業內存在動態均衡,所有企業都會對產業結構進化產生理性預期,在這種均衡下企業的進入和退出都是均衡現象。
二、中小企業成長性理論研究評述
彭羅斯的企業成長理論提出企業成長是追求成長經濟,而不是追求規模經濟,這個新企業成長觀點有創新性。彭羅斯認為規模經濟強調靜態的數量關系,忽視動態的變化。規模經濟重視物質資源,忽視非物質資源,成長經濟則十分強調以人力資源為中心的非物質資源。企業成長理論對我們的啟示是:研究企業的成長性應從管理、技術、知識、企業制度等內部因素和融資、法律、市場環境等外部因素兩個角度進行綜合探討,這樣才能全面評價我國中小企業的成長性,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提升自身的成長性。
安索夫認為企業成長不僅要關注規模經濟、更要關注范圍經濟和聯結經濟,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進行開發新產品戰略、開發市場戰略和多樣化經營戰略,以此來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實現規模的擴張。
德魯克則認為企業成長取決于其內部經營管理能力的成長,特別是領導能力的提升和員工素質的加強。企業領導層的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成功的保障,企業成長和員工成長是一致的,員工中的中高層管理者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成長方向和成長速度。
吉布拉特比例效應定律強調企業成長是由于無法預期的外力沖擊累積的結果,引申含義是企業的成長是難以預料的,每個企業遇到的外部沖擊是千差萬別的,某個特殊產業的發展對單個企業的進化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其他企業的成長績效和現有企業的成長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信息,成長過程的歷史依賴性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
企業成長的最大化模型強調學習和選擇機制對企業成長的作用,被動學習模型之所以“被動”是因為其核心是“適者生存”,主動學習模型之所以主動是由于競爭的外部壓力,企業必須不斷去創新來維持生存和利潤空間。
參考文獻:
1、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Basi Blackwell,Oxford),1959.
2、Chandler.AD.StraTegy and Structure,Cambrage.MA:M1T Press,1962.
關鍵詞:農業合作社;創新機制;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1
農業合作社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自發的基本組織形式。合作社是由經營相同農作物產品或提供相同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具有共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方需求的自發組織共同互助管理的農村經濟互助組織。它為參與互助的農民成員提供生產資料的來源、投入資金的籌集、農產品的銷售、農業生產經營的技術、信息提供等等項目的服務管理。農業合作社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組織規模較小、缺乏規范管理的自發萌芽階段;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出臺農業合作社相關政策法規,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和肯定這樣的農民生產組織形式,而且服務的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大,逐步實現向科技技術經濟互助組織型轉化。第三階段從二千年開始,農業合作社在數量、規模、經營種類等方面都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村農副產品經營、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目前我國農業合作社概況
從二零零七年以后我國農業合作社進入了有法可依的迅速發展階段,除了數量不斷增加、服務內容從單項技術服務轉向綜合性技術信息服務、從事產業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新增了土地流轉、農機服務、工藝品加工等農副產業為輔、同時農業合作社內部由發起人精英起主要管理作用。一些合作社設立穩定辦公地點、獨立銀行賬戶和會計核算,發展較好的還有自己的合作社注冊商標。我國農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組建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隊伍,推動農牧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的快速發展,不僅使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而且對土地集約經營起到促進作用。然而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前進的,我國農村合作社的發展也不例外,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農業合作社發展國際研討會對目前我國農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農業合作社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合作社多數是由種植大戶或飼養大戶發起組織的,對內部的民主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內部管理權大多集中在少數創業精英手里,每當遇到政府資金投入或優惠政策下發時,還做不到民主平等享受國家所有政策紅利,存在領辦龍頭企業和創建精英與普通參與成員農民之間在政府投入資金、項目開發等信息技術的不對稱分享。因此造成一部分農民對合作意識認識不足、參與態度不積極,參與農業合作社農戶的比例遠遠低于先進國家農場主參與合作社組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率。
(二)目前我國農業合作社經營項目單一缺乏綜合性深加工能力
多數農業合作社從事原始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簡單活動,業務范圍固定不具備從事農產品的進一步加工、銷售、儲存、運輸一體化服務的能力。由于受到農業合作經營規模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出現一批科技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不高、加工轉化水平不高的農產品,致使農業合作社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降低、利潤空間下降、合作社的規模停止難以擴大。
(三)農業合作社順利運營缺乏資金投入阻礙發展速度
我國農業經濟作物種植的收成受自然氣候影響很大,資金投入存在成本高、風險大的隱患,參與合作社的農戶缺乏經濟基礎和政策扶持,銀行貸款渠道不暢通,融資渠道缺乏也無法獲得外部投資,造成資金短缺是當前農業合作社面臨的第一難題,也是制約合作社擴大規模和快速發展的因素。
二、創新機制優化農村合作社管理制度
(一)對農民強化合作社優勢理念宣導工作
為了提高農民對合作社能夠提供資金、技術、信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這些作用的認識,改變傳統上錯誤消極觀念,要加大廣告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合作意識。例如首先對內部開展培訓活動,加強合作社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管理素質和綜合業務水平的提高。然后積極到農村的村屯展開合作社重要性的宣傳,通過農村村報、村公開信息欄、傳單宣傳等形式,擺事實舉例證讓農民兄弟親眼看到合作社帶來的科技技術力量,感受到合作社給農民生活帶來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而在心理上接受合作觀念積極踴躍參與合作形式。
(二)建立健全農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加快經營業務擴展的步伐
具有合理規范的合作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是農業合作社能夠順利發展的現代法寶。優化農業合作社內部民主管理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制,是合作社能夠科學管理的前提,合作社的所有成員作為主人翁人人照章辦事,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合作社的決策所有成員民主討論選取最優方案。為進一步促進農業合作社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引進股份制形式組建管理機制,增加服務項目、克服資金周轉困難,實行分工不同各司其職,在利潤分配上實行多勞多得保證成員的應得收益。農業合作社還要加大對農產品新項目的研發力度,促進經營范圍擴大的同時加快實現合作經濟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模式。
(三)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資資金和扶持資金的力度,促進農業合作社宣傳活動、培訓活動、技術推廣活動的順利開展
出臺政策要求相關金融部門大力支持農業合作社的信貸資金發放。制定詳細優惠政策從減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手續開始,為農業合作社提供優質金融產品。農業合作社除了政府資金投入、銀行貸款和成員入股自籌以外還要開拓社會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支持,在科學規范的機制內充分利用民間借貸,讓它為農業合作社順利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顯利.經濟學視閾下農業合作社制度創新的動力機制和完善Σ[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0):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