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22: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鄉規劃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城鄉規劃作為政府回應城鄉發展現實需要的決策行為,在當今城鄉快速發展的情勢下備受關注,而城鄉規劃功能目的之實現,則有賴于城鄉規劃依法有序實施。為維護城鄉規劃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將城市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地方黨政干部考核和離任審計之中。當前有些地方,譬如,安徽省已開始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重點圍繞城鄉規劃實施相關內容,來試行領導干部城鄉規劃實施管控責任離任審計(以下簡稱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以克服領導干部隨意更改規劃等規劃實施“走樣”的窘境。但不可否認的是,現行已有的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還存在諸多問題。據此,研究如何完善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就顯得尤為必要。近年來,我國學界多圍繞城鄉規劃公眾參與、城鄉規劃實施許可制度等角度出發,以探尋城鄉規劃依法有序實施的路徑,而較少從離任審計角度來尋求規劃有效實施的路徑。據此,本文擬從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這一新的視角出發,探尋如何完善并構建有效的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以助力城鄉規劃依法有序實施的內在理路之形成。
1 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概念的厘定
論及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必先厘清城鄉規劃管控責任。由于城鄉規劃所具有的獨特性,從概念上分析,領導干部對城鄉規劃實施的管控責任,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政治或行政責任,它是領導干部違反城鄉規劃實施管控之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不利性法律后果。從本質上分析,領導干部對規劃實施進行管控,不僅是一種行政職責使然的行為,更為一種職責內含的義務。作為委托行使職務行為的領導干部,不但擁有權力,也須履行權力所要求的職責。在城鄉規劃領域,領導干部及其所在的機關,不僅擁有規劃制定、實施的權力,更有組織實施好規劃的職責,如果其對規劃實施不加以管控抑或通過權力予以“尋租”,這顯然就違背了職責本質要求。從詞形上分析,“職責”是“職務”和“責任”的組合體,因此職責內含義務是不言而喻的。況且“責任”本身就內含有對由特定的法律事實所引起的負面情形所應接受懲戒的義務。如果職責內不含有義務,權力必會濫用。因此,領導干部對城鄉規劃實施進行管控,應定位于領導干部既有管控的權力,更有管控的義務,如果不作此定位,勢必會造成國家對領導干部管控責任進行追究時之依據缺失。
審計是監督行政的一種方式。對領導干部城鄉規劃實施管控情形進行離任審計,不僅是監督領導干部規范行政的需要,更是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的必要舉措,其是我國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F實生活中,某些領導干部隨意改變規劃抑或利用手中權力違規實施規劃的情形時有發生。因此,就規劃實施的情況在其離任時不加以審計,那么城鄉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就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從審計的內容上看,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離任審計是有明顯區別的,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重在審計領導干部對城鄉規劃實施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即重點審計領導干部對城鄉規劃法律法規執行情況、建設用地及項目許可情況等內容,而不是其它。因此,從本質上看,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這就決定了其審計的方式方法、內容等異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離任審計。
2 我國現有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的缺陷
客觀上講,我國當前并無統一的關于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的制度規范,但在現實中與此相關的規范還是零星存在于某些規章制度內。依現有規范內容綜合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這些缺陷的存在,足以反映出現行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并沒有完全反映出規劃領域內責任的特殊屬性。
(一)審計組織實施機關位階低,難以樹立審計應有的權威
據現有的規范內容分析,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之組織實施機關仍由當地審計機關擔任,其審計模式的實質就是下級審計上級。在形式上,由審計機關來組織實施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并無不妥,這也符合我國現行審計制度要求。但仔細分析之,可明顯發現問題。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之對象為省、市、縣(市、區)政府的主要負責人,相對于審計機關而言,其權力持重更為明顯。雖我國審計機關受當地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對當地政府的權力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但不管怎樣,相對于政府而言,審計機關是下級機關,其實際上所擁有的權力顯低于政府。因此,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難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涉和影響,進而其審計權威難以樹立。據此毫無疑問,現行的下級審計上級模式的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難免缺乏公正性和可信度。
(二)審計時間具有滯后性,難以發揮審計監督的應有作用
審計機關對城鄉規劃管控離任進行審計,通常與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期?染?濟責任審計具有同步性。從工作開展的便利性上分析,這種同步性的審計極大地節約行政資源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問題的關鍵是,對城鄉規劃實施的管控責任與經濟責任存在交大的差異。譬如,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綠線”“藍線”管控執行等對城市發展及其整體利益具有極大的影響,如果在執行期間就存在問題,但直到領導干部離任時才對其進行審計,其造成的損失就難以挽回。更為關鍵的是,當審計機關在進行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時,確實發現存有重大問題,這是否意味著原先的規劃可以撤銷抑或更改,答案顯然不是一概肯定的,直接撤銷或更改規劃所帶來的社會風險也是很大的,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存在錯誤的規劃不能撤銷又不能更改,顯然這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更何況,直到離任時才審計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這往往會導致所進行的審計成為“形式”。據此可說明,現有的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存在審計時間具有滯后性,難以起到審計監督的作用。需延伸說明的是,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重點應落在“審計”上,而不是“離任”上。因此,在審計的模式上,應采用“先審后離”,而不是采取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相同的“先離后審”的模式。
(三)審計方式方法存在局限性,難以適應審計監督的需要
按我國審計法的規定,對領導干部離任進行審計的方式方法,主要是采用檢查、驗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等書面材料的形式進行,即使是其后出臺的《經濟責任審計指南(2012)》對審計的方式方法作了細化,但這些方式方法仍只能適用于領導干部離任時的經濟責任審計,而不能適用于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城鄉規劃管控側重的是“管控行為”,這些行為有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違法違規的抑或未履行。因此,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重點是對管控行為的審計監督。于此,如果依舊采用傳統的“檢查、驗看憑證”的方式對其進行審計,難以起到審計監督的作用。當然,這些行為的“載體”有可能是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的,但這種書面形式與會計憑證是有顯著區別的。譬如,用地許可雖是書面文件,但其與會計憑證明顯不同。據此,如用經濟審計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檢查、驗看,顯然是行不通的。
值得延伸說明的是,我國現行已有的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沒有引入公眾參與以及社會監督機制等第三方評價機制,這使得該項審計工作之結果的正當性及實效性大打折扣。當然,除上述主要問題及缺陷外,我國現行已有的城鄉規劃管控離任審計還存在諸多其它問題,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不再贅述。
3 我國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制度的完善進路
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本文也不例外。據上內容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現行的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是存在問題的。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值得深思的。為達致理論上的自洽,筆者認為根據實體與程序等方面內容對其予以規范上的完善,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理路,這也是我國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得以完善的根本進路。
(一)在城鄉規劃法中加入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條款
為使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能夠順利推行,應在法律層面對其加以宣示。接下來的問題是,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既與審計有關,更與城鄉規劃實施管控有關,那其應該在哪部法律上予以宣示?也許有人會講,既然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作為審計的一種類型,其應在審計法內予以宣示,但筆者則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是審計內的一種類型,在一般法理論上,其應受審計法的規制,但究其實質,其與城鄉規劃法更有極為密切的關聯,且審計的內容多與城鄉規劃法所定的實施內容有關。因此,筆者認為,在當下規劃實施過程中所生糾紛日益增多的情形下,在城鄉規劃法中加入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條款更為恰當。如將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強行加入審計法內,這會使得審計法之法條內容變得突兀,且破壞了整部法律的完整性與統一性。當然,這不是說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不受審計法的規制,而是作為一種單行法上的特例而存在。
那么,將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條款安放在城鄉規劃法何處為妥?結合城鄉規劃法的實際,筆者認為將其放在城鄉規劃法第六章“法律責任內”為妥,因為審計的目的之一就是需對違法違規的行為進行追責,如將其放在“總則”抑或其它章節之內,就顯得沒有凸出審計之目的功效。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所有與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相關的內容獨立成章。當然,對于這一法條放之何處,學界仍可進一步討論。
(二)在法律上明確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的程序
依過程論分析,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劍指”的是領導干部對城鄉規劃實施的管控行為,在一定意義上講,其是督促糾正領導干部對城鄉規劃實施管控不力行為的過程,同時也是國家依法治國的必然結果。于此,不管是作為過程的監督還是作為依法治國結果的監督,其都需要法律程序作為載體。嚴格意義上講,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非當前法律上的概念,但該審計具體可概述為相關機關在進行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時所應遵循的方式、步驟、時間和順序的總和。依通常程序法理,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程序至少應包含主體、客體以及程序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內容;“主體”解決的是“誰”承擔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組織實施工作,客體則是解決審計“誰”及審計“什么”的問題,而程序運行機制解決的“如何”開展該項審計工作。
接續上述內容分析,由于現行審計模式為下級審計上級,即相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審計的主體為下屬的審計機關。因此,這種審計的權威在相對意義上講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設計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時,必須在法律上明確應由上級審計機關主導該項審計工作的實施。當然,由于城鄉規劃的實施涉及到規劃方面的專業知識,上級審計機關在進行該項審計時,應邀請相關規劃部門抑或第三方部門參與。至于客體方面的內容,因為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概念本身就較為清楚地表明了該項審計的對象,就是各級政府的主要負責人的規劃管控履職情況,所以此項內容無需贅述。接下來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城鄉規劃管控責任離任審計的程序如何運行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運行環節上,審計程序的啟動、審計、作出決定、說明理由、公示等該程序運行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審計程序的啟動應有別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如上所述,應采取“先審后離”的模式;而審計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不能簡單的采用檢查、驗看憑證等方式方法,而應采用聽取群眾意見、調閱相關卷宗以及吸納專業人士評價意見等綜合的方式方法進行;公示環節則是要將審計結果向社會,接受社會的監督,如在公示階段發現問題等必須立即糾正。
摘要:城鄉規劃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在土地資源配置以及公共物品配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必須要進行合理優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場經濟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基于市場經濟的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措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市場經濟;城鄉規劃;資源配置
引言
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指的是,在進行社會資源配置時選擇將市場機制作為基本手段,隨著城鄉規劃的進一步發展,基于市場經濟的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已經成為了政府在城鄉規劃時著重考慮的問題。現階段,是我國城鄉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要想進行城鄉規劃工作,必須要理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以社會治理結構為基礎要素進行規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果重構,就會影響到城鄉的規劃。因此,基于市場經濟的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必須要從土地資源配置以及公共物品配置上對城鄉規劃資源配置進行優化。
1市場經濟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1.1土地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與產品的市場化程度相比,資本的市場化程度、土地的市場化程度、能源的市場化程度是遠遠不及的,對于城鄉規劃資源配置而言,由于長期受政府干預,再加上管制不當,土地流動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都受到較大的阻礙,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使得土地資源配置十分混亂。土地流動問題導致城市建設用地十分缺失,但是大量鄉鎮企業用地(如圖1所示)都一直處于閑置、低效使用的狀態[1]。盡管在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背景下,城鄉規劃手段和管理水平都有了相應的提升,但是,政府在管制土地利用的工作上仍然較為缺失,還淺析著剛性規劃思想,導致城鄉規劃與市場的要求之間發生了很大的分歧。城鄉規劃在土地管制問題上的處理不當,影響了土地資源配置中市場的有效作用,土地浪費情況嚴重,無法面對市場與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
1.2公共物品配置存在的問題
公共物品的配置是政府的基本職責,在市場失靈的范疇之內,隨著政府企業化的不斷變革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引進,公共物品開始被劃分為公私兩個部分,其市場化的現象導致我國有一段時間嚴重缺失公共性,公共物品成為一種私人工具供私人資本獲取私利。在城鄉規劃過程中政府需要供給公共物品,但是目前城鄉規劃的編制、實施都存在很多問題,政府職責錯位,主要表現在城市公共空間私有化上[2]。城市的公共空間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展現城市風采的對外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起著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實際上,我國很多濱江、濱水地區的公共空間都在被私人項目占用,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
2基于市場經濟的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措施
2.1改進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市場在城鄉規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深化市場改革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化、土地市場化、能源市場化都是改革的主要目標,要想深化土地市場改革,必須要打破現有的土地資源配置秩序,建立全新的規則,促進土地集約化發展。為了改進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應當在多地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活動,包括很多鄉鎮企業用地集體化,通過宅基地對鄉村企業用地進行置換,一方面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促進鄉村工業的集中發展。從農民的角度來看,這種土地資源配置方法使他們獲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權,并提高了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從村集體的角度來看,這種土地資源配置方法使得劣質區位的經營性資產直接實現了向優質區位的轉換,村集體的發展權得到保留的同時,集體資產得到了有效的增值;從基層政府的角度來看,一方面使鄉村建設用地集約的利用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得到了大量城鎮建設用地。
2.2優化城鄉用地分類
在城鄉規劃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城鄉用地分類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工具,城鄉用地分類不僅可以引導城鄉規劃,還能對土地開發起到重要的管控作用,在城鄉規劃的過程中,通過土地分類,可以實現對土地開發市場的有效管制,同時還可以確保城鄉公共政策的有效實施。雖然現行的城市用地分類標準有所改進,但是仍然沿用傳統的樹枝狀分類結構,將土地功能作為唯一的標準,這在本質上是沒有太多區別的。要想在市場經濟下將土地使用的功能變得更加靈活和多樣,必須要進行多重規劃,建立多維度城鄉用地分類體系,從而發揮出引導公共政策、控制土地開發等職能[3]。具體措施上,應當引進政策性分類標準,并且綜合功能分類,充分移入負面清單管理理念,降低對地塊功能的限制,對于一些經營性用地,要簡化土地用途分類,適當放寬土地用途管制,從而提升土地利用在市場層面的自由度,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2.3建立多維度規劃管理方式
在城鄉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信息進行預測,例如人口信息、經濟發展信息等,從而規劃未來的土地利用,但是,由于產業的發展并不固定,人口的流動也十分不穩定,導致預測結果常常與實際不符。在城鄉規劃的過程中,要確保與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相適應,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才能確保規劃具備生命力,在實踐當中,必須要加強規劃在市場方面的應對能力,增加對技術方法的研究,并建立多維度規劃管理方式,優化規劃管理方法,從而對剛性規劃與市場建設之間的矛盾,起到重要的緩解作用。在建立多維度規劃管理方式時,要注意在法律法規的范圍之內進行管理,并且按照一定的秩序依法行政,確保城鄉規劃土地資源配置結果的實用性。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基于市場經濟的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優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市場經濟下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土地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一是公共物品配置存在的問題,這兩種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鄉規劃資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在進行城鄉規劃資源配置時,必須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通過改進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優化城鄉用地分類、建立多維度規劃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城鄉規劃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推動我國城鄉建設的步伐,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介鳴.市場經濟下的中國城市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戚冬瑾,周劍云.面向規劃管理的城市用地分類思考[J].城市規劃,2012(7):60~66.
【關鍵詞】城鄉規劃 學科設置 行為轉變
一、學科升級是對城鄉規劃行為的肯定
學科升級不僅僅是學科領域本身研究方向和內容的變化問題,它還涉及后續的職業制度設計、職稱制度調整、統計項目調整、職務與崗位設置等一系列問題,明確學科升級,就是肯定此類學科在國民生活領域中的重要性和其突出的社會地位。當然,學科領域本身也應該珍惜這種榮耀,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內容,打破原有積習,跳躍式思考,以其作出更大的社會貢獻帶來更豐富的社會成果。
(一)學科調整的積極意義
將城鄉規劃學作為獨立的一級學科進行設置和建設,是我國國情所在,是從傳統的建筑工程類模式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綜合發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必由之路。在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綱要》中,將國家“城鎮化和城市發展”列為重要的領域。近30 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使我們的國家競爭力不斷增強。在未來的發展中,大中小城市和廣大的鄉村,都急需城鄉規劃學科的專門人才。將城鄉規劃學科調整為一級學科進行建設,這對于解決學科發展被制約的困境,推進當代我國城鄉規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促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城鄉規劃領域仍為對學科調整帶來的變化做好應對策略
城鄉規劃學科的升級問題探討了將近十年,各種行為轉變探討也較為充分。然而,學科調整畢竟是教育領域的問題,源頭上的調整完畢到最基層工作行為的轉變還是有相當漫長的落實過程的。
二、學科升級后城鄉規劃行為應該主要思考的問題
學科調整后城鄉規劃行為需要思考探索的問題繁多而細致,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升級——社會需求使然。我國從1952年設立城市規劃專業,其作為工學門類下建筑學一級學科之中的二級學科,已經經歷了近60年的發展歷程。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建筑工程類的知識面已無法應對城鄉綜合發展的復雜性與多元性。規劃工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和市場經濟體制下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城鄉規劃學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需要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建筑學為專業主體的傳統內容,學科升級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第二,反思——“供需”尚有差距。龐大的需求推動了規劃學科和規劃行業的發展,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反思,社會對學科的需求有哪些。作為“供給”方,學科的知識構成與社會需求緊緊相連。第三,發展——緊抓核心內涵。城鄉規劃學升級為一級學科,無疑是讓其有了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如何在這個平臺上更多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服務公眾是我們應該特別審視的一個問題。發展平臺越大,研究領域越廣,我們越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核心價值,把握住學科的內涵。保證城市土地和空間的集約利用、綜合協調各方利益應該是城鄉規劃學的核心價值。綜合協調是城鄉規劃學的核心方法,土地和空間利用是其載體。
三、學科升級后城鄉規劃行為工作原則
第一,城鄉規劃要為社會、經濟、文化綜合發展服務。實施城鄉規劃與城鄉綜合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據的。沒有城鄉的不斷發展就不可能為實施城鄉規劃提供物質基礎。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是否有利于區域綜合發展、長遠發展,應當成為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城鄉規劃工作的根本標準。
第二,城鄉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從根本上講,城鄉規劃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資金投入取得城市建設合理化的最大成果,對于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的規劃設計范例,也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其精髓實質,而不是盲目追求它的標準和形式。
第三,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城鄉規劃必須樹立貫徹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對于每項城市用地必須認真核算。落實各項節水措施。要大力促進城市綜合節能,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城市供熱體制,重點推進節能降耗。
第四,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人居環境的要求,構建環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護城市環境的基礎,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各項特定的環境要求,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規劃方法和環境門檻的提高,把建設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五,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城鄉統籌、建設和諧社會的原則。城鄉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設施的逐步現代化,同時要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深入研究日益增長的城市居民各種層面的利益需求和矛盾關系,為建設和諧社會創造條件。要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處理好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
四、學科升級后城鄉規劃工作行為內容轉變
第一,由“城市規劃”到“城鄉規劃”,一字之差,調整的對象即從城市走向城鄉,從而將原來的單體研究對象轉變為城鄉統籌考慮。第二,從堅持的原則來看,升級后的行為措施應更注重資源保護、統籌協調而不是原來的單一強調技術手段。第三,從方法上來看,升級后的行為措施應注重規劃的實施和監督,而不是原來的老編制和審批,這也是城鄉規劃自我發展的必須和前提。第四,作為更加獨立的學科建設體系,學科升級后的城鄉規劃行為的法律責成體系必將更加完善。第五,作為剛剛獨立的自由學科,以前工作強調規劃部門的作用應轉變為強調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以保證其行為措施與受眾對象親密結合。第六,獨立完善的學科建設必將有配套的法律支持,這就注定規劃執法行為更加明確、執法手段更加豐富,當然也更加科學和適用。第七,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新的規劃行為必須充滿彈性,才能動態地適應城市的快速變化。
【關鍵詞】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背景;原理及方法;爭議;前景
一、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背景
人類的技術進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命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翻譯軟件的運用及發展打破了語言交流的隔閡,前所未有的加強了人類相互了解的渠道和合作意愿,讓人類一家親的夢想成真。QQ等社交軟件的繁榮使人人都是特殊報紙的作者,讓人能在觀眾與讀者之間進行著靈活實用的身份轉換,書寫真真切切的生活動態。軟件的發展將學術把關者從繁重的智力、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譜寫了不可思議的人類智能生活新篇章。音樂界已經能用低賤的、機械化的程序制造出外表華麗、像模像樣的文字和樂曲;程序寫出來的帶有明顯音樂風格的作品甚至因為能夠通過圖靈測驗而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而不令人覺得情感空乏。
技術進化令人擔憂的,并非在于它暗示了我們自己可能也不過是機器,而是觸及我們心靈最深處的東西(我們總把它們當作靈魂間直接傳遞的信息)可能可以被簡單的機制有效生產出來,這樣的機制要比產生人類靈魂的復雜生物機制簡單成千山萬倍。或許人類靈魂/心智要比我們想象的淺薄得多的質疑也是不脛而走。
程序化讓社會成本貶值,讓人覺得某種能顯示人類深邃思維的崇高性不復存在了,人工智能在奔向思維力、洞察力與創造力之前的最后障礙逐漸被消解。像音樂這樣的藝術都可以被程序化,何況有章可循的城市規劃科學的程序化了。因為目前國內外城鄉規劃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方面,方案生產成的狀況都尚處在分散發展階段,僅僅依靠各種軟件的分工來實現最后的方案合成,缺乏一種跨技術、跨學科的整合力量,故而筆者認為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是城鄉規劃呼之欲出的發展方向。
二、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原理及方法
(一)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原理
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基本原理是將城鄉規劃方案結構所需多目標問題信息通過效用函數轉換為單目標問題信息并表達成某種知識,然后應用特殊的計算機智能算法完成知識推理,在推理過程中生成所需要的方案。
(二)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方法
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可采用基于模版的方法、基于模式的方法、基于實例的方法、神經網絡的方法以及遺傳算法的方法等等來實現。如利用基于知識的遺傳算法手工或半自動地進行有限元方案網格生成,某些網格生成器需要手工生成節點,但是也存在一些技巧可以自動生成節點,其中既有隨機性的也有非隨機性的。然后通過某種誤差指示器判斷需要調整的區域網格,經局部自適應網格精整后再進行有限元分析。這樣的局部網格精整過程可反復進行多次,從而有效避免出現畸形方案,直到計算結果或是方案滿足設計要求為止。
三、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爭議
(一)未來派觀點
猴子和打字機定理 關于計算機的全能性假說不一定科學或是會全部實現,但向其無限趨近卻不是沒有可能的。故規劃師可以嘗試將城市規劃進行音樂或是詩歌化等能夠或是已經進入程序化自動生成發展階段的事務的比喻或者轉化,借鑒音樂、詩歌等程序生成原理,進行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的探索。一旦規劃最終能成功地被歸約為邏輯模式和模式本身,美輪美奐的程序化規劃成果帶來的后果即是一種恐慌的快樂,雖然規劃科學的理論家實踐家的矜矜自得轉眼間將被掃得一干二凈。
對于城市規劃的程序化,現在發展速度還很慢,會讓人覺得這是對人類心智深度的一種荒誕可恥的誤估。然而隨著人的認知結構的程序化如火如荼的進展,計算機取代人的活動可計日而待矣。
(二)保守派觀點
計算機獲得人類情感(不可能或是非常非常緩慢,如3d不能再現空間中味覺)之前,它們無法完成真正的創新――發現一種新的人類體驗,或者為一種舊的人類體驗找到全新的表達方式。雖然諸多理論可以被程序化,被程序化的理論可以看做符號,及符號組成的表達式。機器只能著眼于符號層面,人類可以著眼于知覺層面和符號層面;之于機器,規劃只是符號的工程,人類則有額外的知覺工程。人類對規劃的知覺是其認知結構的功能,使得人類可以從符號和知覺兩個層面規劃。故而計算機永遠不能取代人腦,亦即,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的可行性值得質疑。
(三)筆者之認識
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方案不斷優化的過程,但機器生成方案的評價涉及到的標準永遠是屬于人的。故在城鄉規劃方案自動生成完全程序化以前甚至是以后,間雜人工把關應該是必須的。通過人機合作生成城鄉規劃方案才能有效推進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的實用性。
四、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前景
針對考研和現實中的誤入歧途的規劃實際而言,亦即:天下設計一大抄的消極模仿成為方案生成的主流、對規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跨專業數見不鮮的考研成功,負負得正的翻譯方法②對于規避論文重復率的效用,工具理性支配的程序化規劃技術的流行,昭示著方案生成軟件的出頭只是時間上的早晚。此時,句法分析方法下的城市元素的一種排列組合即方案。將規劃元素數據化,就像示波器通過對電信號的形象轉化應用于醫學發展一樣,規劃方案本質上就是科學計算得出的城市方程式的立體而形象的解。由牛頓定律的繁瑣過渡到動能定理的大天地式的灰箱操作方法或者是規劃認知結構的程序化條件下通過城鄉規劃科學的模糊性決定的模糊規劃方法的使用,(其實就是打包了的理性,是對于復雜城鄉規劃方程的一個快速的近似解,恐怕從某種意義上,這個策略比單純的理性還要高級。緊迫時第一反應下的解的優先級是高于具體的理性分析的。)會像文章生成系統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效用性那樣,對城鄉規劃產生出乎意料且開天辟地般的惠益。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將極大促進城鄉規劃的發展,甚至為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歷史文化名城的數字化保護,新農村建設、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結合數據庫建設以及3S技術的運用,極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的大時代。
客觀上,我們對“生命”的定義是模糊的、不準確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更多具有智能的終端接入網絡,使人造的網絡具有和生命一樣的復雜性和自適應性,生命的意識、一種機器的智慧,將從這個混沌的網絡中“涌現”出來,將人的認知結構的程序化發展到強人工智能的實現效果,使技術衍化成一種生命體,至少就程序化的結果而言,機器與人類等同。隨著科技的進化,計算機可進行的程序化工作不可避免的更加細致靈活,則更具創造力的電腦出現是可以預料的。就如每個人都是局限于此或彼,受限于社會生活習慣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等等,因而導致的行為方式也大體有跡可尋,計算機高度進化生成的智能也許不會與人中偉大者等量齊觀,代替一般人甚至聰明人確是可望的。詩歌生成軟件讓人人不是詩人而勝似詩人,同理,人人不是規劃師(科學家)而勝似規劃師(科學家)。亦即,規劃人員的失業時刻隨之而來。
進展上,可聯合城鄉規劃精英、計算機軟件精英、思想、經濟、政治、社會精英等諸多方面的精英力量,共同致力于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的研究和運用,則其美好前景不言而喻。
五、結語
技術進化的結果可能讓人本身退化到乏善可陳進而使人的進化問題不再受到關注,然而,也可能讓人擺脫時間的限制而進入自由全面發展的永恒時間之大境。雖然從目前來看,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的發展運用是一個難以輕易解決的開放性問題,規劃人本主義大師芒福德早已表現出了強烈的城鄉規劃技術批判和悲觀主義傾向,然而我們都知道以個人的好惡來對未來大趨勢進行判斷是毫無意義的。至少,當人意識到未來不止一種可能時,總是會有成就感的。筆者大膽預測:城鄉規劃方案程序化生成將是至少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會是城鄉規劃之大勢所趨!
注釋
① 猴子和打字機定理:如果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打字,并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么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這是用來描述無限的本質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腦很難想象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無限猴子定理可以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可以達到的寬度。猴子能碰巧寫出《哈姆雷特》這看上去似乎是違反直覺,但實際上在數學上是可以證明。
② 負負得正的翻譯方法:將A語言用翻譯軟件譯成B語言,再將翻譯成的材料又翻譯成原來的語言即A語言,通過兩次互譯而達到有效降低重復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丁永祥,夏巨諶,王英,羅宏志,肖景蓉.有限元網格自動生成算法的最新進展[J].中國機械工程,1993,06.
關鍵詞:城鄉規劃設計;生態建筑;城市形象;環境因素
城鄉規劃主要服務于鄉村居民,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城鄉規劃的地域特征十分明顯,不僅會受到文化和習俗的制約,而且生態環境對城鄉規劃設計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生態建筑設計必會成為城鄉規劃建筑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它符合目前我國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核心力量。
1城鄉規劃設計中生態建筑設計的概述
城鄉規劃是對城鄉之間的經濟、文化和資源等多方面進行統籌規劃,以此來刺激城鄉的經濟發展,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城鄉規劃的區域比較廣,會對城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等造成很大的影響。城鄉規劃設計需要立足實際,滿足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生態建筑應該適應當地環境
生態建筑應該根據當地的環境特征進行設計和建設,如果違反了當地的生態法則,就會給城鄉規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生態建筑的創新應該建立在結合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將生態建筑設計與環境充分融合能大幅度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此外,在建造生態建筑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對原有環境造成破壞。
1.2生態建筑的建設應采用綠色環保材料
施工材料是建筑的基礎,如果要想建造綠色的生態建筑,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就必須是環保的。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很多施工單位為了減少建設成本,在采購環節弄虛作假,購買價格便宜質量差的材料,不僅會降低工程的整體質量,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而且,建筑在長時間投入使用后,還會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有關部門一定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施工單位使用的是綠色環保材料。
1.3營造城鄉和諧的氛圍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城鄉規劃打造出和諧的氛圍,能夠有效緩解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壓力,而且和諧的氛圍還能提高人們的生活熱情和對工作的積極性,讓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來迎接每一天。
2城鄉規劃設計與生態建筑設計的聯系
2.1城鄉規劃設計與生態建筑設計的不同
城鄉規劃設計和生態建筑設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側重點和起到的作用都是有區別的。城鄉規劃的出發點是為了促進規劃區域的經濟文化發展,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方法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以此實現城鄉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總之,將生態建筑設計與城鄉規劃設計有機結合起來,能大大加快城鄉建設的步伐。
2.2城鄉規劃設計與生態建筑設計的統一
城鄉規劃設計的目的是解決城鄉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雖然其與生態建筑設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的效果卻有共通之處。科學合理的城鄉規劃不僅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能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建筑設計如果立足于城鄉規劃設計的要求,就能從根本上減少發展給生態帶來的負面影響。
3目前生態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1沒有將理論與實際進行有機融合
生態建筑設計需要不斷總結長期以來設計的經驗教訓,來對未來的規劃設計進行改善,只有這樣,生態建筑設計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城鄉規劃設計。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如果沒有進行調研,那么生態建筑設計就根本不具有科學性。現在生態建筑發展的難點是沒有與城鄉規劃設計有機結合,大大影響了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和建設進度??傊壳吧鷳B建筑設計有兩點問題有待解決:第一,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第二,沒有將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建設中,這兩個問題極大阻礙了城鄉建設腳步。
3.2生態建筑理念意識比較差
在建造建筑之前,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將生態學和建筑學的理論組合起來應用到實際施工中,對建筑來說不僅是一大創新點,而且還能起到促進人體健康的作用。但是,由于有關部門的生態建筑理念意識差,城鄉規劃設計中根本沒有深層次體現出生態建筑設計的理念,而只是停留在建筑設計表面,比如在建筑周圍增加一定面積的綠地,這樣淺顯的理念根本不會促進城鄉規劃設計的發展。
4城鄉規劃設計中生態建筑設計的策略
4.1不斷創新觀念和方法
要想實現人與自然和和諧統一,就必須在城鄉規劃設計中融入環保觀念。只有將城鄉規劃設計與生態建筑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并不斷進行創新,才能大幅度提高城鄉規劃的效果,改善城鄉的生態環境。在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國內外的經驗教訓,來確保實現建筑與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統一。培養發散思維是創新觀念和方法的重點。施工單位在建設生態建筑之前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建筑的布局作出合理的規劃,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來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要知道,城鄉規劃設計與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合理的規劃設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并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因此,在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社會背景下,應該綜合考慮一個地區的經濟和生態環境,以此為基礎來進行城鄉規劃設計和生態建筑設計。
4.2深化城鄉規劃體制改革
城鄉規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是推動城鄉規劃的主要力量,所以,城鄉規劃體制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我國政策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生態建筑施工的順利進行。生態問題早已經成為我國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深化城鄉規劃體制改革能使生態建筑設計充分在城鄉規劃設計過程中體現出來。體制改革的深化需要立足于當前城鄉規劃的實際和周圍的自然環境,能極大提高生態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并且還能降低建造成本,節約建筑空間,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4.3結合城鄉規劃的實際需求
城鄉規劃設計會受到交通、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施工中,應該盡量規避不良因素的制約,如果存在不可變因素,就應該重點結合生態建筑設計的實際需求,使其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適應。生態建筑設計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理念,從采購原料到工程施工都應該堅守這一理念,如果在設計施工過程中發生了矛盾,相應的調整也必須在滿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進行,以保證施工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鄉規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科學的城鄉規劃能極大促進城鄉各方面的統籌發展,生態建筑設計體現的是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應該將其融入到城鄉規劃設計中,這樣在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盧曉峰.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建筑設計分析[J].低碳世界,2017(7):155-156.
[2]王延川.試論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建筑設計[J].門窗,2017(4):149-150.
關鍵詞:資源;環境;城鄉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01
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簡介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所涉及的專業比較廣泛,對于學生的相關專業的基礎性知識要求較為全面。在新時代的強烈要求下不僅要求學生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這兩個大方面的知識有全面的掌握還要求學生對環境學和地理學等等相關知識有目的的學習。
由于本學科存在著交叉性強的特點,就要求學生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各個領域有所了解并能夠及時地掌握部分技能。由于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也不可避免地使學生們提高自生的實踐能力,為更好的服務于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這個領域。創新性,是適應時代快速發展不可忽視的時代要求和人們生活中的需求,本專業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創新性。
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現狀分析
由于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科交叉性強,就導致了不同大學之間存在著不同模式的辦學方法。在我國最常見的辦學模式是與測量工程學合辦,為以后在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發展提供一個更為現實的基礎,代表學校是武漢大學;還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與地理學合辦,這種方法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理論基礎,為將來的工作做好技術支撐,代表學校是南京大學;與環境生態學合辦,主要是此專業設立于環境學院,目的是培養城市規劃性和環境保護性人才,代表學校是河海大學;與城市規劃合辦,利用知識的相互聯系性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進行整體把握,培養實踐類人才;與工程管理學合辦,作為綜合性學科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可以更好地與工程管理合辦,原因如下:工程管理也是一門管理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的綜合性學科,管理學的知識體系在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同樣的適用,方法和手段也大體相同,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更好地吸取國外工程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和講解。
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存在的不足和相關問題
1.對專業的定位不明確。由于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新興的專業,一些大學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十分的明確,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切合。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僅僅需要學生對專業方面的掌握能力,還對要求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的創新性人才。沒有使學生們對自己以后工作的發展進行全面的了解,不能激發他們對知識有選擇性的具體學習,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常常導致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用人單位在招生時找不到適合的學員。
2.泛而不專。本專業的綜合性太強和交叉性明顯的特點就使得學生們對本專業的知識有一種多而不專的感覺。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加大專業知識的廣度,對與之相關的學科也開設較多的課程,使得學生們接觸的知識太廣太雜,最后導致學生畢業時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硬性能力。然后,這樣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質量不能為學生的后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石,使他們有一種迷茫感。
3.實踐能力不足。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就為嚴格,對于在學生而言,長時間的理論學習使得他們的實踐能力不足。
4.深造專業模糊。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畢業就去工作的傳統模式早已不復存在,對于知識的向往和為了得到一個更高的就業平臺,一大部分學生會繼續深造。然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沒有明確的碩士學位學科,如果學生想進一步深造,只能選擇不對口的其他專業,這就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為學生的深造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麻煩。
5.社會認可度不高。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已經存在了幾年,然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并不知道或者熟悉這一專業,這樣就導致了沒有社會需求引起的就業難題
四、創新立體化模式的優勢
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的更新換代,當代中國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立立體化的創新辦學模式是不可避免的時代潮流。創新立體化模式有著這樣的幾個優點:1.使得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培養創新性人才;2.多元化教學的應用,更好地培養綜合性人才;3.符合時代的需求,進一步加快我國的城市化建設。
結語
總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是在資源、環境和城鄉建設等多方面存在矛盾的情況下建立的具體學科,存在著學科多元化,學生綜合性強等先天優點;再加上創新立體化模式的應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城市化發展方面將會有很大的
參考文獻:
[1]胡和兵.地方本科院校專業實踐教學探討——以“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0,24(03):131-133.
[2]周曉芳.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6):178-180.
【關鍵詞】城鄉規劃;存在現狀;原因分析;新時期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1-0084-01
一、引言
為加快兩化互動,順應城鄉一體化的時代潮流發展,城鄉規劃工作應建立起科學嚴謹的規劃體系和實施制度,不斷的創新新的途徑,正確處理好城鄉建設與局部利益、與經濟發展、環境和歷史文化保護,真正有機融為一體,實現后期地方城鄉管理更能體現出適應社會經濟快速增長與發展的優越性。因此,筆者憑借多年城鄉規劃工作經驗,在此對目前規劃工作存在現狀及原因進行了概要性指出,并提出了膚淺實踐對策意見,供同行參考交流。
二、城鄉規劃目前存在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
盡管《城鄉規劃法》頒布出臺,近年也促使規劃工作取得實質性進步,但工作中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目前現狀與產生原因如下:
1、城鄉規劃統籌理念深入不夠。目前,地方在城鄉規劃工作中,存在郊區和農村地區規劃遠不及城市規劃到位,編制指導思想和實施過程都需有待進一步提升。尤其表現在對鄉鎮規劃管理上,規劃人員常用城市規劃思維習慣性去解決農村規劃發生錯位,也尚沒形成對農村地區規劃建設有效管理方法,還由于人手單薄,對規劃農村地區的生活形態與經濟發展方式等調研不夠深入充分,導致規劃定位不能準確反映當地現狀與發展規律等。
2、規劃面對資源與環境的考驗。構建生態環境已在黨的十報告中明確提出,一個地區的城鄉生態環境是否優美與健康直接關系到人們享有高質量的良好生活環境,也對社會和諧穩定、城鄉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城鄉規劃管理中,大多地方都是原有遺留問題還沒得到基本解決,規劃產生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致使自然資源破壞嚴重,生態環境失衡惡化。
3、城鄉交通規劃缺少通盤考慮。在城鄉道路規劃上,綜合協調性差,實施建設重復性多,常有實施的規劃道路被移位或取消,從而無相應規劃執行技術要求與規范,也與周邊生態環境關系不協調、不配套,為后期城鄉建設留下隱患。
4、公眾參與規劃廣度拓展不夠。雖然近年一些地方對城鄉規劃通過積極探索,讓公眾參與的范圍越來越大,參與的形式也是多樣,但是,一方面公眾對規劃了解不深,參與渠道還不夠暢通,未能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動機制,時有矛盾發生,反而給城鄉規劃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規劃上吸引公眾參與的操作上規范程度還不夠,對公眾意見不能及時有效加以吸收,同時在實施中監督作用也未能充分體現。
5、專業規劃人才出現短缺匱乏。目前,城鄉規劃專業人才普遍短缺,特別是基層規劃部門和鄉鎮更為突出,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有規不用,有規亂用,甚至不會用。
導致上述現狀的因素有多方面的,綜合分析來看,主要存在四個方面,一是對城鄉規劃管理不得力,一些地方對規劃工作重視程度不高,不舍得投入經費,一些軟件投入如制度訂立與執行不到位,或者實踐操作不科學,不嚴謹,未能發揮出有效監督效能;二是城鄉規劃社會輿論導向差,雖然大多規劃方案都吸收有公民參與,但因宣傳不到位,參與公眾對涉及自己利益的,出于私心雜念爭論不休,對不涉及的,表現出參與意識不強,忽視整體與長遠協調,導致矛盾層出不窮,問題不斷出現;三是規劃機制管理不科學,許多規劃部門配置不健全,職責不明確,工作中統籌引導地位差并在管理手段上缺少創新,執行難以到位等。
三、新時期下城鄉規劃實踐的對策措施探討
城鄉規劃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城鄉規劃人員要站立在新的歷史起點,在建設總體目標指導下,面對存在的實際問題與產生原因,積極探索一條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兩化互動” 要求實踐途徑,確保城鄉規劃更好適應社會經濟快速增長與發展需要。
1、提高城鄉規劃統籌能力,盤活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地方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城鄉規劃特別是農村規劃工作,重新梳理評價現有規劃實施體系,構建起總-分或總-分-再分層次分明體系,將鄉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一并納入到城市規劃中整體編制,體現在一張圖紙上,。要認真開展實地調研,進一步改革規劃內容與成果形式,將城鄉用地布局、空間管制和城鄉功能發展作出安排,在按照規劃公共政策向農村福射、傾斜,設施向農村延伸,服務向農村覆蓋的引導控制,突出新農村建設理念和地方特色,放眼目光,因地制宜,不過分看重眼前利益,尊重當地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和農民意愿,進一步深化完善功能布局,促進城鄉間前后連貫,基礎對接等。并對編制好規劃方案,經反復論證后方才進入到建設實施階段,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實惠。
2、全面開展資源節約利用,保護城鄉自然與生態環境。根據區位用地規模及交通等條件,加強城市用地建設強度管理,積極鼓勵公共開放空間建設,力爭建成“疏、高、退”空間模式,有效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和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要廣泛吸引各方投資,盤活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閑置資源,發展與城市功能、生態環境相協調新型工業園區;要在全面構建城鄉一體化規劃布局上,集中以城區為核心拓展城鎮輻射,進一步整合鄉村選址布局、空間資源和生態要素,盡量依托自然生態格局實現城鎮空間發展。同時以城區充沛交通網絡為基點,強化周邊交通走廊配套建設,實現與市政設施“一盤棋”。
3、健全法律制度建設宣傳,暢通渠道公眾參與和監督。在《城鄉規劃法》綱領性指導下,一方面加快對城鄉法律配套法規出臺,完善具體操作實施細則,建設出更多合理、科學、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城鄉功能。同時加大對城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對規劃工作重視并積極參與,樹立起《城鄉規劃法》法律觀念,牢固法律意識,并嚴格遵守。另一方面要形成良性互動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和拓展公眾參與深度,保持公眾參與方式多樣化,參與途徑擴大化,除原有規劃草案公示,座談會,論證會等形式外,進一步通過聽證會或互聯網手段,讓公眾參與活動滲透到城鄉規劃中來,確保規劃的民主性。并對信息后的意見收集,處理和反饋等每一過程增加透明度,提高除常有監督機構外社會監督作用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