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22: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素質教育;途徑;教育改革
一、轉變教育思想
當前中學地理推行素質教育的制約因素,關鍵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沒有根本轉變,還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應試教育”是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教育模式,它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應試教育”使學生課程負擔過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這種教育傾向,不利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實施素質教育,正是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不僅強調全面性,而且強調全體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因此,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作為教育者――教師,首先必須要從思想上根本轉變過來,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學生觀、師生觀。當然,這一轉變需要廣大教師有膽識、有遠見;要勇于實踐、敢于突破傳統觀念、善于承受來自社會各方輿論的壓力。學生地理能考出“高分”,這不是地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和提高全體學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基本觀念和整體素質,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展,實現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這才是新時期中學地理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務。
二、提高教師素質
現代教育迫切需要具有全面素質的教師。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計劃都要通過人來實現。所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提高文化素質。教師豐厚的文化知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這不僅要教師融會貫通中學地理教材、地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同時還要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領域,充實地理內容,了解地理信息,這樣才能適應時代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其次,教師要提高業務水平。過硬的業務水平、靈活的教學機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方面要加強教研工作,嚴格教學常規,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爭取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完善知識結構。業務水平的提高是教學任務和教學效果優異的重要保證。
第三,教師要提高師德。高尚的師德情操和廣泛的興趣愛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塊跳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受教育的一面鏡子,師德標準要高于社會的一般道德標準,教師的形象對學生影響深遠。作為地理教師,要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自己,要“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要有強烈的敬業愛崗精神,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教好書的同時更要育好人。
三、調整教學要求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強調教學大綱上所規定的一般教學要求,注重知識點的“塊狀”教學,目的僅僅是為了學生能應付考試爭取高分。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觀念、地理思想等的教育都應重視,不可偏廢。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地理智能,重視發展學生的地理興趣,善于培養學生生動活潑的地理思維能力,重視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廣泛提高全體學生的地理水平。
現階段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不但要傳授和培養系統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國情教育以及協調人地關系的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等。因而,教師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及時準確地調整教學目的和要求,使中學地理教育走上更健康、更全面、更合乎時代要求的嶄新軌道上來。
四、優化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茖W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地理素質,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遠遠不能完全適應的,中學地理教學方法要相應進行改革。
一、中職英語教學現狀
1.受到舊式教學的影響?,F在中職學生因為受到以前小學初中學習英語的影響,造成學生難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的局面。中職老師也仍然沿用應試教育的模式,造成學生處于學習被動的地位。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沒有太多激情,也不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不太關注每個學生的基礎。因為每個學生英語的基礎不同,在課堂上的一些問題,基礎不好的學生不容易理解,有些需要句子一字一句地翻譯出來,教師認為基礎稍微好一點的學生會就覺得沒必要了。教學過程中不好平衡兩者之間的矛盾。
3.學生的信心遭到削減。因為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要依靠書本上的知識,還要依靠良好的語言環境,但是目前根本沒辦法解決創建英語口語的氛圍,并且英語的學習需要長期大量的積累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如果學生運用的較少就會失去對英語的信心。
二、實現素質教育的策略
1.加強聽說讀寫的鍛煉。大家知道英語是一門語言,然而學好語言的目的就是能夠跟別人進行交流。目前社會越來越國際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掌握好英語的學習。只要能夠具備一定英語的交際基礎,就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要加強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熱身運動和聽力兩部分鍛煉學生的聽力,要求學生掌握聽力材料的中心思想,教師要教授學生一些聽力技巧;教師可以利用聽力材料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知道聽力材料的內容后用自己的語言闡釋出來;加強閱讀的訓練,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寫作從最基礎的看圖寫話開始鍛煉。
2.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幻燈片、錄像、圖像等方式,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授五官等器官教學的時候,大多用聲音和圖片教學,創建比較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從網絡平臺獲取更多的信息進行教學,學生也可以在網絡平臺進行發音、聽力、對話的練習,也可以在網絡上交流學習心得促進英語的提高和進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表征;策略;素質教育
“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追究問題罷了?!边@是世界科學大師愛因斯坦對他的卓越創造才能的解釋。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課堂教學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探索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本文試圖以我在中學化學教學實踐中的做法來闡述實施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體會。
一、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基本環節
1.內涵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類型的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實踐體驗、解決問題,以便深層理解并掌握和運用基本知識,實現從能力到人格的整體發展,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的依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求知欲和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把一定的理論轉化為實踐,又把實踐上升為理論的中介,具有自己獨有的完整性、簡約性、操作性和針對性。
2.基本環節
問題解決教學的基本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表征、策劃、執行和控制。問題的表征是將提出的問題轉換為內部的心理表征;對解決方案的策劃包括確定必須完成的操作或運算;執行一個方案包括完成在策劃之中詳細說明的各種操作或運算;控制則涉及對其他過程(如覺察計劃執行不力或某一步驟執行錯誤)進行監控和調節的元認知過程。其中,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征和策略是核心環節,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表征問題
問題的表征就是問題解決者在頭腦中以某種理解來呈現問題,是問題解決者使問題的任務領域轉化為問題空間的過程,也是問題解決者接受和轉譯問題中的所有信息,并以一種自己更容易親近的方式把它們貯存或輸出的過程。問題表征是問題解決的一個中心環節,它說明問題在頭腦里是如何呈現、如何表現出來的。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問題解決者只有將問題理解了之后、明白了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之后、清楚了問題的所指之后才可能確定如何解決問題。
(2)選擇、實施策略
策略是指根據活動的特點及其變化而制訂的行動方針和活動方式。選擇并實施策略是問題解決的另一個重要環節。策略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它要求問題者根據對問題的表征結果及對策略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實施策略則是一個按照既定方案進行實踐的過程。在實施策略時,問題解決者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分析、思考,以根據問題解決的實踐情況對問題解決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
(3)控制是問題解決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一個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是以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為開始并以發現和提出另一個新的問題為結束?!蓖ㄟ^總結歸納,問題解決者能夠把對該問題的解決中的經驗或策略上升或升華為程序性知識,并將其同化于知識結構之中,對問題解決者來說,這是一種質的變化。
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實施的途徑
1.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媒體和方法
要確保學生直接與被傳遞的新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進行學習,取得經驗。要盡可能地把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探索性實驗,使學生從被動觀察、被動記憶、被動理解中解脫出來,而以積極應用和嘗試的態度來參與教學。
2.學生通過各種方法解決問題
讓學生通過自讀、自學、實驗、討論等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收集、處理有關資料、文獻、數據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訓練概括新知識的能力,提出解釋或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是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的點撥要做到恰到好處,使學生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
3.教師要以“問題”為中心
教師要將課本知識歸納成各類、各層次的具有系統性的“問題”,以“問題”進行導學。如,在“硝酸的性質”的教學中,在展示硝酸樣品讓學生觀察后,可設計下列問題:純凈的硝酸應是無色的,為什么常見的濃硝酸是黃色的?如何使變黃的濃硝酸變無色?在中學范圍內,溶液顏色是黃色的有哪些?顯黃色的原因是否相同?以此激活學生思維,將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引向深入,轉化為理性認識。
4.重視思維模型的建立
思維模型是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在教學中要重視建立思維模型,使學生在碰到新的問題或復雜的問題時其思維上能夠“有路”可走。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維方法后,其思維的廣闊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獨創性將會得到提高。
三、問題教學模式的作用
我認為問題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教學模式之一,該模式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性個性和實踐能力。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就是力求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進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實現目標的奮斗精神,它是一種活躍進取的精神狀態。問題教學模式中生動的問題情境,平等的交流氛圍,能誘導學生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隨著一個個問題的發現、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學生的創新欲望和創新熱情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也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2.有利于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
只有個性和諧發展,才能使人的聰明才智得到最佳發展。即只有個性獲得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諸方面的和諧發展,才有可能最完善地發展個人的才能。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也就沒有特色。問題教學模式的實施為學生創設了施展個性的極好機會,也充分展示了理科教育的生機和活力。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在實施問題教學模式時,通過挖掘教材中有創造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尋求多種解答途徑,通過分析比較確定最佳方案。
創造性思維敢于超越傳統習慣的束縛,擺脫原有知識范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式的禁錮,從而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產生新成果。在實施問題教學模式時,學生可以提出大膽設想,發表獨特見解,可標新立異。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會最大限度地得到開發和培養。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問題教學模式不但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學,讓學生能夠領略到前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解決問題時不但要以已有知識為依據,而是在問題和目標之間建立起知識的橋梁。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而且要重視解決問題方法的運用及知識間的聯系,這樣就會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促進知識的遷移,增大學習的容量和空間。
另外,實施問題教學模式時還更多地提供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問題解決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孔子的啟發法和蘇格拉底的提問法都顯示出了其雛形。問題解決又是新世紀的一個嶄新的課題,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眺望藍天白云下的這片教育熱土,勢必會因得到更多的新的養分而更加肥沃!
參考文獻:
[1]陳愛苾.課程改革與問題解決教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廣洲,任紅艷.化學問題解決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祖浩,張天若.化學問題設計與問題解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一、首先是教育觀念、教學指導思想的更新,體育學科教育目標的全面性轉變
要從傳統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灌輸傳授為中心轉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由于體育教學諸多特點,在體育教學中,當然要確保必要的“三基”教學;在學習基本的過程中和打下基礎后更需要關心學生掌握鍛煉方法,培養其體育學習動機興趣,養成良好的體育態度。這也是觀代學術觀上將“顯性學力”與“隱性學力”相結合,培養與發展相結合的需要,是體育教育功效的長遠與近期結合的需要,是學生學校學習階段教育與未來終身體育相結合的需要。
我認為在體育教學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更新體育評價觀念,實現素質教育。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建立自評與他評的評價方式,建立重在激勵的科學評價。
二、創造素質教育觀下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1.注重體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基礎性,全面性與民族性
體育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要服從和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需要。應杜多元化、全面性、發展性的教學目標出發,從體育教學的生物、社會,教育,心理,方法論等功能出發,關注不同年齡段學生在體育知識、技能、體育興趣、態度和體育能力、體育價值觀的培養,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寶庫中,去優選和編制最適合中小學體育的教材教學內容。在這里,可能要打破傳統的體育教材大綱的內容體系,合理揚棄競技體育的一些所謂正規現成體系(包括技術、戰術、規則、場地體系),充實和創造學校體育教育的文化價值與觀念體系。
2.在體育教學設計上,要從“教師中心”轉向重視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從在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鍛煉、激發學習智慧與能力的角度,來考慮和設計教學進程,要從重視教材內容的邏輯聯系為主,轉向以學生認識體育教材內容的規律特點為主來安排教學環節與步驟,而不再是教師的純粹的“傳授組織”教材,“指使”學生的活動。還要從過去較死板的規范體育課結構模式中,向較為多樣化、靈活、實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轉變。更需要從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內容、條件在體育課教學進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抓住時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出發,創造出不同特色的又體現素質教育功效的體育課的“結構模式”。基本上結構依然存在,但不再是千課 一律,千人一面,更需要“改頭換面”,促使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3.在體育教學方法手段上,從過去以教師單純“教”、“灌”為主的方法體系與方法觀念轉向在教師指導、啟發下的導法和學生“學為主”的學法設計
在方法主體上,由過去的學生跟著練,轉向學生“自主練”為主;由過去“育體”、“練身”為主的方法擴展向同時“啟智、求知,調心、育人”的綜合多樣化方法體系。從而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共同發展與特殊發展、差別發展相結合。在關注整體教學目標的同時,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學生個體學習中的問題。
三、精心育人,在體育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體育教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工作中,必須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體育之中,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把握當代中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狀況,認清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創造性地探索在體育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在體育課教學進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抓住時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論文摘要: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大,職業教育在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在勞動者素質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數學,它的教育功能應在職業教育中有效地發揮出來。
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職高數學新教材應運而生了。不管是從編排體系上,還是從教材結構以及具體內容上,都更加符合當前職高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使命呢?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多元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學生當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不斷發展完善的生命來對待,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導師,更應成為學生的朋友。課堂上師生間應平等對話,教學相長,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心理,寬容善待學生的錯誤,歸還學生應有的自由選擇的權利。
一、明確職高數學課程的基礎性
被譽為“思維的體操”的數學,憑借其在各行各業中的作用,說明了它是個人素質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數學與社會生活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因此,數學已成為了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哪些才是最基礎的,是每個學生都應掌握和能掌握的數學知識呢?如果僅從知識方面來講,而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這個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
二、實現數學與專業的融合
職高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會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并面臨不同行業的不同要求。有些行業,如經濟類行業,與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而有的行業,如旅游業,需要用數學的機會不是太多。不同性質的行業,對數學知識的側重點要求也不盡相同,如計算機行業會要求比較高的算法,而商業則注重利潤和最優化。另一部分學生,由于所選的專業不同,也將面臨著數學方面的不同要求。學生都需要在職高這個重要階段為他們以后的不同職業打下基礎,以適應未來的需求。所以,首先,教師應對各個專業所需的數學知識和要在這個專業上進一步發展所需的數學知識做一個詳細的調查,確定在職業高中階段哪些知識是必須傳授的,哪些是可有選擇性地傳授的。其次,現代社會不斷發展,各種專業都得到了不斷完善,那些新出現的涉及數學知識的內容也應及時地編入教學內容。如果每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也能了解到本專業的具體內容,不僅能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能讓他們對今后所要從事的職業有所認識,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幾點
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是新課程提倡的“以人為本”理念的切實體現。大部分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不濃。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和抗拒心理呢?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數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改變他們“數學學習是枯燥無味的”這一觀念,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數學的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適當補充數學發展過程中一些人文的、歷史的事實,增添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講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時,引進國王獎賞象棋大師的故事,學生聽后,興趣大增,會迫不及待地想進行計算,進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2.在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
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習進程,但不要包辦代替;要抓住學習中出現的矛盾,引導學生進入新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給學生必要的反饋,發展學生的判斷、交流、反思和評價能力。
3.為學生提供盡可能的保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意挖掘那些有價值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感覺到問題的存在,并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去進行分析、思考,深入探究,提出假設,進而檢驗假設,得出結論。學習者遇到新問題時,需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嘗試用各種方法對該問題展開探究、表述或者傾聽別人的意見,對不同的想法進行比較、判斷和反思。這都要求學生有合理的時間、空間保障,而這些保障,正是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的。
4.使學生形成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要使學生用自己的話去解釋、表達所學的知識,并基于這一知識作出推論和預測,解釋相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式問題,并綜合幾方面的相關知識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就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形成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5.使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
要想使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就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測量自己的進展與目標之間的差距,采取各種策略來幫助思考,反思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自我監控和反思的習慣和意識。
6.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積極的體驗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需要,從而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忱,并從學習中獲得興奮和快樂。而積極的體驗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上,建立在學生感受到的知識的力量上,建立在不斷的進步與成功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應該得到允許和理解,學生的創造性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很好的機遇。職業高中的改革如果以充足的決心和勇氣,借著改革的春風,是一定大有可為的。對職業高中數學課程的改革,需要我們教師不懈努力,為我國職教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 學生
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個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都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應面對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應試教育只是面對少數學生,是一種扭曲的教育,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只是圍繞尖子生施教,針對好學生發問,冷落了其他學生,大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的弊端,在課堂上盡可能創設和諧的氛圍,利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
二、明確教學任務,樹立語文教學的素質觀
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與任務是: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與語文能力。語文是人們進行交際和思維的最重要的工具,又是民族化的載體和組成部分,它凝聚著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價值。因此,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中學語文教學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必須注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層次、多類型的趨勢,語文教學可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創設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挖掘潛力,提高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其通過學習、活動和交流,促進個性語言品質和個性思維品質的養成,達到“全面發展有特長,知能并舉有個性”的目標。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
優化教學方法是推進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強調寫作能力,更注重聽、說、讀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素質和能力,加強閱讀教學,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必要性 措施
一、技工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是時展的需要,也是技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首先,技校實施素質教育是時展的需要。隨著時展、科技進步,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客觀上要求職業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技工學校在培育國家目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同時肩負著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特殊的使命。
其次,實施素質教育是技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技校的畢業生上崗靠技能,創業靠能力,發展靠素質,畢業生質量是關系技工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技校教育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以質取勝。而目前技工學校的學生,受”普高熱”和”免試入學”等因素的影響,綜合素質偏低,思想空白,道德缺失,價值取向錯誤的現象較普遍;眼高手低,缺乏創新實踐能力,個體差異明顯。從我們的調研情況及多年來用工單位反饋的信息來看,一些不受企業歡迎的畢業生大多不是因為技能低下不適應生產需要,而是因為不會做人,不愿吃苦,好高騖遠才不受企業歡迎,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推薦就業成敗極為重要的因素。教育部領導曾多次強調:職業教育要注重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切表明了實施素質教育是發展技校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技校教育的當務之急。因此,技工學校必須樹立質量觀念,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的重點。
二、技工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
傳統上,人們普遍認為”職業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這種單一技能的培養目標定位巳很難適應現實的要求,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繼續深造的基礎,而且工作適應性差,對未來工作的變化缺乏必要的準備。從社會現實及未來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需求來看,學生贏得就業競爭力更為突出地體現在綜合職業素質的提高,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上。技工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應具備一定的崗位技能,更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應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因此,技校教育應著重加強學生以下幾種素質的培養:
1.道德素質,2.基礎文化素質,3.職業能力素質,4.心理素質。
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及社會綜合素質等,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
三、技工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素質教育不是一門課,也不是一項運動,它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素質教育的貫徹執行最終要落實到每堂課、每次教育活動、每項管理及服務中,從領導、教師到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從理論到實習的所有教育因素中,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技工學校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育觀念的更新及教學改革,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3.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教學體系。
素質教育應落實到教學的各個因素和環節中,從課程設置到課堂教學,從教材到教法都應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作為目標。
(1)有針對性地進行教材修改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所在。技工學校在教學中應本著以技能為主、以人為本、服務就業的原則對部分教材進行修改,刪除過時、不實用、不適合技工教育的內容,增加實用、先進知識和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充實到課程結構中,加大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改革力度,做到貼近社會、貼近市場,使學生學以致用。只有適合技校學生學習的好教材,才能保證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
(2)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處理好基礎課,專業課及實習課的關系,一方面課時分配要合理,另一方面先后順序應注意銜接,既要保證學生學好基礎課,具備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又要保證學生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學習,還要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應避免輕理論重實習,輕基礎重專業的傾向。
四、從實際出發,把德育工作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