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22: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的就業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原因 對策
一、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現狀與分析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1.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斷擴招造成生源總體水平下降與教學質量降低已逐漸形成共識,而現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有多少大學生把時間浪費于戀愛游戲中等等造成了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整體下降。
2.大學生及家長錯誤的就業觀念,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一些學生認為讀了大學就理所當然當國家干部,就應該有一份待遇豐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認為留在大城市、大單位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一味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缺乏創業精神。國家及各級政府十分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但多數畢業生滿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個好單位,做一個好員工。缺乏開拓創新膽識,缺乏艱苦創業精神,沒有“自己當老板”的意識,不想自主創業。
3.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會影響就業的增長空間.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迅速放緩,而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沖擊不可避免, 09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長6.1%,這必然會不利于就業需求的增長.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并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沖擊,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相當數量的企業為減少危機帶來的消極影響,紛裁減冗員,甚至停產,其作為吸收大學生的熱點行業功能劇減弱,致使大學畢業生流向趨于多元化。
4、受以前大學生就業的錯位影響,由于以前部分大學生缺乏基本的職業操守,在就業期間,沒有履行應有的義務,只把企業當成為面向更高職業的跳板,使企業在付出培訓代價后,沒有收獲應有的成果,使大部分企業對應屆大學生有缺乏應有的信任,造成企業和應屆大學生間有條誠信的代溝!
5.就業市場供需矛盾。近年來的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使得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例下降,社會就業總量增加不足;傳統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為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而行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大量精簡,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分流出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需就業人員大量增加,社會發展總需求不足,社會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同時,高校擴招使供需矛盾加大。我國從1999年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擴招,大學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已達到115萬人,而到2011年高校畢業生猛增到650余萬人,預計今后三年內畢業生數量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高校畢業生供過于求。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
【國家對策】
1.實施大學生全國范圍內的自由就業政策,保障他們在全國范圍內的“公民與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的政策環境。
2.國家需要考慮在短期內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能夠直接產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機關、軍隊、武警以及其他社會服務事業單位增加對畢業生的雇用量。
3.國家可考慮在短期內適當增加研究生、專插本招生總量,減少大學畢業生的供給,幫助大學生度過金融危機的困難時期。
4.繼續加大對大學生和中小型企業創業的扶持,增加就業崗位。
5.在金融危機前國家一直實行貨幣緊縮政策,所以今后一段時間里加大銀行貸款力度,降低貸款利率,進一步激活社會需求資本,激活實業的投資,從而達到增加就業崗位的目的。
學校要切實對大學生就業起到指導作用,高校要對大學生就業進行適當的引導,加大對大學生職業操守的教育,要幫助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要幫助學生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學校要廣開就業渠道,學校專業設置的結構性的調整,要根據市場的需要設置專業,提高教學質量,緊跟市場經濟的步伐。
【學生對策】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遵循“開闊眼界、面對現實、正確定位”的原則。
1. 學生要改變自己的就業觀念,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準確給自己定位,要認識到越偏遠的地方越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視。同時增加知識的積累,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再適當地補充相關專業的知識,增加自己的求職砝碼。在大學期間要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格考試并獲得資格證,以提高自身的就業籌碼。
2.學生還要提高實踐能力,要學會把書本知識應用在實際中,從而多方面鍛煉自己,提高就業成功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將來打造全新的自我。
3. 在一個崗位、一個單位工作幾十年的事情,在現在的社會已不復存在了。不斷改變生活環境、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的特征之一,而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則是謀求改變的前提。所以,作為現代人需要的是終身學習,而作為大學生這種品質尤為重要。當代大學生要如何提升就業能力增強競爭力呢?對于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指獲得與保持工作的能力。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與市場能力兩個部分。專業能力取決于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以及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而市場能力取決于他們向雇主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特別是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環境。
關鍵詞:經濟結構 就業 形勢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161-02
引言:自高校擴招政策實施以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屢創記錄,2016屆畢業生數量更是達到了750萬,再一次刷新記錄,又加上自黨的十召開以后,我國經濟結構加快了轉型步伐,許多競爭差、實力薄的企業因適應不了轉型的新形勢,紛紛倒閉或重建,就業崗位也相應減少,整個就業環境已日益嚴峻,在這種新形勢新常態下,750萬名畢業生的就業已成為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關乎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已成為高校的首要任務。本文試圖通過對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探索,以找到幫助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原因
據筆者觀察和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并不樂觀,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局面,即使是已經就業的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眼下的工作現狀并不是十分滿意,隨時都有二次就業或是直接失業的可能。就拿天津某高校來說,截至日前,已經簽約的大學生占全體畢業生比例還不足三成,明顯低于前幾年同期的就業狀況,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還不夠明確,就業意識還比較淡薄,在就業的道路上容易從眾隨大流,常常迷失了自己的就業方向。導致這種不樂觀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嚴峻的就業大背景因素,也有學生的個人原因,學校的就業教育工作也難獨善其身。為了更好地闡述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及原因,本文依據學生的就業去向和狀態,將畢業生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就業者、待就業者和未就業者。
1.就業者現狀及原因
就業者是指已成功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和已經被用人單位錄用并簽約的大學生,包括考上研究生的大學生、通過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和被錄用的公務人員、通過應聘被錄用的企業職工和以及創業者等。據筆者觀察和訪談發現,就業者的就業情況也不樂觀,絕大多數人并非出于自己的未來發展考慮和興趣使然而選擇了現在的工作,如進入企業里的大學生,他們之所以選擇就業,只是不想面對畢業就失業的窘境,淪為啃老一簇,更多的只是把工作作為暫時的生存之依,待生存條件有所改善,便會另擇木而棲,其就業并不穩定。如創業的大學生,大部分人確實是出于自己的夢想,走向了創業之路,但創業并非一帆風順,會遭受各種挫折和困難,成功的機會并不大,所以絕大部分創業者也并不十分穩定,稍有不瞬便會陷入失業的境地。繼續深造者和成為國家公務人員的人畢竟是少數。由此可見,已經就業的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業成了許多大學生畢業后的避風港,成為逃離現實的驛站。
2.待就業者現狀及原因
待就業者是指對愿意錄用自己的用人單位進行選擇和準備簽約的大學生,既包括對一個用人單位的去與不去的考量,也包括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人單位間進行選擇的思考。這部分人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明確,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清楚,對就業目標還不夠明晰。待就業者在當前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他們雖然在就業方面有多樣選擇性,但表現出來的東西,更多的是就業的盲目性,即使被用人單位錄用,也容易中途放棄,成為未就業者中的一員。當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高校畢業生數量龐大,職場上的競爭非常激烈,就業市場處于“肉少狼多”的狀態,就業機會稍縱即逝,過多的考慮和衡量往往導致機會的喪失,然而,許多待就業者并未認識到就業的現實情況,沒有理性地分析自我,從而與就業失之交臂,成為未就業者。
3.未就業者現狀及原因
未就業者是指目前尚未就業可能的大學生,包括已經就業又失業的大學生,一直未就業的大學生,這部人就業意識淡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回避就業,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是就業最不如意的群體。未就業者未就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當前的就業環境嚴峻使許多大學生的信心受挫,承受不了就業的巨大壓力,并將其作為不就業的正當理由。二是許多未就業者個人的就業意識淡薄,就業能力不強,在與其他就業者的競爭中派下陣來,一蹶不振。因此,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顯得十分必要。
二、提高大學生就業的途徑探索
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在當前形勢下探索大學生的就業途徑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進行了探索,并得出了相關結論。
1.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意識
就業意識是就業的內在動力,就業意識不強,勢必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是提高大學生就業的必要前提。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大多數又都是90后,與80后的大學生比較,其家庭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來自父母的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其就業意識相對淡薄,因此,高校應以多種方式開展大學生就業教育工作,切實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從而為大學生的就業打下基礎。
2.提高大學生就業本領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就業的基本要求,就業能力薄弱,是大學生就業前景不樂觀的重要原因,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當前,許多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普遍薄弱,滿足不了企業的用人要求。這和學校的教育機制有很大的關系,現在許多高校設置的專業和課程不能很好與市場對接,培養出來的人才達不到企業的用人要求,影響到當前的大學生就業情況,同時,高校的教育制度對學生要求不嚴,大都采取“寬出”的政策,大學生的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完善高校教育制度,嚴把學生質量關,成了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前提條件,此外,高校應增加培養大學生就業技巧的課程和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技巧,也是提高大學生就業本領的重要方法。
3.鼓勵大學生創業
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創業已成為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新動力。早在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總理就強調, 要“以創新引領創業, 以創業帶動就業”。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許多實力弱的傳統企業紛紛倒閉,就業崗位減少,給整個就業環境增添了壓力,創新創業也因此成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戰略,成為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所在,因此,高校應該響應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并為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提供便利條件,做好創業服務工作。以創業帶動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
4.抓住“互聯網+”的發展機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 +”已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陣地。
“互聯網 +”是將傳統經濟行業與互聯網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助推各行業經濟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是互聯網技術主導下的傳統經濟模式與結構的升級改造。例如互聯網 +傳統銀行成就了支付寶?!盎ヂ摼W + ”已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決了傳統生活中衣、食、住、行、游、購、娛、學等諸多問題,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現在,“互聯網+”事業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大學生應抓住發展機遇,努力就業,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所以,“互聯網+”應該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引擎。
總之,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本領無疑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利途徑,并努力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創業帶動就業,抓住“互聯網+”的發展機遇推動就業,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就業指導機構;教育改革
大學生的就業關系著我國的民生問題以及社會發展的速度和千家萬戶的利益,妥善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現在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想要讓每一個大學生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是我們共同的愿望,這不僅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根源動力,高校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對自身的就業政策作出相應的整改,開設相關的培訓課程,以便幫助大學生正確的面對就業問題。
1.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
1.1就業人口數量龐大,出現最難就業階段
由于上世紀我國出生人口的劇增,并且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普遍開始進行擴招,導致近些年我國大學生人口適量激增,在校大學生以成倍的數量增長,隨之造成就業大學生的人口也在逐年遞增,出現我國目前最難就業階段的局面,大學生畢業之后就業困難似乎已經成為社會常態,同時還存在往屆畢業生沒有找到適合工作的狀況,讓就業季變得更為殘酷。
1.2就業需求與就業人口比例嚴重失調,就業率低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出現大量新興行業,也造成了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出現專業分配不均衡,熱門專業人才過剩,但是同時有的專業卻又門可羅雀,畢業之后崗位的需求也就相應的出現不均衡的狀況,就業需求與就業人口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率走低。
2.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學生自身心理素質差,就業觀念不正確
面對最難就業階段,心理素質差的同學在找工作碰壁后常?;倚膯蕷?,逐漸喪失繼續尋找的決心,導致我國社會出現“啃老族”;或者有的同學對畢業后的薪資待遇要求過高,不能清楚認識自身價值,就業的觀念不正確導致與機會失之交臂,認識不到現代社會就業的現實,在校沒有認真學習專業技能,不積極參加活動來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這都屬于大學生自身觀念上存在的問題。
2.2高校相關培養方式不正確
學生存在問題一部分也是由于現代我國高校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思想上的教育,能夠提供給學生鍛煉自身的機會少之又少,學校在相關就業教育工作往往不認真對待,就業課程開展不合理或者根本沒有就業課程安排,這也會導致學生在就業時心理出現問題。
3.高效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機制建設的具體思路分析
3.1開設相關培訓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就業觀念
在應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首先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建設,通過聘請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就業培訓,讓學生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培養大學生就業素養,以期更加適應企業的相關需求,通過在教學任務中增加學生就業實踐的機會,也能夠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職場是什么樣的,通過與職場達人交流,方便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也能鍛煉學生心理抗壓能力。此外還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成功措施,積極調整課程建設。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都要開展相應的培訓課程,讓他們能夠早些做好應對畢業季的準備。
3.2完善目前高校的就業服務機構
課程完善的同時,高校也要積極的對自己的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升級,利用現代多媒介社交平臺及時共享企業招聘信息,及時更新,有助于學生拿到第一手的企業資料;或者建立就業信息資訊站,學生可以通過這個了解到應聘時的注意事項,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職業規劃或者職業目標,提供良好的溝通平臺給畢業生,這能夠對未來他們的就業有非常良好的幫助。
3.3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調整,增加就業崗位
面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政府要積極調整相關政策,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市場的需求,引導企業做到理性招聘,明確對大學生培養,打造適應企業的專業型人才,政府也可以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為大學生提供綠色通道,在資金方面給大學生提供大力的支持,健全完善相關制度,發揮政府職能。
結語
造成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改善這種局面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的共同努力,政府通過積極調整國家政策,學校要開設就業教育課程,重視對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培養,學生則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就業時的心理素質,企業也要正確面對大學生就業這一局面,增加企業需求,通過三者的共同努力,建立我國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機制,幫助實現學生的個人理想。
參考文獻:
[1]李永.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視角下的就業指導課程改革[J].福建茶葉,2013,(06):247-249.
[2]李瑞學.淺議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就業指導機制改革[J].理論界,2014,(11):179-182.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就業指導
1 大學生就業能力概念的界定
目前,關于“就業能力”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說法,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就業能力概念。
1.1 國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概念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有了就業能力的提法。英國的黑蘭格和普蘭德(Hillage & Pollard)于1998年將就業能力定義為獲得最初就業機會、維持就業和必要時獲得新的就業機會所需要的能力;英國學者哈韋(Lee Harvey)認為就業能力是被雇傭者自身具有并在勞動力市場展示的所有技能的總和;奧佛頓( C. Overtoon)于2008年提出就業能力是在橫切面上與所有行業相關,而在縱向上與所有職位相關的一種非特定的工作能力。
1.2 國內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概念的研究現狀
在我國,鄭曉明是最早指出大學生就業的能力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學習知識和開發綜合素質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1];黃敬寶2007年指出就業能力是指通過將高等教育服務轉化為人力資本, 實現人力資本價值的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朱新秤于2009年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大學生成功獲得工作、保持工作及轉換工作時所具有的知識、技能及各種個性特征的集合。
綜合國內外學者研究,本文認為大學生就業能力是需要大學生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經驗,并在此基礎上能夠實現就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由多項能力組成的動態復雜體系。
2 大學生就業能力要素的文獻梳理與分析
2.1 國外對就業能力要素的研究現狀
關于就業能力的要素,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闡述。加拿大會議委員會將就業能力的分為:基本技能、個人管理技能和團隊技能等三個要素。美國培訓和開發協會認為就業能力可以分為6大類別和16 項基本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適應能力、溝通技能、自我發展技能、群體交往技能和影響能力。美國勞動部達成必須技能秘書委員會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分為了三大基礎、五大能力和36 項具體技能。三大基礎是:基本技能、個人品質和思考技能,五大能力為:信息的獲取與使用、資源統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系統處理能力和技術能力??屏帧ち秩–olin Lindsay)和羅納爾德·麥克德( Ronald W. Mcquaid)從本質屬性、個人品質、基本可轉換技能、關鍵的可轉換技能、高水平的可轉換技能、資格和教育程度、工作知識背景以及勞動力市場等,6項內容分析了大學生就業能力。
2.2 國內對就業能力要素的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鄭曉明認為:就業能力是學生學習、思想、應聘和適應等多種能力的集合;汪懌認為就業能力包括基礎技能、個體管理技能和團隊工作技能[2];張麗華與劉晟楠提出就業能力包括自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等五個方面;譚諍在《大學生就業能力概念辨析》中就業能力應包括人力資本、 社會資本、 終身學習和動態性特征等四個因素。
國內外學者對大學生就業能力要素的研究,隨著社會發展,其要素也在不斷賦予新的內容,但大學生就業能力中基本要素有三個方面: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個性品質等。
3 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現狀
3.1 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現狀
國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經驗豐富,國外就業指導體系和就業指導機構完備,就業指導方式靈活多樣,社會、企業和高校都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體,政府宏觀服務型管理。特別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例如:在美國,社會、企業、高校都參與到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中,政府出臺立法和提供專項資金來保障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學校提供指導服務。在英國,通過注重加強校企聯系、建立與就業能力相關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個性化培養,幫助學生通過實習增加工作經驗等途徑來進行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在日本,政府、學校、社會和用人單位配合,形成集配合、指導、服務于一體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援助體系。
3.2 國內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現狀
我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起步相對較晚,國內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機制及就業指導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國內學者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研究, 側重于在學校(就業服務、專業設置)、社會(就業環境)、學生(綜合能力、就業觀念)等幾個維度對就業能力原因和對策分析,還有一些學者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視角進行研究。如何完善就業指導課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新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機制方面的研究卻很少。
4 借鑒及啟示
借鑒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經驗和國外就業指導方式,利用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個性品質等就業能力要素,建立以就業能力為目標的就業指導課教學評估體系,完善我國就業指導工作體系,更好地指導大學生提高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 大學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進展及對策 成渝大學生外顯地域刻板印象研究 刻板印象威脅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刻板印象對“90后”大學生服務與管理的影響性研究 大學生攻擊性判斷中的內隱性別刻板印象研究 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就業對策研究 多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內隱職業性別刻板印象IAT研究 大學生面向民營企業就業意向分析及對策研究 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心理原因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分析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不良就業心理及對策研究 女大學生就業困境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難因素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高校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及對策研究 關于大學生職業刻板印象的調查與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調查顯示近四成高校畢業生欲報考公務員[EB/OL].
http:///topic_bbs_6027/20111114/
t20111114_706046.shtml
[5] 王沛.內隱刻板印象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2,
(1):97.
[6] Freeman C,Louca,F.As Time Goes By: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to the InformationRevolu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1.
[7] 調查顯示大學生起薪2153元,六成想進政府國企[EB/
OL].http:///kuai_xun_4343/20120626/
t20120626_799498_2.shtml.
[8] 穆大常.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三大障礙[J].河南商
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4,(5):30-31.
[9]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現階段我國企業家隊伍的行為特
征調查分析[J].管理世界,1995,(3):161.
[10] 馬理.國企經營者、官僚與制度設計[J].財經研究,
2004,30(9):113-123.
[11] 郭保明,高艷琴,等.我校大學生就業觀及態度的調查
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
(12):668-669.
[12] 丁雪紅.大學生職業動機的因素結構分析[J].淮北煤
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
論文摘要:現如今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是由職業價值觀所決定的,它反映了大學生的職業需求與社會供求之間的關系。目前大多數的學生在求職時呈現出了一定的態勢即更趨向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且對于擇業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在具體的職業選擇上又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等現象。對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分析可以看出這是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另外也與高校針對大學生求職教育的缺失有著關聯。因此,為了更好的利用人才,必須從大學生的職業教育抓起,使得大學生的求職呈現出更理想化的趨勢。
“職業價值觀也稱職業意向,是個人希望從事某項職業的態度傾向,也就是個人對某一項職業的希望、愿望和向往?!彼莻€人職業價值觀的具體反映,一般情況下,職業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要素,第一個因素主要是從自我認定角度而言,即個人的興趣愛好與本工作是否適合,工作是否具有挑戰性,能否發揮自己的才能,能否得到培訓的機會,與個人發展相關的要素成為了求職人員必須考慮的因素。第二因素是薪酬待遇方面即福利是否好、能否提供“四金一險”,工作的穩定性如何,交通是否便利快捷,一切與工作環境相關的因素構成了求職者應該考慮的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包括所就職的單位或企業是否具有社會知名度,在社會上公眾對其的認知情況如何,涉及就職單位的聲望因素。目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呈現出了一定的發展態勢,下文就其現狀進行分析。
1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解析
職業價值觀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心理因素,對職業的選擇和衡量有多種要素的參與。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是畢業生擇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他們更注重個人才能的發揮與空間的提升,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成為了反映大學生求職的一個主導需要。大學生更強調自我發展、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眾所周知,好的發展空間是與城市經濟發展有關的,發達城市自然會給畢業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反之,小的地區在發展空間上存在著缺陷,這直接導致了大學生求職時在擇業地點上優先考慮大城市、沿海開放城市,這是他們自我實現的首選地。有利于發揮自己的才能、自我發展是畢業生擇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大學生在擇業取向上也傾向于選擇那些更有利于自我發展的大城市。發達城市不僅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夠提供豐厚的工資收入,在保障大學生的生活同時又提供了其發展的機會,因此大學畢業生在擇業取向上優先選擇那些經濟收入高、工作條件好的大城市及一些經濟發達地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對于發達城市及地區的偏向窺見一斑。然而,大學生在選擇發達城市的同時也希望得到豐厚的薪酬,這也導致了目前大學生求職價值觀所存在的另一個境況即擇業期望值增高,也就是說大學生期望獲得的職業位置對其在物質、精神上的需求滿足程度。大學生在經過寒窗苦讀之后都希望以后能獲得一份更好的滿足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這種需求的滿足同時又受到自身條件和客觀因素的制約。然而現如今的大學生卻沒能很好的認識自身條件的有限性,對于擇業的期望值沒有把握好度,走入了期望值過高的擇業誤區。大學生在擇業時看重經濟報酬的傾向不但日益明顯,而且與實際薪酬水平有相當的差距,并表現出了超前的理想化。
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必然導致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自主性增強,同時在擇業時也有了很大的選擇面。大學求職生在行業選擇上傾向于國有企業、科研教育部門、民營或鄉鎮個體企業等,傳統的就業熱點行業如從政經商做學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就業熱點雖帶有普遍的傾向性,但分散性與多元性也日益突出。國家機關、國營企業有較強的穩定性,且有豐厚的收入,也能夠為求職者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吸引了求職者的興趣。而對于科研教育部門求職的增多也顯示出了大學生愿意從事社會聲望較高,實際收入穩定的職業,這是他們對自我習得知識的一種肯定。當然最大的改變在于大學生對于中小企業的青睞,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大、涉及面廣、發展迅猛,經營范圍幾乎涉及所有行業和領域,對于大學生所學專業的社會需求也相對其他部門較大,所以大學生在擇業時作出的選擇更加地多元化??偠灾?,目前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在很多方面均有體現,上述三點僅是簡單的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三種狀況,現象的存在并然有其本質的原因,基于上述現狀,下文就對現狀作出思考,以引導大學生求職價值觀趨向合理性。
2 對大學生求職價值觀現狀的思考
1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因素
在大學生的就業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如學校、社會乃至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特別是處在鄰近畢業的前半年這一階段內,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和負面情緒,從而陷入迷茫。第一,大學生通常對自身沒有客觀的評價,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只是過分追求高標準和高薪資,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困境。且當前的很多大學生缺少抗挫折能力的磨練和良好的自我心態,在求職應聘的過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就會選擇逃避,從而錯失了機會。第二,近年來,我國高校的招生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但卻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如部分專業課程的設置無法與社會崗位的招聘相結合,且很多高校在課程內容上存在缺失,覆蓋面小,使得學生在學習專業科目時,無法結合社會實際情況,知識發生了脫節,達不到社會發展的高水準和企業對專業知識崗位的需求,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優勢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學生的就業增加了難度。第三,由于我國當前的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均衡,人才資源過于匱乏,許多畢業生都渴望在大城市謀求發展,不愿做基層類的工作,但由于大城市激烈的競爭環境,更進一步的增添畢業生的心理壓力。
2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現狀
首先,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很多大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心理優勢,對自己的就業都存在較高的期望,認為自己是大學生,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水平,起點比別人高,可以足夠找到一家薪資和福利待遇高的企業。雖然大學生與社會青年相比,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在求職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等,經常會遇到坎坷和不順,由此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和自卑心,缺乏一定的信心。在就業過程中,很多大學生沒有對自身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未能認真考慮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崗位目標,從而為自身的就業帶來瓶頸。
其次,應聘是就業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在應聘過程中,很對大學會存在焦慮的心理和緊張的狀態,導致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發揮,未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在尋求崗位的過程中,很多大學生沒有對當前社會就業現狀進行清晰認識,缺乏明確的就業目標,盲目的參加招聘會、投簡歷,還有的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總是輕易地就否定自己的能力,不敢去求職,害怕去面試,更增加了自己的焦慮心理。目前,很多大學生普遍存在依賴心理,他們在畢業后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希望借助父母的人脈來為自己鋪路,花錢托關系進入一家大單位,這為大學生的就業造成了不良影響。
3 改善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的對策
3.1 對高校專業結構進行改革
各大高校應立足于當下,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進行分析,優化專業結構,合理的設置專業課程,并與社會的人才需求相結合,不斷的與時俱進,以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高校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特色,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前提,著重培養大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而對于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的心理影響等問題,需要采用系統的教學方法,做好對學生就業心理的疏導,并與教學工作不斷結合、不斷完善。
首先,在大學生初入學校起,就應當提前開展與社會就業相關的課程、心理講座等,培養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對自我有正確的認知,并對自身的未來發展制定明確的規劃,并為之努力,盡可能的為將來的求職掃清障礙。其次,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應進行系統的求職思路指導,并培養學生的專業技巧,并定期開展心理咨詢等相關課程,及時的對心理焦慮的學生進行疏導,消除其負面心理。
3.2 建立完善的就業保障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國家應根據當前的社會形勢,制定科學的經濟發展戰略,并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也要對就業規劃進行合理的制定,不斷的增加就業崗位,以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此外,政府應當對偏遠地區的經濟發展引起重視,努力縮小城鄉差距,鼓勵大學生到經濟落后的地區就業,緩解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競爭壓力。
3.3 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大學生自主創業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就業壓力,因此,政府應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以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同時,大學生應該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努力克服依賴心理,培養獨立自主的創業意識,為自己的就業拓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