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22: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定義上講,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正是為了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準確地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同時,素質教育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又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決不是否定個體的差異,它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追求“一般個性發展”與“特殊個性發展”的統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因學生、因教材配以適當的教學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質教育的思想得以貫穿下去,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一、地理課堂教學方法實施現狀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抄筆記,學生記筆記,教師考筆記,學生答筆記,把學生的頭腦當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樣向學生灌注。在傳統教學中雖不斷涌現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等,但都沒有脫離教師提出問題、設定疑問、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的模式,最終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教學效果可以想象。
二、適合地理課堂推行素質教育的幾種方法
1.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導方法
情感具有巨大的誘發力和無形的鉗制力,它能牽動人的情絲,撥動心弦,產生出一種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必須注重情感教育,以各種方式技巧,調和師生關系。為此,每一個地理教師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誠心待人。然后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師的地理教育水平。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探索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在給學生講課時,先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再在黑板上畫上相關的圖形,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他們都踴躍發言。這樣就會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先導,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取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
2.利用疑問學習,培養學生能力
疑問學習就是將某章節設計成若干個循序漸進的問題,這樣可促進學生看書、思考的過程。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加以解決,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早日養成自己學習、自己思考的習慣和本領,而且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整體認知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采用多變靈活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配合動手操作,提高創造能力
讓學生動手操作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其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多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4.結合教學實際,適當野外觀察
過去的地理課堂幾乎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嚴重脫離實際。在素質教育提倡實際運用的觀念下,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學科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在課堂之余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巖石時,可帶領學生到野外集體采集各種石頭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走出校門,有利于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鼓勵走上講臺,提倡自我表現
這種自我表現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的痛苦,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知識架構,另一方面凸現主體、張揚個性,養成活潑的品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這就需要老師的適當機會與鼓勵。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各位地理教師可以采用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演講朗誦等形式鼓勵學生。以筆者的教學實踐而言,上講臺進行地理小演講是個不錯的方法。學生在自我表現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其他同學共同發展;同時這個過程也給了老師一些教學啟示,有些學生別具一格的見解算是課堂上的意外之喜。
三、地理課堂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注意事項
論文摘要素質教育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并嘗試改革傳統教育形式下的弊端而產生的。中學地理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殊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針對中學地理教學方法上所應做出的創新,提出觀點和看法。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利用遺傳、環境和教育的積極影響,在對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上有所發展,并在其可能發展的范圍內充分發展,從而促進社會意識向學生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也即素質教育使得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和科技實力的競爭。為了迎接21世紀的競爭和挑戰,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進行著“素質教育”的戰略決策。中學地理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占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擔負著教育下一代認識地理環境,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任務。
1 當前中學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1)知識教育等同于素質教育。在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方面來說,中學地理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認為知識教育就等于素質教育,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思想教育”這三方面的任務未得到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強調知識、能力、態度三方面綜合發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在教學內容上將感性地理知識等同于地理知識。在中學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每一章節內容在地理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只注重傳授感性地理知識,而輕視理性地理知識。將感性地理知識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識的教育,影響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的地理知識系統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學方式上重灌入輕啟發。從師生雙邊關系來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輸輕啟發,重內容傳授輕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講到底“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嚴重制約,學生獨立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 素質教育對中學地理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素質教育下的中學地理教育要求廣大中學地理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其中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1)教師導學方法的探究。在中學教學中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是素質教育對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關系的具體要求??茖W合理的導學方法,合作共進的新型師生關系,以及師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師導學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運動一節,利用地球自轉的動畫,引入新課,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學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究。在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實踐活動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便于觀察和了解難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素材,應具有直觀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點。學生通過直觀動畫及材料來接觸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效果,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維能力的升華。
(3)中學地理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的探究。親身經歷是刻骨銘心的感受過程,在親身觀察中不斷掌握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才能產生解決新問題的新思維。因此親身體驗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最有效方法。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實踐服務。在教學中做適當的實踐活動,積累學生的實踐經驗,通過實踐中觀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聯想到所學知識不足,以提高應用能力。
3 素質教育形式下的中學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學法。地理案例教學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地理教學案例,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從中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實際生活,與地理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分析、討論、探索、解決一系列的地理現實問題,從而培養了興趣,領悟地理理論的實質。案例教學法一改原來教師動口、動手和動腦,學生聽、看、不動腦的傳統教學方法,變為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學會學習、思維和創造。案例教學中通過啟迪學生的智慧以及通過討論使問題愈加清晰,同時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開放式課堂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各種才能,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2)jtp教學法。中學jtp實驗是“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整體改革國家行動計劃”的簡稱,是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辦事處于1990年簽訂的為期三年的教育革新項目。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主要從興趣、情感角度來探討其對中學地理教學的影響。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創造性學習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興趣濃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強。一是用地理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尋找興趣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基礎,用地理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興趣,努力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從學生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入手,引進要講述的教材,培養興趣;三是從問題入手,善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培養興趣,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洋溢著對探求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四是開展多種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興趣。
(3)“立體化”教學方式。地理教學系統的三項職能的“立體交叉”落實,是中學地理“立體化”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中學地理教學系統是為了實現地理教育的三項職能建立的,而現代地理教育為了適應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全面地實現下列三項職能:一是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二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能力培養方面,不僅是要加強對地理觀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維、地理記憶等地理認知能力的培養,而且要特別強調與重視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項職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將三者融為一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把三項職能緊密聯系互相滲透。地理教學內容的縱橫聯系是中學地理“立體化”教學的體現?,F行的地理教材系統主要包括兩方面,即教材外部聯系和內部結構。地理教材是一個開放的智能系統,同外部的聯系非常廣泛。例如:現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聯系體現為三方面:一是與初中地理教材智能的銜接聯系;二是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系;三是與實際的聯系。再如,現行《高中地理》教材內部結構體現為:采用系統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人地關系為線索,將當代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問題組成一系列知識結構。因此,地理學科具有互為因果的關聯性和相互交織的綜合性,從這一意義來看,地理學科實際上是由“點、線、面”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谶@種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種以橫向知識、縱向知識和方法性知識分別為三個維度的立體知識結構,才是比較合理的結構。中學地理“立體化”教學需要教師教學時從知識的縱橫兩方面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使得課堂氣氛有起有伏,有聲有色;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既注意到學生橫向之間的個別差異,又注意到學生個體在發展中不同階段之特點,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完成地理教學任務,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目標。
總之,教學是一項工程,它面向的是一個由許多活躍的個體構成的復雜群體,在每個大群體中,又有許多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小群體。因此,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很好的發展,迅速的提高,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既立足群體,又照顧個體;既發展群體,又塑造個體。只有當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獲,都得到最大極限的長進時,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正偉.論學科教學論的范式轉換[j].教育研究,2005.3.
[2]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關鍵詞:素質教育;形式下;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5-0176-01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審美等。在當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師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時,要有以下的理念: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力圖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教育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而和諧的發展;教育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使學生在教學中體現出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教育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核心;教育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升學以及就業。
中學歷史教學,雖然涉及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了解人類的過去;又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辨證、發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的基本理念,應該強調以下幾點:首先歷史教學活動所自尋的是學生對歷史的建構和認識,因此教學的整體目標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并把歷史思維能力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知識的類型轉變為發展思維的類型。其次歷史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機械記誦的模式,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的模式,側重于學生正確地建構其心目中的歷史,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對歷史的解釋,并提出他們自己的歷史解釋。再次歷史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主要是圍繞使學生對歷史的感受、了解和認識不,側重于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透過師生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學生在掌握證據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素質教育觀念指導下,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究空間還是很大的,這是因為:在目前直接制約歷史科教學的課程編排、教科書編寫、考試方法等未有實質性和突破性改變的情況下,教學方法的改進可以率先進行探索,以實際的創新帶動對課程、教材、考試的改革。雖然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因而課堂教學方法就成為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教師在教學中是起著主導作用的,是教學改革的生力軍。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主要是通過教學方法的運用而體現出來的,而且教師可以用主要的精力,充分利用對教學實際的主動權來探尋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當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1.以探究問題為目的。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過: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歷史的證據。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辯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活、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 ,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3.以學生參與為形式。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4.以史料運用為條件。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上。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一、發揚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從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規的思維方式分析理解問題,充分地表現和發展自己的發散思維,而無須壓抑,不必擔心別人的笑話和諷刺,進而迸發出創新的潛能。如解答“少先小隊6人參加植樹,按計劃平均每人要栽10棵。實際栽樹時,5人就完成了小隊的植樹任務。這樣實際平均每人多栽幾棵?”有位同學提出一種獨特的解法:10÷5=2(棵)。其他同學看到這種方法,馬上給予否決,并說這位同學“瞎想”。此時,我抓住機會及時引導:這位同學求出的2棵是不是本題答案?這樣解有沒有道理?為什么?學生們經過認真的檢驗思考,漸漸有所認同,但仍疑惑。這時,我讓該同學說出這樣解的理由:因為實際比計劃少1人參加植樹而完成任務,所以可以把第6個同學的任務10棵,平均分給實際植樹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實際平均每人多栽10÷5=2(棵)。之后,我當堂表揚該同學思維創新,敢于沖破常規解法,想別人不敢想,極大地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注重遷移
遷移是已有知識和技能對新知學習的影響。教學中充分發揮已有知識的“例子”作用,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類似、學習方法類似、解題技能類似的知識進行對照,憑借知識方法的共同點,可誘導學生舉一反三進行遷移,于同中見異,刻意求新。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為例,探求圓的面積公式時,學生用切割拼湊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公式,在教學探求圓柱體積公式時,可這樣啟發學生:我們用什么方法,怎樣推導圓面積公式?能用這種方法把圓柱體變成學過的幾何體嗎?可能變成什么幾何體?怎樣來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從而促進學生已有知識的正遷移,在遷移中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三、倡導求異
求異是創新的基礎,人類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從求異開始的。教學中倡導求異,有利于開闊學生的思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為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從小養成不拘泥于一種答案的習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面對教材權威敢于“班門弄斧”,提出新觀點、新見解。如推導梯形面積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辦法,旋轉平移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推導出面積公式。教學時,有的學生提出意見,認為這樣做費勁麻煩,并提出只要連接梯形上底任一頂點與對角頂點,將梯形轉化成分別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為底、以梯形的高為高的兩個三角形,運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積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對此,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思維能力。
四、培養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苯虒W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實現知識的創新。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對比、分數、除法進行比較分析,理解相互間的聯系,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完成填空題:3÷( )=( )∶( )=9∶( ),促使學生產生聯想,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比有什么樣的性質?從而創設一種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學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積累比較豐富的表象,進而產生豐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質概念。
五、激勵質疑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更符合當前信息化社會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需求的教育。在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具有現實意義,且能更好地培養適應當下社會需求的職業型人才。從教學內容滲透素質教育、教學方法強化素質教育、教學評價注重素質教育三方面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21世紀,人類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在社會各個領域被廣泛運用,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具體來講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應用之上的新型經濟”,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成為當下社會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是培養人才最基礎、最直接、最富成果的途徑。職業高中計算機教育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以培養具備基本信息素養的人才為宗旨,致力于培養更加適應當下社會需求的新型職業型人才。計算機課是職業高中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之一。職業高中計算機教育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也在努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側重點來培養人才。在現有的職業高中計算機教育中滲透素質教育內容、實施素質教育,是每一位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師都要面臨的一個課題,值得探討。筆者結合多年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經驗,根據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特點以及學生學習、思維特點對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做簡要探討:
一、教學內容滲透素質教育
根據職業高中教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學生就業為方向的特點,在認真摸索了解職業高中學生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筆者仔細研究職業高中計算機教材,認為素質教育有必要在教學內容上做滲透,以傳達給學生。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并將素質教育理念貫穿其中需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入手。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理論課程是基礎,我們不能在強調實踐教學的時候過分夸大其而忽略理論教學。畢竟,對于計算機教學而言,課堂仍是我們目前教學的主陣地。理論具有指導實踐的作用,夯實理論基礎才能更好地服務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應該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發現實際問題—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深化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實踐出真知,實踐檢驗了理論,這也意味著實踐創新。計算機學科理論知識抽象、邏輯性強,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更應利用理論實踐循環教學,有機地結合社會需求與學生興趣所向的計算機知識內容,將計算機知識由淺到深、層次分明地分解、教授給學生。我始終認為,邏輯是非常誘人的一個詞。學生學習一門邏輯性強的課程,得到環環相扣的知識,只要一入門是很容易學好的。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入門,學生感興趣,主動性與能動性提高,思維變得活躍,學習能力提升,也就意味著素質教育在教學內容中的滲透獲得成功。
二、教學方法強化素質教育
教學方法是素質教育最直觀的體現。素質教育,顧名思義是通過教育提升學生素質,當然,這里的素質著重是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空間。教師應靈活使用現代教學方法,給素質教育更多空間,多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探究意識、創新欲望和動手能力。素質教育催生了現代教學方法的多元化。這為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提供了有利參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計算機學科特點以及不同專業學生需求選擇教學方法,努力使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實現。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而職業高中學生學習能力普遍較弱,結合這兩方面,運用“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就很有必要。“任務驅動法”較傳統教學方法不同,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精設“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操作知識。“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思維火花碰撞的過程中集中精神,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知識結構更加清晰,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自主探究法”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信息化社會要求高信息素養人才。筆者認為,高信息素養是指獲取、分析、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進行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并在其中強化素質教育正是培養高信息素養人才所要求的職業高中教育。
三、教學評價注重素質教育
筆者認為,職業高中計算機課程教學評價應以筆者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素養”為評價標志。職業高中學生生源差,知識水平不高,學習能力也較低,這是當下職業高中教育面臨的一個尷尬處境。作為教師,我們要承認現實、面對現實,但并不意味著向現實妥協。不論手上緊握的牌怎樣,我們都要努力打出一副好牌。以“信息素養”的高低評價“教”與“學”的好壞,這一理念本就是素質教育提倡的理念。教學評價也間接影響著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結合計算機教學過程,教師應致力挖掘學生發現、研究、探索的能力,引導并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并予以適時鼓勵。這樣能有效地在心理上支援學生,引導他們正確獲取、消化、加工信息,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筆者認為,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不是單方面的耳提面命填鴨子,而是師生教學相長的滿足。教師要學會肯定學生,這樣學生便也會在情緒上肯定教師。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優點與努力,保護學生本就薄弱的學習動力,鼓勵他們克服學習困難,享受學習樂趣。因為素質教育本就是快樂的教育。
作者:李杰 單位:山西省石樓縣職業中學
關鍵詞:數學;素質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6-00-01
現在我國數學教育面臨許多困境,如在數學知識方面,我國只強調學好從事現代化生產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而忽視了現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在面臨這樣的困局時,我們的數學教育也急切的需要從傳統的數學教學向現代數學素質教育轉變。
一、何為數學素質教育
我國著名學者、數學家嚴士健教授曾強調說:“數學將成為21世紀的每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素養、知識和技能的一個必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贝苏Z折射出數學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人的數學素質,是指在先天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后天的學習所獲得的數學觀念、知識和能力的總稱。人的數學素質是人的數學素養和專業素質的雙重體現。
數學素質有以下四個表現特征:1.是數學意識,即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和表示各種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關系和數學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識和良好的數感,進而達到用數理邏輯的觀點來科學地看待世界;2.是數學語言。數學語言作為一種科學語言,它是數學的載體,通用、簡捷、準確的數學語言是人類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是數學技能。數學的作圖、心算、口算、筆算、器算是數學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現實的生產、生活、流通以至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形成解決問題的數學建模的技能。④是數學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抽象、概括、歸納與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維以及直覺、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維,都是數學思維方法、方式與策略的重要體現。
二、數學素質教育的價值
(一)數學的智育教育價值
數學教育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其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1.訓練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概念形成、數學證明、命題探索都可以訓練學生的抽象能力。數學中抽象邏輯思維通過數學語言符號而使概括公式化、抽象形式化和數量精確化,這些特點為訓練邏輯思維提供了恰當的形式和途徑;2.提高思維的精確性和嚴密性。教師通過數學教學逐步實現提高學生思維的精確性與嚴密性,形成廣泛遷移,養成盡可能用定量來精確表述認識問題,嚴密周到地思考問題的思維品質;3.訓練探索性思維能力。數學是訓練探索性思維能力的最好素材,數學解題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性的過程,探索成功的要領。
(二)數學的德育教育價值
所謂數學的德育教育價值,是指數學在形成和發展人的科學世界觀、道德色彩和個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義。數學的德育教育價值首先體現在通過數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的輝煌成就:古老的十進制記數法與籌算、八卦中的二進制、墨經幾何、勾股術、中國剩余定理、極限術、楊輝三角等等,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在現代數學中還閃耀著光輝。這許多豐富的資料無不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題材,它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與進取心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以數學素質教育目標進行教學改革
數學素質教育是現代的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身心發展的教育及挖掘個人潛能的教育。要培養較高的數學素質,就要在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方法上有更大創新,使教育教學方法為全面提高數學素質而服務。
1.教學方法改革應以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為出發點,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中心,突出教學的發展性和雙邊性,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應貫穿啟發和探索精神以利學生智力發展。如可采取啟發、引導發現和延伸求異等方法,多切入點教學。數學方法從實質上說是教與學相統一,這種統一是辯證的,但要強調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實質。我們的教改要研究改進教的方法,更要以注重學生學的方法為主導思想。
2.數學教學方法改革要有先進的科學理論做依據,注重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數學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和科學性很強,沒有理論指導,光憑熱情是不行的。教學方法改革必須從現代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生理科學及當代先進科學理論和方法體系中尋求改革的依據,作為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教改一貫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對實現教學目的更有效的方法體系。注重教學方式或程序的變革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實際教學中形成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只有以思想和原則為準繩,以基本方法為主體,通過對基本方法的組合、分析并構建適合具體課堂的教學結構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才能有更為廣闊的適應環境。
3.數學教法改革要注意教學的整體性?,F行中學數學方法改革中最大弊端就是把教法改革孤立于其它教學改革之外,這是很片面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學提出:讀、議、講、練,教學生活,又逐步性進行了適合這種教學性的課時改革,把傳統的45分鐘課堂變為60分鐘的大課堂和30分鐘小課堂,收到很好的效果。從客觀上看,教學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參與的系統工程,它與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聯系,教法改革只有融進這些因素才能見成效。
關鍵詞:素質教育數學教育數學課堂教學
1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素質教育的過渡階段。初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的更新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育中強化素質教育,既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也是完善學科教育體系所必需。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是擺在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而數學課堂教學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場所。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
2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基礎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的關系
素質教育的最終要求是學生既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又具有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素質教育中,必須既重視知識教育,又重視能力的培養。回顧過去,我們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我們的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從這一角度講,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數學基礎知識教育是素質教育所離不開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等。這“三基”是掌握數學技能技巧的源泉,是進行正確思維的工具。只有把這些知識透徹理解,熟練掌握,才談得上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進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必須扎根于基礎知識的教育中。否則素質教育就會變成空中樓閣、無米之炊。
3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強化素質教育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陣地,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場所。當前,數學課的學時少,任務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同時又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是我們數學老師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過去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整節課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被動地在下面聽,實行滿堂灌。而數學中的很多內容很抽象,學起來枯燥無味,所以很多時候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喉干舌燥,學生在底下昏昏欲睡,這樣既沒有使學生學到知識,更談不上能力培養。要解決這一問題,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應注意以下五個環節。
3.1學生預習
數學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多。通過預習,同學們事先了解本堂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就可以使他們變被動聽課為主動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師復習
教師復習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評講學生上次的作業。學生課后做作業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鞏固知識、訓練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對學生的作業,筆者每次都是全批全改,指出作業中的典型問題,對于作業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在上課前做一評講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教師對錯誤的評講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提高學生進行正確思維的能力。其二是對上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短的復習。教師在復習時,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可以是三言兩語,關鍵是要從復習前面內容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然后順利過渡到本次課的教學內容上來,要注意知識的銜接。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3教師的課堂講授
在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意識,具體講授時應抓住重點,采取啟發式、主動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意識。
首先,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應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確定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力求自然、貼切,要把重點放在概念、定理的形成過程中,而把計算能力、計算技巧的訓練放在次要位置。教師講授概念的形成過程,是在教會學生如何分析、歸納、抽象客觀事件的過程。這樣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其次,教師在講授時,應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獨立思考的訓練,而啟發式教學,是由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直至最終解決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維,加深了記憶;同時,也使他們在聽課過程中,學到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4教師應結合多種教學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好的數學教學方法應當是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
3.4.1發現式教學
由教師提供一些預備知識,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思考、引申、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去積極探索,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進而自己獲取知識的方法。這就是發現式教學。發現法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素質大有裨益。不妨引導學生在做各種類型的練習時,自己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這樣,學生對自己總結出來的規律印象深,且計算中出錯率較低。
3.4.2發散式教學
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運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學時適時地采用這種發散式教學,能使學生逐漸變得敢于聯想,敢于突破條條框框去標新立異。
3.4.3分析式教學
分析教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從“未知”出發,逐層深入地分析找出“需知”,逐漸靠攏到“已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5學生課堂復習
教師每次課都應安排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對本次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讓他們歸納、總結本次課的重點、難點。開始時,教師可以加以引導、提示,經過多次訓練后,使同學們養成習慣,然后慢慢地過渡到讓他們自己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綜合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