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時間:2023-09-20 18:22: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心理健康 自殺 心理素質 潛能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提出,心理健康是指身體、智力、情緒調和;適應環境,能夠在人際關系中彼此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中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中國社會調查所的調查顯示,26%的受訪大學生有過自殺的想法。僅在2009年的上半年,北京市共發生了14例大學生自殺身亡案件。有關數據表明,自殺已經取代突發疾病和交通意外,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抑郁、悲觀、自卑、成功焦慮是大學生自殺、他殺的幾個重要原因。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尤為重要。
1.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據國家教委1989年對12.6萬名大學生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大學生中存在明顯心理障礙者達20.23%。學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現象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2.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協調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積極、熱情的情緒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3.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他們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他們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以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誤區
目前,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首先,是對健康定義的片面理解。學生往往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也同樣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很多學生只注重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片面理解。學生通常認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問題的;此外,是對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學生自認為沒有什么心理煩惱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學生在遇到情緒不良、心態失衡或是壓力過大等情況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臨著心理疾患的威脅。缺乏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使很多學生錯過了避免形成心理問題的最佳時機。
四、主要措施
1.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梢蚤_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專業知識。也可以開展心理咨詢工作,讓學生找到傾訴的對象,受到正確的引導,及時走出心理誤區。
2.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工作。學??梢詫π律捎谩皢柧怼钡男问竭M行心理健康普查,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做到心理問題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4.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梢越M織觀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電影,聽講座,出板報等,給學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動平臺。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使學生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
總之,在目前社會迅速發展的形式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因此,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治標治本的作用。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說,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史仲芳.心理與健康.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
[2]俞國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徑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識到,人才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就是要具備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是一個備受矚目的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社會壓力,多數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問題。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其自身的成長,還對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組織日常教學活動期間,高校應當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首先,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教育及學習科學知識的基礎,也是大學期間正常學習、生活和發展的保證,心理素質可以說是衡量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通過高校的系統性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德育、美育、體育等素質。高校開展針對性的教育能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品質,加強大學生情緒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促進學生成才,必須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加快,社會轉型與改革步伐加快,不同文化與生活誕生不同的價值觀。社會處于不斷融合的動態過程中,各種沖突表現更為明顯,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活躍。這些形勢的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學習、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滋生出多種消極情緒。因此,為促進大學生成才,迫切需要對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屬于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心理健康屬于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二、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當前社會正處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斷增加。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客觀因素
綜合各方就會發現,客觀因素應當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首先,社會環境。知識經濟時代,在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等都不同程度地發生改變。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物質與金錢等各方面都對大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素質與能力的競爭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旋律,這無疑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出現精神困惑、憂慮等問題。
其次,學校環境。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學校的人文氣息相對于其他地方更濃厚一些,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所接受的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較少。目前,我國教育處在改革新時期,與學生存在密切聯系的繳費上學、就業與自主擇業等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在此過程中選擇難度不斷加大,使學生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失落等多種不良情緒。在成長的過程中承受過量壓力,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進而引發抑郁癥。
最后,教育發展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在理解健康的時候更注重身體素質的健康,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在教育實踐中,尤其是低年級階段的健康教育,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自我組織控制方面有所欠缺,而這必然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2.主觀因素
想要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實施全面、系統的分析,找尋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為科學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礎。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觀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家庭因素。家庭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場所,與學校、社會存在根本區別。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長期的、決定性的影響。自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的數量明顯增多,多數孩子生長在“四二一”家庭模式下,成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這種家庭培養的孩子一般刁蠻任性,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有一點不順心就會沖父母、家人發脾氣,甚至以離家出走威脅家人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這些孩子承受壓力、挫折的能力較低,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極易產生偏激、怨懟的思想和情緒。
其次,個人因素。從心理健康培養角度來說,學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因素。外界的各類教育必須通過自身的吸收、消化方可轉化為自身的健康素質。大學階段是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期,學生由固定的教師和小班級轉變為多班共同分享的一個教師的大班級,逐漸轉向大學的集體生活,這對在校大學生提出新的挑戰。多數大學生無法適應不同教師的上課節奏等情況,會產生自卑、焦慮、失落等心理問題,嚴重者引發惡性事件。同時,部分學生一直固守成績決定一切的思想,平常只重視學習成績和班級排名,忽視身心鍛煉,延誤養成健康心理的時機。如果不給予大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和調節,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三、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根據前文的分析可知,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梢哉f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關乎學生自身成長,同時也會對社會穩定發展產生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充分利用課堂教育的影響
要想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的整體教學規劃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歸納至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并且還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保證學時、學分。根據各高校教學活動實施的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必修課與選修課,在各類課程中必須包含自我認識、情緒管理、環境適應、戀愛與性心理、珍愛生命等內容。依據大學生心理具體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學計劃。為保證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必須由專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擔任。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現實,注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選用恰當的案例,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效果。
2.發揮全員的輔導性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學科不僅與學??蒲心芰Α⒔M織教學能力有關,還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情況、師資配置等因素有關。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應當發揮全員對該項教育工作的輔導作用,促使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獲得滿意的效果。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高校所有成員均要積極投入教育工作中,專業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在開展的教育內容中滲透樂觀、積極等思想,確保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品質。與此同時,班主任與輔導員應當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歸納到管理范疇內,根據教學需求和本班級學生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積極引導學生實施自我健康教育
大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高校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競賽等活動,向全校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全面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性與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水平,確保各項活動順利展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4.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對學生而言,校園氛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使大學生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就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學??赏ㄟ^開展一系列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大學生廣泛參與,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提升學生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充分運用黑板報、廣播、校報等宣傳手段,加強心理健康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高??梢远ㄆ谂e辦專題報告會、開展心理沙龍、成立心理咨詢室等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努力營造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幫助具有不良心理的學生早日恢復健康。
總之,面對社會形態的不斷變化,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要求高校大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識修養,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來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新時期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等多種壓力,各類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和突出,教師要深入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大量健康、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夏蘭,駱頌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研究[J].洛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21(3):232.
[2]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學生心理素質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10(4):27-32.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全面發展。
高中這一階段學生壓力較大,很多學生面對自己的未來也表現得比較迷茫,心理健康教育對高中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高中班主任通過班會或者舉行各項活動的形式,通過實際生活或者案例,針對這一時期學生的不同心理,提出相的方案,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這樣一來,既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也能讓學生抓緊科目學習的同時也能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了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識,學生在面對困境、壓力和迷茫,可以自我調節,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促進學校德育工作順利開展。
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說,需要積極發揮班主任作為學生群體的帶領人作用。由于目前我國高中學校的班級結構設置為每個班級配一名班主任,班主任負責這個班級內部所有的大小事宜。而班主任作為高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約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者,通過建立以班主任為帶頭的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極大程度地提升高中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程度,形成更為科學和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積極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班主任通過加強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輔導工作的深入性,能夠為后續學校整體德育工作的良好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促進高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后,使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更為高效,也更加深刻。
(三)拉近師生關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班級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還是學生學業的指導者及心靈的領路人。高中班主任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學生的困境、壓力和難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并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如此,師生雙方都更能夠理解彼此的行為,有利于學生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高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一)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明確,工作得不到落實。
班主任面對學校、家長等種種壓力,往往把教學看得很重要,各個學校還是難以改變傳統的觀念,他們始終秉著:“教學成績對學校和自身名譽影響甚大”“升學率才是根本”這一落后理念,忽視了教育工作的進行。還有很多班主任高舉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幟,呼吁要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但是工作總是落實不到實處,這對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很不利。
(二)班主任的實際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缺乏,班主任是進行健康教育工作的首席地位,自身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談何教育學生?其次班主任缺乏對自身工作的認識,班主任本身就不同于其他教師,教學的同時還要兼顧教育,有著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雙重任務,在高談“教學成績就是硬道理”這一環境下,班主任忽視了身兼學生心理教育的工作,這兩點是班主任工作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1.認識和明確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同于其他教師,不但具備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教育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執行者,班主任首先要明確對這一方面的認識,另外,班主任工作比較繁重。因此學校在要求班主任完成督促學生好好學習,提高教學成績的同時,還要向明確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地位,深化班主任的教育意識,班主任工作要得到校方的全面支持和重視,校方可針對這一方面建立相關的考核制度,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開監督,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進行。
2. 關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自身應該學會自我調節。班主任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善于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確保自己處于健康水平,并調試到最佳狀態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保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科學有序展開。最后,學校領導應該關注包括班主任在內的學校所有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使教學活動有效展開,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
(二)使師生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及高中生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高中班主任通過學習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要能夠根據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心理活動的規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方法與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指導,以維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階段的學生固然應該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學習成績上,但是也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證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對挫折和打擊,在學習的路上走的更遠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首先,從高中班主任層面,使其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要性的同時,還應提高其開展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其次,鼓勵班主任積極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不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在幫助自己調節心理狀態和心理壓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最后,學校要經常對班主任進行考核及培訓,也可以適當對在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給予肯定和獎勵,在幫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內在動力的同時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高中的班主任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主體,首先要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還要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提升整體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凌世Z.淺談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5(12):56-57.
[2]張麗.淺談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時代,2014(14):223.
【關鍵詞】留級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感覺大學的學習氣氛比較不如高中時候濃厚,逐漸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便漸漸的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致使出現留級的情況。而這一部分學生在進入新的班級之后,總是感覺自卑,不愿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形成自閉的性格,往往很難融入新的班級之中。正是由于這種問題的存在,大學留級生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們就此留級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一下針對大學留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一、留級生的心理特征
(一)留級生形成的原因
大學的考核制度一般都是以每年的期末考試作為評定學生學業成績的標準。而大多數的留級生就是因為不能完成學校所規定的學分,需要對課程進行重修。這類學生往往都是要跟隨下一級的學生進行學習。而留級生形成的原因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同時也有老師和學校得責任。學生自身不能很好的完成角色的轉化,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必要的自制力。任課教師的講授方式過于學術化,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過分的大規模招生,對學生疏于管理,再加上考核制度本身的弊端。致使高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級生。
(二)留級生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本身是經過高考選的優等生,一進入大學就出現了掛科,甚至留級的情況,在他們的心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致使很多的學生難以接受。留級生要跟隨下一級的同學一起學習和生活,要離開熟悉的班級和同學,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人際關系。而且,很多學生化解挫折與心理緊張的能力較弱,在學習成績挫折和心理壓力面前,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產生自卑心理。還有就是留級帶來的經濟負擔,也是造成一部分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留級生一般都沒有自己的目標,在大學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氣息的感染,最終致使對學業分心,造成留級的后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俗話說內因決定外因,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往往產生于其內心的暗示。所以對大學生,特別是留級生的教育也要從其內在入手。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學生優秀品德的先決條件,這樣就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重大。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幫助大學留級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促使其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完善從而培養其高尚道德情操同時提高心理免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留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從引導其有良好的心理入手,只有擁有健全的心理,才能談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學習。此外,我們還應在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之間能夠更好的交流和溝通,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還要從心理教育入手,多鼓勵留級生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更容易激發學習的熱情,也就更容易學習。反之,如果長期處在自卑、自閉的不良環境之中則更容易自暴自棄,使其喪失學習熱情產生厭學情緒,往往學習效果不佳。由此可見擁有健康的心理也可以促進大學生學習的進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留級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幫助他們克服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讓他們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最終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業。
三、擁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從學校到社會的過度期,在這個階段中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面對社會的必備條件。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個性的形成和思想品德的訓練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大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提升了高校教學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心態來接受,而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它可以使大學留級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又幫助大學留級生樹立適當的奮斗目標,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對思想政治課的人之提升一個檔次,將理論內化為個人素質,這是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而且大學期是人生的重要探索期,我們要增強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的理解,開始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新的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對留級生所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并讓他們感覺到自身價值的意義,以便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價值。開展對留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還在于提高其綜合素質,讓他們了解排壓、減壓的方法,更好的放松的自己的心理,同時具備對社會現象的認知能力,正確看待留級事件,使其擺脫心理負擔,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對大學留級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而且針對大學留級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不應該排斥,更不應將其邊緣化。應該悉心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更好的完成學業。重視和加強對留級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是教育工作者得責任,也是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其實,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留級生,還應擴展到廣大的在校生。隨著教育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相信我們大學一定會培養出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齊慧穎,任翠香.淺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0(11)
[2]閆靜茹.留級生的教育策略[J].吉林教育,2010(06)
[3]趙志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0(05)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教學內容,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以往學校不是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隨著新課改的要求,學校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用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其卻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過程,欲速則不達,難以一蹴而就。鑒于此,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德育教學相融合就成為教學創新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教學提供必要補充與支撐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是培養學生內在文化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軟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學工作的支撐。其次,從某種程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學工作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其目的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旨在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而德育教學工作則是為了教會學生認識社會,學習社會規則,加強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則倚重于構建學生的自我認識、強化學生的自制力,從內容上補充了德育教學工作。
(二)德育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路明燈
德育教學工作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路明燈,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做指導方向。所以,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采取德育的“視覺”和“思維模式”去進行,在實踐教學中,積極滲透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否則方向偏頗,心理健康教育易出現南轅北轍的境況。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學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學中,關鍵在于如何將二者融會貫通,從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完成效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整合已是勢在必得,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學工作的契合點、互相借鑒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將會成為實現學生心理需求和教育服務的必然選擇。因此,作為德育教學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應該努力找準自己的位置———扮演學生的心理導師。對待學生的德育教學困難時,不是一味地呵斥或者強行禁止,而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并遵循和利用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輔導學生,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一)科學看待學生心理問題
在學生在校期間,作為班集體的管理者,教師必須特別注意學生的心理發展。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現問題也大多是由心理的不平衡或者暫時性失意引起的,并不是完全因為學生的思想問題引起。此時,教師不能急于將問題定性,而更多的應該是仔細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透過表象分析內在原因,然后加以心理疏導和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問題并積極改正,形成強大的心理素質與健全的人格。
(二)創造班級良好心理環境
1.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教師本身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所以,學習的道路是沒有止境的,老師要不斷完善個人品格,塑造健康的人格魅力。教師要做到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要多鼓勵學生,給予學生關心,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
2.營造健康的班級氛圍
有這樣一種說法:給孩子一個和諧的世界,和諧的環境能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靈,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作為老師,用自己的真心與愛營造積極進取、文明向上的班級氛圍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活躍身心,促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德育工作者應刷新認知,積極吸納心理健康教育的優秀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心理需求,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班會、文藝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在各種活動中,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同時又充實了內心,從而加強了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同時,學校還可以多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針對學生的問題有問必答,幫助學生樹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德育素質的目的。只有教會學生創造性地把握思想道德原理,才能讓學生在新的道德演變中減少迷失,從而不斷融入社會發展的需要中。
四、關注個性發展、個別談心與輔導
世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也一樣。學生的心理問題因人而異,團體的指導有時難以達到最佳效果,需要認識到問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對個別學生及時進行心靈交流和輔導,對癥下藥。要想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教師不能急于求成,應該要耐心等待,如同春播種,秋豐收一般,要堅持不懈地去溝通,關注個性發展。
五、建立家長溝通機制
教育永遠離不開學習和家庭,因此,心理健康和德育融合教學必須要結合兩大陣營,密切配合,形成一股合力。這就需要老師掌握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等。及時地與家長互動,齊心協力地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共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素質全面發展。綜上所述,德育工作的完成,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種途徑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但融入不代表可以互相代替,只有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學真正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完善德育教學的目標,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吳湘紅.小學德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01):78-79.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 合格
在我國之前的小學教育中,品德與學習的教育一直被放在第一位,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略。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刻,班主任是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引導者。因此,如何發揮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的心理有健康的發展,需要我們深入的去研究。以便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個好的參考。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與原因
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富足,生活質量與生活節奏也產生了變化。而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也與以前有了很大改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的顯現出來。
1.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近些年,關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同學打群架,徐力殺母,姐妹殺雙親,這些問題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相對于德育的培養,心理健康一直被忽略,也就使得小學生在遇到一些情況時,心理過激,行動過激,造成一些較為嚴重的后果,校園暴力事件是較為典型的事例。學習成績并不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的要把心理健康程度加入到學校的評價系統。
2.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的探究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應為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社會和生活壞境的變化?,F在小學生的生活條件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伴而來的還有一些負面的東西,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心理尚未成型,沒有健全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鑒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極易受其影響。第二,由于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影響,孩子們被寄予了父輩極大的期望,同時也背負極大的壓力。第三,這幾屆的小學生受我國基本國策影響,多為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自我,嬌嫩,怕經歷困難與失敗也是一個原因。獨生子女缺少小伙伴,缺乏團體活動,使得獨生子女往往很不合群,不會互幫互助。第四,學校缺乏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現在學校多注重升學率,只注重德育教育,往往忽略了更為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第五,現在孩子的家長工作繁忙,很難有時間陪孩子、教孩子,這些任務也就交到了爺爺奶奶手里,爺爺奶奶往往會很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也都是有求必應。
3.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設計師,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主力軍,是班級內外各種關系的協調者?!卑嘀魅蔚闹匾蝿粘嗽趯W習方面約束好學生,還要在學校的指導下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與科任老師共同教好學生。而且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影響是無時無刻的,就小學而言,孩子們剛剛踏入學校的大門,對一切都充滿著新奇,而好奇往往是習的動力,班主任的行為與教育就是孩子們所模仿的對象。并且由于班主任工作性質的使然,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較為緊密,班主任可以利用這種條件第一時間把握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程度與心理需要,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
二、班主任對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技能方法的探析
1.班主任要從正面引導學生
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從小學生的特點入手,照顧到小學生較為脆弱的心靈和接受能力,給小學生安排一些孩子們通俗易懂的知識,而不是扯理論,講背景。小學生的年齡階段也決定著他們的求知方法,班主任必須要用一些小故事等引起小學生足夠的興趣,才能使他們自己喜歡去接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東西,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用興趣去給孩子們奠定一個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而當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健康基礎之后,孩子們就會用這些心理健康知識去評價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班主任可以提出一些假設,讓孩子們說自己在這些困境下該如何去做,從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質和抗壓能力,增加心理健康的知識,使得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工作更容易開展。
2.班主任要指導小學生使其樹立健康的情感
因為特殊的年齡階段,小學生會有很多小情緒,而且不受控制很不穩定,特別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和別人的舉止、行為和言語影響。而對于這些情況,班主任在考慮問題教育孩子們的時候,必須要從情緒剖析入手,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以及班主任老師的熱切關心,這樣會使孩子們產生一些積極地、健康的心理體驗,班主任要能時刻的“察言觀色”,準確的知道每個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根據這些變化準確的給出解決方案,讓學生對積極地、健康的心理情感產生正確的感知,從而使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的開展下去,并且為孩子們的生長、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發展。因此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及時發現不良情緒,給予心理健康輔導,使孩子們樹立健康的情感。
3.班主任要鼓勵引導小學生培養優秀的行為習慣
班主任要首先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教學理念,以身樹則,給學生樹立一個積極、正面的形象。因為只有班主任給出了榜樣,學生們才能照此培養自己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從內心里自覺接受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給孩子們創造更多的道德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孩子們能夠把心理健康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他們自己親身體驗參加日常的道德行為生活,并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這種理念。
結語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細致加耐心的工作,班主任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從內心里去理解學生,與學生去交流。使學生建立健康穩定的情感習慣。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自己的領域里為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做出貢獻,以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參考文獻
[1]. 劉爽.淺談小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相關因素[J].青年文學家.2013(22)
[2]. 談明娟.小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新課程(教師).2010(01)
Abstract: Teachers' mental health is not only the topic of their self-cultivation, also is main component of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Although society and schools have made positive efforts to protect th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in recent years, teachers' mental health should be maintained by teachers themselves. This thesis tries to conduct discussion from importance of teachers' mental health and self-adjustment of teachers' mental health to arouse social attention and promote relevant department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ork to teachers' mental health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關鍵詞: 教師心理健康;自我調適;心理健康教育
Key words: teachers' mental health;self-adjustment;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4-0250-02
0引言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和推動者,是學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遲遲未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才漸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試圖從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兩方面展開論述,以期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1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對教師而言,剔出其職業的社會性不談,教師首先是個普通人,自然也有心理健康的需求。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往往將教師這一職業神圣化,將教師比喻成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職責就是默默地奉獻,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教師心理健康是衡量教師素質的重要指標,影響著教師工作的成敗。這是因為教師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狀態是其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決定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影響著教師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科學性。如果教師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必將有利于教師充分的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發揮其潛能,帶來高的工作效率。可見,教師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是教師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職業規范的需要。
1.2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是學校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認同的楷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教師的一言一行,與人交往的態度和行為,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評價,都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價值已經超越了教師的知識本事。教師通過自身營造的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已經成為巨大的教育資源。
2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
教師的心理健康的維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離不開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學校領導的重視,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個人要重視自身的心理保健。只有教師自己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較強的心理保健意識,來自社會和學校層面的支持效應才能作用于教師真正起到作用。
2.1 從認知上調整自己的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多,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對教師的角色期待過高,使廣大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爭。教師本人對自己的角色和職責也陷入了混亂狀態,沒有一個客觀和正確的認識。
古語說:“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教師要想自覺地進行心理保健,優化心理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認識,對自身的教師角色和職責有一個準確的定位。
2.1.1 正確的認識教師角色,悅納自己當今社會,教師角色被認為是神圣的,完美的。人們對于教師角色的期待也充滿理想化。而作為教師本身應該認識到角色期待的理想狀態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教師要學會悅納自我、賞識自我,學會接受和理解自身角色扮演中出現的缺陷并不斷完善,這樣教師才會在遇到挫折時,做到不妄自非薄,不遷怒他人,并能采取積極方式去坦然面對,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2.1.2 正確認識師生關系的特點師生關系區別與其他人際關系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師生關系是既定的、是因工作交往而形成的,因而也是難以更改的。當師生之間產生了矛盾和沖突時,一般情況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單方面終止這種關系。如果教師認識到師生關系既定性的特點,那會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這樣,不僅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而且還可以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作用使教師本身保持心境愉悅。
2.2 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的方法教師應吸收和掌握一些心理調節的知識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面臨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及時解決不合理的情緒,更好的進行工作和生活。
2.2.1 學會放松自己的心態放松訓練最初是體育運動中進行心理訓練的具體方法,它是有意識、有系統地訓練肌肉動作逐步達到松弛,并使呼吸減緩,目的在于獲得控制身心活動強度的能力。放松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振作精神、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穩定情緒、增強記憶、提高工作效率。教師可以在合時的時間進行放松訓練,通過身體肌肉的放松帶動心理上的放松,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松心態。
2.2.2 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教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體驗不良情緒的機率要高于其它人群。因此能夠合理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的自制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控制情緒,克服不良情緒的影響。教師在合時的時侯也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調控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暫時轉移到其他事情或活動中去,打打球,或漫步于林蔭小徑,改變一下環境,使自己沒有時間和可能沉浸在那種不良情緒之中,從而將情緒轉化。
2.2.3 尋求積極的社會支持心理學上的社會支持是指個體以外的援助力量對個體的社會支持關系,如夫妻、父母、知心朋友,都是不同的社會支持力量。這種社會支持關系可以有效地削弱壓力造成的孤獨感、焦慮感、緊張感等負面感受,緩解心理壓力。社會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越高的社會個體,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對教師來說,學校的同事,尤其是學校管理者的支持和幫助,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減輕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和推動者的教師,其心理健康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教師心理健康的調試主要從自身來維護,既要注重從認知上調整自己的觀念,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師角色,處理好師生關系;更要學會放松心態、調控情緒、尋求積極的社會支持等適合自己心理調節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1):332-339.
[2]葉一舵.現代學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開明出版社,2004,(06):235-272.
[3]黃爽.我國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述評.教師教育研究,2006,(04):89-90.
[4]劉霄.論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教育探索,2003,(02):85-87.
[5]吳聰治.論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維護. 碩士論文,2002,(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