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數字經濟的機遇和挑戰
時間:2023-09-20 18:21: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經濟的機遇和挑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面臨的挑戰
當前,縣級廣播電臺既面臨著外部環境的種種壓力和挑戰,也面臨著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同類媒體的競爭。當前,同類媒體競爭日趨白熱化??h級廣播電臺除了面臨縣級的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競爭外,更大的壓力來自于相鄰市區縣廣播媒體,還有市級廣播媒體、省級廣播媒體和中央廣播媒體。在新聞宣傳上,中央及省市廣播媒體“居高臨下”,顯現出強大的實力和對受眾的號召力,縣級廣播媒體在經濟實力、硬件設施上差別很大,處于劣勢。而相鄰市區縣廣播媒體市場資源的爭奪又異常激烈,導致縣級廣播電臺面臨的壓力劇增。
(二)其他媒體的擠壓。一是傳統媒體的擠壓。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憑借其自身優勢,把廣播從主流媒體擠到邊緣媒體的位置,廣播業受到重大沖擊。這個沖擊甚至還來自音像、期刊等。不可否認的是,廣播在傳統媒體中的份額很小。二是新興媒體的沖擊。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運用使得新興媒體異軍突起,發展強勁。包括互聯網、手機、樓宇電視、移動電視等在內的新興媒體,以其傳播技術、資本、渠道等優勢迅速崛起,不斷分流原來屬于傳統媒體的受眾和廣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表現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有調查發現,我國有三分之二的網民因為上網而減少了對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的關注。傳統媒體尤其是已成弱勢的廣播媒體,受到新興媒體的影響和沖擊是不可小視的。
(三)自身存在的問題??h級廣播電臺除面臨外部環境的擠壓和沖擊外,自身也普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一是經濟總量偏小,發展速度不快。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縣域經濟的重視程度,縣域經濟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但從各地實際情況看,縣級廣播電臺創收狀況隨著經濟發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普遍存在創收增幅落后于縣域經濟增幅的問題。這一方面表明了縣級電臺的市場空間的大小是受縣域經濟發展決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縣級電臺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亟需發揮。二是創收手段單一。從目前看,縣級電臺創收的手段還是以廣告創收為主,占到電臺收入的80%以上。由于面臨著其他媒體對廣告空間的擠壓,使得縣級廣播電臺廣告市場空間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靠廣告“單打獨斗”,力量顯然不夠。近些年,一些縣級廣播電臺嘗試了不少辦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還遠遠不夠,創收手段單一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二、面臨的機遇
在看到面臨的挑戰與困境的同時,我們更需要看到,縣級廣播電臺的發展也有著難得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新技術發展給廣播開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F代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廣播的更新換代和技術轉型,從而給廣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比如數字多媒體廣播,可以在地面高速移動的狀態下高質量地接收聲音、數據信息。因此,戶外活動者,公交、火車、甚至飛機等交通工具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數字多媒體廣播;網上數字廣播,可以實現全球覆蓋,受眾可以自由選擇節目,并實現同步交流,這些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受眾參與節目的需求,改變了以往聽眾只有通過熱線電話與電系的方式。
(二)新興媒體的出現使得廣播產生了新的傳輸方式和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科技制造出的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既是廣播的對手,又是廣播的盟友,他們不像電視那樣具有排他性,而是給廣播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彌補了廣播的不足。廣播與新興媒體實現“融合”,至少能體現三大優勢:一是通信技術使廣播彰顯機動快捷的優勢,隨著衛星電話、手機等移動無線通訊工具的普及,一部手機電話就可以在無線信號覆蓋的任何角落隨時發回現場報道。二是手機短信使廣播擴大了與聽眾的互動,聽眾參與機會的增加,互動性的提高,極大帶動了收聽率的提高。三是互聯網使廣播的功能得到延伸,廣播與互聯網聯姻后,廣播電臺播出的聲音版節目就有了文字版和圖像版,主持人可以在網上節目預告、征求聽眾意見、討論問題甚至聊天。
(三)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使得縣級廣播電臺市場空間擴大。這里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的提高,為廣播拓展了空間。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縣域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服務業日益繁榮,文化交流頻繁,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h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媒體的經營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滿”,縣級廣播電臺近幾年收入的提升是與縣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二是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有車族”數量猛增。車輛的增加擴大了廣播的收聽群體,擴大了廣播的影響力。有人說,現在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是廣播電臺發展的一個“黃金機遇期”。
三、應對機遇和挑戰的對策建議
過去30年,中國經濟都是無風險發展,而未來,風險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中國經濟正在面臨一個100年未見之變局。
現在,中國經濟是什么經濟?
本質是過剩經濟,相比于之前30年的短缺經濟,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經濟形態,游戲規則、增長動力、未來的基本面表現將完全不同。
所以說,當下的中國經濟好與壞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企業家是不是已經作好準備,意識到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需要的絕對不是投資什么,或者明年GDP增長多少,而是在一個大的歷史周期里思考中國經濟的下一個10至20年。
否則,你的企業將沒有未來。
認識巨變,轉換思維
如何應對這種變局,最重要的是轉換思維,認識到這種巨變。
今年5月份,提出中國經濟新常態概念以后,每個人都在談新常態,這三個字確實對未來中國經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新常態究竟是什么?
新常態是拋棄“保8”思維。我們一直在講經濟下行壓力很大。而我們每一次分析季度數據時候,總是停留在以前的“保8”思維。很多人認為7.3%差,其原因是什么?因為有參照系是8%,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應該在8%以上。
但是,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經歷這么多年,我們的表現已經是最優秀的。1978年到現在我們的增長增速是最高的。
2013年GDP增長是7.7%,到今年第三季度的7.3%,很多人認為經濟形勢很嚴峻。但去年的7.7%靠的是什么?
靠房地產!中國經濟的本質就是房地產經濟。
三個數字可以說明房地產對我們的經濟來說有多重要。在去年7.7%的增長中,房地產貢獻率超20%。去年地方財政收入6.9萬億,房地產行業一項4.1萬億,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超過70%。去年全社會融資額是17.29萬億,房地產行業去年的到位資金是12.2萬億,占全社會融資額的比重超過70%。
而最近,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變化:過去買房子的人現在在賣房子。中國房地產的供需基本面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房地產增速減緩,錢正在流出房地產市場。
而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據我判斷:
第一,未來10年,80%以上的開發商會倒閉。
第二,中國未來只有20%以上的城市房地產市場有希望。政府一旦救市,這些地方的房價一定往上走。
第三,房地產市場嚴重分化,政府對房地產的影響力只有20%。我們一定要意識到,目前房地產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房子多了沒有投資價值。
大變局都變在哪里?
為什么說未來30年是一個大變局?因為和前30年相比,未來30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經濟。二者不一樣在什么地方?
第一,過剩經濟將取代短缺經濟。
過去30年,中國經濟是短缺經濟,中國人把自己對財富的渴望發揮到極致,想方設法創造物質滿足市場的需要。但現在中國經濟的本質是過剩經濟。短缺和過剩是兩種不同的經濟形態,其游戲規則、增長動力都有所不同。
第二,制造業和服務業并舉發展。
經過過去30年的大干,中國在2010年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盡管規模已經達到全球第一,卻缺乏國際競爭力。在2013年,第三產業的地位達到46%,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還差4個百分點。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要實現將制造業從大到強,另一方面還要把服務業做大。
講到,未來中國發展要體現兩個概念:城鎮化、服務業。未來圍繞這兩點,中國經濟結構會進一步改變。但是制造業會不會被弱化?而當前全民似乎出現了輕視制造業的傾向,這是非常危險的。怎么樣把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和制造業崛起、工業業的未來聯系起來,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第三,“玩樂經濟”將取代“吃喝經濟”。
前30年,中國經濟本質是溫飽經濟。而現在,中國人均GDP在2013年就已經超過6700美元。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上升非常快,對“玩樂”的追求超過“吃喝”。未來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目的已經從“吃喝”兩個字逐漸向“玩樂”兩個字傾斜。
第四,人口過剩大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國勞動力人口就已經開始下降。盡管三中全會放開二胎生育,但因為觀念、經濟壓力等原因,今年符合生育的1100萬對夫妻只有70萬生二胎。中國經濟五千多年的發展,就是靠人口紅利?,F在如果人口短缺,人力成本上升,中國還能靠什么?
未來30年的挑戰和機遇
提出“新常態”,我認為大家必須要有新思維,新常態下面的機遇是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作為企業家,要認清機遇、挑戰之所在。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未來會面臨哪些挑戰?
第一,如果按照金融危機的邏輯,2014年會是危機的開始,之后的3到5年經濟環境會非常困難。企業家一定要保守,未來3到5年最重要的任務是活下來。
第二,未來3到5年,錢荒會持續,中國將從流動性過剩向流動性短缺轉變,所以企業家未來主要的管理是管好錢,管好流動性,保證現金流。
第三,風險最有可能在房地產領域和產能過剩領域爆發。只要未來大家轉換思路干正事,企業都會有未來。
所以,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應該如何抓住機遇?
第一,回到創新,創新的企業在未來一定會得到回報。
第二,抓住投資機會。國家的投資效率已經在遞減,未來國家一定會簡政放權、放開市場,重視民間投資。
第三,企業家要拋棄浮躁的心態,靜下心來做一件事。認真研究中國經濟動態、產業動態,重新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適應新常態,抓住新機遇。
【關鍵詞】WTO;我國企業營銷;影響;對策
一、加入WTO對我國企業營銷的影響
(一)我國企業的市場營銷范圍變得更大
加入WTO后,我國與國際的商業往來變得更加頻繁,商業合作伙伴也變得越來越多,所以我國企業的市場營銷范圍也就變得更大。WTO是以貿易自由化為宗旨的,其積極倡導各個會員國進行自由的多邊貿易合作,所以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也不僅僅局限于一兩個方面,其是多邊的貿易合作。國際貿易組織對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作用十分大,其貿易額咱整個國際社會貿易總額的93%,可想而知,市場范圍以及創造的經濟效益是多么的大。另外每一個新加入的國家,其都會開放國內市場,積極與國際進行貿易往來,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中國企業的市場營銷范圍也會隨著WTO的發展而不斷擴大。
(二)給我國企業的市場營銷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上面提到了,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加入WTO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會帶來嚴峻的挑戰。因為加入WTO后,無論是從市場角度還是競爭對象角度看都是有著全新的不一樣,我國企業面對的是以經濟全球化為基礎的心得經營環境和市場環境,競爭對手也有單一的國內企業變成了實力更加強勁的跨國公司了。隨著目標市場的擴大,我國企業的選擇雖然增多了,但是市場的復雜程度也變得更大了。又由于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差異,市場的要求的也會變得更高了,所以對于我國企業的市場營銷來說,其挑戰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對我國企業的市場營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所謂知識經濟就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新型經濟形態,必然會對整個社會尤其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經營管理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市場營銷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所在,對其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與傳統營銷不同的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經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來進行的,信息化、數字化的消費形式可以大大方便人們的生活,所以中國企業的營銷方式能否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二、加入WTO后我國企業的營銷對策
(一)加快培養新型營銷人才,適應國際市場需要
上面提到了加入WTO對我國的企業來說會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其中對營銷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就會變得更加嚴格,因為作為營銷人員需要與世界各國相溝通交流,尤其是商業往來會更加頻繁。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和市場環境都是不同的,如何更好的深入國際市場并做好市場營銷工作是對我國企業營銷人員的一個新挑戰。針對這些新挑戰,我國企業需要加快培養新型營銷人才,尤其是培養那些具有國際營銷能力的高素質營銷人才。為了保障營銷人才的供應,我國企業可以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培訓的方法,其中引進來就是大力招聘掌握國際營銷能力的營銷人才,或者是引進在跨國公司工作過的有著豐富國際營銷經驗的人才。讓這些人才的先進營銷理念、營銷能力帶動企業開闊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我國企業還要加快培養本企業內部的營銷人才,可以通過組合字員工出國交流學習,給他們一定的成長學習時間和空間,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商業環境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對于我國企業的營銷人員也是一樣的。企業要組織營銷人員學習最新的國際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以及國際營銷的最新發展動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占據有利的位置。還有一點就是培養營銷人員的跨文化意識,要懂得如何與不同國家的不同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這是一項很難的工作,但只有做好這些才能做好國際營銷。
(二)立足本土,打造鮮明的民族品牌
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與挑戰,但對于復雜的國際市場,我國企業如何做到與眾不同吸引更多的國際消費者呢?我認為其國家屬性將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市場營銷中,我國企業要立足本土,打造出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品牌,因為國際競爭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對于走出國門的企業來說不能忽視背后祖國強大的支撐力量。我國企業在面向國際進行市場營銷的時候要將產品與民眾特色進行一個有機地結合,在營銷中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改變傳統的營銷方式,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上面提到了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同時對于智能化、信息化的應用也是前所未有的,傳統的營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國際發展需要了。所以我國企業在進行國際營銷中要改變傳統的營銷方式,要從知識經濟的角度出發來改變營銷方式,要善于利用智能化的營銷手段,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應用更是關鍵,同時還要注重滿足消費者對于知識的需求,在銷售產品中注入文化元素。要以客戶的需求為企業營銷的核心,同時加以個性化、信息化的服務方式吸引更多的國際消費者。
(四)做到優勢互補和確定目標市場
我國企業在國際營銷中,由于缺少國際營銷的經驗,所以需要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實現借力發展。而合作是有條件的,是雙方實力的較量。我國企業要抓住機遇,借助巨人的肩膀放長眼光,在合作中盡快提高自己;同時要控制和把握好合作進程,在合作中揚長避短,增強實力。
參考文獻
[1]史紅;加入WTO對我國網絡營銷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J];《商業研究》;2002(11)
[2]龔勇華,陳勇強;加入WTO對我國網絡營銷的影響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9(08)
1.對傳統檔案管理工作觀念的挑戰:傳統的檔案管理“重藏輕用”。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的評價標準是知識向經濟的變度,檔案工作者只有將所掌握的檔案知識和資源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要改變“重藏輕用”的觀念,積極主動開發信息資源,使“死檔案”變成“活信息”,轉變服務觀念,大力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和發展知識經濟服務。
2.對傳統檔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挑戰:當前,我們大部分的檔案工作仍然沿用傳統的檔案管理手段與方式。雖然有些單位使用了計算機,部分也實現了網絡化,但是網絡上并沒有多少可以傳輸的檔案信息,難以達到傳輸的高通量化和網絡化,難以形成新的知識生長點,也難以為知識經濟發展服務和供社會共享。因此,變革檔案管理手段,加速檔案管理現代化進程是檔案工作在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3.對檔案工作者自身素質提出的挑戰:知識經濟的社會里,勞動密集型的社會結構將被知識密集型的社會結構所取代。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有所作為,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否則將被這個時代所淘汰。因此運用檔案來傳播知識,促進經濟發展,使檔案中的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檔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三、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檔案管理應采取的對策
1.要建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檔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樹立新的管理思想。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長期傳統環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維和方法上的定式,檔案工作者在思想觀念上難以將現代化管理引入到檔案工作中。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對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已經讓檔案工作者認識到計算機、網絡等已成為檔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術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實現檔案管理思想的現代化,才能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以開放的視角,積極尋求檔案工作的生長點,在較高層面上來籌劃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建設方略。其次,要積極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檔案管理工作現代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買計算機,編程或買一份軟件,輸入微機三部曲。檔案管理工作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檔案的整理、著錄標引、數據輸入和為它們服務的分類法、詞表等檔案管理工作現代化的基礎工作。檔案原件是信息資源,是資源就有一個開發過程,計算機管理檔案不能只停留在目錄檢索那種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開發階段,而應更深入地發掘檔案信息資源,變被動等待檢索利用為主動提供各類信息服務,這就提高了開發檔案的檔次。同時,社會的需求與承認也會大大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變得愈來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檔案工作者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規范化的科學管理模式,改變封閉的現行管理方式為向外的“開放型”管理方式,使檔案服務由內向型轉為外向型,直接面向經濟,面向公眾和社會的需求。
最后,要積極拓展檔案館藏的新資源。檔案資源的現代化是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基礎,數據庫的建立則是檔案資源現代化的標志。因此,檔案部門要把數據庫建設作為信息建設的基礎工程和核心任務來抓?,F行檔案館的館藏檔案多以紙質、音像、聲像材料為主要載體,電子文件和數字信息非常少,勢必影響到數字檔案館信息的傳輸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滯和利用需求的阻斷。因此,加快檔案館原始信息的數字化轉換進程和電子文件的積累,保證可傳輸數字信息的數量,并不斷補充、更新和完善是檔案工作滿足社會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環。
2.要大力推進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
(1)建立“需求—開發—利用”的科學開發機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資源,增加傳統的編研力度,建立特色數據庫,開展定向專題信息服務。其次,信息資源開發應充分分析并滿足用戶需求,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反映出檔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種高層次轉化,這將是一項以實現檔案價值為目的的信息服務工作,因此必須要處理好“需求”、“開發”、“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
(2)以電子文件歸檔為管理重點。當前,檔案數字化相關技術標準尚不完善,在此情況下大量開展數字化工作存在風險,有可能影響到今后的數字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另外,盡早開展電子文件歸檔管理工作,有利于檔案工作與電子政務盡早接軌,為機關單位提供有效服務的同時,又能抓住機遇依托電子政務平臺推進檔案信息化的進程。
(3)有效整合檔案信息資源。合理整合檔案信息資源是充分發揮信息利用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深化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工作的必須。檔案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新興事業,并無多少經驗可循,理論指導又一向滯后于實踐,這就使得很多檔案部門在信息資源開發時難免各自為政,缺乏溝通,出現信息資源開發的“孤島”現象。
3.要為檔案管理人員建立多元化的繼續教育培養體系
繼續教育是全體在職檔案管理人員不斷調整知識結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緊迫形勢,大部分在職人員是不可能有時間和機會到高校進行系統學習的,而繼續教育采取專題講座、實習培訓、現場研討等方式,具有時間短、效率高、內容專一、形式靈活等特點,因而成為在職檔案管理人員及時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徑。
繼續教育必須制度化、全員化。所有在職人員都要定期參加各種類型的繼續教育,并要將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列入考績、評審的范圍?!度珖鴻n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中已明確提出,要“堅持各級檔案部門領導干部進修制度”。
繼續教育必須多元化、規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靈活開展各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檔案管理繼續教育,另一方面要嚴格審批和監管開展檔案信息化繼續教育的機構,統一繼續教育的內容體系,教學材料及實驗環境,制定規范統一的分級、分類考評體系,建立“學考結合”的專業考核制度。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檔案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建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檔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力推進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建立多元化的檔案管理,人員繼續教育培養體系等措施是適應時展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知識經濟檔案管理信息管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直播經濟;價值共創;靈活就業;新業態經濟;生態系統
1直播經濟生態價值共創機遇與挑戰并存
1.1三大挑戰。1.1.1流量競爭呈現白熱化,新一輪行業洗牌方興未艾。直播電商行業平臺巨頭以直播為抓手,爭奪電商行業越來越珍貴的流量資源,使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淘寶上線打賞功能、抖音出臺政策關閉第三方平臺的商品鏈接并著力打造抖音小店、快手小店放出百億補貼活動等。除電商平臺、內容平臺之外,不少其他新興直播電商平臺也開始跨界入局,作為行業新亮點促成更為開放的新業態,但流量建設很大程度上受到新一輪行業洗牌的制約。1.1.2商業平臺規模擴展快,平臺監管與規范亟待完善。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諸多其他品類商品銷量也因直播帶貨的效果有所增長。直播電商在推動消費與經濟增長上的顯著效果引起政府高度重視的同時,其行業亂象也使政府意識到目前監管體系與力度的不足。通過制定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明確界定參與主體責任進一步健全相關政策體系;以“寬準入、防壟斷、促創新、維權益”的要求規范市場運行秩序,通過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平臺、用戶、廠商等共同發力壓實法商規則底線,成為直播電商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題中之義。1.1.3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主要矛盾決定發展總基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低層次“有沒有”轉為高層次“好不好”,相較以往聚焦于消費價格、產品種類等方面需求,對優質產品、優質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這些都對新時代直播經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局戰略頂層設計下破除發展革新的深層矛盾,決定了直播經濟生態的治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也必須隨之轉變,而創新驅動發展是破解經濟深層次矛盾的必然選擇。1.2三重機遇。1.2.1疫情挑戰下的應激反應,提供了直播經濟生態構建的機遇。疫情沖擊既使傳統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也給新興業態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疫情爆發以來,大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商業模式創新,紛紛通過平臺進行產品宣傳、推廣和銷售,獲得了持續的用戶增長和業務回暖。此前疫情蔓延導致線下購物被按下了暫停鍵,直播更快進入尋常百姓家。1.2.2零工經濟下的新興業態,打通了直播經濟生態向好的渠道。新生代員工成為社會主流,零工經濟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技術快速匹配供需方,使以短視頻和直播為依托的新興業態迅猛發展。以90后、95后為代表的新生代,就出生在互聯網時代,這使得他們對互聯網相關工作具有天然的親切感。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工作方式的快速轉換,適應了年輕人期望變化和不斷嘗鮮的心理需求,并使大量自由職業者藉由短視頻和直播而涌現崛起。擁有一技之長的創作者在互聯網上受眾追捧,在獲得豐厚收益的同時實現了自我價值。1.2.3政策引導下的多方支持,夯實了直播經濟生態建設的地基。從新增互聯網營銷師職業到加強新業態模式就業統計監測研究,從創新治理理念和探索觸發式監管機制,到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臺有序發展,鼓勵微創新、微應用、微產品、微電影等萬眾創新,相關支持的密集出臺為這一模式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全國至少已有22地(含省、市和區)出臺直播電商扶持政策,大力發展電商直播產業,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直播經濟與價值共創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使得參與直播互動的用戶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電商+直播”的新模式在這一廣闊基礎上漸入佳境(梅傲,侯之帥,2021)。直播電商進而分化為電商平臺直播化、直播平臺電商化、“直播+電商”平臺合作化等模式,并形成獨特的營銷策略(翟小可,2017)。“直播+電商”模式的問題與困境也受到廣泛關注。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不僅是中國屏幕經濟的新發展(王鈺公,2020),也是海外直播經濟的發展史。OlivierBaisnée等在2006年關于電視直播的經濟研究中認識到屏幕直播的實時性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推動作用,這一特性也被延續至移動端的廣泛使用。與此同時,由于后階段互聯網社交的普及,海外學者將研究目光瞄準直播互動形成的用戶社交網絡、用戶情緒(Arvidsson,2015),也不乏中國學者帶著用戶情緒研究(MaX,2017)、發展策略研究(DingZ,2020)、法律版權研究(Yan-MingS,2019)見于海外重要期刊。21世紀初Prahalad等提出價值共創主張,他們認為企業未來的競爭將依賴于一種新的價值創造方法——以個體為中心,由消費者與企業共同創造價值的理論。由于政府解除產業管制、新興市場出現、行業規則出現新形式、科技與產業實現聚合,以及各項關聯無所不在,已經使得商業世界的面貌大大改變(C.K.Prahalad&VenkatramRamaswamy,2003)。而且,這一變化還在不斷持續、加深,使得價值共同創造這種新的價值創造形式成為可能。價值共創理論研究日趨蓬勃,而能凸顯共創價值的直播經濟生態價值共創研究正處于成長初期,同時對于直播經濟的研究大多從單個主體、單一現象出發,落腳于單一主體的對策升級、單一問題的解決措施,迫切需要在直播經濟理論和價值共創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新視角、新理論和新方法,突出各主體之間的互動與關聯,將現有經濟生態的價值共創研究不斷豐富發展、深化內涵和拓展外延。
3直播經濟生態價值共創系統模型的構念與新解
本文構建了直播經濟生態價值共創系統模型,如圖所示。圍繞價值共創系統模型的社交網絡(用戶)、孵化機構(企業)、直播業態(互聯網營銷師等創作者)及直播平臺(平臺參與者)之間通過主體互動、資源整合以及系統動態能力作用機制而共同實現價值的挖掘、升級、增值以及重構。直播經濟生態的競爭優勢強烈依賴于各主體間價值共創的能力水平。用戶基于社交網絡,通過生產者與消費者一體化完成價值的“同層傳遞”、通過互動溝通轉為情感聯結完成價值的“跨層傳遞”,通過拓展外部認知機會邊界完成價值的“立體傳遞”。三層機制共同完成價值的認同過程,同時,價值的挖掘在不同層級的交流過程中得以實現。企業基于孵化機構,通過生產、流通、消費的高度協同完成價值的“滲透”,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價值為企業自身“賦能”,通過協同效應培育出新業態和新模式,完成企業價值的創新,對這一鏈條上而言,實現了價值的升級。創作者基于直播業態,首先在品牌模式和體驗模式管理升級的多項進程中實現價值的聯合共創;其次,直播人員社交尊重的自我實現在這一需求層級中得到深化;最后,由于技術、營銷、消費格局的縱深,達到各個利益相關體之間的互聯共同、立體交融,這一過程,恰恰實現了價值的完美“增值”。平臺層面,通過構建開放的眾創空間激發生產要素的活力,以公平的激勵機制和科學動態的平臺管理體系擴大平臺的正外部效應,這一過程則是借助眾創空間的構建實現價值的“重構”。
4價值共創視角下直播經濟生態的研究重點展望
4.1網絡化視角下直播經濟生態系統動態競合關系。雖然已有少量探索,但基于直播經濟的價值共創研究仍處于理論構建的起始階段,現有研究多數仍基于服務主導邏輯下的價值共創理論,而對直播經濟生態系統特征的考慮比較少。對于直播經濟生態而言,生態系統的動態化特征通過主體間共演的競合關系體現,而其網絡化特征通過主體間的相互依賴關系體現。然而,這一經濟生態中兩大典型特征在現有相關研究尚未得到充分證實。因此,后續可基于組織網絡理論、復雜網絡理論及相關方法論,進一步扎實直播經濟價值共創的研究現實。4.2直播經濟生態協調的環境不確定與治理確定性。不確定性環境是當前組織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現實情境,直播經濟生態系統的架構正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代表。核心主體與互補主體的相對獨立性日漸成為組織應對不確定性的基礎,互補主體依靠更為廣泛的自主范疇,以演化自主性的提升直接為直播經濟生態系統的綜合競爭力賦能。因此,求取直播經濟生態的控制權和互補主體的自之間的相對平衡是這一經濟生態系統的治理要點,更是管理者共御風險、共贏價值,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未來可以圍繞直播生態系統協調與治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實證分析直播經濟生態治理不確定因素對共創價值的影響,仿真分析并測評直播生態結構和協調治理機制對不確定環境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梅傲,侯之帥.“直播+”時代電商直播的規范治理[J].電子政務,2021(03):1-10.
[2]王鈺公.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中國屏幕經濟的新發展[J].視聽界,2020(04):20-24.
[3]翟小可.直播網紅的電商模式與營銷策略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8):69-70.
[4]Arvidsson,Adam,Bonini,etal.Valuingaudiencepassions:FromSmythetoTarde[J].EuropeanJournalofCulturalStudies,2015.
[5]DingZ,TangC,WeiH.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E-Commerce+LiveBroadcast"ModeundertheInternetCelebrityEconomy[C].202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mmerceandInternetTechnology(ECIT).IEEE,2020.
[6]FurrN,ShipilovA.Buildingtherightecosystemforinnovation[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18,59(04):59-64.
[7]MaX,ZhangC,LiuJ,etal.LiveBroadcastWithCommunityInteractions:BottlenecksandOptimizations[J].IEEETransactionsonMultimedia,2017,19(06):1184-1194.
[8]OlivierBaisnée,MarchettiD.Theeconomyofjust-in-timetelevisionnewscasting[J].Ethnography,2006,7(01):99-123.
[9]ShipilovA,GawerA.Integratingresearchoninter-organizationnetworksandecosystems[J].Ethnography,2008(06)
中國的網絡經濟,從很低的起點上起步,雖然發展速度很快,市場不斷擴大,但既不穩定,又不平衡,而且,較大的“數字鴻溝”在短期內仍無法逾越。
一般認為,因特網普及曲線經過前期啟動、高速增長和平穩擴張3個階段。目前美國已經逐漸進入平穩擴張階段,而其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相對滯后。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網絡經濟只能說依然處于前期啟動階段,整體發育遲滯、少數網絡企業平面推進的特征十分明顯。
伴隨美國網絡市場的增幅回落和結構性調整,中國也不能例外,比如一些網絡公司已經倒閉,一些仍在苦苦掙扎,或壓縮規模,或尋求重組。這也充分反映出“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矛盾。但這并不預示網絡經濟是曇花一現的東西,并不能抹殺信息技術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優勢,并不能否定網絡經濟已經對企業運行提出的嚴峻挑戰,而是意味著網絡經濟的發展正在打破虛幻的神話,回歸務實的理性,遵循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恢復其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本來面目。
事實上,盡管一哄而起的網絡“激情”所導致的一輪“泡沫”已經破滅,網絡經濟并不會因此停滯不前,相反,其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地突出出來;同時,人們也日益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實體經濟,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實體經濟。只有當網絡經濟創造的生產力可以使傳統經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發展矛盾才有可能得以消除,盡管這需要經歷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網絡經濟絕不是網站經濟,也并不等同于網絡公司經濟,在網絡經濟中唱主角的,恰恰是應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信息資源而進行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的各類實體企業,自然也包括一切傳統產業中的各類企業,它們才是推動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我們應當借此難得的市場回歸理性的調整機會,轉變觀念和思維方式,調整戰略決策和步伐。
中國企業在網絡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對網絡經濟的認識,還是對網絡手段的運用都遠遠不夠,更談不上利用網絡經濟提高競爭力、確立競爭優勢。中國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實踐上遠遠落后,理論上更是嚴重滯后,甚至出現誤導。
對網絡經濟的影響認識不夠許多企業并沒有理解網絡經濟的真正意義,沒有意識到網絡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挑戰和機遇,至今還認為自己與信息化沒有多大關系。這是非常有害的認識誤區。
企業尚未成為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總體而言,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普遍滯后,未能從戰略的高度把信息化作為企業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未能把網絡經濟提供的市場機會和管理運營創新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都不高,企業外部的市場信息、客戶關系和上下游產業鏈條等未能按照網絡經濟提供的手段加以處理和整合,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程序都尚未按照信息化的要
求優化重組。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成長方式、經營模式、運行機制和組織結構等都還沿著用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那一套,很多企業內部聯網都沒有建立,遠不能適應網絡經濟及電子商務發展對企業的需要和要求。企業信息化滯后是構成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小環境”建設嚴重不足,電子商務應用的“大環境”當然也無從談起。
與網絡經濟的結合停留在粗淺的層面上由于認識的局限和理解的偏差,以及網絡知識普及不足,國內眾多企業與網絡經濟的結合或對網絡的運用,僅僅停留在建立一個類似自我宣傳的企業網站這樣粗淺的層面上,把參與網絡經濟看成是一種趕時尚,以為建立起企業網站就代表了企業運行中運用網絡技術的全部。眾多企業網站只滿足于自我宣傳,而且大多面孔古板、內容雷同。有資料表明,國內500家上網企業的網站中,85%的網站所的信息有6個月沒有更新或添加新內容,90%的網站只有總經理的照片和企業產品的介紹。這種自我宣傳性質的網站,充其量不過是網絡版的企業宣傳手冊而已。
少數企業發展網絡經濟的動機不正在市場不成熟情況下少數企業非理性的一哄而起,嚴重地敗壞了網絡經濟的名聲,極大地干擾了我們對網絡經濟的正確估價和判斷,阻礙了中國信息化戰略的順利實施。
不可否認,從企業的外部環境來看,中國網絡經濟發展還缺少相應的社會基礎,網絡經濟發展的技術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等都不盡如人意。作為支撐網絡經濟發展核心的電子商務,其發展環境至少包括3個方面:一是普及的因特網;二是以銀行電子化為標志的國民信用體系基本建立;三是大多數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完成。目前,中國上網人數仍然較少,上網成本相對可支配收入仍然較高,網上交易的意愿薄弱,難以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規模;缺乏支付制度、配送條件等方面的支持;信息安全認證體系及銀行電子支付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缺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這些不利的宏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改造,影響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主動性和實施效果。
進一步融入網絡經濟大潮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市場也將變成國際市場,國內企業將直接面對來自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思維來考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習以全球經濟的觀點考慮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中國政府強調的要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政府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產經營要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加快信息化步伐,正在制訂一系列相關政策。
可以預料,中國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政府法規與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寬帶骨干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電信資費的降低、各界對企業上網的多頭推動、電子政府的發展、數字社區的建設、數字城市規劃的展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因素,都將成為中國網絡經濟的推動力量,從而加快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網絡化的進程。
對中國企業而言,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充分提高認識,發展網絡經濟是我們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網絡經濟在全球的展開也只是7~8年的事情,目前傳統企業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結合仍有孕育著更加全面的重大突破,即使是那些走在最前列的大型跨國公司也面臨需要不斷予以整合、創新的挑戰。而盡管中國網絡經濟發展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今我們的起步并不算遲,起點并不算低。應當說,與現實的其他競爭要素相比,中國企業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多數企業在與網絡經濟結合方面基本上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就是說,中國企業在融入網絡經濟大潮中有著更多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空間。
關鍵詞 科技圖書;供給側改革;大數據;機遇與挑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78-0005-02
出版業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大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不斷增強出版物的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出版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出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進入一個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社會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時期。有效實施出版業的結構性改革將是出版業發展的大勢,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1 科技圖書出版現狀及分析
科技圖書的出版對科技的進步非常重要,科技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靠科技圖書的出版傳遞、保存和積累下來的。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沖擊下,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1.1 出版模式的改變
數字出版行業已經開始逐漸蠶食傳統的出版行業。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數字出版具有周期時間短、成本低廉、按需印刷等大量優勢。相較而言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周期時間長、初始投資大、出版數量少。短期內傳統圖書出版行業面臨的這種情況非常難以緩解,并且傳統圖書出版業在以往關鍵環節的優勢變得越來越不突出,很難對抗數字出版業,傳統出版市場份額很可能被繼續蠶食。
數字技術書籍借助互聯網搜索平臺,讀者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渠道全面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知識,并盡可能的找到這本書,然后通過互聯網下載這本書,這種新的方式不僅減少了搜索這些書的時間,而且提高了辦事效率,還能使使用者得到想要的知識,這是相當成功的。但把這種方式簡單的植入科技圖書出版,卻有些不適合、不適應。目前,有關科技圖書的出版仍主要以紙質圖書為主,它可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在書上做筆記,通過閱讀科技圖書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
1.2 數字出版帶來的挑戰
相對于紙質圖書來說,電子書存儲量巨大、便于攜帶、更新速度快、而且價格相對便宜,非常符合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可以用更少量的錢買到更多的電子書,這些因素均使得傳統圖書市場受到擠壓。但科技圖書出版依靠我國科技的大發展和本身具有的獨特的特點,成為了成功的存在。據2016市場分析的數據來看,2016中國的新書出版為20.5萬冊,3 000多個類型科技圖書上架,25 500類新書在貨架銷售。此外還有一些在網絡銷售。雖然科技圖書在紙質圖書銷售份額中所占比例還算不錯,但這并不是說現在的科技圖書市場不存在問題,相反這個問題目前來看還很嚴重。
1.3 科技圖書出版存在的問題
因為缺乏科學和技術標準,專業化程度低,一些科技圖書沒有很高的質量,導致科技圖書行業質量下降,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
科技圖書出版周期時間長、初始投資大、出版數量少。導致了一些較高學術價值的科技圖書因害怕滯銷,銷售數量被大大低估,破解版、盜版圖書肆虐;一些優秀年輕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因出版經費不足,而無緣出版問世,再現了科技圖書出版的困難。
怎么用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需來增加科技圖書的質量,降低出版前期投入,使科技圖書成為有質、有量、高效的出版物,滿足讀者和作者的出版和閱讀需求。這些問題將是“十三五”規劃以來,出版方需要亟待解決的。
1.4 科技圖書獨具的使用特性
隨著國民科學素養和科學知識的提高,科技圖書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追捧??萍紙D書的閱讀使用方式也與大眾消遣類圖書的閱讀使用方式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科技圖書的讀者大部分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一線研究員,科研機構、科研高校里的學生和科技愛好者們。讀者在科技圖書上閱讀、勾畫、批注的閱讀習慣和使用特性,是網絡等其他渠道提供的閱讀方式所無法取代的。
2 科技圖書出版的機遇和轉變
2.1 大數據信息化的機遇
出版業最重要的是內容,不管出版方式怎樣變化,科技圖書最核心價值始終是以內容為基礎的知識與信息的價值。魍晨蒲圖書出版業的生產模式為:出版前調查、選定方向,最后是編輯組稿,這種模式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很難起到預期的效果。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分析在科技出版有了史無前例井噴式的發展??萍紙D書出版業可以利用大數據科技:捕捉大數據的熱點,擴大有效供給,創新內容生產,提升內容質量,推出更多雙效突出的內容精品,引領讀者閱讀需求;化解過剩產能,減少低端、重復供給,淘汰落后、過剩供給,將庫存、防風險、補短板,全面提升質量效益;在供給側為科技圖書出版挖掘、整合更多、更好的出版資源,給作者和讀者都能帶來更好的出版服務和知識服務。
2.2 商業模式的轉變
在數字時代的今天,科學圖書的閱讀將從書本、文獻轉向知識要素閱讀,這大大促進了科技圖書出版商從知識內容的提供者轉向獲取知識服務提供者的轉變,實現內容銷售商業模式向服務商業模式的轉變。實際上,出版商作為讀者和科學家之間的連接機構,本身就需要承擔科學內容的服務責任,而不單單只是提供科學知識。將大數據的作用貫穿于在出版的全過程中,獲取及時的、有效的信息,同時為其科學家和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3 營銷模式的轉變
對于科學書籍的銷售來說,書店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它的主要銷售是點對點的銷售模式。一些發達國家,專業圖書只有小部分在零售書店發售,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專業的渠道,所以,建立與書店類零售點區別開來的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網路途經,漸漸地成為了科技圖書銷售最有效的途徑。
以圖書出版行業為依據,建立全新的銷售渠道,尤其是在產業集群地或者學校附近發展銷售渠道。比如,派業務員直接到終端用戶的單位登門拜訪,展開面對面的銷售模式,對于一些專業方面的會議,科學圖書出版社可以適當的以較低的價格配送會議需要的相關書籍。不同于銷售人員,圖書的作者可以在會議上發言,掌握行業內的話語權,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
3 科技圖書出版的未來發展
隨著我國出版經濟“減速增值”特征的凸顯,政策性刺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細化。傳統科技出版業將加快轉型升級,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再造業務流程,培育新型業態,拓展有效供給,催生新的需求,實現融合創新發展。
4 結論
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業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電子圖書的不足。同時也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服務質量,增加科技圖書出版業的出版效率,提高科技圖書的質量,增強科技圖書出版的競爭力度,更好地在這個革新的時代生存,完成供應方面的改革科技圖書出版業,實現大幅度、跨越式的發展。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提供便捷,讓讀者們能夠了解更真實、更高質的現代科技前沿的知識,實現全民科技素質的提高,實現科技出版行業的繁榮。
參考文獻
[1]周煒.淺談科技圖書出版的供給側改革[J].現代商業,2016(26):58-59.
[2]何華征,盛德榮.論出版“供給側改革”的愿景及其進路[J].出版發行研究,2016(5):13-17.
[3]孟瀟碧.新形勢下按需出版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4]關欣.數字時代圖書出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新媒體研究,2016(1):93-94.
[5]苗晉誠.大數據背景下圖書出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傳播與版權,2014(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