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會新農村建設總要求
時間:2023-09-20 18:21: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新農村建設總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某些學生思想認識不夠
一年多來,課題組收集長城學院500份問卷,其中15%學生表示社會實踐就是去農村走走看看,意義不大,這說明一些學生對社會實踐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存在敷衍應付的心態。一旦真正地接觸實際問題就盲目無措,難以達到提升自我、服務農村的目的。
(二)農村當地對社會實踐認可不夠實踐育人與新農村建設雙贏在于
在農村開展社會實踐大學生是受益者,所在農村也會受益。如今,廣大農村尚未形成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平臺,基層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認可度存在問題。課題組也在社會實踐農村隨機調查發現:當地政府或“單位缺乏對社會實踐活動意義的足夠認識,把接收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一種負擔,表現為虛于應付或借口推辭”,或以安全或年輕為借口,阻止學生開展調查。
(三)實踐基地管理不完善
實踐機制不健全大學生社會實踐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許多農村問題都由復雜原因引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需要長效而為?!八鼈冃枰顚哟蔚牧私馓幚?,這就需要長效實踐基地的建立和長效機制完善”。
二、解決之道
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與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雙贏模式大學生社會實踐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良性互動,需要解決存在的諸多問題,關鍵是探尋社會實踐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規律,構建兩者結合的雙贏模式。
(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
拓展社會實踐的內容和領域“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出了許多好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如支教、普法宣傳、黨的理論宣傳、義務文藝演出等”。大學生在農村開展實踐,要圍繞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和大學生成才的要求,挖掘原有實踐形式的潛力,使原有的活動煥發新活力,同時,又要以貼近農民、貼近農村、貼近農業為原則,探索新模式,實現社會實踐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要求的結合。
(二)加強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認識
完善社會實踐長效機制針對某些大學生不重視社會實踐的問題,高校要對社會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根據不同專業和年級學生的特點科學安排社會實踐的內容,長城學院為此專門編訂了實踐教學教材、大綱和教案,并且在特殊的章節突顯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容,明確農村實踐的目的和意義;抓好學生干部的培訓,鼓勵學生積極深入農村開展實踐,使青年大學生在農村受教育、長才干。
(三)增強基層農村的對社會實踐重視
上午,我和夏副書記、蔣副書記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踏看了仙巖鎮西鮑村、甘霖鎮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現場,剛才,市小康辦對前階段工作作了總結匯報,看了聽了之后總的印象是認識高、決心大、動作快,我基本滿意。就下階段工作,國土、建設、財政、組織等有關部門都談了想法,夏副書記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在此,我再談四點想法,供同志們參考。
一、要從全局性、系統性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來,市委先后召開了讀書會、市委十一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和三級干部大會等三次會議,對我市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統籌城鄉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會議提出的“一個主題,兩個率先,三步走戰略”,是XXX新一輪發展的總定位、總目標和總要求。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是村莊。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既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總抓手,也是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好載體。對這項工作,中央有要求,群眾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從全局高度出發,提高認識,全面發動,全力推進。
二、要以現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統謀劃、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農村
為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市里提出了“一個中心,三大板塊,一條綠色走廊”的市域城鎮一體化規劃框架。各地各部門必須在這一總體框架下,合理規劃村莊布局,按照“做強中心鎮,整合中心村,建設示范村,整治一般村,遷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實推進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現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設計,體現前瞻性、科學性、整體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莊類型要確定相應的戶型、層高、色調,形成各自的風格。
在推進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四對關系:一是點與面的關系。在抓好示范點的同時,要與全市面上的農民建房管理結合起來。二是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保護好生態環境,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做到實用性與前瞻性的統一。三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對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陳出新”,填平修補、功能配套、改善環境;對小村、散村,要實行整村搬遷;對山區村,要鼓勵搞點式生態型別墅,做到整體性與特色性的統一。四是保護與建設的關系。要牢固樹立保護歷史、保護生態、保護耕地的意識,特別是對歷史遺產、文物在建設中能保護的要保護,并盡可能做好“借題發揮”的文章,難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統一管理,切不可毀了歷史。當然也不能以此為由而影響建設。
三、要從體制、機制上著力探索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進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做到先規劃再拆遷,拆舊建新補償費必須全額到村,鄉鎮不得提留。二是鄉鎮要在經營性出讓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農村建設。三是市財政從凈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用于新農村建設。四是對市里重點抓的高檔次示范村,可考慮在不影響土地市場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經營性用地用于出讓。五是要進一步完善規劃管理、資金使用管理等辦法,做到規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風來保證全面小康新農村健康發展
1.抓領導。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鄉鎮也要相應成立班子,落實專人負責。相關部門要明確分工,落實職責,形成合力:市建設局要重點抓好全市村莊布局的一體化規劃;國土資源局要負責調整好新農村建設所需土地,市里規費一律減免;市財政局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明確資金用途,嚴格審批手續,做到年初有預算、年終有決算,并列入政府審計;線路管網問題,采取“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由各職能部門負責落實。
1.促進農村分工分業和農民穩定就業,建立農民長效增收機制
1.1加速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促進農民就地轉移就業 按照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立足于區位、資源、特色優勢,加速發展農業產業化,構建產業集群。目前,雙陽發展有機米業、酒業、醬菜業、鹿產品加工業等9400余家產業化企業,年創產值3.9億元,實現稅金5000余萬元,安置勞動力1.2萬人。全區按照組團發展和功能村建設要求,重點發展奢嶺、雙營、主城區和山河四個組團以及14個省級示范村,形成新的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居區,通過農村工業化和產業區域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1.2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農民增收夯實基礎 重點抓好“五大產業”,即以梅花鹿為主的精品畜牧業、以蔬菜為主的綠色食品產業、以旅游休閑為主的農家樂旅游業和以生態采摘為主的林果業、以農產品為主的加工業。通過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現實條件和長遠基礎。全區農民可支配收入達5477元。
1.3加速創業主體培育,挖掘農民創業潛力 千方百計鼓勵農民利用技術、資本和資源進行創業,著力培養一批小老板、農場主、牧場主和經紀人,促進農村產業多元發展和分工分業進程的加快。通過農民創業年活動的開展,全區涌現各類實體性的農村創業組織和單元2100多個,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牽動力。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改變農民生活方式,打造生態安居的農村新貌
抓規劃。按照產業發展、村屯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要素,雙陽區在完成全區鎮村規劃的基礎上,分期分批推進鄉村規劃建設,保證了新農村建設的科學性和連續性;抓典型。按照梯次發展的原則,突出“三線”村屯建設,不斷鞏固完善和提升省市區三級示范鎮村典型水平,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辦法,使這部分的新農村建設更加完善,帶動和典型作用更加突出;抓環境。雙陽區把環境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使政府、社會、農民三力合一,建設、整治、管理三項并重,政府督查、輿論引導、農民教育同步實施,環境建設快速推進,鄉容村貌有了可喜的改觀。
3.統籌協調,配套建設,全面發展,使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
培育建設主體,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打造農民教育體系,積極引進新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完善區內職業培訓機構,加強農民夜校建設,形成“三位一體”農民教育培訓網絡體系;豐富農村文化體育生活。滿足農民求樂、求美、求康健的需求,重點強化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凝人心、聚人氣,形成合力,增強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推進農村民主管理,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創新和探索農村基層民主管理新機制,推廣“三駕馬車”管理模式,重點普及了屯務理事會,借助村兩委選舉,使屯務理事會達到580個,農民真正參與新農村建設和管理,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人。
4.加大投入,健全機制,狠抓落實,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4.1加強組織領導體系 區委、區政府堅持把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工作來抓,高度重視,納入日程。成立新農村全面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區主要領導任組長,副書記和主管區長具體負責。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保證人員、車輛、經費。各鄉鎮(街)相應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組織,設立專門的辦公機構,保證領導體系和工作體系的順暢。
4.2完善政策扶持體系 一是出臺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二是實行以獎代補政策;三是建立農民創業政策體系;四是創新用人機制。
4.3構建多元投入體系 一是捆綁使用支農資金;二是吸引社會資金進入新農村建設;三是市場化運作建設資金;四是利用惠農政策籌集資金。
4.4建立部門幫扶體系 長春市實施市級領導包村,極大地支持了雙陽區的新農村建設。雙陽區按照“家鄉人包保家鄉,哪個村出來領導干部就負責哪個村新農村建設”的原則,有重點地選擇68個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包保全區134個行政村,按照3年1屆,確定各部門的工作任務,納入部門崗位責任制考核范圍,區電視臺每周一通報幫扶進展,真正形成了城鄉聯動、合力建設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關鍵詞】林業發展;新農村建構;橫向流動制度
一、林業生態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新農村建設中的興林,是以森林生態、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充分發揮為特征的興林;其富民,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對林業多方面需求得到滿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富民。興林是富民的重要途徑,富民是興林的根本目標。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快生態建設,加快產業發展,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和產業發展生態化。
(1)林業生態建設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保障實現“生產發展”這一目標必須依靠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2)林業生態建設是實現村容整潔的根本途徑林業生態建設是村容整潔的重要保障。國家啟動的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及四旁植樹等工程,對于保持水土、保護農田、治理荒漠化,防治干旱、山洪等自然災害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村容整潔的治本之策。
(3)生態良好是農村生活寬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生活寬裕包括衣、食、住、行、文、教、醫、衛等各個方面都有極大的改善,而這些指標無一不和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4)生態良好是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標志在現代社會,良好的生態、優美的環境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文明進步的標志。
二、以林業建設促進園林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遏制生態惡化,全面提升農村綠化水平,改善生態和自然面貌,實現“村邊森林化、農田林網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隙地全綠化”的生態秀美社會主義新農村。在建設總體目標下,通過以下的重點林業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
(1)以標準化建設推進林業又快又好發展,近年國家相繼制定并實施了生態公益林、速生豐產林、經濟林、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利用、森林病蟲害防治、林副特產等各個領域的系列標準,對國家林業生產、生態及產業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加快建立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建立健全良好的產權關系,以責、權、利一體化的體制構架與運行機制,實現對財產所有者的資產的保值增值。
(3)完善林業分類經營管理體制實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林業分類經營管理制度,通過加快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為林農提供一種森林經營者進行自主選擇森林功能用途的機制和實現森林功能的機會。
(4)實現從林權管理向林地管理的轉變現代林業以生態建設為主,確有必要及時地轉變到以地權管理的重心方面來。
(5)調整政府的林業投資政策和管理職能。按照“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總要求,充分運用經濟、法律和政策手段,引導和調控林業產品和服務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切實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
(6)建設類型及具體措施結合廣安實際,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先易后難,穩步推進。以美化、綠化村莊環境整治為切入點,整村推進的方式,建設各具特色的“富裕生態家園”示范點。
①城中村、郊區村和園區村莊建設綠化,主要街道兩側至少各栽植1行適宜的花灌、喬木樹,達到綠化美化香化;農戶庭院栽植喬、灌、花、藤或經濟植物,實現庭院綠化;村莊綠化合理布局,搞好景點綠化。
②地處山區或地形起伏較大的丘陵村建設村莊內綠化,主要的進村路或街道至少要栽植1行喬木;農戶庭院要栽植喬、灌、花、藤本或經濟類植物,實現庭院綠化。
③農田林網建設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采取“挖好隔離溝、防止樹根竄到農田里;栽植深根性、不易串根的樹種;栽植窄、半、矮冠樹種;避開根系分布層、及時采伐更新”等技術措施,加快農田林網建設,宜林網耕地必須全部實現高標準農田林網化。
三、發展林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啟示
(1)必須分林種,找準側重點在立地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規模發展經濟林果、木竹原料、苗木花卉、木本糧油、森林蔬菜,并進行產品深加工,讓農民從林業發展中直接受益。
(2)必須分區域,找準突破口林業發展要打破行政界限分區域重點規劃,逐步實現綠化、美化、產業化的目標,構建山上生態林、地頭經濟林、路旁原料林、城郊花木林、農民房前屋后花果林的新農村生態景觀。
(3)必須分階段,確定新目標在抓住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契機,大力營造生態林,基本遏制生態惡化的基礎上,第一階段全面改造交通沿線的低質低效林,大力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工業原料林,基本建成林業產業基地。第二階段初步建成以森林旅游和木竹材、森林蔬菜、綠色果品、珍稀花木以及特有動植物制品與精深加工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和以生態林為主的林業生態體系。
(4)必須分產業,推出好項目根據豐富的森林資源,將木本草本植物、陸生野生動物等多種物種開發出大產業。結合新農村建設,在不同階段,分產業推出好項目,既能加快林業產業發展,又能促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牛國元.寧夏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統戰工作的領導
統戰工作是黨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歷來都對統戰工作高度重視。統戰工作對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和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要按照“五到位”(即領導到位、制度到位、活動到位、服務到位、管理到位)和“六個納入”(納入黨務工作考核內容、納入黨務活動議事日程、納入宣傳新聞總體計劃、納入教學內容、納入國民教育計劃和理論研究建設工程等)的總要求,加強對基層統戰工作的領導。鎮黨委配備精兵良將具體抓,村、社區和企事業等要有專人抓。建立完善配套的網絡體系,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村干部分片聯系統戰對象,實行區域負責制度,完善工作臺帳,確保機構健全,運轉靈活,活動正常,工作高效。
二、廣交朋友,形成團結聯合的良好工作氛圍
統戰工作對象廣泛,文才薈萃,知識密聚。要廣泛團結知識分子、工商業界、宗教界、各派和民主人士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努力建設新時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濟、文化。統戰工作的對象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各工作部門都與他們有著廣泛的接觸和聯系。黨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從事統戰工作的人員要與他們多交心交流,結為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學習他們的長處,了解其學習、工作、生活狀況,有問題和困難及時解決。要擴大黨外人士參政議政,組織進行調研和座談,集中智慧,形成全民共建的強大合力,使統戰對象有地位、有威信、有信仰、有作為。
具體來說,要注重做好以下幾點:
1、組建知識分子協會。知識分子學有所長、業務精通,要安排他們指導科技示范戶、專業戶和重大規模戶,助推科技興農,早日發家致富。
2、重視工商業界的作用。組織社會工商業界人士進行考察學習,以拓寬視野,科技創新,組織進行擴大再生產,多為社會消化剩余勞動力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同時要進行正確引導,認真開展扶貧濟困,關老愛幼,以及支持公益事業等活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3、團結宗教界人士。要借助宗教的有益活動和正確思想,以弘揚正氣,倡導積德行善、樂善如施,達到凈化心靈,__民風的目的。要進一步規范民向信仰場所管理,嚴厲打擊異端分子、以及×××分子的非法違法活動。民間場所有條件的要作為歷史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要加強規范控制,加大對環境、生態的保護,使之逐步成為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
4、團結派和民主進步人士、非公經濟人士。發揚我黨長期堅持的政治協商優勢,鞏固社會主義民主。堅持民主監督,合作共事,肝擔相照,榮辱與共的工作方針,使他們圍繞黨委的工作目標和中心任務發揚長處,獻計出力。同時,要在政治上關心他們,適當安排工作崗位和代表、委員名額,參政議政,有位有為。
5、發揮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及共親屬的橋梁紐帶作用。進行廣泛聯系,搭建交流平臺,多進行招商引智引資,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三、完善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現在的農村正處在發展的轉型期,農民朋友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層次的變化,發展方式也更需要進行轉變,新農村建設需要調動各方面的因素,可謂任重道遠。
1、要建立黨外人士培養機制。選配堅強的村級班子隊伍,要加大黨外干部選拔培養力度,選拔非公經濟人士、知識分子中的優秀代表進入村(社區)班子,打造精品團隊,形成智囊團、參謀部,為新農村建設擔負指揮,組織作用。
2、完善創業富民扶持獎勵機制。制訂適合創業的扶持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大學生、轉退軍人、下崗職工施展才干,致力創業,成為新農村建設強大的生力軍,帶領全民致富。
根據會議安排,我結合“十五”期間全區項目建設工作情況和“期間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就如何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談幾點體會,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區經濟增長仍然依靠投資拉動,全區共實施百萬元以上項目項,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億元,固定資產拉動gdp年均增長在百分點以上,其中農業基礎建設項目73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萬元,只占億元的%對農業的投入明顯不足,農業基礎相對依然比較薄弱。十一五“時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階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投資結構的變動要充分體現”五個統籌“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農業與農村經濟將成為時期七大重點投資對象之一,加大農業投入是重大的戰略任務,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環境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等項目的投入將繼續作為農業產業化投資的主攻方向。根據預測,國家安排時期農業投資保持16.平均增速,達到億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投資增長需要在這一時期實行加速投入戰略,十五”期間。特別是要加大農業基礎建設投入,提高農業投入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和占gdp比重是大勢所趨。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總要求和市委提出的五帶兩區一園“建設以及建設小康崆峒、和諧崆峒、魅力崆峒的目標,期間,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輻射帶動全區農業產業升級,重點要抓好通鄉油路、安全飲水、村村通“衛生、生態移民、小康村等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工作,積極推進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期間,要實施1鄉鎮144村、73社的安全飲水工程,解決14.0人的飲水安全,實現全區3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化、自來水化。到末,全部解決崆峒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以上,使農村人口基本吃上符合衛生標準的放心水。二是大力實施通鄉通村油路項目。期間,要實施平索公路、平西公路、平麻公路、平香公路等15條縣道;實施四十里鋪鎮——石碑山、三天門——太統林場等7條鄉道;實施長溝門——觀音殿、寺溝——g312線等13條村道,提升縣、鄉、村三級道路的技術等級,大力改善全區交通條件。到末,全區農村公路累計達到四級以上635.89公里,總投資超過400元,其中:油路414.85公里,通鄉率10,新建、改造鄉村公路166.1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面達到6以上,形成與西安、蘭州、銀川三小時交通圈和30分鐘接通高速公路網的便捷交通條件。
三是大力實施衛生、計生、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期間,要實施農村衛生院改擴建、合作醫療、計劃生育服務站(所)建設、學校危房改造、農民信息之家、ip寬帶數據網和atm寬帶數據網等一批和農民群眾關系密切的公益型項目,切實解決農村的上學、就醫、信息等突出問題。到末,全區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兒童計劃免疫率穩定在9以上;徹底撤銷村學、逐步撤銷九年一貫制學制,區上建成體育運動中心,鄉鎮有體育場;寬帶綜合信息網對政府的網絡覆蓋率達到10,城鎮居民家庭寬帶入戶率達到4,寬帶上網率達到3,中心村家庭入戶率達到2左右;計劃生育政策兌現率達到10,積極爭取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
四是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期間,要實施1鄉鎮9村電視村村通工程,總投資達到70元,川塬區鄉鎮接通有線電視網,山區鄉鎮接通無線發射網?!澳?,實現全區電視網絡全覆蓋。
2010年,原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戰略部署和忻州市委“三五”工作總要求,緊緊圍繞“扭住跨越發展、挺進全國百強”的戰略目標、創新攻堅、扎實苦干、爭先奮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沖出低谷,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0億元,同比增長23.8%;財政收入完成11.8億元,同比增長26.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8億元,同比增長25.4%;固定資產投入完成68.73億元,同比增長20.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4918元和4628元,在忻州市規定的36項考核指標中,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全民動員、真抓實干,招商引資成績斐然。重點實施總投資500多億元的“5918”項目,使原平經濟結構發生了新的變革,為跨越崛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這次經濟工作會議上,原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的主要奮斗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20%,達到8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4.2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與農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7200元、5320元,增長15%。大力招商引資,全面創優環境,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品牌城市,為把原平打造成新型工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富饒宜居家園而奮斗。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打牢翻番跨越基礎。加快項目進度,今年重點是在“5918”項目基礎上,著力抓好總投資325億元的晉北鋁廠60萬噸鋁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三期工程等十大項目建設。
以增收富民為核心,提高“三農”工作水平。優化產業結構,狠抓農業項目,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新農村建設。要抓好153個新農村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的典型示范帶動,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上下功夫,打造一批省市一流的樣板示范村鎮,帶動全市新農村建設整體發展。今年要爭取培育2-3個產值過10億元、納稅過5000萬元的支柱企業,培育一批產值過億元、納稅過千萬元的骨干民營企業。
以為民惠民為根本,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完成新建第四中學等4所學校建設工程,開工新建6所鄉鎮中心幼兒園、2所城區幼兒園。啟動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公租房、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礦棚戶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