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2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農村建設的目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前言
考慮到新農村建設項目的特殊性,加強施工組織不但可以提高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建設效果,同時還能節約建設項目的整體投入,使新農村建設項目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從目前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實際運行來看,加強施工組織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施工組織的整體效果,除了要了解工程概況做到心中有數之外,還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保證施工過程有據可依。同時,還要加強項目管理和施工組織管理,使施工組織措施能夠落實到位,提高施工組織的整體效果。
二、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工程概況
新農村建設項目與其他工程不同,不但存在點多面廣的特點,同時考慮到農村的生產生活實際,新農村建設項目有著較強的季節性,如果不事先做好工程概況的了解,并根據工程實際內容做好制定應對措施,工程項目在實際開展中將會遇到諸多困難。為此,新農村建設項目應對施工組織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施工組織中首先了解工程概況,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組織施工技術人員對施工圖紙進行會審
在接到圖紙之后,新農村建設項目的管理人員應核對圖紙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組織施工技術人員對施工圖紙進行會審,掌握工程項目的整體概況和基本內容,為后續施工提供基礎的信息支撐,保證工程項目在具體實施中能夠降低施工難度,滿足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實際需要,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得到有效實施。
2、掌握農村建設項目的季節性特點
在新農村建設中,無論是房屋建設還是公路建設,都有一定的季節性特點。新農村建設的原則是不耽誤農民的生產生活,不對農村的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影響。其中在公路建設中就要注意避開農忙季節,還要考慮冬季因素,盡量趕在入冬之前完工,保證房屋工程和公路工程能夠滿足農村的使用需要。
3、對工程中的施工重點和難點進行標記
鑒于新農村建設項目的特點及實際難度,工程項目部應根據圖紙會審的結果和農村的生產生活特點,對工程中的施工重點和難點進行標記,并在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編制中予以體現,做到根據施工難度制定具體的施工措施,保證新農村建設項目得到有效開展,降低工程施工的難度,提高建設實效性。
三、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過程中,應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在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過程中,要想提高施工組織的整體效果,不但要對施工組織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還要根據工程建設實際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提高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發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指導作用。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根據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實際內容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在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制過程中,除了要參考圖紙之外,還要根據工程概況及工程的實際內容進行編制。其中主要應結合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實際內容編制。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應包括施工技術、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應急預案等,所有這些內容都要與新農村建設項目緊密結合,提高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針對性。
2、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項目實際,提高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完善性
鑒于施工組織設計在新農村建設項目中的重要作用,在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制過程中,除了要與新農村建設項目實際相結合之外,還要提高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完善性,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能夠全面準確。其中不但要使施工組織設計能夠全面覆蓋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全過程,還要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能夠滿足施工的實際需要。
3、根據新農村建設項目的需要,提高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指導性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是指導具體施工的文件,只有明確了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針對性和完善性,才能發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指導作用,進而滿足新農村建設項目需要。因此,在新農村建設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制過程中,根據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實際需要提高其針對性是十分必要的。
四、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過程中,應加強項目管理和施工組織管理
結合新農村建設項目的施工難度和工程特點,要想提高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的效果,就要建立健全的項目管理機構,積極落實各項項目管理和施工組織管理措施,強化施工組織管理過程,提高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的整體質量。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施工組織管理中,應做好施工物料的調配
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項目能夠順利開展,在施工組織中,應將物料調配作為重點管理內容,不但要根據農村的交通條件合理優化物料調配路線,還要結合農村的自有優勢,合理儲備物料,確保施工過程中的物料能夠滿足工程進度需要,避免因物料供應不及時造成停工,影響工程項目的工期。因此,做好施工物料的調配,對新農村建設項目的施工組織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2、在施工組織管理中,應優化施工流程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在新農村建設項目中,施工設備的運用是關鍵。考慮到施工設備的轉運及使用成本,在施工組織中,應根據工程的具體需要制定設備需求計劃,并優化施工流程,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降低設備使用成本,達到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因此,優化施工流程并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對新農村建設項目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3、在施工組織管理中,應結合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工序
在施工組織管理中,工序的安排十分重要。合理安排工序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同時還可以縮短工期,提高工程的建設質量,基于這一需要,在新農村建設項目的施工組織管理中,應根據工期的實際要求,合理安排工序,使施工組織能夠取得積極效果,達到工程建設的實際要求。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基于新農村建設項目實際,在施工組織中,不但要充分了解工程項目的工程量和建設內容,還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并加強項目管理和施工組織管理,保證施工組織能夠得到有效開展,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施工組織取得積極效果,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的施工組織得到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鄧義明;;成都市新農村建設的啟示[J];內江科技;2014年07期
[2] 朱旭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規劃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20期
[3] 高明秀;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耦合關系及其模式創新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4年
[4] 楊冬梅;;針對新農村建設中的誤區如何發揮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4年04期
關鍵詞:新農村;產業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2-0019-0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管理等方面,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各地在新農村建設中,能全面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堅持扎實穩步推進農村產業建設,把產業發展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來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成效。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到位。一是對新農村建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部分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熱情不高,存在畏難情緒,照抄照搬規定模式,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對新農村建設存在理解上的誤區。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輕視產業規劃和生產發展,片面追求修村路,蓋新房,對民居設施“穿衣戴帽”等形象工程,忽略了生產發展和鄉風文明建設。
2.農村主導產業發展遲緩,農民增收速度慢。大多數新農村建設不注重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致使生產發展沒有很好實施。以華坪縣為例,著力推進殖業、芒果、茶葉、烤煙、瓜菜、蠶桑、核桃為主的主導產業。但主導產業對大面積輻射作用、帶動作用還是不夠的,老百姓增收仍然艱難。
3.農民群眾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夠。一是在新農村建設實際工作中,群眾難發動,思想難統一,行動慢半拍,不積極、不主動,政府熱,群眾冷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部分農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面撥的款,所有的建設項目資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覺主動地參與性不高,由于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進度、質量和效果。
4.新農村建設資金不足。在新農村建設中,資金投入以縣為主,資金投入視財力而定,而大多數鄉鎮財政困難,沒有更多的配套資金和投入,而根據新農村建設規劃和要求,大多數在設施中涉及農村道、水利、生態能源、教育文體、村莊綠化、醫療衛生、廣播電視電信等項目,建設內容多,任務重,在實際推進中,很難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二、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1.生產發展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而產業發展是生產發展的核心內容。“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總體目標。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和首要任務。只有農村產業壯大了,生產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義的新農村;只有發展富民產業,農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可以支撐真正意義的新農村,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2.發展產業促進生產是創建新農村物質和財富的基礎。只有產業興旺了,生產發展了,物質和財富才有基礎。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首先滿足農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滿足農村社會再生產以及擴大再生產的需要。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指的是生產發展和經濟建設,同時,生產的發展不僅帶來政治、文化、社會的進步,而且也需要政治、文化、社會的同步發展和有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綜合反映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必須建立在生產發展提供的物質和財富基礎上。
三、新農村建設中產業發展采取的措施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實施現代農業中,要堅持樹立發展產業作為推動生產發展貫穿于規劃和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全面落到實處。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新農村建設工作,鄉鎮干部、群眾是基礎。充分發揮出干部、群眾的主體作用,就要通過召開各種會議對干部、群眾進行廣泛宣傳,讓他們真正清楚和明白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體現,群眾主動參與,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工作將得以順利開展。由此,營造一個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形成了全社會集中力量深入持久的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格局。
2.堅持規劃,強化產業。注重產業發展,堅持把生產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重點。培育主導產業,是保證新農村建設目標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它體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布局,是一個促進農村協調,全面發展的目標。
新農村建設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時展課題,并且新農村建設問題內容十分豐富,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作出相應的改變。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文章通過分析現階段新農村建設現狀,探究如何更好地實現新農村建設規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規劃;管理;特色;和諧發展
促進新農村的社會主義發展建設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為了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合理、細致的發展規劃是建設的重要前提。
1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法制性,目標不明確
我國雖然已經明確的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口號,但是很多地方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真正意義,也沒有意識到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性。很多農村基層干部綜合素質比較低,編制規劃的經驗以及專業技術水平沒有達到要求。很多政府工作人員對國家政策以及規章制度并沒有進行深入地了解,與國家的有關規定存在出入,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進程。目前很多地區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解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這只是一個工程項目,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改變村容上,但是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程度,與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目標有很大的出入。
1.2過于城市化,沒有突出農村特色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多地區開始沿用城市的發展模式,而沒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工作。一味地生搬硬套,不僅不能夠達到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目標,而且還可能會事與愿違,起到相反的效果。農村和城市在本質上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所以它們適應的發展規劃也會不一樣,新農村建設應該結合農村的經濟條件、自然條件以及人文景觀等制定出符合農村發展建設的合理規劃。
1.3層次性有待提高,沒有統一規范標準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層次工作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協調,導致發展層次不齊的嚴重現象,并且發展規劃過程中的內容深度也存在較大差異,使得發展建設的規劃效率產生不一致,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受到阻礙。目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處在初步階段,還沒有完善的規范標準,對農村進行統一、系統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在建設過程中要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以及操作制度,并盡可能的細化。
1.4管理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
新農村建設的規劃過程是發展的根本,直接指導新農村發展建設的整個過程。但是目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不高,沒有專業的設計規劃人員以及制度編制人員,沒有在建設規劃中充分考慮到相關的建設內容是否與國家的有關法規、政策相矛盾。實際發展建設中經常會出現違法占用土地資源以及違章建筑的現象,農民房屋大多建在自家土地上,布局散亂,朝向不一,幾乎不考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建在耕地上的房屋需修建道路后才能出行,不僅嚴重浪費土地資源而且可能會引起各種經濟糾紛以及社會矛盾,不合理的規劃導致過多的土地資源被占用,嚴重影響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村民房屋不滿足基本防火間距,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污水直接排放或使用明溝方式往低處排放,而群眾取水井也常處于低位,飲用水容易被污染。無垃圾收集處理點,垃圾隨意亂扔亂放,嚴重污染了土壤,惡化居住環境。多數道路路面寬度僅1米多,且基本沒有經過硬化處理,車輛無法避讓,行車十分不便,若發生火災消防車無法進入火災現場。新農村發展建設中嚴重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工作。
1.5缺少資金支持,注重短期收益
新農村建設規劃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實際實施過程中雖然有政府部門對新農村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支持并投入了資金補貼,但是建設資金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雖然農民的收入在不斷提高,但是如果要承擔大量的發展規劃資金會與農民的意愿相違背。由于多個地區共同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使得地方政府之間處在著攀比的現象,不深入調查具體的情況,盲目的認為改變的范圍越廣則取得的成就越大,使得農村在資金不足、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盲目推進,大搞形象工程[1]。新農村建設實質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但是很多的地方建設管理人員只是簡單地做表面工作,沒有真正的考慮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農民參與發展建設的積極性。提高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的收入才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的。
2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2.1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
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點。所以編制發展建設規劃時要與農村的實際發展狀況相結合,重點圍繞農村的經濟發展開展建設工作,實現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的產業發展規劃是發展建設規劃的重點,實現農村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建設規劃過程中要對傳統農業的生產結構以及發展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利用科學的規劃編制方法將傳統的單一的生產模式發展成集約型產業結構,打造農村特色品牌,增加農民收入。
2.2強化建設管理力度
在新農村建設的規劃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尊重農村經濟的發展規律,以高標準進行規劃管理工作。發揮先進技術的應用優勢,聽取規劃專家的專業意見,將建設規劃成果運用實際工作中。強化建設規劃管理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制定、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實施政策,加大資金的投入量,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考核標準,保障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②編制并貫徹執行合理、規范的技術標準以及規劃方法,加強各規劃部門的交流、協調,把握新農村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③實現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的協調統一,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監督管理體系,提高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編制質量。
2.3加強分類指導工作,實現統籌規劃
在進行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之前一定要深入調查建設規劃地區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狀況制定出符合特定地區的建設規劃。根據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了解農民需求,加強農村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制定合理的規劃調整模式,優化結構布局。首先設定規劃試運行試點,待成功后再大規模的進行推廣,保證農村經濟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全面、統籌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
2.4建設規劃突出農村特色
新農村建設規劃過程中要結合農村自身的發展特色,因地制宜,對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進行分類指導。各地區農村在地理、文化以及歷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所以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沿用同一種發展模式,盡可能的在建設過程中突出農村的獨有特征。以農村的地形、地貌為特征,展現農村的自然風貌,保護各種建筑古跡以及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新農村建設與文物保護的共同規劃[2]。
2.5加強農村和諧發展
農村的和諧、穩定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基礎,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握農村建設的全面發展,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質量以及整體文化素養。所以在新農村建設規劃過程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規劃原則,尊重當地農民的意愿,征求他們的建設意見,加強在建設規劃過程中與群眾的交流,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
3結束語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長期的工作,涉及到農村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內容。如何實現現代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合理構建鄉村空間都是現在急需面對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規劃過程中充分尊重各地區的發展現狀以及人們的實際需求,設計出符合規劃區域的發展建設要求的規劃,促進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孫俊.探究新農村建設中的村鎮規劃[J].南方農機,2015,(7):54+62.
一、新農村建設宣傳的總體要求。
新農村建設宣傳的總體要求是:重點宣傳報道各鎮、各村、各職能部門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的舉措;宣傳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各項政策;宣傳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的典型;宣傳各地解決農民最關心的熱點問題的新做法;報道各部門、各鎮關注農村、關愛農民、關心農業的先進典型等,通過新聞輿論引導各級關注制約并著力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同時,在建設新農村的宣傳報道中,還要處理好重點與全局、典型與一般、當前與長遠等幾個關系,防止主觀片面、盲目拔高等傾向,為農村發展、改革與穩定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加強新農村建設宣傳的主要工作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新聞媒體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報道,較好地發揮了反映實踐、指導實踐、推動實踐的作用。今后,新農村的的宣傳報道工作要更加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三貼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為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
1、在市電臺、電視臺開設“新農村建設”專欄,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報道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來的新做法、新模式、好經驗,以及好人好事等。
2、突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個核心,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服務農民增收的輿論氛圍,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新農村宣傳報道的重點工作。
3、緊扣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搞好報道,讓他們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增強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力量。
4、圍繞制定科學規劃進行宣傳引導,讓各級領導干部和農民樹立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循序漸進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意識。
5、大力宣傳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進事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和政治保障。
6、關注對農民進行教育培訓的典型做法,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發揮好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7、加大對青年致富典型的宣傳,樹立榜樣,促進新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基本情況
現目前我鎮確定了村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村距輯慶場鎮4公里,全村幅員面積約4平方公里,轄11個農業小組。全村耕地面積1391畝,總人口1476人,黨員30人,外出流動黨員7人.其中有農業勞動力人口700余人,占全村總人口的50%。農民收入主要靠糧食種植、小家禽養殖、蔬菜、藥材以及外出打工。
二、工作措施
(一)創新領導方式,形成強大的合力
為充分發揮鎮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和村的主體作用,成立了由鎮、村組成的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黨委書記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社會和諧化三個工作組和督查組。各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目標任務。
(二)深入廣泛地宣傳,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
我們從兩個方面開展宣傳工作:一是組織村社干部深入農戶,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內容,特別是仔細講明新農村建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群眾謀利益,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二是村支部利用廣播,由書記和其他干部反復宣講新農村建設的內容、目的和意義。通過宣傳,提高了群眾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科學制定規劃,全面組織實施
1、農業產業化建設進展順利。按照“產業拉動、龍頭帶動”的思路,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加強實用技術推廣,以經濟作物種植、生豬養殖為重點,增加農民收入。
2、社會和諧化建設取得新進展。組建起了宣傳、科技、法制隊伍,有計劃地開展了活動;成立了村綜治辦、村民調解委員會,全面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矛盾糾紛調處工作。
三、取得的經驗
一是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充分發揮了鎮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村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拉動村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努力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四是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贏得各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為新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動力,是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信用社;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9-0-01
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實行是我國農村的一個重要改革,也是我國農村經濟體制度改革的深入過程,它是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要求,所以新農村建設需要深化對新農村系統的改革,其中包括農村基層的供給等深入的新農村經濟改革等。農村信用社是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保障,同時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效能量和動力來源,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上的指導作用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過來也指導社會實踐,正確的思想意識可以促進實踐的有利展開,而在農村經濟中,農村信用社秉承國家的文件,符合新農村建設的長遠目標,最終可以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正確意識,只有把農村信用社辦好,才能用科學的方法統籌農村建設的各方面工作,不斷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并在充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同時,領會國家下達的關于農村建設的文件,充分樹立農村的信用社意識,保持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政策組織上的帶領作用
國家每年要對農村經濟下達很多的政策,以指導農村經濟健康穩步發展,那么銀行下撥給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就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和利用空間,只有正確利用這些款項,才能保證農村經濟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如果這些款項運用不當,就有可能造成一些項目上的資金短缺和金融機構運作不合理的問題,因此,農村信用社在此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一方面,它保證了農業各項活動的貸款工作可以順利進行,銀行定期對這些資金進行下放,用以支持農村經濟活動的各項工作,并定時進行收繳和整理,使資金合理地應用到農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保持各項農村建設工作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對融資也有著重大的作用,因為它可以開發融資的渠道,拓展融資的來源,如政府、企業和各種金融機構等,這樣就使農村的經濟資金有了合理的保障,同時,農村信用社在政策上也鼓勵很多其它金融機構和信貸機構的加入,這樣可以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在必要時可以進行資金周轉,最后農村信用社也可以組織農村建設中的貸款活動進行有計劃有目的進行,避免出現很多賬戶的收繳延期或無法收回等現象??偠灾r村信用社使新農村建設有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組織上的保障。
三、使新農村建設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
創新是任何一個工作想要做大做強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在新農村建設中尤為如此,在很多年前,“三農”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政府,部分阻礙和抑制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老大難”問題,因此,農村信用社的出現無疑給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新鮮的血液和嶄新的時代要素,農村信用社積極進行信貸活動和資金交流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它不僅針對小額的農民貸款,同時也面向全體農村用戶進行數額較大的貸款,它內容多種,形式多樣,既引進很多人進行投資,也幫助很多農戶貸款,這一方面,加強了經濟的交流和溝通,也時也減少了貸款的風險。作為面向農村用戶的小額貸款,它更分散地進行信貸工作,保證了信貸質量,更加變通多樣,根據不同的企業制定不同的信貸工作,更加人性化,使信貸工作貼近人心,深入到百姓的心中,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不可攀的位置,因此,這就保證了信貸工作的大眾化和親民性,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四、在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重點上做指導
做任何工作都要抓關鍵,找重點,在有著翻天覆地變化的新農村當中,進行新農村建設也要抓重點項目,有的放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針對性、有目標地進行各項工作,而農村信用社便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它采用靈活的方法使信貸工作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和生產當中,在內容上分為各個不同的項目,有專門針對零散客戶的信貸形式,主要使其解決農業生產中所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鼓勵其創業,并建立相對完善的農業工作部署,另外,也有針對“三農”政策扶持的貸款項目,主要針對數額相對較大的辦公性質的信貸項目,這樣就完善了信貸制度,對于不同的信貸業務就有了相應的信貸內容和信貸方式,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為新農村建設的改革上做指導
農村信用社在解決“三農”問題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原因在于,它從商業角度和市場角度運作,重在解決“農業、農民、農村”的問題,并逐漸把現代化的金融理念帶到農村建設當中,在實際工作中做到清楚明確,并不斷開拓新思路和新方法,最終把農村信用社變成社區性的符合農村實際的銀行機構,并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是針對中小型用戶的貸款,符合新農村建設中的親民親人的政策,另外它在改革上積極推動了信用機構制度的完善,使農村信貸適應新時期農村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毫無疑問的對現實中新農村的發展和構筑良好的新農村商業環境起著重要指導作用。
由于中國復雜和特殊的農村情況,中國新農村建設不僅關系著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經濟進步,更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發展。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研究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和作用,只有重視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才能使中國農村的發展緊隨時代的步伐,從而促進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光亞.發揮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農村·農業·農民B,2009(12).
[2]辜靜.探析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信用社的作用[J].商場現代化,2010(05).
[3]李向東.發揮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重要作用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08).
關鍵詞:土地管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3-0058-2
建設現代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現代化建設中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深得人心,順乎民意的一項德政工程。這次會議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明確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很多工作與之緊密相連,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維護農民切身利益,從搞好農村用地規劃管理,保護耕地,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征地足額補償等方面,切實將工作做到實處,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 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1.1 新農村建設的用地指標問題
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農民建房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而農用地轉用的年度計劃實行的是指令性管理,層層切塊下達,中央切塊到省、省切塊到縣、縣切塊到鎮。雖然在下達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一再申明要合理安排、優先安排新農村建設用地,但事實上用地指標大多用到了其他項目上,最后落實到新農村建設上的指標少之又少。特別是在實施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鞏固城市發展基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
1.2 土地調整和流轉問題
土地調整和流轉困難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嚴重問題,新農村建設規劃先行已取得共識。但規劃就得調整土地,而目前國家的土地政策是30年不變,自從國家免收農業稅之后,競相要地已成為農民糾紛的熱點之一。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民建房除部分項目帶征的拆遷安置用地外,絕大多數的用地均為集體使用土地,如果不解決好土地流轉和承包地調整的問題,建設工作很難開展,往往由于一戶農民的承包地無法調整可能導致整個新農村點的建設處于停滯狀態。
1.3 用地報批的嚴要求一時難以適應
全國開展治理整頓土地市場到《決定》的出臺,國家對土地管理越來越嚴,確屬急需的建設項目用地,可報國務院審批。這一政策對急需建設項目的范圍、條件和報批程序都作了詳盡的規定,用地報批的程序和要求十分嚴格,加上當今社會體制人治重于法治的癥結未能徹底糾正,還有歷史上遺留問題等,造成用地仍較混亂無序。如因用地指標對必要的用地無保障,因此需要征用土地時往往顧不了用地指標。
2 建設新農村的思路
建設新農村,必須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開展先進生產進農家,幸福生活進農家,文明新風進農家,美化整潔進農家,和諧民主進農家的“五進農家”實踐活動,在促進農業產業化、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上求突破,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而土地管理就是要根據新農村建設既定的發展目標,著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問題,切實保障國家和糧食安全,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提供用地,把好土地審批關,指導土地整理工作,使新農村建設帶給農民實惠,受到農民擁護,扎實穩步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 新農村建設的土地管理措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項戰略安排,是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要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在用地保障、土地規劃、資金配套等方面積極出謀劃策,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依法管理、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和嚴格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的方針,落實嚴格的管理制度,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1 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規劃指導新農村建設用地
新農村建設要以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以現代鄉村理念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合理地確定土地利用戰略目標,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我縣可持續發展,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擴大建設用地比例,擴大中心鎮建設用地規模,實事求是地確定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等,使規劃適應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處理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用地需要,認真做好規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留足用地空間,從而使新農村居住和產業發展用地得到保障,并引導農村和農民節約集約用地,達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活居住條件的目的。
3.2 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復墾,推動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主體是農民,戰場在農村,要千方百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村宅基地復墾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契機,一是宅基地復墾新增的耕地指標首先用于新農村建設,用地指標得到有效保證;二是拆遷戶的集中搬遷有利于新農村的集聚;三是“政府補一點、集體貼一點”的模式減輕了廣大農民向新農村點集聚的經濟壓力,也更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3.3 建立和完善農村發展的土地收益分配體系
在我國現行土地稅、費體系下,政府土地收益在農用地轉用和土地供應環節取得的多、在土地保有環節取得的少。在使用上,投向城市地區的多、投向農村地區的少,投向經濟建設的多、投向社會事業的少。這種格局加劇了城鄉發展差距和征地引起的矛盾沖突,同時也使地方政府盲目擴張建設用地。新農村建設,要對這種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比如,提高耕地占用稅的征收標準,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綜合開發;制定和完善全國性的耕地開墾費征收標準以及使用、轉移和監督管理辦法,保障對占用耕地的有效補償;嚴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征收管理,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專項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標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4 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目前我縣農村居民人均建設用地140m2左右。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外流和遷移,一些農村的住房和宅基地隨之廢棄或閑置,出現了空心村等現象,而與此同時,大多數生活在農村的居民要求改善生活居住環境的愿望越來越強。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在村鎮規劃的統一指導下,尊重并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因地制宜的開展土地規整以及廢棄閑置地的開發利用等多種形式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減少農村居民用地的無序發展,確保農村居民點用地,不侵占城鎮用地規劃指標,使農村用地向中心鎮集中,用地指標向工業化、城鎮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