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淺談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時間:2023-09-20 18:21: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淺談鄉村振興的必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6調查報告模板一:
近幾年,隨著農村勞務經濟發展,**區農村勞動力也出現了大量外出現象,農村土地棄耕荒蕪面積日漸加大,農業經濟收入比重下降,農業生產潛力逐漸喪失,后繼農業技術人才匱乏,農村青年務農意識淡化和勞動力老化,這些因素已影響到農村經濟發展,不利于今后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青年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更多的懂科技、善經營、能從事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農業新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
(一)農村青年外出多,農業產能日漸乏力
**區轄34個鎮(辦),總人口101.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9萬人,占總人口的78%,屬典型的農業大縣。據調查綜合統計,全區農村勞動年齡人口38.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17.15萬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數達**.5萬余人,占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84.5%,形成了以主要青壯勞動力務工掙錢的格局,傳統的農業主導地位大大削弱。20**年底區統計局全面統計糧食播種面積為54260公頃,比2005年80773公頃降了265**公頃,近六年間減少32.8%。農戶牧業畜禽存欄數量逐年大幅下降,從農村住戶抽樣調查20**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人均出售肉豬及豬肉總重量2.46公斤,比2005年同期減少83.5%。農牧業比較經濟效益過于低下,第一產業收入272.6元與2005年818元同比下降66.7%。大部分的農戶完全放棄土地經營,或是只經營小塊土地,滿足自食自用,致使可供出售的農產品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農戶吃糧吃肉吃菜完全依靠購買。勞動力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農業勞動力減少,必然導致農業產能的下降。
(二)農村青年務農少,明天耕地無人種
**區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0.6畝,農業生產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大部鄉村農民全靠肩扛背馱進行傳統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單一,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業收入低,農村年青人多數根本不愿再吃父輩這樣的苦。從初中、高中、大中專以上畢業生調查,農村青年都想跳出農門做城里人,不愿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很普遍。特別是初中畢業生都早早打算外出打工或從事其它勞動,對農業發展無信心。多數家長也不主張孩子從事農業生產,形成如今農業基本上為老人、婦女和兒童。明天耕地無人種,這種情況無不叫人擔憂。
(三)政府培訓機會多,農業技術培訓少
教育、農業、勞動和扶貧等部門實施的人人技能工程、陽光工程、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雨露計劃等多項目的培訓系統,無論勞動力轉移培訓還是農業培訓,長期和短期都在并進,減免措施也相應配套。但參加過技能培訓的人數很少。目前,以外出務工培訓為主,農業培訓輔之。勞動力監測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從業勞動力中,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占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2.2%,較高學歷的和學農專業農村青年務農就更少。據培訓部門綜合調查統計,全區每年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不到1萬人,只占全區農村勞動力40萬人的0.25%。如果不盡快加強對農村青年培訓,既是對現有農業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又錯過了提高農村青年整體素質的最佳時機。
(四)農業基礎條件差,農村青年創業難
**區20**年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農民人均總收入5358元,其中:人均純收入4537元,屬于全省比較貧困縣區。農業人均收入526元,占農民人均總收人9.8%?,F有871個村中,村無經費積累、村委會無辦公樓、村無專業技術人員的三無情況的村委會,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據三季度在龍潭、王山、新豐、官家等多村調查,村委會正常開支十分困難,必要組織活動受限,大部分村就連村干部開會議事活動,一般都需要占用學校校舍,或者直接在村干部家中進行。農業培訓、技能學習更是困難多。即使有的村委會有辦公地、有圖書室、配有一到兩臺電腦設備,多數上不了網,都成了擺設。多數年青人在農村感到信息閉塞,對先進的農業技術掌握研究渠道窄,錯過多種學習機會。盡管可以參加中長期培訓,但本地主導產業不明顯,參與受訓人,學用不能結合,導致農業培訓沒有吸引力。加之一部分村干部對本村經濟發展和主導產業縮手縮腳,思想保守,長遠認識不足,不重視本村長遠經濟發展和青年創業培訓,農村土地流轉問題進展慢,一定程度阻遏了農村青年在農業創業。發展現代農業,前期工程資金啟動量大,少則上幾萬元,多則上百萬,自籌資金缺乏,種種困擾讓農村青年即便是有心創業,也無力投入,制約了農業項目發展上檔次、上規模。
二、產生原因
(一)外出打工對農村青年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本地產業吸收的勞動力十分有限。政府也鼓勵富裕勞動力外出,**、**、**等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大大的吸引了農村勞動力的走向。外出從業參與面廣,資金獲得直接等特點,優于農業的經濟收入。據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年**區外出打工人均總收入達16418元,全區外出打工總收入23億元左右。如此可觀的收入,對改善生活條件,解決子女就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兩年本地非農務工也開始走強,農村建筑增多,不外出的青壯年每天也能最低掙到100元到**0元收入,眼前利益驅使,務工好于農業生產,農業生產萎縮成為必然。
(二)傳統農業制約農村青年發展
**區山多地不平,農戶土地分散,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水利建設損毀復修任務大,大型農業機械進不了地,傳統的耕作方式無法改變,要擴大農業生產靠勞力和技術,而勞力和技術缺乏又制約了發展?,F有農業生產成本逐年上漲,產品價格波動大,經濟效益低位徘徊,農業投資風險依然很大,導致農民不愿在土地上多投入。目前,支撐的農業的是低文化、低技能、低體能三低人員。全區38.2萬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22.9萬人,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9.54萬人,占24.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有5.72萬人,占**.9%。大量低素質人員從事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產業無條件,特色產業不明顯。由于多數村缺乏幫扶措施和必要的財力支持,農村青年普遍深感農業創業難。
(三)農業技術培訓對接錯位
一方面是來自農業專業學校困擾。五年前,**區兩所專業職中,大同新建職中開設了以蠶繭、食用菌種植、養雞豬等農業為主專業;新安職中也有固定的以農業為主相關的經濟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如今為了市場需要和生存發展,承接了政府以外出為目的多項長短期培訓任務,農學環境轉變,學農生源銳減,學校對農村技能培訓專業設置單一化,所以農業培訓科目相應調減,甚至無法開設農業科目班。就連區農廣校也面臨辦學困難,七月中旬區農業局在招生關鍵時期抽調十八名干部,分片包干,由局領導帶隊用一周時間分赴鄉鎮辦督促落實招生任務。另一方面參加培訓人員積極性不高。農村貧困落后,大多數青年對現代化農業發展缺乏認識,選擇學習專業隨意,加之對免費教育無心里壓力、無緊迫感,學員有想學就學,不學就走,學員流失率高達15%。加之農村青年往返學校和家庭之間,一些交通費、生活費用等開支加重了家庭負擔,也造成家庭對培訓的不支持。由于學員減少,相應專業學校面臨對任務完成和獲得國家不同類型的補助減少,形成了學校資金緊張的壓力,特別是農業人才招生更難,政府陷入一頭熱怪圈。
(四)農業培訓部門之間未形成合力
近年來,職中、農廣校教育專業學校,以及勞動、扶貧、科技、婦聯、共青團等部門有比較系統的培訓項目,相應的都組織過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但在市場經濟轉型中,都以外出培訓為主,更有多數部門對農村以幾小時或一兩天時間的簡單培訓而為之,對其農村青年在農業發展問題上培訓力度明顯不夠。其次,各部門雖然都有專項培訓資金、場地、師資隊伍,但在扶持政策、資金劃撥方式和培訓計劃、目的上卻不盡相同,各自為政、各自為營,不能相互協調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極易形成培訓內容和對象的重復,浪費有限的培訓資源,造成培訓目標脫節、影響培訓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未能調動社會參與農業發展的積極性。
三、對策建議
(一)重視農業人才優先規劃,建立青年人力資源信息庫
區鎮村三級政府,要統一聯手,對村中現有40歲以下農村青年和初、高中返鄉畢業生,進行全方位的調查摸底,充分掌握青年人力資源的基本情況并建檔立卡,組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信息庫。按不同對象、不同年齡段、根據本人意愿和村鎮產業,制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主動規劃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類型、時間和標準。大力推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造就新一代高素質的農民勞動者。認真做好以外出培訓為主到農業技能培訓為主的轉變;要根據本地產業發展情況, 由以短期培訓為主到與中長期培訓并舉的轉變;由以現有勞動力技能培訓為主到與新增勞動力教育并重的轉變。增強學農熱情,鼓勵接受現代農業培訓政策,為發展現代農業、規?;r業打好基礎。
(二)搭建農業發展平臺,改善農村青年創業環境
一是整合領導機構,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新型農民科技培訓 領導工作辦公室。專業機構與部門聯手,統一組織聯動,做到統一計劃,統一管理。鎮級設立農業**0工作站,做到農業技術困難有人管,電話咨詢有人接,培訓認證有人抓。二是完善 政府主導,多方籌集的投入機制。在國家和地方現有政策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對職中、農廣校的農業培訓資金投入,采取獎、貸、助、補、減、免等多種方式給予特殊支持,特別是對初中、高中畢業后的返鄉學生進行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實施分片包干辦法,北部區域鄉鎮農業培訓到新建職中,南部區域鄉鎮農業培訓到新安職中進行培訓,減少交通費用。實施畢業實名報賬制,制定培訓等級補貼,學員經初、中、高級培訓結業后,培訓機構憑項目合同書、到鄉財政部門報賬領款。對交通較遠貧困生,免培訓費補貼外,報銷一定的車旅費用;對青年到見習基地或到創業實訓基地實訓的,給予見習或實訓補貼;大力鼓勵和發展社會力量,多途徑開展農業技能辦學,方便農民接受培訓;積極爭取企業、院校與鄉村培訓對接,給予相應的稅費減免和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三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結合本鎮村主導產業,同步建立一批農業技術培訓基地,農業園區,開辦青年農場,筑巢引鳳。加快創辦經濟合作組織、農業合作社,培育青年農業科技示范村、示范戶步伐,擴大農村青年創業環境。四是落實完善農村青年小額貸款助力資金和優惠政策。對農村青年向農業園區和規?;l展創業者,采取鄉鎮推薦,財政為農業青年提供必要擔保,信用社順暢對接的便利貸款直接通道。凡是接受農業各種培訓后,在農村產業發展中可優先享受支農優惠政策。五是建立網絡通道。利用村部活動室,積極開通網絡服務,運用計算機網絡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跟蹤服務和指導,及時解決農村青年創業中生產問題、營銷困難,為農村青年創造生產服務環境,使農業增值增效。
(三)選好突破口,重點培養一批農業帶頭人
一是每村優先重點培養5-10人農業規模帶頭人。根據該村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幫助青年圍繞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現代林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造就一批如糧食種植、大繃設施蔬菜栽培、果樹栽培、苗浦花卉種植、食用菌種植、家禽,家畜,水產特色規模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機耕種、農藝工、綠化工等方面的專業農業實用技術人才,增強引領作用。其次對現有農村青年生產經營能人、農村致富帶頭人挖掘,協調荒蕪耕地快速向他們流轉,支持鼓勵他們做大做強,拓寬輔助勞力更好的投入農業生產。動員支持農村外出青年返鄉創業,借鑒吸收外省外縣農業先進成熟經驗和技術,建設家園,做到村村都有農業經濟致富帶頭人。再者對新生勞動力(即未能升入高中和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直接由各鎮辦推薦到農業培訓機構接受高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取得大中專學歷證書教育、使他們具備高素質農業后備人才。
(四)創新培訓方式,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一是以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區農廣校)作為總輸扭,利用職中、農業部門培訓中心現有基地優勢,向鄉村延伸,向基層加強,設點掛項,打造農民學習加油站。二是支持幫助每村創辦 農民夜校培訓班,利用農閑、晚間定期開設各種培訓班。利用農家書屋、教學光盤,方便農民就近學習,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農業部門對其培訓班開展定期認證工作,提高參與度和培訓率。三是認真實施送技能下鄉培訓工程。增加經費,組織農業專家教授到農村講課,傳授科技知識,到現場為村民答疑解難。邀請農村產業起步早,有一定經驗的致富能手,采用田間地頭、院壩培訓、示范性教學。四是保證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果。農業實用技術學時保證10天以上;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總學時保證2個月;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學時保證1個月。力爭做到培訓一人,合格一人。
2016調查報告模板二:
中小企業是我們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中小企業要得到進一步長足的發展,必須走出思想誤區,樹立品牌意識。本人結合質監基層工作經驗,淺談我們縣中小企業的品牌現狀及做好品牌建設的策略建議。
一、我縣中小企業品牌發展的現狀
品牌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 企業品牌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品牌所體現的質量,品牌所具有的附加價值,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原因。關于品牌建設,我們縣中小企業中一直存在著很多普遍而又嚴重的問題,其導致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忽略和曲解了品牌建設。
(一)品牌意識淡漠。中小企業資金少、規模小、競爭力弱,管理理水平落后,導致其工作重心放在產品經營上,主要考慮產品銷量的提高,忽略了品牌創立和經營。而認為中小企業完全沒必要也沒這個能力進行品牌建設,維持現狀就好,沒有認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品牌定位模糊。我們縣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薄弱,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中小企業即使已有自己的品牌,但都不能準確找出與其他企業有差異的目標市場,在進行品牌定位時,不能定位出個性化、差異化的品牌。品牌定位的本質就是圍繞著消費者最愿意接受的品牌要素去進行定位并傳播。其中對品牌的消費者市場的定位是最關鍵的地方。當前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沒有清晰的品牌定位戰略,導致了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很低。
(三)缺乏企業品牌的管理人才。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中小企業品牌的管理就成為企業發展戰略與實際運作中的一大問題。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不少中小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以及新產品的開發上。對于品牌的建設毫無經驗,這就是中小企業品牌建設的一大難題。
(四)忽略了品牌產品的質量。 質量是品牌的根本,是品牌的立足點。眾所周知,世界名牌無一不品質過硬。而很多中小企業卻認為做品牌就是做銷量,只要銷量提升了,品牌自然也會提升。因此,在公司的營銷計劃中常把產品銷量放在第一位。
(五)品牌策略運用不當 。 很多的中小企業都誤認為建立品牌的途徑就是加入大量的廣告投入,進行媒體轟炸,且進行頻繁的促銷活動。實際上廣告的作用只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是品牌聯想。聯想的集合具有較高的資產價值,聯想通常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購買的理由。
(六)品牌缺乏核心價值 。 品牌是一個復雜的識別系統,真正的品牌化就在于創建出具有內涵和深度的品牌,讓品牌的核心價值得以體現,并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同,這樣的品牌才能持久。
(七)品牌缺乏創新 。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企業若想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須在營銷方式、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若企業不注重品牌創新,品牌建設就注定以失敗告終。
(八)品牌傳播方式單一 。 品牌的塑造離不開廣告傳播,但如果過高地依賴廣告,甚至把廣告當作建設品牌的唯一手段, 便是典型的品牌建設誤區。其實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僅體需要一個響亮的名稱,還需要優越的產品包裝、性能和分銷渠道,只有通過這些優越性才能使品牌的核心價值得以體現。廣告只是品牌傳播中的環節之一,并不能給予品牌長久的生命力,也不能建立長久的消費者忠誠。
二、我縣中小企業品牌建設的對策
(一)強化品牌意識 。 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對產品安全的要求及自身品位越來越明確。他們關心產品的使用功能,更關心產品的品牌,并希望所購買的產品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大的附加價值。品牌最能體現產品差的異化,也是高額利潤的來源,同時又是企業持續競爭的經營核心。好的品牌有助于在消費者中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和忠誠度,有助于企業拓展新產品的銷售。因此中小企業不能忽視品牌建設,應該建立自有品牌,維持企業的持久競爭力。
(二)品牌定位要準確、清晰。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果想讓消費者容易辨別和認識自己的品牌,那么品牌的定位一定要和產品的個性概念相結合。當我們看到某種品牌產品時,會對該品牌產生聯想,包括企業口號、經營范圍、產品色彩、產品類型等,其中品牌個性是很重要的一點。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塑造品牌時必須注意品牌個性的定位。品牌定位針對的是產品的品牌,核心是打造品牌價值。
(三)培養品牌建設人才隊伍。人才的缺乏,是導致中小企業的品牌建設無法推進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中小企業應通過良好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吸引大批優秀的人才共同建設企業品牌,并為其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推進品牌的建設。
(四)重視品牌質量。消費者最初的品牌體驗是產品的質量。產品質量是企業創名牌的根本,是使顧客產生信任感和追隨度的最直接原因,是穩定品牌的根基。許多消費者青睞名牌,甚至不惜以高價購買,主要就是由于名牌過硬的質量使消費者產生了信任感和追隨度。質量作為品牌的基礎和本質,會影響品牌的生存和發展。質量是中小企業創名牌的根本。現代企業都應該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開拓市場,占領市場,以優質取勝。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加緊積累品牌資產。只有質量有保證,消費者才會忠于品牌。
(五)確立適合自己的品牌戰略。品牌戰略是中小企業品牌經營的綱領,關系到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是中小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適當的品牌戰略會使企業的品牌建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種品牌戰略各有利弊,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權衡利弊,確定合適的品牌戰略。
(六)維護品牌核心價值。品牌核心價值是品牌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使消費者明確地識別并記住品牌的個性與利益點,是促使消費者認同、喜歡以至愛上一個品牌的主要力量。核心價值是品牌的最終追求,企業的一切價值活動都要圍繞品牌核心價值而展開,是對品牌核心價值的體現,并完善和強化品牌核心價值,不會被周圍的一切所干擾,久而久之,核心價值就會在消費者大腦中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對消費者最有感染力的內涵。
(七)重視品牌創新,培養顧客忠誠度 。創新是企業的利潤之源、謀求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中小企業應該增加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大投入研發資金,不斷地對技術和產品進行創新。賦予老品牌新的內含,展現老品牌新的生機,將會使消費者從中感受到企業為滿足其需求所付出的努力,進而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提高品牌美譽度。在品牌產品的宣傳、營銷還有促銷上,企業要做到既吸引消費者,又考慮到消費者的實際需要,充分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在品牌建設中,不斷地創新才能實現差異化,保持品牌形象的個性化,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