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課程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土木工程施工”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和應用,掌握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各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技術和組織規律,具有發現并有效處理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一般性技術和組織計劃問題的基本能力。本課程具有知識面廣、工程實踐性強、交叉性強、發展迅速等特點。要求教師們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以滿足綜合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
一、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先進的施工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斷涌現,對工程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厚基礎、寬專業、大土木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學生扎實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工藝要求、組織管理控制要點,提高實踐能力,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是教學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但長期以來,該課程在實際教學環節,仍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滯后。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規模的擴大,針對土木工程施工方向的研究越來越多,涌現出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并且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國家和地方的標準、規范、規程等也不斷更新、完善。由于各高校教材使用周期的原因,其內容更新較慢,缺乏新意和特色,部分內容是現在施工中已經淘汰或者相對滯后的工藝與標準,很多現階段比較成熟的設備、技術、工藝沒有在教材中體現。例如,現在很多教材在砌筑工程中仍然以介紹黏土磚的砌筑方法為主,在教材設置中對綠色建筑的介紹較少。這造成了完全依靠教材,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2.實踐教學環節少。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綜合性、實踐性強,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而且還要具備綜合分析和實踐能力。但是,目前高?!巴聊竟こ淌┕ぁ苯虒W仍采用課堂式教學為主導,教師對各分項工程進行施工工藝流程講解時,學生缺乏現場的實踐經驗,不能對老師講授的要點知識進行深入掌握。事實上,若不重視實踐教學的安排,即使在課堂教學中穿行有限的施工現場觀摩學習對學生能力培養起不到太大作用。因為若干次脫離的現場觀摩,學生只看到的是某一時段的施工過程,無法對全局的施工控制進行把握,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仍存在脫節現象。
3.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板書為主,此種教學模式針對理論性強的課程有較好的效果。但針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仍然采用傳統模式教學,授課內容缺乏直觀感和立體感。教師“講”,學生“聽”,師生間缺乏互動,學生處于被“灌輸”知識狀態,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欠佳。
二、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主要包括課堂教學、施工組織課程設計以及生產實習三個環節。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各個環節有機緊密的聯系起來,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是教學改革的重點。
1.實地調研為先導。
我校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安排在學生大三階段進行學習。大二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測量等專業課程,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土木工程施工的具體實際,編制與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相關的數百道題目,作為學生假期調研的方向。在大二春季期末放假前,動員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與施工管理的現場調研,每一位學生從題目庫中選擇一個調研方向,假期期間完成調研工作。
2.課堂教學多開花。
課堂教學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體形式,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自身的特點,授課過程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探索課堂教學的新形式。(1)教材內容整合、更新。結合現在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完全依靠教材學習,無法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重新整合教材資源,多與現行的國家標準、規范相結合,備課中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對教材中沒有的工藝、方法進行講解。結合國家的政策方向,引入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確保教授內容不過時,切實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2)多媒體教學與工程案例相結合。在教學環節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手段。教師在講解施工工藝、施工工法時,可通過多媒體教學將自己在工地現場搜集到的視頻、圖片與課程進度相結合,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具體的施工工藝能有直觀的認識。在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講授時,比如模板設計介紹時,該部分涉及模板的選型、選材、荷載計算、組合設計等相關知識,可以采用傳統教學法,使學生對其基本原理進行深入掌握。在教學中,注重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土方工程降排水施工時,集水井降水部分,先以動畫形式引入,使學生對該種工法基本施工工序有初步認識,接著對該種工法的具體施工要點與控制要點進行講解;對集水井降水缺點的分析引出產生流沙現象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作為一種預防流沙的降水方法引出井點降水法;結合實際施工現場的操作視頻,輕型井點設備工作原理的動畫播放,對輕型井點設備組成及各部分技術要點進行講解;輕型井點的布置要求與井點計算主要采取課堂講授與實例分析的方法進行。結合現場施工視頻對井點施工工藝流程進行介紹。
3.專題研討貫穿理論教學。
學生通過假期的課外調研,對各自調研的主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研討。我們按照教學基本章節為主線,每章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首先由參與相關內容調研的學生結合調研情況談談自己對本章內容的看法,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對學生觀點進行評價、補充。通過專題調研,能使學生對假期調研內容進行印證,其他同學在討論過程中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很好的復習,不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設計師、施工現場管理專家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結合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針對工程實際建設當中常遇到的問題,提出他們各自的看法。一方面使學生獲得了與現場相關的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指引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
4.生產實習進行理論知識升華。
前期調研主要側重于“問”,課堂學習重點在“學”,生產實習更加強調“做”。在學期末,組織學生進行為期4周的生產實習,可以使學生親自參與到施工管理工作中去。我校注重學生實踐環節的培養,學院與南陽市的多家建筑公司建立了合作聯盟,成立了校外實訓基地。利用資源優勢,在生產實習環節,將學生分以10人左右為單位分散到學校周邊的各個工地現場中去,要求學生以工地技術人員助手的身份,參與工地現場的組織與管理工作。任課教師、實習教師與建設施工單位技術人員組成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生產實習前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培養學生安全生產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全程指導,帶領學生查閱施工圖紙、參與施工現場放線工作及各分項工程質量檢查工作,保證學生全程參與,引導學生對項目質量控制、進度控制等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能主動融入到現場管理的工作中去,極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習結束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實習工程特點與自己實習經歷撰寫生產實習報告,對工程中技術管理的要點和質量控制的要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學習做總結。通過生產實習環節,使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從而達到從“學”到“用”的升華。
三、結語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飛速發展,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能力需求提升,對傳統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教學方法多樣可行、理論緊密貼合實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方向。教師應該在實踐經驗、知識儲備、業務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多管齊下,強化教學效果,通過不斷開拓創新,努力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創新能力高的新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宗仁.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雙華,曾桂香.“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2(2):60-61.
[3]戎賢,崔武文,閏西康.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2(1):9-13.
[4]謝攀,陳存恩.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5):125-127.
關鍵詞: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課程體系優化;職業能力培養
研究生課程是研究生培養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學科的研究生開設的課程除了英語、數學、政治等基礎課之外,還包括有限元分析、結構動力學、彈塑性力學在內的專業基礎課,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大量專業選修課,總學時在250~320之間。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礎理論水平,培養研究生的基礎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本專業的專業知識,為后續的論文研究和職業實踐做準備[2-3]。但是,隨著土木工程學科的迅猛發展,目前開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都出現了與當前的研究進展脫節,所學知識不能滿足論文研究和職業發展需要的趨勢[4],亟待改革和優化。為解決這一問題,廣州大學對當前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生課程設置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并提出了優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調研報告
為了解我國各高校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課程設置情況,本文采取多種方式進行了調研,主要包括:參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學舉辦的第八屆全國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研討會,聽取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兄弟院校的專題報道,了解其課程設置情況;通過主辦廣東省結構力學系列課程教學經驗交流會的機會,與省內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學科的教師座談;在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答辯期間,邀請大量兄弟院校和企業專家參加答辯,征求其對于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的意見;充分利用各高校網站上有關土木工程學科點的研究生教育、教學資料信息,并對其進行調研、收集和整理。調研結論和收獲如下:
1.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應當突出特點,分類培養。根據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設立專業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應該突出重點,堅持分類培養。就土木工程學科而言,學術型研究生應當注重數學、力學等系列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拓寬知識面,加強其基礎科研能力培養;專業型研究生應當強調職業能力培養,注重課程體系設置對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請擁有大量實際工程經驗的企業專家開設實踐課程或相關講座。
2.研究生課程設置應當與當前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新方法、新技術充分結合,增強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有限元方法、結構動力學等,應當強調編程和數值模擬能力的培養,充分結合通用的工程應用軟件(如Matlab,Abaqus等)進行教授;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強調其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結合工程實例進行分析和討論,鼓勵學生在實習和實踐中學習;個別內容可以根據需要,在施工現場實習教學。
3.研究生課程應當因應學科的發展和研究生的培養情況分類設置,動態調整。近年來,我國土木工程行業迅猛發展,相關理論和技術日新月異。土木工程學科點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應當與學科的發展相適應,動態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既保證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又使研究生的課程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論文研究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6]。
二、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方案
根據以上調研結果和結論,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科點對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優化調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最終目標,課程體系優化為培養研究生基礎科研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服務;與科技發展和工程實踐的需要充分結合,對研究生課程體系分類建設,動態調整。為保證和促進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調整和優化,廣州大學確定了加強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的多項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研究生授課管理,獎懲結合,鼓勵相關教師開展研究生課程教學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積極促進理論課程教學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充分結合,對研究生課程體系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其具體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學科點研究生課程系統設計和整體優化。對于學位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要保證授課學時,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后續的學位論文研究做好準備。對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要針對不同學科的要求進行系統設計,開展分學科的專業課群建設[7]。目前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科點在建的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群包括結構工程課群、防災減災工程課群、工程管理課群、工程力學課群等。
2.學術型研究生課程體系應強化基礎理論課程與學科研究前沿的聯系。學術型研究生的基礎理論課程要面向當前學科的研究前沿,與實踐應用相接軌。土木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已經發展到了用大型計算軟件代替傳統的手工計算的階段,這些軟件都已經成為土木工程行業進行結構分析和設計必備的工具。因此,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就兼顧理論知識的教授和相關計算模型和分析軟件的學習,既要讓研究生對基礎理論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又要引導其熟悉和使用先進的計算軟件求解結構分析和設計中的實際問題。
3.專業型研究生課程體系應因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高層次的一線技術人員,土木工程界的設計、施工單位都希望學校輸出的研究生畢業后能夠經過盡量短的適應期就正式開展工作[8]。因此,專業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應當根據論文研究和職業規劃的要求,適度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數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實習和實踐的機會,提高其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除了積極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設計和施工單位實習之外,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還積極邀請企事業單位專家來學校開設講座,甚至直接參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特別是一些實用性強的課程,如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等,采取由校內主課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專家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收到了學生的歡迎,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
三、研究生課程體系管理
為保證上述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方案的執行,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體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課程教學評價和監督體系。邀請校內外專家組成研究生課程教學督導組,對研究生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進行定量不定期現場聽課、監督,給出對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評價和建議。特別是校外企事業單位的專家給出的建議,對于研究生課程與工程實踐能力的銜接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完善了研究生課程學生評價體系,根據研究生及其導師對課程的反饋對研究生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有效管理,動態調整。
2.支持和鼓勵相關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效果。建立了常態化的研究生教學研究支持體系,鼓勵相關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設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學科研項目;鼓勵與工程實踐關系緊密的課程擴大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對接,提高實踐教學學時的比例;鼓勵和支持教授同一課程的教師不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四、結語
在土木工程行業迅速發展,研究生數量逐年增加,專業型研究生比例逐漸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養與當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結合,強調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針對這一變化,土木工程學科點碩士研究生的課程也必須做出積極響應和調整優化。本文在深入調研國內各高校土木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提出了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的方案,并給出了教學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勵方案。
參考文獻:
[1]李炎鋒,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學科開設建筑火災安全技術研究生課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楓.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及學位標準探討[J].文教資料,2010,(12).
[3]秦力,鞠彥忠,楊世東.土木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sychology,ManagementandSocialScience.
[4]張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觀察,2015,4(13).
[5]朱麗華,史慶軒,任瑞,等.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6]趙茜,朱記偉.土木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分析[J].人才培養改革,2014,(12).
[7]韓艷.土木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力學基礎課程群建設構想[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一課雙融”體系
0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加快,具備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我國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轉變單一的專業人才目標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也成為我國高校轉型發展以及發展現代大學教育的新內容[1]。
1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教育)作為新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逐漸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為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等院校需要將“雙創”教育有機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校內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與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三位一體的創新教育新格局[2]。但是,對全國大多數高校而言,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游離于專業課程體系(俗稱“第一課堂”)之外的現狀仍然沒有改變,而且多局限在提供創業方面的公選課、講座或創業計劃大賽的“第二課堂”上,而即使少數高校把創業教育納入到學科建設規劃中,也還是存在課程設置的諸多不合理現象,缺乏整體性、系統性以及銜接性,正處于轉型發展中高校的“雙創”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只腳各穿各鞋,各走各路的現象十分普遍?!半p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度不夠、相互聯系不夠緊密的情況一直存在,導致“雙創”教育成了與專業教育相互脫節的“第二課堂”[3-5]。脫離專業知識的創業導致的最直接問題就是多數大學生創新思維上的同質化以及創業模式上的大眾化。漫步高校校園,大學生的創業基本上都集中在與其所學專業知識不太相關甚至無需任何專業知識的“擺地攤”“招生”“打印復印”“代繳話費”以及“快遞外賣”等大眾性項目上,此類現象從國家專業人才培養的角度上來講是一種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半p創教育”應該是讓大學生以自己所學的專業教育為基礎,在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業教育的理念,將其創新創業建立在與專業內容相關的基礎之上,這對于以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創業資本的大學生而言,是創業教育必須緊緊抓住的主要原則。土木工程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掌握工程力學、工程結構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能力并能夠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高校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深化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改革,積極探索土木工程專業與“雙創”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徑與方式是擺在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另外“雙創”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雙創”素養的有效工具,將其融入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也是大勢所趨。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互聯網+”思維上升為國家戰略,加之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在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雙創”熱情不斷高漲。然而,“雙創”熱情的背后則是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產生的片面理解和認知。本文作者認為積極探索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徑是解決“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脫節現象的當務之急。而構建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一課雙融”體系則成為重中之重。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培養與專業技能的獲得主要靠土木工程專業課的日常學習,如果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第一課堂”與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不能進行有效融合,長此以往,將會對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如果能及時、科學地將“雙創”教育融入土木工程專業教育,這不但不會排斥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而且會使“雙創”教育更深入更緊密地依賴于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尚處于探索階段。本文結合作者所在學院在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上的探索與實踐,著重于對“一課雙融”體系的構建以及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途徑展開論述,以期能夠為轉型發展高校提供相關經驗借鑒。
2“一課雙融”體系建設的可行途徑
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的關鍵是制度的建設,重點在課程的落實,在守住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課時底線的同時,積極探索“一課雙融”體系建設?!耙徽n雙融”就是將“雙創”教育科學合理地引入到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以實現兩者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雙創”教育融入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并不是要求專業課教師和來自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雙創類“心靈雞湯”,而是將課程知識點與土木工程現場實際相結合,將土木工程實際需要與專業課程建設相結合;側重于所講知識點在土木工程實踐當中的運用,側重于對大學生專業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上的培養。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一課雙融”體系建設的可行途徑。
2.1探索“一課雙融”的“三機制”
土木工程專業教師來源背景多數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教師”,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而與土木工程相關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則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能探索建立專業-企業教師協同備課機制、專業教師工地備課機制以及企業教師課堂講授機制,努力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實踐技能,即專業-企業教師協同備課機制、專業教師工地備課機制以及企業教師課堂講授機制。
2.2探索模塊化課程體系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互聯網+”思維對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業思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土木工程專業與“雙創”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努力適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的修訂,進行土木工程專業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土木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通過建構適合自身專業特點的“通識課程+雙創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注重對本專業大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將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轉移到對自身所學土木工程學科的思考當中。
2.3強化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
將土木工程專業競賽賽事-發明創造-社會實踐等進行有機融合探索,并建設出一條適合土木工程專業的“一課雙融”體系。隨著土木工程領域中綠色建筑建材、裝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不斷應用,在實踐教學類賽事設置上可以本著“弱化一批、突出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則對原有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增補,重新梳理并篩選從“國家級-省級-地市級-院校級”的全方位競賽賽事,打造優良、高效的專業賽事“競賽包”,鼓勵師生積極參加上述各層級的比賽活動。另外,下大力氣規范目前在大學生專利申報、創新發明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探索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專利申報以及畢業論文一體化的融合途徑。
2.4改革大學生課程考核評價標準
“一課雙融”體系建設以及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不斷強化必然要求對現有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課程考核評價標準提出新要求,可以說,“一課雙融”體系建設與大學生課程考核評價標準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傳統的大學生課程考核評價基本上還是以“考試成績論英雄”,各高校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讓大學生修滿規定學分的基礎之上,這很容易造成大學生對“雙創”教育產生片面認知,這種情況不加改變,就會造成多數大學生對“雙創”教育抱著“學分到手,事情放手”的心態,使“雙創”教育的可持續性與教育性大打折扣。因此,將“雙創”教育考核評價融入專業課程考核評價也勢在必行。比如出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評定及累積轉換辦法》,探索與之相匹配的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考核評價細則及實施方案。更進一步地,土木工程專業中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以及“一課雙融”融合度較高的課程考核可以完全考慮由“以賽代考”模式進行取代,爭取使“一課雙融”切實得到落實。
3結語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互聯網+”等給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帶來極大挑戰,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與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徑也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著重從“一課雙融”體系的構建以及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途徑展開論述,以期能夠為轉型發展高校的工科專業提供相關經驗借鑒。[ID:004742]
參考文獻:
[1]易玄,申丹琳.我國大學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3(2):68-71.
[2]強偉綱,戰學秋.高職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8):26-29.
[3]齊靜,趙琳,魏然.高校“雙創”教育,要做的還有很多[N].大眾日報,2016-3-5.
[4]雷家骕.中國高校需要怎樣的創新創業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1-3-28.
赤峰市城市建設規劃及建筑業人才需求現狀
2003年4月20日,赤峰市新城區建設隆重奠基,新城區總規劃面積148平方公里(最初是27平方公里,這是2012最新數據);2008年赤峰市橋北新城即紅山區橋北組團改造、開發展開,橋北組團規劃總面積27平方公里;松山區北城組團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奠基,規劃總面積11.3平方公里.赤峰市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備,市政建設規劃、設計、施工急需大批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筆者到赤峰市人才交流中心對土木工程專業做市場調研得知:近五年,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呈擴大趨勢,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并且有逐年上升趨勢,需求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平均每年為120家,需求人數平均為700余人.赤峰市政建設為土木工程專業帶來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在機遇面前,如何為赤峰建筑市場輸送大批應用型人才?這對赤峰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提出了挑戰.
赤峰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赤峰學院自2005年開辦建筑工程、工程造價專科專業,2011年新增土木工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所屬建筑與機械工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10人;博士1人,碩士9人,在讀碩士1人.按照《赤峰學院2012年學分制改革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總體方案》,突出“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厚基礎、重應用”的辦學理念,對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1定位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我院應為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本著“融入赤峰、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確定適合赤峰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我院土木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能從事土木工程的設計、施工與管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項目規劃和研究開發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構建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基于模塊學習和案例學習的課程體系
2012年4月7日,全國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指導規范宣講會在內蒙古科技大學舉行,按照《高等學校土木工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要求,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即知識體系分為工具知識體系、人文社科知識體系、自然科學知識體系、專業知識體系四個方面,對于前三個知識體系土木工本專業指導委員會沒有細化,土木工程專業專業知識體系由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組成.按照《高等學校土木工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及《赤峰學院2012年學分制改革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總體方案》要求,結合赤峰經濟及建筑業發展要求,在進行廣泛的社會與市場調研基礎上,制定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學院各類教學資源,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目標,探索構建基于模塊學習、項目學習、案例學習和問題學習的課程體系.土木工程專業專業知識體系由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組成,知識領域就是基于模塊的學習、核心知識單元就是基于項目的學習,知識點就是基于案例和問題的學習.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由八個知識領域,即模塊組成:(1)力學原理和方法;(2)專業技術相關基礎;(3)工程項目經濟與管理;(4)結構基本原理和方法;(5)施工基本原理和方法;(6)計算機應用知識領域;(7)專業方向必修課;(8)專業方向選修課;前六個模塊的核心知識單元107個,即107個項目,知識點425個,即425個案例問題,前六個模塊是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地下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等專業方向共同的必備知識,第七個模塊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選好專業方向后必修的課程,最后一個模塊是學生的選修課程.基于模塊學習、項目學習、案例和問題學習的課程體系;即“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厚基礎-以專業基礎課為平臺,包含在6大知識領域即6大模塊中,主要包括21門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注重基礎知識學習,涵蓋“大土木“專業基礎的核心知識.寬口徑-以專業方向為口徑,土木工程專業主要有建筑工程、巖土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地下工程等七個專業方向.根據赤峰經濟發展及赤峰建筑市場需求,在與北方建筑設計院、赤峰市建筑科學研究所等單位行業專家論證及市場調研基礎上,我院設定兩個專業方向: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寬口徑即以專業方向為口徑,包含在2大知識模塊中,即專業方向必修課模塊和選修課模塊.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要打破傳統土建學科課程的構架,按照建筑業市場需求來重新組合課程,以實踐活動為紐帶,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建筑業追求綠色環保理念的今天,我們通過調研得知目前建筑業市場急需掌握有關保溫技術、節能技術、電氣自動化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對于部分課程進行了調整,及時將相關課程納入到課程體系,如建筑節能技術、建筑保溫技術、抗震設防等.另外,對部分課程進行整合,如建筑制圖中畫法幾何的教學內容單獨列出、將建筑制圖與計算機制圖相結合,土力學與工程地質相結合,基礎工程課程單獨列出,這樣調整既突出了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又保證了相關課程教學的銜接,同時避免了教學的重復.
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這要求教師是“雙師型”教師,土木工程專業的實用性和技術性特征決定了其從業教師應該是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注重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第一,要設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專項資金,資金用于“雙師型”教師學習進修、教學實踐、社會生產實踐.近兩年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做了很好的嘗試,以建工系為例,學校鼓勵并在資金上支持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資格考試等.第二,應制定培訓規劃,堅持派出與請進并重,加強與地方合作,鼓勵教師與業界聯系,派出教師掛職鍛煉,培養“雙師型”教師,以豐富教師實踐知識,提升教學能力,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實現培養目標.第三,采取聘用建筑行業專家作為我院兼職教授,如聘任赤峰地區建筑一線、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赤峰市中城建北方建筑設計研究院、赤峰市建筑設計院、赤峰市建筑科學研究所的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建造師等7人擔任我院客座教授、兼職教師,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
[關鍵詞] 改革 創新 力學課程 內容構建
土木工程實用力學是由傳統的《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大力學整合而成,是建設水利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建筑設計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專業廣泛應用。建設水利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需求的技術應用性人才,主要是在生產第一線或施工現場將規劃、設計、決策變換成物質形態的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監理員、造價員等、未來的職業規劃是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師。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應符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并應著重構建具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特色的課程內容。
一、課程內容構建的指導思想
課程內容構建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突出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的要求。
本課程作為建筑設計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和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專業群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其主要作用是為土木工程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以及現代施工管理和技術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后續職業技術課程,如《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地基與基礎》、《水工建筑物》、《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起到先導作用。對于土木工程結構的計算,50年代我國采用前蘇聯的設計標準即許用應力法,70年代我國采用半經驗半概率的設計方法,從80年代開始我國逐步完善規范,以概率理論為基礎,以可靠度指標度量結構的可靠度,采用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結構設計。國內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軸向拉伸和壓縮、剪切、扭轉、受彎構件、組合變形構件等強度計算,壓桿穩定計算中還在延用許用應力法去解決問題,這與我國現行規范的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法截然不同,已起不到力學課程為后續職業技術課程服務的目的。
通過對本課程深入調查研究和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依據高職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術應用性人才和“實用性、針對性、先進性”的教育特點,優化課程內容結構,整合課程內容,其課程內容體系突出以外力(荷載、約束反力)的平衡、內力的分布規律(軸力圖、剪力圖、彎矩圖)、應力的計算方法及分布和變形的計算。形成了與外力、內力、應力及變形“三力一變”為核心內容。課程內容改革將使職業教育特色更加鮮明,更好地實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的人才培養;將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實用力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后續課程建立學習平臺打下堅實基礎。
二、課程內容體系的建立
1.依據建設水利類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特點,按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在建筑行業專業群和水利行業專業群中服務的專業、課程和崗位,構建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服務體系,見圖1。
2.依據高職培養目標和教育特點,構建了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計算機機算實訓三位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整合課程內容,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內容體系,見圖2。
三、課程內容改革與創新
土木工程實用力學主要任務是為后續課程技術應用建立學習平臺打下堅實基礎。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內容歸納為三力一變,即結構外力分析與計算、結構內力分析與計算、結構應力分析與計算、結構變形分析與計算。上述課程內容是職業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是本課程內容改革真正意義是后續職業技術課程建立學習平臺,不再是解決構件或結構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問題。
1.結構外力分析與計算中增加了自重荷載的計算,使學生了解力的來源,也將力統一到工程術語荷載上。體積荷載、均布線荷載、均布面荷載的相互轉換;增加結構構件的簡化,并與約束類型結合起來,明確約束類型是由工程實際結構構件的簡化后抽象而來。
2.結構應力分析與計算是為結構承載力計算建立學習平臺,將原力學中的用前蘇聯的設計標準許用應力法計算軸向拉伸和壓縮、剪切、扭轉、受彎構件、組合變形構件等強度及壓桿穩定性計算略去。重點是應力在截面上的分布和應力大小的計算。
3.結構變形分析與計算是為結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建立學習平臺,把受彎構件變形計算與結構的位移計算進行整合,先介紹變形的概念、給出均質物體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受彎構件變形簡圖及不同荷載和支撐情況的S系數,這樣從簡圖中直觀看到變形的情況以及最大撓度值的位置,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受彎構件撓度。
4.軸向拉壓實驗、彎曲正應力實驗、彎曲變形實驗,這些驗證性實驗內容略去。這些內容都是仿效學科教學模式而來的,不適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驗證性實驗投資大收效小,而且驗證性實驗往往采用標準試件、模型等脫離工程實際。對鋼筋進行檢測取代軸向拉壓實驗。鋼筋檢測主要檢測鋼筋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率、冷彎性能,便于對進場材料的質量進行控制,通過對鋼筋進行檢測使學生認識鋼筋應力應變的發展過程。
5.超靜定結構內力計算中創新了計算機機算實訓內容,主要培養學生建模的能力、建筑結構設計、建筑施工等解決工程計算問題的能力,為《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地基與基礎》、《水工建筑物》、《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等課程建立學習平臺。使本課程實現傳統與現代、基礎與前沿、傳統教學與現代技術的優化結合。
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體系打破常規的課程體系,更新了教學內容,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建立與培養目標緊密結合、面向實際,以應用技術為主線的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土木工程實用力學課程改革與創新后將使職業教育特色更加鮮明,更好地實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突出實用性的高職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馬景善.工程力學與水工結構教材體系的建立及教學內容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5
[2]中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一、高校土木工程教學計劃分析
1.高校土木工程教學的培養目標。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相關科學技術的統稱,它力圖培養應用型的工科專業人才,主要通過學習培養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夠熟練掌握土木工程學科基本知識和理論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要具有一定的研究開發和項目規劃能力,能夠從事與土木工程相關的設計、施工及管理工作。
2.高校土木工程教學的培養規格。
首先,在德育方面。通過學習土木工程專業。樹立專業學生的遠大理想,為步入工作崗位奠定重要基礎。同時應該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思想品德,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刻苦鉆研的實干精神。
其次,在智育方面。通過土木工程專業的相關學習,不斷強化學生建筑工程、工程力學、結構分析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應該具有計算機應用、工程制圖、工程儀器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保證自己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得心應手。
最后,在整體素質方面。土木工程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專業,畢業之后的工作地點可能就是一些建筑工地等,因此,畢業學生除了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外,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有堅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3.高校土木工程教學的主要課程情況。
高校土木工程的課程非常系統,主要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結構基本管理、鋼結構、流體力學等十門課程,這些課程都為土木工程教學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能夠保證學生在之后的工作實踐中正確處理各種問題,從而保證土木工程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當前高校土木工程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當前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教學情況而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木工程教學及土木工程人才的培養。
首先,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課程設計的彈性程度不夠,很難從課程角度提高老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不能夠緊跟實際研究情況,與生產研究的實際問題不相符合,出現脫節現象,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其次,教學方法單一。從當前土木工程教學的情況來看,課堂教學方法還沒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學生還是被動接受知識,阻礙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性非常不利。再次,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實習情況有待進一步強化。從很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實踐課教學中的考核方法、內容設置還不夠完善,還沒能夠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實驗中心、生產單位及實習基地的作用,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設計、課程設計中存在形式主義,這樣就失去了實踐教學的意義,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對之后步入工作崗位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三、創新高校土木工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1.制訂合理有序的土木工程教學計劃。
在土木工程教學中,制訂合理完善的教學計劃非常重要。首先,加強基礎課教學,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必需的。所以,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重視基礎理論課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專業面,主動應用型,不斷擴大基礎學科的范圍,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不斷強化實踐課教學。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動手實踐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不斷強化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驗、實習、畢業設計各環節的有序性、實用性和真實性,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后,加強人文精神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管是哪個專業學生,都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所以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之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重要的基礎。
2.健全土木工程課程體系。
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增大,培養“寬口徑、多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勢在必行。因此,我們應該改變過去單一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合理優化課程體系。首先,優化土木工程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設置過程中,內容的選擇除了要滿足專業知識的層次結構之外,還應該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法律課程、經濟學課程、計算機課程等,讓學生除了掌握專業知識之外,還增強法律意識、計算機技能和經濟學觀念,不斷提高畢業生的全方位能力。其次,優化土木工程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內部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在整合過程中,對于一些相近、重復的內容進行刪減和優化,加強實踐課程環節的訓練,完善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再次,拓寬專業基礎,構建專業公共基礎平臺。土木工程培養的人才所涉及的行業是與工程相關的,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礦井建設等多方面,專業人才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相同,諸如:力學、結構設計原理、巖土力學、材料學、計算機技術、工程概論等課程,這些都可列為專業公共基礎平臺,作為基礎課程組開設。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共有188所大學開設土木工程專業,92所大學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其中,安徽省設置該專業的普通高等高校達到了8所,占全省22所高校的36.4%。對于新建土木工程專業的地方本科院校,該專業的招生及畢業生就業工作等均具有較大的壓力,同時存在一個必須認真對待并加以解決的課題:這就是土木工程專業綜合實力如何趕超地方兄弟院校,如何體現該專業的建設特色及畢業生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使專業沿著持續健康的道路建設和發展。
2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定位
各類用人單位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和綜合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相對而言,他們對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有能力、力學基礎、團隊合作精神、口頭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更迫切的需求。高校有必要通過研究尋找到提高學生這幾方面能力的有效培養模式。經過多方面調研學習與深入討論,確定了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定位及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誠信實干、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房屋建筑、港口航道等設計、施工、咨詢、監理、防災減災等工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及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研究、教育、投資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土木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應充分認識到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做好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的關鍵,根據實際教學規模及發展趨勢,確定專業師資數量與結構,不斷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采取多樣性、多渠道的方式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現有專業教師22名,其中:專業基礎課教師7名,專業課教師15名,已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5名,占教師比例為22.7%;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6人,實驗師3人,工程師2人。學校還長期聘請兄弟院校以及地方建筑設計院所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歷的兼職教師。目前,該專業由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主持教學管理工作,基本具有了一支勝任本專業各主干課程教學任務的骨干教學隊伍。
4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應用型人才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并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因此,在構建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時主要以“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重應用”的原則,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對于新建土木工程專業,要正確認識專業方向的問題,應重專業建設、慎方向設立。為適應專業發展的需求,根據《規范》提出的工具知識體系、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體系、自然科學知識體系、專業知識體系四部分知識體系以及專業知識體系中的6個知識領域,對培養計劃中的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建立了基礎理論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基礎設計模塊、專業設計模塊以及其他選修和實踐課程模塊的體系。
5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工程應用型人才對實踐能力的要求要高于研究型人才,《規范》把實踐性教學放在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學校在實踐教學中應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努力嘗試“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應用型學習方式,要把合適的知識單元和實踐單元有機結合起來,逐漸構建適合本校實際的創新訓練模式。
6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管理與改革
學校應根據專業教學特點,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尤其要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質量保障。除嚴格執行各項基本規章制度,建立、落實、完善教學二級管理的制度體系也需同步推進,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教學管理才能。
6.1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及質量
監控課程教學是學生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針對專業課程教學特點、教學規律,制定教學管理文件,規范課程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效果,注重對教學過程的管理,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相應專業知識。通過學生評教、教學信息員信息反饋、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院領導聽課等制度的落實,形成質量監控體系。
6.2制定課程考核制度
規范考核過程管理為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部分課程學生出勤率不高、考核不及格率較高現象,出臺相關制度措施以加強考核管理。
7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