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加強境外資產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營油服;財務風險;資產管理
1 前言
越來越多的民營油服企業跟隨國家政策的扶持實現了境外投資,跨國經營。而其境外財務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以及國際市場經濟變化可能加重國際化經營的難度。常見原因有:一是民營企業較國企來說融資成本較高,容易引起財務風險;從投資審核流程到管理模式可能不夠完備。二是境外油氣服務對人員語言、油氣工程專業、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知識有較高要求,在人力資源儲備及培訓上任重道遠。三是國內財務核算、ERP系統在境外不能通用,增加了集團管理的難度;境內外財務核算、稅收征繳等政策不同,導致資產價值、收入成本核算期間等不同,使管理難度增加。四是可能不具備足夠的渠道了解、運用不同國家、地區間法律、經濟規定,或不能得到較專業的遠期匯率預測,無形中增加了財務和經營風險。
所有財務風險中,資產管理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油氣服務涉面較廣,包含鉆井、修井、壓裂、油藏等多種作業項目,所以相關資產投資規模較大,種類龐雜,對資產的管理直接影響到利潤實現、現金流融通等問題。民營企業無國企強大的資金支持,全靠自身經營增加企業價值,所以在跨國經營中更要謹慎對待境外資產管理不善帶來的財務風險。本文就從對境外子公司資產管理角度分析民營油服企業境外財務風險的防范和管理。
2 貨幣資金管理
資金是集團穩健運營的基礎和保障,當集團能夠通過有效集中和授權以控制和利用境外資產,實現內部聚合優勢和資金有效分配,高效運轉,則能夠極大避免企業的血脈―現金流的短缺,同時可以應對金融風險。
1.對于跨國經營來說,集團實現自己集中化管理的有效途徑是“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海外子公司需開立至少兩個銀行賬戶,并分別定性為收戶和支戶。現金流入全部入收戶,現金流出從收戶發出,且支戶余額只能在經過集團總部核準后由收戶調撥。子公司每日匯報收、支賬戶的余額以及重大金額發生事項,并完備資金流通審核制度,使集團有效控制資金流量和方向。
2.海外子公司賬戶中銀行保證金等限制性貨幣資金的余額需按月及時向總公司匯報金額變化及保證金內容,涉及到因勞務派遣等原因產生的保證金,需與人事部門等定期核對勞務人員,以從銀行返回相應資金,爭取盤活所有可用資金,防止閑置資金的浪費。
3.對于境外子公司的賬戶余額,集團財務部門要與合同管理以及外匯結算部門多溝通,對于集團內部關聯企業間的資金拆借合同以及子公司在境外的融資合同等涉及到外匯折算的部分及時更新信息,防止產生較大匯兌損失。
4.健全按照項目劃分的資金預算管理、現金流預算管理以及考核制度,形成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反饋、調整、評估、考核全流程監管,權責清晰劃分,以實現資金預算目標。
5.可以結合集團具體經營及現金流情況,引入商業銀行相應的現金管理商品,滿足資金收益性、流動性、投融資結構合理布局等要求,提高財務管理效果。
3 應收賬款管理
絕大多數集團采用“集中決策、分散經營、獨立核算”的組織結構,給予境外子公司較大的自主經營權,包括市場的開拓、項目評估和運行等。很多集團對外海子公司的業績考核中給予產值很高的加權比例,但往往對應收賬款,即收入的現金回流沒有太多關注。正像上文提到的,現金為王,現金對整個集團的持續有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民營油服企業資本背景不強,靠自己承擔經營風險,則更需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監督和改善。
1.集團建立客戶信息庫,定期對甲方油氣開發公司進行信用評級,并設立信用風險預警機制。對應收賬款周轉期進行監控,境外子公司需按周匯報應收賬款余額、回款金額、開票確認收入金額等,進行數據分析和比對,結合境外子公司所在國家的經濟形勢等分析回款趨勢。對余額大、賬齡長或客戶信用較差的應收賬款,應及時進行催款,或者進行未來現金回流預測,預防減值風險或實現財務核算的謹慎性原則。
2.由于境外子公司的甲方多為當地公司,會計核算為當地貨幣單位,由于匯率的多變化性,很容易造成集團核算時外幣折算損失。所以更應該及時、高效地回收應收賬款??梢越Y合企業自身情況通過信用保險公司或者國際保理業務轉移境外應收賬款風險,加快收款速度,提高資金周轉速度。
3. 對海外項目的審核和運作摒除重視審批單輕視管理。從項目運行的審核到收入實現的核算,一直到回款入賬的確認,都需要高度重視,防止企業運營效率收到影響。
加強集團內部應收賬款計已經境外管理人員經濟責任調查審計,防止境外子公司管理層運用應收賬款侵吞公司資產,同時防止境外子公司對信用已經較差的客戶繼續進行信用賒銷,避免信用風險。
對于集團內部的應收賬款款、其他應收款等項目,可以根據集團整體的稅務籌劃以及資金管理目標等要求自行確定合同中的貨幣選擇,根據實際情況提前或延期進行結算。
4 存貨管理
油服企業由自身性質所定,需儲備大量庫存應對不同作業工藝,管理上存在較大固有難度。同時,近年來油氣服務技術革新不斷涌現,更新換代加速,導致庫存物資貶值風險加大。再加上2014年以來油氣行業處于行業周期低谷期,業務量驟減,也容易導致存貨長期堆壓,流動性減弱,實現收益的能力降低。尤其境外資產,由于距離、國境間政策等原因,很難在集團內實現靈活移庫使用。所以對于境外子公司的存貨管理需要運籌帷幄,有的放矢。
1.對于物資采購建立完善的采申請及審核制度,加強庫存管理,對出入庫流程和內部控制滿足集團的相應要求。
2.由母公司實施價格轉移而進行的集團內部采購,需要保存完備的內部憑證及報關單據等外部憑證,以期在核銷庫存前集團內部明確由于進出口及各國核算制度差異造成的材料價值差異,并在將來核算時由此導致的成本差異便于集團追蹤。
3.在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更需要將庫存盤活,尤其是境外子公司現有存貨的盤點和披露要及時和完整,將閑置存貨,長期對方存貨進行資產價值評估;平時作業對存貨的采購要實行先核對已有庫存的程序,防止重復采購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境外的庫存很難流回國內,所以要盡量通過出租、置換等多種方式處理,提高存貨周轉率,防止存貨貶值風險。
4.根據集團總體目標來調整境外子公司庫存的存量。例如:境外子公司所在國匯率正值貶值,則應多選擇從母國進口以期采購更多數量物資。
5 固定資產管理
油服行業因為作業工藝多樣,工程施工復雜等原因,需使用的固定資產常常具備價值高、使用壽命長、磨損率高、規模大,維修費用高等特點。同時,由于石油開采工藝的加速更新,很多固定資產面臨淘汰速度加快的風險。而油田區塊常分散遠離城市的野外或者人跡罕至的沙漠地區,似的固定資產分布于廣泛的區域,加大了維護和管理難度,常導致實際位置轉移與賬面信息更新的速度不一致,加大了核算難度。另外,油服行業固定資產的管理中還容易出現投資可行性分析不足導致盲目擴大固定資產規模最終形成大量閑置、固定資產使用、搬運等過程中維護不足,導致后續支出增多或者返修維護的現象,反而影響生產作業。而境外子公司的固定資產還面臨著作業結束后剩余價值的回收問題,都需要集團層面開始就進行規范化的操作。
1.加強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油服行業作為典型的資產密集型行業,對于資產管理應該遵循專業化理念。而境外子公司由于人員匱乏或者當地庫管專業知識不足,常出現兼職、人員流動大等特點,導致基本固定資產臺賬缺失,信息不全,缺乏專業管理知識,甚至早晨固定資產不必要的磨損。所以集團在選派駐外子公司工作人員時,應針對倉庫設置、臺賬登錄、與財務部門溝通、固定資產的入庫、出庫、盤點、報廢等流程進行專業化培訓和教育。
2.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需進行嚴格的審核和評估。尤其境外子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需進行完備的當地經濟、市場、匯率的考察,并結合當地對于資產轉移、回收等政策的綜合評價之后再進行決定。并持續評估產出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投資回收的現金流管理是否安全,是否能夠平衡相應融資成本負擔。
3.集團需時刻關注境外重要資產的所有權轉移情況,并確保需登記的資產都進行了產權登記,且子公司需將登記文件等資料及時在集團上報、備案。定期匯報所有權變更的情況和說明。
4.在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登記的基礎上對固定資產進行及時的維修和保養,并對其性能進行測試,保證作業業務的質量和安全。對閑置固定資產應上報至集團,并采取調劑、處置、租賃、變現等措施,盤活固定資產,防止公司資產流失,促進資產流動和合理配置。對固定資產報廢、毀損、盤虧等情況應及時上報集團,要核實并非工作失誤或者舞弊原因后方能做出決定,必要時需要進行境外子公司管理層經濟責任審計。
6 結束語
對于油服行業來說,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根本。在資產管理問題上,集團加強對境外子公司監管分工的協同作用,重視監管信息共享,提高資產管理效率,增強風險控制和能力,提高周轉率和運營效率,落實績效考核和經濟責任審查等都是基本的方法,通過以上詳述,能夠對民營油服行業的境外子公司由資產管理的角度引發的財務風險有很好的防范和減少作用。
參考文獻
[1]任子瑜.石油企業集團固定資產管理探析[J].會計之友.2010(4):54-56..
結合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和發展趨勢,筆者認為,境外國有資產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存放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擁有或者控制的各類資源中國境外國有資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之外存在的,由中國國家擁有其所有權或者控制權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在組織類型上,它包括中國政府駐外機構和中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分支機構及其投資的經營實體或者實物,具體形式表現為價值形態、實物形態和知識技術形態等多種類型。
二、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基本現狀
截至2009年底,我國中央企業境外單位資產總額40153.4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8445.4億元。境外資產的平均凈資產報酬率為13.4%,平均總資產報酬率為9.1%。上述數據僅是中央一級境外國有資產情況,加上地方層次境外國有資產,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價值總量十分巨大。
近年來,境外國有資產非正常的經擠現象值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計部門和商務部門等國家機關引起高度重視,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駐外企業管理決策人員在重大項目投資、海外并購、與國外公司合作等方面,不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也沒有相應措施保障,導致決策失誤;
2.駐外企業違反規定,擅自決定從事期貨、期權、外匯等高風險金融衍生品業務;
3.駐外企業負責人未經批準擅自越權進行對外擔保或沒定抵押;
4.駐外企業負責人以私人名義在境外注冊公司、投資參股、購置不動產或者進行其它經營活動而不依法依規向國內有關部門報告等;
5.駐外企業管理人員通過貪污、受賄等方式,隱匿、侵占、轉移國有資產或者挪用公款從事違法活動;
6.駐外企業對所在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研究不夠,也不注重依法經營和規范經營,從事違法經營活動,觸犯了所在國的法律;
7.駐外企業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低下,對所在國政治、經濟方面的突發事件缺少應急能力或匯率風險管理能力不足。
三、構建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理論框架要點
根據我國國情,對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加強審計監督越來越重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境外國有資產審計,其動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擁有境外資產的國家或者地區法這樣,依照審計法實施條例規定,審計機關不能直接審計境外國有資產。不僅如此,我國政府審計機關對境外資產審計有可能涉及其他國家或者地區事項。為此,境外國有資產審計應該謹慎從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外交、外事問題。所以,我國政府審計機關對境外國有資產直接審計存在一定局限性。
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其在國內的母公司或者投資單位或相關組織主要以內部審計方式對境外國有資產進行審計。內部審計依據主要是2004年8月30日施行的《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
根據我國或者境外資產所在地區或者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需要注冊會計師對我國境外國有資產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審計的'由我國境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或者境外資產所在機構,依法聘請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對境外國有資產進行審計,其依據更是較為復雜,大多數是依據資產所在地法律規定。
綜上所述,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審計依據并非十分明確。
(三)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結果的運用
按照中國《境外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境內投資單位應對境外機構中方負責人進行任期審計與離任審計。境內投資者違反國有資有管理和境外投資法規、制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和惡劣影響的,財政部門可根據不同情節給予通報批評,建議監察、審計部門立案審查。上述規定可以理解為,境外國有資產日常是組織內部審計,政府審計部門負責事后審計或者專案審計?,F實中的境外國有資產審計也按此規定得到執行。一般情況下,審計需求程度決定審計結果運用程度。在有效審計需求不足的環境中,難以考慮運用審計結果。如果審計結果運用較少,審計委托者得不到審計帶來的收益,其審計需求自然就減少。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特別是在境外國有資產審計這一個特殊審計系統中,較少運用審計結果,甚至不用審計結果,境外國有資產流失的金額、速度、影響程度等都將會遠遠超過境內同類國有資產流失。不僅如此,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公眾等,運用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結果,其難度也都較境內國有資產審計高,甚至難于利用。一些不當行為甚至犯罪行為,責任難于追究相關責任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等法律責任,極有可能因等問題而幾乎“望洋興嘆”,或者寄希望于未來。這樣,還有可能引發少數的“學習者”,以至于上千萬元、億元、甚至更多的國有資產處于潛在風險中。為此,各類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結果運用在理論上和實務中都必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五、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現狀分析
(一)審計內部系統分析
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審計出現審計需求強烈程度不高,審計目標局限性較大,審計依據不充分、不準確,其主要原因是審計系統內部原因。
1.境外國有資產審計人才缺乏是制約境外國有資產審計有效推行的關鍵所在。
2.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環境復雜多變、相關被審計人員配合程度難以測度,造成審計風險較高,影響審計人員和組織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在審計業績考核力量的作用下,更是不容忽視尚未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3.境外國有資產審計標準的確定相對較難、審計證據收集受到限制、審計決定執行則更難。
4.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適用范圍較為有限。中央企業、地方企業能夠涵蓋大部分,但是未能對境外國有資產實施有效規范。例如,我國行政單位、國有事業單位等非營利組織對外投資形成的境外國有資產,尚未有明確的類似的控制性規范。
5.我國以境外國有資產為載體的企業及其他組織的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配備不充足、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6.境外國有資產審計涉及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問題,影響審計執行過程、審計結果運用等。
(二)境外國有資產及其管理
境外國有資產的形成、保有存在以及收回到國內或者轉移到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涉及到財政資金收支、金融資產財務收支、財務報告編制及其對外審計報告出具、有關管理人員的經濟責任認定與解除等多個方面。無論是資產形態還是價值量的計量還是時間跨度都比國內資產更加復雜。例如,著名中央企業的中遠集團的全球網絡覆蓋了五大洲,航線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個港口,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公司和辦事機構,在海外設立區域公司,對所屬區域內的中遠境外企業進行統一管理。截至2006年底,中遠集團的境外資產已經占其總資產的一半左右。中國海運集團在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香港、北美、歐洲、東南亞、西亞五個控股公司;境外產業下屬90多家公司、代
理、代表處,營銷網點總計超過300多個。這些中央企業資產分布十分廣泛,總量十分巨大,跨度遍布全球,對其管理、對其審計,非同境內國有資產。在境外國有資產的管理方式、管理目標、管理水平、管理結果不盡人意時,加強內部審計、政府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必須的,然而實施這些審計是有難度的。
六、我國境外國有資產審計政策建議
針對我國境外國有資產范圍、發展形勢以及審計現狀和原因,作好現階段境外國有資產審計工作可采取下列政策。
1.對我國境外國有資產現狀進行全面調查。例如,境外國有資產是經營性資產還是非經營性資產。資產形態是實物資產還是金融資產。境外國有資產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形成境外國有資產的決策權在哪里,監督管理機構如何設置?是否科學有效?等等。
2.督促有關審計機構要全面落實國家審計署決策布置。正如,劉家義審計長在2010年全國審計工作報告中所言,將加大對境外機構和境外國有資產的審計力度作為審計機關的主要審計任務。
3.切實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更好地服務于“走出去”戰略,作為審計目標之一,不能為完成任務、業績考核而以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為重、為主。
4.審計方式,宜于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等結合,形成綜合審計。特別是境外國有資產外部審計更要用這一方式。境外國有資產面臨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環境條件,與國內同類型審計項目相比較,審計環境更復雜、更難以控制。審計主體面臨的審計風險可能更大。無論是對審計組織還是審計委托者,審計成本、相對國有同類項目則會更高。
5.充分發揮中國境外國家、地區內部審計發展較好,內部審計法規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較高,內部審計事業成熟的優勢,盡快在國有資產所在組織建立鍵全各類組織的內部審計體系實現特殊的經濟控制職能作用。
【監管】
商務部修訂外資并購規定
為與《反壟斷法》和《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相一致,商務部對《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作了修改,并于7月23日重新公布。
主要的修改為,刪除第五章“反壟斷審查”,在“附則”中新增一條作為第五十一條,表述為:“依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達到《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規定的申報標準的,應當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不得實施交易。”
國資委要求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監控
國資委7月8日發出通知,要求各中央企業集團總部加強對金融衍生業務的監控,并及時向國資委上報從事金融衍生業務的情況。
通知要求央企做好金融衍生業務季報工作,及時對金融衍生業務的持倉規模、資金支付、交割情況、新增業務、盈虧情況、套期保值效果、風險敞口評價等情況進行分析,認真撰寫金融衍生業務季度報告,隨金融衍生業務季報表同時報送國資委。
銀監會發文規范理財投資
中國銀監會近日《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從投資管理的原則、投資管理的方式和投資方向三個層次,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行規范。禁止銀行理財資金投資二級市場股票或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
美公布加強評級機構監管
美國財政部7月21日向國會提交了一項加強對評級機構監管的法律草案,旨在增加信用評級機構透明度,保護投資者利益。該提案是奧巴馬政府全面金融監管改革的一部分。
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天公布的草案內容,標普、穆迪、惠譽等評級機構將被禁止向受評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等涉及利益沖突的行為。此外,該提案還將賦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管評級機構的權力。
陳德霖將接任香港金管局總裁
香港特區政府7月17日宣布,陳德霖將接替任志剛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10月1日生效。
今年55歲的陳德霖,于1996年起擔任金管局副總裁,曾與現任總裁任志剛共事,2005年5月離任。當年12月出任渣打銀行亞洲區副主席。2007年7月起,獲委任為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滬下放1億美元以下外資審批權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7月22日宣布,從8月1日起,將1億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外資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給各區縣,并施行外資項目網上審評。
按照上海以往的政策,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必須由上海市商委審評。此次下放審批權限是考慮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希望借此調動各方吸收外資的積極性。
【銀行】
劉明康稱撥備覆蓋率年內須超150%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嚴守撥備覆蓋率底線,在年內必須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150%以上。
3月末,中國境內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23.9%,比年初上升7.5個百分點。
6月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34.3%,比年初上升17.9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末上升10.4個百分點。
中資行獲準開立境外機構外匯賬戶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了《關于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自2009年8月1日起開始實施。
以往只有外資銀行為境外機構開立外匯賬戶,而根據《通知》,中資銀行在遵守相關要求的基礎上,也可以為境外機構開立外匯賬戶。
香港雷曼迷你債和解方案出臺
7月22日,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及16家分銷銀行均公告,根據達成的協議,分銷銀行將向符合資格的客戶提出回購雷曼兄弟迷你債券。
根據協議,分銷銀行將向每名合資格客戶提出回購建議,分別以該客戶最初投資本金名義價值的60%(向65歲以下客戶)及70%的價格(向65歲或以上客戶),回購所有尚未到期的迷你債券。客戶將有權保留迄今收到的所有票息。
銀監會發文規范信用卡業務
中國銀監會近日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重點從信用卡的發卡營銷管理、收單業務與特約商戶管理、催收外包管理以及投訴處理等四個方面提出了規范要求。其中明確規定,持卡人激活信用卡前銀行不得扣收任何費用;同時銀行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放信用卡(附屬卡除外)。
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應于8月31日前按照《通知》整改落實到位。
【保險】
保險機構面臨較大投資壓力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7月20日指出,初步估算,今年全年有1.1萬億元保險資金需要配置,接近資產存量的30%,保險機構面臨較大的投資壓力。
截至今年6月底,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3.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0.4%。
保監會擬發文規范保險中介業務
7月24日,保監會了《保險公司中介業務違法違規行為處罰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將于8月5日結束,處罰辦法預計將于今年10月1日開始施行。
【證券】
證監會受理創業板發行申請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開始接收創業板申報材料,當日有38家保薦機構申報了108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資料。
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進入銀行間債市
央行于7月16日公告表示,證券公司開展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可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立債券賬戶。
按照規定,證券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市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時,應為其設立的各資產管理計劃(包括集合、專項、定向等品種),分別開立單獨的專用債券賬戶。各資產管理計劃可直接進行債券交易結算,也可以通過結算人進行債券交易和結算。
深交所限制兩賬戶交易
7月8日,深交所宣布對托管在東吳證券杭州文暉路營業部的“方文艷”賬戶,和托管在江海證券深圳寶安南路營業部的“黃麗娟”賬戶,采取限制一個月交易的監管措施。
深交所在實時監控中發現,“方文艷”賬戶今年以來多次出現嚴重異常交易行為,先后在“萬科A”“*ST生物”“中關村”等多只股票交易中通過大筆集中申報、連續申報、高價申報或頻繁撤銷申報等方式,涉嫌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交易量。
與之類似,“黃麗娟”賬戶也先后在“金路集團”“ST康達爾”“*ST生物”等多只股票交易中出現類似異常交易行為。
6月新增三家QFII
7月10日,中國證監會公告稱,6月新批準了三家外國投資機構的QFII資格。
這三家新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分別是,鄧普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Templeton Investment Counsel,LLC)、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BEA Un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住友信托銀行(The Sumitomo Trust Banking Co.Ltd)。
第七家合資券商中德證券成立
7月21日,已經實際合作兩年的山西證券和德意志銀行宣布,合資公司中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
2008年底,中德證券獲得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業務許可證,可以在中國市場從事股票(包括人民幣普通股、外資股)和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承銷與保薦,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中德證券總部設在北京。山西證券持股66.7%,德意志銀行持股33.3%。
【法制】
高法提出房地產糾紛慎解合同
7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房地產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法院在審理因房價下跌而提起的撤銷購房合同的案件時,要引導當事人理性面對市場經營風險,共同維護誠信的市場交易秩序。
高法要求慎用情勢變更原則
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持續大量的資本外逃造成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逆差,使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并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減少,形成緊縮效果。同時,資本外逃使國內的貨幣總量、利率、匯率等不穩定,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大為削弱。同時,資本外逃使貨幣政策受外國當局政策的影響和連動作用增強。資本外逃對財政政策的影響表現在國債發行上,當國外資產的收益率對本國居民形成強大吸引力時,會削弱對國債的需求,導致政府的財政融資目標難以實現。
作為一種特定的經濟現象,資本外逃有其自身發生作用的規律,我們要掌握規律并改變其發生作用的條件來治理資本外逃,而不是無視規律并企圖運用政策去改變規律。拉美國家和俄羅斯治理資本外逃的國際經驗表明,資本外逃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內經濟政策扭曲和制度缺陷的反映,政府能夠干預和控制資本外逃的回旋余地是不大的(Robert Cumby,1986)。應從體制和政策環境等深層次上采取措施,從根本上防治資本外逃。
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
(1)推進國內金融改革的深化。一是減少在利率管理、市場準入、投資限制等方面的直接管制和行政干預,深化外匯市場改革,逐步放松外匯需求管理,逐步采用市場手段進行間接調控匯率和利率;二是將利率和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維持穩定而合理的實際匯率和實際利率;三是有效地化解銀行不良資產,推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金融工具,減少居民的風險預期。
(2)盡量縮短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待遇的差距。俄羅斯的教訓表明,試圖在不對經濟體系進行市場化改革的條件下通過對外資提供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投資及匯率保證等等)來抵消資本外逃可能帶來的沖擊,實際上是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的。應適時改善投資環境,給予內外資企業公平待遇,依靠改善投資環境、減少交易成本來增強投資的吸引力。
從各種制度與法規入手,大力調整經濟利益和法律關系,監督和防范資本外逃
(1)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加強對國有資產運營狀況的監督,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從機制上解決化公為私的國有資產轉移問題。規范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買殼上市以及國際并購中的資產評估和財務管理;加強對金融機構及境外國有資產存量運營的監督和管理;加大對貪污受賄、侵吞國有資產行為的督察和懲處力度。
(2)強化對涉外投資行為的監管力度,截堵資本外逃中通過貿易和資本項目的轉移渠道,制訂嚴格的收付匯紀律,實行嚴格審批手續,加強對進出口重點部門、重點種類(提前付款、延期支付等)交易行為的管理。
(3)建立私有產權保護制度。大力宣傳貫徹法律對私人合法財產保護的有關規定,打消私營企業對政策變化的擔心,消除私人資本外逃的動因。
(4)推進稅制改革。一個國家的稅收制度會影響到該國金融市場的投資收益水平。資本外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逃避稅收,因此要完善本國的稅制。
以漸進的原則逐步取消資本控制
國際經驗表明,盡管外匯管制在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外匯管制會引起黑市、腐敗現象,降低經濟運行效率,也會抑制外逃資本的回流,總體上是不利于國際收支的長期平衡的。從資本外逃國的中、長期改革方向看,資本控制和外匯管制應當取消。鑒于一些管制措施對抑制資本外逃存在一定的作用,如果突然取消這些管制措施,可能會對匯價和銀行體系形成一定的沖擊力量。因此應當采取漸進的方式取消資本管制。
(1)對各種外匯管制條例進行全面清理和歸類整理,在現有制度框架下盡可能提高運轉效率。首先放松那些管制程序過于繁瑣、最易產生腐敗機會的領域,采用市場手段對資本流動進行彈性管理。
(2)在放松資本控制的進程中,同時強化相應的銀行體系和企業的配套改革,改善宏觀運行環境。
加強資本管制的國際協調
關鍵詞 中資銀行 海外發展 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中資銀行“走出去”,是指中資銀行在特定的市場環境和監管約束條件下,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為實現一定的經營目標而進行的境外擴張行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成為了不可逆轉的潮流。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西方國家普遍降低了外資銀行的進入門檻,為中資銀行海外擴張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近年來中資銀行海外擴張取得了一些進展,境外分支機構數量不斷增加。但是與國際化程度更高的全球性大銀行相比,中資銀行境外資產占比、境外機構的盈利能力、業務綜合化和本土化程度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1我國銀行海外發展的現狀
1.1大型國有銀行是“走出去”的主力
截至2014年6月末,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海外總資產達7.56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1.35萬億元,增速21.8%。也就是說,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是銀行境外發展的主力軍。
1.2分布區域集中,港澳地區占比重大
中資銀行境外拓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尤其是港澳地區。境外中資銀行機構以服務華人企業為主要動機,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南亞成為我國銀行境外拓展的重點區域。
1.3以并購為主要途徑
中資銀行境外收購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種模式:參股國際大行的財務投資模式,如國家開發銀行投資巴克萊銀行;以業務多元化為導向的控股權收購,如中國銀行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獲得被收購方的經營牌照及機構網絡的控股型收購,如建設銀行收購美銀亞洲、工商銀行收購印尼哈林姆銀行及收購澳門誠興銀行等案例;為突破市場準入障礙,實現某種戰略目標,獲取被收購方的第一大股東地位,如民生銀行收購美國聯合銀行,以及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等。其中,并購設立成為近年來擴張的新方式,日益占據主導地位。
1.4國際業務和品種不斷豐富,業務綜合化趨勢明顯
近年來,中資銀行在從事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同時,積極開拓新業務,跨境業務類型和產品不斷豐富,努力拓展保險、證券、衍生品服務,綜合化經營趨勢明顯。主要包括境外貸款、境外債券投資、境外證券投資(除債券之外)、流動性資產管理、離岸銀行業務、QDII業務等。
2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國有商業銀行機構設置不合理,內部結構混亂
國有商業銀行實行垂直管理模式,審貸不分,信貸行為缺乏橫向制約因素,增加了銀行資產的信貸風險。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過多,規模過分龐大,人員冗雜,一方面使商業銀行經營成木難以降低,另一方面使銀行業缺乏競爭活力。
2.2業務范圍窄小
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范圍較窄,長期以來高度依賴于存貸款業務。在我國各商業銀行目前的總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大部分都在90%以上。
2.3產品單一,服務手段落后
外國商業銀行老牌資深,實力雄厚,有先進的技術設備,發達的國際業務網絡,電子化程度高,資金調撥靈活。它們采用國際金融領域己有的金融創新成果,服務意識強,在軟件上也比我們先進。
此外,還有不良資產多、相關跨國型金融人才嚴重缺乏以及國內外的跨境監管協作有待加強等問題,總體來說,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在核心能力上存在明顯不足,成為中資銀行境外發展的制約因素。
3加快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策略
3.1加強涉外業務,開辟海外市場
大力培育自己的國際銀行業務市場,使其走向國際化;規范和發展現有的涉外銀行業務市場和外匯交易市場,開拓離岸金融市場。我國的銀行業務要市場化,首先可從涉外業務做起,逐步使外匯利率和服務費率市場化。
3.2培養國際銀行人才
在銀行內部大力培養精通外語、國際金融業務、國際貿易、法律、電子計算機并能按國際慣例行事、善于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穩住、用好現有人才的同時,派出各層次人才到國際金融中心和跨國銀行培訓,并盡可能地引進國際人才。
3.3擴大引進和利用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的進入,既可以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競爭壓力,又能使我國金融機構更近,更好地學習國外金融機構先進的運作和管理方法。促進本國銀行業的發展。我國應擴大外資、合資金融機構設立的范圍,增加外資、合資金融機構的種類,允許其經營人民幣業務,簡化外資、合資金融機構的報批手續,下放審批權限。
4結論
我國國內一批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中資銀行開啟了海外投資的新篇章,它們遵循“走出去”戰略指導,敢于面對國際競爭和挑戰,吸收國際的先進管理經驗,選擇不同的海外擴張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但目前我國中資銀行海外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海外擴張之路還很長,中資銀行如何探索出適合自身特點的擴張戰略是值得下一步深度探討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王果.我國銀行業海外發展的模式及選擇[J].國際經濟合作,2007(07).
[2] 耿明英,丁曉鴻.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路徑選擇及其監管[J].對外經貿實務,2008(05).
[關鍵詞]改革;探索;國有資產
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資產使用部門在資產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資產管理基礎工作比較薄弱,家底不清,賬實不符,大量資產以賬外資產的形式存在;資產配置不公平,超編、超標嚴重;使用效率較低,其原因與各單位對辦公資源配置不科學,管理不善,使用行為約束軟弱有直接關系;處置隨意,對非經營性資產投入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弱化,資產大量流失等問題:體制不順,職責不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國處于特殊的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管理體制尚未定型。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二、國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革探索
黑龍江省安達市的做法。
長期以來,該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房屋、土地等資產地點分散,且大都處于呆滯、低效運行狀態;資產處置隨意;資產收益被隨意處置;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作抵押為企業貸款導致連帶經濟責任等。針對這些問題,安達市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方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做法可以概括為:政府決策、財政部門管理、運營公司集中統一運營。具體措施為:
一是財政局牽頭統一清查、收攏資產,國有產權實行統一管理。
二是調整和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主體。市財政局及其內設機構安達市國資辦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辦事機構,設立資本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運營工作。
三是規范資產處置程序,資產處置堅持公開透明。明確規定了資產處置要報財政局國資辦確認,并報市政府批準;同時,出售前必須對擬出售的資產進行評估。委托拍賣機構采用市場方式,公開競價拍賣,盤活國有資產。糾正了原來單位分散占有、自行處置國有資產的違規行為,從根本上杜絕了單位“小金庫”的滋生蔓延。
四是進行資產的運營和融資注冊設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安達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負責對收攏資產進行統一置換、拍賣、轉讓、租賃等。以經營性資產作擔保,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等公益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并對資產收入實行集中管理,將各種形式的國有資產收入全部納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入專戶管理,專項用于建設相對集中的辦公區域,改善黨政機關辦公條件。
五是通過資產置換進行資產整合。安達市把位于市區的商貿地段的、與城市建設不相協調的、不方便群眾辦事的機關事業單位統一遷到新開發區,將其原辦公用房置換給開發商。
安達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一是改善了辦公環境,避免了財政重復投入,節約了資金。二是解決了地方財力不足的問題,緩解了財政壓力,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三是規范了資產處置行為,資產配置趨于合理,有效解決了國有資產配置不合理、閑置浪費和需求不足的問題,防止了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處置中各種流失現象的發生,資產收益管理得到加強,利用得到優化,也使部分資產免于承擔法律連帶責任,確保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國有資產效益趨于最大化。
三、國外公共資產管理模式借鑒
世界上很多國家在公共資產管理方面都有一些成功的、好的經驗和探索。有些值得我們一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日韓模式等。
日韓模式:由財政部直接負責政府公共資產階級管理
日本和韓國兩國的公共資產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財政部―主管部門”模式。即由財政部門負責綜合管理,由中行政部門負責具體管理。
(一)財政部門是資產管理綜合部門
日本公用資產的綜合管理機構是財務省,具體管理由各相關省、廳負責;韓國財政經濟部是統籌和管理全國國有資產的部門,中央政府的各部門、團體負責本部門國有財產的管理。
(二)資產購置和處置由財政部門審批和編制計劃
日本由各省廳需向財務省遞交詳細記載預算、經費支出等內容的申請書,由財務省對取得公用資產的合法性、妥當性進行審核。韓國對國有資產實行計劃管理,中央政府各主管部門根據審定的計劃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和處置,其回收的費用歸中央政府。
(三)嚴格的資產統計報告制度
日本財務省每年匯總、統計國有資產情況,將國有資產報告書向上報內閣,內閣再將報告送交會計檢察院接受審計后向國會報告。韓國財政經濟部有權要求各主管部門提交國有財產管理報告和有關資料。
其他的德澳模式、美加模式等等,和日韓模式一樣,雖有各自的特點,但都有共同之處:均由財政部主管,由專門機構負責,專門的機構為公共資產管理提供了組織保證,管理較規范。
四、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目標模式
(一)堅持的原則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原則應堅持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并適合我國國情,分類管理的原則,并堅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避免過度商業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非營利性、服務性和公共性。
(二)建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模式
關鍵詞:資本外逃;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102-02
資本外逃,是指由于資本持有者對一國的政治或經濟形勢產生恐懼、懷疑,為了規避風險和管制,確保資本安全,而將資本轉移到其他國家的一種非正常的資本外流。資本外逃在一些金融體制不完善,資本市場不發達,開放程度低,匯率管制多的國家普遍存在。大量資本外逃是墨西哥、東南亞、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地區)爆發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線,同時它反過來又加深金融危機的程度。有資料表明,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第四大資本外逃國。日趨嚴重的資本外逃已構成中國開放經濟運行的一個重大問題,并已日益影響到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一、中國資本外逃的現狀分析
中國的資本外逃現象始于20世紀80年代,由于當時中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加上對外開放程度低,資本外逃的規模較小,每年只有幾億至十幾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外逃的規模呈現出逐漸擴大的趨勢,1991―1994年,資本外逃額每年都超過100億美元。1995年以后,資本外逃的規模進一步擴大,1995年、1997年每年資本外逃額約為430億美元,2000年約為450億~500億美元。
資本外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從短期看,大規模的資本外逃會帶來經濟的混亂和動蕩。從長期看,資本外逃降低了中國可利用的資本數量,減少了政府從國內資產中可獲取的稅收收入,增加了中國的外債負擔,從而會引起一系列嚴重的經濟后果。
二、中國資本外逃主要原因
資本外逃不僅存在于發展中國家,也存在于發達國家。資本外逃也不僅僅是為了逃避外匯管制,還有的是為了規避國內政治和經濟風險,逃避稅收征管,或是為了洗錢和轉移資產。從中國實際情況看,資本外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轉移非法所得。如貪污、受賄、尋租等所獲得的資金,侵吞的國有資產,從事走私、販私、詐騙、偷漏稅所攫取的巨額財富,都構成了資本外逃的重要組成部分。
2.實現化公為私。由于中國處于體制轉軌時期,國有和集體企業激勵、約束和內部監控機制不健全,境內母公司通過各種方式向境外子公司或外商轉移資產、利潤,使少數人在境外獲得了更大的公有資產支配權、或者直接化公為私。相當一部分人由此獲得了投資移民身份,在境外購買房地產,將子女送出國外。
3.逃避管制。比較突出的是規避投資管理和外匯管理。由于中國對境外投資實行較為嚴格的審批制,一些企業或個人將資金未經批準轉移或截留境外,企圖投資獲益。
4.趨利避險。較為突出的是,國內一些企業將外匯資金轉移境外后又作為外資流回國內,以享受各種稅收和其他優惠待遇,這也被稱之為“過渡性”的資本外逃。同時,當存在利差、匯差、收益差的情況下,為獲取高收益,也會引起違規資本外流。
5.轉移個人財產。由于擔心私人合法資本被侵占,一些私營企業主采取抽逃資本或購買“綠卡”到國外的辦法,將資本轉向所謂“避風港”國家。同時,由于中國仍然對資本項目嚴格管制,移民的財產只能匯出收益部分,而本金部分不能轉移,也會引起變相抽逃。
三、中國資本外逃的主要方式
1.現金轉移與地下結算系統。這類渠道即通常所說的“黑市”。由于現金轉移或地下匯兌不留痕跡,為一些企業和個人采用。一是通過化整為零、逃避海關監管,將人民幣或外幣攜帶出境(或者換成古董、貴金屬或其他貴重物品帶到國外再變現)。二是通過一些從事外匯金融中介服務的“地下錢莊”,從“地下”匯款路線匯出。一般是境內外以電傳方式或電腦聯網各自兌付,在國內收人民幣,在國外將外幣支付到其賬戶上。此類“黑市”的價格根據市場供求隨時浮動,并且在相當一個范圍內統一行動。
2.借經常項目支付之名轉移資本。由于通過地下渠道轉移資本要支付較高的“黑市溢價”,借經常項目之名行資本轉移之實是一種更為常用的方法。一是通過非貿易渠道,如以支付傭金或國外旅游費用的名義,或者以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為名購匯匯出或攜帶出境。再比如,以支付投標保證金、海運、航運部門的國際聯運費、郵電部門支付的國際郵政、電信業務費等名義向銀行購匯或從其外匯賬戶中支出。而此類合同、文件和清單的真偽銀行均難以核查。二是通過貿易渠道,制作貨到付款、信用證及托收項下的假合同和假進口單據,騙購外匯匯往國外。特別是異地購付匯業務中,由于進口付匯核銷的“二次核對”時間長、管理難度大,“假委托、真騙匯”、重復購匯現象十分突出。
3.在境外投資中大量轉移資本。截至2000年底,外經貿部所統計的中國在境外興辦的企業達5 356家,遍布世界139個國家和地區。但無論是企業的家數還是投資金額,中國和國外的統計數據之間仍存在很大差距。澳大利亞政府統計的中國在澳投資存量為19.56億澳元,約合14.31億美元,而中國的統計數字僅為3.26億美元;美國商務部統計的中國在美投資的企業逾1 000家,而中國的統計僅為218家。除此之外,國內在國外的不動產投資也相當多。上面一系列數字反映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在中國的對外投資中,有大量投資處于官方管理之外,它們可以說是資本外逃的一個現實見證。
4.借助境外融資實現資本外逃。一是先通過外商投資制造“外債”,將驗資后的投資款或資本金以外的資金再作為外債登記,使得下一步的資本流出成為合法。二是通過“平行貸款”在國外投資。一般是以外資企業或外資金融機構為中介,國內企業為對方提供國內人民幣融資,國外企業向國內企業的國外分公司提供外匯貸款。三是在向境外籌資過程中改變借款或證券認購與包銷條件,將部分資金留在境外。
四、關于中國資本外逃問題的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大量資本在私人部門的積聚是資本外逃問題形成的前提,而追求利潤,規避風險則構成了資本外逃的動力。資本外逃問題的日益嚴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必然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政府要創造穩定的宏觀經濟局勢,建立統一高效的金融市場,加強對資本金融賬戶的管制的力度,并在法律制度上明確對私營經濟的產權保護,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化解資本外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積極預防和控制資本的大量外逃。具體而言,這些措施應包括:
1.在法律制度上明確對私營經濟的產權保護。只有在立法程度上明確對私營經濟的產權保護,才能穩定私營業主對政策的信心。從立法層次上確立私營企業對其財產所有權的安全感,才能預防私營企業的資本外逃現象,并造成對私營企業擴大再生產的信心激勵,化解其財產在國內積聚的政治法律風險。
2.加強反腐力度,加大對走私販私等不法行為的打擊。對于外逃資本中通過非法手段積聚的資本要從源頭上予以制止,因為這些資本從產生開始就是非法的。同時要加強金融監管,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加強對國有資產經營狀況的監督,預防國有資產向私人部門的流失。通過從源頭上防范形成外逃資本的非法資本的形成,從而可以防范資本的外逃,而且可以起到打擊經濟犯罪,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3.加強和完善對資本金融賬戶的管制。資本之所以能夠外逃,就是因為中國在資本金融賬戶的管制上存在著一些漏洞和不完善之處,相關的法規和管理體制不完善,從而為資本外逃預留了較大的空間。因此要加強和完善對資本金融賬戶的管制,切斷資本外逃的管道。當然即使再嚴格的資本管制也不可能防止所有的資本外逃,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因素是政府所難以直接控制的。因此,在加強和完善對資本金融賬戶的管制的同時,應大力調整經濟法律利益關系,積極推進整體經濟改革,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同時積極調整相關的宏觀政策。
4.要創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建立統一高效的金融市場。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政府必須能嫻熟地運用各種宏觀政策工具對經濟進行調控,提高政府金融監管的水平,政府的政策應建立起言行一致的聲譽,加強政策效力。同時,還應消除金融市場上價格扭曲的現象,建立靈活、市場化的利率和匯率形成機制。同時要加強金融監管,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加強對國有資產經營狀況的監督,預防國有資產向私人部門的流失。通過從源頭上防范形成外逃資本的非法資本的形成,從而可以防范資本的外逃,而且可以起到打擊經濟犯罪,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姜波克.開放經濟下的宏觀金融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劉朝.資本外逃威脅中國[J].科學導報,2001,(15).
[3]譚崇臺.發展經濟學[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
[4]劉威.中國資本外逃揭秘[J].國際市場,2001,(12).
[5]莊芮.試析中國的資本外逃[J].世界經濟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