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電視數字化 傳輸技術 發展
中圖分類號:TN9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7-0246-01
1、研究背景
電視自上個世紀20年代誕生以來,已經成功實現了電視信號由黑白到彩色的轉換,其清晰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無論是黑白信號還是彩色信號,仍然屬于模擬信號,電視畫面的清晰度和亮色都有很大不足。模擬信號通過顯像管顯示圖像,電臺通過天線將模擬信號發出,電視通過天線接收傳來的模擬電磁信號,利用顯像管隔行掃描來播放圖像。從傳輸過程來說,模擬電視信號的傳輸通道存在問題,致使電視信號在接收時出現線性失真和非線性失真。哪怕是目前最先進的模擬技術,也很難控制失真度,畫面的清晰度就會受到影響。彩色電視信號雖然清晰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接收彩色信號時,無法做到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徹底分離,在共同的輸送過程中極易發生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串擾,嚴重時會發生色度失真的現象。另外,模擬信號在傳輸時也很難將有用信號同雜波徹底分離,也是導致畫面不清晰的重要原因。同時模擬信號的傳播還導致了畫面重影、閃爍、并行等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號質量。
上世紀九十年代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尼葛洛龐帝教授在他的《數字化生存》中,所描寫的數字化生活激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緊接著,當時人們認為是幻想中的數字化生活已經真正與人們接軌了,也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也應運而生并產生了巨大的發展。
2、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發展
2.1 國際電視數字化傳輸發展
目前在國際上,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主要以DVB、ATSC、ISDB為標準。
由模擬信號傳輸到數字信號傳輸時電視信號傳輸的第二次變革。電視數字化傳輸最早在歐洲幾個國家開始發展起來。1993年歐洲就頒布了關于有線數字傳輸和衛星數字傳輸的標準,同時還推出了地面數字傳輸標準。此后,亞洲的日本也推出了有關地面數字傳輸的體系。在數字電視大為推廣后,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制定了相關的地面數字電視發展規劃,或者有線數字電視發展規劃。2009年6月12日美國關閉模擬電視傳播,2011年7月24日日本停止模擬信號傳播。
三網融合后,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初,歐洲、美國、日本著手研究新一代電視數字化傳輸標準體系。歐洲電視數字化傳輸在提高信道效率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更有利于系統應用和系統推廣。此后發展了多載波調制技術,支持連續導頻插入,改革了映射方式,采用了LDPC編碼,并根據門限不同服務,使用不同的編碼映射方式。技術革新還使信道傳輸容量增加了30%。2009年歐洲地面數字化傳輸又有了新突破,采用了COFDM,增加了16K、32K子載波模式。相對于之前的DVB-T,最大的特點是DVB-T2增加了MISO發射分焦方案、Alamouti發射分集。與較前相比新的傳輸技術的傳輸效率提高了80%,從而進一步滿足了三網融合下業務增加的需要。
2009年美國徹底改變了電視數字信號傳輸不支持移動接收的弊端,所推出的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標準能夠支持移動接收。
日本也在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方面有了新的探索。使用了單頻網技術,既節省了頻譜資源,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網絡覆蓋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對保護間隔進行改進,使用了多徑信道均衡方法,減少了保護間隔的限制。日本在干擾消除技術方面的研究也較為先進,保證了電視信號的穩定。
下一步電視數字信號傳輸的高清移動是發展的趨勢,在這方面有的國家已進行了有益意的探索,并研究了迭代譯碼技術。系統的接收性能包括固定接收、移動接收也將會得到進一步優化,改造。
2.2 國內電視數字化傳輸發展
國內電視數字化傳輸是從1995年開始進行過渡試行的,中央電視臺首先使用電視數字化傳輸。1997年元旦開始省級電視臺也陸續開始電視數字化傳輸。1998年國家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通過鑫諾1號通信衛星,開始衛星數字信號傳輸試驗,并取得成功。1999年我國將DVB-S定為數字化傳輸的國家標準。目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衛星電視節目都實現了數字化傳輸。根據我國的規劃,到2015年將全面改用數字方式傳輸,屆時模擬電視信號將停止傳輸。
目前我國的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多使用的清華大學的多載波DMB-T技術。該技術是建立在TDS-OFDM調制技術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系統基礎上的。主要采用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調制技術,4(bit/s)/Hz的頻譜利用率,使每個頻道有效凈荷的信息傳輸碼率可以達到33Mb/s。使電視畫面高清真實。
上海交大的ADTB-T單載波技術是建立在單載波調制技術基礎之上的,同DMB-T技術差異性很大,該技術應用QAM,OQAM,PSK等星座映射單載波調制技術,在最佳狀態下,可以實現單個頻道25.989Mbps的碼率傳輸,該技術在數據結構簡潔方面獨占優勢,能夠降低接收系統的成本。
2007年8月1日,國內電視數字化傳輸使用了DMB-TH技術,該項技術以DMB-T為基礎,又融合了ADTB-T技術,既能支持移動接收,又具備了多徑干擾的能力。其主要采用編碼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完全可以滿足有線網絡無法企及的移動接收、便攜接收和廣大城郊、遠郊乃至邊遠農村住宅固定接收的需要。
今后,國內電視數字化傳輸技術還要向空間分集技術、LDPC編碼改善和更高級的調制模式發展。同時要考慮四網融合的網絡架構。
3、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視數字傳輸技術還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今后將會有更先進的數字傳輸技術應用于電視網絡中,可以預料,電視數字傳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將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建華.《淺談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發展》.電視研究[J],2005年第05期.
[2]許偉文.《著眼數字化整體轉換,著手傳輸平臺優化發展》.有線電視技術[J],2010年第06期.
論文關鍵詞:電視,數字化,互聯網,發展
1 廣播電視制作概況
從光電技術孕育出電視的雛形,再到用紅藍綠彩色濾片賦予電視更多色彩。電視隨著技術的改變更加豐富多彩。不再局限于時間、地點利用聲音采集和圖像采集技術記錄過去發生的、正在發生的事實或事件。隨著電視傳播技術的發展電視直播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足不出戶便能看到各大活動、精彩的體育賽事及重要的盛典。毫無疑問電視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互聯網技術的誕生,也使得數字化信息技術影響及改變了廣播電視制作的傳統模式。
2 數字化電視節目制作
互聯網虛擬組織和團隊的出現,使節目制作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及互聯網在資源共享平臺上分享、溝通、協調各項資源。也可以由不同地區的團隊工作人員共同完成同一項任務或項目。這種工作解決方案具有反應快、彈性大、作業非線性的特性。
廣播電視在使用數字化技術制作時,素材原有的聲音、圖像、文字等都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任意保存、剪切、制作等。處理過的節目或視頻片段也可以被多次、重復的使用播出。當前,我國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不斷融入新的數字化技術,在形式及其內容上不斷創新,使數字化節目制作水平進入新的階段。計算機技術在節目制作中運用的十分廣泛,自由切換臺、編輯控制器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模式都是計算機技術主要應用方式。隨著計算機的應用音頻技術與圖像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電視節目形式更豐富化,節目內容充分得到擴展,吸引觀眾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電腦輔助協同設計(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Design,CSCD)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本結構,輔助于電腦技術的支持。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可以由虛擬的組織形態來共同制作完成一項專案。最終,同步任務的優化方案,數字化制作幫助將原有電視節目制作中一貫的線性流程,通過同步任務的整合,實現了策劃、籌備、拍攝及后期制作等節目流程的優化,有效提高了節目的總體
水平。
3 數字化電視制作發展方向
3.1 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用戶通過該系統進行相互間的交流、交談及意見交換。在廣播電視制作領域該技術主要應用在虛擬演播室。虛擬演播室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它的實質是將電腦制作出的虛擬三維場景與電視攝像機拍攝的人員活動圖像進行數字化實時整合。由于該系統是由攝像跟蹤技術,獲得真實攝像機數據,并與計算機制作的場景環境結合在一起,背景成像依據真實的攝像機拍攝所得到的參數,和演員的三維透視關系完全一致,避免了不真實、不自然的感覺。由于場景大多由計算機制作,可以迅速及多樣的變化,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大大豐富了演播室環境,增加可觀看性。虛擬演播室系統利用軟件生成場景和道具,在有限的空間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制作出高水平、更大創作空間的節目。由于電腦制作,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縮短了節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等。在國外,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涉及醫學、娛樂、工業、航天等諸多行業中,我國虛擬現實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普遍運用在數字化電視制作
方面。
3.2 運動追蹤技術
運動追蹤技術(tracking)是影視后期合成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技術,也是現在廣泛使用的一種技術。主要用在電影、電視、MTV的制作中。它主要是通過追蹤素材中某個“跟蹤點”然后使目標層自動跟隨“跟蹤點”運動。在追蹤過程中噪點問題、運動圖像模糊、前景阻塞問題等都是影響畫面質量的原因。為了避免此類問題,提高畫面質量。在導入之初,我們要仔細了解觀察視頻參數。追蹤時根據圖像的實際情況選擇制作方式,圖像清晰、分布均勻、特征明確的使用自動追蹤,之后手動微調。對于那些圖像模糊、特征不足、噪點問題的則選擇手動追蹤。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制作方法。運動追蹤技術主要對于追蹤層的畫面的修飾與補充方面。在后期制作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技術。
3.3 PC平臺的后期制作
由計算機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相結合產生的數字化技術的誕生,使影視后期制作的質量、節目制作效率及制作周期利益最大化。在后期制作的系統中,計算機硬件平臺以MAC、PC、工作站為主。其中PC機以它的穩定性、匹配軟件種類、軟件升級方式等優點成為當前階段使用率最高的機型。
非線性編輯(non-linear edit)是指對電視、視頻等視頻媒體或文件進行后期編輯時,所使用的一種編輯方法。配套的編輯軟件包括Adobe Premiere、Speed Razor、U Lead Media Studio,是電視數字化制作后期關鍵核心部分。傳統視頻都必須通過特效機、攝影機、錄像機等設備進行模擬方式處理,而非線性視頻編輯系統擺脫了原來必須使用昂貴的專業設備,只要配合傳統攝錄設備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完成數字化特技編輯及廣播級視頻輸出。
目前,通過網絡我們可以方便、快速、簡單的將制作的節目從不同的渠道進行播出。所以,廣播電視制作人員應該抓住這一特性,利用數字化技術對電視節目的制作方式、節目素材的利用、節目后期的制作整合有效的可利用資源,最大化的提升節目的質量。利用數字化技術渠道自動播放和調整節目播出的順序,來減輕節目制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制作節目的效率。此外,工作人員利用網絡下載有效的素材進行編輯與利用,達到素材合理有效的二次應用。我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水平趨于成熟化,但節目制作的發射系統、播控系統、傳輸系統仍需要不斷學習改進。從而達到電視節目的創新性、內容的豐富性及節目的高水平的目標,明確廣播電視未來的發展趨勢及目標。善于合理利用網絡優勢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音視頻制作過程中,運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查詢所需資料,可以通過本地工作站的服務器或資料庫對工作素材進行保存、查詢、使用。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在不同的機房制作字幕、視頻編輯等,完成后再利用計算機整合,有效提高了制作節目的效率。在數字化廣泛運用的今天,廣播電視的發展面臨著新一輪由互聯網和電子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挑戰,同時數字化技術也為廣播電視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如何合理有效的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到廣播電視的制作當中,把廣播電視節目質量推向新的高度,制作出全球化、科技化及觀眾喜愛的廣播電視節目,是廣播電視制作人員需要面臨的挑戰。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數字化技術環境下的廣播電視制作的發展動向有了初步的了解。節目制作人員對數字化信息技術學習及使用,能更有效的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綜合水平,制作出多角度、多層次、多質感的優秀電視節目,向世界展示我國廣播電視制作技術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鐘彩琪.關于我國電視數字化進程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4(4):16.
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歷程
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最早于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人們對于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研究主要在于提升電視畫面的播放效果和質量,以滿足人們視覺以及聽覺上的需求和享受。到了1984年,日本提出了數字化電視技術的相關研究方案,即官博電視技術的高清晰度研究方案,并于1988年對研究結果進行試播。之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可靠動力,廣播電視技術進入了全新的數字化時代,數字信號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和改善,利用代表信息的全新物理量對數據信息組進行表現,使廣播電視信號呈現離散性,使數字信號的傳輸效率和傳輸質量得到極大的改善,數字信號的保真度以及抗感染性不斷加強,數據傳輸系統的整體可靠性也不斷提升,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出現,也實現了對二位濾波、圖像質量的改善,使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
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特征
圖像信號的數字化。首先,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實現了對傳輸圖像信號的數字化。在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中,數字化的模擬電視信號主要需要取樣、編碼以及量化三個階段來完成。根據奈奎斯特定理,如果要從數據信號中取樣恢復到原信號,就需要使取樣的頻率能夠保持在信號寬帶的2倍以上,同事PAL制的數據信號則需要保持副載波4倍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對數字化頻率的取樣。在信號傳輸過程中,為防止由于差拍而出現干擾,就必須要保證頻率同副載波的連鎖,從而便于圖像復原時噪聲的升價。在數字圖像信號的取樣過程中,必須要將模擬電視信號轉變為離散脈沖型信號,并通過數碼技術對幅度值進行標示,遵循舍零取整的原則實現對幅度值的量化,對數據信號進行重新排列之后才能夠得到數字信息流,實現圖像信號的數字化。
音頻信號的數字化。對于電視系統來說,為保證電視節目中聲音同畫面的同步性,圖像和聲音必須是同時傳送的,在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中同樣需要實現音頻信號的數字化。在音頻信號的數字化傳輸中,由于音頻信號同圖像信號的取樣標準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音頻信號的帶寬也有所區別。在音頻信號的傳輸過程中,為保證同圖像信號的同步,必須要考慮圖像信號的相關標準,如場頻以及掃描行頻等數據。在音頻信號的傳輸過程中,為保證實際質量,需要關注交錯現象,在奈奎斯特定理的規定下,采用低通濾波器,控制截取頻率低于取樣標準的標準,從而避免交錯現象對音頻信號的影響。在對取樣信號進行處理時,需要將模擬信號進行轉化,使模擬信號能夠成為事件脈沖信號。由于脈沖信號仍然是模擬的,因此必須要對所獲得的脈沖信號進行離散處理,利用數碼技術進行量化,對數據信號進行重新排列然后獲取全新的數字信息流,實現對音頻信號的數字化,完成數字化廣播電視信號的有效傳輸。
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信號傳輸流程
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升了電視的畫質以及效果,成為現代廣播電視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實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中,從圖像信號的數字化傳輸到音頻信號的數字化傳輸過程中,需要完成虛擬信號的時間軸離散脈沖的轉變,還需要完成對脈沖信號的量化,使傳輸信號能夠實現量化,經過嚴格的排序流程才能夠真正實現數字信息流,為用戶呈現高質量的電視信息。在數字化的廣播電視信號傳輸過程中,不僅需要用大量的信息取樣技術以及編碼技術,還需要借助其他技術來最終實現。首先,為便于數字信號的傳輸,保證數據信號的傳輸質量和傳輸速度,需要將部分數字信號中的低速信號轉換為高速率的信號進行傳輸,以提升信號整體的傳輸速度,不斷提升傳輸容量,而這一技術的實現,就必須復用碼率,借助先進的數字速率系統提升和降低數據的傳輸頻率,以滿足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實際需求。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擁有本國的數字速率系統,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實現對碼率的復用,對傳輸速度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提升畫面的傳輸效率,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保證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工程測量 GIS技術 數字化測繪技術
中圖分類號:P231.5;P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5-0000-00
當前,一些規模大、質量要求高的工程投入到建設當中,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但與此同時,工程測量作為工程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這主要是由于其不僅能夠影響到工程建設的規范性,甚至還會阻礙工程的進度。而GIS、GRS、RS等技術的出現不僅提高了工程測量的信息化程度,而且還促進了工程測量的發展,從而保證了工程測量的效率。
1 工程測量的相關概念
在我國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測量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數據測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工程的安全性。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工程測量技術得到了顯著的完善和發展,其數字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寬廣,例如工程機械、微觀科學、偶光學等。因此測量數據也多種多樣,如模型、符號、數字、圖形等。目前,GIS技術和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我國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無論是建筑結構設計還是環境勘測,都與工程測量數據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2 GI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
2.1 GIS技術的概述
GIS技術在我國應用的時間比較長,其通過地理數字化系統,對數據參數進行分析和匯集,以此為基礎建立數字化系統,并進行工程測量工作,從而將施工技術與數據參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2.2 GIS技術的應用關鍵
GIS技術作為我國新型技術之一,在我國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好地完善,同時得到的測量結果更加準確,因此被廣泛的運用于工程測量之中。相關的設計人員可以根據GIS技術所得到的結果,正確抓住工程的地形特點以及施工重點,并且還能夠利用實地測繪數字化對設計方案進行合理的制定。測繪的地理數字化具有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對數字化數據進行轉化。
2.3 GIS技術的發展
GIS技術是以地理信息為核心、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持,將環境科學、空間科學、地圖學、地理學、遙感科學以及信息學管理有效結合在一起的地理信息系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GIS技術便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集獲得、儲存、查詢、分析、管理為一體的地理空間信息工具。它主要是以實測數據的數據庫為基礎,不僅具有良好的數據庫管理功能,而且還具有較強的數字制圖功能、空間查詢功能、輔助決策功能等。作為GIS技術的出發點和目標,空間分析功能的實現主要是GIS通過處理原先的信息而得到對決策具有啟發和指導作用的新信息。例如在美國三里島核擴散的事件中,通過GIS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擴散的范圍和損失進行合理的預測。
3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
3.1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技術與以前的測圖技術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明顯的優勢。數字化地形地圖能夠對外測量情況進行準確真實的反映,其滿足新時展的要求,具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自動化處理。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并利用計算機進行處理,自動的繪制出精度高、效率高的地圖;其次,圖形編輯技術。數字化測繪技具有便捷性,適用方便,只需要通過數據處理,便能進行改動和編輯,同時還能保障其整體性不被破壞;最后,TR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通過TRK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工程測量工作的準確性,擴大范圍,而且還能為測繪效果提供一個重要的保障條件。
3.2 數字化測繪技術的運用
根據目前數字化技術以及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情況來說,我國數字化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尤其是在當今科技日益發達的背景下,發展速度以及取得的成績是不能否認的。尤其是針對于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等。自從這些技術出現后,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明,這些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測繪的效率性和可靠性,從而促進了我國工程測繪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測繪技術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依然不斷地快速發展,數字化和自動化是數字化測繪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與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而言,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常規的測繪技術不會立即消失,數字化技術與常規技術的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狀態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3.3 3S集成技術
3S集成技術主要包括有GPS技術、RS技術、GIS技術。從廣義上來說,3S集成技術應該是遙感技術、定位技術、測繪技術以及圖像處理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測量系統。雖然3S集成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長,但3S集成技術從目前而言,仍然具有松散性。其中RS與GPS技術是GIS技術的數據來源,同時也是GIS技術強有力的解析工具。現在,3S集成技術已經被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例如全球變化、海洋導航、環境監測、防災減災等領域。
4 結語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許多數字化測繪技術將會為工程測量帶來更多的改變,促使工程測量朝著準確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我國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國柱.GIS技術和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26):111.
[2]鄧登.GIS技術和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2):110.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工程測量;應用分析
1.前言
在傳統的工程測量中,主要是對交通、水利、建筑等進行測量,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智能化測量儀器的出現和完善,數字化的測繪技術便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同時不斷向實時化、自動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其服務的領域也不斷得到拓展,不斷的適應和滿足各種社會需求的發展[1]。以下筆者將結合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具體的對數字化的測繪技術的主要特點及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2.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特點
數字化測圖技術主要是對機助成圖及全解析的方法加以運用。較傳統的測圖技術而言,其優勢是多方面的,是當前我國地形測繪中最前沿的測圖技術,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數字化地形圖可以實現高精度的外業測量,并可以同高精度的測繪儀器相匹配,使高端的先進儀器不斷在數字地形圖上得到運用[2]。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實現社會化科學管理的必要工具。其除了可以對工程進行測量以外,還可以在房產測量、管網測量、地籍測量等方面加以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也準確的反應出了其測繪的精準性、有效性、信息性等,并有利于建立一個信息管理的專業系統。
2.1測圖的精度高
在數字化測繪技術中測圖的精度高是其一個較為顯著的優點,數字化測繪技術的采用,使地圖測繪的精確度發生了質的改變。在數字化測圖技術中,當地圖圖形的距離低于300時,測定的物點誤差在3毫米以下,從輸入到成圖的整個過程中很難出現其他方面的精度損失,對測圖過程中時常會出現的展點型誤差、方向型誤差、視距型誤差等進行了避免,對外業測量中的精度也得到了有效保證,同時也確保了測量成果的精準性[3]。
2.2自動化的程度高
數字測圖還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這與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及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字測圖在繪制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計算機軟件進行自動的計算、自動的選擇圖示符號、自動的進行識別等,所得的數字地形圖會比手繪的地形圖在精確、美觀、規范等方面具有極大的進步[4]。同時,在數字化技術的運用過程中,可以對某些人為因素進行避免,使錯誤的出現率明顯降低。
2.3圖形的屬性信息較為豐富
對數字化的測繪技術加以運用,所繪制出來的地形圖可以保障坐標位置的準確性,同時地形點上極為豐富的屬性信息也可以得到展現,若將該測繪點的編碼信息進行相關的連接,并進行成圖操作時,便可以對系統數據庫中的各種測圖符號加以運用,并可以在數據庫中將與該編碼相對應的各種圖式符號加以調用,以完成地圖圖形的繪制。因此,在數字測圖的過程中,為了便于信息的檢索,需要將下列圖形信息加以采集,其主要包括:定位信息、屬性信息、連接信息等[5]。
2.4 對GIS的信息源加以運用
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數字測圖在為GIS提供許多方面的源數據的同時,也方便了其后期在建圖過程中對GIS數據庫信息的運用。雖然目前還未能對數字測圖系統及GIS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完全無縫的對接,但隨著對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不斷開發與研究,二者還是可以實現完美結合的。目前,在對國土地籍、城市規劃等比例尺較大的空間數據進行搜集和獲取時,便可以對GIS的數據源加以運用,同時在野外實地的測量過程中也為GIS提供了源數據,實現了二者的結合。
在數字化測圖中,通??梢詫Τ晒麛祿M行分層的存放,這樣圖面的負載量就不會受到限制,便可以對成果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運用,使傳統測圖技術中某些弊端可以得到避免。如:在對地面房屋進行擴建、改建的過程中,或地籍、房產等發生變更時,只須將有關信息進行輸入,經過簡單的數據處理后,便能對其進行修改和更新,圖面的整體現勢性及可靠性都能得到保持。
3.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3.1原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在原圖數字化中可以對當前的地形圖加以運用,只需在掃描儀、計算機、數字化儀、繪圖儀、數字化軟件的配備條件下就可以完成操作,同時還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數字化的成果。其主要有掃描的矢量化及手扶跟蹤的數字化等工作措施,掃描矢量化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等優點。但是,在對該方法進行利用時,所得到的地圖精度會與原圖的精度密切相關,而且在數字化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誤差,在通常情況下其精度較原圖較差。同時,它只是對白紙成圖后的地貌、地物進行反映,缺乏現時性。因此,只有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才對其加以運用,并非長運的辦法。為了使該法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通常可以采用補測、修測等方法,使原圖的精準度得到一定的改善。
3.2地面數字測圖技術的應用
在某些地區大比例尺的地圖還是比較缺乏地,這時便可以采用地面數字測圖技術。該法可以實現內外業的一體化操作,在我國的各測繪單位都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用該法所獲取的數字化地圖具有精度高的特點,只要對某些必要的措施加以運用,并將關鍵的地物與鄰近控制點的距離保持在5厘米以內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3.3數字測繪技術在數字地球中的應用
在數字地球中,可以將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有用信息,在同一個地理坐標的框架上進行加載,并采取數字存貯的方式將其統一的存于同一計算機系統內,所有的個人或機構都可以對信息進行獲取。數字地球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其涉及的部門多、技術水平高、承載的信息量大,單靠一個團體或一個部門是難以完成的,它需要將空間技術、信息科學、地球科學等眾多的學科知識加以結合運用。而在信息科學和地球科學中,測繪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空間基礎數據的建設和完善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對傳統的測繪技術進數字化的改造。
參考文獻
[1]王希波.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6):42.
[2]李木子.淺析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8):262.
[3]沈家濤.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改進建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1(28):48-49.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當前新媒體技術逐漸受到國家的重視,基于網絡數字化的廣播電視技術也成為我國信息傳播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先簡要分析了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相關概念以及技術的特點及優勢,并探討了W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應用現狀及應用前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數字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快,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網絡數字化的影響下,其原有的發展模式與傳播方式都發生相應的變化,使得傳統廣播電視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維護起來也有較大的優勢?;诰W絡數字化廣播電視在當前信息傳輸中的巨大優勢,相信在未來將呈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概述
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核心是互聯網科技,在該技術體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聯網構建的網絡服務器。具體的組成包括廣播電視需要傳輸的信號,并且信息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聯系,形成相應的界面,而用戶也可以自主作出選擇,用戶的選擇與服務器的智能化運轉相聯系,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務。通過網絡數字化,用戶選擇與獲取信息的時間更快,操作起來也更加簡便,用戶擺脫了以往需要繁瑣操作才能獲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標,通過輕點幾下頁面就能夠進行節目的觀看。并且在服務器的管理終端,還有用戶喜好的收集與整理功能,通過統計用戶平常觀看節目的情況,由服務器定期向用戶推送節目。在該服務器中,還有供使用者進行視頻制作的工具,可以將各個節目的視頻進行壓縮處理,將其上傳到客戶端,供用戶進行瀏覽。此外,網絡數字化廣播臺的高度自動化及程序化也是該技術非常突出的特點。
2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特點及優勢
(1)信息的共享度高,傳輸效率快?;ヂ摼W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匯總,將其綜合到相應的平臺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的共享,相比傳統廣播電視而言,其優勢將更加突出。并且利用互聯網構建的服務器在信息傳輸上還具有高效率的特點,達到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相關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人員能夠使用計算機編輯信息,并且使區域的分工更加明確,并使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與傳輸效率大大提升。(2)提高編輯的效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視頻的剪輯與后期處理。而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上,節目編輯人員只需通過互聯網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編輯處理,然后向制作處傳輸制作完成的節目即可,并且節目可供選擇的樣式多種多樣。這大大提高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傳輸容量與傳輸速度,提高重要信息傳輸的時效性。在傳統廣播電視的播出中,圖像清晰度與傳輸效率往往呈反比關系,而借助網絡數字化,則能夠大大提高電視節目播出的質量,降低節目傳輸過程中受電磁場、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節目質量下降的情況,有效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
3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應用現狀及前景
(1)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應用現狀。網絡數字化與廣播電視的融合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發展,并且在長期的技術磨合中逐漸使該技術步入正軌,受我國網絡數字化技術應用剛起步的影響,在信號的傳輸與發射上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技術的應用功能上,包括廣播電視視頻信號的數字化及音頻數字化。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相比傳統的廣播電視而言,在抗外界干擾能力上較強。而在音頻數字化發展上,為了給受眾良好的視聽享受,數字視頻與數字音頻的發展速度相一致,為了實現動態視頻的展示,聲音信號實現數字化,通過音頻與圖像信號頻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達到聲畫同步。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滿足了當前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為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為了進一步提升與完善廣播電視技術,當前需要處理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解決好網絡問題。推廣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需要解決好基礎的網絡問題。網絡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開發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需要關注的重心是不斷改善寬帶網絡IP,加快網絡的建設,提高網絡傳輸速度。在傳輸材料的選擇上,目前廣播電視網絡專用的線路為光纖網,然而鑒于光纖網建設成本較高,因此為了提高廣播電視的播放效率,應降低運行成本,通過網絡IP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相結合,實現信息傳輸的高效,并且還為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第二,應解決好信息源問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廣播電視要想追趕時展的腳步,就應形成信息與網絡資源互補的局面。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形式下,傳統媒體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然而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卻是新媒體無法媲美的,為了加快兩者的發展,應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ヂ摼W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不斷拓寬傳統媒體的功能,使廣播電視行業的業務組成逐漸延展到基本業務、增值業務與拓展業務共存的局面。而基本業務主要是廣播電視平常工作的組成部分,拓展業務與增值業務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環境進行運營,從而實現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優勢,進而使網絡數字化技術給廣播電視技術的革新與發展帶來更大幫助。(2)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應用前景?;ヂ摼W時代下,網絡數字化必將得到快速的發展,因此勢必會帶動傳統的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從而擴大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根據當前人們對信息的個性化要求,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的傳輸形式必然會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局面,并且在發展過程中也會不斷的改進節目的制作方式以及節目的編制方法,從提高節目的傳輸效率與傳輸質量出發,提升用戶的觀感。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網絡數字化與廣播電視也應追趕時展的腳步,不斷提升傳輸水平與傳輸質量,并且還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開發更加廣闊的市場,注重用戶市場的引導,結合市場與用戶的需求,對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進行改進與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我國傳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字化車間的建設思路,提出數字化車間的建設模型及相關考慮因素,并對數字化車間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力求為現代企業轉型、兩化融合的建設提供些許參考。
1 數字化車間的形成及意義
1.1 制造業車間應用管理的演化過程
當今社會不斷高速發展,科學技術以及管理也隨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工業化以來加工制造行業在技術應用以及管理中得到了幾次大的變革,我們從社會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在工業的發展過程當中,每一次有力的變革都會給工業水平帶來較大幅度的提升,筆者經過分析將制造業車間應用管理的演化過程總結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手工作業、單一生產;第二階段是工業技術引入、流水線規模生產;第三階段是信息技術引入、信息化輔助生產;第四階段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結合,實行兩化相互融合。
1.2 數字化車間的建設意義
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工業發展的長足進步,充分踐行兩化融合概念的數字化車間也不例外,通過數字化車間的建設,解決企業核心環節的兩化融合問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工業技術的優勢,使兩者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一方面更好的發揮信息化平臺優勢,發揮信息技術的指導及決策分析作用,改進工業流程,指導并促進工業水平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各種工業技術對信息化的支撐和基礎作用,做好數字化車間的建設,已逐步成為現代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2 比較實際的建設思路
2.1 建設思路的整體考慮
數字化車間的整體建設思路,應該從實際出發,以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應用為手段,以改善工藝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建設符合企業實際,切實提高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數字化車間。
2.1.1 數字化車間的建設范圍
數字化車間的建設范圍,應當以企業實際業務范圍為主,業務涉及的加工制造、物流、管理和維修等環節均應納入數字化車間的管理范圍,即數字化車間應該是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需涉及車間業務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發揮各個環節的聯動作用,提高整體水平。從數字化車間的整體建設范圍及規劃上,應當通盤考慮,應用到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使車間業務的點、線、面各個層次均納入管理范圍。
2.1.2 數字化車間的建設模型
數字化車間的建設,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工業控制技術的優勢,以建設高度自動化和高度智能化,盡可能降低人工參與的自動運轉的制造車間為目標。通過智能設備、自動化技術、自動識別技術、AGV 等技術的應用,實現實體設備的自動控制和運轉,通過信息技術的數據采集、信息傳遞、監控和廣播等技術的應用,進而實現將整個車間建設成一臺結構合理、動力充沛的自動運轉的機器的數字化車間建設目標。
2.2 可用技術探討
2.2.1 數字化車間的網絡建設
數字化車間的網絡建設是串聯各項業務,使之互相協作的保障,根據目前技術的發展,需要配套建設的網絡環境包括工業以太網網絡和工業自動化網絡,以用于支持工業現場設備、模塊、系統等等之間的通訊和關聯。
2.2.2 數字化車間的應用技術考慮
技術進步是推動企業發展變革的原動力,數字化車間的建設也是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依托,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的應用而使科學技術為生產服務,將技術進步轉化為實際的生產成果。通過前面對網絡建設及硬件支持的分析,綜合考慮數字化車間的建設模型,可以將建設數字化車間所需的基本技術手段總結如圖4 所示。
2.3 數字化車間建設中需注意問題
任何事情的全面實施都需要進行全盤考慮,針對問題的多面性需要進行全盤考慮,在進行數字化車間的建設的過程也必當如此,這樣面對數字車間的建設過程就能夠更加清晰的給予認識,在建設的過程中就不會因為小問題而給整個項目帶來損失,筆者針對整體過程中所出現問題進行總體分析,認為在此期間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①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安全生產問題;②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的分析問題,切不可盲目照搬和教條主義;③在項目建設中需要分析技術可行性問題;④發展創新問題。
3 數字化車間應用展望
為進一步推 進經濟體制改革,提升國民經濟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水平,通過數字化車間的建設,在基礎的工業單元層面對信息化和工業化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兩化融合的科學發展??梢哉f數字化車間的建設不僅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更是兩化融合的發展要求。 從國家兩化融合的發展規劃可以看出,數字化車間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的必
然產物,是新時期工業化進程中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良好切入點,數字化車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適用于制造行業,更可因地制宜的推廣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多個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助力,提升國民經濟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侯闖. “十二五”MIE服務為先——記2010第五屆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新年趨勢論壇暨2009MIE創新之星風云榜頒獎盛典[J].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10(04)
[2] 楊海成,江彥,丁常彥,白云川. 跨國精英關注中國“十一五”制造業信息化大勢[J].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06(02)
[3] 張艷,于巧稚.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轉型期的新思考——“十二五”MIE中國機會高端座談會紀實[J].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10(04)
[4] 黃迪生,張心耘,任海霞,劉煒,趙恒,李曉波,姜劍,楊維明,王可,彭旭,胡玉文,胡其登,張慧,張蕾,江彥,白云川,丁常彥,王征. 創新設計正當時——三維CAD普及與深化應用研討紀實[J].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