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少年德育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育目標要突出青少年人格塑造重點
1、以符合社會發展為前提,及時有效的確定和調整青少年現代人格標準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其所處的學習環境與傳統中學來說有著顯著不同。由于中職學校的培育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某項職業技能的人才,因此,中職生的學習環境也偏向于社會化。正是這種獨特的德育培育環境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中職學生必須具備現代人格,以滿足社會和企業對于他們的相關要求。因此,中職學生人格塑造應以符合社會發展為前提,以實現從學生到真正的現代化社會人的轉變。所以,德育教育應該著眼于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價值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培育中職學生的文明、自由、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現代化人格,中職生的所持人格與社會發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展現自己優秀的專業技能,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
2、以現有青少年人格標準為基礎,做好青少年現代人格糾偏和重塑工作由于教育方式與理念的影響,我國青少年大都缺乏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缺乏自主思考意識和能力,這是我國青少年人格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所受教育偏向中庸思想,所以我國青少年不習慣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也不善于在一些競爭狀況下為自己爭取展示自己的機會,長此以往,也就表現為思想層面的不自信。這是我國現有青少年的普遍人格標準,尤其對于中職學生來說,由于在學習上存在諸多短板,在行為習慣上與大眾有所偏差,因此其人格中的不自信也更為深刻。所以,針對這一普遍現象,中職德育教育應以此為基礎,做好中職學生現代人格的糾正和重塑工作。教育的重點偏向對于自由言論和自主思考重要性的宣揚,幫助中職學生認識到公開表達自己見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們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的現代人格,以為未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現代化人格基礎。
二、教育內容要強化青少年現代人格素質
1、青少年現代人格塑造要始終融會于德育教育的內容我國中職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對于科學、愛國、法制以及公共秩序等觀念的培育,目的是為了讓青少年成為社會的良好公民。因此,青少年現代人格的塑造應該始終融會于德育教育的內容,不能脫離德育教育空談人格塑造,這樣不僅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標,也無法實現有效的人格塑造。比如,在塑造中職生愛國意識過程中,可以結合歷史、地理等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掌握地理位置的過程中理解到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青少年應該對祖國心懷感恩和愛戴,知道祖國的領土不容侵犯,進而建立起愛國主義情感。
2、青少年現代人格塑造要符合德育教育的目標及要求我國中職德育教育旨在為社會培育擁有一技之長且具備高尚人格的專業化技術人才,德育教育具備貼近社會,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符合社會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對于中職學生的現代人格塑造也應符合德育教育的目標和要求,以使學生形成適應時展趨勢的人格特征。比如,在對中職學生進行人格塑造時,應該使其認識到通過自身合法勞動獲取利益的合理性,切勿將德育教育束之高閣,一味宣揚應該拋棄個人利益,不能將個人利益看得太重的思想,這樣與社會實際生活中的思想意識格格不入,也會招致學生的抵觸思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念,通過努力工作獲取利益,是青少年可以秉承的一種正確的人格觀念。
三、教育方法要適應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
1、青少年現代人格塑造要講究教學方法,要言傳身教對于中職生的德育教育應該做到言傳身教,不能讓學生感到這些德育教育的要求只是單獨為他們開辟的,這樣會使學生產生反感心理。所以,學校可以組織一些社區服務活動或者志愿者活動,讓學校師生參加,學生通過與老師的共同付出,耳濡目染老師的一舉一動,才能真正在心里接受老師對他們的德育教育,那么助人為樂等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才會進行的更加順利。
2、青少年現代人格塑造要適應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正處于身心思想不斷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期的他們在心理上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需要被過多的約束。所以,德育教育應該考慮到其身心發展的規律,改變單一的灌輸教育的方式,以平等的教育方式為主,老師與學生以朋友的關系進行交流,以此增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結語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少年德育;策略
前言: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其中不僅包括了幾千年來的歷史人文,還包括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以及高尚品質,是中華文明無上價值的具體體現。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當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還能激發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本文首先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意義,之后提出了幾點具體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國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激發我國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國家統一的概念貫穿了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愛國情懷自然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重點,因此,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當代青少年的愛國情懷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的歷史中,熱愛祖國的事跡比比皆是,例如,投江殉國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詩人文天祥以及我國現代科學家錢學森等等。古往今來,愛國注意情懷已經貫穿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使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從而實現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1.2提升當代青少年的思想境界: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使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得到切實的提升。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飽含許多優秀的精神品質,通過此類精神的滲透可以使青少年的思想受到滌蕩,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例如,“百善孝為先”“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蘊含都是止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品質,能夠引導青少年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踐行優良品質,促進青少年價值觀正確成長。
1.3促進青少年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青少年時期是人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通過適當的引導促進青少年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發展十分重要。而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對青少年人生價值觀的成長產生良好的影響。
2基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青少年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當前階段,我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仍舊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在過度重視智力教育,輕視德育教育、青少年對于德育教育缺乏興趣、德育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缺乏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幾個方面,針對這些問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強化言傳身教,加強傳統文化的培養:在生活實踐中,與青少年接觸最頻繁的就是他們的父母,因此,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父母所發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不僅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還能在言傳身教中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青少年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從而為孩子做好模范帶頭作用,通過耳濡目染逐漸使青少年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念。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推動民族不斷前進的不懈動力,以此,父母注重優良的精神品質的灌輸,切實的提升青少年的思想境界。
2.2充分利用資源家加強針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的落實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德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集中體現,因此應該結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此外,通過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還可以有效的激發青少年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可以經常組織青少年到社區的敬老院或是孤兒院開展實踐活動,這是我國尊老愛幼良好品質的有效體現,通過再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可以使青少年將踐行優良傳統文化當成一種習慣,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2.3營造良好的校園的與環境,加強德育教育的實施力度:學校是開展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通過良好德育氛圍的構建可以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對此,學??梢灾v中華游戲傳統文化滲透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之中,以此為依據制定學生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言行進行適當的約束。同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也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通過一些生動的寓言故事以及名人事跡推動傳統文化的普及。再如,學??梢詴r常以“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踐行良好道德品質”為主題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在我國青少年德育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家庭、社會以及學校三方面的積極配合,通過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以及言傳身教,逐漸加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真正的實現青少年道德水平與思想境界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道升,吳福雷.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青少年德育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2:42-44.
[2]胡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及實現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6,17:34-36.
[3]顧丹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啟示[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12:5-6.
【關鍵詞】傳統文化青少年德育教育價值取向 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明之魂,是民族素質的精髓。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傳統文化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吸取借鑒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民族精神,對國家社會的高度責任心和價值觀的優秀思想,進一步推進和諧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要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2]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是德育資源的一部分,德育資源是德育價值取向實施的條件和保障,有效的德育價值取向需要豐富多彩的德育資源作為支撐。德育價值取向內容包括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天下為公,先義后利等。它既是我們進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進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載體。
1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社會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是各個歷史時期中華各族兒女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晶,它不僅外顯地表現在民俗風情、經典文獻中,而且深深地融化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中,內化為民族的心理和性格,成為制約人們的重要力量。中國傳統文化以“人倫”為本位,將道德作為文化體系的核心,因而中國傳統文化蘊涵著極為豐富的道德資源,其中有許多德育資源,經過積淀、篩選和發展,今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教育價值,與我們今天的時代精神和青少年的培養目標相契合。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強調為民族為國家的整體主義精神;(二)倡導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三)推崇“仁愛”原則,強調人際和諧。傳統文化浩如煙海,所蘊涵的青少年德育資源舉不勝舉,以上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諸如艱苦樸素、尊師敬賢等。 在青少年德育中,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并結合新的時代要求,賦予新的內容,使其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輝。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3]
2我國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文化的交流在不斷加深。目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在交流中還處于劣勢地位,外來文化的滲透,使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外來文化,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同時,在外出務工大潮的沖擊下,農村留守學生的家庭教育處于真空、半真空地帶,傳統文化對他們來說處于空白狀態。在升學的壓力下,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不夠。
目前德育教育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合格人才、促進學校改革方面,無疑發揮了積極作用。而我國當前正處在一個大調整、大變革的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對人們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產生了很大沖擊。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也受到挑戰,青少年德育價值呈現出多元化取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德育教育內容缺失、形式教條,人文素質弱化。其次,價值選擇單一,基礎知識不牢。最后,道德認知與行為的不和諧。
3傳統文化對青少年德育價值的導向作用
德育資源是德育實施的條件和保障,有效的德育需要豐富多彩的德育資源作為支撐。傳統文化既是我們進行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進行青少年德育的載體,對我們拓展德育內容和途徑,改進德育方法,實現德育目標有重要作用。
(一)可以增強青少年德育的人文底蘊,提高青少年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往我們在青少年德育中,對德育內容理解太狹隘,太過于政治化了,講條條,背條條,考條條,德育內容空洞,形式單調。開發和利用傳統文化德育資源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狀況。在青少年德育中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傳統文化德育資源,可以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完善文化品格,增強人文底蘊,提高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可以有效抵御外來文化的沖擊,削弱市場經濟的負效應。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面臨新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使青少年適應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勤于思索,勇于挑戰,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也受到外來文化和市場經濟負效應的沖擊和影響。如何克服外來文化和市場經濟負效應的沖擊和影響是青少年德育面臨的時代課題。(三)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道德修養,提高青少年德育的藝術。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傳統文化有濃厚的道德色彩,形成了道德教育的系統理論體系,提出了有關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原則、內容、途徑和方法。內省、自訟、慎獨、知恥、篤行等道德修養的方法對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國傳統文化提倡“修身為本”,激發了德育主體的能動性和主動性,注重道德踐履,對我們改進德育方法,提高青少年德育的藝術重要的啟迪。
我國傳統文化光輝燦爛、源遠流長,其中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青少年德育價值取向中,青少年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善于利用傳統文化中德育價值取向資源的途徑和方法,獲得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健康地成長,擔當起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緟⒖嘉墨I】
[1]高樂.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完善與社會責任感培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1):15―16.
關鍵詞:歷史教學 德育工作 素質教育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我們祖先對炎黃子孫的德育教育從未停歇。身為一名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思想特點,通過歷史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幫助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德育滲透在歷史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代的青少年呈現出與他們的父輩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信息能力強,擁有更加優越的生存發展條件。但是與此同時,社會整體道德水準繼續滑坡,不可避免地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自我中心的意識太強。一些青少年缺乏關愛意識,不理解別人的付出,在習以為常中變得麻木,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對家人、班級、學校、社會,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在家庭、學校生活中,在社會交往中過多地看重個人的得失,把自我欲望的滿足放在第一位。
2.民族意識薄弱,對民族英雄缺少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偶像明星成為青少年的精神食糧,網絡是他們的業余愛好。據調查,72%的青少年認為網絡、報紙、影視等大眾媒體對他們的發展有影響。有一部分青少年極度缺乏理想和信念,對社會以及人生持有不正確的認識,表現為缺失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情感淡薄。
3.青少年思想行為功利化。青少年信仰失落,成為青少年極端自私行為、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形成的現實根源。
4.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問卷調查得出,20%的青少年認為“面對失敗,我不能保持冷靜不氣餒”,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他們經受不住考驗,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能讓他們心灰意懶,他們常常感到生活沒有意義,對人生沒有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很容易悲觀失望。在這種思想狀態下,他們往往不重視社會道德規范,甚至出現嚴重的過激行為,有時甚至會自殺,或傷害其他人,或損壞國家和他人的財產;懶惰、任性、自私,在生活中隨心所欲,稍不順心,就會抵制反抗學校和家長的正常教育,或者離家出走,逃避現實;無法與別人交往,無法和社會溝通。
5.歷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事實中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品德情操等,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德育滲透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1.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他們的國家觀念,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學習中國歷史,能使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好的教材。
2.可以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國際經濟高速發展,學生立足于社會的根基是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對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至關重要。
3.可以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品質,讓他們成為創新型的人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發現身邊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解決,通過創新提升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德育滲透在歷史教學中的一些重要方法
1.根據歷史教學內容的目的性,科學地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該根據初中歷史的教學大綱精心設計德育目標,針對不同的章節有效地安排德育計劃,把歷史教學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認識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選擇有效、恰當的方法進行德育滲透。
2.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手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通過表演短劇、進行演講、舉行演唱紅色歌曲大型歌會等各種各樣的形式,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課堂上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更好地進行德育教育。
4.樹立歷史人物的榜樣形象,深化榜樣的力量。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聯系現實生活思考歷史人物的榜樣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人格教育、傳統美德教育是德育滲透的核心。教師應該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建立完善人格的重要的手段與方法。自信心的培養,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材料,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從思想、情感、意志、毅力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創新影響
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歸根結底都是對人的教育。這在中職教育中表現得更加突出,教育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教育對教育主體的影響。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本文就當今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德育教育的創新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中職教育中德育的重要作用
德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中職學校教育中開展已經有了不短的時間了,理解其基本概念并不難,德為道德,品德,育取教書育人之意,教育的意思。一直以來,中華民族都是擁有優良傳統的民族,對于今天21世紀的新人來說,優良傳統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變得迫在眉睫。所以德育在今天又有了將民族優良傳統與時代特色相結合并推動發展的使命。因此,一直以來德育課都是中職學校教育的必修課之一?!吨械嚷殬I學校德育大綱》中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要體現時代感,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原則:與時俱進,繼承和創新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蓖瑫r規定: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個方面的德育內容。并且遵循“與時俱進,繼承和創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等原則。簡而言之,德育教育就是對人性深層的一種教育,其所影響雖然不直接體現在專業水平上,但其地位和影響卻是根本性的。職業教育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的水平,職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將來是要在生產生活第一線的。所以德育教育成功與否更加顯得格外重要。
二、我國中職學校德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我國中職教育中,中職學校一直是“主力軍”和“主陣地”,在整個職業教育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不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有區別的,而當今社會教育重心在普通教育上,這就出現了職業教育理念模式發展有依賴乃至照搬照抄普通教育的傾向。因此“填鴨式”,“滿堂灌”等傳統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自然屢見不鮮:教育思想呆板老化,教學方法單一,教師隊伍不思進取。并且教育理念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如系統性差、連貫性弱、目標定位太高、內容脫離實際、滯后、忽視實際情況、時代特征、甚至出現違反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的問題。這在德育課堂教育的問題上更加明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德育課作為必修課,結課考試理所應當成為整個課業學習中的重要一環,但是長時間來,中職學校教德育課的結課考試一直沿用專業課、文化課的考試方法,即試卷評分的方式,這只能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德育的認知與掌握幾乎起不到考察的作用。德育課儼然變成了可有可無的“空架子”。
三、從創新的角度思考
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青少年思維方式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教育理念,特別是德育教育理念也必須與時俱進。
(一)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理念的創新
職業教育已經不是新鮮的字眼,德育教育也已經開展了幾十年。同樣是中職生,同樣是未來的可塑之才,但因時代的變化,如果繼續沿用幾十年前的教育理念,勢必無法與當下實際相適應,也就無法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那一切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要切實的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新思想,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做到這些,僅僅是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是無法達到的,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對于以青少年為主的中職生來說,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課堂教育最好的輔助和推動。因此家長和社會也應該支持、幫助學校的德育教育。學校也要摒棄就業率第一位的理念,保證德育課的課時和質量。
(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方法的創新
理念與時俱進還是遠遠不夠的,好的理論需要更加實用的方法,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不同,其課程本身就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樹立實踐第一的目標。還有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中職生本身,中職生屬于青少年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數都是中考失利的學子,普遍存在著失落甚至自卑的心態,再加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一些偏見,更是加重了這種情緒。德育教育是對人性本質的指引,如果教育主體始終被負面情緒所左右則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還應注意到,廣大中職生正值青少年,因此自我調節能力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萌芽階段,更存在著一定的叛逆心理。這些都需要教育著的引導解決。因此,學校德育教育需要在新理論的指導下,更新教學方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廣大中職生進行貼近生活,重視實踐,實實在在的德育教育。
(三)中職學校德育教育考試模式的創新
善始善終方能成事,我們已經知道正值青少年叛逆期的廣大中職生們存在著自律能力弱的缺點,作為教育的平臺――學校和課堂,以及教育的引導者――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運用合理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善考試制度。這已經在國外一些領域得到了證實。人都是有惰性的,但人也都是有興趣和夢想的。特別是青少年,加以引導和推動,乃至適當的壓力,會激發他們的潛能。德育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如果采用傳統的考試模式,再完美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都無法達到效果,所以必須告別傳統的試卷成績決定一切的考試模式,將考核方式與生活實際和工作實踐聯系起來,例如在考核中加入職業道德的考核??己朔绞揭惨鄻踊绯嘶局R考察之外,還對操作、領導、組織能力進行有效的考察。對整個德育教育實現完整的驗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是百年大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作為特別人群的特別教育,更是無形中給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解決這些難題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始終不忘創新二字,從創新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立昌.創新、教育創新、創新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4).
校園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教育的相對獨立的部分。它有著和課堂教學相同的教育目的。積極有益的活動為中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和精神追求提供了有利的契機。構建和諧的活動氛圍,設計既有學校特色又深受學生喜愛的校園活動,形成獨特的、立體的、多元的校園活動體系,將對職業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很大的幫助.而德育的有效形式往往隱藏在日常的校園活動中,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通過細節傳遞,優秀的品德可以通過細節養成。有效開展青少年德育工作,應從細微處入手,從最簡單的事情抓起,讓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會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最有效的方式。
在中職階段的教育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所在;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該做,哪些事該馬上做,該怎樣做;思考自己的過去,審視自己的現在,設計自己的將來。其次,目標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實際,注意目標定位的多向性和績效性。再次,要求學生在做到學習上進步的同時,還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特長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保持嚴謹的生活作風等,這一切相當于要求學生在重成績的同時,還要重德育。而適量地開展積極意義的活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十分有利。
學生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對象,也是青少年德育活動的主體。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發掘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到道德規范的要求。只有體驗才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有發展,才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果。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工程。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應努力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內容、形式和手段,充分發揮各種校園活動的作用。
要想使校園活動對德育教育產生積極的作用,就要把德育工作貫穿到活動的過程之中,應樹立長期觀念,深入持久地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因為學生的德育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急于求成,應做到潛移默化,集腋成裘。應充分重視德育活動的過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使德育工作富有吸引力,更加適應,更加符合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趨勢,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使德育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實施更加順利。
校園活動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才能,這是常規的課堂教學不能勝任的,也無法代替的。培養學生在校園活動中的實踐能力,要求學校必須正確看待當前校園活動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科學地對存在的問題做出合理地分析,對校園活動的指導思想和操作手段進行改革。惟有如此,校園活動才能收到實效,學生的見識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校園活動才能健康、穩定的開展下去,德育才能真正的滲透到校園活動中,滲透到學生心中。
在進行積極有益的校園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應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斷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在德育方面接受到正確積極的啟蒙教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把多元的教育意圖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學生在德育的發展道路上有著正確積極的方向。這樣便起到了雙管齊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校園活動對青少年德育發展的積極作用。正因為校園活動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都蘊含著巨大的育人力量,因此這要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在課外實踐活動中融入更多的德育理念,調理清晰方法分明地得到發展德育的成果。
1 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在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教育。教師應比較系統地向學生們宣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把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們了解認同中國古代優秀的道德文化,把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傳授給學生,把儒家重要的思想引入課堂。同時,要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強調個人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強化其社會責任感。也要強化其參與國家與社會事務,享受應有的社會利益的權利意識,提倡“我為人人”的崇高風尚,大力倡導“集體主義精神”。
2 加強法制和行為規范的教育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學校要充分發揮主渠道的作用,依法治校,創造一個德育教育的良好校園環境,要改進法制教育教學方法,把政治課、主題班會,法制教育課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政治課主陣地、教學主渠道、教師主力軍”的作用,堅持教書與育人并重,寓法制教育于教學活動之中,使法制教育課成為孩子真正喜愛的課程。學校教育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應把《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德育教育的起點和要求。
3 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中小學生富有榮辱感,樂意接受榮辱觀教育。學校老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開展以愛國、愛校、愛家的教育,不做有損國家、學校和家庭的事;以為人服務、損己利人為榮,不做損人害人的事,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樹立勤勞簡樸、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好逸惡勞,拈輕怕重的懶漢思想,總之,將“八榮”“八恥”具體化在實踐中,融化在思想品德教育的系統工程里。學生在各項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從小養成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等美德,就會成為知禮儀,有榮辱感的社會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4 以課堂為陣地,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提高德育實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而課堂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使知識與德育水融,讓學生如臨其境,深感其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收到教育的實效。
5 開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指導學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