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01: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文化的價值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和合思想”與崇高的精神追求等,非常關注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些內容契合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內容。迄今為止,飲茶與品茶仍然是不少國人的良好習慣。高??梢詫⒉栉幕退枷胝谓逃芮薪Y合起來,將茶文化的諸多內容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他們健全的人格、堅定的思想政治素養與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進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
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價值
眼下國內外經濟發展日益加速,文化的多元性和林林總總的社會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內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高校學生未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他們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強烈沖擊,不具備理性的自我判斷意識和較強的約束力,如此一來,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茶文化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這種情況。茶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它充分融合了儒道佛三派的精髓和哲理,體現出鮮明的教育與文化功效[1]。它的教育、德育功能經受了歷史和實踐的驗證。所以可以將茶文化運用到高等院校思政教育領域中,以獨特的茶道浸潤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為該領域帶來較多的裨益和啟迪。這樣一來,茶文化能夠被運用到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借助其感染力,以其精神內涵使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強化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修養。高校學生應該在此基礎上端正人生態度,穩步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培養出具有健全的人格與較強的專業技能的現代化人才。
1茶文化內涵的解讀
1.1茶藝
一般來看,茶藝在茶文化居于核心位置。茶文化通常情況下分成四步,即食茶、飲茶、喝茶與品茶。品茶讓食茶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性,乃是真正的茶藝。品茶成為了藝術行為,蛻去其本意,影響到品茶者的心理層面和精神,演變為社會現象或者文化現象,如茶館、茶道、茶藝等,凸顯了茶藝存在的價值。
1.2茶道
它指的是品茗之道,是在研習和操作茶藝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精神境界,它是茶藝之魂,是我國茶文化之核心。源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茶文化體現出厚德載物的秉性,道與器二者緊密融為一體,茶之內涵同時升華了茶與道。品茶者的心理和精神受到沖擊。茶道追求對現實生活和對人生的超越,為人們持續尋求擺脫身心與超越現實的束縛提供了可行路徑,進而解放身心與釋放情感。雅與靜是它的關鍵特征,它吻合茶本身的自然屬性,契合品茶藝術的文化特性。茶圣陸羽首創茶道精神,在茶文化中融入諸家思想,糅合唐代文化的特質,此乃茶文化之雛形[2]。
1.3茶德
如前文所述,茶道之基礎在于茶德,茶道乃茶藝之魂,茶德乃茶道之魂。在傳統茶文化持續演變的過程中,茶德早已得到人們的接受和認可,并對其推崇備至。“精行儉德”一詞反映出,茶德的具體標準是將茶本身的優良品質和具有優良品德的人相互匹配,此乃茶道之核心精神,也就是所謂的茶德[3]。因此茶文化重在培育人們的健全和高尚品德、持續實現自我奮斗目標。茶品意味著人品,茶品是象征性的一種品貌,它不激揚、不喧囂。茶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由此浮現出人們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和理解。茶本身具有健胃消食、提神醒腦、除垢防疾、緩解心理壓力的功效,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茶道與茶德讓我們欣賞茶藝與茶道的文化情趣,陶冶思想和情操。在此過程中,人們形成了端正的品行、平穩的心態,促使身心健康,做到勤儉樸素、善于自制、寧靜致遠、和衷共濟、清正廉明。人們可以在此過程中品味深厚的茶文化,進而修身養性,遵循道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指導思想。在飲茶時將自我、大自然和茶融為一體,返樸歸真,在品茗中體味到世間的真。理解和感受佛教關注道德、思想和人類心靈層面的覺悟和進步。提倡在參禪禮佛時感受世間道理,在品茗時釋放心靈[4]。以身心強烈的直觀性感受,參透和品味生命的真諦,領悟茶道與茶德的精神追求,追求“怡”和“真”。
2茶文化運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實現
2.1創新教育手段,豐富教育內容
我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為了呈現出茶文化的文化性和趣味性,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豐富的茶文化活動。比如茶文化方面的知識競賽、專題講桌與茶藝表演等。也可以錄制相應的視頻文件,讓學生自主掌握和學習這些資源。配以必要的茶德茶道教育闡述和講解,提升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傳播力度??梢栽谒枷胝谓逃尤氩栉幕逃膬热?,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迪他們的思想、疏解他們的緊張情緒、促進其心理健康,讓學生掌握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育茶文化、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茶藝實踐活動的熱忱。學生主動參與泡茶、辨茶、泡茶、品茶與敬茶的過程,體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專題輔助中積極融入茶文化的思想教育和精神追求。
2.2規范引導高校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茶文化得以流傳下來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包含了豐富、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滿足了社會的需要。在這其中,人們在現實社會實踐中所需要的諸多行為和價值觀念,都蘊含于其中。茶文化涵蓋了寧靜致遠、淡泊名利、平淡地對待生活狀態的精神,恰恰是當代社會成員迫切需要的。當前社會物欲橫流,不少學生非常看重名利,這會對其形成不正確的觀點和看法,會采取各種手段來得到這些東西。引入茶文化,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文化,對他們的行為舉止進行規范。讓他們平淡地看待這些事物,以積極樂觀、合法正面的方式和渠道,追求這些事物,這也有助于實現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
2.3啟迪高校德育教育,培養奉獻堅韌精神
茶固有的本性能夠有效地啟迪高校學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茶生長于各種環境中,體現出不偏不倚、不蔓不枝的特性。它發散出不可抵御的獨特香氣,然而卻不會因此而妖嬈。茶的用途和功能較多,卻能夠自甘低調。這些都可以啟迪高校的德育教育,讓高校學生獲得下列啟示:在當今物欲橫流的背景下,自己應該為家庭、為社會、為學校做出應有的努力和奉獻。絕不可將自己培養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不可只關注所得到的回報??梢孕麚P茶固有的屬性:奉獻而不浮夸、低調而不在乎索取,這些高貴的茶性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茶葉可以生長在極為貧瘠、崎嶇之地,本身具備了堅忍不拔的特性和品質,具有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優良茶性,它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啟迪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4“茶人”精神品質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性
“茶人”指的是以販賣和種植茶葉為生的群體。隨著社會進步和時展,“茶人”概念進一步延伸開來,它包括茶葉生產、銷售、茶文化科研與教學等方面的人員。他們的身上展示出了樂于奉獻、淡泊名利的優秀“茶人”精神[5]。它的精神內涵涵蓋了下列方面:首先是以茶喻人。通過褒揚茶樹的優良品質,頌贊他們的無私奉獻和甘于寂寞的精神。其次是以茶言志。通過茶葉的品質和茶道,表明志向,傳達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精神要義。第三,以茶喻理。借助這種“茶人”精神,培育人們的茶德,揭示深刻而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比如先苦后甘、奉獻精神、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等。
2.5培育高校正確健全理性的觀念
眼下我國不少教育機構中存在著顯著的教育偏差,乃至于部分不正確的價值導向,比如鮮明的現實主義導向和趨利導向等。如果過分關注這些內容,就會漠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它還會越來越淡化學生之間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缺乏正確而充足的價值觀念引領。在此過程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教育,講解和宣揚其蘊藏的知書達理、修身養性等多種價值內涵。有效地彌補過分關注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不注重世界觀與人生觀教育的錯誤做法。這樣一來,可以讓廣大高校學生循序漸進地樹立和健全自身的價值觀念,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這些學生的未來發展路徑和人生價值選擇。因此引入茶文化,可以更加鮮明地確定人才培養的方向,提高他們自身的價值。
2.6在對比中掌握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發展,網絡化趨勢不可逆轉,不少學生面臨著林林總總的社會思潮。很多學生既接觸到傳統文化又了解了不少外國文化,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不少學生覺得西方文化好像更先進,將傳統文化給比下去了。但是“每個硬幣都有兩面”,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讓學生充分注意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適用性,摒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也應該以同樣的方法來看待西方文化在我國的傳播。讓學生們了解和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慢慢地產生興趣,并愛上優秀傳統文化。
3結語
綜上所述,茶文化對我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課有強烈的現實價值和指導意義,它能夠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開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片天地。我國人民千百年來受到了茶文化的深刻影響,人們對茶的偏好極大地超越了對普通飲品的喜歡程度。將茶文化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兼顧理論性和現實性,能夠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形象化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手段,繼承和光大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蔣艷.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16,(12):227-228.
[2]安建良,邊宇璇.校園茶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J].福建茶葉,2016,(12):175.
[3]周慶,羅孝友,李菊順.論茶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12):166-167.
[4]黃亞果.中國茶文化對國人思想政治發展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4):362-363.
關鍵詞:茶文化;高校;素質教育;價值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正面臨著不斷增大的壓力。一方面,舊的教育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另一方面,新的就業環境迫使高等院校必須及時地做出戰略調整,讓畢業生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茶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同樣面臨著重重挑戰,在新時代,將茶文化的發展與高校的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必將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實現兩者的創新式發展。
1茶文化的現代特征
我國的茶文化歷久彌新、源遠流長,就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它根植于我國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農業文明之中,在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等傳統思想的綜合影響下,形成了敬畏自然、重視傳統倫理道德,講求“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的思想內核。這種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延續千年,雖然期間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和重點發生過變化,但這一核心價值理念一直相對穩定,并且影響非常深遠。從開始,我國進入了近代歷史,當國門被外國列強用槍炮打開之后,中國的科學、教育、文化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當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在這一百多年的近代歷史進程中,中國逐步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從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宗法社會向法治社會轉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我國的茶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同樣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茖W技術飛速發展,深刻變革了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茶葉的生產、加工和消費形式,人們對于茶文化的態度也有了一定偏移。早在二十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了茶葉生產的機械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壯大,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近年來,我國茶葉產業不斷縱深發展,產業鏈條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和擴張。茶葉的綜合利用滲透到了化工、醫療、食品等多個領域數百種商品之中,以科學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正在改變著茶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可以說,現代茶文化的價值內涵更加追求人的主導性,偏重于人對茶文化的享受,相關的禮法觀念卻相對弱化?;谔囟ǖ奈幕尘埃F代人對茶文化的新價值內涵正在加速接受,并從中獲得了更多的物質文化享受。盡管如此,傳統茶文化與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緊密相連的特征依然明顯,并沒有隨著現代文明的沖擊而消失殆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仍然眷戀著“忠孝禮義廉恥”等傳統價值觀念,與茶文化的傳統核心內涵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并非簡單的時間概念,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而且各個地區之間發展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在一些西部欠發達地區,傳統的茶文化依然非常穩定地存在著,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茶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其實,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很多領域都有著與茶文化相似的發展路徑,因此,研究我國的茶文化發展對于探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規律也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2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深入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不斷深化在教育領域的改革。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加大了對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探索力度,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例如,在高校的公共課或者選修課中加入了曲藝、象棋、書法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內容,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具備了更高的文化內涵,可謂是一舉兩得。素質教育是合乎發展規律的,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加有利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國的素質教育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比如,我國高等學校的素質教育開展的面太窄,很多情況下僅局限于本專業,其本質上還是服務于專業教學。有些地方雖然在跨專業等方面做了些嘗試,例如多開設公共課、給專業相近的學生聯合授課、打破專業限制等,但是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還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過深,沒能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內涵,沒有從本質上意識到素質教育是在專業教學的基礎上全方位地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各種途徑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最終培養出適合時展需要的優秀人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有著類似的發展歷程,都經受著新時代中多元化因素的影響。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和高校的素質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優勢互補。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亟需得到創新發展來實現自我救贖,獲得更多年輕人的接受認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里聚集了大量中國最優秀的青年人才,他們具有知識、能力朝氣和活力,對傳統事物和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通過一定方式和途徑讓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中傳播和推廣,以廣大青年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必將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并培養出足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
3茶文化對高校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3.1有利于綜合學科體系建設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人的起居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影響力。目前,茶文化已經走出國門,走上了國際舞臺,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推廣,這一方面見證了我國國家軟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茶文化歷久彌新,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特征。在國外,很多具有國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都被納入了當地高等教育的范疇,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這對我國高等教育具有啟示性,將茶文化引入我國高等教育的體系之中,給學生全方位的茶文化教育,增強其對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不但有利于克服我國高等教育過于注重專業性教學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我國高校素質教育中綜合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3.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茶藝分為六大要素,即人、茶、水、器、藝、境。在這六大構成要素中,人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發揮著核心作用。人既是茶藝活動的掌控者,也是茶藝意境的創造者。茶藝需要上好的茶葉、水、器皿,同時更需要茶藝師的心靈手巧才能貢獻出極致的茶藝精髓。茶藝的內涵博大精深,是一個綜合性的美學體系,其中吸收了很多種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仁愛等傳統文化精髓也融入其中。茶藝講究天人合一,要求茶藝師心無旁騖、心如止水,實現人與物的完美融合。茶藝中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只有在細細的品味中才可以感悟。當代大學生正在處于人生的轉折時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正逐步形成,然而,社會上種種不良思想和風氣極大地影響著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如果不及時制止和調整,必將影響其一生。茶藝展示的是一種平和的人生境界,研習茶藝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加理性和淡然,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另外,茶文化展現了一種人生藝術,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后,通過茶道規則沏一壺好茶慢慢品位,在品茶的過程中思考和感悟,無形中便提升了人生修養,讓心靈得到凈化。
3.3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提高,在這種大背景下,茶文化休閑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中國人對茶情有獨鐘,對茶文化更是偏愛有加,茶文化休閑產業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國的茶藝人才存在著嚴重短缺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茶文化休閑產業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大量的高校畢業生長期處于失業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對高等教育發展也十分不利。就業難具有警示作用,倒逼著當代高校必須做出調整和改革,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實用性強的知識和技能。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無疑是一種順應時展的明智選擇,有助于培養專業的茶藝師,迎合市場需求。而且,茶藝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者,承擔著將茶文化創新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4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的良性互動
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是一種互為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研習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養和內涵,有利于其正確價值觀念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具有極強的學習領悟和創新能力,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茶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資金、人才、制度、硬件等方面給予足夠的保障,逐步將茶文化納入綜合學科體系中來,并在全國高校進行推廣,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體系。茶文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單純依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校方應當創造條件與企業等社會經營主體進行合作,讓學生走出去,到茶藝社等社會舞臺上磨礪和鍛煉。在親身的實踐中深刻掌握和領悟茶藝的精髓??傊挥袑崿F創新,才能讓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輝,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讓茶文化與當代主流文化完美融合,實現新形勢下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孫麗花 單位:河北省泊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龔永新.茶文化與茶道藝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關鍵詞:高校;茶文化教育;價值;途徑
高校教育是新時期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诓栉幕纳羁虄群?,將茶文化良好融合到高校教育當中,可以顯著提升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水平,推動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生觀。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茶文化就是其中極富魅力的一支。中國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吸收了中國本土儒釋道文化的精髓,擁有極強的文化感召力。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中,茶文化教育的開展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和有效的突破口。茶文化教育在幫助學生了解茶文化內涵、掌握茶文化本質的過程中,也將深刻地以中華文化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形成對于中華文化的認知,形成中國人應有的作為禮儀之邦一員的價值認同。科學認識高校茶文化教育的價值,有效拓展高校茶文化教育的開展途徑,將進一步實現高校茶文化教育乃至高校素質教育效果的提升。
1中國茶文化概述
茶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繁盛于中國,中國茶文化正是在茶葉大規模推廣的基礎上出現的。時至今日,中國茶文化已經歷經了千余年的發展,其內涵之深刻、意蘊之豐富遠非我們日??吹降哪菢?。在不同的朝代,茶文化都有其鮮明的特征,唐朝時茶文化開始興盛,宋朝時茶文化達到鼎盛,元朝沖泡散茶的風氣開始興起,明朝人們轉而開始欣賞茶具的文化之美,清朝的茶文化開始接近現代茶文化的形態,也變得更加平民化、具體化。中國茶文化以茶道精神為核心,茶道精神可以簡練地概括為“和”、“靜”、“怡”、“真”四個字,其在發展過程中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的精髓,形成了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內涵,彰顯出強烈的中華文化之美。中國茶文化對世界范圍內其他國家的茶文化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在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下,世界各國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內涵,構筑出目前世界范圍內茶文化多種多樣的格局。
2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的價值分析
基于茶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內涵以及給人帶來的哲學啟迪,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突出價值,不僅有利于高校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于大學生個人的健康發展,而且營造了良好的高校教學氛圍,緩和了師生緊張的關系。在此,結合實踐經驗將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的價值分析如下。
2.1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而茶文化教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茶文化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突出代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所尋求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種“點突破”,而這一點是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極具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實踐充分證明,高校茶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可以讓學生更加近距離、更加深入地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更加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深意及其魅力所在,更加能夠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當代中國建設所能夠提供的文化動力。以良好的茶文化教育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將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更加深刻的文化認同感、文化使命感,從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繼續良好傳承和不斷創新。
2.2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被譽為禮儀之邦,優秀的民族道德品質一直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鮮明標簽。中國茶文化當中,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品質,包括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禪茶一味等等,可以說,中國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的一個集中體現和精煉概括。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茶文化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道德品質觀念也將對大學生形成強烈影響,在此基礎上,茶文化中尊崇、提倡的道德品質將滲入大學生的思想當中,融入到大學生的價值觀當中,從而促進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這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個人長遠發展來說是價值連城的。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在潛移默化當中實現了以德育人、以禮待人的目的,在茶文化塑造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氛圍中,大學生個人的道德品質將受到滋養。
2.3提升環保教育的開展效果
十以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當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開始受到社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高校對于環保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開始逐漸提升,相關的環保教育選修課程大量出現,為學生接受環保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茶文化教育在高校的開展,將從側面提升高校環保教育的開展效果。茶本身來源于自然,帶有濃厚的自然氣息,而茶文化中也包含了回歸自然、敬畏自然的道家哲學理念。基于此,茶文化教育的開展,將良好地向學生傳遞生態理念、自然理念、綠色理念,幫助學生在了解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環保意識,投入到環境保護當中。高校茶文化教育的開展,其效果不僅僅體現在道德品質、文化理念層面,也體現在環保教育層面,這是茶文化本身的內涵所決定的,也必將有力地推動高校環保教育效果的提升。
3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途徑探討
高校擁有著最為豐富的的教學資源,在教育領域具有強大的優勢。依托高校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科學開展高校茶文化教育,將有效推動大學生形成健康、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實現大學生個人的順利成長、成才。在此,將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的科學途徑分析如下。
3.1構建完善的茶文化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教育當中,一門課程的順利開設離不開完善的課程體系的支撐,對于高校茶文化教育來說同樣如此。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構建一套完善的、與高校教學現狀緊密結合的、與學生個人發展息息相關的茶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在構建完善的茶文化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是要制定明確的茶文化教育目標,既要包括總體的教學目標,也要包括學年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等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從而以良好的目標導向引導茶文化教育高效開展;二是要制定設置合理的茶文化課程內容,從茶文化基本內涵出發,結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茶文化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地植入到茶文化課程當中,幫助學生通過茶文化課程的學習,逐步、有效、深入地掌握茶文化的內涵及其精髓,形成對于茶文化的良好宏觀把握和準確細致理解;三是選定或者制定規范的茶文化教學教材,高??梢越Y合自身的辦學實力,從已經存在的茶文化教材中選擇合適的作為自身茶文化課程的教材,也可以根據自身對于茶文化的理解以及茶文化教育的客觀需求,制定規范的茶文化教材,使得茶文化教學的內容以規范的體式明確下來。
3.2深入挖掘茶文化在當代的內涵價值
茶文化經歷了千余年的發展,所形成的內涵和底蘊之深厚自然不言而喻。但在現代社會多元化的思潮的沖擊之下,如何通過深入挖掘和適當拓展使中國傳統茶文化教育在當代高校教育中贏得更多的關注,成為了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一直以來,中國茶文化教育的開展都存在創新性差、時代感不足的問題,這嚴重限制了茶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也導致茶文化對于現代人的思想觀念的引導力下降。高校在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通過良好挖掘茶文化的內涵和有效拓展茶文化外延的方式,將茶文化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將茶文化和社會建設良好結合起來,充分彰顯出茶文化在新時期的時代感、感召力。茶文化屬于精神文化范疇,其文化內涵和呈現方式是否能夠贏得現代人的關注,決定了其生命力、發展潛力的高低。高校在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緊密把握茶文化的基本脈絡,在此基礎上將茶文化適時地轉為一種和現代人生活緊密相關的、對現代人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文化內容,通過深入挖掘茶文化在當代的內涵價值,實現高校茶文化教育效果的顯著提升。
3.3開展多種形式的茶文化活動
在高校茶文化教育過程中,一味采取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未免過于死板,較為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開展多種形式的茶文化活動,將非常有助于茶文化教育吸引力的提升,使得學生在積極參與茶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對茶文化的良好理解,形成對茶文化的有效認同。為了提升茶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高??梢越梃b其他活動的開展方式和組織形式,通過茶文化活動的開展將茶文化教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可以舉辦師生共同參與的茶道活動,讓學生在茶道活動中感受原汁原味的茶文化內涵,近距離接觸原本的茶文化體貌;也可以舉辦茶文化主題的知識競賽或者體育活動,讓參賽隊伍各自用一種茶葉名稱命名,在比賽過程中融入茶文化的相關內容,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形成茶文化感染;還可以打造茶文化主題的校園報刊,在其中同時刊登茶文化內容、茶文化新聞和社會熱點資訊,讓學生在閱讀報刊的過程中學習茶文化、感悟茶文化??傊栉幕顒拥拈_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高??梢栽诓栉幕顒拥拈_展方面大力創新,從而通過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茶文化活動,推動茶文化教育取得應有的效果。
3.4打造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品牌
在現代社會,品牌的力量、品牌的價值越來越展現出巨大的魅力,對人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高校教育領域,特色教育品牌的打造也越來越受到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視。特色教育品牌的打造,其影響力是無形的,同時也是持久而巨大的。高校在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也應當從日常教育工作的點點滴滴做起,堅持良好的品牌意識,逐步構建出自身特色鮮明的茶文化教育品牌,以品牌影響力推動茶文化教育的發展,以品牌認同感提升茶文化教育的效果。打造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品牌,一方面要結合高校茶文化教育實際和高校所處的地域的茶文化底蘊,形成鮮明的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并在高校茶文化教育當中對自身的茶文化教育特色進行良好渲染和重點呈現,使校內學生對高校的茶文化教育特色產生心理認同。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信息媒介渠道,對高校的茶文化教育特色進行廣泛宣傳,使高校的茶文化教育特色被更多的校內外的人所熟知,逐漸在社會范圍形成一種廣泛的認同,初步形成高校茶文化教育的特色品牌。除此之外,還應當做好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品牌的維護,真正使茶文化教育展現出鮮明特色,避免空談口號式的宣傳。
4結語
茶是一種飲品,但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卻積淀了太多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內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茶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突出代表和集中體現。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底蘊、呈現形式和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并在新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彰顯出更強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感召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借助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深入開展高校茶文化教育,將是推動高校教育質量提升、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重要策略。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良好把握茶文化的內涵的基礎上,有效開展系統化的、規范化的茶文化教育,以茶文化教育的良好開展,為高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插上強有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朱海燕,蕭力爭,劉仲華等.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
[2]周亞軍.學校茶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實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金思陽.淺談中國茶文化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6(1):149-151.
[4]楊華.傳統文化傳承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實踐研究———以《中國茶文化》課程為例[J].美育學刊,2016(5):38-42.
本文主要介紹了茶文化旅游的相關概念,并進一步解析了茶業經濟與茶文化旅游發展的關系,在文章的最后,筆者提出了如何更好地開發茶文化旅游,推動茶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茶文化;旅游;茶業經濟
1茶文化旅游概念
茶文化旅游是將茶葉的生態環境、生產情況、自然環境、茶文化等資源與旅游活動進行有機整合的一種旅游方式。茶葉生產區景色大多秀美幽靜,茶區的多樣性景觀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以茶為主要載體,宣傳豐富的茶文化內涵,展示民俗特色,對茶文化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涵蓋體驗、娛樂、購物、度假以及觀光等多種旅游功能,是時下較為流行的旅游產品。茶文化和旅游活動之間存在許多鏈接關系,這也是茶文化實現旅游效應的重要原因。茶葉作為種植物,它有著強大的自然性,它的生長環境可以整合成風景秀美的景區。在我國,茶葉的分布大多在南方的丘陵上,這些地方普遍存在氣候濕潤、植被富饒、環境清新的特點,不僅有豐富的審美價值,也具有修身養性的能效。我國的茶樹品種多種多樣,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茶花顏色有的白如皓月,有的粉如桃色,為茶園的園林建設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基礎,許多著名茶葉的產茶地區都被開發為景區,供人們參觀,例如杭州龍井、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產區等。這些景區不僅風景秀美,同時也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具有多樣的文化遺產,這也是為什么它們漸漸成為旅游者的青睞之地的原因。在我國,茶葉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茶葉相輔相成的文化也是層出不窮,例如關于采茶的歌舞以及飲茶的習俗等等,茶禮也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而獲得的精神財富。從旅游者的心理角度來說,來到別人居住的地方旅行,通常都希望獲得精神枷鎖的沖破,贏得心靈之外的超越。茶文化旅游旨在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慰藉,通過讓游客感受茶文化的內涵來獲得一種嶄新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審美特性,讓旅行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在旅游中穿插茶文化體驗可以有效地讓旅客獲得精神滿足。在我國,各地均有多彩的茶文化,造型各異的茶具、膾炙人口的茶詩以及精美絕倫的茶文化壁畫都有著強烈的審美特性,茶這種普通的植物被后世的人們賦予了豐富的品格和意蘊,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追求寧靜、和諧的性格。從某種角度上說,歷史遺跡反應的也是古人的價值觀和審美性情,游人去體會這種文化同樣也可以獲得精神的陶冶。因此,茶文化可以和旅游活動有效地融合,這也為實現茶文化旅游更好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茶業經濟與茶文化旅游的關系研究
2.1茶文化旅游提升茶業經濟的附加值
茶文化旅游是依托于茶葉生產活動而進行的旅游項目,主要以茶業經濟的資源為依托,對茶葉的產品、田園風光進行旅游資源的整合,在傳統的茶葉生產模式基礎之上,建立起茶葉文化的旅游,促進文化與旅游的結合與互動。茶文化旅游在滿足游客一般旅游需求的同時,還讓旅游者有機會親自去參與茶葉的采摘和加工,獲得參與和互動的樂趣,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茶文化旅游將茶葉的生產加工經營、購物、餐飲、娛樂都有機串聯起來,帶動以茶文化為核心的消費,為茶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附加值,這個附加值就是在茶生產銷售以外,額外獲得的利潤。例如桂林茶園在1999年被開發之后,成為桂林的特色旅游產品,截止2014年,共接待游客100萬人次,有效帶動了桂林茶園的附加值增長。又如信陽,先后研制培育了信陽紅與信陽觀音,并舉辦了信陽茶文化節,極大提升了信陽茶文化游的關注度和美譽度,客源結構不斷擴大到周邊城市。目前信陽市日益顯著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對省內外游客的吸引力已越來越強,信陽也成為北方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閑生態城市,是全國唯一連續七年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2.2茶文化旅游推動茶業經濟的發展
茶文化旅游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充分地了解到了茶的生產、制作等過程,同時還進一步了解了茶的歷史與價值。游客親自參與到茶葉的摘采過程,親手去制作和品嘗一杯屬于自己的茶,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茶葉的魅力,在觀賞和制作茶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形成對茶的喜愛心理。不僅如此,游客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所想所需,來購買自己鐘愛的產品,作為禮品饋贈給親友??陀^上茶園的文化特色也促進了游客對茶的消費,茶的生產方也可以根據游客的需要來調整產品結構,更加適合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實現茶業經濟的發展。
2.3茶文化旅游促進茶產品質量的提升
茶文化旅游日益繁榮的今天,茶葉也逐漸成為人們旅游時購買的產品,購買者不僅希望茶產品包裝上檔次,更希望買到的是質量優良的產品。因此,對茶產品的包裝檔次和內在質量提升,都需要花費一番功夫。在茶文化旅游中展現出來的茶產品,也只有通過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質量,在生產中滿足游客的需求,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在滿足游客的需求中不斷進步,促進茶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提升茶葉經濟效益與價值。據了解,桂林茶園中所種植的茶樹品種質量較高,每年培育的茶苗達6000萬株,促進了整個廣西茶葉種植業的發展。再如普洱茶中的王者老班章,其產地老班章村是深山中一個貧窮的哈尼族寨子,當時村民甚至要到別的村莊討飯,2000年以后,老班章茶獨特品質漸為人們喜愛,價值漸顯,現如今,該村127戶茶農戶均年收入已過百萬,成為中國最富裕的村莊之一。除此之外,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天福茶博物院等,多年來海內外參觀人數已超過百萬,成為中國茶文化基地。
2.4推動我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文化旅游為人們充分地展示什么叫中國的茶文化,向人們普及了中國的茶文化知識,提倡飲茶,提倡養生,這也是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國人一直提倡的生活必需品,文人所推崇的“琴棋書畫詩酒茶”中,都包含了茶,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有著文明的象征意義,同時也是友誼的紐帶。茶園開放之后,人們可以通過了解茶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僅在國內,甚至也能促進與他國的文化交流,從而帶動科技、經濟、文化的共同進步。
3茶文化旅游與茶業經濟協同發展的建議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界與旅游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動了茶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但是,茶文化旅游目前在我國的發展還屬于初級階段,存在著旅游形象不鮮明、宣傳力度薄弱等缺點。同時,在茶文化旅游的項目開發上,也存在著形式單一、方式重復、參與度較少等問題。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如何能利用茶文化旅游進一步帶動茶業經濟?在這里筆者提出了相關的建議。3.1積極爭取政府及相關科研部門的支持茶文化作為一種優秀的中華文化,它的弘揚不能單單地靠一個人、一個企業來完成,需要更多專業人士、權威機構的支持,才能獲取更廣闊的發揚空間。茶文化與茶科技、茶經濟的發展有協同作用,所以在這方面,筆者希望與茶葉經濟相關的政府機構能夠給予大力地支持,出臺系列政策來輔助茶文化的弘揚。與此同時,相關的科學研究部門,也應對此充分重視,進一步挖掘現有資源和成果,加大科研創新力度,促進茶文化與茶經濟的協同發展。
3.2豐富茶文化旅游產品
茶文化旅游是建立在茶文化的特點和旅游行業的相關規律之上的,需要對茶產業進行有機的結合。要思考如何能發揮茶文化的特點,同時又能夠滿足旅游行業的相關要求,對此進行形式上的豐富,不斷拓展茶文化旅游產品的多樣性。茶園管理者要充分地考慮對茶園觀光的需求,例如游客對茶文化與制茶活動的體驗,茶文化和制茶體驗也需要有專門的場地來作為載體,通過修繕保護茶葉作坊、建設茶文化展示區等等,確保游人享有完整的茶園體驗。
3.3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進一步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實行文化旅游和科教相結合的戰略,為青少年建立中國茶文化教育基地,進一步向中、小學進行宣傳,在臺灣銷量第一的兒童科普讀物《小牛頓》中專門有講解“茶的一生”,圖文并茂,生動的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加工制作流程及飲茶的益處讓這些祖國的花朵能夠進一步去了解茶業的發展過程,加深國人對茶文化的領悟,進一步培養出國人懂茶、愛茶和喝茶的良好習慣。
3.4加強對茶園的觀光設計
一個觀光旅游的項目,它最本質、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茶園的觀光設計,要體現出服務特色,讓游客在園區中能夠充分地體驗到觀光茶園的特點和風貌,這也是茶園觀光設計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則。茶園具有多種功能,不僅有著生產功能、觀光功能,同時也具備科研示范功能、科普功能,其風景建筑形態的設計與游人的活動息息相關。要體現出茶園的觀光作用,首先要保證園區各個基礎設施的安排與人的需要相契合,只有擁有完整的基礎設施,才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游客的餐飲、接待、咨詢、住宿、休閑娛樂和醫療保健服務需要得到妥善的安排。因此,它要包含游客接待、具有服務性質的建筑、停車場、衛生間等等。在對這些內容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園區游人的容量、基礎設施設置的空間、設施使用的頻率以及與茶園相關景點位置的安排,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服務,這都需要茶園管理者統一規劃。在茶園的觀光設計中,除了要有能夠滿足休閑觀光等基本需求的基礎設施外,還要能滿足游人的個性體驗需求,建立屬于茶園自身獨特的文化特點,更有助于游客對茶園印象深刻、流連忘返。
4結語
茶文化旅游涵蓋了茶葉栽培技術、茶葉制作技術、茶園建設等諸多內容。茶文化旅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是無以計數的茶業同人共同努力的結晶。同時也為茶業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巨大的附加值。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雙方的協同作用,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
作者:薛奕妹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鄧薇.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住區環境景觀設計研究[J].價值工程,2015,28:179-180.
[2]冷毅.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構成藝術元素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6:56-57.
關鍵詞:茶文化;高職德育教育;融合
中國作為茶葉生產出口大國,擁有著極為悠久燦爛的茶文化,其不僅具備了較強的民族性,還將中國寬廣地域性和歷史性實現有效融合,將多元文化進行傳承發揚。在教育發展新時期,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及時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創新完善德育教學內容與形式,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德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保障德育工作效果。高職院校德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特點,合理引進應用豐富有趣的茶文化,并組織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切身體驗感受茶文化魅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
1茶文化在高職德育教育中的融合作用
1.1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中國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具體涵蓋了茶德、茶道、茶學、茶藝以及茶精神等,在古代社會點茶、品茗是人們追求雅致生活的重要內容,其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充實自我內心涵養,還可以提升藝術境界。在高職院校德育教育過程中滲透優秀傳統茶文化,能夠有效發揮出茶德內容的育人價值作用,從而科學正確引導高職院校學生的日常思想行為,并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事業建設中。高職院校領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到各院系學生的專業成績和就業率等,還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德育學習,引導他們樹立起先進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高職院校領導通過加強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科學指導工作,指引他們深入挖掘利用茶文化中德育教學資源,并融入到德育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茶文化體系中的豐富思想內涵,改變自己對外來事物的各種看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道德品質。
1.2有利于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在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們能夠對本民族歷史文化、價值取向以及傳統精神表示高度認同,并參與到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發展工作中。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永不過時的文化,其承載著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以及團結友好的美好品質,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于一體,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化性與育人性、實用性與審美性、思想性與行為性高度統一的多元文化,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瑰寶。通過在高職德育工作中滲透應用茶文化,讓學生切身接觸了解多元茶文化知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知識與素養,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的良好使命感。
1.3有利于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精神
在中國茶文化體系中,“茶人”有著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精于茶道之人,一種是采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然而無論是哪種,只要是在生活中熱愛珍惜茶的人,即便是不夠精通此道,都可以稱得上是“茶人”。“茶人”都會形成與茶密切相關的精神面貌與風范,而這些通常是從茶樹風格、茶葉品性中所引申出來的道德風范?!安枞恕本竦暮x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以茶表達自身志向。茶寓意著一種隨遇而安、淡泊文雅的心境,茶葉反復泡最終還是要落入壺底的,其散發出來的醇厚濃郁味道最終也是會回歸平淡,這仿佛在向世人說明淡泊方能看清世事?!安枞恕睍云奋ケ憩F出自身視世間名望財富如糞土的高尚意境,他們不追求榮華富貴,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2)以茶代人,表現出對于無私奉獻精神的高度贊揚。在自然界中茶樹能夠生長在各種較為惡劣的環境下,它可以出現在深不見底的山澗,也可以生長于險峻陡峭的山坡之上,它不懼嚴寒也不懼高溫。在茶樹身上艱難生長下來的茶葉,延續了茶樹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它們將自身奉獻給人類,促使人類能夠享受到來自于大自然的饋贈,品味到來自于茶葉的芬香。高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培養大學生努力奮斗、無私奉獻的優秀精神品質,幫助大學生完善自我身心修養,將來畢業進入社會后更好的為祖國建設貢獻出自身最大的力量。
1.4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茶圣”陸羽在其編著的一書《茶經》有說到:“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其中“精行”實質是指行事遵守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不逾軌;“儉德”實質是指恪守有普遍認可度的良好品德,不懈怠。“精行儉德”是對茶人的處事標準認定,學會“精行”方知做茶事茶不公利,不貪婪,精行自然法則,精行于茶人的行為規范;學會“儉德”是正確的做茶事茶觀,不虛榮,不狂傲,參透茶道之本,歸于個人品德和修養的形成,精于茶卻從于儉。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融入茶道文化,讓學生去深入了解制茶工藝,并進行一系列品茶飲茶等活動,能夠有效陶冶學生情操,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促使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感悟人生,并提高自身精神追求和思想品位。在品茗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習到關于傳統茶文化中的系統規范禮儀,實現對學生的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提升德育工作目的,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茶文化中形成文明知禮的良好品格。除此之外,品茶喝茶本身就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發展,茶水中的茶多酚能夠起到抗氧化作用、茶氨酸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正確的飲茶品茶習慣,能夠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發展現狀分析
2.1多元化思想文化沖擊大學生思想
在全球化背景下,學生隨時隨刻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接觸了解到來自于全球各地的思想文化,部分學生也的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入影響,從而產生了一些盲目崇拜推崇西方文化的行為。比如,一些學生會過于追求西方自由享樂主義,在生活中讓身邊人的及時行樂,不用去考慮之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發展,這樣一來無疑會影響到學生未來人生的健康發展。針對于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加強德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能夠擺脫網絡上的各種偏激負面影響,不被外界各種因素所迷惑而走向歧途。然而實際情況是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自控能力偏低的問題,再加上高職院校領導與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未有效設置科學完善的德育課程內容,從而導致高職德育教學活動缺乏科學實效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認為思政教師的傳統思想教育理念已經落后于時代,而網絡上各種流行文化才是自身所要追求的,這些也會給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帶來較大的阻礙。
2.2德育工作者教育理念過于保守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一些德育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教育理念過于保守,他們不愿意去打破常規,主動去創新嘗試引進多元教育資源和教學方式,從而導致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難以最大程度發揮出德育工作的價值作用,幫助學生提升個人道德素養和文化素質。高職院校德育教師一方面對于豐富德育教學活動科學有序開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方面則單純認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德育工作并不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育內容。除此之外,在當代高校強調畢業率與就業率提升的教育發展背景下,無論是高層領導,還是一線教育工作者都會將時間與精力放在學生專業教學管理上,一定程度忽視了學生的德育創新工作,較少引進先進完善的德育教學資源,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德育學習環境,這樣也就會造成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高效進行。
3茶文化在高職德育教育中的融合措施
3.1科學開設特色茶文化課程
在高職德育教育改革工作中,校領導需要指導德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圍繞德育工作實際發展情況和學生學習心理需求特點,科學有效開設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因此,高職院??梢愿鶕腥A民族傳統茶文化體系,構建出完善的茶文化課程,為廣大學生提供關于茶道、茶藝等選修課程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課程文化內容。茶文化課程的開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了解中國茶葉的品質特點與由來,規范行茶禮儀和茶藝技能使用,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促使他們能夠成為社會所需的優秀專業人才。對于特色茶文化課程的開設工作,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加強與社會企業單位的合作聯系,邀請社會茶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到校進行指導交流,共同圍繞茶文化課程建設工作獻計獻策,這樣有利于保障課程具備良好的專業性、實用性以及指導性。比如,當高職院校在圍繞本校旅游專業開發設計特色茶文化課程時,可以安排德育工作者與社會專家學者共同去制定茶文化教學大綱,編制課程教材內容,明確該項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優秀傳統茶文化知識和技能。茶文化課程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還必須融入實踐考核內容,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制茶泡茶、品茶的過程,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淵遠流長。基于該項課程的順利開設實踐,能夠幫助旅游專業學生學習了解到我國各個地區的特色茶文化特點,提升他們專業學習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將來畢業后在社會上具備更好的競爭力。
3.2創新茶文化與德育工作融合方式
在高校教育發展新形勢下,德育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不再單一采用灌輸式教學法,根據德育課程教材內容向學生灌輸講解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于此,高職院校德育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茶文化教育創新意識和能力,要積極挖掘利用優秀傳統茶文化資源,并優化整合好這些資源融入到德育課堂實踐教學方案中,然后有序組織學生開展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保障德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比如,高職院校德育教師可以創新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課前利用網絡平臺收集整理好相關茶文化德育資源,并優化制作成專業完善的教學課件視頻。這樣一來在德育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教學課件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清晰看到關于茶文化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信息。此時,德育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特色茶主題探討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根據主題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想法,這樣有利于在德育課堂上營造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在特色主題活動實踐中實現茶文化精神的內化工作,促進學生德育學習的全面發展進步。茶文化與德育的融合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范圍內,高職院校還需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和教育實際發展情況,適當加大對茶文化教育建設的投資力度,通過在校園范圍內構建實踐實訓學習基地,滿足師生在校園開展茶藝實操技能學習活動的需求,促使學生能夠在濃郁的茶文化氛圍下一邊感受傳統茶文化藝術的精神魅力,一邊可以強化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茶文化學習興趣、文化素養以及價值觀念,這對于高職院校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著很好的幫助。
3.3合理運用網絡平臺提升茶文化德育效果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大力研究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創新運用網絡平臺有效拓展德育教育思路,促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基于網絡平臺教育模式下,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特點。比如,高職院校德育教師通過利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建立起微信交流群,不定期在班級交流群中關于茶文化的學習資源,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選擇自身愛好需求的學習資源,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優化設計安排學習,促使學生成為德育學習的主體。此外,在網絡平臺上學生不僅可以接收教師與同學分享出來的學習資源信息,還可以展開與教師、同學的實時互動交流,及時分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促進學生之間學習的相互發展進步。在當前網絡直播火熱的發展背景下,高職德育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的教育方式,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網絡直播教育方式更加貼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特點,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學習活動中,在直播中認真聽講教師講解的茶文化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水平。
3.4強化茶文化德育工作考核評價工作
高職院校在德育工作中融合茶文化展開實踐教學,除了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考評工作,還必須關注到學生茶文化德育學習過程的綜合考核評價工作。高職院校德育教師要圍繞茶文化德育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要求,合理明確各項教學考核評價標準,并依據這些標準展開課堂教學評價工作活動。在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以自身為主體,單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抽查考評,而是需要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置,充分發揮出學生在茶文化德育學習過程的教學評價積極性。比如,高職院校德育教師可以通過綜合采用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總評的方式,在課堂上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評價氛圍,引導學生圍繞本堂課的茶文化教學項目內容展開科學點評,學生既可以點評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也可以評價他人學習中的長處和短處,基于該種教學評價模式下,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發展,及時幫助他們改進不足之處,優化完善自我學習結構。而德育教師則要起到總評的作用,對于該堂課的教學效果展開綜合評價,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改進學習方案,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補充學習。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發展中,高職院校領導和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傳統茶文化是一項寶貴教學資源,其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我道德素養和文化修養水平。因此,高職院校德育教師要善于將茶文化融入到課堂實踐教學中,以此來優化德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教師還需圍繞茶文化教學創新完善教學方式,科學利用好網絡教學手段,提升德育教學交互性,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優勢。
參考文獻:
[1]高云裳.茶文化在高職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17(02):25-27.
[2]張殿尉,劉佳杰.茶文化在高職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福建茶葉,2016(06):205-206.
[3]沈秋娜.茶文化德育功能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探析[J].福建茶葉,2018(01):33-34.
[4]劉茜.茶文化在高職學生德育教育中可行性研究與實踐[J].農業考古,2017(05):45-48.
[5]張厚軍.新時代茶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8(12):142-145.
關鍵詞:茶文化;教育教學;校園文化
茶文化蘊含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承載著我國長久發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國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傳承和保護茶文化,是當代社會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問題。而借助教育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促進茶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決文化傳承發展的問題,還能充實校園文化內涵,利于茶文化在學生群體中傳播,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審美觀念、文化傳承意識,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園文化的內在關聯
我國作為茶文化發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種茶過程中,通過與其他文化內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體系。而這種以茶葉這種物質為載體的文化類型,有著物質和精神層面上雙重意義。在物質層面,茶葉作為一種保健食品,通過飲茶和品茶促進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預防和控制人體疾病的產生,并加快新陳代謝,促進人體機能的恢復。而在精神層面,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在長久發展中沒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類文化優秀要素,形成更為完善的文化內涵。茶文化倡導的仁愛、寧靜、淡泊等思想,可凈化人的心靈,給人以溫暖和舒適的感受,促進人更加主動的修身養性??梢?,茶文化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象征。從這一角度來看,茶文化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而言,校園文化使學校在長久發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風貌,可真實反映著學校辦學理念,還可展示著學生的道德素質和修養水平。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背景下,各大院校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教育,而距離學生較為久遠的傳統文化內涵,難以符合當代教育的理念,無法滿足學生認知上的需求。為此,以更加貼合學生現實生活的茶文化為特色,將茶文化引入到校園文化中,可利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思維、品質、思想等,使學生了解茶文化內涵的同時,緩解精神壓力,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修繕身心,促進自身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導健康價值觀,利于增強學生道德修養
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網絡信息傳播平臺的構建,為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入侵帶來機會,而對于大學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別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出現錯誤思想觀念,挑戰學生的品質和文化素養,也影響校園文化的建設。面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校園精神文明的發展,平衡學生的心態,提升學生整體的文化素養。借助茶文化教育這一渠道,向學生介紹茶文化的概念、內涵、特色,以及對人身體和生活的促進作用。并向學生展示茶藝、茶詩、茶道涉及到的禮儀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可通過茶文化倡導的價值觀念,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和意識,同時將茶文化中蘊含的“仁、愛、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層次,對學生理想和目標進行深刻的啟迪。另外,面對當前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厚,學生對校園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現狀,高校以茶文化為載體,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茶事活動,不但可改變以往校園文化內容單一刻板,還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發展觀念,并受到傳統文化深刻的影響,形成堅定的文化自信,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2.2茶文化具備的美學功能,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新時代下的育人工作,除關注學生知識水平和技能之外,還需要了解學生的精神狀態,確保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熱情,這需要高校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手段,將更多具有藝術美感的文化和藝術活動帶到學生面前,使學生有著較強的審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實現人與內心的相互和諧。茶文化作為一種怡情文化,在長久發展中茶文化與藝術的聯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園中開展茶文化相關的活動,對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古代茶相關的書畫和詩歌,為世人描繪一個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藝表演所形成的優美律動和獨特造型,可為人們展示著肢體美和藝術美,可大大的提升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審美品味有著積極的意義。其次,在飲茶和品茶活動中,在茶文化營造的寧靜悠遠的環境里,深刻體悟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并使茶營造的意境美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的使學生性格更為穩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葉自身具備的養生功能,可使學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樸,逐漸達到返璞歸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還能夠促進藝術美和環境美的傳播,在塑造良好校園環境,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知識,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主要以傳遞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向學生展示學校辦學風采為主。雖然大多數高校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但是以理論為主的文化內涵,學生難以在其中獲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園文化氛圍不夠濃郁,使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引導力不足。而面對新的發展目標,高校需要借助校園文化這一宣傳渠道,不但進一步充實校園文化內涵,還增加校園文化的生動性,以更加符合學生審美需要的內容,來增加學生傳播文化的自主性,促進良好校園文化風氣的形成。鑒于此,茶文化這種有著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態,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藝、茶禮儀等更生動具象的內容,向學生展示校園文化的特色,并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動承擔文化傳播和傳承的重要責任,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為導向增設校園特色文化課程,促進茶文化傳播
以茶文化教育為導向,增設校園特色文化課程,需要秉持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學生需求確定課程主題,圍繞學生發展實際選擇課程內容,組織多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其中,一同研發校園特色文化課程,進而保證校園特色文化課程開設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在具體實踐中,相關學校首先可通過成立專門的茶文化教育課程研發小組,利用線上線下混合調查模式、面對面交流訪談等形式,深入調查學生學習訴求、家長期望以及學校與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資源,圍繞多方主體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課程。同時,校園特色茶文化課程的開發,應當以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茶文化素養等綜合能力為主,將當地茶企業、茶園、茶館以及茶文化研究機構等作為資源依托,為校園特色文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實施提供支持與保障。其次,為構建以茶文化教育為導向的校園特色文化課程,還需要結合地方茶文化特色與學校辦學特色,積極設定茶文化傳統、茶藝知識、茶聯創作等專項板塊,完善茶歷史、茶分類、茶文化、茶健康等幾類主題內容。應從提升學生查文化素養與能力的角度出發,豐富課程活動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課程實習、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多組織學生開展校園茶文化演講、茶禮儀演繹、茶文化小品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主學習。除此之外,還需要聘請專職研究員每年在校內對全體教師進行專項培訓,為其傳授專業的茶文化知識與實踐技能。并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帶領教師參觀學習茶館、茶廠、茶園等地,引導其通過觀摩學習、調查研究,逐漸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養與知識儲備,為校園特色文化課程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3.2以茶文化教育為引領構建多方協作育人機制,創設茶文化氛圍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個人修養、文化水平與審美趣味,還可有效激發學生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熱情,使之形成堅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早一步實現“中國夢”。雖然學校擔任著傳播和推廣茶文化,開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職責重任,但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獲得全社會關注和重視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發展背景下,茶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更是重中之重。面對這一發展形勢,政府部門作為延續茶文化傳播工作的主力軍,更是要注重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傳教育力度,重點關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有效開展,努力為茶文化教育進校園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環境?;诖?,政府部門應發揮自身引領和帶動作用,協同教育部門積極出臺相應政策、制度與幫扶措施,為學校校園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資金、政策、制度支持與保障,帶動學校積極開展茶文化教育。同時,媒體作為弘揚茶文化,為社會公眾普及茶文化歷史與專業知識的重要載體,應重視發揮自身作用與優勢,積極參與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工作進程中。通過發揮傳統主流媒體公信力與影響力優勢,利用電視新聞傳播,制作茶與青春主題欄目,研發茶文化視頻節目等多種途徑,對茶文化教育的優勢、價值及作用等加以宣傳普及。還可通過聯手地方學校一同舉辦茶知識講座活動,協同茶企業與茶館舉辦多樣化的校園飲茶活動,通過邀請學生參與制茶、泡茶、飲茶等活動,為學生贈送優質茶葉,讓更多人了解茶、喜歡茶,從而達到宣傳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當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比如旅游專業學生可研究茶園旅游專業課題;外語專業學生可研究中國茶文化向海外傳播專業課題;歷史專業學生課研究茶文化起源與民俗等課題。并將課題成果上傳至校園網站,供其他學生觀看、點評、討論,既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又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校園茶文化氛圍,達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為核心開設相關學生社團活動,傳播茶文化知識
學生社團是開展茶文化教育,豐富校園文化體系,傳播茶文化知識的關鍵手段之一,對于達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幫助。因為社團通常是基于學生共同興趣、愛好及目標而自發成立的組織,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組建茶文化社團,可為學生進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臺和契機。因此,學校應圍繞茶文化教育開設相關學生社團組織,將志趣相同的學生組織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團,定期開展茶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相互切磋茶藝,交流彼此對茶的看法和心得,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社交能力,為學生今后人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具體實踐中,學校應加強此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資金支持購入先進的設備設施與信息技術,優化茶文化社團軟硬件環境,滿足茶文化社團線上線下交流、學習、互動等切實需求。同時,還應當定期邀請專業茶藝師到社團內開展茶藝培訓、專題演講、茶藝座談會等活動,為每位社團成員傳授專業的茶道禮儀、茶道精神與相關手法。當學校在重大節日中舉辦節慶活動或接待活動時,便可鼓勵茶文化社團自發組建茶藝隊進行專業表演,不僅有利于烘托節慶氣氛,為學生了解茶文化并對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機,還可宣傳學校形象,提高學校知名度。除此之外,還可鼓勵茶文化社團定期在校園內組織開展校園征文、手抄報、茶文化知識競賽、茶文化教育主題班會等活動,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利于促進茶文化知識的普及,營造濃郁的校園茶文化氛圍。
3.4以茶文化教育為目標積極搭建宣傳教育平臺,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為目標,積極搭建專業的宣傳教育平臺,首先可通過圍繞學生個性特點、文化知識水平與學習需求的個體差異情況,結合各專業教學內容和目標,積極開設茶文化選修課程,豐富學生茶文化知識,為完善學生茶文化知識儲備提供支持與保障。比如,在茶文化傳播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已有50多所學校開設茶道課程,并適當融入了專業學科知識,深受學生歡迎。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茶文化概論》、《中國茶文化》等課程。此類課程傳授的內容,主要以中國茶葉分布和種類,教會學生如何鑒別不同茶葉,掌握茶葉外觀、味道與品茶技巧等為主。還有少數課程以培養學生個人修養、文化水平與道德素質為目的,開發了專門的茶禮知識內容,將儒家理念和理學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禮儀、修養,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為了保證這些課程內容的高效傳授,學??衫眯畔⒓夹g手段,在互聯網平臺中搭建專門的茶文化教育平臺,開發教育教學、教學資源庫、教學監督管理、聊天室、反饋系統等功能。監督線上茶文化教學效果與進展,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茶文化的學習興趣,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茶文化教育當中。最后,還可通過在校園網站中開發獨立的茶文化傳播板塊,定期發送茶文化相關文章,來實現茶文化教育目的。
4結語
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而茶德的樹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顯現,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時又是茶人所確立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
首先,茶性蘊含著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們在對茶的認識中提煉出來的象征性品貌,陸羽在《茶經》一之源開宗明義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辈璞环Q為嘉木,是因為茶的生長、體型、特色和內質等具有剛強、質樸、清純和幽靜的本性。茶樹生長在山野的爛石、礫壤或黃土中,仍不失堅強、幽深;茶葉凝聚陽光雨露的精華,其“性潔不可污”;茶湯晶瑩清澈,清香怡人,給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韻致。茶性與茶品相聯系,無喧囂之形,也無激揚之態,茶性與茶品這些自然的本質特征滲透到人們生活領域,表現在人對生活的一種理解,一種靜觀,一種品鑒,一種回味;延伸到人們的精神世界里,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理念,一種智慧,一種品格。因此,重德觀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靈魂。在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并崇尚備至。陸羽在《茶經》提出的“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來,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散悶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當代,王澤農,莊晚芳等茶學專家,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澤農先生認為,茶道的本質精髓應該是“德”,德是天地的屬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莊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為核心內容的茶德,他認為“廉儉”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茶德的樹立和推崇,不僅為中國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內容,而且也為茶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明確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國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樹立茶德的基礎上創立的。盡管目前人們對茶道的論述,各執己見。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茶道講求的是精神內涵。中國茶文化繼承了儒、佛、道的精義,把飲茶等茶事活動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茶的品飲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就是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國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動了茶道的發展。被人們尊為茶圣的陸羽,幼為棄兒,長于佛門,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腳著芒鞋,獨行野中,采茶覓泉,品茶鑒水,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對理想的追求,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為推動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陸羽的一生,不羨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櫛風沐雨,始終生活在人民大眾之中,他這種犧牲自我,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創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體現,也是中國茶道關于人的人生價值思想的完美表達。
二、尚和——協調人與他人關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諧。通過以“和”為本質的茶事活動,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文化關于“和”的內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釋、道三教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三教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則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與“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制而不放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婦、家室內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并強調“言色相和”,這是一種舍棄根本的“和”。特別是在茶道中的“茶禪一味”強調,人如果要脫離苦海,就須六根清凈,明心見性。禪茶是僧侶們通過品茶品味人生,這是“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導和”“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和”表達了人們崇尚自然、熱愛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傊?,儒、釋、道三家關于“和”的哲學思想貫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機緣,佛家則是緣于淡泊出世的操節,道家又賴于尊人貴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們認識茶性、了解自然的態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華,鐘山川之靈秀,具有“清和”的本性,這一點,已被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所認識。陸羽在《茶經》中關于煮茶風爐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離于中”與“體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據“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哲學思想提出來的。陸羽把茶性與自然規律結合起來,表達了“和”的思想與方法。煮茶時,風爐置在地上,為土;爐內燃燒木炭,為木、為火;爐上安鍋,為金;鍋內有煮茶之水,為水。煮茶實際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達到平衡的過程,煮出的茶湯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另外陸羽還對采茶的時間、煮茶的火候、茶湯的濃淡、水質的優劣、茶具的精簡以及品茶環境的自然等論述,無一不體現出“和美”的自然法則。
第三,“和”是規范人倫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價值尺度。中國茶文化對于“和”精神,主要表現在客來敬茶,以禮待人,和誠處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過飲茶、敬茶,形成了茶禮、茶藝、茶會、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學等多種茶的表現形式,而實質內容則是以茶示禮、以茶聯誼、以茶傳情,而達到的目的則是以茶健身,以茶養性,以茶表德。
客來敬茶,以茶示禮,既是一種風俗,也是一種禮節。人們通過敬茶、飲茶、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情。這種習俗和禮節在人們生活中積淀,凝煉和闡發,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處世觀念和行為規范。體現在人倫關系與人際行為上,就是以和諧、和睦、和平為基本原則,來達到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平衡。如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誠信、寬厚、仁愛待人是為了“和”;遇到矛盾時,求大同、存小異,這是一種“和”;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平等、公開、公正的原則,也是一種“和”;對待紛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靜氣,則是另一種“和”。
總之,茶文化崇尚以“和”為目標的價值取向,對于建立團結和睦、和誠相處、和諧一致的人倫和人際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崇儉——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系的基礎
崇儉,就是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也是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茶在守操、養廉、雅志、勵節等方面的作用被歷代茶人所崇尚。陸羽在《茶經》中追述了自神農至唐代諸多有關飲茶的名人軼事,其中不乏以茶崇儉的例子。如齊國的宰相晏嬰以茶為廉,他吃的是糙米飯,除少量葷菜,只有茶而已。晉代的陸納以茶待客,反對鋪張,不讓他人沾污了自己儉樸的清名。桓溫以茶示儉,宴客只用七盤茶和果來招待。齊武帝在遺詔中說他死后,只要供上茶與餅果,而不用犧牲,并要求天下人無論貴賤,都按照這種方式去做。如果說這些以茶崇儉的例子只是對廉儉之風的追求,那么陸羽崇儉的思想,則更多地表達了自己匡時濟世的政治向往和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
陸羽對煮茶的鍋,要求用生鐵制成,如果用瓷、石則不耐用,如果用銀制,則“涉于侈麗”,這種觀念仍然是崇儉。而他在風爐上鑄上“伊公羹、陸氏茶”和“圣唐滅胡明年鑄”的字樣,是陸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國家所調之羹,來說明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風爐的鑄造時間,標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亂第二年鑄造的,表明了陸羽對國家興亡的關注,同時也寄托了茶人積極入世,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懷。
陸羽一生勤奮好學,儉樸處世,他不求仕進,不成家,卻成就了《茶經》。他雖身為閑云野鶴的隱士,但卻處江湖之遠亦憂其民。在安史之亂時,他寫的《四悲詩》,就是對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觸,用悲憤的淚水寫成的。
以茶崇儉,以儉育德,茶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歷代茶人愛國憂民的情結的載體?!班鄤钪?,咽甘報國”代表了茶人以愛國主義為人生價值的崇高品格。
四、貴真——溝通人與自然關系的要求
貴真,就是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這既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茶人對人生價值的最終追求。
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莊子曾經說:“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解釋了真的本質,即“真”與“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變的。所謂“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們解釋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基本觀念。中國傳統茶文化講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環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葉是天涵地載人育的靈芽,其天然性質為清純、淡雅、質樸。陸羽《茶經》指出,“茶之性儉”,“茶之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說:“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碧拼娙隧f應物在《喜園中茶生》的詩中寫下:“潔性不可污,為飲滌煩塵”的名句。由此可見,人們對茶的發現、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觀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藥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腦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導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會的人品,這種漸進的認識、升化過程,不僅表現出了人對自然的認識歷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與自然高度契合、和諧統一的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過程。
第二,品茶的環境之真。人們品茶,還須要有適宜的環境、氛圍和時間,“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矣。”天趣則是指自然天成的環境?!缎煳拈L秘集》稱“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綠蘚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凈的自然環境。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適宜時候:“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話。明窗凈幾,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等,此外,歷代文人雅士選擇茶境時,離不開松、竹、梅、蘭與琴、棋、書、畫等,這些即是人與自然溝通時,對“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與自然精神交相涵攝時,對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們對茶的品飲,除了外在的環境之外,重要的還必須有內在的心境。自然環境與人的心境和諧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進入忘我的境界,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