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55: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開發建設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前,XX水庫正積極爭創國家水利風景區和AA級旅游景區。我們提出了“振奮精神,克難攻堅,傾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區”的創建口號,制定了“以點聯線,以線帶面,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創建思路,力爭三個月完成創建A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年內完成國家水利風景區的創建目標。
旅游業是新世紀的朝陽產業。為了單位的生存和發展,我們決心進一步整合水庫的水土資源和水利風景資源,加大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力度,大力推進水利風景旅游的開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努力:
1、爭創一塊國家級牌子。即國家水利風景區的金字招牌,扛著這塊牌子,我們的發展步伐將會加快,我們的信心將會倍增,我們的發展道路必將越來越廣闊。
2、打造一個精品旅游景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城聯創”的要求,突出特點、突出特色、突出優勢、突出魅力,將潑河水庫風景區建成AA級精品旅游景區。
3、完善一套班子,培養造就一支隊伍。謀事在人,我們將把引進人才,培養使用人才,建設一套班子,鍛煉一支隊伍作為風景區開發建設的抓手,努力推動水利風景區的旅游業發展,為風景區的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和智力人才支持。
4、制定一個開發建設規劃。為了保證旅游開發規劃的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充分突出地域特點和資源特色,我們計劃邀請相當資質的風景區規劃設計單位對景區進行全面規劃,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約束力,圍繞規劃謀發展。
5、催生一種招商引資的辦法。在風景區旅游開發上,一方面要堅持以我為主,充分利用水庫除險加固的良好機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工程建成景點。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外援,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廣泛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來開發建設我們的景區。
[關鍵詞]齊齊哈爾; 特色旅游; 鶴鄉; 扎龍濕地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2)05 — 0087 — 02
齊齊哈爾風景秀麗、古跡眾多、交通便捷、通訊完善,故旅游業快速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齊齊哈爾旅游景觀獨特。境內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是馳名中外全國最大的水禽、鳥類保護區。世界珍禽丹頂鶴就在這里休養生息,被譽為鶴鄉之城。
建設齊齊哈爾特色旅游開發區,有利于加快全市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有利于塑造和展示地方形象,提升齊齊哈爾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于促進保增長擴內需戰略實施,增加地方財稅收入,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發展,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挖掘齊齊哈爾市文化資源,推動邊疆文化繁榮,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齊齊哈爾市旅游業發展現狀
齊齊哈爾市于2004年1月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黑龍江西部旅游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發掘并弘揚以鶴文化為重點各類文化形態,全力打造“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旅游品牌。以我市為中心的“情系黑土地”黑龍江西部旅游線路,于2007年初爭創成為中國十大完美旅游線路之首。2006年我市承辦了第三屆東北地區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2007年8月承辦了“全國旅游行風工作會議”,為全國第一個地市級城市首次承辦;2008年市旅游局被國家旅游局、人事部評選為全國旅游工作先進集體,是黑龍江省唯一當選的旅游局。
“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堅定不移地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實施政府主導、旅游大項目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市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整體水平明顯提升,支柱產業地位基本確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目前,全市共有A級景區27家,省及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共9家(工業4家、農業5家)。滑雪場2家。星級飯店17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9家)。旅行社42家(國際旅行社4家,國內旅行社38家,旅行社服務網點11處)。旅游定點單位6家,其中旅游餐館5家,旅游商品生產廠家1家。全市直接或間接旅游從業人員1.4萬人。
齊齊哈爾市旅游資源品種較為齊全,類型較為豐富,涵蓋8大主類,涉及到73種基本類型,資源豐度屬于較好水平。依托旅游資源,目前我市已開發出 “生態游、冰雪游、休閑度假游、文化古跡游、民俗風情游、宗教特色游、紅色游、工業游、農業游、都市觀光游”等系列旅游產品,其中扎龍景區、扎龍溫泉、明月島景區、昂昂溪羅西亞大街其中所蘊涵的“濕地、溫泉、湖泊、島嶼、江流、冰雪、文化古跡”等都是珍貴的旅游資源,市場開發潛力巨大。
全市旅游業圍繞“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樹立“依托文化、打造產業、接軌市場、優化環境”的旅游觀念,依法治旅,規范市場經營秩序,行業管理卓有成效,旅游環境不斷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更為完備,全市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市發展速度最快、關聯帶動作用最強、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已成為齊齊哈爾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一五”期間,全市旅游收入平均以21%的速度增長,旅游收入占全市GDP超過8%,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市新興的支柱產業之一。
二、齊齊哈爾市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旅游產品單一,競爭力不強,特色旅游產品開發不足。我市旅游產品仍以自然生態觀光為主,特色旅游資源和產品開發不足,旅游綜合效益不高,這些對我市旅游業的更好更快發展形成了潛在壓力。
2、旅游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游客在齊旅游期間平均逗留天數、人均消費、旅游購物、娛樂消費支出比例等主要經濟指標水平較低。旅游產品消費結構還有待改善,參與性旅游項目消費比例有待提高,供求錯位現象較為突出。
3、旅游市場主體發展緩慢。作為市場主體的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星級飯店、旅游客運企業等旅游企業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的現象,旅游企業擴張能力不強,市場競爭意識差,參與競爭能力不足,不能適應旅游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專業化、集團化的發展趨勢。
4、旅游從業人員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全市旅游行業對具備專業化、綜合性、復合型的旅游專業性人才需求量較大,從業人員的管理水平、服務技能還需進一步提升。
5、旅游業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在旅游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旅游交通、住宿接待、旅游購物、旅游消費環境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
三、齊齊哈爾特色旅游開發的戰略
齊齊哈爾市旅游業發展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充分利用我市獨具特色的生態資源優勢,按照齊哈爾市貫徹落實全省建設“經濟區”戰略實施意見》和《黑龍江省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規劃》的總體要求,以整合優化、培育特色旅游產品為切入點,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原則,以打造扎龍、尼爾基斯湖風景區等龍頭精品為品牌,以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為核心,以搭建營銷策略平臺為手段,以保障體系為支撐,堅持旅游與文化繁榮相互融合,與改善生態協調推進,與塑造城市新形象有機結合,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強化基礎建設,著力打造精品景區。把我市建設成為輻射東北地區西北部及內蒙古東部的區域旅游中心,成為全國聞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
(一)加快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推動全市旅游業協調發展
突出旅游業發展重點,推動旅游產品多樣化發展。以扎龍生態旅游區為核心,加快開發歷史古跡、民族宗教、休閑度假、生態觀光、裝備工業、現代農業、冰雪體育、戰爭遺存等旅游產品,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提高旅游城鎮建設水平,鼓勵開發農家樂、休閑農莊、自駕游等旅游產品,積極發展紅色旅游。
(二)推動旅游資源有序開發,構建旅游業發展新格局
以旅游資源開發為基礎,促進區域旅游業協調發展。依托城市風光、歷史古跡、民族宗教、休閑度假、生態觀光、裝備工業、現代農業、冰雪體育、戰爭遺存等九大系列旅游資源,重點培育和打造扎龍濕地生態旅游區、城市觀光旅游區、昂昂溪俄羅斯風情小鎮旅游區、碾子山金長城旅游區、梅里斯民族風情旅游區、泰來江橋抗戰遺址旅游區、訥河尼爾基斯湖旅游區、甘南現代農業旅游區、富裕濕地旅游區、克東二克山旅游區、富拉爾基工業旅游區、拜泉生態農業旅游區、依安生態旅游區、克山紅色旅游區等14個特色、精品旅游項目。按照旅游資源分布、行政區域,規劃建設兩大旅游集合區(包括扎龍濕地生態旅游區、城市觀光旅游區),有序推進各縣(市)區的旅游資源開發。
(三)發揮品牌優勢,加快旅游精品景區建設
(1)提高旅游景區景點建設水平,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提高交通、游覽、安全、通訊、環保、綜合管理和服務質量等方面軟件硬件建設,著力開發建設風格獨特、功能完善的精品景區景點。重點完善旅游道路、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旅游安全、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培訓中心、旅游商品紀念品展銷中心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扎龍生態旅游區要按照5A級景區標準規劃建設,整合周邊旅游資源,擴大游覽區域,豐富游覽項目,形成以扎龍為核心,帶動扎龍滿族村、溫泉、乳業觀光牧場、兵器博物館、旅游商品展銷中心等項目組成的精品旅游帶。
(2)提升景區文化品位。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將旅游文化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和旅游業發展全過程。圍繞建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定位,依托昂昂溪文化、遼金文化、抗戰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流人文化、老工業基地文化、鶴文化及省會城市發展史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景區文化內涵,提升景區文化品位。
(3)加快開發冰雪旅游項目。提升冰雪旅游產業水平,叫響冰雪旅游品牌,規劃建設冰雪觀賞、冰雪運動、冰雪游樂、冰雪藝術等冰雪旅游項目,突出冰澆、冰雕、冰燈、雪雕等冰雪藝術景觀特色,開展滑冰、滑雪、冰球、冰(雪)橇、冬釣、冬泳、雪地狩獵等旅游活動項目,開發冰雪文藝演出,建成融觀光、健身、娛樂于一體的冰雪旅游精品。加強冰雪旅游精品建設,舉辦特色突出的冰雪展會。
(四)加快構筑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
(1)加快旅行社行業整合。按照建設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要求,提高旅行社信息化和專業化水平,逐步建立旅游業務批零體系,大力扶持信譽良好、誠信經營、管理規范、實力雄厚的旅行社發展,推進旅行社集團化和國際化建設水平。
(2)大力推廣地方特色餐飲風味飲食。打造旅游餐飲要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規范、提升燒烤涮和滿族宴、達族宴、江魚宴、綠都宴、清真宴等地方名宴,開發新品、精品菜肴,推出原產地食品菜肴系列,形成鶴城特色飲食文化。
(3)加快旅游星級飯店和特色民居風格旅店建設??茖W規劃,合理布局,鼓勵新建、擴建旅游星級飯店,形成以旅游星級飯店為主體、東北特色民居為補充、滿足各種消費需求的游客住宿接待體系。重點加快五星級旅游飯店和適合旅游團隊需求的經濟型酒店建設,鼓勵農民和小城鎮居民開設度假型家庭旅館。大力推進旅游星級飯店節能減排和綠色飯店建設。
(4)加快旅游購物市場建設。扶持和開發一批規模經營和成長性好的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引進溫州等地小商品生產經營企業,深入挖掘開發一批反映地方特色和風貌,紀念性、工藝性較強的旅游商品。規劃建設齊齊哈爾市旅游商品紀念品展銷中心,推進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紀念品規模化經營。
(5)推進旅游文化娛樂業發展。培育地方特色演出團隊,引進高端演出人才,實行市場化運作,編排具有地方特色、吸引力強的娛樂節目。推動馬戲雜技演出、東北二人轉、少數民族歌舞等娛樂活動實現經常性演出,并成為旅游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加快構筑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1)建立城市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在城市主要位置規劃建設齊齊哈爾市旅游咨詢服務中心,中心集旅游咨詢、散客自助游、旅游信息與查詢、旅游投訴受理、導游服務、交通服務、旅游培訓等服務功能。依托旅行社、旅游星級飯店的接待和咨詢服務功能,設立旅游咨詢網點,統一配發旅游宣傳片、宣傳資料。
(2)完善旅游標識指示系統。旅游景區、旅游星級飯店、購物、交通、娛樂等旅游接待部門設置規范的引導標識、多種語言服務等國際化標識服務系統。
(3)推進旅游信息化服務系統建設。加快旅游信息咨詢網的建設和改造,實現旅游產品信息、查詢、預訂等功能,完善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建立健全12301語音呼叫平臺,實現旅游緊急通知通告咨詢和、旅游重大突發事件舉報和緊急救援呼叫、旅游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咨詢、旅游投訴受理、旅游資訊查詢等功能。
(4)完善旅游交通配套服務設施。在通往市區、景區主要道路、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路線按照國家標準設置明顯的旅游景區交通指示牌和旅游宣傳牌。旅游景區交通、停車場納入全市道路建設規劃。
〔參 考 文 獻〕
〔1〕曹詩圖,魯莉.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探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9,(03).
2.作好宣傳發動。會前,市里作了精心準備,專門邀請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小安來湖州專題指導全市旅游發展工作。隨后,組織全市黨政考察團赴海南三亞和四川九寨溝進行旅游考察,提高發展大旅游的思想認識,明確發展大旅游目標定位。各地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統一思想,形成全社會想旅游、抓旅游、干旅游的共識,營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都是旅游環境”的良好發展氛圍。
3.抓好落實工作。這次旅游發展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后三年全市旅游工作的重點和具體目標任務。各縣區要按照市里的總體目標要求,排出工作計劃,落實責任,分解目標,抓好落實,切實抓出成效。
二、全力抓好旅游規劃編制
規劃是政府主導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各縣區要高度重視旅游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
1.編制旅游總體規劃?!逗菔新糜伟l展總體規劃》的修編計劃,已經市政府批準。下一步要嚴格把關,加快進程,編制過程中要做到三個確保:一要確保規劃的質量。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做好規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科學規劃論證,整合湖州旅游資源,做足山水文章,體現地方特色。二要確保規劃的銜接。全市規劃要與縣區規劃、其他產業規劃相銜接,特別是要做好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交通發展規劃、文化大市規劃的銜接工作,充分考慮旅游發展的需要,著眼于全市旅游業的長遠發展。三要確保規劃的時效。要抓緊時間進度,嚴格按計劃完成,年內報市政府審批。
2.搞好重點區域專項規劃。各地匯總了今明兩年要完成17個專項旅游規劃。其中德清縣有孟郊故里苑、蠡山儒商文化園和下渚湖濕地風景區總體規劃等3個。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明月”,要集思廣義,精心規劃。長興縣有十里古銀杏長廊、仙山湖旅游區、蘇浙軍區舊址群紅色旅游景區、太湖旅游區、顧渚山旅游區等5個規劃,其中太湖旅游區規劃,要與市里正在修編的南太湖旅游整體規劃相銜接。安吉縣有中國大竹海、旅游開發項目控制2個規劃,安吉旅游開發比較早,加強開發控制規劃,謀求長遠發展,十分迫切。市區有西山漾景區、含山風景區、雙林三橋古鎮景區、和孚漾景區、南郊風景名勝區和老虎潭水庫等6個規劃以及南太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有關部門一定要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好專項規劃。
3.加大組織實施力度。要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實施。加快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提高開發水平。要嚴把市場準入關,凡不符合總體規劃的旅游項目,一律不得立項開發;難于把握的開發項目,堅持速度服從質量,不急于倉促上馬。要加強策劃,做到無中生有、有中求好、好中選優。要通過規劃控制,把握發展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破壞,按照科學發展觀,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三、大力推進“三帶十區”建設
按照湖州實際,重點規劃建設三個旅游帶、十個特色旅游區。三個旅游帶是:南太湖風情旅游帶、浙北自然生態旅游帶、古運河水鄉民俗旅游帶。十個旅游區是:南潯古鎮旅游區、太湖旅游度假區、湖州歷史文化名城區、南郊風景名勝區、莫干山風景名勝區、下渚湖濕地風景區、天荒坪風景旅游區、龍王山黃浦江源旅游區、長興古生態旅游區、顧渚山茶文化旅游區。抓好“三帶十區”建設,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1.制定總體方案。在新一輪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要把“三帶十區”的建設發展目標作為抓旅游開發建設的重點,加強策劃,集中精力,明確各自的發展定位,通過幾年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景點。
2.爭取政策支持。要圍繞“三帶十區”建設方案,排出一批大項目,爭取列入省旅游建設重點項目,以獲得土地、資金等政策上的支持。市旅游局要加強對已經上報省旅游局的12個投資超1億元建設項目的跟蹤,積極做好后續工作。
3.推進項目建設。要實實在在抓好續建在建的21個總投資42億元的旅游項目建設,對擬建的25個旅游項目進行認真規劃,做好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特別要關注南潯古鎮旅游區、西山漾核心景區、湖州中心廣場步行街區、下渚湖濕地風景區、顧渚山茶文化景區、安吉大竹海景區、中南百草園等7個重點項目的建設,積極主動協調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市旅游局要建立旅游建設項目進度通報制度,及時掌握項目建設進度,協調抓好項目建設的督查工作。
4.抓好招商引資。發展大旅游,需要大投入,需要引進戰略投資者。今后一個時期,各地要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加強旅游項目的策劃包裝,提高項目的吸引力,大力推介旅游景點及配套設施項目,引進建設資金,培育以企業為主的建設投資載體,通過引進大集團,開發大項目,建設大品牌,力爭多出成果。
四、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目前,我市旅游接待能力明顯不足,旅游旺季和周末度假往往人滿為患。要通過擴大旅游設施的數量,提升旅游服務的檔次,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1.加快旅游星級飯店建設。全市現有三星、四星級飯店僅15家,至今還沒有五星級飯店。待批準星級飯店有長興國際、德清雅蘭國際、湖州香溢等3家。今后三年的總目標,三星及以上飯店要達到30家以上。今年要爭取三星及以上飯店5-6家,每個縣必須新增1家以上。德清雅蘭國際大酒店要加快整改進度,爭取年內拿到四星牌子。
2.發展和規范“農家樂”。近幾年,隨著全市旅游業的興起,適合大眾消費的“農家樂”迅速發展。市農辦和市旅游局專門對“農家樂”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要求按照“加快發展、規范提檔”的原則,加快“農家樂”的發展,規范提高檔次,對符合條件的“農家樂”納入旅游行業管理。在適當時候召開“農家樂”管理工作現場會,出臺規范“農家樂”管理的辦法。
3.抓好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目前,湖州、安吉已建立起旅游集散中心,要進一步完善功能,發揮作用。南潯和德清是湖州的東大門和南大門,承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輻射功能,南潯、德清旅游集散中心建設要作為今年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工作來抓,必須完成。同時要加強與上海、杭州、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聯系互動,主動出擊。4月23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開通南潯、湖州、安吉的專線班車。其他縣區要積極創造條件,籌劃集散中心建設。
4.搞好旅游商品購物點建設。我市的旅游商品購物點建設相對滯后,已成為吸引旅行社發展團隊旅游和增加旅游收入的制約因素。南潯古鎮旅游區在保護性開發建設中,要充分考慮游客購物點建設,要通過發展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中心城區步行街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游客購物因素;安吉的旅游商品很豐富,要有計劃、高標準地建設一批旅游購物場所。
五、創新旅游宣傳促銷方式
進一步創新旅游宣傳促銷方式,充分發揮各類渠道,各種媒體的作用,通過上下左右聯動,加大宣傳力度,推銷優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市外宣辦、市旅游局等部門加強配合,整合全市的宣傳資源,形成大營銷的格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
1.積極實施促銷戰略。按照“主攻上海,拓展華東,開辟長線旅游客源市場”的促銷戰略。加強與上海旅委及各區局的聯系,利用上海旅游節宣傳,把我市旅游推介引入上海各旅游網點和基層社區,讓更多的上海人了解湖州。開展有針對性的小型宣傳促銷活動,積極拓展以南京為主的蘇南及蘇北市場,以杭州為主的本省市場,進一步拉長客源市場的半徑,實現“北跨長江、南越錢江”的促銷格局。組織全市主要景區景點和旅行社聯合促銷,提升湖州旅游知名度,增加長線游客量。要排出一批精品線路:如筆鄉古鎮一日游、名鎮名山二日游、竹海古鎮二日游、浙北生態世界二日游、太湖水鄉古鎮一日游、長興古生態一日游,讓外地旅行社和游客有更多的選擇,進一步打響“太湖、竹鄉、古鎮、名山”四大旅游品牌,推出“古生態”和“濕地”兩大新的旅游品牌。
2.大力開拓入境旅游。入境旅游是我市旅游發展的一條短腿,是衡量一個地方旅游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各地要把入境旅游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好,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發展入境旅游。一要抓住歐美游客中國游。當前歐美國家正興起“中國熱”,由此帶來了“中國游”的有利時機,要積極做好宣傳促銷工作,提高歐美游客的比例。二要牽手國際旅行社。加強與周邊大城市國際旅行社的聯系,通過設立分社、給予優惠等措施,吸引組織境外游客來湖州旅游。三要聯合推出特色線路。利用杭州、南京、寧波、湖州等城市所組成的民國旅游線,搞好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宣傳促銷,增加入境游客的數量。四要組建目的地旅游線。加強與臺灣、新加坡、香港等旅行商的聯系,努力開發以湖州為直接目的地的旅游線路。五要發揮旅游載體作用。本地旅行社、飯店等旅游企業要加強對外聯系的渠道,直接組織境外游客,特別是歐洲游客來湖州旅游。六要加強入境旅游考核。今年對縣區的旅游考核中增加入境旅游的比分。七要出臺獎勵政策。進一步明確鼓勵發展入境旅游的具體措施。
3.辦好休博會湖州展館。明年杭州休博會,是我市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的大好機遇。休博會定于明年4月22日開幕,10月22日結束,為期6個月184天,主要展示中國和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屆時將有100個中外旅游城市聚會杭州,分別設立展館。湖州城市展館的選址已確定,面積為150平方米。初步確定湖州館日為5月15日,各縣區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努力辦好湖州館,展示湖州對外形象。
六、加強旅游培訓工作
加大對旅游賓館飯店、旅行社地接導游和景區景點導游等業務培訓,重點做好三項工作。
1.加強專業培訓。利用評星升星,全方位加強飯店員工培訓,使賓館飯店的服務水平有新的提高。
2.搞好基地培訓。利用大中專學校,搞好旅游培訓基地建設。要發揮各類學校的積極性,利用教育資源,參與旅游職業隊伍的素質培訓。
3.保障培訓經費。加強市場化運作,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從旅游專項資金中劃出專項經費用于重點專業培訓。
七、重點抓好市區旅游
圍繞“三南一中心”建設,抓好9項重點工作。市各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確定方案,5月底前拿出具體意見,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
1.南郊風景名勝區的管理體制。南郊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建設規劃由市建設局承擔,其建設管理權下放給吳興區政府。市建設局要抓緊提出方案意見。
2.加快西山漾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步伐。吳興區要排出時間表,加快工作進程。
3.保護性開發建設衣裳街、小西街。市建設局要提出具體工作方案,著手做好詳細規劃,明年啟動建設。
4.錢業會館要作為單獨的旅游景點,重新進行策劃包裝,由市文物局提出具體意見。
5.“毗山古文化遺址公園”的建設構思論證,由市文物局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6.環城河水上旅游觀光線,由市旅游局提出具體方案。
7.湖州中心城市精品步行街區建設,市建設局要盡快排出開發建設的時間表。今年開工,明年基本建成。
8.構建湖州環城旅游交通網。市交通局要根據市里提出的要求,協同市旅游局共同提出方案。
9.市區近郊鄉村旅游開發。吳興區、南潯區要重點研究妙西白鷺谷、和孚荻港村的旅游開發方案,排出工作計劃。
一、旅游產業開發建設存在的問題
1,旅游項目開發不足,總體開發程度不高。近年來,縣積極加快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步伐,初步形成了原始生態游、城尋古探幽游、溫泉文化游,生態漂流、古鎮游等—批特色旅游項目,但由于個別景區之間缺少能吸引人的新景點,加上景觀資源開發較單一,景區建設規劃體系不健全,開發缺乏系統性、協調性和整體性,文化、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跟進不夠,精品走廊效應不突出,造成—定程度上資源特色的浪費,旅游項日出奇出新出彩不夠,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和回頭率。
2,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內涵和文化品位。據初步調查,目前充斥旅游市場的旅游商品80%是“泊來品”,且產品雷同單一,缺乏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和多樣性。諸如土家織錦、酸菜、土家背籠、社巴飯、牛頭宴等本地特色旅游產品開發品種少,數量小,普及程度不高,難以滿足現代游客求新、求變的心理要求,以至游客乘興而來,空手而歸,旅游經濟難以實現重大突破。
3,開發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隨著招商引資和爭取國債資金的力度的不斷加大,縣先后修建完善了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老司城、“天下第一漂”等景區景點內的公路、游道、碼頭等基礎設施,景區景點面貌有了較大改觀,但由于開發資金嚴重不足,文化、餐飲、娛樂等配套項目建設不完善,各景區景點的旅游接待能力參差不齊,交通網絡不盡合理,與外界的連接不夠方便快捷,客觀上造成旅游線路長,景區的可進入性降低,“旅大于游”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4,行業管理跟進不夠,服務水平不高。目前多是一些農民自發組織的小規模接待站點從事接待工作,從業人員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行業培訓,接待經驗不足,接待行為不規范,接待水平有限。少數個體戶由于受小農經濟意識影響,經濟短視心理嚴重,欺客宰客現象時有發生,給整體旅游接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些景區景點內垃圾隨處可見,少數旅游接待賓館設施簡陋,衛生條件不達標,有些景區景點還存在盲目開發破壞生態資源的現象,這些都大大地沖淡了旅游資源在游客心目留下的藝術享受。少數職能部門受部門利益驅動,大局意識不強,部門“出軌”行為時有發生,主觀上造成辦理旅游開發項目手續環節過多,時間過長,損害了招商引資和旅游開發建設環境。
5,宣傳力度不大,品牌效應不明顯。市場促銷一直是旅游產業建設不可缺少的推介、宣傳手段,雖然我縣過來成功舉辦了重返芙蓉鎮、土家族社巴節、一中百年校慶等大型旅游宣傳促銷活動,利用名人名歌效應大大提升了旅游的整體形象和知名度,但與周邊縣市相比,還存在資金投入少,時間間隔長的差距。以旅游產業開發成熟的地區為例,每年都要拿出旅游業收入的30%以上的資金用于宣傳促銷,而我縣每年的宣傳資金不到旅游業收入的5%,因此就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提升旅游知名度而言,我縣尚有較大可作為空間。
二、發展壯大旅游產業的對策措施
1,政府主導,乘優揚勢。在組織領導方面,要切實啟動運作縣旅游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強化責任領導和職能部門的職能職責,促進部門相互配合和聯動,在齊抓共管的過程中達成“抓旅游就是抓經濟抓發展”的共識,為旅游產業開發建設提供力量保障.在規劃編制方面,要按照“定位準,方向明,起點高、效益顯、能踐行”的標準,抓好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盡快完成老司城、不二門、王村景區建設詳規的評審,配合省、州做好“大湘西旅游一體化”規劃,逐步啟動旅游人才規劃、旅游市場開拓規劃、旅游科技開發規劃、旅游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等相應的專項規劃,規范景區旅游開發建設行為,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方向保障。在政策措施方面,要嚴格貫徹落實國發[2001]9號以及省、州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決定等綱領性文件精神,按照市場經濟要求,盡快制定和完善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和一系列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為旅游產業開發建設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2,整合資源,深度開發。堅持“打生態牌走民俗路”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景色秀麗、生態宜人的山水資源優勢,深度挖掘神秘古樸、粗獷張揚的民俗文化內涵,進一步整合縣內旅游資源,融會旅游產業發達地區和周邊縣市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著力打造五大旅游板塊:王村景區按照中國土家族民俗風情展示中心定位,啟動古鎮游項目開發,完成民俗商業步行街和土家民俗風情園建設;老司城景區按照土家千年故都的定位,逐步搞好土司故都部分遺址的恢復修建,力爭建成中國土家族祭祖朝圣中心;不二門景區則突出抓好溫泉文化產業項目的綜合開發和包裝,盡快建成國內外知名休閑療養勝地;小溪景區要加快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努力建成世界知名科考觀光和生態休閑渡假區;猛洞河景區抓緊做好國家4A級景區創建基礎工作,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漂流探險精品。加快景區內外公路、游道、文化展示站(臺)、廁所、垃圾圍(桶)等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完善科學合理的旅游線路,構建以王村為中心,輻射老司城、不二門、小溪、漂流等景區的一日游以上的精品旅游線路。引導景區周圍和張羅公路沿線的居民投資興業,興建一批農家樂休閑旅游接待點,提升旅游接待品位,扶持創辦各類經濟實體,從事民族服飾、土家器具、根雕石刻、特色食品、民族徽章等民間工藝品和土特產業的加工營銷,力爭明年開發出1—2個市場成熟的旅游特色產品,促進旅游“吃、住、行、娛、購”等產業鏈協調發展。
3,創新機制,多元投入。切實增加財政預算,設立旅游發展基金,通過提供融資擔保貼息、無償劃撥土地和出臺減免稅費、上繳返還優惠政策等方式,調動各方面投資旅游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內外并舉、上下齊抓、廣開財源的社會化、市場化投資體系。牢固樹立經營旅游產業的理念,走“以資源換資金、以市場換投入”的路子,立足資源特色,根據市場需要,突出抓好縣旅游產業總公司的運作,以公司為平臺,搞好王村古鎮游、老司城故都游等一批特色旅游項目的策劃論證和包裝,按投向、分層面、有比例地爭取銀行、外商及境內民間資金投入,努力開創“資源一資產一資本一資金”良性循環、滾動發展的新局面。鼓勵縣內外優勢企業以及民間資本投資開發我縣旅游資源,開辦承包經營旅行社、旅游公司、賓館、車船隊、餐飲服務等項目,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實現旅游企業規模培育的新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國內許多城市開始投身旅游行業,紛紛加快了旅游城市開發與建設的步伐,各類以人文、自然景觀著稱的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中國的大地上,國內旅游業呈現著一片欣欣向榮之勢。然而,駐足回首旅游行業高速發展的這些年,榮耀與聲譽值固然值得人仰望,但在發展面前,許多問題更值得深思,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旅游城市的開發和建設必須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發展生態旅游是關鍵。
生態旅游的背景及發展。
在人類工業文明、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享受的訴求也不斷提高,簡單的游玩旅行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這種訴求,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能夠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然而,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讓人清醒的認識到,這種回歸自然的本能訴求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因為過度地開發,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導致的其實是破壞性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這就讓人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生態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早在198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特別顧問墨西哥學者謝貝洛斯?拉斯喀瑞首先提出了“生態旅游”一詞,并明確了生態旅游的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游的物件不應受到損害。他將生態旅游定義為:“游客置身于相對古樸、原始的自然領域,以研究、欣賞和享受等特定目的,在游覽古今文化遺產的同時,欣賞風景和野生動植物”。由此不難看出,生態旅游是一種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維持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旅游模式。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對于經濟利益的側重性追求讓這種新型旅游發展模式并未得到廣泛的認識與推廣,直到 1993年9月,在北京召開“第一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會議”通過了《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概要》的文件,這標志著生態旅游概念在中國第一次正式得到確認及官方的政策支持。中國國家旅游局把1999年定為“生態旅游年”,這讓生態旅游在此后的短短幾年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快速發展。2007中國國際生態旅游博覽會的舉辦,更是為生態旅游的開發與規劃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臺,更加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
我國發展生態旅游遇到的問題
1、旅游資源的粗放型開發與過度使用。開發旅游資源必須首先考慮資源及環境的承載力, 而這恰恰最容易被忽視的。由于功利主義、享受主義大行其道,在景點開發建設過程中往往是重開發、輕保護,這種粗放型的旅游開發模式造成了許多珍稀自然資源的大面積破壞,而這種破壞幾乎是不可逆的,嚴重的影響了當地的生態平衡,甚至蔓延到周邊地區。
2、旅游附屬產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涵蓋了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產業,景區的發展固然離不開這些配套產業的協調發展,但這些產業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也不能小覷,特別是酒店餐飲業和道路運輸業,廢水廢渣排放、野生動物濫捕濫殺、伐木毀林、破壞植被等行為應引起高度重視。
3、缺乏對生態旅游的正確理解與認識。發展生態旅游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追求短暫的經濟利益,更是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很多地區還僅是把生態旅游作為一個炒作熱點或是營銷手段,并未根據其內涵開展實質性工作,這就導致了“只有口號,沒有號角”的局面。這對打造生態旅游顯然是不利的,出不了精品,對于真正向往生態出行的游客來說,就缺乏了實質性體驗與享受。
4、游客及居民環保意識淡薄。對于很多未受環境污染危害的游客和居民來說,環境保護意識尚未深入人心,致使在游玩過程或生活中做出一些損害公德的不文明行為,亂扔垃圾、亂排生活污水現象屢禁不止,“五一”、“十一”、“元旦”旅游黃金周期間,全國各大景點幾乎都是一片狼藉,不堪入目。
三、發展生態旅游的對策分析。
1、加快推進生態旅游標準化認證。過去20年里,生態旅游在國內成為了旅游項目開發的熱點,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精品景點卻并不多見,并且難以區分及認證,這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07年浙江省旅游局委托省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了浙江省《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DB33T634―2007),并經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成為國內第一個省級生態旅游地方標準; 今年6月1日,我國首個國家級別的生態旅游標準――《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與運營規范》正式實施,這無疑給國內出于困惑中的生態旅游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與具體要求。
2、科學規劃,堅持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雙同時”原則。生態旅游不能簡單的理解成邊環保邊開發旅游,它是旅游開發、項目規劃、環境保護及城市建設的有機結合,將環境保護融入旅游景點建設規劃中,作為前置條件及重點工程建設。在國家旅游局頒發的《旅游發展規劃管理辦法》第四條中,也明確規定了旅游發展規劃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導向的原則,注重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點、合理利用,提高旅游業發展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無數的失敗案例告訴我們“先開發、后治理”只會導致資源衰敗,最終導致城市被迫轉型。要通過科學規劃,協調好各行業產業布局,平衡旅游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要根據城市承載力和旅游接待量合理規劃道路運輸業和酒店賓館業發展。
你們好。
我叫,今年歲,學歷,個人工作經歷介紹..........(此處省略55字),首先,我要感謝各位領導給我一次與其它同事公平竟爭的機會,我競聘的崗位是市規劃發展科和市場開發科的科長。這兩個科室都是我們到位的主要職能科室,與原來的規劃與市場開發科相比,這兩個科室的工作任務肯定更重、膽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夠在這兩個崗位上發揮自己所學,給各位領導作好助手、當好參謀,同時也給自己一個鍛煉和提高的機會。我認為自己競聘這兩個崗位的優勢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我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大學期間我學習的就是旅游專業,對這個行業有比較清醒地認識,同時比較注重提高自己理論素養,大學里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工作后也沒有放棄學習,自己購買了大量的書籍,供閑暇時間閱讀,平時也能通過互聯網等積極學習其他知識,使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擴展,理論水平得到穩固和提高,有了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
二是積累了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參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規劃與市場開發科工作。兩年來,在分管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積累了一些實際工作經驗,對規劃和市場開發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今年1月份,被單位聘任為規劃與市場開發科科長,這是領導對我自身工作的肯定。雖然現在規劃、市場開發科一分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我能夠勝任這兩科的工作,做出與崗位相符合的工作實績。
競聘這兩個崗位,對我來說是一次機會,但更多的是對自身能力的考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負領導對我的培養和信任。在這里也談一點自己對今后工作的一點想法。
規劃發展方面:
1、盡快編制完成全縣旅游“十一五”發展規劃。根據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發展規劃、嵊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嵊泗列島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本,盡快編制出臺嵊泗縣海洋旅游發展“十一五”規劃,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導全縣旅游業發展。
2、充分利用旅游資源普查成果。在年,我們配合勢力進行了全縣旅游資源普查,普查結果已經出來了。利用這次資源普查的成果,
匯集開發價值較大的資源,建立旅游項目庫,明確嵊泗將來的旅游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
3、加強景區建設規劃管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全縣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參與縣內重點旅游項目規劃和各景區、景點的詳細規劃的評審。加強對全縣景區規劃的管理,禁止隨意開發建設,確保每個建設項目都有科學的規劃為指導,并負責監督有關單位嚴格落實既定規劃方案。
4、積極申報a級景區。今年我參加了浙江省旅游局舉辦的旅游區質量等級評定員培訓班,從我縣旅游區的建設情況看,基湖核心景區是最有希望成為我縣首個a級景區的單位,接下來要指導和幫助他們做好a級景區的申報工作。并隨著我縣各旅游區的開發建設,隨時做好個新建項目的a級景區申報、推薦和評定工作。
5、優化結構,開發旅游產品。以休閑度假為突破口,貫徹“重點旅游工程優先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優先發展、大旅游產品優先完善、跨區域旅游精品線路優先打造”的發展策略,大力開發漁家樂旅游、海洋休閑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產品。
6、做好各鄉鎮旅游發展規劃編制的指導工作。目前大多數旅游鄉鎮還沒有編制自己的旅游發展規劃,旅游開發方面以自主開發為主,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規劃科要發揮自身職能,指導各旅游鄉鎮編制旅游發展規劃,走科學發展之路。
【摘要】科學發展觀為旅游業的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游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游文化內涵,構筑旅游業發展新優勢,實現旅游產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為例,對草原文化旅游資源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草原旅游業如何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旅游業;草原文化;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張曉娜,內蒙古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城鄉規劃。
近年來,隨著內蒙古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草原旅游已發展成為該地區的特色品牌。但由于內蒙古地區旅游業發展較晚,草原旅游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應根據不同的草原條件確立不同的市場定位,加強草原文化資源建設,深度發掘草原文化內涵,開發草原旅游產品,形成獨具特色的草原品牌,實現草原旅游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包頭市達茂聯合旗的東南部,是距離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這里草原遼闊,水草豐美,有著深厚的游牧民族尤其是蒙古族的文化氣息。呼和浩特市作為的首府,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就為內蒙古草原民族的重要聚居地,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眾多,民族風情獨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呼和浩特地區就已成為我國北方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和開發、創造草原文化的歷史舞臺,為今天希拉穆仁草原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經濟和文化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呼和浩特旅游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的旅游中心和游客集散地,而希拉穆仁草原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游避暑勝地。
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內蒙古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希拉穆仁草原從軟、硬件方面全力打造草原文化品牌,以“天堂草原”為宣傳主題,旅游業的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旅游接待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服務體系基本配套,旅游人數和收入持續增長,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旅游產品和特色旅游產品不斷得到開發并已成型,再加上多方位的宣傳促銷,大大提高了“草原旅游”和“首府旅游”的影響力。但由于內蒙古旅游業發展得比較晚,希拉穆仁草原的旅游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開發不規范,尚屬粗放型的開發;二是旅游形式陳舊單一,產品雷同,惡性競爭,旅游產品的開發生產呈弱散狀態,尚無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游拳頭產品;三是旅游發展規劃、景區建設規劃尚不夠完善;四是草原文化與旅游融合度較低;五是旅游行業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提高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利于希拉穆仁草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為實現希拉穆仁草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深度挖掘希拉穆仁草原的文化內涵如少數民族文化、區域文化、歷史文化以及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文學藝術等等。應在統一的草原品牌下,根據不同的草原條件確立不同的市場定位,以多種形式進行開發,形成獨具特色的草原品牌,實現草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草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開發草原文化資源有難度
內蒙古地區旅游業起步較晚,旅游開發建設的觀念意識比較落后。在開發希拉穆仁草原旅游時必須注意旅游資源中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點。所謂區域性,就是在旅游開發規劃中必須重視對本地旅游資源確實有研究的本土專家和真正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專家的意見。而綜合性則要求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有旅游、地理、文化、歷史、經濟、建筑、民俗、藝術、環保等多學科專家的協同工作。開發旅游并不是簡單的粗放的開發,不能僅追求眼前的利益。要更新觀念,提高意識,重視旅游業所具有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 民族相互融合影響著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傳承
截至2010 年,有2400 多萬人口,其中漢族占80%,蒙古族不足20%。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少數民族尤其是蒙古族明顯漢化,特別是居住在中心城市周邊的蒙古族聚集區尤為明顯。在內蒙古地區, 漢文化相當普及,蒙、漢、回、滿等民族長期以民族大雜居的形式共同生活在一起,少數民族文化尤其是蒙古族文化已成為弱勢文化。以呼和浩特為例,各民族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融合已是普遍的社會現象,周邊的蒙古族聚集區如希拉穆仁草原的蒙古族群眾絕大多數已從游牧經濟轉變為農耕或農牧的經濟生活,并有相當數量的人進入城市生活,僅有一小部分人仍生活在牧區中。正是這種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使得很多蒙古族的傳統風俗習慣開始發生變化。草原上的牧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傳統的風俗習慣,但他們的生活習性已部分漢化。因此,在旅游開發中恢復原有的蒙古族民俗文化有較大的難度。
(三) 無形的精神文化多,有形的實體文化較少
中國北方草原民族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在游牧經濟基礎之上,草原文化本身具有游牧文化的特點,這一特點決定草原文化中的物質文明部分必須適應游牧經濟方式的要求。目前,草原文化旅游資源中的物質文明部分相對較少,規模也小。而且,有限的有形文化在歷史的巨大變遷中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保存至今的已相對較少。在希拉穆仁草原上遺留下來的游牧文化建筑物非常罕見,在旅游業起步階段,由于粗放型的開發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僅有的文化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文化沒有物質的附著,所以開發起來較為困難。
(四) 盲目招商引資,草原文化與旅游融合度較低
在希拉穆仁草原已經開發的旅游景區景點中,很多為招商引資項目,由于外來投資商對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了解較少,片面追求眼前經濟利益,盲目開發建設,忽略了草原文化,使得草原文化與旅游融合度較低,大大沖淡了草原旅游品牌的特色,導致游客數量減少,不利于草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重視旅游文化資源建設,促進旅游可持續發展
要實現旅游產業利益的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于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游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良性的產業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提升產業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 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游產業功能
要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資經營者、游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全面發揮旅游產業功能。
(二)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游發展觀念
在希拉穆仁草原開發建設上,必須改變外延式擴張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粗放型發展觀念,減少其對旅游目的地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破壞。旅游產業發展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挖掘旅游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三) 分析希拉穆仁草原地區歷史文脈,確定開發的方向和主題
利用北方游牧民族核心的草原文化創意,在分析希拉穆仁草原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游產品加以體現,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希拉穆仁草原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并經由旅游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于對希拉穆仁草原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后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游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游吸引力。通過不同的文脈從而整合為統一于一體但又各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品牌。不僅要打造品牌,還要提高其內涵,提高其知名度,管理和維護好草原文化品牌,充分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服務的附加值,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 加快旅游業專業人才培養,夯實旅游產業發展基礎
要加強對旅游管理、旅游服務等方面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進一步規范旅游人才的管理和培訓,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務的專業性,促進草原旅游文化的發展,提高希拉穆仁草原文化的品牌知名度,實現希拉穆仁草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旅游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屢見不鮮,旅游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旅游文化資源,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游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希拉穆仁草原旅游產業走向成熟和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游文化——中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29-30.
[2]孫克勤.世界旅游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