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54: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商務本科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研究型教學模式 精品課程建設 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
一、引言
1、國際上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建立與發展
德國教育家洪堡(Humboldt)在19 世紀初以新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德國高等教育改革中首次提出了“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觀點。1810年柏林大學成立后,科研開始被引入大學教學體系,建立了研究型教學模式。而這一模式在德國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使得德國迎來科技與經濟空前發展,繼而成為法國之后的世界高等教育先驅。20世紀初,美國開始效仿德國,將強化大學的科研職能作為重點,逐步建立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高水準的研究型大學。直到上世紀末,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完善仍然是美國高等教育領域關注的核心議題。由此可見,研究型教學是高等教育發展路徑的必然選擇,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國內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精品課程建設
與國外大學推行研究型教學的力度與效果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存在較大差距,瞄準我國“21世紀創新人才培養”和“卓越人才計劃”目標,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重視研究型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正悄然改變,而引領潮頭的當屬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在2001年起就啟動了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本科百門精品課程建設工程”,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精品課程,取得了矚目的教研成果。李艷梅,馮婉玲(2003)指出清華大學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本科精品課程建設應該注意的七個問題,即要有正確的精品課程建設指導思想,要有明確的精品課程建設目標,要有高水平的精品課程定位,要將研究型教學理念落實到“課程教學六要素”之中,要有科學和合理的整體架構,要處理好精品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關系,要解決好相應的管理機制問題。孫宏斌、孫元章等(2006)對清華大學本科專業課《電力系統分析》運用了課內研究型的授課方式(歷史溯源法、類比教學法、故意出錯法等)和課外自選研究專題的方式進行教學,強調“優化理論課程,強化實踐環節”,形成了一系列頗具特色的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手段,提出了系統化的研究型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效提高了課程的通識性、研究性和趣味性,建成了高水平的電力系統數字化實驗平臺,并在多所大學推廣應用;建成了《電力系統分析》國家級精品課程。閻紹澤,申永勝(2009)指出課程的教學質量取決于課程教學的六個基本要素:講授、討論、作業、實踐、考核和教材,并運用于機械類精品課程的建設之中,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效率和效果均有了顯著提高,獲得了一批重要的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成果獎勵。
其他高等院校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探討,提出了“環境浸潤”的教學思想、 “以問題為導向”、基于發現法和問題教學法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將研究型題目的設計與實現引入理論課課堂、研究型教學的“雙主模式”等,對信息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3、武漢理工大學《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現狀
《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是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典型的金融學與電子商務學科、管理學、信息科學的前沿進展交叉融合的創新課程,主要體現電子商務的“資金流”運動規律和知識體系,是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最為活躍的熱點領域之一。
武漢理工大學楊琦峰教授負責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目前已通過武漢理工大學校級精品課程考核,申請獲得湖北省省級精品課,該課程教學隊伍保持前沿研究的活力,以持續的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精品課程建設,將科研主攻方向和該門課程建設方向統一起來,以《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建設為載體,經歷了“以教帶研、以研促教、以研帶本”實施階段,實現科研成果向教研、教學成果的轉化,形成“科研、教研與教學”的良好互動態勢,在國內同類課程建設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一定優勢。課程負責人帶領團隊在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在線支付)領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2項,是該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持續支持較多的團隊,得到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認可?!峨娮又Ц杜c網絡金融》課程在2010年2月被評為武漢理工大學精品課程,2011年度被評為湖北省高等院校省級精品課程。
《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一直面臨著如何處理好三大關系:一是在教學內容方面,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的關系。二是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做好與課程的整合。三是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上,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分析
1、《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
第一,在教學效果方面,由于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授課教師素質、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因此高水平的教學效果往往過分依賴課程負責人。教研成果及教學資源集中在課程負責人手中,其可共享、可遷移、可移植和可推廣性差,導致優秀的教研成果很難得到推廣和延續,課程質量難以得到可持續發展。
第二,在教學內容方面,缺乏適應課程教學需求的立體化教材。教學內容陳舊是多數大學課程存在的共性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知識體系完備同時又能夠與時俱進的教材。針對《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國內同類教材主要有“電子支付與結算”類和“網絡金融”類?!半娮又Ц杜c結算”類主要有:中國人民大學周虹副教授(2009)主編的“電子支付與結算”;東北財經大學李洪心、馬剛(2010)主編的“電子支付與結算”及李洪心(2010)主編的“網上支付與結算”;西南財大帥青紅(2010)主編的“網上支付與電子銀行”;李蔚田、楊雪、楊麗娜(2009)主編的“網絡金融與電子支付”;祝凌曦(2010)主編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銀行”?!熬W絡金融”類主要有:陳進、崔金紅(2010)主編的“電子金融服務”;張勁松(2010)主編的“網絡金融”;岳意定、吳慶田、李明清(2010)的“網絡金融”。已有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教材并不能涵蓋系統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教材內容更新慢,教學內容不能體現當前課程領域的最新動態,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沒有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需求。教材的編寫沒有體現處處為使用者考慮、精益求精的原則,在教材內容取舍、結構布局、板式風格、配套資源等方面與國外優秀的立體化教材存在較大距離;教材輔助教學系統欠缺,與之配套的音頻、視頻等電子化教學資源不足。
第三,在教學方法方面,由于傳統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授課方式過度依賴于紙質教材,教學方法單一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方式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從而難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缺乏音頻、視頻等電子形式的教學資源,也導致教學方法的局限,難以將知識生動、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因此,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迫切需要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做好與課程的整合,為課程定制最合理的教學手段及配套的教育技術。
第四,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目前我國精品課程主要是針對評審的要求而建設,而評審的要求并不能直接的反應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評價、反饋機制不完善,缺乏一個長期有效的教學監管機制,優秀的課程在入選之后,會缺乏與教學的再次交互,在課程建設上停滯不前,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失去其原有的優勢。
2、《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的對策
第一,在教學效果方面,開發精品課程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的可共享、可遷移。開發《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配套試題庫、案例庫和網絡資源鏈接指引,提供在線答疑、課程論壇和動態測試等輔助教學服務系統、數字化開發試驗平臺系統。
第二,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的知識體系重構,在保留教學內容中經典部分的前提下,進行知識體系重構,及時地將課程領域內最新最前沿的發展納入到教學內容體系中來,將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及時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及實驗大綱,以解決課程教學的先進性和規范性問題,保證一流的教學內容。著重開發與課程配套的立體化教材,以紙質教材為綱領,以電子教材和演示教材為輔,開發適應該課程教學需求的一流的立體化教材。
第三,在教學方法方面,結合“Seminar”模式、“案例設計”和“問題溯源”等啟發教學方式,提出 “科研、教研與教學”協同互動的研究型教學模式,實現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輔以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力求改變傳統教學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的局面。
第四,精品課程建設是長期堅持的過程,要隨著知識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而發展。因此,應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機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方案
1、《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目標
第一,實現《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研究型教學理念變革,將研究型教學理念落實在“課程教學的六要素”中。課程建設應與人才培養協調一致,課程內容上應涵蓋系統扎實的基礎理論、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通識型知識結構,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批判態度。為此,必須形成課內的研究型授課方法、課外的自選研究專題、綜合設計性實驗等,針對理論課、實驗課和實驗平臺三大方面加強課程的研究性。
第二,精品課程建設應以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為指導,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管理、教學隊伍”五個方面探討《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針對教育部精品課程的“五個一流”定位,從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管理等方面開展內涵建設。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少精寬新”,在教學方法上突出“研究型特色”,形成一套較完整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
第三,構建優質的精品課程資源庫是高校教學資源共享及教學改革的基礎。強化科研、教研和教學一體化聯動與協同發展,建成《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資源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可共享、可遷移,將課程組在《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領域的科研優勢轉化為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課程資源優勢和課程教學優勢,建成“精品+特色”課程。
2、《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理念
高水平的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需要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下進行整體設計和持續建設的系統工程。將研究型教學理念落實到“課程教學六要素”之中,使課程建設能發生實質性變化。
所謂研究型教學理念,就是以素質教育為主,以培養卓越人才為核心,強調“四基”(基本素質、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并重;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和教學,使學生提高基本素質、夯實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教學方法要由傳統的“注入式知識教育”,轉變為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研究式素質教育”;授課方式要由“連續型細節式授課”,轉變為“跳躍型平臺式授課”;教學形式要由“單一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多形式的互動交流”;教學氛圍要有濃烈的研究氣氛。
根據《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特點,將研究型教學理念落實在“課程教學的六要素”上,即采用與研究型教學理念相適應的教材形式、授課方式、討論形式、作業類型、實踐訓練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鼓勵并引導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創新欲望和探索精神。
3、《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內涵
教育部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中,將精品課程定位為“五個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以“五個一流”為主要內容的“一流性”,成為精品課程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征。因此,以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為指導,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管理、教學隊伍”五個方面探討《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如圖1所示。
(1)教學內容建設。在課程知識體系重構方面,應處理好先進性與規范性問題。力求使新的課程知識體系更加明晰,體現“少精寬新”的特點,并重點補充近十年來本專業的前沿科研成果。改革后的新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與國際一流大學看齊,在講授深度和信息量上不遜色于著名的國際一流大學的本科課程。采用“分類梳理、模式匹配”在對課程中相對穩定的固化的教學內容,通過全面梳理現有的國內外教材和文獻,歸納整理,在形成教材的基本資源的基礎上,采用“文獻綜述”和“項目驅動”方法獲取前沿理論知識和實現前沿問題的探究。根據國家教指委關于《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類課程知識能力體系及其局限性分析,展開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知識能力體系研究,逐步進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教學大綱及實驗大綱的重構。
(2)教學方法建設。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基于Seminar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和項目訓練模式等典型的研究型教學模式。采取以問題驅動的知識講授,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自主歸納出知識、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驅動 “以研帶本”模式,以項目/實驗為依托,以研究生指導本科生,在項目/實驗中提升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科研能力,使本科生掌握科研方法、培養科學素養。將“科學假說驅動法”、“綜述研究法”、“科學查新法”、“演繹法”、“比較法”、“實證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導入《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教學研究,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性技能、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3)教材建設。立體化教材是指立足于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平臺,以傳統紙質教材為綱領,以學科課程為中心,輔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多層次的電子教材以及演示教材。
(4)教學管理建設。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檢驗,開展基于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建設動態評價研究,指導項目研究成果的優化。建立項目研究成果的動態優化、更新與維護機制,促進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外創新訓練項目的團隊指導方案與激勵機制。另外,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室配備必要的教學軟硬件,將教學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5)教學團隊建設。在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方面,解決講授高水平、高質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效果過分依賴于課程負責人的局限性;解決成果的可共享、可遷移、可移植和可推廣問題。同時應注重青年教師隊伍的培養和知識結構的整合。
4、《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資源庫構建
教育部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15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和完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構建優質的精品課程資源庫是高校教學資源共享及教學改革的基礎。校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示范性教學資源庫,也促進了教師隊伍、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的提高。因此,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資源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框架,如圖2所示。
(1)案例庫。根據前沿領域的科學問題,形成系列專題、案例用以支持“Seminar”模式,用以開展問題驅動的探究式學習、基于案例的討論式學習。初步形成以下前沿研究專題:在線支付協同管理模式、在線支付服務體系、第三方在線支付模式、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無紙貿易在線支付集成、城市一卡通支付模式、校園一卡通支付結算模式等。
(2)項目庫。依托課程組承擔的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2項國家教育部項目,探索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教研成果的實施方案,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自主創新項目、教育部國家級項目等的項目成果以及項目中引申、內涵的專題納入項目庫中。探索以項目為驅動,開展基于項目的參與式學習,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案例庫相比,項目庫偏重于理論基礎的創新研究,針對更高的人才培養目標,旨在培養拔尖人才。
(3)教學資源庫。進行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現有《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教學資源梳理與探究性方法匹配研究,構建課程的基本教學資源庫。對相對穩定的固化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一是電子支付知識模塊。如現代銀行支付清算體系、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網上支付與結算、在線支付協同監管等;二是網絡金融知識模塊。如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等)進行全面梳理,采用“Seminar”模式、“案例設計”和“問題溯源”等啟發教學方式進行整體考慮和系統設計。
(4)試題庫。開發《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配套試題庫和網絡資源鏈接指引,相應的,還可以在精品課程網站提供在線答疑、課程論壇和動態測試等輔助網絡教學服務系統。
(5)開放性實驗平臺。建成滿足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數字化開放性實驗式平臺。首先通過理論知識在電子商務領域中應用的實訓式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原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將創新的基礎理論在前沿領域的應用形成小項目,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項目式實驗訓練學生應用支付的技術和原理開發小型支付系統,如低碳交易系統、未支付電子商務系統等等,培養學生綜合應用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知識原理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所謂開放性,一是指實驗內容是開放性的,學生在實驗項目要求的框架內可以進行全程自主創新;二是指實驗內容對于實驗室資源的依賴性低,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進行調研、設計、編程開發,突破實驗課學時的約束,使學生整個學期都能參與實驗;三是指實驗內容可根據人才培養的需求不斷進行增刪改,并可與其他高校實現實驗資源共享。
(6)立體化教材。根據《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特點開發與研究型教學模式相匹配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教材,即立體化教材。它包括紙質教材、電子教材以及演示教材。紙質教材是以書面形式印刷的教材,除了包括傳統紙質教材的內容之外,還包括其他模態的內容,如圖畫、圖表等,以及對其他模態內容的提示,如在什么時候需要插入視頻、音頻,到什么地方(如精品課程網站對應模塊的網站鏈接)才能找到這些內容等。電子教材是以電子形式出版的教材,可儲存在光盤、移動硬盤等電子設備中。電子教材不僅包括紙質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還包括其他所有與其匹配的多模態學習材料,包括課件、電子教案和錄音等,還可附有相關參考書目和相關網站的鏈接,甚至還可能包括練習答案等。演示教材是用PPT或者其他軟件編寫的教材,可直接在課堂上演示用于教學,或者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層次、特點對其進行適當修改后用于教學。演示教材應該是只提供給教師的,它不僅僅是電子教案,而且可以直接用于教學,所以它應該包括紙質和電子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及其解決的辦法,也包括一些教學內容的鏈接和用于提高教學效果的多模態材料。其中電子教材和演示教材統稱為數字化教材,置于精品課程網站上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促進課程建設向標準化、規范化和便利化發展。
四、總結
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精品課程建設,改變了過去以評估為主的精品課程建設,將精品課程建設定位為面向教學,旨在培養拔尖的創新型人才的課程建設,實現教研與科研的融合。將研究型教學理念引入《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的教學模式已在武漢理工大學培養了五屆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本課程組正在開發《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精品課程的立體化教材,該教材已經列入了武漢理工大學規劃教材。
通過將教學研究成果運用于武漢理工大學電子商務和相關專業的《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進一步力爭將該課程建成能夠體現先進教育理念的高質量的示范性課程;推動研究型人才培養的理念,營造以人才培養為己任的教學氛圍,建成富有特色、輻射性強和影響力大的課程,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將研究型教學模式應用于精品課程的建設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973095,71073122);教育部社科基金(07JA630028,08JA630064);武漢理工大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武漢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在線支付協同管理模式及支付結算類相關課程創新研究”。)
【參考文獻】
[1] 毛雅娟、鄭麗霞、鐘惠霞:《公司理財》本科教學中研究型教學模式選擇[J].財會通訊,2010(13).
[2] 李艷梅、馮婉玲: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本科精品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3(8).
[3] 孫宏斌、孫元章、陳永亭、姜齊榮、童陸園:優化理論課程 強化實踐環節――電力系統本科專業課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6(4).
[4] 孫宏斌、孫元章、陳永亭、姜齊榮、童陸園:電力系統本科專業課的研究型教學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06(3).
[5] 閻紹澤、申永勝:研究型大學機械類精品課程教學的六個基本要素[J].中國大學教學,2009(9).
[6] 吳於人、于明章、鮑鴻吉、顧牡、毛駿?。禾ぬ崒崉摻ìF代探究型大學物理精品課程體系[J].物理與工程,2005(6).
[7] 門、崔永梅:“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模式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以北京交通大學“會計學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8] 王淑娟、齊明:通過電子技術基礎精品課程建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08(10).
[9] 蔡冬梅、劉豐文:開放式學習環境與研究型教學模式下基礎化學精品課程建設探究[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8).
[10] 趙姝、楊曉露:精品課程探究型學習環境的構建及實現――以國家精品課程“遠程教育原理與技術”為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9(3).
[11] 鄧杰、白解紅、鄧穎玲:“學習策略+自主學習”任務型網絡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英語視聽說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例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