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淺談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時間:2023-09-19 18:54: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淺談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1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代表著未來的希望,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家強”,所以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是中國未來持續發展和復興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學生的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占有非常關鍵的地位,因而發展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是發展青少年整體素質的核心部分。在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兑庖姟分械倪@部分內容說明了學生心理素質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關鍵影響,也表明了我國基礎教育對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關注。但一些調查表明,當前的中學生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根據新華社的報道,近年來我國中小學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較大的上升趨勢,調查顯示大約35%的中學生表現出了心理異常,其中的53%的中學生普遍存在抑郁癥、恐怖癥、強迫癥等心理問題。這些數據表明,在當前的環境中,中國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這也說明了當前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分析
個體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來自其青少年時期,而其心理素質的形成和與發展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個學生是否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與他所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教育工作者不僅要了解和分析相關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且要能夠因地制宜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應對這些問題。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
2.1社會環境的影響
弗洛姆認為個體的心理健康情況是由客觀因素所決定的,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也可以扭曲個體的發展。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這種快速而深入的社會變化對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第一,社會轉型所產生的獨特的中學生價值觀。社會學認為個體價值觀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在社會變遷中,個體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會隨之發生重要的調整,這一點對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而言更加明顯。目前很多關于新生代、80后、90后群體的探討,恰恰反映了中學生群體在社會變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和心理特點上的特殊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當前中學生心理特征形成的社會基礎,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能更多地包容和理解中學生。第二,社會風氣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價值觀尚未成形,對客觀世界的看法和認識容易受社會風氣的影響。而在當前,社會轉型和外來文化的引入使社會中存在著很多備受爭議的觀念,它們對原有的社會價值與道德意識形成了挑戰。很多中學生在這一階段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大都處于叛逆期,加上部分媒體在信息傳播中存在的夸大與失實,常常會對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第三,社會生活方式的網絡化轉變對中學生心理素質形成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交往方式日益呈現出電子化和虛擬化,中學生在這一方面具有更快的技術接受能力,所以他們的溝通方式和社會聯系也變得更加網絡化。這種社會交流與生活方式的變化在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這一變化改變了青少年接觸信息的方式、類型和深度,其所接觸到的信息對其價值觀念和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
2.2學校環境因素
學校是中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心理素質教育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學生心理素質需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干,以日常教學活動為載體,所以學校的整體教育環境與教育水平是影響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在當前的中學教育中,學校在注重傳統的德智體等教育的同時,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這種陳舊的教學理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群體的價值觀與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德智體教育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一個個體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無法進行長期有效的自主學習的,學校在對學生學習的正常監督之外,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使之能夠在離開中學和進入社會之后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從心理特點上講,中學生常常處于逆反期,在過于強調分數和服從的教育環境中容易出現厭學、焦慮、對抗等消極心理,這會使很多具有良好潛力的學生沒有有效發掘學習能力,反而影響其長遠發展。
2.3家庭氛圍的影響
家庭的環境與氛圍一直在中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圍會在不同方面影響著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第一,家庭的完整性與內部關系的決定性影響。家庭的完整性直接決定著家庭教育情況,單親家庭、婚變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等情況會使青少年在心理發展中形成孤僻、自卑、冷漠、自私等負面的心理特點。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家庭類型的數量要多于過去,這實際上也是社會轉型和社會環境變遷所產生的一個派生現象。其次,家長行為不端的家庭環境對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家長的言行、理念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并在其心理素質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在家庭中會更加潛移默化地受到家庭中的其他個體,尤其是負面言傳身教的影響。所以家長的行為方式也具有重要作用。
2.4中學生自身因素
中學生的自身特點也是其心理素質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學生一般在12到18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是其心理素質形成的核心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常常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常常在心理情緒上變化很大,并且難以獨立面對壓力。因此,需要包容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該時期情緒上的敏感性。
3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建議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社會環境的整體性變化不僅會直接影響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通過對家庭的作用來產生間接影響。這些情況使當前的中學生素質教育具有復雜性與變化性,教育工作者對于這一點首先應該具有清晰的認識,并且也需要認識到中學生素質教育并不是依靠學校和教師就能夠完成的,還需要家庭的配合,而后根據這些情況來采用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教育態度,采用更加豐富多樣和全面有效的教育方式。具體建議如下:
3.1將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中
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心理素質教育與知識教育是相互促進和內在統一的。心理素質教育也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與主要目標。所以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對知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整合的重要意義,提高其對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并通過積極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來促進中學生的知識教育質量的提升。
3.2積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提高心理素質教育水平
教師自身的修養與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優劣,同時需要說明的是,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需要教師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心態,這一點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尤為重要。一般而言,教師需要具有兩方面的素養:第一,對學生教育的敏感性。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導學生時,需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耐心,既能夠及時察覺學生心理傾向的細致變化,也能夠為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給予細致有效的指導。第二,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宜人性。在進行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時,教師需要的關鍵素質不是威嚴和使學生服從,而是開朗合群的性格特征和諄諄誘導的教學方式。具有這類特征的教師能夠使學生敞開心扉,師生之間開展有效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發現中學生的心理變化,便于教育的有效深入。
3.3與家庭教育結合,促進家長的配合
現代家庭教育應該將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對青少年成長而言,家庭教育有著比其它教育形式,甚至是學校教育更為深遠的影響,所以教育工作者應理解和重視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也應是作為主要教育者之一的家長所需要具備的觀念。在心理素質教育中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和學校,更需要充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中學生心理素質,需要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所以家長應注意主動構筑良好的家庭氣氛,并根據子女們的身心特點,恰當選擇教育方式,為孩子心理素質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第二,家長應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家長自身素養的水平是決定家庭教育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在開展中學生的素質教育時,需要家長能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教育理念,并注意平時的言談舉止,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和反復引導來推動中學生素質教育的良性發展。
作者:苗殿卿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市霍爾奇中學
參考文獻:
[1]陳磊.素質教育新論[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李麗.西北地區農村中學生心理素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
[3]鄭琰.廣東省中學生心理素質狀況調查報信[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
[4]宋志一.父母親職業類型對子女心理素質發展影響的測驗研究[J].學術探索,2002(4).
[5]陳帶有.澳門中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其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2008.
[6]郝秀香.淺談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09(10).
[7]邱蓮.廣東中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特點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導刊,2006(6).
[8]楊海珍.東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質調查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2).
[9]余萬超,劉棟梁.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0).
【關鍵詞】高中數學;心理素質教育;教育教學;實踐研究
數學這門課程,在教育領域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高中課程的教學中,數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部分.現今階段,我國的教育領域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滲透,會大大增加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興趣,學習起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壓力的來源
(一)家長方面給學生的壓力.21世紀以來,我國從剛開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發展到現在絕大多數地區的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帶來的不僅僅是全民素質的提高,同時帶來的也是就業難的問題.現階段,很多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有著非常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階段成績優異,將來能夠上一個好大學,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很多的家長只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進行了規劃考慮,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壓力在某種情況下可以成為使人前進的動力,但是過大的壓力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學習環境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屬于自己的課余時間是非常少的,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處在一種高強度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緊繃的狀態很難得到釋放,精神壓力是非常大的.當一名學生思維疲乏的時候,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在學習,會感到一種緊迫感,這種緊迫感會促使他繼續學習,長久以往的處在緊促的學習氛圍中,精神得不到放松,對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學生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二、數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入情感培養的滲透
在高中階段數學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大量內容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從某種程度上看,如果學生對數學知識提不起興趣的話,學習進度就有可能跟不上教師的進度.所以說,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入情感培養的內容滲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和模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真正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進行學習時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學習起來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適當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磨煉
(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數學這個學科的特殊性,導致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差很大,在平時課下生活時,數學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客觀的認知,教師可以幫助基礎稍微差一些的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指導,也可以提醒學習稍微好的同學多注意課下的練習,通過這種情感滲透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縮短學生課上的學習差距,對教學進度的正常開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二)對學生的壓力進行一定的消除.高中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講授理論知識,課上留給學生進行鞏固訓練的時間遠遠是不夠的,這就導致了數學模擬訓練的產生.雖然數學考試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鞏固,但是模擬訓練成績的好壞也會對學生施加很大的壓力.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通過課下對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用真情實感消除學生對成績好壞所產生的壓力,在給予一些學生學習幫助的同時,打消他們對考試成績的顧慮.
(三)增加磨煉機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設一些符合學生能力的模擬問題情境.學生通過解題在加強自信心的同時也擴大了知識的接觸面,但要注意的是,教師所構建的問題情境可以適當的讓學生感到一些挫折,對學生影響更大的正是那種進行解答時的挫折感和完成解答后的成就感.這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有著深刻的意義.
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有這種想法,不僅要把理論知識教給學生,而且要讓學生逐漸擁有屬于自己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學生為其制定學習計劃或是提出一些學習上的建議.學習生涯中教師和學生的眼光是不同的,學生經歷的這些教師以前都經歷過,作為一個過來人,教師更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在一些重點難點的教學中,教師要把鼓勵式教學方法帶入課堂,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進行教學,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放手去做,通過一定程度上的引導,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身心也變得健康積極起來.
五、小 結
近年來,教育領域也一直在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摒棄,對“生本理念”進行落實,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學生在潛意識里更加希望在教學過程中和老師擁有平等的地位,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滲透的話,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可以緩解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壓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實踐研究,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謝武松.淺談中職數學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教師,2014(14).
[2]岳晨路.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應注意的問題[J].甘肅教育,2014(13).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1.身體素質差,體育成績差和怕臟、怕累、怕吃苦的心理。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差,體育成績差,對體育學習沒有信心,覺得體育課索然無味。另外,現在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家長都對其百依百順,疼愛有加,使得學生自理能力差,并形成了怕臟、怕累、怕吃苦的習慣。
2.體育學習動機問題。問卷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同學參加體育學習的動機是明確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學,是為了好玩,這些同學基本上對自己上體育課沒有多大要求,從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無的放矢。
3.受重視程度和主體參與程度。教師在學生心理不僅是榜樣,更占據著神圣的地位,青少年學生又有受關注的心理需要。因此,青少年都樂于表現自己,都渴望得到重視,甚至表揚;同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體育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主體參與程度與積極性是相互影響的,主體參與程度越高,受重視程度越高,積極性越強,則興趣相應增加。
4.有過不好的運動史。很多學生在以前的學習和鍛煉中受到過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傷害,自信心很低,不敢進行許多類似的體育活動,造成體育興趣不高。
二、教師的影響因素
在和學生的交流訪談中,有關體育教師對上體育課情況,只有極少學生認為教師有激情并有感染力,小部分學生認為體育教師負責但沒激情,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的態度需要有待改進。據參閱資料顯示,在對學生喜歡什么樣的體育教師調查中,有83.7%的選擇親切型,有感染力的教師,只有7.3%的選擇嚴厲型的,9%的選擇不知道??梢?,親切型的體育教師的感染力一定很高,多數同學都很喜歡,這對學生提高體育課興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在進行動作練習中,如果體育教師采取嚴厲的態度和嚴格的要求,學生就會產生懼怕心理,害怕出現錯誤動作而不能很放松地進行練習,結果就是無法完成動作而遭到教師的批評。這方面女生更為突出,女生由于害羞心理更怕遭受教師的嚴厲批評,這也將導致學生不喜歡體育教師,不喜歡上體育課。相反,如果教師采取親切、關心的態度,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分析原因并鼓勵他繼續努力,這樣學生就會增加信心,樂于完成練習,一旦學生對教師產生好感自然而然就對體育課也產生好感了,上課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體育課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體育課教學當中,依據全面鍛煉學生身體,采用多種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來讓學生練習,從目的到內容規定了學生的練習內容、方式,強調技術技能的掌握,對學生個體的發展、興趣、愛好、個人素質、運動基礎重視不足。雖然各學校情況不同,也允許選擇練習項目及搭配,但教學形式也基本一致,教師采用的方法,手段也大同小異。學生在經過幾年的學習后,興趣、主動性并沒有得到提高,而教師的方法、手段也基本模式化,難有創新。
誠然,體育課的教學結構、類型、形式是經多年的實踐總結和科學研究所形成的,多數教師雖然在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上得到了提高,但教學效果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沒有明顯提高,在教學中會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教育的目的性在實際教學中取代了教學內容的采用,過多強調了全面鍛煉的目的性,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及選擇,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課的組織、結構、運動負荷,沒有解決學生學習的氛圍,強調教學效果而不重視學生練習的心理;全面鍛煉學生、發展全面的身體素質讓全面學習很多不同的項目來取代,內容搭配不合理,學生練習不同的項目不易掌握;教學內容滯后、重復,教學方法陳舊、刻板,教學組織機械、單一,課堂教學缺少新鮮感,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導致學生對體育枯燥無味,不感興趣。
四、現行素質教育的改革力度
我國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有幾年了,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師(包括校領導)的教育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有的就根本沒變,仍然堅持傳統老套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教學。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育規律,背叛了新課標中提出的“五大教學領域”對學生的重要性:片面地注重知識的傳播,輕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獨立思考、創造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主宰一切,使學生機械發展,個性被抹殺,致使學生在競爭精神、自尊心、自信心、適應能力、自主性、責任心、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較差,高分低能,有些學生甚至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懂。
很多的學校已經推廣實施素質教育,但由于在現階段升學考試中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也不能從根本上實行素質教育改革,只不過是在素質教育外衣掩蓋下的另一種形式的應試教育,從教師到領導不能制定出真正切實有效的措施,很多教師迫于升學的壓力,不贊成學生把課余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從而影響到了部分學生體育興趣的形成。
五、總結
體育具有別的事物和別的學科所不具有的樂趣。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就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教學內容,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給予一定的鼓勵和關懷、愛護。而這些都要求體育教師本身的水準和修養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除了要掌握好本專業的知識外,還需要多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識,要有淵博的知識、廣泛的閱讀、圍繞自己的工作需要掌握盡可能多的橫向知識、融會貫通,旁征博引,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幽默的時機,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把興趣投向體育,進而培養起他們對體育的愛好,并長期堅持下去。此外,體育教師更應該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及時更新觀念,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為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4.
2.蘇梅青,盧 勤.淺談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0,4(35):55.
3.續志紅.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4(18):77~78.
摘 要 有生命力的教學模式,總是隨著體育教學實踐、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能調動廣大學生參與,使其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得到保障,個性情感得到發展,創新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特別是在素質教育改革逐漸推進的今天,實現對于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十分必要。要能夠準確地認識到目前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打破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從而來從根本上確保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從而打造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為學生的快樂學習和成長創造條件。
關鍵詞 中職體育教學 實踐 以人為本 主體性
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主體性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興趣不足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職體育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對于素質教育的實現是十分不利的。在這種情形之下,必要要結合時代教育的需要,跟隨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實現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來從根本上保證中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目前中職體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對于體育學習重視度和興趣不足
目前中職體育教學中出現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重視度和興趣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實現,對于個人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第一,由于體育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教學活動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導致學生很難真正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去,降低了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第二,很多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忽視了身體對于學生和成長的重要意義,因此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體育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是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隨機性比較大,老師往往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想法來對課程進行自由設計,缺乏明確的規劃和目標認識,從而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學生體育學習主體地位不夠,老師在體育課堂的主體,學生沒有主動參與的權利,不利于他們主動性的發揮,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效果。
二、目前中職體育教學實踐解決對策研究
(一)以人為本,提升學生的參與性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參與性。第一,實現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優化組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根據學生的愛好、心理、情感等外在的行為特征來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實現個人的進步和成長。第二,在進行中職體育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地貫徹因材施教的主張,運用分層教學來實施教學目標。基于學生的能力、性格等要素的不同,為他們量身定制地選擇教學方式,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來完成體育學習,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強化目標,提升教學針對性和目標性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不斷強化教學目標,提升教學針對性和目標性,讓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項教學設計都能夠體現出較強的針對性,從而給學生深刻的認識和反思,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和實現。將具體的教學目標融入到教學項目、教學游戲的設計中,將教學目標拆分成不同能力的培養,比如對于他們的心理素質、團隊能力、合作精神、挑戰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要素進行明確地訓練和提升,不斷實現個人總體能力的飛躍。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質,讓他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對。
(三)不斷實現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實現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增加中職體育趣味性的同時,強化學生體育能力和體育素質的提升,從而來為他們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體育課堂上,可以通過小組游戲活動、小組比賽、校級聯賽等方式來進行特定項目的比賽,從而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競爭精神、身心素質和團隊能力。同時,給學生機會來組織體育課堂活動,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協調能力,保證個人體育素質的提升。
(四)建立有效的中職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有效的中職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對于學生體育學習水平的有效評價。首先,在進行中職體育教學評價的時候,應該以激勵和鼓勵為主,不斷地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讓他們從老師的表揚中獲得自信,以更加積極地姿態投入到后續的體育學習中去。其次,應該保證中職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之間互相評價、師生互評等方式來完成體育教學評價,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以此來深化中職體育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基。
三、結語
針對目前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目標不清晰、學生主體性不足、學習興趣較低等教學問題,應該通過提升學生主體性、因材施教、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等幾種方式來實現,從而來不斷地提升中職體育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如此,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才能夠得以提升,他們的主動性和學習潛能得到進一步地激發,從而不斷實現自我體育綜合素質的飛躍,為以后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慧.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2] 溫桂全.學校體育教學與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3:333-336.
關鍵詞:英語;學習興趣;學習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7-0073-02
英語課是一門語言課,由于它不是國語,因此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它需要平時大量的積累,然而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開始興趣很高,但是過一段時間后就產生了懈怠心理。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當我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時,我們學起英語就會更容易,讓英語真正走進生活,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它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慢慢養成的。它需要學生具有學習的恒心。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通過給學生們介紹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再以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英語的事例加以說明,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興趣,增強求知欲。確定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明確一個時期內或一節課的主攻對象,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興趣,而且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心態,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為自己而學”的心態;激發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產生“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排除萬難,奮勇拼搏。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氣氛
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其樂融融的學習氣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影響。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投入課堂教學,以灑脫的儀表、文雅大方的舉止、簡潔幽默的談吐吸引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輕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英語的環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練,不斷提高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教學語言魅力還體現在語言的文明、禮貌上。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常用上“Please”、“Thank ou”、“I’m sorry”等詞,給學生以文明禮貌的感染和美好人際關系的體驗。在請學生回答或做某事時,用“Would you like…?”“Will you please…?”等使學生感到英語的委婉曲折之美。在回答問題或操練時經常用一些肯定詞,如:“Good”、“Good job”、“Wonderful”等,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用“Yes”、“No”等表示否定禁止時,比漢語給學生造成的消極暗示要輕,更能顯出英語的禮貌、委婉,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課內外結合
實踐證明: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乏味的,即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會逐漸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保持和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探索與之相應的好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學用結合。比如教字母,教師可以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其樂融融,印象自然深刻。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的體現?,F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正如一句英語諺語所說:“He that can have patience can have what he will.”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五、讓英語走進生活
英語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語,要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面向全體學生,把英語真正作為工具去教,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英語真正當成工具去用,在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英語教學才會生動活潑,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質教育推向新的。
堅持每天課上和課下“Free talk”。在校盡量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使用英語。要求學生見到老師用英語打招呼,進辦公室前說“May I come in?”……剛開始許多學生不敢說,教師應帶頭說,主動用英語和學生打招呼,課后還盡可能與學生用英語聊一聊,如“How are you”、“What’s your father’s job”、“How old are you”……學生聽多了自然會說,說多了就會流利,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在家與父母、兄弟姐妹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甚至讓學生充當小老師,教別人說英語。通過生活中點滴的訓練,學生們使用英語的頻率大大增加,學生們深感學習英語的用處大,他們自信心大增,更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家麟,李小杰,紀春蘭,張先放.學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2]張承芬,,黃建設,王鐵征.教育心理學[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崔向萍,萬相桂,田明明,徐金紅.淺談中學生英語課堂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2,(12).
【關鍵詞】中學語文;說話教學;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縱觀語文教材,它的設置科學合理,聽說讀寫并重,聽說訓練在每一冊書中都有體現,新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要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所以雖然讀寫能力對于考試很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不能忽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
一、初中生說話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中學生說話水平低
中學生說話能力水平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表達詞匯量欠缺,針對具體人與事物的表達能力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有些學生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面前說話還行,但一到陌生的場合就表現出詞不達意,上下句不搭,甚至害怕到不敢言語的情況。綜上所述,中學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說話能力的培養又存在著一些誤區,個別教師單純地認為鼓勵學生多說話就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其實不然。要想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多說話,還要教學生會說話,低效率地嚷嚷對于說話能力的提高沒有作用。還有教師認為多練就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但是簡單的課堂問答,課文的齊聲閱讀對于學生說話能力也起不到關鍵的作用。真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應教會學生會說,人們常用“說話不經過大腦”來比喻不會說話的人,所以在說話之前,大腦要先對要說的話進行分析和推理,內容是否準確,考慮是否周密,表達是否有條理,之后才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二)中學生說話水平低的原因
1.對說話能力的不重視
應試教育的弊端是不再考查聽說,致使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出現偏差,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教師雖然知道聽說能力的重要性,但迫于教學壓力,教師的教學重點大多側重于讀與寫的訓練,對于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大多表現出力不從心的狀況。還有就是有些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說話能力的教學概念上認識模糊,把語文教學中的說話能力和生活中的說話混為一談,認為人的說話能力是天生的,與后天的練習沒有多大聯系,課堂上的訓練對改變學生的說話能力改變不大,所以是徒勞的,費時費力,還不如應付考試,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個別學生自身的問題,認為自身說話能力與考試無關,他們從小就習慣了教師“滿堂灌”的課堂,不去想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
2.學生心理素質較差
學生的性格特征對他們說話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影響。性格內向的學生的外在表現就是害羞、口拙嘴笨,他們很少與人交流,最多也就是聽聽別人說話,最基本的口語基本功都不達標,連最平常的課堂提問他們都會恐懼、緊張、出汗,即使出聲也是磕磕巴巴,詞不達意。這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統統采取逃避態度,見事就躲是他們的一貫做法,這也是造成他們說話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還有一種學生性格上優柔寡斷,沒有堅強的意志,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做事虎頭蛇尾,懶惰,缺乏毅力與堅持,而說話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所以這種性格的學生往往會半途而廢,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二、中學語文說話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樹立明確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語文教學,講臺是教師演講的舞臺,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在被動地聽,盡管教師費盡心思,但課堂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時,耳朵和大腦在運轉,但嘴沒有發揮功能,教師根本沒有給學生訓練說話能力的機會,所以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和說話水平。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上的角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表達自己見解,這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課堂上大部分時間在進行說話訓練,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和說話水平。
(二)鼓勵學生的進步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的進步需要教師的肯定。為了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教師在課上要多為學生設計一些互動的活動,讓學生有說話的機會,另外還要求教師在學生自由討論和交流時,多關注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通過鍛煉,讓他們先對自己有信心,然后再不斷鍛煉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說話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不吝嗇自己的語言,適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更快更好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三)提供訓練的空間
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說話水平除了要有明確的教學理念,還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要保證說話能力的培養有規劃的進行。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本質的不同,打造了省時、高效的課堂。課堂真正成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的主陣地,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學生可以搖身變成“小老師”對其他學生進行教學,課堂成為學生鍛煉說話的舞臺,教師也只是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參與活動,通過積極參與和自主訓練,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說話水平。
(四)鍛煉學生讀的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通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來實現,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課文、故事或者其他有價值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并在閱讀時要注意語音語調,還有感官的配合,在讀的同時,體會說的要求,最后達到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讀內容,提高學生說話能力。
三、結語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是當前語文老師的重要任務,形式多樣,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訓練學生口頭作文或者是開展辯論會等切合實際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和訓練。
參考文獻
[1]付尊華.初中語文說話教學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24).
[2]于素艷.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說話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5).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評價機制;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214-01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安排中,建立學生評價教育機制是檢驗老師教學效果的重要表現途徑與方法。改評價機制建立的核心目的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為立足點,在自主學習中提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體系的建立能幫助分析學生的知識漏洞,學習進度與掌握水準,進而輔導老師及時修正個人的教學安排。
一、傳統教學評級機制的不足之處
1、偏離評價體系的建立初衷。評價機制建立的主要存在意義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于幫助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與知識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在于通過規律性的總結與提煉發現教學問題以便尋找解決方法。在傳統的評價機制體系下,主要通過打分的形式將學生按成績進行排序,在成績的高低之間區分學生水準的優劣程度進而判別老師的教學水準。該評價體系偏離了想要解決問題以改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成績初衷,反而使得學生在成績的先后排名中產生挫敗心理,失去學習興趣。
2、評價的衡量標準不同。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新建立的學生評價機制與傳統的評價體系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表現,比如說,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注重學生成績的比較,注重教學結果而偏離教學本質內涵,在片面化的追求成績的教學過程中容易衍生出學生的倦怠,抗拒等負面情緒的產生。新的評價機制所重視的是對學生的正面影響,積極促進,在教學理念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所重視的是在尋找差距的過程中彌補教學漏洞,更加重視教學過程的改善。
3、評價方法的單一化。在常規的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決勝負,這一形式的主要表現載體就是考試,以卷面分數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改評價方法已經嚴重脫節于社會,片面的卷面分數難以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單一化評級體系中難以激發學生的潛在潛能,甚至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局限與制約。
4、評價公平性的質疑。傳統的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往往產生學生間的優劣區分,該體系的評價主體主要為學生,而單一化的評價模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評價標準下。學生群體在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的缺乏使得學生喪失一定的話語權,僅僅從老師的視角衡量學生,在單向式的評級體系中學生始終屬于弱勢群體,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的評價結果。所以,片面性的評價方法難以準確的表現學生的整體素質,難以在公開,公平性的原則下展開對學生的評價。
二、建立高中生物平簡體系的建設策略
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相比于其他的課程有其特殊性,而該課程在高中教學階段的地位并不受重視。面對兩者之間的差異性需要依據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在具體的操作環節中,老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評級中改善與調整教學節奏,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
1、鼓勵式的評價原則。高中生物教學的評價機制建立主要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所以在評價機制的建設中應該采用激勵式的策略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比如說,在評價體系中可以對學生在課程中的主動性,師生互動性有適當比例的側重。對于被動的,性格較為內向與低調的學生需要適當的引導與鼓勵,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個人的想法。對學生的改善與變化進行及時的記錄并給予適時地肯定,使得學生在老師善意的鼓勵與言語中,建立個人的學習自信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
2、建立互評機制。傳統學生評價機制的單一性難以全面而準確的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適當的引入學生間的互評機制,讓學生在不同角度的評價中更客觀的認知自我。評價體系的完善,多維度的評價角度,既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認識也方便老師修正個人的教學設計,真正具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互評機制的建立中,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與個人,在不同的角度中衡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以修正個人的行為標準。
3、自我評價的反思機制。評價機制的建設在于對學生的知識點進行重點把握,最終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終極目標。在高中生物教學評價機制的建設中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是保證評價完整客觀的重要環節。自我評價在于自我完善,主動對自己不夠明確的知識點進行加強學習,在客觀全面的自我認識過程中形成個人獨特的判斷力,主動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操作方法,在不斷的自我檢測與反省中提升個人的學習質量,在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分寸感的把握,不要對自己的優點或缺點進行過分的夸大,容易導致自己陷入極端的自負與自卑之中,這種極端的情感會導致學生情緒的劇烈波動,不利于建設優良的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學課程的學生評價體系建設中還存在許多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該評價機制的建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在學生的評價建設中及時修正和調整老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進度,在對學生的知識漏洞中查漏補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老師在建立評價機制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標準,在最大限度內體現出學生的真實情況與個人的綜合素質,在仔細分析評價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在教學相長中實現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完善和提升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課程的體系建設,促進學生的學生成績的提高,改善老師個人的教學方式與節奏把控。
參考文獻:
[1] 薛會娟.淺談中學生物教學評價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0(10):39-40.
[2] 梅金遠.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有效評價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