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54: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景區標準化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推行旅游標準化工作對促進我國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討了我國旅游景區開展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國已的與旅游景區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應用情況,旅游景區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等,并給出了對策建議,以期能進一步加快我國旅游景區標準化建設的研究和實施工作。
關鍵詞:旅游標準化;旅游景區;標準體系
一、引言
在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康莊大道”中,標準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必可不少的。一方面,對于旅游企業來說,實行標準化管理能夠增強核心競爭力,便于行業監督管理,能夠明顯的提高國內旅游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來說,實行標準化管理有利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于1987年開始實施旅游行業中的旅游標準化。旅游業標準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目前已基本覆蓋了食品、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諸多要素,覆蓋領域包括旅游飯店、景區、公共服務以及旅行社等,國內的旅游業標準化發展進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體系和框架,這一成效是十分可喜的。
同時,旅游景區是表現自然環境、文化歷史和社會經濟統一的旅游地域單元,一般包含許多旅游點,由旅游線連接而成。旅游景區作為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參觀游覽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實施和促進旅游景區標準化,能夠保障旅游景區的合法權益,促進旅游景區轉型升級,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實現景區和旅游者的雙贏。
二、推行旅游景區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意義
1.為旅游景區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談到旅游景區標準化,就不得不從標準化管理的來源說起。根據有關資料,標準化管理最初是應用于自工業化生產過程的一種管理模式,通過應用標準化管理,自工業化生產企業的管理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生產升本得到明顯降低。再將事業回歸到旅游業,從本質上來說,旅游行業是一種服務行業,各個旅游景區之間的競爭就是“服務質量”的競爭。那么,就可以通過實施服務質量標準化這一渠道來提升旅游景區的服務質量。例如,確立旅游景區服務等級形象,并依據標準建立系統的管理、評價、監控體系,以此來實現旅游景區的科學化管理,從而為旅游企業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發展空間。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2.旅游標準化利于旅游景區增加旅游競爭力
旅游服務業在我國發展迅速,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旅游行為、加強旅游行業管理等成為旅游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保障。通過發展旅游標準化,旅游景區通過提升服務和標準化來拓展市場,旅游行業才能從“價格競爭”逐布過渡到“品牌競爭”。通過旅游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能規范旅游行為,優化服務產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競爭力,更加有利于旅游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有利于塑造企業品牌,促進旅游服務行業轉型升級,更加與眾不同。
3.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早在本世紀開始的頭十年,我國就相繼出臺了若干關于發展旅游業的規定和政策,其中明確的指出了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方向:“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有關規定中著重的強調了要健全旅游業的標準體系,重點保障餐飲、食宿等旅游公共衛生質量,確保安全、衛生、綠色、低碳等標準??梢姡糜尉皡^的標準化是旅游業發展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共同決策,是旅游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我國旅游景區標準化應用現狀
我國目前與旅游景區相關的國家標準有:《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旅游景區服務指南》、《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燃香安全規范》、《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區》等等。行業標準有:《旅游景區旅游者中心設置與服務規范》、《旅游景區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規范》、《旅游景區講解服務規范》、《綠色旅游景區管理與服務規范》等等(詳見下表)。
表 已的與旅游景區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上述的這些與旅游景區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從不同的標準和規范的角度對涉及旅游景區不同方面的問題做出了要求和規定。分析如下:
1.《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
國家標準《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2003)將旅游景區景點劃分為五個等級,每一等級對應于各自所應達到的要求,通過對比旅游景區的實際狀況、確定其所在的等級水平,從而督促旅游景區(點)加強景區管理,提高景區服務質量,維護旅游景區和旅游者的合法權益。
2.《旅游規劃通則》
國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GB/T18971-2003)是為規范旅游規劃編制工作所制定的一項基本規劃標準。該標準包括了旅游規劃通則的使用范圍、引用文件、基本的術語與定義、旅游規劃編制的要求、程序、旅游發展規劃、旅游區規劃以及旅游規劃的評審、報批和修編等內容。該標準為旅游規劃的編制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依據,是當前旅游規劃過程中的重要指南。
1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情況
目前,平山縣共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120多個,成規模有一定知名度的15個,其中: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家(東方巨龜苑,為河北省“十佳”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6家(滾龍溝觀光采摘園、攔道石農業觀光園、北馬冢農業生態觀光園、紫云山休閑度假村、沕沕水生態觀光園、佛光山生態園)。近期平山縣新發展、有較大知名度的還有葫蘆峪、生態谷、泓潤莊園等生態農業園區,為平山休閑農業觀光旅游再添新彩。平山旅游品牌商品購物店已有20多家,景區購物店、土特產零售攤點400多個,農家樂300多家,旅游飯店50多家,黃安村、東冶村、北馬冢、柏樹莊等有旅游項目的村莊128個,從事農業旅游從業人員6萬多人??梢哉f,平山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成為農業、旅游業發展的一朵奇葩,在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舞臺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2平山休閑觀光農業的主要特點和模式
平山休閑觀光農業景點大致可分三大類:
2.1由成型旅游景區拓展形成。代表性的有巨龜苑、沕沕水。這類休閑觀光農業點主要以旅游為主,果品、農產品采摘、銷售為輔。由于原來的旅游景區已成型,已擁有相對固定的客源群體,發展農產品、果品采摘銷售均為擴展業務范圍、增加服務項目,錦上添花;所以管理制度及各項配套旅游設施設備健全,總體管理水平較高,效益情況較好。
2.2由原來的特色農業種植園、果園轉型而來。代表性的包括五龍山明珠莊園、一坡果園、元坊果園等。這類休閑觀光農業點大多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個休戶、聯戶、大戶經營,主要以生產為主,兼顧旅游采摘,一般規模較小。由于旅游觀光方面基礎差,客源群體分散,且農林產品采摘季節性很強、旺季很短,所以休閑觀光管理水平總體較差,管理制度及各項配套旅游設施設備不健全。但該類園區生產為重頭戲,相對來說投資小且集中,總體效益情況反而是最好的。
2.3新開發的農業綜合園區。代表性的包括葫蘆峪、大吾生態谷、泓潤莊園等。平山縣這類農業園主要由其它行業領域注入資金建成。目前來講,前幾年暴利行業如煤炭、房地產、運輸等運行低靡,效益嚴重下滑,許多老板手中出現大量資金淤集,造成近兩年各行業資金大量注入山區綜合開發及農業高效園區建設。這類園區投資極大,建設周期長,大量資金均投入到土地開發、道路建設、水利設施、標志性建筑等基礎建設方面,目前農林種植、畜牧水產養殖等實際產生經濟效益的產業投入相對薄弱。此類園區,旅游觀光方面基礎較差,雖然幾個園區都在大規模發展藍莓、櫻桃、高檔花卉等特色作物,但農林生產畢竟周期長、收效慢,而且目前深加工前景不甚明顯,投資回收率較低,效益不太理想。
3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規劃的精準性差。三類景點規劃中均普遍存在投資估算不細、完工時間不明確、效益分析不準確等問題;尤其是新開發的農業園區,對什么時間收回資金、什么時間實現經濟效益,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3.2后續資金缺乏。由于休閑農業投入資金大,回報周期過長,導致企業資金回籠過慢,流動資金緊張,影響到休閑農業的擴大發展。
3.3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休閑農業模式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綜合性產業,旅游拓展型景區缺乏種養殖技術管理人員,種植轉型園區又缺乏旅游業管理技術人員,這些均對休閑農業園區發展缺乏整體把握性。
4發展建議
4.1科學制訂規劃。要以全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及城鎮建設規劃,依托自身優勢,按照產業主導、生態優先、突出特色、集聚發展、多效并重的原則,編制出景區旅游發展規劃,規劃要思路清晰、目的明確、數據精準,對自身發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4.2強化人才培養。要找準自身的短板,有目的的著力培養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制訂政策引進外部人才,通過參觀學習吸取外地先進經驗,并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和專家講座,拔高景區人才層次,從而達到提升景區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的目的。
4.3加強景區標準化建設。一是要在景區總體打造上標準化;要嚴格上級部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建設標準,在整體規劃上標準化,包括道路、標志、餐飲、住宿等,均要達到上級標準要求。二是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上實現標準化;生產上要著力實現無公害、綠色生產,減少農藥、化肥使用;加工銷售上要制訂嚴格的操作標準,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4.4強化宣傳推介。各景區要加大鄉村旅游的推介力度,充分利用現代推介方式,對鄉村旅游進行包裝??煽紤]與傳統的旅游資源進行打包,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宣傳推介,使鄉村旅游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實現旅游資源的互補發展,共贏發展,可持續發展。要緊緊圍繞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打好“山水生態牌”;圍繞中國核桃之鄉等特色農業,打好“特色產品牌”;圍繞中山古國和革命圣地,打好“歷史文化牌”,三牌齊驅,提升平山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
關鍵詞:山地縣域;旅游創新;縣景合一
洛陽山地地貌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0%,而山地縣域旅游資源富集,旅游經濟發展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欒川、嵩縣,旅游業已成為兩縣的支柱性產業。
一、洛陽山地縣域旅游發展路徑分析
欒川與嵩縣,作為洛陽南部深山區的“兄弟縣”,面對相似的山水風光資源和旅游發展戰略,但因其選擇的發展路徑不同,其旅游經濟效應亦有顯著的差異。
(一)欒川: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品牌化發展
欒川依托旅游資源優勢,經過專家指點,當地政府提出了“旅游強縣”的發展戰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做大旅游的突破口,鼓勵資金雄厚的企業投資景區開發、星級酒店建設等項目;主動出擊,擴大宣傳力度,實行密集營銷和多樣營銷,借助強勢營銷媒體,使“欒川旅游風”吹遍大江南北。通過政府與企業全力協作,使欒川成為貧困縣域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經濟大發展的典型代表,被業界譽為“欒川模式”。
(二)嵩縣:政府主導+市場跟隨+尋求創新
嵩縣的版圖面積、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均居于全省縣域前列,但版圖大縣的背后是經濟小縣,生態強縣的背后是產業弱縣。嵩縣旅游業發展與欒川同時起步,但發展之初,其旅游產業發展政策產生了偏離,旅游業未能得到政府重視,這種情況持續了五年之久。之后認清旅游經濟強大帶動效應的嵩縣政府開始主導旅游發展,將旅游產業明確定位為支柱產業,但因與欒川存在著資源近鄰效應,又因出手慢失去了前期搶占市場的先機,多年來嵩縣多是跟著欒川玩,采取市場跟隨策略,借力欒川旅游品牌影響力,分割一部分觀光市場。近兩年來,嵩縣開始尋求突破,在工業游、免門票、旅游標準化等旅游新業態及新形勢方面不斷探索,力圖走出旅游發展不慍不火的怪圈。
二、洛陽山地縣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產品單一,文化性欠缺
縣域旅游的通病在于產品局限于單一的、傳統的觀光產品,重自然景觀,輕人文景觀,過分地依賴于門票經濟,旅游產業鏈不完善,資源品質很高,但產品品質一般。兩縣所擁有的4A以上景區數量居全省縣域之首,但均是山水景區,提供的僅是“白天登山觀景、晚宿農家賓館”的大眾觀光產品,文化體驗性開發不足。然嵩縣是“中華第一名相”伊尹的出生地,漢相張良的隱居地,欒川為老子的歸隱地等,文化資源并不是劣勢,只是開發者并未將資源文化性滲透到旅游產品中去。
(二)景區同質化嚴重,近鄰效應明顯
資源相似造成景區同質化,不能發揮景區間的客源輻射效應,即兩縣的景區給游客出了一道單選題,沒有做到“一景一色、一景一題”,即一個景區一種特色,一個景區一個主題,因此,游客只會選擇其中的一個景區,這就造成了多個景區,分割同一個市場,即使加大宣傳力度,也只能擴大客源市場的空間輻射范圍,無法增加特定空間客源的旅游消費。
(三)區位受限,旅游交通是瓶頸
兩縣位于洛陽最南端,遠離中心城市,交通是制約旅游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是景區外交通,屬于邊遠山區縣域,交通線路少,交通時限長,從鄭州到欒川需要五個小時,洛陽到欒川需要近三小時;且兩縣缺乏景區與市區、景區與城區、景區之間的直達公交,阻礙了自助游市場。二是景區內交通,停車場與景區內小交通線路存在規劃不合理、建設不完備的問題,在旅游旺季,經常出現游客滯留現象,嚴重影響了游客滿意度。
三、洛陽山地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面對全國各地旅游縣域的興起,只有不斷創新,轉變思維方式,創立自有品牌,才能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全景欒川,大區小鎮
全景欒川就是把整個欒川作為一個大的生態公園來建設,把旅游規劃融入到縣城、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各個領域,使欒川的一草一木都成為生態公園的一部分,實現縣域景區化。同時欒川提出“大區小鎮”的概念,按照“大景區”+“旅游風情小鎮”+“旅游新村”的形式,整個欒川是一個生態大景區,而每個鄉鎮依托自身條件,建設成為旅游風情小鎮或旅游新村。將傳統的“欒川模式”升級為“旅游引領,融合發展,產業集聚,全景欒川”的新思路,即借勢“魅力中國”,在“全景欒川”目標的引領下,通過旅游業與工、農、商的融合發展,建設欒川旅游產業集聚區,將原來集中在景區內的六要素集中到一起,進行重組,形成產業旅游,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二)5A嵩縣,不一樣的鄉村
“與影相隨”欒川二十年,嵩縣旅游市場已基本形成,如今嵩縣不甘繼續做欒川的“影子”,2012年2月在全國率先提出了“5A嵩縣”的新理念?!?A嵩縣”就是指按照國家5A景區的標準,對嵩縣全域進行統一規劃,將其打造成符合國家5A級景區標準的、開放式的5A縣域景區?!?A嵩縣”規劃主要包括生態景區、工業景區、道路景區化、鄉村變景區、歷史文化變景區六大部分,其總體發展思路是以旅游統領一產、融合二產、帶動三產,也就是說,農業圍繞旅游調整結構,工業圍繞旅游開發產品,城鎮建設圍繞旅游完善功能,社會服務圍繞旅游突出特色,實現旅游帶動全域經濟,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嵩縣特色的旅游發展新模式。
(三)“縣景合一”,縣域旅游發展新模式
全景欒川,5A嵩縣,歸根結底就是“縣景合一”的旅游發展模式,實現旅游者“立體旅游”的體驗價值。所謂縣景合一,就是把整個縣域作為一個景區進行統籌規劃,實現縣在景中,景在縣里。要實現縣景合一最關鍵的工作是要實現鄉村景區化,產業集聚化,道路景觀化,最終目標是將整個縣域打造成為一個生態景區。本文將用“點―線―面”模式來分析“縣景合一”的組成要素。
1. 點:鄉村景區化
鄉鎮是縣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縣景合一”的核心在于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通過合理規劃,依托鄉鎮自身條件,賦予每個鄉鎮不同的主題文化,建設旅游風情小鎮或是新型農村社區,打造具有鄉域特色的景觀帶,調整種植結構,建設花海、采摘園、農家賓館等,每一個鄉村都是縣域大景區的一個旅游景區點。
2.線:道路景觀化
道路是縣域大景區里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線,是景區點之間的過渡空間,道路景觀化不僅有利于生態保護,更重要的是相對地增加了游覽時間,有利于提升游客滿意度。道路景觀化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道路兩旁種植花帶、樹木帶等,緩解游客的視覺疲勞;二是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將山里群眾聚集到旅游道路沿線居住,圍繞旅游搞服務,開設農家賓館、購物商店、娛樂場所等,但建筑物要進行統一規劃和設計。
3.面:生態景區
從整個縣域層面出發,生態環境是其開展旅游業和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縣景合一”必須以生態景區建設為終極目標,全力打造融生態景觀、休閑探險、農業觀光、農家風情、開心采摘、歷史文化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品牌。
四、洛陽山地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推進景區化建設,推行景區化經營
“縣景合一”首先是要進行縣域景區化建設,但不能是只停留在建設上,更重要的是推行景區化經營,按照景區的服務標準為游客提供服務。首先要在縣域大景區內規劃一個旅游集散中心,這個服務中心應該位于全縣所有小景區點的中心位置上,相當于景區入門處的服務中心,提供咨詢服務、售票服務、交通中轉服務、導游服務等;其次,在旅游集散中心要開通通往各個小景區點的景區公交、觀光車等,并建設停車場,建議大型旅游車輛??吭诩⒅行耐\噲觯慰蛽Q用景區內交通到達各個景區點,緩解各小景區的交通壓力。
(二)整合資源,打造豐富的旅游產品體系
嵩縣、欒川自然資源豐富,人文資源也不遜色,要深入挖掘多種資源特色,對其進行整合重組,打造山水景觀游、休閑探險游、激情漂流游、農家風情游、開心采摘游、黃金工業游、醫療養生游、古人蹤跡游等一系列旅游產品,以豐富的產品體系去映射細分的市場群體,以達到同時擴大目標群體的地域空間和特定群體的消費空間。
關鍵詞:轉型升級;工業;農業;物流業
"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占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誰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別人甩在后邊。"在2013年12月考察廣東省工作時的這段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極端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在貴州考察時對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必須堅守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這對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后的我市來說,既是要求,更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路徑。
1 我市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緊迫性
黨的十在深入研判國際、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把推動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經濟發展要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互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對照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部署和省委要求,我市的經濟發展差距很大,任務很重。2020年全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00美元,農村人均純收入要達1000美元。比較而言,2014年我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是地方生產總值645億元,財政總收入104.4億元,三次產業25.3:29.0:45.7,農民人均純收入539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8366元,與同步小康的標準差距很大。
我市的經濟增長整體來看,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低端,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形勢較為嚴峻。從經濟內部構成來看,總量小,質量不高。我市兩煙、錳汞加工、冶金、石材等主導產業屬于傳統資源型高載能產業,對資源的依賴性強且生態環境的破壞性強。同時,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且聚合度不高;從產業園區看,園區的建設等級不高,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仍然不夠健全,沒有國家級的產業園區,在承接東部產業方面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不夠強;引進入駐的企業數量不多,大項目少,引進的項目特色不突出,科技含量比較低等等。
2 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利因素
(一)經濟發展的平臺更加完善。產業園區化發展是我國很多發達地方的成功經驗總結。從2011年省委實施工業強省以來,我市抓住機遇在全部8縣2區設立了至少一個以上的產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目前,全市共有10個產業園區已經達到省級產業園區的標準,其中大龍開發區正在全力爭取升級為國家級產業園區。隨著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對各類產業項目的引進入園與過去相比有了極大地改觀,這為有力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提高了更加堅實的平臺。
(二)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針對我市工業、農業等經濟總量小,企業少、規模小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我市提出了"兩區一走廊"經濟發展戰略。工業發展上突出"聚"的思維,將我市最適合工業發展和工業發展基礎最好的玉屏縣、碧江區和松桃縣設計為黔東工業集聚區,由黔東工業集聚區管委會統一安排、調度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壯大經濟總量規模,集聚配套企業延展產業鏈條和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等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農業發展上構建烏江經濟走廊,抓住用活"烏江特色"文章。目前貴州省被納入國家層面長江經濟帶建設,烏江是銅仁市搭乘長江經濟帶這列國家經濟發展快車的契機,做活"烏江水經濟"可能是銅仁未來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兼得的最佳途徑。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長江經濟帶把銅仁的特色品牌樹起來。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長江旅游品牌效應極化桃園銅仁烏江旅游。
(三)經濟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在不斷優化。特別是去年以來杭瑞高速銅仁端和思劍高速的正式貫通以及貴州省"678"網高速公路松銅高速的快速建設等,長期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正在發生著變化。交通格局的改變對我市的"輪子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市委正在積極研究和部署如何發展我市的"輪子經濟"??梢灶A見,隨著我市"道口經濟、臨空經濟和碼頭經濟"等"輪子經濟"的先期發展,必將對整個銅仁市經濟的后發趕超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3 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對策思考
(一)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載體,壯大規模、凸顯特色、集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高效特色發展。調整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向現代轉型,以土地流轉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抓手,推進農業經營市場化、標準化建設。
①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升農業發展的現代性手段?,F代農業產業園區是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發展的方向,必須在建設規模,體量和科技要求等方面作示范,為我市農業轉型發展提供借鑒和發揮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