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基礎知識學習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內容的設計①夯實中醫基礎,設立學習先行組織者。學生的學習進步,肯定不能腦袋一片空白,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新知識的影響是巨大的。所學的中醫基礎知識要及時回顧。②典型案例分析,學習問題背后的科學。學習基礎知識,容易讓學生產生迷茫感,感覺所學和具體疾病相互脫節,根本不能緊密結合。那么選擇一個合適的案例就顯得尤為重要,案例的選擇要遵循教學設計原則,要能夠反映疾病的主要特點。③歸納知識框架,促進知識遷移。
牢記了基礎知識,分析了典型案例,就要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出相關規律,歸納出某個疾病的發生發展、病機和治療原則等有關知識。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系統化記憶相關疾病知識,還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方法的設計
劃分教學小組教學小組是教學方案實施的基礎,為了保證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小組成員的分配也要實現優勢互補,使得學生的優勢得到最大發揮。教師要學會轉變自身角色,要從自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老師主要負責小組內的學習和相互協作,保證案例完成的有效性。
學習步驟的實施首先,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對當次課程相關基礎知識進行回顧復習,講解疾病的發展史和容易混淆的其他疾病。然后教學小組組長要能夠帶領小組內成員進行分析討論,發現隱含在學習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
學生要能夠帶著問題去學習,每個小組都要對問題進行總結。這些具體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可以解決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提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最后,老師要能夠對學生的問題和相關總結進行點評,新的教學方法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老師在這一方面要特別注意,逐步引導很重要,主要能夠讓學生聯系相關知識和學科,實現所學知識的系統化和規?;?。
關鍵詞:非醫藥專業;中醫藥基礎;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6-0063-02
中醫藥基礎教育是未來中醫藥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多樣化人才的培養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核心,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多樣化交叉學科的教育建設是目前我國中醫藥改革創新的重大部署。因此,綜合性中醫藥大學往往會設置醫藥方向的非醫藥專業院系,培養多樣化中醫藥復合人才。然而,大多數非醫學專業開設時間較短,課程設置不夠成熟,尤其是其醫學課程設置更是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專業培養目標未能很好地得以實現。
在非醫藥專業院系中,醫藥基礎課程一般不作為專業課,一兩個學期就結束學習。以《中醫藥基礎》課程為例,一般設置為70學時左右,內容包括“中醫學基礎知識”、“中藥學基礎知識”、“方劑與中成藥基礎知識”三大塊。對于學生來說,教學內容繁雜難懂、枯燥無味、難以吸收;對于教師來講,學時太少,不能全面展開來講,往往顧此失彼,使本課程的教學面臨極大的困難。筆者在《中醫藥基礎》教學過程中感受頗深,無論是在職業態度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有所改變,對于非醫藥專業的學生,教學目的不是讓他們學得像中醫藥專業的學生一樣優秀,而是激發他們學習中醫藥的熱情,并運用到本專業領域上來,加強中醫藥專業與非醫藥專業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從“讓我學”到“我要學”,從“討厭學”到“喜歡學”上進行轉變。筆者發現,適用于醫藥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對非醫藥專業學生不一定適用。筆者思考,在抱怨學生基礎知識不牢、上課沒人聽講的同時,是否應從教師入手,改進教學方法呢?那么,如何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并提升非醫藥專業學生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歸納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
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雙方往往容易產生感情隔膜。如果不能通過主觀努力去消除,教書育人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廣,社會閱歷寬,有主見,有民主意識,教師很難也不能再按照學校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尺度去“雕刻”學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導學生,給學生自由的課堂空間。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越好。首先,教師應去除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不良心態,不要以發號施令者自居,應以正直開朗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如果像“私塾先生”整天板著面孔,學生犯錯誤靠“戒尺”去懲罰,哪有學生愿意靠近教師?更別說積極有效地傳業授道;其次,不要把學生的一些特點當成教學阻礙,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學生全身都是毛病。既影響教學心情,又讓學生越來越抵觸教師,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地融入教學課堂,給他們創造一個交流、提問、互動的平臺,讓學生明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最后,教師個人的魅力也不可忽視。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師素質過硬,做到講知識時博學貫通,講體育時身手矯健,講娛樂時吹拉彈唱,樣樣俱全……雖然達到目標艱難,但只要努力,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會不斷提高,贏得學生的欽佩,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自然會喜歡自己所教的課程。同時,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多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二、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常常會有一些教師在傳統教學方法上徘徊,他們責任心強,教學態度認真,一節課從頭講到尾,生怕學生遺漏知識點,整節課下來,自己和學生都會疲憊不堪,可效果卻很一般。這樣的方法不適合非醫藥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他們學習《中醫藥基礎》課程的目的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了解勝于掌握,興趣大于成績。那么,如何讓非醫藥專業學生在短時間內花費更少的精力,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
1.去繁存簡,突出重點
《中醫藥基礎》課程的知識點繁多,再加上非醫藥專業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自己的專業,很難抽出大部分精力來學習醫藥知識。因此,在有限的學時內,如果不對課本內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簡而精”,就無法達到教學目的,甚至讓學生失去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例如,在“中藥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各種主治的藥物加在一起有幾百種,如果每種中藥都給學生講解很不現實,學生也很難吸收消化。我們要考慮學生喜歡聽什么,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講。學生在學校難免出現感冒、發燒等一些常見病,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中藥上,如解表藥、清熱藥、化痰止咳平喘藥等,學生感興趣就會認真聽,再舉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藥物相關聯,加深印象。又如,非醫藥專業學生接觸臨床的機會很少,有關“中醫學基礎知識”的診法就可以舍棄不講或少講。這樣一來,重點突出,學生才能記得住,聽得懂,用得上,才會提升學習的興趣。
2.提倡自主學習,多種教學方法并存
大學生的學習以自學為主,如果完全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就無法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同時加大了教師的責任。大學的課堂教學不同于高中,應以自學為核心,情景式教學為先導,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將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分析、自我總結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例如,在五行學說的講解過程中,將學生分為五組,讓學生分別扮演金木水火土這幾種角色,自行總結五行的特點和相生相克的原則,再由代表辯論。又如,講到方劑的“感冒用藥”時,可以把教室變成診室,一些學生扮演患者(描述癥狀),另一些學生則扮演醫生(診斷開方),教師引導沒有參與扮演的學生通過患者的描述鑒別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以及相應的臨床表現。同時,根據開出的藥方,利用聲音、視頻、圖像等多媒體課件或藥材實物演示,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地了解中醫藥中難懂的概念,增長知識面。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有些教師善于使用研究性教學法講解中藥知識,有些則善于使用拓展法將本課程的三大知識點融會貫通……只要善于綜合利用教學方法,會比單純地使用講授法的效果好得多。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課堂,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增加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切合實際和實踐激發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
3.營造中醫藥學習氛圍,關注第二課堂
根據文獻調研發現,非醫學專業的醫學課程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大多數非醫學專業的學生未能掌握應該具備的醫藥學知識,或者對醫藥學概貌缺乏全面的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究其原因是學時有限、教材內容繁多、脫離實踐,因而學生難以掌握,學習興趣不濃。非醫學專業學生學習醫藥知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激發學習醫藥知識的興趣。所以,除了改善課堂教學方法外,還可營造第二課堂的學習氛圍。例如,請一些著名的老中醫來校開展講座,組織學生參觀學院的藥園、標本室,包括到中醫院藥房或藥店調研、學習,等等。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樂于思考、重在實踐的學習態度,使教學更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達到“學做結合”的模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更容易接受和熱愛中醫藥的學習。
綜上所述,為了給非醫藥專業學生教好《中醫藥基礎》課程,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目前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增強學習中醫藥的興趣,才能為國家培養中醫藥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教學問題
目前,高職高專中醫臨床課程教材仍為本科教材的縮減版。而本科教材為適應現代中醫院校教育需要而編寫,分科、分系統、分病種、分證型論述,簡潔明了,便于學生學習掌握。但人體是復雜的、整體的,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材生病,醫生也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看病,那么教材疾病簡化論述反而割裂了人的整體性和復雜性,使得理論與實踐脫節。??平滩臑轶w現實用性、操作性,在本科教材基礎上簡化了理論論述,疾病證型和方藥更簡單,病種之間的聯系和不同證型之間的聯系均論述不足,導致學生疾病觀和診治思維缺乏。教師教學時照本宣科,不能培養學生面對臨床復雜情況辨證論治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醫生及醫療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2017年7月10日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召開,隨后國務院辦公廳了《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指出“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提升醫學生學歷層次”。生源質量與醫生培養質量確有較大關系。在我國農村及某些城市社區,醫學本科生不能做到“下得去、留得住”,高職高專學生就業更為穩定。但不可否認目前高職高專醫學生生源質量較差。相比本科醫學教育,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時間大大壓縮,生源質量較低,學生學習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在高強度的學習中,由于課程多、任務重,學生難以擠出時間進行課外和線上預習、復習。因此,學生難以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更沒有精力去拓展和探索。目前大部分高職高專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實力并不強,臨床教學條件不好、水平不高,難以做到真正的校院合一,故中醫專業臨床課程教師普遍不能教學、臨床雙肩挑。這就導致臨床課程教師臨床經驗不足,難以理論聯系實踐。正因為目前存在的教材、學生、教師、教學醫院諸多問題,學生難以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畢業后不能快速“上手”。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基礎知識與中醫臨床思維缺乏,解決方案應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夯實基礎,反復訓練,樹立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由于臨床工作需要綜合應用知識與能力,故在反復訓練臨床思維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復習基礎知識。
2中醫臨床思維
王永炎[1]認為,中醫臨床思維是指醫生在臨床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機、判斷疾病與證候、確立治則治法及處方用藥過程中的思維活動。中醫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體現了臨床完整、復雜的思辨過程,這就是辨證論治或辨證施治。國醫大師孫光榮[2]總結了“中醫辨治六步程式”:四診審證審證求因求因明機明機立法立法組方組方用藥。中醫專業學生初步接觸中醫臨床思維,可以從中醫診斷學課程所講授的辨證方法入手來培養辨證論治思維,即八綱辨證思維(表里、寒熱、虛實、陰陽辨證)、病性辨證思維(六、氣血、津液辨證)、病位辨證思維(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初學中醫的學生還未經歷臨床磨煉,學完中醫診斷學課程后,還要在臨床課程學習中進一步訓練中醫臨床思維。從教材編寫、教學要求和目標來看,中醫內、外、婦、兒科學等課程闡述最多的是臟腑證治思維,即要求學生辨出患者的病性、病位證素,分清主次,組織證型,然后處方用藥和交代醫囑。這是學生相對容易理解并可能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廣泛應用的中醫臨床思維,因此高職高專中醫專業學生應該加強訓練。在中醫內、外、婦、兒科學課程教學中,應有組織、有計劃地整體安排學生進行臟腑證治思維訓練,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使學生進入實習前就“會看病”,有較強的臟腑證治能力。
3臟腑證治臨床思維訓練
3.1整體安排
三年制高職高專中醫專業一般第一學年安排基礎課程,第二學年安排臨床課程,第三學年安排實習。對于中醫臨床課程,一般在第三學期安排中醫內科學,第四學期安排中醫外、婦、兒科學,這主要是考慮到中醫內科學課程作為其他臨床課程基礎的重要性質,需先行開課學習。正由于中醫內科學課程的專業核心地位,且在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占比最高,一般醫藥院校設置課時較多,如我校中醫專業中醫內科學課程每周10學時,針灸推拿、中醫骨傷專業每周6學時。教材內容中,內科診治所用臨床思維主要為臟腑證治思維,內科臨床實踐亦如此。因此,綜合以上條件,在中醫臨床課程教學中反復訓練學生臟腑證治思維,應把重點放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為在其他課程中進行臨床思維訓練打下堅實基礎。在臨床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復習臟腑證治必需的中醫基礎知識,如藏象理論、病因病機學說、辨證能力、方藥知識等,使學生強化記憶,盡量達到爛熟于心、隨手拈來的程度。中醫內科學臨床思維訓練以臟腑證治思維訓練為主,以此為基礎,促使學生掌握各課程均需的專業知識,具備臨床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在中醫外、婦、兒科學課程教學中,注重訓練專科臨床思維能力,層次遞進,整體安排中醫臨床課程教學中的臟腑證治思維訓練。
3.2臟腑證治思維的能力要素
其一,臟腑證治的前提是掌握中醫基礎理論中的藏象學說、病因病機理論。掌握藏象學說,有助于快速、熟練辨別、歸類各種病象,以內在聯系形成證候,為臟腑證治的辨證關鍵。掌握病因病機學說,則能明確人體生理、病理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在學習中醫內科學課程時,需要概述內科病證的共性常見病因病機及整體臟腑病證辨治概要,這一內容可以參考本科教材添加。其二,熟悉八綱、病性、六經、衛氣營血等辨證方法與臟腑辨證的相互關系。各種辨證方法均有其實用價值,中醫專業學生應全面掌握這些辨證方法的內容,尤其是各辨證方法的適用范圍及其與臟腑辨證的關系,做到重點掌握臟腑辨證而不偏廢其他辨證,爭取做到熟練判斷選擇。其三,培養從整體出發的臨床決斷能力。臟腑辨證的準確與否,與病位、病性的辨別準確與否有關,學生還需善于判斷病位、病性的輕重或主次,明確主證與兼夾。辨證準確后,才能確立相應的治則治法;分清病理因素的輕重主次,才能明確治療的先后主次。臨證決斷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這是需要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作為鋪墊的。其四,牢固掌握方藥基礎知識。掌握方藥知識是臨證處方的基本要求,而高職高專中醫專業學生往往在這方面做得不好。學生中藥飲片辨識能力強,能為理解、記憶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打下基礎。方劑的組成、配伍特點及主治均需牢固記憶,多背方,臨證時才會有“站得高望得遠”的感覺,隨手拈來,更為對證,療效也更好。其五,能隨證加減變化組方。能熟練隨證加減變化的前提是熟悉中藥的性味功效、多背誦方劑和熟練掌握并應用中醫基本理論,尤其是方劑配伍理論、陰陽五行學說、治則治法理論等,在理論指導下進行藥物加減。加味的選藥往往是從方中而來,方中有藥,藥中有方。其六,學會交代醫囑(含辨證調護)。醫囑內容包含中藥的煎服法,尤其是特殊煎服法,以及配合藥物治療的飲食、運動、心理調整等養生保健措施。這就需要學生掌握中藥煎服注意事項,熟悉中醫藥養生保健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辨證調護措施。
3.3臨床思維訓練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模擬演繹臨床病例[3],尤其能鍛煉學生臟腑證治思維,重在問診,思考病性、病位等證素,分析證素主次得出證型,并據思路處方用藥、交代醫囑。這種師生互動情景教學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積極性,逐漸學會處理臨床復雜問題。在教給學生臨床問診基本技巧之后,課前教師精心選擇較復雜的臨床病例,先給出患者基本信息及舌脈,然后師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問診思路演繹病例,邊應答問診邊在黑板上簡單記錄病歷。情景教學結束后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寫出診斷、證型、治則治法、處方和醫囑。下次課一開始教師抽查學生的處方用藥,選取個別處方講解分析。筆者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學生普遍反映操作性強,臨證感覺與體會多,尤其是反復問診思維訓練和辨證論治實踐使得臟腑證治思維深入人心[4]。情景教學法學生接受度高,得到的臨床思維訓練機會多,效果較好,但對教師臨床能力要求較高,某些年輕教師及臨床經驗不足的教師感到壓力較大。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翻轉課堂、PBL、TBL、網絡教學平臺等,均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5]。這些教學法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主體地位,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精品在線課程不斷涌現并得以共享,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線上預習、師生互動、集體討論等,有助于中醫臨床病例的展示,有助于討論、分析和考核。但在高職高專院校,部分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較低,加之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信息設備落后,阻礙了混合式教學的開展,不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讓學生走上講臺講解某個小專題,如分析病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綜合素質,同時教學相長,促使教師不斷加強自我學習[6-8]。但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人數多,課程任務重,這種教學法不可能全面實施,切實得到鍛煉的學生不多。
當今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醫藥大學生作為日后醫學專業人才的后備軍之一,在綜合素質的培養上理應適應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面對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近年來招生人數的不斷增長、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中醫藥大學生綜合素質欠缺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中醫藥高等教育所關注的焦點。我國的網絡教育于1994年開始實施,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教育科研網示范工程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1998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21世紀中醫藥網絡教育中心”在湖南成立,網絡教育成為了中醫藥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之一。近年來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網絡教育已迅猛發展,并對我國高等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中醫藥網絡教育,無疑有利于促進中醫藥教育向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我國中醫藥教育體系的優勢和特色,擴大中國教育體系在國際上的影響,能為海外中、西醫從業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士開辟一條經濟、簡便、有效的學習途徑。筆者認為,在中醫藥大學生中實行網絡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值得推廣與發展。
1利于中醫藥大學生全面、扎實、便捷掌握專業基礎知識
網絡教育中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網絡技術中的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視覺作用與旁白解說、示范朗讀、背景音樂等聽覺作用一體化可以提供形象生動而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激發了中醫藥大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了中醫藥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縮短了教師板書時間,降低了教師的體力勞動強度,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使教師的精力有可能完全集中在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充分講解課程的基本概念與方法以及重點、要點上,既可節省寶貴的教學時間,又可增加知識量的傳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專業基礎知識。與此同時,還可加強學生對薄弱環節的學習和輔導。比如,中醫院校由于課程設置的側重點不同,中醫藥大學生相對在心電圖、實驗室檢查等方面的知識較為薄弱,且課堂教學時間相對有限,每部分知識的講授往往只有一次,相反網絡教育幾乎不受時間、地域等因素的影響,相關課程可以自主重復的學習,其中有相當數量的經驗豐富的全國名醫名家從基礎到臨床應用的系統講授,確保授課質量與水平,切實加強與提高了中醫藥大學生包括西醫在內的專業基礎知識水平。因此,使中醫藥大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扎實與便捷。
2利于中醫藥大學生個性化知識結構形成與發展
過去我們常習慣的統一模式限制學生的自主選擇,不同程度地挫傷了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正如“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素問•五常政大論》),“五運有紀,六氣有序,四時有令,陰陽有節,皆歲氣也,人亦應之”(《類經•論治類》)所言,中國之大,情況各異,時令氣候節律、地域環境各不相同,故治療亦各異。因此,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活生生的有思維的人,則更應如此。中醫藥發展史上,“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各種流派學術思想的鼎力,為中醫藥發展和民族健康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這些來自于實踐并經過歷史考驗的學術思想,仍是現代中醫藥學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中醫藥大學生在學習了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外,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或適合自身的相關地域等中醫藥學術思想做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學校有限的課時內無法滿足這一需求,而網絡教育作為個性化與社會化的結合,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它的優勢,學生可通過網絡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它可以自由地選擇知識、選擇教師、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反復練習,直到學會為止,同時還可針對一些問題通過學習論壇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及與教師或學員進行網上討論交流,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各取所需因人施教的目的。使有造詣的專家可以通過這一媒介實現一個教育過程,使有這方面需求的中醫藥大學生通過前輩的指引,少走彎路,更快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3利于強化中醫藥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中醫藥學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要全面深刻地認識、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的知識和技能,必然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然而,現在中醫藥大學生在跨入大學之前所經歷過的基礎教育所傳授的傳統文化知識甚少,遠遠不能適應中醫藥學教育的需求;在跨入大學之后,由于中醫藥大學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并未把傳統文化教育上升到一個高度,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實施傳統文化教育,造成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而中醫藥網絡教育的出現,便可彌補其不足。比如超星學術視頻里就有《東方思維與辨證論治》等專題,對于中醫藥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中醫思維方法、深入研讀專業資料、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學術底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利于中醫藥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自主提高
早在《素問•疏五過論》中就指出醫家應具備的四德,主要是針對醫者的專業素質而言;繼而漢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自序》中所講的“愛人知人”,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在《大醫習業》以及《大醫精誠》中提出了內容比較全面的醫德規范更是流芳千古,價值極高;發展到陳實功的《外科正宗》提出更為具體的醫德守則《五戒十要》。說明歷代醫學對醫德十分重視,并不斷地強調和深化。由此可見,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將決定中醫藥大學生今后事業的發展。德育的問題從古至今都放在教育的首位,當今灌輸式的德育教育大多數學生是難以接受吸納的,當把德育教育滲透于網絡教育過程中,學生在接受網絡學習的同時自主地接受了以醫德為主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達到自覺端正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進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精神境界。
5促進中醫藥大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
通過臨床實習,包括參加查房、臨床病例討論會、疑難病例會診、重?;颊邠尵鹊然顒?,是培養中醫藥大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特別是一些臨床經驗,可使以后的臨床實踐中少走很多彎路。如此這般的臨床實習,由于醫院本身的局域性,這個學習過程是隨機的、不全面的,況且臨床實習者是從未親身臨床的在校中醫藥大學生。而臨床病例討論會、疑難病例會診、重?;颊邠尵鹊扰R床經驗卻可通過網絡教育這種形式,實現共享與傳播,從多因素、多角度、多視野去認識中醫藥臨床問題。從一定意義上促進了中醫藥大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獨立學院 ; 中醫考試 ; 改革和實踐
【基金項目】2012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2623)李冰為項目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7-0024-01
近年來,獨立學院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導致學習能力下降的例子已屢見不鮮,也是近年來社會和教育界高度重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在中醫類獨立院校中也不時出現。而形成該類現象的原因,既有學校自身教學和管理體制的問題,也有社會方面的元素。而考試成績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因此為了學習而學習,就會導致學生的厭煩情緒。學生到學校學習是抱著功利的心態而去的,在學校學習期間,學生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取畢業證和學位證書,而這種落后的學習理念直接導致了厭煩情緒的產生。這在中醫類獨立學院內更是普遍。
一、出現厭煩學習現象和能力下降的情況的原因
中醫類獨立學院學生出現厭煩學習的現象以及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嚴進寬出,學生沒有學習的壓力;畢業分配和用人體制的不健全,不能完全體現擇優錄取的制度等。而考試方法的老舊和不合時宜也是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對于出現厭煩學習的現象和能力下降現象的原因此處不再贅述,下面我們將探討中醫類獨立學院考試改革的研究和實踐。
二、中醫類獨立學院的考試改革的研究和實踐遇到的問題
(一)制度尚不完善
考試的改革,首先是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沒有一套嚴謹、健全、有效的考試制度作為保障,任何科學的考試方法都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對于這個方面來說,目前需要解決的首先是命題和閱卷體制的法律化。以往那種由任課老師一人命題、監考和評閱試卷的做法已經跟不上時展的潮流。盡管近年來已經開始實行題庫、教研室、系部、甚至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叉命題以及集體流水線閱卷、雙盲評卷等考試模式,但是因為受以往習慣、學校條件和近年來社會對教師心理元素的影響,導致這樣的先進閱卷方法并沒有得到普及。目前的問題是怎樣將這樣的辦法法制化。
(二)考試紀律得不到保證
在考試紀律方面,當前的問題是無法可循或執法不嚴格等等。近年來獨立院校學生在考試時舞弊的現象屢見不鮮。責任恐怕是學校內部和教師方面,特別是教師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家長在知曉這一現象時,也并未嚴厲阻止學生舞弊。
三、中醫院獨立學院考試改革的研究和實踐
(一)完善考試制度
完善考試制度還得從促進學生的自覺性著手,而改良考試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提升學習效率、錘煉學生的能力、促使學生挖掘更多的“知識寶藏”的重要渠道。
考試方法和制度的改良,應在命題的科學化上做文章:第一,拓展考試題的知識面;第二,注重學生實際利用能力的考試;第三,考試題種類應多元化,使其既能體現學生對基礎知識、基礎定義、基礎理論的了解、記憶和把握程度,又能考查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要科學化地明確各種考試題的比例。通常來說,考核教學綱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性試題應占總題量的50%-60%;考查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綜合利用的試題占總題量的20%-30%;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試題應占總題量的10%-15%。例如,就中醫醫療專業來說,中藥學和方劑學兩門課程主要需要學生把握和記憶。因此在試題種類上,考核知識把握程度和記憶程度的試題應占較大的比例;而臨床課程主要考核學生利用醫學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考試時應設置有關臨床問題的試題。
(二)臨床實習的全方位考核法
對于臨床實習的考核,與其它學科相比較而言較難處理。當前,大部分實習醫院和科室僅憑借印象就判定成績的好壞,極難反映學生的真實水準。為此,有的中醫類獨立院校推行了臨床實習的全方位考核法,即將臨床實習考核分成考試和考查兩個板塊??荚噦戎赜诳己烁黝惻R床實踐中所牽涉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按一定的構造,例如記憶、了解程度、綜合解析、思維及創造力等,設計記憶題、理解題、綜合解析題,按照適當的比重進行考試;而考查包含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性格(進取心、堅持性)、能力(實踐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并打分。以上兩類板塊分數各為50分。這類辦法雖然有不健全的地方,但與印象評定的方法相比就要先進得多了。
(三)畢業考試方法的研究和實踐
中醫類獨立學院的畢業考試,就醫療專業來講,應側重于考核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醫療實踐的基本能力,將專業知識考核融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中,具體來說,可分成兩大種類。第一,分析解決問題的部分(理論部分),可以依照教學綱要的要求,收集或編纂模擬病歷材料,讓學生進行綜合解析,提出初始診斷、進一步診療的方法以及處置意見。此外,還可將答辯試題附于試題后,將考試和答辯有機結合;第二,實際操作能力部分,可通過病史的搜集、身體檢查、解析化驗單據、分析心電圖和X光片等實踐活動,進行現場考查。這類考核辦法可以將試題內容和畢業實踐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督促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畢業考試和畢業實踐,并且可從基礎知識、實際能力以及臨床辯證思維三個大項進行全方位了解,并對學生做出客觀評價。此外,考試結果還能回饋很多信息,進而針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
中醫類獨立學院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已變得愈來愈重視創新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考試將更客觀、更科學地評定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專業素養??茖W的考試觀、健全的考試體制和考試辦法,是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兩個助推器”??傊?,考試作為反映學習成果的“道具”,與中醫類獨立學院的人才培育的關系十分密切。中醫類獨立學院應調整考試體制、考試內容以及考試模式,以符合新時代人才培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曹秋菊.獨立學院考試改革的路徑探討――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J].市場論壇,2012,(3):88-89.
[2] 宋瑞麗,霍振宏,牛大偉等.獨立學院高等數學課程考試改革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 ,2013,(13):159-159,160.
關鍵詞:非學歷;教育;留學生;中醫藥
天津中醫藥大學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目前每年有1000余位來自世界各國的接受短期的非學歷教育的留學生來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習。
一、中醫藥院校非學歷留學生教育特點
按照學習內容,非學歷生教育包括以學習漢語為主語言類和學習中醫藥課程為主的專業類;按照學習時間可分為長期生和短期生。通過天津中醫藥大學自主研發的留學生數據統計分析系統對非學歷留學生的相關數據分析,發現以下特點:1.非學歷留學生呈現增長趨勢從2008年開始,非學歷留學生規模成穩步上升趨勢(見下圖)。2.專業類學生數量大幅增加,學習背景和目標多樣化自2008年起專業類學生數量規模大幅增加。通過調查發現該部分學生學習背景和目標大致分為兩種:一是沒有中醫知識背景,多是西醫醫生或擁有西醫專業背景的學生,或是對中醫知識感興趣的非醫學類學生,這部分學生希望從基礎知識學起,從零開始接觸真正的中醫專業知識;另一部分是已有中醫背景,他們希望進行更高一層次和更廣領域的學習以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3.在天津中醫藥大學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非學歷教育本身也存在著有別于學歷教育的一些特殊性(1)人數眾多,每年非學歷教育留學生大約在千人以上。(2)學生流動性大。受到留學生自身時間、精力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導致接受非學歷教育的留學生平均學習周期在1個月至3個月。(3)生源背景復雜,學習需求呈多樣性。由于教育背景、年齡的差異,導致學習的目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要充分考慮課程的設置、教學的形式、學生接受速度及深度。
二、非學歷教育改革思考
1.開設階梯式英文課程,使課程呈續接性特點增設多級別多水平的英文授課班,將該英文授課班開設成為階梯式教育,滿足了不同學習背景學生的學習需求。基礎班重視中醫基礎知識理論及臨床教學,使留學生認識中醫的科學性,并掌握初步的診療方法。提高班提高學生的理論及臨床實習經驗,并掌握多種疾病的診療方法。2.增加英文課程的專業和內容目前英文授課內容較單一,可增加課程種類,如針灸班、中醫養生班、中醫臨床班等,并定期循環開班。另外,如果一些學習時間短的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定期循環班吻合,可將短期生插入到長期非學歷生課程中,整合教學資源。3.與學歷教育銜接與交叉的可行性許多英語國家的留學生多數擁有西醫本科以上學歷,學生完成專業進修學習后,可將這階段的學習認定為預科教育,將來可以申請本校研究生教育。4.制訂相應的考核標準針對不同學習目的的學生制訂相應的考核標準,例如,針對完成階梯班學習的學生設置理論及臨床兩部分的考核標準,針對想繼續攻讀學歷教育的學生設置更嚴格的理論及臨床考核標準等。
參考文獻:
[1]陳向麗,張江華.高等醫學院校留學生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09,(8):12.
[2]種一凡.對短期留學生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8).
一、實施因材施教是當前高校教學的客觀要求
隨著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學生的知識來源早已不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在這種大環境下,學生對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法的抵觸是顯而易見的。但學生多年養成了被動學習習慣,又不知道如何自我改變。這種矛盾已經日趨激化,嚴重影響到目前大學的教學效果。因此,真正落實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內教學改革的重點。
在現代的高校教學中,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再滿足于念教案,而是充分考慮如何去發揮學生的個性,并結合學生的個性進行因材施教,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具體的中醫內科學教學實踐中經??梢耘龅揭韵聝蓚€問題:一是學生習慣了以老師為中心,不習慣以學生為中心;二是學生普遍還比較羞澀,怯于與老師互動,排斥學習方法的改變。由此可見,改變教學方法,并且注重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習慣,是中醫內科學實踐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二、中醫內科學因材施教幾點體會
1.加強自身修養,注重理論體系的構建
在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的傳授中,涉及到了中醫病因病機、中醫診斷、中藥、方劑等多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對于每個證型,又以證型證候分析為重點、以處方用藥為核心。結合基礎知識,層次清晰、結構明了地從臨床表現到病證診斷,從疾病癥狀到病因病機、從方劑分析到臨證加減,貫穿起理、法、方、藥一脈相承的授課特點,有利于幫助學生知常達變、掌握授課內容,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基礎。另外,授課中注重結合臨床病案,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概念的關鍵詞拆分解讀,并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討論,從學生的歸納和理解性表述中,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何處,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環節。
2.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學授課應當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過程,并非教師單獨的灌輸和說教。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中醫內科教學中,針對具體病案,開展分組對抗辯論、角色互換、組建興趣社團等形式的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分組對抗辯論寓教于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變爭強好勝之心為學習的動力;角色互換,讓同學們上臺來嘗試授課,通過換位思考尋找不足;組建興趣社團可以讓學生養成團結協作的習慣,社團成員經常集中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班級團結更有利于學習。
3.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中醫內科學的學習,根據其學科特點,應當引導和培養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并督促學生養成及時總結的學習習慣。譬如歸脾湯先后出現在治療心悸、不寐、眩暈、血證等不同的病種里,對于類似的這種異病同治的現象,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勤于思考,縱橫對比,自行總結歸納。從不同的側面尋找這幾種疾病相同的病機規律及辨證施治,拓寬學習思路、深化對教材的掌握。
4.注重個別輔導
再好的課堂教授,也必然存在不足之處,更不可能僅憑課堂授課,就讓所有學生的水平達到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犧牲個人時間,無私奉獻到教學中。中醫內科學的教學中,會發現個別學生出于家學淵源或者個人興趣,有相當的中醫基礎,所以在某些方面會表現得比較突出和優異,但他們又很可能存在著知識不夠系統、辨證思路狹隘的缺點。對于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是沒有充分時間進行交流的,應當在課后、假期見習活動或者第二課堂的環節進行充分全面的交流和指導,既肯定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又要指出他們存在思路偏頗的問題,讓這部分學生少走彎路,更快更好地成才。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重教育學生的方法,尊重學生個性
學生家境不同,學習經歷不同,個性和脾氣自然會區別很大。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因勢利導,區別對待。批評“面子薄”的學生,語言上要懇切婉轉,不能太過激烈;教導敏感怯懦的學生,就要多加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對待那些外向甚至“啥都不在乎”的學生,語言就要響雷重錘、醍醐灌頂,才能真正地對其有所觸動等等。
2.不驕不縱,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