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目前農業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有效對策;研究
一、當前全國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1、設施農業規模正在逐漸擴大
設施農業在全國的起步較晚,與世界上現代農業發達的國家相比,全國的設施農業規模還不夠大。隨著近年來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設施農業正在朝著更加先進和完善的方向發展[1]。在這樣的情況下,設施農業的覆蓋面積越來越大,惠及的農戶也越來越多,規模也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2、設施農業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長期以來,全國農業生產過程中都是采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農業種植過程中人工技術干預較少,整體管理觀念較為落后,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但是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成熟,設施農業蓬勃發展,全國的設施農業水平正在逐漸接近世界先進農業國家發展水平。相關技術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創新,無土栽培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各種先進的農業機械層出不窮,傳統農業生產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無法適應和滿足當前農業科技發展的整體趨勢。在未來的農業發展實踐中,應該積極推進實施農業從業人員農業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轉變,從而不斷提升設施農業經濟效益。
3、設施農業研發能力不斷提升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市場和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設施農業的研發能力應該積極迎合市場發展和消費需求趨勢,不斷創新升級。設施農業是當前農業經營主體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要提升設施農業規模化發展,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采用現代化的設施農業管理模式,積極拓寬設施農業發展路徑。
二、加快全國設施農業發展的有效對策
1、強化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設施農業發展環境
農業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總體的經濟運行,應該對農業發展現狀給予足夠重視,尤其是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從全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經朝著農業發展的方向傾斜,這也是設施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2]。設施農業與傳統的農業形式相比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進行政策引導,給予設施農業更多的扶持政策。要對政策內容進行細化,加大對設施農業基礎設施設備的補貼力度,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解決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同時,有關部門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在土地流轉、技術扶持以及監督管理方面給予針對性的幫扶,促進本地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2、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普及現代農業技術
盡管全國目前的設施農業發展情況良好,但其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是促進設施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在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明確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在動植物育種、栽培等相關方面加大科學研發力度,同時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全國的實際發展情況,探索出一條適合全國設施農業發展的道路[3]。在未來的發展實踐中,設施農業一定是一種集約化的發展模式,采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機械設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縮影。
3、推廣差異化的設施農業發展模式
全國地大物博,農業發展模式的差異性較大,不同地區的環境和氣候特點決定了設施農業發展的方向。在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區位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基礎條件,在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的同時,因地制宜,有針對性的發展本地區的設施農業,從而降低農業發展風險,提高設施農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果蔬;設施栽培;現狀;對策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是地處三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全鄉沒有工業建設項目,農業生態環境較好,沒有大氣、水源、土壤等污染,是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理想場所[1]。果樹和蔬菜已成為三元區中村鄉的主導產業,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發展果樹和蔬菜設施栽培是提高土地產出率、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和種植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中村鄉果樹和蔬菜設施栽培實現了零突破,現有果園設施栽培面積5.2hm2;蔬菜設施栽培面積13.3hm2。雖然總量不大,但對全區發展現代農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文通過對三元區中村鄉果樹和蔬菜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發展對策。
1發展現狀
三元區中村鄉地處三明市區的水源保護地,不宜發展工業項目,三元區政府確定中村鄉重點發展生態農業項目來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三元區中村鄉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和后發優勢,大力實施農業強鄉戰略,致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重點發展設施農業,果樹和蔬菜設施栽培實現了零突破,已建立1個果樹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和1個蔬菜設施栽培示范基地。
1.1溫室調控蔬菜設施大棚示范基地
位于中村鄉米洋村,2013年,由福建省三明市華興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與米洋村簽訂16年土地流轉承包合同,建立13.3hm2標準化溫室調控蔬菜大棚,配套建設1套自動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引進種植圣路易斯圣女番茄、東升南瓜、冬春55黃瓜、美濃甜瓜、黑眉2號長豇豆、黃子金玉香瓜、臺灣桃改2號地瓜葉、圓葉白花芥藍、頂峰菠菜、泰國雙椰樹空心菜等新品種;示范推廣臺灣無土化、立體化栽培技術、自動水肥一體化技術等。
1.2葡萄新品種設施栽培示范基地
位于中村鄉中村村,2011年,由三明市三元區中村洋頭家庭農場與中村村簽訂18年土地流轉承包合同,建立5.2hm2葡萄新品種設施栽培大棚(其中標準化大棚3.3hm2,簡易大棚1.9hm2),配套建設1套手動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引進種植夏黑、醉金香、紅乳、寒香蜜、巨峰、金手指、香悅、美人指、波爾來特、摩爾多瓦、著色香、紅芭拉多、狀元紅、黑芭拉多、A07等十幾個早中晚熟、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風味的優質鮮食葡萄歐美品種和歐亞品種;示范推廣南方葡萄設施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
2存在問題
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時期,三元區中村鄉的果蔬設施農業發展已初具雛形,但還存在不少問題。
2.1設施栽培面積不大
全鄉果蔬設施農業面積還不及設施農業發展較好的村的發展面積,僅18.5hm2。
2.2裝備水平不高
全鄉果蔬設施栽培裝備水平仍然低下,還有1.9hm2簡易大棚;自動控制水肥一體化系統僅在蔬菜設施大棚示范基地應用,葡萄設施栽培基地還應用較落后的手動水肥一體化系統;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推廣應用;農業機械化程度也不高,目前僅有簡易的耕作機械、噴藥設備推廣應用,施肥灌溉實現一體化,還沒有實現耕作、田間管理、收獲全程機械化。
2.3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2個設施栽培示范基地內排、灌溝渠,機耕路等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抵御冰雹、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能力差,不方便機械化耕作。
2.4保險機制不完善
目前,各級政府只為水稻種植和母豬養殖投保,還沒有為果蔬等設施農業建立自然災害保險機制,2014年全鄉2個果蔬設施栽培基地都受到較嚴重的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農戶和企業損失慘重。
2.5財政投入不足
由于設施農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市、區、鄉財力薄弱,發展資金嚴重不足,雖然也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各級財政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扶持設施農業的發展,從而制約了設施農業的發展步伐。
2.6人才緊缺
目前,全區只有一名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人員,中村鄉沒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人員,不能為設施栽培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
3對策
3.1落實政策,項目帶動
要認真落實中央、省政府出臺的扶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惠農政策和《三明市建設農業強市的若干意見》、《三元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省市剛出臺的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策劃生成符合扶持設施農業政策導向的項目,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以項目帶動果蔬設施農業的發展。繼續按照“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和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原則,充分發揮政策支持和利益導向機制的作用,整合資金發展設施農業[2]。
3.2抓好平臺建設,促進農村土地流轉
通過建設區級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平臺及鄉鎮信息中心,抓好服務,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解決發展果蔬設施農業土地連片建設的瓶頸問題。
3.3完善保險機制,減少投入風險
果蔬設施農業投入資金大,遇到冰雹、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損失也大,因此,急待國家出善設施蔬菜、設施水果等保險機制,通過各級財政出資一點,項目業主出資一點的辦法解決保險費投入,減少項目業主果蔬設施農業投入風險。
3.4優先扶持,加大設施農業基礎設施投入
在土地整治項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省級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規劃建設中優先考慮設施農業用地建設,完善設施農業排、灌溝渠,機耕路等基礎設施,提高抵御冰雹、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能力和機械化耕作水平。
3.5引進人才,搞好全程服務
設施農業是科技含量要求較高的產業,要積極引進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人才,至少保證一個鄉鎮有一名這方面技術人才,從政策宣傳、引導、設施建設、栽培管理、銷售等環節,為農戶和項目業主搞好全程服務。
參考文獻:
[1]謝衛華,黃定祥,馬小華,向群,肖功平.靖洲縣楊梅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中國果業信息,2013,30(12):12-16
國外研究表明,當人均GDP達到300美元時,人們便產生了旅游的愿望。依據這一數據,遼寧2013年經濟發展平穩,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8元,超過了300美元。這表明城鎮居民在實現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時,休閑旅游的需求增加,這也是遼寧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動力。政府的支持則是遼寧休閑農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WT〇的契機為遼寧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2005年《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概念的提出,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新契機。近年來,遼寧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大力支持發展現代休閑農業,如2012年遼寧沈陽沈北新區休閑觀光農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迅速,以創建現代都市型農業為目標,在觀光農業的規模、品種、層次及基礎設施等建設上都有較大的提高。薰衣草、遼河七星濕地、稻田畫、愛琴谷等項目的開發,實現了沈北新區農業休閑觀光產業的歷史性突破。再如朝陽縣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旅游資源,將全縣的特色產業納入總體發展規劃中。2013年以來,通過舉辦清風嶺丁香節、北四家子桃花節、賈家店農場美麗鄉村游等活動,有力地助推了全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就業。如今,朝陽縣鄉村農家樂接待游客達到5萬多人,接待戶100多家。2013年8月,遼寧省又向農業部報批兩家休閑農業項目,如果這兩個項目報批成功,遼寧省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單位的數目將達到7家。
二、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休閑農業已經成為遼寧省現代農業建設的新途徑,并得以迅速發展,但現代休閑農業發展時間較短,加上遼寧農村地區貧困落后,大部分地區仍然以種植業為主,農民進城務工者也為數不少,農民收入雖逐年增加,但整體而言仍然較低,地區發展緩慢。在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村,在政府支持有限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意識薄弱,農民思想比較守舊,特色農業發展緩慢。土地流轉制度尚不完善,農村用水安全和飲食安全隱憂仍然存在。這些因素均制約著遼寧休閑農業的發展??偟膩碚f,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政府扶持不夠、配套政策跟不上、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從業專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政府在發展遼寧休閑農業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發展初期,政府的投入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國起了主導作用。特別是政府通過制定一些保護性的政策法規,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專家指導和發展維護等都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從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來看,政府層面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不夠,人力投入也較少,未形成強有力的政策法規約束,這也是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緩慢和發展不規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專門人才
休閑農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發展管理水平遠遠高于農業和休閑業,因而更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加強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與完善。從目前遼寧實際看,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尤其缺乏。而當前遼寧省內很多園區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特別是專業的管理人員匱乏,現有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管理經驗不足,懂休閑業的不熟悉農業,而懂農業的又不熟悉休閑業。因此,急需加強人才培訓,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服務品質。
3.缺乏規劃,缺乏特色
盡管各地對休閑農業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然而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發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還處于簡單仿效和粗放經營的低級階段,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往往沒有進行科學論證和規劃,產品同質化嚴重。目前遼寧省內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缺乏特色主要表現為發展項目功能較為單一、缺乏創新、特色和民俗文化開發不明顯。比如游人到農家樂的活動項目一般局限于吃飯和簡單觀光,缺少對民俗文化內涵的參與和理解。有些地區的休閑農業項目僅白天開放,娛樂項目匱乏,加上存在季節性的特點,水電交通等不便利,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發展。
4.現有土地制度的制約
在現有土地管理體制下,存在管理分散、權屬不明的問題,休閑農業經營開發利用土地需要多部門監管模式,嚴重制約著土地的深度開發和集約利用,休閑農業經營準入門檻高。,集中體現在辦理土地變更過程中,涉及的部門有國土、規劃、農業、工商、衛生、公安等。各部門之間博弈的結果必然造成資源浪費,權責不明,利益分散。這與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是嚴重背離的。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55號)中第二條第三款規定“在以農業為依托的休閑觀光項目以及各類農業園區,涉及建設永久性餐飲、住宿、會議、大型停車場、工廠化農產品加工、中高檔展銷等的用地,不屬于設施農用地范圍,按非農建設用地管理”,由此可見,在休閑農業經營過程中,土地變更難題凸顯,如將永久性建筑作為休閑農業經營載體,土地需按照建設用地進行管理,而將農用地變更為建設用地,需經過復雜而艱難的過程。
5.農家生活體驗中的食品安全問題
在目前的現代休閑農業的諸多發展模式中,農家生活體驗模式比較流行,主要表現形式為農家樂。游客通過體驗農家餐飲、垂釣、住宿等服務,這種形式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村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給游客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成本較高,建設難度較大,農村地區水質未得到根本改善,旱廁對水源的污染仍然存在。此外,目前遼寧農村食品行業整體水平偏低,假劣食品供給成為長期性、頑固性的問題。食品生產者違規制售假劣食品,并直接提供給游客食用,此外,一些新業態的出現也給農村食品安全帶來新的、潛在隱患。
三、發展休閑農業對策建議
從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來看,休閑農業供給與需求矛盾比較明顯,主要體現為需求潛力巨大而實際供給不足。為此,尋求適合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休閑農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如北京模式、廣東模式的發展,逐漸輻射到其他各地。遼寧省內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休閑農業示范點,如葫蘆島葫蘆山莊、阜新桃李園、丹東大梨樹村、沈陽薰衣草莊園、寬甸縣河口村等。遼寧在借鑒成熟的發展模式的同時,各地依據自身優勢積極尋求自身發展特色勢在必行。鑒于目前遼寧現代休閑農業發展問題,要從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產業資本引入、規劃先行、組織經營方式創新等角度來促進休閑農業的市場化、規?;约爱a業化發展,以農促旅,以旅帶農,從傳統的休閑內容逐步向特色和文化內涵開發方向延伸,特別是形成觀光、體驗、餐飲、購物、住宿、娛樂與售后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產品。這也是產生經濟協同、促進城鄉交融的有效思路。
1.加強政府宏觀指導,提高服務水平
歐洲發展休閑農業的經驗表明,政府在發展休閑農業中的角色從管制轉變為治理(Goodwin,1998),這一理念成為各國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借鑒。實踐證明,2011年8月農業部的《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對遼寧省各地休閑農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政策引導作用。今后應繼續重視政府在促進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將發展休閑農業上升到制度層面,重視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并逐步形成對休閑農業進行資金和技術支持的長效機制,促使農業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的協調發展,在開發與保護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遼寧省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對現場宰殺的禽畜需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疫,農家樂中的廚房、碗筷等需要衛生防疫部門的介入和監管,以確保游客消費安全食品??茖W規劃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要大力治理污染,進一步加大水源地保護區整治力度,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化的水質監測服務體系。
2.引導和規范產業資本投資休閑農業
要實現休閑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避免一家一戶經營的局限,需要引入產業資本。對產業資本投資都市農業要明確財政、稅收、用地政策,發展適合企業化運作經營的現代農業,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產業布局,嚴格把關產業資本進入;對于產業資本參與土地流轉要動態管理,實行土地流轉彈性年期制,加強項目在土地使用期限內全過程動態管理,將項目建設、運行質量與綜合效益等納入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在產業資本引入過程中,無論是土地流轉還是企業經營環節都必須確保讓農民參與進來,要建立企業與農民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能夠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增加農民收益。
3.建立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養支持體系
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的教育資源,利用一些農業院校開設的與休閑農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對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也可以支持現有管理人員到外地進修,學習先進的國內外管理經驗。政府和休閑農業企業經營者應委托和支持相關科研院所開設與休閑農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專業,為今后從事經營休閑農業儲備中高級專業人才,為建立研發、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休閑農業智力支持體系創造條件。通過培訓、培養、引進人才、引進高級管理理念和經驗,全面提升從業質量和水平,積極組織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并將該類培訓項目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范圍。
4.規范和明確休閑農業項目用地政策
在確保國家農業特殊用地的前提下,加快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并加強監管,增強土地利用效率,為實現休閑農業發展的規?;洜I和多元化發展提供基本支撐。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并參與休閑農業開發,這樣農民既可以拿到工資性收入,還可以拿到股份分紅;為克服目前遼寧省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家一戶經營的局限,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嘗試成立休閑農業經營的專業合作社的形式,以此推進休閑農業規?;?、集約化發展;明確發展休閑農業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農業耕地使用性質。
5.推進多種業態發展,選擇多種開發模式
1長春市綠園區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綠園區位于長春市西部,東連朝陽區、寬城區,南接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西鄰公主嶺市,北依農安縣,是長春市重要的行走機械制造配套、農副產品加工和城市蔬菜副食品供應基地。因為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所以成為長春市在農業發展建設中的主力軍,設施農業產業發展也從這里發起,推向全市。從目前長春市綠源設施農業發展情況來看,設施農業的發展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主要表現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一是據綠園區周邊多地農戶反映,在引入設施農業之前,農作物經常遭受病蟲災害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總是提很難提升。大部分農戶只能保證基礎收入,而無法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節約成本,降低農業作業生產的壓力和漏洞。二是設施農業的成本投入比較大,如果將設施農業的生產建設壓力轉交給農戶,則農戶的農業經營成本不但會加大,農戶還更要面臨設備管理、技術應用等生產問題。設備使用方法、技術應用重點的普及與推廣,不僅需要綠園區依靠設施農業產業鏈進行積極推廣,還要在教育普及上下功夫。三是管理與維護難度大,設施農業生產鏈包含了整個產業鏈,對于這個體系下的設施設備,應當科學的管理、及時的維護。但就目前綠園區在設施農業發展上的管控能力和權限來看,大部分引入設施農業的產業鏈存在設備老化,設備出現破損、障礙無法及時維修等情況,設施無法發揮其實際生產作用。
2提升對策
基于上文對長春市綠園區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常見問題的考慮,本文筆者認為,應當在設施農業發展方面做出積極調整,從小問題出發,普及設施農業生產教育,從設施、生產技術等多個角度推動該產業的發展。
2.1給予獎勵補貼和政策支持
設施農業發展需要依賴廣大農戶配合生產,為了推進長春市設施農業的發展,長春市自2012年后相繼推出了多項惠農政策,希望通過政策扶持的方式,緩解農戶的生產壓力,使農戶可以從心理接受設施農業生產這個發展概念。政策支持也可以從技術普及教育方面推進,給綠園區周邊固定區域的農戶進行技術宣傳和教育,以講座的形式、實踐操作的方式為農戶演練農業生產設施的使用方式、技術特點,相關技術單位、部門應當無償為農戶提供這一服務,因為只有如此,農戶才會從了解、認識,既而積極參與進來。
2.2加快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實行效益管理
設施農業發展最核心的任務目標便是提高農作物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綠園區曾進行統計,引入設施農業地區,機械化生產的農業產值要遠高于之前,農業總產量得到提高,農戶獲得經濟收入也是原來的2倍?;诖税l展優勢,綠園區應當建立眾籌項目,針對局部地區的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列項推進,先設定眾籌項目后,農戶自愿加入,到項目成立開始機械化生產,并獲得相應利潤后,由農戶分成。同時,設施農業也可以被廣大農戶們所使用,機械化生產后的效益管理需要相關部門監管、農戶監督,在多方面控制生產的條件下執行生產任務。
2.3人才培養與教育
設施農業雖然不是高科技產業,但其戰略發展意義很重要,所以綠園區應當開展人才計劃,針對設施農業的產業發展計劃和目標,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與教育計劃。例如,從農戶中選拔有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及學習經驗的農戶作為培養教育的人才,為其講授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原理、關鍵技術的應用方式、設施設備維修養護等方面知識。培養后的人才作為地方的技術骨干,負責監督、管理設備農業生產的相關內容。引入技術單位、專業部門的高水平能力人才,讓他們以普及教育、講課宣傳的形式,對廣大農戶進行設備農業產業相關知識普及。切實的人才與培養教育行為,可以為設施農業發展帶來全新的動力,同時,其也能為設施農業日后的產業結構建設、維護與管理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持。
關鍵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潛在不足;解決對策
我國是農業大國,對農業的重視度比較高,且科研水平處于世界研究前列,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科研成果轉化率太低,導致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較為落后。農業技術推廣,就是將農林漁牧的科研成果及其實用技術體系通過試驗、培訓、示范、指導、咨詢服務等方式應用于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活動,做好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對于提高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
1.層農業技術推廣潛在不足
1.1 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單一
農業生產是一項延續性較強的項目,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所以農業技術的推廣應該是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單純地將實用性較強的農業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在目前的基層農機推廣活動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農業技術研究與實際生產脫節的問題,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沒有形成良好的科研生產一體化農技推廣體系。目前大部分的推廣活動僅止于種子、花費、農藥的推廣,推廣方式過于單一。
1.2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
其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雖然重視農業的發展但是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投入的經費卻不多,因為據統計我國每年農技推廣經費占農業生產總值的0.2%,而一般發展中國及比值可達0.5%,發達國家可達0.8%甚至1.0%[2]。相對來說我國在這一塊投入的經費的確比較少,所以在人才資源以及物力資源的調動上,遠遠不能滿足實際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的需求,導致活動的開展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局面,只能簡化推廣方案,甚至是在推廣過程中半途而廢。
1.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都是在國家統一部署下由專業技術人才施行的,其具體的推廣方案也是統一的,所以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可能存在著推廣方案與當地農業發展現狀不相符的情況。整體上來說,就是沒有考慮到各地農業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及當地農民的文化素質,其實農業技術推廣的活動不僅僅是普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更多是需要提升農民的科技致富意識,幫助他們發家致富,而目前大部分的推廣活動并沒有將真正的科研成果及其技術體系普及到需要的地方去,對于當地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沒有太大的幫助。
2.層農業技術推廣優化策略
2.1探索出合適的農業技術推廣道路
國家的統一部署、統一調動是為了樹立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的統一工作流程及質量標準,但是在實際施行過程中,應該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比如說技術水平、產品類型,考慮到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及當地農民的文化素質,選擇合適的實用性較強的農業生產技術,建立全新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向當地農民展示全新的終止品種及生產技術,加強管理,以真實的經濟效益作為推廣的突破點,讓農民開始認可這一項新的農業生產體系。
2.2建立多渠道的農業技術推廣融資體系
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的開展,少不了足夠的生產經費的支持,政府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同時建立多渠道的融資體系,正確把握好農業技術推廣活動與所創造的的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興辦農業生產經濟實體,以政府投資為主體,充分利用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人才資源與物力資源,保證生產成果與供銷渠道,實現農業生產的系統化發展。這是建立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的一個穩定收益,同時也可以幫助當地建立系統化的農業生產鏈,讓當地農民在使用了推廣的科技成果之后能夠有穩定地農業收益[3]。
2.3樹榜樣,提高農業技術推行效率
人的行為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盲從性,尤其是對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民來說,如果一開始就希望成功地將農業技術推廣出去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在當地選擇一批又科學生產意識的農業生產者,為他們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及技術指導,幫助他們完善農業生產體系,保證其從事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然后再以他們的市里為榜樣,鼓勵其他農民在生產實踐中使用新型的科研成果,這樣推廣效率會大大提升。而且,通過一期的生產實踐,能夠發現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加以解決,還能讓先嘗試的人知道其他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大大減少技術指導員的工作量。
3.結語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貧富差距的問題,主要是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較低,大部分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導致其經濟發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4]。農村技術推廣活動的開展,實際上就是將一些農業研究中的科研成果普及到實際生產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創造更高的農業效益。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選拔出合適的技術型人才,到基層去開展農機推廣活動,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現狀制定合適的推廣活動方案,先進行示范,讓大家看到農機推廣的成果,再開展技術普及活動,能有效提高推廣效率。
參考文獻:
[1]申紅芳,王志剛,王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考核激勵機制與其推廣行為和推廣績效――基于全國14個省42個縣的數據[J].中國農村觀察,2012,01:65-79.
[2]申紅芳,徐青,曾欣龍,廖西元.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對基層農技人員的影響――來自浙江仙居基層農技人員的案例分析[J].中國稻米,2012,06:27-31.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對策
通過機械裝備,可以為農民日常生產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進而減少農業生產者的勞動量,提高生產勞動的效率,實現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的收入有效增加,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意義重大。
1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機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廣泛用于生產勞動作業活動,其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部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量,從而使農民尋求另外的工作,實現農民收入的有效提高。在發展過程中,資源與環境問題一直是一個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可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升對資源的利用。
2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2.1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數量、品種日益增多。我國2010年~2013年聯合收割機、機動脫粒機、農用排灌柴油機、大中型拖拉機的數量均呈現為上升趨勢。但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結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如小型的機械占多數,大中小機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機與小型拖拉機的數量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配套的機械設施少這都大大降低機械的配套率。加工業、養殖業和畜牧業方面可以使用的機械較少,但在種植業方面,能夠使用的機械品種卻很多。
2.2地區發展不均衡
由于區域生產條件與經濟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發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我國發達地區,因其經濟較為發達,農民對機械的購買力水平也相對較高,基于此,農民購買機械意向就會較多一些,進而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但在我國不發達的地區,經濟水平較低,農民的購買力水平也相對較低,在此情況下,農民擁有的機械就比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3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規模相對較小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依舊較低。除了小麥播種收割的機械化水平較高一點之外,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的播種與收割的機械化水平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2.4農業機械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服務該項目的組織數量也在逐漸增多,但都存在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的問題,其經營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漏洞,而且還缺少符合農業需求的發展策略。上述問題的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3.1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可以發現,大多數農民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大中型農業機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扶持的力度,從而為農民解決機械購買資金問題提供幫助,可通過提供無息貸款來解決這一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方面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能夠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還具有應用效應和自身再生產的屬性。基于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情況,選擇資金與技術密集發展措施。我國許多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不僅是將其用于農業生產,還是其致富方式之一,從而在進行社會化服務過程中收獲回報?;诖耍ㄟ^健全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不僅能夠推動農機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滿足農民對機械化作業的需求,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3.2重視農業機械化區域化發展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因區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農作物對機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必須重視其非均衡發展問題,這就要求依據地區與發展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在體現各地區區域優勢的前提下,按照當地農產品布局情況來發展。
3.3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形成規模經營
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耕作制度是一種以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為主,這嚴重阻礙了大型高效農業機械的應用與發展。針對此問題,各地區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確保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促進耕地有序流轉,從而形成規模經營。此外,對于那些轉移出來的富余勞動力,可以從事其他產業。
3.4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制
對于我國目前農業機械化服務方面的問題,應當建立健全農機服務機制,這就要求在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的基礎上,建立一體化的新型農機服務體制,從而以農機社會化服務來推動機械化發展。
4結語
總之,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能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诖?,在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全面了解之后,要以客觀角度來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采取相應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蕾.淺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270-270.
關鍵詞 設施農業;現狀;對策;移民區;寧夏固原
中圖分類號 S316;F30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228-02
固原市原州區移民工程實施以來,在改善移民生活、恢復生態環境、拓寬致富渠道、減輕人口壓力、促進民族團結、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發展設施農業園區建設、降低扶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同時也存在搬出規模與安置能力矛盾突出、資源緊缺、遷出農民生產能力差、文化素質低、農業技術掌握少、發展設施農業基礎薄弱、土地面積不足、設施配套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要發展好移民區設施農業,必須從政策保障和技術支撐的高度對其逐步進行實施。
1 固原市移民區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
固原市原州區縣內移民區生活的人們是從六盤山區和黃土溝壑區遷出的,遷出地生存條件嚴酷,自然災害頻發,資源匱乏,交通閉塞,生產水平低下,農民收入的1/2以上來源于廣種薄收的第一產業。不具備優勢的種植業長期處于主導地位,經濟困難形成落后的生產方式,農業生產效益低下。
1.1 發展設施農業的資金不足,農民積極性不高
雖然移民遷入后,政府安排每戶均有1棟日光溫室,但由于農民的資金不足,經濟能力不強,投入能力差,再加上移民文化基礎差,思想較為傳統保守,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差,在設施農業的發展方面積極性并不高。
1.2 文化素質低,難以接受農業新技術
移民在遷出地從未見過設施農業的日光溫室,就連保護地的覆膜種植都很少見,個別農民只是零星種植家庭菜園,沒有外銷的習慣。加之多數家庭遷出后,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婦女,年輕力壯的男人大部分出去務工,放棄日光溫室的種植,即使種植了日光溫室的移民也不會操作,要很快種植好日光溫室談何容易,農業技術難以接受。
1.3 標準化生產水平低,成熟技術難以得到應用掌握
對于蔬菜生產技術來說,其普及率較低,不僅生產成本高,而且由于移民種植經驗的不足導致一些成熟技術不能被移民掌握,如二氧化碳施肥、工廠化育苗等。造成設施農業的普及率低,使產量和成本之間的差異較大,移民的積極性不高。
1.4 農業生產條件變化大,適應新的農業環境能力差
由大山遷出到川區,原來靠天吃飯、飲水的傳統思想還存在。由干旱的山地變成川水地,農業生產條件發生變化,適應新的農業環境能力差,粗放式耕種習慣根深蒂固,難以接受日光溫室精耕細作的種植要求,從而嚴重影響設施農業發展進程。
1.5 專業化發展程度低,生產規模小,沒有形成外銷優勢
在移民區,設施農業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其經營的格局還較為分散。具有較小的生產規模,連片種植面積小,產量不高,加上移民種植習慣的隨意性,對種植蔬菜的品種、數量及質量等方面要求不嚴,規模種植的格局尚未形成,外銷的優勢還不具備。
1.6 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落后
由于移民在遷出前掌握的信息比較閉塞,遷出后還存在等、靠、要等思想,因此當前對于移民來說,亟需的是進行市場信息、新品種及新技術的服務。對于運銷大戶來說,其最需要的是有關市場預測方面的信息。目前,移民區的蔬菜生產信息服務較為落后,供求信息不足,在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較為落后。
1.7 專業技術力量薄弱,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目前原州區尚未建有專門的蔬菜專業技術推廣機構,在蔬菜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蔬菜技術推廣的任務主要由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來承擔。這部分推廣人員不僅知識老化,而且由于很多是轉行承擔蔬菜技術推廣工作的,蔬菜種植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推動設施農業的全面發展。
2 對策
2.1 加大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力度,使其盡快掌握農業技術
有組織地進行移民區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盡量多組織多培訓,要在種植技術上不斷進行培訓;實踐操作上不斷進行指導,使其盡快掌握基本的設施農業種植操作技術[1-2]。
2.2 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調動移民生產積極性
在設施農業方面,從政策和資金2個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以農民和企業作為發展的主體,吸收社會各個方面的投資。對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機遇和自治區扶貧政策進行充分的利用,促進設施農業發展進程的加快。
2.3 嚴把日光溫室建造質量關
移民區的日光溫室多數是招標建造的,一次性成型的日光溫室,分配給移民使用,移民從未見過日光溫室,更不知道棚體質量。棚體設施不健全不配套,嚴重影響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從而導致種植操作難度大,甚至效益不高。因此,必須嚴把日光溫室建造質量關,確保移民能夠正常使用。
2.4 堅持種苗先行的原則,建設種苗繁育基地
移民從未種植過日光溫室,必須供給高質量的種苗,讓他們移栽定植。因此必須要有相應的育苗基地,著重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人才參與到工廠化育苗技術建設中。按照設施農業生產的規模、茬口和品種要求,培育出高質量的種苗,保證移民設施農業生產的供應。
2.5 合理安排茬口和種植種類,提高生產效益
移民區日光溫室在茬口安排上應該按照“先易后難,梯次推進”的技術要求,先安排種植技術簡單的葉菜類,讓他們先適應日光溫室最基本的種植操作技術,然后安排其種植技術比較復雜的果菜類,逐步提高移民的日光溫室種植操作技術,從而提高生產效益[3]。
2.6 加大成熟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科技貢獻率
移民區要有成熟技術的示范與推廣,集成組裝設施農業標準化建設,工廠化育苗、膜下技術、測土培方施肥、溫度調控、張掛反光幕、二氧化碳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熱風爐應用、新型保溫材料、機械化半機械化應用等,建立成熟高新技術的示范溫室,使移民看得見、跟著學,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高產高效生產。
2.7 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完善和壯大科技隊伍
對癥下藥,開展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示范與推廣,采取現場指導培訓,以移民區從事設施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專業農民為重點,以移民區為單元,集中地進行設施農業先進技術的培訓,培養一批農民骨干示范戶,以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一支與全區設施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縣鄉村技術推廣隊伍和高素質的專業農民隊伍,以促使移民區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4]。
2.8 制定日光溫室生產技術標準,建立示范點
為了更深入、細致地做好移民區的設施農業技術服務工作,更好地對標準化日光溫室生產示范點進行建設,做到技術入戶、責任到人、標準到溫室,充分地發揮對其示范帶動作用,并充分地發揮移民區的氣候資源優勢,建設好有機蔬菜生產示范點。
3 參考文獻
[1] 白光哲,馬瑞林,王曉燕,等.包頭市設施農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1):6-7.
[2] 楊泉潤,馬成,閆菊紅,等.西吉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評析[J].蔬菜,2011(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