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內經濟市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過去的一年,由于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市“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步伐都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呈現出許多新的亮點。一是在武漢成功舉辦寧波周活動,啟動了我市與國內重點城市特別是中部重點城市的戰略合作。二是浙東經濟合作區首度擴容,正式接納嘉興市為浙東經濟合作區成員。利用大橋優勢將嘉興納入了寧波都市圈構建范圍,進一步鞏固了我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三是按照國務院《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托長江三角洲經濟協調會、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等區域組織,加強了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黃金水岸的研究與合作。四是“引進來”工作進一步優化,工作重點實現了從引資規模向規模與質量并重轉變、向注重機構引進轉變。五是通過舉辦市外甬商創業創新大會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與市外甬商的聯絡,激發了他們回報家鄉,投資創業的熱情。
今年是全面落實保增促調重大決策部署、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攻堅之年,是有效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國內經濟合作工作凝聚力量、創新突破的重要之年。加強國內經濟合作不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更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我們要緊緊抓住當前寬松的宏觀政策環境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我市與國內兄弟城市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和調整產業結構,依托我市的港口優勢,重點引進一批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為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注入更持久的動力。
一、堅定信心,應對挑戰,充分認識在新形勢下開展國內經濟合作工作的重要性。
(一)國內經濟合作是我市由開放立市向開放強市轉變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市深入實施“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開放戰略,堅持以開放促發展,取得了開放立市的巨大成就,實現了從資源小市到經濟大市、從區域內河小港到國際深水大港、從浙東商埠小城到現代化國際港城的跨越。在新形勢下,我市正由開放立市向開放強市轉變。開放強市首先是要樹立寧波以外就是外的大開放思想,走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協調發展之路。其次就是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不僅要為寧波的發展服務,而且要為寧波的腹地發展服務,為浙江、長三角、中西部地區、海內外提供更多的服務,在服務中發展壯大自己,在發展壯大中提升服務的水平。再次就是形成合作型的產業體系,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承擔研發總部和銷售總部等職能,實現加工生產環節適度向外地轉移或加工外包;打造向國內外提供高端服務外包的服務產業,為國內合作的城市提供高端服務和知識型服務。四是形成合作共贏的理念,積極加大與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合作力度,全面加強港口物流、進出口貿易、制造業、會展、科技人才、旅游等合作,在合作中推動雙方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國內經濟合作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寧波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是我市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從橫向看,我市與其他同類型城市相比,在某些方面我們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從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能力、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方面,我們的差距還比較明顯。從縱向看,我市現代服務業比例還不夠高,城市服務功能仍不夠完善,還不能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需要,離省委要求建立寧波都市經濟圈還有很大差距。當前,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甬臺溫鐵路、杭甬客運專線等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寧波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斷凸顯。在新的條件下,我們要按照“立足寧波、依托浙江、服務長三角、輻射中西部、對接海內外”的工作方針,加強與人才、科技實力雄厚的區域中心城市合作,大力引進高端人才、科技項目、高端產業,推動臨港服務業發展,提升我市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拓展港口腹地,加強現代物流產業合作,為合作地區的進出口貿易提供便利條件,促進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
(三)國內經濟合作是當前企業走出困境尋求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內經濟合作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資本合作、資源合作、技術合作、品牌合作和市場合作等手段,實現區域性、全國性資本、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交流與優化配置,從而使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達到最佳組合,促進生產力大發展,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市場的形成并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體系。而作為國內經濟合作主體的企業,只有在國內經濟合作大潮中,尋求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才能快速發展,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增強競爭能力。近幾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我市企業通過國內經濟合作不僅自身得到了發展,解決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為我市經濟發展和促進合作地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我們的企業正面臨新的困難和問題,國內經濟合作要在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尋求合作伙伴,拓展國內市場等方面,積極為企業提供幫助。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內合作渠道,結合我市企業自身特點,加強政策引導,強化跟蹤服務,為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展發展空間牽線搭橋,當好紅娘。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面完成今年國內經濟合作工作的各項任務。
(一)要在“寧波周”活動中取得新成效。經過幾年的實踐與完善,“寧波周”活動已成為一個宣傳寧波、發展寧波,互動交流、合作雙贏的國內合作品牌。今年,我們將在南昌和重慶兩個城市舉辦寧波周活動,這是市委、市政府為積極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實現我市經濟平穩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按照活動組委會的統一部署,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活動取得新成效。特別是品牌商品展銷、港口物流合作、進出口貿易合作等新增或重點內容,一定要從城市戰略合作的高度、保增促調的高度,早謀劃、早安排,精心組織、加強宣傳,通過活動的舉辦和合作機制的完善,為與南昌、重慶建立全面、持久、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打下扎實的工作基礎。
(二)要在拓展國內市場上有新作為。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內外并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著力拓市場、保增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在外部需求大量減少的情況下,我市作為一個開放早、外向型經濟特色明顯的沿海港口城市,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更加直接、更加明顯,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就更早更大,大力拓展國內市場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服務企業工作,充分利用國內經濟合作平臺,著力幫助企業穩定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帶動企業產銷,促進生產和發展。我們要把拓展國內市場作為保增促調的重要舉措,在加大國內市場的拓展力度上下功夫,主動服務企業,努力提高我市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三)要在“引進來”上有新進展。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機遇,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引進機構和優勢項目上下功夫、求突破,強化產業鏈招商和高端項目招商。要將招商引資作為把握發展主動權、爭創發展新優勢的工作來抓,大力引進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轉型需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國內優質產業,特別是要依托港口優勢和進出口貿易體系優勢,在引進國內重要外貿企業來我市設立窗口方面下功夫,推動寧波產品的出口,帶動物流企業的發展,推動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
(四)要在“走出去”中有新突破。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合作,為長三角地區早日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和一體化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協調配合,真抓實干,推進我市國內經濟合作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做好國內經濟合作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分管領導要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經常研究發展態勢,聽取重大情況匯報,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有關職能部門要統籌各方力量,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努力營造推動國內經濟合作工作深入開展的新格局。
過去的一個月,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可能經歷了近20年來最大的變化,美國救市法案雖獲通過,但需要時間運作和產生效果;同期的國內市場也經歷了數次宏觀政策的調整,A股的發展前景仍然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
在這個多變的局勢之下,國內資本市場乃至國際經濟形勢尤其是美國金融市場的未來將會如何演繹?為此記者采訪了建信基金投資總監陳鵬。他表示,國際經濟形勢并不如外界傳說的那么惡劣,至于A股市場也將結束單邊下跌態勢,未來可能進入震蕩格局。A股結束單邊下跌
記者:近期國內市場屢屢發出利好消息,例如印花稅單邊征收,匯金公司增持上市銀行股票、一月內兩度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取消利息稅等等。這些政策都被視為是政府救市的重要舉措,您認為這些政策推出之后是否會起到救市的效果,市場接下來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陳鵬: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下調顯示了國內貨幣政策的轉向,標志著降息周期的確立,表明了國家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我們認為,這些政策的出臺將在一片悲觀的市場情緒中逐漸培養出對抗的力量,接下來市場可能會進入到震蕩的格局,在這個震蕩格局中個股和板塊走勢出現分化的可能性比較大。
記者:10月初,證監會宣布正式啟動融資融券試點,并將于近期細則。您怎么看待推出融資融券對市場的影響?
陳鵬:我們更愿意將融資融券制度的推出理解為對完善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工具體系的重要舉措。對于一個新產品而言,我們認為整體影響應該是中性的。這個新工具具有放大和反向的功能,將加強市場的價值修正的機能,在市場處于相對低位的時候推出融資融券,將對市場產生偏正面的影響;如果在市場處于相對高位的時候推出,將對市場產生偏負面影響。
記者:除開政策的影響,此前持續高增長的中國經濟面臨減速壓力也被認為是國內資本市場存在不確定性的重要因素。您認為2009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如何。
陳鵬:在過去的30年,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0%,這的確是高速增長的時期,接下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這樣兩位數的高增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目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對外出口勢必受到影響,能否擴大內需并抵御出口下降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是接下來國內經濟發展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如果無法抵御出口下降的壓力,那么到明年以及可預見的將來,國內經濟增長率可能會降至8%,但是由于中國相對封閉的資本管理體系和中國經濟中長期支持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國經濟硬著陸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小。
不同于全球經濟發展歷史上很多小國經濟崛起的過程,我國經濟的良好縱深性將為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更大的更有彈性的空間。尤其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較高的人口紅利仍將在長期中提供巨大的需求增長空間,土地政策的調整也將從正面影響內需,而隨著國家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供給約束導致的通脹也將在長期內獲得重新平衡。從長期來看,國內經濟發展的前景可期,有望抵御出口下降的壓力,接下來國內經濟應該會保持8-9%的增長。
記者:那么接下來,在這樣的經濟發展前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否會發生明顯變化,這對明年的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陳鵬:具體到經濟增長減速的風險可能對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響,我們認為不必過于悲觀。從2007年到2008年,國內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一直處于16%左右,這是個相對較高的水平。接下來,依據我們對歷史數據的測算,即便國內經濟增長減速,如果沒有出現硬著陸的情況,那么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仍然會維持在12%左右。
如果將目光越過不確定的2009年,這個收益率將保證2010年的企業盈利水平比2008年略有增長。因此,我們仍然看好優質資產的盈利能力,即使在短期內可能存在盈利能力的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尤其在市場信心上升之后,投資優質企業仍然會獲得良好的回報。
國際經濟形勢尚未惡化
記者:有觀點認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下跌與以往不同的是,整個國際經濟形勢都處于巨變之中,全球經濟可能存在陷入嚴重衰退的風險,這可能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陳鵬:總的來說,美國金融機構面臨的巨虧主要還是金融杠桿的收縮引起,美國實業此次并未受太多直接影響。美國金融類股出現較大的跌幅,但是整個美國股指跌幅只有三成,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當然在危機蔓延的過程中,全球經濟杠桿的不斷收縮將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的出現。這個現象正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全球危機的重要根源。但是現代的貨幣和貨幣管理體系為對抗這種通貨緊縮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所以當年的危機應該不會在現代全面重演。
進一步而言,這一外部經濟形勢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比如受到普遍擔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問題:受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中國持有的國外資產存在較大貶值壓力;此外,由于美國國債、尤其是機構債產品的市場價值下跌,國內的海外投資浮虧不小。其實,中國的美元儲備主要投資的是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由于美國政府已接管兩房,這些債券將成為有國家信用擔保的債券,中國海外投資的風險并未如傳聞中那樣嚴重。
由于我國嚴格的外匯資本項目管理制度,和我國較低的杠桿管理技術,商業性的海外金融資產絕對數額雖大,但相對國內金融資產存量而言,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同時,可以預計,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內,世界貨幣體系的基本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仍是“一極多元”的格局。但是“一極多元”中美元這一“中心極”的勢力(占當今世界儲備貨幣中的65%左右)在相對減弱,歐元、日元、英鎊這一“多元化”貨幣的實力在增強,“多元”的內容在豐富,“多元”中將增加人民幣,甚至包括有所擴張的SDR以及其他國家貨幣。由此,國際貨幣體系主導權的爭奪也將日益激烈和顯化。
從中國自身經濟、金融進一步發展的特征看,中國是世界的經濟與人口大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已相當密切,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只要繼續保持有效的改革開放,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仍有潛力在全球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
未來的增長模式將面臨與以往不同的挑戰,經濟增長將不得不從粗放式、出口導向轉向效率型、內需為主的增長。而國內金融業的發展滯后和經濟體的市場化改革以及民主政治改革任務尚未完成。
一方面,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迫切需要進一步參與金融全球化,另一方面,“路徑依賴”和復雜的現實又決定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環境下,必須關注進一步參與金融全球化中的國家金融與經濟安全,又必然是有限的金融全球化。
在這一大環境下,中國如果簡單地選擇釘住單個貨幣的嚴格固定的匯率或者選擇完全浮動的匯率(兩極論),都不利于中國利益。
中國當前既不適合實行嚴格固定的匯率制度,也不具備條件充當國際關鍵貨幣,實行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在戰略過渡期內,仍需要借助美國等中心貨幣的優勢,逐步走向亞洲區內的重要貨幣。
人民幣尚難成關鍵貨幣
總體上說,在一個開放經濟體崛起的過程中,人民幣并不適合完全加入國際上現有的貨幣區。
以人民幣為主,建立獨立的松散貨幣區具有潛在的可能性,但是當前的國際環境和中國經濟各方面因素制約下的貨幣政策能力的相對不足,又制約了人民幣貨幣區在短時間內的形成。
中長期內亞洲具有設立獨立貨幣區的潛在利益,人民幣能在其中發揮關鍵性作用,但目前條件尚不具備。盡管人民幣從趨勢看具有充當亞洲區內關鍵貨幣的潛能,但并不意味著短期內就能成為關鍵貨幣。
一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宏觀調控能力以及這種能力為世界其他國家所認可的程度,還沒有完全達到能獨立承擔貨幣區關鍵貨幣的水平。
二是東亞國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各國貨幣都與美元掛鉤,被稱為“寬松的美元區”。近期盡管亞洲各國均不嚴格釘住美元,但與美元仍維持著不是很緊密的貨幣區關系。
因此要在這個區域內迅速建立人民幣的貨幣區,需要突破美元的現有優勢,而這在近期并不現實。這需要進一步借助亞洲貨幣與金融的合作,并保持人民幣對美元的相對穩定,甚至比美元更加穩定的力量來推動。
三是人民幣要成為區內可信的關鍵貨幣,在人民幣跨境結算、資本管制放松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浮動匯率有益戰略過渡
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可在保持適度靈活性的前提下“搭便車”。匯率制度本質上從屬于貨幣制度,是基于人們的普遍信任而存在。不論是本幣的國際化,還是允許國際資本流動發揮穩定,都有賴于某貨幣跨越國界的信任。
這種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也不是不經檢驗的承諾所能承載的,而是以經濟、軍事實力和宏觀調控能力,并經過歷史檢驗才能牢固樹立的。雖然目前美元的國際地位有所下降,國際信任有所降低,但在金融危機時期仍能成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可見其信任基礎仍是牢固的。
中國在短期內較難確立起與其匹敵的國際信任基礎。因此保持與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則意味著“進口”美國的貨幣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美國已建立的信任基礎,有助于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有助于中國在貨幣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提高貨幣調控的能力。
當然,這個過程又不是完全的釘住美元,因為不但美元并不是中國完美的“錨”貨幣,而且,完全釘住只能使得中國淪為美元區,人民幣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元,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人民幣的國際化。
中國允許匯率有管理的浮動,以反映中美之間的經濟周期、經濟結構的不一致,同時也給中國貨幣政策一定的靈活性,甚至可糾正美國貨幣政策的失誤,有可能建立比美元更強的人民幣的國際信任。
或者說,只要是經濟基本面要求,匯率應在管理區間內主動調節,并且相應的波動主要依靠市場進行,即只是先借助美元區的信任,“借船出?!?,推廣人民幣,使國際社會有機會認識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脫離美元,成為獨立的貨幣。
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宏觀調控能力能經得住歷史的檢驗。因為貨幣畢竟只是本國經濟實力和宏觀調控能力的展現,是信任的載體而已,不能本末倒置。
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有助于及時釋放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如果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實際匯率將長期面臨升值的壓力。國際經驗表明,經濟的長期增長,尤其是伴隨著勞動效率提高的經濟增長,將在經濟增長一定時期面臨實際匯率升值的壓力。
中國已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提高,目前已實質性面對實際匯率升值壓力。同時,海內外機構和專家也較一致地預計,中國經濟仍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相對較高的增長率,實際匯率的升值具有一定內在必然性及長期性。
浮動匯率制度能較容易地釋放經濟體內在的實際匯率的變化,但是在固定匯率制下,面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了保持國內貨幣環境的穩定,則也需要對匯率水平進行及時的調整,以協調與釘住國家經濟增長率之間的差別。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今后即使采取非浮動匯率制度,也并不是采取絕對一成不變的固定匯率制度,除了日常有區間的浮動外,也需要對一定時期相對固定的匯率水平進行適當的調整。
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可給國內經濟調整與轉型以適當的條件和時間。在當前各國放松資本管制、世界貨幣財富積累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一國匯率的扭曲,往往會引發世界投機資金的沖擊,并不利于國內經濟結構的順利轉型和社會福利的不斷提高,在這方面,世界上已有不少教訓。
但是要想發揮好匯率作用,又是有條件的,需要存在資源從貿易部門向非貿易部門轉移的可能,或者說,需要國內經濟的自由化和價格機制的靈活性。
中國目前經濟結構矛盾積累較多,就業壓力較大,社會穩定壓力不可忽視。微觀主體和經濟結構的轉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和適應的,否則,只能給經濟與社會的穩定帶來更多負面的沖擊。
同時,中國金融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全理順,因此,要實現資源的有效流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與此相適應,應該允許我國匯率制度的調整同樣需要較長的時間,簡單采取“兩極論”的匯率制度是不可取的。
當前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是有條件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既引入了匯率的波動,又保留了對匯率波動的一定管制;既是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的一種過渡,又是對這兩種匯率制度的一種混合與揚棄。
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與國內其他宏觀調控措施有效協調,這種匯率制度就能提供最大的市場靈活性。但一旦配合不好,又容易引發外部的投機攻擊,成為產生一國經濟不穩定的原因。
必要的資本賬戶和匯率管制
具體來說,鑒于有關國金融危機的教訓,中國政府對保持資本賬戶的管制持有清醒的認識。
中國的資本賬戶管制,為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提供了最基本的防線。國際經驗教訓一再告誡我們,在匯率實現完全自由浮動之前,不能輕易完全放開資本賬戶的管制,尤其是對短期資本的流動。
同時要看到,中國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貨幣危機說到底,是政府的信譽危機,是對本幣穩定承諾的破壞。到2006年,中國外匯占款的總額已超過基礎貨幣的價值。這表明中國的基礎貨幣具有100%的外匯儲備支撐。而2010年6月,中國央行發行的央票余額已達到4.6萬億元人民幣,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高達17%。
一旦出現外匯流出引起國內基礎貨幣的收縮,央行具有巨大的空間將歷史上沉淀下來的基礎貨幣投放出去,避免經濟因外部金融性因素引起不必要的貨幣緊縮。因此,只要能保持國內經濟相對的穩定,中國完全有能力維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中國經濟仍存在穩定高速增長的潛在實力,以適應今后國內調整的要求。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部分的宏觀經濟調控任務需要借助國內的經濟調整實現。
從國際教訓看,實行嚴格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最終不得不放棄政府承諾,允許匯率自由波動,國內經濟調整的代價過大。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并不需要將所有的調整任務,由國內經濟承擔,但也無法將所有的調整任務都通過匯率波動完成。
即使是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在國際經濟越來越一體化的環境中,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也無法實現完全隔離內外的經濟波動。
然而,中國還處于城鎮化、工業化的中后期,經濟結構多元、市場廣闊;仍能保持在全球范圍內相對較高的儲蓄率;相對歐元、日元,勞動力市場不僅充裕,而且相當靈活。
總體上看,擁有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在實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應對國內經濟調整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中國擁有一定程度能隔離短期利益訴求,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轉軌期多目標協調平衡
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過程,不是在一個平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在一張白紙中重新設計的過程。
中國未來匯率制度的選擇,應該既是匯率制度的一種轉軌,同時也是尋找市場均衡匯率水平的過程,更是調整國內經濟、金融運行體制和宏觀調控制度的過程,是一個多目標協調平衡的復雜過程。其不會僅僅是為了改變匯率制度而改變匯率制度,而是應該放在更廣泛的宏觀經濟、金融框架和經濟與社會穩定關系中動態把握。
鑒于此,為了給國內經濟、金融結構的調整,包括匯率水平的調節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條件,未來的匯率制度改革可以在不預先設置時間表的前提下,著重把握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一是確立一中心匯率。中心匯率不一定要事先公布,官方應根據經濟及金融發展狀況,可適時、主動進行若干一次性的調整,也可分解在緩慢的波動中。一切視市場狀況酌情而定。
二是中心匯率應根據貿易、投資等對外經濟狀況、對方國貨幣政策的聲譽及要素流動的順暢程度,確定一籃子貨幣的內容。
初期,可仍以美元為主,但隨著經濟、貿易格局的變化,可逐步加大其他國家貨幣的權重,包括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實際意義進一步確立后的SDR等貨幣商品。隨著“籃子內容權重”的變化,當變化到一定程度后,也就無所謂中心匯率了,已逐步逼近實際有效匯率的波動。
三是應根據經濟與市場發育狀況,在實行中心匯率制度過程中,逐步放大匯率的市場浮動區間,讓市場發揮更大的價格功能。這個“區間”可以公布,也可以不公布,視機而定。
在初期可以不公布,以避免市場在區間邊界上的投機活動。同時配合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逐步放大匯率的市場浮動區間過程,實際上弱化中心匯率一次性調整的頻率。
四是配合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的資本項下開放進程,適時加快匯率的浮動進程,包括浮動區間、籃子內的貨幣權重內容。
五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弱勢”的崛起過程,應始終保持微弱的升值趨勢,起碼是最基本的幣值穩定態勢。
匯率制度的轉軌過程,不僅涉及制度形式的轉變,還涉及匯率水平的調整,特別是因為原先由數量配給予以平衡的價格壓力的釋放過程,還可能引起匯率水平的大起大落,以及與此相聯系的預期和大量投機資金跨境流動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匯率制度順利轉軌還需要經濟結構和調控方式變革的配合,否則可能會給經濟運行埋下隱患。匯率制度轉軌“有名無實”反而會成為制約因素。為此,匯率制度轉軌過程,應與宏觀調控政策、經濟金融改革以及資本賬戶管制等相協調、相配合。
推進國內外金融體系改革
具體來說,一是要加速國內經濟、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進程。轉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尤其是隨著浮動區間的逐步擴大,意味著經濟調節將放大利用匯率這種價格的波動來引導。
要使這種調節機制真正發揮作用,必須順暢流動與配置國內的資源。事實上,在國內原有激勵約束機制不合理的情況下,匯率的波動并不會自動消除這些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會利用并擴大這些扭曲。
目前,國內有些人寄希望于通過匯率升值來轉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出口部門價值鏈。對此我們應看到,匯率升值確實會帶來上述改革的壓力,但并不會自動解決這些問題,或者說,在表現為其他經濟、社會矛盾壓力下,延緩了匯率改革的步伐。
因此必須有國內經濟、金融深刻的改革來配合。因為匯率調節畢竟屬于需求調節工具,在缺乏供給面配合的情況下過度使用,只會引起不必要的經濟不穩定。
為此,需要盡快降低中國真實存在的準入限制,尤其是服務業的準入限制。因為匯率作用的對象主要集中于出口部門,其調節的資源將在可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轉移,這要求服務業的進出入順暢。
為了使得這個過程更為流暢,進一步,政府的職能還需進一步轉換,不僅不應設置目前看來仍存在的不必要的門檻,還應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盡快推動要素市場改革,使得要素價格真正反映市場的稀缺程度。減少國內不必要的行政壟斷行業,降低自然壟斷行業的不利影響。
經濟的調節是多渠道的,匯率、利率、價格以及數量等將同時發揮作用。當國內其他價格體系和資源流動渠道受到一定抑制時,簡單地增加匯率的靈活性,調節任務將過于集中在匯率,同時會不必要地加大匯率的波動性,不利于匯率制度的順利轉軌。
因此,通過國內金融業市場化的改革,提高國內經濟調整的靈活性,既是更加市場化匯率制度順利運作的需要,也是降低轉軌風險的需要。應將匯率水平調整、匯率制度轉軌和國內金融業的其他市場化改革結合起來。這并不是簡單的孰先孰后的問題,而是需要協同推進。
二是需要積極發展外匯避險市場。當不得不引入匯率波動時,就需要一定的外匯避險市場來管理風險。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加大后,風險管理的主體逐步向市場主體轉移,需要為其發展必要的管理工具和市場。
三是需要保留必要的外匯儲備和資本賬戶管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仍需要對匯率水平和波動進行干預,存在一定的價格管制。
在匯率制度轉軌過程中,特別是初期,市場預期變化不清晰,國際投機資金較為活躍,更有必要通過資本賬戶管理以控制短期資本的不必要流動。在匯率制度的波動幅度仍存有較嚴格的限制以前,不能輕易放棄資本賬戶管制。另一方面,市場的干預需要保留必要的外匯儲備,以直接調節市場的供求。
四是需要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政策的合理搭配。匯率制度轉軌和匯率水平調整,只要不是一次到位(有時不當的超調,對國內經濟影響過大,且會帶來下一次的逆向調整),往往都會引發國際社會對匯率進一步同方向波動的預期,帶動跨境資金的流動。
另一方面,匯率水平的調整,特別是升值,往往會直接沖擊傳統出口部門,給國內經濟帶來壓力。為此,需要謹慎處理宏觀政策和金融監管措施的配合。
一般來說,在漸進升值(或市場仍存在升值預期的情況下),會導致跨境資金的流入,這部分資金一般不會流入實體經濟領域,而會進入房地產、股票等虛擬經濟領域。國內金融機構在充裕的資金沖擊下,往往會加速信貸擴張,又進一步推動物價和資產價格的上漲,為未來埋下了不良資產隱患。
為此,在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同時,必須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行為加強必要的監管。為了順應匯率升值帶來的經濟結構調整壓力,有時還有必要借助財政政策,以適當減緩這個調整過程的陣痛,并為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是應盡可能地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控。相對穩定的國際匯率體系和健康的國際貨幣體系,既有利于世界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匯率制度的轉軌和經濟的發展。
在這方面,應抓住機會,推動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間的匯率相對穩定,通過國際機構適當限制主要儲備貨幣國家過量發行貨幣,導致世界流動性泛濫的現象。
應積極推動國際社會以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為契機,加強國際監管協調,特別是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控,以減少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匯率轉軌過程中不得不應對的投機資金大量流動的壓力。
紀寶成 擔憂海外上市 資產流失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可能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兩會上發表的“擔憂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觀點一經提出后,就立即成為了新聞媒體報道和學界為之爭論的焦點。
易憲容認為,“如果嚴格的控制國內的公司到海外上市,只能讓中國經濟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舉手待擒,還沒有與他人競爭就敗下陣來?!?/p>
紀寶成提出“擔憂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可能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兩會上發表的“擔憂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觀點一經提出后,就立即成為了新聞媒體報道和學界為之爭論的焦點。
紀寶成在兩會上發言表達了對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赴海外上市熱潮的擔憂。他認為,這一盲目現象將造成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空心化和邊緣化。而國有企業過多地海外上市以及過分國際化,將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和未來發展戰略實施,大規模海外上市將帶來資產流失,影響本國利益的更好實現。紀寶成概括大中型優質企業的大規模海外上市的不利因素有:首先將加劇國內資本市場的空心化和邊緣化。導致市場穩定性大幅失衡,資源配置功能下降,加劇市場發展的惡性循環。此外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海外上市導致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這些企業均是以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價格比國內資本市場同類企業價格低20%以上。據統計,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國有企業在海外上市過程中,涉及國有資產流失至少600億美元?!斑@個數目非常驚人!”紀寶成說。
紀寶成提出,大中型國企海外上市都是“輕裝上陣”,剝離不良資產,國家進行注資,這些成本實際上都是納稅人也就是老百姓來承擔,這些優質企業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獲得高利潤卻為海外投資者分享?!爸袊辟Y本、市場,也缺改革動力,以這些方面的不足作借口到海外上市說不過去。”紀寶成說?!八⒉环磳蠛M馍鲜校獧嗪饫椎檬?,國際資本市場有很多風險,應防止造成不當損失?!?/p>
易憲容認為這是一種企業市場選擇的結果
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向記者強調的是,任何一種經濟現象的研究,都要把它放在“經濟形態”的范疇中去考慮,都要用“成本和收益”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脫離了這個最基本的法則,討論任何經濟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
易憲容說,“如果嚴格地控制國內的公司到海外上市,只能讓中國經濟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舉手待擒,還沒有與他人競爭就敗下陣來。”
“早些時候國內大量的企業到海外上市并非是一種盲目性,而完全是一種企業市場選擇的結果?!?易憲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量的國內企業到海外上市,國內企業國際化程度提高,不會有損國內證券市場,也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及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企業國際化的程度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標志,企業國際化程度越高其競爭力就越強。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國際化的企業并非是無根的,無論其國際化程度多高,都是會把企業最核心的業務或流程放在本土,都會把其創造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本國。特別是當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練得一身功夫之后,回饋國內市場是它們必然選擇。
“研究這類問題和不研究這類問題的經濟學家也有區別。”易憲容對記者說,如果有經濟學家想利用這次爭論的機會站出來表現一下自己的話,那就更失去了爭論的意義。
易憲容認為,只有是在經濟學界長期關注研究這一類經濟現象的學者才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海外上市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易憲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時地提醒記者最好還是去采訪一下那些已經去海外上市的企業?!捌髽I的生存和發展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非?,F實具體的東西,它不是一些經濟學家在書齋里打磨出來的所謂的觀點,謀求利潤的企業爭相到海外上市,就一定有它的硬道理?!?/p>
易憲容向記者道出了他認為的國內企業大量地涌到海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與目前國內企業的上市環境有關,在于國內的資本市場根本就不能夠滿足國內企業融資的要求。既然國內資本市場服務不能滿足國內企業融資之要求,為什么就不能夠讓這些企業到海外上市呢?”
“另外,國內企業大量到海外上市,又與國內經濟迅速成長有關。”面對著蓬勃發展的國內企業,海外證券市場紛紛在向國內企業招手。
“當大量的國內企業到海外上市后,無論是對國內經濟發展還是對企業發展都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币讘椚輳娬{,近幾年來國內經濟得以快速持續增長,是與國內企業從海外融集到大量資金回國內投資有關系的。目前,中國早已走出那種閉關自守的年代,利用海外資源來發展國內經濟早已成了國民的一種共識。
對于有人對海外上市的企業利潤讓海外投資者瓜分的擔憂的問題,易憲容認為是小題大做?!捌髽I在海外市場融集到資金后讓企業發展,盡管給了投資者一定的回報,但最后獲得大利除了企業本身還會是誰?只要企業餅做大了,還怕他人來分你的餅。”
中國企業最多再依附海外上市3年
關鍵詞:經濟型連鎖酒店;如家;戰略;品牌一、引言
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啟蒙,21世紀的成長,到了現階段飛速的進行,已經實現了三個不同階段的發展。目前,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的門店數量及客房數量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如家酒店集團首席執行官孫堅表示,全球經濟型酒店顧客群體經歷了從中小商務人士到大眾休閑旅游的轉變,如家恰好抓住了這次機會,實現了突破獲得了成功。與此同時,經濟型連鎖酒店的也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如何擺脫傳統依靠數量盈利的粗放發展戰略,轉移到走個性化、品牌化、精簡化、精細化的經營發展戰略,是我們亟待研究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經濟型酒店特征分析
中國大多數經濟型連鎖酒店客房數量平均水平為100-200左右,大多數為中小型酒店,因為中小型規模不僅能夠節省經營成本,還可以保證客戶有較高的入住率,獲得更高的回報,取得更好的投資收益;
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的居住面積大多小于30平方米,能夠滿足顧客對客房的基本要求即可;
經濟型連鎖酒店在客房類型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性的特點,也就是說類型比較單一,導致這種原因出現是由于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目標顧客群體較為單一,大多是追求經濟節約的旅游團體或外派工作商旅等。此外,客房類型統一也可以變相的為經濟型連鎖酒店降低成本,減少裝修支出,又可以滿足不同顧客群體對于居住的需求。
由于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地域不同,居住條件等其他的差異,客房的價格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標準間客房大多數的價格集中在100-150左右,檔次更高的肯能在150-200元左右,與當地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三、我國經濟型酒店的三大發展戰略
1.調整組織發展結構,優化人員戰略
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應該學習國外先進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發展經驗,組織結構簡化,不必面面俱到,精簡管理層級,較少管理跨度,充分實施不同員工對于經濟型連鎖酒店發展的作用,真正的讓民族管理融入在經濟型連鎖酒店管理中。如家酒店創新性的將前廳服務部與客房部合并組成新的部門商務管理部,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組織層級,充分發揮統一籌劃對于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發展作用,實現后臺管理對于經濟型連鎖酒店的整體調動。此外,可以由集團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強大的管理或后盾,積極對人才儲備,完善人才發展戰略,選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給于更好的福利政策,讓他們繼續為酒店的發展做出貢獻;還需要注意采用自動化程度高、現代科技化程度高、質量有保證的酒店硬件設施、設備,減少人力的耗用,有效的降低成本。
2.實施精品化戰略,提供個性化服務
精品化戰略對于經濟型連鎖酒店吸引不同群體的客戶有著重要作用,精美的或特殊的酒店居住環境不能能夠給顧客帶來新鮮感,還可以提供將自身的服務特點,品牌文化有效的與其他經濟型連鎖酒店區分開來。細分市場已經成為酒店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型酒店采取精品化戰略將憑借著其個性的設計和高端的服務理念,將贏得更大生存發展空間。國內經濟型酒店品牌也相應的采取了精品化戰略,紛紛推出自身的中高檔精品商務品牌,如:如家推出的和頤酒店、漢庭的全季酒店及錦江之星的白玉蘭酒店。
3.提供優質服務,實現服務領先策略
國內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應該面對的主要群體renminbi大眾,合理的價格,提供適當的服務對于顧客的滿足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顧客入住經濟型連鎖酒店并不是追求奢華的居住條件及優質的服務,而是將經濟型連鎖酒店作為一個休息的場所,追求滿足睡眠及時恢復疲勞的身體。如家酒店恰好滿足了人民大眾的需求,對自身提供的服務進行了準確的定位,為顧客提供一個溫馨、經濟、干凈的休息地,輕輕松松的把“月亮下面我的家”的品牌理念傳遞給每一個顧客,讓他們了解如家,信任如家,再次實現消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如家快捷在其發展過程中成功制定和實施了企業戰略計劃。筆者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經濟型連鎖酒店一方面應該加強其在核心區域的控制力,完善長三角、環渤海以及珠三角的市場布局,尤其是以珠三角為代表的華南地區,如家的市場份額相對偏少,應繼續堅持收購和加盟為主的擴張手段,擴大華南地區市場份額,加快自身的變革的腳步。(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參考文獻
[1]方芳.國內經濟型酒店的現狀分析及其發展的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2007(08)
[2]唐文龍.“如家”經濟型的經營謀略[J].中國市場.2007(29)
[3]吳秀琳.淺談經濟型酒店及其未來發展[J].重慶建筑.2006(04)
關鍵詞:國際化經營;漸進式;跳躍式;比較
一、國際化經營發展模式的理論詮釋
國際化經營是企業產銷活動的范圍如何從一國走向世界,關于國際化經營發展模式的理論有漸進論和跳躍論,前者已廣為流行,后者正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兩大理論的主要內容如下:
1.漸進論
漸進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為瑞典的約漢森(Jahanson)和瓦德協姆·保羅(WiedersheimPaul),該理論認為,從大多數企業走向世界的歷史實績來看,從國內經營到國外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量變到質變的長期演變過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突然飛躍。經營國際化的這種漸進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市場范圍擴大的地理順序,二是企業跨國經營方式的演變發展。
目標市場選擇的漸進性,表現為大多數企業市場的擴大都是遵循“由近及遠,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線。市場擴張的地理順序通常是:本地市場地區市場全國市場海外相鄰市場全球市場。
跨國經營方式的漸進性,表現為絕大多數企業都是采取“先易后難,逐步升級”的策略,經營方式演變的最常見類型是:純國內經營通過中間商間接出口企業直接出口設立海外銷售分部設立海外分公司跨國生產。
2.跳躍論
從上可以看出漸進論已經相當成熟和深人人心,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信息環境的變化,國際化經營的許多環節是可以跳躍的,因此單一的漸進論已經不能完全詮釋國際化經營發展模式。在漸進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跳躍論認為國際化經營呈現跳躍式發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個或多個環節,具體表現為多種形式。如溫州的打火機與眼鏡產業,在目標市場選擇方面,企業一開始就瞄準國外市場,基本上跨過了本地市場地區市場全國市場等環節,而一開始就進入海外相鄰市場全球市場或直接進入全球市場;在經營方式方面,跨過了純國內經營階段,通過中間商間接出口,再進入企業直接出口設立海外銷售分部等環節。
二、國際化經營兩大發展模式的比較
(一)理論依據不同
1.漸進式發展模式的理論依據
(1)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報酬遞增指的是產出水平增長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長比例的生產狀況,也就是說,如果所有投入都增加一倍,產出將增加一倍以上,即當企業的產量提高時,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會下降。因此,現實中,一些規模較大工廠的制造過程都享有適度的規模收益遞增效應。規模經濟理論認為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促成規模經濟的重要條件。基于該理論,企業首先應擴大國內市場以獲得相應的規模收益遞增效應,出口才有競爭力,因此,國際化經營往往表現為漸進式。
(2)需求偏好相似論
林德(Linder)于1961年提出需求偏好相似論,認為國際貿易是國內貿易的延伸,因此,各國應當出口那些擁有巨大國內市場的制成品,即大多數人需要的商品,一國在滿足這樣一個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可以從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國家獲得出口該類商品所必需的經驗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國家之間的貿易量是最大的?;谠摾碚?,企業首先應選擇國內市場巨大的產業進行出口貿易,同時最有可能發生在偏好相似的國家之間(往往是相鄰國家市場),因此,國際化經營往往表現為漸進式。
2.跳躍式發展模式的理論依據
(1)后發優勢理論
該理論最早源于李嘉圖的比較生產費用理論和李斯特的動態比較費用學說。按照這一理論,后起國家可以直接吸收和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因而其技術成本要比最初開發的國家低得多。在同樣的資金、資源和技術成本條件下,后起國家既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又大大減少了因對技術范式和制度路徑依賴所形成的制約?;谠摾碚摚笃饑以诎l展中可以免費或低成本地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和技術,如果再有一點創新,就可能發展新的優勢產業,可能把先進國家擠出國際市場,因此國際化經營過程可以是跳躍式的。
(2)差別產品理論
差別產品是指同一產業內或同一類商品組中存在不同質的產品。從實物形態上,同類產品可以由于性能、商標、牌號、款式、規格、包裝等方面的差異而被視為異質產品。差別產品適應了當前消費結構的要求,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多樣化、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因此,當代國際貿易中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差別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基于該理論,企業可以集中生產要素生產國外同行產業中的差別產品,滿足全球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跨過本國市場和純國內經營而直接進入國際市場。
(二)經營環境不同
漸進式發展模式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當時的世界經濟還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進入80年代后,信息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跳躍式發展模式是在全新的環境中產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使各個相對獨立的國家經濟主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家之間的分工合作,加快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要求各國盡快順應這一潮流,加大本國的經濟開放程度,參與國際競爭,經濟全球化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出了客觀要求。跳躍式經營可以縮短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周期,使產品迅速進入國際市場,先發制勝,搶占國際市場,并進一步實現跨國經營,因此,跳躍式發展模式自然成為有條件的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首選模式。
2.信息現代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廣泛應用,國際市場的供求信息得以通暢快速的交流,這不僅使企業能夠更快地了解世界,而且降低了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啟動成本,增強了企業進行跳躍式國際化經營的信心。進入90年代后,信息網絡在商務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這個特點更加明顯。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于網絡,使得國際經貿的各個環節走向信息化和網絡化。
3.國際物流信息化
國際物流是指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展,是跨國界的、流通范圍擴大了的物的流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因特網、條碼以及衛星定位系統在物流領域得到普遍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物流服務水平。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之間的貿易最終都將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因此,國際貿易離不開國際物流業,國際物流的高度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大大縮短了貿易周期,為企業進行跳躍式國際化經營鋪設了一條高速公路。
(三)產業不同
1.需求偏好相似產業
漸進式國際化經營的產業往往是國內外需求偏好相似的產業,根據林德的理論,國際貿易被視為國內貿易的延伸,因此產業一開始往往表現為國內經營,待國內市場飽和后或因偶然機會(被動地)才向外延伸到國際市場,根據需求偏好相似原則,首先選擇的是相鄰國家市場,而后才是全球市場。如制鞋產業基本上屬于國內外需求偏好相似的產業,雖然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消費者對其尺碼大小、款式、功能等有不同要求,但國內外需求偏好總體上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其國際化經營往往傾向于漸進式發展模式。以溫州制鞋產業為例,其發展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二階段(1950-1987年),鞋類完全是供應國內市場,在第三階段(1988-1998年)開始出口,具體地說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的,如當時已有6年純國內經營經歷的東藝鞋業緣于偶然的機會,從1992年開始走出國門,通過中間商間接出口到香港,再轉口到比利時。第四階段(1999年開始至今)開始自營出口,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33家主要自營出口生產企業中,鞋類企業有7家,出口額達5635萬美元,占上述33家企業出口總額的23.60%,這些企業目前正處于積極出口階段,一些企業已在海外設立銷售部門,但還沒有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截止到2001年,全市鞋類生產總值達296億元,其主要市場仍在國內,占20%的國內市場份額,出口4.62億美元,產業出口率為12.89%。
2.需求偏好差異產業
跳躍式國際化經營的產業往往是國內外需求存在差異的產業,如,非天主教國家日本、韓國、中國等大量出口人造圣誕樹和圣誕禮物等,而在這些國家國內,這些商品的市場卻很小。我國消費者習慣用一次性打火機(塑料外殼且價格低廉),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溫州金屬打火機產業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市場,初始階段9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經過國際競爭后又反過來強化國內市場,2001年產值達30億元,70%-80%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占金屬打火機國際市場份額的70%,只有20%-30%的產品供應國內市場。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對太陽鏡和金屬鏡框的需求還很小,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溫州眼鏡產業也是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市場,產品很受歐美國家客商的歡迎。因此,國內外需求偏好存在差異的產業的國際化經營明顯具有跳躍式特征,即在目標市場和經營方式方面跨過中間(一個或)某幾個環節。
(四)企業對國際化經營的認知程度不同
企業對國際化經營的認知程度對經營發展模式的選擇非常重要。采取漸進式發展模式,往往是由于企業對國際化經營的市場進入戰略、風險及其控制等認知程度不足,將國際化經營看成企業本身的成長過程。而國際化經營并不僅僅是企業的產品走向世界,它同時也是企業管理人員開擴眼界認識世界的過程。由于管理人員對海外市場的認知有一個“由近及遠”的過程,對經營方式的選擇相對也就有一個“由易及難”的過程,因此,這樣的企業就會采取漸進式發展模式。
采取跳躍式經營企業模式的,往往對國際化經營有一定的認知,了解各種國際市場進入戰略、風險及其控制,在跨過純國內經營階段后,先以間接出口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借助于外部營銷力量(如貿易公司等),集中力量搞好生產,同時,企業在間接出口階段“干中學”,待時機成熟后就過渡到直接出口及以后各個環節。因此,企業采取跳躍式發展模式,并不是盲目冒進,而是在具備一定認知的前提下快速實現國際化經營。
(五)企業國際化經營意識的強弱程度不同
國際化經營意識是企業國際化經營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一方面它決定企業對國外市場機會和信息的關心了解程度,沒有國際化經營意識的企業不會有意識地收集國外市場信息,也不會主動建立和發展國外關系;另一方面它決定企業對出口業務、跨國經營活動的投資和努力程度,從總體來說,企業在一個市場的經營成功程度,取決于企業在該市場的資源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
采取漸進式經營模式的企業,國際化經營意識相對較弱,如溫州制鞋產業和服裝產業,由于強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在目標市場和經營方式選擇上以國內經營為主,待國內市場逐漸飽和后,再向外拓展市場,他們是在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開始有國際化經營意識。
采取跳躍式經營模式的企業普遍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經營意識,據考察,打火機和眼鏡產業在初始階段就具有較強的出口意識,從企業業主到管理人員,都具有這種意識。在20世紀90年代,溫州市第一家參加國內大型交易會的生產企業就是一家打火機企業,并產生一種“領頭”作用,帶動其他企業參加,由此該產業的出口意識得到整體提高,兩大產業的廠商在產業發展早期就開始收集海外市場信息,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六)經營效果不同
企業以跳躍式發展模式開展國際化經營,取得的經營效果主要體現為“以快取勝”、“先發制人”等優勢,但也容易招致一些進口國的貿易限制。
1.正面效果:快速占據國際市場
采取跳躍式發展模式,產品可以迅速進入國際市場,快速提高國際市場份額。溫州打火機產業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初,跨過純國內經營階段,以價格便宜(是日本和韓國的1/10左右)、差別產品等優勢,很快進入國際市場,目前已占據70%的國際市場份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擊敗日本、韓國等國際競爭對手。2001年溫州眼鏡產業總產值超過45億元,90%以上的產品出口,銷往世界上150多個國家與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占30%左右的國際市場份額。相對而言,溫州鞋類和服裝類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就微不足道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日前在長春舉行的第四屆東北亞經濟合作論壇上發表演講表示,目前中國GDP年增長保持在11%左右,在未來15-20年內,應該不會低于8%。到2030年仍會實現較快增長,到205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就人均收入來說,也將不斷上升,即便是到本世紀末,中國的人均收入也會實現增長。
蒙代爾還指出,中國是世界煤炭消費大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14%,其中85%以上來自煤炭。對于東北地區和整個中國經濟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盡快向能源可持續應用的道路發展,擺脫目前對煤炭的過度依賴。
點評:相比于國內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論調,蒙代爾先生的上述結論似乎讓人感到些許希望和安慰,畢竟人家是世界經濟領域的權威。不過,在反觀國內接市,股市和制造業等角落之后,對于美好的經濟前景,心中不免還是有些惴惴不安。孰對孰錯,也許要看歷史給出的答案了。
羅奇:全球經濟降溫剛剛開始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日前表示,全球經濟才剛開始轉弱。美國可能陷入衰退,而亞洲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也將開始感受其沖擊。羅奇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信貸緊縮那么簡單,信用危機的三分之二可能已經過去,但其對美國和全球實體經濟的沖擊才剛剛開始。盡管美國第二季度增長速度較預期強,但在失業率攀于卜’房價下跌沖擊消費支出的情況下,美國下半年增長可能又會轉弱。而歐亞出口也將因此受創,全球經濟增長也會受阻。
哈繼銘:國內經濟下行年內難結束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日前在深圳表示,在目前美國市場消費尚未見底回升、國內投資不景氣和消費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經濟下行還需持續一段時間,可能年內難以結束。
哈繼銘表示,中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市場消費能力的回升。哈繼銘在詳細分析了美國房地產1979年到1982年、1989年至1995年的兩輪大行情后認為,兩次的跌幅都至少是前期漲幅的一半。照此計算,如果此輪回調也按歷史上的漲幅一半計算的話,這次下跌的空間至少為30%,以目前行情來看,那就是還有10%-15%的下跌空間。
在國內投資上,哈繼銘以占國內投資25%的房地產為例進行了分析。他表示,目前國內的樓市情況是量縮價不漲,許多城市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大幅下降,且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數量正呈上升趨勢。從購買力分析,目前投資客幾乎不會買入房地產,剩下的就是自住購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