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工程及風險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金融工程發展的非常迅速,這一切造成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革命性的轉變,這些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量化及科學化金融工程技術發展后,使得數學、物理學、計算機學、統計學等方面在風險管理以及產品研發時獲得了應用,量化及模擬化構成了當前金融風險管理有別于其他風險的主要特點。這樣的轉變表現出當前金融風險管理的工作逐漸趨向技能化、知識化,并且對于具備文理全才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產品化金融工程的技術造成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可以透過產品供應及交易的方式獲得處理。周邊金融產品就成為了金融機構長時間以來管理市場風險的主要產品,金融工程技術從創造及設計的角度一直付出努力。近幾年以來,用VaR模型作為標志的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理方案又被市場所重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些風險管理的產品不但具有標準的產品,同時也具有方案化的產品,前者較為符合市場大眾的品味,后者可以更加具體的符合不同特色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品味。并且,為了符合投資人員以及客戶對風險管理的要求,金融機構為他們供應的風險管理產品也屬于一個利潤較高的業務來源。
(三)市場化風險管理的市場化是以上風險管理產品化延伸的結果。透過設計以及交易的風險管理產品金融機構可以把原本只可以在金融機構內部處理的風險問題透過市場進行處理。
(四)復雜化金融工程不但可以令當前金融風險管理具備更新、更科學的處理方式及產品,還可以令金融風險逐漸轉向復雜化,金融產品的風險特點逐漸無法掌控。這不但表現在極其復雜的周邊金融產品的極具風險的交易過程中,還表現在產品評估以及風險量化階段管理人員必須面對定價風險以及模型風險的過程。
二、復雜金融系統工程的風險管理具有哪些問題
(一)風險承擔主體不清晰使得宏觀方向的風險意識較為明顯,微觀方向的風險意識較為模糊不論何種風險管理方法都應當以風險承擔主體為主,責任、權利、利益進行合理的分配為前提。國外很多運作良好的銀行,都從制度上體現出由負責全體股東利益的董事會擔負起銀行及其經營管理過程的風險,并通過銀行的所有資金作為承擔風險的最后底線。董事會會擔負起相關風險管理的重大決策,并通過銀行的內部創建了合理的風險內控系統??墒牵覈斍暗慕鹑隗w制,很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的商業銀行,其風險承擔的最終承擔人非常模糊。其特點表現在風險管理的結果使得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方面非常重視金融風險,而從微觀方面的金融風險管理意識卻非常模糊,嚴重缺乏積極性和緊迫感。
(二)內控體制不完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不健全,沒有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風險管理部門以及管理系統在當前的金融風險管理中,內控體制的完善成為了金融機構可以真正進行風險管理的保障。可以因為結構的治理問題,我國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非常缺乏運作體系以及組織制度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銀行以及相關金融部門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風險管理部門以及管理系統。不論是內部的稽核部門、管理信貸風險部門、管理利率風險部門,都沒有獨立承擔的能力、也不具備權威性和管理能力。
(三)管理工具不健全,特別是周邊金融工具等可以轉移風險的措施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金融領域里,管理風險的工具非常豐富,并且還在不斷創新當中。相對而言,我國的金融系統建立較晚,當前的金融市場還無法為投資人員以及金融機構供應充足的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工具的不健全成為了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相對落后的一個關鍵。周邊金融產品市場是當前國外金融系統里為投資人員以及金融機構供應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風險管理工具的領域。周邊金融工具具備了直接面對風險的特性,被譽為是最有效的管理市場風險的工具,也讓金融系統可以更有效的承擔風險、配置風險。
(四)風險的量化管理相對落后風險的量化管理以及模型化成為了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用于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技術。當前,不但是對于市場風險的發展研制了具有意義的VaR模型,并且針對普遍認為不具備量化的信息風險也研發了信用計量模型。我國當前在風險量化的管理上還不夠強大,暫時還處在資產負債指數管理以及頭寸匹配管理能力上,而針對具有價值的VaR、信用計量以及持續期等理念還非常模糊。
(五)管理型人才非常缺乏當前的金融風險管理是一項具有較強技術、并且較為復雜的創新型管理學科。我國當前金融風險管理的技術能力雖然無法達到國外的水平,可是對于管理人員素質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當中。但是僅僅同我國的金融風險管理的需求對比,在金融風險管理的人才方面依舊非常缺乏。
三、風險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我國政策的支持金融機構必須要通過我國的政策給予相應的支持,不單單是指通過資金投入上給予支持,還應當從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傾斜,給予相應的扶持。
(二)深入改革,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及經營體系為金融機構的性質進行定位,創建同經濟發展相符的產權制度以及組織體系。將產權明朗化,將法人的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構成權利對等的形式,讓那個風險收益可以符合經營機制的發展。
(三)強化管理可以通過金融監管以及內控管理兩個方面進行管理,促進深入改革,提升資本充足率,加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強化內控管理,以便可以有效降低管理的風險。
(四)提升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一定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政治的管理,提升管理人員的政治素養,加強業務能力和事業心,端正自己的責任感和服務理念,提升改革體制的認知。為員工定期提供培訓機會,通過自學、在崗培訓等方式進行自我素質的提升。通過淘汰制度將真正符合崗位的人員給予提升,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員進行淘汰,這樣才可以為企業獲取更多的利潤,遏制風險的產生。
四、結語
[關鍵詞]供應鏈 風險管理 金融工程
一、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
1.金融工程的內涵
“金融工程”一詞是由美國財務管理學專家約翰•芬尼迪(John D.Finnerty)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他認為金融工程包括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與實施,以及對金融問題給予創造性的解決。這是狹義的金融工程概念。廣義的金融工程則是借鑒工程管理的概念,綜合地采用各種工程技術方法設計、開發和實施新型的金融產品,用金融創新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和財務中的問題,包括產品的設計、定價、交易策略、金融風險的管理等。金融工程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創新性,它是金融創新的技術支持,其目的是解決金融問題如投融資問題、風險管理問題等。
2. 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是金融業競爭的兩大核心問題。中國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國外金融機構會大批涌入,與中國金融業進行競爭,而那些“洋金融”真正的優勢就在于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因此,國際上,一些學者認為金融工程是采用創新的手段進行風險管理。著名金融學家,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富蘭克林•艾倫認為對于比較穩定的產業采用銀行間接融資比較合適,對于創新性強、風險高的產業,最好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既能獲得足夠的權益資本金,同時一部分風險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轉嫁給投資者。從這個角度上講,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可見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不僅具有血緣關系,而且風險管理仍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內容。
風險的內涵。風險是指人們在事先能夠肯定采取某種行動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種后果出現的可能性的狀況。
風險的處理。金融工程理論以最新風險管理理論成果為核心理論,包括估值論、資產組合理論、資產定價理論、套利理論、套期保值理論、期權定價理論、理論和有效市場理論。尤其創新性地提出了無套利分析方法,將金融市場中的某個頭寸結合起來,構筑起一個在市場均衡時的價值能產生不承擔風險的利潤組合頭寸,由此計算該頭寸在市場均衡時的價格,即均衡價格。面對風險時,金融工程通過建立一個風險趨勢與原有業務剛好相反的頭寸,達到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風險的完美中和,從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
二、供應鏈中的風險管理問題
1. 供應鏈風險產生的機理
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測的供應鏈系統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供應鏈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發生偏差,從而有受損的風險和可能性。如企業戰略合作伙伴的選擇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如果合作伙伴選擇不當,,將會導致在供應鏈運行中較大的風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道德風險。再如,委托之間形成的合同是否恰當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合作雙方相互討價還價、協商的結果也具有不確定性;供應商的交貨狀況會有不確定性、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也產生不確定性;另外企業面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總是具有不確定性等等。歸納起來,可以將供應鏈上的企業面臨的風險分為內生風險(Indigenous Risk)(如道德風險、市場風險等)和外生風險(Ex-ogenous Risk)(如自然環境風險)兩大類。
2. 供應鏈風險的特征
供應鏈中各個企業面對各種人為的和社會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風險,其直接反映在各個企業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與其預期的不一致,從而導致其交易成本和利潤的變化。供應鏈合同條款與金融工程中許多衍生產品具有相似之處,其中主要有如下幾種期權合同條款,例如:回收條款(buy back policies)、備份條款(backup agreements)、彈性訂貨量(quantity flexibility)等。
供應鏈中企業面對的風險特征:(1)互動博弈和合作性:供應鏈中各成員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間會因為信息不完全、不對稱,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因此為爭奪資源,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勢必展開激烈的博弈,同時在部分信息公開,資源共享基礎上,又存在一定的合作。(2)傳遞性:供應鏈從產品開發、生產到流通過程都是由多個節點企業共同參與,具有環環相扣的特征,故風險因素可以通過供應鏈流程在各個企業間傳遞和積累,并顯著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風險水平。(3)“牛鞭效應”:供應鏈企業間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相對封閉,造成鏈上企業對需求信息的扭曲而沿著下游向上游逐級放大。
3.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難點
供應鏈系統是由許多獨立的企業環環相扣構成的一種非線形的復雜系統,是介于企業和市場間的虛擬系統,使各成員企業傾向于從自身利益出發,把相關信息當作商業機密加以封閉,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和資源的不能共享,使產品的價格偏離其價值,增加了市場價格的波動性,帶來復雜風險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風險管理的難度。另外供應鏈中不僅涉及眾多的企業和貨物供求雙方,還涉及政府不同層次的多個管理部門,使供應鏈中風險來源復雜多變;再加之物流行業在我國還是個比較新的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特別是在風險補償上沒有一個定量的法律約束,致使供應鏈風險處理和供應鏈風險監控,在目前企業中還不能有效地實施。所有這些都增加了供應鏈中企業風險來源的復雜性和管理難度。
三、利用金融工程解決供應鏈風險管理問題的措施
1.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供應鏈中企業風險最終都體現在其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與預期的不一致,導致其交易成本的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研究表明金融衍生工具“天生”就是用來規避風險的,其具有準確性、時效性、成本優勢和管理上的靈活性。金融衍生工具以其特有的財務杠桿(保證金交易)和對沖交易的操作,降低了交易成本,獨特的雙向建倉(買空賣空)使投資者的交易更加靈活,無論市場價格怎樣變動,都可以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有效的規避和轉移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可以將風險由承擔能力較弱的個體(風險厭惡者,如套期保值者)轉移至承受能力較強的個體(風險偏好者,如投機者),有的甚至轉化為投資者的盈利機會,提高了投資者的整體抵抗風險的能力??晒┎捎玫慕鹑诠こ坦ぞ哂泻芏喾N,例如遠期、遠期利率協議(FRAs)、期貨,期權、以及互換等等。
2.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在期貨市場可以進行套期保值,從而鎖定成本。商品生產商、批發商、經營商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操作,一個市場的虧損會被另一個市場的盈利所對沖,達到鎖定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從而有利于減緩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供求沖擊。供應鏈的開始環節(生產資料企業)可以在期貨市場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同時構造一個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的實物遠期合約,通過遠期交易買空賣空,使供應鏈上游企業承諾在未來各期購買一定數量產品的同時還可以向供應商購買一個選擇權,通過選擇權供應鏈企業可以決定并調整未來定單的數量,從而使價格波動的風險通過供應鏈企業的共同承擔來規避,最終實現生產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率益性。
利用期貨和期權構建組合合約,規避風險。期權交易是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后,擁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按事前規定的價格購買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期貨合約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購買或賣出的義務。超出規定的期限,期權合約自動失效,損失的只是所支付的權利金。期權交易可以使投資者在面對劇烈價格波動時,有了更多的選擇。無論期貨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只要波動達到一定的幅度,就可以規避風險實現盈利。如交易者預測未來價格上升,買入期貨合約的同時買入相關期權的看跌期權。如果期貨合約價格朝不利的方向運動而出現下跌時,行使看跌期權以較低的價格買入期貨合約獲利,從而降低持有期貨多頭的損失。如果期貨價格真的出現上漲了,朝著對投資者有利的方向運動時,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高價賣出期貨合約對沖平倉的同時放棄看跌期權,對投資者而言損失的僅是有限的權利金,卻可以把風險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供應鏈企業間通過下一定的定金(權利金),擁有在將來某一時間內以協定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指定產品(期貨合約)的權利(期權),同時買入與預期價格波動相反的期權,從而使供應鏈企業風險最小,實現盈利。
四、總結
雖然金融工程對供應鏈風險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首先,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成熟,金融價格還不能做到完全的均衡,這樣使金融工程制造出來的衍生工具規避風險、發現價格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特別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受到體制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例如沒有賣空機制;其次是我國企業改革尚不完善,金融工程的應用缺乏廣泛的市場需求主體;再次是在我國基礎金融工具品種開發不足,金融衍生工具品種的缺乏,衍生品市場及其相應的法律法規發展還遠不夠成熟。所有這些都局限了金融工程在我國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特別是金融工程雖為風險管理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但仍不是風險管理的“解決之道”。因此,企業必須綜合考慮,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行科學管理與決策,建立高效的運轉機制等,從容面對各種風險與挑戰,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付鳴.我國發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J].遼寧經濟,2006.(9).
[2]侯祥鵬等.運用金融工程管理企業風險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5,(2).
[3]李湘露.應用金融工程構建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系統[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10).
[4]沈笑一.我國金融工程發展的現狀及制約因素[J].中國金融,2004,(6).
論文摘要:在全面開放的背景下,我國所面臨的國際金融風險首當其沖的是匯率風險。因此,持有外匯敞口頭寸的有關經濟主體應當怎樣管理匯率風險,就已成為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也已成為當前需要全面解決的現實問題。通過簡要的介紹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分析我國匯率市場面臨的風險,介紹傳統的匯率風險管理辦法,闡明金融工程的涵義及概況,說明金融工程在控制我國匯率風險的必要性。
在世界金融動作極其活躍的今天,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這一尖端金融技術應運而生。金融工程所具有的高度靈活性、綜合性和創造性令其在金融領域備受注目。另一方面,我國不斷在進行匯率制度改革,匯率逐漸市場化,這樣面臨的匯率風險也逐漸加大,傳統的匯率管理辦法已不能滿足規避匯率風險的需要,因此,使用各種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成為我國各經濟主體的首選,而金融工程所具有的巧妙地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特性恰恰極大地滿足了這一要求。本文旨在通過分析上述兩者的關系,來說明我國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去應付難度較高的匯率風險的必要性。
1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制度改革開始啟動。隨后,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又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在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同時加大了資本流動開放的力度。匯率制度改革的啟動對于有關經濟主體的影響深遠。長期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使各經濟主體對匯率風險既缺少足夠的了解和重視,也缺乏必要的外匯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技能,匯率制度改革使各經濟主體開始真正面臨匯率風險的考驗,盡快適應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應對匯率風險是一個重要課題。
2傳統的匯率風險管理辦法
在金融工程方法出現之前,主要有三種匯率風險管理手段:一是資產負債管理;二是保險;三是證券組合投資。(1)資產負債管理法。從總體上來說,這種匯率風險管理方式要求對資產負債業務進行重新調整,使本幣和外幣資產負債相匹配。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弱點,表現為:①耗用的資金量大。調整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設置風險基金等資產負債管理方法都要耗用大量的資金。②交易成本高。為了達到資產負債風險暴露狀況的匹配,需要在談判協商、業務調整和具體實施上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③會帶來信用風險。企業為了達到目標,在資產負債項目上要作頻繁調整,這可能會從總體上帶來企業的信用風險,丟失一部分客戶。④調整有時間滯后。這種風險管理措施涉及具體業務的談判、調整與實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不能緊隨短期市場金融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當風險管理措施真正落實時,風險損失可能已經造成。所以,資產負債管理的成本較高,見效慢,價格適應性差,應用范圍有限。
(2)保險。通過大多數法則在保險業中的應用,保險業風險事件概率的計算和風險的共擔,成為一種主要的風險管理手段,使得海上保險、財產保險相繼迅速發展。但在匯率風險的處理上,保險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保險市場有效運行中一直存在道德風險和不利選擇問題,道德風險提高了損失發生的概率;不利選擇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險公司賠付率超過預計水平,二者還相互作用,如道德風險會加重不利選擇;另一方面,可投保的風險又具有較為苛刻的選擇條件??杀oL險必須是很多企業(或個人)都面臨的,而這些企業(或個人)彼此之間的風險狀況不是高度相關的,而且這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確定的。所以,保險可保的是部分有形的風險,此類風險在本質上屬于非系統性風險。伴隨貨幣經濟的發展,一個金融社會正在出現,有限的保險服務遠遠無法滿足人們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需求。
(3)證券組合投資。在傳統金融市場上,投資基金的證券組合投資是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證券組合投資理論認為:預期收益與風險成為證券投資優化的兩個主要評估指標。對投資者而言,在最小風險與最大收益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必須在二者之間權衡取舍。投資者就要傾向于通過證券組合投資來獲取適當收益。由于組合投資策略的投資風險小于任何單項的證券投資,預期收益介于各個單項證券投資收益的最大與最小值之間,所以被廣泛采用。經濟學家們也采用了各種模型來實現在具體操作中確定各種證券的投資比例系數以使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最著名的模型要數馬柯維茨資產組合理論。但單一的證券組合理論運用到國際證券投資領域,尤其是在匯率風險管理時就相形見拙了。原因一方面是模型本身有缺陷,如模型計算比較困難,數據難以獲取等;另一方面則因為單一的證券組合投資理論來規避風險只能有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對于系統性風險卻無能為力。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波動往往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匯率風險中的系統性約占總風險的一半以上。
為了解決新經濟形勢下的風險管理問題,為了滿足巨大的風險管理需求,為了彌補傳統保險服務和投資基金證券組合投資手段的不足,金融工程這種新興匯率風險管理手段就應運而生了。
3金融工程
3.1金融工程的涵義
(1)芬納蒂。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學科概念的美國金融學教授約翰·芬納蒂(JohnFinnerty)在1998年發表的《公司理財中的金融工程綜述》一文中,將金融工程的概念定義為:“金融工程包括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實施,以及對金融問題給予創造性的解決?!豹?/p>
(2)格利茨。1994年英國金融學者洛倫茲·格利茨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學》一書中提出一個“統一的定義”:金融工程是應用金融工具,將現有的金融結構進行重組以獲得人們所希望的結果。
(3)馬歇爾和班塞爾。馬歇爾和班塞爾在其《金融工程》一書中,肯定了芬納蒂對金融工程的定義。更進一步,二人還認為金融工程不只限于應用在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層面,近年來,許多富有創造性金融創新都是面向零售層面,有時也稱為消費者層面。從實用的角度出發,
金融工程應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公司理財、金融交易、投資等現金管理以及風險管理。其中風險管理被認為是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內容。
3.2金融工程在匯率風險管理中的必要性
傳統的三種控制匯率風險的方法僅是表內控制法(指公司在資產負債表具體項目基礎上,通過調整公司基礎業務中的資產與負債的不同組合方式來消除市場金融風險)。與之相比,
金融工程對風險管理采用的是表外控制法即是利用金融市場上各種套期保值工具來達到風險規避的目的,由于此類交易不涉及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項目,不改變基礎業務資產負債的平衡,一般也不在資產負債表上顯示出來,故稱為表外業務。金融工程與傳統匯率風險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1)更高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衍生工具避險的一個重要內在機理就是我們在定義中所言明的衍生性,其價格受制于基礎工具的變動,而且這種變動趨勢有明顯的規律性。成熟衍生市場的流動性(一些創新的衍生產品除外)可以對市場價格變化做出靈活反應,并隨基礎交易頭寸的變動而隨時調整,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風險管理工具管理風險時的時滯問題。
(2)更大的靈活性。場內的衍生交易頭寸可以方便地由交易者隨時根據需要拋補,期權購買者更獲得了履約與否的權利。場外交易則多是為投資者“量身訂造”的。而且,以金融工程工具為素材,投資銀行家可隨時根據客戶需要創設金融產品,這種靈活性是傳統金融工具無法相比的。
綜上所述,我國匯率逐漸放開,進行市場化,金融工程在控制匯率風險有著明顯的優勢,所以,應用金融工程控制匯率風險是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唐建華.匯率制度選擇:理論爭論、發展趨勢及其經濟績效比較[J].金融研究,2003,(3).
關鍵詞:產品;供應鏈條;風險;金融工程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2-0-01
產品供應鏈條是一種具有系統化、集成化等特點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IBM、海爾、聯想等大量國內外知名企業均在產品供應鏈條管理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收益。但是,隨著產品供應鏈條規模的漸趨擴張,結構也變得愈來愈復雜,隨之而來的是風險也變得越來越大。怎樣強化產品供應鏈條的風險管理,實現良性運轉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旦在鏈條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激烈的連鎖反應。
一、金融工程的含義
狹義的金融工程是由美國知名財務專家約翰·芬尼迪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首先提出來的。他覺得金融工程主要包含了創新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并對金融類問題進行創造性解決等內容。廣義的金融工程主要是借鑒了工程管理之定義,綜合應用各類工程技術方法來設計與開發出新型金融產品,并且用創新性方法來解決金融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涵蓋了產品定價、交易、風險管理等策略。金融工程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創新性,為金融創新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其主要目的是切實解決投融資、風險管理等金融方面的問題。
二、產品供應鏈條風險的產生原理
產品供應鏈條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其生產過程之中,因為各類事先所難以預知的供應鏈條系統內、外環境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的實際收益和預期收益之間出現了偏差,這就產生了受損的風險與可能。比如,企業在戰略合作伙伴選擇上往往會具備不確定性。一旦合作伙伴不夠理想,就會在供應鏈條運行過程中產生比較大的風險風險。又如,委托間所產生的合同是不是妥當也是具備了不確定性。合作雙方通過彼此之間的協商,其結果也會產生確定性,而供應商交貨情況、市場需求情況、企業所面對的自然及社會環境等也會存在不確定性。
三、在金融工程中規避產品供應鏈條風險的措施
(一)實施套期保值以規避風險。產品生產商、批發商以及經營商會運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實施與交易方向相反的訓練,從而獲得市場盈利,這樣一來就十分有利于延緩價格產生劇烈波動而造成的供求沖擊。在產品供應鏈條的起始環節就可在期貨市場中實施套期保值,將產品原材料加工中有可能出現的波動風險加以規避。與此同時,要積極地設計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之間的遠期合約,從而運用遠期交易實施買空與賣空,讓產品供應鏈條中的上游企業能夠承諾在今后一段時間購置相應數量產品的基礎上還可向供應商購置選擇權。立足于選擇權,企業可通過產品供應鏈條來調整今后各種定單之數量,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價格波動風險運用供應鏈條企業的一種共同承擔加以規避,并且最后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高穩定性以及高效率性。
(二)構建組合合約以規避風險。期權交易是指在支付了必要的權利金之后,擁有在今后的一段時間之中,依據事前規定的價格來購置或者賣出相應數量的期貨合約之權利,但是卻并不負有一定要購進或者賣出等義務。一旦超過了規定期限,期權合約就會自動地喪失效率,受到損失的唯有已經支付了的權利金。所以說,期權交易能夠讓投資人面對著非常劇烈的價格波動之時有了更加好的選擇。不管是期貨價格的上漲還是下跌,只需波動到了必要的幅度之后,即可規避風險,真正地實現盈利。比如,交易者可以預測今后價格的上漲,在買入期貨合約的基礎上,還應當買進有關期權所具有的看跌期權。一旦期貨合約的價格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而呈現出下跌狀況之時,就應當使用看跌期權,也就是要用比較低的價格買進期貨合約以求獲利,這樣一來就能降低持有期貨多頭所造成的損失。假如期貨價格真的在上漲,向著對投資人有利的方向發展,即可通過在期貨市場中高價地賣出期貨合約以實施對沖平倉,并且放棄所謂的看跌期權。對投資人來說,損失的只是相當有限的權利金,但是卻能夠將風險降低至最低的程度上。只要企業付了必要的定金,即可擁有在今后的一段時間中通過協商確定的價格購入或者賣出相應數量的產品之權利。與此同時,還應當買進和預期價格波動恰恰相反的期權,這樣一來就能夠讓企業的產品供應鏈條風險最小,從而真正地實現盈利。因為我國金融市場開發時間比較晚,發展也就相當有限,金融價格仍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均衡價格,如此一來,就導致金融工程所產生的衍生工具難以規避各類風險,尤其是其發現價格之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當前,我國企業的改革進程相對滯后,十分缺乏需要加以規避風險的經營性主體,而金融工程之引入與應用也就缺少了相當廣泛的市場化需求。以上這些均限制了金融工程在產品供應鏈條風險管理當中的運用。所以,企業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實力,提升產品的生產率,開展科學管理以及決策,形成更加高效化的運行機制。如此一來,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各類風險,在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得到發展。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因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在發展上尚不成熟,其價格難以做到完全地均衡,如此一來,就會導致金融工程衍生工具的風險規避功能無法做到很好地發揮,尤其是一部分金融衍生工具在應用上會受到體制、法律法規等的約束。同時,我國的基礎金融工具具有開發上的不足,不僅金融衍生工具的種類十分欠缺,而且衍生品的市場和法律法規的發展尚未成熟,從而限制了金融工程在產品供應鏈條風險中的運用,尤其是金融工程還無法解決風險管理的問題。為此,企業一定要實施科學決策,合理規避產品供應鏈條風險,從而在金融工程應用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篤信.金融工程的發展及在我國的應用[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8(3).
[2]于天宇.金融工程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發展實踐[J].中國外資,2011(24).
本文針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對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常見風險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切實有效的風險防范對策,形成風險防范體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項目風險,減少損失。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TU761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風險概述
我國風險管理研究始于80年代,旅美華人段開齡博士應教育部邀請,正式將風險管理知識引入我國。1987年,清華大學郭仲偉教授《風險分析與決策》的出版,標志著我國新時期風險研究的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外各種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書籍被介紹到中國,同時也被應用到管理項目中來,尤其是大型的土木工程項目,如三峽工程、廣州地鐵等。在這些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都制定了風險管理方案,并成功的運用了項目風險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國內建筑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依舊淡薄,項目決策者、經營者并未將風險管理看做項目管理的一部分,對待風險的態度大多處于憑直覺、憑經驗的層次,因此影響到了工程風險在我國的研究和推廣。
建筑工程項目是在復雜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進行的,其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大,技術要求高,管理結構復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斷變化,由此產生的風險常常影響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在分析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對建筑項目風險進行評價,判別建筑項目發生各風險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運用科學的管理技術及手段,對工程項目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控制,對工程項目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常見風險的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的起因是由許多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如果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不考慮風險原因,就會加大實際成本而導致利潤降低甚至虧損。因此,要想獲取目標預期利潤,必須準確分析工程項目風險產生的原因。建筑工程項目中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投資風險、合同風險、工期風險、經濟風險,因此對這四個因素的嚴格控制是工程項目風險的關鍵。下面是現階段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在這四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投資時間長,投資數額大,引起的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項目實施環節的首要風險,覆蓋貫穿項目整體因素的風險。由于投資大、工期長,建設工程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及經濟特征使建筑工程投資也表現出區別于其他投資的固有特性,具有投資時間長、投資數額大、影響投資效果的因素多、投資轉移與替代性差及投資決策復雜、難度大等特點,在該過程中,未確定因素、隨機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斷變化,由此而造成的風險直接威脅建筑工程項目投資順利實施和成功。
(二)合同履行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合同
在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人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工程周期長,工程期間的客觀條件如技術、施工、地質、材料等可能會對工程協議的執行產生干擾,這種客觀存在的對合同履行的不確定性會帶來合同的風險。主要表現形式有:合同條文不完整和不嚴密所引起的理解失誤,合同存在著單方面的約束性、責權利不平衡、發包人提出的開脫條款帶來的風險,業主違約帶來的風險及履約過程中的變更、簽證風險等。
(三)施工過程中出現意外造成的工期延誤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最終造成工程項目施工拖延,未能及時按照合同工期完成。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投資商在投資決策、總體方案確定、設計施工隊伍的選擇等方面,決策出現偏差,導致設計施工人員業務素質不過硬,使得設計出的建筑圖紙達不到施工要求,最終均會影響工程進度。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面臨的各種內部及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任何不利的作用或意料之外的荷載,都將對建筑物造成不利的影響,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引發工程返工問題,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
(四)在經濟領域中導致企業遭受厄運的風險
在經濟領域中各種導致企業經營遭受厄運的風險。即在經濟實力、經濟形
勢及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潛在的不確定因素構成經營方面的可能后果。如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匯率波動等。還有的經濟風險是伴隨工程承包活動而產生的,僅影響具體施工企業,如業主的履約能力等。
三、建筑工程施工項目風險的控制對策
在對項目風險的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嚴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就可得出項目各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從而決定應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及控制措施。針對建設項目實施的具體過程,為將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可采用以下風險防范對策:
(一)把握投資決策,加強投資風險管理
建筑工程項目投資風險的規避應把握以下兩點:①把握投資決策,預防投資風險。在投資決策階段,建筑工程項目投資者預防風險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學科的投資管理隊伍。二是樹立風險意識。投資管理隊伍尤其是主要決策人員,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態度。三是健全風險預警系統。防范風險的關鍵是預先行動,即主動控制。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時間越長,控制風險的成本就越高。四是貫徹執行風險管理責任制度。投資者要建立風險管理責任制度,制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和獎罰措施。②把握投資風險因素分析,控制投資風險。由于影響工程項目投資的風險因素多,而且各種風險經常相互重疊交叉,這就要求投資者應通過研究項目風險的可變性、多樣性和層次性來預測、評估、控制項目風險。層次分析模型可根據控制目標的性質和要求將控制目標分解為不同的分目標,并按照目標之間的相互關聯影響及隸屬關系將目標按不同的層次聚集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模型,綜合得出需要的控制結果。在建筑工程項目投資風險控制中,可投資控制目標分為總項目、單項工程、單位工程3個層次,根據國家建設項目投資統計數據,可用圖形表示不同層次投資控制目標對偏差程度的不同控制范圍。 轉貼
(二)明細合同細則,加強合同風險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既是項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建筑工程項目全面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項目的管理者必須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學會從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風險的發生。一是針對項目內容,細化合同條款說明。在簽約階段,項目管理者應針對工程項目成立專門的談判小組,對合同標的、工程承包方式、工程價款、工程技術要求、工藝選擇、工程數量、工程質量、變更條款、結算方式、付款方式、違約責任條款、爭議解決方式等內容,必須明確,細化說明切,忌含糊不清。二是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和實際,適當選擇計價式合同形式,以合同的形式把風險轉移到其他人或組織身上。三是結合市場形勢,強化項目管理者合同管理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隨著市場的規范運作和市場形勢的發展變化,合同管理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要求。這就需要項目管理者應強化管理意識,不斷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三)通過工程索賠,化工程風險為利潤
針對工程量變化、設計有誤、加速施工、施工圖變化、不利自然條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條件的變化和工期延誤等對建筑工程造成工期或質量風險的因素,應通過工程索賠將項目風險轉化為利潤。工程索賠是一種權利要求,是合同主體對工程風險的重新界定,應貫穿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工程索賠的主要途徑有:①工期延誤索賠。指工期延誤屬于施工單位責任時,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進行索賠,即由施工單位支付延期竣工違約金。建設單位在確定違約金的費率時,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建設單位盈利損失;由于工期延長而引起的貸款利息增加;工程延期帶來的附加監理費;由于工程延期租用其他建筑時的租賃費等。②施工缺陷索賠。指施工單位的施工質量不符合施工技術規程的要求,或使用的設備和材料不符合合同規定,或在保修期未滿以前未完成應該負責補修的工程時,建設單位有權向施工單位追究
責任。FID-IC紅皮書、我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 1999―0201)等均對工程索賠問題作了明確規定。這些索賠條款可以作為處理工程索賠的原則和法律依據。項目管理者應利用合同條款或推斷條款成功地進行工程索賠,控制項目風險。
(四)改變項目目標,回避項目風險
風險回避策略是指當項目風險潛在威脅發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嚴重,又無其它策略可用時,主動放棄項目或改變項目目標與行動方案,從而規避風險的一種策略。例如,企業目前正面對一項技術不太成熟的投資項目,如果通過風險評價發現項目的實施將面臨巨大的威脅,項目管理組織又沒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風險,這時就應當考慮放棄項目的實施,避免巨大的風險事故和財產損失。
四、總結
要做好具體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首先,要根據該工程項目的規模、技術難度、環境條件等,針對對工程項目所面臨的不同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確定風險控制目標,深入研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調整管理方案,并將這一原則貫徹項目全過程,才能充分體現風險管理的特點和優勢。同時,在未來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項目風險管理者要不斷從管理方法、風險應對措施、法律手段上對項目的風險實行更有效地控制。
參 考 文 獻
[1]李峰. 建筑工程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0,(02) .
[2]高廣軍. 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應對策略[J]. 遼寧經濟, 2007,(12)
[3]李波. 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與控制[J]. 科技資訊, 2010,(24) . 轉貼于 中國論[4]林雪瑩.創業團隊沖突對創業績效影響研究[D]. 廣州:中山大學,2008,(04)
[5] 戚晶. 建設項目中BOT融資模式優缺點分析[J].科技風,2009(14):P97
[6] 戴大雙. 項目融資[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P126
[7]蔣景楠,遲春潔,楊洪濤. 項目管理[M].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8] 汪小金等.大學生項目管理通識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9] 沈建明. 項目風險管理(第2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09出版
[10] 盧向南. 項目計劃與控制(第2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09出版
[11] 閻義鵬. 淺談房地產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6
[12] 龍永軍. 淺談水利工程項目風險管理[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6
[13] 劉宏俊. 建設施工安全評價風險的研究[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6
[14] 劉俊榮. 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問題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
[15] 姜波. 軟件項目的風險管理詳解[M].軟件工程師, 2011/09
[16] 彭志洪.風險投資管理與控制探析[M].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19
[17] 朱曉丹.加強社區災害風險管理[J].中國減災,2011/15
[18] 侯維棟. 科技創新助力銀行全面風險管理[J].中國金融,2011/17
[關鍵詞] 金融創新 資產風險管理 不良資產
現代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能力就是風險管理能力,特別是資產風險管理能力,因為銀行業正是借助于承擔風險而獲取繁榮,所以,現代銀行必須要思考如何承擔正當的風險,即實施風險管理。國際銀行業對資產風險管理的研究,從對資產信用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到把關注焦點對準資產的市場風險,VAR、RAROC,Credit Metrics等內部風險測量與資本配置模型一一建立,直至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的應運而生,促使國際銀行業由單一信用風險管理轉向包括信用風險在內的綜合風險管理。
目前,國際銀行業利用金融創新促進資產風險防范的特征日趨明顯。運用金融數學、金融工程等創新方法,完善和補充金融服務工具和風險管理技術,提高風險防范水平,已經成為全球資產風險管理的研究主流和奮斗目標。
中資銀行的不良資產歷史積淀厚重,化解存量風險的工作重心一直弱化了防范增量風險的管理要旨,故雖幾經改革,不良資產仍層出不窮,與發達國家的銀行無法相提并論。縱觀中資銀行業,尚未科學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下的資產風險管理體系,尚缺乏資產風險最小化的通盤考慮,尚有待開發資產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模型與技術。為了與在資產風險管理方面羽翼豐滿的外資銀行競相角逐,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要在加強資產風險管理過程中融入金融創新的理念。
金融創新包括金融制度創新、金融組織創新和金融業務創新。中資銀行業防范資產風險,在宏觀上要強調制度、組織和業務三個層面同時啟動,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資產風險防范的可操作性;在微觀上要借助金融工程技術建立防范資產風險的管理系統或組合模型,并設計防范資產風險的吸納性創新產品和原創性創新產品的實務操作方案。
一、利用金融制度創新創造資產風險管理的制度環境
中資銀行業有效防范風險所依賴的創新技術和產品應該是借鑒發達國家先進成功的經驗或在此基礎上再創造。但這些產品很多是混業經營制度下才可運作的金融衍生產品。因此,要想使這些產品在中資銀行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就要制度創新先行?;鞓I經營制度是一種趨勢,條件成熟時就會取代分業經營制度?,F有的分業經營制度在可行條件下可有針對性地對某一類金融機構,如金融控股公司,試行混業模式,并由銀監會實行專項監管。此外,諸如信用制度、信貸保險分散制度的建設也應配套運行。完善的信用制度是防范信用風險的基石;專門針對各類信貸產品而設計的保險產品在增加保險營業收入的同時,也會分散銀行的壞賬損失風險。
二、建立“矩陣型”資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絕大多數西方商業銀行都建立了“矩陣型”多層次的資產風險管理與控制的組織架構。比如新加坡星展銀行的三層次風險管理體系:最高層為董事會,下設信貸、審計、風險管理委員會;第二層為專業管理委員會,每個專委會都下設一個風險管理部;第三層為風險承擔主體和自律管理部門,由各營運部組成。三個層次相互制衡,從而有效判斷、度量、評價和監控銀行資產風險。
近幾年,中國商業銀行的機構重組和內部結構調整的力度很大,但深度不足,雖強調要使縱向管理扁平化,仍未從根本上改變“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模式和縱向管理特征,橫向分工和水平制衡始終難以與風險最小化吻合。比如,中資銀行普遍是行長直接參與資產運作的審查與審批,對于在資產中占絕對比重的信貸業務而言,這實質上是把“審貸委員會”作為了“行長委員會”的幌子。為了實現有效控制風險的經營目標,應盡快建立并完善多層次的、由多個資產專業化職能部門(資產政策制定、風險分析、業務操作、風險管理等)橫向協作、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資產管理組織架構,使資產的運作真正體現矩陣內各部門的集體意志。
三、明確增量資產的事前防范管理要旨
中資銀行的不良資產一方面是存量風險化解困難,另一方面是增量風險缺乏控制。目前國內的關注重點是如何消化存量不良資產,但政府通過核銷、剝離、向外資打包出售和債轉股等資產證券化的諸多方式化解存量不良貸款,采取股份制改造的制度創新及加強貸前準入和貸后管理之后,新增不良貸款仍不斷涌現,就可見不良資產的優化決不是以事后化解存量風險為重點。如果能行之有效地防范增量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新增不良資產,隨著資產基數的不斷擴大,不良資產就會被稀釋,資產質量就能得以改善。
而要在事前將增量資產的風險防患于未然,就應該設計早期鑒定或預警信號、衡量風險的工具、每日風險分析模式、內外審計監控定期交流安排等。
四、創新防范資產風險的管理技術和避險產品
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管理控制機制
一、導論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種金融混業經營的組織模式,在經營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其結構與經營也比一般金融機構復雜,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也比一般金融機構要大,發生風險后化解的難度與成本也比一般金融機構要大。同時,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巨大規模和對經濟的巨大影響,一旦金融控股公司發生問題,必將引起整個經濟體系的巨大波動。
金融控股公司的內部控制是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要內容,有效的內部控制也是金融機構自身管理的基礎和重要內容。對于單個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和社會聲譽,以及對于整個金融系統的安全來說,內部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內部控制對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結構,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不僅如此,還可以為潛在的控股公司或者集團建立內部控制系統提供一些思路。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風險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性風險
金融控股公司作為母公司,控制著眾多的專業化金融子公司,與一般金融機構相比,它所引發的風險更為復雜。主要表現在資本金重復計算、系統性風險和內部控制風險三個方面。
1.資本金重復計算
金融控股公司資本金的重復計算有兩種情況:一是母公司撥付子公司資本金。這樣,一筆從集團外注入的資本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同時反映,造成資本金的重復計算。如果子公司又用該筆資本金在集團內繼續投資,則該筆資本將被多次計算;二是子公司之間相互持有股份,造成股權結構混亂及資本金多次計算。由于只有來自集團外部的資本金才能抵補集團的整體風險,因此,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同一筆資本金被用來抵御多家公司的風險,顯然是不適當的。
2.系統性風險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個涉及多種金融領域的金融混合體,其所引發的風險會因為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而在系統內逐漸聚集,并迅速蔓延開來。金融控股公司所追求的協同效應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加大了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聚集的可能性:金融控股公司為集團建立的統一信息平臺、統一客戶服務中心、統一銷售渠道,雖然降低了整體運營成本,但是,子公司存在的風險也可能借此通道向母公司不斷聚集,在一個機構內發生的失誤和可能發生的危機或破產,其危害和影響原本僅限于自身的業務范圍或行業范圍,但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構下,就會向母公司集中風險并蔓延危害。同時,金融控股公司在總體經營上傾向于建立統一的發展戰略和業務規劃,一旦決策失誤,就會影響到全部子公司,錯誤迅速覆蓋整個系統。
3.內部控制風險
金融控股公司的內部控制風險主要表現在其經營和組織方面難于被監察和控制,金融控股公司的內控風險有諸多方面,但與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最為密切的風險是內部交易。
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間進行關聯交易,使得集團內各子公司的經營狀況相互影響,這就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內部交易和利益沖突的風險。由于金融集團內部復雜的控股關系和資金往來,彼此關系緊密,相互往來交易勢所難免,其種類主要有:交叉持股、集團內公司間之相互交易行為、集團內公司自同屬集團內公司取得保證、貸款或其他擔保承諾、集團成員間之資產買賣行為、以再保險的方式所為之風險轉移、集團成員間就第三人關系風險之轉移交易等。這類交易常伴隨風險的傳遞與聚集,最終形成集團的整體經營風險,危及集團的經營安全與穩健運行。
(二)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性風險
在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當前所面臨的風險不盡止于一般意義上的市場金融風險,還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殊制度性金融風險,這些特殊性風險大多是政府、企業和銀行延續舊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的產物,是舊體制下金融抑制所產生的風險的延伸,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風險承擔主體不明確
任何有效的風險管理都應該是以風險承擔主體明確,權利、責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為根本前提。在歐美發達的銀行制度下,代表全體股東利益的董事會明確地承擔起銀行在其全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所有風險,并以銀行的全部資本金作為承擔風險的最終責任界限。董事會因此負責制定有關風險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銀行內部建立起有效的風險內控體系。
然而,在中國目前現行的金融體制下,許多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最終主體和邊界并不明確。在現行的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下,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并沒有有效地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商業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業務和行政干預仍很多,這都使得銀行的最高管理層(董事會)沒有也不能最終承擔起全部金融風險的責任。
2.內控體制不健全
在現代的金融風險管理中,完善的內控體制是金融機構得以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部制度保障。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1998年提出的《銀行機構內控指引》,完善的現代銀行內控體制應該以運作合法、有效和信息暢通為目標,涵蓋銀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風險的有效識別和評估、控制活動和責任分離、信息和交流以及監控和缺陷修正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中國的銀行內控體制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相對于國際上對現代銀行內控體制的要求,中國銀行內控體制還顯得相當落后,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在風險管理的組織制度上。由銀行董事會及其高級經理直接領導的,以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與各個業務部門緊密聯系的風險內部管理系統是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但是,由于公司治理結構問題,中國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明顯缺乏這種有效運作機制和組織制度的保障。
3.管理工具缺乏
在歐美先進國家的金融市場體系中,管理風險的工具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在不斷創新。相比之下,由于中國金融體系建立較晚,現行的金融市場還不能向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提供足夠的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工具的匱乏是中國金融風險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現之一。衍生金融產品市場是目前西方金融體系中向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的市場;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直接對沖風險的性質,被認為是管理市場風險最有效的市場工具,使得金融體系能更加有效地在風險承擔能力不同的金融主體之間配置風險。
目前,除了一些地方性的商品期貨交易所,中國并沒有真正的衍生金融產品市場。衍生金融產品的缺乏不僅是金融體系不完整的表現,也是風險管理市場工具匱乏的表現,它明顯地制約了中國金融風險管理現代化的進程。
三、中國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建議
面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和艱難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個分階段逐步建設和完善的過程。
(一)明確風險管理的目標定位
金融機構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必須通過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適時地調整自身機制,防范和化解風險,其中,準確地目標定位是風險管理有效運轉的關鍵和前提,筆者認為,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目標應當定位于:
(1)發揮金融控股公司的協同效應,防范、控制和化解控股公司及所屬金融子公司所面臨的各類金融風險,保證控股公司及其所屬金融子公司的各項業務經營活動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符合監管部門的各項要求,符合公司制定的各項經營政策和規章制度,有效推動所屬金融子公司各項業務健康、有序地發展;
(2)提高控股公司及所屬金融子公司經營管理狀況的透明度,保證對內對外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及時性,為公司管理層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
(3)實現在風險—收益均衡下的金融控股公司整體價值的最大化。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管理系統的運作必須貫穿于公司經營管理的整個業務流程中,通過建立風險的識別、評估與預警機制、風險的轉移和補償機制,使得公司運營在風險環境中實現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三者之間的均衡與協同。
(二)樹立金融控股公司統一的風險管理理念
1.平衡風險和收益,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
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同樣并不是要消除子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風險因素、風險來源,而是在于經營風險和管理風險。是通過合理的安排和實施一系列的決策、管理、操作政策和程序,保證在風險—收益平衡下實現整個集團價值的最大化,同時避免和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保證子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2.全面、全員、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意識
為了有效地識別、防范和控制風險,金融機構一般都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專司風險控制之職。但是,風險控制又決不單單僅是風險控制部門的事情,每個崗位、每個人在做每項業務時都要考慮風險因素,一定是要在風險能夠控制的情況下才去操作和經營業務。
3.風險管理獨立和透明
獨立和透明是一套好的風險管理體制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條件。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管理的獨立性主要在三個方面:即風險管理職責的獨立性、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以及對風險管理進行監督評估職責的獨立性。獨立運作的風險管理部門意味著高度權威性,盡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擾,以保持其客觀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架構
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架構可以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建立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層面的風險管理體制,明確各風險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責。金融控股公司應成立隸屬于董事會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并在同事會領導下指揮控股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具體職責分工如下:控股公司董事會:是控股公司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層,確定控股公司整體的風險與回報要求;控股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制定整個集團的風險管理目標、制定控股公司整體的風險管理政策和制度、監控重大風險,審批子公司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政策、程序、方法等;控股公司風險管理部:負責落實控股公司整體的風險管理政策,指導子公司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制度,指導子公司建立適當的風險管理方法和程序;規劃控股公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對主要風險進行監控;對控股公司的整體風險進行管理。
第二層級:各子公司建立風險管理委員、建立風險管理部門,集中、全面的管理子公司的風險;實行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和設計監督三項主要職能相互分離和相互制約的機制。
子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子公司層面風險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控股公司統一風險管理政策下,規劃子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制定子公司的風險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審批資本分配和風險限額。
子公司風險管理部:子公司風險管理的執行機構,受自公司董事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的領導,全面管理子公司各類風險:根據集團戰略擬定子公司風險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及標準;對子公司日常的各類風險進行動態的測量和監督,并及時向集團風險管理部門和子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提出針對風險來源的具體控制辦法;建立子公司有效的事后補救機制;管理分支機構的風險管理工作和人員。
第三層級:子公司內部建立垂直的風險管理架構。各子公司分支機構也應建立風險管理部門,由子公司直接管理并委派風險主管。子公司業務部門的風險經理以及下屬分支機構的風險主管雖然是集團風險管理系統組織架構的基層單位,但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他們具有相當自主的、對各部門及分支機構業務風險和資金風險進行管理的權力,其職責主要有:督促子公司業務部門或分支機構正確實施風險管理戰略、政策和措施;向子公司風險管理分部提供精確、及時的風險信息等。
四、結論
各國必須根據自身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金融混業經營程度、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現狀、金融經營體系結構以及傳統金融監管制度等一系列因素來設計、選擇、安排符合本國國情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體制。我國應該順應當今世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從結構性監管轉向功能性監管,注重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中的分權與制衡。
設計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控股公司市場規范運作機制,一方面有利于規范金融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為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一個活動空間和運營的自主機會,既能發揮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率優勢,又能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使金融效率、金融自由的法律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參考文獻:
[1]王文宇,控股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