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課堂導入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地理;導入;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6009601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在教學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好的導入就像磁石,能夠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給學生以啟發。在地理課堂上,如何設計精彩有趣的導入環節,是值得廣大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
一、故事導入,趣味橫生
學生對故事通常非常感興趣,初中地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在上課時巧妙地運用生動的故事來吸引學生,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同時也能夠改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時機,將故事與新課的內容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同時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海洋與陸地的變遷”時,教師就可如此導入:“大家都知道‘滄海桑田’這個成語。那你們知道與這個成語有關的傳說嗎?”學生紛紛表示好奇,教師就可為學生講一個故事:“傳說,在東漢時期,有一位仙女叫麻姑,早年便得道,千百年過去了,麻姑的面容仍然像十八九歲的少女。麻姑說:‘從我得到天命以來,已經見證了三次東海變成桑田。這次去蓬萊,看到海水比之前少了很多,大約又要變成陸地丘陵了吧。’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在生活中,大海有可能變成陸地丘陵么?”通過故事來提出疑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尋找答案,此時教便可順利地導入“海洋與陸地的變遷”這一新內容。
又如在學習“時區和日界線”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故事來導入:“有一位中國人買了一張美國彩票,中了獎,但當他得知中獎信息時,卻正好錯過了兌獎時間,彩票變為了廢紙。此時一位美國人卻愿意花高價購買這張彩票。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答案就藏在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里?!边@樣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聯系生活,親切自然
在地理課堂上,學生是帶著各自的生活經驗來參加教學活動的,這些經驗是學生最寶貴的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來拉近地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調動現有的知識積累與經驗來學習新的知識。此種導入方式既能夠增強地理這一課程的親切感,還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選擇的實例應當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讓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例如在學習“氣候復雜多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借助生活中常見的俗語、諺語進行導入。在開課時,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
師:你們有沒有聽說過“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樣一句話?
生:聽說過。
師:那吐魯番地區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生:是不是因為早上太冷,而中午太熱?
師:大家都學過生物,你們能從剛才那句話中找到新疆水果特別甜的原因么?
學生稍作思考后,紛紛舉手回答:這是由于新疆地區早晚溫差大,而且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較強,晚上寒冷時植物的呼吸作用非常弱,這樣就積累了很多糖分,所以水果會比較甜。
此時教師便可順利導入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布與特點。如此一來,學生便順利地記住了這一地理知識,且課堂氛圍也非常活躍。
三、演示實驗,新穎別致
演示實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夠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地理知識。當學生對地理知識感興趣時,他們就能夠將書本的理論與實際事物結合起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
【關鍵詞】教學技能 地理教學 地理課堂 訓練策略
1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含義和意義
1.1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含義
地理教學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師所必備的基本職業技能,是地理教師在課堂內進行有效教學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規范?!暗乩碚n堂教學技能是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依據地理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手段,順利達成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的綜合體現?!?[1]
1.2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意義
新課程強調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地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培養與塑造;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積極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結合的評價等。因此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改革是地理課程改革的前沿,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成敗。由此可見地理教學技能是地理教學實施的支撐系統,它對新課程改革有重要意義。
2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
我國學者對教學技能的分類研究大致有兩類即廣義的劃分方法和狹義的劃分方法。廣義的劃分方法將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分為四類,它又有兩種劃分方式一種是將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分為“課堂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指導學生學習技能和活動技能和教學研究技能”[2];另一種是將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分為“學習指導技能、基本教學技能、教學設計技能和教學觀察和評價技能”[3]。狹義的劃分是強調微格教學的發展,可以稱之為狹義的劃分方法它是從信息傳播的過程出發,分析教學信息交流過程中教師行為方式的過程要素,主要包括“教學語言的技能、板書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演示技能、提問技能、導入技能、強化技能、組織教學技能、試誤技能、結束技能 ” [4] 。
3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策略
3.1語言技能的訓練策略
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地理教師所具備的課堂語言技能顯著影響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影響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地理課堂語言技能由口語表達、書面文字表達和體態語言幾個要素構成。
地理課堂語言技能由口語表達和體態語言兩要素構成我們也從這兩個方面闡述它們的訓練策略。
首先,口語表達的訓練策略。字正腔圓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科學準確的詞匯、生動形象的語言。在教學中語音的基本要求是發音準確,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話,讓每一個學生聽清教師說的每一句話。抑揚頓挫的語調,在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在講解重點、難點時說話要慢點語調要高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并有思考記筆記的時間。快慢得當的語速,語速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語速過快學生對收取的信息會遺漏、積壓,語速過慢則易導致學生精力渙散??茖W準確的詞匯。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地理空間地域解釋準確無誤,地理原理闡釋直觀嚴密,因此語言的運用要科學、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地理教學中要把只是講的通俗易懂、直觀形象,形成一種地理意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邏輯清晰的概括。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符合教學內容的邏輯性,還要注意自身語言的邏輯性,一環緊扣一環地剖析地理事物,從而達到對地理知識的建構。
其次,是體態語言、面部表情與眼神交流的訓練。教師的身體動作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上的走動和身體局部動作。走動要自然大方,有控制,不可過多、過快,否則易分散學生注意力。身體局部動作,主要指頭部和手部動作對地理事物的描述通常要借助手勢來更生動形象的表現。面部表情與眼神交流的訓練。面部表情對激發學生的情感有特殊作用。教師要面帶微笑的走進教室,讓學生在微笑里感受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要注重于學生之間的眼神眼神交流。
3.2組織技能的訓練策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預定課堂目標的行為方式,稱為教師的課堂組織技能承轉技能” [5] 。
教師在備課中已經提出對策,然而對學生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和情感層次在課前是把握不準確的,教學組織技能是課堂教學的“支點”,是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它不僅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與學生思想、情感、智力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時刻組織學生的注意力,訓練教師的應變能力正確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管理好課堂紀律努力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達到預定學習目標。
3.3導入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的導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在一項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開始之始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闡明學習目的和要求,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教學內容的教學行為方式。
導入的方式可分為復習導入、情境導入、故事導入、觀察導入、練習復習課導入。復習導入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承上啟下強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情境導入是從學生身邊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出發,提出帶有懸念性的問題,導入新課或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故事導入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觀察導入即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又能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練習、復習導入,采用“提示回憶法”作為復習練習的導入,啟發學生回憶與練習有關的舊知識。
導入技能要求有目的性、趣味性、啟發性、藝術性。目的性是教師要緊密結合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一個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使學習內容以鮮活的形式出現。啟發性的關鍵在于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地理課堂導入設計的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藝術性要實現導入的藝術性,就是導入的設計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
3.4講解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講解是一種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技能之一,它是利用語言對地理知識進行描述、分析以及揭示地理事物發生、發展過程的本質,從而使學生把握地理事物內在聯系和規律的教學形式。
講解技能分為地理事實性知識的講解和地理概括性知識的講解。地理事實性知識的講解是指在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事實性知識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事實性知識包括地名知識、地理分布、地理演變的外部表現、地理景觀等。地理概括性知識的講解 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能夠培養學生各種抽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直觀方法,輔助講解、提供豐富表象,充分感知、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語言要條例分明,措辭準確、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運用直觀方法,輔助講解時,要充分運用各種地圖、模型、地理圖表及揭示地理事物之間聯系的各種示意圖幫助講解,教師邊講解邊引導學生觀察。提供豐富表象,充分感知。地理知識的所涉及的空間廣泛性和時間延續性因此要使用大量的事實或事例,從多個角度說明,容易比較、區分各種具體事物的不同特征,便于學生充分感知。
3.5提問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的,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階段等設計要提出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提問技能的作用。首先,可以檢查和鞏固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掌握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其次,有助于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作好準備,有利于順利實現對新知識的建構。再者,它還可以起到激發學習興趣,引發求知欲,提高教與學的質量的作用。
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類型主要有理解提問、運用提問和分析提問。理解提問時學生對所學知識思維加工的過程運用,運用提問是通過建立一個簡單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新獲得的和已有的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分析提問是要求學生識別地理問題的條件與原因,找出條件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問題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必要追問、問題評價和引導學生提問。問題的設計,要明確、清晰、連貫。問題的提出,有導入階段、陳述階段和介入階段,要求有節奏的步步深入。追問,追問可以避免課堂滿堂問、隨意問現象的出現,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引導學生提問,有助于在解疑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學生提問,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專業素養通過講解由學生由淺入深的理解知識。問題評價,是教師對的學生回答做出反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
3.6地理教學“三板”技能的訓練策略
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三板”指的是板書、板圖和板畫,它是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必備的地理教學技能。地理板書技能是指地理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利用黑板以凝煉的文字語言、圖表和符號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三板”技能它可以輔助口頭語言傳遞信息,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突出重點難點,揭示知識的內在體系,啟發學生思考,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便于學生課堂記錄課后復習。
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板書類型,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是體現地理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內在聯系的重點、難點、中心和關鍵的板書,是能反映地理教學內容的結構及其表現形式的板書。副板書是對主板書的補充和輔助,具有一定的隨機性。
板書可以分為綱目式板書、結構式板書、表格式板書、圖示式板書和綜合式板書。板書的設計要根據地理知識的特點其宗旨是要讓學生更好的構建本節課的內容。
板圖是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特征和變化過程時,地理教師用簡易的筆法把復雜的地理事物、地理過程和地理分布,邊講邊用線條圖迅速繪制成簡略的黑板圖。
板圖技能分為幾何略圖、折線圖和曲線圖,這幾種板圖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幫助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畫是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迅速畫出地理事物的素描圖,它要求線條流暢、簡練、清晰、富于表現性。板畫有形態畫、過程畫和動態畫。形態畫是以素描的形式表現主要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外部形態;過程畫主要表現地理事物在演變過程中發展變化的各個階段;動態畫是用簡易的筆法顯示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要邊講邊畫出事物運動的過程。
3.7強化技能的訓練策略
“強化技能是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心理學原理,采用各種肯定,鼓勵或糾正錯誤的方式,促進和增強學生的正確反應,使教育信息刺激與所期望的學生反應之間建立穩固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保持學習動力,發展學生思維的教學行為方式” [6]。
強化技能的方式有語言強化、動作強化、標志強化和活動強化。強化技能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和聯系性,既可用于教師的講解過程,也可應用于學生討論、閱讀和作業練習當中。特別是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師運用強化技能來實現更有助于教學的成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備強化技能,善于在課堂中運用板書、語音語調、身體動作和布置作業是強化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的掌握。
3.8結束技能的訓練策略
結束是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結束讓學生回憶、整理、聯系已學過的知識體系,是學生知識進一步同化和網絡化的過程。結束的技能是教師完成一個教學任務或活動時,為鞏固和拓展學生的學習所采用的特定的行為方式。
結束技能的運用有助于教師教師強調這一節課的重點和知識點,教師是通過結束技能的運用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延伸擴展學生能力,還有助于教師了解教與學提高教學技能。
地理課堂教學中結束的類型有歸納總結、區別對比、競賽活動、練習鞏固和懸念存疑。這幾種結束方式要根據這節課的特點而定也可以將這幾種方式綜合地運用起來。
3.9演示技能的訓練策略
“演示技能是教師在傳授知識信息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實物、標本、掛圖、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進行實際表演、示范操作,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6]。
演示物要有足夠的尺寸、演示物應放在一定的高度上、演示物要有適宜的亮度、對演示物的指示要確切、操作要規范,具有示范性、復雜的實驗應利用圖解幫助學生觀察、語言講解要與演示緊密結合.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胡淑珍.教學技能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
[3]郭友.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4]榮靜嫻.微格教學與微格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5]劉恭祥.地理微格教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159.
關鍵詞 鄉土資源 高效 地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67
Build Efficien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with Local Resources
LI Sifang, BAI Wenxi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ments geography teaching to combin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erms and conditions consistent learning materials, local resources applied to the import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link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igration links, help student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local resources; efficient; geography class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要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已有地理課程資源,以及可用于課堂教學的師生自身經歷和體驗。任何學校所處環境中都有非常豐富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基于學生對這些資源的認識,教師對其充分加工,以鄉土資源為主線,以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全程呈現出來,使鄉土資源更具有過程、方法意義和情感價值,也能使地理課堂煥發新的活力。
筆者在東莞七中實習半年期間,有感于周圍地區豐富的鄉土資源,所以在本文以東莞七中所在的企石鎮周圍地區為案例進行教學分析。
1 用鄉土資源導入,創設魅力情境
課堂導入應能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注意并使學生進入準備狀態。用鄉土資源導入課堂,優勢在于用學生生活熟悉的事例和場景,給學生造成學習心理優勢和知識的親近感,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學生聯想的思維,使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
利用鄉土資源導入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模式來制定,形式多樣:(1)利用多媒體系統導入:即使用音頻、視頻、文字等媒體或多媒體交互系統引入課堂。例如在必修二《城市的空間結構》學習中,就展示了東莞七中所在的企石鎮和東莞市的城市三維遙感影像圖像導入:這些城市景觀中各地的用途是什么?《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中,對比東莞市和企石鎮在具體生活中功能差異:大型醫院治療疑難雜癥、買文具、讀市重點中學、看感冒、看時裝展等,作為在企石鎮生活的你分別會選擇哪里?讓這些內容更加貼近生活。(2)利用教師語言導入:即用教師豐富、深情的語言魅力渲染課堂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帶入教學內容設定的環境中,激起鄉土情感認同,這樣學生便有求知欲望。利用鄉土資源導入形式有詩歌朗誦、故事引入、巧設疑問等。(3)課堂活動導入:包括學生組織的簡短表演活動、游戲、實驗操作等。例如就企石鎮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各政府部門、學者、企業、居民應履行哪些責任?
2 用鄉土資源貫穿,呈現多樣課堂
目前地理教學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材料導入后僅僅作為導入使用,導入完成后又恢復到傳統教學框架中,導入材料與教學內容聯系不密切,以及導入的啟發性不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導入的材料本身與知識點結合點不多,無法擴展所致。而鄉土資源恰好以其科學性、靈活多樣性、案例性和探索性給地理課堂提供更豐富的材料和更寬廣的知識面,激發地理課堂別樣的生命力。
不同課堂類型下鄉土資源的加工方式不同,以以下幾種課型作為說明。
2.1 情境教學式課堂
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創。教學模式:確定教學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尋找教學內容與鄉土材料的切合點展開學習,師生協作學習,最后成果交流,反饋提高。
案例一:自然條件對城市的影響
師:(展示東莞市地形、氣候、河流狀況圖)結合教材,東莞市是基于怎樣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各自然條件對東莞市的發展有何影響?
生:結合文、圖列出提綱(獨學,5分鐘)
生:與同學交流補充(小組合作,5分鐘)
師:組織展示,總結(15分鐘)
2.2 專題探究模式課堂
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全程由學生完成,教師提供輔幫助。教學模式: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匯總展示,總結提升。
案例二:企石鎮農業發展之路――以基塘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鏈。
提出問題:學習《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后,企石鎮如何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特色農業?
收集信息:學生分四小組,ABC三組以東莞七中為出發點,分別調查走訪所劃分好的區域農業類型、作物、投入產出等信息,并登記。D組去鎮相關政府部門收集近年農業政策,農業經濟資料。
展示匯總:各小組就收集好的資料進行整理,討論解決農業發展問題與特色,在課堂上匯總展示。
總結提升:根據匯總內容,總結規律。
2.3 網絡自學課堂
當下學生接觸多媒體網絡資源越來越便利,鄉土資源以其豐富靈活的特點滿足了不同愛好的學生的追求。建設鄉土地理網站,既能滿足學生對家鄉基本知識的了解掌握,也能拿體驗異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還能培養其對家鄉的熱愛情感。鄉土地理網站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案例三:企石鎮鄉土地理資源網
網絡學習中教師要摒棄放任學生的現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制定任務型的活動,提供網絡學習策略,以鄉土網站為載體,在獨學、相互協作下完成學習。
3 用鄉土資源遷移,實現三維目標
鄉土資源的學習不應僅停留在資源本身,而應讓學生通過學習實現地理學習的遷移,由個別到一般,掌握認知策略,認識學習過程,達到情感的遷移。由鄉土資源遷移是逆常規的途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地理現象推廣到課程要求的一般規律的學習,加深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感情的激發。
案例四:珠三角地區產業轉型之路
距離東莞七中25公里的東莞市松山湖科技園,經歷了普通工業區到東莞市示范科技園區、轉型升級引領區的歷程。
(學生了解松山湖的發展后)
師:松山湖科技園區發展的原因?
生:①一心一帶三廊三片區規劃;②國家扶持政策;③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承接國際產業技術轉移;④以科研、教育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金融、旅游、生態產業。
師:珠三角地區或其他地方與松山湖區有何相似之處?可以借鑒哪些措施?
生:……
基于鄉土資源的高中地理課堂,能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身邊的地理知識,創新地理學習方法,打開學生的思維,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感。從高中地理教學的角度來看,用鄉土資源貫穿整個課堂既改進了教學方法,也為地理教師從新的角度提高課堂效率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巴登尼瑪.鄉土教材編寫的幾個問題及對策思考[C].全國鄉土教材研討會,2008:23.
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即將初中地理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趣味性、生活化、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枯燥的地理知識產生直觀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在于,改變了傳統的地理教學枯燥、單調、刻板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識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記憶,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對地理知識的親切感,轉變了傳統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識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教師把生活化的氣息引入課堂,將地理知識用生活化的方式、結合生活化的案例進行解釋,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師要想將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首先對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關鍵有充分的認識,并具有足夠的生活化教學實施能力,此外,還應當積極觀察生活、收集生活資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變得順暢、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應當遵循科學的方式方法,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導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動的組織等幾個重點內容。以下對這幾個關鍵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2.1生活化教學的導入
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應當有一個導入的過程,即教師通過生活化的語言敘述以及列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將學生帶入到生活化教學的情境當中。例如在講授“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問:“中國是什么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然后在學生回答后,繼續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這兩個詞語,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哪些國家是發達國家嗎”,在師生互動列舉一些國家后,教師繼續引入“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有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有的國家是發達國家嗎”,進而可展開課堂教學的主體內容。在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導入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語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當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僅僅有生活化的導入是完全不夠的,應當在整個過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輕松的地理知識教學情境,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將枯燥的地理知識和有趣的生活現象或者體驗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化枯燥為生動有趣、化死記硬背為自主探索。例如在進行“中國的民族”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對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和特色進行死記硬背必然會引發學生的反感,在這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講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風俗習慣和衣著特色,并結合圖片、視頻等,使這些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然后讓所有的學生合上課本,將學生分組,教師通過列舉某個生活習俗和衣著的圖片,向學生提問是哪個民族,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分,設置一定的獎勵。如此,方可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生活化、趣味性,改變教學方式,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3生活化活動的組織
在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活動的組織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的地理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并產生地理知識生活化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地理認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長。例如在講授“我國的水資源”課程時,在課堂教學的末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觀察和記錄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根據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具體情況,提出在生活中節約水資源的對策,并要求學生在下節課堂中進行活動展示,如果時間充足,教師同樣可以采取小組計分、小組評比的方式進行活動結果比賽,對表現優秀、結論科學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的生活化活動的組織,可以幫助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身地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用處,體會到如何應用地理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知識運用能力。
3.結束語
以生為本 高效課堂 地理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的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流。這就要求教育者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構建“以學生為本的高效課堂”。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構建高效課堂的兩個核心因素是學生和教師。課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學生和教師是否在課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對于高中地理課程,面臨著任務重、課時少的雙重壓力,這就為我們地理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就是如何構建“以學生為本,高效的地理課堂”。
一、精心設計學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學案導學”是課堂高效教學的有效手段
“學案導學”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學案為載體,以探究為途徑,以導學定位教師角色,最終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質高效。為此,學案導學設計時應注意以下環節:學案環節要齊全,主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知識梳理、合作探究、學習小結、達標檢測等七個環節
2.學案設計內容應具有探究性、針對性、實踐性、層次性的特點
學案在設計時應以課時為單位,在熟讀課標的基礎上,了解學情,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針對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問題,引導學生逐個地將問題解決,最終實現自主學習。
例如,人口增長模式轉變。
課標: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從而設計的探究內容如下。
(1)根據表中數據,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然后在坐標系中畫出芬蘭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
(2)根據繪制好的的曲線圖,分析可以將芬蘭的人口增長劃分為幾個階段,并在上圖中用豎線標出,并說明理由。
(3)讀圖分析各階段出生率、死亡率有何變化,并找出引起變化的原因?
3.學案中的合作探究內容應以某一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突出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案例、情節或感興趣的話題為發展主線來設計合作、探究題目。如地理學習必修二《城市發展與城市化》時,可以聯系身邊的事例,以“濟寧市1950年和2000年城區圖,通比較來理解城市化的定義及表現,同時讓學生收集濟寧城區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及圖片,讓學生在課上展示,合作探究”為主線來調動學生進行探究。
實踐證明,學生在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的積極主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學生很愿意參與其中,并且都能有所發現,甚至還有一些比較可喜的見解,從而使課堂的有效性得以體現和保證,也極大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一個好的導入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既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求知欲,又讓學生的思維迅速定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樣的,主要有復習導入法、時事導入法、圖片資料導入、視頻導入等。新課導入并無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和自己的風格,充分研究和設計,精心改革和創新。對于高中地理,內容豐富,體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可以充分挖掘熱點時政、相關視頻等,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可以截取美國著名的電影《后天》。必修二中《人口遷移》可以以我國的熱點春節前后的民工潮的視頻為導入,都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本節課的主題,了解本節課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他們自學能力的提高,啟迪他們對問題的創新思維,錘煉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地理教學方法選擇與設計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特點、學生特點,以及教學階段和教學時間等多方面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能合理地、科學地加以組合和運用,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地理教學內容具有空間性、綜合性、復雜性、間接性、廣闊性等特點,因而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地理教學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圖表法、實驗法、講述法、體驗法、提問法、案例法、多媒體教學法、演示法等。其中圖表法、多媒體教學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方法。
自然地理規律性較強,很多規律可以通過圖表和實驗來進行體現和總結。如繪制氣壓帶與風帶圖,世界洋流分布圖等,實驗法如用擠壓書本來演示褶皺,用茶葉、水盆、電吹風,來演示風海的形成。
人文地理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生產聯系密切,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和體驗法進行教學。如:濟寧市1950年和2000年城區圖,通比較來理解城市化的定義及表現,同時讓學生收集濟寧城區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及圖片,讓學生在課上展示,合作探究,分析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提出對策。
四、加強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課堂是學生直接獲取知識的平臺,其核心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控。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質,近及家鄉,遠及全球。如果教師能從不同角度啟發、誘導,改革教法,挖掘教材內在的吸引力,提高課堂藝術,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采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王國中探索,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課本變成“活”課堂,讓學生的思維時刻集中,讓地理課堂教學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教師的有效調控范圍內。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練就扎實的基本功。所以,地理教師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修養水平、語言水平,做好課后反思等工作。
此外,教師還要具備較好的應變能力,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特別是學生的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不斷追求的過程,因而會因老師而異,因學生而異、因教學內容和目標而異。最關鍵的是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練就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有高超的課堂駕駛駕馭能力和變通能力,再加之師生間的默契互動,以生為本的高效的課堂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毓梅.中學地理教學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摘 要】新教材承乘了老教材的優點、長處,增加了不少“亮點”;教材、地圖冊、填充圖冊這三者互為補充;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化,素質教育最優化,師生互動活躍化,創新教學智慧化;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于創新的品格。
關鍵詞 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要我學”“我要學”;“三合一”“三結合”;單一、被動接受;質疑、探究、想象
素質教育、課堂教改等新名詞新提法不一而足。教壇新手、老將們紛紛在為此眾人拾柴。這當中確實也不乏理論性強、學術水平高、實用性大的上乘佳作。這無疑對新手上路、學術交流、理論探討不無益處。這里談談我個人從教20多年——其中主教初中地理近10年的教學生涯中,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如果說數學、語文、外語、物理好比硬件,那么,歷史、地理、政治和體育、音樂、美術等就好比軟件。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作為一位老“地理”,這里我要特別說的是我對初中地理課的課程內容和課堂教學等內容的看法。也許會對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學有所裨益。
首先,在課程內容上,新教材秉乘了老教材的優點、長處,增加了不少“亮點”,比如圖像,“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如果教者運用得當,配以恰當的媒體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實具有明顯的效果。例如在講《地球在宇宙中》一節時,先引導學生讀“人們在地球上看月亮和星星”和“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地球”兩幅圖,然后以我們是生活在“天上”還是“生活在地球上”為爭論話題引入新課。學生主動學習新課營造了最佳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課程內容上,編審者可謂別具匠心,別具一格。“三合一”的模式,即教材、地圖冊、填充圖冊這三者互為補充,既獨立成書,又密不可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少教者只抓住了教材而忽視了地圖冊的作用,或者重視不夠,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地圖冊分為上下兩部分。前半部分是總記,后部分是分論。最初筆者也曾有過對地圖冊的“忽視”,隨著對教材鉆研的加深,經驗的積累,愈來發現和認識到地圖冊的重要性。那么,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這樣處理的:每一節課用三到五分鐘時間布置、要求、點撥學生對將要學習內容的地圖冊進行相應預習、檢查。每一節地理課都穿插五到八分鐘地圖冊的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我基本都是“三合一”、“三結合”,即讓學生同時使用教材、地圖冊和填充圖冊。一堂課從始至終動腦動手,緊張興奮。課后學生說:“這樣教,我們越來越會學,不用死記硬背?!?/p>
我發現,自我重視了地圖冊,我所教的班成績在平行班級中往往是一馬當先,地圖冊確實功不可沒。
其次,我再談談地理課的課堂教學。在地理課上,確實至今還存在著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的現象。現在,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
總之,教無定法,我們倡導在地理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多變換不同的教法。尤其是前后課,盡量采用不同的方法授課。如在講“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和意義”一節時,上課伊始,我說:“現在正值改革開放,經濟大潮之際,假定我們地區在新疆合資辦個制糖廠,需要200名技術干部。當務之急,是需要培訓人才。請你們各抒己見,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學習制糖技術?!睂W生發言熱烈,有主張去廣州、深圳的,有主張去東北吉林的。一個值得討論的趣味問題,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把他們引入新課要解決的內容。我把這種導入法叫做“趣味性”導入法。
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好世界地形圖,并將剪好的各大洲輪廓圖準備好。上課后,我說:“現在全球的陸地分為七大塊,有一個問題,請大家邊看邊思考?!闭f著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輪廓圖,先放在該洲的位置上,然后將它逐漸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動。學生們表現出驚奇的神態?!翱梢院显谝黄稹!苯K于有學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是的,但這種吻合絕不是巧合,這一現象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發現的。以后,他通過調查研究,積累大量的論據,終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簡介這個假說,是今天這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鄙鲜龅男抡n導入借助教具和演示,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講授新課做了鋪墊。我把這種導入法叫做“三合一”、“三結合”導入法。
遠離身邊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過音像教學表現出來。如講“地球上的五帶”時,教師上課后就拿出地球儀,學生們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師簡單介紹后,就開始操作,并說,這節課就要觀察地球是怎樣圍繞太陽轉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帶以及它們的成因……學生們異常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法之多,何在于此。我們不要簡單地說哪一種教法好,哪一種教法不好。我認為比較切實可行的是把握教材,選擇恰當的媒體,恰如其分地選擇教學語言、教學方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化,素質教育最優化,師生互動活躍化,創新教學智慧化。
導課就是開場白,在教學過程中導課是第一個環節。有經驗的教師對導課環節會非常重視,會通過精心設計來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之中。但是在實際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導課環節并未起到足夠的重視,使得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地理課堂中的導課環節。
當前地理課堂導課存在問題
在課程開始之前沒有設置導課環節
通過實際教學經驗發現,一些教師僅在公開課、示范課等環境下才會設置導課環節,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進行導課環節的設計。很多高中地理教師認為導課只是一種形式,并不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影響。所以在地理課程一開始時就急于講解課程內容,但是這種情況下,學生并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來,影響學生學習。
導課方式過于單一乏味
另外一些高中地理教師雖然在課程開始時設立了導課環節,但是在導課過程中缺乏基本的導課藝術,抑制了導課環節所能產生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導課時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這種單調的導課方式不但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第二采用的導課語言過于乏味直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導課方式不僅不會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還會對地理教學起反作用。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導課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導課藝術,豐富導課方法和語言。
地理課堂導課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課堂導課看似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遵循很多基本原則,只有不斷提高課堂導課水平和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針對性原則
高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導課環節時必須明確導課目標,要具有針對性。首先要保證所設計的導課內容和本堂地理教學內容相符合,嚴格按照相關教學標準進行。其次,在設計導課環節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況,要通過導課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地理課堂學習狀態中。
1.啟發性原則
導課環節并不是單純的介紹課堂背景,在導課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啟發學生,通過這一環節打開學生思路,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究地理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地理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導課環節時要注意該環節的啟發作用。
2.趣味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設計導課方式時要注意其趣味性。一方面教師要盡可能選擇多樣的導課方法,不要一味的采取提問式的單一引入方式,這樣才能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在導課時要注意語言的趣味性,教師所采取的導語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地理學習更感興趣。
高中地理課堂導課基本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的導課方式很多,經過實際教學檢驗,在導課過程中可以運用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復習方式進行課程導入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復習導入法是比較常用的導課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復習舊知識,讓學生探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程內容的學習。這種導入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復習之前學過的內容,使其在復習過程中得到成果體驗。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過程之中。比如說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思考:“在不同時間全球海平面氣壓分布的狀況”,并且向學生詢問:“當高壓控制時會出現干燥少雨的現象,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從而通過這一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2.采用情景導入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情景導入法,所謂的情景導入法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依據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事先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在應用這一方法時,教師必須要緊密貼合教材實際,將教材中的資源和實例材料進行全面的整合,為學生創造動態的展示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說在學習《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黃土高原的視頻和圖片,并且配上陜北民歌,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形體,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應用實際案例導入
學習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地理課程導入時應該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應用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學習,這樣通過利用學生了解的實際案例,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將課堂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更好的聯系在一起。比如說在學習《全球定位系統與交通運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機中的GPS系統進行地理定位,還可以介紹一些GPS系統在軍事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實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導入課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在導課過程中要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多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可以運用圖片、視頻、模型、標本等等。這種導課方式可以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更為具體,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激情,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學習《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視頻《假如沒有工業》。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工業發展在經濟和社會建設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工業這部分知識的興趣和激情。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導課環節起到足夠的重視,在導課過程中也要注重導課藝術,選擇多樣的導課方式和豐富的導課語言,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