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校德育;有效銜接;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2-0113-03
學校德育銜接是指不同層級學校德育的連續性和有序化狀態。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在大學和中學德育中人為地割裂了這兩個德育子系統的內在聯系,致使大學和中學的德育各自為戰,無有效銜接,德育效果因而也受到了影響。為了增強大學和中學德育的有效銜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穩定而科學的德育銜接機制,從而保證學校德育的有效實施。
一、加強德育銜接機制建設的意義
1.加強銜接機制建設是解決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客觀需要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大學和中學德育日益暴露出許多問題和矛盾,具體包括大學和中學的德育目標脫節、內容重復度高、途徑和方法雷同、管理條塊分割嚴重、評價欠科學、德育工作者之間缺乏合作與溝通等。這些問題與矛盾的存在,均與大學和中學德育系統之間缺乏一套有效的銜接機制有關。為此,各級學校德育工作者應當將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銜接方法、銜接手段和銜接措施等加以總結,然后將其制度化,有步驟地推動大學和中學德育的銜接。只有通過銜接溝通機制、制度保障機制和評估反饋機制等,恰當處理德育系統構成要素相互之間的關系,方能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和矛盾。
2.加強銜接機制建設是實現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整體優化的必然要求
在學校教育中,大學和中學本應是有聯系的,但我們在德育實踐中卻存在著諸多大學和中學互不聯系、缺乏照應的現象,從而人為地割裂了大學和中學德育之間的聯系。要改變這種狀況,各級德育管理部門應出臺一套與德育銜接有關的文件,應加強與德育銜接相適應的機制建設,以使德育銜接能夠基于制度的安排,從而促進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的良性互動。加強大學和中學育人機制的一體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大學和中學德育的整體效能。
3.加強銜接機制建設是適應德育主體身心發展規律、培育合格人才的需要
隨著社會變革步伐的加快,由大學與中學德育脫節所造成的弊端日益顯現。學生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后,由于不能迅速完成從高中學生向大學新生的角色轉換,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認知失調、情感受挫和心理失衡等問題,這對他們的成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目前學校德育銜接機制欠缺使這一問題有進一步嚴重的趨勢。其主要表現為:由于管理機制的缺乏,使大學新生度過從高中學生到大學新生的“磨合期”的時間在增加;由于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者交流溝通的缺乏,妨礙了大學新生的思想轉變;由于制度保障機制的缺乏,影響了大學新生的全面協調發展;由于評估與反饋機制的缺乏,影響了大學新生前進動力的形成。由此可見,加強大學與中學德育銜接機制的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和中學各自的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滿足德育主體成長與成才的需要。
二、制約德育銜接機制建設的因素分析
1.德育目標短視,忽視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長遠規劃
目標是指期望達成的結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目前不少高中德育工作者將自己的關注點只局限在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上,而由高中向大學的過度則形成了“盲區”。具體而言,當前高中德育只著眼于對高中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關心與引導,缺乏面向大學的預備教育。根據本人連續4年對本校大一新生的調查,90%以上的大一新生反映,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對大學的相關情況,如大學的不同于高中的全新的學習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環境等均不十分了解,這使很多由高中畢業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出現了思想、心理和情感等多方面不適應的狀況。我國大學的錄取率目前大體在70%左右,所以這一狀況應該說是很值得我們重視的。它告訴我們,必須加強中學和大學這兩個相鄰階段的德育中的銜接機制的建設,以使新入學的大一學生能較快地完成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的轉變。
2.德育內容脫節,違背了教育對象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其一定的規律性。然而,我國在德育課程的安排上卻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這一客觀規律。例如,初中、高中階段的德育本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基本道德品質的教育,以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但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要面對中考和高考,所以中學階段的德育就忽視了學生德性的養成。這也對大學的德育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即大學不得不為已進人大學的大學生補上中學時的德育養成課。比如,目前為大學新生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中,有一章就是專門為新人學的大一學生講授應當如何遵守社會公德以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因為屬于“補課”性質,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和學生都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學生還要接受連小學生都應該懂得的諸如文明禮貌和助人為樂一類的教育?
3.德育方法異位,降低了學校德育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在德育過程中,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可以選擇和利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德育教師就要根據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環境等情況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然而,目前初中、高中階段的德育教師迫于中考和高考的壓力,他們實施的多是以理論灌輸為主的德育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導致了兩種不良的后果:其一,由于使用了理論灌輸的方法,所以本應是豐富多彩的德育就變得干癟而深奧,就在無形中降低了德育課的吸引力;其二,由于高中階段的德育內容過于追求理論的高度與深度,甚至將本應在大學講授的內容提前在高中階段來講授,所以也造成德育理論的過于飽和,也影響到大學德育的正常進行。在目前的德育實踐中,這種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出來了。例如,在“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中,很多教師反映不好教。不好教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已學過了這門課中的多數內容,大學階段再讓他們學,他們當然就興趣不高。有的學生甚至反映:對這門課,他們的高中老師在講解的深度和難度等方面有的還超過了大學的老師,再繼續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不大。由此可見,若中學階段德育方法使用不當或對德育內容不適當地過分拔高,就會使大學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而大學德育工作者若對中學的德育內容和方法等缺乏了解,若德育過程中缺少創新,也會使自己的德育失去其應有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4.德育評價失調,削弱了學校德育的功能
德育評價是評價者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一種行為。當前,大學和中學對德育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的標準不同,這就使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對德育作銜接的動力,從而也就加劇了大學和中學德育脫節的狀況。對中學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評價是以
其德育活動的結果為衡量標準的,這種重結果而忽視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評價方法難以激發中學德育工作者關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大學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評價則與他們在與大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的德育課程的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卻無多大的關系。雖然目前部分高校開展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網上評教的活動,但由于沒有與教師的職稱評聘和福利待遇掛鉤,所以它所起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這樣一來,要想使高校德育工作者主動地去了解中學里德育工作的狀況,從而增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當然也要難一些。由此可見,德育評價機制的失調也在影響著德育工作者的銜接意識的形成,因而也影響著學校德育功能的發揮。
三、加強德育銜接機制建設的建議
1.加強目標管理機制建設
實現目標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轉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要避免將長期目標短期化。所謂將長期目標短期化,是指由于目標管理中的短期目標通常會比較明確而具體,并且易于分解,因而極易使各層級的學校德育部門及其成員陷入一種短視或只顧短期目標的狀態。這種狀況在德育實踐中表現為,德育工作者往往僅關注本學段德育中具體目標的實現,因而就忽視了德育的長期目標和總目標?!笆陿淠?,百年樹人”。德育工作尤其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期性的工作,這就決定了學校德育工作者在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時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同時又要使各分目標與總目標相統一。另一方面,要對目標達成情況作客觀而全面的評估。由于德育活動有其特殊性,由于德育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在評定德育的實際成效時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和方法,而不能拘泥于簡單的定性評估或定量評估。如在德育實踐中,德育評價者就不應當僅僅根據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次數或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德育工作的優劣。相反,應當鼓勵德育工作者把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真正提高和道德觀念與道德習慣的形成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追求。
2.加強溝通銜接機制建設
溝通銜接機制的建設主要應圍繞大學與中學德育工作者之間的溝通來進行。一是,大學與中學的德育工作者都要增強溝通與銜接的意識,要將眼光從只局限于本學段的德育對象變為同時也考慮到相鄰學段的德育對象,要對學校德育工作作整體把握。二是,學校德育工作者要增強自己溝通與銜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開展對相鄰學段學校德育狀況的考察與調研,弄清與他們在德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推動德育銜接的路徑和方法。大學德育教師應當經常地深入到中學中去,高中的德育教師也應經常地到大學進行學習與考察,了解大學在教學與管理等方面的狀況。三是,大學與中學的德育工作者都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要從中摸索溝通與銜接的規律。大學與中學的德育工作者還應互相借鑒對方在德育教學與德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以便更好地改進本學段的德育工作。
3.加強制度保障機制建設
針對當前大中小學德育銜接呈現出的自發與無序的狀況,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了制度作保障,學校德育銜接才可能有章可循。有了制度后,各級學校也應將德育銜接納入自己的整體規劃中,應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德育銜接走上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路子。首先,要形成以學校黨委為核心的學校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其次,要增強德育主管部門及其領導機構對德育銜接工作的宏觀管理的力度。學校德育主管部門及其領導機構要為德育工作者制訂切實可行的銜接方案、搭建合作共事的銜接平臺、創設對話交流的銜接環境,以使德育銜接能長效化。再次,要加快落實德育主管部門及其領導機構為德育銜接工作制定的微觀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并落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中學德育工作者之間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攻關等方面的交流與互動制度、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德育課相互銜接的效果的評價制度、高中畢業生與大一新生德性發展狀況的調查制度等。應通過制度體系的建設,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德育課的銜接實現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從靜態到動態的過渡。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111―01
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歷史責任。中學思想品德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它不僅在學科德育工作中,而且在整個中學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堅持永恒性,以學生們激昂的朗誦鼓舞學生
永恒性是指在教學中針對學生進行的那些永不過時永遠“年輕”的德育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這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已得到充分體現,教材自始至終貫徹了“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教育”內容;二是與此有關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學性強的德育內容的永恒性。它的堅持與否取決于教師下功夫鉆研課本的程度。
在教學中,我通常注重充實與課本有關的事例和文學性強的德育內容,并以學生們激昂的朗誦鼓舞其他學生。例如,在講授“熱愛人民的傳統美德陶冶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時,提到岳飛這個名字,我就想:岳飛在抗金前線寫成的《滿江紅》一詞不就是千百年來陶冶一代又一代人們心靈的好教材嗎?于是,我將該詞全文抄給學生,并讓他們齊聲朗誦。激昂的情緒、高尚的內容、優美的詩句,加上鏗鏘有力的朗誦節奏,使學生深深體會到了岳飛在為國為民作出奉獻乃至犧牲時表現出來的沖天豪氣,也使學生在“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勸誡下,更加珍惜光陰,更加增添努力學習的緊迫意識。
二、堅持趣味性,以生動活潑的教法吸引學生
趣味性是對過去那種單純的灌輸式、訓導式、說教式德育教學模式的摒棄,是一種適應時展、符合初中學生思想實際的迫切需要和戰略選擇的教法。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堅持趣味性,以生動活潑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講到“勤勞、儉樸與幸福的關系”時,我非常形象地舉起左手說:“勤勞是幸福的左手”,又舉起右手說:“儉樸是幸福的右手”。這樣一來,直觀感增強了,學生們在輕松的教學氣氛中,懂得了幸福來自于“雙手”――勤勞和儉樸的深刻內涵。
三、堅持圖解式,以真實感人的事跡教育學生
圖解式是指為增強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關的能產生極具德育效果的圖片來解釋、說明的一種方式方法。圖解式德育方法在社會上被廣泛地運用。人們常見的報刊、雜志和企事業單位宣傳專欄上的圖片及其說明,就是進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為此方法能理論聯系實際,是一種能見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權威部門,因而它產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說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嘗試著將此法引入到教學中。例如,在講授第三課“為人民服務,就要維護人民利益,同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時,我選取一張帶有說明文章的圖片,文題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談》,介紹了年僅25歲的邵述衡同志,為避免國家和人民財產的損失,毫不猶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廠車間里正滋滋冒煙的炸藥包而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這次不是由我來講解,而是請班上一位普通話講得好的學生來念此圖片上的文字說明。念文章的學生音調低沉、傷感,儼然是一曲悲壯的英雄贊歌,使全班學生為之動容,為之心顫。
四、堅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經歷影響學生
【關鍵詞】五倫八德; 德育; 學校; 家庭; 學生
中學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推動智、體、美等基本素質全面和諧發展以及教會學生做人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們必須把“樹德”工作放在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首位。而現今的中學德育工作存在著“關注多,效果少”的問題。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大多只注重理論和形式,德育目標較高且抽象,不符合中學生的發展特點;長期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使學校忽視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只在形式上響應國家政府的號召,并且是一味的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灌輸,使學生很少參與到道德實踐活動中去,德育教育根本沒有實效性的影響。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現今社會中,大多數的家庭教育表現為功利主義的熏陶明顯多于道德的培養。同時,家庭環境的不和諧也是影響孩子道德養成的關鍵因素。第三,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道德意識薄弱,并且不能積極配合一系列針對其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應該如何開展道德教育工作才會有實際的效果呢?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一個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道德素質呢?中國傳統文化清楚地告訴我們,“五倫八德”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拔鍌悺敝妇加辛x、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論語》中有“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笨梢?,傳統的儒家文化已經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擺在了學習文化知識之上了?!拔鍌惏说隆钡乃枷胍呀洺搅藭r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了一種對現代人而言必須遵守的規范、準則。讓學生掌握“五倫八德”這一道德準則對其道德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備“五倫八德”的人,就具有高水品的道德素質,德智體美才會全面和諧地發展,這是當今時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中學生人格養成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工作應該從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教育――“五倫八德”的教育開始。這樣既符合中學生的個體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又為其智、體、美、勞的全面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校的德育教育
用“五倫八德”的思想指導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就必須改變“重分數,輕品德”的思想。孔子把培養年輕人“孝、悌、信、謹、博愛”等優良品質放在教育的首位,而把學習文化知識擺在了次要的位置的思想對現今的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是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的。學校應該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五倫八德”這一道德準則作為德育教育的準繩和目標,以符合學生發展實際。這也是學生取得全面發展的基礎,它是符合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養成人格的需要的。同時,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德育意識,挖掘不同學科在育人方面更深層次的價值,用敏銳的教育意識,挖掘課堂中蘊含的“五倫八德”的德育因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一些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中,要把握住教育的契機和良好的教育資源,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的價值,在非常自然的氛圍下,實施潤物無聲的道德教育。
二、家庭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有著無法取代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在道德教育方面尤為突出。家庭是培養學生人格的最初基地,同時,優良的家庭風氣的熏陶和父母的細心教育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必備條件。所以,家長必須重視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這是關系到學生終身發展的問題。許多家長采取的是每時每刻的“耳提面命”、不斷說教的方法,不但沒有效果,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其實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父母和諧相處,兩人都與人為善,幫助、信任、尊重他人,并且以誠相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正是家長對“五倫八德”的踐行,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筆豐厚的道德財富。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積極的作用。在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殊的發展時期,其道德的初級階段就在家庭的道德教育中慢慢塑造出來了。
三、學生的自我修養
關鍵詞:德育教育;教育策略;中學教育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道德風氣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種逐步適合時展需要的道德體系正在醞釀之中。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道德體系的變化也為中學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1 營造良好的中學德育教育氛圍
學生個體情感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乃至知識才能的增長,總是受到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家庭小環境,乃至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學校要特別重視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育人氛圍。要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氛,從辦學觀念、學校歷史、師生規范、校園標識等方面綜合考慮,制定校訓、校風、校歌、校規,形成有鮮明特色、統一和諧的校園形象。加大對德育教育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加大德育教育宣傳的途徑。設置德育教育專欄,名人名言等,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加大投入綠化校園,校內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我國的教育目的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作位是不容置疑的,我們一定要樹立德育教育首位的戰略觀念。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從應試教育的漩渦中沖出來,這些都有賴于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要明確“德育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德育教育無閑人,人人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教育首位放在戰略的高度去思考,通過學校這個主陣地,向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2中學德育教育內容結合社會發展
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聯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德育觀念和內容要向現代型轉變。廣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質,將學校德育目標納入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德育教育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思想道德。德育教育要依綱靠本,不斷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凡超越中學生接受能力的德育教育內容要堅決壓縮,凡已過時的道德觀念要大膽更新。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層要求,加強德育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使其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去構建一種道德理論,而是要表現為一定的道德行為,這是評價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中學德育教育內容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尤其是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聯系。倘若我們希望了解人們的某種道德行為,那么就必須去分析促成這一行為產生的動機背后的動力――人的需要。這里的需要既包括學生個體內在需要又包括社會需要。德育教育在本質是個體人格和品德的建構過程,也是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對話過程。因此,首先要關注中學生的個人需要,分析這些內在需要的心理源泉,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同時,也要引導他們了解社會需要,并能自覺地以之約束自己的育行。所以說,中學德育教育的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否則,必將與現實脫節,使得中學德育教育陷入內容知識化、程序化的境地,缺少與時俱進性。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生活相聯系,關于德育教育內容的更新我們應注重“課堂知識和課外實踐活動的結合”,引導學生撰寫各種社會調查小報告和總結等,還要對學生進行鄉土教育,把鄉土情、校情等引入課本中,還應增加對家鄉的典范人物,和家鄉時代的變化人民生活的改觀等的內容,這對家鄉文化的宣傳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還可以從不同方面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這些內容的增加大大豐富了德育教育的內容,使其具有生活化。
3 改革創新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隨時代的發展做調整和創新,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忽視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大多停留在書本、課堂和口頭上,灌輸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導致德育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在中學德育教育實踐中,要善于將理論教育與德育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老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有目的地設計模擬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的場景,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主體驗、現身說法等情景教學,引入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可通過錄像幻燈、語言描繪、實況播音、辨析討論、價值判斷、道德評價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將傳統的家長式,命令式改為朋友式,將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改為雙向交流互動式,將包辦替代改為自理、自教式,以多樣化、現代化的方法促進德育效果的達成。在德育實踐中,教師還可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性學習或活動,如: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或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進行社會標準價值判斷和行為修正。只有這樣,德育教學才能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學效果才能真正體現。
此外,還應創新多元教育形式,豐富德育教育方法。學校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組織和開展多途徑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具體的講,中學德育教育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豐富教育。一是情景陶冶法。學校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人際環境,在“無言、無求、無形”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如升旗禮、校園文化周、校運會、文藝匯演、校慶紀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禮貌月、教師節尊師月等。二是榜樣示范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學??梢酝ㄟ^宣傳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或是身邊熟悉的先進模范人物的光輝形象,使抽象的倫理道德、人生價值、道德規范形象化、具體化、人格化,以個性培養個性,進而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教育培養學生德育觀念。
結論
中學德育教育作為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的一項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營造良好的中學德育教育氛圍,堅持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中學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氛圍,提高其待遇和素質,完善考核標準和培訓機制。中學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不僅要結合中學生和生活的實際,而且要隨著時代的需要進行不斷的調整,要將多元化的社會需要滲透到德育教育的內容中去。
參考文獻
[1]磨麗萍.探索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2]桑昭惠.淺議德育教育中的美學應用[J]
[3]黃燕紅.重才豈能輕德[J]
關鍵詞:初中物理;德育教育;全方位
如今,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校,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全方位的素質人才。初中物理的教學需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以及形成探究實踐的思想和能力,利用物理教學資料中的德育成分,強化德育教育,把初中物理的教學與政治思想道德融合起來,使學生成為一個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對于怎樣把初中物理教學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下面的手段來實現。
一、激發愛國的情懷
物理知識大部分都是科學家經過深入研究實驗得出的,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關于我國科學家在世界物理史上做出的重大貢獻,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通過講述這些科學家付出的事跡,能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強化。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致地去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以自己的祖國為榮。
二、形成科學的態度
初中物理課本里包含著豐富的理論知識,而這些理論知識都需要經過科學的試驗才能得出。因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有限,沒辦法對物理的所有知識理論都理解,甚至有些學生會對其結論產生質疑,這時老師則需要抓住機會,讓學生跳出課本的局限,形成獨立思考、敢于懷疑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教學“光現象”中關于光的折射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簡單的實驗來驗證光折射原理是否正確,這樣會使學生在實驗中形成嚴謹、實事求是、驗證釋疑的科學態度。
三、增強環保的理念
在教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個章節時,老師應該插入一些保護環境的教育片段,使學生通過視頻的展示,明白保護環境是緊迫的,也是對一名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戰勝困難的信心
眾所周知,物理上的知識理論大部分都是通過科學家不畏困難、屢敗屢戰、毫不氣餒地不斷研究得來的。讓學生知道這些科學家得出理論的辛苦歷程,可以使學生在面對科學上的困難時有堅持到底的精神。例如,在教學電燈這個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插入介紹愛迪生是如何發明電燈炮的,是如何克服種種的不順和難題,最后取得成功的。他的求知、勇于創新的精神需要每一位學生學習,使學生形成一種勇于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科學信心,幫助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五、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今的初中教學常常只是注重學生對知識理論的掌握程度,卻不在意學生在觀念、行為上的發展。中學老師在物理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坐姿,穿著要合理適當,上課前要先擺好用具,上課時要認真聽講、敢于提問,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是對一名合格學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初中生看來是可笑無謂的,覺得這只是小學生才會做的事,這樣會導致物理教學的課堂效率不佳。要是學生在上課時坐得歪歪斜斜、課本都沒翻出來,那么課堂教學質量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幫助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也嚴于律己,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老師在教育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此,中學老師應該積極找出物理教學中隱藏的德育思想,并抓住機會,向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從一個故事、一次實驗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興軍,王志發,楊海明.物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
[2]張鳳琢.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1(08).
[3]王培菊.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物理,2010(24).
一、堅持永恒性,以學生們激昂的朗誦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學中針對學生進行的那些永不過時永遠“年輕”的德育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體現,教材自始至終貫徹了“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教育”內容;二是與此有關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學性強的德育內容的永恒性。它的堅持與否取決于政治教師下功夫鉆研課本的程度。
在教學中,我通常注重充實與課本有關的高尚事例和文學性強的德育內容,并以學生們激昂的朗誦鼓舞人。例如:在講授第三課“熱愛人民的傳統美德陶冶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時提到岳飛這個名字,我就想:岳飛在抗金前線寫成的《滿江紅》一詞不就是千百年來陶冶一代又一代人們心靈的好教材嗎?于是,我將該詞全文抄給學生們,并讓他們齊聲朗誦。激昂的情緒、高尚的內容、優美的詩句,加上鏗鏘有力的朗誦節奏,使同學們深深體會到了岳飛在為國為民作出奉獻乃至犧牲時表現出來的沖天豪氣,也使他們在“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勸誡下,更加珍惜光陰,更加增添努力學習的緊迫意識。在講授第十課“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時,我將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一文,擷其片段抄給學生們。照樣是學生們充滿激情和豪邁的朗誦,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使祖國的未來與青少年休戚相關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為祖國勤奮學習”的思想,在初一學生們純凈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滲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冊)第138頁講“集體主義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質”時,引用了雷鋒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記的前半部分。四個“如果”,排比跟進,對于增強集體主義思想的文學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意義重大。但雷鋒同志在日記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樣講的,教材沒有引用,可同學們想知道。于是,我就“滿足”他們這種求知欲望,將雷鋒日記全文抄寫在黑板上。和前兩次一樣,當學生們以其深含感情齊聲朗誦時,對集體主義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見,此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們在倍受鼓舞、情緒飽滿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壯嚴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禮。這需要兩方面的積極性,即“教師”課下有益的“實”和“學生”課上激昂的“誦”的高度統一。
二、堅持趣味性,以生動活潑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學中為使受教育者產生自覺接受教育的動機,教師運用的為其喜聞樂見、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實踐證明,它是對過去那種單純的灌輸式、訓導式、說教式德育教學模式的摒棄,是一種適應時展、符合初一學生思想實際的迫切需要和戰略選擇。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堅持趣味性,以生動活潑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講授第六課“愛護公物要落實在行動上,就要從愛護桌椅這樣的小事做起”時,我舉反例:“前幾天,在初二(1)班教室舉行1996年度國家會計資格考試。我是監考老師??荚嚽?,一名考生告訴我:‘老師,我的桌面上有個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題?!乙豢矗ㄉ扉L脖子,向某張桌子張望,同時,用手圍成一個圓圈狀),情況屬實,不得已,只好給她調換了一張桌子。當時我就想(作眉頭緊鎖、滿臉憤慨樣):那位鑿洞之人,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無窮啊!”同學們聽了看了,就能心領神會:看來,愛護桌椅事情雖小,意義卻重大!講到勤勞、儉樸與幸福的關系時,我非常形象地舉起左手:“勤勞是幸福的左手”;又舉起右手:“儉樸是幸福的右手”。這樣一來,直觀感增強了,同學們在輕松的教學氣氛中,懂得了幸福來自于“雙手”——勤勞和儉樸的深刻內涵。
在講授第一課最后一節“小小年紀也可以與犯罪作斗爭”時,我把同學們帶入這樣的模擬情境中:假如,我們的教室是一輛行駛在荒山野嶺中的長途客車。這時,冷不丁沖進來一名手持兇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門口,裝出一臉兇像,大喝一聲:“交錢!”)。此情此景,剛從小學畢業的初一學生當然沒有見過,我就因勢利導,結合課本內容,字正腔圓、正氣凜然地宣布:團結起來,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爭。令人感動的是,不久發生在該年級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獨這個班的學生,在沒有老師在場的情況下,齊心協力,勇于斗爭,硬是用桌椅將門死死抵住,把三名學生模樣的犯罪分子擋在門外,從而避免了一場劫難。
可見,此教學方法的積極意義在于:使學生們在愉快中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引導,其結果是,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材有關德育思想的認知和實踐能力。
三、堅持圖解式,以真實感人的事跡教育人
圖解式是指為增強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關的能產生極具德育效果的圖片來解釋、說明的一種方式方法。圖解式德育方法在社會上被廣泛地運用。人們常見的報刊、雜志和企事業單位宣傳專欄上的圖片及其說明,就是進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為此方法能理論聯系實際,是一種能見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權威部門,因而它產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說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嘗試著將此法引入到教學中。例如:在講授第一課“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時,我出示了一張從《半月談》(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圖片。先將它在學生間互相傳閱,然后我講解:圖片上,一個巴掌大的島礁孤零零且頑強地聳立于大海之上。有兩名年輕的背上掛著救生衣的戰士,手握鋼槍,神色莊重地分別站在半米來高的中國碑兩側??粗鴮W生們驚奇、似懂非懂的樣子,我加以說明:“個人利益服從祖國利益,兩位年輕的戰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導:“同學們,我們該怎么辦?”同學們齊聲響亮地回答:“向他們學習!”在講授第七課“珍惜受教育的權利”時,我指著一張圖片(《人民日報》,1995年8月30日)介紹說:圖片上,四個農民正用三根長長的竹竿,支撐瀕臨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再窮不能窮學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個大字。學生們對此理解比較膚淺,我則進一步啟發他們:“別的地方教育現狀‘如此’,難道我們不應該……”還沒等我說完,學生們異口同聲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權利?!?/p>
在講授第三課“為人民服務,就要維護人民利益,同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時,我選取一張帶有說明文章的圖片,文題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談》,1995年第16期),介紹了年僅25歲的邵述衡同志,為避免國家和人民財產的損失,毫不猶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廠車間里正滋滋冒煙的炸藥包而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這回不是由我來講解,而是請班上一位普通話講的好的同學來念此圖片上的說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學音調低沉、傷感,儼然是一曲悲壯的英雄贊歌,使全班同學為之動容,為之心顫。
可見,教師借助于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圖片及其說明文章,經過適當的講解,從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與現實生活中活靈活現的人和事有機結合起來,這對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說服力,有著很大的補益。四、堅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經歷影響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學中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積極能動地影響、啟發和引導受教育者,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顯示出與之相關的榜樣的一種德育特點。它分為無聲和有聲兩種。前者,注重身教,以“潤物細無聲”的靜止形態,體現在教師上課時的情態、言行及衣著等上;后者,則注重言傳,將課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經歷影響人。
例如:在講授第六課“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地培養和鍛煉起來的”這一內容時,我就將自己去年五月份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南京一日游”活動的經歷講給學生們聽。令他們佩服的是,我此行隨身只帶了10元錢。中午吃飯、門票等項開支花得僅剩下2元錢。但在教師自由活動期間,我還是堅持去參觀了中華門和南京長江大橋。最后,余下0.3元,連乘返回的公交車費都不夠。這時,我斷然決定:走!從南京長江大橋橋南開始,東問問、西問問,硬是穿“城”而過,把腳都走麻了。終于提前一小時趕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車地點——漢府街。學生們聽得入迷,我乘機“解惑”,用了八個字:“不要依賴,磨練意志”,并將此經歷命題為:意志的勝利。事后,據一名叫丁維維的同學反饋回來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這種教育方法。
在講第四課“集體對個人的重要性”時,我結合課本上有關“良好的集體能夠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向學生們講述了我在上大學期間于本班(1991年全國先進集體)開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動中的“光榮史”。我們班總人數100人,為開展此項活動,分成兩方。由于某種原因,我方在活動中被打得“一蹶不振”??晌也环蛷阶圆捎昧送狄u戰法,將對方兩名同學打個措手不及。還沒等我高興起來,對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學呈半月形向我猛沖猛打過來,一如戰場氣勢,我嚇得撒腿就跑。看著學生們一個個瞪大眼睛、專心致志、唯恐漏聽的樣子,我故意停頓一會兒。待學生們的心思從故事情節中回到課堂上來,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說:“當時,我是多么盼望著我方其他成員能給予我有力的支援??!”然后再把馬克思那句“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體對個人的重要性就會在學生們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鍵詞]山區高中 政治課 德育功能
政治課教學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它不僅要給學生提供認識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鑄造學生的靈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和造就中學生健全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但是,由于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山區教育顯得相對落后,在嚴峻的考試壓力下,高中階段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現象十分突出。因此,如何搞好山區高中政治課教學,提高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目前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的主要表現
1.在教學內容上忽視學生實際,注重從“大”處著眼。純理論化的教學使學生不能親身感知和踐行學習內容,限制了學生情感和行為的發展,無法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而教師們似乎更注重把學生培養成“經濟學家”、“哲學家”、“倫理學家”或者“政治家”,而不是讓學生進行德育體驗。有些教學內容晦澀難懂,教師自己也還是一知半解,學生更是一頭霧水。
2.在教學方法上“灌輸”多于“啟發”。 山區高中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著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忽視乃至否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視學生的感受。結果,學生圍繞著教師轉,一切都得聽命于教師,教師主宰著教學全過程。由于許多教學內容難度太大,加上課時限制,有些執教者索性照本宣科,學生則迫于學業壓力,也不奢求“啟發”式教學。為了應對考試,政治課教學就是教師滿堂講、學生滿堂抄,很難發揮其德育功能。
3.課內課外脫節,校內校外脫節。由于學校重智輕德,教師不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一門心思追求升學率,造成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逃學。具體表現在課前學習存在方法不當和缺乏自覺性;課中學習存在聽課方式不科學和缺乏主動性;課后學習存在應付作業和缺乏探索精神。
二、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1.在思想認識上,應試觀念未轉變。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品質是思想政治課的最終目標和歸宿,但從當前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看,山區高中的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卻被弱化,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把考試特別是高考作為教學和學習的主要目標。在嚴峻的考試壓力下,教師和學生均不同程度地忽視政治課德育功能。
2.山區高中缺乏必要的教學資源。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但是,山區高中缺乏必要的教學資源,要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新課程公共改革,實施實踐性和開放性難度極大。同時,由于山區教師缺少進修提高的機會,一些教師很難將抽象的理論用形象的方法展現出來。
3.山區高中學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家庭與學校互動的難度極大。山區高中大部分學生為寄宿制,再加上大多數山區孩子的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而又忽視子女教育,因此往往容易存在兩個極端;一是家長不管不問,或只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只管吃穿用,不管思想品德,甚至不和孩子溝通,出了問題又大驚小怪,怨天尤人,或撒手不管,或動輒打罵,造成親子關系緊張。二是家長嬌生慣養,拔苗助長,為使孩子出人頭地,不惜一切代價。
三、強化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的實踐與對策
1.在政治課教學內容安排上突出“四個加強”。強化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山區學生發展健康、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因此,我們結合山區高中貧困生多的實際,在政治課教學內容安排上突出了“四個加強”。
(1)加強自強、自立教育。困難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能在逆境中學會自強、自立。只有學會自強、自立,才能豐衣足食,才能變“輸血”為“造血”,變“供給型”補助為“經營型”幫助;只有學會自強、自立,才能勇于拼搏,爭取成功。
(2)加強誠信、自信教育。誠信應該是必須教給學生的必不可少的個性品質,而針對大多數山區貧困生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相對較強的心理特點,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鼓勵和支持,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同時,要讓他們認識到,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任何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讓他們學會客觀地認識自我,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地融入集體,喚醒他們的自信,使他們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3)加強愛心、責任心教育。由于種種原因所造成的家庭貧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淡漠人生,我行我素,對待許多人和事缺乏應有的熱心、愛心和責任心。盡管社會、學校給了他們很多的愛心資助,仍然沒有激起他們的感恩之情,甚至極個別同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因此,要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心、責任心教育。只有教育他們樹立愛心、責任心,才能使他們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感到集體的力量,從而激勵他們把個人理想、追求與集體的榮譽聯系起來。
(4)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對貧困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教育,能使他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有效地遏制浪費現象,并使他們正視現實,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遵循“四個原則”。
(1)尊重德育規律,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有機結合的原則。一個人道德行為的養成,需要經過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基本過程。其中道德認識主要是通過顯性德育來完成,它是道德形成的開端和基礎。道德情感起著催化作用,道德意志發揮著定向作用,這二者更多的應通過隱性德育來完成。因此,要發揮山區高中政治課德育功能必須將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彼此間的相互影響、滲透或互補、支援,才能形成一種合力,最終依靠一定的規范訓練,完成一個人道德行為的塑造。
(2)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高中思想政治課知識是載體,思想性寓于知識性之中。無論是揭示知識本身所包含的德育內容,還是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熱點問題,首先都需要幫助學生學好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進而體會其立場、觀點、方法,這樣才能發揮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德育學科的德育功能。
(3)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新型社會實踐的原則。一方面我們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政治教師在課堂上應旗幟鮮明地弘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主旋律,理直氣壯地貫徹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但不要把學校看成是只有陽光、沒有風雨的人工溫室,要客觀地介紹社會,實事求是地把社會的真實面目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在比較中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使他們在實踐中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開展新型社會實踐教育應該說是現代德育的一個新理念。它強調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社會實踐的設計更多是從學生本身的成長入手,強調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全方位的教育,而且非常關注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感受,力圖達到豐富學生人生體驗的目的。在操作上,它應是學校正規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在形式上,這種社會實踐教育可以是在課堂上以學術討論的形式進行,也可以在課外以軍訓、專業實習、參觀、社會調查、野外生存訓練等形式出現。
(4)突出德育的主體,注重個性化教育的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德育的主體。但過去學校德育中更多的是注重整體化的德育,缺乏對教育主體個性化的教育,沒有很好地發揮主體的積極性。我們認為,注重和研究個性差異,將是今后開展有針對性德育的有效途徑。我們要愛護和信任每一位學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要調動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積極性,使他們認同和接受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改變把政治課搞成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被動局面,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
3.在教育要素上要做好“四項優化”。
(1)優化教育環境:更新學校教育環境,努力建設校容、校貌、校風、校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科學、娛樂活動,從而把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結合起來,把有形教育和無形教育結合起來,把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力量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優化的、有利于讓山區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
(2)優化班級管理:根據學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案,激活學生的內在良好動因,把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出來。
(3)優化教師隊伍:重在提高教師素質。建設一支具有正確的教育觀、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素質和教學研究能力、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教師隊伍,從而使教師能夠針對山區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4)優化學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學、領導科學以及科學方法論等有關原理、原則,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且在管理上特別做到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廣大學生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重視、老師對他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高志勇.落實新課程理念 強化政治課德育功能[J].基礎教育課程,2008,(6).
[2]高光耀.談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