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理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有效貫徹國資委“管理提升”要求,南方電網公司在2013年的工作會議上,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列為2013~2015年工作重點,并明確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同年,廣東電網公司在深化創先工作總體方案中提出了2013~2015年全面風險管理總體創先關鍵舉措。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已經成為了供電企業提升管理水平重要內容,但是目前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在供電企業中仍然缺乏成熟有效的建設方案。針對目前的情況,江門局認真學習《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結合南方電網關于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研究與探索了江門局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方案。江門局通過建立風險數據庫、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健全風險管控機制和風險管理評價機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運轉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獲取了豐富的風險管理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
2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現狀診斷
隨著創先工作的有序開展,江門供電局在安全生產風險、財務與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潔風險四個領域開展了專項風險管理工作,但是對比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2.1風險體系覆蓋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江門局雖然在安全生產風險、財務與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潔風險四個領域開展了專項風險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覆蓋全部領域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框架,如戰略、市場和公共關系等方面的風險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2.2專業風險管理的協調性有待加強
目前,江門局安全、財務與經營、法律、廉潔四個領域已經開展專項風險管理工作,但是各領域之間的管理工作尚未有效的統籌協調。專項風險管理工作由各專業部門牽頭開展,各專業領域之間交叉和重合的風險管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統籌。隨著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不斷開展,戰略風險、市場風險、公共關系風險也納入風險管理的范圍,自此風險管控涉及專業面更廣泛,如果各領域之間缺乏系統運作和協調性,這七大類風險管控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無法全面管控。
2.3風險數據庫的實用性有待提升
各專業領域的風險數據庫只是對風險信息進行了簡單的羅列,具有大而全的特征,不適用于日常工作。目前各專業領域都識別出大量的風險點信息,但是對于一些真正影響企業決策、安全生產、經營策略的重大風險,沒能制定切實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導致風險數據庫只是風險點的累加而實用性不強。
2.險文化建設的有效性有待加強
風險文化和風險意識的建設水平不高。目前,江門局風險管理文化氛圍亟需提升,部分人員對風險管理不夠積極主動,對于風險的危害性、易發性不夠重視。各領域風險文化建設舉措執行力不強,存在走過場的現象。此外,風險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強。
3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針對現狀診斷中發現的問題,江門局以公司戰略為導向,在公司董事會領導下,按照“統籌規劃、探索創新,專業歸口、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規范運作”的原則,參照公司一體化管理的規范要求,堅持“整體部署、分專業分步實施、逐層推進、持續改進”的思路,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一般風險管理要求,又符合電網行業特征,既符合國資委風險管理要求,又具有南網特色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框架。
3.1全面風險管理框架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由風險管理組織機制、風險管理規范化機制、風險管理運作機制、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文化五部分組成。
3.1.1風險管理組織機制。指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主體以及各自的職責權限劃分。公司風險管理組織應包括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辦公室、風險管理專業小組、審計部、下屬分子公司等各主要參與主體。
3.1.2風險管理規范化機制。指運用一體化工作方法,對風險管理相關工作進行結構化設計后形成的規范化管理機制。該機制包含了風險管理工作的業務分類、流程設計、管控策略、統一規范策略和一系列規范性文件。
3.1.3風險管理運作機制。指各級單位在組織職責要求和規范化要求的指引下,于業務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并產生成果的過程。風險管理運作機制要求公司各級單位在清晰的職責劃分和協同下,在業務管理PDCA循環中,開展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監督等工作,并形成風險庫、風險評估結果、風險應對方案、監督評價結論等成果。
3.1.險管理信息系統。指公司用于支持風險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統。公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與業務應用系統結合,具備風險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傳遞、報告等功能,支持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監督等風險管理流程。
3.1.5風險管理文化。指公司各級員工對待風險的價值觀、理念、態度和行為方式。公司風險管理文化應承接公司整體文化體系,覆蓋上下各級員工,將風險管理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
3.2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機制
江門局按照風險管理要求,結合工作實際,設置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為風險管理工作提供組織支持。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包括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風險管理歸口部門、業務部門和監督部門。
3.2.1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成立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由局領導擔任主任,成員由部門主任及縣(區)分子公司主要負責人組成。各縣(區)分子公司需按照市局要求成立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1)統籌領導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與評價工作;(2)審批風險管理方面制度和流程;(3)審批并簽發風險環境分析報告、風險管理工作年度計劃、全面風險管理報告、全面風險管理監督報告;(4)審批重大決策、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要業務流程的判斷標準或判斷機制以及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報告;(5)培育風險管理文化,推動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6)審批、決定全面風險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3.2.2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掛靠在企業管理部,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主任由企管部負責人擔任。各縣(區)分子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設在辦公室或綜合部,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主任由部門負責人擔任。主要職責:(1)組織風險管理歸口部門開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與評價工作;(2)組織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制定、完善風險管理相關制度與流程;(3)組織風險管理歸口部門開展風險環境分析、制定全面風險管理工作計劃、編制全面風險管理報告;(4)組織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制定跨領域重大風險應對策略及方案;(5)指導、監督風險管理歸口部門開展風險管理工作;(6)組織開展風險管理績效考核工作。
3.2.3風險管理歸口部門。按照“專業歸口”管理原則,市局風險管理由七個風險管理歸口部門負責,各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分工詳見表2,縣(區)分子公司風險管理歸口部門詳見表3。主要職責:(1)按照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要求,落實專業領域風險管理工作;(2)指導、組織業務部門進行風險環境分析;(3)負責專業領域風險管理工作計劃和方案的制定、組織實施、監督評價工作;(4)組織制定專業領域重大風險管理策略和應對方案;(5)指導、組織業務部門進行風險自我控制,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6)負責開展專業領域風險評價工作,撰寫專業領域風險管理報告。
3.2.4業務部門。業務部門在風險管理歸口部門的指導下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業務部門應指派一名風險管理聯絡員作為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在業務部門的聯絡窗口。主要職責:(1)配合風險管理歸口部門制定風險管理工作計劃;(2)落實風險自我控制,執行風險環境分析、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等活動;(3)配合制定重大風險管理策略和應對方案;(4)配合開展風險管理評價工作,配合編寫全面風險管理報告。
3.2.5監督部門。監察審計部作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監督部門,主要職責:(1)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監督機制,制定風險監督相關制度;(2)制定全面風險管理監督方案,并組織實施;(3)按照風險管理委員會統一部署,對業務部門風險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4)根據監督情況,編寫風險管理監督報告。
3.3全面風險管理規范化機制
為規范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江門局制定了各類工作指引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評價標準。
3.3.1制定《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為推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提升風險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江門局根據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相關規定,按照網省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部署,結合風險管理實際情況,制定《全面風險管理指引》。指引遵守以下原則:(1)全面控制原則。將風險管理與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實現全員參與、全領域覆蓋、全過程監控;(2)突出重點原則。以重大風險、重大事件(指重大風險發生后的事實)和重要流程的管理為重點,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3)有效落地原則。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應與其他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力求把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嵌入日常業務流程及管理規范,確保實效落地;(4)成本效益原則。風險管理工作開展與風險應對措施制定應兼顧成本與效益,實現成本與效益的平衡。
3.3.2制定風險管理各項工作指引。編制《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工作指引》《績效考核工作指引》《基于風險管理的崗位職責表梳理工作指引》《基于風險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編工作指引》《全面風險管理信息溝通機制工作指引》。各項工作指引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落地提供指導和規范。3.3.3制定管理體系評價標準。江門局按照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要求,運用風險管理評價理論、成熟度理論,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評價標準。
4結語
關鍵詞:商業銀行 全面風險管理 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
(一)全面風險管理的產生
商業銀行從本質上來說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以經營風險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業銀行是否愿意承擔風險、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風險,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敗。隨著金融體系變革和金融產品不斷創新,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相關監管措施的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模式發生了本質變化?;仡櫧鹑趯嵺`的發展過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模式在經歷了資產風險管理模式、負債風險管理模式、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的發展階段后,進入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的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商業銀行以資產業務為主,經營中最直接、最經常性的風險來自資產業務。一筆大額信貸資產的違約,可能導致一家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困難甚至停業倒閉。相應地,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也主要偏重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通過加強資產分散化、資信評估、嚴格審批制度、減少信用放款等各種措施和手段來防范、減少資產業務損失的發生。進入20世紀60年代,在經濟高速增長、資金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變被動負債為主動負債以擴大資金來源。負債規模的迅速擴張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和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管理。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石油危機等的發生使得利率和匯率變動劇烈,兩者的雙重影響使得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價值的波動更為顯著。此時,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模式顯得穩健有余而進取不足,單一的負債風險管理模式則進取有余而穩健不足,兩者均不能保證商業銀行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的均衡。于是,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發展到資產負債風險管理階段,通過資產和負債業務協調管理、匹配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等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
20世紀80年代,隨著銀行業的競爭加劇,存貸利差變窄,商業銀行開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從事中間業務等謀取更高的收益,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同時,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日益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亞洲金融危機、巴林銀行倒閉等一系列事件進一步顯示,商業銀行的損失不再是由單一風險造成,而是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多種風險因素交織而成。在此情況下,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迅速發展,《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和美國COSO《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從理論層面和操作層面上將銀行風險管理推進全面風險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ERM)的階段。
(二)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
全面風險管理是對涵蓋銀行境內外各項風險種類、各個業務單位、各項業務產品和各個員工等風險因素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并通過對風險和收益、風險偏好和風險策略的有機結合,實現對銀行風險的全面管理和通盤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體現了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
1 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隨著商業銀行合并收購的浪潮,有實力的商業銀行開始實施全球化經營戰略,這要求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樣是全球化的。
2 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全面風險管理就是要對商業銀行全部種類的風險、所有層次的業務單位、業務產品進行集中統籌管理。例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不同風險類型,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等不同性質的業務,公司、機構、個人等不同客戶種類,以及承擔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等,納入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中,對各類風險按照既定標準進行計量并集中控制和管理。
3 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商業銀行的業務特點決定了每個業務環節都具有潛在的風險,任何一個環節缺少風險管理都有可能造成損失,甚至導致整個業務活動的失敗。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將風險管理貫穿于業務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實現風險管理的全程化和系統化。
4 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在全面風險管理中,商業銀行多種風險一體化綜合管理,采取一系列全新的技術和方法降低各類風險,通過數理模型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風險,定量分析增強了風險管理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5 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風險存在于商業銀行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內在的風險特征決定了風險管理必須體現在每一個員工的習慣行為中。全面風險管理要求所有員工都必須深刻認識潛在的風險因素,并具有風險防控的意識和自覺性。
(三)全面風險管理的意義
1 從銀行自身來說,全面風險管理可以使銀行更好地識別風險、管理風險。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準確高效地識別、計量和控制風險,對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盈利至關重要。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積極進行風險管理的理念,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再是被動地將風險管理作為成本,而是主動地將風險管理轉向價值中心,從而可以更好地識別風險,最大限度地實現收益與風險相匹配。
2 從行業競爭來說,以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提升風險管理效率對提高銀行競爭力至關重要。隨著銀行業股份制改革的縱深發展,銀行業競爭加劇,利率市場化是必然趨勢,而一旦利率由市場決定,競爭勢必導致存貸利差收入減少。以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完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整合風險業務操作流程,形成較高的風險管理效率,對經營風險獲取收益的銀行來說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 從經濟整體來看,銀行全面風險管理有助于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管理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國家金融經濟的運行安全。各國政府及金融監管當局都非常重視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對商業銀行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以更強的風險管理能力應對風險挑戰。
二、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理論分析
(一)聲譽風險的概念
中國銀監會2009年8月《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指引》,首次明確聲譽風險的定義:聲譽風險是指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商業銀行負面評價的風險。聲譽事件是指引發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的相關行為或事件。重大聲譽事件是指造成銀行業重大損失、市場大幅波動、引發系統性風險或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的聲譽事件。
1 聲譽風險的多維性。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面臨很多風險因素,幾乎所有的風險都可能影響商業銀行的聲譽。根據商業銀行的業務特征及誘發風險的原因,巴塞爾委員會將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劃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戰略風險類,其中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戰略風險因形成原因復雜、涉及范圍廣泛、與其他風險密切聯系相互作用等均為多維風險。對于聲譽風險,它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交叉存在、相互作用,信用、市場、操作等風險領域的管理缺陷都可能導致風險擴散引發聲譽風險。
與聲譽風險的多維性相對應,聲譽事件也具有多樣性。從歷史經驗看,聲譽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類型:
(1)金融犯罪案件引發公眾質疑。商業銀行發生外部盜竊搶劫、人員腐敗等金融犯罪案件,特別是涉及內外勾結作案的案件,一經曝光便引發境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跟蹤報道,將使社會公眾對銀行的經營管理、風險控制和案件防范能力產生懷疑,從而損壞銀行的聲譽。
(2)公眾投訴或民事訴訟引發公眾負面評價。公眾投訴事件如不能通過銀行投訴渠道及時解決,被媒體曝光或引發民事訴訟等導致事態擴大,可能給銀行聲譽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商業銀行引發公眾投訴或民事訴訟的事件頻發,如銀行單方面調整業務收費標準被視為“霸王條款”而引發公眾爭議:銷售理財產品時宣傳解釋不到位,客戶收益與預期不符時產生服務糾紛;銀行未完全盡到風險提示義務致使客戶資金遭受損失;科技系統或自助機具故障;信用卡被盜刷;個人信息被泄露等。
(3)監管機構行政處罰。違反金融行業法律法規,被銀監會、人民銀行、工商、稅務、審計等部門進行處罰的事件,都是行政機關對商業銀行的負面評價,也是公眾對其進行評價的重要參考因素。
(4)權威機構評級降低。由于權威評級機構在市場中具有特殊影響力,其調低評級的行為可能引發市場投資者和公眾對銀行的負面猜測,從而引發銀行聲譽風險。
2 聲譽風險的危害性。良好的聲譽是商業銀行生存之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聲譽風險可看做是對商業銀行經濟價值最大的威脅。商業銀行高負債運營、依靠自身信用開展業務的性質要求其能夠維持存款人、貸款人和整個市場的信心,這種信心一旦失去,商業銀行的業務及其所創造的經濟價值都將不復存在。即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于聲譽事件發生后的危機管理,商業銀行聲譽所受到的實質性損害也難以彌補。在激烈的市場條件下,聲譽風險的損害可能是長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1)直接經濟損失。聲譽風險可能給銀行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如客戶訴訟類事件,若銀行敗訴或接受調解,則將直接承擔經濟后果。
(2)影響銀行的品牌聲譽。相對一次性的損失而言,品牌聲譽的受損會導致更長遠的影響。聲譽對銀行的品牌建設和業務發展至關重要,好的品牌聲譽將帶來潛在客戶并保持和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反之,聲譽事件的發生將影響銀行的口碑,喪失對潛在客戶的吸引力,甚至導致客戶流失或客戶忠誠度降低。
(3)造成銀行股價下跌影響股東權益。聲譽事件的出現可能將改變銀行投資者對銀行的管理現狀及未來發展的看法和預期,從而導致股價的下跌并直接影響股東的權益。
(4)直接威脅銀行乃至金融市場的生存。重大的聲譽事件將直接導致客戶喪失對銀行正常運營乃至資金安全的信心,對商業銀行經營甚至金融市場運行可能產生重大沖擊。比如2008年金融風暴中,有百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由于不利市場信息引起客戶競相提款,幾乎在一天之內就被迫宣布破產保護,并成為蔓延全球的金融風暴的導火索。
3 聲譽風險的復雜性。目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越來越多地運用數理模型進行計量,為相應風險的監測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而聲望和名譽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屬于商譽系列,其準確計量十分復雜。聲譽風險由于其存在形態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對聲譽風險的定量分析還沒有統一的模型和標準。
(二)聲譽風險管理的內容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因素越多,對其聲譽的潛在威脅也越大。管理和維護聲譽需要商業銀行綜合考慮內、外部風險因素。根據《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指引》,在政策體系層面:商業銀行應制定與本行戰略目標一致且適用于全行的聲譽風險管理政策,建立全行聲譽風險管理體系,監控全行聲譽風險管理的總體狀況和有效性;在制度執行層面:商業銀行應建立和制定適用于全行的聲譽風險管理機制、辦法、相關制度和要求,其內容至少包括:
1 聲譽風險排查,定期分析聲譽風險和聲譽事件的發生因素和傳導途徑。
2 聲譽事件分類分級管理,明確管理權限、職責和報告路徑。
3 聲譽事件應急處置,對可能發生的各類聲譽事件進行情景分析,制定預案,開展演練。
4 投訴處理監督評估,從維護客戶關系、履行告知義務、解決客戶問題、確保客戶合法權益、提升客戶滿意度等方面實施監督和評估。
5 信息和新聞工作歸口管理,及時準確地向公眾信息,主動接受輿論監督,為正常的新聞采訪活動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
6 輿情信息研判,實時關注輿情信息,及時澄清虛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7 聲譽風險管理內部培訓和獎懲。
8 聲譽風險信息管理,記錄、存儲與聲譽風險管理相關的數據和信息。
9 聲譽風險管理后評價,對聲譽事件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及時進行評估。
(三)聲譽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1 聲譽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需要。商業銀行的經營依賴于存款人、貸款人、資金市場的信心,而這種信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完全取決于商業銀行的聲譽。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商業銀行的競爭著力點由最初的粗放型競爭向集約型競爭方式轉變,聲譽這種高價值的無形資產越來越受到客戶群體的關注。聲譽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期戰略目標的需要。
2 聲譽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相關者利益維護的需要。股東作為商業銀行聲譽風險利益損失的最終承擔者,最具有動力對聲譽風險進行管理和監督;商業銀行的債權人如一般的存款人、保險公司的保單持有人等,一旦對商業銀行的信譽失去信心,大量的客戶流失可能使商業銀行陷入成本困境,對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提出要求;商業銀行的高層管理者出于自身財富利益以及職業生涯的考慮,需保證商業銀行的穩定可持續經營,必須加強聲譽風險控制。
3 聲譽風險管理是金融監管的需要。巴塞爾委員會明確將聲譽風險列為商業銀行必須妥善處理的風險之一,中國銀監會也出臺《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將聲譽風險管理納入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隨著金融危機以來聲譽事件敏感性和風險性的加大,國內外金融監管機構都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增強聲譽風險意識和管理技能。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是金融監管的客觀要求。
三、全面風險管理理念與聲譽風險管理的關系
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中沒有考慮聲譽風險。隨著銀行向品牌競爭的轉變,聲譽風險受到更多的關注。1997年9月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將聲譽風險列為商業銀行必須妥善處理的風險之一。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風險管理范圍,而是擴大到包括聲譽風險在內的更廣的范圍,強調風險管理的全面化。
(一)全面風險管理要求為聲譽風險提供一般的指導思想
全面風險管理作為全面、全程、全新、全員化的風險管理理念,為聲譽風險管理提供了基本原則。全面風險管理要求聲譽風險管理從聲譽風險的預警與防范到聲譽風險的危機處理都要有科學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型,要求參與聲譽風險管理的各個層次的各部門要明確職責,以縝密的外部監督配合嚴格的內部控制,積極應對來自多方的聲譽風險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聲譽風險管理是落實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措施
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對各條業務線的風險點給予全過程的點、線、面相結合的重視和管理。聲譽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各類風險緊密關聯、互相交織,與其他七大風險管理構成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聲譽風險在其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在對聲譽風險進行有效監控和管理的條件下,其他類別的風險也相應得到系統的管理,故聲譽風險管理是落實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措施。
(三)包括聲譽風險管理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理念
商業銀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適應金融環境變化、自身經營發展要求的選擇,而加強聲譽風險管理、將聲譽風險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也是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適應國內外監管要求的需要。以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進行聲譽風險管理、在聲譽風險管理中體現全面風險管理要求,是當前銀行風險管理的框架思想。
四、聲譽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我國明確提出將聲譽風險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時日不長,很多相關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我國商業銀行在聲譽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主觀意識上缺乏前瞻性、組織體系上構建有待完善、操作上缺乏操作性強的實踐指引等問題,同時也面臨金融創新、信息時代帶來的管理壓力。
(一)主觀意識上:聲譽風險管理缺乏前瞻性
聲譽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包括聲譽風險發生后的處置,更包括聲譽風險監測、預警以及企業聲譽的建立、維護和提升等。若沒有系統的聲譽管理戰略規劃,聲譽風險管理僅僅淪為被動的“危機處理”,與全面風險管理理念下對聲譽風險管理的要求差之甚遠。此外,由于銀行聲譽具有積累性的特點,也決定了聲譽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任務,短期內難見明顯成效,導致與其他類別的風險管理相比投入可能相對較少。缺乏前瞻性、系統性和持久性的聲譽風險管理已不能適應當前金融發展及金融監管的要求,沒有全面、長期的聲譽管理體系規劃,就無從談及全面的聲譽風險管理。
(二)組織體系上:聲譽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構建有待完善
盡管聲譽風險實際上是覆蓋面與誘發原因最廣泛的風險,但國內商業銀行在聲譽風險管理實踐中并沒有對構建聲譽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高度重視。相較于其他種類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現行的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構建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設置專門機構進行全程的聲譽風險管理,聲譽風險管理組織部門大多是由銀行本有的內控、監察等部門平移而來,聲譽風險管理職能分散于多個部門導致職責界定不明晰、戰略落實部門不集中、信息系統不暢通。另外,聲譽風險管理在專業人才配置方面的缺乏也使得整個風險管理職能框架運作有效性降低。
(三)操作指引上:聲譽風險管理缺乏操作性強的實踐指引
目前銀行聲譽風險管理仍然缺乏充分的理論指導和詳細的實踐指引。聲譽風險具有關聯性、復雜性等特點,導致其界定、計量、評價等具有一定的難度。中國銀監會2009年《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指引》,首次明確了聲譽風險的定義、董事會的相關職責,對聲譽風險管理內容以及聲譽事件應對作出了框架性說明。但在聲譽風險管理實施細則方面,至今尚無詳細指引和規范。從《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年報》來看,大型商業銀行在聲譽風險管理方面實踐力較強,但聲譽風險管理模型、評價指標、量化標準等仍在進一步探索研究中。
(四)金融創新給聲譽風險管理帶來的挑戰
金融創新使銀行業聲譽風險有加大的趨勢。金融創新是復雜的金融工程,必須經過系統的研究和策劃,充分考慮成本和收益、技術條件、市場需求、組織體系等諸多因素。而由于市場化進程相對較晚,我國銀行的創新多偏重于在無序的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對創新缺少在戰略定位、實施機制、風險控制上的總體把握,對新的產品和業務可能帶來的風險研究不足,短期行為較為明顯,出現了許多負效益的所謂“金融創新”。這些都成為聲譽風險產生的誘因。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銀行等業務創新導致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的案例不在少數。
(五)信息時代下聲譽風險管理的壓力
當今開放的信息時代下,聲譽風險的傳播渠道更加廣泛,聲譽風險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都進一步發展,這給銀行聲譽風險管理帶來不可忽視的壓力。
聲譽風險傳播渠道以是否直接面對投訴標的為標準,分為平面和立體渠道。平面傳播渠道涉及信函物件投訴,主要包括:一是信件,包括實名舉報信和匿名舉報信;二是投訴函,主要來自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中心轉送的投訴函;三是傳票,主要來自法院開庭傳票。立體傳播渠道涉及電話終端投訴,主要包括:一是銀行辦公電話,一般是可以通過電信公司114查詢到的銀行辦公室座機電話;二是客服電話,主要是各家銀行客戶服務中心電話;三是監管部門投訴電話,一般是當地銀監局辦公電話;四是市長熱線,一般電話號碼為12345。
聲譽風險傳播渠道以是否直接面對投訴對象為標準,分為實體和虛擬渠道。實體傳播渠道涉及顧客本人投訴,主要包括:一是現場投訴,主要是基層營業網點現場接受的投訴事件;二是現場,主要是當地銀行總部現場接納的顧客投訴事件。虛擬傳播渠道涉及網絡媒介投訴,主要包括:一是門戶網站,主要包括新浪、搜狐、鳳凰、人民網等門戶網站;二是網絡社區和網絡論壇,主要包括大型社區網站和當地知名社區網站;三是網絡微博,主要包括新浪、騰訊等用戶數量龐大的微博。
五、全面風險管理理念下應對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挑戰的策略
在商業銀行由產品競爭到品牌競爭的進化過程中,聲譽風險管理對商業銀行可謂至關重要,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戰略重點。將聲譽風險管理科學地內置于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在聲譽風險管理中體現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和要求,以積極應對聲譽風險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對提高銀行風險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全程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流程
聲譽風險管理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貫穿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始終。全程化的聲譽風險管理可保障聲譽風險得到有效監控和管理。聲譽風險管理流程應包括以下主要步驟:第一,聲譽風險識別。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一系列方法,分析聲譽風險產生的原因、識別引發聲譽風險的因素,設置聲譽風險管理備忘錄,實施全面的預警機制。第二,聲譽風險計量。通過因素分析、數量模型、模糊數學等多種工具對聲譽風險進行量化,準確掌握自身聲譽風險狀況。第三,聲譽風險監測。銀行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在不斷變化之中,必須持續關注聲譽風險狀況,適時調整管理戰略。第四,聲譽風險控制。根據聲譽風險程度及特點,及時進行危機管理,通過有效的方法積極應對聲譽事件。
(二)組建全方位的聲譽風險管理組織
全面風險管理理念下的聲譽風險管理需要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支持。聲譽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中董事會、監管會、管理職能部門、基層業務人員等各個組織層通過目標設定、任務分配等,建立縱向報告機制和橫向協調機制,有效落實聲譽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理念要求對聲譽風險進行集中系統管理,既設置專一部門對聲譽風險管理負責,也通過嚴密的組織管理將聲譽風險管理各環節分解落實到各個部門,明確管理責任、避免利益沖突,提高聲譽風險管理效率。
(三)運用全新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方法
從國外成功經驗看,聲譽風險管理對科學的風險管理技術的依賴性較強。面對變幻莫測的聲譽風險外部環境,積極應對聲譽風險管理挑戰,需要建立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有效的聲譽風險觀測與預警。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現代數理金融的廣泛應用,可通過借鑒聲譽指數模型等方法,對一系列能夠代表聲譽風險可能性的指標進行監測并綜合,以預計聲譽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預期損失,作為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決策的依據??茖W的評估與計量有利于對可能發生的聲譽風險事件進行有效的事前監測、事中控制、事后補償,提高聲譽風險管理以致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四)實行綜合化的聲譽風險管理策略
從與其他類別風險的關系來看,聲譽風險與其他各類風險有著緊密的因果關系,具有內在的關聯性特征。一方面,聲譽風險是其他各類風險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聲譽風險的發生可能導致其他風險的進一步發展。聲譽風險的復雜性要求聲譽風險管理要實行綜合化的管理策略,在對可能引發聲譽風險事件的各類風險進行分類管理的模式下,綜合各類風險管理要求提高聲譽風險管理執行力。從聲譽風險傳播的渠道來看,目前聲譽風險傳播渠道廣、速度快的特點需要聲譽風險管理在對各類風險點進行控制的基礎上,加強聲譽風險傳播渠道綜合管理,建立聲譽危機管理的長效機制,化解危機產生的萌芽、控制危機的傳播與影響、避免聲譽危機的爆發。
(五)營造全員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
銀行聲譽風險管理中“剛性”的管理技術固然必不可少,但“柔性”的管理文化也非常重要。聲譽風險管理文化使商業銀行管理者和員工具備對銀行聲譽風險的充分認識,樹立聲譽風險意識,秉持先進的聲譽風險管理理念,遵從相應的聲譽風險管理規范及職業道德,是從文化精神層面對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的控制和管理。營造全員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既要通過廣泛深入的聲譽風險教育,培養所有員工的風險敏感度,也要有針對性地加大聲譽風險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和培訓投入,強化先進的聲譽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能。通過長期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培植,使全員樹立商業銀行業務經營中時時有風險、處處有風險的意識,將聲譽風險管理與業務經營發展相統一,使聲譽風險管理理念滲透至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陸岷峰:《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魏國雄:《運用積極風險管理促進銀行穩健發展》,載《風險管理》,2012(2)。
[3]黃憲、金鵬:《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及其在我國的構建》,載《中國軟科學》,2004(11)。
[4]顧欣:《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之對策》,載《現代商業》,2012(18)。
[5]彭中:《基于渠道傳播的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研究》,載《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12(3)。
[6]唐弋宇:《淺析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載《金融與經濟》,2009(11)。
[論文摘要]自商業銀行產生,風險就與之相伴、形影不離。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業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征。加之目前我們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內、外部經濟環境較為復雜,銀行業發展還很不成熟,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特殊,這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試圖通過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一般原則的分析,按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探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以提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思考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和人們對金融風險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最初,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商業銀行業務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20世紀60年代以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方面,強調通過使用借入資金來保持或增加資產規模和收益,既為銀行擴大業務創造了條件,但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市場利率劇烈波動,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或負債風險管理已不再適用,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突出強調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協調管理,通過償還期對稱、經營目標互相替代和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80年代之后,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特別是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變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廣泛使用,市場環境的這些變化都顯現出原有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存在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表外風險管理理論、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思想、技術逐漸應用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擴大了商業銀行業務的范圍,在風險管理方法上更多地應用數學、信息學、工程學等方法,深化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科學的內涵。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正式出臺并不斷完善,標志著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統一,也意味著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模式和內容獲得巨大發展的時期,回顧20多年來銀行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歷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幾乎都凝結在《巴塞爾資本協議》當中。因此,對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來講,《巴塞爾協議》的誕生和完善,是國際銀行界風險管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巴塞爾委員會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爾協議全面繼承以1988年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一系列監管原則,繼續延續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以信用風險控制為重點,著手從單一的資本充足約束,轉向突出強調銀行風險監管從最低資本金的要求、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約束等三個方面的共同約束。
可以說,新巴塞爾協議充分體現了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如果說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誕生前的銀行競爭還屬于無序競爭的話,那么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規范下的銀行競爭將是以風險識別、度量、評價、控制和風險文化為內容的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競爭。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和標準。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不足
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外部來看,銀行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體系尚未健全是重要的原因。此外,外部監管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遠遠沒能充分發揮,在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還很不規范和不完備,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還相對簡單,市場對銀行的外部約束作用還有待加強。
從銀行內部來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觀念、技術、方法等方面也與國外先進銀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第一,在風險管理認識上存在差距。在國外銀行,十分重視風險——收益匹配的原則,把控制風險和創造利潤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對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關系認識還有差距。第二,風險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還不到位,仍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對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等重視不夠。二是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差別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業務、不同風險、不同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僅不能管理好業務風險,反而容易產生新的風險。第三,風險管理方法上的差距。與國外風險管理方法相比,風險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風險識別、度量等方面還很不精確。第四,風險管理體系上的差距。體系的健全和獨立是確保風險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觀的分析能力的關鍵。但在我國,一些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往往還不健全,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原則體現不夠。第五,信息技術上的差距。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改善風險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礙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業務信息缺失,無法準確掌握風險敞口,直接影響到風險管理的決策科學性。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任務及要求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可以分為兩部分,從商業銀行內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風險和確保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銀行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從商業銀行外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加強商業銀行監管,進行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為了實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滿足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適應業務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是以盈利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企業,業務發展是商業銀行的根本任務,沒有發展本身就是風險。不顧風險的發展和不顧發展的“零風險”都是不對的,風險管理并不是杜絕風險,而是在資本配比的范圍內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適應外部監管要求。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外部監管越來越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監管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監管法規是金融競爭中的“游戲規則”,銀行風險管理只有與外部監管相適應,才有機會在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第三,要適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趨向的要求。隨著國際銀行業的不斷變化,風險管理的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仍將繼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生時間還很短,與國際先進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國際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銀行風險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
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按照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的理念和經驗,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發展方向應努力做好五個方面的轉變,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第一,風險管理內容由信用風險向信用、市場、操作性風險轉變。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復雜化,銀行的風險由原來的信用風險為主發展到多種類型風險共同作用。與此同時,國際銀行業對各種類型風險的認識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風險的管理由管理單一風險到管理多種風險,體現了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不僅要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而且應更加重視市場、操作性、法律等各類風險的管理。
第二,風險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間接管理相結合轉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還比較簡單,一些銀行風險管理還主要以直接管理為主,如審批授信項目、清收不良資產等。但從未來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看,要進一步發揮間接風險管理的作用。
第三,風險管理對象由單筆貸款向企業整體風險轉變,由單一行業向資產組合管理轉變。目前,隨著經濟活動的變化,企業經營特征、資本運作的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審核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為主要內容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防范風險的要求,子公司、關聯公司、跨國公司等復雜的資本運營模式使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復雜和隱蔽,這就要求風險管理要由對單筆貸款的管理向對企業的整體風險轉變,不僅要對財務情況進行審查,還要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股權結構、對外投資以及全部現金流。同時,要把風險管理的視角從一個企業擴大到整個行業、市場的變化,在微觀分析的基礎上強調系統性風險的研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最終過渡到資產組合的風險管理和資本制約下的組合模型的管理。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業務發展
一、風險管理在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的重要性
1.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伴隨著風險管理,與風險管理并存,是客觀存在的。因為銀行在各項業務中都承擔著風險,并通過對風險管理發展業務,以獲得收益。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必須在確定的風險偏好指導下進行,這個過程既是風險管理過程,也是風險收益創造的過程。假如風險管理出了問題,不僅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甚至會危及銀行的生存。風險管理的前提和目的不是純粹地管理風險,而是為了發展業務、創造利潤,使收益和風險相匹配。
2.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趨于多樣化和復雜化,這對商業銀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v觀金融史上,銀行業危機的頻繁發生,也證明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極端重要性,英國的巴林銀行,是歷史顯赫的英國老牌貴族銀行,資本充足率遠遠超過8%,卻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主要原因,是松散的內部控制,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是風險控制的核心問題,而巴林銀行的內部控制卻是非常松散的,該行的證券投資已暴露出極大的風險性,但竟未引起該行高級管理人員的警惕,導致其在很短的時間內破產。巴林銀行的破產暴露出其組織結構內部管理失控,漏洞百出,其最終倒閉是必然的。
3.巴塞爾協議對風險管理要求。新巴塞爾協議充分體現了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如果說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誕生前的銀行競爭還屬于無序競爭的話,那么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規范下的銀行競爭,將是以風險識別、度量、評價、控制和風險文化為內容的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競爭,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未來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和標準。我國銀監會也啟動了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工程,確立了分類實施、分層推進、分步達標的基本原則。
二、我國風險管理還存在著不足
1.信息技術上的差距。我國商業銀行改善風險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礙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目前,風險管理部門雖然形成科學有效的內部電子監督,但有其局限性,反應不夠靈敏,內控信息不系統不完整,系統支持和運作能力的復雜程序與銀行業務發展變化不完全匹配。
2.銀行風險管理人才短缺。風險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約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代化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F代風險管理技術性含量非常高,不僅以現代管理學、金融學、經濟學、數理統計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還引入了系統工程學、物理學等?自然學科的研究方法,宏觀上對從事風險管理的人員提出了很高的素質要求,而目前我們的管理人員素質相差很遠。
3.銀行風險管理人員認識不足。由于新業務不斷增多,服務領域不斷拓展,近幾年我們雖然加大了對專業人員的學習培訓,但舊的觀念和行為慣性一時難以扭轉,認識有偏差,同時受傳統專業銀行控制的影響,部分管理人員對新知識的掌握和更新速度緩慢,對現代銀行管理理論與方法缺乏系統的了解,對體現銀行管理水平的內控系統和外部環境認知還不夠還不成熟。
三、如何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建議
1.強化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對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賴,使得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整個銀行業的安全和金融體系的穩定,為此,商業銀行要盡快樹立并強化信息科技安全風險意識,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性。認識加強信息科技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和防范信息科技的諸多風險,關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設與業務發展的協調,適應國際國內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要求。
2.打造先進的內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學發展為指引,樹立健康經營理念。正確認識內控機制的重要性,要有自我約束,不能光靠外面的監管解決內在的風險。良好的健康經營氛圍,是一個商業銀行控制風險的前提,因此,加強管理人員和員工職業道德培養和警示教育,培養一批懂業務、素質高的行業風險研究專家,建立高素質、復合型的風險管理隊伍,借鑒先進的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提高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全面提高風險量化水平,使風險管理決策更加科學有效。,
3.加強風險外部監管。風險外部監管制度是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補充, 強化風險外部監管是世界趨勢,也是我國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的必然要求。要健全非現場監督體系,建立統一、科學和規范化的非現場監督體系。
4.風險管理要適應業務發展
①風險管理是實現和保障業務穩健發展的手段。風險管理為業務發展服務,要適應業務發展要求。不能因為風險管理去阻礙業務發展,風險管理的前提和目的不是純粹地管理風險,而是為了業務發展,為了創造利潤進行風險管理。
②業務發展是商業銀行的根本任務,沒有發展本身就是風險。風險管理要合理控制銀行的業務發展,保持適當的規模和速度,使收益和風險相匹配。不能為了保證不出風險而不做業務,不去發展業務;但不顧風險的發展和不顧發展的“零風險”都是不對的。要嚴守風險底線,堅決不做風險把握不準、風險未經評估和風險認識不清的業務。
③風險管理要適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趨向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國際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銀行風險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曄明.關于中小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
思考.《銀行家》2011.⑹.
[2]宋寶崧.關于提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
理能力的思考.《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09.6.
關鍵詞:企業風險管理;經濟資本;風險管理要素;可持續風險管理
Abstract:Since COSO issued“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COSO-ERM framework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but as som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roke in the Subprime Crisi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was suspected. Today in the post-crisis era,developing new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becomes an inevitable claim. In the new analysis framework,the objective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s shifted from the company(shareholders)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and the contents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re shifted from the COSO eight elements to the economic capital,risk management elements,structured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pillars of sustainabl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conomic capital,risk management elements,sustainability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2)06-0009-05
風險管理理論已有五十年的發展歷史,已成為指導企業經營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2004年COSO頒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后,COSO—ERM框架很快成為風險管理的核心標準,企業風險管理首次擁有了一個系統的分析框架。但是,發生于2007年的次貸危機,動搖了人們對COSO框架的信心,風險管理該如何實施成為后危機時代風險管理理論必須回答的問題。王穩(2010)提出了一個新的企業風險管理分析框架,以經濟資本、風險管理要素、結構性金融工具和可持續風險管理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為后危機時代的風險管理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框架思路。本文在這個分析框架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了已有文獻對風險管理框架和內容的論述。
一、企業風險管理分析框架的演進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論
最早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主要偏重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20世紀六十年代以后,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開始轉向負債風險管理方面,強調通過主動借入資金來保持或增加資產規模和收益。20世紀七十年代,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和石油危機的沖擊,如何規避匯率和利率風險,成為商業銀行必須面對的問題,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該理論綜合了資產風險管理和負債風險管理的優點,強調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協調管理,通過償還期對稱、經營目標互相替代和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20世紀九十年代后,在金融全球化、分業經營壁壘消除、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以及金融創新此起彼伏的時代背景下,資產負債風險管理方法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主要的進展包括在險價值法(VAR)和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法(RAROC)等?,F在,信用風險組合管理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市場風險VAR模型的方法和體系,并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二、新巴塞爾協議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新要求、新趨勢
為適應復雜多變的風險狀況,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一稿和第二稿。由此,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出現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趨勢。
1、要求銀行董事會從戰略高度認識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垂直的風險控制體系,并使風險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商業銀行經營貨幣的特殊性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要求銀行管理的最高決策層董事會,將風險管理在整個管理體系中的地位上升到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并制定有關風險管理政策。與此相適應,在組織制度上不僅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而且要建立完善的、垂直的風險控制體系。同時,以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的風險管理系統的運行要建立在管理日?;椭贫然幕A上,既同各業務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和信息暢通,又充分強調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和對風險管理的全面系統性。
2、加大了風險管理的范圍和力度。新協議廣泛涵蓋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這表明,金融監管正從著重信用風險監管轉向全面風險監管。全面風險管理(ERM)是銀行業務多元化后產生的一種需求。這種管理模式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還要重視結算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更全面的風險因素,而且不僅將可能的資金損失視為風險,還將商業銀行自身的聲譽和人才的損失也視為風險。新協議在保留外部評級的基礎上,強調建立銀行內部風險評估體系,并提出三個可供選擇方案,即標準化方案、基礎IRB方案和高級IRB方案,強調以內部評級為主導來衡量風險資產,確定和配置資本。新協議從過去強調統一外部監管標準轉向多元化外部監管與內部風險模型相結合。
3、從事后的靜態風險管理轉向事前的動態風險管理。長期以來,金融監管機構習慣于事后的靜態監管,不能適應銀行業的創新和環境變動,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反應。巴塞爾委員會的一系列文件,以風險監管為基礎的審慎原則,促使金融監管由事后的問題處理轉向風險導向的事前動態監管。強調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程度,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和管理水平實施有效監管。
4、更加重視強化市場約束和信息披露。新巴塞爾協議將市場約束列為銀行風險管理的第三支柱,充分肯定市場具有促使銀行合理分配資金和控制風險的功能。因此,要強化風險管理,就要促進市場游戲規則和內部管理規則的互補互動,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為了保證市場約束機制的有效執行,新巴塞爾協議提出了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明確規定信息披露包括核心信息披露和附加信息披露兩種情況,綜合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不僅披露風險和資本充足狀況,而且披露風險評估和管理流程,資本結構及風險與資本匹配狀況。同時,加大對炮制和傳播虛假信息者的懲處力度,遏制信息失真現象。
5、風險管理的措施不斷趨于完善。為了對銀行信用風險加權資產的最低資本要求確定科學的原則,新巴塞爾協議更多地強調銀行要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并提出了計算信用風險的IBR法,即內部評級法。同時,它還要求進一步確認信用風險緩解技術來降低信用風險。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
1、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初步成效。隨著銀行商業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業銀行開始逐步認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把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商業銀行紛紛制定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細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逐步走上定量分析的軌道。同時,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逐步加強、逐步完善,銀監會的成立,更是說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2、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差距。一是資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風險資產規模較大。由于國內銀行資產質量比較差,在資本補充有限的情況下,要提高資本充足率必須在降低信貸資產的風險敞口規模上做文章。而我國目前包括大型企業在內的絕大部分企業尚未取得外部評級,在標準法下其風險權重為100%或者150%,且國內銀行尚不具備內部評級的客觀條件,不能對企業進行內部評級,商業銀行降低風險敞口規模的途徑就是降低信貸存量規模,甚至是減少一些優質客戶的信貸業務。二是風險計量方法落后,風險計量技術達不到要求。新資本協議規定了內部評級法必須達到九個方面的最低標準,但我國商業銀行還存在差距:信用風險尚未進行公司、國家、銀行、零售貸款、專項貸款、股權投資方面的細分;評級體系仍實行一逾雙呆四級分類法和五級分類法,沒有成熟的風險計量模型,信用評價仍以定性分析為主,客戶風險評價的準確性較差;內部評級尚未應用于信貸決策、資本配置、貸款定價、經營績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以風險為導向的資本資源配置機制。三是內控管理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執行力度較弱。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還不能完全適應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不能適應銀行審慎經營和銀行業監管的需要,銀行內部缺乏一個統一完整的內部控制法規制度及操作規則。崗位輪換制度沒有得到普遍推行,未能很好地造就業務的多面手和綜合管理人才,也難以避免因崗位人員老化而產生的各種弊端。四是風險預警信號滯后,缺乏先進的預警技術。風險監管工作還基本局限在風險形成后的監督、檢查和責任劃分上,缺乏對風險進行事前和動態的分析預測,缺乏先進預警技術手段和方法的運用,缺乏有效的風險預警的制度化管理。
四、新協議框架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1、切實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應積極尋求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徑,增加銀行規范的資本增加渠道;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增加盈利水平,提高內部融資能力;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制度,降低不良資產,減少風險資產數量;國有商業銀行可向中央銀行申請發行長期金融債券來增加資本金,發行次級長期債券,補充銀行附屬資本,改善資本結構。
2、推進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各商業銀行要成立內部評級專門工作小組,對銀行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歸納,找出適應銀行自身需要的風險分類特征,建立符合商業銀行自身要求的資產風險分類標準。要建立一支風險評級專業化團隊。對專業人員結構做優化調整,對現有人員定期培訓,促使其知識體系及時獲得更新,從而確保內部評級體系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3、建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新機制。銀行應完善自身的運作自律體系不斷加強風險防范工作,改善管理水平,提高銀行經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自覺地接受新協議的規則,以使銀行自律體系具有明確的管理方向和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如果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不錯和風險較低,所披露的信息令客戶滿意,就會贏得越來越多的新客戶和投資者的支持。相反,如果銀行的經營效益很差和風險狀況不佳,那就會導致資金大量流失和客戶轉移。
論文摘要:新的巴塞爾資本協議確立以來,協議明確了商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的方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要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和要求,不斷改進標準、完善制度、提高人員素質,從而為商業銀行金融行為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意見和方法服務。
一、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1、協議的確立,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在1999年6月,公布了“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協議在廣泛的征求意見過程中多次修改,最后于2004年6月公布正式稿,委員會規定從2006年底開始在成員國開始推行。新協議由三大主題組成,分別從資金管理人和風險管理人角度、監管人角度以及投資人角度對銀行風險的內涵、計量方法以及風險防范方式等,作出了建議和規范方法的要求。
2、協議中的三大主題含義:
第一主題: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資金管理者和風險管理者角度)。新協議將銀行風險的進行了劃分,確定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三方面,并為計量風險提供了多種備選方案。
第二主題: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監管者角度)。這部分內容是第一次納人協議框架。新協議認為,為了促使銀行的資本狀況與總體風險相適應,監管當局應該考慮銀行的風險化解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所面對市場的性質、收益的穩定性與有效性等因素,全面判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否達到應對市場風險的要求,在商業銀行的資本水平較低時,監管當局要及時對銀行進行必要的干預。Www.133229.COM
第三主題:市場約束(投資者角度)。它是目前公司治理結構研究重大進展的體現,其作用在于進一步強化資本監管和促進銀行體系運作中的安全與穩固。新協議明確了市場有迫使銀行合理地分配資金及控制風險的作用,市場中的盈虧機制可以促使銀行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支持監管當局更有效地工作。
二、風險管理審計的概念及現實意義
1,概念
風險管理審計是指: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評估企業風險管理系統的風險識別、分析、評價、管理和處理能力等內容的內部審核活。風險管理審計作用是,通過對企業的風險管理、控制及監督過程進行評價,進而提高經營過程的效率。
2、實施風險管理審計在銀行中的現實意義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風險管理審計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幫助風險監管者防范風險。風險監管部門的任務是根據實際要求,制定防范風險發生的制度和監管執行這些制度。銀行內部審計實施的風險管理審計,是要求審計從第三方的角度,對銀行面臨的操作風險進行重新審核,客觀地評價風險防范系統的正確性,使風險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這彌補了風險監管者在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不足。
(2)風險管理審計可以增強防范制度的執行力度。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制和監管、稽核制度執行徹底,是形成經營風險的一個因素。風險管理審計可以評價和檢查風險應對方法的執行情況,通過審計風險防范實施的過程,確定制度、措施是否被執行,執行的力度如何等,從而起到加強防范風險措施執行的目的。
(3)風險管理審計通過“干預性”方式減少銀行內部的操作風險,體現“增值”功能。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的獨立防線,它并不直接參與風險管理系統的建立和執行,而是對已有風險管理實施再監督,它完全可以促進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另外對操作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協調、管理,提出控制風險的有效建議,是風險管理增值的另一體現。
三、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下,風險管理審計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來更好的為銀行服務
1、以協議為基礎,根據自身的情況完善相應的風險管理審計部門和制度。銀行內部審計部門要正確認識風險管理審計,在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審計部門。針對新巴塞爾協議中提出的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種類和范圍,制定適應自身的風險管理審計方向。經營中,每個商業銀行的業務重點不同,其經營中面對的風險也就不同,所以各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也不盡相同,內部審計部門要能夠從自身出發制定符合自己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辦法和制度。
2、完善風險管理審計的具體實施標準、方法。完善評價標準體系,可以利用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作為基礎,參考借鑒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教訓,研究調整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標準。建立風險管理審計方法要本著“銜接”、“配套”、“務實”的原則,既要注意與風險管理相結合,也要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3、工作中做好風險管理審計的新方法研究和探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新審計技術和方法,是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證。商業銀行,應鼓勵內部審計人員以新協議中風險管理方面的內容為基礎,結合自己銀行的情況,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并加以實施。另外,在完善風險管理審計方法時,特別要注重探索完善審計抽樣、內控測評、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實施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術產。增強審計人員與風險管理人員的溝通,以增強審計方法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前瞻性。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