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科醫護人員要加強學習,深刻領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精神,熟悉與醫療行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要經常性地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員質量管理意識,牢固樹立“質量與安全第一”的觀點。
二、強化風險管理,提高風險意識,做到警鐘長鳴。 要逐步強化科室的風險管理,成立醫療護理質量風險基金。通過風險管理,強化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意識,有效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促進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防范和處理醫療糾紛、差錯及事故。要經常組織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做到警鐘長鳴,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時加強自我保護。
三、完善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體系建設,發揮科室的監督作用。
完善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小組體系的建設,加強對醫療、護理、用藥、輸血、院感的質控工作。定期組織檢查,及時
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與醫院發展相適應和配套。質控小組要定期召開醫療質量管理會議,將醫療質量與安全納入會議主要議程。
四、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認真落實執行各項醫療規章制度。 臨床工作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溫馨、細致、耐心的服務。同時要認真落實執行各項醫療制度,如:首診醫生負責制、三級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病案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技術準入制度、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醫囑制度、交接班制度、醫患溝通制度等,通過落實制度,始終把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放在醫院管理的核心。(相關制度學習計劃見附件)
五、加強“三基三嚴”訓練,不斷提高醫療技術質量。
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訓練,重點是“三基三嚴”訓練,即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加強臨床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醫護技術質量。
六、重視醫療文件的內在質量與安全。
醫療文件是醫護人員臨床思維的憑證是診療過程中的原始記錄,有很強的書證作用;在醫療糾紛中,是進行技術鑒定、司法鑒定、判明是非、分清責任的依據。同時醫學模式的改變,對醫療文件的書寫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醫療文書的內在質量管理,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七、正確對待家屬同意治療意見的簽字。
各種知情同意書的簽訂實際上是雙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臨床醫學的風險,另一方面醫生要針對這些風險,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發生意外的應急補救措施。家屬簽訂同意書是理解可能發生的危險,但決不是容忍醫護人員因失誤所發生的意外,醫護人員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正確對待家屬對治療操作同意的簽字,在治療、手術中要精益求精,盡可能避免發生意外。醫生在選擇治療方式、方法、藥物、措施的同時,要對家屬講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見,尊重患者或家屬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權。
關鍵詞:醫患溝通 醫療質量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70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368-01
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歷來是醫療工作的重點,也將是各個歷史階段永恒圍繞的主題。如何在醫療衛生需求日益增長與資源相對匱乏的社會環境下,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切實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需要從影響醫療質量與安全的幾點重要因素入手。其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醫患溝通、醫療制度、醫療糾紛和院感管理。本文將就以上四個重要因素分別展開論述。
1 醫患溝通是重要手段
醫患溝通作為診療活動的開始,貫穿于醫療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從總體治療方案的確定到床位的遷移,都需要溝通與告知,它是知情同意制度的表現形式。醫患雙方的有效溝通是緩解醫患矛盾、避免醫患糾紛、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溝通是指讓患者及其家屬真正理解告知的內容,并同意該診療活動或方案。
由于醫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患方對于醫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均處于被動地位,醫務人員則因其專業的醫學知識背景而掌握主動權。在溝通過程中,醫務人員應注意溝通方式方法,對于不同受教程度的對象,應采取相適宜的表達方式予以溝通,切忌使用過于專業或生澀難懂的醫學術語。對于溝通對象提出的咨詢問題,特別是年老患者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對象,耐心解答,避免生、冷、硬語氣,讓其感受醫務人員的關心、愛心。除此之外,醫務人員應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服務于民”的價值取向與服務意識,切實體現人文關懷,擯棄傳統的以醫生為主導的診療模式,倡導醫患互動的新型模式,爭取患者的主動配合,提高效率,實現生理-心理-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最大限度地搭建暢通的醫患交流平臺,為醫療服務,為人民服務。
2 醫療核心制度是基礎
醫療核心制度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前提與基礎,亦是保障醫療安全的關鍵。(找文獻補充何謂醫療核心制度和其與醫療安全質量直接的聯系,此部分需要展開)。諸多診療過程都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可小覷,其中一環未執行到位即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造成不良后果,影響醫療安全。
以會診制度為例,科間急會診:在治療或搶救急、危、重癥病人時,遇必須立即經會診解決的緊急、疑難問題時可申請。受邀科室值班醫師或總住院醫師應立即前往,不得推諉。如會診醫師無法處理,應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協助會診,并做好會診記錄。而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病人的身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醫療差錯發生,確保醫療安全。另外,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眾多醫療糾紛及醫療安全事件中,因知情同意制度落實不到造成的不在少數,尤其是手術或者有創操作案例,因術中更改手術方式、手術部位,但未取得患者或者家屬知情同意而引發的事件屢見不鮮,為醫療安全埋下隱患。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則是對于病情較為復雜、診斷尚不明確的個案進行商討,可根據疑難復雜程度,邀請相關科室參加討論,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疾病診療,積極發揮橫向思維,提高醫學綜合素養,對于及早發現潛在醫療風險,修正診療方案,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3 醫患關系的處理是難點
醫患糾紛的防范與處置作為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難點之一,對于整體工作秩序穩定,社會和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v觀近年媒體熱議焦點,醫患糾紛沖突事件層出不窮,醫患關系呈現對立沖突態勢。再看11-12年度的醫療惡性事件盤點,其中“2012.3.23”案仍歷歷在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名患者認為醫生故意刁難,不予診療,遂心生怨恨行兇?;颊哧J入風濕免疫科辦公室,砍傷3名醫務人員,砍死1名實習醫生,諸如此類流血事件屢見不鮮,更呈上升趨勢。
由此,我們不難總結當今社會醫療現狀:醫療環境嚴峻,醫鬧事件不斷,醫患關系緊張,對立沖突升級。而醫患糾紛特點:數量―持續上升;性質―性質惡化;索賠―數額畸高;方式―非理非法;影響―越來越大,并增加了廣泛的群眾性與復雜性,醫患雙方的對抗性日益凸顯,再次增加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的難度。
唯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宗旨與理念,持續質量改進,控制醫療風險、排查安全隱患、防范醫患糾紛。做到如下幾點:①加強醫患糾紛相關預防及處置方案建設,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規范醫患糾紛事件應對處置過程,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累積經驗。與社會其他職能部門分工協作,共同建立完善醫患糾紛預防與處置機制,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法制和諧社會。②積極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加快糾紛應急處理聯動機制的落實,建立兩室(醫患糾紛調解工作室、警務室),設立專門場所、工作制度及崗位職責,配合相關醫務部門及人民調解機構(主要是第三方調解中心)開展相關工作,維護醫院正常醫療秩序。同時根據現場情況,啟動應急處理聯動機制,安排院內安保人員協同警務室專職人員共同處理,維持秩序,控制事態,降低不良影響。③組織專場醫療安全研討會,圍繞醫療安全主題展開,引經據典,深入剖析,點評細節,解讀政策,重申醫療風險、醫療隱患和醫療安全。與此同時,通過信息平臺、講座培訓等途徑加大相關方案的宣傳教育力度,強化印象,特別是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更是教育的重點,包括門診、醫技等醫務人員亦是不容忽視的群體,這一群體是醫患雙方糾紛事件的直接接觸者,他們對于事件的整體概況、家屬情緒及事態影響等方面有著最為直觀的了解,在事件的萌芽階段能否處理得當,對于后續事件的整體把握和處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④加強法律、法規、政策的相關學習,強化培訓,正確樹立醫療安全觀念和危機意識,做到依法行醫,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特別是新時期、新形式下出臺的相關法律政策,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⑤加強與新聞公眾媒體的交流與溝通,形成正面的輿論導向,嚴肅打擊歪曲事實、營造社會仇視的不正之風。
4 院感管理是重點
近年各地頻發的院感事件又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發生嚴重醫院感染事件,9名新生兒自9月3日起相繼出現發熱、心率加快、肝脾腫大等臨床癥狀,其中8名新生兒于9月5日―15日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相繼死亡,1名新生兒經醫院治療好轉;2009年3月,天津市薊縣婦幼保健院發生新生兒醫院感染事件,6例重癥感染患兒中有5例患兒死亡。2011年山西臨汾堯都區眼科醫院近日發生一起醫院感染事件,7例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患者發生感染,數量如此之多,頻率如此之高,院感管理絕不能忽視。
具體舉措如下:
(1)落實管理制度,加大執行力度,啟動獎懲機制。日常工作中,各科室、院感管理部門應根據規章制度加強醫院感染監測管理,細化院感控制舉措,加強醫療器械等醫療用品的監測與檢查,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手消毒或洗手),加強抗菌藥物及圍術期的預防用藥的合理使用,嚴防醫院感染的發生。除常規檢查監測外,相關職能部門應不定期抽查或組織專項檢查,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予以及時反饋,督促整改及完善。
(2)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提高相關技能操作,樹立院感風險意識。根據國家醫療衛生工作重點及任務部署,明確院感監測與管理重心,并積極制定相關培訓課程,向全院醫務人員傳達政策精神,要求掌握院感知識與技能,同時保持危機意識,對于任何隱患予以警惕排查。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醫療器械在不斷更新,一次性醫療器械有著減少感染率、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省時省力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臨床。我院常用的有:各類注射器、輸液器、采血針、采血管、口腔治療盤、婦科窺器、滅菌手術手套、檢查手套、塑料手套、壓舌板、口罩、帽子、棉球、棉簽、各種規格紗布塊、吸氧管等。
消毒與滅菌是控制醫院內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供應室是供應醫院各種無菌物品和敷料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在供應室的工作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各種無菌物品的消毒原理和操作技術,更重要的是熟練掌握對各種一次性醫療器械購進的驗收把關、質量鑒定、消毒入庫和發放,杜絕因消毒滅菌不當引起的院內感染。
目前在市場上使用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質量尚可,但也發現殘次品,如:①塑料制品。應是無毒、無色的聚乙烯制成,有的廠家為降低成本,使用一些再生的塑料,其特點是:色澤混濁,甚至帶著刺鼻異味,另外,一些家用的有色塑料物品,其成分是聚氯乙烯,有一定毒性,因此,以再生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作為原料制成的物品,均不得在內服食品和醫療上使用。②輸液器。表現為輸液器管壁不透明,有污點,色澤不勻,在使用時接頭處滲液,調節器不靈敏,針頭銜接處滲漏,針尖有倒鉤,滅菌不徹底。③注射器。滅菌不符合要求,注射器內油不符合標準,內壁不光滑,不能均勻推注,針頭銜接不牢,容易脫落,刻度不準確。④采血管??潭炔粶剩軆蓉搲翰粔蚧驘o負壓,內壁抗凝劑不足。⑤采血針頭。針頭與軟管銜接處不密封,滲漏,軟管太硬,針頭插入血管后不易固定等。
我院對一次性醫用物品的質量十分重視,為避免殘次品可能造成危害,防患于未然,由院機關、護理部指導,物資科、感控科和醫學工程科的供應室三家聯手,從采購、監測到發放等關鍵性環節入手,加強了對一次性醫療器材的管理,數年來從未發生過差錯事故。我們的做法如下。
1健全制度,嚴把采購關
科室需用的各類一次性醫療器材,屬于新產品的,由供應室統計數量并報物資科,物資科設專人負責,聯系供應商送來樣品,由感控科負責監測合格后,由供應室發放到科室試用,然后科室提出使用品價和所需數量,再報物資科與銷售商簽訂協議。購回的各類一次性醫療器械必須證件齊全,保證質量,價格合理,并建立售后服務機制。供應室派專人負責驗收,驗收要細,包裝要層層打開,逐層驗收,其產品外觀、內在質量、包裝破損率、數量、包裝標識等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才能領回供應室入庫,并將查驗結果詳細記錄在案。
2搞好協調,嚴把監測關
科室需要請領的各類一次性醫療器械,由感控科隨機抽樣做細菌培養和熱原監測,待監測合格后,通知送達供應室后方能發放。由于療養院、門診部的特殊性,有些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使用的數量較少,不能成批采購的,可與就近的大醫院協調,將他們常用的驗收監測合格的上述物品直接購進使用,這樣,既保證了質量,又省時省力且節省監測費用。
3有的放矢,嚴把存儲發放關
驗收監測合格的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入庫時按先進先出的原則依時間順序分類放置,嚴格登記入冊,零星采購的,入庫前先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外包裝再入庫,做到專庫專用,庫內不得混放雜物。庫房內外衛生整潔,每日紫外線消毒,每月空氣培養一次,隨時準備發放的物品應放在無菌室內,分類分櫥放置,櫥外貼明標簽。出入無菌室的人員要按規定著裝,無菌室內的臺面、櫥面、地面應每日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兩次,與每日兩次紫外線消毒交替進行,確保無菌室內各項指標符合二類環境的空氣消毒的標準。物品發放時要嚴格按照科室申請的數量,仔細查驗核對,確保發放無差錯。
我院按當地衛生部門的要求,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清點數目后毀形,銳器單獨用硬盒存放,由專人負責回收,采用雙簽名制度。集中后再由衛生定點部門每天回收后處理。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5(c)-157-0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醫療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國有醫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機遇,盡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運行機制和現代醫院管理模式,加快組織變革的步伐,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成為醫院生存和發展的戰略核心。面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大膽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加強醫院的質量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提升衛生服務的整體質量,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醫療保健需求的同時實現醫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快速發展。
1轉變質量管理的理念
目前醫學模式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療質量觀已不是狹義的質量觀。今天廣義的醫療質量觀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患者疾病和生理問題,還要重視患者心理的反應。評價醫療質量不僅看診斷是否及時準確、治療是否有效和是否出現醫療缺陷,還要注重服務態度、服務程序、候診和就醫時間、價格費用和環境等相關服務,因此我們必須以廣義的質量觀來進行醫院管理,全方位、高水平地為患者及其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醫療服務全過程涉及到醫院的各個工作崗位,從掛號到取藥,從醫生到護士,從醫院環境到飲食,從一線臨床科室、后勤科室到管理部門,因此要想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做到全員參與。以往職工一直是被管理者、被檢查者,而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充分體現“自己管理自己”,每一位職工,無論是醫護人員、后勤人員、管理人員對所做的工作首先都要進行自我質量檢查,大家的工作都處于受控狀態,管理均有據可查,獎懲有章可依,杜絕不負責任的現象,應該說全員參與質量管理是質量持續改進的基礎。全員參與的關鍵是制定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崗位的工作質量考核標準,使每一位職工清楚工作質量要求,做到自我質量控制。
2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醫療質量的維持和改進,不僅僅要靠每一位員工負責的工作,科室、全院的質量要靠醫院的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醫院要建立自我控制、科室控制、專家督導相結合的醫療質量控制組織體系,其質量控制范圍要涉及到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工作崗位,其中醫務人員的自我控制是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環節,科室控制是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專家督導組對醫療質量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督導。
3 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工作
醫療服務全過程可劃分為:①患者診療過程:包括門急診、住院、醫技診療服務和護理服務過程。②為患者診療直接提供服務保障的過程:包括醫療器械管理、藥事管理、采供血管理、患者生活管理、營養膳食管理、醫療收費管理過程。③為患者診療間接提供服務保障的過程:包括醫院信息系統管理、車輛管理、環境衛生管理、醫院感染監控管理、醫院設施設備管理等過程。管理好全院的醫療質量需要制訂、完善相關工作制度、操作規程、疾病的診療常規、護理常規、質量管理指標和考核標準來有效地制約人員的行為,以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4 建立雙向醫療質量評價制度
醫療質量評價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醫療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建立面向患者的醫療評價制度,是要在醫院內部醫療質量評價的基礎上,使患者也參與評價,形成個人評價、醫院評價和患者評價相結合的雙向評價制度。完善和健全的醫療質量評價制度,必須從患者的角度來考慮,讓患者參與,關注患者的需求,改善醫患關系?;颊邼M意的地方要繼續保持,患者不滿意的地方立即改進,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
5 加強質量和質量管理的培訓工作
進行經常性的質量培訓如工作制度、操作規程、診療常規、護理常規和“三基”的培訓,提高人員對制度、規范內容的掌握程度,以控制其醫療行為,避免造成工作失誤。進行經常性的質量管理培訓,提高各級醫療質量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因為他們是醫療質量的直接控制者,是監督制度落實、考核分析質量的操作者,他們的管理水平與醫院醫療質量的提高關系密切。
6 做好醫療質量的實時控制
發展醫院信息系統,實施“數字化醫院”,將管理與信息化建設有效地融合起來。在全過程醫療質量管理中,充分利用好信息系統這一管理手段,注重對醫療中的運行質量進行實時控制及后期分析利用,使信息資源的潛在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做到既節省人力,又大大提高質量管理的效率。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價值觀的變化,社會的綜合期望值在不斷地提高。人們對醫院的總體服務方式、服務質量要求、服務的可靠性、安全性、文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質量觀,勢必要求醫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質量管理。特別是在多元化醫院的激烈競爭中,最關鍵的是質量競爭。因此,競爭靠質量,質量靠管理,管理出效益,優質高效低耗。既是醫院運行機制的核心,也是醫院管理的目的。
二、當前醫院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醫院質量管理的問題:一是大部分醫院的管理者對醫療改革后的醫療市場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醫療質量管理標準不規范,缺乏經常性質控活動,協調工作不到位;缺乏防微杜漸的組織管理措施,普遍存在著主觀考核、扣分、獎罰代替標準化質量管理的現象。二是醫療質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上級強調時嚴一陣子,下邊出現問題抓一陣子,不抓不管松一陣子。實踐證明,在沒有健全的質量監控手段的情況下,感覺沒問題的時候,可能潛伏更大的問題,孕育著巨大的風險。三是查房制度落實不徹底;疑難病例、死亡病例等重要案例討論不夠及時、不夠認真;醫療文書書寫不嚴謹,病史描述不確切;會診搶救互相推諉,基礎護理不到位。這些醫療工作中的存在問題,是醫療質量管理中的主要隱患。
三、改進醫院質量管理方式
綜觀幾十年來我國醫院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走的是外延擴展,內涵加深的軌道。傳統的醫療質量限定為對醫療效果的評價,是一種狹義的醫療質量管理概念。廣義的醫療質量管理還包括:工作效率、醫療費用是否合理、社會對醫院整體服務功能的滿意度。它將醫療質量的內在特性與外在特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新時期對醫療服務的新要求。因此,現階段有效的醫療管理策略主要表現在從質量概念、管理結構和控制體系及服務質量的深化,并形成了多種管理方法。如實時控制的醫療質量管理,持續質量改進與質量管理創新相結合的質量管理。引入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質量管理,引入循征醫學思想的質量管理。
1.實時控制的醫療質量管理。實時控制的醫療質量管理是指遵循醫療質量形成的規律,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它促進了目前醫療質量管理三級結構的形成。即基礎質量管理、環節質量管理、終末質量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的三級結構互相制約,互相影響,以提高醫療質量為最終目的。
傳統的醫療質量控制以終末質量評價的反饋為主,較少涉及基礎質量和環節質量控制。對于這種以事后管理為主的質量管理而言,病人已出院。病人信息也為出院的終末信息,盡管可以通過終末質量評價在一定程度上積累經驗,通過信息反饋間接控制下一個醫療環節,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并不能很好地預防醫療缺陷,給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通常難以彌補。
而醫療質量實時控制是運用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基本理論,采用決策技術、預測技術和模擬技術,把醫院醫療質量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新型醫療質量管理方式,即通過綜合醫療過程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和現場控制的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系統,實現醫院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對醫療質量實時信息的有效監測和控制??朔鹘y質量管理只注重“治”的缺點,而建立一個既可“治”又可“防”的質控系統,通過加強過程管理和發揮“預防”作用,以期達到更有效地提高醫療質量水平的目的。
2.持續質量改進與質量管理創新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持續質量改進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更注重過程管理、環節質量控制的一種新的質量管理理論。對質量提出的新要求是質量改進和質量管理創新的最直接的動力之一。來自病人、社會公眾、政府、醫療保險部門和醫院自身的高質量需求都要求醫院持續不斷地進行質量改進和質量管理創新。
持續質量改進要求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以顧客的需求為動力,改變傳統事后管理的回顧性個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續地針對具體過程問題的資料收集、質量評估方法進行質量改進,從而提高質量。同時,強調醫生、管理者、病人及其家屬乃至社會均應參與質量控制活動。
3.引入1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質量管理。醫院要加強質量管理、要開拓國際市場就應引入IS09000的先進管理思想和方式,建立醫院質量保證體系,推動醫院醫療行為以及醫院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更好地提高醫院質量,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然而,IS09000的標準畢竟是以管理企業為基礎的,缺少對醫院的針對性,其原標準在醫院管理范圍內的等同理解尚待進一步深入,同時也迫切需要制定一個適用于醫療行業的質量體系標準。醫院開展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經驗也是不成熟的,仍需不斷總結??蓮氖r、省力、增強個體適用性角度考慮,如通過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達到質量管理的規范有序,從而省時、省力;通過適用于不同人群的醫療服務策劃和實現,達到顧客需求的個體化滿足。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醫療系統也響應時展,建立完善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醫院信息利用率,從而提高醫療質量。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正處于發展階段,許多醫務人員對醫療信息化含義不明確,對醫療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運用不成熟,甚至一些醫務人員對其管理還存在錯誤操作。對此筆者根據自身經驗及前任資料進行分析思考,明確醫院信息化含義,闡述醫院信息化管理與醫療質量間的關系,并提出相關發展建議,以求保證醫院運行的效率與質量,同時表明對醫院信息化發展的積極態度。
【關鍵詞】醫院信息化 醫療質量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中電子軟件產品對數據信息的高效處理能力在醫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以三甲級醫院為例,每日接待的患者均超過醫院承載量,信息化的管理應用可以幫助患者對醫院接待情況進行了解,避免無效掛號情況產生。同時,讓醫院信息更加透明化,方便醫務人員工作,方便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工作,對醫院的發展具有極大意義。因此,醫療信息化管理的含義,如何能夠熟練掌握醫療信息化系統操作技術?如何運用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化提高醫療質量?這些都是每個醫務人員及醫院管理人員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對此筆者根據自身經驗及資料進行分析思考,結果如下:
1 醫院信息化含義與醫療質量標準
醫院信息化是醫學信息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的內容,其是指通過計算機及數據處理軟件對醫院信息進行采集、分類、管理,從而達到醫院醫療信息共享的目的。信息化的醫療管理手段使醫院信息交流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是提高醫院工作效率與醫療質量水平的途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醫院信息化管理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院的發展前景,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可為醫院提供有力的競爭優勢。
醫療質量標準包括醫生對患者的就診情況、醫生對患者用藥的規范情況、醫生對患者病案的錄入情況及治療過程中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監管情況等一系列醫院所能提供的達到患者客觀需求的醫療服務。醫院的醫療質量決定著患者對醫院的滿意程度,同時也是患者醫療安全的保障。對此,醫院的管理人員必須嚴格要求醫務人員抱以嚴謹態度,規范操作。
2 醫院信息化管理與醫療質量間關系
醫院信息化與醫療質量管理是一種相輔相成的作用。醫院信息化管理能反映出醫療質量的好壞、醫療服務的漏洞,對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進而為醫院信息化提供更佳便捷的通道。從醫療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來看,醫院的信息能夠做到高度共享,在同一個信息庫中醫院的各級人員可以隨時調閱有關患者的診斷、治療手段、費用等醫療信息,提高信息傳送效率,較少非醫療服務的工作時間。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還為醫院管理人員提供全面觀的醫院運營數據,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依據,監控醫院各階層工作情況,創造一個多角度、全面的醫療質量管理系統。
從醫療質量管理的角度來看,醫院信息化管理為其篩查漏洞,擴大管理范圍,對管理進行全程記錄,便于醫院管理人員日后對管理工作的總結完善。有了醫院信息集中化的幫助,管理人員可以從部門到整體進行醫療工作漏洞的篩查,有利于發現部門與部門之間銜接的問題,進而針對性管理,完善醫院醫療體制,從而擴大了醫療質量管理范圍。全程化記錄用于醫院事件檢查,找到不及時、不通暢的信息問題,有效解決,反過來提升管理質量。
3 利用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醫療質量
醫療質量按其類型可分為醫療行為質量、醫務人員工作質量、藥品質量及醫院費用管理質量四種。四種質量是醫院工作質量的根本,下面對如何利用醫院信息化管理提高四個醫療質量做出闡述。
3.1 醫療行為質量
醫療行為指的是患者在到門診進行咨詢就治至出院期間接受的一切診療活動。對此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存有該過程的信息,如患者信息、接受檢查信息、治療信息及住院信息等?;颊叩幕踞t療信息是患者的治療知道,同時也是醫院醫療質量最直接的反映,對此醫務人員應積極認真對待,嚴格按照規范錄入信息,避免錯誤操作引發醫療事故,從而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
3.2 醫技人員工作質量
醫技人員的工作包括輸液、輸血、麻醉及各項醫療檢查。醫技人員的檢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師的診斷結果及治療結果,是影響醫療質量好壞的重要原因。信息化醫療管理將各項醫技工作進行系統化管理,對醫技人員的工作流程進行監管控制,規范其操作,減小檢測誤差,進而提高醫院的診治水平。
3.3 藥品管理
藥品是患者治療結果的關鍵,同時也是醫院總支出的重要主成部分。對藥品進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醫師對藥品庫存量及治療功效的了解,幫助醫師為患者開藥,用藥,及醫院采購藥物,減少藥品的囤積浪費現象。另外方便醫院對藥品有效期的控制,避免過期藥物流通。藥品的信息化管理能夠幫助醫院達到藥品使用表混,從效藥品的療效、經濟等面提高醫療質量。
4 結語
醫院信息化管理對醫療質量管理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醫療質量的提高可以為醫院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提供更加良好的通道,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為了醫院發展,醫院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自身醫療質量。同時醫院的醫療質量還需要醫務人員的積極配合,對此醫院還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陸敏,傅雅麗.信息化醫療質量控制模式的應用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年04期.
[2]崔運昌,文香蘭.我院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促使醫療質控發生了革命性變化[J].中國實用醫藥,2011年03期.
[3]梁志剛,李小瑩,劉春玲,李瑞,康瑞瑩,王力紅.試論電子病歷對醫院管理的促進與推動作用[J].中國病案,2012年10期.
[4]吳其強,張玉初,陳瑞新,趙國藝,黃志剛,余少華,潘銀妹,陳志華.實施醫療服務質量記分管理 促進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J].現代醫院,2009年08期.
[5]張永良,邱永榮,姜添榮,張立新,陳廈,劉志剛.淺談三級綜合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基本做法[J].中國醫藥指南,2010年30期.
上海市目前的監管網絡和監管主體基本完整,在醫療機構質量監管中發揮了較大作用。但是,多頭監管、各司其職的管理方式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尚未建立統一、完善的醫療質量管理的評價指標及體系醫療質量管理涵蓋多個方面,主要包括對基礎質量、門急診等重點科室質量、護理質量、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質量、醫用設備質量等的管理[1]。由于目前本市醫療機構數量眾多、診療水平存在差異,且醫療質量管理評價環節復雜、質量控制鏈眾多,因此本市尚未形成統一的醫療質量管理評價指標及科學的量化指標體系。各醫療機構之間不同的質量管理標準造成了對臨床醫療技術、設備管理、藥品管理等的側重點不同,容易導致評價結果出現偏差,無法進行醫院間的縱橫向比較,影響了本市醫療質量的宏觀管理。
1.2醫療質量管理意識有待提高雖然近年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線醫務人員仍偏重于科研和臨床醫療技術水平,相對忽視法律法規對規范醫療執業的重要性;部分醫療機構還存在“生、冷、硬、頂”的服務態度,不講究談話技巧,也不能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從而容易在診療工作中出現醫療安全隱患,甚至引發醫療事故,影響醫療質量的管理[2]。
1.3醫療質量管理制度未能嚴格執行目前本市各級醫療機構均已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比如首診負責制度、會診制度、三級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知情同意制度、術前討論制度等。但是少數公立醫院常因業務量大等原因不能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導致病歷書寫不規范等問題重復出現。而部分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容易出現過度診療甚至違法行為等問題。比如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醫務人員對知情同意制度貫徹不到位,出現手術或輸血等知情同意書填寫不完整;電子病案的普及導致部分醫務人員的病歷書寫過于程序化,常有醫師漏簽名等情況。目前大多數醫院的醫務科是醫療質量管理的核心部門,但由于工作繁瑣、管理人數不配比等情況存在,從而對于臨床各科室的檢查次數和深度都不足,醫療質量管理相關制度以及指標也未能嚴格執行。
1.4衛生執法部門與醫院對醫療質量的監管側重點不同醫療機構通過建立內部質量管理系統,承擔了內部的醫療質量管理職責,其側重點主要以反映終末質量的指標為主,比如: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住院死亡率、搶救失敗率、診斷符合率等[3]。衛生執法部門則是基于相關法律、法規對醫院的醫療質量進行依法監管,可以幫助醫療機構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醫療安全隱患。其監管的重點則是醫療技術的準入與應用、臨床用血的規范、處方規范化管理、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等[4]。因此,如何更有效的在行業內、外的監督方式中形成共識性的、可操作性的指標是目前的難點問題。
2探索與思考
2.1建立醫療行業內、外共同監管的格局
2.1.1充分發揮醫院內部監管的主動性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醫療質量管理的內涵與外延均得到了擴展與深化。治療效果、醫療費用、工作效率、服務態度以及患者和社會對醫院的滿意度等多方面因素,已經成為了醫療機構臨床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環境設施、費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5]。因此,醫療機構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好臨床路徑管理、單病種管理、PDCA(戴明環)等新型的質量管理工具,對質量管理的中間環節開展動態檢查和評估,做到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環環相扣;開展多種形式的質量教育活動,提高醫務人員質量管理的主觀參與性,變被動接受檢查為主動參與質量管理,由點及面,整體提高醫療質量。
2.1.2強化政府的監管責任強化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一方面要轉變傳統的監督理念,變被動為主動,變事后為事前,為醫療機構規范執業提供更多的教育與服務,建立教育、服務、處罰三位一體的新型監管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的監管工作中,樹立監管成本意識,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形成多部門監督合力,實現無縫監管,有效提高監管效率,保障醫療安全。
2.1.3暢通社會監督渠道隨著網絡等媒體的不斷普及,醫療質量已經日益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醫院和政府職能部門不僅要重視信息公開,及時公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重大公共利益的工作和相關數據信息;更要建立并暢通群眾、媒體等的監督通道,完善群眾投訴舉報制度,認真調查、核實群眾舉報、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及時依法做出處理,杜絕違法行為發生。
2.2建立并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評價指標系統
2.2.1建立科學的量化指標體系制定科學的、符合國情的醫療質量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是醫療機構質量管理與評價的基礎,對醫療質量監管也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近年來,我國衛生行政部門不斷加大研究醫療質量指標體系,建立了醫院等級評審標準等相關指標。但由于我國地域間的醫療、經濟水平差異,醫療質量管理評價體系應在整體框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適當結合地情特色加以改進以便能更好地反映出本地區的醫療質量管理水平及特點。醫療質量管理評價體系重在有效結合衛生行業內、外監管的重點,更新醫療服務理念,建立對醫院管理和評價的長效機制包括建立醫院評價制度、醫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等,樹立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醫療質量管理模式。
2.2.2加強醫務人員培訓醫療質量管理不僅是行政管理人員的職責,也是全體醫務人員的任務。醫院通過將業務骨干“送出去、引進來”等多種措施提升臨床技術整體水平的同時,更要強化全體職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識培訓。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積極的質量管理心態,不僅能更好的服務于醫療專業技術服務,還能更有效保障醫療安全,緩解醫患關系。
2.2.3有效應用醫療質量管理的評價系統醫療機構作為內部監管主體,可依據評價體系指標有計劃地對臨床科室和醫務人員開展自評與他評,促進規章制度落實、及時預防和糾正問題,以保證醫療質量的提高。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落實:一是豐富醫療質量管理的監管手段。通過增加對環節質量的監管頻次,變事后為實時監管,促進了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和早改進問題,杜絕醫療安全隱患;二是強化醫療質量監管組織的職能。醫院可充分發揮四級質控網絡的作用:院級質控網絡負責質量管理過程中重大問題的決策,綜合評價全院醫療質量;行政職能科室負責日常醫療活動與醫療秩序的組織管理,監督檢查各項規章制度、職責和規范的落實情況;各科室的主任、護士長定期開展科室質量自測自評,監督全科醫護人員履行工作職責;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自我約束,互相監督,增強質量管理意識。衛生行政職能部門則可以通過建立醫院聯絡員制度,定期召開政府、行業、社會、患者之間的監管聯席會議、信息互通和共享監管結果,并可進一步加強監管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將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社會媒體及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的監管過程和結果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醫療質量信息在各監管主體之間的無障礙流通,確保不同主體間的監管規則、監管方式和監管程序等協調一致,盡可能減少醫療機構的負擔。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