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危機的危害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脆弱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一、四種基本均衡與四大金融危機
所謂系統性金融風險是一種全局體系的風險因素,相對于的是一種局部性風險。系統性金融風險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金融風險,其破壞性極強,極易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是一種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金融體系的穩定是建立在一定均衡的基礎上。這種均衡體現在四個方面:貨幣供求方面的均衡、資金借貸方面的均衡、資本市場方面的均衡和國際收支方面的均衡。其中貨幣供求方面的均衡體現在幣值穩定上;資金借貸方面的均衡體現在信用關系的穩定上;資本市場方面的均衡體現在金融資產價格的穩定上;而國際收支方面的均衡體現在匯價和國際資金流動的穩定上。如果這四種均衡被破壞,就會導致不同規模、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根據其表現形式不同也可以分為四種:貨幣型金融危機、銀行型金融危機、資本市場型金融危機、債務型金融危機。貨幣型金融危機是由貨幣貶值引發的金融危機,由于貨幣的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短缺,金融資本向國外轉移,固定匯率體制被破壞,發生通貨膨脹。銀行型金融危機是由銀行業自身出現虧損引發的金融危機,在銀行體系中出現10%以上壞賬,導致部分銀行瀕臨破產開始倒閉,從而影響到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資本市場型金融危機是由于資本市場的崩潰所導致的金融危機,例如股市或樓市出現價格的暴跌。債務型金融危機是由無力償還外債而引發的金融危機。
二、中國金融體系脆弱性主要表現
筆者上面分析了四類金融危機,那么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下,能否引發金融危機的發生?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國潛在的金融危機。
(一)我國潛在貨幣危機
從我國現今的實際匯率上看,人民幣一直存在一定空間的升值壓力。而且通過與美國的對比,發現我國現今的通貨膨脹率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從經常賬戶上看,我國一直維持貿易順差,因此經常賬戶保持盈余,說明國家具有一定抵抗風險的能力。從資本和金融賬戶上看,因為從2005年開始我國放緩了對外國投資資金的吸收速度,因此外債資本流入中短期外債比重不斷攀升,所以應該引起對這一方面的高度重視,以防引發短期投機資金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從外匯儲備上看,我國外匯儲備很充裕,是現今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大的國家,這是我國一種金融保險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不會爆發貨幣危機。
(二)我國潛在資本市場危機
在資本市場發生危機的關鍵原因是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隨著我國證券市場逐漸的規范化,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證券市場投資環境不斷完善,投資者的信心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國證券市場應該在不斷上升中,向“牛市”進發。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也不會爆發資本市場危機。
(三)我國潛在債務危機
我國現在的對外債務一直保持在安全的狀態下,連續7年我國外債負擔率、外債償債率和外債債務率均低于國際警戒線。但近幾年,我國對外債務的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短期外債比例從2003年開始超出25%的國際警戒線。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要,但我國現今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也很小。
(四)我國潛在銀行危機
我國現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在銀行業,是最需要關注和預防的。第一,我國現在銀行體系中的不良資產率仍有可能反彈。雖然政府一直在干預銀行的不良貸款情況,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降低不良貸款2-3個百分點,,到2005年不良貸款率降到8.6%。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隨著貸款力度的加大,不良貸款也會隨之加大,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下,會出現銀行不良資產的新的高峰。第二,我國銀行業的資本缺口仍舊巨大。雖然銀行業股份制改革解決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本充足問題,但資本不足一直是我國銀行業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據有關估計,國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標的話需要補充1·7萬億元。第三,我國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依然偏弱。銀行的盈利主要來源于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差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80%以上來源于此,其他收入只占19%左右。而在國外銀行的盈余中其他收入占到35%以上。第四,政府解決銀行危機的成本較高。從近幾年國家解決銀行危機的方式上看,基本上就是國家出資解決問題,政府掏腰包買單,可以輸國家為解決銀行業的金融危機承擔了高額的成本。
三、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全面管理對策
(一)加強金融監管
從世界各國發展態勢上看,金融監管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從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發展,從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發展。因此,我國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進行金融業的全面監管。我國可以考慮參照美國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模式,成立一個專門的領導機構———國家金融協調發展與風險管理委員會,協調金融行業的風險管理,彌補現有金融監管的不足與缺陷。
(二)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職能
現在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是把中央銀行作為最后的貸款人來維護金融穩定,我國一般是由中央銀行通過提供再貸款的方式,救助陷入流動性危機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在救助危機銀行機構時,先后多次履行了最后貸款人職責。
(三)建立與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
通過國際上先進經驗可以看出,建立一些相關的投資人保護制度對系統性金融風險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一般來說可以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證券投資者風險補償制度、建立壽險投保者風險補償制度等等,來有效的預防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從而催動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參考文獻
1.蘇銳.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思考[J].現代經濟2008.(8):25-27.
2.馬宇等.美國次級債危機影響為何如此之大[J].經濟學家2008.(3):92-98.
美國筑起世界最高貿易壁壘
1929年10月,一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不久擴大到加拿大、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并波及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發達國家。危機期間,農業危機、信貸貨幣危機和工業危機同時并發,相互交織。危機遍及工、農、商、金融等各行各業。
為了擺脫陷入嚴重經濟危機的困境,美國農業部門首先要求關稅保護國內農業,接著許多工業企業也要求增加關稅保護,以刺激就業。1930年4月,美國國會議員霍利和斯姆特聯名提出了美國歷史上最高關稅法――“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議案。5月,1028位美國經濟學家聯名簽署了一份請愿書,要求當時的國會和總統胡佛不要批準包含征收高額進口關稅內容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但被拒絕。法案提交參議院討論時,美國政府收到了來自24個國家的抗議信函。然而,當時的胡佛總統在6月依然簽署了旨在保護美國貿易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從而筑起了世界史上最高的關稅貿易壁壘,挑起了世界關稅大戰。
中美關稅大戰
不久,中美關稅大戰也拉開序幕,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由1931年的1.92億美元降至1932年的0.93億美元。中國一些本來在美國暢銷的產品,如桐油、獸皮、生絲、羊毛、抽絲品、棉花、豬鬃、酒類產品、蛋類產品等銷售量逐年減少。相反,美國輸往中國的棉花、煤油、煙葉、小麥、汽車、機械、木材等商品卻逐年增加。
美國的高關稅政策導致中國對美貿易入超嚴重,從1931年到1935年每年入超1-3億美元左右。1931年中國政府被迫采取了關稅報復性措施,修訂關稅稅率,以抵制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高關稅政策。據《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記載,1931年5月首先規定海關稅收一律改兩為元;1932年8月又決定征收海關附加稅和提高進口關稅5%;1933年6月財政部修訂海關進口稅則,大幅度提高棉布、日用品等385項進口產品關稅;1933年12月又開始征收米、谷等進口關稅,提高麥粉、煤油關稅稅率;1934年提高關稅稅則中棉布、機器等388項的進口關稅。這些針對性的關稅措施使美國在華貿易無疑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對華爾街金融危機的啟示
面對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如何團結起來,避免重蹈當年世界性關稅大戰的覆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擺脫困境,是當前世界各國人民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首先,世界各國政府要摒棄貿易保護主義。要防止貿易保護主義死灰復燃,特別要摒棄20世紀30年代各國各自為政、以鄰為壑的關稅保護主義政策,堅決反對通過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等手段來擴大國內需求。
其次,世界各國政府應當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當今,全球經濟已連為一體,各經濟體之間通過貿易、投資等活動,彼此間的相互依存性和融合性進一步加深,因此,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需要大國的通力合作才能化解。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金融業發展和貿易行業的發展更是遙遙領先,進一步證明了馬太效應的科學性。從商品的結構來分析,倘若一個國家的金融行業越發達,從而對該國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貿易的發展越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就可以生產出充足的產品;然而對于那些金融行業較落后的國家,對該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貿易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優勢。顯而易見,金融行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地促進該國貿易結構的優化升級,以便完善出口貿易結構。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強金融市場的開放,社會經濟得到了顯著發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美國在2008年由于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嚴重影響,信貸危機由美國擴展到了全球很多國家。當時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美林銀行被賤賣等等,從而向我們證實了金融危機的危害性。隨后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世界上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加大了世界經濟的衰退。由于美國很多銀行瀕臨倒閉,在經濟一體化的現狀下,國際貿易的結算也不能夠獨善其身。美國經濟地位的變化嚴重影響到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
一般而言,國際貿易風險、國際結算以及國際貿易融資都是國際貿易金融服務的范疇內。通常,國際貿易的金融服務不但能夠促進國際貿易業務的發展,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之間的融資成本,與之相伴隨的風險和損失也大大降低,從而就有效地提高了該國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 中小企業 融資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總數已達4200多萬戶,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0%,吸納了75%左右的城鎮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對稅收的貢獻率超過50%,創新環節中有65%的專利、80%的產品開發來自中小企業。作為最富活力的經濟群體,中小企業以旺盛的生命力牢牢占據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與困難,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壯大。當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表現為融資困難,資金鏈緊張現象嚴重,大多數中小企業在資本融資上表現為規模偏小且無穩定的資金市場配合。
1. 資金短缺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際金融市場凍結,中小企業國際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大概在30%左右,而且資金鏈斷裂呈現蔓延趨勢。造成這種資金鏈的緊張狀況主要是由前階段央行的信貸緊縮政策造成的,對企業造成的壓力非常大。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對中小企業擴大信貸的政策,但是由于銀行本身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房價下滑,房地產按揭貸款的壞賬大幅提高,銀行從控制自身風險角度出發,即使有額度也不敢放貸,使得銀行貸款也變得更加謹慎,因此,實際執行力度也是有限的。這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短期仍然難以解決。
2. 出口貿易下滑
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全球的經濟走向衰退,需求大幅下降,造成中小企業的出口貿易下降。目前,歐洲、美國和日本這世界三大經濟體幾乎同時進入衰退。,這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國中小企業在過去幾年中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2007年,我國的出口占GDP的37%,貿易部門對GDP的貢獻已經高達9%。出口會立即受到外部需求疲軟的影響,例如,我國對美出口的實際增長率,扣除物價因素,從2008年初開始下降。2008年底廣東、江蘇、浙江這些我國經濟增長火車頭的省份都出現了問題,大量的外向型中小企業減產、裁員,甚至關門倒閉。
3. 人工成本上升
自從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這直接縮小了企業利潤空間,造成企業生存困難。據調查,新《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長了19.5%,重慶市增長了20%;另外,據浙江省調查數據顯示,企業財務費用上漲了40.5%。這些成本的上升,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下降的可能,使企業長期處在一個高成本的狀態,企業生存的難度加大。
4. 原材料成本上升
2006年以來資源價格大幅上升,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有色金屬的價格飛漲,進而傳導到其他領域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造成企業直接材料成本上升。據調查,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長了12.8%,重慶市增長14%;而在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直接反映的就是中小企業出口產品價格的高昂,造成出口貿易下降。企業要想擴大貿易,唯一的途徑就是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這樣直接導致企業的利潤下降,長期下去就會迫使企業減產,甚至面臨生存困難。
二、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擔保難問題顯得異常突出,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困境。,充分認識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有利于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1. 間接融資現狀
由于金融危機的襲來加之長期以來不完善、不成熟的我國資本市場和中小企業經營規模的限制,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過分依賴于銀行貸款。然而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的主體,它們的服務對象傾向于國有企業,所以從銀行取得貸款對于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具有相當大的困難。如何有效地進入間接融資市場,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首要問題。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主要面臨以下三方面問題:
(1) 間接融資方式單一,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并不單純指銀行貸款,其還應包括票據貼現、融資租賃等。。
(2)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極不平衡,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性(東部較發達,中西部發展較為落后)。這種差異性的存在促使了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情況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其中銀行愿意向東部較為發達,經營質量較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而中西部發展緩慢、質量較低的中小企業,要獲得銀行貸款成為難題。
(3) 通過銀行進行間接融資難,獲得間接融資的量很小由于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導致了銀行不愿意將大額的貸款帶給中小企業。
2. 直接融資現狀
(1) 創業板市場
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中小企業的影響最大,大批企業倒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融資難,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業鏈太低。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進行產業升級,產品需更新換代。可企業往往因為缺乏資金而無法創新。有一部分專家認為創業板就是支持這些企業,支持他們搞技術更新、產品創新,支持這些中小企業轉型,同時創業板的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方式。
(2) 債券融資現狀
企業債券是公司或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在公司(企業) 發行債券時一般要受到嚴格的限制,例如抵押或擔保等。債券融資是中小企業向社會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它不等同于高息儲蓄,同時其債息的取得也沒有股票的預期風險。債券融資是一種信用工具,企業債券市場的融資水平和交易規模由其種類與數量及內部的結構狀況決定。影響企業債券發行的重要因素債券有本息支付能力、支付程度、支付時效。由于種種原因使中小企業無法進行抵押擔保,所以該融資方式并未被大多數中小企業采用。
(3) 集資現狀
集資即社會資金的集中或聯合。對于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而言,由于在間接融資市場上融資困難重重,集資則成為中小企業主要的資金融通來源之一。企業開辦資金往往來源于合伙人個體資金的集中或聯合。從某種程度上說,集資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更多的機會,然而集資若使用不當即非法集資,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危害性極大。所以在中小企業集資時,對去加強法律監管是避免發生非法集資的重要方式。
(4) 民間融資現狀
民間融資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融資,如親戚朋友之間的借貸、個人財產抵押借款、捐贈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甚至“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等原因,在某些地區民間融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而民間集資的融資方式在金融危機的經濟形式下由于銀行惜貸而表現的更為顯著。民間借貸的興起,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結果。而由于該種融資方式的社會經濟負面影響和危害性大,風險和融資成本高的特性,對其引導向正確方向發展的同時,還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加以限制。
參考文獻:
[1]楊啟智 孔喜梅:股權融資與創新型中小龍頭企業的成長[J],農場經濟管理,2004,(06)
葡萄牙第二大銀行是被有毒金融產品“毒死”的,它“死”的全過程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眾多銀行危機的發生過程極為相似――都是購買被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指責為莫名其妙的產品。雷曼兄弟的倒閉,花旗等銀行的困境都與直接購買或者向客戶介紹誘使客戶購買有關。最終雷曼兄弟被“毒死”,其他金融機構在美國政府財政資金的救助下才脫離苦海。
然而,金融危機僅僅過去六年,對全球經濟陰影尚在,世界特別是發達體國家卻“傷疤未愈忘了痛”。美國釀造金融危機的手段重新出爐,正在用釀造新危機的做法應對舊危機。
歐洲緊隨美國之后,在債務危機影響仍然不輕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又開始“胡作非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不惜犧牲客戶利益和本國乃至整個歐洲地區的經濟金融穩定。開始與投行相互勾結,沆瀣一氣,銷售有毒產品。
在這其中,葡萄牙第二大銀行傾覆事件就是典型案例。其后果是,不但導致葡萄牙國內金融恐慌、經濟動蕩,而且影響到整個歐洲的經濟金融健康發展,導致葡萄牙股市急劇下挫,還削弱了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信心,乃至拖累到整個歐洲經濟復蘇的步伐。
這一傾覆事件中幾個特點非常明顯:發售機構共同勾結將有毒金融產品銷售給客戶,給客戶帶來風險。這些有毒產品面向客戶銷售的危害性非常之大??蛻粢坏┰馐軗p失,必將找政府要說法,極有可能將經濟問題變為政治問題,政府不得不管。葡萄牙監管當局要求葡萄牙第二大銀行兌付客戶資金就是例證。這些有毒產品一般都是金融機構內部的關聯交易,既是繞圈子再大,最終還是為本金融企業融資。葡萄牙第二大銀行就是典型例子。抱著“私心”發售產品,肯定風險重重。
實際上,這類有毒產品一般不能深究,因為其發行者和最終兌付人都模糊不清,稍加追究就會露餡。比如,葡萄牙第二大銀行的這四款產品發行公司注冊地竟然都是世界著名避稅港。投資工具中有三個位于澤西(Jersey),澤西是法國北部海岸附近的一個小島,是避稅天堂。第四個投資工具EGPremium位于英屬維爾京群島,這里同樣是一個避稅天堂。這就不能不讓投資者懷疑。
最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銷售有毒債券行為的背后,一般都有國際投行的助紂為虐。瑞信雖然否認了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但最終難辭其咎。瑞信為三個投資工具擔任經辦人和交易商的角色,不僅僅要承銷證券,還要處理一些相關的行政和財務事務。金融機構發售的金融產品包括有毒產品,沒有國際投行的推介,投資者很難相信并購買。國際投行利用透支其公信力的做法,為了賺取中間費,不惜誘騙投資者購買的做法屢屢發生,著實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這一事件警示各個國家特別是中國等新興市場體國家,一定要謹慎發展金融理財投機產品,特別是層層包裝的莫名其妙產品,多包裝一層風險就加大一層。新興市場體國家金融的發達程度、投資者的辨別和承受能力,都沒有達到厘清市場復雜金融產品的階段。當然,簡單、一目了然,能夠讓投資者容易識別淺易風險和預期回報的理財產品應該鼓勵。
第二點警示是,一定要規范國際投行的行為,不能迷信于國際投行的公信力和三寸不爛之舌。國際投行也是以追求利潤為最大目的,它們的產品推介的越多,賣得越多,其中介費就越高。在中介收入與客戶風險二者權衡時,國際投行往往會選擇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就要求客戶投資者不要迷信國際投行打的包票,監管部門必須加強對國際投行的監管,規范其行為,不能因其國際名聲大就法外開恩、網開一面、疏于監管。
最后一點是,對于金融機構自己開發和售賣的金融產品一定要加強監管,絕不能放任自流。否則,隱患遲早會暴露。比如,中國銀行業售賣自己的理財產品,在資金監管上存在很大漏洞。自己售賣的理財產品籌集的資金自己監管,很難防止資金池現象。因此,不妨規定銀行售賣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資金,自己不能托管,必須由另一家銀行托管,這才能從根本上監督理財產品資金與投資對象一一對應,杜絕資金池現象。
中圖分類號:F8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156-01
摘要:次貸危機的爆發是美國的經濟周期發展的必然結果。次貸危機的深入發展,不但使中國金融機構投資及國家外匯資產更多地暴露在風險之下,而且會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出口、增加中國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壓縮中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對于正處于經濟繁盛期的我國來說,這一場危機為我們敲響了居安思危的警鐘,應從中找出有益于我國的啟示。
關鍵詞: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這次美國金融危機最直觀的現象就是美國的貝爾斯登、美國“兩房”、美林、雷曼兄弟、AIG(美國國際集團)等大型金融機構相繼陷入資金鏈斷裂危機,而被政府接管,或被收購,或宣布破產保護。在此基礎上引發了以華爾街為中心的金融恐慌;進而導致全球性信心動搖、金融恐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金融恐慌導致的信用收縮,也開始使歐洲少數金融機構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金融吃緊。期間,在美國聯邦政府斥資7000億美元開展救援金融機構之后不久,歐共體國家也宣布斥資萬億歐元幫助本區域金融機構度過危機。但是,在各方面認識混亂和市場處于信心下降進行式的時候,這種空前的大救援不僅沒有提振市場人氣,反而進一步加劇了恐慌心理,因此,金融市場危機狀況日甚。受其影響,從2008年10月開始,持續多年的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牛市急轉直下,價格狂跌不止。以至于外國人稱現在的國際金融界是“哀鴻遍野”!
這場危機無疑給國內相關經濟部門帶來了不少啟示。在金融創新、房貸市場發展和金融監管等方面―――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以來,無論從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是美國實體經濟的變化來看,次貸之殤在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不容小覷。對于中國來說,這場風波為我們敲響了居安思危的警鐘。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我國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
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從經濟總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斷升高,2006年超過1/3,2007年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長了25.7%。從就業上看,外貿領域企業的就業人數超過8000萬人,其中,加工貿易領域就業近4000萬人。 由于外貿對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之一,因而美國經濟放緩和全球信貸緊縮,將使我國整體外部環境趨緊。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增長存在較大的下行風險,消費者信心快速下滑。盡管中國出口結構的升級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美國需求變化對出口的影響,但事實上,中國出口增速從未與美國經濟增長脫節。只要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出口就有可能明顯放緩。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2007年經濟的數據也顯示,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因此,次貸危機可能會對我國未來的出口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對出口的影響一方面會直接作用于我國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會通過減少出口導向型企業的投資需求而最終作用于整個宏觀經濟。
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截止到2008年12月,我國CPI已連續兩個月低于4% ,分別為10月4.0% ,11月2.4% ,而PPI為10月3.2% ,11月2% ,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只有4.9%,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現在我們國家頭等的經濟大事就是保增長,促就業。
最后,次貸危機將加大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200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從超過1.9萬億美元減少到1.89萬億美元,美元貶值10%―20%的存量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一、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經濟增長狀況始終是決定一國貨幣價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人們對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狀態產生信心,外國投資者必然踴躍前往該國投資,從而引起該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的收入增加,該國貨幣需求旺盛,幣值自然上升。同時,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儲備情況也對人民幣匯率有影響。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貨幣供應量大體上成正相關,由于外商投資大幅增加,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人民幣資金相當緊張,外資進入又多,所以出現了明顯的外匯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幣升值趨勢。此外,利率影響匯率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利率的相對高低會影響資本流動的方向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較高的利率水平會刺激國際資本流入,并減少本國的流出資金。從而影響國際貿易規模,使利率差異對匯率走勢的影響力不斷提高。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危害性
經濟理論的研究表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貨幣匯率升值對本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積極的影響,又有消極的影響。分析研究這些影響,對于我們認清當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特點,進一步做好各項相關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危害有一下四個方面:
一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嚴重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增長,削弱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人民幣升值后, 我國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提高而抑制出口,同時它會導致進口增加, 從而出現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直接削弱我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從而影響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二是人民幣升值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場的穩定。一個國家的外匯匯率在通常情況下是穩定的,一旦遇到升值壓力,就迫使央行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進外匯,從而使以外匯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對于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的國家,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容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會給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這對于依賴外國資本而繁榮的中國來說,其可能造成的打擊不容忽視。三是人民幣升值將使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縮水。人民幣升值后,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這是我們面對的嚴峻問題。四是增加就業壓力。具體而言,本幣升值使得國外商品價格降低,國內產品競爭力削弱,出口規模整體縮水,影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企業面臨倒閉,導致大量勞動力被解雇。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增大使得房地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以及勞動力成本都有所提高,外商對華投資的成本也隨之提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華投資力度,減少外資創造就業的機會。
三、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對策建議
從上面討論可看出人民幣升值將對中國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為此,應積極探詢一些應急措施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首先,要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推進匯率制度改革。鑒于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匯率穩定性以及資本的流動性不強的特征,我國應盡快推進匯率改革。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需要逐漸對外匯管制放松,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并創新金融制度,使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廣泛流動。
其次,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措施,也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要的戰略任務。我國產業層次低,增長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也不足,因此應進行深入徹底的改革,充分利用我國勞動成本低的優勢,加快勞動密集型企業向資本密集型企業的調整步伐,提高企業的抗風險力,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帶來的不利影響。
再次,要加息并適當控制儲備規模的增長。使用加息的辦法能夠抑制熱錢的流入,生產要素的市場定價將有助于有效地調節宏觀調控和抑制熱錢的流入。另一方面,要適當控制儲備規模的過度增長,對外匯儲備進行適當的管理。應創造良好的外匯儲備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提高外匯儲備的運作效率,同時合理地選擇外匯儲備的結構以及對其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雖然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其趨勢無法逆轉。如果能把升值速度和幅度控制得當,人民幣匯率升值將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有利于我國參與制定國際經濟游戲規則;有利于我國在國際上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參考文獻:
[1]鄒小芳.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金融市場,2010 (6)
[2]羅愛龍.試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影響.企業研究,2010(4)
[3]毛瑞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企業資金運作和經濟發展的影響.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