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6 21:29: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統計博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移動通信GPRS,網絡資源配置
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業務量和網絡規模的迅猛發展,如何在兼顧資源利用效率和客戶感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合理調配網絡資源已成為無線網絡運營商解決網絡容量與資源矛盾的重要課題。博士論文,移動通信GPRS。
在實際網絡優化中,網絡資源配置是影響GPRS服務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配置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GPRS平均吞吐速率的大小。博士論文,移動通信GPRS。因此,本文從特定環境下的數據業務速率需求入手,建立起了其與數據業務流量及空口信道資源三者之間的相互推導關系,從而得到了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資源配置算法。
1 現狀分析
目前對于GPRS數據業務最常用的理論方法是根據愛爾蘭C表求口口信道配置數。愛爾蘭C表針對的模型特征雖然在“信道占滿后呼叫不會被拒絕”這一點上符合數據業務的特征,但基于“排隊服務系統”有悖于GPRS 的“信道共享”系統特征,即“同時占用信道而不是排隊等待”。因此,如何為GPRS/EDGE業務提供一個符合其系統本質特征的模型計算方法,就成為計算結果可靠性的關鍵。博士論文,移動通信GPRS。
2 算法提出
針對GPRS網絡“帶寬共享”這一特點,本文根據用戶數量及狀態轉化的概率分布,建立了一個近似GPRS系統特點的數學模型,如圖所示:
圖1 GPRS用戶狀態轉換系統模型圖
根據以上GPRS用戶狀態轉換系統模型,推導出了“數據量”、“業務質量”及“信道資源”三者的數學關系公式,對應到統計變量即為:“數據等效話務量”、“每用戶速率期望”及“GPRS信道配置數”,從而得到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空口信道配置算法,公式如下:
其中,數據等效話務量可由數據業務流量得到;每用戶速率期望可由每信道速率V 與每用戶平均速率n計算得到;n為手機終端支持的最大下行接收時隙個數,可根據地區實際情況在現網中統計得到。
在實際應用中,一般以“每用戶速率期望”作為質量要求的限制條件,從而可以得到一定信道配置情況下可以支持的最大數據業務量或者一定業務量需求下所需的信道配置數量。博士論文,移動通信GPRS。
目前,本算法已申請專利保護。
3 實踐應用
在本文提出的“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空口資源配置方法”基礎上,通過多次實驗修正,結合長期實踐經驗,總結出了從空口到Gb口一系列相關資源的標準化調整方法與流程。博士論文,移動通信GPRS。
圖2 GPRS相關接口及網元資源分布圖
為滿足實際網絡維護工作的需要,中國移動吉林有限公司通過網管支撐平臺實現了“一鍵式”的快捷IT支撐,并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了推廣。博士論文,移動通信GPRS。在保證資源配置合理性的前提下,極大的提高了GPRS/EDGE網絡資源優化的工作效率。
由本文算法衍生的《數據資源管理一鍵式服務》項目,不僅在保證客戶感知度的基礎上,為吉林移動降本增效達400余萬元,更實現了GPRS網絡資源配置的標準化、流程化管理。
結語
基于速率期望的GPRS資源配置算法,是在創新系統模型架構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理論推導與實驗修正,結合長期實踐經驗,總結出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強的新型GPRS資源配置算法。通過現網實踐應用證明,通過速率期望、數據流量與資源配置三者的科學計算,可以有效地平衡GPRS業務的服務質量與資源成本,為企業與客戶創造價值。
初識恩師錢敏先生是在三年前的初夏,我還記得那天外面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先生滿頭銀發,精神矍鑠,手中拿著一把雨傘。也正是在那一天,錢先生表揚了我的本科論文,并且答應幫我修改,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自那之后,我就正式成為了錢先生的學生。在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到碩士期間的第二年終我已完成數學內容的論文四篇。鑒于此,先生在和我多次商量之后為我作了一個規劃,即(一)四年完成碩博連續,(二)研究方向定在跨學科領域,即跨數學、化學與生物等學科。
在錢先生指導我的三年時間里,他不僅幫助我找到了研究方向,踏上了跨學科研究之路,而且,還以不斷的肯定和鼓勵讓我樹立了信心。因為隨機過程理論在現代非平衡態統計物理和生物化學系統建模上的應用方面的研究是探索性的,我自己要做許多探索性的學習,而錢先生總是能夠憑借多年的研究經驗敏銳地告訴我做什么是有前景的,而做什么可能是無用功,從而讓我的科研工作深入而又有效率。
不僅如此,錢先生也用他高尚的人格在一直感染著我。錢先生生活極其樸素,卻總是能體諒學生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先生指導我完全是盡義務,而在這三年期間,他還一直從自己為數不多的科研基金中撥出相當部分,在經濟上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每當錢先生以81歲的高齡圍坐在學生中間,和大家討論甚至是激烈地爭論問題時,我總是很感動。先生那種對生活和科研的熱情,將一直激勵著我;我
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術生涯中,能夠不辜負先生的厚望,一步一個腳印的不斷前行。
蔣達權老師從2003年秋季就開始指導我寫作本科畢業論文;作為我的研究生導師之一,蔣老師已經指導我作科研達四年之久。應該說,是蔣老師帶領我踏進了科研的大門,并且給了我非常細致的指導;正是在他的指導下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得以發表在國際知名刊物上。2005年秋季,蔣老師遠赴德國進修,在這之前,他把我介紹給了錢敏先生。在他2006年底回國之后,我們又一起寫了有兩篇論文。蔣老師扎實的數學功底和細致認真的作風,也深深的影響著我。
陳大岳老師作為我的博士生導師,在我碩博連續這四年中,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我經常會有很多的事務性手續要麻煩他,而他總是那么地平易近人,不厭其煩的回答我的問題,關心我生活和科研的近況。對此我深表感謝。
其次,我還要特別感謝的是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應用數學系的的錢纮教授,正是在2006年夏天參加完錢教授的《生物數學》課后,我才正式開始進入跨學科領域的研究。在那之后,我經常要通過電子郵件請教他問題,其中有一些是很幼稚,很初級的,但是錢教授總是耐心的回答我的問題。這篇博士論文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在閱讀錢教授的論文時產生的想法,受到的啟發;甚至還有一些就是錢教授直接提供給我的科研題目。特別地,本論文的第七章就是和錢敏先生以及錢纮教授一起合作完成的。
當然我還要非常非常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在退休之后就到北京來陪伴和照顧我,正是他們的支持使我的博士期間的學習更加順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子女的付出都是博大而無私的。今年是我父母六十歲的生日,我謹以這篇博士論文作為獻給他們六十大壽的禮物,希望他們能夠喜歡。
我還要感謝數學學院系統生物學討論班的各位老師同學,特別是錢敏平老師,劉旭峰老師和鄧明華老師等。
我還要感謝所有曾審閱過我的投稿論文的審稿人,每一次的審稿意見都會使我的論文增色不少,從中受益匪淺。
關鍵詞:政策變量;農業發展戰略;相關系數
農業發展政策的正確制定必須要有正確的農業戰略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是制定正確戰略和正確政策的基礎,同樣正確的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有正確政策來支持。所以政策變量與戰略目標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研究農業政策變量與其戰略目標之間的相關性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我國農業戰略目標的選擇
一般來說,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有四個:一是農業的社會安全目標,即增加農產品產量、保障糧食安全;二是農業的盈利目標,即提高農民收入、保障農民利益;三是農業的社會環境目標,即保證環境友好、生態改善;四是農業的創新目標,即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
本文認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選擇順序應該如下,具體理由參見葉堂林博士論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研究》第七章相關內容(中國農業科學院,2004年6月):首先是實現農業的社會目標,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環境友好和社會穩定,即農業生產上,要實現盡可能小的投入產出比,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需求。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保證農業發展要能吸引各種資源的持續投入,使農業具有自我發展與自我積累的能力。其次是實現農業的盈利目標,促進農民增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通過改善農產品流通盡可能充分地實現農產品價值,并盡快地使其轉化為生產者的實際收入。最后是農業的市場目標和創新目標,這兩個目標是為前兩個目標服務,不管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還是市場競爭力提高都是為社會目標和盈利目標服務的。也就是說,現階段我國農業保護必須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保證重要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的安全供給、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支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農業支持與保障體系(包括技術、生態環境、生產和流通的基礎設施、農村信息網絡、制度和法律等)為主要任務。
二、本文研究中農業政策變量與其戰略目標的萃取
在農業政策變量與其戰略目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上,本了農業各政策變量與我國農業保護水平、農民收入、糧食產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及效果分析。其中農民收入數據指標采取的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原因在于本文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與“來自第一產業生產性純收入”作了相關性分析,兩者呈高度正相關,相關系數達0.98424,近似于線性,由此可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指標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由于同樣原因,我國農業保護水平指標本文采取的是“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與“農業平均PSE%”相關系數達0.9667);糧食產量指標采取的是“糧食作物總產量”。
本文選取了三類政策變量,由于數據獲取的原因,政策變量選取得不多,但這些指標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政策變量共選取了13項,具體指標如下:
國家宏觀支農政策:國家財政用于農業支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三項費用、農村基本建設投資;市場價格保護政策:農產品政策
性補貼支出合計、糧棉油價格補貼、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農產品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其他政策:農業各稅、農村非農產業勞動力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平均每百個勞動力中中專程度及以上。
三、農業各政策變量與其戰略目標之間的相關性系數計算
本文采取的是從1985年到2002年期間的18年數據,原始數據見葉堂林博士論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研究》表4-12(中國農業科學院,2004年6月)。數據來源參見本文表1的注釋。具體計算結果見表1
表1相關性系數表
農業保護水平 農民收入 糧食產量
農業保護水平農民收入糧食產量 10.694970.68633 0.6949710.81479 0.686330.814791
國家宏觀支農政策 國家財政用于農業支出 0.64619 0.93793 0.72088
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 0.68494 0.94187 0.64328
農業基本建設支出 0.52339 0.84505 0.62782
農業科技三項費用 0.52584 0.86944 0.65458
農村基本建設投資 0.55545 0.88501 0.62506
市場價格保護政策 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 -0.15063 -0.39974 -0.46779
農產品政策性補貼支出合計 0.56627 0.82584 0.58565
糧棉油價格補貼 0.53881 0.82077 0.57642
農產品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 -0.53623 -0.89722 -0.71474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0.00265 -0.37527 -0.30441
其他政策 農業各稅 0.66125 0.96243 0.68815
農村非農產業勞動力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 0.67710 0.87744 0.70617
平均每百個勞動力中中專程度及以上 0.67967 0.95982 0.67572
注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來自第一產業生產性純收入、農村非農產業勞動力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產值占整個輕工業產值的比重(%)、農牧業稅占各項稅收的比重(%)、農產品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數據來自《2003年中國農業發展報告》;國家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基本建設支出、科技三項費用、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數據來自《2002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農產品政策性補貼支出合計、糧棉油價格補貼數據來自《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財政支援農業生產和各項農業事業費支出總額數據來自《2002年中國財政年鑒》;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數據來自《中國物價年鑒》;農業各稅、農業基本建設總投資數據來自《中國農業發展報告》(各年);平均每百個勞動力中中專程度及以上數據來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各年)。中國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按生產者價格與口岸價格的差額計算, 農產品平均PSE,資料來自張莉琴博士論文《我國農業政策對農產品的有效保護效果分析》P73
資料來源:來自葉堂林博士論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研究》表4-13,中國農業科學院,2004年6月 四、農業各政策變量與其戰略目標之間的相關性系數計算的結果分析
1、從總體來看
我們可以看出農業保護水平、農民收入與糧食產量三者都呈高度或中度正相關,其中正相關程度最高的是農民收入與糧食產量,相關程度達0.81479,原因在于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農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農產品產量的增加,由于篇幅所限具體這方面的闡述可以參見葉堂林博士論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研究》第四章第三節。而農業保護水平與農民收入及農業保護水平與糧食產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差不多,這說明國家提高農業保護水平對農民收入的提高和糧食安全都是有好處的,所以我們不應該片面強調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或強調如何實現糧食安全或強調農業保護水平的某一方面的提高,而應該看到農業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系統的、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農業發展問題,任何局部的、片面的和“臨時抱佛腳”的方法都是不正確的,只會導致事倍功半、資源浪費。
2、從農業保護水平目標來看
一是與其正相關性較高的指標有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平均每百個勞動力中中專程度及以上、農村非農產業勞動力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國家財政用于農業支出等等,這說明國家要提高農業保護水平則應該對農業和農村建設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農民的教育培訓、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非農產業以及提高農村非農產業勞動力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
二是就其大類指標來看,國家宏觀支農政策和其他政策對農業保護水平影響較大,而市場價格保護政策效果并不好。
三是從負相關指標來看,總共有三個,分別是農產品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其中與農產品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負相關程度最大,這說明農產品進口額的多少將嚴重影響我國農業保護水平,所以這要求我們在加入wto的同時必須加強農業支持和保護力度,否則就會導致農業保護力度下降,進而影響農民收入和糧食安全,2001年以來的農業減產就是例證(2001年底我國加入wto)。
四是我們可以看到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與農業保護水平呈低度負相關,這說明我們農產品收購價格提高對農業保護水平沒有多大影響,原因在于我國農產品收購價格往往在糧食歉收時提價,以刺激供給,而在農產品供過于求需要價格支持時卻降價,所以沒有起到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反而加劇了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對農業發展不利。張莉琴在其博士論文《我國農業政策對農產品的有效保護效果分析》第56頁中,對1985~1997年間糧棉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價格波動進行了分析,也發現了國內市場價格的變異系數要遠遠大于國際市場價格的變異系數 (見表2),即國內糧棉市場價格波動幅度比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大。
表2 糧棉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價格波動,1985~1997
變異系數(%)
世界市場價格
國內農戶平均銷價
關鍵詞:就業再就業優惠證,稅收優惠政策
200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1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4萬人,分別為全年目標的103%、164%[1]。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再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降低了自主創業的成本,也實現了下崗失業人員與企業的雙贏局面,又盤活了國有企業閑置的輔業資產,加快了經營機制轉換,增強了競爭力。同時還也充分發揮了稅收在配置經濟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和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調控作用。但取得成效的同時在落實監控優惠政策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促進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監控中存在的問題
(一)少數納稅人利用政策騙取優惠
稅收優惠政策復雜多變致使管理漏洞多,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借用“優惠證”騙取免稅?!对倬蜆I優惠證》本來是國家為了促進再就業而按照一定的標準頒發給下崗失業人員的資格證書,但由于受利益驅動,《再就業優惠證》卻成了一些人進行弄虛作假、偷稅騙稅的“通行證”,嚴重偏離了扶持就業的初衷。一是“真證假用”的問題突出。一些本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經營者通過向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買證、租證、借證,弄虛作假騙取減免稅。如有人利用親戚、朋友的《再就業優惠證》或借用無力從事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證》,付給一點“好處費”。二是有些個體經營者為了達到減免稅款的目的,采取一證多用、重復使用等方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三是有的借用《再就業優惠證》,重新辦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變成新經營戶,以騙取免稅。四是對于持證異地經營的,稅務機關難辨真偽。一些人利用信息共享上的薄弱之處,跨地區從事個體經營,重復享受優惠。甚至有些跨區域經營的通過使用偽造的非本地《再就業優惠證》騙取優惠。為了減少過失,一些地區對持外省再就業證的納稅人申請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一概不予受理審批,這又把一些持有真證件的再就業人員拒之稅收優惠的門外,如何從征管上解決這一難題直接關系到能否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第二,利用下崗失業人員騙取免稅。有些企業招收下崗失業人員,“用證不用人”,只給一點補貼,將減免優惠占為企業所有;還有一些企業通過不簽訂勞動合同的形式,提高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比例獲取稅收減免,如某物業公司申報職工總數6人,其中簽訂勞動合同的下崗人員有3人,而實際雇傭保潔、保安等20余人不簽訂勞動合同,借此減免稅收。
第三,賣發票圖利。有的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享受免稅優惠后,向稅務部門多領發票,因為不建賬冊,現金交易,就為他人代開發票,甚至將發票出借或賣給其他經營者非法圖利。
(二)有的稅務機關執行政策存在不足
主要表現在:一是受地方政府影響,特別是在一些地方財政較緊張的地方,執行打折扣、缺乏積極性,怕落實政策影響收入任務;二是一些地方政策宣傳不夠,享受稅收優惠證的企業、個體戶與有關部門統計的下崗失業人數、已發放再就業優惠證人數相比有較大差距。三是不了解企業情況,沒有主動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和及時取消優惠資格。
(三)有關部門在落實政策上配合不夠
目前的再就業稅收政策主要是按項目進行優惠,政策多、內容雷同,資格認定分散,政策落實涉及幾個部門,申請審批程序都很復雜。如申請享受優惠就需要勞動、民政、財政、國資委、工商、國稅、地稅等多個部門審批。博士論文,就業再就業優惠證。這就需要形成有效的信息傳遞和工作協調機制。博士論文,就業再就業優惠證。而目前在實際工作中,上述相關的審批部門之間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聯系制度,難以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無法建立起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綜合服務平臺,致使稅收激勵政策難以落實,也無法形成監督控管的工作合力。
健全促進就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機制的建議
(一)加強政策跟蹤問效
第一,建立嚴密規范的審批制度。勞動保障部門在發放《再就業優惠證》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個人申請、居民委員會初審、街道辦事處審核、返回居住地公示的程序辦理,不得任意擴大發放范圍。對安置下崗人員的企業要認真核對花名冊、合同書及有關部門的認定。并定期對領證人員、享受免稅的納稅人進行公示,增強執法的透明度,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偏差、錯誤。對于通過偽造、變造、買賣、借用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再就業優惠證》獲得減免稅的人員,除了要追繳其已減免的稅費款并依法予以處罰外,勞保部門還應收回其《再就業優惠證》并記錄在案,情況惡劣的還應移送司法機關,并對社會公開公布。第二,加強對享受稅收優惠業戶的管理?;鶎佣悇諜C關要做好稅源調查摸底,全面建立和規范減免稅臺賬,收集和掌握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幫助納稅人主動申請、及時享受政策優惠,同時加強政策執行情況的監控,對不符合條件或騙取政策優惠的納稅人及時依法處理。同時規定持《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或被企業吸納時,必須將優惠證原件交由稅務機關保管,防止一證多用、借證使用等現象。
(二)優化政策管理服務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廣泛宣傳再就業稅收政策,而且要面向下崗失業人員集中的企業和廠礦、社區進行重點宣傳。建立稅收優惠減免公示制,優惠政策、優惠對象、減免稅情況及時向社會公示,接受納稅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廣大群眾的監督,發揮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的作用,保證監督渠道暢通。第二,優化稅收服務,為享受再就業稅收政策的個人和企業提供“一窗式”、多層次的優質服務,完善開通再就業綠色通道,簡化辦事程序和審批程序。第三,明確執法責任,將政策落實情況作為執法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規定領導干部和一般執法人員的相應職責,嚴格監督考核。第四,優惠稅款采用“先分散征收后集中支配”的方式。博士論文,就業再就業優惠證。博士論文,就業再就業優惠證。將優惠稅款先依法征收,作為就業扶持基金,由財政、稅務、勞動部門共同決定使用,由財政部門管理。博士論文,就業再就業優惠證。基金用途主要為:為優惠對象定期繳納社會保險費;對自主創業的優惠對象定期發放定額補助;在優惠對象失業后定期發給其生活補助;經批準補充自主創業優惠對象的經營資金;對具有一定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優惠對象賬戶上的余款上繳國庫。博士論文,就業再就業優惠證。這種方法使就業與再就業優惠政策具備了較強的可操作性。首先,優惠的稅款都將直接計入優惠對象的個人賬戶上,從而杜絕借證、買證、租證、假證經營等現象;其次,由于稅款的征收與非優惠對象沒有區別,因而也避免了管理機關不放手的問題。
(三)注重相關部門配合
再就業是系統工程,涉及部門較多,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非常重要??山⒍ㄆ诨虿欢ㄆ诘男畔⒔涣髦贫?,加快信息化軟件建設的步伐,盡早實現信息共享,保證再就業稅收激勵政策落到實處。第一,稅務部門要加強與勞動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下崗失業人員名單,并逐步建立下崗失業人員享受減免稅檔案,以加強跟蹤管理。第二,要加強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聯系,在稅務登記證、營業執照上增設欄目,分別反映開業時間、變更時間,便于相關部門在落實再就業稅收激勵政策時準確掌握業戶的實際存續狀況。同時把工商部門作為一個宣傳優惠政策的窗口,讓納稅人在辦理營業執照時就能及時了解優惠政策。第三,加強與民政部門的聯系,了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并且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的情況。第四,注意加強與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的聯系,了解下崗失業人員生產經營變化的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于2010年1月22日召開的2009年度四季度新聞會。
關鍵詞:義務教育;研究現狀;評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8-0195-02
1 引言
義務教育以基本的生存技能訓練和合格的國民素質培養為目標,是現代社會最根本的需求之一,但由于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等各方面原因我國義務教育一直存在城鄉不均衡問題。對此,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調查;無論是價值討論還是政策思考都是學人們對國家事務進行進言獻策的責任與貢獻所在。目前學術界針對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問題上的討論一直方興未艾,但筆者在梳理目前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時發現雖然言者眾多,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學人們的繼續努力,以更好地為現實的改善服務。
2 研究概況
目前學術界直接針對城鄉義務教育的專著很少,相關的研究主要散見在以義務教育研究為主題的著作中,直接針對城鄉義務教育的研究主要是期刊論文和碩博士論文。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搜索直接以“城鄉義務教育”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有43篇,其中核心期刊上有10篇,從1980年開始,截止到2008年。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中以“城鄉義務教育”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從2006年開始共有8篇,博士論文為0。研究主題主要有: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義務教育資源配置與教育公平性研究、農村義務教育有效供給、義務教育財政機制與問題研究、城市化進程中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問題等。
1980年城鄉義務教育問題開始進入研究者視野,但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教育公平性等問題的探討,直接針對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研究并不多。一是,義務教育區域差距問題更為受到學者關注,這從實證研究中數據處理的科學性可見一斑;另一方面我國衡量義務教育水平的公開統計數據在分城鄉統計方面比較缺失,一手資料的不足直接導致研究障礙;再次也可以看出我國學界主流對城鄉差異問題關注度并不高,似乎大家已經習慣了建國伊始就開始存在的城鄉二元制度。對城鄉二元結構不合理的普遍質疑通只是近幾年來的事情。
3 研究的主要內容
梳理目前為數不多直接以義務教育的城鄉差距為對象的研究文獻,內容主要為:“城鄉義務教育現狀的實證分析”和“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原因分析”這兩方面。
3.1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里既有全國性的城鄉對比研究,也有關于某個省,縣等的個案分析。如:翟博在《教育均衡論――中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證分析》中的城鄉分析部分;《2008年中國教育綠皮書》中“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政策及模式創新”。碩士論文:《嘉興市南湖區義務教育城鄉均衡發展研究》(馬正忠,2008);《公共政策視角下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袁佩琦,2008);《新疆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馬萍,2007)等。期刊論文:《成都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規劃與實踐》(楊偉,2006);《中國城鄉義務教育經費差距演變與影響因素研究》(吳春霞,2007)等。
游河和劉小干(2007)對全國各地50所城鎮和農村中小學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育不公平問題很嚴重或比較嚴重。綜合研究者的觀點,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現狀描述一般選擇這些方面:1、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1)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差距。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水平衡量一般用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生均公用經費,生均事業費等。另外還有學者通過比較各個學段(小學中學大學)國家的財政投資比例,我國義務教育中央財政投入比重,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來進行總量投入上的考量。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所獲得的各項政府性資金投人都大大低于城市,兩者之比在統計學上呈顯著性差異(鮑傳友,2005)。(2)城鄉義務教育師資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的學歷差距(鮑傳友,2005),這導致了城鄉教師專業素養、綜合素質上的差距(張家勇等,2003)。其次,農村教師數量不足,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部分村級小學英語、音樂、美術和計算機等學科教師嚴重緊缺(李振國,2006;中國教育綠皮書,2008)。(3)城鄉中小學校的物質條件相差較大。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遠遠落后于城市學校(陳回花,2004;徐劍波,2006);在辦學條件衡量指標方面,使用最廣的是危房面積城鄉比重(解建立,2007),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和普及,很多實證研究還選取生均微機數量、生均電子書、生均圖書、生均語音室等指標衡量。隨著素質教育的要求,還選擇音體美教學器材達標校比重來考察。2、城鄉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機會的差距。與城市義務教育相比,低人學率、低升學率、高輟學率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顯著特點。而且由于經濟困難等因素,農村已入學兒童中途輟學的現象也較為普遍(鮑傳友,2005;李波,2005;張鴻,2007;李振國,2006)。3、城鄉教育結果差距大。接受義務教育的畢業生在學識和能力方面的參差不齊除了與他們的先天素質有關外,還跟他們所享有的教育資源密切關聯?!俺青l教育起點和過程的不公平必然導致或決定結果的不公平”(朱迎春、周志剛,2006)。在結果衡量指標方面一般選擇升學率。
3.2 原因分析
關于導致城鄉教育差距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在上述涉及有關城鄉義務教育的著作和評論性期刊如《中國教育發展年度報告》、《中國教育綠皮書》、《中國教育政策評論》等中有所分析,另一方面在一些關于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的著作和論文中也有闡述,如《統籌城鄉發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樊繼達,2008);《中國政府公共服務:體制變遷與地區綜合評估》(陳昌盛,蔡躍洲,2007);博士論文《中國特色的城鄉公共物品供給均衡化問題研究》(解建立,2007)等。針對性的討論主要還是在各種期刊論文中,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內容:(1)、制度因素。這些制度和政策歸結起來主要包括: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農村士地制度、農村稅收制度、農民會保障制度、重點學校政策、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政策、分級辦學體制下的教育投資政策(鮑傳友,2005;李振國,2006)、精英或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馬佳宏、彭慧,2006)等。轉型期中國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課題組認為“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是造成城鄉教育差距的直接的內部原因。中國多年以來所制定的諸多教育政策并沒有發揮消除城鄉教育差距的功能。相反,由于這些政策的的精英或者城市取向,教育資源的分配表現出了相當大的不均衡,拉大了城鄉教育發展的差距?!薄?/p>
(2)經濟因素。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由于教育對經濟的依附關系,二元經濟結構必然衍生出二元教育結構(陳回花,2004;朱迎春、周志剛,2006),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一原因在于“城鄉義務教育的支撐系統不同,支撐城市教育一的是現代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和商業文明,而支撐農村教育的是傳統農業社會、鄉土社會和農業文明”(任仕君,2005)。在經濟因素方面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城鄉二元的義務教育投資體制不合理是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制度根源(曲恒昌,2003)。杜育紅認為“財政分權化改革以后,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財政體制使得能夠利用多渠道的往往是發達地區、城市以及重點學校,這就使地區間、城鄉間以及學校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加劇了教育發展的不均衡?!?/p>
(3)管理因素。學者多從我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以縣為主”等一系列的制度規定來分析它們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利。我國現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尚存不少弊端,教育管理體制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陳回花,2004;馬佳宏、彭慧,2006)。農村教育始終未解決誰負責、應該負什么“責”的問題。在“國家管理教育”的宏觀層面,政府對城鄉教育差距反應遲鈍,對于農村教育中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財物”責任不到位。
(4)法律因素。從法治視角看,我國教育法律法規沒有落實到位,缺乏強制性,處于弱勢的地方農村教育未能享有法律上的真正公平(寧本濤,2006)。
(5)教育因素。教育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但“我國農村教育缺乏真正教育學的關注而難以按教育規律辦學”(寧本濤,2006)。農村學校的校舍建設、配套設備等方面得到高度關注,而農村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卻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不少農村學校盲目追求不合適自身發展的城市教育發展模式(何奕飛,2006)。
4 問題與分析
(1)實證分析還需完善和科學。在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選擇方面,已有的文獻基本上一致,并且大部分文獻認為目前城鄉義務教育入學機會的均等基本已經實現,發展的差異主要在質量方面,也就是過程的不平等。雖然指標選取學界已形成一致意見,然而在數據處理方面,相對與地區義務教育發展差距的研究已經運用極差、方差等比較科學的統計方式,目前已有的城鄉義務教育實證文獻對數據的處理大多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上,缺乏比較和評價(這與我國國家統計資料在這方面的不完善有關),同時引用間接資料,數據陳舊、單調的現象也較多。因此在后續研究中還需要學者們一方面盡量從國家公布的權威統計資料上獲取第一手數據,數據來源務必系統一致和最新(我國不同的統計資料選取口徑不一,若來源不系統一致將使關鍵數據出現較大出入),另一方面須對數據進行可以量化和比較的處理,如使用“差異系數”來衡量城鄉差異等。
(2)原因分析尚待深入與創新。研究者對城鄉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問題和原因的分析比較透徹和全面,并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辦法。大家對同一個問題的許多不同方面都達成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彼此間沒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制度或投資體制不合理論,這個觀點從制度層面分析了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原因,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城鄉義務教育產生較大差距的制度原因,這對于探索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產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它不能很好地回答如下問題:是什么力量在影響著制度安排和決策本身?為什么明顯有失公正的制度會一直使用而得不到改善,為什么更加劇城鄉不均衡的義務教育政策會一直以合理的面貌從上到下貫徹?為什么相關法律己經對于教育投入做了明確規定(集中體現為“三個增長”的規定),但是卻遠遠沒有達到,而在其他行業的投資卻出現過熱的現象?……這些都是制度或投資體制不合理不能或者沒有很好地回答的問題。另外,已有研究大多從教育內部來探討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問題,如“分級辦學,以縣為主”體制對于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障礙,國家不合理的財政撥款制度和不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分稅制帶來的投入不足等。實際上,義務教育的差距己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一個兼有社會、經濟、政治問題的復雜性問題。還有學者從義務教育各項政策方面城鄉的不公平待遇逐一分析。雖然這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國家在城鄉義務教育實踐中的公共政策方面的不合理,但這些具體的政策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會選擇這一個政策而不是另外的政策,對此卻缺乏解釋。因此,對于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尤其造成制度與政策選擇的背后機理的系統研究。
參考文獻
[1]翟博.教育均衡論――中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證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魏宏聚.偏失與匡正: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政策失真現象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1建筑造價管理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是現代社會建筑建設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建筑工程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對建筑工程的造價進行控制能夠促使工程投資項目造價管理人員在正式開始之前對其進行全面的方案制定、方案設計審核,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了解建筑工程項目詳情,對項目工程進行動態監控,從而有效掌握建筑工程項目的利潤情況,將其經濟收益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建筑造價管理原則
2.1設計為重點原則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在開展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時,要注意嚴格遵循“設計為重點原則”,在將工程造價管理貫穿整個項目進程的同時,引入工程設計,并在工程設計階段對建筑工程進行造價成本控制。工程設計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全過程的第一關,若在設計階段強化工程造價控制,就能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優化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施工材料、設備,提高建筑工程性價比,充分體現建筑造價管理的經濟效益控制優勢。造價管理人員要重視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通過此階段的造價控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2.2主動控制原則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在開展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時,要注意遵循“主動控制原則”。主動控制原則,就是指需要造價管理人員對工程造價進行預算管理,將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及情況均納入預案計劃中,并根據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保證建筑工程進展順利,避免偏離原有目標。
3建筑造價管理提升工程經濟效益措施
3.1招標環節造價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建設單位,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就要做好建筑工程招標環節的造價管理。建設單位造價管理人員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階段要對工程設計招標、工程施工招標等文件進行嚴格管理,并對項目中重要物資的招投標行為進行審查。造價管理人員要嚴格審核施工單位的施工資質及其相關經驗,并采取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審核,從而避免出現招錄到信用較差施工單位的情況。造價管理人員還要全面掌握建筑工程項目的造價成本,防止投標單位惡意競標。另外,造價管理人員還可以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就是通過統一的計量計算規則提供工程量清單,并由投標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市場情況進行報價競標,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2]。
3.2做好預算和決算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造價管理人員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就要做好預算和決算工作。首先,造價管理人員要對建筑工程所需的主材、輔材及其他耗材進行統計,保證材料采購數量符合施工需求,避免出現采購數量過多或不足的情況,減少材料采購資金的浪費。然后要提前統計、預估建筑工程施工人員的勞務費用,控制施工人工費;造價管理人員要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情況、施工難度,依據現階段市場平均價格和單位內部人員的標準工作進行計算。最后,造價管理人員要在預算與決算階段對建筑工程施工可能產生的設備使用與維護費用進行計算;造價管理人員要根據單位本身的施工機械設備情況,計算施工機械費用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攤銷費用及租賃費用,并綜合施工情況核定需要租賃的機械設備數量,優化機械設備管理方案,從而實現控制造價成本的目的[1]。
3.3施工環節造價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造價管理人員要通過增強建筑造價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還要做好施工環節的造價管理工作。造價管理人員要結合現階段的市場發展形勢,對施工單位的施工費用進行預估,從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在合理范圍內降低施工費用,并加強對施工環節的管理,對建筑工程施工勞務成本、施工現場資源成本進行管理,讓施工單位定期上報每天施工費用消耗明細,推動建筑工程施工造價管理規范化發展。此外,造價管理人員要認真審核變更明細,并嚴格規定變更條件,避免出現隨意修改施工方案的情況出現,確保施工預算與原方案的順利推進。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費。
3.4竣工環節造價管理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造價管理人員要從竣工環節入手,提高竣工環節的造價控制程度,認真、嚴謹的開展工程審核工作,保證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根據承包合同、施工圖紙、變更計劃及現場簽證等資料對已完成的工作量進行計算,并進行核算,杜絕出現施工單位謊報施工量的情況出現。造價管理人員還要做好套價工作,熟悉工程定額書中的詳細單價和具體施工內容,并結合工程預算對其進行定額套價。
4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程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專業的、系統的工程管理工作,要想加強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也不是針對某一環節工作就能夠達到的。造價管理人員要想通過強化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就要明確建筑工程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不斷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引進科學管理體系,全面開展造價管理工作,從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各個環節成本,有計劃的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
【管理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1]李康.增強建筑造價管理提升工程經濟效益[J].華東科技(綜合),2018(003):53.
關鍵詞:暴雨,急流,影響分析
引言:
急流是位于對流層上層或平流層中的強而窄的氣流,急流為暴雨提供了豐富的水汽條件,又有助于動力學條件的維持。一些研究表明,江西主汛期(4月到汛期結束)發生的暴雨大多都伴有低空急流,09年7月3日贛州大暴雨過程,低空急流明顯強于歷年,低空急流穩定的維持為此次暴雨過程提供了強大的水汽供應條件。
2009年7月3日,受強盛的西南暖濕氣流和中低層切變線的共同影響,贛州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雨天氣過程,暴雨中心在崇義縣南部。7月2日20時~3日20時:全市先后有10個縣(市、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其中6個縣(市、區)為大暴雨(最大為大余縣230.2mm),全市平均降雨量為82.1mm;全市有175個鄉鎮站點雨量超過50mm,其中有64個鄉鎮超過100mm,5個鄉鎮超過250mm,崇義縣聶都鄉538.9mm為最大。這次暴雨過程具有來勢猛,強度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高強度的暴雨天氣致使洪澇災害泛濫,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這次過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下,激發急流加強發展,急流對暴雨的產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此次暴雨過程與低空急流的關系作一重點分析。
1 暴雨過程的大氣環流背景和影響系統
大尺度的環流背景是決定暴雨是否發生的主要因子,因此環流形勢場是暴雨預報中首先要考慮的。本次暴雨發生在歐亞中高緯經向環流增強時期。歐亞中高緯西風帶為兩槽一脊型,經向度較大,副高環流較為強盛,西南季風強盛。6月28日08時,內蒙古東部有一切斷低渦,從低渦中心延伸出來的高空槽,槽底伸到了長江流域,槽的經向度較大,槽后西北氣流與槽前西南氣流強盛對峙,不僅有利于槽的加深和發展,而且有利于引導地面冷空氣不斷地補充南下。
6月28日08時~7月1日08時副高持續加強西伸,贛州為副高控制,在臺灣海域有熱帶低壓系統存在。2日08時低渦帶動高空槽逐漸東移入海,但高空槽的經向度仍然很大,槽底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區,副高已東退到臺灣以東洋面上,在貴州中部到廣西中部有一南支小槽,此槽2日08時到3日08時不斷分裂出小槽東移,中低層切變在南昌-吉安之間,在廣西-廣東北部-贛州存在一條≥12 ms-1 低空急流帶。到了7月3日高空槽底南伸東移入海,低空西南急流明顯加強,急流軸略有東移,中低層切變線南壓至吉安-贛州之間,2日08時到3日08時地面一直存在一條靜止鋒面,南支槽不斷分裂東移,低空強勁的西南急流,這種形勢的配置造成了贛州大范圍的暴雨天氣。
圖2 7月3日08時天氣系統分析合成圖
2 急流的特點與大暴雨形成的關系
統計事實表明[1], 低空急流與暴雨相伴出現, 多數暴雨發生在低空急流軸線的左前方。低空急流不僅不斷地向暴雨區輸送水汽,而且還能不斷地輸送熱量和動量, 對暴雨形成十分有利。因此, 加強對低空急流的分析,對暴雨落區預報有著重要意義。這次暴雨過程700hpa 、850hpa圖上在廣西東部-廣東北部-贛州有低空急流存在,低空急流對大暴雨的產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能量條件,是暴雨區對流性不穩定的建立者,此次暴雨過程前期西南急流的存在使贛州上空一直處于高溫高濕的不穩定層結中。2日08時~3日08時急流左側具有強烈的氣旋性切變,急流軸位于廣西東部-廣東北部-贛州,到了3日08時急流軸略有東移,最大風速中心位于廣東省中北部達16ms-1,贛州風速為14m/s。隨著切變線南壓,雨區從江西中部南移到贛州上空,切變的南壓觸發了此次暴雨過程發生。在急流左側最大風速中心前方即贛州西部形成輻合, 促使該地強對流發展, 直接促成了崇義南部地區的特大暴雨。博士論文,影響分析。7月4日副高西伸,低層切變迅速北抬,西南氣流減弱,這次致洪暴雨過程結束。
圖3 2日08時850hpa急流指示圖圖4 2-3日850hpa急流動態圖
3 急流的水汽輸送與動力條件維持的關系
充沛的水汽、強烈的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的不穩定性是形成暴雨的三個必要條件。博士論文,影響分析。短期預報中,各種物理量對暴雨有一定的指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