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8: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健康教育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健康教育;幼兒教育;滲透;路徑
在幼兒教育中,健康教育不僅是重要的常識教育,這也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規律的重要向導。幼兒園時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開中,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與習慣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積極健康的成長,而這些好習慣則能夠讓幼兒長久受益。針對幼兒的健康教育在實踐時展開方式和引導模式非常重要,合適的滲透路徑會讓教育的內容更充分地被幼兒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讓幼兒在形成正確的健康意識的同時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將健康教育滲透到一日常規活動中
以衛生教育為例,在一日生活常規中,從起床的洗漱、三餐衛生、用眼衛生、衣服衛生等都需滲透到一日生活常規中。如在幼兒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唱“洗手歌”,讓幼兒懂得活動后要及時洗手,從而避免細菌感染。生活中的這些細節是培養幼兒的健康意識,以及讓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極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師不僅要善于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也要善于處理幼兒發生的各類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健康習慣不好,洗手不認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針對這種情況幼師可以采取和幼兒單獨溝通的方式,也可以將這個問題在班級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重視。結合生活中的這些常規活動展開健康教育,不僅有著很好的實踐基礎,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起點。
二、專門健康教育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專門教育是指在幼兒健康教育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各類健康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兒形成系統的健康知識,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以身體保健教育為例,教學中教師可情景表演、采取動作與行為練習法、講解演示等方法進行專題教育。如在“用手衛生”的專題教育中,教師可通過形象的動畫片來引導幼兒觀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為實踐活動組織幼兒進行洗手,洗手活動中以歌曲激發幼兒興趣,并以“比一比誰的小手洗得最白”為激勵,從而讓幼兒在活動中掌握洗手的方法。這種方法的針對性強,教學效用明顯,能夠讓幼兒對于相應的健康知識有更為充分的領會。
三、健康教育與其他教育有機融合
可以將針對幼兒的健康教育靈活地和其他領域的教育實現有機結合,讓彼此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內容很廣,僅僅是專題教育無法覆蓋所有的內容,單一的教育引導方式也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如果能夠將健康教育和各個學科實現有機融合,比如,和語言教育、音樂教學、科學教育、美術教育乃至社會教育等進行靈活的結合,這會覆蓋更廣泛的健康教育內容,同時,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上也會更靈活。比如,在將語言教育和健康教育進行融合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語言為指令來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游戲,讓大家在游戲中來學習相關的健康知識。這種跨領域的結合不僅讓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強,能夠收獲的教學效果也更加理想。
很多幼兒家長將所有的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都交給了幼兒園,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學到這些知識、常識和生活習慣后這些內容就會一直跟隨。這是一種極為簡單與片面的認識方式。某種程度上,幼兒的家庭環境以及家人對于他們的影響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的作用會更加明顯,幼兒在家庭環境中養成的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意識同樣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構成。幼兒園和幼兒家庭應當在教育思想理念上達成共識,并且積極展開家園共育活動。幼兒在幼兒園中學到的內容要讓他們回到家后也積極展開實踐,并且家長要給予監督,需要的時候還應當積極給教師反饋。只有兩個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過緊密的家園合作與家園共育,健康教育的滲透力度才會更強。
五、幼兒健康教育展開中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
幼兒的身心健康及和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它需要科學合理的教育以及有效的引導,要通過家園合作的方法和措施,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具體措施和渠道,通過家園合作的有效交流和溝通,更好地幫助幼兒養成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園合作的意義分析
1.提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
由于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習慣,也與幼兒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為此,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幼兒的心理發育狀態和身心健康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并以此為依據,擬定適宜的、針對性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策略,更好地查找幼兒心理異常行為的根源,較好地達到糾正幼兒心理行為偏差的效果。
2.創設全方位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創設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將幼兒家庭與幼兒園連接成為整體,共同促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較好地彌補幼兒心理行為中的異?,F象和問題,最大程度上發揮教育環境的效能。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屬于十分重要的內容,而對這一環境的創設,需要教師與家庭的密切配合,給予孩子最為溫馨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幼兒去正確地獲得社會上的各種認知,全面提高幼兒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關注度不足
盡管大多數家庭都關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然而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卻沒有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認為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自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而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
2.幼兒園與家庭的信息交流與反饋不足
在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庭和幼兒園在這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不夠暢通,沒有形成長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主要依賴于班會、家訪等方式進行信息溝通和交流,然而,這種信息交流方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約,難以高效實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幼兒園和家庭在知識結構、個體立場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難免造成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這就無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情況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措施探討
1.增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的重視度
要使家庭和幼兒園都充分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要通過廣泛的宣傳,增強家園雙方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做好幼兒心理衛生知識普及工作,使幼兒心理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
2.搭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平臺
要搭建多樣化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平臺,開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渠道,通過家長開放日、節日慶?;顒印⒂H子游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較好地促進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還可以將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平臺之中,建立家園合作聯系單、網絡信箱、家長QQ群、微信聊天群等,增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的日?;?、網絡化,較好地通過家園合作平臺討論幼兒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為偏差,并通過商議的方式擬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更為通暢和充實。
3.建立和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檔案
為了更好地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情況,避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偏差問題,家庭和幼兒園要加強聯系和合作,搜集、整理和歸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情況,要了解幼兒在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狀態,及時發現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細微變化,從而較好地把握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發育規律,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完善和優化。具體來說,應當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檔案中記錄幼兒的姓名、性別、年齡、心理特征、幼兒園的日常表現、家庭的日常表現、幼兒作品分析等,將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狀況進行及時、完整的記錄,以更好地實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成長情況的綜合分析。另外,還可以拓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俱樂部,使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都融入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俱樂部的活動之中,共同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狀態,更好地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4.豐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豐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針對幼兒新生入園時表現出的焦慮心理和情緒加以關注,并適當開展幼兒入園適應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解決入園時的環境不適應心理問題。在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可以選取一定的主題,開展以幼兒為主體、家長為指導和協助的角色游戲活動,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并增強在社交活動中的心理適應性和抗挫折心理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可以搭建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橋梁,通過豐富多樣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方式和策略,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優化幼兒的心理健康程度,為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靜.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1(48).
[2]楊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效果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備受我國各級教育機構重視的教育活動,尤其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保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還能夠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目前小學教育研究中的熱點話題。
一、 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樣化
小學低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學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因此系統性不強,心理健康教育常是滲透于學科教育之中的。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對心理健康形成認識,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更專業,更多樣。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進行之外,學校還提供心理咨詢室以及心理健康宣傳活動,作為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體現在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發展的提高方面,雖然目前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形成系統,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是有限度的,很多學生還存在厭學情緒,由于學生早熟,青春期心理對他們的學習發展以及性格發展的影響也沒有減弱,可見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還有待提高。
二、 提高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教育方式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理解集體和個人之見的關系,而普通的心理健康課程并不能展現出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關于集體和個人成長之見的關系,因此,可以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提高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在一次以“增強自信”為目的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以“自我認識與發展”為主題,設置了“成長三步曲”、“讀箴言,訴心聲”、“紅色轟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圖”等心理游戲及心理情景內容,使學生學會從生理、心理、社會等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評價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使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更加客觀,學會準確定位自己,悅納自己,堅信自己;成員從相互之間的優點贊賞中,體驗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達到共情,增強自信心。團體成員的相互交流分享,成員之間的認同感,使學生心理困擾通過學生自我教育得到緩解。
2. 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一次或幾次集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還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對后進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班主任可以將心理效應運用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例如,針對經常與同學吵鬧、打架的后進生,班主任經過多次教育仍然沒有效果,可以使用瓦拉赫效應,即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通過對他們的優勢的開發進行轉化,很多后進生會因為班主任對自己的優點的重視和開發而產生自豪感,為了維護自己在教師和同學面前的形象,后進生的問題行為可能大量減少。由此可見,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
3. 建立學校和家庭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要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光憑學校和教師們的努力是不夠的,家庭作為小學生生活的基礎,始終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校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內容傳達給家長,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在家庭教育中得以鞏固。建立學校和家庭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是提高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
三、 提高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應注意的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符合學生心理發展實際
在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眾多可供選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內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都能與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相契合,很多涉及到道德發展和人格發展的內容學生不能理解,不宜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應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能夠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學校實際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種教學輔助器材如多媒體器材和體育器材等,還需要有適當的場地。心理健康教師應該根據學校所擁有的資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盡量使學校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基本形成體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還有待加強。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護航者,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班主任也應該在班級管理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另外,形成學校和家庭統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達成有賴于教育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資源的應用,這也是教師們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參考文獻:
[1]張 燕.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淺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4(01):220-222.
[2]夏 慶.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學生學習倦怠的實驗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4(03):200-202.
[3]馮程程.大連市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5月:10-12.
[4]李 園.運用暴擊團體輔導技術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心理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5月:8-10.
[關鍵詞] 健康教育;老年病科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5(a)-108-02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服務對象對健康教育需求的變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正逐步取代功能制護理,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我院自開展整體化護理以來,始終堅持以現代化護理觀為指導,以患者及家屬為對象,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使患者和家屬了解或掌握基本健康知識,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和問題,使其向健康方向發展[2],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在老年病科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需結合老年人特定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健康教育內容[3]。為了解患者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知識獲得情況,我們對出院患者進行回訪,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期間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為調查對象。選取標準:①年齡在70歲以上,意識清楚,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②住院期間接受過完善的健康指導,住院時間3 d以上,出院3個月以后。③排除無法取得聯系或不愿意接受調查者,共調查508例患者,其中,男性327例,女性 181例。文化程度:文盲 85例,小學128例,初中189例,高中及以上106例。住院天數3~67 d。診斷:心絞痛70例,高血壓121例,糖尿病123例,肺部感染87例,腦梗死99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均為第一診斷,年齡最大95歲。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識調查表進行回訪,問卷共分12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知道和不知道兩個條目,主要了解患者對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回訪人員為住院期間患者的主管護士。調查時先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支持,并對調查內容進行逐條講解,使調查對象對每個問題均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回答,調查人員根據回答情況進行判定并記錄調查結果,按類別分組,采用劃記法統計每組人數再計算百分率。
2 結果
508例老年病科患者健康教育調查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結果分析
本調查顯示,對住院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的總體成效顯著,但仍有部分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掌握不夠,不能遵循健康指導,未達到預期目標,分析原因有:①護理人員缺乏系統的現代護理觀,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態度敷衍,甚至把健康教育看成額外的工作負擔[4]。②進行健康教育時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持,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有抵觸情緒,影響交流的深度。③健康教育質控體系不完善,效果評價不到位,評價標準不統一。④家庭其他成員對健康教育不重視。
3.2 對策
3.2.1 從事健康教育的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和溝通能力,集多種專業技能于一身。這需要通過專業培訓來實現,醫院要對護士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健康教育理論與技能培訓,激發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激情,提高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專業知識的自覺性,并使其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從而制訂嚴密的健康教育計劃,實現健康教育目標,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性、針對性、保護性、階段性、程序性的原則。作為管理者要定期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根據結果及時修改教育計劃,并建立長效機制。
3.2.2 家庭成員對老年人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健康的認識及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老年人的疾病康復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來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支持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對家庭其他人員的健康教育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特別是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成員,更是能起到宣傳和執行的雙重作用。
3.2.3 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注意患者的整體性和個體差異。在集中授課時要用通俗的語言,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在個性化教育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聽力、視力、不同的職業背景、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病程長短及嚴重程度,以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反應程度等因素,以明確健康教育的目標,制訂出個性化教育計劃,有針對性的實施,最終得到預期教育目標。
3.2.4 重視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老年病科的住院患者大多病程長,有復發傾向。需長期接受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遵醫囑情況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誘發因素的排除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通過出院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教育(隨訪教育)也可促進院內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進。
實踐證明,通過積極的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及家屬建立對醫務人員的信任,主動配合治療,促進康復,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具有減少醫療糾紛的潛在功能;能減少慢性病的復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同時開展健康教育也可促使護理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護士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1]黃津芳.醫院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J].中華護理雜志,1998,32(11): 676.
[2]鈴木美惠子,陳淑英. 現代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 1992.21-22.
[3]唐敏.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0):63.
[4]穆睿華, 于瑩 ,劉麗霞.影響醫院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4,18 (10): 1693.
一、家校結合 夯實指導基礎
家庭對學生的成長最為重要。家長是否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敗的重要環節。只有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質。沒有家庭的參與,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會事倍功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很少關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也不是十分了解。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經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傾向,家長也不會及時發現,有時即使發現了也不能做出正確的心理輔導,家長眼里只有孩子的學習,無視孩子的心理發展。因此,學校應探索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模式,以強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
首先,學校應努力加強宣傳工作,讓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領,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視家長為教育資源,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其次,學校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親子互動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新的認識,并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主動地與學校合作。
再次,健全家校聯系途徑和有效的聯系模式。比如,開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設置家校聯系卡、電話聯系、健康考評卡等等,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當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要及時與家長溝通,與家庭協調好教育方式。
二、學科結合 融合指導途徑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庇纱丝梢?,我們學科教師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所任學科的內容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途徑搞得轟轟烈烈,如團體輔導、個別輔導、家庭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檔案等,而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卻不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能平等對待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那么教師將直接成為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助推手。所以,各任課教師要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學中按照學習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活動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水平,使之更貼近學生的心理,更易為學生所接受并在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首先,各科教學設計的擬定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傳統的學科教學設計都是以學科知識為教學內容,從來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心理狀態,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健全心理不能有效形成。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情意和認知傾向性,讓教學過程變成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過程,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挖掘學科教育中蘊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找到學科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的開展是在課堂這個特定的空間進行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會影響其情感、行為以及人格的形成,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與學生保持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平易近人,從而帶動課堂精彩活躍的氣氛。
再次,教學評價要體現人性化。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題海戰術、頻繁考試以及分數至上的評價尺度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許多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為此,對學生的考查不能再以單一的學科成績來做評定,而要更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體驗與收獲。
三、群個結合 拓寬指導空間
一、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中學生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等方面存在心理問題率較高。特別是對學習產生的焦慮,也就是說,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學生長期處于對學習的高焦慮狀態,這無疑會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需要對中學生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有的校長常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課混為一談,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了一個誤區。其實,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區別的。德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人格:德育的核心問題是人生觀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成長問題。因此,要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使更多的人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要牢固樹立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和諧的發展。
新形勢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功能上講,應關注心理疾病的預防,而不是治療,而且應傾向于心理潛質的挖掘,是一種發展性的心理教育,而不是矯正性的心理教育;從內容上講,以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性與調節能力為主要內容,積極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從方法上講,積極發揮教育的系統性、目的,并給教育中的認知與體驗以足夠的重視。
二、減輕學習壓力。重視有關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消除
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學習,這和他們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及教師、家長的期望、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甚至是教育體制、考試制度等相關。雖然在大的方面,學校無法改變,但從學校角度,可以通過改善師生關系,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學生對自身的了解,幫助學生悅納自我,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愉快的成功體驗中成長,并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樹立信心,則正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或減少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就要明確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它的表現及預防辦法是什么。
概括地說,學習對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心理。因此,學習心理的輔導,應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輔導,教會學生學習。
三、開展自我意識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根據積極自我意識的構成,中學生積極自我意識教育的內容包括:①自我認識教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物質的我;二是認識社會的我;三是認識精神的我。引導他們正確看待這三種自我之間的關系,不要過多看重物質的我,要重視社會的我,更要重視精神的我。②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的教育。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應當是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③理想自我教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理想自我進行構想,正確對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避免學生由于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不一致而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四、努力掌握心理輔導的知識與技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中學生的學習焦慮、人際焦慮、自責傾向等八個維度,都和學校教育相關,而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教師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的領導作風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至少有三方面影響:第一,教師的領導方式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表現為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師進行信息交流的愿望:第二,教師領導方式影響師生合作,影響教學效果,表現為影響教學信息的可信度和影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配合;第三,教師領導方式影響課堂心理氣氛,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為領導方式對課堂心理氣氛的影響和課堂心理氣氛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此外,教師的歸因、教師對學生的期待、獎勵與懲罰等都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有時,教師一個不經意的稱贊,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而教師的一個過錯,也可能使學生剛剛燃起的進取之火熄滅。因此,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利用人格的魅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巧,改善學生的心理,發展學生的心理是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每個教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
一、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學生為主、通過常規教育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包括智能訓練、心理指導、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等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習適應問題、情緒問題、常見行為問題等等。
3.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小學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性思維等訓練和培養,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二、做好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育人工作
1.認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
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直接引進課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2.與學校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與思品課及青春期教育等有機結合,同時,可利用班會活動等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
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
教師要加強心理健康的理論學習,取得教育對象的信賴。不斷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持久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證。
4.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為了拓寬師生間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強對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
5.優化校園心理環境
美化學校的校容校貌,喚起學生對生活美好的聯想,凈化和陶冶學生的情操;優化校園文化,重視校風、校紀、人際關系、師生行為規范以及班集體建設等,給學生以心理感染和教育訓練,導向學生的行為。
6.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訓
指導家庭做好心理健康的育人工作
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條件。學校建立家訪制度,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利用家長學校,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