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8: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單元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單元教學應分為五步進行,概括為“明確目標、學習知識、教讀示范、自讀深化、習作訓練”十二字。
第一步:明確目標
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沒有明確的目標,猶如“盲人騎瞎馬”,到處亂撞,其結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在教學每一單元前,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單元教學的內容,確立教學目標。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要體現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記游散文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閱讀方面:了解課文所寫景物的不同特點;體會文章在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寫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傳情的特點;學習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比喻、擬人、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狀物寫景的方法。
2、寫作方面:學習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蹤順序狀寫較多的景物,學會寫較復雜的游記。
3、聽說方面:能口頭向全班同學介紹一個地方、一處風景,突出特點,明確方位,仿到口齒清楚,表達明白。
對以上教學的總目標不僅教師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因此在開始教學之前,我首先將這一目標告訴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在學習過程中才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學習知識
學習知識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單元理論知識?,F行高中語文教材都是按文體劃分單元來編排的,每一單元都由教學要點、課文和單元知識與訓練組成。單元知識與課文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單元知識有統馭課文、幫助學生正確閱讀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學課文之前,應指導學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歸納知識要點,再運用單元理論知識去分析理解單元課文。如,教學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四篇古典小說時,因學生對古代小說的特點還較生疏,所以在教學肘,除了幫學生溫習小說的三要素外,還應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進而歸納出有關我國古代小說的知識要點:1、小說起源于勞動,古代神話傳說可以說就是小說的淵源。2、古代小說的發展階段:先秦兩漢的萌芽狀態--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唐傳奇--宋“話本”--明“擬話明清章回體小說。3、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A、注意人物言行和細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現人物形象。B、情節曲折,故事完整。C、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富于個性化。D、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這樣,通過學習知識短文,梳理知識要點,學生對我國古代小說的有關知識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這就為下一步古典小說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教讀示范
教讀示范就是在教師帶領下,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單元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講讀課文,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閱讀的具體實踐活動。教讀示范,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教給學生一把分析、鉆研同類課文的鑰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讀示范必須做到三點:(1)要突出重點,體現單元教學目標。(2)要落實知識,用課文印證單元理論知識,揭示知識的規律性。(3)要側重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之具備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讀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兩篇講讀課文《景泰藍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引導學生著重分析、研究以下問題:①兩文抓住了景泰藍和荔枝果實哪些特征來說明的。②理清兩文的說明順序。③分析兩文綜合運用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④分析兩文準確、簡明的語言特色以及科學小品兼用文藝筆調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實例,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研究;落實說明文的有關知識,教給學生讀寫說明文的方法和規律,學生就會自學說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讀深化
葉圣陶指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自讀是學生由老師講解到個人自學的過渡階段。所謂白讀深化,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師在教讀課文中示范講解的方法去自學單元自讀課文。通過自讀實踐,使單元知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深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這一步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作點撥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自讀課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啟發誘導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鉆研課文。例如,教學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兩篇白讀課文《為了的囑托……》和《火刑》,根據單元理論知識和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①兩文表現了吳吉昌和布魯諾兩位科學家怎樣的精神和品質?②兩文各采用了什么樣的線索來組織材料?③兩文各按什么樣的順序記敘的?④兩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以上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采用討論的方式去完成。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鞏固深化單元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第一步:明確目標。
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沒有明確的目標,猶如“盲人騎瞎馬”,到處亂撞,其結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在教學每一單元前,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單元教學的內容確立教學目標。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要體現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游記散文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閱讀方面:了解課文所寫景物的不同特點;體會文章在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寫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傳情的特點;學習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比喻、擬人、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狀物寫景的方法。
2.寫作方面:學習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蹤順序狀寫較多的景物,學會寫較復雜的游記。
3.聽說方面:能口頭向全班同學介紹一個地方、一處風景,突出特點,明確方位,做到口齒清楚、表達明白。
對以上教學的總目標不僅教師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因此在開始教學之前,要首先將這一目標告訴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學習知識。
學習知識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單元理論知識?,F行高中語文教材都是按文體劃分單元來編排的,每一單元都由教學要點、課文和單元知識與訓練組成。單元知識與課文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單元知識有統馭課文、幫助學生正確閱讀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學課文之前,應指導學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歸納知識要點,再運用單元理論知識去分析理解單元課文。如,教學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四篇古典小說時,因學生對古代小說的特點還較生疏,所以在教學時,除了幫學生溫習小說的三要素外,還應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進而歸納出有關我國古代小說的知識要點:1.小說起源于勞動,古代神話傳說可以說就是小說的淵源。2.古代小說的發展階段:先秦兩漢的萌芽狀態——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唐傳奇——宋“話本”——明“擬話明清章回體小說”。
3.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A.注意人物言行和細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現人物形象;B.情節曲折,故事完整;C.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富于個性化;D.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這樣,通過學習知識短文,梳理知識要點,學生對我國古代小說的有關知識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這就為下一步古典小說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教讀示范。
教讀示范就是在教師帶領下,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單元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講讀課文,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閱讀的具體實踐活動。教讀示范,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交給學生一把分析、鉆研同類課文的鑰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讀示范必須做到三點:(1)要突出重點,體現單元教學目標;(2)要落實知識,用課文印證單元理論知識,揭示知識的規律性;(3)要側重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之具備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讀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兩篇講讀課文《景泰藍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引導學生著重分析、研究了以下問題:①兩文抓住了景泰藍和荔枝果實哪些特征來說明的?②理清兩文的說明順序。③分析兩文綜合運用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④分析兩文準確、簡明的語言特色以及科學小品兼用文藝筆調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實例,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研究,落實說明文的有關知識,教給學生讀寫說明文的方法和規律,學生就會自學說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讀深化。
葉圣陶指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弊宰x是學生由老師講解到個人自學的過渡階段。所謂自讀深化,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師在教讀課文中示范講解的方法去自學單元自讀課文,通過自讀實踐,使單元知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深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這一步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作點撥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自讀課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啟發誘導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鉆研課文。例如,教學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兩篇自讀課文《為了的囑托》和《火刑》,根據單元理論知識和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①兩文表現了吳吉昌和布魯諾兩位科學家怎樣的精神和品質?②兩文各采用了什么樣的線索來組織材料?③兩文各按什么樣的順序記敘的?④兩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以上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采用討論的方式去完成。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鞏固深化單元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必修課模塊 選修課模塊 整合意識
在課程設置上,根據高中語文教育的目標要求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整合學生的經驗和語文學習的內容,高中語文新課程采用了模塊設計方式,設置了必修課模塊和選修課模塊,構成了相對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較之以往的單元式設計,課程的模塊化設計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和相對獨立性,使語文學科內部的結構有了重大突破,這就要求建立綜合性的內容體系,通過模塊的綜合化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在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模塊與模塊之間,建立合理的邏輯關系,對現成的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增減,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一、對必修與選修教學的困惑
實施必修和選修教學,教師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的教學究竟有什么不同。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區別在于必修是基礎,要普及;選修是發展和提高。選修課的學習要求更高一些,課堂教學的容量應更大一些。然而由于高中必修課的教學時間太少,因此很多教學目標尚未落到實處,學生的基礎還比較薄弱,而選修教材的課文事實上難度太大,數量太多,學生連基本的理解都未解決,何談實現選修課鑒賞和探究的目標呢?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費時太多,所以在選修教學的實踐中不少老師難以舍棄傳統的必修課講授式教學。
由于當前教學的實際困難,絕大部分學校都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修,選擇性已經打了折。不少選修課的內容學生不喜歡,然而卻必須學。對此最有力的觀點是,學生總是不成熟的,他說不喜歡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歡,而是需要老師的引導,因此限定選修也是十分必要的。學生不成熟,需要老師為他們作出判斷和選擇,這是符合目前學生的學情的。
從理論上講,選修課不能上成高三的復習訓練課、語文知識專題課、語文學術研究課,也不能上成架空的人文課,它應該在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教師既不能把課上得太傳統、太死板,又不能片面夸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既不能以知識為本位,又不能拋開基礎引申和發揮??傊?,選修課的教學尤其需要在基礎性與選擇性,人文性與工具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各種關系之間尋找一個合適的“度”。
二、必修課教學中“閱讀鑒賞”與“表達交流”的整合使用
新教材遵照語文學習的規律,用語文的基本要素構建模塊化的教學系統。一方面是“化整為零”,把整個教學內容系統分解成不同模塊,另一方面“聚零為整”,在教學及學生使用學習中,各個模塊可以靈活組合。以下我結合課文實例就“閱讀鑒賞”與“表達交流”部分的結合使用作論述。
1.“表達交流”對“閱讀鑒賞”內容的拓展應用
“話題探討”——以簡括的語言歸納及總結出有關的寫作規律。如1冊“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中的話題探討,其中所點撥的“從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動的東西”,這是對本冊第三單元中課文選材的規律性的簡述。“寫法借鑒”——這是“話題探討”的延續,是對其知識的拓寬。如1冊“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的“寫法借鑒”中,對“話題探討”中的“令人心動”的提法從幾方面做了進一步闡述?!皩懽骶毩暋薄@是對前兩個板塊中論述的寫作知識的延續,是對其的應用操作。這部分用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形式,便于學生發揮。從以上不難看出,“表達交流”部分中的三個板塊之間的聯系密切,形成一條龍的寫作訓練模式,而且與“閱讀鑒賞”部分吻合。在教學中應注意這些聯系點。
2.注重閱讀與寫作的密切聯系
把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引導學生從范文中探究寫法,從中學習“應該怎樣寫”。這些范文,閱讀教材文本也是寫作的范本,如1冊“表達交流”中的專題“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寫人要凸顯個性”“寫事要有點波瀾”可以與“閱讀鑒賞”第三單元范文對應。
三、選修教學中對單元整合教學的再思考
1.研讀教材要有整體意識
選修教材的難度大,容量大,若以傳統經驗和傳統方法教,則必然教不完教材。上選修首先要以整體意識研讀教材,通覽整個單元的全部內容。如可以由課后“導讀”、“思考與探究”及單元總結得到對單元的深入認識,明確本單元教學重點。高考并不依據某一種版本的教材,只有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他們才能舉一反三地應對考試。教師應該思考用什么方式教完教材,通過教學,學生是否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是否懂得用什么方式思考問題,通過什么途徑可以解決問題。在某個領域的學習中,學生只要有了一些涉獵,能突破一些重點內容即可。如果不顧學生語文基礎的實際,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必修課的形式趕進度,以教完教材為目的,又或者好高騖遠,就只會成倍地加重學生負擔,使他們產生厭學心理,教學效果必然不佳。
2.科學有效地用好教參
“教參”即教師教學用書,它不僅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而且仔細讀它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從中明確教學的重點,也能得到探究的啟發。但是教參的資料太多,教師在使用教參上的資料時,必須進行篩選和整合,將相似的觀點歸類,將精華之處凸顯出來加以吸收。一些“相關資料”是值得細讀的,也許能啟示教師引導學生做相關的探究。另外,教參上的資料多半是摘自專業的學術研究書刊,其設定的讀者對象是學術研究者,其中有許多專業術語,并且有些表述是云里霧里的。教師要將其重新措辭加以呈現,使之通俗易懂,簡潔明了,使學生好讀易記。
3.因材施教調動學生主體參與
選修課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靈活采用不同的教法,總的來說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課文,不同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度取舍,不要為了實現“探究”的目標,勉為其難。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這樣讀懂字詞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讀懂而讀懂,這樣比較不容易使學生厭學。對于難度較大的課文,教師不妨串講文章大意,學生集中探討重點的句段即可。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課題深入探究,如可以探究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其創作風格的形成,可以結合本單元的課文探究寫作方法等。探究的課題可以小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學生;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使黨和國家永葆生命力。在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各個階段各學科教學的目標。當然,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也不例外。高中語文教學,看似知識點分散,可是依舊有內部規律可以遵循,如果教師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導向堅持題海戰術,則很難培養出具備人文素養的人才。高中是學生智力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摒棄落后教育理念,更新教學觀念
首先,要使高中語文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尤其是教齡較為長久的教師,要以審視的目光直視和批判自己一直以來固守的教學手段,徹底摒棄“教師是主導”“教師是課堂的主體”等傳統的教育理念。要批判吸收傳統教學模式,摒棄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陳舊的教育理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培養創新思維,更新教學觀念。筆者建議,語文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課堂內外學習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其次,師生之間要構建一種平等、和諧、親近、友好的關系,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開放性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
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思維在廣度和深度的延伸,拓寬學生思考的廣度和深度,要求教師具備設置開放性問題的能力。關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筆者在語文教學中依靠的是鼓勵學生或者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作品來實現。比如,筆者在進行高一上學期《紀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任務后,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魯迅的文學作品,給學生推薦了魯迅的《吶喊》《彷徨》以及《阿Q正傳》等作品,這些都是作家的代表作,還是高中語文課外必讀書目,對于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另外,高中教師要不拘泥于教材,給學生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思考。
三、開展多樣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單一的課堂教學并不能充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筆者建議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本或者是課堂這些狹小的范圍內,還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課內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比如,筆者在進行必修四第一單元戲劇作品閱讀欣賞這一單元的教學時,這單元涵蓋了《竇娥冤》《哈姆•雷特》以及《雷雨》等著名戲劇的片段,便開展一次學生戲劇表演的活動,以組為單位,讓各小組展開競爭,既可以表演原本教材內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劇本”進行改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學生在原劇本的基礎上予以變動,表演幽默有趣,運用這樣的方式也會讓學生在不自覺中達到思想的“運動”和創新。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樂于聽取不同的意見
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善于設置問題,也要鼓勵學生質疑。在開放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聽取其他學生以及老師的意見,進而不斷完善和糾正思維方式,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學生在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過程中,創新思維提升最快。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善于從其他人身上學習優點,善于“挑戰權威”,才能獲得成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和教師長時間堅持不懈,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具體策略,讓學生在校期間便樹立創新意識,讓學生的發展之路更加通暢。
參考文獻:
[1]吳玉英.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才智,2016,(9).
[2]連新征.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體會[J].新課程學習,2014,(11).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6-0013-01
在我國教育教學中,新課程改革越來越深入,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構建有效課堂,而何為有效課堂,如何構建有效課堂?也成為了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孜孜不倦探索的一個問題。有效課堂就是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做到課前、課上、課后各有明確目標的教學方法,達成準確、深刻、有思考的教學目的,并給學生帶來愉悅、輕松、平等的課堂體驗。
一、轉變觀念,靈活教學,寓教于樂
語文教育作為學生學習及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基礎教育,是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在語文教學中,學習資源和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從思想觀念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注重提升學生的表達、溝通、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日的教學實踐中靈活教學,不拘于書本和考試,引導學生理解課本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人生觀念。
例如,在教學李清照的《聲聲慢》時,一句“滿地黃花堆積”,首先,可以讓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哪個季節會落得滿地黃花,那個季節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以此來把握詞人創作此詞的內心情感。其次,可以截取“黃花”一詞,以四君子中梅蘭竹菊并列齊名的內涵,延伸、拓展四君子的起源,詠頌四君子的詩篇及其各自表示的含義。再次,還可以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激發他們思考。如:《臺》的歌詞中,作者通過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或者引導學生思考張藝謀的古裝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利用滿城的這一突出的藝術效果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心理和情感,再結合《聲聲慢》的詞,讓學生思考在文學創作中可以被賦予哪些思想情感。
二、制定科學、準確的教學目標,寓教于學
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想要更準確、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就要提前制定教學目標。準確的教學目標是保障所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制定科學準確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深刻把握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的宏觀教學目標,只有把握了宏觀教學目標,才能在宏觀目標的范圍內,結合各單元各個文章的知識點,進行有序分攤。當前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小的教學單元都把幾篇同類文體的課文有機、科學地編排在一起,所以每個單元均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而每篇課文的編選方式和習題設計也都是為實現單元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正是由于高中語文的課本基礎知識、單元內容的編排、詩詞文言聽說讀寫的訓練都各自有序,這就為教師在教學中提供了系統化、規范化的教學模式。
例如,同是表達人物情感的高中語文必修五中的三篇文言文,表達手法不同,但都真摯動人?!俄椉管幹尽飞朴跀X取日?,嵤?,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言志,表達家人、手足之情;《逍遙游》(節選)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抒發作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陳情表》中,作者運用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文字抒發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三種抒情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讓讀者感觸頗深。
又如,在必修一的第三單元中,《想北平》是作者老舍因思念自己故鄉所作,文章用襯托手法從平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入手,書寫自己強烈的對于家鄉北平的主觀感受,讀者可以從作者樸實平凡、京味兒濃烈的措辭中感受到他的思鄉心切;《我心歸去》同樣表達了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卻運用富有哲理的語言款款道來,讀之讓人心生感嘆;《鄉土情結》中大量引用古詩詞,不僅顯示了作者豐富的文學底蘊,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而且使得文章情感更加生動、真摯。由此可見,教師應在學生研究性自主學習的熱潮下,支持學生自主分析文章表達方式的差異所造成的表達效果的區別,而理解課文內容的相似性編排,也有利于學生真正學得牢靠,記得準確。
三、注重課堂氛圍,寓教于活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切不可要求學生枯燥地讀課文,劃生字,分析段落,解答課后問題,也不能單純用多媒體講解知識點,否則,就會讓學生陷入僵硬、死板、毫無活力的學習氛圍中。有效的課堂不僅應該做到教師有效地教,也要做到學生有效地學。例如,教《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可以利用歷史上中國國土被法西斯侵占,國人被列強殘忍殺害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更真切地體會劉和珍作為愛國青年殞身為國的悲壯之情。
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思維處于活躍、敏感的最佳狀態時才能學好新知識,面對新的挑戰。因此,想要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就必須營造好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應是輕松、愉快、有序的,能促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充滿激情地講課,鼓勵學生面對困難積極克服并努力跟上教師的思維。其次,教師應適度幽默,只有幽默風趣、引人入勝的講解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水準、性格、知識面等情況設定獨特的講解形式,如選擇聲音條件適合文章情感需要的學生進行朗讀,或分角色朗讀,或教師自身以情景再現的方式為學生表現動人的情感。例如,教學《致橡樹》時,就可以選擇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別朗讀,讓學生切身體會在舊社會里,一位新時代的女性對愛情的憧憬與渴望男女平等的自由之情。
四、引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寓教于練
在當今以研究性自主學習為主的教育氛圍下,教師不應該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應該發揮其引導作用,積極、客觀地引導學生在課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例如,在教學《祖國山川頌》時,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去過的山川景點,或自己身邊的優美風景,讓學生自主討論,說出喜歡山川風光的原因及不喜歡的原因,刺激學生思考,也可分小組進行研究討論。自主研究可以鍛煉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能力,以自己獨特的觀點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其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解決分歧能力等。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將來走入社會所必需的綜合能力,也促進了作為母語教育、人文教育基礎的語文教學。
總之,在現代高中語文的教學任務中,需要廣大教師積極轉變舊時填鴨式教學為現代適應研究性自主學習的教學觀念,制定好明確、有序的教學目標,靈活運用身邊真實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最真切地體會文章情感,并結合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達到語文教學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培養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嚴潔英.如何構建高中語文有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4,2(42):168-169.
照理說,初中與高中同屬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思想、方法、路子自然是相通的,初中的教改成果拿到高中來用應該順理成章。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有些教改經驗在初中很適合,到了高中卻行不大通,有些方法在初中的語文課上很有效,到了高中的語文課上卻顯得笨拙甚至滑稽。癥結何在?我想,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在初中語文教學基礎上的延伸和提高,自然有不同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個性,也許這正是高中語文教改步履維艱的原因所在。
當然,制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高中語文教學的局限和今后的教改趨向。
一、更新觀念,研究現代化的高中語文教育思想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共同話題。改革的首要任務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中的語文教學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觀念來講,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明顯的局限。張家璇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批評了“唯本”“唯考”“唯法”三種觀念(《語文教學觀念轉變之我見》1995年第6期《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其他專家和學者也多次批評過語文教學觀念特別是高中語文教學觀念的陳舊和落后。要使高中語文教改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就必須研究和構建現代化的高中語文教育思想。高中的語文教學要參與培養跨世紀的未來人才,就必須研究現狀、解放思想,確立適合社會發展的、能夠指導自身運作的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
二、變革教材體系,構建科學的高中課程方案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憑借,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改革的成敗都與教材有著直接的、必然的聯系?,F行高中教材(必修本)雖然經過反復修訂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作為全國統用教材,僅此一種,很難照顧到各地不同的教學實際。(2)就高中階段的學習情況來看,這套教材內容尚顯單薄,與高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視野還有較大的差距。(3)教材編排采用單元文選式,從高一到高三,選文難度差別不大,聽說讀寫訓練沒有一條明晰的線索。(4)教學目標先后次序不明確,難以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年級之間、單元之間甚至課與課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一種文體分布在三個年級,各種文體交錯穿插,教師難以使之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過程始終處于一種混沌狀態,學了第一冊不知道對學習第二冊起什么作用,學了第二冊也不知道比學第一冊提高了多少。(5)語法修辭等基礎的語文知識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語文教材中穿插的單元知識與訓練內容本身構不成知識學習體系,也構不成能力培養體系,與單元學習內容也沒有必然的聯系。(6)許多課后的思考和練習在編排上也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不同年級的思考和練習體現不出語文學習的進步和發展。這種教材內容的散亂、目標的模糊,自然容易導致教法的單一、學法的單一,教師找不到教學的梯度,學生感受不到進步的快樂。三年下來,學生學了六本書,到底有哪些收獲,恐怕誰都難以說清。難怪有的高中畢業生并不認為自己的語文水平比初中階段提高了多少;有的老師也反映,高中學生的作文書寫不如初中時工整了,句子不如初中時流暢了,內容不如初中時明白了。這雖然說的是個別現象,但由此也可以發現高中語文教學存在著失誤。其中教材編排上體現不出高中語文教學的廣度、深度和梯度恐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樣,變革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體系就顯得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了。 構建科學的高中語文課程方案是當務之急,我們期待著新課程方案的出臺和進一步的完善,使之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發展。
三、完善考試機制,增強考查內容的科學性、導向性
高中語文教學的顯性目標與高考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就目前的形勢來說,高考作為教學指揮棒的作用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上也不應該否定?!吧龑W考試從來是指揮棒,其他學科如此,國外也如此”(見1995年第6期《語文學習》于漪先生的《弘揚人文 改革弊端》)。我們說,這個指揮棒只要指揮得好,高中語文教學的方向、目標就會更明確,語文教學質量也就會隨之而提高。如何建立比較完善的考試機制,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就語文學科來說,它應該具備科學性、實踐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所謂科學性,應該是指考試機制符合教育規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所謂實踐性,應該是指考試機制具有很強的應用功能、分析功能和研究功能;所謂層次性,應該是指考試機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既可以適合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層次的考試,又可適合于不同類型、不同需要的考試;所謂多樣性,應該是指考試機制擺脫單一目的、單一形式、單一內容的局限,使之豐富多采,形成“條條大路通北京”的網絡和格局。
近幾年,高考這個指揮棒經過不斷的調整,高考語文試題逐步穩定在“基本脫離教材,注重考查能力”上,這在語文教學和應試中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這種與社會生活實際逐步相吻合的導向受到了高中語文教學界的肯定和贊同(當然,高考試題并非不存在問題和缺陷)。指揮棒的方向對了,并不代表高中語文教學沿襲已久的刻板程式和習慣也馬上改變了。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一下子來一個大轉機。不過,我們考查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情況,就會發現許多可喜的現象:高中的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實效,越來越注重能力培養,越來越注重課堂容量;研究大綱和考試說明的人多了,研究教學方法的人多了,研究訓練規律的人多了。由此可見,只要目標明確、方法對路、訓練到位,高中語文教學就能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們并不否認高中語文教學還存在著目的的單一性、功利性和訓練的單調性、機械性這些高中各學科所共有的缺陷,同時,我們還應該從考試內容的科學性和導向性上調整和矯正高中的語文教學。這里所談的考試內容的科學性不僅是指考試題目準確無誤,試題容量和編排合理有序,還應該包括試題考查內容符合高中語文教學的特殊規律、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高中語文學科的自然發展規律。比如現行高考試題中每年必考的幾項基礎知識,本應屬于初中或小學階段的考查內容,現在年年出現在高考試題中是否合適等等,都值得研究。在我看來,考試內容應具有明晰的階段性和層次性才算科學。所謂考試內容的導向性也不是單純指導學生應考的問題,如果單單理解為應考導向,那就會使高中的語文教學陷于考試的怪圈,永遠也走不出來。
本文就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活躍起來談談自己多年來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真正釋放語文課堂,釋放學生思維,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反思高中語文課堂,我們可以發現課堂沉悶的一個關鍵原因在于老師不敢在課堂上放手,而是把課文內容反復咀嚼喂給學生,以至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任何自主性和創造性,當然也就談不上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了。所以,我們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有可能變沉悶的語文課堂為活躍的、有激情的、有創造力的。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形成師生之間平等、互動的對話式教學形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弊屨Z文課堂真正成為“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地方。
接受美學認為“作家寫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讀者從文本中發現了什么,讀者的參與才使得一個文本變成了作品”。確實,文學欣賞本來就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但這種再創造決不是老師一個人的再創造,而應是每個學生自己的再創造,讀出屬于他們的那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真正“做到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創造性地開展各種語文活動課,為學生搭建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現在的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非常出色,他們自小就參加各種各樣的表演,有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強烈愿望與能力。而語文的天地本來就是一個適合各種表演的舞臺,語文老師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一點,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那么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一定會有完全不同的局面出現。
在高一高二階段,我曾經開展了各種不同的主題活動課,以下例舉幾個主要的活動。
必修一第一單元“認識自我,叩問青春”的演講比賽主題活動。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內文章,然后進行“我是誰”的自述作文寫作,最后學習演講的基本要求和藝術,并把自述作文改成4分鐘的演講稿。再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參加比賽,和選出一名評委評分。通過這個活動既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口頭表達能力,又在第一時間牢牢地吸引了學生,讓他們愛上了高中語文課堂。
必修二第一單元“體驗情感”的主題活動。活動流程如下:1.把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每組6-7人。2.每組選擇一種情感(親情、友情、鄉情等)進行體驗和探討,閱讀相關文章。3.個人就自己的體驗完成5篇百字感想,其中必須寫一個自己體驗情感的片段。4.每小組就體驗的過程和結果形成活動報告(課件)。5.堂上匯報。這個活動我開展過兩屆,學生們參與的熱情、有感而發的文字等,每一次都讓我感動得幾乎落淚。
通過這些主題活動的開展,不但達到了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而且很好地激活了高中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三、實施激勵評價措施,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與進步,讓高中語文課堂“活”起來
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發展性評價觀,形成一套較完整和客觀的評價系統,注意用學生平時的點滴表現來綜合評價學生,而不僅僅是考試的分數。我在教學中制定了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方式。
關于閱讀和鑒賞。我要求學生每天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可以是自我的閱讀體驗、生活體驗等。周末寫課外閱讀心得。通過筆與筆的交流,我了解了學生對課文自我把握的程度以及學生的難點等,學生從不同方面給了我很多啟示。另外學生也從我的評語里知道了怎樣學習,怎樣閱讀。這種師生的書面交流,為課堂的活躍注入了活水。讓課堂的活躍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而不是停留在“熱鬧”的層面。
關于表達與交流??谡Z交際上,我要求學生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中至少要有一次有效的口頭表達,可以是課堂發言,參與活動等,也是以十分制的形式進行評估。在這方面我一般會在開學初特別強調,并有意地在第一單元活動課里制造機會讓學生發言,因此大部分學生形成了較好地發言習慣,能做到積極舉手,有想法就說,沒有什么顧及。以至形成了課堂上學生較好的學習和討論習慣,有一個思維活躍的學習氛圍。
所有這些我都會認真地算進學生的期末總評里,就算有的孩子考試考不好,也能通過平時的努力獲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進入由“成功”到“興趣”再到“成功”的良性循環。也從客觀上督促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為我們的語文課堂帶來了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絕不可能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也不應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我們只有真正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才能得以飛揚,靈感才能得到激發,而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也才能變得活力無限,興趣盎然,異彩紛呈。
【參考文獻】
[1]高吉柱. 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易走入的誤區及對策
[J]. 甘肅教育.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