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
時間:2023-09-18 17:08: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全面風險管理; 保險公司; 風險管理框架
一、對企業風險管理(ERM)概念的理解
近年來,許多學者和國際組織都試圖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作出全面和權威的定義,較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先后給出的定義如下:
風險管理是以文化、過程和結構為基礎而驅動企業朝著有效的管理潛在的機會和同時是有效的管理潛在的不利因素的方向發展。
――(澳大利亞/新西蘭)AS/NZS4360,1999
風險管理是組織策略管理的核心部分,它是組織以條理化的方式來處理活動中風險的過程,其目的是從每項活動及全部活動的組合中獲得持續的利益。
――(英國)AIRMIC/ALARM/IRM,2002
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套由企業董事會與管理層共同設立,與企業戰略相結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識別那些會影響企業運作的潛在事件和把相關的風險管理到一個企業可接受的水平,從而幫助企業達至其目標。
――(美國)COSO-ERM,2004
歸納起來,以上定義基本上基于兩個角度出發:一是從限制不利和促進有利的角度,以澳大利亞/新西蘭AS/NZS4360和英國AIRMIC/ALARM/IRM為代表;二是從戰略目標和過程的角度,以美國COSO-ERM為代表。目前,美國的企業往往將COSO-ERM 2004的定義視為ERM的定義,而歐盟的企業在相當程度上將AIRMIC/ALARM/IRM 2002視為ERM的定義。現在,ISO層面的ERM概念正在討論中,ISO-31000預計將在2009年出臺。屆時,業界將會有統一的ERM概念。
中國保監會在2007年下發的《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中,對風險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即“風險是指對實現保險經營目標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不確定性因素?!北1O會在《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中給出的風險管理定義為:“風險管理是指保險公司圍繞經營目標,對保險經營中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的基本流程以及相關的組織架構、制度和措施?!?/p>
二、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
保監會在《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中對保險公司經營中面臨的風險進行了如下規定:保險公司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類主要風險包括: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這些風險是保險公司普遍意義上面臨的風險。保險公司因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而面臨著上述各類風險中的不同風險。因此,保險公司要想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必須對行業現狀和風險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三、國際、國內壽險行業風險因素分析
由于壽險行業具有一定差異,這里著重分析壽險行業的風險因素。
(一)國際壽險業風險因素分析
1.壽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由保險風險轉向投資風險
1970-1990年中期,全球保險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保險風險和保險分支機構風險。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隨著全球利率波動性加大和資本市場的震蕩加劇,國際保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轉向了投資風險。美國1996-200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此期間,保險投資風險占比為53%,保險分支機構投資風險占比為23%,保險風險占比為20%,利率風險占比為11%。說明投資風險是保險公司最大的風險源。
2.壽險業資產負債匹配風險日益受到重視
隨著越來越多的壽險公司因資產負債不匹配而面臨壓力,特別是日本壽險業由于泡沫經濟出現高額利差損,引致嚴重資產負債不匹配進而導致大量公司破產,資產負債匹配的風險日益受到重視。
3.壽險業負債風險轉向以利率風險為主
隨著利率波動幅度加大和金融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壽險業負債面臨的利率風險逐步加大。據德意志銀行估計,20世紀90年代,壽險業負債風險中,利率風險占70%,流動性風險占20%,精算風險占10%。利率風險已經成為壽險業負債風險的主要方面。
4.壽險業資產風險轉向以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為主
從國際壽險業投資品種的變化來看,保險投資證券化趨勢明顯,債券投資比例居高不下,股票投資比例因各國資本市場發展和監管而各有不同;加之國際金融市場投資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由此引致壽險業資產風險由過去的信用風險為主,轉向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為主。
(二)國內壽險業風險因素分析
1.償付能力風險需要持續關注
所謂償付能力,就是公司到期履行經濟義務的能力。對于壽險公司來說,到期義務不僅包括因發生保險事故而必須支付的賠款,還包括投保人提取資金的要求,如退保和要求保單貸款等。簡單地說,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風險取決于以下四個要素:
(1)初始資本的多少,資本越多,償付能力風險越??;
(2)保險價格的高低,價格越高,償付能力風險越??;
(3)投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
(4)未來賠付的概率分布。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償付能力風險實際上是一系列風險的組合。這些風險主要包括了承保風險、投資風險和定價風險等。
2.利差損風險影響深遠
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利差損風險主要影響了2000年以前成立的壽險公司。據當時保守估計,全部利差損風險需要經過10年才能完全化解,是國內壽險公司經營的前車之鑒。
3.資產負債匹配風險日益受到重視
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同樣也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資產負債不匹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期限不匹配;二是數額不匹配;三是收益率不匹配。
4.投資風險將逐步加大
國內壽險業經過近年的發展,已經積聚了一定的投資風險,具體表現為資金運用收益率的波動較大,加之投資渠道逐漸放寬,投連產品保費增長迅猛,投資風險將逐步加大。
5.保險風險將逐步提高
產品定價方面,從市場整體來看,儲蓄型險種回報率高、手續費高,費用率也居高不下,同時賠付率不夠穩定,說明我國壽險業產品定價存在一定風險。今后,隨著利率和費率市場化的進程,定價風險將繼續加大。
產品設計方面,目前保險產品還較為單一,許多保險公司大量保費收入來源于少數幾個產品,產品設計風險較高。
6.營銷風險將逐步降低
前些年,壽險業快速發展,業務規模迅速上升,因營銷不當引發的糾紛也迅速上升,壽險營銷風險較高。近年來,保監會不斷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各項制度不斷健全,未來營銷風險將會逐漸降低。但對于新公司而言,開業初期正是業務快速擴張的時期,這部分風險仍需重點關注。
7.保險分支機構風險將增加
隨著保險公司數量的增加,國內壽險公司分支機構也將迅速增加,分支機構經營風險將逐步加大,存在道德風險及短期經營效應等風險。
由此可見,上述風險因素應成為保險公司現階段風險管理的重點。同時,有效的風險管理需要明確的目標和完備的框架。
四、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目標分析
不同公司由于所處階段不同和治理結構不同,風險管理目標也會有所不同。保險公司可以從兩個角度規定公司風險管理的目標:從股東角度,風險管理要保障股東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從經營角度,風險管理要保障公司的有效經營。
(一)安全性目標
安全性目標的達成有下面主要手段:
1.具備完善的風險管理框架、流程,并能有效運行。逐步完善公司的內控體系、風險管理數據庫和風險監測體系,使風險管理逐步涵蓋經營的各個環節。
2.做好公司整體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3.監測管理公司整體的償付能力。償付能力不僅對企業自身至關重要,也是保監會關注的重點。償付能力的監測管理應該包括靜態償付能力指標測試和動態償付能力指標的分析。公司可以借鑒保監會的監管體系,結合自身情況,建立整體的償付能力監測管理系統,提高風險防御能力,有效保證公司的償付能力。
(二)盈利性目標
盈利性目標的基本思想是引入風險預算的概念。風險預算的基本含義是,研究每項投資行為所伴隨的風險,并根據其對整體風險的影響來決定各項目的資金分配,確保整體風險維持在公司風險承受能力之內。針對任何項目,都要根據風險回報率進行資源優化分配,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盈利能力,這個指標被稱為“風險調整資本收益率”(RAROC),其計算公式為:
由于VAR可以作為經濟資本的計量方法,上式可以寫成:
盈利性的目標是公司風險管理的高級目標,需要隨著公司的發展逐步實現。
五、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框架的選擇
通過比較國際各種ERM框架,結合自身情況,筆者建議保險公司可以確定自身的風險管理框架:
(一)風險管理框架
公司的風險管理框架需要通過一系列制度予以體現,這些制度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政策、風險管理政策聲明、風險管理手冊、風險管理用戶指南、風險管理監控體系和風險管理執行計劃。
(二)風險管理流程
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包括:風險承受能力分析、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監控、評估與改進。公司須每年進行一輪上述流程,同時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控,持續循環地進行風險管理工作,為有效經營提供保障。
(三)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與重點資源
風險管理是每個員工的責任,董事會、經營層、風險管理部、各機構、各部門、全體員工均對風險管理工作負有相應責任。
在這方面,保證風險管理部的獨立性至關重要。公司的組織架構應該能夠保證風險管理部獨立于具體的部門之外,獨立地開展工作,同時還要保證風險管理部與各部門的及時溝通與相互合作。
公司風險管理的重點資源包括風險管理的工作預算、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平衡記分卡等。其中,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十分重要。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模塊,該模塊按不同層級進行風險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完成風險報告的生成和流轉,進行實時風險監控。系統的應用是落實風險管理框架和建設公司風險管理文化的強力保證。
(四)風險管理文化
只有通過培育風險管理文化才能完全發揮風險管理框架的作用,而文化的培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公司風險管理文化包括以下重點:改變管理方式、持續完善、溝通、激勵、培訓等。
在文化培育過程中,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和公司的規范管理能夠互相促進。風險管理框架的有效實施有賴于公司管理體系的完整和健全,比如要求公司有良好的治理結構、明確的戰略目標、各層級清晰的工作計劃、完善的KPI考核體系等;而通過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如關鍵風險指標(KRI)的制定,能發現目前管理中的不完善之處,從而促進公司的管理變革。
(五)審計/監管的合規性保證
公司需要通過審計等方式對框架的執行情況、質量、程序的效力進行評估,保證公司風險管理工作符合監管要求,并提供適當建議來改進現有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安培培,劉成虎.現代企業風險管理再探.經濟問題,2008,(7).
關鍵詞:保險業;混業經營;風險;監管
中圖分類號:F8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428(2010)04―0054―03
一、一般風險
(一)決策風險
決策風險指保險公司在資本配置、項目投資、管理層聘用、內部管理系統調整等重大問題的決策方面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其中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都存在一定的決策風險。
從決策發生的層次、決策的內容來看,包括戰略決策、管理授權決策、業務發展決策等。決策風險在每一個層次都會發生。但對公司影響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由于資產價值和定價發生變化而引起的潛在損失,比如由于利率波動、匯率波動、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損失。對于混業經營的保險公司來說,由于涉足了不同的金融業務,各種業務會面臨不同的市場風險。其中利率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影響最大。其主要取決于經營主體的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的對比關系。
(三)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債務人或者交易對手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信用狀況的不利變動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它不僅包括借貸和債券義務的風險,也包括擔保人風險和派生交易者不能履行其義務的風險。有時,信用風險還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評級降低而導致其公司債務市值減少引起的損失的可能性。
二、特殊風險
(一)組織模式帶來的風險
我國保險公司將面臨“控股”組織架構所帶來的四種特殊風險:內部交易風險、資本重復計算風險、利益沖突風險和系統傳遞風險。保險控股公司規模越大,成員越多,關系越復雜,此四種風險帶來的危害越大。
1、內部交易風險。
內部交易風險(即關聯交易Intra.group transac-tion)是指保險控股公司內部由于交叉持股、相互擔保等復雜的資金往來關系,致使風險在整個保險集團內部傳播、擴散和放大。
2、資本重復計算。
對于控股公司而言,內部由于存在較為復雜的持股關系,為了實現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它會在母公司和子公司間多次使用同一筆資本。同一資本可能被兩個或更多的法人實體用以抵御風險。資本的這種重復計算意味著資產重復計算,這會使整個集團的財務杠桿比率過高,影響到集團的財務安全。
(二)實現途徑帶來的風險
在保險控股公司中,各子公司處在不同的競爭環境之下,要求不同的管理技能,需要保持各自獨特的企業文化。如投資銀行的公司文化是企業家精神、承擔風險以及有激勵的報酬體系;商業銀行的公司文化是穩定的客戶關系,承擔穩定的風險,個人的報酬與業績關聯不大;保險公司的文化同樣有兩大類,壽險公司一般是與激進的作風、市場營銷創新、咨詢式銷售以及有激勵的報酬體系相聯系的,非壽險公司的文化介于壽險公司和商業銀行之間。由于公司文化的不同,在實際運營中很容易產生文化沖突。
三、全面風險管理現狀及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保險公司在積極探索全面風險管理,但全面風險管理框架還處于探索階段,風險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
(一)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夠
很多保險公司并未將全面風險管理作為公司發展中重要的競爭優勢來對待,不少保險公司仍習慣于采用傳統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由不同部門承擔著不同的風險管理職責,缺乏對風險的統一管理。如,負債風險由精算部管理,資產風險由財務部管理等,部門之間的合作由高層領導來組織協調,缺乏制度化管理。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已初步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最大的特點是在各業務部門上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由首席風險官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司的統一風險管理。但這也只是一個初步建立起來的框架,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還未被全面融入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大多數保險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其風險管理沒有貫徹到公司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許多關鍵控制點形成所謂的控制盲點。部門之間、員工之間雖然能各司其職,但普遍缺乏協同作戰的精神,往往只針對局部風險進行單獨處理,風險管理存在著嚴重的“豎井效應”。
(二)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風險內控制度
很多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獨立董事制度面臨挑戰,部分公司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經營者注重短期經營行為,缺乏激勵約束機制。有些內控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形同虛設,使管理工作無章可循而出現混亂的局面。并且風險管理主要是以事中和事后控制為主,而風險控制制度又多是分布在不同的文件中。不成體系。
(三)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低、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成熟
我國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出突出的傳統風險管理模式的特征,重視定性分析,主觀性較強,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風險識別、度量、監測等方面客觀性、科學性不夠突出。與國際保險公司大量運用數理統計模型、金融工程等先進方法相比,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方法顯得比較落后。在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償付能力管理理論、動態風險管理等風險管理方法的采用并不成熟,普遍采取簡單確定法定最低償付能力標準的方法來評估償付能力、管理風險。另外,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市場不成熟、法制不健全、投資工具比較少、缺乏應有的經驗數據和模型,對于金融衍生品等產品的風險管理,國內金融機構對其認識相當有限,與銀行證券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公司在這方面更是缺乏經驗。
四、混業經營全面風險管理
(一)以公司治理結構為基礎,健全和完善公司內控制度
首先,公司股權結構是保險(控股)集團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因為保險控股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股權結構比較復雜,容易產生關聯交易、資本金重復計算等問題,如果沒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嚴密的內控制度,就可能產生更大的風險。控股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應該盡量實現股權結構的清晰化,不宜使股權結構太復雜。另一方面,對于保險控股公司而言,應該盡量做到股權分散。實證表明:企業的經濟績效與股權集中度呈現二次相關,在股權集中度35%-45%區間內,經濟績效達到最優。保險控股公司股權應由多種性質的所有制經濟主體持有,公司的職工也可成為自己公司的股東,中資保險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及大型金融機構之間可相互持股,但在母子公司之間和子公司之間要盡量減少相互持股。
其次,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需要建立一套與股權結構相適應的、權責分明的組織體系。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中應加強董事會建設,逐步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強化董事與董事會的責任,確保董事會的獨立性,強化董事會的審計、薪酬、提名等專業委員會的作用和
責任;應著力提高監事會的功效,提升監事會的地位及其監控與決策權能,監事會成員結構需得到優化,也可以吸納外部監事。
(二)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及重點
必須先有目標,風險管理部門才能識別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事項,全面風險管理框架要求管理當局采取適當的程序去設定目標,確保所選定的目標與它的風險容量相協調。我國多元化經營的保險控股公司主要從兩個層級上設定風險管理目標。各個層級都要明確自己的風險管理側重點和主要風險對象。在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的基礎上,制定不同的戰略規劃,采取不同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
(三)加快建設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為綜合考慮集團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我國保險控股公司應建立集團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其一,應建立支持集團風險集成管理程序的數據庫,該數據庫中應包含支持集團風險集成管理程序所需要的信息量。其二,應設定綜合管理信息技術平臺的關鍵鏈接,通過建立通用的客戶標識使公司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及風險經理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里獲得有關客戶的信息資料。其三,風險管理人員在對風險信息進行計算、分析和歸納之后,應形成集團與子公司各層級與各部門的風險管理分析報告。并通過該信息系統快速送達。其四,應建立風險管理數據模型,并開發相關的管理軟件。以此提高集團風險定量化管理的能力和風險預警能力。
五、結論與建議
首先要在集團層面貫徹集團控股,法人分業的制度,使得控股集團與專業公司的權責利明確??毓杉瘓F通過董事會監督考核專業子公司,但不能直接干涉子公司的經營,限制股東利用子公司控制權為本集團謀取利益的行為。保障專業子公司的高度自主性。同時建立子公司的績效考核機制,鼓勵子公司之間的合作,并通過集團協調子公司之間的利益沖突,避免子公司之間的沖突風險。
其次,在專業公司層面從公司的內部和外部著手,以流程和制度為基礎,完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在內部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原則、流程和制度,并確保公司的業務流程符合預先的規定。在外部則分析公司外部環境、權衡風險回報以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并制定相應的原則,在公司內部執行。
再次,保險業的一個主要風險就是分支機構的管理控制,一方面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眾多,因此將分支機構的相關權限集中起來,統一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費用預算管理制度,削弱分支機構的管理職能,從職能上防止分支機構的風險。同時,還應該建立更為透明的職能監管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內部審計和稽核制度。
參考文獻:
[1]劉莉,彭建坤.保險公司信用風險研究[R].特區經濟,2005(6)
[2]謝升峰.金融保險控股公司內部交易的風險與防范[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
[3]夏斌.金融保險控股公司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M].北京,2001年
[4]林美娟.金融跨業經營保險業防火墻設立之研究[D].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5]曹毅.金融保險控股公司的整合研究[D].復量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關鍵詞:壽險風險;傳統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7)10-0070-04
一、我國壽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市場競爭風險
市場競爭風險是我國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之一,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業間價格競爭的不合理性。部分壽險公司為招攬客戶,通過低費率、高返還、高手續費、高保障范圍、協議承保等方式爭奪市場份額。二是利用外來力量競爭的不公平性。借助行政權利、私人關系等外來力量,甚至通過向企業發放巨額貸款或幫企業擔保、融資來爭奪市場份額。三是外資壽險公司進入的迅速性。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外資壽險公司發展迅速,其保費增速遠遠高于中資壽險公司,市場份額上升很快。
(二)資金運用風險
壽險產品的長期性和保費收入的穩定性給壽險資金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但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壽險業已積聚了一定的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資金運用渠道與國外相比過窄(見表1)。目前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在銀行存款和國債,這對防范風險、規范保險投資活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單一的投資結構不利于保險資金的長期管理和運用。二是與國外相比,資金運用的收益率低,波動性大。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無論哪一年都與國外有著巨大的差距。三是壽險產品創新提高了對投資收益的要求,加大了資金運用的風險。
(三)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隨系統因素影響而出現的變化。在壽險業中,有三種特別值得關注的市場風險形式:利率風險、基礎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對外融資和投資兩個方面。前者是指在融資過程中,由于利率變動而增加了直接融資成本或間接機會成本,使保險公司的預期利潤難以實現:后者是指在投資過程中,利率變動會使其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甚至使其經營出現虧損,繼而導致利差損,最終帶來償付能力危機。基礎風險是指由于各種具有不同信用質量、流動性和到期日的金融產品帶來的收益會出現不一致性,從而使保險人面臨與負債價值無關的資產市場價值變動的風險。通貨膨脹風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削弱壽險投資功能、降低壽險保障功能、減少投保需求、增加費用。這就是說如果在制定費率時沒有考慮通貨膨脹風險,就可能會發生實際賠付額高于保單面額的情況。
(四)經營風險
從壽險業務經營流程來看,主要有產品研發、市場銷售、承保、理賠和財務管理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會存在相應的風險。這里主要涉及流程中比較突出的精算風險、承保風險、理賠風險和營銷風險四個方面。
精算風險主要指產品定價不當帶來的損失。影響壽險產品定價的主要因素有利率、死亡率、各種費用、退保率及市場競爭等。其中任何一項因素的預估失誤,都會造成一定的定價風險。此外,費率厘定是保險精算師的主要職能,費率厘定的準確與否與精算水平的高低直接相關。目前我國精算師缺乏,且精算師積累的產品定價和設計經驗有限,加大了因精算水準不足而引發的保險風險。
承保環節需要特別注意的風險是逆選擇和道德風險。逆選擇主要發生在投保時投保者往往不會提供不利于自己的資料,這些投保者也往往是身體欠佳或人身危險性較大的人。同時還體現在定期壽險續約和轉換權利的選擇和使用上。道德風險是指保險欺詐行為,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健康保險和巨額人身保險中,比逆選擇現象少,但也會給公司帶來一定損失。
理賠程序通常來講主要有四個步驟:索賠通知、調查核實、償付或訴訟和結案。相關風險也來自于這四個程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由于保險公司理賠延誤或操作失誤所致;另一類風險源于客戶對保單條款缺乏正確了解而導致的保險使用不當,甚至有意的欺詐行為。
營銷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保險市場不完善、市場競爭不規范,各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忽視業務質量而導致的風險。二是個人人素質低下的風險。保險人流失引發的諸如“孤兒保單”等一系列問題給保險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缺乏依據
保險經營是在大量可保風險前提下運用大數法則分散可保風險,各種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數理基礎,是一種保險資源。保險經營依據這些保險資源從事保險展業,通過展業擴充豐富這類資源以提高保險經營水平和展業范圍。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中都要求保險公司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系統對這些保險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我國相當部分保險公司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還未建立,這將可能導致保險經營缺乏合理依據。使保險經營缺乏數理基礎。
(二)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
保險風險管理既包括投資風險管理、核保管理、理賠管理、產品管理,又包括公共關系、市場服務、培訓員工、提供法律咨詢等內容;既包括保險業風險管理,又包括保險公司內部風險管理;既包括硬件失誤風險管理,又包括軟件失誤風險管理。而在我國,沒有相關能力的人才來對保險公司的風險做一個全面的管理。風險管理人才不足已是個不爭的事實。隨著金融工程技術的發展,國外金融風險管理的量化指標和模型技術得到迅速發展,而國內風險管理技術還很落后,對國際上發達國家保險業通用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仍比較陌生。此外,我國也沒有專門的人員或機構進行風險管理活動,往往只針對自己工作中的風險獨立地采取一定對策,缺乏系統性、全局性,集中體現為壽險公司內部的各自為戰、擁兵自重行為。
(三)注重顯性風險管理和內生風險管理,忽視隱性風險管理和外生風險管理
一是在業務發展導向上,注重規模和速度,強調業務增長量。忽視保險發展的質量。二是在保險發展戰略上還存在著保險決策上的短期行為,對公司發展的長遠性研究不足。三是缺乏對保隊欺詐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保險欺詐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日益加大。四是保險法規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有效的法律體系還未建立,而且保險企業文化建設滯后。
(四)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基本上還沒有融入到保險企業管理中,保險經營還是財務控制型被動經營。保險公司發展總體決策缺乏風險管理理念,以保費收入
作為經營業績的粗放型經營對保險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許多保險公司在考核時,很少涉及與風險相關的指標,而過分強調保費收入和利潤指標。另外,許多壽險從業人員或研究人員所抱定的仍是傳統的風險管理思維,漠視風險管理發展趨勢。在保險監管方面,還處于事后監管階段,監管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
三、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
全面風險管理(ERM)是現代風險管理的最新發展,主要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因素多樣化和人們對風險更加全面的認識。其推動力是1998年制定的新巴塞爾協議和2001年開始制定的名為“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新COSO報告。
全面風險管理首先應用于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領域,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國際保險業也做了許多嘗試,如美國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企業全面風險評估系統和英國FSA監管當局提出的類似于巴賽爾協議的Integrated Prudential Sourcebook(PSB)框架。這種將保險經營過程中的產品設計、定價、核保、理賠風險及資金運用的投資風險等一系列風險綜合到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中進行管理的方法也得到了其他國家保險公司的積極探索。
全面風險管理是指企業應以價值或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以整個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為考察對象,綜合風險企業現在的和未來的所有風險,利用不同風險可以相互影響、相互抵消的性質,借助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控制對企業有負面影響的因素,使企業更好地發展。它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從企業整體角度進行,而非在數量有限的部門如財務、法律、精算等中孤立地進行若干個獨立的風險管理;二是既要分析單個事件的結果,也要意識到相關風險的綜合效應;三是須有一個系統的框架將風險管理活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四是要融入企業文化之中,要求組織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人人參與,風險意識融入企業的戰略決策和各項活動之中:五是風險管理的目標不再是降低風險,而是與風險共存榮,在風險中發現企業盈利的增長點;六是要對諸多風險管理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整合和創新。
與傳統風險相比較,其主要差別如表4所示:
四、利用全面風險管理解決當前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問題的對策建議
從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現狀以及與全面風險管理的對比中可以發現,全面風險管理思想可以在多個方面提高我國壽險業風險管理水平,改善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落后的局面。
(一)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架構
我國壽險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應由三個層級構成。如圖1所示,第一層級為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首席風險執行官。董事會是風險管理系統最高的機構,對各種風險負最終承擔責任;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隸屬于公司董事會,是董事會的一個次級委員會。肩負著為董事會的風險管理職責提供風險報告、風險管理建議以及監督董事會風險管理戰略實施的責任;在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有首席風險執行官,是專門負責風險管理事務的高級領導層,他可以在各業務部門之間進行甲衡、協調,限制某些業務部門為單獨追求利潤造成承擔過多的風險,同時他的設立也能保證風險管理工作得到公司高層的重視,使風險管理在公司中處于較高地位。第二層級為風險管理部,它獨立于業務部門,對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其主要根據壽險企業風險管理戰略要求,落實和執行各項風險管理具體目標,向各業務部門派駐風險經理小組,行使風險度量、風險評價、風險報告和風險預警職能。第三層級為業務部門的風險經理,其在各業務部門內設立風險管理崗或風險管理小組,并指定風險管理經理對本部門負責人和風險管理部雙重負責。
(二)規范全面風險管理流程
全面風險管理流程要從風險識別入手,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普查而進一步進行準確的計量和有效的控制管理,并不斷檢查調整管理的戰略和執行。它包括風險水準定位、全面風險識別、客觀風險計量、有效風險控制和動態監查調整這五步流程。(1)風險水準定位。風險定位是確定經營方向的指南,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定位應根據企業自身風險應對能力的大小和風險胃口的大小來共同決定,要落實到具體的風險限額和資本充足率的持有水平上。(2)全面風險識別。全面風險識別強調全面,即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普查,并對風險因素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常見的識別方法有風險列舉法、財務報表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現場調查法等。(3)全面風險計量。全面風險計量需要一個統一的風險尺度,可以利用在險價值(VAR)、經濟價值等風險管理技術方法,結合風險附加值和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對企業整體風險進行計量和資本配置。(4)有效風險控制。即站在企業全局角度。充分利用風險因素的相關性,盡量從產品設計、投資選擇等著手,使風險相互減輕或抵消,通過合理的風險預算。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組合,實現風險管理目標。(5)動態監督調整。全面風險管理是動態過程,需要隨時檢查管理的執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時反饋,根據修正后的資源配置計劃,重復上一個流程進入下一個管理周期。
(三)完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
風險管理的基礎是數據信息,實行全面風險管理需要匯總企業各項業務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對企業風險做出客觀判斷并研究相應有效的管理措施。壽險業應該加快建立一個包括企業內部業務數據、外部經濟、金融及保險行業數據甚至客戶的信息數據庫,使風險管理人員可根據需要調取有關數據,根據風險計量工具進行及時的分析研究。圖2是國外某些企業建立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釋義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突出“風險”二字,要求內審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都要以降低風險為導向,在審計項目計劃制定階段對被審計機構進行風險分析,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在審計項目實施階段,以降低風險為導向實施各類審計程序,對企業各類業務和控制實施獨立評價,并針對發現的重大風險和內控缺陷提出審計建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相伴相生,它以風險管理為基本理念,既是基于降低審計風險,又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經營管理風險,是企業總體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歸納而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風險導向審計的首要目標是評估與改善風險,不僅關注風險管理,同時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圖通過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控制等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來提高組織整體的效率和效果。
(2)風險導向審計的視野較為寬闊,從被審計機構經營風險分析入手,全面剖析被審計對象的風險水平、經營環境和誠信程度等,審計范圍、深度和廣度都大大擴展。
(3)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重心前移,把審計起點設為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作為重心工作,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經營環境。
(4)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要求更高的審計技術,引入風險管理工具和最先進的審計技術,并要求在審計程序和方法上與特定審計環境相適應,針對不同的風險領域和業務環節以及特定的審計目標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
(二)企業風險管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關系
風險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千變萬化,業務流程和經營管理錯綜復雜,任何偏離預期的變化都會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失敗。而企業風險管理,正是根據決策管理層的風險偏好,結合風險承受度及風險預警能力,對企業內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分析,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種管理方法。那么,企業風險管理的效果如何呢?這就需要專業的監督、評價與改進?,F代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承擔了這一職責,其實質就是在企業風險管理基礎之上的再監督,其目的是強化并促進企業風險管理更加規范有效??梢哉f,風險導向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風險導向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評價和發現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促其有效整改,進一步促進風險管理的規范和發展;反之,風險管理內容的不斷豐富和風險管理手段的不斷創新,也推動著現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手段的提升與發展。根據英國與愛爾蘭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立場公告(PositionStatement),在風險管理水平的較低級別,如未采取任何正式風險管理方法的風險暴露階段,內部審計只能以協助采用風險管理方法為目標,并在審計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開展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融合的較高階段,內部審計完全可以將風險管理過程作為審計對象,在管理層對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內部審計。可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應該結合企業的經營特點和風險管理水平,合理確定具體的審計目標和方法,從而更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實證分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保險公司證券投資審計中的應用
(一)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風險特點與分析
1.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進行內部審計,首先就是要確定其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并逐一進行評價與分析。從保險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看,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市場風險、行業政策風險及信用風險等;從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的內部環境來看,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資產風險、戰略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等。
2.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風險的具體評估在分析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后,還應對其業務運行與管理過程的潛在控制點和風險點進行識別與分析,并考慮風險的重大性和可能性。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最重要、最具有投資業務典型性的重要風險領域及其主要風險因素。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分析判斷各類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發生的條件、對實現工作目標的影響程度等,以綜合確定風險等級。風險評價可以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方法如可對風險程度進行1、2、3之類的評分,定性方法一般指文字描述。
(二)以風險為導向實施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審計的關鍵點
近年來,保監會、證監會等監管機關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合規管理及保險投資業務的具體操作要求進行了規范。這標志著保險企業進入全面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階段,保險企業對于風險管理的認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國內大多數保險公司在外部合規監管部門的要求以及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下,搭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設置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投資風險控制制度、業務管理規則等,逐步形成了事前風險控制、事中風險控制防線與事后風險控制相結合的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內部審計也具備了充分發揮第三道防線作用的必要條件。具體而言,以風險為導向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實施內部審計重點應關注以下內容:
1.以風險為導向制定審計計劃,明確審計項目和審計范圍。審計部門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應圍繞保險投資發展戰略,結合監管要點,重點關注董事會和公司管理層關注的流程和控制點,并對保險投資面臨的主要風險進行初步識別和綜合評估,充分考慮組織風險、管理需要和審計資源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證券投資業務審計規劃和計劃。
2.以風險為導向編制審計方案,明確審計方向和審計內容。在制定證券投資審計方案時,應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的相關風險要素進行全面系統評估,了解證券投資的業務流程及其內外部環境,評估各流程、各環節風險點,據此確定重點審計內容。
3.以風險為導向執行審計程序。在執行審計項目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將風險導向理念滲透于審計實施的全過程,增強風險審計意識,把風險管理意識和方法融入到審計實施全過程中。在審計方案的引領下,審計人員可以將時間和精力集中于風險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問題的證券投資領域,嚴格執行審計程序,以風險識別為基礎,通過風險評估、分析性復核、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等方法,發現證券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以便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既定范圍內。
4.以風險為導向編制審計報告。應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狀況進行總體評價,對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估和分析,指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和建議。
三、審計實務探討: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內部審計實施要點
根據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重要風險領域及其風險特征,與前文第三部分風險分析所列五大內容相對應,內部審計應著重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財務會計控制目標與審計重點
1.是否建立并實施規范的會計核算流程,及時、準確、完整編制財務報表,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和對外披露的準確性。
2.是否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和預算控制制度,明確預算的編制、執行、分析、考核,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控制費用支出,確保預算的執行。
3.是否妥善保管公司各類資產,及時登記,定期盤點,及時對帳,確保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4.是否對資金運用專戶進行統一管理和運作,專戶的設立符合資產委托方的要求,及時掌握資金頭寸的變化,資金劃撥是否符合專戶資金運用的要求和具體投資業務的要求。
(二)投資決策控制目標與審計重點
1.是否建立完善的投資決策組織架構,制定透明、規范的投資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投資決策流程是否包括研究、論證、決策、實施和報告等內容。
2.是否建立健全相對集中、分級管理、權責統一的投資決策授權制度,對授權情況進行檢查和逐級問責。
3.投資決策是否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規章制度,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范圍、投資限制等要求。公司投資決策是否有充分的依據及書面記錄,有關責任人是否在記錄上簽字,重要投資決策是否有詳細的研究報告;投資品種的選擇標準是否合理并定期評估調整。
4.是否兼顧資產與負債的匹配。
5.是否建立了相關的監督機制,保證投資的安全性與投資渠道、投資比例的合法合規性。
(三)投資操作控制目標與審計重點
1.是否建立獨立的交易部門和規范的投資操作流程。所有投資指令是否都經交易部門審核,確認其合法合規后予以執行。
2.是否對業務經辦人員建立了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談判、詢價應與交易執行相分離,密切監控交易過程中的談判、詢價和簽訂等關鍵環節。
3.是否建立交易監測系統、預警系統和反饋系統,嚴格控制投資過程中各種交易風險,確保投資交易的順利進行。
4.是否建立并有效執行嚴格的公平交易制度,確保不同性質或來源的保險資金的利益能夠得到公平對待。
5.是否建立完善的交易記錄制度,每日的交易記錄應及時核對并存檔。
6.場內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是否實現投資與交易職能相互分離,是否建立并實行集中交易制度,是否建立對日常投資比例的監控機制,保證投資比例符合相關監管部門和公司的規定。
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是決定其能否穩健經營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無論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界,對風險管理的探討都集中在幾個典型的風險問題上,如利差損風險、資金運用風險等,盡管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一個保險公司究竟面臨哪些風險以及怎樣制定風險管理措施,似乎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而且由于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十分復雜和多變,當風險已經暴露出來再尋求解決的辦法,畢竟不如防患于未然,這正是風險管理最本質的思想。此外,對于保險公司的經營來說,由于它所面臨的風險并不都是純粹風險,也就是說,風險并不一定意味著可能的損失,超前的風險意識和目標統一的風險管理可能會變損失為巨大的利潤。而要想做到這些,首先需要對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尋求系統性的措施。
一、保險公司整合風險管理的內涵
企業的整合風險管理是近年來國際風險管理領域最前沿的思想之一,指的是從整個組織所有的業務范圍出發,積極、超前和系統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風險,從整個組織的目標出發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它首先需要將組織在所有層面上的風險評估出來,然后集合所有這些層面上的結果以優化風險管理措施,并確定這些措施的優先次序。保險公司風險的以下特點不容忽視,由此也可以看出整合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一)風險是一個層級的概念
保險公司每天都處于各種各樣的風險之中,不同的風險具有不同的來源和不同的性質,對公司的影響也不同。這些影響中,既有不利的影響,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只有將這些風險梳理至相應的層面,才有助于更清晰地從公司整體利益和發展的角度把握風險。
(二)風險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這些剝離至每一層的風險并不是獨立的,而是可能會相互影響。保險公司很多損失的產生都不是由于一個因素引起的。例如,利率降低導致保險公司銷售的高利率保單未來償付超過保費收入,并加劇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足,而最終的利差損除利率本身的變化外,還可能與公司的決策機制、精算以及市場反應能力有密切關系。因此,如果僅就一個因素而論風險,不能從一個綜合、全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們就無法正確認識風險的全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有效控制風險。
二、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
按照風險影響的范圍不同,可將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分為以下三類:
(一)一般環境的風險
一般環境的風險指除了影響保險公司經營外,也影響其他行業的企業經營的風險,主要包括:
1.政治風險。是指由于戰爭、以及其他政治動蕩而帶來的損失的不確定性。它主要影響保險市場需求量、需求類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決策及運用績效與損益。例如,“9.11”,事件后,美國一些民眾可能會減少或暫停長期性理財活動,使一些長期產品需求量下降,而戰爭險的需求量將增加,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的績效也將由于變現壓力增大及資本市場低迷而受影響。
2.政策風險。是指財政及貨幣政策的變革、政府法規、價格控制等可能由于未能顧及保險業的行業利益或與保險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有一定差距而帶來的風險。它將影響保險行業的競爭程度、成本結構以及資金運用績效。保險公司的經營必須在特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下進行,這就使得保險公司必須注意研究國家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公司經營策略和方針,合理規避政策風險。
3.宏觀經濟風險。來源于通貨膨脹、利率、匯率、房地產景氣等。它將影響保險市場需求量、需求類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決策及運用績效。其中,利率風險對我國保險公司的影響尤其突出。所謂利率風險,是指一個金融企業的資產與負債在期限或利率差價匹配不當時,或當浮動利率的金融債務對于以后的現金流動不穩定時產生的風險,由于保險產品的費率厘訂是建立在預定利率的基礎上,利率的變化勢必直接影響到公司盈利和償付能力。近年來我國連續8次降息是導致目前我國壽險公司巨額利差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利率下降同時還迫使壽險產品價格上升,影響行業整體市場擴張速度;而當市場利率走高時,一般消費者可能減少對于固定預定利率相對較低的保險產品的需求,這也將對保險公司的銷售產生影響。除了利率風險外,匯率風險也將逐漸突出。匯率風險主要指匯率變動的可能性及公司對匯率變動的承受能力。加入WTO后,國內保險公司的涉外保險業務必然增加,相應地各種外匯的使用頻率和額度也將增加,同時,由于我國目前存在的外匯管制、各種套期保值工具和市場的不完善等,必然給保險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匯率風險。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用多種外幣搭配組成貨幣儲備。對制定有國際化發展戰略的中國保險公司而言,將來也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4.社會風險。是指社會觀點變動、社會不安定、示威及罷工等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它將不同程度地影響保險市場的需求量。
5.自然風險。是指由于地震、臺風、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公司損失的不確定性。其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由于保險給付將影響保險公司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災害的發生將激發個人與企業對于應用保險來轉移各種風險的意識,因此也可能會影響保障型產品的需求量。
(二)行業環境的風險
行業環境的風險指保險行業所特有的外部風險,主要包括:
1.市場風險。來源于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如客戶偏好改變、各年齡段人口的比例、產品生命周期、替代產品、產品多樣性等。它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保險市場需求量、需求類型、產品類型、保險公司培訓課程的設計及營銷方式等。例如,高齡化社會對于年金保險及長期醫療類保險的需求日增。又如,一般消費者的理財需求趨于整合時,保險業務人員就必須補充其他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保險公司培訓課程的設計及營銷方式等也須有相應的配合。
目前,個人理財是我國中、低消費階層的一個極大需求領域,曾有調查指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由專家為自己度身定做理財方案”感興趣。個人理財一般分為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兩種。生活理財是指設計如何把自己的未來妥善安排,即使到年老體弱時也能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投資理財則是指不斷調整存款、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組合以取得最好的回報。保險在這兩個方面都具有先天的優勢,雖然由于分業經營的限制,保險公司還無法全面地進行代客理財,但全面的個人理財知識卻是當前保險營銷極好的一個切入點。
2.競爭風險。來源于現有競爭者競爭、新加入者、策略聯盟、異業競爭、營銷手段,如銀行保險與電子商務等。它將影響保險公司的新業務來源、業務成本、業務穩定程序。競爭風險是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之一,除了外資保險公司即將進入帶來的壓力以外,現有競爭者之間由于搶占市場的急迫性,也隱含了極大的風險,突出表現在:(1)同業間價格競爭的不合理性:通過低費率、高返還、高手續費、高保障范圍、協議承保等方式爭奪市場;(2)利用外來力量競爭的不公平性:在業務經營中滲透包括行政權力、私人關系在內的外來力量,并通過這種力量爭奪市場。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無限制地承攬風險而忽視對風險的管理。
3.財務風險。主要指資金運用限制等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的不確定性。它可能使得保險公司難以建立理論上的最佳投資組合。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中,承保利潤往往很低,甚至為負,投資利潤在利潤總額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非常重要。我國2000年的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為3373.9億元人民幣,其中銀行存款約占總資產的70%,導致保險公司受銀行存款利率影響非常明顯。因此,管理機構也正在積極研究放松資金運用限制。
4.法律風險與監管風險。是指保險法律法規及保險監管政策給保險公司帶來的風險。
(三)企業環境的風險
1.營銷風險。來源于與營銷人員有關的素質和人員流動等問題、營銷成本、營銷方式方法與市場的配合度、電子商務及銀行保險。它將影響個別保險公司的新業務來源、業務成本、業務穩定程度及業務成長等。營銷風險目前在我國保險市場上表現極為尖銳,壽險公司招聘的個人人來自不同行業,只經過短期培訓,大多對金融知識知之甚少,綜合素質良莠不齊,在展業過程中又比較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對保險公司的形象與信譽造成一定的損毀,而通過營銷員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來的中資保險公司的形象卻正是其能否在開放后仍然擁有一定市場的關鍵。
2.研發風險。來源于新產品開發、精算假設的合理性與敏感性等。它將影響到新業務推展、業務成本、效益及資金成本等。例如,若壽險公司新產品的精算假設過于樂觀,則雖有利于新業務推展,但卻可能提高資金成本,導致投資部門資金運用壓力增加,也會增加利差損的發生的可能性。
3.資金運用風險。是指資產配置與資產負債組成等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的不確定性。它會影響到公司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與變異程度、利率風險的程度、財務健全性等。例如,壽險公司如果將較高比例的資金投資于高風險的短期項目,則與其負債的長期性就可能不相符,將使每年的損益變動程度加大。我國由于長期以來資金運用渠道比較單一,所以對資金運用風險的管理一直較為表淺,集中體現于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利用有效的量化指標對資金運用風險進行評估;二是缺乏明確的資產負債管理目標,資金來源與運用的結構和期限不相協調,沒有很好地實行“投資免疫策略”來規避風險。
4.決策風險。決策的形成方式與邏輯、組織結果與決策的配合度、組織文化、核心競爭力的選擇與培養等都是決策風險的風險因素。決策風險將影響組織目標達成的可能性與程度。
5.行為風險。是指公司除最高決策者之外的其它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人員道德與風紀、流失給保險公司可能帶來的損失。行為風險可能會導致效率低下、專業判斷能力不足,甚至違法,這將嚴重影響保險公司的利益與形象。
三、我國保險公司的整合風險管理對策
在全面分析了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及其相對重要程度之后,整合風險管理的對策可分為財務型對策和控制型對策兩種類型。
(一)財務型風險管理對策
這種策略是指在不改變保險公司其它經營策略的基礎上,運用一些財務型措施降低某些風險的可能損失,包括資產負債管理、衍生工具合約及保險等。資產負債管理可應用于管理資產報酬率、風險與持有期間的配合等,由于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銷售長期性產品取得的保費收入形成對客戶的長期負債,為了使這種負債在債務期滿時能夠得到及時足額的清償,并能為保險公司創造利潤,這些資金的運用所形成的新的資產組合必須與保險公司負債相匹配,才能轉移和分散風險、增加收益。資產負債管理在國外許多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國保險公司亟待加強的,目前的主要癥結是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限制。而在渠道拓寬的過程中,比較穩妥的辦法是逐漸拓寬,開始的時候,可以采用每年遞增的方式規避風險,并嚴格審核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效果。衍生工具合約中的期貨合約與期權合約可以很好地轉移投資類風險,例如與投資組合的價格變動風險有關的匯率風險、利率風險、股價或股指的變動風險等。很多國家都有非常完善的衍生工具市場,有各種套期保值產品可供資金運用部門選擇,但目前我國尚無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因此這種措施還要等待市場進一步規范與發展。保險則主要是處理一些純粹風險,例如公司的實體資產與人員所面臨的風險。
(二)控制型風險管理對策
與財務型措施相對,控制型措施主要是通過一些經營策略的調整,使得公司內部資源條件與外部經營環境相適應,以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損失的大小,進一步又可分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兩個方面。
1.事前控制
(1)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管理預警指標體系以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選取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發展和償付能力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指標,如核保平均費率、綜合手續費率、應收保費率、綜合賠付率、資金運用收益率、高風險大保額業務再保比率及各項準備金充足率等組成風險管理預警信息系統,在公司各項實時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監控,比照公司最高管理決策層明確規定的風險容忍程度,從不同角度審視公司經營活動的過程,可以按照短期、中期、長期三個層面發現并預警不良征兆,使管理者能及時有效地調整經營策略,防止內部隱患,將風險盡可能化解在萌芽階段。
(2)進行持續的策略管理可以降低決策風險。即決策的制定要依據公司本身的條件及其經營條件的機會與威脅,明確設定公司未來的調整方向,分析策略實施后的各種可能結果及這些結果發生的前提條件的現實性。
(3)通過風險轉移以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例如,在今后法律認可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策略及風險承受能力設定各險種及整體的自留額,通過再保險降低承保風險。將部分業務外包給其它機構,如將勘災定損外包給公估公司,既可轉移與這部分業務有關的風險,又可將精力集中于核心業務上。又如,風險轉移是壽險公司管理利率風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分紅保單可以將利率風險部分轉移給保戶,而投連產品則可更多地進行風險轉移,因此,這些產品的設計與營銷是關鍵問題,應盡量避免出現轉移了一種風險,但又帶來其它風險的情況。
(4)利用風險分散與多樣化降低風險。公司的重要設備和數據應予以備份,以避免因社會風險、自然風險、行為風險而造成巨大損失。例如在美國“9.11”事件中,很多世貿中心中的機構都因計算機及辦公室被毀而失去了大量重要數據與商業資料,但也有公司在另外的地方進行了數據的實時備份而免遭損失。保險公司為避免管理人員與技術含量高的人員離職而使業務暫時中斷,可采用人員輪換及培養后備人員的方法進行分散。產品的多樣化是管理市場風險與競爭風險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品種比較單一,對每個公司來說都不利于市場風險的管理,而各公司產品的雷同則不利于在競爭風險中取勝。由于不同的消費群體有不同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各公司應積極開發新險種以分散由險種單一帶來的風險集中,對于原有產品,也還有很大的細分空間。在產品形式上,還可以推廣現在發達國家保險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攬子”保險計劃。
1.從總體上看,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水平較低,風險管理理念不強。
第一,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還基本上沒有被融于保險企業管理中,保險經營基本上還是財務型控制被動經營。第二,保險業發展總體決策和保險公司決策在相當程度上缺乏風險管理理念,保險的粗放型經營、以保費收入作為經營業績的硬招標的決策思路對目前的保險發展仍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三,保險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低,風險評估、保險信用等級評定缺乏有效的評定標準,風險控制和風險融資的方式相當有限。許多保險公司根本就沒有防災防損部門,在有防災防損部門的企業中,其人力與財力的配備不足。第四,在保險風險控制過程中,事后控制為主要控制方法,對風險的事前控制重視不夠。第五,在保險監管方面,主要還處于事后監管階段,監管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監管重點仍在費率等問題上,對關系到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資本比率、再保險安排、資產配置等內容監管力度不夠。
2.較為注重顯性風險管理,對隱性風險管理重視不夠。
第一,在業務發展導向上,注重規模和速度,強調業務增長量,忽視保險發展的質。由于我國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主要是根據保費收入增加額為依據的,保險法規和保儉監管部門對保險費地位的過份強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商業保險公司把保費的追逐作為主要經營目標。保險公司在實際展業中,重保費,輕理賠;在保險市場競爭中,以保險價格進行惡性競爭,盲目承保、劣質承保并存;在保險險種開發上,以占取市場份額作為主要手段,對保險產品風險的管理控制重視不足。
第二,在保險發展導向上,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保險決策和保險經營中的短期行為,對保險業發展及保險公司發展戰略長遠性研究不夠;在公眾對保險的信任度方面,保險業未能充分重視惡性競爭、保險中介制度混亂、保險欺騙對社會公眾產生不度影響;在制度法律建設方面,對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法律基礎建設重視不夠,一方面表現在保險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著缺陷與不足,另一方面保險法已不能完全適應開放條件下保險業的發展,一個有效的保險法律體系還未基本形成;在保險文化建設方面,保險公司文化建設滯后,保險文化傳播缺乏創新,保險公司的形象度和美譽度構建急需加強。
3.較為注重內生風險管理,忽視外生風險管理。
第一,部分保險公司不重視對公眾信任風險的管理。
第二,對保險開放、民族保險安全的風險重視不夠。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對中國保險市場進一步開放中的各種風險進行管理研究不足,忽視中國保險業發展過程中的內在的根本制約。
第三,部分保險公司較為重視公司內部風險管理,而對保險同業的規范競爭、有序競業的風險管理重視不夠,保險同業組織的作用還相當有限。
第四,對保險中介組織的風險管理力度不夠。部分保險公司無視保險中介的有關法律規定,不顧中介機構經營資格、業務水平、職業道德狀況等條件進行中介展業,表明保險公司對中介組織風險管理與保險公司自身的規范經營都應加強。
第五,缺乏對保險欺騙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保險欺騙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日趨加大,在中國保險理念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的國度里對保險欺騙的風險管理需在制度完善和技術創新上加大力度。
4.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決策缺乏依據。
保險經營是在大量可保風險前提下運用大數法則對可保風險進行分散,各類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經營的數理基礎,在相當程度上也可以說,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經營的保險資源。保險經營依據這些保險資源從事保險展業,通過展業擴充豐富這類資源提高保險經營水平和展業范圍。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中都要求保險公司(包括社會)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對這類保險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我國相當部分保險公司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都未能建立,這將可能導致保險經營決策缺乏合理依據,使保險經營缺乏合理的數理基礎。從某種程度上,這將可能導致道德風險和逆選擇的增加。
5.風險管理理論滯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
在我國,風險管理理論發展滯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保險風險管理既包括風險投資、保險購買和管理、安全、賠償金管理、索賠管理,又包括公共關系、市場服務、培訓員工、提供法律咨詢等內容;既包括對保險公司的硬件失誤風險和軟件失誤風險的管理,又包括組織性失誤風險和人的失誤風險的管理;既包括保險公司內部風險管理,又包括保險業風險管理;既包括保險經營顯性風險的管理,又包括保險經營隱性風險的管理。只有建立起全面的風險管理觀,才能推動和實現保險業有效的風險管理。
二、目前風險管理狀況對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1.保險業風險管理及保險經營風險管理弱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近年來40%的保費增長率是在粗放型經營模式下,在風險管理未能有效實施的情況下實現的,在這種經營模式下,重視保費增長速度與資產負債管理重視不夠并存,保險公司總資產增加與凈資產減少同在,保險市場規模擴大與保險業務的利潤水平逐步降低并舉,增加保費的快速增長與較多風險的累積相隨,這不僅有悖于保險業風險承擔、風險分散的宗旨,而且大大影響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保險經營風險管理功能弱化將不利于深化社會公眾對保險的信任,保險信任和保險信心是各國保險業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近現代保險發展的共同基礎是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和信任,這是決定保險需求的根本因素,因為信心和信任是保險理念培育的良性土壤。因此,保險公司必須建立真正地為社會公眾分散風險、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風險管理服務的經營理念,真正地實現保險經營與保險風險管理的融合,以增強和鞏固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特別是在目前風險分散途徑多樣化的情形下,增強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和信心對現代保險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3.保險經營風險管理的弱化將使中國保險業在國際保險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導致中國保險業在對外開放和加入WTO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從中國民族保險發展歷史可以看到,中國民族保險業是在中國本身缺乏商業保險理念和商業保險技術機制、在國外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進行掠奪和控制的不利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種特定的歷史路徑制約了中國現代保險業的發展。因此,在中國民族保險實力不足、現代民族保險發展缺乏一定制度環境和制度基礎的條件下,民族保險業更應注重自身的穩健發展,大力加強保險發展的制度建設,培植保險理念。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民族保險發展從量的增加到質的升華,增強民族保險業自身在國際保險市場的競爭力,逐步有序地實現保險的國際化。
三、對策
1.實現保險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制定穩健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為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構建良好的宏觀環境。
保險業發展要實現根本性突破首先必須實現從粗放型經營方式到集約型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走出重速度、輕質量的惡性循環,把保險發展引上穩健、健康的軌道,進而逐步增強民族保險業的綜合實力。也只有在經營方式根本轉變的前提下,才可能制定出穩健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
穩健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是中國民族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前提。首先保險產業政策必須建立在中國特定的政治經濟和人文背景上,只有在這種根基上培植公眾的保險意識,構造保險制度環境,完善保險法律制度,開發保險資源潛力,滿足公眾的保險需求,才能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保險業發展道路。其次,保險產業政策必須體現可持續發展性,堅持可持續發展性,才能有效地開發中國潛在的保險資源,才能實現重速度、輕質量的粗放型經營方式到集約型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真正實現保險業本身的宗旨;只有堅持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逐步樹立和增強公眾對保險的信任感。再次,中國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必須把戰略管理、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融于一體,政府應以較高的戰略眼光來發展保險業,保險業在社會政治經濟中的特殊地位要求政府對保險業實行低稅政策,改變目前中國保險業稅負較重的局面,對一些投資型產品的開發可考慮稅收優惠或遞延稅收政策,對外資保險公司的稅收政策應考慮到有利于民族保險業的發展和中外保險企業的公平競爭;保險業應堅持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相結合,實現保險真正地為社會經濟、社會公眾服務宗旨;保險產業政策還必須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考慮建立區域性的保險產業政策與統一的保險產業政策相結合的保險產業政策體系。
2.培植健全的保險意識,完善保險法律制度基礎,為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提供制度支持。
保險風險管理不僅僅是一種風險識別、衡量、控制、融資的技術方法,還在于風險管理制度是一種保險制度安排,提供對風險管理的制度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培植健全的保險意識是構建中國保險制度基礎的一個永恒主題,保險意識的培植一方面需要保險公司規范的經營作風、良好的社會形象的凝聚力和輻射力來實現,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保險意識的傳播也有利于保險意識的培植和增強。
法律是風險管理的制度基礎,保險法律制度完善程度決定風險管理水平高低及其績效大小。目前應著手解決保險發展與保險立法滯后的矛盾,彌補《保險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時抓緊時間構建完整有效的中國保險法體系(包括《保險業法》、《保險合同法》、《外資保險公司市場進入與監管條例》等)。
3.實施全方位風險管理制度,強化社會風險管理理念,是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的重點。
保險經營方式的轉變、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國的特殊體制背景下,保險經營方式轉變、保險法律制度構建應與保險業全主位風險管理實施同步進行。中國保險業全方位風險管理包括對物的風險、行為風險與心理風險管理、制度風險與人的風險的管理、顯性風險與隱性風險的管理、內生風險與外生風險的管理、風險信息管理系統與風險預警系統的管理等。
在強調風險核保管理的同時,須強調逆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的控制;在注重保險產業發展風險管理時,應特別注重決策風險的管理,克服目前保險發展的短視心理和短期行為;在制度風險的控制上應堅持內控制度、同業制度與監管制度三管齊下,在人的風險控制上,既要控制管理內部人風險,又要控制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再保險人和保險投資機構投資者的風險;在內生風險與外生風險管理上,要積極探索怎樣對保險開放中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有效管理,對中資保險公司與外資保險公司的稅收風險加以重視??傊?,在整個保險產業發展、保險制度構建過程中都必須把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理念融于這一過程中。
(一)風險分析技術落后
我國風險管理組織松散;關注熟悉的、可以量化的風險,忽視新型的、不易量化的風險;關注短期經營目標,缺少以價值管理、風險管理,分析技術相對落后。從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水平較低,風險管理理論滯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決策缺乏依據,保險經營風險管理弱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二)風險管理理念不強
缺乏操作風險管理理念。總體經營不能細化,通常直接開發市場的各基層保險公司、保險人等不會把風險管理當成常規的工作來抓,直接把風險責任上交,系統管理匾乏。保險公司各部門間也尚未建立系統的風險信息管理系統,各部門之間責任分工不明確。
(三)對人力資本風險管理不夠重視
一方面,缺乏自身對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引進過程中,也不考慮個人素質、品質、職業道德責任等,更不考慮人才的穩定性和展業習慣等是否符合本公司的企業文化,導致保險公司間矛盾重重,同時這些跳槽業務員所帶來的風險不被各家機構所重視。另一方面,保險營銷隊伍不穩定、營銷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保險公司的人才培訓大多數只強調展業技能、業務知識,很少對員工進行誠信、文化素質方面的培訓。
二、化解我國保險企業風險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保險監管法律法規體系
完善的保險法律法規體系是有效的保險監管的基礎和前提,提高中國保監會的權威性和獨立性,提高監管人員的素質,完善保險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為此應堅持依法監管、監管獨立、監管適度、動態監管、監管效率的原則。在公平統一的外部監管大背景下,改善保險市場的整體環境,強化對保險人的重點監管,保證監管功能的正常發揮。
(二)行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保險會計,即全面反映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會計工具隨著保險的發展日益發展壯大,與其相關的制度啞待完善。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必須實行透明的管理,保險資金根據其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期限,如資本金、總準備金以及長期人壽保費收入等都具有長期性的特點,而另外一些短期負債,如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準備金等具有短期的特點。通過保險資金的會計科目劃分來解決利率變動對資產負債的不利影響。會計科目的設置應該采用集中統一控制的方法,并結合保險業特有的負債經營特點嚴格進行保險公司的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三)注重風險管理文化建設
保險企業文化對于提升保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保險企的長遠經營目標具有深遠的意義,保險企業文化是保險公司穩定向上發展的不竭動力。樹立全員風險管理意識,重視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將風險管理文化建設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范圍,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的建設,真正認識到風險管理不僅是管理層和風險管理部門的事情,也是每個部門、每個員工共同的任務,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四)加強保險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