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8: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高效學習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輔導學習方法數學成績
初中畢業以較高的數學成績升入高中后,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相當多的高一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少數學生甚至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究其原因不外乎被動學習、學不得法、不重視基礎等,那么,怎樣才能學得會、學得好呢?我認為,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上述情況,教師應當采取以加強學法指導為主,化解分化點為輔的對策:
加強指導,培養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扎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皩W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研究特點,尋找方法
四超級學習法:超級學習法是由保加利亞的羅扎諾夫博士創造的,它以其高效率和多方面的功用,成為世界十分優秀的學習方法,世界各地都在推行這種學習方法,并將它稱為學習的革命。超級學習法可以用來學習任何科目的知識,尤其對于學習基礎課特別有用,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地記住所要記的一切。超級學習法大體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把精神引導到松馳狀態,使學習者在呈α波狀態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二是為了在這種狀態下按著一定的節奏進行學習,想法設法將教材編寫成可操作的模式。超級學習法要求學生首先有一個學習前的準備工作:⑴消除身心緊張(其方法有呼吸法、身體松馳法、心理松馳法三種);⑵從松馳狀態進入α波狀態(其方法有感受平靜反應,視覺映象α波強化法,靠意念進入α波狀態,追憶往日的成功四種)。以上準備工作完成后,則進入學習過程,如記憶定理和公式,可通過朗讀與深呼吸交替進行,甚至播放一種特別的音樂節奏,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快速學習法:快速學習法是日本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它能使人們以高于常法五倍的速度靈活、迅速地掌握知識。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件難記的事情或一道難解的數學題,若是你有意識地向別人講述幾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于記住或理出頭緒??峙逻@個經驗教師最有體會,教師講課時,為了向學生說明白,腦筋在緊張地活動,所講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強化,并得到了整理,使其條理化、清晰化了??焖賹W習法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展開學習的。在用這種方法學習時,先不要求完全理解,而是拿到教材后,直接根據目錄和提示,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猜測性地作“自我講授”,講完后才打開書本,進行第一次通讀。第一次通讀可以檢驗第一次“自我講授”的不足之處,謬誤所在都會“躍然紙上”,使你體會頗深。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編制出一張適用的“目錄一覽表”,對照它進行第二次“自我講授”,這次講授會明顯地感到自己比第一次比較準確有條理。接著再通讀第二次,這次通讀會獲得更深的感受。當你進行第三次自我講授時,你會講得更完善、更豐富,許多模糊的地方變得清晰起來,最后再來一次通讀,可快速瀏覽,作一系統總結,感到知識都已清楚地反映在大腦之中。經過三到四個回合的“自我講授、通讀、精讀、粗讀”后,你就能得心應手地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
加強輔導,化解分化點
如前所述高中數學中易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教師應當采取多次反復,加強輔導,開辟專題講座,指導閱讀參考書等方法,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讓學生議一議,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另外,對課本上的內容,上課之前最好能夠首先預習一下,否則上課時有一個知識點沒有跟上老師的步驟,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惡性循環,就會開始厭煩數學,對學習來說興趣是很重要的。課后針對性的練習題一定要認真做,不能偷懶,也可以在課后復習時把課堂例題反復演算幾遍,畢竟上課的時候,是老師在進行題目的演算和講解,學生在聽,這是一個比較機械、比較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也許你認為自己在課堂上聽懂了,但實際上你對于解題方法的理解還沒有達到一個比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視一些真正的解題過程中必定遇到的難點?!昂媚X子不如爛筆頭”。對于數理化題目的解法,光靠腦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其次是要善于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系,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舉個具體的例子:高一代數的函數部分,我們學習了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函數。但是把它們對比著總結一下,你就會發現無論哪種函數,我們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達式、圖像形狀、奇偶性、增減性和對稱性。那么你可以將這些函數的上述內容制作在一張大表格中,對比著進行理解記憶。在解題時注意函數表達式與圖形結合使用,必定會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還有就是要加強課后練習,除了作業之外,找一本好的參考書,盡量多做一下書上的練習題(尤其是綜合題和應用題)。熟能生巧,這樣才能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使你的解題速度越來越快。
最后,我以我的老師的體會作為結束語。
我是一名在校數學教師,也是一名班主任。對于您說的情況,我非常了解,因為我歷年碰到過不少這樣的學生。
究其原因,以一位多年的教師經驗來說,我可以非??隙ǖ恼f,最關鍵的點是兩個:1、您的孩子沒有意識到初中學習方法到高中學習方法的轉變,也就是說他還沒有適應高中學習階段;2、現在,我對我每位學生都這么說,高中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總結學習方法才是關鍵,才是王道。對于這點,也是我今年才突然有的感悟,可以這么說,我已經找到了高中學習高分秘訣,那就是怎么樣的高中學習方法。
也許您的孩子會覺得,初中時候學數學那么簡單,只要隨便學學就能考個好分數??墒悄欠N學習方法到高中就不行了。我估計您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其實,是他們不知道,高中數學這一門學科,是非常系統的,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只有一步步的學,才能堆積出更扎實的基礎。包括預習、上課聽講、復習,都講究一個方法,如果僅僅知道該這么做,但是卻不知道該怎么正確的做,也是沒有用的。
我現在很多的學生都在我的教導下高中數學科目必是次次考的高分,這都是因為我告訴了他們最有效的高中學習方法。很多老師是不會去給你細致的講到底怎么怎么學,到底怎樣才最有效率。他們只會顧著自己講完課,然后拿錢走人;或者是給同學們講了學習的方法,但是都是不切實際的,沒有效率的。您想,學生在這樣的環境和指導之下,能夠考出好成績嗎?
>> 高效課堂,我與你并肩同行 我和“高效課堂” 我看“高效課堂” 我的高效課堂 合作創新與高效課堂之我見 我對生本高效課堂的認識與實踐 高效課堂之我見 我的政治高效課堂 我心中的高效課堂 我眼中的高效課堂 淺談我的“高效課堂”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我與高效課堂 我與高效課堂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边@預示著語文課堂一改過去滿堂灌的形式,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有效課堂教學。隨著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追求。有效的課堂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開拓學生思維,使他們感到學習的快樂,并體驗成就感,從而提高語文素養。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最完美地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語文有效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膚淺的幾點體會: 一、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教授巴甫諾奧曾寫過《快樂學習法》一書,他在書中賦予快樂學習以更廣義的解釋,他認為:快樂學習是一種享受,學到新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上課、完成作業、與同學交往、向老師提問等,都是很有趣的學習。而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動地學習,少有快樂可言,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我們又怎敢奢望他們能夠高效學習?所以打造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是讓學生愛學語文,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嘗試:
1、課前演講激情趣。 知識的掌握,說到底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和實踐。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有脫胎換骨的變化。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空間和展示的平臺。為了演講成功,獲得大家的肯定,每個學生都在積極準備。他們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組織材料、反復練習。由于演講內容新穎,學生們愛講、愛聽,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谡Z表達的能力也就逐步增強。
2、多樣導入引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它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觀舞記》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優美的印度舞視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習《三峽》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三峽風光的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三峽的神奇和美麗,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蘇州園林》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比松谑?,不去蘇杭游覽實為一大憾事。同學們,今天,咱們就帶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圖畫中”的蘇州園林走一遭,欣賞一番她的 “廬山真面目”。于是,同學們興致盎然地進入了這一課的學習之中。3、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好”是掌握知識的重要前提。那么,使學生產生“好”這種興趣的動因是什么呢?心理學告訴我們:幽默恰是有效的誘發這種學習動因的重要的要素之一。興趣激發出來,教學效果便會相應的增強。初中語文教材收錄了許多傳唱千古的詩詞美文,為了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可通過介紹文學家的一些趣聞軼事。如在學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先講這樣一個典故:一日,歐陽修出游,碰上一位自命不凡的“大詩人”李黑,李黑見到路邊有一棵樹,詩興大發,吟道:“路邊一棵樹,兩個大丫杈?!币粫r沒了下文。歐陽修聽后,便續了兩句:“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李黑一聽連連叫好。一會兒又看到河邊跑來一群鵝,又詩興大發,吟道:“遠處一群鵝,撲通跳下河?!睔W陽修聽了一笑,見他又沒了下文,不由隨口吟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崩詈诼牶蟠笙玻骸皟扇送侵?,去訪歐陽修?!睔W陽修聽了,不等他苦思,忙接上兩句:“修(羞)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边@樣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課堂的氣氛,學生便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懷著對古典文學濃郁的興趣去學習了。
總之,語文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情景,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情感交融、優化教學,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的快樂。 二、寓教于樂,調動學生情緒 圣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于樂”的教法。當代有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學生入校開始就要求學生寫日記,并規定題目為《學習是一種樂趣》,這種日記學生要從之一寫到之九十九。其目的無疑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之能夠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實證明魏書生取得了成功,其輝煌的教學成果全國矚目。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則與此稍有不同,她上課總是滿面春風充滿激情,使學生如沐春風,既學到知識又樂趣無窮,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她的教學效果也是舉國公認的。這些事實再次證明,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英語;學科價值;工具性;人文性;交際能力;跨文化理解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0-0065-04
【作者簡介】黃侃,南京市第一中學(南京,210001)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
一、聽課感受:一次學科價值的精彩呈現
在2015年江蘇省“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中,來自洪澤外國語中學的楊華老師,圍繞“發現學科價值,發展學生學力”這一主題,采取了“與學生一起創生課程”的思路,使課堂呈現出個性鮮明的特征。
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教師課程意識不強,只是把教學限定在“怎么教”的范圍內,而沒有觸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做”的被動接受狀態。那么教學究竟應該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還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呢?楊老師的展示課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她的課上,我們看到的是教師和學生如何使教材給定的內容,通過自身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課程”的過程;一個讓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的重建過程。
在楊華老師執教的《牛津初中英語》8B第五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中,我們不僅看到楊老師是如何通過這個板塊的圖片以及卡通漫畫中可愛的Eddie和Hobo之間有趣的對話來激活學生與本單元話題有關的已有知識,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尤其是閱讀課的學習做熱身準備,我們還看到了楊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總結概括禮儀知識、行為習慣、文明舉止,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楊老師看來,與其用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如設計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邊評價自己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邊完善自己對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這種做法不能不稱之為高明,因為它很好地體現了“學”與“用”的關系,它將“死板的”教條活化為“生動的”再現,將“碎片式”的知識直接轉化為課堂的呈現。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楊老師設計了由點(關于禮儀的詞組)到面(學生分角色表演)、由表(以楊老師女兒Maggie為線索)及里(教師點撥后學生總結)、由反饋(學生課堂表現)到評價(通過視頻,隨堂檢驗)等教學步驟,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凸顯出他們自由的天性,展現出他們多彩的自我。
楊華老師以女兒Maggie為主線,有效設置情境,通過一張張照片,呈現一個個真實而有效的畫面,讓學生在理解和使用詞匯、短語及句型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口語和應用能力,學生快樂地學習,也在學習與成功中享受快樂。
楊老師的這節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活動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上不再是教師“單打獨斗、單項傳授”,而是“師生共同生成課堂”。
英語課與其他課最大的不同是,教師本人并非用自己擅長的母語組織教學。可是我們卻看到楊華老師整堂課激情四射,學生積極興奮,體現了水融的學習氣場,使得教學主題突出,層次豐富,活潑高效,趣味盎然,給人印象至深。究其原因,主要是楊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正是教師本人思維開放,視野開闊,不拘泥于單元的束縛、課本的限制,大膽嘗試,勇于探索,才使得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
二、兩“性”統一:英語學科價值的更高追求
英語學科是中學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是一門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課程,也是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學科。歷經新課改以來的教育實踐,英語學科的功能和價值已逐步明了,在新的課程標準中也作了深入的闡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對英語學科價值的理解和把握更側重于工具性價值的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也著眼于從語言知識的掌握到語言技能的提高,進而形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單純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不能很好地實現形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僅僅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必須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
因而,以往那種側重工具性的英語學科價值的追求逐漸被時代和社會所拋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成為英語學科價值實現的理想目標。因為人文精神是學科知識的升華,人文素養的培育和學科知識的構建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站在英語學科人文性的高度之上,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在實踐層面如何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呢?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的同時,必須致力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具體而言,英語學科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而工具性主要體現在交際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交際能力:實現工具性價值的關鍵
英語課程的工具性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傳授語言基本知識,為學生今后繼續學習英語以及用英語學習其他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
目前的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中國式英語”普遍存在,盡管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有的甚至更早),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遠遠低于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新課標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都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但就目前的狀態,“啞巴英語”“中國式英語”還是在所難免的。大班式的教學、課堂缺失語境、課外缺乏實踐、中高考指揮棒對閱讀和寫作的偏重、高等師范教育的局限……這些都是導致問題的原因。那么,在這樣的教育情境下,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說是運用口語表達思想的載體,是交流的工具,語言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熟練、流暢、成熟。因此,只要能表達意思,即使有錯誤也可以忽略不計。要改變“啞巴英語”“中國式英語”的現狀,教師一是要用英語組織教學,盡量為學生創設說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開口說話”,讓學生有足夠的信心與人交流。二是要組織如英語俱樂部、英語角等活動,為學生操練英語創造機會,搭建平臺。學生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鍛煉口語,朗讀、背誦、復述、對話、角色扮演……這些活動都能幫助他們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課后可以通過視頻、看英語新聞和錄像、欣賞英美電影來增加說英語的機會,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通過接待家庭或境外修學旅行,獲得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只要堅持,必有成果。
其次,營造“開口學英語”的良好氛圍。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我覺得初中階段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發展語言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他們有熱情、善模仿、記得住,無論教什么都能照單全收。因此,創建一種開放、和諧、積極互動的語言活動氛圍,努力產生浸潤性效應,即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的環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增強語感,提高交際能力。初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組合成五人以上的小組集體背書,這一活動只要堅持,必有成效,因為,小組背書不僅省時,而且還凸顯了團隊精神,大家要想背得整齊,就要反復操練,只有反復操練,才能將所學內容平時記得牢,關鍵時刻用得上。用真實情景來檢測學生所學知識,如學了“打電話”這個單元,就讓每個學生用英語給老師打個電話,通過真實語境,提高學生“開口講英語”的能力。
第三,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輸入是為了更好的輸出。新課改強調英語交際,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成為學生的導師。新課改強調英語交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角色的轉變,即由傳統的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授之師”成長為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能幫助并引領指導學生成長的“引導之師”,以此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教學方法的變化。新課改強調英語交際,交際就需要我們采用互動的教學模式、開放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在互動、開放、創造中表現自己,發展自己。教師要擴大視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提高教學能力,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事實上,碰撞、挑戰、激勵有利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深化思想、調整行為,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速度,更加適應自己的工作。
工作方式的變化。新課改強調語言的運用功能,把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個因素有機整合在一起,呈動態發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教師也需要進行廣泛的合作和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同科教師之間資源的合作,跨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合作是趨勢,合作能帶來超乎想象的成效。
評價手段的變化。傳統評價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科成績,淡化了學生的素質培養,注重考試的結果,淡化了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試卷卷面分數不再占支配地位。
四、跨文化理解:綜合人文素養培育的核心
英語學科的人文性體現在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增強跨文化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等各個方面。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國際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外國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院長李力教授對當前推進新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標準中英語教學的要求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當前人們對英語教學的思維仍停留在把英語當成一個工具來教,而不是真正地把英語當作課程來教學的。如果把英語作為一門工具來教,那么我們沒有必要在全國進行英語教學,因為走上社會后需要使用英語的人不超過20%,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犧牲另外80%的人的利益為這不到20%的人服務呢?中國的英語教學更應該努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等等,也就是要把它作為一門課程來進行教學。我們處理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處理課程與學生發展的關系。李力教授指出,英語教學中教學法在課程中只占一小部分、很小的一部分,而具體目標的實施、課程的結構、內容的規劃以及課程的實施和評價等才是課程中更為重要的部分。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學而優則仕”的頑固思想,以及解放后我們在教育上追隨蘇聯使得我們在“太長”(注意不是“很長”)的時間內只注意到教學的工具性,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培育。我們應該認識到外語課程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意識和敏感性以及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途徑之一。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向學生介紹英美文化常識,提高學生的對外文化鑒賞力,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一是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提高對英語的理解和正確運用能力。
英漢兩種語言因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沐浴著不同的民族風情,秉承不同的社會傳統,在語言交際中自然也表征著兩相殊異的思維慣性和表達方式。由于文化是不自覺的,所以學生在交際中具體接觸英語文化時,就很容易潛意識地把強烈的漢語習慣和交際模式遷移至不熟悉的英語文化中去,從而導致判斷失誤、相互誤解及交際受阻。只有通過對英語國家文化有意識的學習,才能減少誤區,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下面幾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
1.課堂融入法。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利用課前的幾分鐘做一個練習,內容主要涉及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尤其是文化差異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以討論或答問形式做初步判斷。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文化知識方面的誤解和欠缺,從而在心理上準備好通過課堂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
2.專題講解法。教師可以結合所教內容對相關的文化知識加以注釋,介紹歷史背景、歷史事件等,做到語言知識講到哪里,文化知識詮釋到哪里。
3.對比講解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兩種文化的差異來傳授文化知識,這是實用而行之有效的文化導入法。如,對比兩種文化對贊美的不同反應,對家族關系稱謂的區別,對選擇話題的差異等。
4.直觀演示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圖片、實物或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來說明、解釋某一種“文化現象”,使學生對英美文化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5.游戲學習法。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許多詞語對英美人和中國人來講所產生的詞的聯想意義和詞的文化內涵不同,這是造成學生交際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游戲法給學生講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加深對這類文化知識的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講座介紹西方重大節日,如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等。利用電影、電視、錄像、多媒體等手段,播放關于西方文化的影片、電視節目等,讓學生體會英美社會豐富的文化材料。通過閱讀英語原著、英文報刊等,積累文化背景、了解社會習俗,不斷拓展視野。
二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思維水平和能力。
如果一個人使用同一文化的思維模式及語言表達方式,則能傳遞正確的信息。換句話說,如果用漢語的思維模式和漢語表達方式,就能夠傳達正確的信息,同樣,如果用英語的思維模式和英語表達方式,也能夠傳達正確的信息。但是,假如使用的模式是漢語的,而表達的語言是英語,則可能傳遞錯誤的信息;反之亦然。而要克服這種混用,就必須同時提高對兩種文化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以及對兩種語言的駕馭能力。這需要教師在向學生滲透異域文化的同時,不忘強調本國文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適時適量的異域文化知識擴展時,還應提供機會讓他們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基于對本國文化深刻理解基礎上的愛國主義精神,克服本國文化習慣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負遷移,增強英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恰當性,提高跨文化交際水平。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討論及寫作相結合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從而通過任務型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