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時間:2023-09-18 17:08: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地理素養和地理素養養成教育內涵
1.地理素養的內涵
地理素養即一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觀點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技能解決問題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里品格和內在涵養。它包括地理知識、地理學科能力、地理觀點、地理方法等。良好的地理知識素養要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自然地理知識、經濟地理知識、人文地理知識三大方面。自然地理學包括水文、地質、氣候氣象、環境等方面知識;經濟地理學包括研究人類社會農業工業的發展,制約農業工業發展的因素等;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研究為核心,以文化地理學理論為基礎,探索人文現象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其內容涵蓋經濟、人口、宗教、語言、民族、民俗、行為、自然、政治等諸多內容,且涉及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等。良好的地理素養需要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并分析現實地理熱點問題。地理科學能力包括地理信息采集能力,地理分析判斷能力,全面地理觀點和地理方法等。
2.地理素養養成教育的內涵
地理素養養成教育即培養學生能夠從地理視角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技能解決問題的良好行為習慣,這是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一種內在素質。培養學生具有較高地理素養需要從學生的養成教育著手,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學習地理知識、培養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樹立全面的地理觀點、掌握科學的地理方法,從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
貴州位于祖國大西南地區,全省土地面積17.6萬平方千米,“六普”人口為3 475萬,居全國第19位。2010年共有初中1 617所、九年制一貫學校531所,共計在校生213.7萬人,初中生占全省總人口的6.15%,其地理素養狀況如何,直接影響人口的整體素質。
1.地理素養現狀
(1)地理知識欠缺。以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看云識天氣”一文學習為例,該課學習需要讓學生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通過觀察云朵形狀變化、運動路徑和速度來判斷天氣可能出現的變化” 。學習這一課,能夠解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反之,若對生活沒有多大實際應用效果的內容,學生會表現得倦怠。由于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主要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學習上,沒有通過開展實踐課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地理學科學習欲望,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乏味甚至厭學。地理知識欠缺,一方面是受教育評價體系限制,學生地理學習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注重“實效性”,表現為學科學習實用性和自身訴求實現程度,兩者具體表現為考試成績排名的提升和學習進步在學生中對自己“地位”的提高程度。
(2)地理學科能力不足。地理學科能力包括提出地理問題能力、地理信息能力、表達交流能力、解決地理問題能力四個方面。貴州省農村初中學生地理學科能力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他們缺乏提出地理問題的基本能力。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大量信息充斥社會,人類生活的地域空間既是信息發源地,又是信息傳遞載體。學生要博覽地理信息就需要掌握電腦操作技術,學會在網上收集地理信息并通過判讀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在指導學生判讀地圖收集信息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地圖素養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運用地圖要素獲取地理信息,認識地理事物相關性,從圖形中獲取地理要素特征,繪制地圖形成空間認知的能力”。
(3)表達交流能力較差。表達交流能力是一項重要能力,可讓學生在已有地理知識基礎上,通過與他人進行相關地理知識的溝通交流,實現對已掌握地理知識的運用技能提高。當前在貴州省農村初中地理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教學輔助設施限制,致使學生地理知識匱乏,不能很好地表述地理事物的形狀特征,嚴重制約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
2.地理素養較低的原因
(1)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相關學科的發展。當前貴州省初中學生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地理素養不足,主要是教學評價體系存在一定問題。在當前的初中學生評價體系中,一般只把地理學科作為考查科目,僅有極少數地區把地理學科列入中考范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因而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沒有后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集中體現在學校升學率上(以學生考取省級示范性高中的人數和比例來量化)。受學科教育評價體系限制,學校主抓升學率,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主科教學上,而忽視了地理等學科的發展。
(2)教學設施不足。貴州省自1998年開始,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發展,但由于貴州省經濟發展落后,學?;A設施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以德江縣桶井中學為例,連基本的教學輔助工具都不足,如八年級中國地理教學中需要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地形圖、資源分布圖等不全,多媒體教學設施和GIS三維模型等教學輔助設施缺乏。2000年以來,隨著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地理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也有較大變化。為了充實學生地理知識,強化其表達交流能力,新課程注重實踐教學,強調通過活動讓學生融入學習。在廣大的農村學校,受教學輔助設施的限制,地理實踐課開展很有限,影響了地理教學的效果。
(3)應試教育導致學習偏重“實效性”。當前貴州省大多數地(州、市)都沒有把地理學科納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的考核范圍,學生不能通過學習地理提高自己考試科目的整體成績,從而實現提升自身學習成績的利益訴求和心理訴求,學生不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地理學習上,這也是阻礙學生提高地理素養的主要因素。
根據2011年貴州全省中學升學考試統計調查發現,在2011年的中考中,全省9個地(州、市)文科綜合學科評價體系如下:貴陽市、六盤水市、黔南州、銅仁地區、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地區、黔東南州8個地(州、市)均未將地理納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范圍,只有黔西南州把地理學科納入中考范圍,以30分制計入中考成績。在調查中發現,黔西南州學校的學生,由于地理學科以實考分數計入中考總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即使是被迫學習,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都要稍高于其它地州市的學生。
由于對地理學科重視不夠,在課程安排、任課教師安排方面也不盡合理,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授課,也是造成貴州省農村初中學生地理學科能力不足的原因。
三、提高學生地理素養養成教育的建議
1.改變現有教育評價體系
針對學生地理素養偏低的現狀,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措施是完善現行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在中學推行學分績效制,把所學各門學科按照學分計算績效,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綜合評價學生的德、智、體等各個方面。教育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主要手段。“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關于人解放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學校教育要扭轉辦學理念,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應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重視各學科教學的均衡性。因此,提高學生地理素養需要不斷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2.改革現行中考制度
學校不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學,其根源在于現行的中考制度。由于沒有將地理學科納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范圍,加上學校師資有限,為抓升學率,學校不得不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升學考試科目的教學中。如果將地理學科納入中考范疇,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態度就會截然不同,如黔西南州以30分制將地理計入中考成績,學生對地理學習態度認真得多,對地理學習就不會顯得漫不經心。而其它地(州、市)由于地理學科沒有納入升學考試范圍,平時學習也只是科普性學習,屬考查科目,學生學習興趣受到影響。
3.加強實踐教學
由于大多數農村學生沒有條件外出進行較大范圍的旅行或獨立到陌生環境的經歷,他們利用地理知識特別是地圖知識的機會不多,沒有直接感受到地理知識對生活和生存的實用性,最終淡化了對地理知識的求知欲,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地理素養偏低。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只有開設實踐課程,使學生真正運用地理知識,通過對地理知識的運用激發其強烈求知欲。新課程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實現學生地理素養提高,必須注重實踐課設置,通過實踐課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使用地圖、采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潛力,在實踐課中養成良好的地理素養,達到提升學生地理素質之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興趣;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學習主體;活動探究
高中地理學科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很多內容既涉及了人文科學也涵蓋了自然科學。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真正地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起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方向的新時期的高中教育給廣大教師提出了新挑戰。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轉變教學思想,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于高中地理學科來說,參考文獻:也要落實新課改的要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高中地理學科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優勢來開展教學工作。為此,有經驗的教師總結出了運用“縮小師生距離、多種電教手段、多種方法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和加強教學語言藝術”的教育教學經驗;但也有教師過多地花費心思設計活動的形式,為興趣而活動,從而忽略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和知識本身的傳授;更有甚者為了一味追求興趣,把地理課堂變成了展示才藝或傳授其他科目知識的主陣地(當然前期的,引導性的和適當的是可以的)。為了激發興趣,我們可以講述奇聞軼事,也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形式,更可以通過其他一些輔助手段,但這都是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這些外在動機易波動,一旦環境改變,行為也容易隨之消失。對于學生們來說,學習最大的價值就是知識本身的實用性給學生們帶來的成就感,而不簡簡單單是分數的高低,這也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關注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在教學設計上要立足于學生深入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需求來精心預設教學流程,使學生們逐漸由“學會”轉變為“會學”,這樣學生們才能夠逐漸發現地理學科的魅力所在,學習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學習效果才會越來越好。
二、培養學生讀圖思考的習慣
高中地理學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知識都需要通過地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也就是說地理地圖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知識,除了教材中所呈現的信息,也涵蓋著一些隱含的信息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所以說地圖不僅僅是教材知識的一種呈現形式,也是對于教材知識的匯總與延伸。正是因為地理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生們學習地理學科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更要培養學生學會讀圖、學會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的學科素養才能夠得到提高。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很多地區和學校在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不是很系統,所以在高中教學中,特別是學生識圖、讀圖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水平開展教學活動,而不能簡單地、單一地講高中的知識,要注意初、高中知識的聯系和銜接,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們實現由文字信息理解到讀圖能力提升的飛躍,學生才能夠利用課上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素養和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培養學生“對終生有用地理”的素養
學科素養是現在高中教學一直都在強調的一個核心詞匯,高中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對此,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就指出“只強調要學習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體區域的自主編寫權下放給編者”。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也有自,處理教材和運用教材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彈性。為了更好地堅持圖文結合的學法指導和堅持由圖導文的能力培養,為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我們要將初中的地理教學與高中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將來的高考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貫徹三個原則———能夠讓學生推出或分析出的結論,教師不先直接講出來;能夠讓學生形象化理解的知識,教師不抽象講述;高考考查的知識點,教師不回避。結合近年高考的命題特點,地理學習的重點在于:1.地理常識的熟記,地理名詞的熟記和區域地理的熟悉,地圖的閱讀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2.基本概念的理解,專業術語的記憶,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熟記和掌握,并且學會運用這些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范例的學習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具備圖文資料分析和解答能力。熟練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基本規律之后,便可拋開教材,將學習的空間擴大到生活中、自然界,看到一個區域,就可以從氣候、地形、資源、自然帶、工農業、人口、交通、政治、歷史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習“有用的地理”,培養“對終生有用地理”素養,這也是現在高考對我們學生的要求。為適應高考的命題趨勢,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我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側重四種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簡單計算能力;由圖導文的推理分析能力;由圖到文的語言表達能力。盡管我在教學中堅持讀圖的學法指導,強化讀圖能力的培養,但由于學生智力水平和認知層面的差異,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學習地理的五個不同層次:一味死記文字的最低層;圖文各記的第二層;由圖記文的第三層;讀圖導文的第四層和心圖口文的最高層。我們要尊重這些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規律,正確地加以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逐漸在提升中培養學生的讀圖推理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與“學”的實踐中,筆者僅就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和深入教學為著手點,提出了自己的個人觀點,當然這既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成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朱蘭萍.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內容的教學探索[J].文教資料,2006(3):81-82.
[2]李端蓉.新課程下中學地理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探討[J].龍巖師專學報,2005(23):173-174.
[3]朱繼美.高中地理“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學院,2010.
【關鍵詞】初中地理 開放性教學 素質化發展 實踐與探討
隨著教學改革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以能力素養為核心的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千帆競發”的良好發展態勢。然而從教學觀察中不難發現,各類學科教改實質性步伐并不齊頭并進,甚至存在前后甚遠的差異。筆者認為,要想快速有效地改變這種不良境況,必須堅持以激發學習情趣為重要抓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根本方向,積極開展全面開放的素質化教學活動。本文結合初中地理教學的實踐與體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鏈接生活實際,努力增強學生現實性地理形象
理論和實踐表明:在學校教育中,注重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產生具體化和親近化的體會,能夠更好激活其學習思維,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識記效果更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地理學科生活化的優勢特征,努力拉近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距離,從而不斷增進學生地理學習的情感和意志。例如在教學“黃土高原”內容時,除了講述它的風吹成因和土層深厚特性外,還應當通過多媒體演示和教材插圖,教給學生“由于黃土的直立性,它適宜開鑿窯洞居住,而且冬暖夏涼”的生活知識;當年曾經長久地居住在陜北窯洞,坐地指揮和,以至于被譽為“山溝里的”和“窯洞里的思想”。再如教學“中國氣候”內容時,為了驗證“坐東朝西、熱死無人知”的民間說法是否科學可信,可以組織學生分別調查坐東朝西和坐北朝南的居民,或者進行實地測溫,以此來探究氣候對房屋朝向的影響。
二、顯現學科特征,努力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能力素養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突顯地理學科的內在特征,努力強化對學生多元化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以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對此,我們可以把利用地理形象思維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入點,如實物、模型、幻燈片、聲像資料、線條符號以及示意圖形等;可以利用地理學科的感性材料,再通過強化語言表述,來有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揭示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來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通過引導實踐,努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著名科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人之可貴,在于能夠進行創造性思維?!比祟惖膭撛煨运季S具有新穎性、靈活性、藝術性和非擬化性的特點,它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可以不斷為人類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這是人類最活躍、最高級的思維形式,也是人類在學習、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最終需要的一種思維目標。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作為未來社會核心生產力的締造者,我們要以定向訓練為手段,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梢砸龑W生轉換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地理問題,來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切入來思考同一地理問題,努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如最近發生在中日之間的“爭端”,其面積雖小,但作為我國領土有機整體的一部分,它不僅具有不可侵犯的意識,而且具有比較廣闊的資源價值,還具有可供開采捕撈的經濟價值;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形式思考判斷地理問題,努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深刻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習方法;能力;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342-01
一、如何引導學生調節自己的學習策略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激發和維護良好的注意力,情緒和動機狀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達到愿意、樂意、會學、善學的效果,并能正確評價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學會使用教材。初中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生能夠重視教材,在課堂上通過認真閱讀課本,做自學筆記,回答問題等不同的途徑來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初中地理教材應該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課本知識的難易程度,新課標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面考慮,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教材。
2、學會使用地圖。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上的地圖獲取信息,使學生能夠有計劃的、有步驟地閱讀地圖,掌握運用地圖解釋地理問題的一些方法,使學生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建立空間觀念,形成了腦中地圖,無圖思考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獨立獲取知識的地理能力。、
3、充分利用地圖。開發創造性思維潛能。在地理教學中,學生應充分利用地圖,把地里知識落實在圖像上,使繁雜的地理事物成為簡單的直觀圖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現象,并在頭腦中建立起各種完整的地理表象,為創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經常讀圖、用圖。可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久而久之,使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方式更加完善,到需要時,腦子就像放電影一樣自然,準確地顯示出一幅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動的圖像,由學生自己看圖、讀圖,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獨立思考后解答問題,教師引導后得到正確結論,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激活了學生無窮的創造力。
二、用科學的方法記憶知識點
1、對比記憶法。對比記憶法的優點是能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前建立聯系。通過比較它們的異同來幫助記憶。比如,中國的河流有長江和黃河,雖然它們的所在地、長度、流經面積都不一樣,但由于它們都是中國重要的河流,因此,可以通過對比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它們的相關參數。
2、歸納記憶。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我們既要系統地學習知識構架,還要背誦它散亂且繁多的知識點,比如:各種時區、經緯度、氣候類型等。如果不善于通過歸納來學習地理課程,那么,它會讓你耗盡力卻依然云里霧里地沒有方向。
三、指導學生學會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學習初中地理的能力的發揮主要是在課堂上,地理知識的獲得和鞏固也是在課堂上,可以說,課堂是初中地理教師發揮教學水平的的主要陣地,更是教師引導學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師要指導學生課堂聽課講究技巧性和實效性。
1、“讀”
初中地理教師安排指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教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圖像中的重要界線、范圍與注記等,使學生讀圖的良好而規范的習慣,掌握讀書、讀圖和自學的基本方法。
2、“動”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學生的各種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恰當安排,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動”起來?!皠印钡暮诵氖撬季S活動,是學得生動活撥,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齊聲答問次數的多少。
3、“練”
是指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練習要講求準確性和創造性,首先落實基礎題。在做題時,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維訓練:(1)審題。即明確要求,抓住核心,找出關鍵字眼;(2)剖析題意,回憶知識點,聯想地理圖;(3)突破難點、關鍵、形成思路,明確解題方案,完成答案;(4)對題目進行引申和變換,從而開闊思路,探索規律。設計題目切忌一看就會,似曾相識,初中地理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和“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評”
是指學生或初中地理教師對學生的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的評析、評價、評講。初中地理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答案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使學生牢固掌握哪些易混易錯的重難點知識及規范化的答案,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四、如何對初中地理教學課堂進行改革
1、如何實現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也有師生互動,但是這種互動不過是簡單的問答式,教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的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原有水平上徘徊;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備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沒有真正的互動起來,這樣的教學效果根本不理想,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我認為關鍵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主動參與發言,特別是提出不同的見解。
2、采納多種教學手段教學
一、中學教師成長環境系統與路徑
1.中學教師成長離不開教師成長環境系統
教師成長環境系統包括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在教師成長環境系統里內環境是校園環境,即為教師教學環境。其中的元素有學生、教師、教材、教室、教學資源。教學資源通過教材等轉化得到,教師駕馭教材,利用教師教學空間把相應的資源轉化給學生,這個過程是傳知過程。最終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把學生送上社會。但僅僅局限于校園環境肯定是不夠的,因此把視野拓展到社會這個外環境,從社會獲取科學資源、社會文化等社會資源。當教師走向社會,從大學或其他渠道獲得這些資源,把這些資源進行教學轉化,注入校園環境,再和教材結合。用這樣的資源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再送到各所大學進行深造學習,這樣的學生起點高,基礎好。對于大學教師來說擁有良好基礎的學生,在實踐他們的育人的理想的路上,會起到基石的作用。
2.中學地理教師成長路徑
從實踐線索看,教師成長路徑主要包括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強化教學能力。中學地理教師會經過初中區域地理學習、高中系統地理學習,接著進入大學專業地理學習,這個階段的學習主要是強化專業基礎,為地理教師的成長打下專業基礎。從大學學習中獲得基礎知識后,進入中學進行職前實習、職后進修,這過程對于中學地理教師來說是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階段。這個時間線軸,主要強調中學與大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是不可分割的。中學地理教師成長需要大學,大學育人離不開中學。
二、中學教師能從大學獲取什么
師范院校是中學地理教師成長的搖籃,師范院校究竟能授予中學地理教師什么知識與能力?即中學地理教師能從大學生涯里獲取什么?簡單概括起來最為基礎的有系統知識、實踐訓練、專業視野和研究思路。實踐告訴我們,高師地理畢業生單純獲得了這些知識后,進入中學后未必就能勝任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
三、對于大學。我們需要什么
中學是中學地理教師實踐的真正舞臺,目前中學對地理教師提出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應該說是越來越高了,提出的要求也,是多方多面的。
1.需要有地理教師具備的知識結構體系
中學要求中學地理教師具備知識結構體系——掌握學科教學知識。此外,還需掌握學生知識、背景知識、教法知識。學生知識要求教師掌握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有所了解。教法知識是如何將知識真正傳授給學生。背景知識即為社會文化、通識性的知識。學科知識不僅僅是地理學知識,更是地理學的本質知識。教師要將這些知識轉化到教學中,在教學操作策略中應實行這樣的轉化。一要將地理事實轉化成學科邏輯,二要將學科邏輯轉化成學生認知邏輯。即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認知線索幫助學生搭建學科的邏輯,然后去解決現實問題。
2.需要有新課程理念倡導的知識結構
北京教育學院鐘祖榮教授認為教師的知識結構分為四個方面:學科性知識、教育性知識、文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不少有學者認為在新課程理念下現代地理教師知識結構包括地理學科本體知識、教學實踐知識、文化知識以及條件性知識四個部分。對現代地理教師而言,地理知識結構應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對地理學科本身的、本體的理論知識。文化知識、教學實踐知識以及一些方法性的知識。也有學者認為,無論中學還是大學,教知識是主體。但教什么知識?季蘋教授認為,知識分為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實施性知識、價值性知識。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往往對價值陛知識不夠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現代地理教師知識結構中,地理理論知識屬于非?;A的、有深入認識的,地理教師地理理論知識結構包括基礎層、縱深層、拓展層?;A層包括地理基礎知識、地理基本理論??v深層包括較高層次的地理理論、地理學科體系、地理研究方法。拓展層包括地理學科最新研究進展、與社會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這些都需要中學地理教師由基礎層、縱深層到拓展層好好地鉆研、努力地把握。
3.需要有現代中學地理教師具備的能力
中學地理教師還需具備教學基本功、教師資格、教師專業標準等能力,以及品德修養、理論基礎、學科素養。學科素養包括知識層面、能力層面、態度層面、拓展層面。知識層面是指學科知識體系及內在聯系。能力層面是指學科專項能力、技術使用能力、野外實踐能力。態度層面是指洞察世界的變化、學會生存生活、終身欣賞世界,這是地理新課程標準最高層次的一個理念。拓展層面是指科學研究一般思路、科學前沿視野。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征求意見稿,即將頒布的《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特別強調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即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三板”、圖像分析、教具演示等);還有學科專業拓展能力、學科專業科學素養、學科教育能力以及跨學科整合能力。這些能力對于中學地理教師而言是比較高的、比較難駕馭的,因此中學地理教師需要依托大學、依托社會,希望能通過在大學的學習與大學給予的幫助中,實現這個目標。
四、中學地理師資與中學生現狀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245-01
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
雖然素質教育實施多年,但很多學校任然把升學作為教學目標的重點。由于當前初中地理不是作為升學考試課程,因而初中地理的教與學必然存在諸多問題。
1、當前地理課堂教學現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我國初中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變了教學觀念,課堂教學評價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改變了教學方式,增加了教學活動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條件。地理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地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雖然地理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課堂教學活動雖然提高了學生的熱情,但是學生的相互討論僅存在于知識的表面。應付性較強,缺乏深入的知識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缺少對地理知識的深入探索、思維缺乏擴展性,這種課堂教學效率很難提高,教師應當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進行有效的課堂活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當前學生學習地理的現狀
地理學科作為一項基礎性學科,它涉及的范圍和知識面很廣泛,綜合性很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人文活動、地理環境等相互聯系的知識內容結合在一起進行講授,其推理性、空間性和實踐性較強。因此,要想學好地理學科,學生應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而在實際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只是機械性的死記硬背,并不了解地理的特點和概念,忽視對知識的理解。在課下不重視對地理知識的全面思考和推理, 學生學習思維能力不強,不能靈活地掌握知識,不正確的學習方式很難適應地理學科的學習。
二、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方向
1、教學理念轉變是改革的核心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供了新環境、新空間、新方法,同時也給地理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與新機遇。因此地理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過程、全方位綜合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轉變是改革的重點
地理教學方法的轉變,要緊緊圍繞生本教育的中心環節來探討,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個人的潛能發揮等,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的方方面面,不是教師“教書”,而是引導學生“學書”,怎樣學習,學些什么,至關重要,送給學生學習的一把金鑰匙。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靈活的選擇教學方式。初中地理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開展,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對地理教材的研究,活用地理教材,從而靈活地選擇教學方式。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和學生獲取相關知識信息的主要參考資料,教師在運用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整理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加工和處理,建立一個創新的知識體系,通過教材的活用,來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加工和處理教材內容時,要注意找出閱讀材料和教材主要內容的關系, 重視對學生能力和情操的培養,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效聯系在一起,提高對地理知識深度和廣度的分析,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2、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教師在地理課堂活動教學中,要重視地理問題的提出,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地理學習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將地理課堂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設計地理問題時,要注意從地理知識點本身出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對地理知識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地理學習情境的創設, 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和探究知識的態度,恰當地利用學習情境來將學生帶入學習地理知識的氣氛中。學習情境的創設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動力,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地理知識的綜合性特點,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穿插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地理學科;常態課堂;為學而教;學習方式
備注:本文是《重慶市徐悲鴻中學改進行動計劃》方案實施過程中,對初中教育進行實踐性研究與探索,所形成的系列結果之一。
G633.55
我們知道,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更新觀念、轉變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與學的觀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重建學校管理與教育評價制度。
一、制約地理學科教學的主要因素
制約地理學科教學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外部的政策法規,經濟與社會,人口因素等等。在這里,我們主要從學校內部,去分析影響和制約地理學科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從教育的對象學生,看學情的基本面:今天的學生,是家庭的主要,知識更豐富,情商更高,個性特征更明顯;今天的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居民,獲取知識方式多元,渠道豐富;今天的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不愿學,不會學現象比較多地存在,而且,它們還互為因果。
對生源學情的現狀的分析,我們知道,需要地理教師更認真地去研究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們更用心去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其次,從教育實施的主體教師,看教情的基本面:地理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職業倦怠現象比較嚴重;大多憑借經驗教學,主動求變不多,低效課堂比較普遍;教學過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輕學習方法的指導;忽略主動的學習態度,與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忽視學生參與、體驗和探索式的學習。
地理教學比較普遍地存在:以教師的講替代學生的學,以學生的聽代替學生的學。課堂低效,師生負擔沉重。當下課堂的現狀,迫切需要我們對地理課堂進行改進。因為,課堂,才是是提升質量的主要場所。
第三,從現行的課程,看課程實施的基本面:課程內容總體上有繁、難、偏、舊的現象,偏重書本知識;課程管理主要以國家課程國家管理為主?,F行課程體系,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教師教學積極性的調動,教師教教材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地理教學改革的選擇
我們知道,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
為此,從這個意義上看,課改即改課。地理課改,就是要改地理課堂。如何改?我們認為可以是:改變、改進與改革。地理課改一般也會經歷四個階段,即理念變觀點;觀點變行為;行為變文化;文化變自覺。
地理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最終目標是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條件,改變培養出來的人能夠比傳統方式培養出來的更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因此,我們認為地理課改的任務核心任務是: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尤其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我們以為:基于學生學習方式優化的課堂教學改進,是地理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三、為學而教的地理課堂改進
課改的價值取向,是解決課堂問題的邏輯起點。大家知道,轉變教與學的關系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我們的理解是:地理學科的課堂是為學而教的課堂。為學而教的課堂改進,其價值取向是“學本”?!皩W本”,我們理解有四個關鍵詞:學生、學習、學法與學力。
學生,指地理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地理課堂的主體;學習,指學生學會是地理課堂改進的重點,學生會學地理課堂改進的關鍵。學法,指地理課堂要把優化優化學習方式作為課堂改進的抓手;學力,指地理課堂要聯系實踐、聯系生活,培養學科關鍵能力。
今天的學生學不好,原因是多元復雜的,不過,我們可以歸為兩種基本情況,即不愿學與不會學。我們更愿意認為,是學生不會學,才是學生地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學生不會學,所以就學不好;而學不好,當然學生就不愿學。
為此,為學而教的地理課堂改進,需要在常態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優化,讓學生會學、愿學、學會,最終實現樂學。
四、地理課堂改進行動
在改進工作中,我們要尊重教育規律,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具體的改進工作中,我們不求大要做??;不求高要做低;不求多要做少。用簡潔明快的工作作風,務實求真的工作態度,去構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地理課堂新常態。
地理教學改進工作的指導方針,應該是“整體設計、系統優化、階段實施、重點突破”。在此方針的指導下,地理課堂改進行動應該以下基本內容。
行動思路:
以“激發師生主動性”為地理課堂的靈魂,以“進步就是優秀”為地理課堂理念,切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地理課堂教學的新常態。
行動任務:在地理常態課堂上,通過優化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愿學、會學,從而大面積提高地理課堂效益。
行動內容與措施:
1.以“學本”為地理課堂教學改進的價值取向,這是解決課堂問題的邏輯起點?!皩W本”的關鍵詞是學生、學習與學法。學生學會才是課堂改進的重點,學生會學才是課堂改進的關鍵。
2.把地理教師的“四講”作為課堂改進的抓手。第一、講清楚,是指語言表達清晰,知識邏輯明確;第二、講正確,是指沒有學科性的錯誤,符合大綱、課標和考綱的要求;第三、講到位,是指思維的訓練到位,三維目標的達成;第四、講學生自己學不懂的,是指學生通過自學或合作學習都不能懂的部分,教師把這部分作為講的主要內容。
3.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作為課堂改進的重點(也是落腳點)。對于地理學科而言,我們認為“思考、閱讀(讀圖)、傾聽、表達與實踐(動手)”既是五種基本的學習方式,也是五種重要的學習習慣;既是地理學科五種關鍵的學習能力,也是地理學科創新潛質的五個核心素養。
我們以為,在地理課堂上,對基本學習方式進行持續優化,可以生成重要的學習習T;而對重要的學習習慣進行精心培養,最終可以內化為關鍵的學習能力。
4.按照“學習方式生成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內化為學習能力”的地理學科階梯式學法,我們把對學習方式的優化分為三個階段,梯進推進。
第一階段,學而有法,讓學生嘗試進步。在地理課堂上落實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優化,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基本的學習方式;
第二階段、習慣力量,讓學生主動進步。在地理課堂上落實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地理學科重要的學習習慣;
第三階段、學會學習,讓學生自主進步。在地理課堂上落實學科思想的引領與建構知識結構,把重要的學習習慣生成關鍵的學習能力。
5.把“兩關兩把與兩重”作為對地理課堂改進的課堂評價。
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進,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即自主、合作與探究。如何才能體現?我們以為,課堂改進的關鍵:是要建立起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合的課堂評價。用評價,去引領課堂教學的改進。
具體講,在地理課堂改進的評價量表里,有六個維度的評價,即:是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關注學生是否學會;是否把時間還給學生,是否把方法教給學生;是否重學生主動性的激發,是否重學科關鍵能力(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把改進地理課堂的六個維度的評價,簡稱“兩關兩把與兩重”。
課堂改進,在六個維度評價的引領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地理課堂教學改革,能體現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新課程理念,會出現新的地理課堂基本形態,即:地理課堂講練結合,是學生嘗試進步;地理課堂講思練結合,是學生主動進步;地理課堂學講思練結合,是學生自主進步。